艺术市场论文(6篇)

来源:收集

艺术市场论文篇1

在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我们就必须按照报告的要求,“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艺术管理专业正是建立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党的文艺思想基础上的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满足艺术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涉及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艺术生产、艺术供求和艺术销售等活动。2017年3月,根据教育部(教高[201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艺术管理”通过新专业审批,正式作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范畴下艺术市场中的一分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已成为艺术市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介入艺术领域,开启了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介入对市场形态的转变、艺术生产形态的变迁,以及消费交易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保留传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的同时,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而产生的各种新业态应运而生,如艺术银行、艺术品基金与信托、文交所等。然而,现在从事艺术金融行业的人才却十分匮乏。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或分支,艺术金融的人才可以在艺术院校中的艺术管理专业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培养。目前,从事艺术金融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多是具有经济类专业或艺术类专业的单一背景,以经济学背景为主的,缺乏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具有艺术学背景的,却又缺乏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既懂艺术管理,又具有艺术鉴赏能力,还有经济学知识的人才是凤毛麟角。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应积极培养艺术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培养,将艺术金融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使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艺术市场的需要。

艺术金融发展现状

艺术金融是指各类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与之相联系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的艺术金融是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广义的艺术金融则包含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包括艺术品投资、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托管、艺术品租赁、艺术品信托等艺术品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类金融行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结构变化大;艺术品市场的治理没有突破,徘徊不前;市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需要新动力的建构,而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是这种新动力建构的关键。

艺术金融是在艺术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业态。然而,如此规模庞大、市场繁荣的新业态,却缺少既能够懂得艺术品鉴赏,拥有艺术品背景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看到艺术品背后的金融价值,正确评估其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既了解金融市场规则,拥有国际化视野,又拥有扎实文化艺术修养,懂得艺术品投资、鉴赏、收藏知识,与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及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责无旁贷。现今艺术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学科体系和课程标准设置尚不完善,艺术经济作为艺术管理的一部分,亟须金融的相关知识体系补充,使艺术管理学科更加完善。

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艺术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艺术金融认识不够,知识构建不完整

艺术金融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院校对艺术金融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相关行业缺乏了解,故而尚未开设相关课程。且由于艺术金融涉及的面非常广,有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基金、信托、保险等,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片面、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开设艺术金融相关课程的院校主要是财经类院校,而艺术院校由于缺乏管理学、经济学背景教师,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在艺术市场方向,缺乏明确的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知识构建,教授知识以传统美术史为主,缺少经济类、金融类课程,学生对艺术金融产业相关领域闻所未闻。笔者认为,各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艺术金融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艺术管理的其他方向,增设相关知识储备。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师资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且合理的定位,结合未来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培养适合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由于艺术管理是新兴专业,教师的培养仍存在缺口,梯队建设更无从谈起,加之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跨艺术、金融、管理等多学科,跨度较大,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也相对较高。该专业大多在艺术院校(系)开设,师资以艺术类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艺术史学科或管理学、经济学的教师转型而来,缺少受过专业教育的,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多学科知识兼顾型教师,因缺乏师资造成市场急需开设的课程无人能教,课程设置也不可避免因陋就简。

(3)与社会资源联系欠缺

?术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我国人才培养的共通性弱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联系,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极少参与实践操作,长期依赖于书本知识的拼凑,只注重形而上的理论教学,缺乏与相关行业间的联系,忽视本专业在该行业深度、政策法规、行业信息上的相关了解,忽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效果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金融相关岗位越来越多,如拍卖行、画廊、美术馆、文交所,以及经纪人、策展人等,然而学生在校园里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很多最新的行业信息了解欠缺,一知半解,知识传递的时效性较慢。

2.实现艺术金融人才专门化培养

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一部分,在艺术管理的范畴内,却又区别于艺术管理,培养的目标和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在艺术管理专业中高质量地培养艺术金融人才,要更加有针对性地适应市场需要,应在艺术管理专业中设置艺术金融方向,实现艺术金融人才的专门化培养。

(1)培养目标的专门化

艺术金融专门化人才是面向艺术品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机构、艺术品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艺术学、金融学、管理学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各项环节的主要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艺术、经济、金融、管理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实现艺术市场中艺术金融衍生的各种业态发展需要。

(2)研究内容的特色化

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而科学的,更应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艺术学与金融学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艺术金融人才既可以在艺术院校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中培养,不同院校开设时应结合自身特色,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可分为以下五方面内容。

①专业理论基础教学:包括艺术史的相关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书法、绘画等实践操作。实践类的操作有助于提升艺术管理者的鉴赏能力;艺术史的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则让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充实、全面。

②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主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家具、杂项、铜器、当代艺术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与鉴赏,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运作。

③艺术品与金融运作模式:包括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相关产业(如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信托、艺术品质押融资的运作模式、艺术产权交易所的运营等),国际拍卖与典当行业风险管理,国际性展览会、跨国艺术画廊、博览会管理,大型论坛策划与管理等相关知识。

④艺术金融与风险控制:包括国内外艺术市场的法律问题、艺术品相关政策法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⑤课程实践教学:首先,组织与著名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艺术赞助人,以及与艺术相关的银行家、金融工作者等的交流和对话。其次,注重联系国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有批次地组织本专业学生到艺术品拍卖行、美术馆等大型艺术品交易和展览机构参观以及实地实习,借鉴国内外艺术金融工作的先进经验。

(3)师资力量与实践模式的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师资聘入机制。高校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师资,更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可以实行对内提升知识,对外引进人才的策略,通过参加高水平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应鼓励教师与社会机构紧密联系,多与市场接轨,到拍卖行等艺术金融相关企业行业实践,将课堂带出校园,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授课。通过现场教学的模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壁垒,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还要积极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艺术品金融相关领域、艺术品市场相?P部门一线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师资队伍,以讲座、对话等形式完善教学。

艺术市场论文篇2

关键词:艺术品交易艺术品交易行为法律规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价值和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艺术品有着珍藏和潜在升值的财富,激发了人们对其竞相进行投资行为的发生,也极大的推动了艺术品交易市场形成与发展。然而,由于艺术品交易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加之我国现行法律对艺术品交易行为的法律规制存在缺失,导致了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民商事纠纷的发生。因此,如何运用民商法律规范,从法律上界定和厘清交易中艺术品的内涵和外延,进而科学把握艺术品交易标的的法律属性,建立有效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机制,科学地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合理的分担艺术品交易中的法律责任,对艺术品交易行为进行法律规制,乃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它对于促进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健康、有序、高效运转,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交易中艺术品的厘清

据《中国百科大词典》,界定艺术品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范畴着手。广义的艺术品,指的是“历史上一切具有艺术价值并传承人类对美的认知、理解、探求、创造的客观物质载体”。而狭义的艺术品,是指“凝聚人类各种形式的艺术劳动,具有某一具体表征和特定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的物品”。在2003年6月2日我国文化部部务会议上,通过了《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稿中对艺术品概念是这样界定的,艺术品:是指“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装置艺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以及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

我国文化部部务会议对艺术品概念的界定,其界定仅指出了艺术品的范围,缺失对概念内涵的界定;而《中国百科大词典》狭义的艺术品的定义,也仅是从艺术品的静态来源和价值加以界定,缺乏全面性;而《中国百科大词典》广义的艺术品的定义,更为高度抽象,不宜用来对交易和流通的艺术品界定。我国法律还没有确切定义艺术品的范畴,当务之急应对交易中的艺术品概念加以厘清,这对交易过程中的艺术品(交易标的)合法性问题,交易行为有无效力问题,交易行为责任问题,艺术品交易中主体等问题是一个置关重要的前提。因而,结合上述的定义和艺术品交易的实务,从法律上对交易中的艺术品概念的界定,必须考虑到其动态性和权利属性。笔者认为交易中的艺术品应定义为,它是指凝聚有人们各种形式的艺术劳动,具有经济、文化、审美、合法性、科学价值的、且可依法用来交易的物品。这种概念的厘清,从权属和交易动态、以及艺术品的特征得以较为全面的涵盖,该定义的界定较为适宜。

三、艺术品交易的构成要素

1.艺术品交易主体要素的构成

从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主体上看,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主体,是由艺术品创作者、艺术品购买者或投资者、经营性中介机构以及评估鉴定等服务机构、监管机构所组成的。

2.艺术品交易客体要素的构成

艺术品交易的客体,是指艺术品交易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艺术品、以及艺术品的临摹作品、艺术品的复制品、还可能涵盖着赝品的交易行为。

标的物为艺术品的,是指凝聚有人们各种形式的艺术劳动,具有合法性和经济、文化、审美、科学价值、且可依法用来交易的物品。标的物为临摹艺术品的,如果临摹者临摹作品的目的是增长个人才干,提升学习能力或者临摹者临摹古人的作品,并明确表明是临摹作品,此两类作品通常被视为法律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另如,临摹者使用临摹作品冒充原作者作品、原作者己声明其作品不允许被临摹,则此两类临摹作品不是合法的艺术作品,著作权法不能对其保护。标的物为复制品的,不可能产生新的著作权。所以在著作权法上,艺术作品的复制品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只能算是一种产品。标的物为赝品的,由于赝品是以假冒他人署名为前提而产生的,具有明显的违法性,赝品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3.艺术品交易法律关系内容要素的构成

艺术品的创作者、购买人或投资者、艺术品交易的中介机构、评估与鉴定者、市场的监管者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结构。艺术品在生产者或创作者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展览、销售等方式与投资购买人或投资人之间形成买卖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艺术品评估与鉴定者作为市场的服务和辅助机构,是艺术品市场鉴定与评估体系的组成部分。艺术品本身价值评估和真伪的鉴定直接涉及到艺术品所有人和购买人买卖价值的实现、艺术品评估和鉴定结论正确真伪与否,直接在艺术品所有人和购买人间产生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此外,艺术品的创作者、购买人或投资者、艺术品交易的中介机构、评估与鉴定者与市场的监管者,由监管而产生监管与被监管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

四、我国艺术品交易存在法律的问题

我国规范艺术品交易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及国务院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两部法律与我国日益发展的艺术品交易及其需要的法律规制相差甚远。

1.缺乏对艺术品交易规制的专门立法

目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人为的在形成,然而,法律对其交易主体的主体资格、准入市场的条件、艺术品评估鉴定中介机构资质条件和法律责任,市场的监管与责任等等,都缺乏具体的立法规定。导致艺术品交易权责不清,画廊同拍卖行关系错位等现象时有发生。

2.艺术品交易的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

首先,缺少对艺术品制假、售假承担民事、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其次,缺少对艺术品评估鉴定师的机构资质和责任的具体规定。对艺术品交易中的评估与鉴定人员的专业、法律资格认证和道德品质认证未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艺术品交易中的评估与鉴定人员的不作为、以及违法的积极作为行为、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缺少规制。对艺术品交易中的评估与鉴定人员的诚信义务和说明义务缺少规定。

3.缺少对艺术品交易的具体监管制度

我国在对艺术品交易的具体监管上,监管的主体授权哪个部门、监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监管的强制措施以及强制措施的行使都缺少具体规定,致使艺术品交易市场售价、造价、欺诈、加评估或鉴定现象乱相不断,交易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4.缺少诚信制度

现今艺术品交易市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诚信机制的缺失,诚信危机成为制约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瓶颈。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出现的艺术家包装炒作、人为造市,画廊的制假贩假、拍卖机构的拍假和假拍,甚至评论和鉴定专家也受利益驱使而对艺术品给出虚假的结论等,以上种种都可以归责于艺术品交易市场缺失诚信机制造成的。

5.艺术品拍卖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该条款可能造成一些拍卖行滥用这一瑕疵免责条款,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免责条款当做其非法行为的保护伞。

五、完善我国艺术品交易行为规制的立法对策

1.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主体的准入制度

从实践上看,对艺术品的创作者或销售经营者来说,设定法定的资质条件:一是应具有一定的创作或经营能力,应体现在知识技能的认证或经营资本(注册资本)上的认证;二是取得国家获地方政府颁布的艺术品交易(中介经营)的资格证书;三是艺术品交易主体经营章程;四是艺术品交易经营场所;五是具有一定的经营项目或范围。六是其从业人员须取得艺术品交易(中介)资格证书。考虑到艺术品中介交易的款项数量和交易的安全,也可采取严格准则主义,实行注册审批制。

2.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评估与鉴定制度

艺术品交易的评估鉴定人对艺术品真伪的鉴定结论关乎于艺术品的价格和行情。建议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评估与鉴定制度、鉴定人执业证书制、执业资格审查制、诚信等级评估制等。将评估与鉴定机构和鉴定师的资质等级、工作程序等纳入到法制管理中,从法律程序上保证艺术品鉴定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3.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责任制度

首先,确立对制假、售假中的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竟合的现象,采用两种民事责任方式。其次,增加《刑法》规定,对艺术品交易中的评估与鉴定师或机构故意或过失出具虚假艺术品评估与鉴定结论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吊销执业资格5年;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吊销营业执照。

4.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监管制度

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监管制度,明确地将监管的主体授权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同时法定监管权力与责任,其中应赋予现场检查权、询问权、查账权、帐簿以及经营资料复印权、查封权、以及强制措施执行的权利;明确规定监管的强制措施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限制出入境、以及开户银行查询封存权力;同时规定上述权利行使的方法和步骤。

5.在专门法中确立艺术品交易信用制度

目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诚信危机成为制约其市场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建议在专门法之中确立信用制度,对征信机构的定位、权限、不良信息的保存年限、违反信用行为的处罚等作出具体规定。

6.修订《拍卖法》有关条款

针对一些拍卖行人滥用拍卖法瑕疵免责条款,建议将第六十一条第二款作出细化规定,明确义务,拍卖行应谨慎鉴定拍品真伪,如果确因拍卖行故意、过失或未尽职责造成错将赝品按真品拍卖的行为,拍卖行应配合买方退还赝品,并与卖方同时承担拍卖款的连带返还责任,确保拍卖法真正发挥正义的作用。

六、结束语

鉴于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投资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通过本文的论证,提出限定交易主体准入制度、确立交易责任制度、确立交易监管制度、确立交易信用制度等立法建议,希望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民商事纠纷。

参考文献:

[1]刘翔宇.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49-52.

[2]郭玉军.制售美术赝品的法律责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3):21-22.

[3]郑健.经济论坛论[J].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2007(23):44-46.

艺术市场论文篇3

“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公开征集,更是从收藏角度解读城市性格,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文化基因的文化活动。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我们之所以突破以往公开征集的形式,就是希望能通过这次收藏寻城记,寻找每个城市的地方文化与收藏传统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收藏提供更深入、更前沿的研究。”雅昌艺术网总编辑朱文轶也说,“雅昌艺术网也将邀请80万核心用户共同参与,线上线下结合,以雅昌讲堂、深度报道、行业研究、线上征集等方式,与匡时共同完成一次收藏的人文地理之旅。”

从今年7月22日开始,“收藏寻城记”全体工作人员将历时三个月,奔赴全国十大大艺术收藏重镇找寻中国城市地理性格与收藏文化之间的关联。第一季的三站为成都、长沙、武汉(7月22日至7月31日);第二季为上海、杭州、广州、厦门、济南、西安、北京(9月5日至9月30日)。活动内容分为五大板块: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拍品征集、中国区域收藏调查系列报道、联合全国首个《中国城市艺术品购买力报告》以及出版《收藏寻城记》系列图书。

首先,“收藏寻城记”将举办10场“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北京匡时将在每个城市邀请当地的著名藏家、文化学者和相关知名人士,共同探讨地域文化与本地收藏传统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下的市场状况分析地区的藏品特征、买家特性。并以视频形式全程记录并呈现精彩的论坛现场。

结合论坛,北京匡时将在这十个城市开展2012年秋拍现场公开征集,为地方藏家提供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杂项、当代工艺品等方面的市场咨询和委托拍卖服务。同时,雅昌论坛匡时线上征集季活动也将于本月的中旬开始,与匡时线下各地征集同步,持续至匡时全国征集活动结束,将在雅昌艺术论坛的9个版面全面开展,囊括了中国书画、明清瓷器、近代民国瓷、玉器、杂项、紫砂庭院赏石、铜炉沉香、明清木器、雕刻造像等。

艺术市场论文篇4

我们宝库文化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全程参与了这一场文化盛事。

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办公室副主任谢绮红女士主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心教授致开幕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随后作主题发言。

当今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们都认为目前中国艺术领域各个行业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术品拍卖、艺术基金等艺术机构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随着全球艺术品鉴藏领域持续升温,崛起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受市场调整炙烤的同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

为了满足当今艺术市场之需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苏富比艺术学院联合学术上的高度与艺术和文博行业的优势,为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带来欣欣向荣之势。

#我的观点:艺术是具有教育性的。在此趋势之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是世界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和使命,清华大学走在了市场之先。#

论坛上,苏富比艺术学院艺术商业课程项目主管PaulMelton的演讲围绕艺术与资产展开,并回顾了艺术商业发展的历史。“过去一段时间看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快全球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反弹,更大的自由来进行交易的大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比,艺术品市场没有办法和它们相提并论。但换个角度来说,刚才看到的缺陷对于富有企业家是很好的商机,我们经常看到艺术市场新的企业出现为大家提供服务,是非常良好的商机。”――PaulMelton

#我的观点:最后那句话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心!#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的演讲主题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文博。他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中国,在崛起之后的强盛表现在各个方面,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而同时,中国文博事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体制与发展的矛盾、经费的不足,博物馆的管理和职能、布局规划,以及公信力都需要提高。因此,从教育方面入手,培养适应于博物馆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专才,以应对博物馆发展中的各方面挑战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的观点:感谢陈院长为我们宝库指明了前

进的方向,我们正在推进的社区宝库艺术空间就是家门口的博物馆,可以让千千万万躺在仓库里的文物和艺术作品走进各大城市的社区里,而这项庞大的工程除了需要资金的保证以外,就是需要大量的文化艺术专才来保证。#

论坛下半场的研讨环节则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教授主持,围绕“文博及艺术机构的机遇与挑战”,带领嘉宾泰康空间创始总监唐昕、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以及宝库中国执行董事朱旭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相互切磋经验、激荡思想,是一场智慧的盛宴。

艺术市场论文篇5

论文摘要:现代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们对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定位、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现代陶艺必须在市场中寻找自我,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为艺术而艺术的封闭式创作是没有生存的空间,也体现不了它的价值。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由此基础上衍生的现代陶瓷艺术,则具有更多的价值内涵,其中尚待我们进一步认识的有商品价值、装饰价值和收藏价值等几项,但是要怎样通过市场来肯定这些价值呢?这是我们现代陶瓷艺术工作者所要面对的课题。

艺术品市场,首先是市场,然后才是艺术。艺术家在禳中羞涩时会使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一个再有抱负的艺术家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他的事业发展往往会成为一个幻想,即使他才华横溢,贫穷却能使他自生自灭。我们的艺术家大多处于物质生活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当前使命是:除了修炼心中的艺术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生财有道的商人。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下力气去了解现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去研究这个市场中带根本性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下面几个方向去认识并熟悉它。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与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纯雕塑作品,第二类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类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绘画相结合的作品。wWW.133229.COm每件陶艺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购买陶艺作品,是作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目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作品,或大而无当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

时代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

多样化—现代居室功能细化,卧室、客厅、卫厨都有装饰区别,除传统的瓶炉盘尊外,瓷板、壁饰、挂件、摆件都应设计和制作,其中卫生间装饰历来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湿,具先天的优越性,仅此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

轻型化—现在大多数家庭居室改善,面积扩大,因功能的细化,每一空间又不会很大,过于巨硕的造型会使购买者望而生畏。轻型化是扩大陶艺作品市场的必要条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地球村的构筑,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块。而是被日益紧密联系起来。流动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快速方便,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这一块,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也屹立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少外国艺术形式和风格已被一部分国人接受和认可,也为现代审美需求注人了许多新鲜血液。在这种历史趋势下,开放性的开放部分成为现代陶瓷艺术体现当代人们审美需求具有的可贵品质。

二、现代陶瓷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

张贤亮先生说得好:艺术有它的游戏法则,商品经济也有它的游戏法则,二者不可套用。许多文人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下海之后不是呛水就是淹死。艺术的法则中创造性是第一位的,你得我行我素,商品经济却不同,他的法则是价值规律,你的所作所为要迎合市场,要讨悦买主,要顺应商品潮流,要大家有利可图。

要让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首先当然应该了解买方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商品。鲁迅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焦大不爱妹妹”,那些纯艺术的作品,曲高和寡,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是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的。追求高品味的艺术品只是那些精通艺术的收藏家和博物馆,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在艺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形不成市场气候。我们艺术家能否选择一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你的奋斗目标仍矢志不渝地去攀登艺术高峰,你也不妨多创作一些市场欢迎的商业性作品,以求获得物质帮助来扶助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相辅相成,岂不乐哉。

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千万别忘了包装,在艺术商品中,作者就是商标,名人就是著名的商标,有了著名的商标作品就好卖。推出一批名人是市场的需要,因为大多数顾客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不太高,他们的鉴别方法只能从商标上来甄别。艺术名人是那些艺术圈中鹤立鸡群者,有极高的市场信誉。好产品也离不开好广告,我们的宣传机构要采取各种手段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名人,尤其是宣传那些后起之秀的青年名家。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宣传他们的艺术特色,让社会真正了解他们的价值所在。

要将现代陶瓷艺术产品打入市场,要熟悉艺术市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推销自己,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寻找合适的经纪人。艺术市场的建立是由经纪人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经纪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艺术家为社会,高明的经纪人会有办法把你推向市场。我们的艺术家要大气,真正让经纪人获得实惠,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当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形成之后,各类画廊,艺术商店才会兴起,艺术市场的许多配套工程也就会建立起来,如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艺术品当铺,艺术品的保险机构定会应运而生。到时,国家再制定一部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保护艺术家和买主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买卖方在艺术品交易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纠纷也就有法可依,陶瓷艺术正常运转对于提高陶瓷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尽快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是一句话了。

三、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商品价值;装饰价值;收藏价值。

在历史上,中国陶瓷与丝绸、茶叶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中国文化,其实是有着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因此,陶瓷的商品价值是明确的。但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纯艺术化追求,似乎淡化了应是与生俱来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为创作和市场的脱节。

脱节之一是艺术形式和社会欣赏口味的差异。当代陶艺家在不断追求新颖的艺术手法,因过于超前或偏离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平,很少有人会买一件自己完全不懂以至不能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便打击了市场购买力。

脱节之二是市场价格和实际价值的偏离。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动辄上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一件,平心而论,无论从艺术价值和制作成本来说,都是购买者心理上无法承受的。

脱节之三是作品数量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市场需求的理论平衡是永远无法追到的,但可以调节到较为合理的程度。现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总体趋势表现为比例失调的供大于求,呈现从艺术品位讲阳春白雪多下里巴人少,从作品价格看高档品多大众化少,从使用价值看纯欣赏性多兼欣赏与使用为一体的少。这些脱节的存在制约了陶艺生产的发展,是值得予以重视的。

和传统艺术陶瓷相比,现代陶瓷艺术更强化作品的欣赏功能,具有装饰价值。陶瓷的装饰价值有一个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过程。中国古陶瓷有日用器和陈设器之分。陈设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装饰物,但尚存“实用”的外形。可以追溯到明晚期的瓷板画,是纯装饰意义的陶瓷品。瓷板正发展到清末民初,出现了浅绛彩和新粉彩两大品种,使人们认识到陶瓷品的装饰价值。现代陶瓷艺术的建造基础便是欣赏功能,无疑为其装饰价值确立了前程。

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中国人历来持保守态度,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的崇古心理,总以为老祖宗的东西样样都好,新的哪怕再好也不足道。二是当代艺术尤其是陶瓷之类的工艺品大多粗糙简陋,确实无法和古代珍玩相比。因此,现代陶艺家和收藏家之间的通道是封闭的,只要打开这一通道,才能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经济前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做两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培养市场。和中国收藏家不同的是,国外艺术品收藏并不以时间久远为收藏前提。几个世纪以前的无名画家的油画仅值数百美元。当代大师的精心巨作价值几百万美元。艺术品价格的高低的决定因素是艺术价值。现代陶艺作品釉彩的理化性能远超古代,不管是釉上彩、釉下彩都能应用自如,呈色艳丽。先进的技术条件加上现代艺术手法,以更能符合现代人的跟美观。因宣传上的局限性,现代陶艺作品大多数人还知之甚少,不会欣赏,不懂价值,造成陶艺作品乏人问津的局面。

其次是精品意识。现代陶艺作品正处于剧变之中,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未定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在探索中自然会不成熟,现代陶艺作品中精品虽有但比例很小,大多数作品仍较粗糙甚至毫无美观可言。对于陶艺家来说,精心做好每件作品,不但是为了不欺骗消费者,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有精品就必定有市场。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市场和价值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市场才能体现艺术品的价值,有艺术品的价值才能繁荣市场,才能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代陶瓷艺术品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中寻找和挖掘自身的价值,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为艺术而艺术是不现实的。可以预料的是,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市场化进程或早或迟会发生,这也将是现代陶艺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玮林,现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内涵,中国陶瓷,1994

艺术市场论文篇6

(一)民间艺术缺失生存环境历经社会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变化,民间艺术生存面貌的不断调整,在现代生活快节奏、网络交流便利、高科技语境下,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民间艺术品类失去了原有依赖的文化生态环境,濒临消失。此外,目前的保护体系尚未健全,专业人才匾乏,尚未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也导致一些民间艺术品类在传承上出现了断层和消失现象。民间艺术生存环境的缺失,是民间艺术走向消亡的核心因素,也使民间艺术产业开发因为文化生态背景的变迁而道路弥艰。

(二)民间艺术开发缺乏整合力度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分布零散。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众多的资源品类尚未形成集约发展,散点式的开发造成了资金分散、各自为战、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混乱局面,文化产业的依附性、渗透性、复合性和广泛性难以发挥。有些区域文化资源观念淡漠,认识不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些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仅仅从当地的利益出发,相互之间争夺资源,资源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还有的区域急功近利,对文化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开发,使资源的生态性受到损害。

(三)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人才缺乏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人才的瓶颈表现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和民间艺术创意与经营人才的短缺。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要依靠掌握技艺的专业人员才能生存和发展。高层次创意人才要具有对民间艺术的包装与创新能力,依托民间艺术资源,创新研发出更具广泛受众和文化内涵的新产品。民间艺术创新或经营人才的缺乏。民间艺术的创新或经营人才,应具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是民间艺术的行家里手。经营人才则要把技术与市场结合起来,使民间艺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二、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开发机遇

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相对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助推力,使民间艺术产业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国家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国家战略。党和国家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上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上也明显提速。

(二)宽松的产业环境当前各地都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文化产业人才规划,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层,优先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新兴产业、民俗产业。以优势产业积聚文化人才,以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才,以良好机制激励文化遗产。建立灵活多样的文化投融资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这些都为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提供了积极的产业政策环境。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

三、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发展措施

(一)准确定位市场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首要和基本的要素,企业与市场联系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当代社会高科技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企业的成败越来越与企业能否生产出能够切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相联系,产品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的基础。相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消费者对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更新速度需求要缓和些,因为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大多消费者眼里是一种怀旧的回归乡土的象征。然而求新求异是人的心理需求本能,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消失,就说明了刚改革开放后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现在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又重在市面上出现,

(二)扩大广告和市场营销促销,是指提品和劳务的企业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消费者、中间商以及其他公众传播信息,树立形象,赢得好感,以影响和促进人们的购买行为和消费的活动。促销的实质是一种沟通活动,是信息提供者发出作为刺激物的信息,并把信息传递致电一个或更多的目标对象,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家政培训心得体会(6篇)

    - 阅59

    家政培训心得体会篇1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策;学分银行;创新;路径政策创新的核心要义是用新的政策理念拟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