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教育培训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1篇1

论文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0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1建立科学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和有效培训计划

1.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①工种、业务分析:通过探讨水电行业未来几年内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工种、业务重点,并配合水电行业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②组织分析: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前题,否则培后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③工作分析: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1.2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水电施工企业核心需求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1.4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呀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止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培训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培训的形式很多,企业在选择具体方式的时候不必因循守旧,固执地套用已有的既定模式。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应结合其资源优势,员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所需的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以便达到最终目的。

企业培训管理要取得成效,重点要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要切实把握好“三性”。①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个人分析就是找出某一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培训就是要填补这一缺口,雪中送炭。②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③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不能“漫无目的”的所有项目一起上,一定时期内,还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第二,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全面培训。企业应把所有那些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措施往往落空。第三,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

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2搞好水电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2.1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长计议,设计员工教育的方案。从世界上成功的组织或企业看,可以发现,他们开始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发现,组织和运用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员工通过学习,创造,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日本,德国等一些比较重视企业员工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国家,企业历来重视员工培训教育,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他们在教育上的投资从不吝啬。上海航空公司曾因更新飞机,有约一年半时间成为“无机公司”,面对极大的经济压力,当时有人建议将技术工人劳务输出,赚一笔钱,也有人提出让一部分职工待岗回家,省一笔线。但是公司最终没有赚那笔钱,也没省那笔钱,却投入资金搞全员培训,把公司变成了一所大学校,从而为迎接一流飞机,提供一流服务,作了人才,智力准备。从长远眼光看,这是最终出高效益的手段。

2.2在岗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的联系水电施工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教育,不是纯粹为教育而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根据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培养人才,调动,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将在岗员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其职务,职称升迁联系起来,是及时“兑现”企业和员工教育投入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把企业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学习——提升”的闭环结构。即企业员工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作准备,这样循环重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受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3制定适合水电施工企业的培训方法与技术

人员培训是一项在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花费都比较大的工程,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对不同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有轻重缓急,同时,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且成年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及成熟的思维能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员工的培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3.1.1根据新的技术和职业发展要求来调整,提高在岗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如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近两年来,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由党务工作部牵头,先后举办了的初级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每周利用一至二天的时间对车间副主任以上的初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副部级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艺术和市场营销等知识进行了专题的培训。

3.1.2满足在岗员工要求掌握更高技能的职业要求,为其成为中等专业人员及基层管理者(如中,高级工,技术员,班组长等)作好准备。由于公司的发展,去年来,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技术发展部和生产安全部联合在各分厂开展的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利用工余时间对岗位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的综合技能,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公司的发展。

3.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技能的学习。如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湘潭矿院举办的煤化工研究生班培训,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脱产进行培训。

无论是何种培训,下面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在日常开展的培训工作中也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如课堂教学,视听技术(电视,录像,电影,录音带),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学术会议与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计,高级游戏,讲座,多媒体技术,新员工培训等。

3.3部门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部门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份内容,每讲完一部份,全体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以不断完善:此种培训所产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既可促使大家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培训内容精要,又可提高授课者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还可通过讨论阐述不同观点,帮助大家共同理解,从而使所有参与者获得提高。如“tcl电工集团”采取此种培训方法,培养并形成了水电员工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互动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4岗位复训:在岗员工在从事一定时间相同的职业工作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员工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而新知,是必要的。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

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复训的内容包括: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讨。每期复训,都应要求每位学员必须提出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成功的,失效的事例)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从而不断积累岗位工作范例。

3.5导师带徒:此种方法主要适应于新员工和员工晋升,岗位轮换,当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情况不熟时,可采用此种方法,通过其带岗者的言传身教,使员工获取实践经验,以尽快达到岗位要求。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1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水电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而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在职员工知识、技能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主要途径一直是水利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受限于我国传统职工培训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产学脱离等诸多弊端的影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始终差强人意,始终无法实现对员工学习主动性的有效调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水利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全面升级,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成为了众多水利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1.有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借助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员工能够有效实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推动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这不仅有助于新员工更快、更好的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与岗位需求。更能够确保老职工始终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全新工艺技能,从而充分满足新时代的工作新需求,以便为企业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必要的保障。

2.有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直接反映,长久以来一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借由高质、高效的职工培训,可以让新老员工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其所在企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从而让员工以企业为豪,产生强烈的企业归属感,推动企业凝聚力的提升。此外,借由良好的职业教育,还有助于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构建企业与员工间的现代化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彼此的双赢。

三、促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提升的对策

1.组建合格培训部门,转变培训理念。目前我国水利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多是借助第三方教育机构开展实施,这些教育机构多不具备实践经验,培训时只能照本宣科进行纯理论教授,严重影响应有的培训质量,导致出现了“职称高、技术低;职位高、能力低”的现象。有鉴于此,企业应当创建合格的内部培训部门,由公司总经理、人事主管、教育培训专员进行层层管理,并挑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兼职培训员。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大胆创新,打破旧有的职工培训模式,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指引,构建同其相适应的开放型、多元化教学机制,将职工培训与生产实际充分结合,实现生产、教育、教研的三位一体,实行产教结合的开放性教育模式,在主动培训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2.开展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对于现代企业职工培训教育而言,科学、详实的培训需求分析必不可少。其是指借由对参训工作人员现有知识、技能和培训态度、目标等的科学分析,总结确定个体现有状态与应有理想状态间的差距,从而为后续正式培训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对水利电力企业来说,企业培训部门必须增强同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培训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系,借助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让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决定培训的内容、目标、方式。与此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培训部门应当委派专人对所有参训员工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对员工参加过的培训内容等进行详实记录,从而为企业今后的培训安排提供指导。除此之外,水利电力企业还应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日常工作总结,分析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将其同培训部门进行协调开展针对性的个人提升。

3.完善培训教育内容。通常而言,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必须同其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而在水利电力行业中,职工所处层次与部门的不同使其所需接受的培训内容存在很大差入。有鉴于此,针对不同职位员工的实际需求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选择就显得十分必要。培训部门应当充分依照“能力为主,岗位为准”的原则,突出学员能力培育,依据其岗位所必需的各类专业知识与技能,针对性的设立不同的知识模块,以便能够根据培训者的不同需求灵活选取。同时,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还应在服务整体培训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实用性,无需追求知识的完整性,以够用和必须为准。此外,还可尝试突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限制,进行多种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教学,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生产中的突发复杂情况。

4.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段。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培训部门应当突破传统的单方面灌输式教学,充分考虑成教学员所具有的“工学矛盾显著、产学结合紧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灵活教学,如将课堂教学、电化教学、现场教学与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等。此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应考虑水利电力行业涵盖管理、技术等不同岗位的特点,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互动和自主参与,并以此为基准对培训的实施进行多种方案设计,从而为培训的高效、高质开展奠定基础。

5.完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作为企业职工培训教育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对于培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目前水利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则存在普遍的教材短缺、质量不佳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一情况,相关教育培训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培训教材的编纂。除此之外,除了主管部门的统筹编纂外,各企业还应充分依据自身企业特点或所在地工程特点编纂具有独有特色的补充培训教材或讲义,从而确保教材内容能够真正贴合实际。

6.增强专业培训教师队伍创建。培训教师作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直接领导者,其对于培训质量的影响不可替代。但目前,我国水利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则存在教师数量缺乏、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等诸多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组建专业教师队伍。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参照企业发展规划和不同岗位培训需求,对培训教师队伍构成进行合理安排,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师资培养、聘请机制,大力拓宽师资来源,并组织专人分步实施。二是聘用一线人员,构建稳定兼职师资队伍。鉴于水利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产学结合紧密的特征,培训部门应当筛选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员工培训教学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加教师数量,优化教师队伍构成,更能够大幅提升职工实践经验,从而为培训质量提供保障。

四、结语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3

1飞思卡尔大赛简介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6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该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竞赛平台的多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意性科技竞赛,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其指导思想是“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是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协办方,从2006年首届举办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不仅得到了各方领导的支持,如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张尧学司长及理工处领导、飞思卡尔公司领导等,也得到了各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余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08年第三届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9个科技人文竞赛之一,2009年第四届被邀申请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2010年第四届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列为2010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

该竞赛与已举办的教育部4大专业竞赛不同,是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意性比赛,比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对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本科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博士生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竞赛由秘书处为各参赛队提供/购置规定范围内的标准硬、软件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

竞赛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的领导下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八届,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设有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高校的积极响应,2011年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全国共有1900余支队伍参赛,学生超过5700人,而全国因为该项赛事受益的学生超过30000人。

在近年来,民办院校对于智能车竞赛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师生通过此项赛事锻炼、学习,并为学院取得了优异成绩,进而提高了民办院校的声誉。

2民办院校师生参与智能车竞赛的优点

①学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涉猎综合多个专业的一个实际应用系统,开阔学习视野,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体会和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构建一专多能的平台;②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进而缩短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适应期;③学生通过参加智能车竞赛的锻炼,可在继续深造和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得到提高;④可以促进民办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让民办院校师生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动手操作,应用技能强;⑤在参与此项赛事的过程中,可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基于智能车大赛推动民办院校电类专业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民办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基础验证型实验多、综合设计型实验少的局面,以及各种实验指标教师设计多、学生主动创新及分工合作少,大型实验与课程设计限定条件多、学生自主发挥独立思维余地少的问题。

综上所述,经过笔者总结近年来带队参赛的经验和教训,给出基于智能车大赛推动民办院校电类专业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方案。

3.1推进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在电类专业教学方面: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专业课教学中注重与实践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在电类专业实践方面:适当减少基础理论验证型实验,增加计算机仿真、综合设计型实验,合理配置实验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各种综合课程设计中,增加学生设计实验指标和计算的机会,以该项赛事为依托,提高电类专业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

3.2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利用智能车等大学生竞赛,提高民办院校科技创新活动水平和学生的参与度。可利用科技创新申报一些校级、省级甚至部级项目,通过自行研制适合开设设计性、创新性的综合实验,作为实践活动的设备。让学生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实践、竞赛活动奠定基础。通过这些,可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并结合实践项目跨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获得了一专多能的培养的机会,即实现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3.3通过智能车等大学生竞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智能车竞赛以及其他大学生竞赛,面向电类等相关专业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构建:第一层,面向学院学生开设选修课和讲座,介绍当前科技前沿,培养科技兴趣;第二层,依托学校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选拔学生(已电类专业为主)参加创新训练以及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第三层,主要通过智能小车的研发、制作和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组织培训,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在今后可通过整体系统的培训,让学生深入了解竞赛的背景,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去参加竞赛,通过半年的智能车制作、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并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机会,最终在竞赛中检验自己的实践成果,寻找差距。

4结语

在开展好智能车竞赛实践的前提下,将竞赛作为一个结合点嵌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推动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环节;同时加强电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争取在提高学生社会人文精神方面起一些推动作用,同时也期待探索某种符合国情、符合院情的民办院校大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对教学中较为脱离实际的培养模式的改革。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方式;以赛促教

我校是一所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从2007年开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同类学校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不仅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培养高技能、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职应用型人才也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参加竞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其目的之一。笔者在参加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此与读者分享。

一.竞赛载体--学生“电子协会”

我院2006年成立了学生学科型社团“电子协会”,该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校级电子设计竞赛,藉此吸纳优秀的学生加入。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组织义务电器维修活动。每年组队参加江西省电子设计现场赛,每次获得的成绩都位居高职高专院校前列。从校级和省级赛事中进一步发掘拔尖学生,参加更高级别(如“国赛”)的赛事。

二.我院学生电子信息类专业能力现状

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在类似“国赛”的教学和培训中,我们前期做得远远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培训模式,竞赛资料严重缺乏。当然,这些情况在同类高职院校中是普遍存在的。于是,笔者从2009年开始系统地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国赛”的培训方式,并致力于将竞赛指导中获得的经验及相关成果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让更广大的学生受益。“国赛”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交叉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电力电子等学科专业领域知识的能力,可以说“国赛”是考察的是学生对产品研发技术的掌握程度。我院在这些学科领域的软硬件实力尚处劣势,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深感责任重、压力大。

三.“国赛”培训方式

因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门槛较高,涉及的软硬件设计研发知识面广泛,需综合应用单片机、电子技术、C语言编程、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各种电路模块的设计制作等,最后设计调试出能达到功能要求的系统。所以,我们着力于收集和整理各种相关培训教学资料集(视频教程、芯片手册、赛题汇编、功能模块及其软硬件资料)。基于我院的实际情况,归纳提出了“抓基础、重实践、模块化”的培训方式。

“抓基础”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内外部资源的操作,熟悉C语言的编程风格及常用程序代码的编写;

“重实践”就是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看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来理解晦涩难懂的单片机技术及C语言程序的编写方式,可以说,看十遍书本不如好好的做一次实验;在训练学生使用单片机能力时,我们给出了以下13个基本实验让学生反复实践,最后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模块化”:由于无法准确预测每次竞赛的出题方向,所以我们精选了十几个典型的电路模块,在平时让学生对其剖析,深刻理解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驱动程序,如此便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训练学生阅读中英文芯片资料的能力,因为当今控制类产品的主流研发方式都是以某种微处理器(如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各种芯片来实现预期功能,不同的芯片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我们在竞赛前一个月的集训中购买了一些常用电路模块,如:超声波测距模块、红外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角度传感器模块、GSM通信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等,带领学生从软硬件两方面对这些电路模块做了细致的剖析,一个一个模块的理解消化。如此即可将他人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自己的设计。在竞赛的四天三夜中,这前期的“模块化”训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基本上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比较顺利。

开展培训工作以来,我们收集和整理的技术开发资料具有内容详实、资料完整、可读性强的特点,为我院今后开展此类赛前培训活动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四.带赛感想以赛促教

“以赛促教”是国家、各省区组织各种学科竞赛的初衷。因此,每次大赛都得到了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院的大力支持。笔者记得在2011年“国赛”开始前召开的竞赛巡视员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对电子信息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政策,殷切期望各高校务必重视该竞赛,期望带赛老师能以竞赛为平台,切实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竞赛结束了,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将在“国赛”中总结出来的教学培训经验及整理出来的资料(包括众多不同系统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芯片手册、各种程序段等等)全面推向全校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当中去,让广大学生也成为受益者,这才是我们带赛、参赛的最终目标所在,而不仅仅是使参赛的几位学生受益。

五.结束语

只有学生、教师都积极参与,并采取适合的赛前培训方法,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将促进广大教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进而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5

电力企业应该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加大力度对职工进行培训,把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发展的首要条件,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以促进行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当前时代,电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所谓的市场竞争无非就是各个电力企业中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人才是企业发展运营的主要动力,如果企业当中缺乏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开展企业经营活动,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就没有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对于电企业而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对企业的人才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让企业发展成为市场竞争场中强者。另外,电力企业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能大幅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给员工创造出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企业职工工作的积微极性,让职工尽职尽责的开展自己工作,并将工作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从而有效地促进行电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当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普遍的存在着教育培训是一种“消费高、效率低”的观念,这个观念误区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职工教育培训电力企业中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消费高、效率低”的教育培训观念,没有将教育培训是一种间接式成本投资的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电力企业管理者也没有意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综合性与长远性,不明白教育培训的投入可以让电力企业得到长远、稳定、持续的发展。由于电力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上的认识不足,使得对于教育培训经费的投资不到位,甚至没有响应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最终致使电力企业在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中,难以依照预期目标进行,并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和目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师资力量与水平相对薄弱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师资团队,基本上都是通过由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以及社会上的部分专业培训机构来对企业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导致教育培训内容与职工实际工作的内容出现很大的差异。如果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交给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定的老员工进行,虽然这部分技术骨干和员工具备很强的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可以将一些电力工作中的实用技巧教授给员工,但是其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都相对缺乏,也难以让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3.电力企业没有对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对电力企业员工实际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是企业实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育培训的效果和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电力企业实际的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方案都是由上级领导直接制定的,并没有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教育培训方案,无法将电力企业员工的真正情况和实际情况充分的反映出来,因而导致根据制定出的教育培训方案进行的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实际意义,难以对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进行改善,也达不到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的目的。

4.员工对于职工教育培训的思想认识不足

通过对电力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的思想都比较保守、因循守旧的观念过重、知识相对老化。加之,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员工的知识水平没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难与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处于现在这个知识信息化的环境,相关的专业知识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如果电力企业的员工不能及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改善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策略

1.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转变传统教育培训的观念,对教育培训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把教育培训当成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增加企业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方面的投入精力与经费,以保障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依照预期的标准和目标进行,以便更快速、更有效地开展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

教育培训的师资团队是电力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条件,其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与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师而言,其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经验,所以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尽量减少或是去除,最主要的是对其进行技能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培训师的电力理论知识,让培训师可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有效地相结合,以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3.对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

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是电力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对于教育培训的内容、效果以及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前,培训的负责人应该对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以及研究,找到电力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较常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导向型的教育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

4.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进合理的优化

在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培训的关键进行把握,优化教育培训的内容,确保培训出来的员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负责人首先需要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培训的重点,以确保培训的效果能够满足电力企业的真实需求。其次,了解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围绕职工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开展培训工作,对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最后,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培训体系,改善培训的制度,以达到培训、使用、教育三者一体化的发展,有效地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5.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电力企业想要长远、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有效地激励方式,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确保电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给企业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健全的激励机制是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的关键,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激励机制都是实现企业目标、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电力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使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有效地提升培训工作的效率,具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职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建立起考核评价机制;对于部分培训效果较差的职工给予一定的批评与处罚,而对于成绩较好的职工则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培训教育工作中,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竞争机制进行完善,让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公正;如企业在选择职工时,应该依据员工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给员工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以有效地增加职工的上进行心和进取心,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技能竞赛;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25-03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张永亮(1979-),男,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主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广东广州/510550)

罗兵(1980-),男,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频电子技术。(广东广州/510550)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以技能竞赛引领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13JK200)、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01059)、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重点课题《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术的人才。当前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3年9月底,全省技能人才达9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1万,技能人才的市场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平均位于1.4以上,高于市场1.05-1.1的总体水平,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更是位于2.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珠三角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转变。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2012年,全省实现总产值2.35万亿元,占全国的27.6%,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兴起,珠三角电子制造企业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迫切需要大批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操作技能,能够高效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并能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创新,不断解决新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的人才,即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企业培养人才,而技能竞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精神以及务实的做事风格,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各级政府部门、各行业企业以及学校举办的技能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挑战杯比赛以及各省举办的国赛选拔赛,同时,还有飞思卡尔、合泰等企业举办的电子设计竞赛等,旨在考核学生的电子元器件识别、应用能力,产品设计、调试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2010年,广东首次以省政府名义高规格开展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参加赛前训练和竞赛的人数达630多万人次;2011年,全省开展争当岗位技术能手活动,参与规模达到320万人次;2013年,广东举办68个职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全省通过竞赛带动180万人次参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产生297名“广东省技术能手”。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文件中也指出,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这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可以发掘一大批民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还可以调动了广大劳动者学技能、比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广东省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技能竞赛引领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注重全面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教学和培训体系。纵观历年各级电子设计竞赛的题型,几乎全部来自生产、生活实际,具体又可分为电源、仪器仪表、无线通信、高频、数据处理与控制五大类,完全涵盖了电子信息专业的全部知识点。通过技能竞赛培训、题型解析、现场指导对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因此,培养电子信息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就要从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竞赛人才竞争性选拔和培训机制、竞赛氛围、专业发展和“双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训练,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技能竞赛引领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校企深度互嵌,建立以行业为依托,工学交替,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模式,夯实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采用“资源共出、内容共定、师资共派、成绩共评”的“四共”联合培养方式,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物质基础;加强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协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缩小学校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与企业文化存在的差异,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构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

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模块式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开发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实验课程内容与管理模式的更新,优化三层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创新实验)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实验预习、总结实验技能,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促进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寓教于研”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能力,推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以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做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结合;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教学目标,大力推进“综合课程”“双证课程”“企业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实施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一体化的项目、单元、产品等教学模式。

(四)完善竞赛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营造院校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齐参与的竞赛文化

明确竞赛的目的,规范竞赛学员的选拔,重视学员的专业基础,培养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明确任务分工,指导学生设计模块电路,促使训练项目常规化;融入CDIO理念,保证训练的连续和递进性,同时强化阶段考核机制,注重培训实效;将竞赛项目引入专业教学,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向职业能力开发的转变,以竞赛促教学,促教改,章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五)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和“双师”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培养上,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补充、淘汰、晋级、奖惩、考评长效机制,采取“送出去、送下去”的办法,扩大“双师”队伍的规模;通过采用“专家进学校、骨干进协会、教师进企业、技艺进赛场”的“四进”方式,拓宽教师视野,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专业、行业一体化联动,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真正的“双师”教师;重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的骨干、传帮带、参谋和咨询作用,坚持按需施教、训教相融的原则,发挥兼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双师”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事业留人”的“四留”方式,“地位激励、文化激励、声誉激励、环境激励”的“四激励”方式,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三、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过程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目前开设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个专业,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0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2010年通过验收,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360万,现有在校生356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2012年通过教育厅新专业验收,现有在校生329人。在技能竞赛方面,学校、学院历来比较重视,在充分研究历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将技能竞赛的能力素质分解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人文能力三部分,如图1所示。

其中,专业基本能力包括元器件的识别和使用、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焊接技能、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信号的分析与测量、数据处理、资料的查阅、报告的撰写;专业能力包括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AD、DA转换电

图1技能竞赛的能力素质分解表

路设计、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高频信号的处理技术、线性和开关电源技术、单片机、DSP、EDA技术、软件算法、数据处理方法、数据通信技术;人文能力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

根据专业能力的分析,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专业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构建了三层次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三层次”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底层为四大电路和大学物理构成的专业基础课实验;中间层为专业核心课实验,由传感信息采集、电路设计与制作、智能信息处理、电子电器维修四大类共16门专业课程的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顶层为综合创新实验,具体又细分为专业综合实践、个性化实验和企业实践。“三层次”课程体系由浅入深,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换。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2013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学员选拔和培训过程中,按照能力和素质要求,实施了三阶段的培训方案,如图3所示。

图3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方案

首先进行的是第一阶段选拔,在2013年5月底进行,通过笔试、实操考核选拔了50人参加接下来的专项培训。

第二阶段从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采用“模块法”对学员进行传感信号采集、微弱信号放大、有源滤波、AD、DA转换、C高级编程、双机通信、PID算法等专项培训,每周一次专项知识讲课,并布置单元模块电路设计,要求学生必须做出硬件实物,等下次上课时进行检查,并且通过考核淘汰排名靠后的学生。这样经过了8轮考核,最终选拔出了最后的12组共36名同学参加第三阶段的培训。

第三个阶段从7月到8月30日,采用“真题法”进行实战,指导教师从历届的比赛题目中,挑选难度适中的赛题,比赛的时间控制在4天3夜,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赛题所有的技术指标并撰写技术文档,在2个月时间内,经过4个2011和2009年真题的项目制作,最终选拔出了30人10组参加最后的比赛。虽然第三阶段的培训在暑假,但是学生们都克服了高温酷暑,勤于备战,付出总是有回报,在2013年9月份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我校10支代表队共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广东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四、结束语

电子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电子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能引领高职院校关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这对于推动广东省及全国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调整和教学改革,提升“双师”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技能竞赛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竞赛宗旨,培养产业界和教育界紧密衔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熠.221万粤高技能人才仍存缺口[N].南方日报,2013-10-29.

[2]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的通知[Z].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

【Abstract】Inthebackgroundoftherapiddevelopmentofknowledgeeconomyandthedeepeningofmarketoperationsystemreform,themarketcompetitionpressurefacedbyelectricpowerenterprisesisalsoincreasing.Inordertooccupyanimportantpositioninthecurrentmarket,andmeetthedevelopmentneedsofthetimes,enterprisesshouldimprovethedegreeofattentionandtrainingoftalents.Inessence,theenterprisecompetitionisthecompetitionoftalent.Strengtheningtheeducationandtrainingofhumanresourcesinelectricpowerenterprisesisnotonlyanimportantcontent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butalsoaneffectivemeasuretopromotethecomprehensivequalityandcompetitivepowerofpowerenterprises.Basedonthis,thisarticlestartsfromtheeducationandtrainingcharacteristicsofhumanresources,andprobesinto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humanresourceseducationandtraininginChina'spowerenterprises.

【P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

【Keywords】electricpowerenterprise;humanresourceseducationandtrain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3-02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及其体制的改革。考虑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以及员工技术水平与素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电力企业就需要对员工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其教育与培训,从而充分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确保获得稳定、长远的发展。

2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

经调查分析得知,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主要具有全员性、多样性、层次性及实效性等特点。

①全员性特点: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应参与到培训中来,均能有所获得。

②多样性特点:电力企业在开展教育与培训时,可采取理论学习、现场实践、以师带徒或合同式等多种培训方式。

③层次性特点:人力资源培训还应具备一定层次性。

④实效性特点:在电力企业中,其生产流程具备行业特征,在进行教育培训之前,企业可以生产具体流程为依据,制定出科学、详细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通过有机结合生产实际与培训的内容,从而促进教育培训时效性的提高[1]。

3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当前存在的问题

3.1企业认识不到位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的资金支出,因而不少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一项不划算的工作。由于电力企业未能意识到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即使其开展了相关培训活动,但也未能有机结合培训的内容与员工今后的发展,没有为员工做出长远规划,这对员工及企业自身均是不利的。

3.2企业未能对自身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也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逐步建立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系统、电力运行控制系统、ERP等。然而,由于企业的操作水平并不是很高,无法充分发挥出所有信息系统的效用[2]。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未能对员工展开科学、全面的教育与培训,导致员工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进行有效掌握,最终使得电力企业一些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被弃用。

3.3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促进员工工作效能及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开展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而为确保教育培训获得预期的效果,充分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就需要仔细考察员工的培训及学习效果。然而,不少电力企业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但不能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切实检查,也不能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

4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有效对策

4.1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理念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为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一项科学有效措施便是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及培训力度。在此种形势下,电力企业就需要转变以往的理念,自觉引起其他企业或国家先进、优秀的教

育培训理念,使领导阶层对教育培训工作在促进企业良好

生存及长远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形成

良好的教育培训理念。通过对员工展开积极的教育与培训,从而促进其工作效能的提升,最终为企业创设良好的经济收益。

4.2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培训方案

促进员工操作技能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直接目的。因此,电力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

发,为员工制定出科学的教育培训方案。通过为员工创设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其实际生产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4.3有机结合多种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模式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培训模式的影响,电力企业为获得理想的教育培训效果,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机结合多种培训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具体的教育培训模式时,应当以培训的方向、内容、目的,以及员工的实际接受能力作为参考。另外,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培训环境的影响,当教育培训的氛围非常融洽时,员工的理解能力会更好,也更能接受相关知识。

4.4对教育培训的成果及时进行验收

为防止员工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过于敷衍的情况,电力企业应对培训成果及时进行验收,除此之外,还可认真记录培训过程中员工测试的成绩、参与培训的次数等实际表现情况,进而对其薄弱的地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在后续教育及培训中合理调整培训的内容,确保员工均有所获得,得到更大的M步。

4.5加大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力度

电力企业通过建立起信息化交流平台,可为接受培训的员工创设良好的沟通平台,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此外,企业也可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来分类相关信息,采取集成管理的模式。例如,可把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分成新手交流、培训内容、资源分享等多个板块,员工在讨论过程中便可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也可活跃培训氛围,充分促进员工学习兴趣的提高。

5总结

新形势下,人才已成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持,随着电力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体制的改革,人才建设已成为电力企业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此种形势下,电力企业就应当转变以往的教育培训力度,制定出科学的培训方案,有机结合多种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模式,在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及奖励体制的同时,加大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力度,为员工创设融洽的培训氛围,实现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效果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技能竞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PDCA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PDCA质量管理理论。基于PDCA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2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4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PLC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7人,电类高级技师12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4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赵燕南.电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职业,2012(23)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9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企业的作用日益突显,同时其教育培训工作已经逐渐受到供电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对培训管理工作的力度进行加强,为供电企业打造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培训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企业现有的情况以及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然而,供电企业对于员工的,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下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述。

1.1企业各级领导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目前供电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来看,各级管理者虽逐渐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其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企业的层面上来说,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能够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有效提高;从员工的角度上来说,教育培训能够使员工现场实操的能力得以强化,使其业务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1.2对于培训的需要缺乏有效的分析,在对培训计划进行制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目前,供电企业中的教育培训计划主要是通过基层单位自行上报,之后经过主管部门的归纳汇总才形成的。在对培训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是说,制定培训计划时,对于制定的计划是否实用,能否满足各个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之类的问题,很少有人关心。实际上,在供电企业中,不同级别的管理层对于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力度是不尽相同的,因而使得部门单位制定出的培训计划缺乏目标性与实用性,甚至有的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单单是为了应付差事,从而使得制定出的教育培训计划缺乏可操作性。

1.3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方式单一

供电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班采用的是课堂式,纸上谈兵,难以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培训工作系统性不强,同样的内容反复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只重视培训计划的实施,忽略了培训的结果,培训评价流于形式,参培者不发表意见和建议。

2.加强员工现场培训创新与实践的方式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挑战。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更好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十分必要。在对高素质人才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并对传统教育培训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现场培训来使得员工现场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供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并促进其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地提高。

2.1以班组为单位开展现场培训

通常情况下,在供电企业中,参与现场培训的人员主要是负责变电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人员、负责线路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人员、负责电力营销的人员以及调度人员等。这些员工是供电企业的重要资源,且数量较多,其专业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的过程中,要以班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现场培训。班组长要切合实际和工作重点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可采取技术问答、课题法、安装工艺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实施,如到集抄改造现场进行通关安装培训、到标准配电台区进行观摩和安装训练等,并通过相关要求对整个培训的过程进行管理,使得供电企业员工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促进全员素质提高,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2技术比武,选拔技能骨干

改变过去传统的通过评选或者推荐的方式来选拔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能手的方式,实行技术专家、首席师以及技术能手评聘的办法,要求技术能手与专家必须为技术比武中的优秀者,这种评聘方式,使得评选过程中暗箱操作的问题得以减轻,使得员工参与培训与技术比武的热情得以提高。

2.3定期组织反事故演习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时期,可以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反事故练习来提高员工的现场实操能力。借助事故演习,各个班组能够检验平时现场培训的效果,同时也能使得其在演习中获得知识。反事故演习是指,事先不预先同时员工,提前谋划,临时通知,使得各个单位以及各个岗位的员工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各个专业员工之间的合作,提高员工应急水平,为确保电网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以师带徒的形式,帮带青年员工

对于青年员工的培养,可以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可以建立“师傅人才库”,将师傅与优秀学员的待遇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对活动进行跟踪考核;其中,基层单位主要对活动的方案进行组织和实施;班组、站所主要是对方案进行贯彻落实,从而使得“以师带徒”活动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

2.5加强现场培训基地的建设

现场培训基地能够使得员工在工作之余,参现加场的培训。因此,供电企业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建立起输电、变电、配电、营销、计量等专业工种的实训基地,训练设备与投运设备同步,并以现场会的形式,加强员工之间的经验介绍,并展开交流讨论。

2.6强化内训师队伍的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内训师队伍的素质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而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供电企业中,师资力量有限,高素质的内训师相对缺乏;内训师都是各专业骨干,平时工作非常繁忙,还要负责培训教学,很多人不愿从事这项额外工作。因此,供电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训师管理制度,其中包含内训师的选拔、待遇、考核、奖惩以及管理等相关内容,充实内训师队伍,促进内训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好的完成培训任务。

3.结语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大基础、大工程”;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徐鹏(1978-),男,安徽宿松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杨奕(1970-),男,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重庆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2003)、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0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2-0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信产部组织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类科技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动高等院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动高等院校实施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积极鼓励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尤其是在高校青年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起源于1994年,每2年举办1届,竞赛中由3人组队,自行选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题目的相应要求。[1]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一是竞赛采用“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组织运行模式;二是竞赛规模大,参赛人数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三是竞赛题目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广,其中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单片机接口技术”、“DSP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竞赛题目涵盖了工业、科研、实验等方面经常涉及到的电子信息类知识,并依靠多门学科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要求。[2-5]这就要求选手们应具有很强的电路设计能力、电子制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也要求组员之间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大基础、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早在1995年就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通过近几届的赛前培训和正式比赛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动手能力较弱、工程素养较差、设计方案生搬硬套、创新意识较弱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反映出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脱节、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团队协作意识较弱等,说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部分)和课程体系有待改革。

我院在2005年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按电气信息大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各专业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模块贯通,建立了统一的公共基础平台和电气信息类学科基础平台。同时在“大基础、大工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加入工程能力培养环节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进行了“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2-1-1”模式即:入学前两年面对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按学科大类进行“大基础”的基础理论教学;第三年根据学生志愿按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第四年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并结合课程设计及毕业实习进行工程能力的培养。“2-1-1”分段培养模式充分贯彻了“大基础、大工程”的教育思想理念,体现了“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主要是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对前两年电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第三年的专业分流培养过程中,主要是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配以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针对电子设计大赛的综合性、个性化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目前我院主要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教练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培训来解决,但在整个培训中对学生缺少有效监控,培训也缺乏系统性。因此,对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基础素质较好的学生有必要提前开设类似于专业综合设计的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实践环节,为电子设计大赛锻炼队伍,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6]

三、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

我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大基础、大工程”教育理念背景下构建了由浅入深四个实践教学层次(实践技能层、学科基础层、综合应用层、创新实践层)和十二小类(计算机基础、物理实验、专业试验、生产实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并融合贯通为“4-12”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实践教学按“分层培养,阶梯递进,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6]通过开设层次化的工程实训系列课程,一个阶段完成一种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认知、实验、工程设计和实施等综合能力。

由图1可以看出,在“4-12”实践教学方案中,专业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主要集中在四年级开设,相对于电子设计竞赛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可以考虑将四年级阶段的一部分实践环节提前到三年级下学期进行,但这样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常规的教学计划。下面就近几年我院竞赛培训和实践教学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解决办法。

1.建设柔性综合实践教学体制

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可以考虑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分别开设,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阶段完成该环节,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为了不过多影响原有的教学进程可采用分散方式进行综合实践,其主要针对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一些学有余力的三年级学生,也可以吸收部分大二学生参与实践过程,辅助三年级学生完成电路板的绘制以及元器件的焊接等工作。在学生选课前,每位电子设计大赛指导教师都需拟定1~2个综合实践题目,每个题目限定一组学生(3人)完成,指导教师要定期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组以课题完成以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通过的学生可提前获得相应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学分。总之,建立柔性的综合实践教学体制,将电子设计培训工作转换为实践教学环节,能有效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前对参赛学生完成了综合性设计能力方面的训练,对后期的集中培训工作有较好支持。

2.完善导师责任制

以往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是一位教师面对多组学生,整个环节集中在2~3周的时间完成,同时很多教师在此阶段还有其他的授课教学任务,指导效果都无法保证。通过柔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将2~3周的集中实践环节扩展到整个学期进行,教师可以在整个学期中弹性安排指导工作,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实践过程的控制可以参照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指导教师主要是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指导的教练,同时其他教师有相关的科研工作需要学生参加的,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在导师组中,人员配备上采用“老带新”方式,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担任组织和管理工作,青年教师主要承担具体指导工作,每个青年教师都有相应的老教师作为直接责任人形成“指导梯队”,既有利于发挥青年教师的能动性,也能有效地利用老教师的丰富的指导经验。另外,我院在指导教师工作开展方面也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如设立电子设计大赛专用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和元器件支持,并在此同时面对全院教师开放专业实验室,专任教师可以参与指导学生实验工作并从事相应的科研工作。

3.建立开放性综合实验室

自我院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以来,其培训和指导工作一直由我院相关教师负责组织,往往培训基地只能依托于基础实验中心或专业实验中心,主要的仪器设备也都借用实验中心的,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尤其是近几年学生参赛人数增多,各方面资源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建立开放性综合实验室能有效解决资源分配的矛盾,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中心的一个下设实验室,服从实验中心的统一管理,其主要工作是承担学生课外电子制作辅导和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宽广的平台,同时实验室也针对大四学生开设专业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开放性综合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行“专用专管”制度,实验室单独配套各类专用仪器设备,不占用其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可以安排电子设计大赛指导教师作为管理人员,各专用设备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开放性综合实验室针对全校有意愿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和教师开放,学生须经过校级电子设计竞赛的选拔测试,合格者方能进入实验室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在“大基础、大工程”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下,通过设立柔性实践环节、完善导师负责制以及建立开放性综合实验室等措施,使参赛学生在正式比赛之前得到了一定的综合设计能力,为电子设计竞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拓展学生科技活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仅依靠常规实践教学远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在“大基础、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下,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院在每年的10月份都会举行全校性的电子设计竞赛,通过比赛选拔全国比赛队员,而且在每届市级别电子设计竞赛时也会组织学生参赛,对各类比赛不仅提供设备仪器和元件费用支持,对获奖团队还有一定的奖励政策,如获得国家奖的队员可以免修4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除此之外,还借助学校“开拓杯”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开展电子小发明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并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各类的电子设计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加大创新实验室开放,提供实训场地,在开放时间内,还为学生提供相应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五、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青年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同时也推动了“大基础、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近几年对实践环节的改革,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竞赛也获得了较理想的成绩,但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创新、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素养,一直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主线,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探索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越,韩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4-6.

[2]赵云娣,肖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训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415-417.

[3]姚有峰,张斌,聂丽.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0-142.

[4]韦文祥,李勇成,吴新开,等.由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引发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1-13.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11

关键词:发电企业;知识;职工培训;缺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发电企业是一种高新技术型知识型以及智能型的企业,而且随着电力行业之中的发发电设备不断地升级换代、改造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逐渐增强,带给了企业员工更高的素质要求。

一、增强发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1.企业的发展是不能够离开信息、财务、时间以及人的,而其中人力资源才是发电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培训和教育了。

2.如今的企业的竞争,是一种人才上的竞争。所以发电企业不断要对人才进行培养,还要挖掘人才,进而培养出一支一职多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发电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立足,拥有一只属于本公司的、高素质的、专业职工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于:就技术管理而言,如今的电网日新月异,大容量、高参数、大联网以及高电压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显著;就生产经营而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发电企业的管理素质、技术素质提及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发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一些问题

1.培训的计划还不是非常完善。尽管现在的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进行职工培训的必须性以及重要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缺少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而且培训工作具有短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具体的工作太盲目,导致培训工作的实施处在零散状态。随着发电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正在不断的变化,众多员工只能竭尽全力的应对这个问题,首尾难顾。所以导致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才起步就转移到了只进行理论教育培训的方向。这样广种薄收、蜻蜓点水,效果自然会很不明显。还有的发电企业只想安排一次培训就提高所有职工的能力和素质,但是事实上,成年人的自己的思想观念已经是形成了的,只是安排一段时间的系统教育是不能改变的。

2.培训的形式以及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职工教育培训是为了学以致用。但是现在的很多发电公司的培训工作其主要的内容只局限于针对相关的文件通报、电力法规以及电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书面式培训;部分发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只是形式主义,比如说:在进行培训时,只是将资料朗读一遍,然后编制培训的发言记录就可以了;部分企业在进行培训考试时,作弊的现象非常常见,监场人员视而不见,甚至有的企业开卷考试……由此可见,多年实行的形式教条以及内容的培训方式变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能生成有机的联系,所以导致了生产实践与教育培训的内容相脱离。企业员工对这样的培训只会感到单调、枯燥,反映厌倦、麻木,教育培训工作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3.培训的定位不准,没有确切的针对性。通常培训需求分为个人需求以及组织需求,而职工教育培训是为了全面增强职工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实际当中,每个人的业务基础以及思想意识是不一样的,在接受教育培训之后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具体工作中发电企业总是分为小组共同执行任务的,如果小组中存在少数素质低下的职工,那么整组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提高发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的方法

1.确定培训的目的

发电企业需要通过目前的职工现状以及发展情况,明确的说明培训工作开展的具体目的:适应发电企业的发展需要,提高职工的素质能够带给企业更高的绩效;适应发电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员工符合经济、技术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综合素质的需要;适应员工的内在价值发展的发展,满足职工的知识更新以及自我成长的需要。

2.优化培训机制

只有合理完善的培训机制,才能够对职工教育培训进行改进。与发电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完善培训机制要将以下几条做好:

(1)建立起比较明确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制度,员工参加社会组织的学历培训,可以采取企业奖励与个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专门培训,也就是通常的技能培训、岗位与各类短期培训,统筹培训费用由企业负担,但是发电企业要定时的考核职工的培训效果,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判断企业要承担的培训费;内部学历培训,也就是内部大、中专文化素质培训。

(2)完善培训机构,增强组织领导的培训,争取做到培训工作的所有阶层都有人管,不但有规划、计划,还要有考核、审核以及检查,从组织上保证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围绕生产技能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设置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该培训内容可以被人力资源部门所组织,与路所、生产技术部、农电配网中心、安监部、低压配网中心、市场调度所与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变电所等部门相结合就生产经营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来对职工培训教材进行编写,实现以电力系统中实际发生的案例为基础,增强对员工培训的力度。

(4)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队伍。企业可以从本企业当中选拔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教学法培训,然后让其担任培训中心的兼职或者是专职讲师;企业可以选拔一批培训中心的教师,让其到基层单位进行挂职实习;企业可以聘请企业外面的教授、专家做兼职教师。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文化,并与其相融和。企业的不同文化氛围会构建起不同的激励机制,反过来企业的激励机制也会对企业文化加以丰富和改造。在公司激励机制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该怎样与现有文化相融和,然后再考虑该怎样渐进地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因此激励机制设计人员需要极强的洞察力;激励机制设计需要明确的动机;激励机制设计一定要将满足各种需要。企业激励机制设计需要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电企业价值观。

四、总结

发电企业只有安排有效科学的企业内部开发和培训才可以真正的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才可以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以及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为发电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竞教育培训范文篇12

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迈入新的世纪之后,每一个行业都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发展,并且发展起来的行业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但人力永远是优先于科技发展的,要想科技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对人才进行培养。现在经济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国家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越来越健全,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明文规定了各行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用人单位要根据现实的发展情况采用合理的用人制度,同时也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技能的培训等,根据相关的法律文件的规定,提取相应的教育经费,来对员工进行培训。电力行业开展对处在一线的员工进行的培训是国家对电力企业的必然要求,这也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能力。因此,电力相关企业为了保证工人工作的能力,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贯彻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

1.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步入科技型社会之后,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竞争模式,而是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想在众多的企业中能够站稳就要不遗余力的采取措施来提高企业员工的能力,只有员工具有足够的能力,企业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和教育课题也是在人才背景之下提出和实行的,具备一批具有高能力的作业人员,是提升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根据近几年企业发展情况而看,企业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新的工作设备,新的技术成为必需品,并且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这就对员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要具有足够的能力来掌握和使用新的技术以及设备。所以,电力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空间,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

2.电力企业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计划不完善

尽管电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已经意识到岁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企业使用的培训技术相对来说是十分落伍的,并且很多员工不太重视企业的培训,因此,培训基本无法产生很好的效果。

2.2培训内容不健全

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传统的培训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在培训的时候基本都是以岗位培训为主,没有涉及到新的技术及规范等。另外,目前就行的培训就像在学校的教学是一样的,都是以老师的教授为主,没有创新教学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对企业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企业人才的进步。

2.3培训定位不准确

电力行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没有针对性。一般而言,培训包括两个方面的培训:一个是企业要求个人掌握能力的培训,一个是企业员工为自身能力提高接受的培训。在实际的培训中,企业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而是对员工进行统一的培训,但由于员工每个人追求的能力不同,就导致培训变得没有效果,每个人接受相同的培训,限制了员工自身的发展。现实中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导致了培训的效果不明显。

2.4培训投入不足

随着时代及经济的进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不断扩大投入经费,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电力企业培训存在很问题的很大原因之一是对培训的投入较少,企业领导认为只需要对员工进行普通的培训即可,但是其忽略了员工的工作内容都是有区别的,要根据工作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但是,这样一来,培训开支就要增加。由于投入较少,企业很难找到高能力的培训专家,因此对运功的培训基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另外,培训的奖励机制没有形成,只能接受培训的积极性较低,这就导致培训效果很不明显。

3.有效开展电力企业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方法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电力企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应用到的竞争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因此,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开展相应的培育,以此来适应科技的进步,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下面就从培训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提供有效的建议。

3.1坚持按需培训

根据员工的具体需要进行培训,只有按需培训才能更好的保证员工接触到实质性地知识。因此电力企业岗位设置不同,每个人的知识需求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陪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培训,同时也要针对员工的具体需求进行培训。同时在做到按需培训的同时,也要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尤其是处于一线的工作者,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最后,对员工的培训也要扩大化,保证员工不仅可以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了解别的工种的环境,做到一人多技。

3.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