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6篇)

来源:网友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1

摘要:本文通过归纳空间之美的概念以及阐述设计的目的,了解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来研究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过程,如何将具体的美感和功能性相结合,利用虚实、错落、层次等表现手法,利用不同的材料,营造不同风格的空间,同时提升空间中的艺术品质。

关键词:空间之美;环境设计;体现

引言

美在中国的语言中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所讲述的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描述出来的欣赏。一般来说人对美的知觉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客观性的,比如建筑环境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一种规律又均衡的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建筑境界的空间之美。空间之美与空间中的环境设计息息相关,体现了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法与审美高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空间营造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好的设计,空间设计如何虚实结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等等,对空间环境设计的美感体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空间之美的概念和设计目的

关于空间之美最早的概念是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一种舒适品位、休闲情趣的追求,或者说是对不同的空间设计风格或严肃或轻松的表现方式。空间之美的设计理论概念,实际上就是指一种以视觉传达和空间设计槊浇槭侄危通过环境设计主题的设计过程,起到了传递美感的作用。它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学科领域,运用科学范畴的理性思维更加合理的划分空间中不同功能区域,再加以人机工程学等理论使空间设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使用不同设计领域的综合概念和技法,对各种风格的空间整合,并且进行综合的体系化建设。

若想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展示空间之美,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空间设计,而是需要在整个空间设计中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能给使用者带来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与心灵的互动所带来的美感,使之进行有效的交织体会。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各种设计风格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示空间之美,让使用者体会出无限的美感,在空间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身心的放松,最终达到一种环境之美与心灵之美的融合,这才是空间之美表现的目的所在。

2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设计的内在需求,这种空间的美感和所营造的意境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风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会运用到各种不同的设计手法。在实践中通过现代、复古或其他多种风格的设计,给人一种浓厚的艺术美感,形成一种空间之美。这种空间之美对环境设计欣赏者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设计和建筑存在及建造的灵魂。

因此在实际的环境空间布置中,应当尽可能的简化空间中繁琐的部分,在布局上应该更加合理和具有秩序感,利用空间去表达美感,充分的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具体风格定位及巧妙的运用隔断划分空间,更加具有功能性、私密性、舒适性及美感性。

3空间之美在环境塑造中的表现

美是一种带有意境和生活情趣的概念,这种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的存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和轮廓性,这种空间的美感和意境的美感就是人类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表现过程中,虚实结合的空间之美就是空间布置的设计点之一。例如,中国苏州四大名园,巧妙地把有限的空间虚实结合,组合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在园内更是运用框景、借景和层次设计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中国园林古朴的美感。中国的古建筑虽已加上了时间的符号,可它设计的思路与设计的方式直至今日仍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空间层次的美感也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展现在观者面前。而这种空间的美感与环境设计之间的贯穿,正是提升使用者审美品位的主要因素。时间虽在变,可人们崇尚的经典却依旧是心中不变的永恒。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空间之美的设计应当落实在建筑的不同范围和涉及区域,进行单独的个性化设计。比如说同一个建筑的不同区域,其空间属性不同,那么对于空间之美的设计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空间创作和美感设计时,应该使空间属性与空间意境的要求进行一一对应。有时某一个区域的空间之美有可能和功能性结合得非常特殊,或者在与功能性结合过程中表现出一个空间多个功能需要的体现,因此每一个实用性与空间之美都有着不可分离的一种对应关系。

4结语

在研究空间之美对于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的过程中,通过展现环境设计中不同的意境强化空间之美,也运用艺术美感为使用者达到生活品位的提升,使人们对于空间之美与环境设计之间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展示要具有舒适性和创新性,使其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力.论空间抽象因素在装饰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5-108.

作者简介: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2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社会经济效益

低碳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也使得低碳建筑开始出现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当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对人居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低碳建筑不仅是环保理念在建筑实体上的物质载体体现,而且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抉择。而切实有效地将低碳环保理念付诸于建筑构筑的实践中,是实现价值理念物质化的最直接的方式。

一、低碳概念的基本属性

低碳建筑是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理念而衍生出的建筑实体。其倡导从建筑材料以及技术设备的制造上选择环保生态型原料;而在具体的施工建造和建筑消耗的系列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化学气体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程度。

低碳建筑设计则是把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元素进行调整优化,重新组合,融入具体的建筑实施初期设计、实体建筑、后期物业管理等。其秉承的理念就是合理有效地降低对传统材料能源的依赖度和消耗量,通过减少其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最终营造低能耗、低碳量的环保型人居环境。

低碳建筑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是在其城市化遭遇瓶颈困局和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后的结合的产物。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兴起低碳建筑概念,但是具体化的应用表现还是“次低碳概念”下的一系列节能建筑,其与低碳理念下建筑构建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在广义的概念界定下,以及基于当下国内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衔接度而言,节能建筑也是低碳建筑的一个子系,在实际的设计构筑中,也是适中务实的选择。

二、低碳模式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要求

低碳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能源材料的调整优化,重新组合,其次通过一系列低碳节能设计技术的具体应用,从而将能源材料所释放的有害化学气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最终实现人居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双赢。而在具体的建筑实施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侧重。

首先,低碳理念始于设计。建筑实体来源于设计理念,理念的指导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群体的最终定位。所以在设计初期,建筑师们秉持的理念至关重要,坚持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遵循非扩张性开发的原则,从城市规划开始就贯穿低碳的理念,贯彻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设计策略,加强新能源技术设备的实践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冲击,从而为建设项目的稳定协调实施打下生态环保的架构基础。

其次,环境分析与设计施工的契合统一。低碳建筑的环境分析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的细节分析主要涉及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要件;而室外环境的细节分析则涉及绿化用地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我们所秉承的这种相对理想化的设计理念可能会与现实的既存环境系统产生抵触,所以需要相关的设计师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切实合理的转变和调整,不要闭目塞听,削足适履。

第三,可再生能源的深层次应用。在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输送链条出现瓶颈困境的背景下,同时基于低碳概念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可以另辟蹊径,充分挖掘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效用和生态环保价值,可以在当下全新的科技技术的整合下,深层开发诸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等一系列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可以缓解当下能源阶段性短缺的建筑进程被限制的窘况,而且也为低碳概念下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金的契机。

三、低碳建筑的可行性探索以及具体化实施

3.1绿色新型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建筑、装修材料以及设备管材向来是建筑工程中的“耗能大户”和“排污主力”。由于传统能源材料在建筑实体上的大规模应用,其产生的诸如氡气,甲醛等大量具有挥发性、传递性的有害气体,不仅加速了建筑实体的老化程度,而且也极大地污染了城市环境。而在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中,普遍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水泥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材料,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都是同类建材中的“个中翘楚”。

在当下节能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背景下,合理切实地选择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譬如在外部装修上可以选取内含能源低的材料,诸如基于生物能源提炼而成的轻质干挂式外墙挂板,这种建材的加工制作过程无需煅烧,污染很小,而且可以循环利用;而在内部装修材料的选用上,可以选择一些简便有效、能耗较少的清洁型材料,诸如在欧美比较流行的高精度钛铝合金建材以及生态型液体墙艺,此类材料不仅具有生态环保的基本属性,而且可以通过释放氧气调节改善区域小环境。

3.2建筑形式与区域气候的契合统一

合理适宜的建筑形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而且可以通过区域气候的湿度和降水等因素营造循环再生的环境系统。光和热是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窗户的采光效用则是对以上两个基本要素的直接反映。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在满足标准的采光的前提下,适宜采用较小的窗墙和橱架,并适配隔热玻璃、铝制窗框等材料设备,从而有效地降低能耗和废气释放量。

另一方面,选择合理适度的遮阳散热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建筑表体对外部气候资源的利用,从而为建筑内部空间提供良性畅通的气候回流循环环境。遮阳散热的具体应用模式相对较多,也比较开放化,比如可以利用建筑体的阳台、外廊等形体的凹凸变化形成的遮阳状态进行细化改造;利用植物、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透光的散热遮阳立体面进一步设计安置人工型遮阳构件等等。

3.3能源材料的集约化应用

首先,实现建筑表体与室内设计的统一协调,这样可以减少建筑构建系统的组件要素,从而减少赘余无用的原材料,最终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其次,充分利用新型材料的科技属性,合理有效地将材料性能与建造施工无缝衔接起来。比如轻量型、可再生的钛铝合金结构构件,此类建材不仅便于拼装搭建,减少施工环节与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而且由于其高利用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浪费,从而进一步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环境污染。

3.4底部空间的低碳化布局

底部空间作为建筑实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效用,不仅可以起到点缀装饰的感官作用,同时也会有效节约建筑实体的整体能源消耗和预算成本。

而在具体的建筑构造中,注重底部空间的多层次、多元化设计利用,控制建筑物内部主要空间面积的铺展,从而为底部空间腾出更为宽泛独立的空间。基于底部空间自身的衔接过渡性,可以通过层次叠加的设计方式进一步使得室内空间与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更为协调,同时将一些环保低碳的物质元素诸如太湖石、水藻群、盆景花树引入这个过渡空间,从而最终实现底部空间的低碳设计理念和人居环境的环保生态化相融合。

四、结语

低碳建筑的营造模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实施工程,一方面不仅需要从构建理念上进行低碳、节能的初期设计,而且也需要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之中去坚持贯彻,而不是构筑一座空中花园;另一方面,在具体应用尖端科技技术设备上,必须秉承经济、契合的原则,真正去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建筑构筑上,营造实用集约的生态建筑环境,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曾旭东.低碳节能概念的具体化施行[J].新建筑,2010.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3

在现代社会中,室内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敢是家庭还是办公室,都离不开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为了减轻人们的生活和空间压力,舒适和轻松的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在对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要求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现代简约风格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

简约风格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思想概念就是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最早可以上溯上上世纪初期。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少而又少”是很多设计师和学者所认为的简约主义核心内容。简约主义谁崇尚简化,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照明亦或者色彩等各种设计元素都最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为止是最好的。因此,很多简约主义设计在设计元素上极其含蓄内敛,没有绚烂和繁琐的设计元素,都是以少和简取胜。简约主义风格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繁琐与复杂加以摒弃的设计,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简洁和明了。人们对简约主义目前的定义是以后总对事物最本质价值寻找的思想,通过对空间布局的比例设计达到化繁为简,能够很好的剔除阻碍人们欣赏的元素,让空间和形式以最简单直接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现代简约风格的重要设计理念是细腻、精准、简单,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将简朴的淋漓尽致将材料等最最原始本真的状态表现出来。

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分析

现代简约风格在居室室内环境的设计定位上主要是让身在其中的对象能够获得一种不被环境包围的解放和释然,使人与家具等环境要素脱离空间的概念实现和谐相处。现代简约的居室环境不能是浓妆艳抹过于花哨的,而应该以宁静利索为主。在用色的定位上虽然不是说只采用一种颜色,但通常来说主题颜色最好要少之又少,至于点缀颜色最好不要“喧宾夺主,只需要在整体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至于装饰材料最好是天然的,无需过多的修饰和艳丽的色彩,整体的设计以横平竖直为主,对材料的本体加以还原。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中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和天然木材是比较常用的,这些来自于自然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拉近人与材料及自然地距离,使空间环境更加亲切和极简。根据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和定位,室内环境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要点入手。

1.客厅的设计要点

客厅是居室中招待客人和日常休闲生活的主要区域,对整个居室环境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其家具摆放设计应该以人流方面为主,尽量使其显得更加开阔。在现代简约风格下,客厅必须尽可能低简洁大方,但大气中还应该透露出一些家庭的温馨。在背景颜色搭配上可以选择米黄色,装饰上则可以选择黑色胡桃木等,这样能够显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审美观,使其空间环境更加活泼一些。客厅的墙壁装饰应该以简约为主,可以装饰少量的装饰画,根据主人喜好选择的装饰品能够使主人心情更加愉悦。在色彩和比例的选择上,应该着重整体的协调,尽可能地规划出一个全家人都喜欢的居家风格,这样才能让客厅成为全家人都喜欢的聚集场所。

2.卧室的设计要点

卧室主要以睡眠为主,所以在设计上应该着重其睡眠功能的发挥,充分满足用户睡眠功能的要求。在房间比较充裕或者客厅较大的条件下,为了使卧室空间更大,可以拆除卧室原有的卫生间。不管怎么说,卧室是人们从工作学习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过渡场所,在设计上必须要让人感受到温情和休闲以及舒适、愉悦等氛围。再对卧室的美化过程中,应该巧妙地选择暖色调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也可以加入一些单色的绿化点缀和织物装饰,使卧室空间环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将各种干扰因素减少到最小,保证居室主人能够感受到卧室的休息和睡眠氛围。

3.餐厅的设计要点

餐厅作为吃饭的场所,其总体布局应该结合整个房间的流通空间、使用空间和工作空间等要素,将这些要素完美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整体。餐厅的设计首先应该与家人接待客人和家人与客人方便用餐相符合,其次还应该对审美与艺术价值进行追求。从空间设计的原则来说,餐厅在总体的平面布局上没有一种必须的真理和必有的规律可遵循。但是基于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餐厅内部的设计应该从其空间面积出发,家具的样式应尽量简洁、颜色应该以淡雅为主,过于复杂的样式和颜色只会给人一种拥挤和繁复杂乱的感觉。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4

关键词绿色设计绿化设计良性循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绿化设计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什么是绿色设计?在公众乃至业界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从现在起对绿色室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绿色室内设计”的提出

随着环保、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室内环境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于是,绿色设计便被提到亟待解决的议题上来。不少设计师转向更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一社会一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种尝试性的设计创新。标志着室内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于是”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绿色室内设计”的概念及内定

绿色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绿色室内设计是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的设计,如室内布局、空间尺度、装饰材科、照明条件、色彩配置等都可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充分利用能源、极大减少污染等等。

“绿色设计”,其核心就是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设计系统。室内设计仅作为微观的绿色设计之一,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室内”,不是简单的使用环保的材料、用点所谓的“绿色建材”就能达到的,它涉及到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室内空间与气氛的营造、各种材料的选择及搭配、通风和温控、采光与照明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应从空间的概念进行实质的分析。任何一个空间都是三维的,而室内设计的基本着眼点永远是在期间生活、工作、活动的人。因此,室内设计的空间概念应该是四维的,而不是简单的二维的界面概念。空间和功能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室内空问是建筑空间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对空间组合的再分配。空间的尺度和均衡关系是室内设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功能决定了空间,不同功能的空间有着相应的比例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

材料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作为绿色设计的战略目标,在现阶段也只有从材料寻求突破。

材料的环保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材料自身的环保性,即材料的内部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环境的成分;第二是材料的再生性,即材料能否循环使用的性质。

在室内环境种尽量采用自然光源,合理的考虑室内环境的通风和温控,尽量利用小环境中的自然物理环境,同时处理不同光环境下的室内空间,根据人的不同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尽量减少大面积隔断,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室内空间,且室内空间的通风更好,增加室内的清新空气。

色彩的搭配要合理,不同的色彩搭配能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不一样的愉悦感,不要使人产生烦燥、疲劳等感觉,色彩运用的主次要分明,不要使人眼花缭乱。

二、“绿色室内设计”实施的原则

室内“绿色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各种设计思潮,更不同于以”人”的需求为目的而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传统室内设计理念和模式。其设计原则可遵循以下三点:

提倡适度消费原则。

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绿色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室内”绿色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这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态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注重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其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生态美更是一种意境层次的美。例如:eduardoarroyo最新设计的一个项目——位于埃斯科里亚尔住宅就是其中其一。他对别墅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尽量保持了原始森林及周边环境的原貌,设计的叛逆往往会成为创意的源泉。

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绿色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三、室内绿化的功能及作用

室内设计的基本目的一方面要达到使用功能,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美化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又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小气候陶冶情趣的作用,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

室内绿化是达到室内设计基本目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隔空间的作用。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以绿化分隔空间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如在两厅室之间、厅室与走道之间以及在某些大的厅室内需要分隔成小空间的,如办公室、餐厅、旅店大堂、展厅,此外在某些空间或场地的交界线,如室内外之间、室内地坪高差交界处等,都可用绿化进行分隔。某些有空间分隔作用的围栏,如柱廊之间的围栏、临水建筑的防护栏、多层围廊的围栏等,也均可以结合绿化加以分隔。

对于重要的部位,如正对出入口,起到屏风作用的绿化,还须作重点处理,分隔的方式大都采用地面分隔方式,如有条件,也可采用悬垂植物由上而下进行空问分隔。

2、联系引导空间的作用。

联系室内外的方法是很多的。如通过铺地由室外延伸到室内,或利用墙面、天棚或踏步的延伸,也都可以起到联系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都没有利用绿化更鲜明、更亲切、更自然、更惹人注目和喜爱。

绿化在室内的连续布置,从一个空间延伸到另一个空间,特别在空间的转折、过渡、改变方向之处,更能发挥出整体效果。绿化布置的连续和延伸,如果有意识地强化其突出、醒目的效果,那么,通过视线的吸引,就起到了暗示和引导作用。方法一致。作用各异,在设计时应予以细心区别。

3、突出空间的重点作用。

在大门入口处、楼梯进出口处、交通中心或转折处、走道尽端等,既是交通的要害和关节点,也是空间中的起始点、转折点、中心点、终结点等的重要视觉中心位置,是必须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因此,常放置特别醒目的、更富有装饰效果的、甚至名贵的植物或花卉,使起到强化空间、重点突出的作用。

布置在交通中心或尽端靠墙位置的,也常成为厅室的趣味中心而加以特别装点。这里应说明的是,位于交通路线的一切陈设,包括绿化在内,必需以不妨碍交通和紧急疏散时不致成为绊脚石,并按空间大小形状选择相应的植物。如放在狭窄的过道边的植物,不宜选择低矮、枝叶向外扩展的植物,否则,既妨碍交通又会损伤植物,因此应选择与空间更为协调的修长植物。

4、装饰美化居室的作用。

根据室内环境状况进行绿色植物布置,这种布置所充当的是桥梁作用,它将个别的、局部的装饰组织起来,以取得总,体的美化效果。经过植物布置,室内装饰将更为生动。居室中的色彩常常左右着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倘若室内没有枝叶花卉的自然色彩,即使地面、墙壁和家具的色泽再漂亮。仍然缺乏生机。所以,室内观叶植物对室内的绿化装饰作用不可低估。

5、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作用。

室内观叶植物枝叶有滞留尘埃、吸收生活废气、释放和补充对人体有益的氧气、减轻噪音等作用。同时,现代建筑装饰多采用各种对人们有害的涂料,而室内观叶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吸附这种有害物质的能力,可减轻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绿色室内设计”的实施

1.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的价值概念尚未在社会完全确立,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设计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表现于设计中的普遍的简单的抄袭现象和以施工代设计的所谓“免费设计”运行模式。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能源的浪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容易做到而又最难做到的一点。小到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大到设备选型、定制标准。贪大求全、讲排场、莫虚荣、喜炫耀成为滥用能源的病根。另外,由于业主与设计者单方或双方的艺术修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造成的过度装修的问题,将追求美观悦目空间效果的装修愿望理解为表象豪华的社会观念,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空间扭转的创造,过度装修纯粹是材料的堆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有违于绿色设计观念的。还有一个就是缺少人性的关爱,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关爱,也是绿色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室内设计中的见物不见人和以偏概全的手法是对人性关爱的漠视。体现在对老龄人群、残疾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体现在设计者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缺失。

2.绿色室内设计的手法

将室外的元素引人到室内,使室内更加自然化;尽可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发挥阳光杀菌抗霉的作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在室内设计用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即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捅花等,在卧室应尽可能少摆些绿色植物,因为有些植物夜问排出的气体含有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健康;避免居室用光不当而造成不良的视觉刺激,强烈的眩光同样会造成光污染。

用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自然景观,如风景壁画、植物花卉、云天水色、墨宝匾额等,既有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又产生浓郁的诗情画意,增加了室内艺术氛围。

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乡土和自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并暗示其功能性来形成一种突破,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金属等材质,凿意显示装饰素材的肌理和本来面目。

节能问题始终是个重要的课题: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新的自然能源和乡土材质等。室内设计师回顾历史,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惊奇的发现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构建方式来探索解决能源问题,如”黄土窑洞”的穴居形式、”构术为巢”的巢居形式等将再度成为室内以及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设计疗向。

环保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色彩的搭配和组合,恰当的颜色选用和搭配可以起到健康和装饰的双重功效。

五、“绿色室内设计”的展望

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会的程度来区室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界面装饰为空间形象特征的第一阶段,开放的室内形态与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贯穿于过去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时期;以空间设汁作为整体形象表现的第二阶段,自我运行的人工环境系统造就了封闭的室内,形态,体现于日前的工业化时期;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二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同意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柄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室内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首先应该在社会观念上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和”绿色”的美学观;其次应在业内围绕着”绿色”的室内理念进行全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方针贯穿到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另外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硬件的设计,忽视了弹性件的破坏、恶化和减少,甚至忘掉了软件(隐形)的部分,即忘记了室内设计的目的而造成建筑装饰中对生态平衡的问接性破坏,避免脱离经济基础的高消费,高标准和单一模式。

1.真正敞开自己、融人大自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只是在工业化之后我们的室内环境才趋向于封闭。正是因为封闭才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打破封闭使室内再次走向开放,摆脱人工气候的控制,创造融会于自然环境的建筑内部空间,成为绿色室内设计的关键因索。

2,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系统,建立与地球生态系统相适应,能够良性循环的室内生态系统,这是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基本点。

现在生态建筑方面已有初步的成果,如德国的生态建筑一德国国会大厦太阳能穹顶与自然通风系统。建筑是室内环境的载体,只有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绿色室内设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要实现绿色室内设计,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室内环境系统的技术改造:空间的形式、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的优化:太阳能开发与智能系统利用;自然循环的可再生天然材料。再如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上海世博会,绿色、低碳成为了这次盛会的设计理念。其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日本馆同样采取了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膜结构,在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从而降低室内照明的使用。同时透明的膜结构能收集屋顶的雨水,通过水循环的力式来减低室内由于参观者众多而产生的温。

3.营造与“绿色”相符的室内环境氛围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5

[关键词]空间展示设计人性化

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一、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从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

3.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二、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前面提到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像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同时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给人以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进展示手段的环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机械组成的没有生机的躯壳。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计。

3.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展品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观众呈现展品是划分空间的首要目的。逻辑地设计展示的秩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给展品以合理的位置是展示空间规划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否做成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的关键。

4.保证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整个空间的安全性

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可能包括各种仪器、机械、装备及模型等需要消耗能源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大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如电力、压缩空气、蒸汽等,这些辅助设施也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必须考虑将这些设备的空间与展示环境隔离开,以防止噪声、有害气体的污染,并做好安全防范。考虑好对这些辅助空间的处理是顺利完成整个展示活动的保障。

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重视展示空间的安全性。如设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如停电、火警、意外灾害等,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结语

展示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以上我们讨论了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的问题,可以得知空间在展示设计中处于灵魂地位,展示活动需要传达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展现在公众面前,空间为我们的感知活动提供了场所,没有空间,我们将无法获得信息也无法和人交流。总之,正确处理好空间的问题是展示设计中的精髓;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是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较好的运用“空间”语言则可以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置换

Abstract:Thisarticledrawontheecologist'sunderstandingoftheestablishmentofanoverallarchitecturalconcept,analyzinganddiscussingtheecologicalbuildingdesign.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ecosystems;spacereplace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从生态学角度认识建筑系统

建筑系统是建筑师主要关注的问题,生态系统环境是生态学家主要关注的问题。分析比较建筑师和生态学家对两种概念的不同认识,有助于把握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所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相应的设计策略。

如果回顾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直到西姆提出了“整合设计”的概念,建筑师才进一步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进行了相对全面的研究。

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建筑,生态学家不仅将建筑系统视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临时的组织形式,而且需要确定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生态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组成建筑系统的各个建筑元素的安装和制造,还包括建筑系统的使用、建筑元素的弃置和重新利用等。

因此,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将建筑的全寿命过程看成是一种与能量和物质材料支配相关的过程。建筑师将地球上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组装成临时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最后拆除。拆除之后的各种建筑元素要么重新在其他的建筑系统中利用,要么被自然生态环境所吸收。

第二,是一种对建筑系统的预期性研究。建筑师应认识到建筑系统在全寿命过程中,会对地球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建筑师必须全面考虑其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将消除和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作为建筑设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筑师和生态学家对环境和建筑概念认识的差异

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而言,建筑师应该从建筑师这一职业要求的角度出发,了解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因为从生态学理论中寻找影响设计过程、设计决策和建筑系统自身的内容,才是建筑师借鉴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态学概念。

(一)认识环境概念的差异

建筑师和生态学家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异是二者对环境的理解不同。

生态学家认为系统周围的环境对于系统本身非常重要,例如,早在1956年,保罗・西尔斯就已经指出,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状态和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建筑师将环境概念简化为建筑系统所在的空间区域,例如,一个特定的设计地段和地理上的空间方位,而没有认识到特定的设计地段所固有的生态和生物系统的存在,那么,他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所强调的环境的认识就非常片面。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而言,环境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的物质环境(无机环境),还包括建筑的生物环境(有机环境)。

为了吸收、消化生态学家的环境概念,并且将其纳入设计体系,建筑师需要了解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生态学概念是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建筑师应该借鉴生态系统的概念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本身的产生,无疑要早得多),认为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和物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空间单位,这个空间单位被称为生态系统。比较权威的生态系统的定义由尤金・奥德姆在1971年给出,他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单位,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并且在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导致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

哈沃德・奥德姆将生态系统分成很多种不同的尺度,例如,湖泊生态系统可以包含很多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图2)。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建筑系统同样既可以看成是范围更广的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可以看成是独立的生态系统。

如果接受生态学家的生态系统概念,那么,建筑师就应该不仅将特定设计场地视为一种空间的概念,而且将其视为一个活跃、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应该遵循自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而整体地考虑。

当然,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还需要分析建筑系统自身。这种分析可以通过一种假设的方式进行:假定建筑系统是经过建筑师的设计,有意识地“嵌入”到特定场地的生态系统中,以便预测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这种“嵌入”的影响程度还受到其它因素的作用,像生物多样性、特定场地的生态稳定程度、地理区位、特定场地开发的历史和引起不良后果的行为等。例如,郊区比再开发的城区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也就具有较高的生态承受力。

(三)认识建筑概念的差异

如果说建筑师和生态学家对环境概念认识的差异是由于二者理解的深入程度不同所造成,那么,二者对建筑概念的认识则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从通常的观念来看,作为专业人士,建筑师对建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美学、场所、空间使用、形式、结构、建筑元素、颜色和阴影的利用等方面。

生态学家是以一种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理解建筑概念的。例如,哈沃德・奥德姆解释生态系统的不同尺度概念时,只是将建筑系统作为更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来理解。

生态学家所关注的是由于建筑系统的“嵌入”所导致的周围生态系统中各种条件的变化,例如,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开发、改变和增加。任何可能引发上述变化的建筑系统都被视为具有生态影响的建筑。

生态学家认为建筑系统应该与周围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而不是对立和分离,人类和建筑环境是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建造行为首先被生态学家看做是一种生命体的行为,然后,才是这一行为的实际作用――建造房屋。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而言,必须借助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建筑系统:建筑系统不仅包括物质结构,而且包括人的行为和设计成系统的机械次系统的运作以及生物组成部分,这些可以视为建筑系统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然,通常而言,建筑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组成部分是非生物的组成部分。

(四)建筑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的作用

由于建造过程的影响,特定设计地段原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往往被一种简单化的、人造的和均质化的非生物环境所替代,例如,混凝土、沥青路面和不透水的铺地材料等。

在为了适应极端环境条件而进行的微型生命维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发现,人们必须与地球保持一种类似“脐带”的维系关系,或者闭合于一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进行复制的环境中。为了延长生存的时间,必须引入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一致的生物结构。

建筑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存在着一些类比关系,在许多方面,完全隔绝的人造微型生命维持系统(例如,宇宙飞船)生存所遇到的难题,与人类在生物圈这样一个“全球生命维持系统”中持久的生存所遇到的难题非常类似。正像对自维持住宅的研究一样,这样的生命维持系统面对的问题也是控制和监测空气和水污染、提供足够的食物营养供应、处理逐渐增加的有毒废弃物质、以及为上述的一切行为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等①。一种“维持生命的系统”必须包括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三种基本的生物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使生产、消费和分解等各种生命必需的过程,保持平衡状态。

建筑系统不可能脱离周围生态系统,独立维持其运作,而是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占据一个特定的设计地段之后,建筑系统已经成为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行使着生态系统子系统的功能。

3、依托整体生态观和开放系统观建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设计观念

尤金・奥德姆指出:“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发现,都有助于另一个层面上的研究,但绝不能完全解释那一层面发生的现象。但是,要理解一棵树,就必须研究树所构成的树林和构成树的细胞和组织。”、这些论点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典型的整体论观点。很多持整体论思想的生态学家,像奥德姆、罗伯特・麦金托什等人认为:必须整体地看待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的关系。而生态思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强调整体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与坦斯利对生态系统的定义是相符合的。阿维尔进一步指出,在生态系统之中和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表示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网络模型,其中系统每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如同生物体一样,维持建筑系统运作需要稳定的输入,同时,会产生相应的输出,而输入的来源和输出的终点都是周围的生态系统环境,即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的一个环节。而由于所有维持建筑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生产过程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所以,建筑师需了解维持建筑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输入状况,例如,种类、数量等。

通常意义下,建筑师将建筑系统视为一种相对静态和不可变的实体,而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则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作为一种次级系统,建筑系统是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圈中连续的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开放系统,建筑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和物质材料输入和输出,可以追溯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的来源和流动的路径:从产地到建筑系统,最终重新返回到周围的生态系统环境中。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整体生态建筑观要求建筑师在建筑全寿命过程中,关注建筑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路径。这种关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从建筑系统作为生物圈中的一种能量和物质材料的流动环节而言,寻找周围生态系统和建筑之间合适的关系,整合二者,尽可能地保护本地资源;第二,从建筑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开放系统而言,节约资源,限制可能的不利生态影响。

如果深入比较生态学家和建筑师所具有的建筑概念的差异,那么,可以发现整体生态建筑观所体现的时间因素的影响。建筑系统是更大范围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过程的一个环节,而这种流动是处于动态之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整体地研究建筑元素中所蕴涵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流动。

生态建筑要求建筑师理解建筑系统内部存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建筑系统对周围生态系统环境的全寿命过程的影响。为了减少输入和输出的总量,建筑师可以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例如,利用灵活性设计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和排出的废弃物等。

如果深入比较生态学家和建筑师所具有的环境概念的差异,那么,可以发现整体生态建筑观体现出的空间因素的影响。生物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而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是以一定的空间范围为基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特定设计地段以内。这种空间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影响;第二,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空间影响具有一定的范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