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工作经验总结(6篇)

来源:其他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龙井茶;酸奶;工艺

本文就龙井茶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实验,确定茶叶的添加方法及工艺配方,为酸奶增添了新品种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优质鲜牛奶;龙井茶茶叶;优质白砂糖;乳酸菌。

1.2实验仪器

冰箱;电炉;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均质机。

1.3实验方法

1.3.1菌种的驯化

按脱脂乳粉:水=1:8比例做菌种培养基,加适量龙井茶叶,煎煮,滤去茶渣,经115℃,15min高压灭菌,接入3%~4%的菌种,于42℃下发酵4h左右,制得试管驯化菌种,再扩培二次,制得工作发酵剂。

1.3.2酸奶生产工艺

原料乳净化加适量的龙井茶叶煎煮滤去茶渣调配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成品

1.3.3操作要点

1.3.3.1原料乳

根据FAO对酸奶的定义,各种动物的乳均可作为生产酸奶的基本原料,但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酸奶多以牛乳为原料,我国市场上的酸奶也是以牛乳为原料。原料乳要求符合我国现行原料乳标准,其中两点尤为重要,一是原料乳中的总菌数控制在500000cfu/mL以下,二是原料乳中不得含有抗菌素和其他杀菌剂。

1.3.3.2原料乳预处理

经验收合格的原料乳应及时过滤,净乳,预杀菌,冷却和贮藏。

1.3.3.3在原料乳杀菌前添加蔗糖

这样制作的酸奶硬度较好,方法是先将原料乳加热到50℃左右,加入砂糖并伴随搅拌,在加热到65℃。

1.3.3.4均质

均质的目的主要是使原料充分混合均匀,阻止脂肪球上浮,提高酸奶的稳定性和稠度,并保证乳脂肪均匀分布,从而获得质地细腻,口感良好的产品。一般均匀温度为55~65℃,均质压力为20~25MPa。

1.3.3.5杀菌

经均质的牛乳加热到90~95℃,保温5min进行杀菌。目的在于杀灭原料乳中的杂菌,确保乳酸菌的正常生长与繁殖;钝化原料乳中的天然抑制物;使乳清蛋白变性,以改善组织状态,提高黏稠度和防止成品乳清析出的。

1.3.3.6添加茶叶

按常规方法制作酸奶,龙井茶叶添加按以下4种方法添加,并添加适量L-抗坏血酸:

(1)将干龙井茶叶直接添加到100℃牛奶中浸煮10分钟,过滤后发酵。

(2)将干龙井茶叶直接添加到100℃牛奶中浸泡10分钟,过滤后发酵。

(3)龙井茶叶先用水煮1分钟,过滤,再在常温牛奶中浸泡10分钟,过滤后发酵。

(4)龙井茶叶先用水煮1分钟,过滤,再在常温牛奶中浸煮10分钟,过滤后发酵。

1.3.3.7冷却与接种发酵剂

杀菌后的乳要马上冷却到40~45℃或发酵剂菌种生长需要的温度,以便接种发酵剂。接种量根据菌种活力,发酵方法,生产时间的安排和混合菌种的比例不同而定。一般液体发酵剂,其产酸活力在0.7%~1%之间,接种量应为2%~4%。接种前应将发酵剂充分搅拌,使之成为均匀细腻的状态。接种是造成酸奶受微生物污染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应严格注意操作卫生。发酵剂加入后要充分搅拌,使发酵剂与原料乳混合均匀。

2结果与讨论

2.1龙井茶叶添加方法的选择

为了确定最佳的龙井茶叶加入方法,对上述4种方法进行试验,添加0.3%的龙井茶通过对比确定哪个更适合于龙井茶酸奶的生产。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第4种方法得到的酸奶在口感上较佳,获得最大限度的溶解物质与最低限度的抗菌效果。资料证明,龙井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成分对乳酸菌具有抑制作用,龙井茶汁的抗菌强度与茶汁的制法密切相关,泡剂的抗菌强度大大高于煮剂。为使乳酸菌较少的受到抑制作用,选择茶叶先用水煮1分钟过滤,再用牛奶浸煮10分钟,并添加L-抗坏血酸,过滤后发酵。

2.2龙井茶酸奶感官评定

分别对产品的涩味(20分)、滋味(30分)、奶香(30分)、外观形态(20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分,具体情况如表3。

2.3龙井茶酸奶最佳配方确定

根据以上茶叶添加方法制作酸奶,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见表4。

由表4中R值大小可以看出影响品质的因素顺序为:加糖量>接种量>茶叶量。同时可得到龙井茶酸奶最佳配方为5号:加糖量6%,茶叶量0.5%,接种量4%。

2.4发酵时间对龙井茶酸奶品质的影响

按以上最佳工艺配方制作龙井茶酸奶,试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发酵时间达到4h时,酸度为75°T,酸甜可口,茶香浓郁,说明发酵时间4h为最佳。

2.5发酵温度对龙井茶酸奶品质的影响

按以上最佳工艺配方制作龙井茶酸奶,试验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发酵温度达到42℃时,酸度为75°T,酸甜可口,茶香浓郁,说明发酵温度为最佳。

3讨论

在酸奶中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酸奶特有的酸味感觉,使其口味更柔和;另外,可提高酸奶黏度,有利于其凝固。蔗糖应符合GB317-84标准,添加量一般为4%~8%,不能超过12%。假设使用水果或果酱类,要考虑其中的糖量,蔗糖浓度过高会提高乳渗透压而对乳酸菌产生抑制作用。

制作龙井茶酸奶时,投茶量的多少与龙井茶酸奶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投茶量与酸奶的质量比一般为0.5%。通过增减投茶量来调节酸奶的浓度。通过控制龙井茶叶量的多少来调节龙井茶酸奶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兴奋神经中枢,产生提神的功效,其兴奋程度取决于用量的多少,茶里有一种茶碱的物质,切记茶叶量不可过多,茶叶量过多会损伤神经系统,对人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龙井茶酸奶的品质主要决定于茶提取液的浓度、色香味和茶与奶的比例。在加工工艺中要注意茶提取液的用量、茶提取液进入酸奶中的时间和温度。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如茶叶量中茶多酚的含量过少,无茶味,不能体现茶有效成分的作用,过多则易产生苦味,最适含量可以控制在100-150毫米/100克茶糖,这样,龙井茶叶与奶和其他添加物之间就能互相协调,既具有酸奶的风味又具有龙井茶的回味。

发酵时间对龙井茶酸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发酵时间短,凝固状态较软,制品的香味很淡,口感偏甜,乳清量无,酸度低,效果差。发酵时间过长,凝固状态均匀,结实,制品的香味很浓,口感较酸,乳清量较多,酸度过高,效果差。

4结论

通过实验得出龙井花茶的添加方法为:茶叶先用水煮1分钟,过滤,再用牛奶浸煮10分钟,这样处理后,除去了涩味,且茶香浓郁,对产品无不良影响。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茶产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茶产业对外出口的典型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持续上升,2004年茶叶产量约为80万吨,其中出口28万吨,占总量的35%,出口收入达到4.37亿美元。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量价双增,在此基础上,2007年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但与我国茶叶出口增长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出口茶产业水平依旧在延续过去的模式,茶叶生产过程中“小、乱、差、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茶园管理和初制环节的卫生状况仍令人堪忧,因此带来的高农药残留严重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过分无序竞争的市场秩序更使得茶叶知名品牌的塑造举步维艰。

1.茶叶生产“小、乱、差”的现状

作为茶叶故乡,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和茶的品质好,但传统茶叶分散的生产模式,手工劳动的生产特点,客观上造成我国茶叶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比如,黄海之滨的乳山市有十几个村生产茶叶,总面积有1200余亩。在这1200亩的茶园中,当地茶农居然注册了4个绿茶商标,4个商标只有25吨的规模。尽管其中一个名为“赤口”的绿茶出口到了俄罗斯,也不能改变规模过小的弊端。与此同时,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贸易额动辄高达几千万乃至几个亿,显然与茶农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不适应。为满足出口需要,出口企业需分散到茶农家收购,收购茶叶质量必然不一致,难以满足茶叶出口质量的要求。因此,许多企业拟建立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在当前人民币预期汇率升值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基地建设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茶叶生产手工操作和人力成本过高的行业特点,即使企业有充足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也往往由于缺乏劳动力而显得有心无力。此外,众多出口企业的激烈竞争,迫使小企业只能在低层次、低价格上搞粗放式经营,扰乱了茶叶出口市场。这些因素使得企业不愿将巨额资金用于设备改造、包装设计、采购和宣传销售,也无法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更无法审视和预测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从宏观环境上限制了我国大型茶产业品牌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2.农药残留超标的现状

在世界上,目前我国茶种植面积第一、茶叶产量第二、出口数量第三,创汇总额第四,反映我国出口茶叶质量不高的现状,这与我国茶叶居高不下的农药残留关系密切。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绝大部分是个体化生产,茶农无法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在降低成本的趋利倾向作用下,选用农药时多从短期药效或价格角度考虑,往往选择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导致农药残留物超标。根据商务部相关信息,我国被欧盟定为农药残留高的国家和地区,自2000年开始,欧盟对茶叶农残标准陆续进行修订,在2003年将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提高至193项,2005又将硫丹检测标准从30mg/kg降至0.01mg/kg,限量标准比原来紧缩3000倍。在这样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下,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产品数量急剧下降,仅2006年8月~10月,广东茶叶对欧盟出口53.4吨,降幅高达91.2%;其中10月对欧盟出口量仅为15吨,同比下降95.5%;作为全球乌龙茶最大产区福建省,情况更严峻,2006年前六个月对欧盟茶叶出口量、值双降,出口253吨,价值80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下降20.55%和29.71%。出口茶叶因农药残留超标遭围剿的现象,成为当前我国茶叶出口最大的一道关卡,如果再不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很可能失去国际市场。

二、我国茶产业对外出口发展对策

针对茶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1.确保茶叶QS认证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QS认证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其中,QS为“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Safety”的缩写。2002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在我国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对企业加工的产品实施强制检验,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对不达标的产品,则取消其进入市场的资格。

2005年1月1日,我国6大茶类和3项再加工茶类被列入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目录。QS认证要求茶叶生产场所必须距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捡梗等机械设备;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实施QS认证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水平,确保茶叶卫生质量,是一件提高我国茶叶质量水平的重大举措。倘若各全国各个茶厂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茶叶生产,我国整个茶产业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根据我国在2005年1月1日起对茶叶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截止期限内尚未取得质量安全(QS)证书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所有茶庄、茶馆也不得加工经营此类茶叶产品。目前,关于国家强制执行茶叶QS认证的截止期限尚未确定。但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的质疑,国家已经在最近采取了系列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检验。可以预期,随着QS认证在在我国茶叶产业界的逐步推行,我国茶叶产业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2.塑造知名品牌

目前,全国茶叶市场的总体形势是名优茶销售逐年攀升,低档茶滞销,无公害、有机茶供不应求。2002年,全国产茶72.06万吨,其中绿茶占73%。国内销售总额120亿元,其中名优茶占总产量的25%,销售额就达60多亿元,占销售总额地50%,反映出茶叶品牌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从我国茶叶出口情况来看,加快茶叶品牌建设,发展名优茶,开发无公害、有机茶的建设,走生态绿色茶叶的发展道路将是我国茶叶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品牌塑造。茶叶品牌的塑造,应通过政府组合现有资源,利用已有知名茶叶,因势利导扩大知名品牌的市场覆盖面。这样不仅节约了品牌塑造的成本投入,还能缩短品牌的形成周期。比如贵州省通过政府主导,加强“都匀毛尖”品牌打造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广西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组合茶产业集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广西昭平,县政府出面,将大脑山茶厂、将军峰茶厂和凝香翠茗茶厂三家骨干茶厂,合并为融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15个品牌15个品种整合为“将军峰”品牌下的30多个品种,解决了该县长期以来一茶多名、异茶同名的问题,大品牌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益。

(2)品牌管理。①增强品牌法律保护意识。据调查,2000年“都匀毛尖”在贵阳市场上的销售额达5000万元,但80%的“都匀毛尖”来自都匀以外的地方,对“都匀毛尖”品牌的市场扩张极为不利。②加强对品牌的认识力度。不少经营者认为,只有名茶才是优质茶,只有某个茶场产的茶才是真正的名茶。这种观念同样不利于品牌效应的扩大。实际上品牌的含意非常广泛,不仅仅代表某一产品。只要某品牌拥有适当规模、优良质量、独特文化和特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创新和扩张的功能,我们就应该认可其品牌的价值。③强化商标意识。尽管品牌的内涵不完全等同于商标,但商标对于品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有一些不法商贩正是看准人们对商标关注不够的漏洞,冒用他人注册商标,在茶叶中掺杂混假贴上他人商标进行销售。为了保护合法品牌的利益,维护茶叶市场的规范秩序,作为市场监管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做好为茶农服务工作,发挥好市场监管的政府职能作用。④针对茶叶农户分散生产的特点,注重培育和发展各类茶叶市场经纪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培训、发展经纪人,尤其是农村经纪人和特种行业经纪人,使得有关茶叶市场的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分散的农户中,保证茶叶质量,提高农民收益。政府应支持、帮助茶农成立事务所、经纪公司,为其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并规范其经营行为。工商部门要指导、帮助经纪人、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活动,逐步由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经纪人管理的职能作用。⑤加强企业营业执照的检查力度。作为主管企业经营许可的工商部门,应从根本上管好市场准入的大门,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保护有照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茶叶经营者都是不合法的,都不能进入市场运营,因而,加大对无照经营茶叶的整治力度,就是保护有照合法的茶叶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3)品牌塑造应政府引导,但更应通过市场检验。我国绝大多数茶叶品牌都处于“乡下”状态,这有诸多原因,其中关键因素为我国许多所谓茶叶品牌是各级机构评出来的,它并不通过激烈地市场竞争产生,这样的品牌缺乏消费者的认同。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相关部门对横县、融水、昭平、凌云四大茶区出产茶叶进行评比,选出品牌多而杂,甚至一个县就有10多个品牌,严重影响茶叶品牌的公信力。又如贵州通过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名优茶有50多个,其中部级名茶有3个、国优和部优16个。虽然政府对茶产业的引导举足轻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通过市场检验塑造的品牌无疑将成为最后的赢家,通过市场竞争出现的品牌越来越成为聚集要素、组合资源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茶叶品牌的塑造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正当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渠道打造茶叶著名品牌。

3.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

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大国,2003年产量为86.3万吨,占世界第二位,现有农药生产厂家2000多家,这些农药生产厂家,生产规模小,设备、工艺老化,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研发水平较低,主要靠仿制国外农药产品。导致我国自己生产的农药质量异常低下,进而严重影响我国茶叶质量。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共抽了辽宁38个经销单位的60个农药产品,完成检验的56个产品中,合格的只有19个,合格率仅有33.9%。由于我国没有生产农药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使我国茶叶产业出口异常被动。发达国家变动一个检测标准,就会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损失惨重。2007年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福建等11个省市54家茶叶企业生产的7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8.6%,问题最大的是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针对目前的严峻现实,我国应该制订全国茶叶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强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目前的措施在茶叶产业庞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前,显得捉襟见肘,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问题却层出不穷,难以从根本改变我国出口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局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茶叶产业农残超标的问题,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药,才能降低茶叶生产过程因农药带来的额外成本,最终使我国茶叶完全符合出口目的地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鲁明:和谐社会与茶文化.饮食文化研究,2007年1期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篇3

1现状

富?煺虻卮ν钅仙角?歙县城郊,北倚风景秀丽的黄山,有富资河、白沙河从境内穿过,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这里地形复杂,平畈、丘陵、低山兼有,低山丘陵坡度平缓,多为红壤和紫色土,土层深厚,呈微酸性,宜于茶树生长,有悠长的种茶历史。全镇有茶园面积240hm2,其中已开采茶园面积220hm2,年新增茶园60hm2,年产茶叶110t,其中名优茶12t。主要分布在仁里、青山、中溪等行政村,现有初制茶厂12座,动力205kw,各种制茶机械100多台套,引进茶叶加工企业4个,名优茶生产线3条,设备50台套,主要生产烘青、炒青和黄山毛峰为主。

近年以来,该富?煺蚨圆枰渡?产十分重视,先后建立了歙县兴农科技园、中溪茶缘翠菊育苗基地等二个茶叶育苗示范基地,集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生产为一体,大力推广茶树品种无性化种植和对低产茶园改造,改变了茶园茶叶生产低产、低效状况。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甘白香白茶生态园、山里山茶叶有限公司、翡翠谷茶叶有限公司、翠明缘茶叶公司等企业,帮助争取茶叶机械生产项目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引进了3套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机械化修剪、气热杀青、理条、烘干等先进机械化技术的使用,大大提升了茶叶的生产加工能力。企业在发展中注重品牌培养,其中青山甘白香白茶、山里山多功能茶、翡翠谷野茶等已成功注册,参加了各类茶叶、农产品展销会,还通过网络、刊物等媒介对外进行宣传,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得到广大顾客肯定和好评。由于采取了“公司十基地十农户”模式,收购茶农鲜叶加工,带动了周边茶农种茶,目前该镇单家独户加工茶叶已基本结束,广大茶农从繁重的加工中脱身,茶叶质量也明显提高。

2存在问题

2.1茶叶生产基础薄弱,机械化水平低。一是农村茶园以农户承包山地生产,种植分散、间作面积大,品种老化的茶园还有相当比例,加上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茶园生产得不到有效管理,茶叶质量和产量受到了明显影响。二是地形复杂,地块小,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制约了农业机械在茶叶生产中使用。目前只有小型茶叶修剪机械和机保机械在茶叶生产中得到使用推广。深耕、施肥、采收等环节几乎还是空白,茶园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低。

2.2初制茶厂技术改造缓慢,影响了茶叶质量地提升。一是大部分初制茶厂厂房十分简陋,有些还在使用八、九十年代加工车间,周边环境差;机具陈旧,有些已严重破损,但仍在使用。二是加工设备功能单一,杀青、揉捻、理条等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连续生产,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责任心不强,已严重影响到茶叶品质提升和黄山茶叶在市场上形象。3、在调查中发现茶叶初制厂效益不明显,个别厂有偷工减料、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危害茶叶食品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2.3精深加工、产品多元化开发跟不上市场需求。该镇在八十年代建起了镇办精制加工厂,当时加工的茶叶销往山东、北京、福建等地,但由于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已在九十年代中期破产倒闭。目前引进的茶叶加工企业,也因资金、技术力量等问题,对传统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开发上不能有所突破,制约了我镇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和茶农收入。

2.4企业带动能力差,缺乏协作意识。日前全镇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0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有4个,主要以收购鲜叶加工为主,能够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周边茶农发展的企业很少,企业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排斥,甚至恶性竟争。

3建议

3.1抓好茶园的基本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茶园建设要充分利用本地兴农科技园、中溪茶缘翠菊2个茶叶育苗基地的技术优势,合理规划,向着实现茶叶生产机械化的高标准现代化茶叶园方向发展。一是采取“引、退、补”等技术措施,即选育引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退下一批土层浅、坡度大或间作不合理低产茶园,还林、还果,通过土地合理流转,遂步变另星分散为集中连片,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采摘面和产量。二是加强田间地头水利、道路基础建设,探索茶叶机械化道路。当前农村劳动力趋紧,用工成本剧增,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化,因此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也是茶叶生产的根本出路,茶叶生产机械要上山入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关健。茶叶机械化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技术和资金,政府可以组织力量利用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茶叶基地首先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探讨茶机生产发展道路。

3.2提高认识,加大初制茶厂改造力度。茶叶初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精深加工质量和食品安全,因此一点不能马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初制茶厂技术改造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可以采取财政奖扶和适当提高山区茶机购置补贴比例的方法,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环境卫生的初制茶厂进行改扩建。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按照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要求改造厂房,引进成套加工设备,扩大加工规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教育,使参与者都能正确地使用、维护、保养茶叶加工制作设备,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制茶质量。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名茶。山里山茶叶公司、翡翠谷茶叶公司、甘白香白茶生态园、翠明缘茶叶公司等是我镇茶叶骨干企业,不仅有生产基地,还建起了厂房,引进较为先进的设备,生产的产品注册了自己的的商标,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上级政府和部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帮助企业招商引资,立足本地丰富资源,凝聚力量在深加工和高附加值茶叶上下功夫,打造富有本地特色地方名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茶叶生产创造新路。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示范区质量安全有机产品认证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安全是民生之需、发展之基。

2010年9月以来,福建泉州检验检疫局在“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联合安溪县人民政府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安溪出口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安溪茶产业持续、科学发展。安溪县于2012年11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部级出口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于2015年10月被国家认监委授予第一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两块质量安全的“金牌”均花落安溪,在全国茶叶主产区可谓一枝独秀!“安溪模式”加速了安溪构建茶叶质量安全全程保障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茶农难组织、农资难监管、质量难追溯、基地难集约、标准难实施等一批茶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有力促进了安溪茶叶的质量安全及有机茶生产水平,为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树起了标杆,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文就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保障体系

安溪县将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将出口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纳入安溪县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工作方案,并专门制定严厉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行政问责办法,严格奖惩,形成示范区建设的合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2011年8月,安溪县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安溪县有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安溪县有机产业发展,并制定出台《安溪县加快发展有机产业的实施意见》,并多次出台支持政策,以项目为载体带动有机茶基地建设。

(二)构建农资监管体系

农资安全是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为此,从2011年3月始,安溪县率先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着力构建以农资归口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无缝衔接监管体系。先后整合全县5家农资经营公司,实现农资统一招标、统一售价、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监管,农资经营与使用统一纳入管理等“六统一”,全面实施农资购买卡制度,把好农资归口、报备、准入、招标、溯源、举报、执法“七个关口”,基本解决农资“卖得安全”、“买得放心”和可追溯问题,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并确保化学农药、化肥不流入有机产品生产基地。

(三)推行立体发展体系

把茶园生态化、茶农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三位一体”作为发展茶叶的基础。倡导“待茶以贵人”理念,让茶树生长在天然“氧吧”里,让茶树喝上优质的山泉水、矿泉水。

1.推行茶园生态化

在茶园中大力推行茶园中耕除草、种植绿肥、梯壁留草种草、茶园草生栽培、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等茶园管理技术,率先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信息素有色粘虫板、捕食螨等农业管理新技术,全面提升茶园质量安全管理水平。2004年以来,全县建设生态茶园达30多万亩。

2.推行茶农组织化

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质量可追溯”、联作制等现代产业组织模式,推进茶叶规模生产,有效提高了茶产业的集约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如:八马公司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建立了从茶叶栽培、初制、成品茶包装、环节销售等全程可追溯的网络信息查询管理模式,已得到农业部的认可,并列入了农业部试点单位,已在两万多亩出口乌龙茶基地中推广;根据“自愿组合、连带责任、严格用药、相互监督、捆绑签约”的原则,建立“联作制”管理模式,在5―12户小组内实行统一发放农药肥料、统一指导施肥用药、统一记录农事活动、统一收购毛茶原料、统一质量检测的“五统一”管理,实现基地茶叶的生产过程及质量安全可追溯。安溪县政府专门召开茶业“联作制”管理模式推广大会,在安溪全县各乡镇全面推广,全县推广“联作制”管控模式的茶园面积已达16.8万亩。

同时,安溪县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1074家,其中,部级示范社4家、省级23家、市级45家。合作社总注册资本达8.78亿元,带动农户6万多户、茶园面积10万多亩,其他茶园高效集约管控面积比率近50%。

3.推行生产标准化

落实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5项相关国家标准,并制定出台《安溪县有机茶生产管理措施》,强化有机茶园环境选择、有机茶园建设要求、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等方面的要求,全面杜绝化学农业投入品进入有机茶园。

此外,安溪县大力推进加工清洁化生产,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注册登记率95%以上,标准实施覆盖率100%,有63家茶企获得ISO9000、HACCP、ISO14000及GMP认证。

(四)强化技术检测体系

高标准建设两个部级重点检测实验室,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为例,该实验室先后配置总值达2000多万元的各项先进专业检测设备,配备20名本科以上学历(其士、硕士5名)的专业检测人才,可检测茶叶和食品的理化、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项目达363项,其中涉及茶叶达100多项,包括国家标准、有机茶标准、欧盟和日本等国内外标准。2008年5月以来,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连续9年被安溪县政府指定为安溪县茶叶安全卫生质量抽查检测机构,共检测6万多个项目次,有效保障出口茶叶质量安全。

二、主要成效

推行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安溪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茶产业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一)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以来,安溪出口茶叶连续7年全部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出口茶企得到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认可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2014年以来安溪县开展的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整顿提升活动中,经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严格按国标进行茶青中三氯杀螨醇、氯氰菊酯等8个农残项目以及终端产品中联苯菊酯、硫丹等16项农残项目检测,124家企业经检测全部合格,并取得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而有机茶叶生产企业从2011年的13家发展到目前的21家,有机认证面积从34128亩增加到39628亩,为全国产茶县第一位。其中两家企业同时获欧盟EOS、美国NOP、日本JAS有机认证,有机茶已成功出口欧盟、美国超过20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企业农民获得实惠

2015年,安溪县拥有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总产量6.8万吨,涉茶人口80多万,其中涉茶总产值135亿元,比2010年81亿元增长了89%,并创县级茶园总面积、年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从业人员、受益人口、农民从茶叶中的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其中茶叶直接或间接出口1.6万吨,出口量约占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1/3,价格比全国均价高出近50%,平均每亩茶园增收1000多元。

(三)品牌形象大幅提升

安溪铁观音先后入选外商最熟悉和最喜爱中国品牌、影响世界中国力量品牌500强、福建省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最具贡献力品牌。安溪县分别被授予部级出口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第一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荣誉,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等“国字号”品牌。在2015年1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贸促会以及央视联合“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中,安溪铁观音以1401.38亿元位居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位。该县也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定的贫困县上演“山乡巨变”,2010年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县,2015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68位。

三、几点启示

(一)健全公共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食品安全受到农业投入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仅靠单个农户的自身控制能力很难确保。因此,通过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协调各部门联动,建立涵盖农业投入品管控、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内容的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为食品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二)农业合作是帮助农户对接市场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民迫切需要科技、信息、流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代表他们的组织来化解分散经营的市场风险。而通过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提高了农民的合作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并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力促茶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推行标准化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及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通行证。而通过推行良好种植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强调了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全程可追溯,通过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发生,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四)示范区建设注重与“同线同标同质”行动相结合

国内市场仍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主销市场,示范区建设若仅仅以提升出口食品质量水平、扩大出口为目标,其效应有限,难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大力推进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行动,即出口企业内外销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生产,按照同样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从而使供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而在安溪推行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中,十分注重发挥出口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实现国内国际标准并轨实施,以高品质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茶叶市场,带动内销茶叶质量水平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释放更多“质量红利”,所以也受到安溪广大茶农和企业的欢迎,从而提升示范区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忠族.“安溪模式”助中国乌龙茶香飘海外[N].中国国门时报,2014-3-14.

[2]黄忠族.“安溪模式”助中国乌龙茶香飘海外.安溪网讯,2014-3-13.

[3]张炳铃,陈敬慈.福建省安溪创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做法、成效与启示[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03):70-72.

[4]严怀,黄忠族.大力推进安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2013(10):21-22.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篇5

——2018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

岳阳市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岳阳市北临万里长江,环抱浩瀚洞庭,物产丰饶,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种茶产茶的好地方,茶业也是岳阳农村经济主要产业之一和传统优势产业。岳阳市茶叶种类齐全,红、绿、黑、黄等茶类均衡发展,其中黄茶为岳阳最具特色、最为突出的茶类,岳阳是中国三大黄茶产区中规模最大、集中程度最高的产区,被誉为“中国黄茶之乡”。

一、2017年茶产业基本情况

我市是湖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茶叶重点产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1、生产基础。全市宜茶丘岗山地近80万亩,截止2017年底,全市茶园面积30.05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3.71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5.6%;茶叶年产量3.5万吨,综合产值近40亿元。已发展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县3个(湘阴、平江、临湘)、全省茶叶产业重点县6个(平江、湘阴、临湘、汨罗、岳阳县、君山区)、部级标准茶园7个,省茶叶特色产业园3个;有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茶叶经营企业236家。

2、品牌建设。2011年我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茶之乡”称号,2013年、2015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及两届岳阳黄茶文化节,“岳阳黄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获评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获评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君山、兰岭、巴陵春、洞庭、九狮寨、洞庭春等6个茶叶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享有“黄茶之冠”的美誉。岳阳黄茶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3、产业链条。现代农业茶叶技术体系环洞庭湖试验站、农业部茶树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先后落户我市,黄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君山黄茶产业园、巴陵春茶叶产业园、岳阳茶博城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岳阳黄茶“产加研销”链条初步形成。

二、2017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产业领导,科学规划布局黄茶产业。

2017年先后召开了书记专题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全市黄茶产业工作会议,研究安排我市黄茶产业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岳阳市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茶产业办),由市供销社牵头、市农委协助,集中统一办公,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各主要产茶县市区成立相应的茶产业办,配备工作人员,并解决相应的工作经费。市财政在原有整合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等方面资金300万元的基础上,再新增100万元,共计400万元设立全市茶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

(二)聘请专家团队,加强科技创新。

我市已与湖南农业大学达成《“岳阳黄茶”产品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框架协议》和《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意向,市政府拟聘请全国茶学界领军人物刘仲华教授为茶产业发展首席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出台了《岳阳市黄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三)加强工艺研究,提高加工品质。

我市今年先后举办了岳阳市黄茶加工培训班,聘请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包小村等教授专题讲课和现场制茶。召开了岳阳黄茶评审新闻会,邀请刘仲华等专家,对全市20多家茶叶企业选送的39个黄茶样进行等级评定。组织专家进一步研究论证黄茶养生保健功效,刘仲华教授将岳阳黄茶独特功效概括为六个字:“降糖、润肺、养胃”。组织企业参加省总工会牵头组织的全省手工制茶大赛,我市代表队共有4位选手进入全省前10名获得奖励。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茶叶竞赛。平江县九狮寨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连云金针”在四川省蒙顶山全国斗茶大赛中,荣获斗茶大会金奖。君山银针在深圳第七届国际武林斗茶大会上,获得黄茶类唯一金奖,巴陵春和相悦两个品牌获得铜奖。

(四)加大品牌宣传,提升岳阳黄茶知名度

多种渠道开展深度推广和系列宣传活动,着力打响“岳阳黄茶”公共品牌。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君山银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茶产业办在岳阳高铁站、京珠高速连接处设计制作了大型岳阳黄茶广告牌,同时建立岳阳黄茶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岳阳黄茶。整理编撰2万本《岳阳黄茶》等宣传画册和书籍。印发了《全市品饮黄茶倡议书》,提出“产黄茶,爱家乡!喝黄茶,保健康!”的宣传口号。组织黄茶企业积极外出参加9次茶事活动,通过外出学习先进,参展参评提高岳阳黄茶在全国的知名度。其中在2017年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的市州长推介会上,政府分管副市长上台专门推介了岳阳黄茶。支持企业在茶、文、旅融合路线上建设博物馆、特色产业园和黄茶展示馆。今年临湘砖茶博物馆、岳阳县“洞庭春纪实展示厅”分别开业,平江县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茶叶电子商务中心,设置了200多平方米的黄茶展厅。

(五)加大营销力度,构建市场体系。

建成的中国最具魅力、中南地区功能设施配套最齐全的高端茶叶专业市场——岳阳茶博城,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品牌茶商和知名茶企入驻经营,结束了我市茶叶市场“小、散、乱”局面。以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岳阳黄茶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开设了300多个黄茶专卖店、500多家加盟店、经销商1000多家,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岳阳黄茶销量占全国黄茶的65%,产值占全国黄茶的70%,成为了全国黄茶生产、加工与贸易规模最大的集中产业区。

通过深入细致、务实有效地抓发展,提高了全市茶产业的信心,全市茶叶行业呈现了新气象。

一是黄茶基地建设来势看好。完成了2017年市政府下达的黄茶生产加工任务,全市实际新改扩茶园共计23730亩,黄茶产量5574吨,新增黄茶2052吨,黄茶产品总数达240个,新增黄茶产品38个。平江、湘阴、华容、岳阳等县市区引进适制黄茶的天然黄化品种、黄金茶1号、安吉白茶等优良品种。2017年全市企业共投入1736.18万元用于新增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平江九狮寨茶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建设观光茶园1200亩,推进茶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湖南省铁香茶叶公司在湘阴县投资开发1000亩有机茶基地,运用自流灌溉技术,成功引用山泉进行滴灌,开湖南先例。

二是黄茶品质明显改善。通过聘请包小村教授及其团队进行黄茶产品研发和培训,岳阳黄茶加工工艺及黄茶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特别是君山银针公司新开发的君山秀峰,市场反响良好,产品供不应求。巴陵春黄茶获得湖南省首届“潇湘杯”名优茶评比金奖。全市新增国家发明专利4个,新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

三是茶叶销售好于往年。2017年全市茶叶总销量26919吨,其中黄茶4550吨。岳阳茶博城成立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年实现线上销售已过2000万元。平江九狮寨着力发展跨境电商,通过亚马逊销售日营业额1万多元。永巨、明伦等企业出口俄罗斯、蒙古、乌克兰等国家茶叶1000吨,2017年出口创汇300万美金。

四是公用品牌建设有所突破。岳阳黄茶成功申报为2017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此项评选获选的茶叶类公共品牌仅有两个。“君山银针”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已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交材料。

三、2018年工作措施与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和《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四大会战”,助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紧紧围绕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产业提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龙头带动、突出转型升级、突出品牌推广,强化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基础建设、推广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深加工,打造名副其实的百亿黄茶产业。

(二)目标任务

根据岳阳黄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2018年黄茶产业发展目标为:全市新建及改造茶园2万亩,加工黄茶8000吨,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把“岳阳黄茶”打造成全国驰名的公共品牌,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茶叶生产、加工、出口重要基地和黄茶交易、黄茶文化交流中心,实现由产茶大市向茶业强市转变。

(三)工作措施

1、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与湖南农业大学达成的意向协议,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岳阳黄茶”产品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框架协议》和《技术开发(委托)合同》。聘请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团队组成技术专家团队和营销专家团队,分三年为岳阳黄茶产业发展服务,制定《岳阳黄茶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岳阳黄茶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助力岳阳黄茶“113”目标实现。

2、落实2018年黄茶生产加工任务。一是标准化基地建设计划。针对重点茶叶企业和茶叶主产县,创建3个茶叶标准园(面积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支持新扩低改茶园和茶树良繁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采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支持君山银针核心基地建设。二是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及规模化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茶叶加工设施装备的改造升级,促进茶叶加工向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

3、推动岳阳黄茶地方标准建设。完善改进岳阳黄茶地方标准,加强标准的推广实施,指导茶农和茶企按标准生产加工。着重解决我市茶叶生产中黄茶品种选育创新及茶园、茶树优质、高效、生态栽培,茶叶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强化对茶园基地新建扩建、茶树品种、茶苗培育、茶叶采摘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岳阳黄茶的养生保健功能和储藏价值的研究,在参展和主题宣传中适时研究成果,对外统一宣传口径。

4、着力提升黄茶加工工艺。计划在今年3月份开展岳阳黄茶加工培训班,邀请省内知名茶叶专家对岳阳黄茶生产加工进行理论和现场培训,拍摄制作岳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及紧压黄茶加工视频,刻制成光盘供企业学习,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岳阳黄茶加工水平。支持君山银针(北港毛尖、灉湖含膏)传统加工工艺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月上旬拟在岳阳茶博城举办岳阳黄茶春茶展销会暨岳阳黄茶展示馆开馆仪式,会上结合开展全市岳阳黄茶手工制茶大赛。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有关古人发现并利用茶的传说,可追逆至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著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关中国产茶的最早文献记载,则见诸于至今1700多年前的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

上半年即将过去,我们需要盘点一下闽茶的“强能量”,即“有助于福建茶产业做大做强的能量”,也是大家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中国茶产业的强大能量。那么,蛇年上有哪些“强能量”值得关注和重视呢?我们不妨借助门户网站、公司网站等各种网络的资料以及其他信息,简单盘点一下2013年闽茶世界里的“强能量”。

“强能量”之一:省委书记尤权一行调研安溪

安溪新闻网报道,4月12日,省委书记尤权一行实地参观了中国茶博汇,听取县长高向荣关于中国茶博汇功能布局和茶学院建设等情况汇报,并在中国茶博汇会展中心召开座谈会,与茶农、茶商、茶企代表座谈,共商推进新形势下茶产业发展大计。座谈会上,听到农民因茶致富,尤权高兴地说,安溪通过发展茶业,让老百姓富起来,提升生活质量。安溪之所以种出好茶、茶叶产业发展得好,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拥有不可复制的独特生态环境、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同时,培养了一支优秀茶业人才队伍。

品牌是市场制胜的法宝。尤权指出,安溪很多茶叶茶企,都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安溪铁观音品牌知名度很高,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很好。但还要充分发挥产品的比较优势,挖掘产品深度与宽度,进一步做响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要加大“安溪铁观音”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安溪铁观音”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安溪铁观音”知名度。

在谈到茶业未来发展时,尤权特别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安溪的很多茶企,已经过了只靠辛勤劳动谋生存的阶段,未来的市场,要更加注重创新,通过创新开拓市场。他要求,茶叶企业要创新产品,在产品研发、茶叶包装、茶配套等方面下功夫;要创新经营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要拓宽发展思路,把茶业与文化、旅游、观光等产业结合起来,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尤权指出,福建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是一种文化。各种茶类要立足各自特色,树立一种更宽容的发展理念,兼容并包,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把福建茶产业做大做强,推动福建茶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水土流失治理,实现茶叶种植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强能量”之二:张家坤会长调研生态茶园建设

据《泉州晚报》报道,4月中下旬开始,安溪已经到处弥漫着春茶的芳香。23日,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生态、品牌、创新、绿色发展的精神,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在安溪县县长高向荣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铁观音发源地安溪西坪珠洋村的八马红星茶场调研,这片茶场的生态保护、科学耕作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家坤会长在与现场陪同领导交流时指出,福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生态的优质闽茶是福建的绿色名片,安溪铁观音是世界茶叶宝贵的品种资源,八马茶业作为我省龙头企业,其先进的生态理念和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值得总结推广。

据介绍,自2002年开始,八马率先导入可追溯制度,可追溯制度让八马茶业产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通过日本高达276项农残及污染物检测,连续7年出口位居安溪第一。张会长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维护食品生产质量正在逐步推行可追溯制度,只有做到可追溯,实现食品安全才能有保障。

在红星茶场的展览馆里,铁观音第十二代传人、八马茶业质量总监王艺生向记者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茶园的耕种很传统,生态也很好,茶青内含物很丰富;在制茶方面,制茶师傅们是用手摇青笼、木制揉捻机、竹制焙笼,制作出口味纯正的铁观音。”

张家坤会长看到这些农耕工具仍完好地保存,勾起他半个世纪的回忆。他说,在那个时代,我们国家的农业很不发达,农民很辛苦,但生态总体上是好的。现在,中国农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要看到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工艺,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坚持绿色生态,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强能量”之三:天福茗茶日本中国茶文化店剪彩开业

据天福茗茶网站,4月18日,天福茗茶日本第一家中国茶文化店正式营业,天福茗茶创办人李瑞河主席率郑志勇副总、周镇旺副总、丁玫特助三位主管专程前往日本主持剪彩活动。中国驻大阪领事季笑宇、台湾侨务委员陆超、留日大阪中华总会理事叶俊麟、兆丰国际商业银行大阪支店长陈志琼等与李瑞河主席一起为天福茗茶日本店剪彩。天福茗茶日本店位于关西神户闹市区,楼高五层,装修一新,美轮美奂。

此外,5月6日至8日,由国共两党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出席会议,与贾庆林、吴伯雄等两岸代表广泛接触、交流探讨,与王毅、刘奇葆等人合影留念,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在漳州天福品茗室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岸论坛已成为两党和两岸各界人士真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对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论坛已举办七次,这是我第五次参加。感觉是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成效一次比一次显著。这次参会的人数最多,专家发言最务实,敢讲真话。取得的共识最多,达成19项共同建议,成果弥足珍贵。

在与两岸接触过程中,李瑞河深深体会到大陆领导对台湾同胞的诚意与善意。他相信,大陆领导人对台湾人民是出自同胞的情谊。同为炎黄子孙,不会“以大吃小”,而是真心诚意地帮助台湾发展经济,兄弟携手合作,创造双赢,为将来两岸和平统一打下良好的基础。眼看两岸双方越来越理解,关系越来越好,李总裁对祖国未来的前景更加充滿了信心。

“强能量”之四:福建人民出版社带领茶界“吃糕点”

福建人民出版社是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读物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是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下属的综合性出版社,是全国良好出版社、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

“糕点”,即“高点”的谐音,代指茶叶界正在火爆热销的两本书《点茶成金》和《茶翅高飞》,也被中国茶叶界称为“高点组合”。“吃糕点”则是指阅读“高点”、吃透“高点”、活用“高点”。如今,茶叶界团购风潮正在强势袭击“高点组合”,例如,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商家的《点茶成金》都出现过被抢购一空的现象。《茶翅高飞》是《茶商八部》系列之一,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在2011年5月推出,是中国第一本茶叶品牌营销实战专著,全称是《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融汇了作者10余年超低成本品牌策划经验和茶叶品牌策划实战经历,被广泛誉为茶叶行业的“孙子兵法”。出版以来,《茶翅高飞》一印再印,深受茶叶界喜爱,被广泛誉为中国茶叶行业的“孙子兵法”,连创茶书销售奇迹。

《点茶成金》是《茶商八部》系列之二、中国第一本茶叶销售实战专著,全称是《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由远卓策划总监谢付亮先生和文案及SEO总监张之闯先生联合创作,采用“案例+分析”的现场教学方式,模拟茶叶销售的实景现场,从销售根基、市场真相、沟通技巧等三个角度阐述了72种卖茶技巧,易读、易学,有针对性更具实用性,被公认为中国茶叶行业的“销售圣经”。此外,《武夷茶大典》、《乌龙悠韵》《红茶雅颂》、《指点茶山——中国茶叶诊断与谋略》、《卖茶你要这样说》等也将出版。

据悉,福建人民出版社将茶图书出版作为重点,力争短期内打造为中国茶读物出版重镇,推出十大类茶图书出版计划,分别是:其一,历代茶典籍普及读物;其二,闽台茶艺、茶道、茶具、茶膳、茶食品读物,如“雅真茶艺系列”;其三,茶企茶馆经营、管理、标准化建设、品牌塑造等;其四,闽台茶文化积淀、茶创意读物;其五,闽台茶大观: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铁观音、大红袍、正山小种、坦洋功夫、政和功夫、洞顶乌龙等;闽台县(区)域茶品牌;闽台知名茶企茶人;其六,世界茶科技最新进展、闽台茶园建设;其七,茶学教材、茶行业培训教材,闽台茶专家共同编著;其八,闽台茶文化产业旅游链接;其九,闽台出版社合作,共同引进日本、韩国等地的茶图书;其十,茶图书的延伸,如影视领域。

另外,福建人民出版社还将与媒体合作推出“读茶时刻”,普及推广茶文化。在此基础上,涉足茶产业研究领域,与国内最顶端的茶产业研究、咨询、培训等机构合作,占领茶产业研究制高点。福建人民出版社还将以茶文化为依托,成立茶主题公园,公园集茶旅游、疗养、养老休闲等一体,回归田园。

“强能量”之五:福州茉莉花茶香飘神州

近年来,福州市通过打造小基地,带动茉莉花产业园的大发展。已逐步建成闽江、乌龙江、马江、敖江、大樟溪等“四江一溪”沿岸茉莉花园生态走廊,初步建成以闽清、罗源、永泰等7个高山县区生态茶叶园区。2012年10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这也是自2011年10月福州荣获“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之后再获世界级荣誉。2012年,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达19.89亿元。

福州市采取得力举措保护和发展茉莉花茶产业:成立福州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实行协会自律、政府监管以及百姓监督的工作机制;科学打造茉莉花茶地理标志整体品牌,重塑福州茉莉花茶在世界的影响力;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大研发力度;以品质为先,推进茶产业向纵深、精细方向发展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挖掘茉莉花产业文化资源,积极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部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这一世界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如今,随着福州茉莉花茶名声在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冒牌货。为此,该市从加强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福州茉莉花茶防伪标志等使用入手,确保茉莉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海峡茶叶协会会长吴依殿说:“下一步要壮大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基地,为福州茉莉花茶整体包装营销,做好资源整合,从而再提高福州茉莉花茶这一品牌的整体质量,逐步实现福州茉莉花茶从‘世界名茶’向‘世界名牌’的跨越。”

如今,福州市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中国茶叶百强企业6家。福建春伦茶叶公司通过自建基地示范及“公司+农户”形式,花和茶的基地建设双轮驱动。目前,已在福州地区设有7000亩茉莉花基地,在闽东、闽北高山地区建立了3.5万亩绿色生态茶园。既为公司发展提供原材料品质保证,也带动了12万农户走上致富路,每户年增收3万元。福州市力争到2015年建成茉莉花基地13万亩,产量1.4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真正把茉莉花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

“强能量”之六:闽台企业、省侨办等积极传播两岸茶文化

《海峡都市报》报道,2013年5月12日,福州农工商集团与台湾南投县茶叶交流协会签署关于深入推进两岸茶产业茶文化交流的合作意向书。据悉,该合作意向书包括在福州地区设立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两岸茶文化博物馆,两岸特色产品展示专卖中心,重点引进台湾特色茶产品等等内容。

此外,中新网报道,5月6日,省侨办一行陪同法国“茶与健康”协会会长姜志安博士在福州进行福建茶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考察。省侨办邀请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闽东北经济协作办的研究专家及福建三和茶叶、御道茶业等优秀茶企业负责人开展洽谈对接。

经过沟通洽谈,福建省茶叶协会拟与法国“茶与健康”协会就以下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一是借助法国在生物提取方面的科技优势,加强茶保健品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合作;二是共同开展欧盟对茶叶及相关产品准入标准的策略应对研究;三是将中国的茶文化逐步推介并使之融入欧洲,在欧洲逐步培养形成一批高端茶产品的消费群体,进而拓展茶产业在欧洲的市场。

“强能量”之七:泉州输日茶逆增长,安溪展开电商培训

《福建日报》报道,近日从泉州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4月共检验监管输日本乌龙茶71批、918.04吨、329.5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7.3%、39.4%,其中单价同比增长18.8%。在日本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不断升级并于2013年2月13日实施氟虫腈“命令检查”的情况下,泉州输日乌龙茶仍然逆势上扬。

泉州系我国乌龙茶主产区,其中“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乌龙茶总产量占福建省的1/2,全国的1/3。2012年安溪茶叶供外贸出口1.5万吨,其中80%出口日本。近年来,日本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不断升级。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的农残限量设定由83种增加到276种。众多举措对我国乌龙茶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泉州检验检疫局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日本氟虫腈“命令检查”,通过开展茶叶基地普查、完善农残控制制度、着力强化检验监管力度对出口乌龙茶的原料、辅料、成品均严格按日方的标准实施批批抽样检测,确保出口产品验证可靠性,从而实现输日乌龙茶逆势上扬。

另据《福建日报》报道,安溪县工商局联合县农茶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培训活动,抽调业务骨干、电商专家组成讲师团深入24个乡镇,对乡镇村两委主要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茶农代表、从事网络售茶的电子商务人员进行轮回培训,重点围绕电子商务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商标品牌建设及生态茶园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此次培训历时半个月,受训人数近3000人次,覆盖全县所有产茶村镇,对培育良好的电商市场环境,促进安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安溪县拥有1万多家电商茶企,电子商务已成为安溪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潮流。

“强能量”之八:生态茶成为市场竞争法宝

据西湖龙井资讯平台报道,近日,“海西生态农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南平举行。在研讨会上,政府部门官员与专家代表认为,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成为各地的路径选择,发展生态茶,则成为茶业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记者从福建省农业部门了解到,2012年,福建茶叶总产量达32万吨,毛茶产值15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涉茶人数超过300万人。但是作为茶叶大省的福建,生态茶的发展步伐并不快。

著名茶业专家骆少君在研讨会上表示,茶叶的基础是生态,必须保证茶叶从大地上生产出来就是安全的,农残、重金属和所有卫生指标都是安全的,这关系到整个茶产业的命运。在骆少君看来,一些地方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不注重生态环境和产业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不少福建的茶企包括华祥苑、八马茶业等知名企业,都曾砸下重金打造有机茶。茶商满怀激情大举投资,但市场回应却很冷淡,赔钱赚吆喝是常态。在市场上,打着生态概念的茶叶售价比普通茶高30%左右,但是茶商反映,其成本至少要比普通茶高出5倍以上。福建省种值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负责人认为,发展生态茶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一家一户分散式生产经营模式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示范点,要让农民切身感受到通过生态改善,农药少喷了,茶叶质量提高了,整个市场也培育起来了。

例如,据《福建日报》报道,7年前,华祥苑还是茶行业中的新锐,然而,华祥苑领头人肖文华当时就已认识到,源头基地是确保茶叶高品质的关键所在,是赢得消费者认同、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为此,严格按照生态模式,建设自有茶山基地,成为一切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7年间,在安溪龙涓珠塔、水云波等地,经由包括茶界泰斗张天福在内的多名茶业专家、学者深入参与,华祥苑已经建有现代化生态茶山基地近万亩。

在茶界专家看来,发展生态茶业,要从改变茶农的思想观念起步,从短期利益驱动的意识中走出来,可以向台湾的茶农借鉴经验,在实践中慢慢改变。在专家看来,福建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并县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95%以上,为发展生态茶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农科院专家称,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让越来越多的生产者走上有机生产之路。

在南平市,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打造“武夷生态茶”品牌,并且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茶园标准化建设。据了解,邵武绿园茶企从2004年开始生产有机茶,自有茶叶基地3000亩左右,其有机茶还获得了德国BCS认证,茶叶品质高,广受认可,出口贸易值逐年递增,现年产量呈30%递增,走在了闽北的有机茶队伍的前列。福建省茶叶学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涉足生态茶叶的茶商对未来也极有信心,在他们看来,虽然生态茶成本高,投资周期长,但随着人们生态消费观念的日益增强,生态茶业一定会迎来春天。

“强能量”之九:福建省茶叶总产量和亩产量均列全国一

据《福建日报》报道,福建省茶产业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12年,福建省茶叶总产量达32.1万吨,居全国第一;茶园面积332万亩,居全国第五;毛茶产值150亿元,居全国第一。这三项分别比上年增长5%、8.4%和10%,涉茶行业产值400多亿元。全省拥有部级茶树良种、省级良种数量47个,无性系良种推广率达96%以上,全国领先;茶叶平均亩产达96.8公斤,为全国第一。福建省茶叶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水平同样居全国前列。全省茶叶企业中部级龙头企业达7家、省部级龙头企业达32家,中国驰名商标12个、省著名商标57个。

“强能量”之十: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落户福安

据宁德网讯,经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在福安市成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作为从事红茶领域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主要负责红茶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来自福建、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西、上海、浙江、江苏等全国著名红茶企业,福建农林大学,华南、安徽、四川农业大学,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检测机构近30名茶专家担任红茶工作组成员,秘书处承担单位为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