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知识范例(3篇)

来源:

电工知识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知识要素;多方向定向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工程需要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许多本科生毕业时仍很缺乏必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上岗要求,有的甚至长期没法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而另寻出路。而持续的问题就是科技工程领域缺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部在2010年度启动了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试点专业。根据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围绕“卓越工程师”的要素构成,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相应的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必然随之而变。目前各校“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基本上都是借鉴“cdio”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教学目标定位来制定相应的“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培养大纲。其目的都是希望让学生通过高校的培养阶段,初步具备一名工程师所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较快地适应工程师岗位要求,为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那么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大学,为了培养学生能成为将来的“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基础知识即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应考虑哪些因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探讨了“电气现场工程师”专业知识要素及其培养方式,其对应的教学环节也已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

一、“卓越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需适应地方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存在着两类地方高校,一类是脱胎于中央部委的部属院校,这些学校往往有着较强的行业背景(教育部直属院校除外),比如湖南工程学院原隶属机械工业部,其中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机电行业,但主要服务于电机制造产业。这些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经历,一些专业培养的学生为某一特定产业服务的痕迹仍然很深。而另一些是新兴的地方高校,这些学校一般不具有行业背景,即使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会在多类产业领域工作。我校就属于这类地方院校,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浙江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本地区电气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电气产品和产业类别多。例如有电机与控制产品制造产业、电源及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产业、电器制造产业、电力系统设备制造产业等。这种很具特色的电气产业结构,决定了地方对技术人才知识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把握地方工业发展的脉搏。根据浙江省的电气行业的特点,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中,专业知识教学体系的构建就不能仅偏重于某个特定制造行业。否则,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就窄,也就有可能学而无用。但是电气学科是一个大学科,制造产业涉及的知识,即使是工程基础的知识,其范围也很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根本不可能覆盖。因此,按多个方向设置专业知识模块来构建知识培养体系是比较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高年级阶段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方向的知识模块学习,并引导学生分流选择,使几个模块都有学生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多方向的定向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基本覆盖本地区电气行业的各种产业,满足电气行业不同制造业对未来“工程师”的需求。以本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为例,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和一个辅助跨学科模块构成:电机与控制技术类、可再生能源与电能变换技术类、供配电与高低压电器技术类及电子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类。前三个模块属于强电模块,后一个模块属弱电模块。这些模块包含的知识基本覆盖了本地区电气行业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允许其多选一个模块或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需要说明的是,是否要按方向构建知识培养体系,应根据地方高校所在地区行业特点而定。如果本地区的电气行业没有多类别的产业,这样做反而可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机会。

二、“卓越电气工程师”应掌握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但许多高校学者长期以来都强调人才培养要宽口径,厚基础。所谓宽口径一般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学习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其他跨学科的工程技术知识,并认为这样培养的大学生适应性更强。因此,大学里往往给学生开设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杂而多,但恰恰本专业的直接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却不开设。例如本校电气专业以前实施的教学计划中,就没有“电工材料”、“电磁兼容技术”、“电力保护及电力设备”等工程技术性课程,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这类知识概念。有些人认为,培养应用型专一人才好像是专科学校的任务,本科院校就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万金油人才。然而,这种思想和做法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本科毕业生人才要求。首先,拿本地区而言,电气行业中多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许多没有岗前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也没有师傅带徒弟的见习制度。这些企业希望毕业生一进企业就能很快上手,这就要求毕业生首先要具有比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做法多年实践下来,发现企业并不十分看好所谓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到了一个企业后需要花较多时间熟悉企业产品的知识,这往往会使企业感到“等不及”。如果“人才”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欠缺,较长时间不能适应,那更不会受企业青睐。因而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更倾向于吸收工作多年的、有经验的人才。显然,按多方向定向培养的思路,建立比较完整的、方向性的工程技术知识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掌握某个产品行业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为电源和新能源技术制造业培养人才,就需要进行电工材料及电工工艺学、新能源和电能变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配套知识的教学,让今后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学生具备有该行业产品的知识背景,从而能达到企业“上手快”要求。目前我校电气专业新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就设置了方向模块内知识联系密切的课程。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跨学科“通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大学课程的设置应注意面向工程实际。就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而言,一位通晓该领域工程技术知识的毕业生远比什么都知道点,但都是只知点皮毛的所谓“通才”毕业生要强得多。实际上,深知某方向专业知识的专才也完全可以成为“通才”,这只要他具备有较强的再学习意识和能力就可。

三、“卓越电气工程师”应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

工程是人类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本手段,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实践过程。工程师自然是从事这个实践过程的人。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自然要求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这应该没有异议。在精英教育年代,本科院校的教育确实也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在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尤其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观念刺激下,使许多学校都意识到需要强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纷纷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削减理论教学课时。整体来说,高校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该重视两者兼顾,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应保证学生有必要的、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学习经历,知识点的增删要结合工程应用知识来考虑

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删去一些过时的、已不再有应用价值的电路知识内容。但有些理论知识,即使相对比较深奥,但因为广泛运用,就不能轻易削减。比如,本校电气专业“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傅立叶变换”知识曾不做要求。但“傅立叶变换”知识在现代信号分析、电力系统谐波消除等信息与电气技术中广泛运用,可是学生毕业后居然对该理论一无所知。有些事例也说明不能太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试中竟被简单的理论知识问题问倒,从而失去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机会;有些学生在工作后需要用到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因为基础不扎实无法运用而后悔当初没学好理论。大学是专业知识的启蒙和学习阶段,是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环境。大学应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为之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增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后劲。因此学校在重视学生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实际上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就可能运用得好,这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2.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靠增加理论课时,通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工程应用知识,参与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实际上,现在高校教学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特别在实践环节中,启发及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理解及运用方面的意识和做法还不够到位。这导致了学生即使经历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最后还是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懵懵懂懂,许多理论问题还是不懂。针对这一问题,在我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中,就确定有一年的企业实习、学习阶段。确保让学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阶段,在企业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经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磨合过程。同时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共同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观察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另外在学校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将同步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理论教学的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电工知识范文

关键词:集成电路;反向工程;知识产权;布图设计

IntellectualPropertyResearch

onReverseEngineeringofIntegratedCircuit

YUPeng,DUJiao,YOUTao,XIEXue-jun

(Ministryof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oftwareandIntegratedCircuitPromotionCenter;

CSIPIntellectualPropertyExpertiseCenterofJudicature,Beijing100038,China)

Abstract:ThispaperfocusedontheIPRissuesaboutReverseEngineeringofIC.Onthegroundofanalysisoftheseissues,somesuggestionshowtoensurethelegitimacyofReverseEngineeringandhowtopreventtheimitationwiththeprotectionofIPRwereproposed.

Keywords:IntegratedCircuit;ReverseEngineering;IntellectualProperty;layoutdesign

1引言

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包括反向分析和反向设计两个阶段。反向分析是指通过对目标产品的结构、功能、工作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得到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反向设计是指在获取的技术信息基础上,设计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的过程。集成电路反向工程通常做法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逐层解剖芯片,进行拍照和检测,分析芯片内的器件和电路结构,在充分了解原芯片关键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集成电路产品。

利用反向工程设计集成电路和直接复制是两种不同的行为。直接复制是对原芯片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进行直接复制和简单修改,从而制造类似的兼容芯片,直接复制在技术上没有创新;而反向工程则通常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往往在技术上会有所创新。Intel的法律顾问Jr.ThomasDunlap曾在美国国会上作证:如果开发一种新芯片要花三至三年半的时间,用反向工程重新设计要花一至一年半的时间,而直接复制只需花三至五个月的时间。因此反向工程并不过分违背公平竞争原则。

并且由于竞争者通过反向工程对现有的集成电路产品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容易、更迅速地生产出功能相近、技术更加进步的集成电路,从而提供芯片的“第二供货来源”,促进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进步。所以在行业内,反向工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目前模拟电路设计工程师经常使用反向工程这一手段进行产品开发,数字电路设计工程师也应用反向分析来获取优秀设计的思想和经验【1】。

然而,反向工程毕竟是在对原有芯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重新设计,有模仿的成分,所以反向工程在带来上述好处的同时,也容易在实践中引发知识产权争议。本文将逐一分析集成电路反向工程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应对方法。

2商业秘密

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果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已经将研发资料、成果作为商业秘密进行管理和保护,通过反向工程获取该公司所研发芯片中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是否会有侵犯该公司商业秘密的风险?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通过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不认定为是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并且由于商业秘密的所有者对商业秘密信息没有排他性占有或使用的权利,只有错误获得、使用或揭露商业秘密才属侵权。所以不仅采用合法的反向工程方式获取集成电路设计是合法获取竞争对手技术秘密的重要手段,而且使用该信息进行设计生产也是合法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进一步对什么是“合法的反向工程”进行了定义。根据上述司法解释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前款所称‘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他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为由主张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持。”在英美,“合法的反向工程”还要求证明“反向工程需付出重要劳动、技术或资金投入”。

因此,集成电路设计者在进行反向工程时,至少需要完成如下工作:

(1)从公开渠道购买产品,并保留发票,以证明产品是从公开渠道取得的。

(2)保留反向工程的过程记录和文档,并注明具体日期。这是因为一般反向工程实施人对反向工程的行为和相关投入有举证责任。

(3)调查参与反向工程人员的工作经历,以确保参与反向工程的人员只能是对该商业秘密权利人没有保密义务的人,例如是否是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前雇员。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品的原设计者,当遇到涉嫌抄袭的竞争对手声称是通过反向工程设计出竞争产品时,应至少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疑问:

(1)竞争对手是否在产品公开出售前就开始进行反向工程。

(2)竞争产品是否出现过快,缺乏合理的反向工程时间。

(3)竞争对手的研发人员是否曾经在本公司工作过或参与过该产品的研发活动。

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指集成电路上元件和互连线路的立体结构(三维配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主要保护的是“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全部或者其中任何具有独创性的部分”的复制权【2】,这里的复制是指“重复制作布图设计或者含有该布图设计的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反向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得到原芯片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反向设计则借鉴了原芯片的部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那么这是否有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风险呢?

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为个人目的或者单纯为评价、分析、研究、教学等目的而复制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行为“可以不经布图设计权利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所以,以评价、分析、研究为目的进行反向分析是法律许可的行为,不视为侵权。

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还规定:“在依据前项评价、分析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布图设计”的行为“可以不经布图设计权利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所以判断反向设计是否侵犯原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标准是看新设计是否具有“独创性”。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独创性”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布图设计是创作者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即自己创作;(2)在其创作时该布图设计在布图设计创作者和集成电路制造者中不是公认的常规设计,即非常规设计。对于由常规设计组成的布图设计如果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也应认为具备“独创性”。

由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主要保护的是“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全部或者其中任何具有独创性的部分”的复制权,所以判断新设计是否具有“独创性”的对比范围应是原布图设计的整体以及原布图设计的独创性部分。

在分析反向设计是否有侵犯原布图设计权的风险时,应当

(1)首先应将新设计与原设计整体进行比较。如果反向设计与原布图设计整体相同或仅进行少量常规设计的修改,则侵权风险较大;而仅与原布图设计部分的常规设计相同并会不构成侵权。

(2)之后应重点比较反向设计所借鉴的原设计具有独创性的那部分布图设计。如果此部分布图设计,反向设计在原布图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规设计的修改,即所投入的智力劳动具备创造性,则不侵犯原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上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判断方法,是笔者对司法鉴定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明确的分析判断出两个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否实质相似。读者可以根据此方法尝试分析美国的典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案例:Brooktreev.AdvancedMicroDevices和AlteraCorporationv.ClearLogic。

2004年以来,我国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也时有发生,如浙江杭州中院受理的(美国)安那络公司诉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案、上海一中院受理的(美国)安那络公司诉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案、南京中院判决的华润矽威科技诉南京源之峰科技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案等。所以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者进行反向工程时需要进行如下工作,以减小相关纠纷风险:

(1)反向工程前检索原集成电路是否进行了布图设计登记、该集成电路是否已经商业利用2年以上。这是由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根据登记而产生,并且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规定:需在该布图设计在世界任何地方首次商业利用之日起2年内完结。所以如果能明确集成电路产品上市2年后还未进行布图设计登记,则该布图设计在中国不受保护。

(2)如果检索到原集成电路进行了布图设计登记,则在反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满足“独创性”要求,并且在反向设计完成时应进行侵权风险评估。

而作为原集成电路设计者,为防止竞争对手通过反向工程设计竞争产品,应在产品上市之前就及时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

4著作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一种三维图形配置,如果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没有进行登记,而著作权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不需要进行登记,那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否能获得著作权的保护?集成电路反向工程会导致侵犯著作权的风险吗?答案是反向工程设计或直接复制芯片生产本身都不会有侵犯著作权的风险。

这是因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拓扑结构隐藏在芯片内部,一般消费者无法目睹,故集成电路布图不具备作品的欣赏价值,只具备工业实用价值。根据著作权法的“实用物品原则”,如果作品属于实用物品,著作权法对它的保护只能及于该实用物品上不具有实用性质且可独立存在的图形设计,而不能及于该实用物品的实用性质方面。该原则目前已得到了国际知识产权界的普遍认同。因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是由专门的工业产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进行保护。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印刷线路板都是完成电路功能的实用物品,它们在著作权上面临的情况类似。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诉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印刷线路板著作权侵权案的判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判决书中,法院认为印刷线路板设计图属于图形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复制、发行印刷线路板设计图。但印刷线路板本身属于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工业产品,已经超出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保护范围,因此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被告摩托罗拉公司按照印刷线路板设计图生产印刷线路板的行为,是生产工业产品的行为,而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因此,原告关于被告摩托罗拉公司在C289手机中擅自复制原告T189手机的印刷线路板设计图的行为构成对原告著作权侵权的主张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目前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和相关司法判例,对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或印刷线路板一般都不给予著作权法的保护,仅对于其设计图纸进行著作权保护。所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如果要避免被直接复制,就一定要在主要市场国家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反向工程时,要注意不要使用原芯片的说明书,避免著作权纠纷。

5专利权

由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只保护集成电路的拓扑结构,竞争对手较易进行规避;而商业秘密无法有效保护已经上市销售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本公司的研发成果呢?作为集成电路原设计者,较好的选择是:除了要对集成电路产品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外,还要积极利用专利手段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这是因为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方案,可以保护发明人的设计思想。一件关于电路连接关系的专利,其专利保护范围能覆盖许多具体的电路实现,因此反向工程的设计方案即使不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也很可能落入专利的保护范围,这加大了反向工程的难度。

而且专利不仅可以用来保护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连接关系,还可以保护器件结构、功能模块连接关系、芯片内的信号处理流程和方法、芯片封装结构和方法等。这样可以通过对集成电路产品形成全面的专利保护网,阻止竞争对手使用反向工程提取设计思想重新进行设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重视申请集成电路产品的接口电路、接口指令和接口信号处理流程的专利,以防止竞争对手开发出设计不同但兼容的芯片。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反向工程的设计者,要考虑到原芯片设计公司可能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因此在进行反向工程前应按申请人和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和侵权分析,在反向设计过程中进行专利规避设计,以降低侵权风险。

6反向工程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反向工程不仅可以使竞争对手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制造更好的竞争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原设计者证明他人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技术秘密或者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如果芯片原设计者怀疑竞争对手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委托集成电路领域专业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为其出具司法鉴定意见报告,作为竞争对手侵犯自己权利的证据。通常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常采用反向工程对嫌疑产品进行分析)获得的检测报告,利用检测报告作为鉴定的依据出具鉴定结论,这样的鉴定结论在法庭上的证明力大于芯片原设计者单方委托检测机构获得的检测报告,而且司法鉴定机构还可以从技术角度判断技术方案是否实质相同。

7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反向工程本身是集成电路行业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行为,但其行为也受到各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在集成电路反向工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问题,完成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而集成电路设计者想要保护自己的设计,避免反向工程对自己产品造成的冲击,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准备,为集成电路产品申请相关专利、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进行技术秘密保护,从而全面的保护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

参考资料

[1]集成电路反向工程的法律问题研究.乔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独创性判断法律问题研究.崔哲勇.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3]反向工程法律问题比较研究.陈晓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4]商业秘密法中反向工程效力研究.郭杰.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比较研究.郑胜利.北大知识产权评论

[6]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郭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7]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撤销.何伦健.专利法研究

[8]集成电路芯片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的侵权判定.游涛.中国集成电路.总第133期.2010.6

[9]半导体产业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与专利申请研究.骆苏华.半导体行业.2008.6

[10]SemiconductorChipProtectionActof1984:APreliminaryAnalysis.Wilson,DavidI.,LaBarre,JamesA..1985

[11]TheLawandEconomicsofReverseEngineering.PamelaSamuelson.andSuzanneScotchmer.TheYaleLawJournal.2002.

[12]Patentinfringementdiscoveryinintegratedcircuits:anewapproach.DavidWard.省略/whitepaper.pdf

[13]迪比特诉摩托罗拉索赔近亿元.省略/ljfy/mtdj_view.aspx?id=9102

注释

电工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1绪论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数量、素质以及管理效率是这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电力行业属于事关国家安全保障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关键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属于国家统一经营管理,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机制的影响较为深远;而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又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入世后新形势下的竞争与挑战,电力企业就必须引入新的管理体制与员工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效率。薪酬激励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人力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我国电力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途径。

2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2.1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知识经济是指与以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为依托的传统经济相对的,以高技术产业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新型经济,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科技进步、人本思想与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内涵。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集约的配置。所以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即人才和知识的占有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符合知识经济概念的尚属于少数,但是知识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不仅仅是发展模式的质变,更应当是在传统发展模式演变推进过程中提高科技含量与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优化改进以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发展模式的转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自然资源。

2.2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概念在智力资源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背景之下,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概念应运而生。根据知识密集型企业经营范围的区别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业。一种是指以知识为对象,对知识进行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的企业。这是人们对早期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理解,其主要代表的是信息产业,我们把这种知识密集型企业称为狭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初期主要是狭义型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知识的不断发展和传播,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智力型员工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中知识含量和科技贡献大大增加,知识贡献在企业创造财富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把它们称作广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确切地说,广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的企业。广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显然,狭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广义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前提和基础,广义知识密集型企业是狭义型的发展和延伸。

2.3电力企业的知识密集性根据前文中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电力企业的自身特点将其划分为广义知识密集型企业。尽管电力企业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对于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自然资源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智力资源成为企业财富创造的主要来源。

3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发展与问题

知识技术型员工期望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激励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多元复合性激励措施制定和机制形成,包括薪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其中,薪酬激励是最直接也是最被员工关心的激励方式,因此也被知识密集型企业广泛运用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1电力企业薪酬管理的发展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十分重视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并注重引进先进的薪酬管理模式,而国家的统一管理保障了薪酬激励机制的全面推行。总的来说,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的发展历程。

1993年之前,实行“等级工资制”。这一时期企业薪酬的主要特点是,以技能等级作为薪酬依据,参照了国家电力行业的等级标准,年终工资比重较小,仅起到象征性的作用,各种津贴、补贴名目繁多,成为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期奖金开始出现,但数额不大,仅仅起到补充的作用。

1993年底,企业实行薪酬改革,开始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在薪酬决定上初次引入“岗位”这一重要指标,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岗位要求、工作性质、岗位重要性作为评定其薪酬标准的主要指标,逐步加大了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年资工资比重有所增加但依然较小,津贴的种类减少,比重开始减弱,奖金成为了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开始有了各种类型的考核。

2003年企业开始实行“岗位薪级工资制”,将员工长期积累形成的存量工资全部转入新的工资,通过增量来拉开差距,引入新的工资标准,这次调整使企业的薪酬设计开始接近现代薪酬设计的形式要求,主要变化是岗位薪级工资在薪酬结构的设置上,采用了一岗多薪,准宽带薪酬模式,薪差按等比关系设置,薪资倍率超过8倍,使同一岗位工资出现了差别,同时又使相邻两个岗级的薪酬出现了一定的交叉,解决了原来岗位薪酬定义中的一些矛盾。2005年在岗位薪级工资的基础上,企业又开始实行“岗位薪点工资制”。目前的企业分配形式由薪点工资、年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其他几个部分组成。

3.2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问题尽管电力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发展时间较长,薪酬管理的模式也顺应时代推进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些固有缺陷仍然存在并阻碍着现代薪酬激励机制的形成。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平均主义思想仍然存在,薪酬激励缺乏对内公平性电力企业在薪酬管理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的做法,员工业绩表现和岗位人员的薪酬关联度不大,尽管设置了一岗多薪等机制,但是大多数电力企业中同一岗位层次的人最高和最低月总收入相差不到10%,薪酬的弹性太少,导致了员工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奖金作为薪酬的一部分,相对于工资,原来主要目的是能在员工为公司做出额外贡献时,给予激励,但是由于固定薪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为了平衡员工的心理落差,很多电力企业中奖金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固定工资的替代品,每月按时发放,奖金的金额随业绩变化幅度很小,员工的努力工作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自然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热情。

3.2.2薪酬设计的额度不合理,薪酬激励缺乏对外竞争力相较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的在薪酬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低层次人员的劳动报酬较高,较高层次的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薪酬相对较低,不同层次间的薪酬差距过小。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述,最主要的工作激励奖金由于平均主义的思想而无法起到有效激励员工的作用,这一方面自然会导致较高层次的员工失去动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留住技术人员的能力也就相对较低,技术人员容易被其他企业以更高的薪酬和更为合理的激励机制所吸引,形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于电力企业这样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2.3绩效考核机制形同虚设,薪酬激励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尽管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普遍实行绩效考核,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与方法,但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没有针对性,缺乏对员工工作努力程度进行评判的统一指标,评价考核内容很少也难以进行量化;二是绩效考核自身管理也不到位,评价考核人员容易偏袒某些员工,或是受到管理层态度的影响,评价考核机制丧失了应有的公正性;三是薪酬与绩效相关联的部分很少,考核起不到激励作用,这也是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无法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原因。

4电力企业现代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

4.1建立完善的岗位评价机制,建立薪酬激励机制运行的客观基础员工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对相对薪酬水平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绝对薪酬水平的关注,薪酬的内部公正性问题因此就显得极为重要。岗位评价正是这样一种确定相对薪酬水平的重要方法,它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进行研究和分级,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提供不同具体服务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原本不可以拿来直接相互比较的具体劳动,通过还原为抽象劳动,使之可以相互比较,进而确定各岗位相对价值关系。要做到公平公正的进行岗位价值评价,关键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工作绩效的指标,量化不同岗位之间的实际差异。此外,还应当保持地市级、省份甚至是全国电力企业评价制度的全面推行与公布,保证整个行业的激励机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2改善薪酬结构,优化薪酬比例在货币薪酬方面,应当实行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相结合的方法。固定薪酬与员工生活水平直接相关,应当能够保障员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但是这部分薪酬较高容易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因此应当将岗位工资与货币型的福利待遇相结合,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体现薪酬管理的公正性。浮动薪酬包括绩效工资与奖金,前者根据员工的岗位和工作绩效的不同,设置一定的薪酬层级,如前文所述,这部分薪酬的分配应当是员工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途径;而奖金应当转变当前其在薪酬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作为专项报酬对员工的突出贡献进行奖励。

在考虑货币薪酬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货币薪酬与非货币薪酬的结合。主要是指与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职业培训、进修机会的分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应当与工作绩效挂钩,保证公平性;此外,在职培训还应当优先考虑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保证对优秀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纺织人才外流。

4.3建立公平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保障薪酬激励的顺利实施从公平的角度来看,绩效考核机制应当具有相当程度的民主型和独立性。一方面,考核机制的具体实施权力不应当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以免造成偏袒、寻租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企业绩效考核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应当在各个基层管理单位按照岗位、工种等标准分别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组织,这样可以在保证对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有深入细致了解的同时,避免考核过程受到管理层好恶的影响。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是能够建立适用于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精确测量员工业绩,同时扩大员工之间的薪酬距离,增强薪酬激励的作用强度;此外,还应当咨询专业机构,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设定符合企业具体要求的绩效考核标准。

5结语

薪酬激励机制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在电力企业这样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中,能否建立起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重要资源——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积极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型的电力企业,也应当引进先进的薪酬管理模式,建立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对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文捷.电力企业有效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例(3篇)

    - 阅0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教学实效性【中国分类号】G718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通常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效果却不理想,老师们深感疑惑、.....

    儿童保健主要内容范例(3篇)

    - 阅0

    儿童保健主要内容范文关键词社区卫生;儿童保健;问题;对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良好的儿童保健是保证未来一代能够拥有健康的体.....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