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范例(3篇)

来源:

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范文篇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0日在京召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次研讨会。会议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围绕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当前思想理论界的一项重大任务。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会议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各课题组要集中力量,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办。和教育部有关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关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全国和部分省区市、部分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会议。

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探究式;研究生

自主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个性化学习,体现了建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即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自主探究式学习主要具备探究性、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四个特征。与研究生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本科生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紧贴现实的政治形势,而国内外形势经常变化,国家的新政策也不断涌现,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赋予新的信息、新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教育方式上必然要求更大的灵活多样性、主动适应性和探索研究性;同时,现代研究生个性化明显、自由活动多、主体能动性突出、注重探究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相对独立性较强等特点以及比较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也必然要求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注重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主导地位和单一传授方式,转向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形成个性特长化、自主探究式学习新模式。

一、“内生活力”:

培养研究生自主探究能力

构建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项开放式的、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培养研究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是现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内生活力”。只有使研究生的“内生活力”竞相进发,才能为该系统工程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研究生较本科生而言,年龄较大,个性较成熟,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有较丰富的情感,有更强的社会意识,有独特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个人主见。他们在平时学习、日常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具有比本科生更大的自由度,更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和主体性,应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更突出的科研能力要求,更高的政治素质标准,更强的自主学习自觉性。他们的特长和优势使之易于形成学习内容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学习方式的自学性,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学习作风的自律性。然而,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和必要约束,研究生过于自由和分散的状态,又容易滋长自发性、自大性、盲目性、散慢性、懒惰性等不良习惯,而面对学术论文要求、毕业论文、将来就业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困惑,却一筹莫展,易于形成自闭性、抑郁性、孤傲性、偏执性、自卑性等极端扭曲心理,就有可能趋于严重背离培养目标。他们的弱点(中国整理)恰恰表明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激发其潜能,使他们的主体性特长和自我价值充分发挥。

1.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在研究生的学业奋斗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作为内因能基于一定的学习自形成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会积极主动地自我设计、自我追求理想目标,发挥决定性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外因对研究生提供建议参考、理论指导、技能输导,应通过对国内外政治形势、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和未来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机遇与挑战、人才竞争规律等分析,开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明辨是非、把握方向、认准目标、增强信心,成为研究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航者。

2.独立发展自学能力

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由于各人自学能力的差别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研究生保持和发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斗志,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放手信任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提供更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和自我发展条件,这将快速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快速发展、创新成就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由发挥个性特长

个性特长是指个人特有的气质、性格、能力与专长等个性特征。一个学生能够从基础认知性为主的本科阶段考上专业研究性为主的研究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敢于进取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结果。研究生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自身长处,这是保证自己学业顺利发展的人力资本,是成功的关键。

4.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具有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其一,发现问题、敢于批判性创新。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由于政治形势和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研究生要有“问题”意识,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不盲从、不照搬、不教条,不断提升发现科学真理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二,分析问题、勇于继承性创新。对传统文化、外国文化要进行“扬弃”,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学习赶超精神,有“海纳百川”的度量,不断提高学习和发展科学真理的能力。其三,处理问题、善于综合性创新。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托起经济腾飞的理念即“综合就是创造”。时势变化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提出新课题、新挑战、新机遇、新思想,需要教师和研究生加强合作,积极主动地总结各种经验、教训,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加以综合,对大量社会信息、情报和资料及时加以收集和整理,引导研究生掌握从感性具体到知性抽象再到理性具体的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完善科学真理的能力和综合性创新能力。

5.自觉实现自我价值

研究生除了课程学习任务外,往往还有许多的余力和闲暇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而他们本身就有发掘潜能、展示才华、施展抱负、创造成就,显示自我价值的欲望,如果给他们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予以比较适宜的任务和压力,他们可以有效地化为动力,激发活力,鼓舞斗志,增强自信,以自己出色的成就彰显和证明自身价值。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从满足学生的最根本需求出发,通过尊重、理解、关爱来调动他们的激情与活力,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以实现自身价值。这同我们倡导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研究生发展为本,激发研究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观点相一致。我们应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探讨自主探究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多年进行基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式教学经验,努力搞活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外部条件:加大网络文化投入

尽管我国网络文化不够规范、尚不成熟,但已成为研究生学习、科研及社会交往的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手段。高校应当加大网络文化的投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发利用网络文化资源,为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文化,具有超链性、交互性、平等性、多元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和功能,其在内容上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又充斥着各种消极的思想观念,甚至有不少反动、迷信和不健康的内容,客观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但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研究生比本科生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只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络技术的服务,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交流手段,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觉探究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一,必须确立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理念。网络现已成为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电子平台。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信息的方式,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相应改进,同时也要求高校有关部门领导和思想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增强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网络面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接受信息的内容和过程是平等的。网络的互动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善于消除隔阂、建立轻松话语氛围的平等文化。这种平等互动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以往“金字塔”式的纵向人际结构,而用扁平化的横向交往关系替代之。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者的平等精神和受教育者的同步意识十分必要和重要。只有平等交流,才能更直接、准确、有效地掌握、了解匿名环境下研究生的思想实际,才能切准研究生思想脉搏的主线,找到沟通点,主动、针对、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加强高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高校校园网控制与维修部门应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协助师生开设个人网页,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将多媒体教学与远程网络教学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尽量提供网络教学资源、网络信息情报以及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形成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灵活、方便、开放、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切实强化研究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利条件和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加强先进网络文化的渗透。虚拟的网络世界其实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平台和窗口。就像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讲话的权利。”面对现行尚不成熟、不够规范的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高校应当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努力用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尽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渠道的功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进行定期网络文化建设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研究生健康用网,向研究生传播网络道德理念,维护先进网络价值体系,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分辨力和自控力;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介绍有关学术研究的新认识、新信息;同时,也要围绕一些较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的问题、影响稳定局面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对错误思潮作批评,形成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舆论氛围;还可增加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渗透”的隐形教育功能。如,引入政治理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国内外政治动态、形势点评,为研究生自主参与学术探讨提供信息渠道和参考资料;登录一些文化素质教育的纪录片或电影,介绍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以及环境伦理问题、经济伦理问题、社会问题等,使研究生不仅了解世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同时引起深入思考,增强问题意识,激发研究的灵感和动力。

第四,运用电子邮件、BBS、QQ、博客等方式,充分发挥师生交流互动作用。通过网上平等对话和辅导答疑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非正式教学,让他们能够大胆、直言不讳地倾吐心里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各种疑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学业、生活、心理以及对人生、对社会、对就业、对科研等方面的困惑与难题及时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上的焦点舆论应及时做出反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提问者的回答,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表达要适度,言辞要恳切;要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口气进行交流,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同时,在这种思想交流中,导师的人格魅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率示范效应等将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道德素养。这种自由自主的网际交流,可大大缩小师生之间的现实空间距离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增进师生情谊,可以快捷高效地发挥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按照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推行多媒体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推动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笔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类似的特点,并具有了利用网络技术强化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比较成熟的条件,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借鉴和普及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经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增强研究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三、根本保障: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自主探究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强调研究生的自主、自由、开放、独立,并非放任自流,任其无组织无纪律、为所欲为。在物质世界运行和现实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其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即当他正确反映客观世界规律并以此正确意识指导时会引致实践的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引致实践的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要积极引导、管理、服务、宏观调控,确保其正确方向。

1.尊重研究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研究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价值主体性、独立人格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自由发展性、自我调控性和个体特长性等特点。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研究生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尊重其主体地位,爱护和培养其好奇心、求知

欲,尊重他们的自和个性特长,并据此进行教育策略上的调整,相应采取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周到的服务,为他们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2.遵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从现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和发展趋势来看,必须遵守如下基本要求和原则:强化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研究生树立一元主导多样性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材施教地开展主体性与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疏导研究生化解心理障碍和思想实际问题;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创新相结合,坚持接受性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统一,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二重作用,构建师生互动互补的教育机制;以增强能力为核心,促进研究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而自主地发展,等等。对研究生的学籍管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学生活动等规章制度和组织行为的安排与落实,都应基于研究生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办事。

3.有效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一方面,对研究生的读书活动、课堂表现、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了解事物等认识世界方面,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掌握好学会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素养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办事行为、社会调查、人际交往、职业选择等改造世界方面,指导他们如何观察事物、明确目标、把握方向、优选方案、整合材料、科学论证、检验成果、完善理论,掌握好运用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增强实效、实现价值的能力与技术。

4.有效开展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

得当适宜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疏导研究生化解心理障碍和思想实际问题,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和党团支书等,在依据现代研究生多样性的个性特长及心理问题、思想矛盾进行心理沟通和思想疏导工作时,宜灵活地运用“四因”工作法:一是因人而异,即针对各个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差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其要领是区别对待,注意质的差异性;二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才能和素质程度进行教育,其要领是“量体裁衣”,促进量变:三是因势利导,即沿着学生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其要领是扬长避短,促进质变;四是因地制宜,即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解决办法,其要领是“对症下药”,把握“度”。

5.创造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人文环境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操作方便的网络技术设备、清净卫生的教室、资料丰富的图书室等组成物理性的硬文化环境,又要有追求真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统一有序、开放竞争的学术氛围,自觉探究问题、自主开拓创新、勤奋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等构成思想性的软文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注意从课程教学和学生文化活动中提炼出人文素质教育,又要创造出让研究生自主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情境和激励机制;既要对那些不健康、不规范的场所或社会思潮严加监管,又要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给予人文关怀和真诚服务。为适应研究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应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科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考试方式、成绩评定和对教师的考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完善资金激励与竞争机制,并加大有关学习资料和研究资料的投入,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多样性自主选择及时提供必要条件。

6.全面提高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认知能力、实践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08-05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并于2005年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的二级学科。经过几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学科学位点大幅增加,学科建设覆盖广推进快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之后,2006年初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增加21个和210多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增加94个和840多个。经过几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又分别增加了10多个和近80个。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了部分高校、党校与社会科学研究系统,具有发展速度快、新增数量多、覆盖院校广、学科队伍大的特点,不仅有力推进了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2.围绕我国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教育成效显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立以来,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教育、“六个为什么”的研究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与推广等。这些研究与教育,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更好地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每年编写、出版发行《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及时对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新思想,既为推进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3.有效加强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中央党政机关、高等学校、各级党校和研究机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制订政策,采取措施,有效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文件在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教师的选聘配备,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提供学科支撑和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目标。2006年教育部颁发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文件对辅导员的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作出了明确规定。

、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院校,按照文件要求,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到国内外考察;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交流教育、管理与研究成果;部分省市区教育部门和高校还组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观摩、教学教育比赛;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区教育厅每年专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申报和研究;教育部2007年还建立了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泛开展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专业化培训活动;教育部还分别划拨了几千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指标,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辅导员报考、攻读;等等。所有这些队伍建设的举措,不仅有效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素质,加快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催化了研究成果的成批涌现,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机与风采。

4.学科建设不断拓展领域和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科,它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诞生,在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丰富其时代内涵。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中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遵循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即学科建设既是为了人民,又要依靠人民;既要把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又要把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既要尊重、心系人民,又要培养、提高人民。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围绕当代社会人的发展,分别研究了坚持人本发展,改变文本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避免冲突发生;坚持可持续发展,超越功利发展,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丰富的人文性与时代性。

二是根据我国社会新的发展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发展。根据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坚持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的统一,发展主旋律教育;根据我国流动加快、多样发展的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发展理想信念教育;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发展和人们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增强的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坚持自主性与社会化的统一,发展道德法制教育等。这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研究,探索了教育目标、原则、内容、方式的新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

三是进一步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者,一方面对学科的概念、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审视,使其进一步准确、系统,另一方面针对学科建设的薄弱环节,集中研究力量进行突破,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立背景、意义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体系的研究等,都取得了进展与成效。为了在实践中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研究者还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的关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而且改革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教学,编写了具有综合性、时代性、标志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大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应,有利于理论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密切配合。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针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难题,在教育部领导下,建立了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编著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教材”并相继出版发行十余本,还委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了近二十所高校的一百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3年时间专题研究辅导员专业化问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共12本专著,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提供了参照与指导。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编著,已于2010年启动,这一建设项目也将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特点突出,其中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规范性与持续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思想性、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虽然我们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资源,积累了学科建设的丰富经验,但要建设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型学科,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开始的,同样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规划,担当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责任。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根据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来确立思路、内容与重点。

1.增强学科建设自信与自觉,坚定学科建设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大部分博士点和硕士点,获批时间不长,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面对学科建设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首先要增强学科建设的自信与自觉。学科建设自信,是学科建设者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为学科建设作出贡献并实现所追求的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自觉,是学科建设者以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坚持学科建设的远大目标并自主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自信与自觉,包含着主动性与积极性、自主性与目的性,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力量源泉。缺乏学科建设的自信与自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缺乏坚持、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勇气与目标,有的人借口西方国家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怀疑其长久性;有的人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围工作和研究而选择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有的人不关心、不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去等。这些不自信与不自觉的表现,或源于认识或信仰,或受客观环境影响,或不知道怎样进行学科建设。不管哪种情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基本条件的缺乏,是学科建设的人为障碍。

党的十报告向全党提出要求: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更应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更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这既是我国社会和广大人民的需要,也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由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而来,它既不同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科,也不同于原来的二级学科。作为一个新建的一级学科,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层次性。不同的学位与培养层次,都有各自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要求,因而要组织队伍,分工协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一般来说,建立和形成一个学科并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二是要形成学科理论体系;三是要有该学科的标志性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时间不长,目前要达到这几个条件还有距离。有些院校虽然已经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但在申报时,往往采取汇集本校相关学科成果的方式而获得,学科建设的基础有待加强,学科队伍的水平有待提高。从总的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好的,队伍的积极性和整体素质较高。但从实际要求来看,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无论在人员数量和教学、研究质量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要注重新建学科的基本建设,诸如研究对象、概念与范畴系统、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学科揭示的规律与发展趋势等。如果这些基本的建设不到位,缺乏研究成果,则实际发挥的作用有限。

为此,要明确和坚定学科建设的目标,把握学科建设的重点,驾驭学科建设的前沿,在全国高校、区域高校和各个高校层面,组织学科建设者有计划地对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前沿问题开展研究、提倡争鸣,力争有所突破,把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学科建设的形式化与个体化倾向。

2.坚持学科建设的主导方位,积极推进跨学科研究

所谓主导,指主要并引导事物向某个方向发展的事物。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导,是指学科建设的指导理论、主要目标、建设重点的主导地位和为服务我国社会科学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学科建设主导就是坚持学科建设的中心与主体,是相对于学科边缘与辅助而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导方位,首先要把握学科主体定位、性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覆盖我国全部领域、全体人员,发挥着引导方向、思想保证、以理服人、培育新人的功能。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对实践活动、社会活动发挥先导作用,才能保证其根本性质与根本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导方位的根本。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为培育“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导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意识形式,是一个相互联系、配合的思想体系,在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和多样发展的当今社会,更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要坚持发展与创新主导,即立足我国实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反对倾向,又克服保守僵化;既反对以相关学科替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又克服拒绝吸收、借鉴相关学科最新成果的倾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导方位,还要始终遵循学科规范。学科都是按知识性质或学术领域的分类,学科知识的性质是学科中心(或内涵)与学科外延(或边缘)的统一,概念和范畴体系是学科的标志。西方国家用“subject”、“discipline”两个单词表达学科概念,与主题、纪律同义,就是说,必须遵循这个学科的规范,否则就是违反学科纪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导方位,就是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凝聚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形象与尊严。疏离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导方位,轻则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边缘化、空壳化,重则消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性质,败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象与声誉。

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体、遵循学科主导进行建设的同时,还要立足我国实际,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跨学科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复杂性、综合性难题不断涌现,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攻坚克难。要解决面临的难题,运用单一学科有困难,必须开展跨学科研究,寻求综合解决办法,为此,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7]。

所谓跨学科研究,就是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在整合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际与需要,可分为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几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性学科,只有开展跨学科研究,才能发挥学科作用、拓展学科领域、发展学科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可以分为“外跨”与“内跨”两个层面。所谓“外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性研究;所谓“内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六个二级学科的结合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研究缺乏兴趣,或热衷于边缘问题研究而不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方向,或到其他学科寻求研究问题与研究资源。这种“占学科位不做学科事”的倾向,其借口往往是跨学科研究。应当承认,跨学科研究有个基本前提,就是研究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科归属并具有所在学科的研究能力。没有这个前提,要么是跨到别的学科去“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要么是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科专长,这种形式上的跨学科研究,只会损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象。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者,很多原来是其他学科的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经过深入研究并取得成果,转化到这个学科来,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者。但也有些其他学科的研究者,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地位与资源后,并没有深入开展该学科的研究且对该学科缺乏了解,有的甚至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时有不当言辞,这种“沾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光,还要说三道四”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部阻滞,比外部阻滞还要麻烦。

二是以跨学科研究为由,避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以研究方向或研究问题取代二级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建设的任务都很重,有的二级学科的学科体系尚待创建,如果不立足于二级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会被架空,学科建设落不到实处。出现消解二级学科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二级学科的生源、分配等学术资源不平衡,有的二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希望掌握一级学科的支配权;有的行政领导利用行政权力控制所有二级学科等。不管出于什么动机,采取什么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没有完全建构与完善的时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撇开,实际上是在学科建设上釜底抽薪。

3.抓住当前学科建设重点,努力突破理论与实际难题

党的十报告,深刻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形势,指出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努力攻坚克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要攻坚克难。

首先,要研究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8]要求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党的十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的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具体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要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各个领域、贯穿到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去;研究“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及其形成;研究如何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便于人们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重要任务。

其次,研究当代社会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当今社会,一是开放环境、信息社会、风险频发状况交错,二是竞争领域、虚拟领域、多元文化领域交叉,三是竞争压力、信息压力、文化选择压力交汇,这些社会要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在这种复杂多样、快速多变、不断衍生新要素的情况下,一些人难以正确分辨和把握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有的甚至产生偏差,难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的价值追求。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深入研究理想信念的当代价值与形成机制;研究各种理想信念的价值与形成比较;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导作用,切实解决理想信念形成的现实难题。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作了深刻的内涵、功能阐述,进行了“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论述,全面、系统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并为之奋斗提供了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研究如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增强我国社会的动力与凝聚力。

再次,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型学科,因为内容丰富,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广泛,有些研究者在一些重要关系上难以把握,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的关系应当怎样认识和处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偏差。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就是科学理论,按内容划分有“三大体系”,要再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没有必要;有的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服务时,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甚至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替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这些关系如果认识和处理不当,必定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者,要增强学科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特长与特定的对象、概念、结构、功能、理论与方法体系等,在学科的时空范围内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与发展趋势,构成在逻辑上具有自洽性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6][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2011-10-18].(2011-10-25).http:///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案范例(3篇)

    - 阅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案范文【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探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例(3篇)

    - 阅0

    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篇1守护青苹果观后感范文最新【1】《守护青苹果》以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向儿童讲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属于害,遇到坏人怎么办,.....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