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信息数字化系统

0引言

因为现代网络数字化技术发达,并受到了社会重视,使得此项技术迅速普及,进入到多个领域当中,从应用结果上来看,说明网络数字化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那么针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方面,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形成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容纳现代庞大的营销信息,同时切合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因此在理论上该系统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当中,同样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电力企业管理有着重大的发展意义。

1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1.1服务器系统构建

因为数据化管理系统建立于网络环境当中,所以要实现系统运行,就必须先构建服务器系统。具体来说,服务器系统是一种服务器集成体,包括了所有的应用系统对应的服务器,例如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事务处理服务器、工作流处理服务器等,由此可见服务器是支撑系统运行的重要部分。在本文设计当中,服务器系统设计必须确保所有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行,下文将对服务器系统构建方案进行介绍。

(1)数据库服务器构建

主要采用2台小型计算机作为构建基础,将2台计算机连接后以双机热备份方式运行,在此条件下结合磁盘阵列方式来实现数据储存。这种构建方法因为小型计算机的应用,具有效率、安全性高的特点,满足本文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原则[1]。

(2)应用服务器构建

因为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信息较多,所以不能采用小型计算机来进行构建,对此本文选择了常规的计算机配置,数量上初始值为1~2台,如果之后电力信息有所增长,则可以对初始值进行增加,说明应用服务器的扩展性良好。同时在常规计算机配置当中,介于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其可以通过安装软件的方式来使系统得到发展,同样体现了扩展性[2]。

(3)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构建

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同样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但计算机配置上要超过应用服务器配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数量为1,用于连接客户端工作站,并与其形成信息数据交互渠道,可以接收工作站传输而来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将相关指令传输至工作站当中。因为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数量为1,所以接收而来的数据会以完全集中的方式集成,这种方式可以消除数据分散分布、孤岛信息的现象,给用户操作提供便捷性[3]。综合分析来看,上述方案具备了容错技术、备份技术、集群技术,因此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介于服务器的容量以及可增加性,符合现代电力信息日益增长的条件,因此在理论上说明本文服务器设计有效。

1.2系统的体系结构

(1)应用逻辑层次

应用逻辑层次是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最直观表现,在本文设计系统当中,主要有三个表现层次,即应用表示、业务处理、数据存储,其中应用表示层主要功能在于将数据展示在用户层,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操作向业务处理层、数据储存层进行操作,实现业务处理或数据调度等;业务处理层主要功能在于,显示业务流程的逻辑表现,例如系统的校验、统计、分析及更新等功能;数据存储层为所有数据的终端,主要功能在于数据保存,该层次与上述两层相互连接,以供用户进行数据查询或者调度等操作。

(2)二层结构

本文所采用的二层结构为US结构,在此结构当中,应用表示逻辑与业务处理逻辑驻留在同一个进程中,所有的应用程序逻辑将被布置在客户端、服务器当中,此时当出现数据传输请求,客户端会率先接受到请求并将其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之后会数据库当中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逻辑,通过后将数据返回客户端即完成了请求处理。但US结构是一种传统结构,在早期研究理论中得知,其存在三个主要缺陷,即其数据传输渠道较小,在现代庞大的电力信息条件下,会导致网络负担增加,引起服务器性能下降,同时还可能出现传输堵塞问题;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当中,原有的应用需求发生了改变,此时客户端与服务器都需要发生变动,这一过程十分繁琐会造成维护工作负担;在US结构当中,其应用表示逻辑、业务处理逻辑是一体存在的,因此可能导致数据完整性不足的问题,对于系统具有不利影响。那么针对US结构的缺陷,本文将采用三层结构来进行弥补,具体方法如下文所述。

(3)三层结构

将三层结构与上述二层US结构相互融合,在源代码页面抽取US结构的功能程序代码,将此代码替换三层结构中相同部位的代码即完成了融合,融合之后二层结构代码会在三层结构内运行,但其缺点并没有被带过来,图1为本文三层结构。在三层结构中,二层中业务处理逻辑源代码将会进入中间层服务器,实现了应用业务逻辑、客户界面分隔;当应用需求改变,直接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修改即可,不涉及客户端,因此通过三层结构可消除二层结构的弊端,同时有利于系统伸缩性、灵活性的提高。

2本文设计系统测试

2.1实例概况

某实例电力企业建设时间较长,在早期的建设当中,为了满足控制需求,该企业通过传统网络技术构建了原有系统,早期应用当中该系统确实给该企业极大的便利,但随后电力市场发生变革,电力用户迅速增长,该单位的系统已经乏力,因此需要进行优化,这也是该单位同意测验本文设计系统的原因,如果本文系统有效,该单位将逐步将原有系统替换为本文系统。

2.2测试方法

首先收集实例电力企业以往的电力营销条件,以其中某一项业务为基础,采用仿真系统来构建电力业务影响虚拟环境,其次在虚拟环境当中同时运行该单位原有系统、本文设计系统,最终通过统计得到两个系统的电力负荷表现、电力收费表现。

2.3测试结果

本文设计系统在虚拟环境当中的电力负荷表现、电力收费表现数据。通过表中数据对比显示,本文设计系统的电力负荷表现、电力收费表现要高于原有系统说明本文设计有效。同时在运行过程当中,因为电力负荷表现良好,说明本文设计系统的控制性能较高,例如在虚拟环境当中,曾模拟出窃电行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设计系统在3s~5s以内发现了异常并及时对此进行处理,有效控制了电力负荷增长以及企业经济损失。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是经济发展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必然趋势。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二是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居民素质普遍较高。2009年,义乌人均GDP达10461美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7%,市场贸易持续繁荣。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等对生产业、中间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

培育现代服务业“低洼引力区”和“业态辐射高地”,是区域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的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促使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我国的服务领域转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义乌和我省以更大的市场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吸引国际高层次的产业和资本转移,逐步形成包括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态相互融合与支持的现代城市经济形态,促进我市、我省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义乌市场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研发、制造中心和创新型国际商贸名城的动力与支撑。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交易范围、规模的扩大与提升,也有利于市场与产业分工的深化和联动发展,从而有利于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研发、制造中心的培育和成长。同时,科技服务、咨询、产学研联合体、创意产业园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或机构是区域性商品研发与成果转换的有效平台,有利于义乌小商品附加值、技术含量的提升,从而为义乌创新型国际商贸名城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当前,我市、我省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市场交易方式、企业组织方式、产业组织结构等正向契约网络型转变。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市场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助推义乌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研发、制造中心和创新型国际商贸名城。

义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践与经验

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初具规模。义乌物流园区被列为部省共建“五大物流基地”之一,国际物流中心年集装箱作业量达43.6万只标准箱。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主要内陆港和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配载物流枢纽,是省政府确定的除杭州、宁波之外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近年来,义乌相继成立了义乌虚拟研究院、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义乌创意园的筹办建设工作也稳步推进,我市文化创意经济逐步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以四大国际性展会为龙头的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义乌共有小商品博览会、文化产品博览会、旅游产品博览会、森林产品博览会四个部级的国际性展会,以及袜机展、五金博览会、玩具展、礼品展等40多个与本地产业高度关联的专业展会,它们一方面沟通了中外客商与义乌市场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跨区域的产业集群与义乌市场的有效互动。2001年至2008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246个,总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2009年,全市共举办展览62个,会议和论坛等活动49个,节庆活动8个;其中经贸类展览35个,同比增长6.1%,总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展位数、观众数、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9.4%、24.2%、39.0%、44.5%、25.4%。

以电子商务与有形市场的互动促进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从1996年义乌建设全国首个县级市互联网节点以来,我市电子商务稳步发展。近年来,大力推进网上虚拟市场与网下有形市场的有机互动,加快建设与有形市场功能相匹配的网上交易、支付和商品配送等保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义乌小商品交易规模、种类的增长,同时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市场交易效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与网络交易有关的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等市场主体有74家,单纯注册登记为网上销售批发的主体有224家;各类企业共申领企业数字证书10477张,自身拥有一级域名主页的有4000余家,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展示的企业有1000余家;1万余名个体工商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综合性电子商务门户网站100多家。

推进义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推进义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重要战略机遇,以建设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研发、制造中心为基点,以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水平”为主线,通过集群化推进、国际化带动、市场化跟进、信息化支撑、法治化保障、规模化发展,建设十大集聚平台,着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协调发展生活型服务业,积极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强带动”的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为此,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特色化发展,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坚持合理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的服务业布局;坚持立足浙中,带动全省,服务“长三角”,构筑现代服务业辐射高地。为此,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以国际商贸城为核心,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国际商贸城为核心,依托国际商贸城市场影响力,加强与国内重点市场、边贸市场的沟通联系,重点引进跨国零售连锁集团和各类采购中心,培育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实现服务业企业主体的集聚发展。大力推进进口商品交易区建设,建成部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建设占地面积超过2000亩的义西市场群,实现市场商品网络实时展示、采购,打造一个网上“国际商贸城”贸易平台。

以大平台建设为支撑,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发挥义乌指数、小商品编码、流行趋势会等作用,建设价值链、供应链和市场链一体化的商品交易平台;推进市场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平台;进一步做强做大四大部级展会,搭建特色化的会展平台;以金融商务区为核心集聚各类金融资源,建设金融服务与创新平台;发挥“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作用,利用丰富的客商资源和展会优势建设购物旅游平台;大力发展法律、会计、产权、咨询、广告、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中介商务平台;集聚企业总部、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研发四大总部经济主体,建设高端总部经济平台。

以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通过积极培育知名服务商品牌,打造特色优势,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形成高档次的服务业态。同时,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在饰品、袜业、纺织、拉链、文体用品、化妆品、工艺品、彩印包装、线带、合成革等十大部级产业基地基础上,注重服务业企业与产业主体的对接与融合发展。近期,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着力建设饰品行业转型升级专业园、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用品研发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专区、中国无缝织造科技产业园、电子电器科技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和衬衫服装产业先进发展基地。

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原有义乌文化创新园基础上,依托产业与市场互动促进文化创意发展,以集聚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创意产业档次和水平。大力引进研发创意人才,集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工业设计、创意机构入驻,建立平台共建共享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形成集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创意设计、中试孵化、虚拟研究院等为一体的研发设计创意集聚区,为现代制造业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以提高居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品质为重点,健全文化休闲服务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博会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项目,培育国内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载体。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服务需求,不断拓展休闲服务领域,推进以旅游、文化、娱乐、体育等为龙头的休闲服务业发展。当前的重点是推进高尔夫球场、若干大型零售购物休闲商贸综合体、高教园区、广电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外国人服务中心、现代化电影院等生活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

促进义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义乌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逐年量化,明确每年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落实任务,分清职责,实行年度考核;全市每年召开一次现代服务业发展表彰奖励大会,参照工业企业的奖励办法,重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加快研究制定义乌发展现代服务业导向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筹划、论证、筛选、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储备库。

二是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类规划,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现代服务业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包括对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细化,进一步扶强扶优,大力推进浙中地区、省级、部级、世界级等各级别大集团、大企业的组建,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强做大。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已设立的服务业各行业的财政扶持资金,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通盘考虑、统筹使用,同时积极开辟投融资渠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社会资金;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界限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改造、改组方式,促进现代服务业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向集约型的质的提高转变。

三是品牌引领,人才支撑。加快服务的专业化提升,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重点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服务专业教育。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篇3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代产业体系;安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59-02

1目前安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十二五”时期,是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安徽省产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初步形成众多门类比较齐全、部分领域优势相对明显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看,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仍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次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不尽合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过低。2012年,安徽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29.4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2.7∶54.6∶32.7,而同期全国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0.1∶45.3∶44.6。

第二,各次产业内部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1)农业基础薄弱,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产品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结构升级较慢,同时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而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此外,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总之,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技术水平低、领军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仍是制约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症结所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既符合产业演进规律又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有内涵的发展。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安徽省“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的必然需求,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必须加强谋划,理清思路,坚持走安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支撑安徽奋力崛起。

2.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企业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等工作力度,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特色优势,改造提升煤炭、冶金、非金属材料、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若干龙头企业及一批主业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2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以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轻工纺织五大工业主导优势产业。加速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配套能力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服务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创造更多的部级和省级品牌,扩大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品牌影响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2.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加强统筹规划,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即力争到2015年重点建设1000个左右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和引进100个左右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合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芜湖光电及光伏材料、蚌埠生物、马鞍山新材料等10个左右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

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重大技术突破,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建成若干部级和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聚集和品牌聚集,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带动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2.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拓宽领域、扩大开放,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供给良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业。要着力发展生产业,培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从促进消费升级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鼓励发展法律、咨询、评估、广告、策划、就业和劳务中介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系统集成、电信服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业。特别是要把基于宽带和无线的信息消费作为新一轮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文化、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热点。

第二,积极发展生活业。大力发展生活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推进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提升商贸服务业,完善城市商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居民服务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进程,打造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大别山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和皖北旅游区,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全省支柱产业。支持旅游企业规模化经营,打造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集团。

第三,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中介服务、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抓住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高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为重点的离岸服务外包。以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为平台,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的品牌展会。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科普教育、现代传媒等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意机构和创意人才,构建影视动漫游戏一体化产业体系。要扩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明显的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2.5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第一,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

第二,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提高防洪除涝和供水能力为重点,扎实开展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长江、巢湖等重大流域治理,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城市水利建设,提高防洪灌溉和供给能力。要统筹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积极发展水运,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利用长江及淮河岸线资源,提高重要干流航道等级,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基本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

第三,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现有基础信息网络性能,推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全方位应用,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社保等各类社会事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不断提高网络覆盖率和接入能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第四,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改善交通技术条件,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基本完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安徽段和干线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实现快速客运铁路通达所有省辖市。加快合肥、芜湖、蚌埠、阜阳等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统筹区际、城际、城市、农村交通发展,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

2.6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

目前,安徽产业发展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造成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全省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加强与央企的合资合作,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整合生产要素、上下游产品和市场渠道等环节,增强核心企业辐射带动力。积极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加快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以关联产业集聚为导向,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提高配套能力,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河.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难题与优化发展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6).

[2]丁辉关,郭晓晶.“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6).

[3]盛见.构建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养殖业的技术范例(3篇)

    - 阅0

    养殖业的技术范文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畜牧养殖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上,养殖种类越来越丰富,养殖技术越来越高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范例(3篇)

    - 阅0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范文篇11.多视角下的当代情报学哲学理论观点分析2.基于德尔菲法的我国情报学哲学理论实证研究3.“灰色”的哲学理论与“常青”的体育之间——体育哲学研.....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