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1

论文摘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必须保持适度平衡,否则会出现经济危机。当前欧美发生的金融危机,正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的结果,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8年10月14日应约与英国首相布朗通话时表示,要认真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温总理向西方发达国家首脑提出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的呼吁,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不论是深深卷入危机中的欧美金融强国,还是需要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

一、虚拟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虚拟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语,其释义尚无定论。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概念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特别是在论述信用和虚拟资本的第25章及其后,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共同之处。

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货物,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时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并可以将分散在各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即有价证券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市场化不仅能使人们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大大提高虚拟资本的流动性,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可以大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

虚拟经济具有五大特性:

1.复杂性。虚拟经济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主要组分包括投资者、受资者,以及金融中介者,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金融市场中进行虚拟的经济活动。虽然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对环境及其发展前景的了解及其预定目标独立决策的自由,但每个人的决策又不能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2.介稳性。所谓介稳系统是指远离平衡状态、但却能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系统。这种系统虽能通过自组织作用而达到稳定,但其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的微小扰动所破坏。虚拟经济是一种介稳系统,必须要靠与外界进行资金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3.高风险性。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其价格变幻无常,而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的增大和交易品种的增多使其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对市场及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不足,从而较易导致决策错误;还有许多人因为追求高收益而甘冒高风险,从而促使各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创新不断出现。

4.寄生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相关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可看成是资本的循环运动。

5.周期性。虚拟经济系统的演化大体上呈现周期性的特征,一般包括实体经济加速增长、经济泡沫开始形成、货币与信用逐步膨胀、各种资产价格普遍上扬、乐观情绪四处洋溢、股价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外部扰动造成经济泡沫破灭、各种金融指标急剧下降、人们纷纷抛售实际资产及金融资产、实体经济减速或负增长等阶段。但是这种周期性并不是循环往复,而是螺旋式向前推进的。

二、实体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由于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场这样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实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市场运行的“流水账”部分。之所以这样来描述,是因为虽然实体经济往往不是要害部门,而是民用普通领域。

尽管不是要害部门,但实体经济显然对于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行具有关键意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震荡或反复,往往反映到美国人的生计问题上,像美联储十分关注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核心物价指数以及库存和零售销售等指标,这说明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反映的是市场运行基本面的状态好坏。

我们还可以认为,美联储把核心能源消费这一块也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理由就是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美联储所关注的实体经济指标往往同时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的运行态势。这样看来,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与

三、准确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维护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资金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理由是: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时,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虚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行为;其次要规范、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规避和转移风险;其三要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

参考文献: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2

虚拟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异化。虚拟经济在国外一般有三种叫法:一是fictitiouseconomy,是指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等的交易活动;二为virtualeconomy,也译作虚拟经济,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visualeconomy,是指用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即用计算机模拟市场来进行经济政策的模拟等等。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当今的交易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正确地看待虚拟经济,合理的运用虚拟资本往往会对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然而,虚拟经济存在着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对虚拟资本的最优化利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单方面地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实体经济的进步。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不但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导致的,一度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波及到欧洲和美国,震荡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千亿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流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几率会不断提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蔓延到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价值,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危机扩展着自己的危害范围,房地产业,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成为了危机延伸的范围,贷款呆帐、坏账,不良资产的数量已指数的速度增长。所谓的“东亚模式”,“主办银行制”,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追求企业规模,多样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等等,曾经是人引以为荣的名字,也随着这场空前的浩劫灰飞烟灭。

虚拟经济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的预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虚拟”,人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于“虚假”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虚拟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活动产生的结果,尽管有些具有“无形”的特征,但是却都是现实存在的。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令许多人对虚拟经济开始望而却步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上,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度减慢,并出现了短暂的局部停滞和失控状态。2000年开始,由于日本放松了对金融等虚拟资本的控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正在经历泡沫冲击的国内经济,加剧着已经恶化的日本“两头在外型”的经济。但是这并未唤起人们对于虚拟资本的重视,而是回避它转而将创造财富和分割财富的方式和范围限制在传统经济的范畴之内,将“虚拟”等同于“虚假”,认为虚拟经济只是一系列虚假经济行为的美妙的变体。

虽然在所谓的传统经济中,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处处需要有与其的支持,但是与其对于虚拟经济,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简单的说,预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的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动力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预期,所以,预期就成为了人们进行各种选择判断的基础,必须先行做出。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因为其所使用的手段是虚拟的,源于人的思维活动,于是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预期的形成过程比较的复杂,是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经过对相关的信用、制度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之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

预期维系着现存的所谓“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反之,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约束或稳定性,就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波动,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降低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寄生和周期性的虚拟经济就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形势,从而人们对于它的预期自然不会高。毋庸置疑,这是虚拟经济经常被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人类的认识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它的把握也会更加客观,公正。

我国改革过程中虚拟带来的挑战

在虚拟经济的重要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按照传统金融难以解答的,对我国的金融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技术急速变化,尤其是政府管制的放松,全球金融正在经历着一个持续的字优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导致金融制度的风险已指数方式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创新,新型的货币形式或者交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交易空间的扩展。虚拟经济的快速该宏观经济也提出了挑战。比如,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开辟了多种的资金创造的途径,从而改变了国家对货币供给量等的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表现在股票市场就是对股价的宏观干预。而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发行增多,已经不会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了。在虚拟经济的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弱混沌系统中,政府的作用渐渐弱化,市场的逐步扩大。

除了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之外,虚拟经济在各个行业间的不断渗透给的经营,发展也新的问题。原来被市场看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者季报中显示严重亏损,而退出金融市场,并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和巨额外债的归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扭转该经济体外汇储备减少,甚至出现汇率贬值的现象。企业为偿付外币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被迫降低转让未来的收益,而当转让价低于债务总额时,流动性缺乏将导致借款人失去清偿力,并通过债权人使得金融市场无法为有清偿力,并且缺乏流动性的借款人提供新资金,从而流动性危机变为债务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停业甚至破产。这使得追求虚拟价值增值的游资游离到其他领域,并通过金融传染作用引起可待资本的减少,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甚至形成金融危机。

然而,一些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企业来说,虚拟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特别是在知识、技术等方面,虚拟化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了虚拟资本追求盈利的特性,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北京真维斯公司就是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80年代末、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拥有上千个品种、年产销量达500多万件。而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走的主要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借助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节约了上亿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公司也主要采取了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店铺已经覆盖了全国30几个城市和乡镇,与各地的其他相关企业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了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发展,虽然来势汹汹,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不过,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这正如在沙堆累积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颗沙粒引起一个小的崩塌,随着沙堆越来越大,稳定性也就会越来越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最初为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而出现的虚拟经济最终会异化为彻底独立的运动过程,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便异化为对并不增加财富真正的虚拟利润的追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顿·拉鲁什指出,现在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中,仅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而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亿。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大多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图就清楚地说明了金融上层和实物经济的巨大反差。可见,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货币危机爆发前所潜伏的最典型的特征。

金融的创新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的出现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网络为条件构建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就成为虚拟经济。在信息爆炸的,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IT业的变迁中可以窥见到经济的总体走势,经济的发展因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

21世纪——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过20世纪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踏入更加光明的21世纪。在新的经济领域中,虚拟经济将全面展开,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全面渗透,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增强,进入虚拟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冲击下,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

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的适应性标准

从已有文献的理论和实证层次来看,社会融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总量都是实体经济从虚拟经济系统中融获资金总额的度量,都可以作为虚拟经济规模总量的测度指标,但虚拟经济的发展是随着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并且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另外,从现有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看,因两者定价系统的差异性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逐渐出现背离情况,虚拟经济呈现独立化的运动趋势(刘骏明,伍超明,2004)[4],进而使得在对实体经济调控中,很难辨析指标的适应性。尽管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带来虚拟经济的繁荣,但是当实体经济走下坡路时,虚拟经济仍可能维持相对优势,所以社会融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总量不一定都是对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应虚拟经济规模的准确测度。基于此,本文假设与实体经济发展关联性最强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为虚拟经济适度规模的准确测度指标。

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适应性分析的理论模型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与下文所选取的实体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微观或宏观的几何接近,分析和确定因子之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程度(邓聚龙,2002)[5]。因此通过分析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指标时间序列与实体经济发展指标时间序列曲线的几何接近,计算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指标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相对关联度、综合关联度来判断社会融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及金融资产总量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从而筛选出最适合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的测度指标。

中国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适应性的实证分析

指标描述与数据来源说明本文选取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为社会融资总额X1、广义货币供应量X2、金融资产总量X3。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社会融资总额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金融机构有价证券及投资、股票筹资额、企业债券发行额、保险公司赔款及给付;广义货币供应量理论上包括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考虑到金融创新在我国暂未测算,因而本文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据仅包含M2;金融资产总量由股票市场交易额、债券市场交易额、基金市场交易额、期货市场交易额、外汇市场交易额、房地产市场投机交易额(由商品房本年销售额减去住宅本年销售额代替)数据加总所得。本文是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应性,进而对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进行选择,故指标选择包括实体经济指标。根据反映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和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实体经济发展指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Y1、货物进出口总额Y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Y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4、存货增加值Y5。指标选取的时间维度为1998年至2010年,以此为时间维度是因为证券投资基金交易额统计从1998年开始,时间频率为年度数据。本文所选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数据库。

结论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4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已经成为虚拟经济的全球化,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虚拟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形态,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尽管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飞速发展,但其高风险性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所以需要建立虚拟经济风险预警系统对其风险进行防范,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一、引言

当今时代,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已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财富的物质形态逐渐淡出,财富的虚拟化倾向日益明显,人的心理需求已然作为巨大的经济推动力走向前台,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具有大量虚拟价值而非使用价值的金融经济交易大批涌现,如有价证券、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面对经济虚拟化的倾向,特别是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为国内外各界的话题,而2007年7月以来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正是经济高度虚拟化的一个负面结果,虚拟经济不稳定性往往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风险,所以需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防范。

二、虚拟经济中风险的产生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形态,按照特定的规律独立运行以获取价值增值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领域,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的产物,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

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参与利润分配的机会,劳动者可以借助虚拟经济提供的技术工具独立完成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投资(如风险投资机制),从而独立占有自身成果,摆脱资本的绝对控制和剥削,同时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据统计,全球新增的可计算的gdp中,大部分是虚拟经济形态,包括金融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与虚拟经济经营相关的经济活动变量。现代国际金融交易总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的60~70倍。

现代社会,虚拟经济的另一大经济产物就是“月光族”和“富翁”手中持有的信用卡。信用卡允许使用者当在购物需求超过了支付能力,向银行借款。这种允许实质上是将现在财富和未来财富虚拟化“卡奴”和“卡神”的财富终值和现值都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提款机上的数字,任何经济交易也可以通过数字的增减完成。这种付款方式既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他不受流动性压力的影响。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一旦被银行认为是恶意透支或者逾期还未还款,那么银行便会给持卡人以惩罚性的利率,所以很多信用卡用户沦为“卡奴”。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脱胎于实体经济,但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这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制成的价格系统来看:实体经济是成本制成的价格系统,由于受到成本和资源禀赋等约束,其间的资金流量和流向波动幅度不大;虚拟经济是心理制成的价格系统,价值运动的载体是货币,社会经济价值系统的运动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都是以货币连接的,货币的运动方式决定波动性强、敏感性强等特征。

从经济整体运行过程来看,虽然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虚拟经济在资金、信息上的支持,但是虚拟经济的运行一刻也脱离不了实体经济的支撑。鉴于实体经济领域效益的高低起伏,虚拟经济领域的微观基础虚拟资本价格便失去了变化的基准,而虚拟资本价格也就有了剧烈变动的理由,如此虚拟经济将不可能持久发展。在实体经济运作过程中,受经营者能力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微观企业的信用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技术革新进度等将面临着不确定的威胁,这一系列不确定性的难题会通过实体经济的外观经济指标迅速波及到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中虚拟资本价格的强烈波动,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从而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是他在当展的新特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便表现为虚拟资本价值增值程度的不断加深,即原生金融资产价格的膨胀和金融衍生资产衍生化程度的加深。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5

关键词:虚拟企业;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6

关键词:虚拟企业;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四、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7

[CD15]作者简介:李成(1956―),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西安,710061),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监管、金融安全。

周青(1986―),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与金融投资。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开始从实体经济价格不稳定逐渐转向虚拟经济系统的非稳态。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严重超越实体经济后的崩溃。金融系统崩溃内在机理从不同层面的解释存在差异,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有分歧。虚拟经济动态演化中所蕴含的非平衡态、宏微观关联以及涨落导致无序到有序的思想将虚拟经济动态演化机理的分析与Prigogine耗散结构理论在哲学思想的高度上联系起来,并为金融学解释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构架。事实上,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科学中早有借鉴。Wallerstein(2001)提出,社会科学在研究一个自发演化并在某一时刻进入结构性危机的具体大尺度系统新客体时,必须重新定义研究方法。[1]Prigogine(2000)勾勒出耗散结构理论与世界体系分析的共同点,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可以看作一个耗散结构,是因为都远离平衡且非线性。[2](892-898)在Wallerstein(2004)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生系统性危机是因为渐进生产成本、报酬、[3]税收和投入已经演化到耗散结构的分叉点。[4]当我们将视线从社会科学借鉴耗散结构的研究转向到经济系统研究时,看到Prigogine(1985)已在著作中提到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自组织现象,[5]而Anderson和K.J.Arrow(1988)给出了对演化经济描述的基本思路。[6]经济学家对经济系统复杂性认识,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就已在线性经济模型基础上加入了非线性项的讨论,但最终未能从整体上冲破线性思维对经济研究的束缚。20世纪70年代末,Day和Shfer(1985,1987),Grandmont(1989)对非线性宏观经济模型进行了考证;Benhabib和Day(1981),Gaertner(1987)探索了非线性理性选择模型;Lorena(1992)解析了单个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中出现多个吸引子的条件;Nishimura和Yano(1995)进一步求证了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非线性现象。[7](168-199)Ahn,Hyeon-Hyo(1998)在研究金融市场投机问题时,运用非平衡热力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将耗散结构理论融于经济学分析,解剖虚拟经济演化机理的文献尤为鲜见。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理论逻辑上解析虚拟经济的动态演化机理,并运用国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I.Prigogine教授针对非平衡统计物理学发展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核心要义在于: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能从原有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在时空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这种远离平衡态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基本观点包括“非平衡――有序之源”,“通过涨落达到的有序”以及基本三角关系图式(图1)。Prigogine用这个图式描述系统的功能(微观机制)、结构(宏观结构)和涨落关联关系、相互制约关系,并指出三者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结构的基础。

三、动态演化机理理论解析

虚拟经济系统是偏离平衡态的一介稳系统,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自组织到临界态打破既有的稳定状态,进化到新的稳定态,具有耗散结构。根据对耗散结构理论的理解,在经济研究中借鉴理论方法的要点在于:“非平衡”对于系统演化的基础性作用;微观机制决定宏观状态;通过宏观巨涨落达到系统有序。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点。系统在平衡态和衡线性区,处在不稳定状态,此时系统具有“惯性”,不会酿成新的有序结构。当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分支点,系统容易失稳,有可能通过涨落或突变进入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具有新的稳定性。我们所关注的,平衡态出现在单位货币投入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资产收益率恰好相等时,货币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在虚拟资产和实体资产上,货币循环与金融循环间交互相对静止,但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状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沿着平衡态的“刃锋”增长极其艰难且偶然,经常偏离“刃锋”才是常态。

虚实经济背离现实经济的平衡状态具有现实基础、心理基础和行为基础:货币破灭形式演化的历史逻辑是虚实背离的现实基础。从根本上说,货币演化发展的破缺形式决定了虚拟经济伴随货币而生之时就烙下的难以磨灭的虚实背离的“胎记”;虚拟资产价格预期的短期攀跌是心理基础。虚拟经济区别于实体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资本化定价,区别于实体经济中广泛存在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虚拟资产的价格是预期收益的折现值,因此,从根本上决定了虚拟资产价格与心理预期密不可分;虚拟经济的“虚实背离”的现实存在是行为基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对货币吸引力截然不同,在经济发展中投机气氛充斥时,投资者普遍预期虚拟资产收益率高于实物资产收益率,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会涌向虚拟经济,虚拟资产价格被抬高,虚拟经济对货币的吸纳量倍数增加。若货币总量为确定数量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难免出现“失血”,挤压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当情况反转时.虚拟资产未必立即转投实物资产,前期可观收益的幻景使其等待东山再起。因此,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对货币的吸引力不对称,货币流动性不是平行线,这种背离奠定了行为基础,也为泡沫经济埋下了隐患。[8](22)

宏观现象是由微观机制的结果,在我们所研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量比关系持续偏离平衡态进行演化的微观机制在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投资决策与融资结构相分离。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MM定理不成立,融资成本随着融资结构的改变而变化。存在于资金借贷双方间的委托问题使得贷出付出信息成本,且随借方预期收益的增大而减小,因为预期收益增加可以增大借入方的履约概率。当预期收益确认提高时融资成本下降,刺激资金需求和资金贷放。但当经济循环资金的一部分流入虚拟经济时,金融资产的需求刺激资产价格上升,资产价格上升又进一步推动资金需求诱发信贷扩张。

当资产价格膨胀超越“液面张力”时,资产价格暴跌将使账面急剧缩水,银行回收贷款的压力迫使借款者抛售,市场流动性短缺压迫陷入资产财富缩水的漩涡,资产价格极速下跌引发大量借贷违约直至银行倒闭,最终爆发金融危机,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实体经济停滞倒退。

可见,“资产价格+信贷资金资产价格”的虚拟资产自催化反应和“正反馈机制”,是引起虚拟资产价格膨胀与实体经济背离并最终导致经济震荡的微观机制。

不稳定性之后出现的宏观有序由涨落决定,这个新的有序可以叫做“通过涨落的有序”。[9](174)虚拟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规模对比在接衡态时,即两者资产收益率相近时,虚拟经济内生的资产价格突然上升或货币当局外生性引起资产价格上涨,使得虚拟资产收益率在一定范围内高于实体资产收益率。由于偏离程度不大,在市场投资者未形成一致的收益预期时会出现短期套利操作,使得涨落逐渐衰减不至于引起震荡。但当虚拟经济持续性背离实体经济后,投资者开始忘掉“曾经的失落”肆意投机交易,整个市场处于亢奋预期中,资产价格和资金流交叉催化反应使得虚拟经济远离平衡态,在内部正反馈的非线性机制下自组织到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下,偶然的来自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或自然界的、政治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爆炸。因此,虚拟经济在临界态的演化途径是具有统计概率意义的偶然事件,当这个“时点”一旦确定,虚拟经济随后的演化途径将是唯一的。

如果假定虚拟经济不受实体经济的制约,将导致资产价格以指数方式增长,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肯定是脱缰的野马。但是,这一假定不成立。虚拟经济存在偏离的极限,在临界点处,某一类资产价格突然下跌的偶然“事故”或“低概率”事件的出现,这个偶然性事件是重要的。与此同时,虚拟资产相互传递市场预期信息,价格下跌的虚拟资产迅速增多,足以组成“群体”时便促成宏观状态的整体变化,金融危机不可避免。

事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出自任何涨落,天生是不可预言的。在这些大的历史方向中,有许多小事件可以预测,但有关投资者预期和政治性事件等包含主观意志的事情却难以预报。因此,在缺乏大量、及时和准确信息的条件下准确预言危机的发生难上加难。虽然可以追寻历史的足迹梳理经济史和危机史,探索危机的内在成因和一般性规律,但是对于随机事件的发生却难以驾驭。所以,在系统的正常运行中,难以预测大规模崩塌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只能依据历史参照类似以往危机爆发的前兆,采取负反馈预防措施使得随机涨落作用衰减。但是,“没有两次危机是完全相同的”。

四、实证检验

在理论分析中,我们论述了非平衡形式对于虚拟经济时空动态演化的重要作用,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交互影响的微观机制,以及推演到宏观状态的混沌有序进化和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如果实证检验能够证明非平衡的现实性和微观机制中相应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存在,便可印证。下面通过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微观机制中变量间长期关系的存在性。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由于理论探讨具有一般性,这里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1979――2008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代表北美、欧洲以及亚太经济区的情况,并选择私人部门银行信贷与真实GDP的比率作为信贷指标,股价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①作为虚拟资产价格指标,真实GDP作为实体经济指标,以2000年各项指标值100为基数进行指数化处理。为了消除异方差影响,我们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分别表示LCG,LSP,LHPI和LGDP。数据通过IMF《国际金融统计年鉴》和各国统计局及土地管理局相关统计资料整理而得。②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讨论

1.虚实背离非平衡形式的现实证据。为了直观描述虚拟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关系,选用四国股价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真实GDP进行描述性分析,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四国虚拟资产价格与GDP增长均存在不一致性,处于偏离状态。除日本外,三国在1999年以后虚拟资产价格膨胀超过实体经济的真实增长,房地产价格尤为明显。日本在1990年之前房价持续背离GDP增长,1990年后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房地产价格便一路下落。从2007年始美国房地产价格发生陡转加速俯冲,是次贷危机蔓延的直接表现。四国的差异在于偏离程度有别,其中,美国和英国高于澳大利亚和日本。图2同时描述了虚实背离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随时间推移程度加大,且会持续到高点,由于偶然性涨落事件使得预期突变,泡沫被挤压,资产价格下跌,虚拟经济才向实体经济收拢。据此推断,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临界区域资产价格最敏感,金融危机在虚实背离程度的最大的区域爆发。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酿成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反观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可以证实文中对危机的逻辑推理。

以上检验证实了“虚实”背离的存在,金融危机总是伴随虚拟资产价格的下跌,证实了虚拟经济的非平衡性,以及过度远离平衡态下虚拟经济系统自组织的临界状态,并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重新调整系统,达到新的有序机制。图2虚实背离非平衡关系图

2.微观作用机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前文对虚拟经济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促使信贷资金与资产价格正反馈作用,促使资产价格膨胀的现象进行了解析,运用四国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以检验信贷资金与资产价格的长期相互作用。先对LSP,LHPI,LCG及其一阶差分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使用了LLC检验、IPS检验和MW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1。可以看出,对于各个变量的水平值进行检验时,均不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变量均为非平稳过程。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时间序列为平稳过程。因此,三个时间序列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1)过程。

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一阶单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面板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联系。基于稳健性的考虑,在检验LCG、LHPI和LSP的协整关系时使用了Pedroni(1999)的多种协整检验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小样本性质,在Pedroni检验中只使用PanelADF和GroupADF统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银行信贷比率、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存在协整关系,意味着三者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

通过实证检验可以看到,决定虚拟经济动态演化的重要前提条件“非平衡性”具有现实证据,微观机制相互作用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因此,在得以证实的条件下,虚拟经济在宏观状态上表现出的由均衡到非均衡系统失稳超临界点崩溃通过涨落达到新的有序状态,就具有了现实的基础性证据。然而,关于金融危机的预测性问题是作为文章推理结果而存在,这里没有进行关注。主要是源于历史上金融危机的样本数难以研究危机爆发的随机性,我们只能止于理论推演其爆发。

五、结论

虚拟经济动态时空功能演化,在宏观形式上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关系。以偏离关系作为讨论虚拟经济动态演化过程的载体,以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要义作为逻辑始点,将虚拟经济归入统一的框架内,意味着可以从“非平衡”、“微观机制”、“宏观状态”、“涨落”展开研究。虽然这里的讨论不能完整揭示虚拟经济的演化,但至少以下认识对虚拟经济的跟踪是有益的:(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非平衡关系是常态,且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2)虚拟经济的合理边界以及核算是研究虚拟经济演化的宏观外在形式,信息不对称是虚拟经济系统内部各主体相互刺激的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虚拟经济资产价格的正反馈机制使得资产价格指数级增长,但最终受限于实体经济规模出现宏观形式上的动荡;(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偏离引发的后果,是虚拟经济自组织到临界点的崩溃状态。

总体而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非平衡态”是虚拟经济稳定之源,虚拟经济的动荡由虚拟经济内部资产价格非线性形式的微观机制决定,内外部涨落是诱因。由于涨落的随机性,临界状态后的演化路径不确定,加之时间演进中经济总量规模不是一成不变,我们难以给出临界态的静态合理区间。因此,金融危机难以准确计量预测。幸运的是,金融危机是可以预防的,在虚拟经济跃迁到超临界点前,货币当局采用前瞻性渐进式降温措施可以防止虚拟经济泡沫的爆破。

注释:

①日本没有房地产价格指数,故以地产价格指数作为指数。

②私人部门信贷编码为32d,真实GDP编码为99bvr,股价指数编码为62。

主要参考文献:

[1]Wallerstein,I.“UnthinkingSocialScience:TheLimitsofNineteenth-centuryParadigms"[M],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2001.

[2]Prigogine,I“Thenetworkedsociety"[J],JournalofWorld-Systems

Research,NO,6.(2000).

[3]Ahn,Hyeon-Hyo,“Speculationinthefinancialsystemasa'dissipativestructure"[J],NO.1(1998),SeoulJournalofEconomics.

[4]Wallerstein,I.World-SystemsAnalysis:AnIntroduction[M],Durham,NC:DukeUniversityPress,2004.

[5]G.Nicolis,I.Prigogine,Self-OrgnizationinNon-EquilibriumSysterm[M]s,Wiley,NewYork,1985.

[6]P.Anderson&K.J.Arrow,TheEconomyasanEvolvingComplexSysterm,Addison-Wesley[M],1988.

[7]王爱俭.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8]张晓晶.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AnalysisofDynamicEvolutionMechanismofVirtualEconomy:BasedontheTheoryofDissipativeStructure

LiCheng1ZhouQing2Abstract:Basedonthetheoryofdissipativestructure,weyzethedynamicevolutionmechanism,expressedbytheratioofthefictitiouseconomyto

therealeconomy,whichisdecidedbythemicro-mechanismofpositivefeedbackinassetprices,butasconfinedtothesizeofrealeconomy,fictitiouseconomic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8

虚拟经济使会计主体扩展为“经济相关的联合体”,自然要求改变现有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只确认交易活动的模式,代之现金流动制、确认非交易的情况以及多重计量属性并存模式。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是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会计对虚拟经济的研究以对其确认和计量为突破口。具体来说,从会计视角对虚拟经济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虚拟经济会计监管

张俊民等最早开展该方面的研究,认为虚拟经济过度增长对会计提出如下要求:监管理论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虚拟经济的宏观会计监管;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剩余规则权的运用等。为此,提出加强虚拟经济会计理论研究,完善虚拟经济会计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内部虚拟经济会计监管等对策。为消除传统会计及会计诚信监管模式面对虚拟经济的“不适应症”,提出如下措施:第一,积极探讨虚拟经济会计诚信监管理论,包括:虚拟经济语境对会计诚信内容、运行方式以及规律等的新变化,资源配置的货币化、风险化、多元化,特别是虚拟化过程需求的会计诚信原则,虚拟经济语境下会计诚信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重新考虑以自律为主的模式能是否适应,会计诚信保障中他律主体,即政府的角色的定位,监管成本与效率问题也不容回避;第二,建立契合虚拟经济需求的会计诚信监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会计诚信监管中以效率优先兼顾秩序与公平的制度,会计诚信他律的权利与责任等;第三,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监管制度,特别是内部治理结构中不同监管主体(如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的会计诚信监管制度。

(二)虚拟经济会计计量

由于虚拟资产的价值源于其预期收益,成本与价格之间的联系被割断,而预期收益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公允价值是虚拟资产唯一相关的计量基础,据此,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正如刘玉廷(2010)所说,公允价值计量本质上就是对虚拟经济的计量,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虚拟经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研究的深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将被人们愈加肯定。自公允价值计量以应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储贷危机的手段以来,其应用在国际上呈现以下趋同的态势:第一,在处理程序上,由表外披露提升至表内确认;第二,运用范围日益扩展,从金融工具向其他领域渗透;第三,计量延伸,从初始计量向后续计量延伸;第四,获取方法,逐步统一,形成了三级计量框架(FASB,2005;IASB,2009)。这也表明会计对虚拟经济控制范围的扩大和交易过程的动态、存量监管。近年来,针对虚拟经济的高风险,引入VaR等风险处理理念。传统的VaR测算方法有:德尔塔(Del-ta)——正态法、历史数据模拟和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三种,然而这三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学术界不断探索新方法:叶青(2000)提出基于GARCH模型的方差协方差法与半参数分析法;马超群(2001)结合半参数分析法及极值理论提出完全参数法;康字虹、梁健(2004)对基于GJR-GARCH的VaR模型进行探索;胡月辉、叶君(2004)则对因子GARCH-M模型在VaR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陈收、曹雪平(2004)尝试将EGARCH和C-F引入VaR中。近年来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已成为VaR等传统模型的必要补充方法,主要是其能较好地衡量极端环境下风险的特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稳定

金融作为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稳定与否关涉整体经济形势,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是赋予稳定金融的良好期望。然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如下特点使其难以胜任。一是波动性。波动性源于公允价值盯市(mark-to-mar-ket)的本性,特别是金融市场急剧波动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引发财务数据剧烈波动。豪德等(Hodderetal.,2003)研究表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收益波动幅度是净收益的5倍。巴斯(Barth,2004)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引发财务报表波动的三个来源:估计误差、经济固有波动和混合计量属性。她还进一步认为会计只有在提供有关经济内在波动性的信息时,才会对稳定金融市场有利,而随着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扩大,在减少混合计量属性产生的波动性的同时,又会强化估计引发的波动,特别是在占主导地位的第二、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确定中大量运用估计和判断。欧洲中央银行(ECB,2004)通过分析四种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账户的影响,指出随着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大,将越可能加剧银行损益账户的波动。普兰汀等(Plantinetal.,2004)指出,盯市计价的反馈效应(feedbackeffects)导致价格波动。王守海等(2009)通过综述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相关研究,认为公允价值起着“会计加速器”的角色,对金融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公允价值全面替代量下收益波动性地增加反映了潜在的经济风险。二是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欧洲中央银行(ECB,2004)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对银行经营方式的影响,指出虽然其影响还不明朗,但公允价值计量有可能会助长发放贷款的周期波动,从而降低银行应对不利经济环境的能力,这是欧洲央行对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性的预见。艾德瑞和色恩(Adrian&Shin,2007)发现金融机构越多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越明显。阿兰和卡理蒂(Allen&Carletti,2008)认为,盯市会计潜在的传染性,可能引发顺周期性。沃尔森(Wallison,2008)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性,即经济萧条时,引起资产价格非理性下跌;而经济繁荣时,形成资产泡沫。其顺周期性是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市场反应等渠道发生作用的(黄世忠,2009),其关键链条在于金融监管对公允价值信息的高度依赖,倒逼金融机构为满足监管要求,进行顺周期的经营。在本次危机中,根据非理性市场条件下的价格确定公允价值,结果使得金融企业资产大幅缩水,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企业需要贱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结果是金融市场进入“死亡螺旋”。针对此,徐晟(2009)提出通过动态减值处理优化金融机构公允价值计量,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并减缓顺周期效应。但是就目前而言,对公允价值顺周期性研究尚处初期阶段,其产生机理及缓解措施仍待研究。劳克斯和卢兹(Laux&Leuz,2009)也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危机中是否存在传染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三是心理性。虚拟化的金融产品,其价格虽然受价值规律支配,但是与实物产品相比,其所受影响因素更多、更复杂,特别是人的心理因素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更与情绪的传染效应叠加出现“羊群效应”,冲击金融市场,结果是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可能失效,价格不能准确计量价值,危机引发的非理性抛售确定的价格,更是与价值相去甚远,因此,应研究心理因素对会计计量的影响。总之,公允价值的“双刃剑”可能使会计失控,这是公允价值在本次危机中遭受指责的重要原因。其机理在于价值化积累对象(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及衍生品等)自身价值微乎其微,或者与其市值相比可以忽略,其价格取决于人们的预期,具有内在的波动性,意味着风险的积累,由于杠杆效应,放大和扩散风险,使得虚拟经济连成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危机传导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是诱发各方利益冲突的导火索,会计的失控激化着危机。对此,有人提出使用“全球会计标准”或者“世界资源会计”,也即按“使用价值”来盘点现存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摸清家底。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控制

刘晓欣(2004)针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倒金字塔”日益突出的趋势,提出保持货币要合理配置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邓瑛(2004)针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阶段效应:初始阶段的递增效应,发展阶段的溢出效应,成熟阶段的异化效应,膨胀阶段的“挤出效应”甚至是“破坏效应”,探索控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的方法,促使虚拟经济中形成的资产、交易量与实体经济的对应关系由发散到收敛,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孙宝文等(2005)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治理的思想。郭道扬(2009)从财务角度出发,认为虚拟资本通过循环机制,对企业形成外部管理压力,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机制、财务机制与内部控制机制,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控制。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与一致性出发,确定在以实体经济形成的会计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对虚拟经济的会计控制体系,以会计控制来协调两类经济关系,以从信息控制这一基础层面理顺市场经济与公司经济发展的秩序。其目标在于:协调与增进它们的发展关系,一方面要参与遏制虚拟经济的投机性与异化、越轨、越位行为发生,以及有效防范虚拟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以“放大效应”与泡沫化为特征的高风险;另一方面在将虚拟经济纳入控制范围之后,也要有效防范会计、财务与审计自身易于出现的风险。为此,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方向:一是针对产权控制环境的变化以及虚拟经济运行特点,对在投机及易引起产权泡沫方面的副作用,修订产权会计法律制度,避免自由放任,实施以产权管理为中心的法律制度控制。二是由于经济虚拟化产生的削弱监控,甚至反监控,必须打破单一与分散监控的局限,建立健全虚拟经济全方位多角度的联合监控,实现金融监控与企业的财务监控、会计监控以及社会审计监控无缝对接。三是重新定位财务、会计、审计目标并重构其理论体系,其中尤其要关注风险控制问题。四是财务、会计、审计方法技术体系的改革问题,其中关键是要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反映与控制的融合性问题。树立全局、整体与动态的核算与监管理念,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段文清、苏细强(2007)针对证券、房地产和大宗商品期货不同虚拟经济风险的传染性,提出协调监控思路:以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前瞻性为原则,以安全性与效益性为目标,采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自律管理等多种手段,至于监管模式则建议在原来分立监管的基础上建立某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主要是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相关业务监管标准的统一,而具体的监管权还是由各个市场监管者来执行,即“分立监管+协调机制”监管模式。许圣道、王千(2007)以“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为基础,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监管框架,提出“分别监管+协调监管”模式,并认为重要的是确立基于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风险度量指标。刘晓欣、马笛(2009)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树立全局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监管理念,检测系统性风险的形成、传导、蔓延及爆发过程,及时判断引发危机的节点及关联点。许圣道、王千(2009)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全球化,认为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必须做好国内与国际协调监管,而基础工作是对虚拟经济依特性进行分层计量,为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控制提供信息。

二、研究成果评价

总体来看,我国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动因表现为“危机推动型”,研究主题重宏观轻微观,特别是从会计角度对虚拟经济的研究还基本上是一个“盲区”,研究视野较多局限于金融领域,这在虚拟经济会计计量研究中尤为突出,具体评述如下。

(一)会计界对虚拟经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虚拟经济在我国从提出到现在已有18年历史,已有大量学者从传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虚拟经济的范围、运行方式等已取得基本一致的认识,而会计界坚守工业经济时代的观念,注重实务资本,未能全面认识虚拟资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虚拟经济本质认识不到位,导致虚拟经济会计控制方法研究不足。

(二)虚拟经济会计计量理论不完善

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随着“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发展完善计量理论显得日益重要,已经形成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混合计量模式。然而,以往的会计计量理论与实践在可验证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指引下,注重交易表现的形式,即将交易价格作为计量的主要依据,割裂了资产定价与会计计量的关系,这样的计量理论不适用虚拟资产,因为资产定价结果是虚拟资产计量的重要依据。今后,应探索连接“资产定价—会计计量”的桥梁,找到适合的计量理论,较好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会计计量的融合,为实现一体化控制奠定基础。

(三)虚拟经济会计计量局限于金融领域

虽然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不断实现从“实”向“虚”扩展,但是,现行会计模式的规则仍以实体经济为基准,而对虚拟经济日益膨胀并独立运行的现实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将其计量延伸之符合资本化定价的其他虚拟经济领域,我们应结合虚拟经济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等,开展虚拟经济层级会计计量研究,扩展会计计量范围,适应虚拟经济发展需要。尽管在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在该领域的计量本身存在的问题引起的争议不断,这也需要深入研究。

(四)虚拟经济信息系统孤岛,导致条块分割的监管

由于经济的动态性,按行业界定虚拟经济研究范畴会过时,刘骏民(2003)按照定价方式及由此确定的特殊运行方式来界定,这样就能涵盖资本化定价泛化带来的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满足货币在各虚拟经济部门快速流动的监管,这对会计计量的要求是:将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典型的定价模型来考虑虚拟经济不同组成部分运行特征,同时考虑不同定价方式之间的互动影响,在准确刻画虚拟经济典型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供能反映虚拟经济整体运行特征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适应虚拟经济一体化监管。

(五)风险管理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1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虚拟经济在经济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仅以虚拟经济中的股票市场为例,截止2015年年末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

所有上市公司流通总市值达到430257.3亿元,相当于当年GDP676707.8亿元的63.58%。虚拟经济泡沫化主要是受其自身运行趋势、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公众宏观预期的影响,其次是受科学技术水平及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最后依据分析出的虚拟经济泡沫化的原因,分别从市场预警、调节流动性、加强金融监管、促进科技进步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泡沫波动性高风险性防止过度泡沫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虚拟经济在经济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较发达国家仍较小。美国虚拟经济发展时间较早,且发展速度迅猛。美国2003-2006年仅股票市场的平均年市值就已经为美国2003-2006年年平均GDP总值的1.36倍。由此可见我国虚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我国虚拟经济仍需也必将继续发展。

然而虚拟经济随着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为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甚至出现了与实体经济一定程度上背离的现象。虚拟资产资本化定价与实物资产成本、技术定价的不同,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根本原因。虚拟资产资本化定价与人们对市场有限的预测能力使得虚拟资产的价格极具不稳定性,也就造成了虚拟经济的内在波动性及高风险性。又由于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的增大,虚拟经济的这种内在波动性及高风险性,极易给整个经济造成重创。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房地产及股市泡沫破裂后经济的一蹶不振以及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现在经济复苏的疲软,便可以看出,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危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促进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虚拟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和控制,防止其由于内在波动性出现过多的资产泡沫,将其对宏观经济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虚拟资产的定价方式为资本化定价,其价格发展到一定程度将脱离其所代表的实物资产的价格,变成完全由观念支撑的价格。即在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时,人们预期未来经济仍将持续维持这种状况,则虚拟资产的价格将会继续上升,资产泡沫形成、膨胀。纵观上述日本危机可以看出虚拟资产泡沫的形成均是在宏观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人们过于积极的预期会催生虚拟资产泡沫。

可以将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概括如下:

市场利率的下降、外汇储备的上升、汇率的上升等原因造成的流动性大增。在技术进步缓慢,金融监管不到位的条件下,过剩的流动性少量的流入实体经济,大量的流入虚拟经济,造成虚拟资产价格上涨。在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公众积极预期以及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推动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如此循环,从而虚拟经济泡沫形成。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外汇、期货市场发展规模仍较小,各市场的流动储备量,主要的为房地产、股票其次为银行间市场,剩余的期货、黄金现货、及其他如收藏品等市场所占比例甚小,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有限。本文以各市场流动储备量的大小衡量其在虚拟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考虑各个市场在虚拟经济中的比重及数据的可得性。因此要建立的虚拟经济泡沫预警体系从房地产、股票、银行三方面进行构建。

虽然三个市场在一定期间内波动情况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各市场对经济变化的反应速度,反映程度不同,可以看出股票市场的反应在剩余两个市场之前。但三者均在金融危机前后出现大幅度上升与下降。说明在虚拟经济泡沫达到一定程度时三者均有相同的反应,因此可以采用三者的综合得分进行虚拟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虚拟经济综合指数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业的权重向量与其相应的综合得分相乘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借鉴虚拟经济综合指数,在其快速上涨并超出正常值范围内时,认定其开始泡沫化,并发出预警,以便于更好的应对。

虚拟经济主要受其自身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即虚拟经济是由观念支撑的经济。人们一般依据过去及现在下降的趋势,且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则人们一般会预期股票未来的价格也将会上涨,而此时股票价格将上涨。这也就说明在治理虚拟经济泡沫问题上,应该以预防为主,因为泡沫一旦形成,将依照其趋势发展,捅破泡沫也难以软着陆。因此不应该“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成本以及效果是不佳的,要以预防为主。

市场流动性及科学技术水平对虚拟经济的运行也是产生影响的,市场流动性对虚拟经济产生正向的影响,科学技术水平对虚拟经济产生负向的影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止流动性过多的流向虚拟经济,是从根源上解决虚拟经济泡沫化的问题。防止流动性过剩也是防止虚拟经济泡沫化的有效方法。

依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依据虚拟经济泡沫预警体系进行预警;

2.调控市场流动性;

3.金融自由化应与金融监管同步发展;

4.提高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04:80-90+207.

[2]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经济界,1999,03:4-9.

[3]刘维刚,张丽娜.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6,15:12-14.

[4]王国忠,王群勇.经济虚拟化与虚拟经济的独立性特征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动态化过程[J].当代财经,2005,03:5-10.

[5]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04:60-69.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1篇10

实体经济的5倍

成思危指出,虚拟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语,其释义尚无定论。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成思危说,“虚拟经济”的概念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这是它和实际资本的不同之处;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共同之处。

关于虚拟经济的现状,成思危说,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6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约为65万亿关元,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额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荚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就是说,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以钱生钱的活动。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进一步膨胀。虚拟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成思危对虚拟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他说,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可见,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

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时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并可以将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规模较大、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即有价证券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市场化不仅能使人们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大大提高虚拟资本的流动性,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可以大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虚拟经济具有5大特性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篇11

关键词:金融创新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F438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飞速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实质的变化。虚拟经济活动已成为当代经济的核心内容,当前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超过160万亿美元,其中债券余额和股票市值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虚拟经济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的5倍。到2007年底全球金融资产总额230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4倍。①我国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是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始,近几年我国虚拟经济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2008年末,我国股票资产为12.1万亿人民币、债券资产为15.1万亿人民币、银行资产为62.4万亿人民币,占比分别为14%、17%和69%,金融资产总量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从内在联系方面探究两者间的关系。第一,虚拟经济的产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依托,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信用,由此产生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载体是股票等有价证券,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决定了有价证券的规模。实体经济的状况决定了虚拟经济是否健康发展,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可以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相反,虚拟经济的运行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二,虽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但是虚拟经济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由于虚拟经济出现后,其自身所具有的财富泡沫性、自我膨胀的迅速性,特别是自身价格决定的特殊性,这些特点和因素决定了它的运动可以不再受实体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条件的约束。第三,实体经济制约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若两者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时,两者可以健康的发展,但是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经济中的泡沫变成了泡沫经济,随着泡沫的破灭,最终必然回归于实体经济。

(二)从货币数量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

当虚拟经济发达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另一部分是用与股票等虚拟资产的交易。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1911年)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MV=PT。我们可以将费雪公式变为:

MV=PQ+SP*SQ。

SP表示证券的一般价格水平,SQ表示证券数量,M表示货币供给,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货币将进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部门,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前提下,用于虚拟经济部门交易的货币越多,则用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量就越少。结果是购买实体经济产品的总需求减少,这样会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就越低,表示货币的购买力越低。如果进入虚拟经济的货币量持续增加,从长期看,虚拟经济就会膨胀。一旦虚拟经济受到外力的影响,虚拟经济突然大幅缩水,虚拟经济里的货币会大量流出,如果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大幅下降,导致货币的贬值。更为严重的是,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引起泡沫经济的破灭时,会引起严重的金融危机,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三.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一,吸收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众所周知,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高获利性,这就吸引着大量暂时和零散的资本投入虚拟经济领域。社会上的沉淀资本也就由此过程直接或间接的流入到实体经济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在缺乏有效防控措施的条件下,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无法将风险转移给较强风险承受力的主体,只能自己承担风险,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在虚拟经济中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最初产生的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这就为投资者分散和转移风险提供合适的机制。第三,虚拟经济可以很好地传递和揭示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虚拟经济中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可以被金融商品价格信息准确揭示出来。其次,信息不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不足表现之一,但是虚拟经济体系能够通过迅速有效的信息揭示,同时,相应的金融创新,能够处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第四,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虚拟企业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联合多个企业的能力和知识,共同努力创造某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作用。第一,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投机风险和不确定性。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导致资金的膨胀,资金一旦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循环过程,就与实体经济之间产生了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第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造成虚拟市场的虚假繁荣,会产生大量的投机和炒作行为,大量资金停留在活期账户上,妨碍了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第三,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可能引发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经济泡沫主要是由投机行为导致的,是指虚拟资本市值超过所对应的有效地实际资本的那一部分。泡沫经济是指过度投机所导致的虚假的经济繁荣。当泡沫经济破裂,会引发银行危机、货币危机,进而衍生到整个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灾难。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总量结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内涵及其规律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分别作为两个子系统,通过两个子系统的有效运转,其内部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均衡搭配,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最大化经济利益状态,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静态、局部的发展观察,而是要进行深度、动态考量的过程。两者之协调关系,并不单纯取决于总量关系,还要考察其内部结构的关联程度与耦合性。因为即使两者的总量比例相当,但内部要素发展不均衡,也会造成两个子系统的不协调发展。从理论性而言,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考察,要细致入微,从供求两个方面入手。供给方面,实体经济的产出并不具备充分弹性,更多的取决于定量的劳动力、资金与其他生产要素;需求角度,实体经济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存在边际效益的递减效果。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可以借助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两个方面表现,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物价水平的稳定性。一旦存在经济指标的大幅度波动或居民收入减少的情况,则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体现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

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所依托的基础。从本质上而言,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特征的价值体系。虚拟经济自身无法创造实际的利润价值,其存在的意义主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分散其风险,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需求。追溯虚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虚拟资产诞生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例如股份公司与股票的出现、债券与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在虚拟资产规模扩张的形势下,效规避了实体经济的潜在风险。客观而言,虚拟经济并不创造价值,但通过虚拟资产价格波动,将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在虚拟经济中的资本化财产重新分配,也将由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来决定。第二,适度的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进步。基于适度基础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存在着资源配置调节作用。虚拟资产在资本化定价基础上,与实体资产的增长模式不同,其价格更多依托于市场预期,不存在边际收益的递减规律约束与投资成本限制。简而言之,市场需求旺盛则会无限积累虚拟资产,直至出现资产泡沫及其破裂。在此理论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适度规模比例,保持两者的协调性,并不因为某一方的剧烈波动,导致另一方发展功能失效。根据研究发现,基于适度发展原则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虚拟经济会向实体经济提供其发展所需的融通资金。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例,其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大都离不开债券、股票及其他虚拟资产的融资支持,尤其在新兴科技、新能源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融资需求越大,风险越高,单一化的实体经济主体难以承担市场风险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在虚拟资产的风险分散下,为新产业发展提供了规模性的融资支持。与此同时,在良好的虚拟经济体系表现下,可以有效准确地呈现市场信息,助力实体经济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是分散市场风险,简单来说,就是采用多样化的虚拟资产,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规避风险途径与工具。举例说明,在股票与债券发行的背景下,企业与公司的风险便得到了分散与转嫁,众多股东与单个投资者的风险不再集中且相对可控。诸如此类的金融衍生工具,让传统金融资产的风险也得到了更优质化的分配与重新组合,再次保障了其规避风险的作用和价值。第三,虚拟经济独立运行规律日益明显。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虚拟资产的膨胀性扩及全球范围,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资本定价基础上,虚拟资产的自我增值和积累运行规律越加独特,其自我机制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强。第四,虚拟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会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受金融体系、社会文化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在不同国家的虚拟经济差异性特征表现下,则会形成不同虚拟经济发展模式,例如英美以虚拟经济为主导的“需求追随”特征模式;日德以“供给领先”为特征的虚拟经济发展模式;再比如发展中国家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发展模式。不同的虚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其风险分散、信息产生于传导等特征不同,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性的表现。

二、总量视角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与实体经济成本加成定价的方式不同,虚拟经济的价格决定机制主要由虚拟资产的未来资本化收入流决定,即虚拟经济的价格决定机制,是以心理预期等要素为支撑的价格体系。从本质上而言,虚拟资产与实体资产的根本差别就是资本化的表现。在市场交易机制中,虚拟资产的特征表现为价值符号特征与实体资产依托特征。基于国民账户核算体系,包括金融衍生品与股票、基金、其他有价证券等,均可划分为虚拟资产范畴。除了房地产与金融资产之外,虚拟资产构成还包括艺术品与知识产权等。对虚拟经济进行规模测度,需要从流量与存量两个角度入手,前者是某段时期虚拟经济部门交易规模的反映,后者是虚拟经济结存规模的表现。刘林川(2014)研究表明,随着宏观经济波动,虚拟资产总量指标也会呈现明显波动特征,且波动走向受国家宏观政策与制度影响尤为明显。在实体经济总量测度方面,刘林川采用了MPS与SNA转化的方法,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测算发现,基于总量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系统间各指标关联度较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重点、协调性发展与关联程度,均在不同经济阶段存在不同特征表现。基于总量视角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可以从金融业、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进行观察。一方面,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拥有的资金存量,难以满足其产业或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量。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体经济产业或企业必须向多元化与高精尖技术化方向发展,并需要有大量资金作为支持。目前国内的实体经济虽然有相互拆借的融资方式,然而依旧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情况,不利于实体经济产业的整体持续发展。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产业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方式,将有力推动实体经济快速与稳定的发展。根据原银监会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分别在2015年、2016年为实体经济产业或企业注入7.82万亿元、8.31万亿元资金,为实体经济在供给侧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进程中,银行的资金支持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为企业提供实时帮助。与此同时,银行借贷还会给企业造成较重的还本付息压力。在此背景下,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资金支持,即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取无需偿还本息的发展需求资金、资本。

三、结构视角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结构视角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部结构,决定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情况。作为虚拟资产的重要部分,金融资产与金融市场的结构关系密切,在不同金融发展模式特点下,虚拟经济与金融资产结构关系有所不同。不同金融发展模式的资产构成不同,例如在银行主导型虚拟经济发展模式下,银行作为全能型金融服务机构,其经营范围涵盖广泛,且在部分国家大型银行、国有银行或财团,将直接决定市场经济的走势。基于不确定性资本市场环境下,由于交易效率、信息产生模式与风险传导机制的差异,不同虚拟经济发展模式会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与稳定性影响产生差异。从实体经济增长角度来说,金融部门资源配置功能的表现,将直接决定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Merton和Bodie、刘林川等人的研究中,分别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大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模式的差异性特征,及其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效果。在企业微观治理结构方面,从当下国内企业的发展潮流来看,包括阿里巴巴和华为等知名企业,都在跟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最新发展趋势,采取多元化股权和员工持股的方式,来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多元化的股权体系构建,允许非金融企业参与,吸收新股东,不仅可以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还有利于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员工持股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将职工和企业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还有助于构建现代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化的治理模式下,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结构将会借助金融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化中观层面而言,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将推动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高层次转化,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学者Dollar和Balassa通过研究发现,出口贸易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Lee等通过研究表明,进口资本产品可提升国家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通过选取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发展相关数据,Milner团队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即相较于初级产品而言,制成品出口对GDP的影响更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间产业转移现象越来越明显,且产生了国家性梯度转移。例如英美等市场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其新兴产业的兴起,均源自于实体产业与虚拟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资金配置宏观角度而言,长期稳定的融资关系更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纵观目前我国中小实体企业发展的阻力,就是资金不足且投融资市场不健全造成的,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旨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虚拟经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弱点。通过观察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一旦虚拟经济的风险爆发,甚至会导致金融产业产生“塌方式”崩溃。因此,自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国纷纷在增加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度,并不断提高支持度。以我国为例,虽然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受到波及较小,但是依然开始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战略上通过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例(3篇)

    - 阅0

    休闲体育概论课程总结范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人”的体验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5-0038-05AnalysisoftheconnotationofleisuresportZ.....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例(3篇)

    - 阅0

    休闲与旅游管理概论范文篇1一、慢旅游的概念与内涵(一)慢旅游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慢旅游”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人们对慢旅游的本质和内涵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慢旅游.....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