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设计;设计素材;设计元素提炼;概括和创新;地域特点和时代感

Abstract:“Applicationofvirtualtopic”isaformofconceptualdesign,emphasisonconceptandcreativity,designmethodanddesignworkflow.Virtualinformation,designelement;encapsulateandextracttherationalelementsandsymbol,capturethegeographicalfeatureandtrend.Theoutstandingconceptualdesignshouldconsistlogicalandrationalexplanation,detailedcreationprocessanduniqueness.

Keywords:conceptualdesign;designelement;designelementextraction;encapsulationandcreation;geographicalfeatureandmoderntrend

中图分类号:TU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6-0068-02

人类的设计活动从远古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了合理、符合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需求的空间与环境。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社会化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离不开美的理想追求。一个家庭、学校、商业空间、公园乃至一座城市的环境,都需要设计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进行设计和创造。所以说:设计是一种开拓性、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开拓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一个未来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能进行实际课题设计任务的机会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往往采用较多的是模拟课题或虚拟课题的教学方式。而这种局限性又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虚题实做”的概念设计,更注重概念与创新、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我们所面对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方面的需求外,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则要求根据不同民族、地域、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差异,来满足人们精神、心理、视觉上的需求。从某个角度来说,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设计,它的表现方式体现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所以我们可以从视觉语言入手,分成若干个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作为设计学科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知觉心理学的特点,一个设计作品既可以使观者产生感性经验,同时也可以刺激出记忆中的经验为基础的联想和对眼前事物的解释。例如,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形象的东西,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经验,从而把视觉形象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满足人们在功能、生理上的需求外,达到精神、心理、视觉上的愉悦和需求。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当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这种设计活动。

1设计元素的构成

视觉语言可分解为各种元素,体现在设计中便成为设计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实际不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为人们意念所能感觉到的东西,概念元素包括了点、线、面。

1.2视觉元素:我们如果不把视觉元素体现在实际的设计之中,不把它变成某种形象化的东西,那么它将是无意义的。视觉元素包括物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等。

2空间形体的构成要素

空间形体是建筑的内、外部特征,是可见的。空间形体包括视觉元素的各个部分,如形状、大小、色彩等。所有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之于画面时,也都具有各自的形象,在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空间形体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构成空间形体设计的要素是点、线、面。这是存在于所有造型艺术要素之中的,是最基本的。研究这些基本的要素及构成原理是我们研究“虚题实做”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点、线、面虽然是一种概念元素,但运用在实际设计之中,它们则是以可视的,并具有各自特有的形象特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2.1点―点在几何学上,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汇集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深度感,几个点之间会有虚面的效果。

2.2线―点的移动产生了线,线在几何学上,没有粗细只有长度和方向,,但在构成空间形象时线在图面上是有宽窄粗细的。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垂直线有庄重、上升之感;水平线有静止、安宁之感;斜线有运动、速度之感;而曲线又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

2.3面―线的移动产生了面,面具有长度和宽度,是物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面又分实面、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的组成或留白而形成。

我们可以在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看到这种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其建筑中所用的视觉语言是从大自然中获取了各种设计素材,然后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创新的设计方法。苏州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首先是具有地域、地方特点的建筑,同时,它还具有现代、时代的特征(图1)。设计师把苏州民居建筑中(图2)的青瓦、白墙提炼为黑、白、灰三种视觉元素(图3),并把墙脊、屋脊上的灰瓦、墙线、门窗等归纳为点、线、面等设计元素和设计符号,同时将中国园林的造园术(图4),把这些视觉元素和设计符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设计的辅助元素及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水体、植物、假山石等造园手法,使“苏州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苏州博物馆整个建筑群里,运用了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把一个完整的设计元素,分解为不同的造型要素、视觉元素和设计符号,然后根据建筑构图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重新进行组合和变化。这种构成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而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份,用这些抽象的成份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这个时候应注意,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表现一个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时,应从多视角去分析它,抓住其具有代表性的本质特征,使之在组合成新的建筑空间时,仍然能让人感到原事物的特有面貌,以及产生新的建筑空间之美感。

所谓“概念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概念”即主观意识对客观对象进行新的创作和改造,而这种创造往往会体现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个优秀的概念设计应该具备对该新事物产生前后因果的合理解释以及提供耳目一新的事物特征,当然,这些还要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因为除了设计理念前卫之外,还要考虑合理性与实用性。这些我们可以在2007年国际建筑斯特灵奖获奖作品――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看到古希腊巴特农神殿这种建筑的视觉语言、空间构成要素与设计元素的影响。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发展的需要,现代建筑向大规模和复杂化发展。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在工程设计时应用较为广泛,结构工程师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解决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概念设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属性,以其独特的属性概括而成”。在建筑结构中的设计概念是建筑结构各种情况下的一般规律。设计师应以概念设计理念贯穿结构的选型、计算、布置到细节处理的全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对遇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措施,合理分析、及时的处理。概念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存在于设计师从主观上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地方。使用良好的概念设计,能使结构满足外部条件,并以最直接的方式对荷载进行传递,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节省材料和金钱。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充分掌握设计概念,掌控设计和计算的过程,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不可靠的结构进行调整,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本质,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正常的运行。

二、概念设计的原则

概念设计可充分体现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思想,在进行结构概念设计时,工程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优化选型原则

概念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主体结构体系及其联系,主要需考虑两点,通过比较优化选择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对于结构体系,应掌握各类基本构件的特征,结合实际环境条件、使用、建筑和荷载情况,选择适用的基本构件,确定构间间的联系,形成基本结构单元,确定各自支承做法,然后采取线型、平面、叠合、交叉等集合形式,集合基本结构单元,形成主要结构体系。

对于结构布置,应在满足功能要求和建筑意向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楼屋盖水平系统、柱墙竖向支承系统以及基础系统。应充分考虑各种布置的承载能力、竖向和侧向变形、支承做法、地质条件等,比较各自结构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确保平立面的规则和对称,实现良好的整体性,竖向剖面应在规整的基础上,保证侧向刚度的均匀变化,适宜自下而上递减,应避免突变。

2.空间作用原则

应结合各建筑部分结构的空间作用,还原本来的结构面貌。建议有意识地利用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实现建筑结构的更大刚度,同时减小内力,实现良好的受力效能好。

3.合理受力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处理结构构件的一般受力分析问题。对于受力和变形,均匀受力比集中受力好,空间作用比平面作用好,多跨连续比单跨简支好,刚性连接比铰接好,传力简捷比传力曲折好,超静定的受力体系比静定的受力体系好,应尽量避免不明确的受力状态,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刚度的相对性、变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综合分析各部分构件的直接受力状态和整体结构的宏观受力状态,关注主要的受力状况及其变形,忽略次要的受力状况及其变形。

三、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运用

(一)坚持勇于实践、整体研究、作用调节的原则

在规划建筑设计之前,应该对区域的具体情况作充分的调查研究,运用的设计方式一定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为未来发展准出准备。在认真分析建筑所在地的天气情况、水文地理、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基础上,并深入研究特有的建筑,把握其风格特点,运用概念设计对特色建筑进行相关描述,将实践经验与所建项目有机结合,设计有特色建筑结构。在概念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整体的眼光布置结构各个环节。将建筑项目、设计结构、施工建设等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手段、社会经济效率等内容,进而完善结构整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在整体着手的基础上,满足施工现场各方面的要求,设计整体结构框架与基本模式等,然后把握好关键部位的连接形式,符合整体结构的效果,提高设计结构的牢固程度、安全可靠性能、使用年限等。从三维结构设计图上分离出平面设计图,调整好墙、柱等竖向设施与楼板、层面板等水平设施的接设联系,在平面构思的基础上开展点性或线性结构设计。

应用概念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各个环节之间的影响作用,例如设计时要调节好建设项目、设计结构、所用材料设备、生态情况等方面的关系。调节好建设项目与设计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作用,就应该对概念设计与结构布置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更好地体现建筑的使用性能;调节好设计结构与施工设备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好施工设备完善的规划,与建筑结构一一呼应,施工设备占用线路与结构个体间相互连接等。

(二)空间工作的措施

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全面了解建筑内部每项构件的空间支撑与连接作用,分析其受力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将受力大小当成空间上作用,为了便于运算研究作了部分的简化与建设。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有目的地选取部分空间上的概念来做出解答调整,相应地增加了建筑结构整体刚度,改善了受力情况。概念设计一定要把握住结构刚度,对刚度做适当的调整,力求建筑结构稳定、安全、耐久、实用。

(三)降低结构负载的措施

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结构的负载,维护结构的持久稳定一直是结构工程师不断改进勇于创新的设计目标,更是概念设计理应坚持的设计理念。降低建筑结构的自身负载不但能够削弱结构的竖向受力,而且所有水平体系的负载也会相应地减少,即整体结构趋于稳定化,大大降低了地震引发的灾难后果,节省了工程项目的造价,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建筑工期并减少了资源浪费。要想达到降低建筑结构负载的目的,就需要从所用建材开始着手,例如选取高强度的材料、新型高分子有机复合材料、轻型混凝土、合金板材、高强度的钢筋等等,还要综合设置科学合理的结构分布,采用有效的蛛网,降低建筑外墙的尺寸大小,最后应采用具有稳定、耐久的结构模型体系,例如选择网架网壳框架、空间桁架、预应力设施、防倾装置等等。

(四)科学受力、各结构协调一致的措施

科学的受力就是建筑结构内外受力匀称、一目了然,尽量不要出现受力不明的情况。加强结构的对称,提高结构的刚度值,保持不同构件之间协调一致地作用,有效防止结构的变形现象。各结构协调一致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和高层结构之间的统一性,以整体的眼光对其进行研究,例如在规划基层结构框架的时候,应考虑其对高层结构的造成的影响作用;二是在设计多个高层结构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短柱结构,确保不同柱梁之间相同的受力情况,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

四、结论

结构设计人员应该领会概念设计的实质内容,把握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结构自身负载,科学合理地坚持增加结构刚度与调节整体结构变形的理念,不过度依赖计算机运算的结果,将概念设计很好地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方面。

参考文献

[1]张英迪.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略论[J].科技与企业,2012(21)

[2]张东涛.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原则及应用[J].企业文化:中,2012(6)

[3]刘伟源.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7)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1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空间尺度;概念;应用

Abstract:Inlandscapedesign,hasaveryimportantroleinspatialscale,itcanaffectthewholedesignworksconstructionprocessandtheentirelandscapeconstructioneffect.Todesignaclassicworksoflandscape,needtopay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ofspatialscale.Basedonthestudyofspacescalelandscapedesignconcept,introducedtheconceptofspatialscale,andhowtocorrectapplication.

Keywords:landscapedesign;spatialscale;concep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概念

1.园林空间的平面布局

为了实现园林空间的各项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园林设计要符合人的视觉美感,比如景物的对称性、平衡性、节奏、比较等,把道路、广场、建筑、设备设置在绿地当中,全面应用点、线、面的设计作用,展现出鲜明的平面形状效果,给人以心情舒畅的感觉,使人留连忘返。只有控制好平面中的尺度,才能保证设计的完美,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完全掌握各种场地、设备的尺寸大小和控制标准。在设计中不但要做到形状美观,而且也要保证其具有实用价值。

2.设计空间的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是园林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内容,也是吸引人目光的主要焦点,因此应保证立体造型的多样化。根据人们的审美特点和美学观点,首先要与四周环境相适宜,再就是要保证造型设计能够吸引游人的目光,使其在游人眼中的呈现时间与四周景物要有先后顺序,无论在比例还是形式方面都有要独特的设计。不同尺度的造型给人的视觉体验不同,小尺度造型给人亲切舒适的感觉,大尺度空间气势宏伟、能够引起人的视觉震撼。

二、植物配置中的尺度分析

1.园林设计中运用植物建造的空间种类。

(1)开敞空间:主要应用小尺度植物打造大尺度空间,只在空间内布置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2)半开敞空间:空间布置少量的大尺度植物,空间内一面或者多面用高大植物遮挡,使人看不到后面的景物,从而把人的目光集中在可以看到的范围内;(3)覆盖空间:空间内种植高密度植物,运用植物密集的树冠,覆盖空间的顶面,使人只能看到空间的四周。运用植物覆盖的高度,使人产生垂直尺度的感觉;(4)完全封闭空间:利用密度较高的植物把空间封闭起来,空间四面均用植物遮挡,形成一个较为隐蔽和安静的空间,例如配电室和采光井等,周围用密集植物遮挡,能够保证空间内的安全性。

2.植物设计的尺度。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应重视园林中的植物组合形式,运用植物来构成景观,给人以美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要依据不同植物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表现园林设计的整体美与韵律美。孤植、丛植、群植都在园林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孤植大多选在空旷地带,使其显示与四周植物的不同,较为合适的观赏距离为树高的4倍;丛植可以把多种植物放在一起种植,大多由5到20棵植物构成,利用植物的高矮、密集、稀疏、表现自然美;群植是把大批的乔木或灌木混合种植,以植物的群体美取得人们的赞赏。植物种植场地的长宽比大多为3:1,树种不要太多。另外,还要注意植物的高度尺寸,或利用植物的高低、或利用植物的疏密、或利用植物的交叉,打造成优美的景观。

三、铺装设计中的尺度分析

园林设计中的铺装尺度有两方面,铺装图案尺寸和铺装材料尺寸,都对影响到外部空间,出现不同的尺度感觉。铺装材料尺寸较为重要,它决定图案的尺寸。合理运用多种铺装材料,建造不同尺寸的铺装图案,使人心情愉悦、感觉舒适。从而使得城市更加美丽,美化人们的生活,打造更加适宜的空间质量。

四、尺度方面的适应性分析

1、减少人为压力。

园林景观设计创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怎样调和园林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我们对园林景观的存在和发展采取躲避和弱化的方式。这样做既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对园林发展的合理秩序的尊重。对于过大的压力,我们一般情况下采取谦虚躲避的方式来营造景观。适当的调和尺度之间的过大压力,有利于减轻尺度对园林造成的压力

2、遵从场地功能。

园林景观建设空间对数量尺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有严格要求的。正因如此,才引出了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的概念。恒定尺度是相对于指定景观功用要求而生成的不变尺度,协调性尺度顾名思义则是起调和和过渡作用的。这两个概念是园林景观建设针对于它们的功能提出的,恒定尺度之间需要协调性尺度作为媒介来调和。只有做了这种限定的景观,系统才更顺畅,外延需求才更合适。

3、组织园林体量。

景观在组织上结构紧凑,在尺度上遵循于园林支配景观的原则。在设计方面更要严谨的处置景观建筑物以及它们的竖向界面,要严格的对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把关,并重视它们对园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此同时还要强调景观空间的节奏感,尽量把人为的东西做得不要太张扬、大气,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衔接,使得两者之间尽量的和谐。

4、适合人体尺度。

我们探讨这诸多园林设施尺度的同时,其根本还在人的尺度上。虽然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层面上会有所不同,但在许多问题上感知的结果却几乎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人”与尺度之间,人这一概念更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

五、结语

园林设计与建设所展现出来的是人们平时目光所到之处的那些空间场景。这就需要利用尺度的概念从始至终针对人们的观点进行模拟,并展示出接近于人的视力高度的各种效果图和立面剖面图等。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综合考虑场景空间、植物之间的搭配、人为的装饰等,利用尺度观念,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启智.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03)

[2]徐刚.浅谈低碳式风景园林的建设[J].科技创业家.2013(03)

[3]陈立欣.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之我见[J].中国农业信息.2013(07)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4

精灵王、新面孔

这款A-BAT概念车作为丰田公司的新年开山之作,市场定位在丰田Tacoma之下。不同于Tacoma典型粗犷的外形,这个家伙看起来灵巧得多。相比Tacoma“男人车”的豪迈,A-BAT向我们展示更多的是“精灵般的古怪”。前脸颇显霸气并且棱角分明,进气格栅与丰田皮卡以往的大嘴格栅有很大的区别,进气口的上方镶嵌了6个小型前灯,如同一个个银色的小牙齿。格栅中间俊朗的丰田标识则将小牙左右分离。

如“鸭嘴”般扁平突出的发动机盖一直是皮卡的典型特征。而A-BAT则完全摒弃了这一传统设计理念,在外形上做出了较大突破。短小有力的前脸,较高的离地间隙,乍一看会误以为是辆SUV呈现在眼前。我们不得不佩服A-BAT,它将皮卡身份隐藏的很深。

2850mm的轴距,4605x1889x1626mm的车身尺寸,A-BAT概念车较传统皮卡显得轻盈灵巧。此外延续丰田VibrantClarity的设计理念,A-BAT概念车在传统的皮卡外型中,加入年轻而具动感的设计元素。设计师采用大片平面、利落线条和梯形轮廓,堆砌出A-BAT概念车结实强壮的车身线条。同时19寸轮毂也强化了坚固、牢靠的车身姿态。

虽说A-BAT看起来不像是一款载货皮卡,但它的实用性却着实证明了它的身份。这款A-BAT概念车提供了一个4英尺的卡车平板,带有一个半透明的顶蓬顶板,该顶板能够滑开,在装载高大货物时可将其移除;另外还有一个可折叠到驾驶舱内的中间隔板,提供额外的乘载空间。同时A-BAT缩短了前后悬,将四轮向车身四角移动,这些都为获取最大的载货空间提供了可能。

出击,环保卫士

也许是公司的设计人员听从了环境保护者的建议,也许是疯涨的油价让他们透不过气了。丰田调整了2008年皮卡的设计方向,推出了这款混合动力概念车,其结合环保动力、多功能性、宽敞空间和动感造型等多种概念,将小型皮卡的全新样貌展现无疑。

丰田的设计团队总监颇为自豪地介绍:A-BAT是一款新型的紧凑型汽车,有着良好的燃料节约性、先进的功能性、可操作性以及在该领域内独特的设计式样。

A-BAT是由丰田的高级产品策略组与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基地的研究设计中心Calty共同研发而成。结合了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从而使燃料节约性达到最佳化。A-BAT仪表板的顶端采用的是半透明的太阳能电池板,将透过前挡风玻璃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应随身型电池、随身型卫星导航系统及多功能信息屏幕使用,减少对发动机的负担。同时A-BAT采用的轻量化车身,搭配丰田著名的HybridSynergyDrive科技,也达到了省油节能的目的。打造一款节能王皮卡,并将皮卡的多用途性与乘用车的驾驶特征融合到一起,看来丰田的2008“节能皮卡”计划进展的颇为顺利。

硬汉也柔情

相对于粗壮结实的外观线条,A-BAT概念车的内饰则显得时尚而具未来感。以高级登山车作为灵感,设计师利用活泼明亮的黄色搭配黑色为主的车内基调,营造出活力十足的车室氛围,大量的铝合金材料的运用与外观设计相呼应。此外碳纤维也成为设计师的考虑因素之一,在轻量化的同时也兼顾到结构强度。

在座椅、车门板、中央扶手和仪表板等处,丰田也利用坚韧、轻质且舒适的材料予以包覆,未来也可依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以量身订作的方式加以打造。在仪表板上,A-BAT概念车具备可移除的随身型电池和随身型卫星导航系统,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随身型电池可提供实时的直流和交流电源,以供应各式户外活动所需;而随身型卫星导航系统也整合Wi-Fi无线上网功能。

A-BAT概念车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在中控台上皆拥有各自的多功能信息屏幕,以分别控制左右双区独立空调和影音系统。除了宽敞豪华的驾驶室空间外,A-BAT概念车在货斗的设计上也很有特点。设计师们在尾门部分设计了辅助灯具,以提供货斗充足的照明效果;在尾门内侧加入急救箱和手电筒等配备,以应不时之需;此外交流电插座的设计,在户外活动时更显现出其重要性。在货斗左右两侧和底板内部,设计师们还设计了额外的储物空间,可上锁的设计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置物便利性。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1篇5

1.表达一定的图形概念

有一种情况,就是设计者设计出轮廓,用空白空间表示一定的图形。例如,用曲线勾画出花的形状,在中心位置点上花蕊,那么在花蕊和曲线中间的空白空间就表示了花瓣,就是花瓣的形状。这是空白空间的一种概念,体现一定的图形形状。

2.增强图形的美感,给设计者充分的发挥空间

平面设计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是体现设计师思想的一种创作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图形元素的摆放。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都体现设计师的某种思想或理念。对于设计师来说,空白空间是一个可以充分体现创作思想和运用创作手法的区域。合理的空白空间设计,能增强图形的美感。如果没有空白空间,设计师只能将所有的元素进行位置的摆放,而无法体现出自己的思想。而有了空白空间,设计师发挥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不同位置的空白空间设计,体现出设计师的不同水平和不同创作理念。

二、让空白空间在平面设计中发挥作用

1.巧妙设计空白空间的位置

一面墙是空白的,但是它的空白是死板的、毫无生气的,通过空白的墙,并不能看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但是平面设计中的空白空间要有意义,要有生气,不能死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调动各种元素,利用画面上有的图形突出空白空间的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画面中间有一张床,这时观者就能看到一张床,无法进行其他联想,这张图的空白空间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四周的空白空间就是死板的,体现不出任何意义。但是如果把这张床放在图形的一角,在另外一边画上太阳,整个图形就变得生动起来,这张图就让人感觉到在阳光的照射下,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所以,空白空间的位置设计很关键,要让空白空间有生机、有活力。

2.空白空间和图形元素完美融合

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二维空间的创作,这两个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要想设计出来的作品美观、体现一定的创作意境,就要将这两个空间合理利用,巧妙设计,将这两个空间进行完美融合。一张图包括图形元素和空白空间。如果图形做出来让人感觉图形和空白空间是分开的,这张图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如果设计出来的图让人感觉图形和空白空间是一体的,共同体现一种思想、一种概念,这张图的设计就是成功的。

三、结语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6

【关键字】绿色建筑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

1、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

绿色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其中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等为室内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绿化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为室外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居住者的身心愉悦、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效率。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概念设计在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降低建筑能耗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碳排放,降低建筑设施增多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与破坏。通过利用现场资源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将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区划分归类,如将具有同样使用功能的区域设计安排在指定的空间内,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节能,而室内空气的对流畅通又降低了用户对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利用自然资源还可以完成室内的防潮、除湿、换气等事项,同时也增加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2)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从宏观方面而言,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和设计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重要的出发点,实现建筑工程的科技性、经济性、地域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将重点对室外环境中的绿化设计进行一些分析。这种绿化设计通常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对于城市建筑来说,屋顶的绿化设计就是对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及生活意境的创造。据研究,城市建筑物植被每增加10%,就能在夏季最炎热的视觉中将白天的温度降低2~3度,这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能使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同时还吸附了浮尘颗粒,降低了大气污染。

(3)建筑材料的选择。根据有效场地选择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就地选材或在允许的地方使用旧材料,这样省却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费用,减少了能耗和浪费。在使用新材料时要首先选择最低消耗、而且具有再生性、可持续生产并能回收的材料。例如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考虑增加可再生、可回收的木材材料的使用率;就地选取本地区的青石资源,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和修桥、补路等,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而且营造了地方特色,还节约了资源。

2、绿色建筑节能概念设计

依照当地气候条件,认真研究节能减排及能源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耗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概念设计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绿色室内设计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保持着原材料的质朴本色,因此能够就地取材,即选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是可回收的材料,对塑料、玻璃和工业废弃物等进行再生的利用。

4、绿色建筑智能概念设计

绿色建筑智能化概念设计可利用温度、湿度以及风力等自然条件设计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以保障室内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通过完善的智能化概念设计以促进绿色建筑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5、绿色建筑节水概念设计

中国属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是现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绿色建筑供水、排水、卫浴用水、建筑物周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都是排水设计的一个重点。绿色建筑内部需要大力提倡并推广节水型器具的设计与应用,在进水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设计建设建筑区域中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开发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性水用于绿地的灌溉等利用途径;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并按照室内水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科学设计冷热水以及开水供应系统,或者是采用分质供水。

6、绿色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节能设计

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城市从单一的地上空间趋于向地上地下综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地下厚实的土层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使得地下空间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因此,可设计成一种节约制冷与采暖耗能的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二、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自身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以体现建筑的“绿色”化,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创建一个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满足居住人群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原则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个关键,并将其贯穿于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功能设定以及建筑材料和技术选用、设备安装乃至建筑工程完工后的营运、维护等进程之中,充分把握概念设计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人、自然与建筑物三者之间的互动。

1、整体及环境优先

在设计中,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力求所谓的最佳环境效益,就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关心与尊重。如对当地文脉的保持、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加强对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技术、材料的重视及利用,搞好建筑环境的绿化,降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运用独特的美学原则以充分展示建筑体的时代精神。

2、简省高效

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就是要体现对能源节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运用电子和信息技术等诸多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并加强建筑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预见性研究,使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为建筑物后期扩展和建造留下充分的余地。

3、健康舒适

在保证适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透光等,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保证住户工作及生活、学习环境的绿色、健康。

三、结束语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加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探讨力求达到绿色建筑概念设计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设计管理的职能,建立良好的设计环境和政策支撑,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绿色建筑概念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陈宇峰.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8(3):3-4.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设计;非理性因素;设计实验

1概念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概念”一词的本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怀孕,孕育的意思,即经过十月怀胎之后生成的一种新事物”。概念设计是设计师对建设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后,有意识的针对场地中的环境构成元素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浓缩而成的一种可以统领全局,贯穿设计过程始终的构思主线。它一般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具有非理性因素的思维特征,往往是设计师的一些顿悟、灵感就可能形成一些重要设计项目的原始创作意念。同时,概念设计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有时甚至纯粹是一种尝试,完全在从事探索性活动。

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

概念设计自从上世纪问世以来,已经被许多世界建筑大师在一些重要建设项目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概念设计的主体地位是不可辩驳的。倘若没有优秀的创作意念作为引领整个设计的主线,策划方案设计就会一团散沙,缺乏整体性、有机性,让人有随意拼凑,抄袭之感。另外,重视概念设计有利于激发创作灵感,增强设计师的原创意识,不致步人后尘,而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3概念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要对场地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意识的分类与整理,分析各个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制约关系。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拘泥于细小的实际工程问题,着眼于大局。其次,要充分运用联想的方法,辅助于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使头脑中朦胧,散乱的想法明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当今建筑全球化背景下,把握地域性,坚持功能性,重视形式性,考虑经济性是建筑创作的核心所在。建筑创作的突破口往往在学科边缘或者交叉学科中。再次,要摆脱自身的思维定式,对于掌握概念设计来说这种思维定式非常不利。因为如果设计者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出发来进行概念设计,必然会受自身思维定式的影响,所设计出来的成果必然不太理想。设计者需要抛弃传统的为了做某个设计而进行资料收集,文献阅读的不良习惯,在平时就要有意识的阅读一定量的理论方面的文献,积累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手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最后,要学习已有的优秀作品的概念设计过程,做深入的设计分析与表达,因为设计分析与表达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4概念设计的应用举例

4.1这是一个改建项目,位于南京幕府山脚下,原为长安汽车制造厂,现在破产了,改为艺术家村租给艺术家使用。我们一行8人对场地进行数次实地调研。最后我从场地的地形特征——象一条小船,以及场地的环境特征——背山面水,左右围护,三面环山的特点出发提炼出整个区域的设计概念“船”。后来联想工厂破产的情景,以及艺术村将来经营的状况决定再加入风险因素“渡”,因而我的设计概念变为“渡船”。接下来又融入了文学因素,考虑艺术村商业运作的需要加了“的情怀”,最终我的设计概念变为“渡船的情怀”。考虑到整个区域内不同位置的经营状况,现状条件不同,又将整个区域分成6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以自身独有的特征命名,并贯穿在总概念之中,使其有分有合,统一之中蕴含变化。最后,我对场地内的浅蓝色区域进行了环境概念设计,编写了整个区域的故事书,使中心概念在故事书的烘托下显得更加丰满。(4.2陕西西安某古墓博物馆的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中笔者就运用了传统民居地坑院入口的概念。古墓博物馆顾名思义是在新发现的古墓建筑群上就地建设博物馆,以最大可能的保护原址,并使博物馆建筑本身具有静谧,昏暗,冥冥之光的气氛。为了营造这种气氛笔者想到了传统民居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将古墓建筑群原址保护在地下一层,地上再建二层将古墓发掘的宝藏进行展示,地面建筑四周没有开窗,参观者从室外通过踏步盘旋而上到屋面层,而后再从屋面盘旋而下到达至各层,各层展厅均有入口对外开在走廊上,打开入口天井中的自然光与室内的人工光源交相呼应,在室外树木的遮挡下,室内光影斑斑,忽明忽暗,更加突出了建筑的神秘性,场所感。置身其中使人有一种强烈的空间感受和震撼的视觉冲击,崇拜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这正是建筑师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使参观者能有深切的体验空间,参观之后难以忘情。(见图2)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8

过去对“模数理论”的研究集中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模数协调和室内人体工程学领域方面。“模数”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多方面设计领域,却很少有人涉及“模数外部空间设计”方面。然而,这个理论在近现代的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很多著名的设计实例中,均采用空间模数方法,使外部空间空间尺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形成了一定的秩序。因此,有必要对此设计规律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模数化”是标准化的一种形式,目的是达到通用性。拉丁语“modulus”原意是小尺度。模数早已应用在古代建筑中,作为统一构件尺度的最小基本单位。建筑模数有三种理论:比米斯模数、勒·柯布西耶模数(如图1)、雷纳级数。这些理论为现代建筑模数数列中的叠加原则、倍数原理、优选尺寸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外部空间模数理论”应用的理论研究,专门的论著较少。在国外,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设计者们对于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尺度”“街区”“邻里单元”等相关的具有时代性设计理念不断涌现。这些概念的提出从宏观到微观均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了剖析。古代人在建造城邦时也运用了空间模数概念,在《考工记》中记载了周王城的空间模数。空间模数方法对当今城市规划仍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研究趋势

近年来,建筑外部空间不断得到重视,逐步有了较多的改善和探究。不少优秀的实践都采用了模数方法进行空间设计,外部空间的空间尺度实现了有效的控制,形成了良好的秩序。对于的外部空间的设计,也可以运用模数概念来打破如今的单调设计风格。例如日本卢原义信的“外部模数理论”等经典尺度理论的研究,得出空间尺度规律在中外理论界具有一致性;李佳阳提出在城市设计中可通过采用空间模数方法解决土地浪费现象,未经合理规划与控制而导致的制度失控问题等。

(四)研究范围

针对模数理论对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举出建筑外部空间中包含的三种变化设计形式。以公园、广场、街区、城市为例,探讨如何合理地把材质变化、重复节奏感的变化、地面高差变化应用于外部空间的设计中。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就外部空间尺度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一、“外部模数”理论,一个富有生气感的空间,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应保持相互的感觉波及,这就要求外部空间应具备适当的尺度模数,该数值取20~25m,超出此距离互相的感觉波及就不复存在。二、场地的宽度为相邻建筑高度的1.5~2倍时,可获得较佳的尺度感。三、“十分之一”理论,即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的8-10倍尺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外部空间的节奏感。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个外部空间类型(居住单元、广场空间、街区空间)来分析模数化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外部空间变化形式

(一)“居住单元”——勒·柯布西耶

在20世纪中期,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提出“模数”是与人体尺度相和谐的量度体系。“模数”在其作品和实践中加以应用。他后期建筑作品充满魔幻色彩,在朗香教堂设计中,墙面的窗洞、地面分割等,模度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完美的比例控制的作用。另外,他强调和坚持基准线的理论,使建筑和室内平面都由基准线和模数理论控制。“模数”广泛适用于建筑和机械工程方面,能让多种类的设计方法变得准确和简易。不仅如此,柯布西耶把模数理念应用在更大尺度的城市规划设计中。2009年出版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柯布对20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现代城市”理想。

“居住单元”概念应运而生,是由较小的居住单位大约包括300~400套住宅的模数、一个幼儿园、日用品商店及成人、儿童业余活动设施,多个这样的小单位组合成较大的群组。从而减少了市中心的拥堵、提高了市中心的密度。这样由许多住宅和附属的公共设施所组成的居住单位就成为了现代城市结构的基本要素。马赛公)就是根据“居住单位”理念设计而成(如图2)。柯布西耶还认为,这种居住单位的设计方法能将最小的单位逐渐过渡到较大的组合体,从而对城市用地进行合理控制和组织。他1934年所构想的内穆尔城(Nemours)就体现了这样的设计方法,分布在绿化中的许多个“居住单位”构成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如图3)。可以说,柯布是将“模数理论”运用于建筑、城市空间设计的先驱和倡导者。

(二)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最常见的一个居民活动聚集区域。关于外部空间,每20~25米为一个模数单位。若有重复的节奏感变化,或者材质变化,地面高差变化,就能让空间变得生动起来,需要到现场实际去感受空间和尺度关系。数据表明,能识别人脸的距离70~80英尺正好与20~25米的模数契合,是适宜的空间尺度。建筑外部空间可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大致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要求:第一,用于静坐、眺望景色时,放置休闲椅、绿植、照明灯具、营造景观;第二,用于交流、娱乐合唱时,地面就要有高差变化,或背后有墙壁而筑成的围合空间。停滞空间的要求:平坦、宽阔、无障碍物,能巧妙过渡到运动空间。

下沉式广场内基面的大小与边围的尺寸直接影响着整个广场大空间的尺度,空间尺度关系成为设计成败的因素之一。广场的直径保持在21m时,人的眼睛可以看清物体。所以,拥有21m模数直径的广场空间是合适的尺度。国内有些下沉式广场的空间尺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上海静安寺的下沉式广场。满足了21m的空间模数,使用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场边围实体的细部和整体,却没法看清自己周围所处的环境背景,经常迷失方位。广场下沉高度达到两层,基面大小与边界高度的比例小于1,有压抑的感觉。由于楼梯台阶大量闯入使用者的视线,更是加重了使用者的压抑感。我们在设计广场时要掌握好基面比例和边围高度以及广场的基面大小,使这三者的关系和谐统一。

(三)街区空间

街区空间的设计也需要融入“模数”的概念。从西方历史文脉中考察了许多优秀的案例,给我们街区空间设计提供了理论实践基础。佩里的“邻里单元”理论注重建立一个尺度适宜、功能完备的城市居住单元;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想希望通过限定城市街区的模数,帮助建立城市空间的秩序,同时也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印度昌迪加尔新城规划等实践研究中;克利夫·芒福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倡建筑和规划两者紧密相关,提出“绿色尺度”概念,提倡欧洲传统城市的小尺度街区,以促进资源分配、人的交流和社会效益。街道为居住者所用,是供居民利用的公共场所,步行长度不宜超过350m。人们在此聚集、交流。另外在沿街布置店铺、设置可以休憩的空间也是必要的。

三、结语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9

关键词:展示设计;空间;形态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展示空间主要还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有目的的展现,去传达给参观者有意义的信息,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和传达更加深刻的意义就要求设计师对展示空间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设计创作。在设计创作中,对于展示空间中的空间形态的构成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去展示,所以对于空间形态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展示设计总是越来越发出更大的魅力在吸引我们,在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展示设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渐渐的提高了设计中的特点,和技术的运用,让展示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了更好的途径。所以本文从展示设计入手,加于所有的美化方法,对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表现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探索和分析。

二、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社会在不断发展,展示设计跟随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大领域和丰富内容,从展示的出现,到各国的展览会、博览会,再到现在随处可见的商业展示营销会等等,展示设计越来越呈现出新的面貌和一些新的设计表现,不管是在展示商品的美化处理上还是在空间形态和建筑外观上都发展的更加成熟和吸引眼球。

三、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的背景知识

1、空间的概念

“现代的展示设计不局限在一个物体本身,而是在描述一个环境与物体的关系,所谓的环境就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即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1]”。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的概念是大又或是小,具有不确定型,空间的大可以表现在天地之间这样一个大的整体环境,小可以表现到一个小小的物品所带来的主观感受上,比如,一个台灯所照亮的一个温暖的小范围,所以无论以那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它都给人一种空间的概念。因此,综上所说空间是具有无限性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空间又是有限的,空间无限性的概念表现在一个空间中或许还有一个更小的空间;而空间有限性的概念表现在一个规定的区域内面积内。所以对于设计,我们就是要从不同的表现形式入手,不同的空间划分入手,去展现空间环境和传达主题意义。

2、空间形态的概念

形态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像大小、质感、造型、位置等等,在各个方面上不同的表现,产生的效果和给人的感受都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形态表现传达给人们不一样的情态,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情感。[2]比如不同的形态所传达的动与静的关系,流线型的空间形态就会给人一种“动”的心里感受,或者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空间布局也会给人“动”的感觉,而规则型的几何体所展现的空间形式就会给人一种“静”的感受。所以在展示设计中不一样空间形式的设计和布局对观者所生成的视觉感受和心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3、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的研究

判断一个展示空间的设计是否是一个好的设计,我们都是从设计中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力去评判,现在的展示设计在不断突破,越来越呈现出更完美更加让观者接受和亲切的设计,所以F在的展厅设计发展趋向于形态,因此在展示设计中处理空间划分,巧妙利用空间也更为重要,因为从空间不同的形态中传达出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意境。

四、构成元素中空间形态的运用及表达

点是基本形中最为基础的元素,“点是造型的出发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3]”。点的运用在空间中有时会起到更为精彩和重要的作用,线的形态有很多,不同的形态运用在空间中给人的感受就不相同。不一样的特征,不一样的材质表现空间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在设计中可根据创意的需要形成空间意象表现的材料。[4]结合不同主题的空间设计,无论是给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运用线元素的不同都会产生出其不意的空间效果。并且线元素在设计中不同的方向传达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面可以看做是线的轨迹运用,通过彼此间的拼接形成丰富的空间格局。然后在每个面上做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设计,去围绕主题创造更加有意义的背景。体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会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并且具有丰富的体态,体块的元素可以分为规则和不规则的自由体块,通过各异的造型设计去丰富展示空间中的内容。

综上所述,展示设计一直都是在强调设计的独创性,通过独特的设计传达意义,达到给参观者启迪的目的,比如博物馆中,参观者通过展览陈列了解不同的历史往事和感受历史文化,在视觉上,带给他们冲击力和震撼力。在当下,展示设计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博物馆的展厅上,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方式的多样和审美的提高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中。

每一次漫步在各种商场中的商业展示空间中,每一次光顾在超市商店购买生活必须品时,每一次在书店阅览或者购买图书时,每一次享受在各种的科技馆和博物馆的神秘时,展示空间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从空间的布局,风格的定位,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展示道具的选择以及展板形式的设计等种种不同的设计上所创造的空间效果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空间效果,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所以任何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设计,肯定都是想要传达某种思想情感和重要意义。通过对构成、色彩、材质、造型、排列组合等等一系列独特的去表现。所以在展示设计中也不例外,运用设计法则创造更加具有特点的展示空间,传达更加强烈的思想意义。

参考文献:

[1]尹书倩,张虎,杨冀.展示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4-5.

[2]路琳.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性思维模式初探[J].商,2014.

[3]建筑形态设计基础[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10

关键词概念车发展设计科技文化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1“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大多数的概念车最终只能是个“概念”为人们讨论、研究而已。

2概念车在现实中的意义

2.1概念车反映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趋势

2.1.1表现最高科学水平和最成熟技术的概念车

在历届的国际汽车大展之中,各大汽车公司和推出许多概念汽车,这些概念车除去造型优美之外,还更多的融入了大量现代的高新技术及手段,概念汽车的推出成为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理念,概念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往往都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开端,因为这个原因,汽车公司对概念汽车的开发都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其显示汽车公司的强大发展势头。

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慢慢地演变为信息、通信、娱乐中心并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功能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介入,车载信息,娱乐设备,高级导航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功能日趋普及,这些高新技术必然要求汽车设计师们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新的价值体系,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设计赋予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汽车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在概念汽车的开发中,汽车逐渐由冰冷的机器变成人类交流的信息平台,如有的概念车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具备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些都使得概念汽车高高地超越于量产汽车,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概念汽车的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

2.1.2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而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则是要以人(驾驶员、乘客)为中心,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出发,研究车身设计时,在布置和设备等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操纵方便、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分析首先需要对人体各部尺寸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在进行室内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部件、总成(座椅、仪表板、方向盘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使座椅设计充分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根据对人体的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置位置和作用力大小,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以降低操纵疲劳程度。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驶员能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地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乘客上下车的方便性,以确定车门的开口部位和尺寸。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地确定和布置空调系统。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乘坐环境。

2.1.3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运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公司及制造公司开始使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采用三维3D技术虚拟实境开发概念车。欧宝汽车即采用3D虚拟实境技术设计开发概念车。设计人员可以亲身体验飘浮在空中的虚拟影像汽车设计和制造,节省了可观的开发费用,并计划推广到其在北美的14座装配厂去。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雷诺、德国奥迪,以及意大利、瑞典等汽车厂都在积极进行这种虚拟设计、制造。

过去汽车研究开发中心要开发新车或是改型,都是先用油泥塑造车身实物模型,修改极为耗时。现在汽车的研发,尤其是概念车的开发越来越追求最短的开发时间。如果现在引进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只要在电脑中输入数据,建构出车型数字模型,在实验室中,即可呈现出一辆理想中的汽车影像,工程师们只要戴上目镜,就可看得一清二楚,就有如一辆真的汽车在眼前,经过各位设计工程师的讨论修改后,很快就可设计出理想的新款汽车。定型后,既可利用电脑中的数据,外包试制零部件和试装新车,实现组装零误差,而且开发时效比过去快多了。

2.1.4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据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7500万辆。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发展代用燃料,开发研究新的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快速充电蓄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设备与装备。

绿色汽车的回收再制造。

2.2概念车预示道路交通中人类行为方式的演变

2.2.1概念车预示了未来道路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晨

伴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地位也在慢慢地变化,如今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财富的象征和一种地位的体现,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方式的本质却被人们忽略。概念车设计正是基于汽车本质的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创新设计。在概念车的设计中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人类于道路交通中的使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分析,设想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方式中的人与物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当今科技强劲而高速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在新车中应用。当前世界许多大的汽车公司已经意识到今后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再是技术上的限制了,而是设计师思维的限制了。

现在各大车展中出现的概念车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以现有的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的概念车另外一种是那些提出了某些创新但还处于技术方案研究阶段的概念车。比如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车,能够随意更换车壳的汽车,能够方便地更改驾驶方式的汽车,能够在水中游的水陆两用车,能够飞的太空汽车,能够变色的汽车。像由丰田和索尼共同研制的“POD”车,就能通过车前灯、后视镜、尾部天线以及座椅向车主表达自己的“感情”。像德国大众旗下西亚特公司在美国国际车展上推出的多功能概念车“Sal?鄄sa”,就有运动型、舒适型和城市型3种驾驶方式可供你选择。

2.2.2概念车表现各国文化的差异

美国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在概念车的制造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各种文化在美国交融、碰撞,因此其概念车更多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又引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国家,商业设计及实用主义盛行,因此其设计是建立在深厚的美学伦理之上而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与美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概念车。日本作为世界产量第二的汽车大国,其概念车务实多与想象,技术胜于艺术,更关注解决技术问题,可以说这是日本概念车的设计前提,每一种车型都是为解决一种技术问题而开发的。而日本车造型保持小巧、简洁、经济的风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机关系处理均体现出了日本人作为东方人思维的细腻和折衷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

美国把设计看作商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把设计看作加速产品淘汰的一个工具,德国把设计看作社会文化的基础,而法国则把设计看作设计师表现的舞台。所以从各个国家的概念车设计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度的不同设计理念、以及其不同的设计文化背景。

3结束语

未来汽车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众多设计师的艺术风格也会更广泛更强烈地体现在汽车设计之中,而给予人们更加广泛的选择。高科技下,个性鲜明、更加人性化的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它符合人类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加大对概念汽车的设计的重视和投入,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洪欣.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11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之前就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和认知,这便是前概念。但是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知识并非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所以说学生的前概念也是良莠不齐的。本文将从小学科学的前概念及其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入手,分析小学科学前概念对于科学实验的影响,并据此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前概念;科学实验;实验方法

在小学科学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前,学生会有一个原始的认知,我们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它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发挥正确前概念的促进作用,避免错误前概念的阻碍,强化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1小学科学的前概念及其对科学学习的影响

1.1小学科学的前概念:所谓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某一项学科内容之前所拥有的相关的认知和经验,是学生认知的原始状态,也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小学科学的前概念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相关知识时脑海中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完整的。

1.2小学科学前概念对科学学习的影响: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此,“已经知道了什么”便是指的学生的前概念,它应该作为我们教学的依据,是“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揭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促进各种类型科学前概念的生长与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但假如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前概念,一味地以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揣测为主进行教学,就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小学科学前概念对于科学实验的影响

如果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吻合,那将有利于其科学概念的形成,如果儿童的前概念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相冲突,那将阻碍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

2.1正确科学前概念的正面影响:所谓正确的科学前概念,就是指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相吻合,与正确的科学学习内容吻合,它会使学生在学习科学内容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那么在科学实验中,学生会表现得十分积极、活跃,从而科学实验的效率也会比较高。

2.2错误科学前概念的负面影响:所谓错误的科学前概念,就是指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是不符合的,是冲突的,是不正确的。学生具有错误的前概念,就会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认知与科学实验的结果不符合,会产生迷茫感;也有些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根深蒂固,占据了主要地位,不利于科学实验的开展。

3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要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并积极探索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实验方法。

3.1根据学生前概念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应该具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在教学之前就对学生正确的前概念和错误的前概念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前概念的作用,促进实验有效性。例如,在对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多少》教学过程中,为了比较三个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教师询问学生有何方法。这时很多学生说“可以把它倒到同一个量杯里,看哪个刻度高。”而有的学生则别出心裁,认为可以将水倒入袋子中,用称重的方法比较水的重量,从而得出水的多少。教师再根据学生对于测量水多少的前概念认知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比较水多少的方法,深化了实验效果。

3.2探索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实验方法:学生的前概念即便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完善的,更不用说错误的前概念。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将学生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更科学、更完善的科学知识与概念。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时,教师询问学生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这时,很多学生十分确定地说:“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当然不会占据空间了。”于是,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请学生预测纸巾会不会湿。学生纷纷预测纸巾肯定会湿。但是实验中却发现水并没有全部进入到杯中,因此纸巾并没有湿。学生十分诧异,纷纷亲自动手实验。教师再从旁引导:“为什么纸巾没有湿呢?”一位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后恍然大悟,回答教师:“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使水进不到杯子里,纸巾也就不会湿了!”在《空气占据空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原本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有着错误的前概念,而利用自主探究的科学实验则可以使学生的前概念得以纠正。由此可见,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也是进行推测的依据。这一过程虽然需要耗费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因为个体从出生就开始了探索环境、顺应环境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前概念。而小学科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据此设计实验,巩固学生正确的前概念,消除错误前概念的不良影响,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冷元红.小学5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前概念测查与概念转变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吕萍.论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基于水、光和影、空气、生命等前科学概念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篇12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

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单项计算练习居多,综合练习偏少,并着重体现在考题中,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养成只知套用公式解题的习惯。而且近年来强调计算机应用教育,比如,毕业设计用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出图。但由于计算机设计过程的屏蔽,手算过程训练程度的削弱,造成学生产生一定依赖性,结果综合运用能力下降,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这些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未来的工程师是相当不利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1999(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例(3篇)

    - 阅0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消费心理;体验;终端设计正如伯德·施密特博士在其著作《体验营销》中指出的那样,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正成为各行各业当下最流行的终端设计之一。.....

    古典园林背景范例(12篇)

    - 阅0

    古典园林背景范文关键词:景观设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46021自然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地貌.....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