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1篇1

关键词:旅游文化课程;文化性;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4-02

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而如何切实提升旅游文化课程中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实务能力,则是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其切入点是对旅游文化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而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已势在必行。

一、旅游文化课程的现状

传统的旅游文化课程作为旅游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涵盖了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宗教、教育、建筑、服饰、风尚习俗、文学艺术等多方面。但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很多教育者在传业授道时,将旅游文化课程的主要任务定义为仅是向受教育者传授旅游文化知识,而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联系不紧密。作为最直接传播知识的载体——教材,内容选取不严谨、大量雷同、风格相近、内容陈旧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对“文化”的不重视和不系统更是各类教材的通病。在我国的导游资格考试体系中,旅游文化课程并未被单列为考试科目,仅作为导游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应试者普遍认为,从未来就业的角度来看,从业者对旅游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不重要,这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环境下“文化教育”的缺失。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现状也必然严重影响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我国旅游业及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导致了旅游文化课程长期忽略文化的存在感与时代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造成了旅游文化课程偏管理、轻文化、重传统、轻发展、重讲授、轻实践、重灌输、轻互动的现状。

二、旅游文化课程的灵魂:文化性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人们容易将“管理”在相关旅游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性放大,于是旅游教育似乎顺理成章的被贴上了“经济+管理”的标签。在今天,经济不再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的唯一标准,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探求和感悟旅游活动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旅游教育的文化性更应该被强调。旅游文化课程同样在经历着这样的转变。

(一)“文化”是旅游文化课程真正的内涵和外延

旅游文化(tourismculture),是指一种包容并蓄的文化形态,它包含着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游客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以达到促使旅游业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目的。细化到旅游产品的范畴中,它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观念等方面相互促进与发展的文化体系。在社会文化的范畴中,它又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诠释旅游文化课程——“旅游”代表学科性、“课程”代表专属性,而“文化”才是旅游文化课程真正的内涵和外延。

(二)强调“文化”有助于发现并掌握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规律

以文化为主线,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民族文化、一般行为习惯、历史传统的方法,认知地区性、民族性差异给旅游产品的制作、包装、销售、推广、创新带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以文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不足、以文化在地区性差异中的互补作用弥补不足,以求在具有指导性的旅游文化课程中,发现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构建文化与旅游产品相联系的科学体系。

(三)强调“文化”有助于提升旅游文化课程品味

将文化放在旅游文化课程的核心位置,自然也会使课程具备文化的相关特征。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中国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是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思想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大师张

年多年研究精髓于一体。如果在旅游文化课程中作为传业授道解惑的一部分,向被教育者传达的文化讯息,能够恰当地将旅游课程和中国文化串联成体系,深化旅游文化课程的内涵,使旅游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旅游文化课程的品味自然随着文化的传播与深入人心而获得提升。

(四)强调“文化”可以提高旅游文化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

文化作为现代人日益需要的精神食粮,供求均在增长,但仍呈现求大于供的状态,据国家统计局的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统计数据看,自2007年以来是每年均有所增加,且呈现增长加快的趋势。在旅游教育中,增加对文化的关注、提高对文化的投入已成必然趋势。旅游文化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将随着学科内部对文化的重视而提高。

三、生态化:旅游文化课程新体系构建的必然趋势

要想真正发现并掌握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规律,切实提升旅游文化课程品味,必须构建旅游文化课程新体系。而旅游文化课程的生态化,则是构建旅游文化课程新体系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文化课程的建设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文化课程应与时俱进

现在的课程内容,如康玉庆、何乔锁先生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化》、韦燕生先生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化》都仍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对现代旅游相关文化鲜有提及。而发生在旅游行业中的许多热点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如步行旅游、单车旅游等体现了现代人对自由、坚韧的向往。又如房车旅游、帐篷旅游等体现了现代人对独立空间的渴望。再如当下最普遍的自驾游,早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放松精神状态最平常的旅游方式。这些旅游发展的新形态,都反应了旅游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化”趋势,但并未成为旅游文化课程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旅游文化课程的与时俱进。

(二)构建生态课堂是创新旅游文化课程的核心

旅游文化课程也可以与“生态”概念完美的契合。“生态旅游”一词是由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之后生态旅游的目标亦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同时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型教育构建成为旅游文化教育走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旅游文化作为“生态”的母体,它为“生态旅游”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生态课堂是一个生态的教学系统,包含教学的主体、方式、媒介、环境等内容,以促进相关课程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进步,它的构建是生态旅游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旅游文化课程的必然发展方向。

1、优化课堂环境

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的特性,在接受知识的速度、知识要点的掌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周边环境的适应程度等方面均有区别。针对每个个体的不同,教育环境的创造亦应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的“生态环境”按照环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硬件,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设计教室布局,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方式实现。精神环境包括“师生和谐”与“生生和谐”两个发面。笔者认为,课堂的生态环境还应包含课堂对主体个性的宽容甚至支持,文化课程本就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包括其本身对文化的理解和文化对其特点的包容两方面,在彰显个性的当下,创立生态课堂在以学生为基础的同时,应以主体个性化为媒介,深入构建多层次的新模式。受教育者的个性往往是创新的源泉,旅游课程本身程式化较重—重理论轻实践,目的性较强—应试制度,发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创造力,并保护、认知、吸收、发扬,也印证了林肯的名言“为天才之火添上利益之油”。

在旅游文化课堂构建的当下,“师生和谐”、“生生和谐”都可以基于现有制度,稍加改进,便基本可以完成,但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对主体个性的尊重却无章可循,如何在课堂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大胆的表达?笔者认为,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话语权,真正落实其主体地位是重点。只有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他们才能打破旧环境的束缚,充分展示自己在旅游文化方面的才华,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个性创新将成为创立生态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课程模式

因为生态旅游文化课堂重视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学生的

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y)的实现至关重要,所以在课程模式上,“讨论式与案例式相结合”的模式更为合适。可以安排固定的课堂时间或业余时间,采取讨论式的交流方式,以典型案例或情景为背景,各抒己见,各感其慨。在和谐课堂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引入对争议焦点的辩论,此时的师生不再有身份上的区别,而是在学术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与此同时,做好对讨论中亮点的记录,及时整理新观点、新思路,并对优秀者进行表彰。

另外,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旅游文化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把授课内容从文字中抽象出来,有益于其对知识的吸收,提升自我效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师资力量安排旅游景点的实践,以“问难”的方法,采取打分式考核,由教师或同学提出各种刁钻问题,设置突发事件,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危机公关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的克制自身情绪,得体的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人群,深入了解从业要求,掌握从业技巧。这样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可以充分激发受教育者的参与热情和实践灵感。

3、树立生态理念,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必将走向社会,所以生态课堂建设不仅包含课程内容的建设,还包含着课程以外的内容。若欲使生态体系达到高度协调,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们的年龄普遍较小,对自身行为能力的控制能力较差,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以成文规定的形式告知他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及做错的后果,这样可以防微杜渐,将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保护学校教学秩序的大环境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学生,或满腹经纶却羞于表达,或因为青春期精神状态不稳定,这些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里辅导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纠正其不良心态,保持其生活、学习处在正确的轨道上。

总之,旅游业在不断地发展,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旅游文化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不断地优化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善其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丽芳.人才素质培养与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改革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

[2]李玲.我国旅游教材的同质化竞争与个性化塑造[j].编辑之友,2011,(10).

[3]毕劲.论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j].当代经济,2008,(7).

[4]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中国文化研究集刊,1982,(1).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2

一、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概况

秀水村的始祖为唐开元年间的进士毛衷,据史籍记载,他在广西贺州任职时,路过一处山水宜人风水宝地,有了在此安度晚年的想法。此地便是今天的广西富川县朝东镇的秀水村。于是,秀水村在此人的带领下,不断生存繁衍、发展壮大,至今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状元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据记载,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富川县一共出过133名进士,其中秀水村就占27名。更值得一提的是,宋开禧元年,乙丑状元爷毛自知就出自于秀水村,因人才辈出,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因此而得名。

二、秀水状元村旅游开发现状

(一)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

秀水状元村是桂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古村落,现还保存有仙娘井、登瀛风雨桥、古戏台、江东石拱桥、石刻、石岩寺、神童古墓、状元楼、太尉庙、毛氏宗祠、秀峰诗院、门楼牌匾以及一大批古居民建筑群等历史悠久的遗留真迹,是“瑶乡历史发展的天然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考究价值。

2008年11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获得“广西特殊景观旅游名村”。目前秀水状元村已被列为广西区内37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并列为自治区近期重点培育的旅游项目,国家旅游局也将秀水状元村列为中国瑶族民俗风情重点旅游线路之一,在相关部门的鼓励与引导下,秀水状元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慢慢步入轨道,修建青龙山庄、观景楼、风雨桥等景。秀水状元村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状元村在桂东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二)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秀水状元村一系列项目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杂乱无序的人工建筑、缺乏美的意境,破坏了秀水状元村原有的古典美。甚至一度拆迁从古时保留的居民建筑,而建设整齐一致的现代民居,毁坏了最珍贵的历史遗产。破坏村落的历史风貌。状元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乱丢等方面。秀水状元村总的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薄弱的生态保护意识等原因,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有:居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如再不经过处理的话,将会对村内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目前居民的生活垃圾处于随意倾倒的无序状态,随着将来状元村的旅游开发,垃圾必然会增多,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将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产生污染,同时会导致环境卫生恶化,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村子内部许多村民为图方便乱搭乱建现象仍然存在,影响破坏了古村的整体L貌。通过对游客对卫生环境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游客对卫生环境存在不满,说明村民们环保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2.道路交通问题。道路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村内交通不顺畅,缺乏停车场等方面。秀水状元村机动交通集中在村子,内部主要是以步行为主,但是动车通道不畅,环路不完整。内部巷道分为“街”和“巷”两个层级。“街”大多数是通畅的道路,而“巷”存在一定的终端路。村内外道路缺乏整体有效的标示和指引系统,尤其是内部存在的终端路,不熟悉的游客容易迷路。村内缺乏集中的停车场,随意停放的各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随处可见,既影响道路交通也影响了古村的整体形象。

3.房屋建筑问题。建筑房屋问题主要体现在古屋破败无人修复,古民居被拆除等现象。秀水状元村村内建筑年代多始建于民国时期,少量建于明清时期,随着时代的,某些建筑年老失修,如墙体裂缝,屋顶局部塌陷,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居住与使用。秀水状元村村民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随意拆除古建筑民居。村内的新型建筑大多数为砖混结构,与古村的建筑风貌不符。

4.特色文化开发问题。状元村文化底蕴深厚,瑶族文化丰富多彩,但是目前对于这些文化挖掘不足,状元村哪方面最能吸引游客呢?笔者对游客进行了调查(如图1),发现文化底蕴深厚是最受游客欢迎,而秀水状元村特色文化开发部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

秀水状元村是著名的文化古村,而文化是一个旅游景点的魅力之所在。状元文化的魅力无可比拟,应该是主要的竞争力所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突出特色文化内涵,以及淡化了传统文化,尤其是状元文化的宣传与开发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5.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开发问题。秀水状元村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村子四周拥有大片的山头、园林、田地,自然环境优美,但是有许多山头、园林都是树木与杂草共生,十分混乱,刚开始游客可能会觉得新鲜,原生态。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吸引力,

秀水状元村村民们对牲畜基本上都是放养模式,这对环境的美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秀水状元村村子内部拥有许多天然的山洞,但是都没有主动的开发利用。

三、秀水状元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议

秀水状元村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在政府的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合理规划开发秀水状元村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秀水状元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卫生意识,保护环境

在合理规划周边景区基础上,尽量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村民和游客卫生意识,由于是状元村,所以用优美的提示语言,提醒人们禁止乱扔垃圾。村子里缺乏环保环卫设施,可以充分发挥村民的创造力,例如利用一些老去的树木或者是树皮建成垃圾箱放在道路两旁,既美观又环保。

污水与生活垃圾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排放和丢弃,不能随意的排放,不然会造成污染,破坏水资源,危害健康。

(二)完善交通系统

秀水状元村的道路交通系统不太完善,有些路面年久失修,有损坏的现象。在村子内部的道路,可以用当地的鹅卵石铺垫,既节省费用,又与古民居建筑相互映衬,给人以历史的美的感受。有些游客反应小巷里容易迷路,所以在巷子里设立富有历史感的路牌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完善有效的标示和指引系统以及消防环路标示。

此外,节假日,秀水村常常车满为患,部分游客因没地方停车弃村而去,选择去别的景区玩游,因此,可以利用村落附近的空地,建设停车场以满足人们停车需要。同时,结合秀水状元村的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整修,做到美观、大方,进一步完善道路两旁的绿化带。

(三)保护现有古建筑,合理规划景区

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游客进行了解决问题的征求意见,这些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根据游客的建议,发现大多数的人都希望保护好古建筑,不要再随意拆迁古建筑等。

所以,要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具有状元文化、历史的文化的古居民建筑,杜绝盲目的拆迁和乱搭乱建。对于年代久远的房屋村落,我们要进行定时的维修和经常性的检修。要对村落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新建的房子,在外装修上与旧房保持风格一致。使之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呼应、协调,实现古建筑与现代民居的和谐共存。当然,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损害到村民利益,要遵循村民意见,给予教育和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富裕了的人们也希望居住宽敞明亮的新居。因此,不能为了保护古民居而阻止人们建新房。这样违背了旅游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能够保护古村风貌,同时又能满足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可以在古村里附近划出一定区域,让有建新房愿望的村民建新房。

(四)开展民族特色、历史文化旅游

秀水状元村是个瑶族聚集地,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此外,秀水状元村更具有独特的状元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的利用状元文化、民俗特色、建筑文化和田园风光相结合,突出秀水状元村的地域特色。

我们知道,秀水状元村古今文化底蕴深厚。由此,可以沿着状元楼、村里面保存比较完好的匾额、古门楼、古戏台等规划一条旅游路线,并且沿途开展瑶族刺绣、织布等观光点,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状元文化、瑶族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

1.开展儿童启蒙仪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古代人们会对刚满4岁的幼童进行启蒙。其目的是让儿童能够识字以及拼写,能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解一些文化和生活常识。

秀水状元村古今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都为村上的适龄儿童进行启蒙仪式,启蒙仪式于状元楼前进行,由村上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儿童启蒙。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启蒙仪式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蛭祖国做出贡献。更是明白上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成才的起点,求学求知,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可以让游客参与到当地的启蒙教育当中,感受当地古老的教育方式。

2.模拟体会状元考试。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重要出路。经过时代的演变,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变得完善,到了明清时期,考试分成乡试、会试、殿试,逐级递进,在殿试上取得第一名者为状元。

秀水状元村的毛自知就是经过层层严厉的状元考试而成为了状元郎,如今,高考等制度取代了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人们已经看不到科举考试,但是历史的印记又是让人们对科举制度产生好奇,因此,可以在毛自知故里设置科举考试考场,模拟古代状元考试的场景,以乡试、会试、殿试的考试方法,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回归古代,穿越历史,感受当年科举考试的气氛,体验与现代选拔人才的各种考试制度之间的不同。

3.丰富状元太尉游活动。据广西贺州毛衷后裔理事会会长毛芳敏介绍,秀水村“太尉状元游”活动起源于宋朝未年,每年都会举办,至今已经有着几百年历史,但是民国初年,由于各种原因,这项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被迫停办。直到2015年才恢复这项传统活动,是为了纪念先祖们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丰功伟绩,太尉毛炳,为保卫边疆、抗击外敌入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状元毛自知,坚决主张抗金复国。二位先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太尉状元游”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砍牛祭祖仪式。在太尉庙庙前的空地上砍牛祭祖,村民们以这种古老原始近乎野蛮的祭祖方式,祈求始祖保佑村民们能够五谷丰收、家人平安、消灾除难。另一方面太尉毛炳公,为了保卫边疆、抗击外敌入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的生日刚好是农历九月初八,所以砍牛祭祖仪式在太尉庙庙前举行。“太尉状元游”活动是为了纪念祖辈的爱国精神,激发后代向先人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往的太尉游活动比较单一,仅仅是砍牛仪式和太尉游活动,因此,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太尉报国”为主题的歌舞活动,以瑶族歌舞再现当年太尉忠精报国的历史情景和豪迈情怀。

4.开发教育旅游产品。教育,是国之根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开展教育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可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秀水状元村拥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开展寒暑假夏令营活动,在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同时可以学习秀水状元村的历史文化、状元文化等。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诗歌比赛、国画比赛等,培养兴趣爱好。

每年邀请各地状元来秀水状元村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共同进步。

5.盘王节唱瑶歌促姻缘。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不仅文化氛围浓厚,也是个瑶族气息十分浓郁的村庄。在农历十月十六这天,秀水状元村村民都要穿上瑶族服饰,载歌载舞,共庆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调盘王”)。除此之外,属于秀水状元村特有的庆盘王节活动是年轻的男女们唱瑶歌,也叫对瑶歌。如果看上了哪位美丽的姑娘,男方就会对她唱瑶族的情歌,而女方也喜欢的话就会回应男方的瑶歌。这样一段美好的姻缘就促成了。历史上在盘王节唱瑶歌促成的姻缘多不胜数。

(五)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

根据游客对来秀水状元村的目的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除了是为感受状元文化以外,也是因为状元村优美的自然景色而来。

因为秀水状元村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着肥沃的土壤,秀水状元村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把周围的树林一一规划好,分类种植,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以满足游客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秀水状元村周围有着大片果园,种植实用性强并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果,比如著名的富川脐橙、葡萄、杨梅等。在果物丰盛的季节,还可开展农家乐,让游客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受。

同时把秀水状元村对牲畜的放养改变为圈养,既美化环境,给秀水状元村一副清洁美丽的面貌,同时,集中性圈养还能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样能方便管理以及获得更大的利益。

另外,秀水状元村拥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洞,把山洞里面的道路清理好,做好安全措施,以神秘探险的主题来吸引游客。还可以放置“宝物”进行寻宝类的比赛来增加趣味性。

四、结语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6.51.214

开展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应用旅游业促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只有城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才能促使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且获得持久的经济发展力[1]。

1关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的重要性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只有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随着城市综合实力基础的不断提升,各项城市设施的配置也逐步地于完善。开展城市旅游业促使城市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的同时,城市文化也可以被广泛地传播。但如果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被忽视,则城市的环境遭受破坏的同时,也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关注。生态保护研究专家,也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生态保护研究学者认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内容,就是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的、稳定的统一。因此,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

2.1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

(1)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概念。“协调”和“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是不相同的。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的主要内容是指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能够保持一种较为良好的关系,能够在同一个系统下,相互调节得当,保障相互的共存性,达到互不干扰甚至是良性循环的状态,是一个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时保持健康状态的基本要素[3]。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的主要内容则是指系统不断地扩张,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由部分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概念相对立的是“负发展”又可以称为零发展过程。而处于中间状态的,则是“零发展”。“零发展”意味着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环境维持现状,既没有互相阻碍,也没有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因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旅游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和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互相促进发展的两个概念集合的交集。指的是城市在开展旅游业发展经济时,能够将经济发展理念与环境保护理念相互协调一致,有效地保障城市发展的经济类型为环境友好经济。由上述分析也可知,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经济发展理论。因此旅游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发展过程中两个因素“旅游经济”和“环境保护”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协调是“环境保护”概念对于“旅游经济”概念的条件约束,发展则是“环境保护”概念对于“旅游经济”概念的条件促进。

(2)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概念。根据上述对于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概念可知。“协调”和“发展”都指的是同一系统内的两种元素,可以互相影响并且彼此关联的现象。而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概念的主要内容技术描述“旅游经济”和“生态发展”两种元素互相影响以及彼此关联的程度[4]。旅游经济和生态发展度的概念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究以及掌控“旅游经济”和“生态发展”两种元素的关系区间,做到“旅游经济”和“生态发展”两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动态平衡的保持。通过探究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可以有效地将“旅游经济”和“生态发展”两种元素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内,促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两种元素的共同特性。在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保持一种较为良好的关系,能够在同一个系统下,相互调节得当,保障相互的共存性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两种元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探究一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可以作为判定该城市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判定标准。一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越高,则表明该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越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便越强。

2.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判定方式研究

根据探究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概念,可知判定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是判定该城市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5]。因此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也应当从探究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角度出发。建立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模型以及模型计算方式则是判定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的有效的、科学的方式之一。

通过建立综合旅游经济效益评价函数来判定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以促使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持更加协调、友好、稳定的状态。

3结论

探究关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首先应当明确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的重要性。进而开展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概念和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概念)以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判定方式研究。通过探究关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以促使城市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引导城市旅游业获得更加生态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程晓丽,张乐勤,程海峰.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5):102-106.

[2]石惠春,刘鹿,汪宝龙,等.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08-114,120.

[3]王东红,.伊宁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3-56.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4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协调发展度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1055045x);2013年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400413049);2014年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3460414065).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关系,二者之间紧密关联,通过耦合反馈,放大相互之间的协调效应,促进整个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状态的转变(见下图).事实上,旅游业的环境依托、资源消耗等产业属性决定了生态环境建设要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承载并制约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又促进并胁迫生态环境向高层次发展.因而,深入研究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限制的耦合互动关系,反映二者的协调发展状况对于解决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常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复杂系统,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常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从定量的角度揭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望丰富相关的文献.

一、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本文以赴常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全市GDP、旅游总收入/第三产业GDP、全市第三产业GDP增加值、游客人数/常州市居民数共九个指标来刻画常州市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另外选取常州市生态环境水平的指标,分别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环境噪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SO2排放量和CO排放量(数据来源于《常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常州旅游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

2.主成分分析.为避免分析结果受到测量数据不同量纲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出两子系统的各指标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得旅游经济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6.641%,另外生态环境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3.672%.另观察各主成分在指标上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可以判定旅游经济提取的2个主成分分别为旅游经济规模因子、对外旅游经济效益因子;生态环境提取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生态规模因子、环境建设因子、空气质量因子.

二、协调发展模型建立与分析

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

D=C・T,T=12f(x)+12g(x).

其中,D是子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T是复杂系统综合发展水平,C为协调度,具体表示如下:

C=f(x)・g(x)14(f(x)+g(x))212.

计算旅游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时,为克服主观因素给指标赋权时带来的偏差,因此在研究各指标联系程度及信息承载量基础上,采用熵值赋权法来确定各指标的重,同时利用上述模型得出2008―2012年常州市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974,0.797,0.449,0.779,0964.即看出,2008―2012年常州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2008年处于良好协调发展且旅游经济滞后状态;2009年处于中度协调发展且生态环境滞后状态;2010年处于勉强协调发展且旅游经济滞后状态;2011年处于中度协调发展且旅游经济滞后状态;2012年处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状态.另外,可知常州市在整个5年间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前期下降较大,中期较为平稳,后期上升较大的走向.由此可以预计,未来常州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仍将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呈快速上升趋势.

总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进才会促使一个城市整体进步.总体说来,常州市的旅游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自2010年来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转变,说明两者能够协调互促,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常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二者的发展水平有交替变化的态势.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常州市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用于旅游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提高综合发展水平;其二,通过立法手段划拨旅游事业的部分收入用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从而确保旅游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其三,鼓励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在合理调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以促进旅游经济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76-82.

[2]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64-69.

[3]王辉,姜斌.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5):115-119.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3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3)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6

[提要]大兴安岭地区具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助于林区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本文基于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现状、优势的分析,提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9日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的最北边陲,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有森林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1%,林中繁衍生息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和1,000余种野生植物,被誉为我国“金鸡冠上的绿色宝石”。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呼中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源头、中华北陲第一峰大白山、神州北极―漠河村、“中国北极点”―乌苏里等旅游资源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垄断性。大兴安岭的旅游资源具体表现为大森林、大冰雪、北极光、大界河等四个鲜明的特色,而这些鲜明的特色又都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形式。

一、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现状

全区共有自然、人文景观6大类,24个基本类型,84个实体景点。其中,在全国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有五类,它们是:界江源、高寒冰雪、北极光(含极昼现象)、北极点(中国最北地理位置)、大白山(含呼中自然保护区森林特色景观),这些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都是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的最佳载体。在黑龙江省的75个部级、省级森林公园中,大兴安岭地区占据了2/3,是部级、省级森林公园数量较多的地区。

二、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林区西邻俄罗斯、蒙古,东经东北三省与朝鲜、韩国和日本相望。由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所构成的东北亚经济圈,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的经济区域之一。

2、资源优势。林区自然旅游资源优美,人文旅游资源壮丽,不但数量和类型丰富,而且相互融合,构成了层次感极强的旅游资源格局。这里有最北的寒温带原始森林,置身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这里曾是五个少数民族和魏、清两个王朝的发祥地,嘎仙洞、胭脂沟、雅克萨古战场、黄金古驿站等古文明遗址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明,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民俗风情;这里是中国东部最冷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是冰雪爱好者的旅游胜地。

3、市场优势。林区具备开拓日、韩、俄三国国际旅游市场的地缘条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需求将不断增长,尤其是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出境旅游、特种体育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林区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完全能够迎合旅游者的喜好。

4、生态环境优势。林区开发建设较晚,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没有污染型工业,人口密度较低,植被覆盖率高,每逢夏秋季节,草木葱绿、鲜花遍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生态环境优势,为实现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

三、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走集约经营道路。林区的旅游开发还处于粗放式经营,许多分散的产品形不成规模,效益不尽理想。森林旅游产品也是各自为政,重复低水平建设,导致低效发展。只有走规模化发展,组建旅游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才是最终发展道路。

2、加大资源宣传力度。林区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有的自然条件,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皑皑的白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嘎仙洞等历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有的旅游产品,一定要充分地挖掘这些资源的旅游价值,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使更多的国人和外国友人知道我区的旅游项目、景点和文化。

3、精品带动产品结构优化。为改善目前林区旅游产品规模小、档次低、留不住客人等状况,需要大力培育龙头旅游产品,以树立林区旅游形象,提高旅游产出效率,促成旅游市场惯性,建立稳定的客源市场,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销售。龙头旅游产品不仅要规模大,而且要体现林区特色。要由点到线、再到面,串接或组合众多景点及餐饮、购物、娱乐一条龙的产品,实施组合开发。不断优化林区旅游产品的结构,改善旅游产品种类初级、单一的状况,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产品。

4、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林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基础性投入,优先解决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景区建设是产品开发的重点,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景区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肖胜和,诸葛仁.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辨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3.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辽宁省;生态旅游;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92-02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一个外来词,是生态性旅游的缩写,其概念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逐步融入了新的发展观,也逐步取代了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自提出后,许多组织对生态旅游有了自己的定义。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址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风景。该时期生态旅游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去。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定义为: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和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旅游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以及文化地域。总之,生态旅游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发达便利的设施,构成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1.资源现状

辽宁省三分之二的地域覆盖着侵蚀性低山和剥蚀性丘陵,山岳起伏,海拔适中,形状优美,各具特色,形成独特的山岳风光。2007年数据显示,辽宁省有3处部级山岳风景名胜区: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丹东凤凰山风景名胜区、锦州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地处太平洋西北岸,受地形、气候影响,省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大小河流有360多条。各河多直流入海,具有山地河流的特点,水清流急,常与山地组成山水风光。同时,各河段与当地的人文景观结合形成了优美的风景区。另外,辽宁省是中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全省海岸线总长约2920公里,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独特的北方海滨风光,尤其是夏季,吸引了大量的游者前来旅游、度假。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29%,活立木总蓄积量1.5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分布呈现不同的森林植被景观,东部山区植被属于长白针、阔叶混交林区,西部山区植被属于华北植物区系。通过近年来的植树造林,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辽宁省发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全省森林旅游收入达4800万元,接待客人254万人次,且每年以20%递增。

2.设施现状

目前,辽宁省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贯穿全省的输油管线、通达世界的沿海港口和航空线,已经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交交叉运输网。另外,近年来,辽宁省投放巨资,用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五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六大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朝阳、丹东)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同时、辽宁省乡乡通公路,公路总里程5万多公里,公路密度居中国各省市之首。

根据2007年数据显示,全省共有旅行社10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72家,出境组团社37家。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99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五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饭店56家、三星级饭店243家。比较知名的旅行社有辽宁省中国国际旅行社,辽宁省中国旅行社,世纪国旅等等。比较知名的饭店有沈阳皇朝万豪酒店,沈阳丽都喜来登酒店,沈阳香格里拉商贸饭店(TraderHotel),沈阳假日酒店等等。这些优秀的旅行社和饭店信誉好,服务周道,设施完善。

3.客源现状

国际客源。辽宁省靠近俄罗斯、日本、韩国,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要冲。日本、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有地理交通之便。在经济上,日本是世界上排名较靠前的经济大国,韩国是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在文化上,中国5000年的古老文明深深影响日本、韩国文化,它们跟我国的文化交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日本作为辽宁省旅游业第一客源市场的地位是不易动摇的。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大国,在苏联解体以后,辽宁省与其的边境一日游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预料,在不出现非常情况的前提下,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来辽宁省旅游、度假的俄罗斯旅游者人数有可能超过韩国。

国内客源。目前,辽宁人中绝大多数的旅游支付能力有限,加上带薪休假的假期制度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普及,多数人的闲暇时间还是很分散的,所以多数人会选择在省内的景区转转。大部分集中在沈阳、大连、兴城等地。根据2004年调查,年末辽宁全省人口42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1.5万人,占总人口的56%。为省内的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另外,辽宁西南与河北接壤,东北与吉林相邻,吸引了众多该地区的旅游者。

三、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全省已经开发的旅游景区,特别是依托自然资源开发的旅游景点虽然也打“生态牌”,但是距离生态旅游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是旅游开发者、游客、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2.宣传力度不够

辽宁省旅游知名度不高,虽然是满清入关建都之地,但是其生态旅游部分还未为人所熟知。这说明该省在宣传生态旅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营销经费不足。促销花费少,形式单一,没有新颖的宣传构思,总是模仿其他地区的促销方式,如编制旅游宣传手册、录制VCD等等。但是,由于部分的旅游宣传资料,如《辽宁地方导游》、《辽宁导游词精选》、VCD《辽宁风情游》都只是在内部发行,未能在市面上销售,VCD的声音和效果并不尽人意,因而,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其次,营销技术存在问题。辽宁省是重工业城市、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近几年才刚刚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一些旅游方面的营销技术还在摸索学习中,同时,对于已经开展的促销活动的成效很少进行科学而认真的评价。

3.配套设施建设落后

城区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城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代表了政府对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态度,更代表了一级政府对本地区旅游业的态度,从一定角度上讲,城区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辽宁省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其一,城市卫生管理状况差。其二,没有大型的或者相对集中的旅游商品、特产专卖店。其三,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开发商为了追求旅游景区内的经济效益,大肆建设住宿区域、餐饮区域等等,导致了景点的整体景观不协调,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4.政府职责不明确

在遇到不可预测和识别的危机时,采取防备措施不利,不能有效阻止危机发生;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措施的有效度不够。在危机发生前,政府不能有效进行旅游危机的预警和采取预防措施,建立高效预防机制,制订应对危机预案和对策。城市旅游主管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旅游业的职能部门,应该在旅游业管理中是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但是现今仍然存在职责不明确现象,这就可能导致旅游业管理中出现上述的混乱与低效现象的发生。

四、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1.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破坏,一定要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相关规定。比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责任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2.加强旅游宣传力度

当今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让旅游者对这些旅游产品产生很深的印象,从而产生旅游的动机和行为,增加旅游收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大辽宁省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如举办旅游博览会、展销会、说明会等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不断地大力宣传推销辽宁省的旅游产品,大力创作新颖独特的旅游宣传片,不断地充斥广大消费者的眼球,进一步推动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旅游;生态旅游;雅安

2004年雅安荣获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魅力城市。2011年8月21日,在雅安市雨城区召开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国际倡议大会上,中国气象学会向雅安市颁发了“雅安•中国生态气候城市”证牌,雅安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中国生态气候城市”的城市。旅游业已开始从“接待型”逐步向“经济产业型”转变,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人次和收入快速增长,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一、雅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其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雅安生态资源禀赋独特,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拥有以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和茶叶之都为代表的国际生态品牌。雅安为全川多雨中心,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素有“华西雨屏”、“西蜀漏天”和“雨城”之称。森林覆盖率61.3%,空气质量国家一级,雅安市城区大多数时段负氧离子含量6级左右、景区达到6级以上;出境断面水质国家二类,素有“天然氧吧”、“天府之肺”的美称。

其二,丰厚的资源优势。雅安是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之一。全市可开发水能资源1322万千瓦,约占全省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1/10、全国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1/40;到2010年,累计建成水电站875万千瓦。境内现己探明的矿产达40余种,其中战略储备原生辉磅锡矿被称为第二国宝,发现各类矿产56种,石棉、石材、碲铋、铅锌、芒硝、锰矿储量位居全省前列。

二、雅安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

其一,西部后发地区的劣势。尽管雅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且其城市的发展也能够逐步支撑起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但是,雅安还只是一个西部大开发的小城市,其自身的发展基础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有些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并没有全部到位,有的虽然做了整体规划,却无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招商引资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生态旅游的高新技术运用方面也偏少。整个城市的生态旅游对外宣传时间不长。

其二,生态环境的制约。雅安市是全国闻名的生态名城,其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条件,即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和谐一致问题。如何实施旅游区规划使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是雅安市旅游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其三,思想观念的落后。一是改革意识不强,从而深化准备不足;二是开发意识不够,从而没有用足用活开发政策;三是整体意识不足,在涉及局部与整体、本区与他区利益关系时,往往只顾眼前可能出现的局部利益损失,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他区利益。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协调和发展上的滞后阻碍。

三、雅安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威胁

其一,周边竞争激烈化。目前,雅安市生态旅游经济带还处于规划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地方与其它旅游地区相比还不具备竞争优势。从地理区位来看,四川地区旅游资源普遍比较丰富,雅安的周边地区有成都、卧龙、九寨沟等几个旅游发展较为快速的风景区,这几个旅游点的发展给雅安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来自这几个地区的竞争,以及周边其它各类旅游区的蚕食,对于雅安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

其二,体制陈旧效率低。尽管雅安生态旅游区在创建初期就十分注重体制与制度的改革,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视,己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雅安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压力大,改革措施不到位,改革方向还不是很明确,改革力度还有所欠缺,制度和体制方面还存在有与旅游区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来自于体制与制度方面障碍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秩序方面以及人事制度方面的制约。

五、推进雅安市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5.1把握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1)准确把握地缘优势。雅安处于三大旅游精品景区连线和多条黄金旅游线路交叉重叠的黄金节点上,是进入大香格里拉的东大门,是全省旅游西环线上的大释站(2)科学认识生态优势。(3)着力突出世界品牌。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4)深度发掘历史文化内涵。雅安有熊猫文化、茶文化、红军文化、汉代文化、“三雅”文化等五大文化。全市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有列为全国、四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高颐阑、樊敏碑胭、王晖石棺等108处。

5.2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力度

(1)围绕景区开发规划交通建设,全面提升旅游道路等级。(2)精心打造主会场会馆及接待设施,把周公山温泉度假区建设成为一流的会议、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3)挖掘茶文化,推动茶旅游,发展茶产业,高水平打造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蒙顶山风景区。(4)突出生态休闲度假特色,高水平规划建设上里古镇和白马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5)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全方位打造喇叭河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同时,积极开发宝兴赶羊沟等风景奇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形成自驾车和户外运动最惬意的活动区域。(6)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精品。

5.3创新旅游政策,加强旅游服务

雅安的生态旅游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政策创新则是发展旅游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1)加强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完善雅安段内西环线旅游城镇的住宿、餐饮、购物、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使旅游城镇成为西环线的支撑服务中心。切实加强旅游城镇的生态、文化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各旅游城镇的可游性。雅安要以生态旅游为主线,突出川西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将雨城区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一体生态旅游城市。(2)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全面培训沿线旅游从业人员,规范服务行为,并在服务中体现民族及地方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意识,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景区医疗急救体系,保证游客安全;加强对当地居民自豪感的培训,让当地居民了解自身的民风民俗。(3)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深入挖掘雅安线特色旅游商品资源,开发地方特色突出的工艺品、保健药品、绿色食品、民族服饰等旅游商品。对沿线的民族手工作坊与家庭生产的旅游商品要给予鼓励和推广,以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创收(5)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加强与港澳台媒体及涉外宣传部门的合作,加大对境外旅游市场的促销力度;重视促销的技术手段,建立多语种的旅游专题网页,加强与其它著名旅游、摄影、民族文化网的链接;重视扩展海外分销渠道,尤其要加强对己入境游客的宣传,在重点旅游区、宾馆、机场发放宣传材料,尽最大可能分流这部分较为现实的入境旅游人群。(6)拓宽投融资渠道借助现代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优势行业、优势企业、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旅游开发。积极争取国家对红色旅游线路上“老、少、边、穷”地区的政策性投盗。

参考文献:

[1]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001(1).

[2]谭立勤,晏鄂川,赵曼.西部大开发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国土经济,2002(7).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9

但是,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的出现,甚至日益严重化在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被破坏日益严重,进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个词汇。它最早被提出是在1983年,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柯瑞最早提出的。在1992年,生态旅游协会明确指出:所谓生态旅游是指为了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与自然地理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而进行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是在不改变当地生态完整的同时,来创造经济效益,并且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上使当地居民受益。从这个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包括三部分内容。

1.生态旅游主要以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为主,从而满足旅游者对于回归自然的需求。

2.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要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的提出,与我们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那就是各地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于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导致资源污染、破坏问题严重;而且部分游客缺乏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也影响了当地旅游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我国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那么,我国当前的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如何呢?就目前来看,生态旅游虽然很早就被提出,但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

生态旅游的口号几乎在各地的旅游业中都频繁出现,但很多地方对于生态旅游的理解不全面,认识不足。很多地方都往往把生态旅游仅当成是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但却忽略了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资源的开发,从而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因为得不到保护和重视而恶化,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开发过程存在盲目性

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盲目地上马相关产业,缺乏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深入考察和论证,结果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缺乏专业人才的辅助和引导

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旅游开发者必须要细致、全面地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工作的,它既是涉及到了旅游业的开发,也与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必须有专业人才指导,这恰恰是很多地方都缺乏的。

(四)旅游景区环境破坏严重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是在发展粗放型经济,很多地区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发展目标,这就往往导致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受破坏严重的状况极为普遍。如大量宾馆、度假村的修建,各种娱乐设施的建造,大量污染性垃圾的存在。特别是在节假日,大量游客的涌入往往会造成景区的超负荷运转,而少数游客因为素质的问题,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这些问题就导致环境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相应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虽然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为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当前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出现的问题,一定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那么,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旅游环境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不仅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而且在地块之间、地区之间

也是相互结合的整体。如果建设或开发活动缺少综合规划和长远兼顾,会使原有生态系统恶化。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重视旅游收益,也要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重视生态旅游的宣传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兴趣的旅游活动,在全世界,尤其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政府官员甚至旅游学术界,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运作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效应如何评价,都还缺乏认识。因此,有必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公众认识到,旅游资源的破坏是对自身生活、福利的危害,让他自发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护旅游资源环境。但是,公众的生态意识并不是整体性地进步和提高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阶段制约了人们对其的认识。

最为旅游景区来说,在做好自己的旅游服务的同时,一定要把绿色旅游、环保旅游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向游客进行引导和影响,使他们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生态旅游,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提高游客的个人素质和水平。

(三)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保护工作而进行,尤其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开发更不得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适度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必须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旅游接待能力和实际接待量不得大于保护区的旅游生态容量,真正达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有序开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1篇10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湿地建议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就无法恢复。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发展湿地旅游是开拓整个旅游市场的要求,而湿地旅游业发展较慢,市场份额较低,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是未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一、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以其高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与农田、森林并列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湿地不但在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和为一些珍稀动植物(特别是水鸟)提供野生生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显示出了其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我国湿地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湿地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

二、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的概述

海滨湿地资源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容量小,干扰抗逆性弱的旅游资源,而施于其上的人类活动复杂,所以旅游开发要以生态安全为指导,注重开发模式的选择以及功能区的划分。目前湿地生态旅游仍以观光游为主,年接待量较低,旅游开发模式单一,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突现,随着湿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寻求能够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是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例研究

1.湿地旅游资源现状

尽管湿地旅游带尚处在旅游大发展初期,但湿地旅游已经初具规模,除开辟的湿地生态旅游路线和湿地为主题的旅游公园,不少旅游地域已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区,由单一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成为可供观光游览以及娱乐的生态旅游区。

2.湿地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湿地生态旅游主题不明确,景点知名度较低

湿地资源在国内首屈一指,但由于对自身优势挖掘不够,一直处在较低的开发层次上,主要表现为旅游项目单一,形式简单,内容缺乏新颖性。湿地旅游的主题不明确,没有形成较高知名度。

(2)存在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现象,环境有待提高

周围征用的湿地滩涂成为普通农耕用地、水产养殖地,仅留下所管辖湿地在保护区内呈孤岛状,大量珍贵物种资源在无形中流失,生态环境遭受破环。

(3)较少的资金投入抑制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拨款,这远远不能满足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强度与规模。而且在项目经营上多为单一形式经营,缺少统筹规划。

3.针对湿地旅游问题的整改意见

(1)加大开发力度,打造全方位旅游体系

在各景观带大的框架结构上,可以选择节点进行开发,同时进行交通线路的选定、连接,逐渐向轴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集观赏、参与、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体系。

(2)统一开发与分区管理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分散的对同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势必形成混乱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在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应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施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缓冲区对旅游项目和游人密度进行严格限制,只允许从事观光、科普活动,并采取定时、限量放人进入。

(3)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和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计划和规章制度是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其内容应对经营者、旅游者、社区居民等进行协调与控制,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各种动植物,特别是对于重点保护对象如何进行管理、保护与救护,对游客安全如何保证,对突发事件、火灾险情如何应对,以及各项奖惩制度如何落实等。

(4)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技能

目前,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但在大量引进高层专业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有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特别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生态素养,使他们在旅游中起到引导与示范作用。

(5)加强生态监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保存完好,受污染程度较轻,发展旅游业或多或少的会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在湿地旅游区内,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不断地分析和预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补救,确保生态旅游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湿地旅游伴随着生态旅游的热潮正在兴起,目前我国拟建和己建的大型湿地公园和旅游区有20多处,可见湿地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于以自然资源—海滨湿地为基础而展开的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从一开始就具有环境保护的色彩,因此,本文以生态旅游和生态安全理论为指导,对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保护进行分析。

通过对江苏海滨旅游开发条件和海滨湿地资源的评价,可以得出结论:江苏海滨地区区位、经济背景良好,海滨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生物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在国内海滨湿地资源中首屈一指,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该区开发时间较短,资金有限,加之湿地旅游开发刚刚起步,因此在开发上选择以海滨湿地观光旅游为主,集中力量开发级别较高的湿地旅游资源,其他作为后备景点培育,同时将社区参与环境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君,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开发的初探[J].资源产业,2000(9).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11

关键词:在线旅游流;现实旅游流;耦合

1研究背景

网络营销系统下产生的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的真实旅游流分属于不同的系统,一个为真实地理空间下的旅游流,一个为网络营销“网络空间”下产生的旅游流,但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甚至能够起到引导和预测作用。路紫教授[1]指出网络空间信息流对现实旅游流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在线信息引发的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的关系。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流规模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深入的进展[2-4],但是基于信息化时代探究在线旅游信息而引发的在线旅游流规模及与现实旅游流规模的关系研究还较少。因此文章基于Web文本数据挖掘,以江苏省为例,深入研究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之间的耦合性,通过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的不足,为江苏省区域网络营销提供参考。

在线旅游流规模是指旅游者通过在线旅游产品购买,而产生的流向泛长三角不同区域的旅游流量。旅游者对在线旅游产品消费具有一定的偏好性,不同的产品特征会引发不同的市场购买量,正是因为在线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同,从而呈现消费者的购买量不同,从而引发了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流动,流动量的大小即为在线旅游流规模。

2数据来源

Analysys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y程、去哪儿、阿里旅行等大型在线旅游企业占据在线旅游市场79%的市场份额。其中携程、去哪儿在线旅游市场总和为55.9%。因此本次研究数据来自于两大在线服务商,即携程与去哪儿网。两大网站知名度高、交易量大保证了在线获取的旅游流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基于在线数据,利用网络爬虫抓捕工具,抓捕2015年9月泛长三角41个市级行政单元旅游产品名称、线路的空间转移、产品的购买人数。之所以选择9月,是因为9月正处于十一黄金周前夕,此时在线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大,市场需求旺,在线信息数据丰富。

通过两大网站获得具有在线购买资格的产品共1519条,去哪儿网共计783条、携程旅游网共计736条。江苏省每个市域的在线旅游流规模统计方法如下:对于单节点旅游线路在线购买量直接归属到地级市的客流;对于多节点旅游产品,根据节点分别归属到每一个地级市客流,如“华东三日游”该线路经过南京―无锡―苏州―南京,则将该产品的购买量分别归属到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本研究中江苏省区域各地级市现实旅游流规模数据的获取主要来自2015年江苏省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3研究方法

3.1变异系数

系统耦合的概念开始之初来源于物理学,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协同的现象。后来,耦合的概念渗透到生物学、农学、地理学、旅游学等领域。旅游学是交叉学科,受到诸多学科的影响。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15]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来推导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之间的耦合性。变异系数又称为离散系数,反映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CV取极小值的充要条件是取极大值,因此可以推导出耦合度公式为:

公式中C为耦合度,k为调节系数,一般2≤k≤5,为了增加区分度,本研究取k=2,x为在线旅游流规模无量纲化值,取为0.1~0.9之间,y为现实旅游流规模无量纲化值,取为0.1~0.9之间,从公式中可以看出,C的取值在0~1之间,值越大,在线旅游流规模与现实旅游流规模耦合度越好,反之耦合度越差。

3.2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C是反映网络营销下产生的旅游流规模与现实旅游流规模相吻合的重要指标。然而耦合的情况很多,如低水平的耦合、高水平的耦合,如某地级市10月份游客量较少,而网络营销产生的游客量也比较少,则该地级市在线旅游流规模与10月份现实旅游流规模的耦合度较高,不代表两者处于最优状态。因此系统在良好耦合的状态下不代表处于最优的状态,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概念,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P为协调发展度;x为在线旅游流规模无量纲化值,y为现实旅游流规模无量纲化值。α,β为待定权数,在计算过程中,鉴于旅游产品营销手段的多样性,在线营销仅仅是旅游营销的手段之一,因而取α为0.4,β为0.6。

耦合协调度越高,表明在线旅游流规模与现实旅游流规模较高,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较好,旅游网络营销在旅游流的产生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判断在线旅游流规模与现实旅游流规模耦合协调度等级,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划分依据如表1所示。

4江苏省在线与现实旅游流规模耦合性分析

在进行耦合性分析前,利用相关性分析对江苏省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的规模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市域在线旅游流规模与现实旅游流规模的相关性系数达到0.881**,可见相关性较高。为了进一步揭示各地级市现实与在线旅游流规模的关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开展研究。在线旅游流和旅游目的地现实旅游流规模的数量级不同,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应将其标准化为0~1之间的数值,以便于进行模型的计算,为避免出现0值和1值,本研究根据改进的极差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使其取值区间在0.1~0.9之间,具体公式如下:

公式中pi为yi指标转换后的无量纲化值,yi为实际值,min(yi)为所有地级市客流最大值,min(yi)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

数据经过无量纲化后,计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在线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现实旅游流耦合状况,结果如表2所示。

(1)江苏省内13个市域,有5个市域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占江苏省内13个市域的38.46%。从优先度来看,这些市域基本上都是在线旅游流相对滞后,连云港、南通、淮安、盐城表现最为明显,网络营销相对于现实旅游业发展而言比较落后。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些市域基本上分布沿江和徐宿淮旅游圈。@一点与江苏省在线旅游流规模空间结构是相吻合的,如图1所示。图1江苏省在线旅游流规模空间热点现实,苏北、沿江在线旅游流规模是冷点,在线网络营销所带来的客流量较低。

(2)镇江、徐州、泰州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处于濒临失调状态。镇江市、徐州在线旅游流相对滞后,旅游网络营销比较落后。

镇江拥有“三山”5A级旅游景区。2012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2.9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69.2万人次。而相对于现实旅游业而言,在线旅游营销的产品数量较少,仅有少数酒店产品,与江苏省内其他市域联合的旅游线路少之又少,从优先度来看,镇江在线旅游网络营销滞后。徐州作为江苏苏北的龙头,其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南秀北雄、汉风楚韵已经为很多旅游者所熟知,再加上徐州有较多的免费开放型景区,因此旅游业发展较好,但由于地处经济落后区域,思想观念和网络经济都相对滞后,因此网络营销明显滞后,今后应不断地加强网络营销,发挥旅游网络营销的效应。泰州市地处苏中地区,具有溱湖湿地、溱潼古镇等知名旅游资源,泰州紧邻苏南地区,在线旅游网络营销相对发达,甚至赶超了现实旅游发展。

(3)扬州市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扬州2012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3638.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5.23亿元,位列全省第六。扬州瘦西湖景区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扬州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资源。但扬州在线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与南京、苏州、无锡之间的联合产品,与镇江、常州、泰州等市域的联合旅游产品较少,从优先度来看,扬州在线旅游网络营销相对滞后。

(4)常州市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常州具有三大主题公园还有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天目湖四大核心旅游资源,常州恐龙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常州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20.34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4003.84万人,常州旅游网络营销比较发达,尤其是三大主题公园的单项不同类型产品众多,旅游者可以实现在线随意多选择购买,因此总体而言,常州的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从优先度来看,常州旅游的在线旅游网络营销更加超前,这与常州的三大主题公园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密切相关。

(5)无锡市在线旅游流与现实旅游流规模处于良好协调状态。无锡市无论从在线旅游流规模还是从现实旅游流规模来看发展都相对较好,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状况。无锡与其他城市的联合在线旅游产品较多,且单项旅游产品也较多。从优先度来看,无锡在线网络营销要优先于现实旅游发展,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和重要营销媒体。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篇12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现状不足意义及举措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而生活空间的日趋缩小,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于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回归俭朴生活的需求正快速成长,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追求更多观光旅游景点。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正是由于兼具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生态休闲农业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全国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柳州市生态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柳州生态农业旅游现状

1、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初具规模

柳州市结合“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以开展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为重点,引导周边各县的村民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开展“短、平、快”的农村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并最终环绕柳州建设成“环都市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圈”的雏形。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带动下,柳州市建立了多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如柳州农工商农业观光旅游区、柳江县百朋镇下伦万亩莲藕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柳州市添发花果山生态园、柳州鹿寨县中渡古镇旅游区等;建立了多处农业观光园,如洛维观光园、万聚农庄、柳州市茂林农庄等都开展了农业生态旅游。近年来,城郊类休闲渐趋普遍化,郊区“农家乐”呈火爆式增长。

2、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性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柳州市农民参与“风情柳州”、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2007年1至7月,融水县开办乡村旅游的村屯达到14个,直接参与旅游业的农户800余户,间接带动香粉、四荣、安太等4个乡镇3000余户农户增收。

3、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

经过几年建设,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已具备了进一步提高的基础。如百朋下伦万亩莲藕景区内有可供食宿的农家餐饮点10个,床位50多张,餐位200个以上;三都板朝“天泉游泳池”可同时容纳150-200人;成团大荣草莓正朝着“自采鲜果+观光旅游+餐饮业”城郊型农业方向发展,推出了生态园、红薯窑、农家土鸡窑、自助野餐等游乐项目;融水县龙女沟旅游接待中心可以提供100人左右的住宿和餐饮服务;融安县大洲度假村建有百香果长廊、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柚园、桃园、头菜作坊等景点,开办农家旅馆10家。

二、柳州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柳州农业休闲旅游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效益比重在提升、村民积极性高、发展初具规模,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柳州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缺乏整体规划,发展水平不均衡

柳州市前期的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缺乏规划的统一指导,发展不均衡,处在分散、简单、粗放开发的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同时,由于受到政策、资金、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休闲旅游的管理和服务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只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离舒适、愉快的旅游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旅游的发展水平与拥有的旅游资源品位不相匹配,休闲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

2、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

目前,柳州的农业休闲旅游以“农家乐”形式为主,主要项目就是观光、娱乐,而其他如度假、商旅休闲等项目则很少,产品较单调;多数开发的农业休闲旅游均提供采摘、垂钓、农家饭、农业观光、娱乐等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依赖于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季节性和时令性较强;个别开发区又形成了完全同质的旅游产品,缺乏对地域特色的挖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主打项目,难以满足当前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3、农业生态旅游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

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需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区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柳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旅游开发资金不足,使部分已有的农业休闲旅游开发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如旅游区道路、停车场地、公共厕所、环境卫生、垃圾处理、通讯设施等建设都不同程度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如大多数的景区缺乏固定的旅游交通车,一些“农家乐”式的食宿设施,仅具简单的食宿功能,影响了旅游开发进程和质量。

4、人才匮乏,接待水准不高

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粗放,配套不全,旅游接待水平不高,在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与经营机构中,接受过系统旅游专业教育的人才缺乏,许多管理人员由未经培训的乡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管理不规范;旅游点的经营者文化水平一般不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5、旅游示范点示范作用不明显,旅游政策不完善

柳州市建立了许多部级乡村旅游或农业旅游示范区,但个别示范区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或村民利益协调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示范点的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示范区仅停留在挂牌阶段;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开发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另外,柳州市政府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也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但这些政策、办法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尽完善,真正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举措

生态农业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好在柳州市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将旅游列为柳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首先在政策上扶持,出台了《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名城”建设的决定》;旅游规划部门提出了《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柳州乡村旅游规划(2008―2022)》等规划文件;打造“环都市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圈”、“一小时旅游圈”,制定了《柳州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若干意见》、《2009年乡村旅游发展方案》及《209国道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方案》。2010年,确立了“风情柳州”的旅游定位和发展思路,紧扣“风情柳州”主题,重新整合柳州现有的旅游资源,突现风情元素,通过以“风情”为主线的资源整合,打造“风情柳州”旅游产品支撑体系。通过对旅游景点景区项目开发,将旅游功能建设列入城市功能建设范畴。突破传统工业的格局,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和环都市观光、度假和休闲农业旅游圈;形成三江侗族风情旅游开发区、融水苗族旅游开发区、融安生态与度假旅游开发区,鹿寨喀斯特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区四个主题开发区。

在柳州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地处柳州市南郊的柳州农工商公司将凭借优异的地理区位优势,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依托,以满足柳州市民休闲娱乐为出发点,以农事体验和农业科技展示为特色,以水上运动为亮点,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农事体验、科技教育等于一体的“雒维生态农业景区”,使雒维生态农业景区成为“风情柳州”的核心支撑、柳州“旅游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百里柳江”上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柳州市洛维生态农业景区项目建议书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处理情况报告范例(3篇)

    - 阅0

    处理情况报告范文篇1省分行巡察办:根据省分行党委的统一部署,依据《中国XX银行XX省分行巡查工作暂行办法》、《中国XX银行XX省分行巡查工作规划(2018-02022年)》的要求,我们赴省.....

    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范例(4篇)

    - 阅0

    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法律意识;医疗纠纷;防范;处理【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54-02医疗纠纷可发生在医疗过程.....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