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报告(6篇)

来源:收集

能源转型报告篇1

回暖是2010年我国报业市场的总体趋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报业实现自营广告收入370.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1%(全行业的为7.45%),高于全行业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速提高(2008年同比增速为6.36%);在全国广告收入中占比由2008年的18.04%略上升至2009年的18.15%。报纸类自营广告收入增长相对较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一是金融危机更多是对品牌广告造成很大冲击,而报纸则更多的是做区域内的广告;二是尽管报纸的广告经营额增速在大城市会受到影响,不过在二、三线城市其发展潜力仍巨大,增速较快。

根据慧聪邓白氏的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报刊媒体广告刊登额(刊例价)达到521.3亿元人民币,与2009年同期比较,增长幅度21.15%。其中报纸广告刊登总量同比增长21%,杂志广告刊登总量同比增长22.5%。2010年上半年,新浪广告收入为12,740万美元,同比增长26.1%;搜狐广告收入为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网易网络广告收入为3,490万美元,同比增速高达109.0%;腾讯广告收入为8,860万美元,同比增长55.4%。以上四大网站上半年广告收入合计为34,3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5,740万美元,同比增长33.5%。可见,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仍远远低于新媒体的增长速度。

综上所述,我国报业出现了暂时回暖,但是还谈不上复苏。

资本市场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市能够打通报业企业的直接融资通道,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上市的报业企业主要有北青传媒(香港上市)、新华传媒、博瑞传播、粤传媒和华闻控股(华商传媒的资产被其收购)。

2010年8月15日,粤传媒公告,将向其实际控制者广州日报社的全资子公司“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定向增发3.74亿股,用以购买广州日报社旗下的传媒资产,增发后总股本将增加到7.24亿股。此次定向增发购买的资产包括: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大洋传媒有限公司和广州日报新媒体有限公司的100%股权,约42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除了报纸的采编业务之外,广州日报社的主要经营性资产均将借助粤传媒这个平台实现上市。此次增发正式实施后,广州日报社及其下属公司将持有粤传媒约69.88%的股份。

目前,国家大力鼓励传统媒体创办的新闻网站上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四川在线和华声在线等10家新闻网站将完成转企改制,成为首批选定登陆A股的新闻网站上市对象。

但是囿于我国传媒业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导致报业企业的成长性难以解决,上市企业的业绩一般。例如,2010年上半年,新华传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继续下降,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净利润同比下降11.2%。销售净利率由去年同期的9.36%下降至9.03%。公司业绩下降主要源于上半年报纸发行广告业务的下降。尽管上半年汽车、个人用品、家电手机卖场、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广告业务增长明显,但受报纸广告的第一大客户房地产行业广告投入降低,以及上海平面媒体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上半年报纸发行广告业务收入下降12.2%且毛利率下降1%,进而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9%,依赖于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公司业绩下降幅度为11%。

转制重在解放制度生产力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产业化、集团化、企业化和职业化是传媒业和报业发展的不二法门,而我国的大多数报业单位依然采取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尚未转制改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已经批准了市场报社、现代快报社等35家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实施方案,涉及报刊171种。目前全国已有1069家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也正在起草修订。近期目标是,2010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2011年年底前要完成所有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任务;对公益性出版单位和时政类报刊,要坚持“两分开”“三到位”,搞好内部机制改革。

目前,中央关于新闻媒体改制的政策基本确定,具体思路是:党报党刊之外的新闻媒体,都将被认定为非时政类媒体,改制成为国有企业。中央有关部门对媒体改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是否完成了企业注册;是否注销了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员工身份是否完成事业编制向企业编制的转变;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等。在具体试点方面,辽沈晚报社获批准为非时政类媒体改制试点。

在转制改企的具体实践方面,天津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也标志着这些传媒集团的转制改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报刊退出机制全面启动。2010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会议讨论通过了《报纸期刊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该办法对报刊评估原则、报刊评估流程、评估中介等作出具体规定,指导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本地区报刊出版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为报刊实行退出机制提供基础。根据该办法,报刊退出将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报刊调整定位,包括报刊调整业务范围、报纸改为期刊;二是由有实力的传媒集团或报刊企业兼并、重组或托管;三是报刊停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退出报刊的刊号资源,由各省留用、自主调控。并把辽宁、河北作为第一批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开展报刊退出机制的试点省份,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9年,辽宁省首批12种报刊退出市场。另一试点河北省在2009年6月基本完成第一批3家报刊《读书时报》、《快乐英语》、《都市时讯》的退出工作,并于2009年底确定了第二批退出的3家报刊。

转型敢问路在何方

在新媒体快速崛起、传统媒体日渐衰落的时代大背景下,报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进行转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制定了“战略转型为突破口,带领集团全方位转型”的策略,聚合集团内外资源、国内国外资源,实现集团的科学发展。具体思路如下:从报业集团向全媒体集团的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从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国内向国际的覆盖区域转变。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一直将数字化和新媒体建设作为集团核心工作之一,努力追求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从报纸经营向经营报纸、从品牌创新向创新品牌的转变。通过整体战略规划和分步建设,对集团旗下18家媒体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开发,基本完成了报业新媒体的建设布局,实现了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介质、立体传播体系,传播终端覆盖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户外传媒、电信呼叫等多种形式,为报业集团向多媒体传媒集团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打造跨地域新闻制作共享平台,来实现自身的转型。2010年5月31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启动报业多通道跨地域新闻制作共享平台。作为生活报传媒集团地方版,齐齐哈尔等8家地市报社和有关晚报均加入了该平台。整合后的新闻制作共享平台,是生活报报业战略联盟整合新闻信息资源的核心项目。通过即时、互动的传输功能,打破各报社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了各报的采编成本,实现了新闻“一次制作、多次传播”。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先后进军动漫、教育、房地产等其他产业。首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斥资1600余万元打造的52集动画片《少林海宝》,目前已经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100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其次,2010年,争取到河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把所属的民生学院招生名额增长到3281人,使在校生规模超过8000人,学院已经开始产生盈利;第三,成立了大河传媒置业有限公司等。

此外,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专门针对iPhone开发的在线新闻应用正式上线,该应用名为“解放新新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汉王合作力推数字阅读等。

品牌如何提升影响力

媒体作为轻资产单位,其最重要的资产是品牌和人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势媒体的话语权加强,定价能力强化,获取利润的能力提高。因此,国内的报业开始高度重视品牌,并把品牌作为竞争的利器。

浙江日报成立了市场与品牌部,主要职能是在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集团的品牌战略,对集团、媒体产品品牌的规划与管理、提升,对集团媒体发行、广告市场的规划、管理、研究和定位分析,全集团媒体采购和价格体现建设,集团重大品牌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协调以及集团读者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都市快报与利群烟草公司合作打造“利群阳光助学活动”,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大学新生,为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目前,活动已经横跨10多个省市,很多都市报加入其中,更多学生享受到这一资助,“利群阳光”成为都市快报的重要标识。中烟公司把“利群阳光”注册成商标,使助学活动推向全国。

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报业企业也针对细分市场,创办新的报刊: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南岛晚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创办《爱篮球》杂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北京社区报;我国第一份体彩专业报纸中国体彩报创刊;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新民地铁》创刊;重庆区级报纸九龙报创刊;华商传媒集团及华商报社进军咸阳市场,创办咸阳晚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杭州地铁集团合资创办地铁报刊;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新金融观察》试刊,拟打造天津市首张高端财经报纸;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杂志《民生周刊》创刊。

能源转型报告篇2

编者按: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两个关键”

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提出了八项任务,第一位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看出,报告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还特别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提出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方面,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报告还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是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新表述。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报告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能源转型报告篇3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党的十报告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坚定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的突出地位——“五位一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2002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提出中国应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实际上,“绿色发展”理念已较早进入中国共产党的视野——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2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这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专门的一部分全面加以论述,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

党的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特别强调的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发展的同时留给子孙后代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这种文明形态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内涵,致力引导人们走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也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飞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我们不仅要强大富裕的中国,也要建设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生活质量,拥有健康,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加上过去长期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能源消耗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必要的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条件,那么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文明受到威胁。加之由于受传统固有发展理念所束缚,受扭曲的政绩观所影响,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执行。在一些地方的发展中,一些项目、公司、工程的引入,的确增长了GDP,增加了财政收入,干部有了政绩面子,但却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空气和水源,让群众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说到底,人民不仅要富裕健康的生活、稳定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具体说就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海洋强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十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现实中不珍惜国土,乱占耕地、过分放牧、乱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区甚至打着开发的名义侵占农民土地。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般指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由消耗型增长方式向效率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或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数量增长方式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质量型增长方式或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物质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前者片面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致使经济增长质量低,效益差和结构失衡;后者则改变这些弊端,注重经济增长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在陆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十报告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制度建设: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要运用市场手段,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促进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避免排污者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四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追究污染者责任是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一难题的关键。为此,应该建立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让污染者为其违法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总书记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2]王景福.【十报告解读】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三大亮点.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2-11-13.

[3]王玉庆.发展绿色经济要靠制度、法律保障.中国广播网(北京),2012-12-02.

[4]黄征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国发展观察,2012-07-06.

[5]专家谈十报告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新华网,2012-11-13.

[6]十报告解读.生态文明不单是节能减排的问题.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1-11.

[7]赵笛郎,晓俊,任世磊.建设美丽中国畅想生态概念七大板块.每日经济新闻,2012-11-17.

[8]汤应武.十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大洋网,2012-11-20.

[9]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访中央党校教授李宏伟.河南日报,2012-11-21.

[10]沈满洪.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浙江日报,2012-11-21.

能源转型报告篇4

1更加突出强调农业节水的战略地位

回顾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节水相关的论述,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随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与农业节水相关的论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及“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将农业节水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明确提出“节水优先,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确了农业节水的未来发展方向。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着力破除水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基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农业节水的战略定位。

1.1发展农业节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

我国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偏小和灌溉生产效率较低,这是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农业用水效率低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及湿地萎缩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都需要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尽快加以解决,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保障社会民生用水需求。

1.2发展农业节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m3以内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标,必须转变用水方式,把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量的62.4%,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农业节水空间广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水利支撑。

1.3发展农业节水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但仍要清醒地看到,保障粮食安全的农田水利基础还不牢固,水资源短缺、极端气候变化影响下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明显加剧。为了积极应对农业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必须把发展农业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通过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粮食增产增收的用水需求,保障“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节水增粮行动”等重大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2更加突出发展农业节水的保障作用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1年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任务,对发展农业节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发挥农业节水坚实的保障作用。

2.1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先进的节水技术,优化的用水结构,配套合理的灌溉设施,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大力发展农业节水。

2.2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水资源是粮食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但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源污染加剧以及工农业争水等问题的出现,水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着力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2.3为推动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阶段,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效率和生产效率,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必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节水技术,为推动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提供技术保障。

3农业节水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报告在2012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中提出多项与农业节水相关的具体措施,为农业节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1报告提出2012年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随着中央财政对农业节水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稳定节水农业建设资金来源,促进不同地区节水农业的快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次性投入大、后续维护成本高,一直以来是制约现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报告提出的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为发展农业节水拓宽投融资渠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2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报告指出要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发展农业节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农业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公众珍惜水资源,促进农业高效节水,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加强农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培育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能源转型报告篇5

关键词:高校科研;转化;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36-02

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科研发展进入了相当重要的时期,在高校竞争力上,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其衡量指标[1]。高校科研成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影响较大的,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走向繁荣的速度。

在多年里来,各个高校始终把“改革创新、服务国家”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阶段,各个高校明确提出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高校与各个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62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4个技术转化中心,年度转化项目达到2281个,实现销售达到1073亿元,孵化产业1547个,共累计向社会培训人才53419人,在过去的一年,各个高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各个地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434.28亿元,利税832.91亿元。

2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需求

基于向不同科研用户在成果转化中的信息需求了解,笔者在我国15个省份的42家科研院校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围绕用户需求特点、用户产业信息搜集困难以及用户基本信息等等一共设计了几十余项观察指标,此次点差问卷共发放734份,对126名可以女人缘进行了访谈,这些科研人员主要由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等组成,在此之中,教授所占比为56.00%,副教授所占比为37.00%,研究生等所占比为7.00%。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分析表明”:

1)中国高校的相关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国家或者省级部门项目支持或者由高校自筹的方法来完成[2],在此之中,国家以及省级经费为84.00%,高校自筹或其他形式为16.00%。

2)在解读用户在项目上的实施数据是发现,多数处于试验阶段或者还在立项、研制阶段,假如又把市场预测目标阶段放入我们的调查来看,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前几个阶段的总比达到82.41%,表明各个高校的科研成果还没有正式进入市场,他们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工作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困难。

3)在高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于学位论文、专利等常规文献以及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研究报告等非常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只是由于每个研究人员的工作职位不同,对于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4)在目前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在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上,可以主要分为公共信息渠道、校内渠道、个人渠道以及商业渠道等等[3]。公共信息渠道包括公共图书馆、免费网站等,校内信息渠道包括校内图书馆、校地合作等等,个人渠道包括项目评审、项目申请等等。

5)在目前的环境中,高校科研人员对相关信息的@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信息面过于广泛,导致信息搜集耗时长,并且对于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不能保证。此外,科研人员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数量上比较少,在对于所做科研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上比较弱,对于全程对数据的跟踪也是相当困难的。

6)访谈用户在对于相关信息服务上有相当大的期待,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个信息整合与处理的平台,在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信息能够随时获取、调用。

3面向科研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

3.1相关信息类型与特点

在以上的调查中发现,中国高校在科研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中比较注重非传统的信息,所以就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4]。

3.1.1统计类信息

在经过相关的研究部门对资料进行整理后,所得到的产业信息资源汇总。这些资源信息主要是以手册、数据库以及年鉴等形式表现,比如“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中国2016年经济统计手册”等等。

3.1.2报道类信息

其主要是由相关的技术创新进展、动向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挂钩的信息。在报道类信息上,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向用户传递即时性的信息,在对于国内外的经济信息、生产建设信息以及市场动态上都可以向用户传递最新消息,通常报道类信息是以网站为通道,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传统的报纸来传递,比如“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第二财经新闻”等等。

3.1.3报告类信息

其信息主要是指通过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到的要就成果信息,其主要特征是比较严谨,内容深刻等。在研究报告中,根据研究的层次可以对它分为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可行性报告等等[5]。根据报告中的文字形式可以对它分为技术分析型与统计图表型。在研究报告的来源上又可分为政府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库收录报告等。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分析型、数据型等。

3.2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3.2.1国内外权威机构

国内外权威机构会定期一些研究报告、相关政策等信息,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来源。

3.2.2行业机构

行业机构一般是指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实行的行业权威部门。比如“国家能源部”“中国小麦研究中心”等。

3.2.3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行业科技发展后形成的产物,行业协会作为沟通行业内部的纽带,对行业的利益平衡进行协调,是一个公共性的部门,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技协会”等。

3.2.4商业数据库

在商业数据库中,其信息存储相当广泛,并且检索速度很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

4面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各高校不同的科研领域中,笔者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应用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平台构建中。

4.1资源调研

在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中,资源调研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对几百个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跟踪,通过上述信息渠道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6]。在这几百个网站中,对其中的每一项都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汇总,在对会总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整理出需要的信息,应对其来源网站进行检测。在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中,政策法规类信息网站为57个,生产技术网站有43个,新闻资讯类网站有273个,研究报告类网站有67个,在此之外,笔者要对相关的图书、报告以及年鉴进行了信息的更新与补充。

4.2信息采集

参考国家科技部的《网络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国家科技图书中心的《NSTL数据加工规范》以及《会议资源元数据研究》。

对于需要的信息网站上的更新频率以及资源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对批量化数据进行自动导入、对零散数据进行人工添加、对有规律的信息进行智能识别[7]。对于信息数据分散比较广的内容,根据网站自有的数据分析软件自动进行收集,并在信息收集之后,有相关的人员进行识别,对于不需要的信息予以剔除,需要的信息进行录入。并按照前文所述的规范进行后台部分的导入,在数据库系统因为在元数据方面是相当规范的,所以可以采用批量化进行自动导入,对于数量比较少的信息通过人过添加方式进行导入。在收集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按照后台录入标准进行统一标准制定,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实现规范化组织。

4.3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

基于用户需求的调查情况,以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整合平台建设技术为参考,对服务平台进行开发,对于整个服务平台运用dotCMS开源系统实现二次开发,增加服务平台的系统稳定性,在此系统中运用的基本环境是Eclipsc+MySQL+dotCMS+tomcal[8],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接口管理、数据库管理)、用户推荐模块、系统前台模块、用户资源评价模块、检索模块等等。

4.4服务平台前台的服务功能

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下,服务平台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服务平台中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行业报告、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新闻资讯以及相关的技术动态、专利成果等等。在每一种信息类型中,都按照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导航以及相关连接。在服务平台上,还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下载功能、信息分享传递功能以及用户评论功能等等。并在平台使用的过程中,对平台的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扩展,比如面向第三方的RSS调用、用户空间体验等等。

4.5服务平台试试效果

在改新能源产业服务平台设计应用成功后,在以此为基础之上,在各个高校的其他科研成果上也进行了相关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在每一个服务平台上,对相关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宣传,并且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许多技术服务平台信心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在截止到2016年12底,从技术服务平台得到的反中可以得到,98.54%的用户在服务平台的体验感比较好,平台内容比较丰富,在平台的其他方面,用户也给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5结束语

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是支撑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服务系统,在此系统的构建上,需要建立相关的高校合作工作方式,将这种合作方式贯彻至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个过程,去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诚,王晓兰.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0-11.

[2]朱雪忠,李闯豪.AUTM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信息平台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6):166-171.

[3]CurrieWL,WangX,WeerakkodyV,etal.DevelopingWebservicesusingtheplatform:technicalandbusinesschallenges[J].Journalof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2013,17(5):335-350.

[4]陈飞宇.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技术转移机理及博弈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邵荣,徐雯,丁小芹,杨锐,吴跃伟.面向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产业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构建方法探索[J].现代情报,2015(11):74-78.

[6]白光敏.我国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法律制度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5(13):47-48.

能源转型报告篇6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第三次产业革命,对所有的产业、企业、机构和个人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业之间的界线被打破,传媒业与通信业、IT业等行业快速融合,为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传统媒体业正在被解构和重构

在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中的《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已经停止出版印刷版而出版网络版,谷歌2012年上半年的广告收入为109亿美元,超过了同期美国的印刷广告收入(105亿美元);在日本,互联网广告早在2010年就超过了报纸广告,平均每个家庭拥有报纸的数量更是从1.12份下降到0.9份;加拿大的互联网广告也早已超越报纸广告;在英国,2009年互联网广告就已经超过了电视广告;在德国,《德国金融时报》倒闭、《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德国的劳工机构宣布:自1945年以来新闻界最大规模的裁员大潮已经来临;欧洲很多国家报纸的发行量在近三年中下降了10%以上。

根据CTR媒介智讯提供的数据,2012年1~11月传统媒体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仅4.6%,比2011年同期的13.3%下滑近7个百分点。其中,电视广告增长6.5%,报纸广告下降7.5%,期刊广告增长7.5%,广播广告增长9.6%,户外广告增长2.0%,报纸成为唯一广告收入下降的媒体。在传统媒体低增长乃至负增长的背后,是用户的老化和人才的流失,最终表现为广告主的大量转移。

根据CTR的数据,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为42.4岁,而且在加速老化。在用户日益老化的背景下,报纸的发行量持续下降,电视的开机率也大幅度下跌。更为不妙的是,传统媒体的人才开始大量流失,或者直接流失到新媒体,如凤凰卫视原执行台长刘春到搜狐任副总裁,或者跳槽至其他行业,或者直接创业,这对于核心资产主要为人才和品牌的媒体业来说,无异于致命威胁。

在传统媒体业一片萧条的同时,互联网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Iresearch的《2012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2年,互联网广告收入高达753.1亿元,同比增长46.8%,超越报纸和杂志的广告收入之和,和广电的广告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小,预计在2015年会超越广电,成为第一大广告载体。

其中,百度的广告收入突破200亿元,高达223.1亿元,基本超越央视成为中国媒体的“吸金王”,淘宝则以172.2亿元居第二位,其下依次为谷歌中国(44.3亿元)、腾讯(34.2亿元)、搜狐(26.5亿元)、新浪(25.7亿元)、优酷土豆(20.4亿元)、搜房网(20.3亿元)、奇虎360(13.8亿元)、网易(9.0亿元)。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媒体的利润和利润率远远高于报纸。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1年我国报业的净利润为98.61亿元,期刊为22.92亿元,合计121.53亿元,预计2012年中国平面媒体的主业净利润不会超过110亿元,而百度2012年的净利润就高达110.51亿元,百度一家就超过了中国平面媒体的净利润总和。

媒体业作为创意性产业,创新是其“应有之义”,而纵观近几年传统媒体的发展史,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更迭能力日渐弱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创新,不断分化,自我优化。

目前,搜索仍然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广告吸金方式,奇虎360、百度都是以搜索广告为主,保持着很高的增速;新浪在呈现颓势的情况下,依靠微博开始反弹;腾讯携微博和微信双重保险,广告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狐借助于搜狐视频和搜狗搜索,广告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目前,网易在互联网的创新上方法不多,广告增速也较低。

传统媒体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革命带来的第四次传播革命,也正是由于此原因,我国传统媒体业正在被快速解构和重构。

国内外传统媒体战略转型现状

国外传统媒体的转型实践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

一是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来实现媒体转型,主要集中于创办自己的网站,而难点在于难以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付费墙”模式。

二是利用新的终端,当iPad出现时,业界都认为这将是传统媒体的“拯救者”,但是新闻集团《TheDaily》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这种乐观情绪。

三是改革和完善“内容采编流程”,以适应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要求,重点集中于内容平台和内容采编流程的优化与重构,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向新媒体供稿。

四是传统媒体收购新媒体公司,以此为基础实现自身的转型,如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但是由于理念的不一致,效果不彰。

五是传统媒体把一些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剥离甚至出售,如新闻集团把出版业务剥离成单独的板块,时代华纳把杂志业务剥离并进行出售,说明传统媒体开始对一些业务采取剥离的态度。

国内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由于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导致我国传统媒体单位多局限在某一区域,相应地,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很多传统媒体单位采取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的管理体制,尚未真正“转企改制”,产权非明晰化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其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更难以具备“自主能力”。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传媒单位尚未真正出现像美国的新闻集团一样的“五跨型”传媒集团,产业化意识较弱,转型就更为艰难。

国内传统媒体转型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如下七个方面:

一是积极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业务区域的扩张,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云南出版集团合办《云南信息报》,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与宁夏卫视的合作,湖南广电与青海卫视的合作等。

二是省内传媒资源的整合战略,主要有大众报业集团整合潍坊、临沂、菏泽、青岛等地市的报业资源,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收购三峡晚报社等。

三是积极实施媒介转型战略,进行“电子版”、“报网互动”、“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等多种尝试,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19楼网站在打造本地生活服务类资讯网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日报社大力打造的人民网已经成功上市,南方都市报改革内容生产流程打造全媒体。但从整体来看,成效不大。

四是积极实施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战略,SMG积极进入节目制作和发行等环节。

五是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进入文化地产行业,河南日报进入酒店经营行业,浙江日报和绿城合作进入房地产行业,大众报业集团进入教育和文化地产行业等。

六是实施尝试投融资战略,进入PE等金融领域,如湖南广电旗下的达晨创投管理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华商传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和新华社也积极进军文化金融业。

七是尝试孵化器战略,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传媒梦工场。

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传统媒体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转型,但是从转型实效来看,总体效果一般,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由于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内容基因”难以有效转变为“技术基因”;另一方面在于想以传统媒体来“融合”新媒体,而不是彻底转型为新媒体。

传统媒体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认识到传统媒体的转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观念转型是导向,战略转型是方向,体制转型是保障,机制转型是动力,媒介转型是主体。

其次,传统媒体战略转型的五种可能路径是:内容经营转型:收缩阵线——成为单纯的“内容提供商”;产品经营转型:延伸价值链条——成为综合营销服务商;产业经营转型:延伸产业链条——成为产业运营平台;信息平台转型:成为智能信息服务平台;资本运作平台转型:成为文化产业资本整合者。不同的传统媒体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转型战略,并根据自身能力的不断变化而动态调适。

第三,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是成为智能信息服务平台,而要成功实现转型,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型:在行业认知上,要从传统媒体业转型为信息服务业;在受众和信息的关系上,从“人和信息的分离”转型为“人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和互动”,至关重要的是,要变之前的“内容基因”为“技术基因”。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