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治疗(6篇)

来源:整理

细胞免疫治疗篇1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病症之一,早在上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HO即将LADA规划为1型糖尿病中的免疫介导性亚型。有相关研究统计该病症老年群体多发,约达到糖尿病总比例的10%~15%。由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随着病程进展后患者机体多伴有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各类抗体,导致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与抗体结合形成机体丧失胰岛功能。庞伯健等学者研究证实[1],对于LADA的治疗需及时明确诊断加强胰岛素治疗可有效保证胰岛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48例,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4.3±2.7)岁,男性25例,女性23例,经检查明确诊断,均符合WHO在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发病年龄超过15岁,发病半年内未出现酮症反应,体重指数0.05)。

1.2方法选择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门冬氨酸胰岛素(诺和锐),国药准字J20150073。均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始剂量为体重(kg)×0.5=(U/d);患者均取单日胰岛素用药剂量的50%作为作为基础剂量,并结合病情症状实际状态,如DM分型、患者年龄、血糖水平及特征指数等变化进行调整,可在基础胰岛素用药剂量上调10%。将基础用药剂量÷24之后即为单日每小时输注基础率。余下剂量可在患者3餐/d前进行应用,常规按照4∶3∶3或1∶1∶1用药模式进行分配,监测患者餐后2h血糖变化。

1.3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于晨间取空腹状态下静脉抽血,OLYMPUSAU640生化仪分析血糖浓度,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胰岛素、C肽含量变化;胰岛β细胞功能的检测则按照胰岛素释放指数作为参考,胰岛素释放指数=20×胰岛素/(空腹血糖浓度-3.5)。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为(11.5±3.4)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为(17.9±4.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1.3%;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下降为(6.4±1.3)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为(10.2±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0.8)%;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为(11.8±3.1)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为(18.2±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1.1)%;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下降为(6.5±1.4)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为(10.8±3.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0.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C肽水平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指标为(11.2±1.4)U/ml,C肽指标为(1.2±0.3)mg/L;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胰岛素指标为18.4±2.3U/ml,C肽指标为(2.2±0.3)m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指标为(21.4±4.7)U/ml,C肽指标为(3.1±1.1)mg/L;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胰岛素指标为(64.3±13.4)U/ml,C肽指标为(5.7±1.7)mg/L。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细胞功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释放指数分别为(2.4±0.5)、(3.6±0.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释放指数分别为(3.8±0.6)、(4.2±1.0);观察组胰岛素细胞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琚枫等[2]研究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病情进展初期,其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尚未完全消失,若在这段时期采取针对性治疗仍旧有可能逆转改善。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则是通过短期高效率改善患者血糖浓度,以此减少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程度,抑制胰岛素分娩,缓解胰岛β细胞的运转负荷,让机体胰岛细胞功能得到适当休养,避免胰岛细胞衰竭,以此达到改善机体免疫失控现象。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缓解机体免疫失控,中断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β细胞损坏过程,保障机体胰岛素抵抗性[3-8]。同时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可增加机体免疫耐受性,缓解炎性病变反应,相辅相成以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失控状态。

综上,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同时提升胰岛素β细胞功能,增加患者预后疗效[9-10]。

参考文献:

[1]庞伯健,常艳华.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5):4247-4249.

[2]琚枫,符茂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影响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420-422,426.

[3]林南生.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609-3611.

[4]琚枫,符茂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影响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05):420-422,426.

[5]王卫民,张清贵,翁孝刚,郭永年.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血、尿C肽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05):61-62.

[6]李俊,于世家.于世家教授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之经验总结[J].医学综述,2007,13(24):2064-2065.

[7]毕永春,胡伟,张葵.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4种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学,2011,39(06):647-649.

[8]高绘.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3):313-314.

细胞免疫治疗篇2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卵巢癌;生存质量;联合化疗;临床疗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在享受高效的同时,其健康也受到了威胁。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均成为导致恶性肿瘤高发的重要因素,而人体免疫环境的破坏则成为肿瘤形成更重要的原因[1]。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无论手术、化疗、放疗均可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导致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甚至引发第二肿瘤,为了提升患者免疫力,给予患者过继具有抗肿瘤效应的免疫细胞。由此,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第四种治疗手段。本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配合化疗治疗2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晚期卵巢癌的住院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化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Karnofsky评分≥40分,QOL评分>20分,预计生存期两组患者均>3个月,心、肝、肾功能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为一线化疗,化疗前完成胸、腹部CT、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组:紫杉醇治疗前6、12h给予患者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西米替丁300mg;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5mg。紫杉醇175mg/m2,卡铂,AUC5~7.5mg/(ml・min)静脉液注,第1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组:治疗前4~6d予患者采集自体免疫细胞,送中心实验室培养,扩增(约培养周期为12~14d),化疗方案完全同对照组。第8或9天将扩增后的DC-CIK免疫细胞予患者分2d输注,每次输注前3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15mg。每2周期重复进行1次DC-CIK细胞免疫治疗。化疗结束后,每月进行1次DC-CIK细胞免疫维持治疗,并密切随访。两组患者均进行2~8周期的化疗。

1.3评价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按照肿瘤患者QOL评分标准评价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参照1978年抗肿瘤疗效通用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4随访化疗后随访3~18个月,随访至2015年8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2例患者死亡,终止随访。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结果

2.1治疗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0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55.6%,临床获益率为92.6%;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9例、进展2例,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1.9%、85.2%,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均无明显变化。

2.3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3讨论

DC细胞是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使T细胞增殖活化、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激发免疫记忆保护。CIK细胞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培养产生的一类CD3+CD56+共同表达的高细胞毒性细胞(杀伤细胞),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即NK样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可达84.7%[2]。CIK细胞不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还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最大可能地恢复细胞正常的生长调节,为彻底进行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DC-CIK免疫细胞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治疗,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中,与单纯化疗相比,两组疗效相当,但前者明显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并有待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效果。

参考文献

[1]LiW,CuiH,MengFQ,etal.NewTcellepitopesidentifiedfromananti-idiotypicantibodymimickingovariancancerassociatedAntigen.Immunotherapy,2008,57(2):143-154.

细胞免疫治疗篇3

【关键词】封闭抗体;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icacyof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usinglymphocytesactiveimmunotherapy.Method:80casesofpatientswithRSAwhichwerediagnosedbyblockingantibodyscreening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treatmentgroup(40patients)andthecontrolgroup(40patients).ThepatientsinthetreatmentgroupweretreatedbyLITwith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ithtraditionalmiscarriagetreatment(progesteroneplushCG),thenthepregnancyoutcomeswerecompared.Result:Inthetreatmentgroup,32casesofpregnancyweretreatedsuccessfully,andthesuccessratewas80%,including16patientswithfull-termdelivery(50%),16caseswithlatepregnancy,8casesofabortion.Inthecontrolgroup,therewere16caseswithsuccessfulpregnancy,thesuccessratewas40%,includingsixcaseswithtermbirth(37.5%),10caseswithlatepregnancy,24casesofabortion.Bycomparison,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twogroups(P

【Keywords】Blockingantibodies;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Lymphocytes;Immunotherapy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患者往往经历了多次妊娠后的自然流产(连续或不连续流产次数≥2次)[1]。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1%~5%。RSA可有单一病因或多病因引发,其病因复杂性较高,已知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有:染色体异常、生殖系统机能紊乱及结构畸形、内分泌失调、妇科感染等,此外应强调,近年来发现封闭抗体缺乏也会导致RSA。相关文献表明,复发性流产原因不明患者达到52%以上,其中与免疫因素有关的RSA患者又达到79%以上[2]。目前,治疗RSA的方法中,以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为主。国外对主动免疫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尚未完全阐明。我国也已经将主动免疫治疗RSA应用于临床中,相关报道显示,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不尽相同[3-4]。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2次或2次以上的RSA患者(自愿参与治疗),经临床筛查证实40例患者均由于缺乏封闭抗体缺乏而致RSA,并对40例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疗效明显,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深圳仁爱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包括生化妊娠,IVF-ET种植失败)及胚胎停育2次或2次以上的RSA患者(自愿参与治疗)80例,经临床筛查证实患者均由于缺乏封闭抗体缺乏而致的RSA,40例患者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进行治疗(LIT)。另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胎治疗(黄体酮加hCG)。治疗组年龄23~41岁,平均28.3岁;2次自然流产者21例(其中有2例2次IVF-ET种植后流产者),3次自然流产者6例,4次自然流产者3例,5次自然流产者2例,5次以上自然流产者2例,2~3次胚胎停育者5例,孕3胚胎停育2产1者1例。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29.1岁,有2次自然流产者29例,3次流产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流产的病因筛查及方法本研究中,要求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RSA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封闭抗体检查阴性;(2)生化妊娠及早期(12W前)自然流产史≥2次,或胚胎停育≥2次,或自然流产+胚胎停育≥2次;(3)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4)双方行TORCH(包括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弓形体)、梅毒、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检查均为阴性;(5)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检查均为阴性;(6)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及空腹血糖正常;(7)抗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为阴性;(8)排除生殖道畸形和形态学异常;(9)分析男方,各项指标显示正常;(10)治疗前,所有患者未使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胎治疗(黄体酮加hCG)。治疗组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治疗方法:无菌下抽取患者丈夫或血缘亲属或无关自愿健康个体静脉血20mL,肝素抗凝,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悬液装于注射器中,给予患者两前臂内侧行多点皮下或皮内注射,每侧注射3~4点。2~3周治疗1次,4~6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复查封闭抗体,若已转为阳性,要求3~5个月内尽快妊娠。确诊妊娠后,再加强LIT一疗程(2~3周1次,共4次)至妊娠14~16周。若转阳后半年内仍未能妊娠,应每隔8~10周巩固一次LIT,以使封闭抗体不转阴。部分复查封闭抗体阴性者,再加强LIT治疗2次,若仍未转阴也可考虑备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治疗组妊娠成功32例,8例流产,成功率为80%;对照组妊娠成功16例,24例流产,成功率为40%,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03,P=0.0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封闭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妊娠结局比较主动免疫治疗后,34例患者封闭抗体转为阳性,其中妊娠成功29例,成功率为85.3%;6例封闭抗体仍为阴性者,妊娠成功2例,成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0,P=0.022)。详见表2。

3讨论

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一种特异性IgG抗体(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现代生殖免疫学证实,该抗体可抑制MLR(淋巴细胞反应)。封闭母体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作用于胚胎滋养层,使得辅助T细胞对胎儿抗原抑制物的识别无法正常完成;同时,母亲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胚胎,也是由于封闭母体淋巴细胞的作用[5]。MIF,即封闭抗体,是封闭同种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成为BA或称为Antipaternallymphocyteantibody(简称为APLA)。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缺乏封闭性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使用了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该方法对RSA治疗的效果较好,但作用机制不明。众多学者对复发性流产的治疗进行了持续的研究,黄芳等[6]通过黄酮体及hCG联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对4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了观察,认为该方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有效率达100%,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流产患者后的妊娠率达57.89%,并认为hCG及黄酮体联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是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可靠方案;谭玉清等[7]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淋巴细胞免疫对8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了治疗,认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在90%以上,因此认为该方案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对于封闭抗体阴性者,主要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等到患者体内封闭抗体升高时进行受孕,妊娠的成功率可达到80%~90%[8]。Beer和Tayor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立,并于1978年开始应用于RSA的一种免疫疗法。对同种免疫型RSA患者采用丈夫或他人淋巴细胞进行同种致敏治疗,抑制母胎间的细胞性免疫性排斥反应,减少流产率。梁宝珠等[9]对100例确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分析,认为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率升高,从封闭抗体阳性者妊娠成功率方面将,再次妊娠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

临床医学界认为,人类白细胞抗原Th1/Th2失衡及组织相容性与复发性流产存在相关性,Th2细胞是在正常妊娠情况下的主要细胞因子,而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血清中Th1因子是主要的优势细胞,因此可以通过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的方式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提高母体Th2型细胞因子,控制Th1型细胞因子,增强母体的免疫耐受[10]。我国的彭桂元等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法治疗991例RSA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妊娠成功率大大提高,可达到80%以上,提示在RSA治疗方面,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具有较好疗效[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0%和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为此,应将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应用于RSA(缺乏封闭抗体)的临床治疗中,患者预后免疫反应很强,基本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妊娠成功率显著提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成平,张秦芳,白静,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综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14(5):687-688.

[2]肖青,秦爽,龚桂芳,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24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13,44(5):42-44.

[3]叶恒君,张淑贞,钟春华,等.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420-5422.

[4]李丹梅.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96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57-58.

[5]吴美梅,孙丛萌,周运花.复发性流产免疫治疗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363-3365.

[6]黄芳,宁华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与黄体酮及HCG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4-185.

[7]谭玉清,陈强,陈敏.淋巴细胞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84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8):1127-1129.

[8]崔艳萍,钟小烨,班清媚,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26-1627.

[9]梁宝珠,谭忠伟,黎彩鹏,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61-3562.

[10]廖义鸿,李红发.孕酮调节复发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产生Th1、Th2因子及机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5(11):47-48.

[11]NonakaT,TakakuwaK,OokiI,etal.ResultsofImmunotherapyforPatientswithUnexplainedPrimaryRecurrentAbortions-ProspectiveNon-RandomizedCohortStudy[J].AmJReprodImmunol,2007,58(6):530.

细胞免疫治疗篇4

【摘要】总结了9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成份输血、防治感染出血、造血因子应用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加强预防感染、出血,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本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7月共收治本病患者9例,均在成份输血、防治感染、造血因子应用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TG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8.5岁。9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1.2结果:9例患者中,除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8例病情均得以改善。大约2-3个月后,血常规逐渐趋于稳定。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SAA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使患者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承受极大的痛苦,同时,ATG费用较昂贵,经济上又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思想负担很重,大多数患者都有焦虑、恐惧心理。1)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该疾病方面的知识、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并着重强调ATG治疗是除异基因骨髓移植外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需求与状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建立信任感,并积极配和,使治疗顺利进行。

2.2.用药期间护理

2.2.1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1)用药前行皮肤过敏试验,在试验及用药过程中,备齐一切抢救用品和用物。(2)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使用ATG前予抗过敏、护胃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开始滴速为5-10滴/分,观察10分钟后无反应,再逐渐加速,全量在4-6小时滴完。用药中以及用药后15d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疹、发热、寒战、窒息等过敏反应发生。本组3例患者中在输注ATG中或输注后出现皮疹,伴有瘙痒感,2例在输注过程中,出现皮疹、咽部发痒、干咳,无胸闷气促,无血压改变,2例用药过程中,出现高热(T40度),伴有畏寒、寒战,胸闷,经减慢滴速或间断输入,应用抗组胺药物、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等,症状减轻,继续输液,无不适反应。

2.2.2迟发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2周之内或之后,其临床表现为:发热、猩红热样皮疹、风团及关节疼痛等表现,一般持续4-7d。本组有2例患者分别在ATG结束后第5天、第10天出现皮肤风团样皮疹,高热,经由抗感染、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后好转。

2.3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2.3.1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低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首位[2]。对于接受ATG治疗的患者,应采用保护性隔离,移居空气层流洁净病房,实施全环境保护,限制探视及陪护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本组1例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后,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3.2注意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SAA患者的感染部位常见于口腔和肛周,这是由于口腔和肛周是人体整个消化道的入口和出口,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承担着繁重的进食和排泄任务。又由于本身的特殊解剖结构,极易藏污纳垢,成为细菌繁殖和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3]。因此,严密观察其口腔黏膜的变化,每天口腔护理两次,并加强肛周护理。本组2例口腔感染患者十余天后感染得以控制。

2.4出血的观察和护理SAA患者血小板极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出血,应用ATG治疗使血小板消耗,进一步加重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护理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当血小板下降至2O×1O9/L时,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有无皮肤粘膜、泌尿道和消化道出血情况及颅内出血症状,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当血小板

3讨论

S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此病病因不明。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SAA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改变是异常免疫损伤所致[4]。ATG是一种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剂,由于此药是一种异种蛋白,使用后会出现变态反应、血清病等副反应,加之SAA患者本身抵抗力低,应用ATG治疗后免疫力更趋低下,且血小板计数减少,易引起出血。因此,对应用ATG治疗的患者做好密切观察及积极、科学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3.

[2]刘灵,王蓉,张丽雯.浅析医院感染监控中的误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B):61

细胞免疫治疗篇5

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法;封闭抗体不足的习惯性流产;治疗

习惯性流产具体指的是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患者。其中60%左右的患者是由于不明原因导致的流产[1]。根据免疫学相关因素可以将其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两种类型,而封闭抗体(英文:BA)的缺乏属于同种免疫型,是不明原因流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此次研究过程中对运用淋巴细胞免疫法对患有封闭抗体不足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2008年9月~2011年9月90例患有封闭抗体不足的习惯性流产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年龄21~39岁,平均26.4岁;病程2~8年,平均3.8年;既往妊娠时间4~22周,平均11.7周。B组年龄20~38岁,平均25.8岁;病程2~7年,平均3.2年;既往妊娠时间3~21周,平均10.4周。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90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组与B组,平均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孕前注射丙种球蛋白,每次剂量20g,每3周注射一次,坚持4次,怀孕后在注射2次)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成功分娩情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整个治疗过程中所需的费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疗效评价:成功:成功怀孕且时间在5个月以上的者;失败:成功怀孕,但怀孕时间不足5个月者[2]。

1.4统计学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该组患者妊娠后成功分娩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P<0.05);该组患者治疗所需总费用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不良反应、费用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成功[例(%)]

失败[例(%)]

不良反应[例(%)]

费用(,元)

A组

45

31(68.9)

14(31.1)

11(24.4)

1382.6±98.2

B组

45

39(86.7)

6(13.3)

2(4.4)

824.5±82.6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从现代生殖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导致该类习惯性流产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胚胎父系抗原免疫反应相对较低。以该理论为基础,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采用患者丈夫或无关个体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对母体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治疗[3]。妊娠是半同种异体成功移植的过程,胚胎中所携带的一种夫源性HLA抗原,可以对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有效刺激,并导致产生一类IgG型的抗体,临床上将这种抗体称之为封闭抗体,该抗体主要在妊娠妇女血清中存在,可以对针对丈夫HLA特异性抗体的淋巴细胞毒生理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并能够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产生抑制,该类患者的血清中通常情况下缺乏该封闭抗体,但通过人工注射丈夫的淋巴细胞可以获得该抗体[4]。注射的部位皮肤所产生的反应与疗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皮肤反应的具体程度,可以对免疫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定,在第1次注射后患者的皮肤反应相对较重,即治疗2d之内患者的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润硬结直径在3~10mm之间,而经过几次注射后皮肤反应会逐渐减轻,妊娠的预后良好[5]。

总而言之,运用淋巴细胞免疫法对患有封闭抗体不足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进一步保证患者在妊娠后能够顺利分娩,且该治疗方法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现象。

4参考文献

[1]梁宪生.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因素与免疫治疗[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8,14(11):192.

[2]任平,章晓梅,严新民,等.淋巴细胞培养后免疫治疗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1(13):284.

[3]林其德,赵爱民,周涵春,等.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1(16):355.

细胞免疫治疗篇6

关键词: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

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细胞免疫治疗肿瘤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输注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1],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出高增殖高活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CIK细胞是一种免疫杀伤细胞,具有高增殖和高细胞毒性,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将本院应用CIK细胞治疗85例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对85例恶性肿瘤病人行CIK细胞回输,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26岁到75岁,其中肝癌10例,胃癌19例,乳腺癌18例,肺癌31例,食道癌7例。

1.2试剂与仪器

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美国wigma公司;IL-2:英国peprotech公司;IFN-γ:英国peprotech公司;CD3:美国AncellCorporation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英国Beckman公司;HF212UVCO2恒温培养箱:上海力申科技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1.3实验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浮于1640培养基培养,第一天加入IFN-γ(1000U/ml)20μl,置37℃,5%CO2培养箱中;24小时后,加CD3单抗(100mg/mL)100μl,IL-2(500μ/mL)40μl;72小时后,补加培养液和IL-2。培养第3天时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阴性后,洗涤注入100mL生理盐水回输给患者。

2、结果

患者接受CIK细胞免疫过继治疗后,T细胞亚群百分数和绝对值均明显提高,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8、CD56与输注前对比,70%患者有所提高,20%患者无改变,10%患者降低。绝大部分患者食欲得到改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得到缓解。

3、讨论

我院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85例恶性肿瘤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有效,患者回输CIK细胞后感觉明显好转。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百分数和绝对值提高者达70%,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CIK细胞在医学上被称为肿瘤的细胞导弹,它识别肿瘤的能力强,且不会杀伤人体的正常免疫细胞[3]。CIK细胞作为目前生物治疗的新手段,其杀瘤活性强,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4]。

参考文献:

[1]李敏,邓海峰,陆明洋,等.CIK治疗前后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6(15):1051-1053.

[2]田静,卢红,宿向东,等.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3(23):269-27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