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作文(精选4篇)

来源:网友

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作文篇1

行至彼岸再回眸

今时今日,面对着这张空白的稿纸,我于平静中萌生出一份坚定与希冀。面对飘摇不定的未来,面对变幻莫测的庚子年2020,如今我已跟随祖国的脚步,行至彼岸。目光回溯往昔,我们来日方长。

庚子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同样也是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阴翳的一年。我只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中不起眼的一个,上层社会的风起云涌很难改变我的生活状态。但年初的新冠疫情,无疑像一颗巨大的陨石,不经意间在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了滚滚波涛,用它独一无二的方式昭告世人,他来了——招魂幡一挥,卷起阴风阵阵,吹散了新春的繁华气象,吹走了数万华夏儿女的鲜活生命,也吹熄了无数家庭的希望火星。名为恐惧的滚滚浓烟笼罩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头。武汉封城,停工,停学。随着党中央一项又一项抗疫政策的推行,就算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刻也不得不抬起头,凝视窗外那汹涌而来的滚滚浓烟。不得不承认,你我都是这旷世一疫的亲历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整幅水墨画都被浸染成灰黑,又有哪一个人能展露笑颜?

灭世的洪流,裹挟着泥沙,让本就不易的前进之路愈发艰难。每个人都知道,度过洪流之后的彼岸是理想中的未来,是人心中残存的“桃花源”。可就是这样一条激流,仿佛无边无际,令人望而生畏。此刻我才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真正蕴含的东西,如果说家庭、家族是将与你同血脉的人联系在一起,那么国家、民族便将你与所有炎黄子孙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一个偌大的群体中,危难当前,它能提供给你的是一份信仰,而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对这份信仰的感受就越深刻!从钟南山率领各医疗单位冲锋在防疫一线,到党中央在伟大领袖的领导下统筹规划,提供政策导向,再加上无数普通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每一个人或许都只是一粒尘埃,但共同的方向使我们聚在一起化作磐石,风雨不动!余秋雨曾言“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经此一“疫”,似乎更有一分敬意于心底萌生。

成长的过程很长,因为它的积淀用去了漫长的岁月;成长的过程也很短,因为它的到来有时只需一刹那,便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难想象年初的那份恐惧与彷徨,有些事情,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蕴含的深意。“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而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追寻前方的光,走着独属于我一个人的道路。有些路很远,也很长,走下来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做最好的自己。“事件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站在自己的明天,回望昨天,难免会有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吧。既已行至彼岸,过往便不过是一处时间的剪影,站在比昨日更好的位置上,余下的自有时间决断。

行至彼岸,再回眸,“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时代,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与过去的自己告个别罢。站在时代之中,你我能做的唯有按自己想要的去生活,尽量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作文篇2

走向门外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一扇窗子”。看向窗外,走向门外,打开的不仅是视野,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无到有,我一步步走向门外,借助科技,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借助这个全新的时代。

摆放在小桌上的是一个似金属壳的“小箱”,笨重而不起眼,那是十六年前便已存在于我家的电视。儿时无穷多的乐趣便是那个小黑箱里跳跃的亮光给予我的。每逢晴朗的日子,我便看着电视里重复播过无数次的动画,乐此不疲;阴雨天时,动画里的小人会时常没有了声音,有时甚至只显示蓝屏。同有电视的时光只能看些家中晦涩难懂的书籍,可书时都是与我的世界亳不相关的文字,而我的世界只限于这个小县城,这个满是庄稼田地的县城,那便是我生活的全部。

立在桌柜上的是一个黑框薄屏的电视,那是八年前“更新”的一台。将电视旁三根红黄蓝的电线连入电视便能看一些不同风格的动画与电影了。儿时的天马行空从此开始,童年的乐趣不再只限于无声小人和屋前那一方田野,而是有了无限幻想与幻想世界的乐趣。那台电视将我从这狭小的县城引向更远的天空,站我得以窥见世界。原来那曾以为是记载天书的晦涩书籍讲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电影中的柏油路小轿车居然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悄悄出现,高楼大厦也在这里慢慢有了“崛起之势”。从幻想到现实,就像一个一直生活于密不透风的屋子里的人打开了第一扇窗,我看见了外面。

如今悬挂于墙上的,是五年前新添的一个立体电视。它就像一幅极薄的画,轻盈地贴于墙上,又像舞台拉下的帷幔,大而醒目。现在的电视时刻连接着网络,随时可以看到任何电影、直播,也可进行手机投屏、视频通话。从世界各地风俗人情,到丛林深处、大洋彼岸,再到最新的新闻报道,是科技将我从幻想拉向现实。世界是一体的,我在紧随,并融入其中。我们家也已搬进了曾经的自己羡慕不已的高楼,而高楼之外,似山峦般连绵的高楼此起彼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铁也驶入了这个小县城,为我们追赶时代的步伐不断助力。科技的发展为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门,等待着我跨越一步之遥,走向门外。

曾经闭塞于一方狭小的天地,我只知道自己的冷暖;而如今走向门外,走向世界时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也正是不断发展的县城与技术,给了我认识自己的契机。电视由落后到先进,高楼平地拔起,家乡从无到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我从井底走出,看到世界的宏大,认识到自身的渺小,更明了前行的方向,坚定的目标。

是科技的迅猛,经济的繁荣,祖国的昌盛,让我能走出门去,心怀天下。我知道,我走出国门的同时,祖国也正一步步走向世界。

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作文篇3

走向门外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一扇窗子”。看向窗外,走向门外,打开的不仅是视野,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无到有,我一步步走向门外,借助科技,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借助这个全新的时代。

摆放在小桌上的是一个似金属壳的“小箱”,笨重而不起眼,那是十六年前便已存在于我家的电视。儿时无穷多的乐趣便是那个小黑箱里跳跃的亮光给予我的。每逢晴朗的日子,我便看着电视里重复播过无数次的动画,乐此不疲;阴雨天时,动画里的小人会时常没有了声音,有时甚至只显示蓝屏。同有电视的时光只能看些家中晦涩难懂的书籍,可书时都是与我的世界亳不相关的文字,而我的世界只限于这个小县城,这个满是庄稼田地的县城,那便是我生活的全部。

立在桌柜上的是一个黑框薄屏的电视,那是八年前“更新”的一台。将电视旁三根红黄蓝的电线连入电视便能看一些不同风格的动画与电影了。儿时的天马行空从此开始,童年的乐趣不再只限于无声小人和屋前那一方田野,而是有了无限幻想与幻想世界的乐趣。那台电视将我从这狭小的县城引向更远的天空,站我得以窥见世界。原来那曾以为是记载天书的晦涩书籍讲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电影中的柏油路小轿车居然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悄悄出现,高楼大厦也在这里慢慢有了“崛起之势”。从幻想到现实,就像一个一直生活于密不透风的屋子里的人打开了第一扇窗,我看见了外面。

如今悬挂于墙上的,是五年前新添的一个立体电视。它就像一幅极薄的画,轻盈地贴于墙上,又像舞台拉下的帷幔,大而醒目。现在的电视时刻连接着网络,随时可以看到任何电影、直播,也可进行手机投屏、视频通话。从世界各地风俗人情,到丛林深处、大洋彼岸,再到最新的新闻报道,是科技将我从幻想拉向现实。世界是一体的,我在紧随,并融入其中。我们家也已搬进了曾经的自己羡慕不已的高楼,而高楼之外,似山峦般连绵的高楼此起彼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铁也驶入了这个小县城,为我们追赶时代的步伐不断助力。科技的发展为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门,等待着我跨越一步之遥,走向门外。

曾经闭塞于一方狭小的天地,我只知道自己的冷暖;而如今走向门外,走向世界时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也正是不断发展的县城与技术,给了我认识自己的契机。电视由落后到先进,高楼平地拔起,家乡从无到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我从井底走出,看到世界的宏大,认识到自身的渺小,更明了前行的方向,坚定的目标。

是科技的迅猛,经济的繁荣,祖国的昌盛,让我能走出门去,心怀天下。我知道,我走出国门的同时,祖国也正一步步走向世界。

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作文篇4

天赐悲悯

天赐人以人性,赐人以悲悯。

——题记

记得村上春树说过:“当一个鸡蛋被扔向高墙时,无论那高墙有多么正当,我都会站在鸡蛋这边。”对受难者的怜悯,既是人之天性,又是人性在苦难中不断升华而酿成的终极硕果。

小时候对苦难的认知是稚嫩而模糊的。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看着电视上那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那一堵堵断墙与散发着死的气息的废墟,看着呼天抢地的人们在灾难中痛不欲生,我只感到童年一切对美好世界的幻想被毫不留情地撕碎了,正如子弹击碎了琉璃。

苦难就是死与离别,年幼的我如是认为。而对于国家和同胞们怀着愚公之愿与精卫之心的救助以及人们在应对灾难后的反思,我都视若无睹了。我只看到那骇人的伤亡数字,却没有看到一个民族正从创伤中走出,正在苦难的磨砺中逐渐铸就不朽。

当这个世界再次遭受风暴的侵袭——新冠疫情时,恐惧、茫然,对人类过去对自然所作所为的追悔,再次袭上我的心头。几百,几千,几万,数字的指数爆炸为世界蒙上了一层绝望的灰色,春天被封锁于望不见尽头的寒冬中。我想起了《等待戈多》中的一句话:“她们在坟墓上创造出新生,白昼将逝,黑夜再临。”

直到我看见了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生和一位躺在推车上的患者正在夕阳的沐浴下遥望着远方的天空。

我心中的寒水便是这样被击碎了。原来,苦难之中不只有魑魅魍魉横行,更有神与天使降临;原来,人们在苦难中依旧能体会到生命的意志与生的欣喜,这是漫天的哭声所不能掩盖的。

我哭了,第一次为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而落泪。我被那圣洁的夕阳所洗礼,它将我从盼不来黎明的黑夜中拯救出来,我开始正视苦难。

苦难不只是死与离别,更是重生与希望。那些在灾难中献出生命的灵魂啊,他们的死不是荒诞世界的无意义玩笑,它为人类向着光明的伟大进军添上了一层层悲壮的披风。死,便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生,也因承担着死的重量愈发丰厚。

叔本华的一句话很好地告诉了我们疫情带给了我们什么: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受难者了。这种对整体命运的观照,便是悲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曾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呐喊着何为悲悯,直到今天,我们才懂得。

重要的不在于苦难,而在于苦难后的反思。当倾举国之力佑护华夏子孙于危难之时,国家重拾了悲悯,开始思考群体的善的意义。真正能够不朽的,往往是超越了浅薄的利益冲突的时代精神。整个民族都意识到在伟大的善面前,平庸的恶是如此微不足道。一个崭新的民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以更为强盛的姿态矗立于世界,并向着复兴发起了冲锋。

等到九州大地终于从噩梦中醒来,我又能走上街头。街道上行人匆匆,熙熙攘攘,城市寻回了烟火气,人民重拾了幸福感。太阳明亮,水波温柔,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