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范例(3篇)

来源:网络

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生产劳动,传承于民间,千百年来不断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保存发展,是民族历史的文化积累和结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文化工作,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又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资源。充分认识图书馆的优势,发挥图书馆功能,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前地方图书馆的一项新课题。

一、图书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工作的历史使命。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提出:“图书馆是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植于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一个社会装置。”德国图书馆专家卡尔斯泰特认为:“图书馆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把客观精神传递给个人的场所。”吴慰慈等我国图书馆专家则为图书馆做了如下定义: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即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文化职能在于保存人类记忆、积累人类知识、传承人类文明,这种文化职能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贯穿图书馆所有工作环节,是图书馆生存定义与持续发展的本质。而作为人类文明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本来就应该属于图书馆的职责范围。早在1974年国际图联就明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进行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作为一个“创造和继承文化的社会机构”的图书馆,未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自己的范围之内,那么它就没有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的功能是不完善的。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工作的现实职责。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许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促进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各缔约国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为使公众了解这种遗产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根据本约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应面向公众,尤其是面向青年开展教育、宣传和信息传播的计划,并提供各种非正规的知识传播手段。作为社会教育中心的图书馆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应发挥其重要作用。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意见》也明确指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意见》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化事业单位做了很清晰的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物所)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责无旁贷,各有重点;文化馆重在收集,图书馆重在收藏,博物馆则重在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保护法》第三十五条更是明确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遗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遗的宣传、展示。”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政府交给图书馆的任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应有职责。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工作的社会需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指出:“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吉祥生存下去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来多样化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而近些年来的文化产业化加速了全球文化趋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及丰富多彩无疑是文化多样性的必然条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就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有这样的表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支持文化多样性;支持口述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使命,各国图书馆纷纷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美国记忆”项目,通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丰富的文化遗产记载——美国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已建成了包含900万条有关美国历史和文化信息的数据库,读者可从主题、时间、地点以及格式等多个检索入口查找信息。中国首都图书馆开发的“北京记忆”项目包含大型历史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及网站,展现了北京建城3000年、建都800年来独特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是读者了解北京自然与人文环境、历史、人文、语言、风俗、艺术等文化遗产的重要参考源。上海、黑龙江等地的公共图书馆也纷纷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同时大力加强了对民族民间文化类文献的收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单位提供详实的文献资料作为其申报的佐证和历史依据。

二、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在于发挥功能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其他文化产品而言,具有其特殊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对于图书馆传统的功能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是一个现成的文献,而是一个连续性的、专业性的工作。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功能特点,做好自身角色定位。

1.发挥图书馆的收集保存功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专题馆藏。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让人们感受得到的精神文化遗产,有的甚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就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关的记载自律,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不可再生性,载体和记录形式多种多样。图书馆是文献保存的重要机构,应利用图书馆的设备与图书馆学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序的收藏,要利用文字、口述访谈、录音等多媒体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保存体系。各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事宜的收集和保存策略,有重点地收集各种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对申遗过程中产生的许多资料,图书馆也可对这些档案信息做好记录和保存工作,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某种或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2.发挥图书馆的传播宣传功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网站和特色数据库。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是图书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职能的充分体现。建设专题数据库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图书馆可将具有叙述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的那个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摄像、录音和存档等方式加以永久保存。如庆典仪式、节日文化、手工工艺等,很难用语言概括表述,但录制转化为光盘、磁带或数字化产品就物化为文献。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资料、文本附件、数字化多媒体与一些实物进行整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分类、保存,从而建立科学、实用、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档。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库资源共享。图书馆也可建立以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网站,或在图书馆网站的地方文献、特色资源数据库中推出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专题内容,从而成为互联网上弘扬当地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宣传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3.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活动。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空间,拥有大量的读者群,因此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场所,还要成为一个帮助民众理解、阅读、展示、交流、宣传和传承、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具和场所。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关注程度和保护意识。图书馆应与有关部门协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从娃娃抓起,通过开展活动激发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新形势下历史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自身应尽的职责,对扩大、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应广泛开展社会合作,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允璋.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

[3]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4]王文章,陈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J].求是,2007(17):46-49.

[5]王云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J].图书情报工作,2007(8):132-135.

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范文

在保护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培养新一代非遗项目传承人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一些部级和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去世,以及传承地因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居民生活和劳动方式改变,江西一些音乐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消失或衰落的境地。“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破除音乐类非遗项目身口相传模式的弊端,运用“订单”模式培养新一代非遗项目传承人,是各地高师院校、文化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切实可行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国外的“CooperativeEducation”,即“合作教育”。2005年以来,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高师院校,采取“订单”模式,培养了一批师范、药业和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人才。笔者以为,借鉴既往教育经验,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一)有利于文化部门统筹培养传承人

据笔者统计,截止2014年12月,江西共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0项(含扩展项目),其中音乐类(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非遗项目34项;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88项,其中音乐类非遗项目192项。另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传承人314名。根据有关规定,部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应通过收徒或办学方式,积极开展传承工作,文化部门负责监督考核和资格评定。然而事实上,由于资金补助不到位、市场效益不好等原因,传承人对开展传承工作并不积极。如果文化部门监督考核不力,现有传承人去世后,极易出现传承断代现象。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可以倒逼文化部门履行监督考核职责,在全面摸清部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底数的基础上,统筹制定传承人培养方案,确保音乐类非遗项目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二)有利于高师院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将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将有力促进高师院校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据了解,目前江西以省文化厅名义命名的非遗研究基地共有4个,分别是九江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景德镇手工制瓷)、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民俗、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有2个,分别是江西省赣剧院(赣剧)和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南昌清音)。由于没有相应的教育权,5家命名为基地的高师院校大多承担研究和推广职责,普遍面临“无人可教”的尴尬境地。如果赋予高师院校相应的教育权,通过“校地合作、订单育人”,必将充分发挥其在音乐类非遗项目研究、传承方面的基地作用。同时,也将促使高师院校调整教学思路,将音乐类非遗项目引入教育体系,确定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目标。如樊祖荫教授所言,“加强本土文化基因认知的自觉性,解决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认知严重欠缺的现状。”

(三)有利于部级和省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

据调查,目前江西的部级和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偏大,大多年过六旬,且多数身处乡镇,不以表演非遗项目为生。由于传承人教学时间不能保证,学徒质量不能保证,音乐类非遗项目的整体传承工作差强人意。如果引入“订单”模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对部级和省级传承人而言,一方面可以减轻自身压力,借助高师院校这个平台,科学合理地选拔、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特聘授课方式,获取一份稳定的劳动收入。此外,现有传承人大多通过祖传学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与高师院校合作办学,将深入挖掘代表性作品的内涵,进一步促进表演技艺的提升。

(四)有利于年轻世代学习和传承音乐类非遗项目技艺

受现代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逐渐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音乐类非遗项目同样缺乏年轻人参与,濒临传承无人、技艺失传的危机。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为年轻世代打开学习和传承非遗项目之门,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的兴趣。他们的授业老师不仅限于乡村艺人,还有学有所长的专家、教授;他们的知识不仅限于某个非遗项目,而是更为宽阔的音乐海洋。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采用“订单育人、定向分配”模式,他们学有所成后,并不需要为就业发愁,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取一份光荣而稳定的职业。

二、“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面临的障碍

运用“订单”模式培养新一代非遗项目传承人,尽管切实可行,但是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相关各方顾虑重重。

一是文化部门心存顾虑。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管单位,文化部门负责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资格评定、监督考核等职责。据笔者调研了解,文化部门对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总体上持积极态度。但是,也面临三个难题。其一,“单从何来”?当前各地群艺馆和文化馆人员普遍超编,向省里争取非遗项目传承人专项编制有一定难度。其二,“单给谁做”?除了江西省赣剧院和江西艺术职业学校以外,其余省内高师院校,在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方面并无丰富经验。其三,“单由谁定”?现有的部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都是通过各地申报评审、社会公示、部门联系会议复核评定的。采用“订单”模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学员来源、资格评定工作由谁来主导?

二是教育部门心存顾虑。笔者在高师院校从事音乐教学二十余年,对高师音乐教育工作深有体会。一方面,高师院校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合格人才的培养基地,承载着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具有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资源等优势,理应在保护、传承音乐类非遗项目方面大有作为。例如,呼伦贝尔学院音乐系(师范专业)开设了长调演唱大专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侗族大歌班,福建师大与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演唱传习班。另一方面,由于职责不清、部门扯皮等原因,江西高师院校在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方面几无作为。即便采用“订单”模式培养传承人,也面临三大实际问题。其一,“教什么”?江西的部级和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众多,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四大门类,如何科学整合相关资源,编写一套符合江西实际的音乐类非遗教材?其二,“怎么教”?对纳入高师招生计划的定向大学生,如何合理设置公共课、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如何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使未来的传承人学有所成,并且保持非遗项目特色、提升传承技艺?其三,“谁来教”?除了培训骨干音乐教师外,如何平息部门争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进身口相传的授课模式,将部级、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引进课堂?

三是现有传承人心存顾虑。现有部级、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在培养下一代传承人方面,享有推荐权、教育权。虽然对传承人而言,附加的经济值不高,但因为国家重视,社会地位较高。推行“订单”模式后,现有传承人最关心两件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其一,“我教谁”?以前是子承父业,如果儿女不学,自己可以选徒授徒,以后的资格推荐权怎么保留,教育权怎么落实?二是“谁管我”?以前虽然得到文化部门推荐评定,但在表演、传承、生活等方面,处于无人管理的“放养”状态。“订单”模式培养的新一代传承人,从招生、教育到表演、就业,各个环节都有国家支持。如何消除差别待遇,提高现有传承人在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和现有传承人的各种顾虑,其实都是作为利益相关方,围绕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资格推荐和评定、教育培养、监督考核、就业分配等进行的权利博弈。因此,采用“订单”模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必须合理关切各方利益,力求齐头并进、多方共赢。

三、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实现途径

运用“订单”模式培养部级、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全国并先例。作为一项先验性举措,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使之开花结果。

第一,建立“订单”模式培养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健全完善“政府主导、校地合作、订单育人、定向分配”工作机制。一是制定高考优惠政策。依据将要出台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将“订单”培养模式纳入法制化轨道。对列入“订单”名录的非遗项目考生,给予降低文化分数、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将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培养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为现有传承人提供特聘教学津贴和保护传承补贴。三是明晰各方权利义务。按照“订单”培养模式要求,进一步明确文化、教育部门的招生权、考核权等。重中之重,是要赋予现有传承人推荐权,鼓励其与地方文化部门协商,推荐文化基础好且真心学艺的年轻人进入高师院校,以避免日益严重的“家族式”传承危机。

第二,合理确定音乐类非遗项目“订单”名录。音乐类非遗项目“订单”名录表面为招生计划,实质上是下一代非遗项目传承人选。要将34项部级音乐类非遗项目、192项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全部纳入“订单”范畴,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应由文化部门牵头,教育部门配合,在摸清现有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完善、逐步推进”的原则,对社会影响广、人才稀缺或濒临技艺失传的部级音乐类非遗项目,如传统音乐类的兴国山歌、九江山歌,传统舞蹈类的婺源傩舞、南丰傩舞,传统戏剧类的赣剧、弋阳腔、青阳腔、赣南采茶戏等,率先制定若干“订单”名录,通过审议评定后执行。待取得相关经验后,再扩大“订单”名录范围。

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范文篇3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作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传统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使传统图书馆必须进行转型,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然而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于是,提出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它需要传统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和资源组织的经验,其核心就是各种数据库的集合。数字图书馆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精华部分,更重要的是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比传统图书馆有明显优势。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所以,未来的图书馆仍是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并存。

二、数字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的职责

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图书馆,它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保存人类记忆,积累人类知识,传承人类文明,这个职能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始终,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因此,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其中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所当然地成了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增加信息受众与本民族、本地域文化

遗产的接触渠道,促进地域文化内涵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与成长,各国图书馆都在政府的倡导下,积极展开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却让人担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较为单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种种原因,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就从一个方面确认了图书馆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它规定公共图书馆有12项使命,其中包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科技创新、支持口述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等。所以,图书馆就应该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尽快实现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多媒体数据库,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便于公众获取知识与查阅。

三、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保中发挥的作用

(一)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也就是数字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的积极作用

(1)数字图书馆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手段。为了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用的生命,确保其最大完整性和永久存取性的方式就是保存。数字图书馆能够顺利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拥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充足的知识,知道如何对其进行编目和保存。所以,数字图书馆应该积极地投身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去,这样,人类文化传统的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方可得以永久地保存和发扬。

(2)数字图书馆是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经济、科学价值,是维系中华民族、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精神纽带,更是中华科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材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有效的保存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绵延不绝的精神灵魂,增强人民的文化荣誉感,就要对它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这样能使其不断地传承下去。这就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价值的前提,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数字图书馆是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便捷方式。数字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它成为馆藏的一部分,对便捷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户可以快速、便捷地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应该积极收集、安排、宣传和保护它所服务领域的文化遗产,为学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二)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

(1)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图书馆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图书馆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广泛空间。

(2)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开发与运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

(3)图书馆数字化技术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循环取货范例(3篇)

    - 阅0

    循环取货范文篇1一、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的目标定位笔者认为,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即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实现企.....

    循环利用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循环利用的重要性范文篇1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集中体现。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妥善处理如下三大关.....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