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利用的含义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管理含义目标途径

目前,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循环经济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在我国工业化步伐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走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下,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1】。

一、循环经济的具体含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在利用、再生、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它坚持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的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生产特征,注重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资源资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而言之,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最大化的降低资源的投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限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双赢结果。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一旦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肆意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致使生态环境退化,影响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因此,在循环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的理念,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企业在认识到原材料、员工、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树立起生态环境也是一种资本的科学观念,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全面的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采用成本―利润的分析方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经营方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该树立新的价值观念,正确看待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把它们当做维持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应该看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进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大力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发展。

(三)树立新的消费理念

环保观念不仅应该贯穿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而且应该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心里,因此,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员工树立新的消费观念,促使员工适度消费,从而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企业应该尽量节约原材料,用易分解、可降解、耐用性强的材料代替难分解、高污染、不可降解的材料;在产品的广告宣传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理念,促使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2】。

三、企业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

(一)合理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

以空气、水等公共物品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或者污染,就很难恢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利用空气、水等公共物品时,不会受到任何约束,当资源配置不合理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要求企业制定绿色财务管理计划,科学审查企业的财务管理计划,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同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采用补贴的形式,引导企业改制或者重组,以减轻环境压力,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的利用率、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树立正确财务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和谐统一,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在进行成本预算时,企业应该考虑环境因素,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四、总结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

参考文献:

[1]马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2.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2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51-02

摘要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着在未来几十年中煤炭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能源。亳州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煤炭资源城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作为亳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即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问题和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循环经济;科学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着在未来几十年中煤炭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能源。煤炭资源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在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也消耗着一定的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开采的效率低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就要求煤炭资源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载体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亳州市作为一个刚成立十余年的省辖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43.6亿吨,居安徽省第三位,是一个新兴的煤炭资源城市。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正是亳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将在下面的篇幅中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出现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1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

1.1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发展历程以及煤炭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1、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发展历程:什么是循环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给出了定义: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而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文,文中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正将面临的危险。而“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后学者又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在此时期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我国学者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不断深入。1998年我国学者引入德国循环经济“3R”原理:即确立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并将其作为循环经济领域重要的中心理论。1999年又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7年10月15日,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作出如下要求:“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2008年8月29日又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

煤炭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煤炭循环经济内容主要包含综合一体化开发、产品深度加工、资源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综合一体化开发即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产品深度加工即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资源高效利用即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方面内容。

1.2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重大意义。

1.2.1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而煤炭资源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充分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

1.2.2从煤炭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煤炭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的要求。

1.2.3从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角度思考。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要求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1.2.4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力度的角度思考。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源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从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一个问题: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2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市当前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1.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国际上,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废物回收利用、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及无害化处理为主的资源再生系统。在国内,从2001年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2010年10月19日,山西大同中国首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闭合链正式完成,并形成了电力、化工、煤机制造为主的非煤产业群,为我市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2.政策扶持和理论指导渐趋有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中央多次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及下发的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亳州市、涡阳县也分别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亳州市煤炭开采及综合利用规划》,推进涡北循环经济园前期工作。”、“我县重点发展能源产业。争取袁二矿正式投产,徐广楼、信湖、花沟西煤矿开始建设,启动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园前期工作。”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3.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属我市管辖的涡阳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含煤面积56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2.5亿吨,规划建设矿井11对。目前,投产矿井1对,试运营矿井1对,在建矿井1对,筹备矿井1对。全部矿井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涡阳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筹划建设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形成煤—电—铝—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4.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煤炭资源开采主要产生的废弃物为煤矸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大量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及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成投入使用。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2.5%(其中,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矿瓦斯综合电厂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

3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煤炭循环经济也不例外。煤炭循环经济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自身条件存在着一些制约,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着更多要求。所以我们在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3.1.1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一些地方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

3.1.2科学研究不到位。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煤炭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实践。

3.1.3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煤炭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

3.1.4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我们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导致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能力很弱。

3.2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对策

3.2.1坚持科学发展。要统筹煤炭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着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

3.2.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推动煤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研发,培育新兴产业,为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3.2.3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要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责任意识,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与煤相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资源节约开发利用,有效控制环境损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3.2.4坚持统筹协调。要将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发展相关产业,形成高效开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低碳运行的产业价值链,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姜智敏:《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4).

4、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

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7).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4

【关键词】资本循环现代企业经营启示

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只有经过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增值。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值,必须依次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值。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商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G-W=A+Pm,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

从形式上来看,买者把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而卖者则把他们的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执行的是一般商品流通职能。实质上这里的货币同时具有资本的职能。因为资本所有者购买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生产资本――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所以,在G-W中,G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当这一阶段完成后,资本运动就进入第二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生产组织者身份,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用公式表示为W=A+Pm...P...W',其中,P代表生产,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在这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通过生产过程,资本由生产资本的要素形式变成商品资本形式。这些商品与原有的商品相比,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发生变化,而且在价值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包含了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这一阶段是产业资本全部运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即资本所有者又以商品出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新商品销售出去,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用公式表示为W'-G'。经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使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个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能否完成W'-G'过程,对资本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完成W'-G'过程,资本家收回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才能继续。因此,商品资本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将它的商品形式全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也正因如此,马克思把这一过程称为“惊险的跳跃”。

由以上可以看到,资本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不断地循环运动,才能使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循环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是G-W=A+Pm...P...W’-G’(G+g)。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生产阶段属于生产领域。可见,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运动中,预付资本的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它的量也增加了。

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进行循环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要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必须使产业资本满足两个条件。

(1)空间上并存性。指资本所有者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把资本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生产过程就会中断。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而运动一停止,也就停止了价值的增值。

(2)时间上继起性。指资本必须相继地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来。如果其中有一个阶段中断,资本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样三种资本形态都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依次相继转化,就能保证购买、生产和售卖每一个阶段上,随时都有相应的资本在执行职能,从而使资本循环不至于中断。

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假设预付资本9万元,平均分配在三种职能形式上,那么这三种循环“连续、并列”的统一性,可用如下的“风扇”图来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循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再生产就可能中断,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遭到破坏,剩余价值就难以产生和实现。所以,要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就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必须在时间上继起。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的统一。”

二、资本循环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要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本的目标首先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所在。而资本只有不停地运动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产业资本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这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资本只有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阶段,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在第一阶段发生困难,购买不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资本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职能;如果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剩余价值无法生产出来;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完不成“惊险的跳跃”,受伤的不是商品,肯定是商品生产者,他不能获得利润。所以在资本循环中每一环节都是重要的,任一环节的中断都会导致循环的中止而不能带来利润。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购、产、销的思路组织生产,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遵循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的原则,让资本并存于三个阶段,不停顿地由一种形式向下一种形式转换,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

2、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

马克思在分析生产资本循环时指出,资本家运用生产资本就是根据资本家的意愿,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和两者的质量进行结合,这是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现代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也不例外,在生产活动中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购置的生产资料和招收的工人在量上要有恰当的比例,与技术构成相适应。因为如果劳动力多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人浮于事,冗员增加;如果劳动力少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开工不足,设备闲置。所以,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配置上应该符合技术构成,优化配置资源。同时要做到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合二为一,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人是主动资产,在生产中充分调动生产者劳动积极性,能充分发挥资源最大的潜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要重视流通环节,加强成本核算

在资本循环中,购买原材料和销售商品处于流通领域,尽管剩余价值不是在这两个过程生产,但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要加速资本的循环,就要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搞好合同生产。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就十分重视流通环节。海尔集团在1998年推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从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入手,将原有的各自采购统一为集团统一采购。仅此一项,在1999年降低了5亿元的采购成本,2001年又在1999年基础上降低了10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般买易卖难,海尔抓住这一特点,减少库存面积和库存量,在海尔开发区物流中心,其零配件仓库库存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面积,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在24小时内发往各配送中心。所以,海尔呆滞物质降低了90%,减少了资金积压。一般企业从接到订单到组织采购、制造到配送全过程需要36天,海尔集团向速度要效益,只需10天时间,实现与商家之间现款现货。目前海尔国内应收账款几乎为零。

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另一个循环的起点。也就是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现代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而只有商品适销对路才能赢利。所以,现代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选好投资方向,使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商品资本顺利地转化为货币。所以,现代企业要重视流通环节,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以产业资本为例,分析了资本要增值,必须不断运动的特征,同时提出要使资本不断地运动,就必须满足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的条件。这一理论对于现代企业资本运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就是: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重视运动的每一环节,加强成本核算,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好购、产、销三环节的关系,使资本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从而不断地吸收活劳动,以实现价值的增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5

[关键词]自然资源循环型经济节约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围绕这个思想产生了一些经济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循环型经济(俗称‘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这个提法,其实并不是中国人的创造,而是一个舶来品,其来源出自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W.Pearce和R.K.Turner所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学》一书,这个概念后来在国际间被大量引用,现在在国内已经广泛流传。其意思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来进行经济活动,人们试图通过这种模式的建构,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这个模式虽涣鞔?芄悖??罹科鹄慈词且桓龃砦蠊勰睢9赜谡飧鑫侍猓?收咭丫?凇堵劢谠夹途?孟低场芬晃模ā吨泄?嗣翊笱аПā?/SPAN>2004年第3期)中做过论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感到,在社会层面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相当的误区,因而不能不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生命物质,然后植物被草食动物食用,草食动物又被肉食动物食用,肉食动物之间还有食与被食的关系,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躯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回到非生命环境,再被植物利用,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人类的经济实质上也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即将资源转化为产品供自己消费,在生产活动中有部分资源成为废弃物,而在消费完结后,产品则基本上成为废弃物。于是便造成两个效应:一是资源消耗,二是环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的资源中,有一部分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例如植物、水、空气等,它们通过自然界自身的机制,可以实现自我更新,从而被再度利用,但相当部分资源(主要是矿物资源)是不可能再生的。随着资源消耗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加剧,不仅不可再生资源出现了危机,就是对可再生资源来说,也出现了再生能力下降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考虑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将废弃物资源化,再度投入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基本依据。

从废弃物资源化这个角度来看,发展循环性生产是应当大力推崇的,然而要建立一种循环型经济,就大有可以商讨之处了。所谓“经济”,在《辞海》中的相关解释有:经济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

-------------------------------------------

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显然,这是一个全局

性的概念,而不是局部生产的概念。因此,“循环经济”的意思,应当是在全部经济活动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全部经济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一种愿望、一种理想,其出发点是善良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从理论上说,模拟方法属于一种类比方法。就本质而言,包括模拟方法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类比方法,都是一种按照一定逻辑程序进行推理的猜测性方法。在科学发展史和技术发展史上,类比方法的使用曾经导致了不少杰出的发现和发明,特别是向生物界寻求设计思想的功能模拟法,把目的和行为的概念赋予机器,突破了生物与非生物的界限,在技术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类比推理毕竟是一种或然性推理,这是因为:1)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类比的客观基础,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的结果;2)类比推理的逻辑基础是不充分的,相似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迄今为止,包括电脑在内的所有仿生模拟案例中,还没有那一件的功能是完全超过了原型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与生命运动相比,其他运动都还属于较低运动形式。同样道理,人工模拟的物质循环机制与天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机制相比,无论如何都会有差距。

从实际来看,根据传统分类,自然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原材料和能源。原材料方面有以下问题:

第一,一般来说,原材料废弃后可以再生利用,但再生一定要消耗能源,其中不仅有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而且还有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就是说,即使原材料再生利用也要付出代价。在有的情况下,单就回收运输而言,所消耗的能量甚至会超过生产原材料所需的能量。例如,污水的净化就要耗费大量能源。又如,废塑料包装的回收,仅运输一项就是耗能颇巨的工作。

第二,在原材料的利用过程中,由于受物质本身特性的限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回收再生,其中总有一部分会散落到自然环境中,无法再生利用。例如,磷这种物质既是生命的重要组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磷的回收就十分困难,一般都会随地表径流汇入海洋,然后只有很少部分磷元素能以水产品和鸟粪为载体返回陆地。还有许多非金属原材料,一旦在自然界中散落,就很难再生利用。

第三,即使是能够再生利用的原材料,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也不得不降低层次使用。例如,玻璃、塑料、纤维等,再生以后,使用价值就会显著下降。当然,技术水平并不是不可以提高的,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这里有一个比较效益的问题。一般说来,不到资源十分紧缺的的地步,人们不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而一旦进入这种地步,资源环境问题恐怕也就积重难返了。

第四,有的物质循环利用,可能产生公害。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人工食物链设计不当,将动物尸体和粪便作饲料使用,会造成病毒、病菌和重金属元素的二次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并最终危害人体。据推测,疯牛病的蔓延可能就与牛尸骨作饲料有关。

能源方面,在整个宇宙水平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成立的,然而在地球这个系统内,能量的传递还应当遵循单向传递的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至少在地球生态圈范围内,能量的利用是不可循环的。有人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一个经验定律而已,不足以作为否定循环经济的证据。不可否认,不仅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已经得到公认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的定律),都是经验定律。尽管目前这些定律并未得到严格的证明,但是同样没有找到能够违背它们的例证。对此,我们只能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大体可分为:太阳能(包括直接利用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化石燃料能等)、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等)。矿物能源显然是不可再生能源,人们不会怀疑它的不可循环性。还有一部分能源,如直接利用的太阳能以及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人们称之为“可再生能源”,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它们是否属于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可再生”,是指它们被利用以后,在可见的历史时期内在自然界里不至于耗竭,这种情况与“可循环”有根本区别。地球上所有能源被利用以后,最终都会以热的形式向太空释放,至于释放到太空的能量是否会重新凝聚起来,现代天文学已经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证据,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可见的历史时期内就可以循环利用。

一般说来,可再生能源都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如果无度地开发,也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如风轮机的过大规模安装,会破坏自然景观;在河流上大规模筑坝发电,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毁;潮汐电站的大规模兴建,会破坏鱼类的繁育场所;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会有硫化物污染等等。特别是当能源的开发变得更容易、能源的供给变得更充裕时,人们就会对其他资源进行更大规模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原材料会加速消耗之外,另有一些环境要素,如土地、生物多样性等,都有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可能。这些要素是经济活动、甚至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它们都应当被视为资源。这些资源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进化的产物,其量具有绝对性,其质具有唯一性,一旦毁灭,就可能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它们的利用很难纳入“循环”。

从根本上说,地球生态系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消亡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随着内外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外界输入的负熵不足以抵消系统内正熵的增加时,系统将无可挽回地呈衰落趋势,以至逐渐走向崩溃。应该说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持这种观点,我们才可能具有清醒的认识,也就不会毫不吝惜地消耗地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时间上说是代际平等问题,从空间上说是人际平等问题。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问题,它已经显露为现实的经济问题、甚至转化为政治问题。人们常说: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这句话到最后往往又被归结为依靠技术,这实际上是把复杂问题进行轻率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实际上,技术是这样一柄双刃剑:往往是它的进步导致了某些问题的解决,同时又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问题。尽管如此,人们总是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一个古老的格言。这个信念的危险在于:当问题严重到运用当时的技术难以解决时,崩溃性的后果是否会出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应当认识到,自然界能满足人的正当需要,但不能填满人的欲壑。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个扰动都有相应的代价付出,如果大规模地扰动自然,就必然遭致大规模的报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把扰动尽量控制在一个容许的范围内。

“循环型经济”的问题在于,这种提法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只要大力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消耗资源。而如果社会一旦被这种错觉误导,其后果将难以设想。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建立一种节约型经济。它含有生产的集约化即资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义,同时还有适度、明智地消费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资源循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环。其实“经济”这个词本身,在汉语和欧洲很多语种中,都含有“节约”的意义。

提倡节约型经济并不等于抑制人的正当需要,重新回到过去的贫困型节俭的老路上去。建立节约型经济,必须研究人的需要层次。人的需要大体可分为基本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从基本需要上升到享受需要,主要受生理因素支配,所以是自发产生的。但从享受需要上升到发展需要,则受精神因素支配,因而很难自发产生。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在一定限度内享受需要的合理性和不可逾越性,要大力采用先进的知识密集型技术,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满足人的正当物质享受需要。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对物质享受超越的必要性,要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引导人们的需要,引导人们追求创造、追求精神满足。这才是真正属于人的行为,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唯其如此,才能摆脱困境,求得全体人民的福祉。

参考文献

1奥德姆EP.生态学基础.孙儒泳,钱国桢,林浩然,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生态;现状

一、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在循环经济方面的现状

作为第一批成为全国13个试点产业园之一的东西湖区,1998年提出了“环境立区”战略,从2002年开始初步发展循环经济,经过11年的摸索与前进,东西湖区成功调整了产业结构,构建了互相联系的循环网及其中的循环链,使得产业之间互相依赖、共同赢利,并且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而在东西湖区非常活跃的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基于循环经济的原理,构造了产业链并且进行延伸,以啤酒、饮料、乳制品为核心的生产链,从中散发出相应的循环链,大大减少了其生产成本。之前,华润在酿酒过程中的废渣、液在没有多加利用的情况下只能直接排入农民鱼塘,每年需要补偿农民近60万元。而自从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后,东西湖区引进了武汉烁森生物科技公司,直接将原本的废料作为生产饲料的原料,该项目完成后实现收入2亿元。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二、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循环网及其分析

(一)构建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循环网(见图1)

(二)链条分析

基于2012年数据,得出分析如下。

1.废渣所在链条上,主要是通过米和麦芽的糊化、过滤、煮沸、糖化、回旋沉淀、冷却、发酵、成熟、过滤后所得的,它所包含的物质可以用来生产蛋白质。

2.烧渣所在链条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砖上面。经调查,华润公司主要是通过招标的方式来出售这些烧渣的,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和煤渣,这些渣滓是建筑砖的原料,出售后,年获利达24万元。

3.沼气所在链条上,是发电及余热的回收利用,且最大限度回收利用沼气技术是发展的方向。基于此,以沼气发电利用为主要技术环节,以多种余热回收并形成热能输出为辅助环节,以最大限度地燃烧利用沼气并获得可供碳交易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为目的,华润公司开发出了整套的包含气体收集、净化处理、发电与余热利用在内的系统化技术,可以为沼气发电及余热利用工程全方位地提品或工程建设服务。

4.分析废纸(废商标)所在链条,华润工厂啤酒瓶标签废纸有专门招标回收单位,废商标渣近1000吨卖给造纸厂,可得10万元。

5.空瓶废瓶所在的链条上,好瓶经过消毒杀菌之后再装瓶,而坏瓶、废玻璃瓶则会碾成碎渣,作为下一期酒瓶的成产原料。废瓶渣卖给武汉制瓶厂作制瓶辅料,可收回收入47.8万元。

6.酵母泥所在链条上,将其出售给相关的食品加工厂,做成酵母饮料的原料或者调味剂,可获得年收益72万元。

7.污泥链条上,将其作为有机肥出售给武汉新时空园林公司,不仅能够减少清理费用,还能带来收入。

这些链条蕴含着缜密的设计和高科技,其效益是巨大的。据统计,近两年华润公司通过循环产业链获得收入500多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企业,其效益达1400万元。

三、结论

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却日益成为制约各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了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界和实业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发展循环经济的共识。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以实现企业生态化的发展作为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要实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目前的生态化概念较多着重于协调生产过程,并没有考虑消费环节,废弃物循环再生率还不够高,存在提升空间。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强调的是系统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最佳效用。因此,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企业生态化发展是可行的,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2.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生态化的内涵,认为企业生态化发展受自然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信息与技术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议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企业利益,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行为、资源和环境约束、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1篇8

如何把循环经济原理运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笔者认为,要明确“四个入手”和“一个机遇”:即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入手;从治理污染入手,把治理污染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从生态修复入手,变单纯的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从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入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产业调整方向。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循环经济原理,深刻领会循环经济的内涵,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而且要认真实践循环经济的理论,建立循环经济的攻坚队伍,真正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行为原则。”把这四项原则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结合具体实际,认真地、具体地加以运用。

第一,减量化原则的运用可概括为“九节一减”。包括:“节地”,修建民居、村镇建设、修路、建厂等都要注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节水”,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把兴修农田水利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种”,农民种一亩小麦一般要30斤种子,而科学用种只需20斤;“节肥”,要大力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节药(含除草剂、抗生素、激素等)”,要大力发展沼气,采用沼液代替农药等科学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电”,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节电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广大农村生产和生活用电;“节油”,使用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要注意节约柴油、汽油;“节柴(节煤)”,在农村生产、生活中,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节粮”,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使畜牧养殖业提高肉料比、节约大量粮食;“减人”,即减少农民,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让其走向市场。

二,再利用原则的运用表现为做强加工业。主要体现在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多属于原来农产品的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有机质,相对开发价值高,开发成本低,且开发技术容易掌握,做好了,其效益可能超过主产业。

第三,“白色农业”是再循环原则运用的具体体现。“白色农业”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

第四,再思考原则的运用表现为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如在城镇,对臭水沟、污水塘的污水进行治理并绿化好,周边地价就会增值;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全局问题,战略问题。从实践来看,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试点停留在村、乡镇一级已不够了,必须在一个县范围内全面推动,实行整体检测、整体规划、整体认证、整体品牌、整体销售、整体实施。

第五,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型村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要着力“构建四个体系”: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涉及三大产业,即生态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服务业,办好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二是村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是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要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能源系统,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行可再生能源。如发展沼气、太阳能、小水电、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交通系统,要抓住国家发展农村公路的机遇,把农村公路建成生态大道;建筑系统,对新的建筑要大力推行节能省地治污技术,要发展适合农村的新型环保建材。

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在生态建设方面,小城镇绿化对树种结构的选择要做到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逐步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在绿化美化方面,要纠正当前存在着绿化美化“城市热农村冷”、年年号召、每年没动的现象。

四是社会事业体系。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第六,推动循环经济,要解决四难六出路。有关专家认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化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的4个“难以为继”,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要解决上述的“四难”必须要从以下6个方面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理念创新。树立资源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的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充分开发利用投资环境、地缘优势、文化环境等无形资源,“种高产田”。

――法制创新。制定法规确立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构建全市一体、运行高效的执法网络。

――政策创新。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制订城市(尤其是构建“江南生态休闲城”)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通过多种政策手段调节经济活动。要设置奖惩及落后技术强制性淘汰制度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9

循环经济价值理念的多维分析

(一)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机制相结合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环境资源具有公共品属性,在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上表现为资源的生态属性具有极强的外部性,这样容易使企业和个人产生“搭便车”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选择,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循环利用有影响,当一个环境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且没有给他人补偿,便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循环经济立法的提出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发展抑制负外部性对循环经济制定主体和相对方的影响。为矫正这种外部性,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应采用多种方式,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建立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各种积极的财政措施,以及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到社会环境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政府管制也存在失灵问题,因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了资源的危机和重点资源区域的经济危机。循环经济正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而经济政策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这种经济政策正是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机制的结合,是当代循环经济立法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趋势和特点。

(二)交易成本是循环经济需求的内在动因

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商品,环境产品的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机率不确定,买卖双方通常会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市场的先占者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并形成少数交易而获益。这种交易会伴随着监督成本、议价成本的提升,使交易成本增加。在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各方主体无法通过私人谈判达成共识,以确定合理有效的资源分配和权责分担,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成本如何分担以及收益如何分配才符合公平与效率的要求。依据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时,私人谈判将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无论产权在法律上的安排是怎样的情况;当交易成本足够地高,从而阻止谈判进行时,资源的有效使用取决于产权是如何分配的。从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大量污染和资源破坏,而社会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来修复环境。企业把本来应该由自己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社会的负担。企业生产者不可能轻易与其他主体妥协,放弃既得利益而主动分摊实行循环经济的成本。对于公众消费者而言,群体分散,信息有限,要凝聚起来和企业生产者达成循环经济责任分摊的交易,其成本将远远超过收益。最后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亦或是有自身独特利益的组织,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被某个利益集团所俘虏,在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政策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以分享剩余利润。

(三)循环经济是环境效率理念的具体化

资源循环开发利用的活动要在生态价值内有限度地进行才可实现环境保护和维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环境行政部门,需要有效率地设置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以实现环境管理职权,调整权力关系实现效率价值。公众提高参与循环经济的意识和参与能力,这些都是环境效率提高的表现。

(四)循环经济体现环境资源的公平正义理念

循环经济制度的建立正是环境公平理念的具体化,包括环境机会公平和环境结果公平两层含义,只有保持公平才能维护和保证不同的利益主体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和自身利益,失去了公平,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保证最低限度的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使用不同方法使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有效的成果,以达到效率价值与环境正义价值的统一。

(五)循环经济为绿色GDP新框架提供了现实依据

绿色GDP衡量的是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循环经济是绿色GDP新框架的现实基础,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重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生态环境保护的急迫性,这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要用绿色GDP来核算经济损失成本,它强调对环境的投资不能在短期内衡量其盈亏,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衡量。

循环经济立法供给的价值分析

循环经济立法供给必须要搭建一个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骨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法律的规制。正如道格拉斯•诺思所言:制度为人们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框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因此循环经济立法供给的价值实现,是一个从理念层面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再到实践中去的法律运行过程。循环经济立法供给的经济学价值体现如下:

(一)循环经济立法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

科学技术本身不能全部解决它所带来的所有问题时,循环经济需求方希望以法律的形式来消除经济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者弥补由此给别人造成的损失以及科学技术的缺陷,此时对循环经济立法的需求就成为环境立法改革的重心。有对循环经济法的需求,就必须有循环经济法的供给,如果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就会出现法律制度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社会的混乱。目前循环经济立法供给与需求存在不一致性,立法供给小于立法需求,从环境法领域看,表现为循环经济法律在质量、数量、体系化方面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的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部分立法空白、配套法规制定不及时、法律制度缺乏完备性、有些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可操作性不强,配套法规制定不及时,难以保证实施,如对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所以要使循环经济的原则变成经济生活中遵循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制订更加详尽的法规、规范、标准等。因此有必要使循环经济法律供给适应需求,使循环经济法律的净收益最大,达到“帕累托最优”,不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变迁,不存在进一步提高法律效率“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在制定循环经济法时最大限度的将外部性内在化,尽可能的使循环经济立法向市场机制让位,实现市场机制对其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二)循环经济的立法供给强调环境资源的社会经济权利

在“个人权利本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极力地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极度恶化,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等负面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权利体系是产生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只有打破这一权利体系,建立新的权利才能衡平由于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巨大利益冲突。因此在循环经济立法中要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经济利益,反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三)循环经济立法供给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循环经济立法供给实现了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的公平价值

循环经济立法既要关注当代人之间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的代内公平,又强调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的代际公平,要求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与规范,保障代与代之间在环境资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形成人类共同体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分享。因此循环经济立法在制度层面上,以“人与自然同存的整体利益”为中心作为价值观念。从利益分配公平价值的规范内容来说,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主要包含规制、引导经济行为和环境行为的规范,它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类活动中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同时追求的是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三者统一起来,要求从三维分裂的发展走向三维统一的发展。

(五)循环经济立法供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1篇10

一、马六良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况

遂溪县马六良村曾是该市典型的畜牧饲养专业村,共有76户、423位村民。过去,村里遍地污水横流,不少农户家中人畜混居,遍地畜粪和泥水,整个马六良村是个名副其实的“垃圾村”。2005年11月后,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马六良村大力改善村容,休整拓宽环村大道,拆除乱搭乱建的猪舍鸡栏,挖通排水排污暗渠,建成广东省第一个生态污水处理沟,还大胆实践,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合作养殖,并配套建设大型公用沼气站,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通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来带动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造血型’新农村”的新路子。

二、马六良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

马六良村致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发建设多个“造血型”项目,探索出“畜一沼一鱼、菜、花、果—游”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成功的建设过程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规模化养殖与大型沼气站相结合

规模化养殖是相对于传统的单家独户式散养的新型养殖模式,与此相配套的就是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沼气站模式。这种沼气利用模式,一是使原料来源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常有波动,大型养殖场可以抵御一定的市场风险,能够保证持续饲养足够的生猪来提供沼气原料,二是沼气池的保管方便,分散在农户各家的沼气池不管是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还是农户自己维护都有很大困难,而这种集中的沼气站模式就方便了管理维护,保证了持续的沼气输出,三是利于落实更先进的沼气利用技术,有助于沼气的综合开发,不会造成浪费,充分发挥沼气这种新能源的巨大作用。

马六良村以集体投入和群众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32万元,在村西集中建造现代化猪栏4条,建成总面积2240平方米的猪舍,同时与泰国正大集团南宁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一条龙”订单养猪项目,年可出肉猪4800头,每年可获得纯收入29万元。规模化养殖的问题解决后,村集体又出资万元专利使用和技术指导费将“深藏式沼气池”国家专利技术的发明者请到村里讲课、指导,并投资15万元在猪舍旁建起了5座总容量500立方米的连体深藏式大型公用沼气池,目前为广东省最大沼气池,将猪粪用于生产沼气,沼气通过输送管如同自来水一样通到每家每户,每天免费供应250立方米沼气供村民们煮饭、照明和洗浴用,解决全村群众日常所需能源,每年节约能源费20万元,相当于人均减少支出500元左右,同时年可节省木柴20多万公斤,相当于200亩生态林木的年生长量。可以说,将规模化养猪与大型沼气站相结合的模式,既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沼渣、沼液的集约化回收再利用

依托沼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沼气的综合效益除了沼气的能源价值外还包括充分利用沼渣和沼液。沼渣、沼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代谢产物,里面含有大量维生素、蛋白质,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沼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平均提高10%左右;水稻增产10%左右,玉米增产8%左右,小麦增产6%左右。沼液对蚜虫、红黄蜘蛛、清虫、稻叶蝉、稻飞虱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因具有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等特性而被称为“生物农药”。沼液沼渣也是优质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沼液还可作根外追肥,或者叶面施肥,促进生长平衡,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沼渣可作为淡水养殖和腐食动物的营养饵料,其中富含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成分,能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沼气的综合效益,马六良村把原来村边的4口臭水塘开发扩建为76亩鱼塘,鱼塘周围种上柳树、桃花以及杨桃、龙眼、木瓜、香蕉等经济果树,同时建设了2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村内统一收集垃圾、畜粪和部分生活污水,修建专门的沼渣沼液排输管道,将全部沼渣、沼液用于养鱼和200多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经济果树。这些沼渣沼液是天然的绿色无污染肥料,通过利用沼渣沼液不仅使全村每年节省下35万元购买化肥的开支,还使果树、蔬菜能够更健康的生长。经过一番规划改造后,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收入约35万元,76亩鱼塘、200亩无公害蔬菜以及250亩花卉、水果每年可助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马六良村利用沼渣、沼液养鱼种草种花种果,形成了一个循环互动的绿色生态环保型经济模式,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同时也美化了整个村庄的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城郊型乡村休闲生态旅游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11

关键词:水泥聚酯旧沥青路面冷再生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公路里程的快速增加,其维修养护工作显得愈加重要。为降低造价,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应尽可能回收利用旧路面材料。目前,旧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传统稳定剂水泥的基础上,添加一种聚酯材料,共同对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冷再生,改善和提高传统稳定剂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

试验所用旧沥青路面材料为G220东郑线小王屯至开封中牟界段大修工程中所铣刨掉的沥青路面混合料。试验所用水泥为新乡卫辉天瑞复合硅酸盐水泥,其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新乡卫辉天瑞复合硅酸盐水泥指标

1.水稳性

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一方面是对不同饱水时间的适应度,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失水—吸水干湿循环次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吸水天数的增加,试件含水量升高,无侧限抗压强度减少;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含水量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值。

冷再生混合料采用配比为水泥:聚酯:旧沥青路面材料=6:6:82。由于试件强度仍然主要由水泥提供,借鉴路面基层养生条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28天后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对于干湿循环试件采用ld饱水,2d风干为一干湿循环,进行5次干湿循环,最后饱水24小时进行抗压试验,用于对比试验的非干湿循环试件,在到达龄期的前一天先饱水一昼夜,然后测定其抗压强度。水稳定性试验一般用水稳定性系数来表示,水稳定性系数按式(1)进行计算。作为对比,试验时也同时作了用同一种水泥作稳定剂的水稳碎石的水稳性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用水泥和聚酯作稳定剂的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稍优于普通半刚性基层的水稳定性,这是由于冷再生混合料中水泥和聚酯的稳定作用,在混合料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胶结物,具有阻隔水进入粗集料界面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性。

(1)

式中:K——水稳定性;

P1——干湿循环后试件的饱水强度(MPa);

P2——未经干湿循环后试件的饱水强度(MPa);

表25次干湿循环强度结果对比

2.冰冻稳定性

冷再生混合料作为一种多孔隙材料,在有水的条件下,受冻融循环作用时,其内部孔隙水冻胀产生的附加应力将重复对材料的孔隙壁产生挤压破坏作用。当材料孔隙中的含水率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约9%,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的大小除了决定于孔隙的含水率之外,还与水的冻结速度以及孔隙的形状有关,孔隙的形状会影响到尚未结冰的水向周围孔隙流动的阻力。基于这一原理,冻融循环试验除了用于评定材料的抗冻性之外,也常用于评价有孔隙材料在水和负温共同作用下的耐久性。

基层材料的冻融循环试验,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试验规程,材料的抗冻性可以用经受冻融循环的次数和经过一定次数冻融作用后的强度(或质量)下降情况来表征,但是这些指标也与冻融方法(包括冻结速度、受冻时间和试件的龄期等因素)有关。试验采用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28天,然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用于对比试验的非冻融试件,在到达龄期的前一天先饱水一昼夜,然后测定其抗压强度。试验采用在-15±1℃下冻4小时,然后在15±1℃的水中融冻24小时,经5次循环,然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和冻稳定性系数按下式(2)和式(3)计算:

(2)(3)

式中:K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质量损失率;

m0——冻融前试件的质量;

m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质量;

K——冻稳系数;

R1——试件冻融循环后的保水强度(MPa);

R2——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保水强度(MPa);

对水泥:聚酯:旧沥青路面材料=6:6:82试件进行5次冻融,试验也同时进行了水稳碎石的冻融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冻融循环试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用水泥和聚酯共同稳定的冷再生材料的冻稳性比水稳碎石的稍好,但后者质量损失率却比前者大的多,超过了3倍。这主要是由于旧路面材料中粗集料外包沥青和聚酯材料,使得骨料之间密实结合,混合料内部的毛细孔隙较少,甚至有一部分会变成封闭孔隙,减少了空隙水的存在,降低了毛细作用,增强了其抗冰冻能力增强,因此用水泥和聚酯共同稳定的冷再生混合料更适合作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

3.结语

用水泥和聚酯共同稳定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都稍好于普通的半刚性材料水稳碎石,但后者经冻融循环后其质量损失率是前者的3倍多,这说明水泥和聚酯共同稳定的冷再生混合料适合于路面基层和底基层,这对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利用、延缓路面早期破坏,保证路面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继成.路面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01)

2.王军,刘占广.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06)

3.钱海潮.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11)

循环利用的含义范文篇12

关键词:循环经济文化模式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循环经济文化是和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文化包含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社会文化、政府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城市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树立循环经济文化,要求这些文化和“循环经济”相适应,反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循环经济文化模式包含大小系统,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家庭是处于社会经济这个大系统之下的子系统。和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即循环经济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包含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文化和循环经济的逻辑关系论证

(一)文化和循环经济产出的数学分析

循环经济产出可用公式I=f(x,y,z,l,λm)表示。x代表制度,y代表科技水平,z代表立法,l表示利益机制,m表示循环经济文化,λ表示循环经济文化程度,说明循环经济是这五种变量的函数。

dI=f(x,y,z,l,λm)'dx+f(x,y,z,l,λm)'dy+f(x,y,z,l,λm)'dz+f(x,y,z,l,λm)'dl+f(x,y,z,l,λm)'dm,这个公式表示边际产出的增加。

其中,循环经济文化引起的边际产出的增加,我们用dI1来表示。

dI1=f(x,y,z,l,λm)'dm=λf(x,y,z,l,m)'dm

由此可见,当λ>0时,带来的产出增加dI1>0,λ越大,产出增加越大。

其中,循环经济文化程度λ是多种文化整合的结果:

λ=λ1+λ2+λ3+λ4+λ5+λ6+λ7

λ1表示社会文化,λ2表示学校文化,λ3表示政府文化,λ4表示企业文化,λ5表示城市文化,λ6表示乡村文化,λ7表示社区文化。

(二)文化和循环经济关系的哲学分析

从哲学的角度探究,文化属于社会意识领域,而循环经济属于社会存在领域。作为社会存在的经济,对文化有决定作用;而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良好的社会文化,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树立和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必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又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如果社会理念比较落后,循环经济的观念没有普及,就会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从图1可看出,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社会文化当中,树立起和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学校文化、企业文化、政府文化、城市文化和社区文化,从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实践,而循环经济的实践又提升了社会文化的水平。

循环经济文化理念普及程度的比较

(一)日本:循环经济立国,观念普及

日本循环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探索循环型经济起步较早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当时日本政府和民众就已经普遍认识到只有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才能保证居民身体健康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1993年,日本制定《环境基本法》,规定了国家、公共团体、事业者和国民在环保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展示了国家环境保全的基本方向。1999年,日本政府在《环境白皮书》中提出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同时,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在大学设立“人类环境”学部培养综合性循环经济开发人才。日本社会强调最低限度地使用资源,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污染环境。

(二)中国:观念薄弱,尚未深入人心

冯之浚在2004年《论循环经济》中指出: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的理念,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目前,许多企业仍片面地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政府的事情,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缺少关注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处理问题;各地方政府单纯追求政绩和经济效益,盲目扩张城市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不足,造成城市生态状况极差,政府没有发挥实施循环经济的带头作用。

树立循环经济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树立循环经济文化,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新型工业化,真正做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效推进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树立起和“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政府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具体实施,才能让每个微观主体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建设中,形成这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以此直接或间接推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循环经济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利于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循环经济,要懂得如何再利用、再循环。有必要探索一些方法,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循环经济文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循环经济文化模式的各层次主体的树立

(一)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集体生活的需要创造并稳定下来对群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各种生活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以及各种生活准则的总和。根据人们的认可程度又分为主流文化和泛文化。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是不容易改变的,但生活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容易受到影响。有必要通过公共媒体让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当中,普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让人人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荣。国家应鼓励各种媒体,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和互联网充分宣传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同时鼓励人们消费环保型产品也很重要。

(二)政府文化

政府文化是政府在自身能力的长期建设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为政府公务员普遍认同和自觉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规章制度、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等各种行政伦理要求与行为准则的总称。

政府始终是推进循环经济实施的主导者,政府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其一,应首先在政府各级官员中普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学习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其二,政府应给群众提供机会,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其三,政府在上马项目时,不应单纯考虑经济利益,追求政绩,而应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有必要树立和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文化。一是在政府价值观和政府精神中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要求。二是在政府愿景也就是政府奋斗目标中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制定政府带动人民实施循环经济的中长期目标。三是在政府口号中体现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好记忆利于传播的口号,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提升政府的环保形象。

(三)企业文化

从企业来讲,要求各企业树立和循环经济理念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从物质层面讲,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从精神层面讲,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则和习惯要反映循环经济的要求,并且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员工要学习循环经济相关的知识,并体现在行为规则与习惯中。在企业文化中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绝非一日之功,这还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支持,需要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将循环经济的价值观贯彻到企业家精神当中。

(四)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教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首先应当具有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才能在学校教育中普及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教育,应当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在中小学应当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环保,了解循环经济。在高校,应当加强环境教育的师资建设,加强教材建设,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展开环境教育,鼓励学生组建环保组织并在学校和社会展开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

(五)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的形态格局,反映了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价值取向、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在城市文化中,有必要渗透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其一,在城市精神中,贯穿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体现城市个性特质追求;让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提升城市的良好精神风貌,使城市洋溢着勃勃生机。其二,强化各种文化设施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科技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为文化载体,举办体现环保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三,在城市形象文化中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时尚的体现循环经济的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其四,建立循环经济人才队伍,通过培养、凝聚和引进这方面的人才,促进城市循环经济的建设。

(六)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乡村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乡村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疏导。为解决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和防患于未然,有必要从文化着手,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的环保问题。其一,乡村文化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爱护自然环境;其二,将发展乡村生产力和提高村民素质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村民;其三,在乡村普及环保知识和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

(七)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区稳定,创造充满活力的和谐社区,让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共建精神家园。在社区文化中渗透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把建设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纳入社区文化的目标规划中,目标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而规划则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策略、举措、安排的总体设计。其二,专门成立循环经济文化领导小组,下设专门成员,全面负责社区循环经济文化建设的目标规划、制度建设、措施落实等工作。其三,引入督导检查制,督促引导社区循环经济文化健康运作,保障文化设施经费的到位。其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普及循环经济文化理念。其五,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组织生动活泼的社区循环经济文化活动,增强循环经济文化理念的强大感召力。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与文化模式[M].中国科技论坛,2007.4

2.李佳.从资源到产业: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J].学术论坛,2012(1)

3.张杰,张建民.日本循环经济发展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2012(4)

4.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2004(1)

5.陈克钧.论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两维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12(1)

6.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完善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96-02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铜矿)发生严重污染事故,影响极.....

    法医学的作用范例(12篇)

    - 阅0

    法医学的作用范文1篇1关键词:法医学专业;医学课程;法学课程;公检法系统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140-02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及司法鉴定改.....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