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校园建设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打造智慧校园建设范文篇1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园”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园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这些争议背后,我们仍可以找寻学者之间的共识,即“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较之数字化校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第一,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隙”覆盖。“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校园环境、师生生活状态等相关信息传输到学校控制系统,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海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第三,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显著特点满足了师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懈动力。第四,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发挥其信息共享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模式,同时时间上的可支配性(从单一的课上扩展到任何时间)、空间上的可延展性(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都使得学习环境大大的开放。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由于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构建的不完整性,导致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碍和瓶颈。

(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技术核心,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途径。它试图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校园资源充分融合、统一协调,以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因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数字化校园,仍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单向管理模式为主,学工线的教师仍然未从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真正走出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构建独立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等),这种建设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个应用系统所应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难对整个学校信息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学工线上的辅导员教师学科背景各异,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向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如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或活动负责人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数高校亟待攻关的难题。再如校园一卡通,多数高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在设计时仅仅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系统如何管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控制系统的各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服务时,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户(如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科研、心理档案等独立信息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呈现出来),这使得部门的重复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门的服务始终不能达到师生的满意。(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慕课)成为教育变革的三大热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如。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些课堂上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但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老师而言,其所学专业与智慧校园建设中所需知识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经过较长时间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还是“言传身教”。但成长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真实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情感。面对教育对象这一庞大群体特征的巨大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三、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还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协同性,将信息化技术植入学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园是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促使校园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是为了给师生创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园环境,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信息平台建设人员与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一线的学工人员必须了解学校网络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需要了解一个学生全部信息的维度。在综合考虑技术和学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构建稳定、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为了响应教育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号召,宁波某院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晨跑锻炼,只要刷一下校园卡,就会被记录晨跑的时间段和次数,进而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又为老师烦琐的考勤工作减轻了负担。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

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层,他们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更加注重校园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对“物”产生生活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网上迎接系统方面得到不断完善,使得报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体现了学校始终“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再比如,为了能够提升大一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辅导员老师用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制作了关于如何清扫宿舍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学生的微信群中,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可获取服务资讯。

(三)构建智慧课堂,完善校内外的信息平台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时空拓宽,搭建起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堂则完全是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协作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着力打造的新式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应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内的资源信息平台,并与相关学科背景强的院校达成“信息共享”的意愿,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无墙的课堂”,教学相长。此外,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部分高校已开设“微学分”“小微课堂”等,通过建设“微”教室、开设“微体验”课程、构建“微”单元自助式学习模式、开展“微”讨论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微”教学的改革。“微”课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也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堂充满活泼的气息。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采取“一对一”模式或学生自主进行拼装组合模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无疑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准备。

四、结语

打造智慧校园建设范文

2010年6月30日,长株潭列为全国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之一。加快了通信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了城市光纤到楼到户、农村光纤到村,开展IPTV和家庭多媒体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等融合业务试点;加快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出了视频点播、高清电视和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新业务。2011年5月,长沙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部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以工业信息化为重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智慧产业”。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和两型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扎实产业基础

在长沙市“十二五”规划中显示,要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加快建设智能城市,发挥信息化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信息支撑和服务作用。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球谈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时曾表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结晶。大规模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之一,而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则是加速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推动新一轮信息技术在城市的普及和深入应用,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信息基础设施和实体基础设施进行高效整合,以信息化的手段管理城市,使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能够更合理的利用资源、更科学地做出决策、更有效地运营城市和应对突发事件,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就是城市实现智慧化的程度。

可见,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根本是夯实基础,因此长沙市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并不急于给自己戴上“智慧”的帽子,而是希望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长沙市工信委书记、主任赵跃驷介绍,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长沙市将在三年时间内,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实现全域光网通达,中心城区Wi-Fi无缝覆盖。一个有线、无线有机整合的宽带城域网络体系将形成,市民将能享受到便捷的网络。到2014年,全市光纤网络覆盖家庭用户累计超过300万户,每100户中有95户以上是光纤入户;城市家庭平均带宽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农村家庭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以上;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200G以上。

在云计算领域,将开展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以校园信息智能化管理为核心设计思想、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核心技术、射频识别等物联网联通技术,结合国家核准的三网通信通道,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育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创建以“数字化校园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打造校园智能信息管理和物联网一卡通智能管理于一体的现代数字化校园,实现各类物联网应用与联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智慧化管理手段,提供教师、学生个人、部门、校园多虚拟工作区门户场景,集教学、管理、学习、交流于一体的一站式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立起“云领教育、感知校园”的示范标准。

建设“智慧长沙”的物联网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应用云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结合政府专网、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交通违法鉴别系统资源等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和数据交换,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不同行业的管理应用服务和资源共享,打造通用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城市物联网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平台,开创“智慧城市”建设新时代。在城市城区安装实施提供若干个RFID热点基础数据采集器,对日称区域热点轨迹全覆盖,实现对人和物的管理。包括“信息云”和“安全云”两部分,其对应的服务分别为“城市信息化应用”以及“城市安全管理”,云服务平台具备任意兼容扩容的功能。

城市建设的化繁为简论

李球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观点结合湖南省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两型社会”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城市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交通、能源、通信、水资源、管网与环境设施等城市要部件和城市产业、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一个个子系统,形成了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而城市各系统的运转需要不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而不应纯粹为了追求城市功能的智能化而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或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应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的方向和目标。

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城市生态系统,如果按照不同领域的项目逐一实现,就拥有了更加清晰的逻辑。赵跃驷介绍,抓好“智慧长沙”建设要首先完成三大示范工程建设,包括:

智慧产业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包括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进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取得突破性发展。重点抓好“数字企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食品安全智能监控等试点。

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程。以打造智慧城市为目标,将物联网技术渗透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抓好智能交通、智能城乡管理、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建筑节能、智能旅游等试点。

打造智慧校园建设范文

“十二五”时期,以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推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服务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和省数字校园示范项目建设的核心,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校园、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得到专家组的肯定与高度评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经费投入到位,全面完成示范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我校的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同类院校第一梯队。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设“连接・融合・创新・领航”的智慧校园,打造智慧学习环境、丰富智慧教育资源、推进智慧教学实践、实现智慧管理服务,从而构建新型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为学校“十三五”建设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撑。

加强领导,形成职能明晰的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有了统一的决策和工作协调机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信息化建设业务、主抓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教学分院及职能部门承担业务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工作制度从粗到细,极大地促进了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投入,完善稳定运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十二五”以来,共投入近95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网络设施,目前已实现所有楼宇光纤直连到中心机房,校园主干万兆,核心交换双机平行,重要楼宇双链路接入,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出口带宽多元畅通;网络安全设施及管理机制基本适应需求,有线无线、校内校外、门户系统实现统一认证,网络行为实现有效监管,网络日志符合制度要求;学生宿舍网完成共建共享共管,并与校园网互联互通。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通讯服务,也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部署与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目前,校园网数据中心拥有的CPU资源已超过280核,网络化存储容量82TB。校园网络共有接入点超万,无线AP超千,汇集教科网、电信、移动、联通的网络出口,合计带宽达1.7G;校内日常使用的PC及笔记本电脑约3500台;每天进出网络的访问量次数达1700万,学校邮件系统收发邮件超万封,每天外部网络流量达到1TB。

适应需求,建立全面覆盖的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的数字校园从师生实际运用需求出发,已覆盖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全校共有各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近50项,目前均在各自的教学和管理事务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师生个人信息门户几乎集成所有个人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大大方便各系统的使用;OA系统在公文形成、流转和管理等业务发挥作用;教务系统为教学管理、教学任务、课程管理、成绩管理、调代课管理、教学评价等提供业务服务;校园卡系统、学生公寓门禁系统、车辆通行卡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学生事务中心、体育设施、场地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电源管控系统,标准化考教室建设等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深度融合,开拓共建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

学校以“师生人人有空间,技教融合促发展”为目标,重视网络课程资源、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有超过百门的各级各类网络课程,建成5门部级精品共享课程,“职业教育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部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利用师生人人拥有的智能手机,各部门纷纷推出手机APP或微信平台应用,在强化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学习和管理工作。

“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建成,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手段,也在延伸成为“校友空间”。学习空间以交流沟通为核心,有效连接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管理;支持教学改革,促进信息化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改进课堂教学,关注形成性考核。

高度重视,建设管控结合的安全运行体系

学校网络及信息化系统运转以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加强信息化安全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基本保障信息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校园网络建立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在关键位置部署专业级防火墙、流控管理、网络运行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等系统,保障计算机校园网络安全。2013年起,在同类院校中首批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全面、完整地了解学校信息系统的现有安全保护状况,学校校园基础网络、教职工信息门户系统、校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教务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和校园卡系统通过了浙江省公安厅的信息安全二级等级评定。

目前,学校与同类院校相比,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具备相当的基础,显现了一定的特色与创新,智慧校园雏形初现,学校的“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获得2016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

完善数据及交换共享标准

制定数据交换标准,以统一各信息数据的存储格式、的描述方式和权限控制描述等。只有各信息应用系统彼此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系统之间才能够相互共享彼此间的数据,实现彼此间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

数据交换平台是智慧校园的核心技术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信息交换总线。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业务系统数据库中需要集成的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库中,并按各业务系统的订阅需求将共享数据分发到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的统一集成和标准化,为提供数据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同时,保留各业务系统的原有数据库,又确保了各业务系统的完整性。

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实现还应依据以下原则:遵循统一的交换和共享标准;支持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库的交互及数据存取;支持灵活的数据交换方式,支持跨平台、跨多种网络模式的分布式数据交换;能够对交换数据进行验证和质量控制。

打造校园信息化智慧环境

推进“两网一云一中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校园虚拟智慧学习环境,为上层的智慧教育资源、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服务等提供基础支持服务。升级、改造和优化校园网,初步构建物联网,运用各种传感器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实现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过程的感知、捕获与信息传递。构建混合云计算中心,完善网络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虚实结合、安全能控,存储、计算能力伸缩有度的交院云服务环境,满足信息化建设在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要求。

提供智慧化教育教学资源支撑

建设“一平台两整合”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提供满足课程教学需求的优质智慧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依据交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建设融“教学、培训、终身学习”为一体的智慧型交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增强服务交通行业的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促进教学、教研活动与资源建设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研水平,促进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推进智慧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建设“两平台两环境”的教学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智慧教学实践,引领教育现代化变革。确立“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入适用的技术,深化“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应用,建成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努力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所需的智慧魅力课堂和学习支持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基本实现智慧管理服务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打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例(3篇)

    - 阅0

    打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低成本策略2008年以来,制造型中小企业经历了次贷危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气候变化的解决措施范例(12篇)

    - 阅0

    气候变化的解决措施范文会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不.....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