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始改革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着力解决传统金融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使学生在积极学习普惠金融的新知识、新理念的同时,掌握一些与国际接轨需要掌握的新技能,能够发现金融发展前沿的新问题,并提供科学的解决办法,以积极应对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时代变化。金融学专业只有经过系统、科学的改革,才能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出适应企业实际需要、能够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能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的综合实力强的全能型金融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学教育制度以及改革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需要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结合本国金融教学的基本现状,加快国内高等院校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金融学课程现有的教学状况进行教学改革,创造出一种适合本国人才培养的方案。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对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普惠金融出现后,给我国目前金融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普惠金融要求金融学的教学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依托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信息普及与传播特点,普惠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金融学课程教学却因为教材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楼后等相对滞后而发展缓慢,很多普惠金融知识并没有通过教育这一途径获得广泛的传播,这就形成了普惠金融本身在经济中迅速发展与当前传统金融教学滞后的巨大反差。普惠金融的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这一特点,必然将推动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从书本文字到网络信息的变革,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推动金融学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二)普惠金融要求将教学引导到关注普惠金融惠及的社会群体上来

在传统金融学教学方式下,广大在校金融本科学生身处校园,对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了解甚微,难以深入偏远地区体会薄弱的金融服务体系给广大农村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更无法体会来自偏远地区的人民对普惠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因此,学生必须深入农村地区的基层实践,亲自置身于基层金融领域,切身体会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普惠金融关系金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普惠金融的知识普及必将推动金融课程教学重点的转移,因此,目前我国金融课程的教学急需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将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关注普惠金融惠及的社会群体上来。

(三)普惠金融将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金融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基于一个理想的环境分析,即默认社会各阶层都能找到并接受适合自身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在普惠金融的新背景下,学生面向的群体大都不具备甄别各类金融服务的能力,不能根据自己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参与其中,因此,金融课教学一定会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将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

二、目前我国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普惠金融发展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影响迅速影响到了教育层面,我国普通高校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模式在普惠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迫切要求顺应时展趋势,进行深层次改革,以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金融教育有了很大进步与巨大创新,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相比较而言,我国金融本科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偏重宏观金融,淡化了微观金融,教学体制相对落后,金融专业教材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培养出卓越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专业人才。

三、目前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在普惠金融背景下,金融逐渐出现小微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传统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讲授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利于金融学专业人才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由于本科学生对社会上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不熟悉,影响了对金融课程的学习,也影响了与金融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学习,诸如计算机的操作、数理统计等与金融密切相关的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教学模式依旧单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已经在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但目前高校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金融学教学课堂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很难清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师生互动”未能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难免低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实践应用就更加谈不上了。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大学生大多生活在象牙塔里,对外面的现实世界了解比较少,学生要将现学知识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结合得很好是很难做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教授本专业课程的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有些大学教师很年轻,刚读完硕博就进入教学岗位,这些都使得教师难以进行社会实践,因而实践经验少。

四、造成金融学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教材没有及时更新与修订

目前国内金融学专业的很多教材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编写的货币银行学,而金融学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与修订,导致其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国内的金融学教材内容、教材体系与国外的相差甚远,更五、普惠金融背景下改进金融学课程教学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与时俱进,将普惠金融知识带进金融学课堂随着普惠金融在我国大力发展,我们需要在金融教材当中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若不能及时在教材里注入新的金融知识,可能会导致学生因没有掌握这些新的知识而造成日后就业空间受限,影响其个人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在汲取国外先进金融学教材养分的同时,也要顺应时展需要,要对我国金融学专业教材进行适当修改,注入一些新鲜的知识养料。我们可以考虑在教材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传授,多引入一些金融发展中比较新的案例或讨论题,让学生可以敏锐地洞悉到金融发展的新问题。要将普惠金融的知识与金融学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全面系统地对金融学本科教材进行补充。

(二)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创新性教学环节

我国传统金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得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进度,也同样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通过引用当前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控制好时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分析普惠金融产生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且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金融交易,直观地感受金融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使金融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三)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师资力量、人才资源和品牌效应,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部分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学习相关专业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同时,巩固高校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还可以提高学校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声誉,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为普惠金融相关知识普及和普惠金融服务范围的扩大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旸.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6(21):130-132.

[2]吴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7:22-23.

[3]张文颖.国外高校金融学教育特点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改革[J].当代经济,2006(6):109-110.

[4]董梦云.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究[J].财经论坛,2016(25):130-131.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2

像刘先生这样的金融业人才,今年绝对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据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近日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金融行业人才缺口更加严重。

金融行业“钱”景广阔

本次《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金融专业毕业生其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月薪分别为2628.52元和3794.91元,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较高水平,对毕业生来说十分具有诱惑力。在具体薪酬方面,报告揭示,金融高端人才年薪都在15万元以上,八个城市的基金经理平均年薪为21万元左右。按照自身的条件不同,能力、学历、经验和背景的差别,往往同一岗位的人员所获得的薪酬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其年薪为15万―100万元不等。

相关专家表示,金融行业薪资走高和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金融行业日趋开放是正相关的。中国2007年GDP实现11.4%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8年中国GDP增幅将为9.6%。虽然目前金融行业暂时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但整体前景依然明朗,并逐步成为一个需求紧俏的人才市场。

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告诉记者,杭州本地金融业人才大战开始比较迟,但这两年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如果有一定经验和资源的高端金融人才,一次跳槽实现50%―100%的薪资增幅已经不足为奇。郎越时还说,其实早在2002年,他们公司就把目标锁定在储备金融业人才、积累相关人脉上了,但这两年还是满足不了各方的需求。加上我国整体经济大环境向好,他坚定地认为,金融后市的薪酬将持续看涨。

金融类人才缺口巨大

调查报告还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些省市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企业需求量与人才的供应量比例已经接近9:1。这也直接导致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人力资源专家郑啸表示,因为金融行业总体上人才缺口较大,企业的招聘职位和数量都比较多,对个人而言可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人才的流动率也较大。

与上海、北京相比,杭州的情况稍微平和一点,但有向这些大城市靠拢的趋势。郎越时告诉记者,随着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驻杭州以及越来越多的准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之类)在杭发展,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的缺口将越来越大,杭州金融类人才的流动性和薪酬水准也会向上海这些大城市靠拢。

而且现在不少国有银行也开始转变观念,委托猎头公司寻找相关人才,人才的争夺将进入白热化。

金融类人才压力也不小

据了解,金融行业的企业目前招聘的职位主要是销售类、金融类、保险类和经营管理类等人才。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3

1.美国金融研究生的商学院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强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计算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3.多维互动式:研究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4.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6.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

7.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8.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9.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1.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12.“分类协同型”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14.金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探析——以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1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录取1982年度硕士研究生

16.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

17.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18.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9.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创新能力——以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为例

2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3.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24.金融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25.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6.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27.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28.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29.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生就业分析与探讨

30.财经类研究生“三个自信”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为例

31.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32.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特点的分析

33.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35.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6.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37.金融危机下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38.校企协同模式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3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40.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41.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

42.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43.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研究

44.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学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研究

46.试论金融学研究中大数据思维的运用

47.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4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50.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1.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5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54.金融危机下研究生创业的几点思考

55.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56.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机制探析

57.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8.对匈牙利银行改革的考察——刘鸿儒同志在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报告(摘要)

59.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60.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

61.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62.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63.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64.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6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试题

66.金融危机笼罩下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的理念、策略与价值借鉴

67.金融全球化新时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思考

68.首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经济理论讨论会(金融组)综述

69.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

70.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及供求状况研究

71.金融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72.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73.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机下硕士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

75.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78.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79.关于金融学科界定的探讨

80.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金融统计学》教材编写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双师”制探索

82.金融学术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比较探究

83.东南亚金融风波与港元联汇制

84.全球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85.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浅谈应重视金融电教教材建设

87.加拿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技发展的新举措

88.衍生金融市场的正面经济效应

89.金融危机时医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90.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91.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92.构建适应金融人才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93.转被动为主动——金融IT人才培养机制当与时俱进

94.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研究

95.新疆与全国金融学课程内容及体系差异分析

96.数理金融研究前沿与公司理财问题探讨

97.知难而上创新突破积极调整产业战略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98.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途径之浅见

99.吕家进——结合邮储实际积极做好农村金融创新

100.英语专业硕士金融翻译课程教法探索

101.全日制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102.一个执著金融梦想的人——记80级校友高飞

103.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

104.在国际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105.面试闯关终结金融职场“七年之痒”

106.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谈——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107.美经济学家认为控制资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机的良方

108.基于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金融硕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111.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11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已婚女研究生压力源探析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移动支出、众筹、网贷、P2P、民主金融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迅速普及。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被赋予未来金融发展主流的定位。余额宝、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诞生之后,使金融销售模式更具有现代化特点,促进了金融行业在网络领域中的飞速发展。准确了解和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并在此背景下找准金融专业学生的定位,已成为目前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金融学专业的人才既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又能具备个人自主从事金融理财服务职业的基础与技能,实现就业与创业多元化。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定位,适应金融形势的发展,突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参与就业竞争。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业发展趋势

1.金融业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发展。

2015年6月25日,作为国内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背靠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网商银行立足于服务小微,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网商银行以互联网方式经营,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没有分行、没有柜台,纯粹线上运营,“是一家纯网络银行”。这种模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更便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全新的网络化运营方式,对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

2.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网小微企业贷款发展迅速

大数据具有可实时性、可解释性及数据准确稳定性。互联网金融其实质就是对金融的大数据的重视和运用。众多的小微企业,在企业贷款时,银行要求提供房产、购车证明,用资产做抵押。而阿里金融则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把碎片化的信息还原成对企业的信用认识,建立信用评价系统进行信用贷款。比如一个小工厂,用电量一直在持续攀升,阿里就认为该工厂的业务很好,信誉就可以相应调高。大数据能让金融机构更全面动态化的了解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信用情况,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金融大数据平台也在降低贷款成本、缩短流程及时间、进行贷款产品开发及风险的监管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3.借助互联网平台,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

以保证金和杠杆交易为特征的金融衍生品,一直伴随着金融创新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市场,每天成交的金融衍生合约交易金额高达数万亿美元。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量达到两千多种,各家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适应客户投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投资产品组合更加便利化和常态化,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投资工具。

二、互联网时代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1.树立“互联网+金融”融合的思维模式

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但互联网却是一个新出现的技术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大众化,两者的融合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选择,这基于两个行业在本质上有同一性,都是流动性、融通性。互联网金融是在业务上能同时处理相关联的资金流与信息流。“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其中的一点是用户参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导致如果只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去实施就会脱节;但如果全从互联网角度去体验,在金融的合规性、风险控制上可能又会存在问题。所以无论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只具备金融背景或只是互联网背景,都存在问题。

2.富有创新精神,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互联网金融是社会科学创新的产物,网路金融新时代意味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会更加融为一体,金融与经济将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金融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将会更加普及,突破时空的限制。因此,独立学院要求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不可墨守成规,要具备创新精神,同时,要具备多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将金融与统计学、数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互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进行融合,这是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从业者所具备的素养的基本要求。

3.基本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技能。

互联网金融是的金融迈向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金融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要求金融人才熟悉国际金融理论惯例,具备熟练的外语技能和沟通能力的要求,同时,适应金融国际化要求,为金融市场电子化、信息化、工程化做准备;要求金融人才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编辑和大数据信息处理和计算。

三、互联网环境下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不明确,培养目标没有准确定位。

金融学的学科隶属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话题,对金融学科发展定位不准确,就会影响金融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在课程设计和培养方面各具侧重点,需要在教学进度设置时重点考虑,但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课程设计的目标尚未明确。目前,我们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定位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经营运作模式的同时,更会催生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金融类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行业发展的脱节,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跟上金融业的新发展。根据各大高校独立院校网站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围绕传统金融理论及业务,同时定位于培养传统金融业务人才,导致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为例,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很少或几乎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连网上银行业务都很少涉及。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以培养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金融人才。

3.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应用能力培养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理论研究性人才培养与金融业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没有明显区别,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标,没有根据金融市场需求设计培养方案。造成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业产品研发与基层管理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却存在高校的大批金融学毕业生难以按期就业。金融学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脱离时间应用价值的教学是舍本逐末,因此,金融学本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但是目前独立院校金融学教学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庞杂、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内容较少、讨论式或研究式教学学时偏少等问题,总体上缺失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能力培养。

四、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热度有增无减,从趋势上看,对于懂得互联网企业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创新产品设计等基础专业性人才和研发技术类人才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的两大需求。独立学院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适应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1.改革教学内容,丰富互联网金融课程

从以上内容看出,独立学院金融课程内容陈旧,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没有涉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就业空间。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再只是单一地以金融专业知识为主,要全方位叠加互联网专业知识。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源于传统的行业,从中不断繁衍出崭新的概念和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是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而是需要增加基于互联网金融思维和金融变革的相关课程,从而让学生在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掌握互联网思维、创新和互联互通等能力。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造开放的、交互性强的金融通才培养目标。必须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首先,从金融岗位与工作实际出发,增加或删减课程内容,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完成对现有金融课程的调整。为了保证课程重构的有效性,应该加强教师的分工协作,使调整后的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其次,组织金融专业教师积极开发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例如P2P信贷、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融资、以及互联网金融操作实务等,并积极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最后,定期开展相关的研讨会、座谈会,向学生介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产品、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在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2.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强化微观金融的应用能力

在既定教育资源下,应该适当强化微观金融,同时适当的减少宏观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据的比重过大且存在重复交叉内容,而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托与租赁、金融服务营销的与市场经济活动和从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则被排斥在主修课程之外,课时凸显不足。这种不合实际的专业课程结构需要调整,进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为止,许多高校的金融专业依然按照行业分公来设置专业方向,比如按照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这种专业方向设置的局限性很明显,与当代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不相符合,尤其与现阶段金融工具与金融理论不断创新不太适应,有鉴于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强化微观金融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

3.调整课程比重,突出实践操作能力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独立学院毕业生较少从事金融理论工作,而是在各层级金融机构中从事服务工作。因此,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掌握必要金融和经济常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中大部分课时用来开设理论课程和准理论课,比如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保险学、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学等,这类理论化的课程占到专业课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由于独立院校教学总学时的限制,在具体教学中这种做法使得对于那些动手操作技能训练和贴近实际岗位技能的课程,如商业银行业务操作、金融产品营销、金融理财实务、金融礼仪等内容安排不足。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训、实践课程名不副实,从而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技能并未有效提高。

4.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赛、教、学的融合。

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将技能季赛与课程优化紧密结合,为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技能竞赛规程反映了金融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技术标准,学校通过吸取大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把互联网金融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要求纳入到日常教学。技能大赛都会突出关注行业岗位最新的技术规范,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考查师生技能、创新、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既能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与时俱进,又能让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广泛接触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真正实现了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和赛、教、学的融合。

5.整合专业课程,增加金融创新业务内容

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以金融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为例,虽然教材版本不同,各自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几门课程教材中有关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的内容基本相同,内容存在重复交叉,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可将这些课程中涉及相同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基金等内容,由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协商,确定在某一课程中统一讲解,其他课程则重点讲述各自的侧重点。随着经济不断增长,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在不断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适时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

6.独立学院金融学生就业导向的转变

独立学院金融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之中,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给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必须要做出转变。不要一味地只盯着传统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而是更重视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全方位的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模式。根据互联网企业对基层业务岗位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通过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讲师来弥补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师资不足的缺陷,让学生入校就能按照企业要求去培养,真正实现一毕业就上岗。

参考文献:

[1]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2]刘英.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金融教育的反思与改进[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3]李洪涛.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2(9).

[4]张璐.论应用型金融本科教学内容改革[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5):116-118.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理财

我国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所面对的人才市场是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市场,现有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现代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需要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财务工作背景及内容发生变化

近年来,我国财务工作的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包括现代资本市场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正日趋完善;中国经济的迅速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始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的走向和我国企业的经营;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加,社会资产迅速证券化,以及企事业单位闲置资金的投资多元化,汇成虚拟经济的巨大洪流,一个世界级的巨大私人理财市场正在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上述背景导致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在企业、事业单位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外,在社会投资融资管理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为其他社会群体提供专业理财服务正迅速成为财务人员的主流工作领域。从事专业理财服务的财务人员一般包括银行、信托、证券、期货、投资业的从业人员;保险业从业人员;从事理财策划业务的咨询公司,财经记者,其他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正如执业医师、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一样,注册财务策划师(理财规划师)已逐步成为重要的资格认证形式。理财规划师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又一结果,是财务管理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它也是现代金融工程学发展的结果,在很多情形下财务管理已经不再可能用简单的常识、非专业的处理来完成,许多高端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往往是主体当事人无法驾驭的。而且在很多场合,如大型融资、并购、重组、清盘等法定程序也要求中介机构为事务主体提供专业的财务论证、财务安排服务等。

目前我国理财业务市场增长迅速,具有国际财务管理、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综合理财、投资融资决策、税务策划等能力的理财专业人士已经成为各大公司及金融机构争夺对象。就个人理财业务来说,随着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增加,现有金融机构所能提供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金融理财的需求。财务工作背景变化导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财务负责人从事务性的工作转向策略研究,实现从企业运营者到企业的管理战略优化者的转变。财务人员要参与企业的财会制度设计及日常管理、消除财务隐患、项目投资融资、资本运作、税务筹划、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等相关的战略规划及运作,并为决策提供财务决策信息支持。财务负责人不仅面临财务工作的挑战,还可能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包括如何改进企业绩效管理、改进公司治理、内控和风险管理,同时企业面临的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等。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已成为财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及为金融及金融服务中介等机构培养专业理财师。

2.培养规格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上,则主要表现为三方面能力的教育: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企业和个人理财环境,熟悉金融工具的性质和销售,为未来职业从业能力的形成打好理论基础;掌握和运用外语的能力,熟悉国际财会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能力。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了公司治理、财务报告、项目策划、项目融资、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上市融资、证券投资、保险规划、购并与重组、税务筹划、价值管理与全面预算、财务分析与预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内部控制和流程管理,审计与经管责任,资产管理,企业经济法律事务与企业经济运作规范等。

三、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构想

普通财经院校本科财务管理学科体系设计应以培养“专业通才”为目标,以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和专业理财服务活动为教学内容,在现代金融市场、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平台上搭建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财务学科发展的要求。可供选择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包括:

(1)专业基础课: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学、项目管理、保险学、经济法、税法、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

(2)专业核心课:财务管理学、企业投资融资管理、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私人理财学。

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财会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筹划、公司价值评估、保险规划等。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实践教学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本着学生本科学习四年期间,财务专业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经济法律事务模拟,证券期货投资模拟,项目投资融资模拟,公司治理与控制模拟,收购兼并及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模拟,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模拟,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模拟,税务筹划模拟,个人理财规划模拟等,还应包括企业会计核算模拟,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模拟等相关试验课程。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郑毅.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5-29.

[2]莫凯林,杨爱荣.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案[J].呼兰师专学报,2002(2):51-52.

[3]刘广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336-339.

[4]吴军.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2(3):69-71.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1篇6

发管理与旅游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发表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研究论文40余篇。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或支柱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强烈依赖旅游业的地方,旅游市场一旦大幅下滑,当地国民经济大厦就会震动,税收和就业根基就会动摇,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

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人们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缩减开支以及奢侈品消费急剧下滑等等。旅游产品消费属于日常性消费之外的奢侈品消费,首当其冲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的海外旅游市场占较大份额的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桂林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凉意,以海外市场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旅游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打击,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跳水。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旅游业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等等,都急需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各级政府部门和所有旅游研究者高度重视。本文尝试从旅游业自身运行规律和特点出发,透视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一、旅游业的运行规律和突出特点

要把握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就需要充分了解旅游业独特的运行规律和突出特点。

旅游业的运行是有自身规律的。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关联产业面广,涉及的部门多,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引起整个产业链条出现“掉链现象”。贯穿目的地旅游产业链条的核心就是旅游市场的规模、停留时间和人均消费水平,旅游市场的向上或向下波动会导致整个旅游直接产业链和间接产业链运行故障,这就是旅游业运行的基本规律。

旅游业的运行还有其突出特点。旅游业的第一个突出特点是脆弱性,抗外界突发性事件影响的能力弱。政治动荡、地震灾害、SARS、海啸、战争、环境污染等突发性事件都会对旅游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影响近几年我们都见证过;旅游业的第二个特点是短期内产品供给的刚性与消费需求的弹性之间的矛盾大。国际研究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旅游消费需求就会增加或减少近2个单位,消费需求的弹性很大,而短期内宾馆饭店、航空、旅行社、景区等供给却很难随市场波动进行有效调整或转变其用途,表现出明显的刚性,因此,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旅游业的第三个特点是客源市场流动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由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而不是由欠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次金融危机重灾区主要在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是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国,引起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数量下降是毫无疑问的;旅游业的第四个特点是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它不能像收藏品那样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且放的越久越值钱,旅游产品是一天不卖就损失一天的价值,如一间客房、一个飞机上的座位、一个景区景点,它们如果当天没有被销售出去,其当天价值就蒸发消失了。

二、金融海啸可能造成中国旅游业大萧条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本地金融市场融入国际大市场,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金融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有金融专业开设金融英语课程也是适应了这一发展潮流。但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及用途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金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所设金融专业,本文着重就目前招生人数最多的大专班,即:高中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金融英语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部分院校招收的三二连读五专班在中专时已经开始讲授金融英语课程)。根据目前金融英语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英语基础较差

目前,金融专业学生入校时英语成绩分布特别不均衡,存在两极分化、女学生优于男学生的特点。这就给实际金融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讲授内容过于简单会造成部分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而讲授过程过于难,又会造成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而导致他们自我放弃。

2、教学环境薄弱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都存在软、硬件跟不上的窘境,不仅仅是金融英语教学,其他普通英语以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大环境对英语教学的投入不足,甚至部分院校连语言学习的语音室都没有。在这样的软、硬件环境下,更何况需要模拟真实情景的金融英语教学呢。

3、教材内容不适合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教授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师都会存在这样的一些困扰,即:在选择教材时,捉襟见肘。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的大部分金融英语教材都是为本科院校的金融英语设计的。或者找到了几本为高职高专金融英语设计的教材,内容又存在太过简单的问题。总之,从事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的教师目前来说最希望的是有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难易程度比恰当的、依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设计的教材。

4、教师资源缺乏

目前,从事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的很多老师,所学专业基本上为:英语或金融。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授金融英语时,就会存在金融知识的短板;而金融专业的教师在教授金融英语时,就会存在英语方面的不足。这是目前高职教育中很多专业可能面临的相同问题。跨学科的一些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背景也应是跨学科的。

三、提高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本文结合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就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的对策进行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端正学生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水平的现状,教学内容一定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最终放弃自己。在心理语言学上,动机(motives)是相较于其他因素最重要的一项影响第二语习得效果的因素。因此,在教学方面,应多采取鼓励式、奖赏式,而非惩罚式、批评式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真正做到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选择教材及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曾经分析的有关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可以向其他专业借鉴、学习。以本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他们经过8年的毕业生回访调查,发现毕业生在今后的晋升中,遇到的最大短板一个是英语,另外一个是财务管理。因此,在后期的课程开设方面,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酒店财务管理的课程。可是,同样他们也遇到了教材选择上的窘境。市面上没有合适的教材教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的、与他们今后工作相关的财务知识的教材。因此,教师在先期选择了一本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基础知识包含全面的教材,在上课时又辅以自编讲义进行讲授。经过几年的摸索,最终出版了自己的酒店管理财务管理教材。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材的开发也可以借鉴此类方法进行摸索,但这也同时需要富有经验的教师以及金融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相关指导。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材施教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已经先期开始摸索分层次教学,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使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当中得到满足。这一点非常符合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学生入学基础的不均现象。随着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金融英语课程教学的分层也应该逐步实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岗位能力

基于第二部分中曾经提到金融英语教师的背景单一化,可以考虑增加相关教师的培训工作。除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一线企业相关岗位的挂职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师应克服各种教学方面的困难,积极应对、探索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2002.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2]沈素萍,张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定位思考―对金融英语教学问卷的分析[J].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年会论文.2004.

[3]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胡晓霞(1985.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学、文化.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8

近日,启德教育了《出国读研十大专业・金融》手册,以海外金融留学为主线,从概述、申请、就业等核心层面阐述了海外金融专业的申请难题与就业疑问。

超四分之一商科学生选择金融专业

启德教育《2015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各学科门类中,41.2%的意向留学生选择就读商科,稳居最受欢迎留学学科第一位,其占比远超工科、文科、理科等学科门类。

在商科留学生中,选择金融专业的人数占比较高,26.43%的留学学生选择就读金融专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而这些金融专业的留学生中,出国读研究生的人占比为71.05%,远超读本科的人数(占比为28.29%)。

每年申请海外金融类研究生的学生数量众多,这些学生也来自各种各样的学科背景,既有金融本专业申请的,也有商科内跨专业申请及商科以外其他学科跨专业申请的。数据显示,金融类研究生中有26.17%的学生是跨专业申请的。在跨专业读金融研究生的群体中,有39.29%的学生本科读商科类其他专业,25%的学生本科读理工科,21.43%的学生本科读文科,而本科读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医科等其他学科的学生共占14.28%。

从整体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就读金融研究生对于漫漫金融从业之路来说,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国外众多开设金融学硕士项目的商学院或者研究生院的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有系统性的理解并能作出清晰的判断、能在商业社会与人有效沟通协作、和团队一起解决复杂事件的综合型人才。决策能力与效率、逻辑分析能力、处理与人的关系等能力,对金融专业研究生的申请、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完成以及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帮助。

金融学生多以职业为导向规划

选择读金融专业的原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金融专业就业面广,未来想从事金融相关的职业,未来工作体面、薪酬高。以上三个原因全部与就业相关。由此可见,学生在申请出国读金融研究生前,就已经普遍认识到要为未来职业做打算了。

金融专业普遍被认为高薪、工作体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业难。《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0%的被调研者认为找工作“有些难”和“非常难”,仅有5.5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不太难”,侧面反映了现在商科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关于“就业难”的原因,近七成被调研者表示,金融专业毕业生扎推、竞争压力大是首要问题;超五成金融研究生认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是重要原因;近四成被调研者认为自己专业优势不明显;此外还包括错过招聘季、面试技巧不足、学校声望不高、不了解求职途径等原因。商科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求职成功的原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语言能力(63.5%)、专业能力(53.9%)、工作经验(48.9%)、实习经历(46.6%)、双重文化背景(28.7%)。而在众多商科人眼中,除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被认为是商科人重要的职场能力,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助推因素。

就目前情况来看,给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建议的人群还集中在父母、朋友、留学顾问、老师这四类人群上。未来,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将在留学申请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其延伸方向及交叉学科繁多、就业面广,那么如何确认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及为了达到职业目标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问题,都是学生在留学申请前就应该仔细考虑的。

经济发达地区读金融更有裨益

对金融专业来说,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会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环境较好的学校,可以给广大留学生带来更多便利的资源,比如相对更多的实习机会、高于其他地区的劳动收入、更为过硬的校友人脉等。

启德教育《2015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意向就读商科的留学生中,79.4%的商科留学生选择美国(30.6%)、澳大利亚(23.4%)、英国(15.2%)、加拿大(10.2%)四大目的地。此外,法国(3.0%)、新加坡(2.8%)、荷兰(1.9%)、韩国(1.5%)、新西兰(1.3%)、德国(1.3%)、日本(1.2%)也是中国商科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

启德教育专家指出,在经济更为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金融专业,更加有利于学生接触到市场前沿情况、了解更多金融圈的最新信息及动态等,这些无疑对学生有更大的裨益。

那么,学生和家长该如何选择合适区域的学校呢?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考察学校的地理环境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和判断,比如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名企数量及分布情况、当地整体就业环境等。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也是申请的热门,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入读门槛。因此,除了经济发展较为靠前的地区以外,业态分布更具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的地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此,在学校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学生和家长切记矫枉过正,盲目扎堆所谓热门的“大城市”,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和选择。

硬成绩和“软实力”提升申请成功率

由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对本科阶段教育的深化和补充,它已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基础性学习和积累阶段,而是要求读研者对其所研究的领域有更深入的钻研和了解。同时,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研究生培B方式的不同,又有更偏向学术研究和更偏向从业实践的区分。加之泛金融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的衍生及交叉学科众多。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9

一、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

1.金融科技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1)金融科技的定义。Fintech(金融科技)是Fi-nancialTech-nology的缩写,可以简单理解成为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但是又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金融科技服务当前在国内外的应用,可以看成是传统金融服务和信息科技的结合,覆盖了储蓄、支付、投资、融资等业务场景和领域,在近些年来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应用热点,根据谷歌趋势的数据显示,全球当前对于金融科技的关注度是3年前的10倍。

(2)金融科技的应用方向。从应用层面来看,金融科技覆盖了目前几乎所有的行业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消费金融,以及围绕满足监管层面的需求专门衍生出了监管科技。具体对这些行业和场景的渗透体现在以下方面,在银行领域主要体现在零售业务、网络借贷与融资、风控和电子支付,在证券领域主要体现在资产管理、智能投顾,保险领域主要体现在风控和线上业务,基金领域包括资产管理、量化交易等,比如大家常见的量化XX号基金,实际上就是程序化交易,消费金融领域更是和金融科技密不可分,由于其小额分散的特点,从获客到风控、催收,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对于监管部门,金融科技手段也成为常规化手段,衍生出了监管科技,除此之外,包括现在央行在研究的数字货币,还有大家日常息息相关的电子支付,都是金融科技的具体应用。总而言之,随着现阶段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和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金融科技实现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对现有金融业态进行重构、对金融场景丰富度的提升、对金融业务覆盖对象的扩充。

(3)金融科技的支撑技术。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背后的支撑,是日益成熟的前沿信息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在业界通常被称为ABCD或BASIC。其中,A代表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代表BlockChain(区块链),C代表CloudComputing(云计算),D代表BigData(大数据),Basic和其类似,B代表bigdata,A代表AI,S代表SocialNetwork,I代表Internet,C代表CloudComputing。这些技术其实构成了目前金融科技的主要技术框架。比如,云计算提供了硬件的载体,很多模型、算法和应用是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大数据则提供了数据层的能力支持,对金融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便于被其他应用调用,移动互联网则是产生数据的主要途径,也是应用部署的基础设施,比如支付宝、手机银行等都是在移动互联网上部署的金融科技应用。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移动互联网的事件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则是针对风控、支付清算、数字货币等场景下具体的应用技术。

在以上应用技术的支持下,目前在国际上涌现出了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有的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有的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朝着金融科技方向的转型。全球金融科技业务应用领域涵盖:支付清算、借贷融资、零售银行、财富管理、保险、交易结算(数字货币)六大金融领域,全面融入传统金融各板块。

总结起来,当前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在國际上,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应用场景上都领先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开展金融产业时间长,产业链相对完善,在金融产业和信息科技的碰撞、交叉过程中更容易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和场景,北美、欧洲整体发展水平稳健且相对均衡,老牌金融强国-英国的金融科技生态圈被积极扶植,有着良好的运营策略,也有业界领先的金融科技政治环境。

二是北美、欧洲的金融科技公司涉及业务种类多样;中国主要涉及支付、借贷、保险、财富管理领域,拥有新兴的金融科技支付及电商交易系统,市场潜力巨大。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前100强中,前十名有五家来自中国,而这一百家企业中,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借贷、支付、监管科技、数字货币、数据分析、保险、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众筹、区块链和会计核算。

2.中国金融科技的演进。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演进的过程起步较晚,最早是在2014年之前,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构建自身的信息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工商銀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购买当时最先进的IBM中大型机。2014年开始,支付领域开始逐渐发力,金融科技的应用从传统的金融后台支持转移到了前端,电子银行等开始普及,2007年拍拍贷的成立成为国内金融科技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拍拍贷开始利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构建个人信贷业务的信贷工厂,机器学习模型开始真正参与金融的信贷审批决策,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对银行零售业务产生了冲击,令传统金融倍感压力,同时,也是各大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开端。但是在这个阶段,前期有一定技术积累的金融科技企业,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优势都较为明显。2016年后,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随着前沿信息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成熟,金融领域开始了利用技术手段“脱媒”的浪潮,有专家认为,在这种趋势下,未来将会发展成为无金融社会。

整个演进过程,按照目前金融科技界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金融科技1.0阶段,也是金融信息化建设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策主导、资本扶持。政策层面该阶段的标志是于1993年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指出要发展科技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第二阶段金融科技2.0阶段,也是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阶段,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和资金端的互联互通,通过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该阶段的特点是科技推动了金融创新,驱动各项监管政策完善。第三阶段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投资决策过程,代替金融机构信用中介的角色,大幅提高了传统金融的效率,因此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释放产能。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演进过程非常迅速,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庞大的客户群体产生的海量数据,且数据监管,尤其是信息安全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例如互联网支付,美国的贝宝公司在1998年已经开展业务,而国内最早的支付宝则是在6年后才出现,微信支付更是2016年后才开始。而基于大数据风控的网络借贷,我们只比英国和美国晚了2年。因此,目前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追赶的过程。

从监管和市场规模层面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演进程度。其中2015年是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井喷的一年,以现有增长速度预测,2022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倒逼监管部门的创新,金融科技的监管也从原来的无序监管,走向规范化。

二、同业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在以上大背景下,为了找准金融科技研发的方向和发展模式,本文对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AMCs还有众多银保监会直属金融企业进行了调研。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研发工作起步较早,非银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托、证券、消费金融等走在了前列。大部分同业开展金融科技的研发是从2015年开始,原因是2014年银保监会了39号文,指出2015年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安排不低于5%的年度信息化预算,专门用于支持本机构围绕安全可控信息系统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和规划性研究。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变革,外部环境在近些年有力推进了这些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研发工作。

虽然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研发的工作较晚,但是涉足技术领域比较前沿。新的前沿信息科技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转化速度加快,追踪前沿科技并利用其资金、人才优势快速落地,已逐渐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中的常规操作,如知识图谱、复杂网络等在其他领域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在金融领域中已有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用于反欺诈、风险识别等垂直业务场景,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渗透速度明显加快。通过统计今年银保监会风险应用课题的申报情况,目前最热的仍是金融大数据应用相关课题,信托、互联网金融的入围课题数量领先于其他公司,不良资产经营领域的课题入围数量仅有2个。对于银行来说,由于起步较早,在金融科技领域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积累,本文统计了近三十年来各大银行获得的专利数量,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专利数量均超过了900件,并且有超过一半的专利是2011年以后获得的。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的研发工作在国内的金融领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金融科技3.0的要求,但是在普及程度上以及应用场景的覆盖上,还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尤其是包括AMCs在内的非银机构,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三、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建议

通过在作者工作单位调研,AMCs金融科技的发展目前还处于金融科技2.0到3.0的过渡阶段,主要致力于传统金融IT系统建设、运维,数据治理正在逐步完善,大数据平台等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进行当中,金融科技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升AMCs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服务不良资产经营主业,由“业务引导技术应用”转变为“技术驱动业务”,使金融科技成为AMCs做强主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劲引擎,当前AMCs金融科技开展亟需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尤其是数据基础设施。金融企业作为传统的资本、人力密集型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数据密集型企业。每天的经营活动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关系到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更是企业发展的脉搏,能够实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风险状况。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是防化风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并应用的“传统新兴技术”,能够为企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升、经营决策的辅助和业务市场的拓展,而开展大数据应用的土壤就是完备、安全的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建立完善的物理设施,包括服务器集群、灾备等系统,从物理条件上满足数据应用的需求;二是需要建立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保证产生的数据真实、可信、可用,满足各项数据应用的需求。

第二,大数据智能应用能力亟待提升。当前阶段,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蜕变为大數据智能应用技术。从传统的数据存储、分析过渡到了利用数据中抽象出的信息辅助决策、防化风险、挖掘客户。不良资产经营是AMCs的主业,在不良资产经营活动中,尽调、定价、风控、客户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目前仍然依赖于业务人员的行业经验。随着业务的增长,单纯靠人工经验不仅为业务人员带来过多的重复性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产生操作性风险。而大数据应用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自学习过往的业务案例,结合人工经验的介入,解决效率和操作性风险问题,为决策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同时在数据层面,所有操作是透明的,也有助于降低操作性风险,帮助管理层实时了解公司各项业务的经营状况,从数据应用层面实现扁平化的高效管理。

第三,金融科技自主前沿探索势在必行。从趋势分析可以看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更新频率已经逐渐站在了信息技术领域前沿,在某些方面甚至引领了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构成了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如不能及时掌握前沿金融科技的应用,在科技催生新业务场景时迎头赶上,势必会丧失先手优势,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日新月异,在金融科技领域,要跨越“鸿沟”所要付出的时间和资源成本,会随着技术代差的扩大而呈指数级增长。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波金融科技浪潮中的沉浮也揭示了这一规律,在金融科技逐渐占据金融领域业务比重的过程中,所有的金融企业都处于“黑森林法则”下,快速产生的科技力量会在短时间内从不同维度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对某一行业的经营模式造成颠覆性的影响,而当金融科技成为一家金融企业“护城河”时,将极大加强企业在“黑森林法则”体系中的生存能力。因此,为了巩固行业地位,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掌握前沿金融科技并形成生产力,构建“技术护城河”,是AMCs未来健康蓬勃发展的助力条件之一。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1篇10

金融化大势所趋

房地产业面临的种种变化使得房地产金融化成为此轮转型最重要的趋势。实际上,房地产业天然就具有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双重属性。由于房地产是优质抵押品,且是“无转移抵押”,从它产生的第一刻起,即具有金融化的倾向。例如开发商拿房地产到银行抵押,抵押的是产权,而使用权、经营权还在开发商手里,不妨碍把它租赁出去,租赁商拿到契约还可以拿给租赁权贷款。充分利用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可以引导出很多很精彩的房地产金融活动来。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要认识和充分发挥房地产的金融属性,站在金融的高度发挥房地产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挑战和抵抗房地产的风险。

在盛世神州与房地产上市公司前五十强的交易过程中,发现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把自身的长处作为金融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要素。例如,房地产开发商的品牌要折价,统一设计要折价,统一采购要折价,团队业绩要折价,再加上土地本身,以及附带的房产,企业自觉地实现了金融化的过程。不无夸张地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自觉性程度如何,以及掌握房地产金融的资源程度如何,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决定了其生死存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这个行业的血脉流的是金融的血。

基金“雪中送炭”

在房地长行业金融化的过程中,房地产基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基金是房地产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金融“十二五”规划,非金融企业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将达到15%。房地产基金具备中国金融改革的政策优势和专业优势,其诞生可谓“恰逢其时”,将在房地产金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房地产基金对于开发商来说是“雪中送炭”。由于开发商缺少扩张规模的资本金,而待开发项目往往资本金需求极大,自有资金跟不上所需资金。此时,房地产基金可以“雪中送炭”,与开发商共同承担“资本金”。

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房地产基金能够“锦上添花”。在金融机构还不能进行房地产贷款的时候,房地产基金就可以进入,等到“四证齐全”、“五证齐全”时再撤出。当开发商由于资金出现问题,基金作为共同开发商参与进去,既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脱身,又可以帮助开发商完成最后一跳。

最后,对于社会投资者来说,房地产基金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房地产基金,社会投资者把资金交给有经验的机构进行经营管理。房地产基金的经营管理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可以减少风险、保障收益。

专业的房地产基金除了向房地产商提供资金之外,还可以提供市场定位、成本控制、产品营销等增值服务,使得项目获得更好的收益,拥有更好的安全性。

中国房地产基金的总量很低。据统计,2010年约为100家,2011年房地产基金的规模约为1000亿元,和全国房地产贷款额10万亿相比,仅为1%。从发展前景来说,可谓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篇11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统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11.027

FinancialStatisticsTalentsTrainingMode

undertheBackgroundofBigData

MENGXuejing[1][2],ZHAOXinquan[3]

([1]PostdoctoralResearchStation,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Hubei430073;

[2]CollegeofStatistics,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Wuhan,Hubei430205;

[3]SchoolofStatisticsandMathematics,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Hubei430073)

AbstractThearrivaloftheeraofbigdata,financialdatavolumesurgetofinancialstatisticsbroughtunprecedented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hecomplexityofthefinancialbigdatatalenttopromoteastrongerfinancialstatisticaldatacollation,analysisandhigheroverallquality.Universitiesassumetheresponsibilitiesofprofessionalfinancialstatisticscultivatetalent,tobeabletoadapttotheeraofbigdatacultivatetalentneeds.Thispaperstudiesthestatisticsofprofessionaltrainingmodellargedatafinancebackground,makeafewinnovativetrainingmodel,andfinallygivesasummaryandoutlook.

Keywordsbigdata;financialstatistics;talenttraining

0引言

金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金融大数据具有数量大、速率快、多样化、不稳定等特点,为金融统计专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促使统计方法变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拓宽了统计数据信息的搜集渠道。

目前,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政策和法规、指导行动,在金融领域和其它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金融统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中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两家对冲基金,位于英国伦敦的对冲基金DerwentCapital和加利福尼亚的MarketPsych用微博数据预测股市投资时机,是利用大数据进行投资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成功范例。Xoom与许多拥有大数据的公司合作,开发跨境汇款异常交易报警系统,可以发现是否有犯罪集团进行诈骗。信用卡发行商VISA和MasterCard通过自己的服务网获取交易信息和顾客的消费信息,用来预测商业发展和客户的消费趋势。美国第一资本银行和美国银行通过发行信用卡,得知客户的消费模式,成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等等。

地方高校是培养金融统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金融统计专业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养可以进行金融大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创新大数据环境下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1构建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关于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促进时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是深远的。

(1)培养出适应大数据时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013年大数据市场应用与趋势调研报告》中指出,28%的全球企业和25%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大数据实践。在金融行业,深入了解和分析海量数据,是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主要武器。时代的迫切需求促使高校金融统计专业必须培养出可以与社会接轨、能够有效处理金融大数据的人才。

(2)促进师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建设的在线教育平台及其课程,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知识传播的形式将不断优化、效率会不断提高,这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知识的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有效利用知识平台充实课堂,促进师生教与学共同进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构建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高校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要能够跟上社会需求,根据不同学生需求特点和金融行业特色要求制定质量标准。在满足社会对金融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层次化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改革和探索。

(1)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注重概念和方法的诠释,学生参与较少。老师在课堂上选讲的例题也比较常规,关于软件的使用主要通过Excel简单的演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复杂性和非结构性是常规例题所不能代表的,简单的Excel演示已不能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统计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库里挖掘出有用信息,并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与软件完全结合,R软件会成为主流,它是处理大数据的有效工具。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灵活使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除R软件外,学生还要学会使用新型开发的软件来辅助解决大数据问题,比如Hadoop、NoSQL等。

(2)改革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从这些角度出发,课程设置要强调知识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开设“数据挖掘技术”、“流数据分析技术”、“搜索引擎系统应用”等课程,通过机器学习、统计分析方法,使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数据挖掘操作,可以进行网络分析数据。通过开设讲座类课程,比如“前沿技术讲座”,讲授专业前沿的方法技术,同时借助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整理和分析。在课程体系外增加第二课堂,通过统计建模大赛、市场调查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学生自发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就业。

(3)建设教学团队。高校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自主学习能力较强,高校应该提供教师更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参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和学术会议,主动寻求专业前沿知识,努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注册会计师、数据分析师,金融分析师等。同时到企业兼职,这样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与实践结合,培养出实用性人才。时展迅速,教师能力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的数据分析师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直接接触,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从事相关数据分析工作,并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计划中。

(4)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应用型人才指的是能够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手段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金融统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能够与金融机构的需求接轨,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实践课程的锻炼,具备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3构建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在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统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备“系统知识与应用能力并重”的特色,在培养途径、培养方案及学生管理方面可以有如下创新:

(1)培养途径的创新:采用“1.5+2.5”模式,前一年半通识教育加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统计基本素养;后两年半专业教育加个性化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挖掘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优秀的本科生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培养,与导师合作课题,让学生参与到课题调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生管理方面的创新: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积极学习其它专业学院课程,到金融机构实习锻炼,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与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扩大,金融行业的数据收集能力逐步提高。金融业拥有所有交易数据等结构化数据和客服音频、网上银行记录、网上商城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金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麦肯锡的研究显示,金融业在大数据价值潜力指数中排名第一。金融领域统计精英人才目前比较稀缺,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可以及时为社会所用,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为解决大数据特征新衍生出的问题,需要在系统架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有所突破,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高校是培养金融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储备库,培养出的金融统计人才不仅对金融业务有较深的理解,还要具备很强的数据建模、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这就促使高校金融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究,培养综合性的大数据分析人才是高校金融统计专业努力的方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统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4CTJ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史修松.大数据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理论观察,2013.11:134-135.

[2]陶皖,杨磊.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8):6340-6342.

[3]李斌,吴瑾瑾,韩作生.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9::52-53.

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范文

在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我们就必须按照报告的要求,“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艺术管理专业正是建立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党的文艺思想基础上的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满足艺术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涉及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艺术生产、艺术供求和艺术销售等活动。2017年3月,根据教育部(教高[201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艺术管理”通过新专业审批,正式作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范畴下艺术市场中的一分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已成为艺术市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介入艺术领域,开启了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介入对市场形态的转变、艺术生产形态的变迁,以及消费交易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保留传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的同时,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而产生的各种新业态应运而生,如艺术银行、艺术品基金与信托、文交所等。然而,现在从事艺术金融行业的人才却十分匮乏。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或分支,艺术金融的人才可以在艺术院校中的艺术管理专业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培养。目前,从事艺术金融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多是具有经济类专业或艺术类专业的单一背景,以经济学背景为主的,缺乏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具有艺术学背景的,却又缺乏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既懂艺术管理,又具有艺术鉴赏能力,还有经济学知识的人才是凤毛麟角。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应积极培养艺术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培养,将艺术金融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使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艺术市场的需要。

艺术金融发展现状

艺术金融是指各类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与之相联系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的艺术金融是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广义的艺术金融则包含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包括艺术品投资、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托管、艺术品租赁、艺术品信托等艺术品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类金融行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结构变化大;艺术品市场的治理没有突破,徘徊不前;市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需要新动力的建构,而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是这种新动力建构的关键。

艺术金融是在艺术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业态。然而,如此规模庞大、市场繁荣的新业态,却缺少既能够懂得艺术品鉴赏,拥有艺术品背景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看到艺术品背后的金融价值,正确评估其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既了解金融市场规则,拥有国际化视野,又拥有扎实文化艺术修养,懂得艺术品投资、鉴赏、收藏知识,与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及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责无旁贷。现今艺术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学科体系和课程标准设置尚不完善,艺术经济作为艺术管理的一部分,亟须金融的相关知识体系补充,使艺术管理学科更加完善。

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艺术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艺术金融认识不够,知识构建不完整

艺术金融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院校对艺术金融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相关行业缺乏了解,故而尚未开设相关课程。且由于艺术金融涉及的面非常广,有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基金、信托、保险等,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片面、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开设艺术金融相关课程的院校主要是财经类院校,而艺术院校由于缺乏管理学、经济学背景教师,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在艺术市场方向,缺乏明确的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知识构建,教授知识以传统美术史为主,缺少经济类、金融类课程,学生对艺术金融产业相关领域闻所未闻。笔者认为,各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艺术金融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艺术管理的其他方向,增设相关知识储备。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师资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且合理的定位,结合未来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培养适合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由于艺术管理是新兴专业,教师的培养仍存在缺口,梯队建设更无从谈起,加之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跨艺术、金融、管理等多学科,跨度较大,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也相对较高。该专业大多在艺术院校(系)开设,师资以艺术类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艺术史学科或管理学、经济学的教师转型而来,缺少受过专业教育的,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多学科知识兼顾型教师,因缺乏师资造成市场急需开设的课程无人能教,课程设置也不可避免因陋就简。

(3)与社会资源联系欠缺

?术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我国人才培养的共通性弱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联系,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极少参与实践操作,长期依赖于书本知识的拼凑,只注重形而上的理论教学,缺乏与相关行业间的联系,忽视本专业在该行业深度、政策法规、行业信息上的相关了解,忽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效果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金融相关岗位越来越多,如拍卖行、画廊、美术馆、文交所,以及经纪人、策展人等,然而学生在校园里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很多最新的行业信息了解欠缺,一知半解,知识传递的时效性较慢。

2.实现艺术金融人才专门化培养

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一部分,在艺术管理的范畴内,却又区别于艺术管理,培养的目标和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在艺术管理专业中高质量地培养艺术金融人才,要更加有针对性地适应市场需要,应在艺术管理专业中设置艺术金融方向,实现艺术金融人才的专门化培养。

(1)培养目标的专门化

艺术金融专门化人才是面向艺术品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机构、艺术品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艺术学、金融学、管理学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各项环节的主要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艺术、经济、金融、管理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实现艺术市场中艺术金融衍生的各种业态发展需要。

(2)研究内容的特色化

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而科学的,更应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艺术学与金融学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艺术金融人才既可以在艺术院校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中培养,不同院校开设时应结合自身特色,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可分为以下五方面内容。

①专业理论基础教学:包括艺术史的相关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书法、绘画等实践操作。实践类的操作有助于提升艺术管理者的鉴赏能力;艺术史的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则让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充实、全面。

②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主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家具、杂项、铜器、当代艺术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与鉴赏,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运作。

③艺术品与金融运作模式:包括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相关产业(如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信托、艺术品质押融资的运作模式、艺术产权交易所的运营等),国际拍卖与典当行业风险管理,国际性展览会、跨国艺术画廊、博览会管理,大型论坛策划与管理等相关知识。

④艺术金融与风险控制:包括国内外艺术市场的法律问题、艺术品相关政策法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⑤课程实践教学:首先,组织与著名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艺术赞助人,以及与艺术相关的银行家、金融工作者等的交流和对话。其次,注重联系国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有批次地组织本专业学生到艺术品拍卖行、美术馆等大型艺术品交易和展览机构参观以及实地实习,借鉴国内外艺术金融工作的先进经验。

(3)师资力量与实践模式的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师资聘入机制。高校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师资,更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可以实行对内提升知识,对外引进人才的策略,通过参加高水平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应鼓励教师与社会机构紧密联系,多与市场接轨,到拍卖行等艺术金融相关企业行业实践,将课堂带出校园,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授课。通过现场教学的模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壁垒,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还要积极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艺术品金融相关领域、艺术品市场相?P部门一线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师资队伍,以讲座、对话等形式完善教学。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火法冶金的特点范例(3篇)

    - 阅0

    火法冶金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稀氧燃烧技术;铜冶炼;应用应用在各种熔炼以及精炼工艺的氧气在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是不能缺少的工艺气体,而稀氧燃烧技术的使用对于冶炼企业完成耗.....

    风险内控合规管理工作总结范例(3篇

    - 阅0

    风险内控合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