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范例(3篇)

来源:网络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范文篇1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

论文关键词:创造力发展培养对策儿童成长家庭因素新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有关创造力的概念,在心理学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有的研究者强调主观创新,有的则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将其看作个体活动的产品或思维过程所具备的特征。我们认为,所谓创造力就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其中,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一、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因素

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的教育方式不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易使儿童养成依赖、顺从的习惯,做事无主见,思维懒惰,缺乏创新性,创造力水平低。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营造一种十分宽松、平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可激活儿童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应努力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让儿童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地、轻松随意地与父母交流、沟通,自由表达思想,这样父母也会更容易发现儿童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行为,并及时加以挖掘和培养。

(二)家长期望

儿童创造力的提高与家长的期望有密切关系。当家长具有较高的期望时,即使儿童表现较差,家长也会提供各种机会,并鼓励他们,肯定儿童的每一点进步,这种乐观主义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充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曾对极具创造力的著名数学家和作曲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数学家和作曲家的童年时期,他们的父母通常都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不仅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而且给他们寻找最好的教师,自己也充满激情地参与这些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家长的良好期望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向他们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三)父母的行为特征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者,是儿童仿效最早和最多的榜样。在家庭中,父母本身的行为特点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如果父母长期沉湎于,过分讲究穿着,爱说脏话,处理事情简单粗暴,儿童便容易形成贪图享受,说话粗俗,不爱动脑,行为不顾后果等个性特点;如果父母对人文明热情,每天读书看报,关心与议论时事,儿童就可能同样富有同情心,喜欢阅览书籍,思考问题。

另外,如果父母对儿童的行为有错必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妨碍儿童本身创造性潜质的发挥与发展。其实,父母认为儿童做“错”了,基本都是按照成人的眼光和标准作出的判断。假如父母在儿童每一次犯点小错的时候都大动干戈,严加指责,那么就很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堵塞儿童的探索途径,其结果必然是扼杀儿童的创造力。

许多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儿童的父母往往兴趣爱好广泛,母亲能平等对人,父亲很少专断,允许儿童与外界发生联系,不僵硬,不恪守教条。儿童在父母这种良好的榜样作用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习得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总之,家庭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保障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可能性。正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个体具有被人关注的需要,他需要温暖、被人喜欢、同情、尊重和认可,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需要尊重和赏识。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不当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的父母因自己的失败而望子成龙,这样父母的失败和严格训练的压力,可能使儿童智力早熟,使他们没有机会去获得一些非智力的能力,而这些非智力的能力却往往是儿童创造力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另外,父母过分关注儿童可能导致不良结果。神童的父母可能不会理解,许多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如果为获得特别技巧和知识而在非正常的“真空”氛围中抚养儿童,儿童就很少有机会去获取这些品质。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家庭教育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应该从何处着手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呢?

(一)营造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环境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知识文化环境。知识是滋润智慧的养料,是创造的具体内容和源泉,没有知识便不会有创造的产生。因此,家长应首先注重家庭中的知识文化氛围的营造。另外,家长还应注重加强自身对知识的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儿童树立榜样,努力形成以读书、阅报、参观科技博览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业余生活。再者,家长应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图书和资料,并耐心、认真地回答儿童的提问,重视亲子间的互动。这种做法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儿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更能为儿童树立追求创新的榜样。儿童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便会养成获取知识、渴求知识的良好习惯,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力地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可以说,儿童的内心具有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的禁锢,更少顾忌,敢想、敢做,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创造状态。所以,家长应该从外部为儿童提供一个同样自由的空间,即营造一种自由、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保护儿童的发问精神和好奇心

好奇、探索、发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力的源泉,要予以尊重和保护。

创造来自于对问题的大胆质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我们应该鼓励、启发和诱导儿童学会质疑,因为这是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我们应该赏识儿童的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不“唯上”、不“唯书”的自主创新型人才。

好奇心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起点。正是出于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儿童才可能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发起创造的动机。家长应该加倍珍惜、保护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倾向,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三)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主张

家长不能要求儿童做一个“言听计从”的“好孩子”,而是要做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思想和愿望的人,这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儿童发言的机会。比如,做事情时征求儿童的意见、鼓励他们与家长辩论等。当然这种辩论并不是胡搅蛮缠,随心所欲,而是通过辩论让儿童弄清是非曲直,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但营造了民主的家庭气氛,还会使儿童学会自立、自强。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力,鼓励他们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主张。

(四)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性强的儿童,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概念,即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比如,家长可以通过陪儿童玩成语接龙等游戏,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流畅性。

第二,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思维变通性好的儿童具有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例如,家长可以让儿童尽可能说出报纸的用途(像“学习用”、“包东西”、“用来引火”、“折玩具”、“剪成碎片扬着玩”等),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变通性。

第三,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思维具有独特性的儿童善于打破常规,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比如,父母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个一般的故事情节,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按照自己的意思给出一个适当的题目。

(五)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被心理学家誉为智慧的翅膀,它能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知世界,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地去翱翔。儿童是富于想象的,家长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尊重儿童的想象。

在有意识地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之前,家长首先应该允许儿童“离谱”的想法。儿童的幻想世界绝对不是成人眼里的“儿戏”,它是儿童创造力发育的摇篮。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事情是不可能的。面对儿童不切实际的大胆设想,家长如果嗤之以鼻,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浇灭他们的热情;相反,如果家长对他们离奇的想法表示惊喜,则会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的思绪飞得更高、更远。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

“画”:绘画是儿童较为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它可以诱发儿童的想象力。儿童虽然画技不高,却能通过简单的绘画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家长对于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们“想”得越多越好。

“编”:续编故事结尾与仿编创造诗歌,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训练儿童续编故事结尾,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样了?”等等,以引导儿童展开想象,从多角度续编。

“戏”:游戏对儿童来讲,是发展想象力最好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多种活动,凭借想象扮演多种角色,表现多种生活情境,自己动手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儿童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游戏的情节具体化了,他们的创造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所以,家长应帮助儿童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六)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范文

一、改善师生关系,诱发创新意识

让数学课堂充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气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1)相信学生都有创造潜能,用全新的标准衡量学生。只有我们肯定学生潜能开发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该能看到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不仅中高年级学生有,低年级小学生身上也有;不仅优等生能培养,就是后进生也同样可能发展。一年级小学生能注视图文并茂的投影,在教师循循善诱下,自由想象,把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独立地编出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初步萌发。表面上“分数”低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就差,所谓“差生”并非“智力低下”,也不是没有“创新”意识。显然衡量学生成绩的尺度,不仅是考试等级,还有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2)鼓励学生敢于各抒己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一言堂”、“家长制”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更不利于灵感的触动。作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同学、教材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判。因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议要引导补充。有位教师出示是非题:“自然数和0就是整数。”有学生看到教材中指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0”,当即判对。此时,教师“冷处理”,首先表扬他自觉阅读课本的习惯,然后启发说,“书上这样讲自有道理,大家再想想,看谁能说出理由来!”通过激烈的争辩,有学生顿悟:“整数是不是不只包括0和所有的自然数?”这样,就很自然地超越教材原有知识范围,为以后的学习作了有意孕伏。

(3)激励学生勇于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为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条件。不过,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还在于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予以勉励和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是将圆分成16等份,并把其中的一份又均分成2份,再折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这内容时,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推导方法。结果有的学生将圆折拼成平行四边行后同样能推出圆面积公式:s=ah,s=c/2r=r2,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更简捷。这时又有同学争先恐后发言,他们将圆折成三角形、梯形后也能推导出来。这样的教学气氛很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因而在平时作业、成绩考查时,对作答能与众不同、另辟蹊径、体现创意的,都应适时给予特别加分,以资奖赏。

二、巧设探索情境,赋予尝试乐趣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学生思维的时空,激发兴趣。

(1)设置情境触发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考先生:“只要你报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判断出来后,学生好奇心就转化成求知欲,迫切想了解其中奥妙纷纷问老师:“为什么您能判断得又对又快呢?”这就激活了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

(2)启导学生自主试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加一份创造的信心,体验一下成功的愉悦,驱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不得”时,教师任举一数,将各位数字交换位置,如:246-264-462-426-642-624,请学生亲自检验一下变换后的数还能被3整除吗?其它的数,请学生各自再找一两个数变换各位数字的位置,看调换数位后的数是否仍能被3整除。通过学生独自思维,合理推测,得以验证,其中算理就不难而知。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本无法培养。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如能针对学生好动心理,把教具变成学具,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探究各种形体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身教重于言传,发展创新能力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范文

摘要:当前,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儿童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当然,这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

论文关键词:创造力发展培养对策儿童成长家庭因素新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有关创造力的概念,在心理学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有的研究者强调主观创新,有的则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将其看作个体活动的产品或思维过程所具备的特征。我们认为,所谓创造力就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其中,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一、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因素

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的教育方式不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易使儿童养成依赖、顺从的习惯,做事无主见,思维懒惰,缺乏创新性,创造力水平低。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营造一种十分宽松、平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可激活儿童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应努力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让儿童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地、轻松随意地与父母交流、沟通,自由表达思想,这样父母也会更容易发现儿童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行为,并及时加以挖掘和培养。

(二)家长期望

儿童创造力的提高与家长的期望有密切关系。当家长具有较高的期望时,即使儿童表现较差,家长也会提供各种机会,并鼓励他们,肯定儿童的每一点进步,这种乐观主义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充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曾对极具创造力的著名数学家和作曲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数学家和作曲家的童年时期,他们的父母通常都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不仅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而且给他们寻找最好的教师,自己也充满激情地参与这些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家长的良好期望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向他们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三)父母的行为特征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者,是儿童仿效最早和最多的榜样。在家庭中,父母本身的行为特点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如果父母长期沉湎于,过分讲究穿着,爱说脏话,处理事情简单粗暴,儿童便容易形成贪图享受,说话粗俗,不爱动脑,行为不顾后果等个性特点;如果父母对人文明热情,每天读书看报,关心与议论时事,儿童就可能同样富有同情心,喜欢阅览书籍,思考问题。

另外,如果父母对儿童的行为有错必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妨碍儿童本身创造性潜质的发挥与发展。其实,父母认为儿童做“错”了,基本都是按照成人的眼光和标准作出的判断。假如父母在儿童每一次犯点小错的时候都大动干戈,严加指责,那么就很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堵塞儿童的探索途径,其结果必然是扼杀儿童的创造力。

许多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儿童的父母往往兴趣爱好广泛,母亲能平等对人,父亲很少专断,允许儿童与外界发生联系,不僵硬,不恪守教条。儿童在父母这种良好的榜样作用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习得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总之,家庭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保障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可能性。正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个体具有被人关注的需要,他需要温暖、被人喜欢、同情、尊重和认可,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需要尊重和赏识。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不当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的父母因自己的失败而望子成龙,这样父母的失败和严格训练的压力,可能使儿童智力早熟,使他们没有机会去获得一些非智力的能力,而这些非智力的能力却往往是

[1][2][3]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儿童创造力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另外,父母过分关注儿童可能导致不良结果。神童的父母可能不会理解,许多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如果为获得特别技巧和知识而在非正常的“真空”氛围中抚养儿童,儿童就很少有机会去获取这些品质。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家庭教育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应该从何处着手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呢?

(一)营造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环境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知识文化环境。知识是滋润智慧的养料,是创造的具体内容和源泉,没有知识便不会有创造的产生。因此,家长应首先注重家庭中的知识文化氛围的营造。另外,家长还应注重加强自身对知识的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儿童树立榜样,努力形成以读书、阅报、参观科技博览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业余生活。再者,家长应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图书和资料,并耐心、认真地回答儿童的提问,重视亲子间的互动。这种做法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儿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更能为儿童树立追求创新的榜样。儿童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便会养成获取知识、渴求知识的良好习惯,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力地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可以说,儿童的内心具有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的禁锢,更少顾忌,敢想、敢做,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创造状态。所以,家长应该从外部为儿童提供一个同样自由的空间,即营造一种自由、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保护儿童的发问精神和好奇心

好奇、探索、发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力的源泉,要予以尊重和保护。

创造来自于对问题的大胆质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我们应该鼓励、启发和诱导儿童学会质疑,因为这是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我们应该赏识儿童的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不“唯上”、不“唯书”的自主创新型人才。

好奇心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起点。正是出于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儿童才可能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发起创造的动机。家长应该加倍珍惜、保护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倾向,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三)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主张

家长不能要求儿童做一个“言听计从”的“好孩子”,而是要做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思想和愿望的人,这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儿童发言的机会。比如,做事情时征求儿童的意见、鼓励他们与家长辩论等。当然这种辩论并不是胡搅蛮缠,随心所欲,而是通过辩论让儿童弄清是非曲直,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但营造了民主的家庭气氛,还会使儿童学会自立、自强。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力,鼓励他们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主张。

(四)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性强的儿童,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概念,即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比如,家长可以通过陪儿童玩成语接龙等游戏,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流畅性。

第二,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思维变通性好的儿童具有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例如,家长可以让儿童尽可能说出报纸的用途(像“学习用”、“包东西”、“用来引火”、“折玩具”、“剪成碎片扬着玩”等),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变通性。

第三,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思维具有独特性的儿童善于打破常规,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比如,父母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个一般的故事情节,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按照自己的意思给出一个适当的题目。

(五)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被心理学家誉为智慧的翅膀,它能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知世界,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地去翱翔。儿童是富于想象的,家长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尊重儿童的想象。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生物质液化技术范例(12篇)

    - 阅0

    生物质液化技术范文1篇1论文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1渗滤液的来源垃圾渗滤液主要由垃圾填埋场的降水渗透、地下水侵入以及垃圾本身所含的水分在微生物的长期作用下,不断被.....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例(3篇)

    - 阅0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关键词:体育教学;竞争意识;健康心理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在教学中培.....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