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内涵范例(3篇)

来源:

创新意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协同创新;内涵式发展;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08―02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而在2011年4月24日,时任总书记的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协同创新”的重要理念。为落实同志重要讲话精神,2012年3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协同创新、推进内涵式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

一、协同创新、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1.现代的管理意识和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高校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学习、善于学习,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树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理念,增强科学管理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当今先进、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学生和教师是高校的主体,要更加明确地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淡化行政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全心全意做好师生的服务管理工作。

2.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高效的创新能力

“2011计划”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高校管理人员工作流动性不强,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已习惯于面向具体事务的单一管理工作,导致整个群体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高校管理人员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要在理念、观念、思路上进行创新,要对管理制度、模式、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以正确有效地处理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体制、新情况、新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协同创新的“新”形势下,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增强开放合作意识,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有效地运用先进方法,创造性、开拓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3.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高校管理人员是协同创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将直接处理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和执行相关的管理工作。“2011计划”强调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内涵式发展提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校管理人员将更多地面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分属于行政、事业、企业等不同管理性质的组织,将参与涉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深水区”的诸多体制机制问题,这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高尚的职业精神和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

学校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责任感来唤醒质量意识。要加强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倡导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大力提高师德水平,不断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拔高职业化素养,塑造职业化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为人师表。

二、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根据新形势下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发展需求,针对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大力推动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内涵式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近些年来,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因素增多,优秀管理人员流失率增大。高校在制定政策时过于注重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对行政管理人员倾斜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长远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审、工薪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与心理预期存在差距,自我价值认同不高,心理易失衡。高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以“2011计划”实施、内涵式发展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要重视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的文化建设,尽显人文关怀;要加强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切实营造良好的有利于高校管理人员成长、发展、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

2.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

“2011计划”提出要推动高校体制在组织管理体系、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文化氛围营造等八个方向的改革。高校要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在当前高校管理中出现的管理制度模式不够创新、考评选拔体系不够健全、绩效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不尽合理等问题,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管理,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高校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内涵式发展”

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根据高校管理工作岗位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系统性地提升行政管理人员水平;要调动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有效地参加继续教育;要严格选人标准,重视管理人员发展的阶梯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布局。

4.实行职员制改革,推进管理人员队伍职业化

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步伐,破除“官本位”思想,实行职员制改革,推进管理人员队伍职业化。设立相应行政管理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建立多渠道的晋升渠道和选拔机制,大力解决行政管理人员发展空间不足、岗位等级不对等、经济收入不高、晋升渠道狭窄问题,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优秀的高校管理人员安于工作、乐于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三、结束语

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全局性的人才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新形势下对高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的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素养、变革管理模式,大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以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同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也将有助于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3]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2012-04-13.

创新意识的内涵范文篇2

[关键词]学习方法能力高职学生范畴教学法范畴内涵范畴术语

[作者简介]周长春(1964-),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职业教育。(重庆404155)童洪志(1978-),男,江西九江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行政管理学院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学校教育管理。(重庆40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职学生方法能力的范畴教学法机制与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KS18,项目负责人:周长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45-03

一、范畴教学法相关研究回顾

学习方法能力是高职毕业生适应风云变幻的经济社会和求得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迫切需要教学法改革。劳耐尔的职业能力理论认为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三要素,其中的方法能力特别是学习方法能力是其他两种能力的基础和要素,是一种根本能力。目前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实践的核心在于专业能力,对高职学生根本性方法能力的培养忽略、定位不准、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是其突出表现,现有高职课程体系中也少有专门的方法类课程和相应教学内容,这是导致高职学生丧失抽象思维基础、方法能力和迁移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徐维凡认为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研究高职范畴教学法能有效强化师生方法能力意识,对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思维素质,为其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提高高职师生教学能力和效果等都有着积极意义。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分析了范畴教育的原则、实现途径、教师备课五要素等,张智、周长春等就范畴教学法作了些初步思考,汤红明等分析了概念的教学方法,彭德林认为概念教学法是现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这些相关或类似研究为范畴教学法的后续探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从中也可发现范畴教育理论也未就范畴教学法的具体操作作较为细致的论述,概念获得模式尚未涉及范畴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从而为方法能力导向的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的思考提供了一定空间。通过该研究,试图构建旨在大幅提高高职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力的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

二、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的理论借鉴

在该探讨中,范畴是指高职教育的课程范畴。该探讨的直接理论基础是德国教育家沃尔夫冈・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和范例性原则,促进学生主动性原则,范例教学的实现途径,教师备课五要素等。另一理论基础是布鲁纳、古德诺、奥斯汀在思维研究基础上的概念获得模式理论,概念获得模式的主要流程包括呈现材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定义命名、总结思维策略等。

三、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

(一)高职范畴教学法概念

高职范畴教学法是指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个性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在高职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掌握课程范畴,以高效习得命题、原理、规律、技能和提高高职教师施教能力及高职学生科学思维、独立学习能力、有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高职范畴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是从高职课程的根基上进行教学切入,高职范畴教学法是其他高职教学法的基础。据其运用主体,高职范畴教学法分为两种,即高职教师角度上的高职范畴施教法和高职学生角度上的高职范畴学习法;据其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高职范畴教学法也可分为两种,即高职师生习得课程范畴的高职范畴教学法――范畴习得高职范畴教学法和高职师生运用已掌握的课程范畴进行后续关联内容教学的高职范畴教学法――范畴运用高职范畴教学法。

(二)高职范畴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范畴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包括学习掌握课程范畴的程序和运用已掌握范畴发展认知结构的程序,其中,前者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

1.引入先行组织者,获得新知生长点。先行组织者是现有认知结构中的既有材料。引入先行组织者,就能为将学习的新知识准确地找到生长点。奥苏贝尔在其代表性论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扉页中用特大号字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如“农业”和“结构”两个先行组织者,两者的内涵就是新知“农业结构”内涵的生长点。

2.创设教学情境,导出范畴问题。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高职学生既有图式等,创设生动、形象、感性,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为了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同化和顺应新知识提供生长点,促进意义建构。教学情境要以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同高职学生经验契合。一切教学问题都根源于课程结构的基础即各种课程范畴,因此,应在激起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实时引出教学中应解决的范畴性问题。同时,要明示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必须达到的直接学习目标和多元价值,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教学问题的设置应处于高职学生最近发展区。

3.范畴的形式识别。范畴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同一概念体系中的本源,是理论体系的基础。若课程中某一概念没有相应的上位概念,则该概念就是课程范畴。范畴的内涵形式,一般采用“术语+是……”“术语+是指……”“……称为+术语”“……谓之+术语”的常用句式,其中的术语是从形式上明确的范畴。范畴内涵的本质即上述省略号所代表的内容对事物的“性质、发生、关系或功能”的描述。范畴的内涵、特征和外延,三位一体,统一于范畴,构成范畴这一本源概念的逻辑要素。在学科体系课程中,范畴的文本位置一般存在于章节标题中,范畴的内涵描述一般位于标题下的首段首句,少有置于首段中间或首段末尾,更少置于后续段落中。

4.范畴术语的结构分解。首先,分解范畴术语,得到术语成分。范畴术语大多是复合词,对其进行分解是可能的,也是有效学习范畴的重要方法。如农业经济学课程中“农业结构”就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范畴术语,对其可分解为“农业”与“结构”两个部分。在不同的学习背景中,重点分析的术语成分也不同。若高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既无“农业”也无“结构”等认知因素,则重点分析成分包括“农业”和“结构”;若已有“农业”而无“结构”认知因素,则重点分析“结构”;其余类推。其次,分解范畴内涵,得到内涵因素。将范畴内涵分解为若干因素,顺次、对应、相对独立地分别剖析范畴的内涵因素。

5.确立范畴内涵要素。首先,明确范畴内涵中的全部构成因素。其次,明确有些因素是内涵中的核心或关键因素,它们对范畴的内涵和范畴内涵所指称事物的本质属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因素则不然。确立范畴要素就是要在范畴内涵的各个因素中找出决定范畴内涵的主要因素,对范畴内涵的构成要素给予高度的针对性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确立范畴内涵要素的方法是将范畴内涵各因素的意义与范畴术语各成分的意义进行匹配,其意义和范畴术语成分的意义对应相同的范畴内涵因素一定是范畴内涵的要素。如“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中的“组分”“联系”“比例”三个内涵因素是“结构”这一范畴内涵表述中的三个要素。

6.整合范畴内涵要素。范畴内涵是其要素的综合体,其要素在被分析时是相对孤立的,得出的结果不可能是范畴所欲表达的意义和所欲指称的事物。只有对分解、确立的范畴内涵要素进行整合才能形成范畴内涵,才能反映一个其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范畴内涵所指称的事物。正如将高职学生已有“农业”与“结构”两个先行组织者的内涵进行综合就可轻易发现、建构、生成新知识“农业结构”的内涵;如果高职学生只有农业内涵图式,则着重加工新知识农业结构中的结构;余可类推。这就是迁移,就是创新,尽管这种创新是一种类创新,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而具体的方法是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加工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

7.兼顾内涵前提条件。由于所有范畴类似于所有规律,它所反映的是有限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这些互相联系的事物同其他事物也是互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是“这些互相联系的事物”所构成的范畴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在研究某一范畴即其所涉事物的联系时,就无法同时考虑该范畴所涉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情况下,就只得设定范畴研究的一定前提条件,否则,范畴的科学性、普适性就会难以保证。如“生产可能性曲线”范畴的内涵成立至少就有四个前提条件,否则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不能成立。

8.匹配范畴术语成分与范畴内涵要素。抽取组合范畴内涵中的关键字、词,并将它们同范畴术语中的同义成分匹配,发现它们之间意义上的同一关系。如将范畴“农业结构”内涵中的“自然力、生理机制、劳动调节、生命过程、生产产品、事业”与“农业结构”术语中的“农业”匹配,将其中的“组分、联系与比例”与“农业结构”术语中的“结构”匹配。农业是结构化的农业,结构是基于农业的结构。这种匹配整合紧密联结了范畴内涵与范畴语词,使词义一体;紧密联系了范畴内涵同范畴术语各成分,当知觉到某一范畴术语时,就能自然引起对范畴内涵要素的联想,而不必机械记忆;整合了范畴内部各个因素;促使高职学生思考对内涵的概括命名为什么用此术语而不用彼术语,真正明白内涵释义与范畴术语意义之间的本质联系。

9.范例助学范畴。范例是在运用范畴教学法过程中,引入的辅助高职学生同化或顺应范畴可以仿效并符合高职学生经验,适合学生现有能力并能使新知识即范畴纳入其既有认知结构的典范性事例或模板。范例引入的理论依据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该操作是为了使高职学生在其现有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固着点,使新知识与既有认知结构能够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引入的教学范例应结构要素完整,能全面例解课程范畴。异于教学情境,范例的作用在于帮助高职学生解决范畴问题,掌握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为此,其内容和结构需要同范畴问题的内容和结构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引入范例助学范畴等这个环节也可紧置于引入先行者之后。

10.明确范畴的特征和外延。范畴特征是指范畴所反映事物特有属性所表露出来的心理迹象,它是界定事物的内涵中的事物之本质或特有属性。事物特征包括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事物特征存在于界定事物的内涵之中,一般可借助对比的方法从反映事物的范畴内涵中获得。掌握范畴所指称事物的特征,有利于高职学生准确确认事物,有效避免事物之间的混淆,在学习和工作中准确地把握目标、交流沟通和有效操作。明确范畴的外延就是要明确范畴所适用的范围,范畴外延的常见表达式为“范畴包括……”或“根据……不同,可将范畴划分为……”,明确范畴的外延对于后续学习中分析、综合等方法的有效运用和创造性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总结范畴教学法思维策略。在获得了正确范畴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范畴习得的过程进行总结,总结他们是如何发现范畴的特征的,如何对范畴进行假设的,又是如何证实假设的,然后得出习得范畴的有效思维策略。

四、结语与展望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和结果。人类思维的运作过程就是不断地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取得新的认识的过程。目前,高职教育供给同高职教育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矛盾,表现之一是高职毕业生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求得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思维素质、学习方法能力。不证自明,在高职学校现有主流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下所提供的高职教育是无法真正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素质、独立且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力的。高职范畴教学法可在一定区域内,对现有高职教育教学法等所引致的高职教育供求矛盾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另外,学习方法能力导向的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范畴教学法效果评价、高职范畴教学法实施的资源条件等,都有必要进行后续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郭彩琴.逻辑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林自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暨上海大学首届“思政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5]彭德林.在概念教学法的背后[J].理论界,2008(12).

[6]孙鼎国,王杰.西方思想3000年[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

[7]汤红明,邓维秀,赵杰,等.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教学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2005(3).

[8]吴锵.思维素质与概念教学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3).

[9]杨永萍.概念获得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研,2008(22).

[10]周长春,钟洪燕.基于高职学生方法能力的范畴教学法实践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3).

创新意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内涵建设;本科专业

作者简介:陈静媛(1967-),女,满族,辽宁大连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婧(1982-),女,辽宁锦西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60-02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质量提升谋求内涵发展。作为地方高等学校要想立足和发展,就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工业设计是多边的交叉性学科,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工业设计的内涵在不同时代所包含的含义是不同的。如1954年布鲁塞尔年会、1980年巴黎年会、2001年首尔年会、2006年ICSID和2008年CUMULUS都给出了新的定义,勾画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追求。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概括地说,工业设计的内涵就是创造更宜人的生活方式。

一、专业内涵建设的影响因素

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求生存,以内涵求发展。而影响专业内涵建设的因素是多方位的、复杂的。

1.专业目标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总方针

专业要发展就必须确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专业发展定位,而专业定位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符合。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确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清晰、有特色,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

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灵魂,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工业设计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出色人才的源泉。

3.教学资源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

一是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资源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利用情况;现代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利用;促进专业发展经费投入与应用效果和成效。二是实验、实习条件:专业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对新型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教学资源共享。四是人脉是教学资源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

4.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基准

人才培养模式是始于人们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么样培养”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首先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5.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设置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灵魂

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设置应合理,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核心设计能力的培养,包括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教学改革等。

6.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目标

实验在学生学习或职业生涯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出学生创新项目的完成效果及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面的宽窄。

二、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内涵建设的措施

1.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路开阔、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勇于创新,既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艺术修养,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和创造技能,又通晓市场开发等经济规律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优化师资队伍,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意识

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造能力。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还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拥有多种类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应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改变与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要关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工业设计是多边的交叉性学科,是技术、艺术与文化的相互交融,因此师资队伍要由艺术学、机械工程、人文等学科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另外,又由于工业设计实践性的特点,为了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广泛聘请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来承担教学工作,聘请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和充实兼职教师人才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竞争上岗,使专业教师产生紧迫感,进而主动提升自身素质。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段化人才培养

鉴于我校的学苗情况,工业设计专业采取了多段化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多段化,就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置等分时期、分课程、分学生层次与类型等进行多样化的培养。

(1)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3+1”教学模式,即前三年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最后一年在企业挂职锻炼完成专业课学习、实践技能训练、结合企业实际完成毕业设计。因此,从纵向来讲,实行“3+1”教学模式。

(2)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在教学中采取课内外培养相结合,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由以前的传授转为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学习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导师要重点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优化知识层次与结构,达到“学有所用”,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之目的。[1]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参加大学生科技立项等,展开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对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使课堂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2]

(4)专业课程采用了“CDIO”教学模式。CDIO体现了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的全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3]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入学初期实践性强、艺术性强的课程采用“工作室制”。“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早于1919年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就已经实施,它是以强化“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结合的工作室制式的教学方式。[4]理论与实践同步,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不能实现的,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深化课程体系设置,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意识

在原课程体系构建中,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其建设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习内容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的融合。而改革具体课程的重点是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中体现我校的“三大”理念,特别是“大矿业”理念,以确保我校的工业设计做到“人无我有”。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做中学”,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我校的课程体系从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即专业知识模块、能力提升模块和校外实践模块。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分别或组合采用案例法、发现法、设疑法、导学式法、协作式法、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课程考核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及管理制度。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可以说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

5.构建跨学科、专业乃至院校的资源共享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实训基地,要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具备良好的实训基地,才能为专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一是加大校内基础条件建设。校内的教学资源应公布资源明细与内容,达到真正的有效利用资源。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可通过人脉或官方来争取资源共享,高效利用资源。三是加强对口校企合作基地建立。一方面可实现校企合作,另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不足。

6.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与企业、国际化接轨

(1)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这一阶段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必须有现场工作经验,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企业顶岗时能够“学以致用”。

(2)生产实习落到实处。一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工业设计现状与发展前景,开阔眼界;二是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掌握设计流程,与设计师接触能够提高设计水平和经验。

(3)实现应届毕业生就业零试用期,注重就业质量。要从提高素质教育的思想上认识实践教学,随着就业形式的变化,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是“个人素质好”、“要求有工作经验”,因此,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矛盾,能够有效地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证毕业生就业零试用期。

另外,工业设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工业设计竞赛,使学生获得相关的设计奖励,以增加就业筹码。

三、结语

专业的内涵建设是一项需要积极探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各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确保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实施,应建立健全专业内涵建设机制,优化教学环境,同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内涵建设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陈静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0):47-49.

[2]陈静媛.“工业设计史”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13-11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服务业的特点范例(3篇)

    - 阅0

    服务业的特点范文[关键词]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能力;提升[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98-02近年来,商业银行网点核心竞争力建设已经成为各商业银.....

    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范例(3篇)

    - 阅0

    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范文篇1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校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引言当前,以计算机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