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

入世后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与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特别是主要发达成员方之间的贸易摩擦,开始在性质上发生重大变化,逐渐从一般贸易摩擦向战略性贸易摩擦发展。何谓“战略性贸易摩擦”,要理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战略性贸易政策”说起。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种种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该政策理论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一政策蕴含着这样一个理论逻辑和政策导向:某国某一产业即使处于比较劣势或没有比较优势,通过政府干预仍可实现国际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这不失成为一种聪明的见识。不过,许多学者也清醒地提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从政策实施国来看,虽然政策的实施是以本国获取尽量大的利润为宗旨,但是,干预国际贸易的做法也有可能把进口产品增加的价格转嫁到国内消费者身上,从而部分抵消转移利润的效果;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也会有净损失;最重要的是,从贸易对象国来看,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以抽取对象国的利润为前提,故而不分场合地盲目滥用该政策,必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和贸易摩擦的频发。

可见,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贸易伙伴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也正因为如此,相比一般性贸易摩擦,战略性贸易摩擦往往更具有结构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其一,所谓结构性特点是指,战略性贸易摩擦往往起因于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的贸易不平衡,这种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的,很难通过以单个产品为对象的贸易救济措施来缓和,而需要通过双方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体制的调整来解决。其二,由于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体制的调整又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战略性贸易摩擦往往是长期的。在长期的贸易摩擦过程中,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战略性贸易摩擦又呈现出随机博弈的特征。其三,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条件下,新兴贸易大国与传统贸易大国之间的战略性贸易摩擦会对其它贸易国家产生一系列波及和影响,因此又呈现出影响全球贸易利益格局的全局性特征。

战略性贸易摩擦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讲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由于贸易伙伴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战略性贸易摩擦对我国来讲,已经成为一种频发的常态,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摩擦时代已经到来。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十年居反倾销被调查国之首,2004年加拿大首度提起对华反补贴调查,以发达国家为首的WTO成员,技术标准、环保标准也层出不穷。自1979年以来,截至2005年10月底,我国企业共遭遇来自国外的733起“两反两保”诉讼案件。其中最大量的是反倾销诉讼,为650起,占88.7%。其他还有反补贴案件3起,保障措施调查63起,特保调查17起。更令人担忧的是,发生摩擦的领域,除单个产品、行业之外,也开始向人民币汇率、土地制度、出口退税制度等体制、制度问题蔓延。

客观地讲,贸易摩擦的发生,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新兴出口国的发生,是非常正常的,如同踢足球一样,大家接触得多,互相碰撞在所难免。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14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已跃居世界第四贸易大国;2006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又同比增长了23.8%。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占别国的就业资源与发展机会,到处动别人的奶酪,也就必然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经济都将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成长,其主要特点可能为:

1、对外贸易摩擦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在全球国际贸易中比重的不断加大,世界更多的商品进口国陆续向我国开放,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全球市场不断拓展,除欧盟、美国、日本乃至东盟等传统贸易伙伴外,越来越多的WTO成员国家,特别是印度、巴西和欧盟东扩新成员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陆续与我国进行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由于这些新兴市场的国家与我国比较优势相似,出于国内政治和民族产业保护等原因,各种类型的贸易摩擦必将迅速增长。

2、对外贸易摩擦的产业特征日趋明显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产品已经由传统的轻工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信息、通讯、精密机械、汽车以及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领域转移;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在国内日兴月异,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使得其它同类产品的生产国家感觉受到的威胁日趋严重,处于自我保护所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对象已经由进口的单一或几类产品发展成对中国整个产业入侵的抵制。

3、对外贸易摩擦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日益加剧

基于国内利益集团压力及政党竞选等政治主张的影响,欧盟、美国等与我国存在贸易摩擦的国家所采取的制裁手段日益严酷,技术性贸易保护政策的使用日益隐蔽。可以预见,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阻力将日益增强,企业的产品出口成本不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举步维艰。

无疑,对外贸易摩擦的增长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

一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试图以贸易保护减轻本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压力。二是由于我国贸易规模快速扩大、贸易增速持续提高,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被打破,建立新的利益格局需要时间。三是我国贸易方式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要优势,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仅有少数企业以自主品牌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多数企业还是以数量求发展,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加工和贴牌生产获得部分新技术和市场,多数企业在国际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市场主导权相对薄弱,这种比较落后的贸易方式也是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之一。

贸易摩擦在我国如此频发,我们的应对经验也日渐丰富,近年来,我国应对贸易摩擦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外有不利条款的限制,内有经营秩序的问题,我们在应对上还存在困难。如在全球各国法律法规建设强调公开透明与可操作性结合的同时,我国的立法程序与内容同国际接轨的意识仍较薄弱;出口企业应对摩擦的积极性不强、信心不足,主动采取措施避免贸易摩擦的意识就更为缺乏;中介组织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政府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和协调机制也有待完善。如何更好地应对战略性贸易摩擦,笔者认为,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考虑。

从政府层面来看: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不但考验着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利益的保护意识,也审视着政府对于外经贸事业发展的战略眼光。中国对外贸易在如此庞大的规模基础上以如此高的速度增长,要想谋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与贸易伙伴达成“战略上的双赢”,一方面,一味追求中方的独赢不可能带来长期的合作与发展;另一方面,一味的让步会使得中国只承受全球化的代价,而不能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收益。要达到“战略上的双赢”,可以依赖以下几种途径:

1.建立妥善的进出口协调预警机制。

要通过建立解决双边贸易争端的协商和对话机制,尽可能更好地利用政府间谈判资源,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以使“中国制造”能够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为顺畅地出口,减少企业的成本;加强国内各进出口商会与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合作,提倡行业自律与产业利益协调,提高企业应对国外贸易争端的群体力量。

2、培育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大量的产业向中国转移,给中国利用全球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出口产品结构长期处于产业结构“微笑曲线”的底端,国内企业群体大多依靠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而初步形成的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导向,也一步一步地将中国引入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我国改善贸易环境,应对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必经之路。

3.积极有效地拉动国内需求。贸易摩擦背后隐藏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过于依赖出口。一定意义上讲,国内需求的不足,直接导致的就是企业竞相压价争取出口。事实证明,通过此种大进大出的‘打工经济’,国人自己获到的实惠并不多。因此统筹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的关系,把重心放到扩大内需上来,是缓解贸易争端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从企业层面讲:企业要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贸易摩擦也不是洪水猛兽。五年入世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贸易摩擦中发现,原来国际市场并不永远是碧海微波,也有惊涛骇浪,不小心就会落入水中。殊不知,贸易摩擦不但不可避免,而且只有敢于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才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并采取应对措施。

1.出口企业要团结一致,面对贸易摩擦。现在是内斗猛于虎,非洲某个国家在进行电话程控交换机采购招标时,竞争十分激烈,结果中国一家企业顺利夺标,而且报价比英国企业低30%。该国领导人十分高兴,向中国大使表示感谢。不料,刚感谢没多久,另一家中国企业获悉后公开表示:“我还可以再便宜20%!”这让本来很满意招标结果的非洲国家领导人非常惊讶而且不悦。这种相互拆台的做法,既使得中国企业在经济上没得到好处,在政治上也丢了分。可以预见,以后我国企业遭遇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要尽量避免防止内斗。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2

论文摘要:论述了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我国现阶段贸易摩擦形势严峻的问题。首先从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人手,客观地讲述了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然后以综述当前相关理论研究作为铺垫,用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争端数据来说明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是历史的必然,无需惊恐而是应该沉着冷静应对,积极挖掘有利因素。最后,提出了摩擦曲线和摩擦曲线组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我国正面临着国际经济与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虽然在后WTO时代,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但是,贸易摩擦是我国和平崛起道路上的伴生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沉着应对,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弱化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并更多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状况

(一)从全球贸易摩擦角度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各国都致力于保护本国经济的情况下,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情况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最新的统计,2009年截至11月30日,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10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有116.8亿美元,涉案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贸易救济调查有17起。这是中国从2002年以来,首次遭受贸易救济调查超过100起,而且在8月涉案金额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从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已连续3年(2007-2009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对中国实施的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数量也是出现增长的状态。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国际贸易摩擦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国家。

(二)中国贸易摩擦的时间纵向发展

因为中国一直是遭到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国家,同时反倾销调查也是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就以反倾销为例来分析我国贸易摩擦的历史发展状况。

2008年,国外对我国启动了73起反倾销调查,2009年1月到9月,反倾销调查已多达64起,见图1。

总体发展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对我国反倾销的立案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加世界贸易分工,将面临更多的贸易冲突和矛盾,可以说,中国进人了一个“国际经济贸易摩擦的时代”。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笔墨放在强调中国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上,而主要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这种历史的必然性;如何看到贸易摩擦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如何推动中国外贸的加速改革,同时融入中国的特色来制定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笔者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理解贸易摩擦的周期性上,以解释中国贸易摩擦现状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二、中国贸易摩擦现状的理论依据与例证分析

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一国的发展对他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可以用于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伴随着贸易摩擦形势日益严重的历史必然性。以下对当前相关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同时以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对优势变化。

(一)理论依据

1.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当今进行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要素察赋理论更进一步支持了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的观点。以此观点为依据,中国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以出口导向型战略为指导,进行充分的自由贸易。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伴随着同步增加的还有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特别是与美国、欧盟等大国和地区之间的争端。因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的涌向他国,使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引发他国内的失业、产业结构不平衡等社会经济问题。为了转嫁社会矛盾,他国会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提出抗议和制裁,同时还会从其他产业的贸易层面制造争端。总之,由比较优势理论支撑的自由贸易的发展会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从而形成贸易摩擦的局面。

2.国家生命周期论

国家生命周期理论是胡鞍钢教授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他认为中国经历并将经历的不同四大发展时期:从1400-1800年,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的中心期。1820-195。年,现代化落伍者与经济大国的衰落期。1951-2022年,经济追赶期。2022-2050年,经济强国期。特别强调的是1980-2022年为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一个国家的兴起,意味着该国的国际社会地位的上升,将要分享原有国际体系中强势国的主导权,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其中贸易摩擦的发生也是在所难免的。

3.霸权周期论

这一理论有助于充分理解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原因所在。任何霸权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向霸权的衰退和瓦解,但是古往今来,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主动放弃它在霸权体系中所占据的优势和特权。卡赞斯坦(Katzenstein)的研究表明,在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周期变化中,往往会带来频繁的经济摩擦。之所以中美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美国作为霸权国家期间构筑起自由贸易体制并竭力维持,导致贸易争端不断。但要说明的是,运用该理论并不是说中国追寻世界的霸权,而是中国的发展不断冲击着美国霸权的地位,频繁的中美贸易摩擦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产物。

4.从国家福利看

众多学者从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个普遍认同的基本观点:较发达国家与较落后国家进行贸易,较落后国家的实力增强将有助于本国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其增强集中到某一方面,或到达一定水平后,其继续的发展会减少较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较发达国家为了保持本国的福利水平会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由此贸易摩擦将会增加。随着中国不断地改革开放,不断地学习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等种种因素综合起来,不难看出,中国与他国频繁的贸易是肯定会有摩擦的。

5.国际摩擦“倒U”曲线

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提出了国际摩擦“倒U"曲线的概念困。即崛起之前,国际交往较少,利益冲突不多。崛起时期,由于要打破以往的国家政治经济格局,国际摩擦大幅度上升。待崛起成为既成事实,被世界广泛认可后,摩擦就会减少,见图2。

由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可知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崛起的时期,国际摩擦包括经济摩擦和政治摩擦以及文化上的冲击都应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或波峰阶段。

综上所述,说明面临严峻的贸易摩擦,并不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特点,而是每个国家由落后到先进、由发展向发达国家转换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困难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冷静、客观、积极地去接受这一历史发展的结果,借鉴他国发展经验,为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议和对策。

(二)借鉴美国、日本、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历程诊释理论的现实意义

1.各国经济发展特点及比较

因为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各国经济实力的对比,所以就简单应用各国GDP的增速来大体上对四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趋势对比做一个表述,以便为后文各国争端历程的演变作铺垫。搜寻了一些权威的官方网站,摘录出了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四个国家或区域的实际GDP(RealGDP)从1995-.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见图3。在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前,有几点要说明:(1)之所以选择从1995开始,是考虑到WTO的建立,正式的国际争端记录更加准确可靠,便于分析;(2)由于数据资料的可提供性有限,没有完全绘制出美国的GDP增长曲线,但对整个分析没有太大的影响(见第三点);(3)在这四个国家或地区中,将重点放在分析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变化态势上。因为整个的国际大背景很明确,美国从二战至今,无论从经济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一直是世界的超级大国。因此不管美国哪一年经济形势是好或是差,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必定与各个兴起的国家产生众多的经济摩擦争端。中国在人世之后,作为“过渡之中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与社会体制的问题,必然会给中国带来众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简而言之,美国与各国的贸易争端严峻的形势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的增多这两个现象是历史的必然,在以下分析中不用着重强调;(4)对图3的分析应该以相对变化趋势为基础,而不能以绝对值的对比为基础。因为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必然慢于一些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所以绝对值的比较是没有实质的意义的。

2/(1>中国与美国。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展的速度是由慢逐步加快,在图3中形成一个波谷到波峰的形状,由2003年开始增速呈上升趋势。美国的数据不完整,在图3中没有完全表现其趋势,不过可以确定一点是美国的GDP增长速度至今是比较平稳地维持在2%~4%之间。

(2)日本。由图3中看出,日本的经济增长非常缓慢,甚至长期出现负增长。显而易见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出现了衰退现象。

究其原因有多重因素:(1)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带领着发达国家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向自由主义体制方向转变。这一轮改革促进了欧美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环境优化等;(2)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内容的所谓“新经济”的成型,使得美国这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重新获得了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而同时日本在传统制造业方面所获得的竞争优势被逐渐抵消;(3)欧美制造业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转移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进行的以“新自由主义”为方向的体制改革,则从降低政府规制等方面提升了包括传统制造业部门在内.的各种企业的活力,在传统制造业内部逐步抵消了日本在传统制造业方面曾经具有的竞争优势;<4)美国在日本等国的挑战面前逐步放弃曾经给予日本的不对称贸易政策,并要求日元逐步升值以减少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日本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又落在了美国的后面,所以最终引发了自20世纪90年代起延续至今的经济衰退。可以看到在2005-2008年,日本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又有加速发展趋势,但是明显不及欧盟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态势。

<3)欧盟。由图3可以看到,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确具有优越的发展趋势,其GDP增速保持在3%左右。并且欧盟乘着国际经济的大好形势,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以贸易带动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即使是包括反倾销税在内,欧盟按贸易额加权平均的关税也只有300,远低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同时,欧元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是要大于美国与日本的,见表1;其次,欧盟也日趋重视多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加强了与欧盟以外的国家与地区的联系,尤其还把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双边贸易网络作为其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欧盟的经济发展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从现存状态还是从发展趋势上,欧盟都是和美国对抗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2.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与贸易摩擦状况的关系研究

为了研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状况,此处采用了贸易争端(Disputes)作为贸易摩擦的代表,原因是数据容易从WTO官方网站上获得,并且统计标准统一准确。数据采用的是从1995---2009年9月截止的发生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数量,其中分为原告国(Compliant)和被告国(Re-spondent)。

研究目的:

(1)验证四国之一作为原告国与他国或地区产生的贸易争端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2)在上一部分分析的时间段(1995-2009年)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是否能够证明贸易争端数量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是有相关联性的。

<3)最终目的是要证明:若前面两点都成立,则充分说明中国现在的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以美国作为原告国,与其他三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争端发展趋势见图4。

由图4的不同国家的线条可以清晰看到,的确存在与美国的主要贸易争端国时间替代的态势。图4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从1995--1997年,贸易争端国主要是日本和欧盟;从1997-2005年,贸易争端国主要是欧盟,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争端已经逐渐的减少,有几年持续为零争端。从2005年起,中国接住了这一接力棒,成为了与美国主要的贸易争端国。

这种替换变化的态势也是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这里要补充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利用了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更高的劳动强度或劳动参与度、技术改进方面的某些优势等不断地发展自己,同时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日本采取不对称贸易政策。由于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原因,日本制造业蒸蒸日上,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对外贸易(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以美元计算的货币储备额也越来越多。这就严重威胁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地位,那时美、日贸易摩擦是非常频繁的。虽然在9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在衰退,但其国际影响力并不会马上消失,所以产生了图4中的第一阶段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势力会逐渐的削弱,同时,欧盟的成立并且更加开放型的发展,其经济的势力逐渐又触及到了美国的敏感点,贸易争端逐渐又增多,到达了第二阶段。最后,中国经济的崛起,又使美国感到新的威胁的存在,第三个阶段随之产生。

第二,以欧盟作为原告国,与其他三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发展趋势见图5。

如同美国作为原告国的分析一样,当欧盟作为原告国时,将这一时期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从1995--1999年为第一阶段,存在着日本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从1999—2005年,只有美国与欧盟之间的争端;从2005--2009年,中国与欧盟国家也开始出现了贸易争端。其阶段划分也与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具体如同美国作为原告国,在这就不赘述。

但要提出一个特别之点,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争端摩擦的频繁性应该作为一个背景来考虑,而不是作为一个分析要素纳人研究的因素中。从图5看,在这一阶段,虽然有日本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争端的出现,但是美国与欧盟的贸易争端肯定是具有颠覆性和决定性的,也是最为频繁的。所以着重从图5中得出贸易摩擦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各国经济发展是具有一致性的结果。

第三,以日本和中国作为原告国,与其他三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争端发展趋势见图6和图7。

这里只简要强调贸易争端国之间的一种替代和周期性的现象。有趣的是在日本和中国分别与他国出现贸易争端的发展过程中,其贸易争端国家之间可能的替代时间和对象都一致的,即都是从2007年开始与欧盟的贸易争端开始显著地出现。周期性在图6中体现得非常的明显,主要贸易争端国由美国开始转向欧盟,这与欧盟的不断壮大和成熟、美国的“老年化”密切相关。

由这一小部分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一定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的,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也就必然伴随着持续不断地摩擦,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贸易摩擦。但同时特定两国之间的摩擦又是具有周期性的,随着国家发展的阶段不同,将与不同的新的国家产生新的摩擦曲线,也是图4~7中所描绘的曲线。纵观国家贸易摩擦的历程,就是贸易摩擦曲线组,此起彼伏。这一结论,可以与文章中所引用的理论相结合起来,对如国家的周期发展产生摩擦,国家维护霸权产生摩擦,维护更发达国家利益产生摩擦等等进行充分说明。

三、政策建议

本文从现状到理论再用数据说明现状,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的兴起必然伴随着摩擦的增加,特别是经济贸易层面的摩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摩擦是不可能消除的,由于摩擦曲线组的存在可能性,即使中美贸易摩擦的减少或是消失,必定将会有新的贸易摩擦国的出现,进人下一个摩擦曲线。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1篇3

【论文关键词】贸易摩擦新动向贸易保护

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2007年,国外对华发起反倾销62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5起,共有18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反倾销案件,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为13起,占同期对华反倾销立案数的21%;其次是印度,为11起,占比18%;欧盟居第三,为7起,占比11%,这3个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案件总数占同期对华反倾销立案总数的50%①。此外,2007年我国共遭遇美国337调查11起,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电子及化工等行业的产品②。中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深刻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格局。

一、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

1.摩擦手段从传统贸易壁垒转向新贸易壁垒。入世以来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壁垒以及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日益弱化,转而采用更具隐蔽性、针对性、形式合法性的新贸易壁垒。所谓新贸易壁垒,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两反一保”为核心的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传统贸易壁垒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实行限制,新贸易壁垒往往着眼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

2.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为发达国家,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和巨额顺差的形成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外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运用反倾销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印度和巴西则是其中较为活跃的成员。发展中国家对华发起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等领域。

3.贸易摩擦涵盖的产品和内容迅速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贸易摩擦的重点开始由低附加值的产品扩大到高附加值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纺织品、轻工产品,入世以来,贸易摩擦领域迅速扩大到机电、医疗保健品、化工产品、微电子产品、食品土畜产品等,其中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是遭遇贸易摩擦最频繁的领域。贸易争端的内容也从价格、数量快速扩大到食品农药残留,陶瓷含铅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包装物可回收指标等。此外,贸易摩擦还从有形商品扩展到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无形产品。

4.贸易摩擦领域从微观层面向制度层面延伸。当前,贸易摩擦的争执点已经从产品、企业等微观领域延伸到涉及政策、体制等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贸易保护的作用点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例如,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税收政策、劳工标准等屡屡招致外方责难,显现全方位冲突;而贸易保护的手段更加花样翻新、种类繁多,除传统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外,环保、质量安全、标准、知识产权等成为新热点。

二、贸易摩擦新动向产生的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这是产生各种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现实生活中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很少公开出现在政策和法规中,总要和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相结合,以寻求更加合理和隐蔽的外衣。因此,尽管贸易摩擦的本质的、深层次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通常是非常具体的,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

2.政治因素。美国的情况能很好说明贸易摩擦的政治根源。第一,美国实行国会管理贸易制度。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权在立法部门,而不在行政部门。这种权力格局使得贸易政策的制定不能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标准,相反容易滋生贸易保护主义。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每个议员代表选区和特定阶层的利益,这种格局决定了议员不会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来权衡利害关系,而只是从本集团和地区的利益出发做出抉择。同时,美国的政治都是有钱人的游戏,这些国会议员基本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利益,他们就会置社会最高福利于不顾,而选择制造障碍,贸易摩擦由此而生。第二,在美国的政治舞台活跃着特殊利益集团,一个很奇怪却经常发生的现象,就是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活跃,其诉求往往得到体现;越是大的利益集团越容易松散,对政策的影响经常不如小利益集团。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美国往往为一小部分群体的利益和贸易伙伴产生贸易摩擦①。

3.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存在不足(1)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和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外贸年均增速接近20%。但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贸易增长,都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的弊端。长期快速增长往往造成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政府干预经济、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发起的贸易纠纷,固然有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但反思自身也有不少问题。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不但直接冲击了国外部分国家的相关产业,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和恐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利益格局的改变。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企业利益角度出发,这种利益调整都有可能引发国外政府的抵触。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1633亿美元,同期中美贸易总额3020亿美元,两者比值为54%,就中美贸易不平衡规模而言这个问题已经足以把经济问题演变成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2)产业结构和产品标准的制约。我国的新兴产业同发达国家比处于劣势,而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又具有同质性。我国不少产品重数量、轻质量、轻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重视尤其不够,在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等方面距离国际通行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国产品出口长期以价格竞争为主,低价格竞争严重制约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提升。(3)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府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距离按照WTO的一般规则管理经济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中外贸易摩擦中,特别是反倾销诉讼中,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已经成为国外滥用WTO规则,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不公正待遇的重要借口。在实际的反倾销诉讼案中,美国商务部从汇率、工资自由谈判、允许外国投资的程度、国家对于生产方式的控制、政府对资源分配以及企业产品价格的控制以及其他方面,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仍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商务部的做法固然有维护美国利益的色彩,但是从美国商务部提出的问题来看,我国在以上相关领域的制度的确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4.技术和标准的差异。包括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生产、销售、包装、检验、边境措施等技术和标准,包括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规范,环境卫生标准,自愿性标准等。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差别很大,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和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设置一些自己容易达到而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输出,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针对技术和标准差异设置的贸易壁垒具有形式合法、手段隐蔽、复杂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成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也是产生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5.WTO体制的不完善。WTO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增长和改革。但WTO框架制度也有不完善之处,一些弹性条款对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软弱无力,给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滥用提供了法律借口。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WT0争端解决机制程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多数时候,它们需要求助于收费昂贵的发达国家的法律机构。这大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起用争端解决机制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效率和意愿。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对拖延执法的约束机制。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执法的公正性也有待加强。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对WTO条文的解释,对协议中互相冲突的条款的裁定,常常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或加强发达国家的权利。

三、应对中外贸易摩擦的总体战略

1.客观看待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根源。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现实的国家利益,都有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都有自由贸易所不能解决的现实需要,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义是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混合体。对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合理做法,要能够抵制,甚至可以采取针锋相对的制裁措施。反制措施是我们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项基本措施。有时候消除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武器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本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而言,我们遭受的贸易摩擦较多,但自身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影响力也是非同小可的,这是维护本国利益,争取公平贸易环境的重要基础。有些贸易保护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欧盟、日本的食品卫生标准的确比我国标准高许多,生产过程控制、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甚至对动物本身的福利都有具体规定。相对而言,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是滞后的,应该充分重视国际规则和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努力提高自身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而不应对此类限制一律指责为贸易保护主义。

2.重视政治解决途径。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也受政治制度的强烈影响,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应对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贸易保护主义仍有其深厚的根基,但这并不能改变与发达国家贸易向前发展的大趋势。要加强国际间政治经济的全面合作。特别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在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上,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加强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立场协调。在经济问题上,在国际上,如国际能源问题等加强磋商。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由于我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在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可以在某些领域优先对美国实施市场准入,尤其在服务业的优先开放上。可以通过利用和我国有贸易往来、在华投资的外商、学术界以及其他主张自由贸易、希望推动与发达国家贸易发展的力量,对美欧等国家施加影响。这样,借助国内力量推动贸易政策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相对于等待一项贸易政策出台后再去消极应对效果要好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一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都是先在商会内讨论、收集证据、提出理由,当没有反对意见时才向国会提交。而且欧盟、美国的一些商会是对外开放的,我国的出口企业都可以作为会员参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前了解案件动向。我国的商协会也应当与当地商会进行联合和沟通,这对于减少贸易摩擦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国内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为减少贸易摩擦,从政府的角度,应加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标准等方面的合作,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贸易摩擦越来越激烈,通过与在标准方面的合作,可以减少出口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例如,加强各国对标准和认证的国际互认。目前,欧盟和美国对进口食品的要求HACCP认证,如果企业由欧美的组织认证,在时间、费用上都是较大的负担,如果能够加强国内外真正的互认,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我国出口企业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还应努力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实现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双赢,从而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族群矛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参与当地相关行业协会,同当地企业、政府官员、律师业、会计师行、媒体、学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成为当地社会一员。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沟通,避免或减少矛盾,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实现真正国际化发展。

4.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在国际贸易方面,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工资自由谈判、允许外国投资的程度、国家对于生产方式的控制、政府对资源分配以及企业产品价格的控制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例如,汇率长期低估和盯住美元的制度,与形成对美巨额贸易顺差,进而引起美国甚至动用国会立法进行报复是有关系的。近年来进行了改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显然还不够彻底。国家在行政审批上的不透明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腐败现象,也是国外提起贸易争端的原因。目前对我国反倾销诉讼影响最大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尽管解决起来异常复杂,但解决起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自身的改革。

[

胡方,余炳雕.入世以来的中外经济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5,(3).

贾海基,李春顶.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合理性研究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7).

李丽.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4

张佰英,王庆,班晓娜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是我国钢铁企业同时存在的难题。行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使得钢铁企业产能严

重过剩,造成我国钢铁企业普遍挣扎在亏损的边缘;加大钢铁产品出口份额导致钢铁出口贸易逆差扩大又加大了钢铁产

品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异常严峻。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使得我国钢铁行业残酷的竞争环

境雪上加霜,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应认真研究化解产能过剩

与国际贸易摩擦的起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产能过剩;贸易摩擦;钢铁企业;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25-03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

济健康发展的新举措,对防止钢铁行业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的形势恶化,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非常深远

的历史意义。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如何针对产能过剩,合理规划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钢铁企业的产业升级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世界贸易组织调查显示,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针对我

国钢铁企业发生贸易摩擦数量也呈递增的趋势,2011年,国外针对我国出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

五千多万美元,例如:大型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连续遭受反倾销调查,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被动,使

得武汉钢铁集团这个超大企业陷入困境。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遭到的反倾销或反补贴事件进一步增多,达到

60余起,刚刚进入2013年,欧美等国就对我国出口的钢材产品进行了多起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2013年前

10个月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遭遇困难,钢铁企业普遍在亏损中挣扎,仅有部分企业微利。工信部此前发

布的《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3年运行展望》显示,2012我国主要钢铁企业尽管实现利润将近十

六亿元,但销售利润率却几乎为零。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难以根本扭转颓势,我国企业将遭遇更多的国际贸易摩

擦。因此,对于我国的钢铁企业来说,化解产能过剩并和研究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探寻化解产能过剩与应对

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我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是频遭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

同其他行业一样,引发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屡遭贸易摩擦的原因也呈现出多面性。既有企业内部的原

因,也有国际经济大环境引发的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我国钢铁行业粗放式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明显呈现出内

需不足的饱和状态。这一现象在钢铁行业体现的更为突出,一方面我国钢铁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另一方面内需

又明显不足。这样就使得钢铁产能持续过剩的我国钢铁企业,为了盈利就势必向海外扩张,扩大钢铁产品的出

口,不断加大海外市场产品投放量。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五千五百多万吨,与2011年相比增长一成半。

不断的对外扩张,严重冲击了东道国的钢铁行业,引发相关进口国钢铁企业不满,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2.钢材进出口目标市场分布不均。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都稳居世界钢产量的第一位。我国钢材的进口国分

布相对集中,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国外钢材一千三百多万吨,其中七成多来自日本和韩国。

而我国的钢材出口目的国则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整体上看,亚洲的邻国和地区仍是我国

钢材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其中对这些市场出口钢材的数量占我国出口钢材总量的三成以上。但近些年来,亚

洲主要产钢国钢材产量不断扩大,以韩国为例,包括现代制钢、浦项制铁和东国制钢的年产量不断提高,产能的

扩大使得这些国家对我国钢材的依赖度大大减弱,从而引发贸易摩擦。2012年韩国钢铁协会就对我国出口到

韩国的主要钢铁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3.我国出口低端钢铁产品冲击了进口国的相关产业。在钢材出口的主要品种结构中,板材和棒线材占了绝

大部分,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出口的

优势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少,且企业对品

牌的保护意识弱,对产品的国际标准转化不到位等等。[1]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钢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过于集

中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产品结构以及敏感的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导致进口国频繁对我国钢铁企业进

行贸易制裁。

4.我国对世界主要国家的钢材出口长期顺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后,我国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出口呈现递增的态势。尤其是钢铁企业,近些年来,对欧美以及世界主要新兴市场

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据海关最新公布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钢材将近七百万吨,累计进口

金额达八十多亿美元;而同一时期累计出口钢材高达三千多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一成多,累计出口

金额达近二百七十亿美元。持续的贸易顺差强烈的冲击进口国的钢铁企业,也间接地威胁到欧美国家的霸主地

位,因此,这些国家纷纷高举“双反”大旗,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限制中国钢铁的进口。[2]

(二)外部原因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刺激政策效应逐渐减弱,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国

内经济复苏明显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欧洲经济如履薄冰,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呈疲软态势;为了改变

经济复苏速度放缓、经济增长乏力、应对国内较高失业率这一状况,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经济

体国家纷纷选择放弃了2008年10月G20华盛顿峰会达成的支持经济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纷纷提

出中国威胁论,采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等措施,以保护其国内产业。这样就导致,欧美和新兴市场对我国的商

品需求量迅速降低;而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出口创汇主要行业之一,首先成为贸易摩擦的高发行业。

二、我国钢铁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选择

国际贸易摩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同世界主要国家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出现的,它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未来,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发展,整个世界的经济和贸易规模也将不断的扩大,因

此,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贸易摩擦发生的数量短期内不会下降,而且形式将会更加复杂多

样。我国钢铁企业应该正确选择规避贸易摩擦的路径。

(一)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的调节,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钢铁产能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控制,钢铁企业的整

体布局不尽合理,在利益的驱使下,各地钢铁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整个钢铁行业都呈现出粗放式的发展态

势,致使钢铁产能一直居高不下,从而造成了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后果。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必须

借鉴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限制产能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钢铁产业的实际情况,在政府的宏观调

控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政府、钢铁行业协会以及钢铁企业的共同努力,来真正地解决产能

过剩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制订合理的政策,加快具有发展条件的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同

时,政府要做好企业善后的工作,对那些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逐步使其退出市场,从而真正解决产能过剩

问题。

(二)借鉴发达国家钢铁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端正心态,积极应诉

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营销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积累了大

量的经验,但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经验上仍存在很大差距,获得国际贸易争

端案例胜利的比率还很低。

欧美及日韩等国是世界上最要的经济体,这些国家的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他们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过程中政府、行业以及企业三个层面分工协

作、相互协调,同时,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也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

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巧妙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针对不同种类的

贸易摩擦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要善于整合行业优势,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集中优势进行合理的抗辩;在开拓

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要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减少自身的失误,不给国外企业发起贸易摩擦的借口;在应对国际贸

易摩擦的过程中,要努力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信息和法律支持。合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通过谈判对话的方式化

解贸易摩擦,寻求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环境,最大限度的实现互利共赢。

(三)完善对外经贸政策,帮助企业寻找新的细分市场

我国的钢铁行业要从总体上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平衡发展,扩大

内需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转型的重要方面。[3]扩大内需一方面可以减少我国钢铁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展

国内经济,提高人民的收入,从整体上减少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之所以不断升温,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严重不合理。[4]目

前,我国钢铁企业大量出口价格低廉的低端产品,为了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摩擦数量,我

国的钢铁企业必须提高环保、安全卫生的标准,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

含量,对产品进行科技、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

商品,营造钢铁产品的国际品牌,靠技术、品质赢得客户的长久青睐,提高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以智取胜,变

“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那么就势必可以将贸易摩擦降到最低点。

同时,我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相关的对外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冲

击,加快消除国内市场存在的行业垄断和贸易壁垒,全面合理地推进国内市场的开放,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理顺产业链条。

(四)建立钢铁行业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以及应对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发达国家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的职能部门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

制是当前各国应对国际钢铁贸易摩擦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政府的层面对国际钢铁市场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权威

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国际钢材市场的变化规律,随时关注我国主要钢铁贸易伙伴的市场发展动向,为钢铁企业

提供及时的分析材料,对可能遭遇贸易摩擦的钢铁企业发出预警,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策略咨询服务,从而尽

可能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

建立钢材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是减少国际钢材贸易摩擦的预防手段。但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涉及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越来越多,在我国企业遇到反倾销,反补贴投诉时,有必要形成一个快速有效的应对机

制,即建立一个政府、钢铁行业协会以及钢铁企业联动的应急机制,形成一个快速反应链条,并结合我国钢铁企

业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制定应对策略,在应对技巧及相关法律方面给予相关企业以强力的支持。企业自身也应

该善于运用WTO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我国钢铁企业自身情况,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

贸易信息体系和国际摩擦预警和解决机制,促进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文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研究,2012(11).

[2]陈丽娟.浅析我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摩擦问题[J].金融经济,2012(10).

[3]段建新.影响扩大内需的制度因素与破解路径[J].经济问题,2013(3).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1篇5

关键词:贸易摩擦反倾销WTO外贸依存度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四年,在此期间,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经贸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一些国家不断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以下简称“二反一保”)以及质量、技术、卫生、环保等标准对中国出口设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就中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根源和对策这三方面来分析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

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

近年来,中外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摩擦潮”。目前中国面临的经济摩擦有如下特点:

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全球贸易摩擦近十年内数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2年6月,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1979起,反补贴调查147起,保障措施案件(至2001年底)114起。1995年至2003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共立案275起。涉及全球范围的贸易摩擦有日美“汽车战”、欧美的“香蕉战”,以及2002年3月份美国实施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引发的全球钢铁贸易战等。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近一两年来中外经济摩擦明显增多。根据香港《文汇报》2004年2月22日的报道,2003年中国企业遭遇出口应诉案件60起,其中反倾销案件47起。虽然案件数量和上一年不相上下,但涉案金额分别高达25.93亿美元和18.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剧增228.5%和315%。

摩擦对象扩大

中外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较多。中国每年发生的国际经济摩擦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引起的,或是针对发达国家的。二是金额较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每次涉及的金额都很大。中外经济摩擦之所以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是由中国的贸易格局决定的。目前,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为发达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占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大比重。随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双方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摩擦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但现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也在增多。在有些领域,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虽在金额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在发生次数上却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摩擦发生次数。仍以反倾销为例,近年来,中国遭受反倾销行动最多的不是来自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根据WTO统计,1995~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占中国所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而同期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130起。这说明,使中国出口屡屡受挫的反倾销壁垒主要不仅来自发达国家,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既有外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的因素,也有自身的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它使得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地配置,也使得全世界各国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我们深知,一个国家在参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使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所以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发生激烈碰撞。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是在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采取一些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行为,而且花样翻新,如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滥用“二反一保”等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这也是中国目前遭遇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原因。另外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在经济不景气时显得最为严重。2001年“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便乘机沉渣泛起,频繁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几年来,中国遭遇经济摩擦之所以特别严重,与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也有着密切关系。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这必然给一些国家带来竞争压力。尽管这种竞争压力是由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但在有些国家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中国”,把本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归咎于中国。“中国”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所体现。一些国家内部利益集团利用“中国”向本国政府施压,要求对中国产品进口进行限制,导致中国出口面临一波又一波的贸易摩擦。

外贸依存度过大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8400多亿美元。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00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1%,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升至第3位,保持了较高的外贸依存度。

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记为FDI)方面,中国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2年流入中国的FDI达到了527.43亿美元大关,成为全世界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4年是外商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的一年。1-10月的海外直接投资已达538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3.5%,超过了去年全年535亿美元的水平。1979年至2004年,中国累计吸收FDI达5014.7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起了巨大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是相当逊色的。自1979年中国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截至2002年底,中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共696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仅为299.2亿美元。这些数字的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我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而言,具有出口替代效应,减少了其他投资国对中国的出口,同时极大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而且由于中国尚无能力大规模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工厂设在国外,直接生产销售来替代中国原有的对该地区的出口贸易。所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并始终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国遭遇经济摩擦的必然性。

总之,我们在谴责“中国”的同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出口持续超速增长的确对有关国家造成很大冲击。这些国家自然会对我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必须承认,这是有一定合理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应该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避免出口的过速增长和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

应对中外贸易摩擦也需要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国际经济中的其它因素造成的摩擦也是有效的。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转变“出口至上”思想。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战略上一直奉行“出口至上”的思想。实行“出口至上”战略带来很多弊端。“出口至上”引发出口高速增长,对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结果遭致进口国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引发国际经济摩擦。而且“出口至上”战略还恶化了贸易环境,不利于长期对外贸易,应该早日摒弃。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出口好,进口不好”的错误观念,淡化出口作用,适当重视进口作用。同时,要看到中国国内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公认的需求增长最快、潜力也最大的市场。

要进军世界市场,首先要牢牢把握国内市场。不能盲目进军世界市场而把国内市场拱手让人。应该摒弃歧视内销的出口鼓励政策,改为中性的贸易政策。在中性的贸易政策下,是出口还是内销,由企业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决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价格和市场改革,消除可能引发国际摩擦的体制和制度因素,并结合多边和双边谈判,尽快获得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摆脱在反倾销等国际摩擦中的被动局面。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通过有效的贸易规则来约束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是我国化解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多哈回合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为中国完善国际经济规则和促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大好机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通过多边和双边谈判,完善有关中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西方国家出于政治动机对我国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经济主张,在新的多边贸易中,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使西方国家的不合理的政治动机回归到市场层面上来解决。

参考文献:

1.赵瑾.中美经济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J].世界经济,2004(3)

2.赵晓.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的“国际经济摩擦”时期[J].国际经济评论,2003(6)

3.时家贤,陈爱瑞.加入WTO后体制摩擦大于经济摩擦[J].理论探讨,2002(6)

4.王厚双.贸易战离中国有多远[J].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

5.吴德烈.近期中日贸易摩擦透视[N].人民日报,2001-6-21(7)

6.张良卫.经济增长的第二引擎:扩大对外输出[J].世界经济研究,2000(3)

7.李刚.“走出去”――开放战略与案例研究[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8.裘元伦.欧盟对华长期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杨大揩.国际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0.张良卫.实现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适度超前发展的分析及对策思路[J].国际经贸探索,1998(1)

11.克鲁格曼和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6

关键词:贸易摩擦;现状;影响;解决机制

近两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花样不断出新,究其原因多种多样。面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积极探索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的途径,将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

一、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迄今为止,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在中美贸易额扩大的基础上,顺差明显。巨额顺差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曾做出重大贡献,但伴随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并且呈现出了扩大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

1、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

wto秘书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连续11年共遭受反倾销案件600多起,仅2004年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15亿美元,其中与美国涉案最多。反倾销已成为美国家频繁使用的贸易保护工具。

2、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2004年加拿大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调查,开创了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遭受新的贸易壁垒一反补贴的先河。2005年7月美国众院通过了在对中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3、技术壁垒花样不断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限制措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锐器,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为手段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我国贸易的约束条件。另外,美国还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手段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二、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摩擦是各种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需不足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1、中美产生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影响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防范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的“中国”。从最早的“军事”、“安全”到现在的“能源”所有这些论调都为外国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即在出口贸易推行自由化原则,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因此,当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生产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而引发贸易摩擦。美国自2001年出现的经济衰退,导致失业人数增多,政府为了得到产业界的支持,加强了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等。加上中国的人世效应,出口快速增长,中国与美国贸易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的增多了,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入世十年内美国仍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侵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不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就意味着中国产品将失去相对优势(相对于国内廉价的资源优势),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经济霸权地位,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反倾销条款进行滥用,以维护其本国相关产业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美贸易摩擦。

2、中国经济自身的不足,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国内经济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些自身的缺陷,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也成为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1)内需不足拖累了进口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以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则是储蓄。中国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大。而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总之内需不足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长,加速了出口的增长。从而导致了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

(2)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根据大卫里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列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而这些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大量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引发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3)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以及我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竟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容易还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更多则是放弃应诉。

三、建立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解决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将会更多的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我国的贸易顺差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由贸易顺差导致的贸易摩擦也会持续不断。贸易摩擦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绊脚石”。中美贸易关系如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中美经济的长远发展。

1、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外在解决机制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弱化在过渡期内的“特殊歧视待遇”。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从全局考虑,变相地接受了中国入世15年内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条款,因此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常常是以第三国的歧视价格来代替我国的真实价格,使得我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反倾销一旦发生,则会征收极高的反倾销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深化我国市场体制改革,树立开放的观念,培养创新,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与开放程度,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此外,还要以政府的名义,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资源优势,开展积极的外交,与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在贸易伙伴当中争取更多的国家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合理地位,大大提高反倾销胜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通过各种民间式的渠道向相关国家政府、政要积极展开游说或施压。

2、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内在解决机制

(1)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导致了大量企业在扩大对外出口同时也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加,这一效应导致了中国的更大的顺差,从而导致了贸易摩擦的频发。因此解决内需问题对我国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其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制,使得人们不必过于担心由于未来的某个突发事件而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减少人们的因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当前消费。其次,应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单靠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满足不了资金市场的需要,必须要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股市。要充分发挥民间商业信贷的活力。从市场竞争效串角度看,小型的、地区性的民间金融机构通过改善信贷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等几个方面开展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会打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建立并完善有效率的竞争性信贷市场。

(2)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生产一批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中降低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产品。二是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

(3)加强我国企业“内功”的修炼,转变政府的服务职能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现状、主要特征、贸易摩擦爆发的原因及影响,针对目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趋势,关于如何解决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提出一些建议。

一、贸易摩擦概述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在技术层面来说,贸易摩擦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配额、许可证制度和技术壁垒等。

总得来说,贸易摩擦的发生由于两方面原因导致:(1)外部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货物,资金,人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对各国的贸易制度和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不可能很快实现,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贸易摩擦不可避免。(2)内部原因:我国自身的贸易中也存在诱发贸易摩擦的原因。我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大量项目重复,产品存在很大雷同。国内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提起的贸易摩擦的应诉积极性不高。

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分析

1.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现状。综合1980年~2005年期间的世界对华的贸易摩擦数据时,可以分析得出:上个世纪的80年代,对华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等。而到了9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如印度,土耳其,巴西,希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剧增,短短三年就有151件,发展中国家发起了99件,占到65.6%,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远远多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贸易摩擦程度较浅,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贸易摩擦中,贸易摩擦形式比较单一,常常表现为“反倾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纺织,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摩擦涉及中国的案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执行率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在反倾销税率上,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常采用敌视性的超高反倾销税率,带有明显的恶意性。

2.贸易摩擦特征分析。(1)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和企业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欧美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不太重视,造成了这些国家得寸进尺,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太完备,反倾销法律和诉讼程序透明度低,行政机关拥有过多的影响力,中国企业在信息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应战。(2)涉及领域不广的内在原因。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其居民的消费购买力较弱,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不透明,政治环境不太稳定等各种原因,影响了企业间进行贸易来往的想法。到目前为止,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决定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领域不会很广。

3.涉及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越来越多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公司纷纷把注意力投向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这就造成了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大量的涌入,给当地的相关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且从宏观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法制并不健全,保护主义思想在其国内也比较盛行,从而导致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各种贸易摩擦屡见不鲜。

三、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1.我国政府和行业的应对策略。(1)宣扬“和平崛起”。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的第一步应该是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调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要注重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努力摒弃低价竞争策略,打造自己的名牌,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并实现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增加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的互补性。(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加多边贸易谈判。我国政府应该继续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加快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增强集体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关于贸易摩擦问题的立法和修改问题上,我国更是应该积极参与谈判,使反倾销的规则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2.企业自身的应对策略。(1)规范我国企业自身的管理。我国企业应熟练运用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从财务制度、资金分配、人事制度等方面做起规范管理,向国际规则靠拢。(2)积极应诉。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很多企业往往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解决争端的机制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进行应诉才会有机会争取有利的结果,否则就只能遭受损失。(3)开展国际化经营。在过去的几年,我国的外贸企业遭受着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目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海外投资。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及市场容量方面都是具有比较大的优势的,但是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则落后于我国,我国企业应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展国际化营销。

参考文献:

[1]钟秋绮: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经济纵横,2007.(1)

[2]冉宗荣.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的应对之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4)

[3]何智美: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摩擦;产业结构调整

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也是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萎缩化、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结果。近年来,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成了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也成了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一、贸易摩擦存在的原因

1.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交往频繁,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由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各国之间在社会制度、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消费偏好、生活水平、环保要求、关税水平、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摩擦与争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经济全球化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磋商与协调,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来逐步消除和解决。

2.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是贸易摩擦增多的根本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退或增长迟缓。需求的萎缩导致争夺市场的竞争白热化,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升温。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条款,成员国都要依据世贸组织贸易自由化的宗旨逐渐降低关税,消除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在此情况下,一种名义上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以及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在发达国家兴起就不难理解。

3.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的迅猛增长,使我国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和贸易的突飞猛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我国能一枝独秀使其格外醒目。于是,一些发达国家悄然流行起所谓“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行严格限制,无端制造摩擦和争端。

4.世贸组织相关条款的模糊性增加了贸易摩擦产生的机会。为了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世贸组织中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通过这些例外条款,缔约国允许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销世贸组织的各项义务。这种世贸组织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性,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其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

5.我国对外贸易科技含量不高是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又一客观原因。我国真正称得上丰裕的资源只有劳动力,最为稀缺的是技术,而耕地、石油天然气、资本等也都是相当紧缺的资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比较劣势。这种贸易格局使我国在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中只能控制生产中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虽然表面上近年来我国也在生产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但是,我们却没有像韩国和日本那样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这样的贸易现状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低成本的竞争摩擦。因此摆脱底部依赖,向上层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6.我国贸易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很大一部分比重,而加工贸易的大额顺差实际上却是导致我国遭受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潜在诱因。因为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双边贸易不平衡,而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顺差。事实上,我国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则为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中国台湾省、东盟、韩国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进口来源地,我国从加工贸易中取得了较大顺差,但由于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经营主体,我国实际仅赚取了少部分加工费。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加工贸易将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从而也将继续带来贸易不平衡。因此,加工贸易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应对措施

当前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和激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至2006年,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2008年,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从2008年一季度的贸易摩擦情况看,共有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7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达20亿美元,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5起,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其中尤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更为突出。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鞋业争端,中美钢铁业争端,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中日纺织品争端等。

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一)反补贴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最大的新特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几年全球反补贴案件数量总体在减少,而我国与这种趋势相反,我国在极短时间里骤然成为世界头号反补贴调查目标国。至今,我国共遭遇反补贴调查22起,其中加拿大7起,美国13起,澳大利亚和南非各1起。从2007年起,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频率创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史先例,反补贴成为我国贸易摩擦的新领域和热点。2008年一季度,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相继对我国产品提出反补贴调查或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是首次对我国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早在2004年,加拿大就首开先河,对我国的烧烤架和钢制紧固件发起了反补贴调查。2006年11月,美国也改变了其20年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惯例,对我国铜版纸开始了首起反补贴调查。在我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前,反补贴调查是不可能发生的,但现在却频频出现。

(二)与我国发生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

我国与美、欧发生的贸易摩擦较突出,我国已连续6年成为欧洲反倾销调查的第一大国;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116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这是近7年来我国对美出口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增幅远低于同期我国总体外贸出口21.8%的增速,较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速回落9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出口呈全面萎缩状态,预计全年增长幅度很可能还要低于上半年的8.9%。

(三)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相关产业受到影响

从2000年至今,我国生产的柠檬酸先后遭遇了美国、泰国、乌克兰、南非等诸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我国柠檬酸遭遇美国的“双反”调查,是继2007年遭遇欧盟的反倾销之后,对整个行业影响最大的一次。美国是我国柠檬酸的第一大国际市场,约占总市场份额的10%,美国市场对我国柠檬酸产业的发展来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的柠檬酸企业面临着欧盟征收的高达49%的反倾销税,同时又面临美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调查,从长远来看,这必将给我国的柠檬酸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四)国际贸易摩擦的产品、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成为世贸组织争端案件中作为被诉方次数最多的国家。从产品看,纺织品成为贸易摩擦的热点,但已从个别产品的倾销与摩擦阶段,开始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从国别看,已从欧美贸易摩擦,向美日贸易摩擦到今天的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发展。如阿根廷、韩国、日本、菲律宾等贸易伙伴对我国玩具、轮胎、食品等设置技术性的贸易壁垒,限制甚至禁止我国出口相关产品;2007年6月1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制度正式生效,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产品的技术准入门槛;巴西、阿根廷对我国产品设置最低进口限价和违反周边规则的进口许可措施;美国利用“337知识产权调查”,遏制我国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出口。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

(一)正确制定和运用补贴政策,避免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

加入WTO并不意味着取消补贴,补贴是国家鼓励外贸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只有政府实施的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收入或价格支持行为,或政府支配下的私人机构行为才构成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的禁止性补贴主要以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为主。不可诉补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二是有专向性但符合规定条件的补贴,包括研发补贴、落后地区补贴和环保补贴,这是我们要充分利用的。可诉补贴具有双重性质,没有绝对禁止,但在给其他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时则可能导致反补贴措施,我们应慎用。政府要加强对反补贴的认识,尽快熟悉游戏规则。要积极调整政策,规范促进贸易的政府行为。政府应该设法通过提高政府效率等手段,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来鼓励出口,不要直接进行各种税费减免和补贴。反补贴调查涉及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工作量大,协调困难。因此,政府部门协作应诉是取得胜诉的关键。

我国各级政府的各种补贴名目繁多,补贴政策既多又杂,难免有些补贴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相冲突。各级政府在已有的或将要制定的政府规章和具体政策措施中,应考虑与WTO规则《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一致性,对现有各种补贴措施应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已颁布执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应集中清理。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强法规规章审查工作,确保新出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WTO原则规则以及我国加入世贸承诺相符合,充分体现法制的统一性原则、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二)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消除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自身因素

1、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权威信息与交换机制,并且建立预警机制。对进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生产量、利润与亏损等进行通报,进行信息交换。贸易主管部门、国内相关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相互通报产品国内生产、销售与进出口情况。一方面,对进口产品数量猛增,对可能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的威胁进行预警。另一方面,对那些大批量单一产品的大量出口,可能引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适用进行预警,并对出口产品多元化、出口国多元化提出建议;政府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相应的机构,对相关的事务做出快速的反应,避免经过繁琐的程序,耽误时机。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框架下的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为基础,修改并完善现有产业损害相关规则,把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综合起来运用,使之适应全面开展产业损害调查的需要。

2、在经济体制和制度方面,应该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价格和市场改革,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经济摩擦的体制和制度因素,并结合多边和双边谈判,尽快获得更多的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摆脱在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中的被动局面。遵守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3、慎用贸易救济措施。作为国际规则允许的保护措施,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可以使用,但必须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使用,更不能因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而滥用。在动用贸易救济措施时,不仅要衡量受保护产业的收益,更要计算相关产业受到的损害。只有在得出对大于失的情况下才能动用保障措施。否则,不仅对国内经济得不偿失,而且很可能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4、采用国际规则和标准。应该树立国际化观念,尽可能采用国际经济规则和国际技术标准。如果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标准存在严重缺陷,我国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和标准。但是国内规则和标准一定要比国际规则和标准更科学合理。同时,新的国内规则和标准要尽量与国际规则和标准保持一致或“兼容”,使得国际标准向新国家标准的转换简单便捷,并且不必付出太大的成本。

(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他国的贸易自由化

1、完善WTO的中性规则。即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容易滥用、并且对所有WTO成员都不利的规则,特别是争端解决规则和反倾销规则,以尽量减少这些规则存在的漏洞,避免其他国家利用规则漏洞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和挑起中外贸易摩擦。

2、完善约束发达国家的规则。首先,约束发达国家切实履行以往开放市场的承诺,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开放以及削减农产品补贴方面的承诺;其次,要求发达国家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扩大发展我国优势产品的市场准入;最后,在贸易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新议题的谈判中,尽量明确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中应该得到的正当利益。

3、完善约束发展中成员的规则。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目前,发展我国的贸易保护行为日益凸现,严重阻碍了发展我国之间的相互贸易,特别是使我国深受其害。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通过完善有关规则,促进发展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放。

4、完善有关我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在我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中,有些规则存在很大漏洞,导致其他WTO成员对我国滥用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限制措施。应该完善有关我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应该学会讨价还价,通过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来弥补这些漏洞,避免由此引起的中外贸易摩擦。

(四)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企业发展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要靠科技、品牌、效率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及时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取出口利益的同时避免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企业一旦涉案,要积极应诉,因为只有企业积极应诉,政府和企业才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其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于永达,戴天宇.反倾销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赵晓,柳阳.再论我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国际经济评论,2005(4).

3、杨仕辉.国际保障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5(1).

4、李春顶.企业非市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及化解[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7(6).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10

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贸易摩擦。1995年以前,有反倾销法的国家或经济体只有19个,现在则有120多个。据WTO统计,1995年初至2005年底11年期间,41个WTO成员通报了2840件反倾销调查案件,38个WTO成员通报了1804件反倾销措施决定,全球共有98个贸易体遭受反倾销投诉。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全球贸易摩擦中,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又尤为突出。从1995年到2005年,全球反倾销立案中,美国366件,对华61件;欧盟327件,对华60件;加拿大134件,对华17件;印度425件,对华86件。全球反倾销措施中,美国234件,对华50件;欧盟219件,对华41件;加拿大84件,对华11件;印度316件,对华66件。

二是中国经济的关联影响。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中影响力的增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的“中国”,从最早的“军事”、“安全”到现在的“贸易”、“能源”、“科技”、“商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论调,为国外对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三是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在反倾销调查中,仍有许多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体”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不仅大大增加了WTO成员确定自中国进口的产品构成倾销的可能性,而且为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反倾销提供了便利,是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第一目标国的重要制度性原因。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产业与外部竞争加剧了利益矛盾。我国出口产品中,除去一些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外,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可替代性很强的竞争性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以价格竞争为主,给贸易伙伴形成了直接的压力。一方面,我主要出口产品所属产业多是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经营困难,有较强的寻求保护的主观愿望,也多是发达国家重点保护产业;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又多是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要支柱产业,我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本国和其主要出口市场都存在激烈竞争。由此可见,由于我国产业贸易结构多元化和不断升级的趋势,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互利互补合作的同时,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也在增加。

2、外贸顺差扩大给贸易摩擦提供了借口。虽然多年来我国外贸顺差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都较低,但结构性顺差比较突出,对美、欧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持续顺差,特别是对美、欧顺差不断扩大。根据中方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由281亿美元增加到1142亿美元,对欧盟的贸易顺差由51.8亿美元增加到701亿美元。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从2000年起,我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3、我产品市场集中和出口激增给对方制造贸易摩擦授以把柄。2005年,我国大葱占日本进口总量的99.2%;我国鞋类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0%、20%和67%;我国家具在欧盟进口市场上的份额由1999年的6%猛增至2005年的50%。我一些产品出口增速也非常高。2005年我国对欧盟的虾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886.3倍和1938倍;鳗鱼出口增长了1000倍以上;苹果汁出口增长近200倍。对美国的鸡肉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45.7倍和266.6倍。这些出口激增、市场较为集中的产品,往往是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4、我国生产企业劳动、安全、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缺失容易引起相关纠纷。我国平均工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1/3左右,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广东省外来民工长期平均工资只有500-600元。此外,土地、水电、环境、安全生产成本也相当低廉,或根本没有计算成本。由于有关劳动环保等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造成不同地区企业的社会成本差异,也为出口低价竞销提供了可能。如,2005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鞋单价为2.71美元/双,与欧洲国家鞋价相差数倍;出口到欧洲的家具价格比同类产品低50%甚至更多。今年以来,我国每吨钢材出口价格低于国际钢价180美元到300美元。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试图对我国钢材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5、一些国家借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大做文章。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日本等无端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动辄以贸易制裁来威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不断施压,要求中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欧等国作难中国,不肯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美国还要求中国成为所谓负责任的“参与者”。这些要求都超出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应有的承受力。

如何看待我国的贸易摩擦

(一)我国贸易摩擦多发期将持续较长时间,我们必须有长期面对的准备

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根本性因素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一是世界经济失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矛头仍将指向中国。二是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需要,仍然会借贸易问题对中国挑起是非。三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贸易格局将继续使贸易顺差常态化。四是我国经济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转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五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也是一个长期任务。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将有较长时期的磨合期。在此过程中,我国的贸易摩擦只会多,而不会少;只会更加复杂多样,而不会简单化。

(二)既要重视,又要以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

首先,要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应对。在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强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将妥善处理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作为我国对外

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次,要以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我们要看到当今世界贸易摩擦的长期性、普遍性,世界各国都概莫能外。我们应顺其自然,正确应对。既不能漠然视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盲目应付,必须确保政策自主性。再次,我们要看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综合应对贸易摩擦。中国作为一个成长性的市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贡献日益扩大,通过双向投资和贸易,我国与世界各国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共享机制,国外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不断增大。最后,树立积极主动的应对观,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和缓解贸易摩擦。对内重在治本,切实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规范经营秩序,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对外要千方百计寻找与贸易伙伴的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注重沟通,加强交涉,积极解决贸易摩擦。总之,我们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理性分析、平常心对待,标本兼治、全方位应对”。

我国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经贸关系

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内需与外需的的平衡发展,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方针,以便逐步从源头上减少和缓解对外矛盾和争端,提高我们解决对外摩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坚持实行平衡有序发展;坚持把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实现平等、互利、互惠,全面构建和谐经贸关系。

(二)完善对外经济政策,推动进、出口,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协调发展

在发展对外经济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切实考虑国际因素,注意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作为目标,不追求大额顺差,不断扩大进口,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做出贡献。要在坚持提高引进来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进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加强互利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缓解贸易摩擦。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商的技术、专利、销售网络和品牌,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以返销的形式进入其国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转变为外商所在国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国内行为,避免贸易摩擦。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处理贸易摩擦过程中,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治理”并重的思路转变,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针对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化程度低的现状,企业应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和提高产品的各项技术、环保、卫生、安全等标准,积极研究、追踪和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企业进入门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低消耗、无污染、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促进出口企业努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积极运用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改变急风暴雨式的出口行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平稳有序开拓国际市场。

(四)改善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体制

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加快制度调整与创新,推进国内市场开放,消除国内市场存在的区域壁垒和行业垄断。真正树立开放的观念和意识,扩大开放领域,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建立必要的进口促进体系和政策手段,缓解外部压力和矛盾。在全面考虑内外部形势基础上及时主动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汇率机制市场化、弹性化,缓解贸易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五)推动各方协作,共建良好环境

理顺各方面关系,统一协调企业应诉、行业抗辩;充分发挥政府、中介组织、企业的作用,主动对外沟通,加大交涉力度。加强行业协会与国外相关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对话交流与业务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争取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为化解贸易摩擦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11

关键词:贸易摩擦;重商主义;出口导向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001

据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年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众矢之的”,但是这又不得不跟中国现阶段持有的对外贸易政策紧密相关。笔者通过对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剖析诸多贸易战的导火索和负面效应,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提出政策建议。

1文献综述及评论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多,这就必然引起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通过反倾销、反补贴、配额和保障措施与特保条款等政策措施限制进出口,中国遭受到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多至600余起。因此,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就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做出了许多研究。我们从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和政策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研究。黄晓凤和谢利娟在《制度差异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中指出制度差异通过影响生产成本和价格导致不同商品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进而引发贸易摩擦,并且建议通过接受贸易伙伴的经济制度、改善制度差异避免国际贸易摩擦。赵建在《国际贸易摩擦背后的产业结构和政治因素》的文章中认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间产业结构不相配,而各国经济政策及其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行为只是关键因素。张二震、魏浩指出我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于铁流和李秉祥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中运用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指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以上文献在讨论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方面都有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主要从文化制度层面、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的方面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本文将采用重商主义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现阶段的贸易保护主义现状以及解决贸易摩擦的措施。

2以重商主义为核心的贸易政策

中国现阶段的贸易摩擦的根源是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具有重商主义色彩的贸易手段。自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以扩大出口,创造外汇储备为主要目的的出口导向战略。通过扩大出口,使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从而增加外汇收入。出口导向是着重于利用国外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以生产出口产品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即主要以出口的增长来带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为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中国采取了以下经济政策:

(1)本币贬值。在货币对外贬值的条件下可以使本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现在,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而中国政府采取的压低人民币汇率的做法,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是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由于汇率的原因造成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国外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贸易顺差。

(2)对出口部门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外汇担保等。中国长期实行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导致了中国贸易的长期不平衡。给本国出口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样可以降低出口价格,增加企业的出口动力,扩大出口规模。因此,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新重商主义政策无异于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出口,不断增加贸易顺差额。

(3)大量的招商引资政策,如:税收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等,以便大量吸引外资,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出口。中国对于国内的幼稚工业的保护以及中小企业、工商业的税收优惠和银行贷款条件的优惠等等,都是不断地放松银根,使得企业中资金流动性更强,经济充满活力,企业进而活跃地参加各种进出口业务,增大出口规模,又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

这些经济措施不仅开发、创新市场,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发挥国际分工优势,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逐渐增大,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出口创汇战略的实行,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重商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著,笔者认为贸易摩擦不断深化就是中国一贯坚持的中商主义思想所致。

3中国对外贸易摩擦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不断受到贸易国的贸易救济和贸易制裁。例如:机电出口产品受到欧盟环保双指令影响、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美国将收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中欧鞋业贸易摩擦、中美钢铁业、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中日纺织品等等。中国已经处于贸易摩擦的风口浪尖之上,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不断加剧。中国饱受争议的贸易顺差几乎没有逆转的迹象。世界银行最近预测,2010年中美两国247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在2011年将增至2730亿美元,2012年将增至3140亿美元。

贸易国对我们采取的贸易限制和制裁手段,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十年前,中国加入WTO,移除了其进出口的限制,我们看到中国激起了全球化贸易的繁荣发展。但现在,中国却背负着种种“罪名”,被指以不公平的手段窃取美国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和科技,以及企图保持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长。

实质上,真正阻挠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进行业务扩张的障碍是中国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巨大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所持有的国企股份很少,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并没有因此减小。越来越明显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资本模式,这和西方崇尚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有根本的不同。这些被披露出来的事实很可能加深人们此前的担忧,即中国正在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当前中国企业正盯上海外的销售市场,并大举进行收购。尽管存在许多共同利益,但想要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适应这种新的中国模式的资本模式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中国贸易政策的转变及应对措施

中国在面临着风口浪尖之上的贸易摩擦,应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和方法,不仅要保证方式的法律规范性,也需要保证其有效性和针对性。从多方面考虑贸易摩擦的根源问题,不断缩小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差额,减少贸易争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遵守和利用WTO机制。中国入世已经十年了,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关系是建立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中国和美国还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中,只要中国严格遵守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就应该积极寻求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和保护,将贸易摩擦的解决方式放在一个更加公平和法制化的环境下进行。

其次,中国应该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这一行动的目的在于缩小中国与西方市场信任程度的差距,不断缩小制度上的差异,使得在更高一个层次上能够与世界接轨。

第三,中国应该考虑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在贸易伙伴的角度上认识和思考贸易摩擦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换位思考,可以避免在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中和处理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实行不对症下药的问题,使得贸易改善有针对性。

5结语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狭窄,居民购买力不高,迫不得已采用具有“重商主义”色彩的出口导向政策;当这种政策带来了种种问题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逐渐从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走出重商主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之后,中国的国内资源将更多地留在国内供本国人民消费,同时中国会更多地利用世界外部资源。

参考文献

[1]于铁流,李秉祥.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J].管理世界,2004,(9).

[2]赵建.国际贸易摩擦背后的产业结构和政治因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3).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篇12

【摘要】本文主要从贸易角度讨论了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贸易摩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WTO反倾销最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贸易摩擦的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1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的概况1.1贸易摩擦的概念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1.2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1.2.1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仅2009年上半年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1467.1亿美元,相比1978年的206.4亿美元番了五十多倍。随之而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1.2.2加入WTO后不利政策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也不完善。1.2.3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我国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自律,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压价竞争,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日趋恶化。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也造成外贸出口额增长并没来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利润日益低薄,已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1.2.4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且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到去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出口贸易的过快增长,对国际市场的压力加大,由此引发贸易摩擦。此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造成了压力。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2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及发展趋势2.1贸易摩擦从显性走向隐性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摩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外,还有很多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的,并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化的趋势。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人权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都说明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多带有不确定性和隐性。2.2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主力军”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扩大趋势。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入世以后一直持续上升,而且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张到印度、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东欧拉美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因此与我国在经济结构上缺少互补性,其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到我国产品的冲击。2005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29起,占案件总数的66%。2.3中外贸易摩擦的具体手段在不断增加从贸易保护手段来看,反倾销仍是对我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部分WTO成员对我国发起的特保调查增多。我国遭遇反补贴等新的贸易摩擦形式也将继续增加。反补贴调查的对象包括政府和企业,而且主要矛头指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被指控的项目一旦被认定为补贴,就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运用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被裁定为补贴的项目,往往会成为后续对我国反补贴调查的证据,从而诱发更多反补贴调查。此外,发达国家同时还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和手段,限制我国产品出口。2.4涉案产品不断扩大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点。加入WTO以来,随着贸易摩擦加剧,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明显增多,目前,我国共有40多类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和指控,并相对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钢铁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3为缓解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措施3.1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将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3.2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八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地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本国的政策法律规则,都是远远不能实现的。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驾驭规则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国内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规则及其相关知识。结合本企业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出口面向,研究各相关区域、集团或国家的外经贸政策、法律、惯例和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相应的经贸活动。其二,自觉运用规则,围绕贸易实务中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约等方面进行洽谈和磋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的互利合作机制。其三,对于在外经贸活动中使我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律规章和规则,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3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总之,我们应该逐步增强自己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变化,也不忽视发展本国的贸易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路途中越走越顺!易摩擦问题探究,科苑观察.李延.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国际经贸,2007,32(12):12-1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兽医职业技能培训范例(12篇)

    - 阅0

    兽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中专学校;就业导向;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

    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例(12篇)

    - 阅0

    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篇1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构成课文的血肉的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