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美丽乡村文化繁荣

中国的农村和乡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的村容村貌和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发展。农村乡镇文化是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农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农民,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农民,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现状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导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美丽乡村和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体育场、公共图书阅览室、电视差转站、书店等文化硬件设施相继建立起来。绘画、灯谜、楹联等传统文化形式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各类书法协会、龙灯协会、体育协会、秧歌协会等群众性文化组织活跃在田间地头,极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是,农村环境卫生和文化建设相比仍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农村地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是,一些人出现精神危机,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水平下降,拜金主义滋生蔓延。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吸毒贩毒等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封建迷信活动、非法宗族和组织活动抬头,给农村社区稳定构成了现实的威胁。总之,在部分农村人口中,“义利”关系混淆,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淡化,生态环境观退化,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和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农村乡镇文化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偏差,人才流失严重的因素,也有资金投入不够、文化事业单位负担过重、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因素。

事实上农村需要大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村人口口味的先进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健康、先进、文明,农民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环境就优美。而那些文化生活比较匮乏、落后的地区,不论其经济富裕的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族势力抬头,社会治安恶化等现象都十分突出。

二、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农村美丽乡村和文化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指南,才能与时俱进。为此,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指导思想上,在美丽乡村和繁荣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先进性。即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是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以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农村乡镇文化在复杂漫长的建设过程中,自觉地抵制和排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小生产意识以及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干扰,坚持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上的一致,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使“跟党走富裕路”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二)在内容上,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即加强农村乡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当前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展开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在教育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农民把生产经营与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很好地结合和协调起来,坚决抵制那种坑国家、挖集体、图私利、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把壮大集体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体主义教育使农民群众认识到壮大集体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必要性,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意识。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充实农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要有美丽的环境陶冶其道德情操,升华其思想境界。三是加强对农民移风易俗和爱护环境的教育。使农民在思想上分清哪些是我们应当继承的好传统和必须革除的陈规陋习,提高农民对陈规陋习的抵制力和免疫力,引导和帮助他们通过移风易俗,树立健康文明和爱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和质量。

三、构建和发展美丽乡村促进文化繁荣的几个问题

第一,构建和发展美丽乡村促进文化繁荣,要注意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农村乡镇文化工作要想搞得生动活泼、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必须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努力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多管齐下,既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进行舆论引导,也可以采取评先树优的典型示范方式引导,还可以通过争创“生态文明村”,开展歌咏比赛、体育竞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进行文化启迪,使农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得到提高。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为了更好的把工作做到实处,成立了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二、深入基层、定点帮扶

我局通过积极的努力,深入基层调研各村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最终确定镇村为我局重点帮扶的对象。

三、注重实效、多管齐下

我局为更好的把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方式对进行帮扶。

1、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极力配合村委,组织好9个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各屯分别召开了群众会议1次,落实好村民理事会、保洁员及村规民约等制度,发放垃圾桶,建好垃圾池,设立警示牌、宣传牌、做好宣传标语及沿路村屯送给垃圾车等,共折合人民币4万元左右。

6月28日上午文体局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镇开展了“美丽·城乡同行”暨人口与计生定点帮扶村人口计生工作主题实践活动,廖书记对《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十条”管理规定》进行了分解、细化。详细解说了开展“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开展清洁乡村提出了我们要做的三件事,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就如何做好这三件事提出了六点要求,即集中整治、形成长效;干部引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社会共建;做好这三件事要达到的四个目标,即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会后和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按照“五要六不准”的议事规则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村级发展规划的打算以及目前发展中的困难,对他们的建议和规划提出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目前遇到的困难,表示我们能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也给予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地帮助。

8月23日前文体局村屯及关心搞卫生2次(每次20多人),并总共送给垃圾桶70个及12500元资金建好垃圾池,送给150块宣传警示牌,文体局驻村指导员亲自组织参与樟树头屯群众搞卫生1次。

2、文体局驻村指导员每月到村屯指导人口与计生定点帮扶村人口计生工作至少5次以上,为新村建设还多次到文体局、新农办、水利局、林业局、卫生局、旅游局、农业局、农机局、住建局等多个单位争取项目资金。

3、今年以来,配合村委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争取到项目资金及完成情况如下:

(1)向上级争取樟树头魅力新村建设项目(期间文体局驻村指导员集中樟树头群众开会动员宣传5次),协调整资金100万元,已完成。

(2)向上级争取水泥300吨,搞好白头岩村屯道路硬化建设7000多平方米,总投资40多万元,已完成。

(3)争取屯总投资18万元一事一议道路硬化700多米(已完成),20万元的400多米路段及公厕改造。

(4)向水利局争取到资金4万元修村、农田水渠400米。

(5)向农业局争取资金投入4万元在龙村种植80亩示范油葵,投入5万元在樟树头屯种植200亩油菜花。

(6)向文体局争取到资金2000元,新农办2000元,配合镇政府及村委组织好党员、积极份子30多人去区,村考察学习活动,提升党员素质。

(7)“七、一”前,向文体局、水利局党总支争取到资金4000多元,配合村委组织党员、积极份子共40多人,学习宣传十精神及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

(8)向上级争取建设示范农家乐1个,太阳能路灯5盏。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模式

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我国下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湖北省黄石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市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目标,掀起了黄石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高潮,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美丽新村涌现出来,对探索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拟对这些生动案例进行剖析比较,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他同类地区建设秀美生态乡村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黄石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模式及成效

黄石市各地基于本地地理特质与基本条件,地方党委和基层组织通过解放思想、争取政策、组织推动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对具有本地特征的美丽乡村建设展开了广泛实践,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典型。这些模式类型及成效主要如下:

(1)特色产业引领型。特色产业引领型,是指依据所在区域独特的优势资源,通过做大做强一个或几个特色产品或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逐步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并以此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这种模式突出了产业支撑和经济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一般适应于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地方乡村。例如,灵乡镇坳头村早年依靠矿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转型后以发展环保工业、开发生态旅游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省级宜居村庄、省级生态村、湖北旅游名村;灵乡镇谈桥社区的谈桥千张、谈桥豆豉风味独特、广受喜爱,村里办起了豆制品公司、肉牛羊养殖基地、矿泉水加工厂等,壮大了集体经济,从贫穷落后的偏远小村变成了美丽的省级宜居村庄。

(2)景区依托带动型。景区依托带动型发展模式,适用于有良好的自然、人文风景旅游资源或位于旅游风景区周围,与风景区之间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联结的地区,主要是在旅游资源丰富、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周边,把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产模式与人文资源景观紧密结合,实现资源互补的新村建设发展模式。例如,大冶的小雷山村和阳新的王英镇新屋村分别位于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雷山风景区和仙岛湖风景区周边,依托景区大打生态旅游牌,切实提高了村民收入。

(3)旅游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也叫休闲带动型或农庄型,是指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发展环保生态种养殖产业,修建回归自然的新型农庄,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或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采摘、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模式。例如,保安镇刘通湾,一到春天漫山的桃花、遍野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观光客,到了秋季,采摘狗血桃、吃农家菜,品尝纯绿色食品米糕、糍粑,也带来很多游客,还让米糕、糍粑这种农家糕点名声远播,畅销武汉、鄂州、黄冈、咸宁等地。

(4)古村保护带动型。这种类型的发展模式,适用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留较好、原有古村落景观特征明显,保护开发价值较高的古村落,通过保护性的修缮、维护,再现传统街巷格局与形态、地貌遗迹、古文化遗址、古民居建筑、石刻等文化遗存,同时对道路、水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村庄人居品位。例如,大冶金湖街办上冯湾,因为拥有古民居、古树、古井、古碓、古墓、古庙等,被誉为“九古奇村”,入围中国传统村落,近几年被发现后得到开发商大量投资,被打造成了本地的旅游名村。

二、黄石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美丽中国”的乡村平台。各地基于对美丽乡村建设理念认识的差异,加之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不同,以及城乡一体化水平推进的差异,形成了特色各异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虽然类型各异、风格有别,但却存在诸多共同的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1)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主导,国家政策支助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实后盾。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及其产业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其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小。因此,农业需要国家的扶持和帮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地方党委和基层组织肩负着抓具体抓落实的责任。而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也只有通过各级地方党委和基层组织的运作,才能落地生根。毫无疑问,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扮演着引领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一是各种扶持政策的争取到位,各种建设资金的合理分配调度都必须通过组织之手予以落实。二是各地新村规划的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力度的监管督办都付出了地方各级党组织领导者的心血。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序流转,各种纷争的排解都凝聚着地方各级党组织成员的智慧与辛劳。

(2)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保证。“美丽乡村”美不美,规划设计是前提,如何让乡村建设得更美,领导者的理念,设计者的智慧,民意的吸纳,本地本村地理特质、人文风貌、历史传说等的综合有效利用与展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实践来看,注重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建设并加强跟踪质量监管,是美丽生态乡村建设的品质保证。首先,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不能单打一,顾此失彼。其次,建设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要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

(3)产业支撑,特色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后盾。美丽乡村不可能画饼充饥,幸福生活也不可能一味靠外资援助,所以,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本地经济,才能找到美丽乡村的源头活水,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特色产业作为支撑。首先,要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并形成特色。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竞争力。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突出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地域特色,资源禀赋的独特、地域条件的个性便是“特色”,找准了自己的个性,培育独特的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就有了建设美丽乡村的资本。其次,要建立专业化特色产业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绩效为核心,对本村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进而探索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企业模式,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第三,还要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空间。

(4)调动农民参与、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能动性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源泉。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直接和主要的受惠者也是农民。因此,怎样调动一家一户的分散耕作的农民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它需要各地党委和村级党组织既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既要自身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还要有会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既要身体力行投身美丽生态乡村建设的主战场,还要学会尊重群众、倾听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善于借用民间组织的力量,共同打造美丽生态乡村建设的合力。

三、黄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反复探索实践的动态过程,要看到上述成功模式的经验对其他同类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必然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一是重建设轻规划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多,但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订,导致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以及视野狭隘,缺乏全域一体的建设理念。要根据乡村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特质,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兼顾起来,精心编制村庄规划,努力突出村庄风貌特色,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的原则对村庄进行合理的分类规划。

二是参与部门之间组织协调难度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政策指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明确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职责定位,理顺各自责权关系。例如,由县级政府负责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考核等工作;乡级政府负责整乡的统筹协调,指导建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建制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由其负责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理顺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对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进行量化细分。

三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许多地方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没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而是采取传统的行政动员、运动式方法,尽管一些设施(如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时高标准建成了,却难以维持长期运转,缺乏长效机制。政府主导有余、农民参与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以致部分农民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养成“等靠要”思想。这就难免会出现美丽乡村建设“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现象,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农民的民主参与机制,让农民切实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真正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不能沦为凸显政绩的形象工程。

四是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软件”不足。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做盆景”、“搞形象”,更不是“涂脂抹粉”。美丽乡村不能停留于外在形态上,更需要通过内涵建设来体现乡村特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农耕文化保护上,而是要放在统筹城乡、推进城乡现代化的历史大进程之中。在完善农村硬件设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同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与潜力。

参考文献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4

近年来,该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现在的花茂变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8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7.62%。今年6月16日,到花茂村考察调研农村扶贫情况,让这个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村子一时闻名全国。

是什么让“荒茅田”华丽转身,成为如今被总书记夸为找到乡愁、让乡亲笑了的“花茂村”呢?

创建精准服务型党组织,倡导“五带头五提升”精神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花茂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该县精准服务型党组织的建立。

2014年,该村被遵义县列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试点,按照整村推进小康建设引领精准脱贫要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总抓手,统筹精准扶贫与率先小康齐步走。

在县委书记曾瑜的领导下,该县立足打造阳光党委,“消除藩篱,开门办公”。探索“五带头五提升”,创建精准服务型党组织。精准任务和责任,推动党员干部践行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加快发展、优良作风、廉洁自律“五(吾)带头”。实现党组织思想建设、服务能力、发展水平、党员素质、群众满意度“五提升”,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率先小康中的“领头雁”和“火炬手”作用。

为推进花茂村扶贫开发,该县成立了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实行镇区一体化管理,发展全景域旅游,助推率先小康。

在“五带头五提升”的指导下,行政审批从300多项压缩至213项,“马上办”“钉钉子”“认真负责”“激情创业”“敢于担当”五种精神被大力倡导。对省确定的25项统计监测指标,实施红、橙、黄、绿“四线管理”,建立定时间、定责任、定人员、定任务、定效果“五定”、“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选派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实行村干部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镇、村两级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强化城乡居民收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工作的动态监测;分级开展小康示范创建,上下联动、示范引领、整体推进。

“五带十帮”精准化,构建大扶贫格局

2013年末,花茂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4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户8人,低保贫困户42户131人,低保53户101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发生率5.3%。

针对花茂村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和主体,该村实施干部结亲、驻村工作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五带”贫困户,找准门路、搞好培训、争取项目、协调销售、改善环境、完成学业、扶助老弱、医疗救助、文明素质、强化法治等“十帮”贫困户,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产业扶贫是根本,利益链接多样化

考察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智能温控展示大棚时,听说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时,总书记十分肯定,并对企业负责人说:“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

产业拉动的路子,正是该村实施的精准扶贫思路:产业扶贫是根本,是可持续性的。为此,该村引进九丰、燎原、赢实3家公司,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由村委会“一事一议”拉出负面清单审核,探索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机制,用市场办法推进产业化社会化扶贫,既解决精准扶贫问题,又解决率先实现小康问题。

去年,遵义县在枫香镇花茂村一带实施创建无公害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菜园子强村”目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品种,推广地膜及拱棚防寒、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间套种交替等多种技术,形成了以菜篮子为主导的生产发展格局,该村无公害蔬菜基地已通过申报认定,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引进的三东九丰公司在花茂投资2.2亿元建设农业高效园区,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初见成效。2014年枫香镇全年共流转土地14000余亩,500亩的现代观光农业、5000亩的中药材基地、1200亩的银杏荒坡治理……当地村民就近上班成了产业工人。

“我这里卖土鸡蛋、糍粑啥的,都是原生态的。”村民张芝平打开了后院的门,原来是个偌大的养鸡场。“以前我们去广东打过工,但是感觉怎么都融不进那座大城市,而且也照顾不到家里,现在家乡发展好了,在家创业踏实。”

“我们的想法就是专心致志地培训农民,让他们懂得如何做无公害蔬菜。”九丰农业公司总经理苏培军说。据了解,目前在公司打工的80多名当地农民已成为固定员工,最低工资每月可拿到2000多元。

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

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试点。该村积极探索“1+5+5+5”工作法,精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精准规划、多规合一,精准产业、富字当头,实施净化、美化、文化、产业化、精细化工程,推进环境、管理、文化、产业、便民服务升级,促进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组织化,推动农旅文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新农村示范点变成小康示范点。

曾瑜说,把农村一房一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转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要素,把园区建成产业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特色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花茂村正是这一思想的最好实践。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5

变与不变:从“二十字方针”到“四个好”

《新城乡》:“四好村”创建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

符刚:从本质上看,“四好村”既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统一的村,因为它强调良好的生活基础和精神品质;又是以人为本的村,因为它强调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人的素质。“好房子”可建、“好日子”易过,但“好习惯”“好风气”难成,因此“好习惯”“好风气”的养成往往更需要时间,是“四好村”创建的重点,也是关注的焦点。

李首成:“四好村”内部有一个很强的线索建构。它内涵在当下: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外延在未来: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其实有两个词语可以概括它的整体设计:安居乐业,风清气正。要过上好日子,就要安居乐业;好日子要长久,就要风清气正。

《新城乡》: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到“四个好”,期间差不多刚刚十年。对应四川省农村发展的十年,这意味着什么?

李首成:有一个说法,现在是新农村建设的4.0时代。1.0时代是指80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时代是指新世纪初的“二十字方针”,四川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得到了广泛关注;3.0时代是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成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0时代是2013年美丽乡村的提出,四川也是在这个时期提出了“四好村”的创建。“四好村建设”的提出,说明四川在破解三农问题方面,始终拥有明确的重点和方向,而且始终走在前列。

符刚:这十年是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具体体现在:一是规划引领了社会健康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使村民住上好房子。二是产村相融改善了民生。住房建设让幸福美丽新村有了“魂”,产业发展则让幸福美丽新村有了“根”。基本实现了家家可创业、人人能就业的良好局面。三是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当前四川新农村建设已跨过了“量变堆积”的阶段,逐步转向“质变和涅”。

力与着力:“四川智造”的逻辑和关联

《新城乡》:“四好村”的创建,是四川首先提出来的。您是否认为这是一种“四川创造”?“四好村”的逻辑体系在具体实践中有什么样的体现?

符刚:“四好村”不仅在新的形势下的“四川创造”,更是“四川智造”,“四个好”不是心血来潮想出来的,是根据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实践中形成的。在具体实践中,“四好村”的创建尤其要注意四点:要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要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要与灾后重建无缝对接、要与农业供给侧改革高度耦合。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图书馆与文化室、建设农村文娱团体团队、加强农村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农村夜校建设;二是要不断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达新产业新业态的带动,使农民收入更高;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和文化繁荣,推动农村生活环境更美、生存状态更好、精神品质更优。

李首成:我非常赞成符刚老师的观点。我联系的一个贫困村,它地处芦山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经过认真研究,最终决定把脱贫任务和整村发展推进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科学编制包括山、水、田、林、路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农房改造、产业塑造、文化繁荣、村规民约贯穿到规划当中,统筹兼顾、并行实施,最终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这个还需要时间去验证和巩固,对此我们要有耐心。

《新城乡》:刚刚两位专家都提到了“四好村”与脱贫攻坚的关联。这也是目前社会都在广泛关注的问题。能否解读一下“四好”与“脱贫攻坚”之间关系呢?

符刚:从内涵上看,“四好”与“脱贫攻坚”要求是一致的。“四好村”标准和贫困户“1超6有”、贫困村“1低5有”和贫困县“1低3有”的脱贫验收标准是有机结合的。“四好村”建设必须以高质量全面脱贫摘帽为保证、以提升农村群众素质为基础、以农村群众广泛参与为重点、以固化长效化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要支撑、以深入常态化开展“四好村”建设为目标和要求,加快构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农户+产业、生态、法治、文明”的共同发展模式,建设成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力争当全面小康排头兵注入强大动力和新的内涵。

李首成:从实践层面来看也是如此。“四好村”创建比脱贫攻坚的要求更高。目前四川省命名了1481个“四好村”,“四好村”的名单与特色村、特色村寨的名单之间是有重叠的。在具体实践当中,应立叉点,注重指标的兼顾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有重点、有特色地推动四好村创建工作。

为与不为:“复兴乡村”的主要抓手

《新城乡》:“四好村”的后两个指标主要指向精神文明、乡村文明复兴,这是当下中国农村的痛点,在您看来,如何复兴乡村文明?抓手有哪些?政府如何作为?

符刚:复兴乡村文明,首先必须警惕“单向化”的陷阱,把城市化看作是唯一的方向。其次,复兴并非简单沿承。乡村文化要在自身突变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文化融合。再次,乡村文明建设需要重设“三农”新座标,培养出知行合一的新知识分子,促进包括人、财、物、价值、眼光等要素向农村回流。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1篇6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软硬并举抓党建。以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为突破口,紧紧依靠全村43名党员和广大村民群众,从建章立制营造软环境和打造阵地场所硬平台两个方面,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一是在软环境方面,虚功做实,严格党组织生活。队伍建设方面,在原党支部书记辞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从村内选任了党支部临时负责人;组织生活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项记录真实齐备,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管理机制方面,村务公开到位,村章村账管理规范并得到省农委调研组的高度评价。二是在硬件方面,强化载体功能,抓好村阵地场所建设。努力把村党支部打造成为"党员之家"、"村民之家".争取资金130余万元,硬化了2100平方米村级活动广场,修缮了130余平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便民服务场所,添置了桌椅书柜、电脑广播、供暖等设施,并将各项制度制成图板上墙。村部全年无休,开放办公。冬天,保证村部供暖,打造村党支部这个党员和村民的主心骨,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面。组织召开了支委会和全体党员大会,系统学习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的安排和部署,全文传达了王杨乡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制定了学习计划,保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活学、选学、深学、跟学、精学中覆盖每一名党员,坚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切实把上级精神落实到支部,落实到党员。

(二)精准施策引项目。围绕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立足城郊优势,结合村里良好的水稻种植、棚室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的三大基础,明确我们的产业主攻方向,谋划了现代农机合作社、红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有机肥(农家肥)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红光生态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争取对接、综合利用好上级扶持政策,调动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一是筹建了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扶持和引导村种粮大户项春贵在规模化种植水稻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铁力市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帮助其办理各项手续。合作社总投资5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经营农户170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1户,经营土地4600亩。目前,合作社各项手续已基本齐备,完成投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农机场库棚、配件库、维修间和办公培训场所正在加紧建设,32栋水稻育苗大棚初具规模。二是积极打造红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品牌。为满足市区不断增长的"菜篮子"需求,引导更多的村民规模化、绿色化种植蔬菜,有效解决村民卖菜难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重点从销售环节入手,研究落实绿色蔬菜销售市场摊位,解决村民卖菜难的问题,以产品"卖得好"引领产业"上规模".针对蔬菜种植散户和大户分类施策,从两个方面重点解决种植户蔬菜销售问题。对蔬菜种植散户,经向市场管理部门争取,在早市为村民办理了16个,长约50米的固定销售摊位,并为每个村民免去了300元一个的摊位费。村民去早市卖菜,一改往日"打游击式"的辛苦和繁琐。对蔬菜种植大户,在乡政府的支持下,经与铁力商城沟通协商,以优惠价格在商城门前人流密集处租赁了十个摊位。每个摊位月租金1000元,乡里和村里从扶贫角度,承担700元,以300元/月的价格向村民开放。下一步还将研究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抱团经营,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切实把红光绿色有机蔬菜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打造出来,让市民吃上红光村的放心菜、绿色菜!三是做好"农村淘宝"项目的运营工作。认真做好组织推荐等基础性工作,帮助村民张东旭成功入选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项目创业合伙人,从建设地点、前期宣传、后期服务等方面全面支持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落地,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特别是严格把关,助力"旺农贷"这一特色信贷服务覆盖本村,发放贷款10万余元,被铁力市电商办评为先进典型。

(三)立足规划搞建设。集中民智、惠及民意的基础上,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到村调研指示精神,编制完善了《红光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6-2017年)》,对近两年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统筹谋划和合理规划。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地域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2016年,争取到位投资200万元,主要进行村内道路硬化3640米、主街亮化2100米、排水边沟硬化7280米、农户围栏改造2000米等建设任务。为促进规划落实,认真编制了建设方案,实地踏查了建设地点,力求合理安排投资。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落实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协调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出资3万多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砂石硬化。对破损严重的农田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组织村民集资维修,义务出工出力,确保春耕工作不受影响。

(四)围绕农时抓工作。去年9月份入村以后,恰逢"秋收",重点对"三秋"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安排,指导和督促村民适时开展秋收生产。秋收前,对全村的1.1万亩农作物生长成熟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禁止烧荒方面广泛宣传,加强和完善火灾预防措施。秋收过程中,做到帮忙不添乱,指导村民精收细收,分类收获。针对农民普遍关心的粮价问题,多次到市粮食局,了解铁力、双丰粮库粮食收购价格。面对粮价走低,卖粮困难的实际情况,多方联系粮食收购商或经纪人到村,并与驱车往返200多公里到南岔国家储备粮库进行沟通衔接,邀请粮库质检员、收购员到村,帮助村民测量水稻的含水量和杂质量,进行购销对接,尽可能地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题。当前,"春种"时节,在帮助农民种地的同时,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贫困户精准识别、党员统计、征兵动员等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特别是粮食收储、生猪养殖行情、种植结构调整等,引导农民对接市场,搞好经营。同时,注重了解、化解村民各种矛盾和纠纷,在土地承包、户口迁移、邻里纠纷、民政救助、信访等方面,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带着感情做好解释、解答和处理,化解纠纷十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特别是妥善处理了群众反响极大的公交线路取消问题,经与公交公司多方协调和争取,确保了通村公交车的正常运营,方便了村民出行、学生上学。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村级党组织生活亟待丰富和完善,党员培养方式有待探索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组织生活的频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党组织建设还需加强,特别应丰富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和节奏,确保每次党的组织生活不仅仅是开会传达文件、举手划票表决,注重有实质内容、实际效果的组织生活,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变味、不走调。通过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党员和村后备干部培养方面,应重点从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原转业军人、群众威望高、综合素质好的年轻人中选拔,参与村居管理,加强跟踪培养,储备后备力量。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公益事业捉襟见肘。目前村集体经济除村部部分房屋租赁收入应付电费、取暖等日常基本开支之外,没有结余。村集体开展修路、维修水利、贫困救助、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发动村民集资或向对口部门争取,因此想为村民更多更好的开展公益性事业较为困难。村党支部开展访贫问苦等活动,经常也受制于没有经费的困扰。同时,由于村集体用地均已承包到户,没有机动地,发展集体经济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

(三)村民素质有待提高,市场化、专业化农民有断档的危险。农民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绝大多数是60后和70后,也就是"4050"甚至60人员,年龄结构偏大。80后、90后年轻一代通过求学、外出打工、做生意等等,基本在城市生活,脱离了农业生产一线,农业生产真可谓后继乏人,新生代、新时代、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民亟待培养。村民发展家庭经济普遍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非常严重,凡事都等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惦记着村里的集体资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层一线特别是农村一线是了解实际、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好课堂,也是磨练作风、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考场。到基层工作是一种难得的人生际遇。我将谨记市委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饱含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切实实把立足点放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上。

(一)明确工作导向,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在严格执行各项党建制度的前期下,丰富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和节奏,注重有实质内容、实际效果的组织生活。重点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面,我将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和全村党员从"学、做、改、干"四环节入手,全力以赴在抓农时、谋发展、惠民生中做好学习教育,确保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转化升级。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学"这个基础。高中阶段,我就加入了党组织,我将发挥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向村民学习党组织在农村开展业务的能力,互相取长补短。二是突出知行合一,抓住"做"这个关键。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发挥党员在为民服务、推进发展上的作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这个重点。针对村民对村党支部、村两委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做到警钟长鸣,高度重视,认真整改,杜绝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四是注重教育实效,体现"干"这个目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村党支部在这个村集体事务中的战斗堡垒。确保党员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攻坚三个"一号工程"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7

牵手乡村: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

聂一菁:

带旅游专家转遍全村提建议

独家专访记者马丽

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聂一菁是比较早参加牵手乡村活动的。她告诉记者,此次她牵手的村庄是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让记者惊讶的是,自从牵手石家营,聂一菁已经先后四次前往石家营村了。

聂一菁告诉记者,因为“牵手美丽乡村”活动的启动仪式就是在石家营村举办的,所以她在活动启动之前就已经前往石家营了解情况。2015年1月在启动仪式上,聂一菁向大家讲述了她眼中的石家营――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村庄!此后通过与村支书胡国卿的交流,聂一菁了解到,村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希望找到旅游方面的专家出谋划策,帮助整合开发。得知这个情况后,聂一菁一直放在心上,后来她带着村庄的愿望,通过北京市旅游委找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旅游专家邹教授,并经过一番努力,邀请邹教授和她一起走进了石家营村。

石家营村的胡书记带着聂一菁和邹教授在村里走了一天,深入地了解、体验了村里丰富的旅游项目,如蔬菜采摘、骑马、奶牛场参观、夏天可供采摘的樱桃园等等。如此密集而丰富的活动让聂一菁对这座村庄有了更生动、深入的认识,也与村民们结下了更深厚的情感,他们的热情和质朴给聂一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游专家邹教授为石家营村整合资源、开发旅游业提出了一些可行而中肯的建议,为村干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在听专家讲解的过程中,聂一菁也感觉受益匪浅。

聂一菁表示,虽然已经去了石家营村四次,也请专家对村子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宝贵自唯议,但这还只是一个开端,要想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肯定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继续付出很大的努力。她说,自己还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努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石家营的发展做出贡献。

牵手乡村:顺义区北郎中村

孙扬:

帮村里的鲜花打开销路

独家专访记者马丽

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孙扬积极参加了这次的走乡村活动,感到十分必奋。他对记者说,农村,对于他这个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他曾经在书本上看过、走访过、报道过,但是好像从来没有真正浸润到村里人的氛围当中。这次由北京电视台组织主持人牵手美丽乡村,就是让主持人们有一个机会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真正去认识一个村落,从小小的一方土地看到农村人的生活和北京的发展变化。对于孙扬来说,这也是一个能够切实地走进乡村、走进农民生活的好们会。

孙扬牵手的是顺义区北郎中村,这个在地图上找了半天的陌生村落就这样走进了他的2015。出乎孙扬意料的是,其实北郎中村早就和他的生酒有着联系,平时买的鲜花、爱吃的糯玉米都来自那里。带着一份好奇,春节前夕孙场来到了村子里。和他想象中泥腿子的庄稼汉不同,村里的王大姐带孙扬等人首先去了北郎中的蝴蝶兰花卉大棚,孙扬真是开了眼:这里简直就是一片粉红的花海,当时正是销售花的旺季,工人们正在装盆运送,在这样宜人的景色里工作,心情也会一下爽朗起来。

接着,王大姐又带孙扬到他们的大棚去参观,据说这里大棚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人员配置不多,但精心培育设计下从芽苗到成花,一个大棚里常年鲜花不断,这让爱花的孙场顿时有一个决定:今年一定要来跟着花农们学两手,也来体验一下耕耘的滋味。随后,王大姐带孙扬去了她的小院,这个小院宽敞明亮,整洁舒适,孙扬跟她开玩笑说这样舒服宽敞的房子要是换到城里就是大富豪了。王大姐有点腼腆:“我挺知足的,这么多年一点一点的生活变好,心里挺踏实,现在就给小女儿攒点嫁妆,算是心愿了。”这淡淡的两句话让孙扬看到了属于村里人的可爱朴实,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有多少人能有这位天天和泥土打交道、用双手种植人生的大姐幸福呢?

北郎中村有那么美丽的花朵,如何让更多人能够分享?孙扬琢磨了半天,除了把这次新春之行拍成新闻之外,他还找到了一家电商网站,希望通过网络平台的力量,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北郎中村,让那些绚烂的鲜花能够更加容易地走进千家万户。说到这里,孙扬笑着说:“各位朋友,到时候请您一定要来捧捧场,这里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牵手乡村:密云县石塘路村

杨硕:

邀摄影家用镜头记录冬季美景

独家专访记者马丽

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杨硕在这次“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公益活动中,选择牵手的是密云县石塘路村。杨硕告诉记者,石塘路村是北京市第一批最美乡村,民风淳朴,风景宜人,是密云水库边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里每到夏天就会有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吃农家饭。杨硕说,这个村庄虽然不大,但名气不小,除了这里有着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些人文的东西也很吸引人。杨硕发现这个村子的建筑都显得比较古朴,房檐很讲究,他还了解到,这个村庄在传统的节日里都很热闹,有着各种仪式。

不过,杨硕是冬天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庄的,来到以后发现,每到冬天,因为路途遥远,天气寒冷,直接导致游客数量严重下滑。这让以旅游为自身经济特色的石塘路村村干部们很着急,也希望来到这里的杨硕能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杨硕到了村里以后,很快就了解了这个情况。

为了让石塘路村冬天美丽的景色传播开来,他和村主任陈东生几次交流。最终决定邀清知名的摄影家来到村里,用他们的镜头记录最美的石塘路村,再通过北京电视台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说干就干,杨硕立即邀约京城一些知名摄影家来到石塘路村,并亲自陪同这些摄影家到各个景点进行拍摄。摄影家们很热心,工作起来十分投入,专找石塘路村有特色的景点进行拍摄。因为是冬天,所以除了一些自然景观外,重点拍摄古朴幽雅的民居、有民俗特色的小型建筑等,让大家全面了解这个小村庄。经过一天的拍摄,摄影家们将石塘路村最美、最有特色的风景都拍了下来,不仅留下了一批高水准的照片,还因为这些照片被传到网上并通过新闻播报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了石塘路村冬季的美景。

现在杨硕已经和石塘路村有了很深的感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给村子做起了“广告”:“我诚挚邀请更多的朋友来我们石塘路村旅游、休闲,体会这一份城里无法获得的宁静。这里有淳朴的民风,这里有戚继光驻守长城的旧址,这里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这里有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民朋友收获的幸福笑脸。最美石塘路村欢迎你。”

牵手乡村: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

李杨薇:第一次为村晚当主持

在这次“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公益活动中,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李杨薇牵手的村子是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谈起这次牵手的经历,李杨薇说,这都是源自妙不可言的缘分,并向记者讲起了她的这段“梨花”缘。

因主持《京郊大地》,两年前初识梨花村

李杨薇与梨花村的初识,还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她是《京郊大地》节目的主持人,通过演播室的短片她认识了大兴庞各庄镇的梨花村。她说,此前只知道庞各庄镇盛产西瓜,没想到那里还有一片世外“梨”园。尤其是春天梨花盛开的美景,更是让从小在北国冰城长大,每年都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的她,对梨花充满了期待。后来,在2014年底举办的“美丽乡村,筑梦有我”活动启动仪式上,李杨薇正式牵手梨花村。

走进万亩古梨文化园,从村民相册看生活变化

2015年2月5日,李杨薇第一次走进了距离北京电视台近60公里的梨花村。刚下高速路,便看见村书记早已在路口等候,这让她很是感动。李杨薇说,从那一刻开始她便感受到,这个村子是真的欢迎她的到来,而她又怎么能不为这里尽心竭力、做点儿什么呢!

在和村两委班子见面交流之后,李杨薇了解了梨花村的基本情况,如今,全村共有339户1127口人。村里也曾经历过种出来的梨没有销售渠道、质量跟不上甚至滞销的困难,但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管理,这些都逐渐得到解决。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今天,村子最需要的就是让更多的市民认识梨花村、走进梨花村,把梨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循着这份文化的脉动,李杨薇走上了梨花村的乡间小路。

在万亩古梨文化园,数千株百年以上的老梨树吸引了李杨薇的目光。尤其是一棵有着422岁高龄的贡梨树,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产量仍可过吨。李杨薇说,虽然在冬季那里没有盛开的梨花,也没有累累的果实,但是她可以感受到傲这片梨园在梨花村村民心中的分量。如今,勤劳智慧的梨花村村民以梨为依托,又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梨汤、梨凉茶、梨酒、梨皮精油……这些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老果树村所焕发出的新生机。

而让李杨薇更为感慨的是,如今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除了种梨,不少乡亲们还自主创业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说到这儿,李杨薇不无自豪地向记者讲述了其中一家民俗接待户――张大哥和李大姐的故事。她说,张大哥和李大姐的相册记录了这些年来他们生活的变化:原来自己的房子周围断壁残垣,如今不仅家里盖了新房,还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从原来年收入两万多到现在的20多万,是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这不仅是得益于好的政策和好的带头人,也是源于村民的勤劳和智慧!”李杨薇颇有感触地说。

大年初二节目播出,大年初三游客就多了

村民的善良与热情彻底打动了李杨薇。李杨薇第二次进村时,正好赶上快过年,当得知村里要举办“2015年春节联欢会”的时候,她欣然接受邀请并主动承担起“村晚”主持人的工作。李杨薇坦言,虽然刚刚从BTV环球春晚的舞台上走下来,可主持乡村春晚还是有些忐忑,因为和乡亲们同台毕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开场之前自己就已经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了。“有大姐说,‘杨薇,你妆化得好,快帮我画画眉毛。’还有阿姨说,‘哎呀,你穿得太少了,把我的棉袄给你披上吧!’你会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特别质朴,特别豁达。尤其是整场晚会下来,你能感觉到他们真的把你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自己的亲闺女。”李杨薇动情地说。

大年初二,《主持人新春走基层》――李杨薇:“我为‘村晚’当主持”在《北京新闻》中播出,这条长这5分钟的短片,以李杨薇独有的视角向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介绍了梨花村特有的梨文化,并展示了这个村子数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大年初三一早,李扬薇便接到了村里打来的电话,乡亲们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并走进了梨花村,早上的新春大集就多了不少来自城里的游客。这让李杨薇倍感欣慰。

李杨薇说,其实梨花村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她感谢这次牵手,让她见证了北京乡村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她目睹了“农民从贫穷走向了富裕;农业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农村从落后走向了文明”。她说,梨花的花语是纯情,是一辈子的守侯,她也会把梨花村当成自己的亲人,爱她、守护她,一辈子不分离。

牵手乡村:怀柔区北沟村

陆放:请书法家为村民写春联

记者出身的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陆放对京郊乡村并不陌生,因为过去采访的时候也经常去乡村,这次她前往的是一个贫困村――北沟村。她告诉记者,北沟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紧邻着慕田峪长城,曾经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北沟村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国际文化村,被评为2011年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这样一个人口不足400人的小村庄是怎样实现蜕变的?它有着怎样独特的气质?带着诸多疑问,陆放和栏目组在春节前夕走进北淘村。

通过这一次探访,陆放发现这样一个小村庄有两张不同的面孔,一张很传统,一张很现代。走进村里,陆放很快看到墙壁上有个大大的“和”字,而宣传栏里二十四孝图、半个月一次的传统文化讲座让这个村有了新的精神风貌。她了解到,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村民们的变化可是不小,原来有邻居打架、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现在这些现象已经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互助友爱的和谐景象。

在进一步探访中陆放发现,如果说“和”文化是北沟村的内在支撑,那么“现代感”就是它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的外在形象。村里一些小院从外面看起来很平常,但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有一家叫作瓦厂的乡村酒店是一个美国人萨扬开的,十年前,萨扬和夫人唐亮来到北沟村便爱上了这里,他们喜欢长城,也喜欢这个小村庄的和谐氛围,于是把原本用来烧瓦片的瓦窑承包下来,改作酒店来经营。经过萨扬的独特设计,五彩斑斓的碎瓦片铺路,瓦窑原汁原味地被保留,并设计成了娱乐室和桑拿房,客房里无论是坐在床上还是在餐桌前都可以看到长城,健身、泡泡浴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几乎是一位难求,一床难订,十分受欢迎。北沟村因为这样的国际化酒店而有了特殊的气质,同时也直接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

了解这个村庄的情况只是陆放和同事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而美丽乡村牵手活动的意义在于发现美、传播美并为这些村庄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什么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呢?陆放感到,列于这个村庄来说,一是帮助其发展旅游业,二是把先进的文化带进去。陆放他们来到村子里时恰好在春节前夕,于是她找来北京市文联推荐的书法家为家家户户写春联、写福字,让他们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这一举动得到北沟村村民的热烈欢迎。陆放深知,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熏陶和培养,所以在2015年,她还会数次前往北沟村,与村民们深入交流,把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带进村,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让北沟村这个传统又现代的小村庄有着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

牵手乡村:海淀区四季青镇双新村

龚宁:把30位村民戏迷带到《欢天戏地》录制现场

在这次“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公益活动中,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主持人龚宁牵手的是海淀区四季青镇双新村,早在春节前的1月24日,龚宁就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虽然是初次接触,但双新村给了龚宁很多惊喜,而这个“文艺之乡”更是让主持过《说演弹唱》、《公益歌曲大擂台》、《欢天戏地》、《笑动2015》等文艺节目的龚宁倍感亲切。

看村志观演出,为“文艺之乡”的高水平喝彩

在去双新村之前,龚宁特意查阅资料了解情况,发现这个地方素有文化传统。双新村其实包含了南辛庄和北辛庄两个自然村。上世纪50年代,南辛庄20几位文艺爱好者就成立了评剧团。1964年,一群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来村里采风,大伙儿又跟学生们学起了民乐,学生们一离开,村子就成立了自己的民乐团。2005年,民乐团和评剧团联合组成了“双新爱心苑艺术团”。文艺的传统是一代传一代,双新村3000多村民中,常年参加艺术团活动的约百人,喜好吹拉弹唱的村民少说也得有300人,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文艺粉丝。得知村民们这么热爱文艺,龚宁的心里有了底。等到了双新村,和张宝荣主任好好聊了聊,龚宁发现村里的特色还真不少,“双新村有自己的村志,写着村子是怎么来的,经历了哪些过程,有着怎样的演变,以及村里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挺厚的一本。我还参观了村里的图书阅览室、评剧团彩排的地方,又去果园、菜地转了转。感觉和我印象中的农村真是不一样。”通过双新村评剧团团长的介绍,龚宁了解到村里的评剧团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双新村有一个评剧团,经常参加比赛,还拿了不少奖。我看了他们获奖演出的视频资料,水平真的不错,关键是很多节目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编、导、演都能干。”

将戏迷村民请进《欢天戏地》和戏曲名家面对面

在沟通中,龚宁了解到双新村有两大需求,一是把文艺特色做得更好,二是促进经济发展。当天和龚宁一起去双新村的还有四季青镇的文服主任许杨,龚宁马上就和许主任进行了沟通,希望以后四季青镇再组织活动可以多考虑在双新村,给这里聚聚人气,带动经济。而对于文艺方面的需求,龚宁更是马上就开始了行动,“春节前我们录制《欢天戏地》的特别节目,请来一位评剧大家,一位京剧大家,我马上联系双新村,邀请村民们来现场当观众。那一天一共来了大概30人,都是评剧的戏迷。能够亲眼看到自己喜欢的戏曲节目是怎样录制的,亲耳听到戏曲名家的精彩演唱,能够和大家面对面沟通交流,村民们都非常高兴。”

工作19年走遍北京8个远郊区县

在北京电视台工作19年,龚宁没少下农村,“从最早的生活之路下乡演出,到前一阵主持密云美食节,我走遍了北京的8个远郊区县。有时候坐出租车我都会跟来自郊区县的司机师傅聊天,聊起家乡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喜悦感和自豪感。通过这些年和农村的接触,我觉得变化很大,以前可能更多关注的是田间地头的事儿,现在农民的思路活了,眼光远了,知道自己这片土地要不断地经营,才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像密云的渔业、延庆的豆腐业,都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也让自己的生活水准获得了提高。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农民们发展旅游、农家乐、果园采摘等种种经济活动,同时又通过文艺爱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次主持人牵手美丽乡村活动正是一个让我们走进新农村、了解新农村、帮助新农村的好机会,我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双新村办好实事,让这个文艺之乡更加美好!”

牵手乡村:密云县太师屯镇令公村

刘佳、何国锋:为开发冬季民俗游出谋划策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持人刘佳、何国锋在这次活动中牵手的是密云县太师屯镇令公村。为何在这么多村庄里偏偏选中令公村?何国锋坦言,他和刘佳在栏目中除了主持人还身兼主编和副制片人的工作,当轮到他们去签订《牵手意向书》时,那些在北京周边早已颇有名气的村庄都已经完成了对接,所剩的几个村庄里,令公村是最偏远的。何国锋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这个看似被“冷落”的小村庄。

一个月后,刘佳、何国锋驱车150公里,和令公村进行了初次“约会”。就在出发前,村长还善意地提醒了他们,说一月里的村庄天寒地冻,自然风景远不如其他季节,本次公益活动又是为期一年,换个时候过来也许会更加赏心悦目。对此刘佳笑言,就当我们是两个奇怪的“游客”吧,说不定在这最寒冷的时节,我们可以带给村庄一丝小小的温暖。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8

(一)关于村庄

作为一个随着改革开放在村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板材加工业的村庄,与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村社区,在贫富分化上两极差距更大。

本村按照经济总量的话算是兰考县小康村之一,其实只是有特别富有的农户而使经济总量增大而已,其人均收入的差异很大,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发展并不和谐。

传统社区集体记忆痕迹尚存,多少显示出一些非市场的生活价值取向。尤其是作为集体时代生活载体的老人,对于传统仍旧记忆犹新。同时支书感到难以组织农民从事村中有利于村民长远和整体利益的公共事务。村支书感到,取消农业税后,组织农民搞水利建设是最大的困难。

(二)村庄内的老年人状况

李村老年人愿意独自过生活的、以空巢型家庭形式居住的占很大多数。

在李村,5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有300人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200人。一般而言,传统农村社区的家庭都是老年人跟自己的孩子生活。可是在李村,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都是自己生活,无论是有老伴还是丧偶,形成了残缺家庭或是空巢家庭。这种状况也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如老年人们晚年生活比较孤单、生活条件差、迷信滋生等。

分居后,儿子、媳妇则按月给老年人一定的粮食或面粉以供生活,也会在平时给点零花钱;更多的老年人若还能下地干活则自己凑合着搞生产、独自过生活;也有少数老年人靠做生意或小买卖、或者在村里的厂子做些力所能极的活儿挣钱来养活自己。例如,73岁的齐秀英大娘和71岁的老伴生活在一起,齐大娘靠做鞋拿到集市上去卖,一个月能挣些钱补贴家用;老伴在家里也开了小卖铺,每个月有300左右的收入。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向子女伸手。没和子女分开住的老年人,也有很多表示:如果有可能也愿意自己独住,靠自己养活自己。可见,愿意独自过生活的养老观念,是形成空巢家庭的决定因素。

二、老年人协会与新农村建设

(一)老人协会的背景与源起

何慧丽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老师于2003年8月始,借着中国农业大学与开封市“校市共建”的机会,来到兰考挂职副县长。因为主要负责农业,而三农问题又是一个整体,所以必须统筹考虑。在她看来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在人多资源少的条件制约下,由于追求工业化、城市化而造成的城乡差距拉大、农民长期处于“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状态、乡村日趋凋敝的问题。何慧丽第一次到XX村时的所思所想就是上面观点的具体印证。2001年的时候村子里也就是只有一个文艺队,成员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这确实老年人协会成立的基础所在。

基于此,何县长通过外部资源的激发和带动,促成一些村庄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的建立,渐进地改善村庄治理,探索出全面进行乡村建设的内源性机制;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留在乡村的人找出一条全面小康的可行性之路。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分散性小农组织起来,不但能以规模化的方式对接科研单位,对接大市场,使农民在可以互助合作的领域进行增收或节支;而且可以使被市场经济所消蚀的村庄重新增强凝聚力,使广大村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活出一种精神,活出人的自信和尊严,这是缓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在兰考进行新乡村建设的目标所在。文化合作成为了这里最早的一种实验模式。

借用当前新乡村建设的既有资源,在整合了各种人力和社会资源后,经过5年多的探索,何慧丽等在兰考县六个乡的六个村庄组建了五支农民文艺队、九个合作社、两个老人协会。阎楼乡XX村老人协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从目前的实践总结看来,何慧丽带领下的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社团文化建设最为成功和有效。

XX村老人协会正式成立于2004年7月2日,是在县妇联、乡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的参与下成立的。大李庄西村老年协会正式成立于2004年7月2日。在正式成立前,老年协会成功地组织过2个活动:将从河南大学和宴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得来的捐赠衣服分给了村中的贫困老人,做到了公平合理。老人协会作为一个真正属于老年人、服务于老年人的民间组织,目的是使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维护老年人的生存权、享受权和发展权。

(二)老年人协会的活动及其评价

文艺活动也给老年协会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给老年人提供一个相互关心、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二是提高了老人的社会地位和参与意识。老人在文艺表演中容易找回自信,特别是在受到村民和城里来的大学生、专家、官员的肯定的情况下;老年协会文艺队经常参加村内的重大活动,村民们自然会重视老人的作用,老人还将在文艺表演形成的自信带到其他领域,如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性事务。三是弘扬了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现在老人成为文艺队主体,歌颂孝顺子媳、批判不孝行为成为表演的重要内容之一。

XX村老年协会还组织了一些旨在提高老人福利的其他活动,其中最有特色和最有影响的活动是制作十二生肖。老人们这个东西很富有人性和环保原则,也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组织老人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然后到市场上去卖,可能会提高老年人参与市场的能力,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解决老年协会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

老年协会新近开展的很有创意的活动是创办乡村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展示了村庄内收集的大量的明清以来的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交通运输工具。它不仅给村庄内的老人提供了一个重温旧梦的场所,激发了老人的自豪感,增加了老人间交流的机会;而且给年青人和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村庄悠久历史和前辈艰辛生活的生动教材,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老人的尊重,提高了他们对未来生活预期。

XX村两委一直关心、支持老年人协会各项工作的开展,紧紧利用好老年人协会这一载体,让老年人协会来开展“好媳妇、好儿子”的评选工作。老年人们评出他们心中的好媳妇、好儿子,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老人自己日常的生存和发展。此外也有利于村两委在处理好村里经济事物的同时,推进本村的精神文明工作的建设,培育良好的村风。

关于具体开展的事项大致共有六项:维护老年人应当享有的一切合法权益,有组织地妥善解决一切损害老年人正当权益的事情;开展一系列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看戏、唱戏(歌)、跳舞等,给老年人提供一个相互关心、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关注并参与村里的红白喜事,慰问生病老年人,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协助村两委对村里的一些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做力所能及的调节工作,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性事务;开发一些能赢利的福利性事业(如手工艺品等),造福、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负责修订、完善村志。

此外,每到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老年人协会领导就会利用社会上捐赠的钱买些月饼、糕点及花生等礼品送给会员。在调解矛盾上,仅半年多来,协会的领导成员就调解了矛盾纠纷十几起,其中有经济纠纷、子女敬老问题,等等。老年人协会还为老年人们轮流排班,每天两人一起打扫村中的道路。

(三)老年人协会的成绩与影响

2006年XX老年协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老年协会,这个成绩受到了县乡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得到领导的许诺,说要大力支持老人协会的发展。村子里的老年人协会是兰考乡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有了老年人协会的好处,社会媒体广泛报道,其他乡镇的老年人纷纷要求本协会的领导分赴各地传经送宝,赵凤兰率领的一班人欣慰地答应了。他们曾到固阳镇的贺庄村、秦砦村、雷砦村、三义寨乡的南马庄村,葡萄架乡的贺村,等等很多村庄,教他们老年人扭秧歌,打腰鼓,跳健身舞等。

老人协会也被推广到了兰考的各个乡镇。汴梁晚报8月29日报道说,兰考县将该县东坝头乡作为老年人协会试点推广乡,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该试点乡的推广,也开启了该县应对老龄化趋势、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和推广。

三、XX村老人协会助推新农村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兰考县XX村老年协会等新农村建设实验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的可以说是以下几点:

1、新农村建设目标应放在提高农民的福利特别是精神福利上,而不能局限于增加农民收入。眼光局限在农民增收上,那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短期内,农民不可能长时期大幅度增收,不可能仅仅靠增加经济收入来提高自己的福利。我国未来的50年应关注从社会文化方面乃至从经济方面再造农民的福利。

2、通过文艺宣传营造合作文化和制造公共舆论。组织农民参加群体性的文艺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了解的机会,增进人们的信任和互惠,创造一个共享的价值,帮助农民在村庄范围内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之群体,从而铺设出将福利最大化的实体性日常规范基础;同时,文艺宣传还能鼓励在合作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的积极分子,有助于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兰考的实践就证实了这一点。

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兰考实验就利用了几种不同的资源:一是支农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促动作用。二是具有中国农村主位意识的三农学者特别是具有新乡村建设理念的学者与专家。三是关怀现实,扎扎实实地改善农民生活的各级官员。四是城市中关心农村发展与建设的退休人员。五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4、善于发挥农村精英分子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仅有外来资源,如果不能激发农村内部的资源,新农村建设是很难取得成效的。任何农村都有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精英分子,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就能激活农村潜在的一些内生资源。为什么在XX村老年协会的建设中可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善于发挥以赵大娘为代表的村庄精英的作用。而其又充分调动了老年精英和老人中弱势人群如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两种人积极性,采取了抓两头捉中间的战略。

参考资料:

1、王习明:秧歌、十二生肖与乡村博物馆——兰考闫楼XX村老年协会调查,中国乡村发现网

2、记者鲁杰:乡村建设可解三农问题:以兰考乡建实践为案例,三农中国网

3、何慧丽:好媳妇、好儿子的涌现与老年人协会的发展——何慧丽于4月30日在兰考县阎楼乡XX村老年人协会表彰“好儿子”、“好媳妇”大会上的发言,三农中国网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9

201x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任务重压力大,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三四月份拆除铁皮棚、五六月份拆危旧土坯房及空心村、七月份禁烧秸秆、八九月份殡葬改革、十月份美丽乡村建设及梅元精品点全面铺开、还有贯穿全年的脱贫攻坚、清洁工程。去年我村共拆除铁皮棚8586㎡、危旧土坯房5365㎡、社会抚养费完成任务的103%、送兵2名、迎接省脱贫攻坚检查2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计生、征兵、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走在全乡前列。

各位领导、朋友们,我们知道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经过汗水的洗礼,它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不来。过去的一年,可圈可点,正如一位乡领导所说,他看了201x年工作群里的图片,不忍心删掉,他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回首201x,我们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我村委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点赞。

展望201x年,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但是又义无反顾、别无选择,既然是奔跑者,就一定要昂首阔步、大步向前。领导要我写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我考虑很久,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脱贫攻坚。

2022年要全面完成脱贫,今年是关键之年,很有可能迎接大考,我村委还有3户贫困户还未脱贫,201x年要力争完成脱贫,决不能让贫困户掉在小康路上。

二、抓农村环境整治。

去年梅元搞了美丽乡村精品点,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村组没有完成道路硬化和环境治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我们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三、抓党建。

产业促发展,党建促脱贫。201x年我村委与县博物馆沟通,准备将我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梅元魁星阁旧址,用36万元再次提升,使其成为我县的红色旅游基地,方便周边党员群众参观学习。

四、抓民生工程。

我们知道,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向上立项争资。计划修建窑下、小坑机耕道、新溪门前砌江工程、案前白子坑水库兴建等等。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增强幸福感!

五、抓稳定。

今年是建国x周年,稳定压倒一切。我们将严摸排查各种信访矛盾,杜绝各种重大信访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建国x华诞。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1篇10

亮点一:缩小城乡差距――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些年,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其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坚定不移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如何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水电路气房网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提出了要确保如期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客运和农村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搞好农房抗震改造;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等。

如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首先,在农村教育事业上,一号文件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部署,并提出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利好措施。其次,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上,一号文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同步提高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利好措施。此外,在农村社会保障上,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落实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

农村美,也要“内外兼修”。一号文件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这是“人的新农村”一个重要体现。一号文件首提“创新乡贤文化”,指出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新农村建设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严肃处理违规党纪的行为,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

亮点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5年时间使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

干净的村容村貌,是农民的热切期待。近年来,各地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村庄环境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任重道远。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垃圾专项整治、污水处理和改厕,改变一些村庄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堆的状况。有关部门已经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力争用5年时间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

一号文件要求,要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继续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

村庄环境要改善,但并不意味非要拆并、动迁和归大堆。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不能弄得乡村不像乡村、城市不像城市。这种既劳民伤财、又给农民生产生活平添新烦恼的事,实在很不应该。对此,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切实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

亮点三: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目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国家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新变化,如何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丰富来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服务三农发展”为主题,以宣传政策,增进感情,举办实事,服务群众为主要任务,组织动员全局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帮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全福河村“美丽乡村”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宣传政策。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举行政策形势报告会、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大政方针,宣传今年我市新一轮“三万”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走访农户。以“三万”活动为契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春节、春耕前后时机,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困难群众等,继续与农民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沟通。每名市局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2名困难群众,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走访慰问活动中,广泛征求和收集群众意见,及时排查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发挥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作用。

(三)兴办实事。

1.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办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项重点实事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工作指导,全面配合全福河村实施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长效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围绕民生办实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努力为村民办实事。一是组织一次“送政策、送科技、送健康、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安排市计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一次集中的“生殖健康普查”活动。二是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完善有关手续,配备筹措资金,争取村级中心卫生室和托老院合并建设项目。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资金筹措,争取硬化村级公路2500米,维修公路10公里。四是继续完善村级饮水工程。五是配合村级做好部分困难家庭的危房改造工作。

3.围绕当前农村工作办实事。工作组到村后,要结合当前季节和农村工作实际,大力帮助村级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广新技术,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二是抓住高速公路拆迁和五峰新县城搬迁机遇,指导全福河村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新定位和规划布局,加强关系民生的水电路建设和居民点建设,探索农户增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和新渠道。三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抓好乡村清洁工程。以村级垃圾清运和处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工作组,走访农户,实地调研,制定方案(2014年元月中旬)

1、召开本局“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动员大会。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工作组。

2、组织工作组迅速下到驻点村召开动员大会,宣传政策。

3、工作组进村入户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及生活困难群众,开展帮扶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广泛宣传,筹措资金,组织群众,开展建设。(2014年2月中旬至2014年4月上旬)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三万”活动,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强农惠农政策,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工作组定期深入基层,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多方筹措资金,将各项为民实事落实到位。

第三阶段:督办考核,迎检验收,完善档案,总结表彰(2014年4月中旬)

根据“三万”活动统一部署,2014年3月底对联村“三万”活动进行自查,对相应工作责任人进行工作考核,全面总结上报“三万”活动工作情况,完善有关档案,活动结束后,对参加“三万”活动的优秀人员进总结表彰,对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上报。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口计生局成立”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领导小组。

(二)强化检查督办。领导小组定期到村研究部署工作,及时反馈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工作指导组要分阶段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巡回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及时、不定期地向市“三万”办上报信息,主要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及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

如何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范文

美丽的村庄在哪里

行走在已经久违的乡村,记忆的散片如同梦境。绿篱、花园、休闲场所、歌场、柏油马路、古朴建筑、花台……一个个现代“桃花源”似的美丽村落正回归乡土。

在雷山县郎德的下寨,一派歌舞升平,千百年遗留的祝酒、苗歌、“踩铜鼓”舞蹈,在与自然和谐共融原生态建筑群落之间释放出博大魅力。那干净的村庄院落,幽雅的环境,逐渐步入现代化的卫生设施,让前来参观考察的游人一片喝彩。雷山县旅游局局长杨昌洲说,这个寨子仅2006年就接待了6万多中外游客,收入达到116万元。

在余庆县黄金榜村民组,慢慢消失的黔北民居建筑重新回来了。花香林茂民风美,新建庭院竞风流。如今的黄金榜村民组,“小青瓦、坡屋顶、红栏栅、转台阁”式的黔北民居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民族村寨、自然和谐的农家风光,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据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06年年初,该村主动配合省、市、县建设部门搞调研与规划。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当地区位、地形、生态、耕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规划山、水、田、路、村落、住宅的布局和特点,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

在金沙县板桥村,这个被省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毕节试验区建设缩影的村落,漫步在葡萄架下,头上紫红的葡萄在阳光的映照下,五光十色、珠圆玉润、颗粒饱满。板桥村穿村而过的3公里柏油路全部被钢架结构葡萄长廊所覆盖,正在攀柱蔓架的嫩绿枝叶,路边千亩大坝水稻秧苗、葡萄和油菜,如诗如画。年轻的村支书李才军激动地告诉记者:“板桥的发展,获得了省、地、县各级党政的关心,特别是省、地建设部门高起点地帮助我们村进行了规划,补助资金20多万元,硬化通村路、联户路达4公里,新建、改造农房26户,绿化公共场所38平方米,新建垃圾池19个,葡萄长廊2500米,新建供水工程项目,让现在的板桥美丽多了”。

在平坝县的黄土桥村,那颇具布依族建筑风格的寨门,枇杷遮掩着的休闲场所、公厕、花池、旅游步行道,3座小桥溪水长流,和美的现代村庄让外来的人惊叹。通过近一年的治理,黄土桥村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村变绿了、景变美了,过去“畜禽满村走,垃圾随处丢,晴天灰尘飘,雨天污水流”的现象成为历史。难怪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7年1月到黄土桥村视察时指出:黄土桥村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广。

在织金县的官寨村,在贵定县的红旗村、音寨村,在乌当区的陇脚村,在兴义市的绒窝村……39个村庄都从过去脏、乱、差的“尴尬”环境中脱胎换骨成为美丽的村庄。让记者难以相信的是,仅仅通过一年时间开展村庄整治的试点,这些村就居然改变了那长期脏乱差的原貌,一举成为周围村庄羡慕而向往的地方。每走一个村庄,总是一个惊喜;每到一户农家,总是一片笑语。那么,这些村庄又是怎么旧貌换新颜呢?

和美村庄哪里来

当我们把视角从各地和谐、美丽的乡村院落转移到参与探索、实践的单位部门之时,39个“村庄整治”试点的建设给我们带来一种难以平静的感动和震撼。

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在山、水和人之间渗透着一份浓浓的和谐。一年来,立足于风景名胜区、城郊结合部的村庄、主要公路及铁路沿线的村庄、旅游小城镇、“城中村”以及其他具有产业支撑、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村庄开展的整治试点,使这些村以全新的面孔辐射全省。

――以乡村旅游的名义,创造新的风景线。39个试点村中有60%的村庄已开展“农家乐”接待服务,其余的村庄也在逐步探索发展“农家乐”的路子当中。如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经过整治后,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布依山寨别有风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2006年,贵定音寨村接待游客30万人,旅游收入达1200多万元;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共接待游客5万人,旅游收入32万元。花溪区石板镇摆陇组、安顺市平坝县羊昌乡黄土桥村、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塘坊村、雷山县郎德镇郎德下寨、六盘水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及部分风景名胜区的试点村已实现了开门迎客,既带动农村种养殖业、餐饮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的全面增收,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产业转型的名义,创造新的发展门路。注重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从田间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规模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以发展求增效,是“村庄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平坝县羊昌乡黄土桥村在进行“村庄整治”过程中,积极引种苏州白沙枇杷,在全省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产品;余庆县黄金榜村规划建立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优农业,兴二、三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路子,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按照“山、水、田、园”的综合规划,调整布局,规模化、优质化发展“猪―沼―果”、“猪―沼―粮”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山上花果飘,满坝稻花香,田里鱼儿跳”立体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了后续发展。

――以本土特色的名义,构建和谐的新时空。大山深处的贵州,农耕文化非常具有特点,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用品都保存着地域形态,很多村庄都较好地保存了地方民族特色。针对全省大多数农村的特点,如何用一个低成本、低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方法和途径来改善农村落后面貌,成为39个试点村庄的又一难点。于是,规划的可行,设计的合理,实施的容易,功能的多元,成了整个规划的“中轴”。布依族建筑风格的平坝县羊昌乡黄土桥村,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中、下洛海组,苗族建筑风格的雷山县郎德镇郎德下寨,黔北民居古老建筑风格的余庆县黄金榜村等,结合各地民族民俗风情的本土化优势,在试点中既尊重了传统又渗透了文化,既美化了民居,又保留了优秀的本土文化因子。

有关资料显示,39个“村庄整治”试点,省建设厅从村镇建设经费中挤出了1538万元,带动了相关政府、部门投资、企业及社会资金投入5800万元,同时引来了39个试点村庄老百姓投工投劳15万个,节约了经费613万元。省建设厅负责人介绍,39个村庄的选择是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2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建制村的基础上,在全省另行布点,从自身职能优势出发,先进行高起点的规划,一村一规,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规避“千村一面”、“金玉其外、百姓受苦”等不切实际现象。资金除了用于规划以外,主要用在解决群众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房改造建设补助,共改建、新建农户1850户,硬化通村路8.3万米、联户路4.8万米,治理、修理河沟、排水沟渠3.5万米,修建垃圾收集池57个、公厕14座,绿化公共场所及个人庭院6万余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公共设施缺乏、农户建筑风格不一、环境卫生较差、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等问题。

村庄整治:说不完的心里话

村庄整治是追求发展、追求文明、追求和谐、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具体行动,是村庄规范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表达形式,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省建设厅主导的39个试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可以管窥到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态势。这些通过整治的村庄,这些充当“先遣”而和谐的美丽村庄,让我们生发出许多说不完的心里话。

――规划先行是搞好村庄整治的前提。在没有编制整治规划就急于开展新农村建设,无形中导致杂乱无章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各项资金的浪费。从39个试点可以看出,村庄整治规划必须先行,各级党政、部门应该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综合而科学地考量农民、农村的实际进行整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电工基本工艺范例(12篇)

    - 阅0

    电工基本工艺范文篇1一、报名(一)报名方式: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官方微信报名切记!缴费确认,方可视为报名成功。请用手机微信程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或搜索公众号名称.....

    化碳的用途范例(12篇)

    - 阅0

    化碳的用途范文篇1关键词:裂解碳五综合利用利用前景应用建议中图分类号:TQ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80-01裂解碳五是石脑油及其他重质裂解原料蒸汽裂解制乙烯.....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