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的特点范例(3篇)

来源:

美术课程的特点范文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美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1-0040-06

[作者简介]朱晓菁(1989―),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近十几年来,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不计其数,提出的整合模式也层出不穷。本文就部分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新的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方式。除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外,它更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1]《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将“课程整合”定义为:“Useoftechnologytosupportandenhancelearningandteachinginthedailycourseofstudyingacademiccontent.”翻译为:“在学科内容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和加强学与教的过程。”

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笔者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点:

1.多媒体的支持。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特点和鲜明的优势就是化静为动、视听结合。它可以迅速地向学生呈现高清晰度的逼真画面与富有感染力的数字音响,使教学产生变化,以达到尽善尽美地传递教学信息的境地。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完整地记录练习与创作过程,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和临摹。

2.互联网的支持。首先,互联网允许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学生们集中坐在同一课堂中听同一教师讲课不再成为学习的唯一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远程教学、在线自学等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其次,互联网在传统课堂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随时使用网络搜索调整教学资源,而不必按照事先准备的教学资源来安排教学步骤。另外,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学生可实现个性化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进度快的学生可以预先学习后面的教学内容,或进行课外知识的扩充,而进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温习前期课程,而不必担心错过课堂之后如何进行补习。

3.丰富的交互性。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性包括两方面: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和计算机之间进行的互动。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是单向的交流,学习者控制学习材料,而学习材料并不提供反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者可以和学习材料充分互动,甚至可以进入虚拟现实,产生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大大加强,除了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外,学习者还可以接触到全球各地的专家、同伴,并可通过论坛、邮件、聊天软件等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形成在线学习共同体,产生进一步的协作学习。

而信息技术要与课程整合,则必须要考虑课程中存在的整合点。关于整合点的定义,说法不一,原因在于有些研究者认为整合需要先考虑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再结合技术去设计具体课程;而有些研究者认为应该先设计课程,再寻找课程中哪些地方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在笔者看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应在于使用信息技术去支持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的需求或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三大特点:多媒体性、互联网支持性、交互性,同时也应结合学科特色,发掘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不盲目跟风使用。

二、美术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观点是美国乔伊斯和威尔所著《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设计或典范型(即有一定代表性、能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式)。[2]

杨开城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在两种含义上使用教学模式的:一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如“协作教学模式”指包含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模式”指包含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二是指某种特定的教学程序,如“读-议-练”教学模式。前者是种教学理念,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后者则是种模式化了的教学程序。[3]这种分类的方法与乔伊斯和威尔的观点基本一致。

另外,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博克斯在1978年有句格言:“所有的模式都是错误的,但是有一些是有用的。”(GeorgeE.P.Box’s1978maxim:“Allmodelsarefalsebutsomemodelsareuseful.”)大意为,模式是实践的理论化,它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必须被证明在所有实践中都有效才能认为它是正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模式。只能认为一种相对被广泛承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相似的实践情境。

(二)传统课堂美术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接受学习模式。一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导的、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其步骤大致可归纳如下: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新学习内容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在传统美术课堂中,应用接受学习模式的教师一般按以下步骤来执行教学:导入新课明确知识点演示讲解方法与技巧学生练习和创作全课总结与作业点评。

另一种在美术课堂上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四步法美术教学模式,其教学步骤可归纳如图1所示[4]:

图1四步法美术教学模式

激兴,即激发学生的兴趣;练笔,是练习美术造型的基本功,如线条、色彩等;创意,是用作品反映现实,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修身,则指人格的培养。事实上,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修身应贯穿于激兴、练笔、创意的全过程,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创造生活美、陶冶心灵美。

(三)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合的角度来看传统美术课堂,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一味灌输

正如前文所述,传统美术教学往往采用接受学习的模式,教师呈现图片或手工制品等教学材料,向学生明确这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学生临摹或自己创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往往不够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得到体现。

2.教材不考虑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这几乎是所有传统课堂的共同弊病,但到目前为止似乎并不能找出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法。而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在个体差异上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非线性编排的电子课本可以或多或少地弥补这一点缺陷,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课外扩充学习中。

3.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交流

国内的美术教材往往过多引入中国古代的、本民族的艺术作品,如古迹摄影、农民画、剪纸等,抑或是国外上世纪之前的名家名作,如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纵观近十年内的美术教材,虽然有过改版,但内容仍大同小异,缺少明显的时代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外部交流,封闭在教材提供的框架内,对艺术氛围的感受受到限制,也无法与别人共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三、关于现有“整合模式”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研究者们已提出过诸多整合模式。关于教学程序型的教学模式,杨开城教授提出过一系列质疑和批判。他认为:这类教学模式的构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即从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某种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另一种是理论演绎法,即从某种教学理论或者学习理论出发,构建能够表达该理论核心理念的教学程序。[3]从这一点来看,“模式”本身是具有相当主观性的,它应该是灵活的、见仁见智的。杨教授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同一种教学方案在不同的人看来完全可以概括为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的关键词也不尽相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这种“模式”,其实更多是指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合理安排各个教学步骤。

刘娜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了几种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按照杨开城教授关于模式的观点,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即教学方法式,包括“演示―讲授”式、“发现―探究”式、“自查―掌握”式。[4]而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张锐亦提出过“演示―讲授”式、“发现―探究”式、“自查―掌握”式这几种模式,[5]不管是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还是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均看不出有何明显差别或学科特色。笔者在此赞同杨开城教授的观点,教学方法型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但仍对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关于这类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其带上各自的学科特色,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地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

刘娜提出的第二类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程序式,其模式和教学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4]:

图2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图3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

笔者查阅了诸多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并参考了其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献,结合刘娜提出的这一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将其统一归纳为: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布置任务学生经过探索、讨论完成任务组织评价。

可以看出,这些模式看似与具体学科整合,并详细列举了信息技术在其中如何运用,但其核心与信息技术并无太大关系,也没有明显的学科特色,本质上可以算是五步教学法的拓展运用。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一般为:展示材料、提供素材、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实现在线交流评价。笔者认为这一类模式应该称为“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某某课堂教学”更为贴切,其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的扩展,而不能上升到“整合模式”的高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有文献中提出的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模式,其本质上往往大同小异,缺少明显的学科特色。

四、关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模式的理解

(一)课程特征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首先需要理解整合的要素。其一必然为信息技术,这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其二则为美术课程。关于“美术课程”,笔者认为可以一分为二。一为美术,二为课程。在此,“课程”是整合的主体,而“美术”则意为需要带有学科特色。

与“课程”整合,而非与“课堂”整合。因此,我们需要先了解“课程”到底是什么。课程(curriculum)来源于拉丁文“跑道”,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关于课程,不同的教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即教材;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泰勒认为课程即经验。经过归纳,我们可以认为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据此,笔者认为,课程应该是一个整体化的概念,是一个长时的、连续的教学过程,它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一系列课外活动。

(二)美术特征

1.学习美术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更强调精神层面的提高。如作品欣赏,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分析出作品中用了哪种构图方式或是用了哪几种互补色,而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从而激发起他们想要创造美的欲望。

2.美术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强调交流。学习美术课程,不仅局限在一个封闭的课堂内,除了参观、游览等常规课外活动,还应强调人文交流,如校际互访,师生论坛,校外人士参考交流等。

3.美术作为一门具体、形象的学科,动态的学习材料指导性极强。如笔法的演示、色彩的调配、构图比例的丈量、立体空间如近大远小的感知等。

4.美术是技术性学科,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是一个缓慢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关键在多看多练,所以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对比很重要,包括纵向对比(与自己)和横向对比(与他人)。

5.在创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尤其是在获得他人认同时,且具有强烈的分享、展示愿望。

(三)模式特征

结合前文观点,笔者认为,合理的“模式”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应该是非线性的、非程序化的,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无序性。

2.每个学科的整合模式应该有其自身特色,而不是所有课程适用的,即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是具体化的,而不是概念化的泛泛而谈,如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自主探究、课堂讨论等,虽以具体学科举例,看似创新,本质上却各科适用。

3.模式应该是经长期的实践验证和反复修改的。

五、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新模式

如前文所述,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除了要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应用外,还应弥补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弱势和不足,将整合体现在课程全过程中,并具有明显学科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改革模式,应具备以下优点:

1.课程资源电子化,信息量大,使用灵活,减少学生负担。由于美术课程的特殊性,其学习内容比较灵活,资源也相当丰富。如果使用传统教材,学生没有条件购买各种画册,教师也不可能携带大量画册到课堂中进行欣赏教学。电子化的课程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需打开课程网站即可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大量资源。

2.图文结合、视听结合,主要是视音频的使用能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并可反复观看学习。除了传统教材上的图片,学生还可以欣赏到颇具美感的影视、动画作品,观看教师录制的绘画和手工教程,一步步进行临摹、比较等,遇到难点还可以暂停和返回。

3.打破师资不平衡现象,跨越传统班级概念。由于美术是一门技术性学科,教师之间的技能差距比较大,各自擅长的画种也不尽相同,在美术教学中,名师效应尤为突出。使用网络平台后,教师集中备课,各展所长,所有的学习者可以共享最优质的学习材料。

4.学习成果共享互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鉴赏水平。网络课程平台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和点评他人的机会,并且其他学习者、教师、家长以及校外人员都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促进相互交流和比较学习。

5.可集成大量课外学习资源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灵活。由于天赋、爱好、课外辅导等影响,同一年级段的学生,美术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没有明显的知识水平特征。并且学生间的美术特长和偏好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擅长国画,有些学生擅长素描,有些则擅长手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美术学习可以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6.其他大量相关信息资源,如站外超链接、比赛考级通知、参观交流新闻、荣誉展示等。一系列的通知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技能的认证与文化交流活动中去。而荣誉展示,相比较于传统的口头表扬和校内表扬,显得更为正式和公众化,让学生有一种类似于上了电视或报纸的自豪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7.提供学习跟踪、家长监督、校外交流等多元功能。通过建立师生博客、留言板等网络平台,给家长和校外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教学特色的平台。并且任何有需要的校外学习人员都可以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与学生互助互长。

综合以上特点,笔者提出了一个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新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

图4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新模式

该模式主要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资源。使用“资源”而非“内容”,是因为“内容”偏向于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而资源含义更广,除学习内容(知识点)外还包括其他可利用的素材等。

2.占有。“占有”这个动词,一指素材的借鉴,二指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和掌握。

3.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学习成果,可以反过来补充教学资源,作为其他学习者的鉴赏对象。

4.监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引导和评价,还要有监督过程,这个监督过程既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习记录的监督,也包括对学生间交流的监督。

5.交流。强调与外界的交流,一指人的因素,即校外未列为教学目标的群体,他们可能是课程的潜在学习者。二指校外信息,如考级、比赛、参观访问通知等。

六、反思与小结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环境,本文在总结了美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反思和批判,取长补短,从而提出了一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新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贯穿学习全过程,强调学科特色,重视交流评价,无特定教学步骤,应用灵活,可用于结合实际指导课程学习平台的功能建设。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论是先设计技术还是先设计内容,笔者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不能使技术流于形式,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技术的关键还是要为内容服务,要找准整合点,而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使用技术去整合,去生搬硬套。另外,美术课程具有其特殊性,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舍本逐末,更不应忽视“纸”上功夫,笔法、写生、构图等依然是美术的精髓。

此外,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有一种整合模式是:学习者在计算机上完成一堂美术课学习的全过程,包括接受通过网络布置的任务,使用计算机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完成设计任务,并在线分享交流和评价。研究者们称之为在整合过程中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如对软件的探索。笔者对此持质疑态度,首先,这种模式更多训练的是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而非美术本身,本末倒置;其次,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他的软件操作能力,也许学生有很好的创意和很好的绘画技能,但因为对软件不熟悉或使用不精,无法完美地将自己的创意呈现出来。如此,我们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美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燕,孙友松.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6(2).

[2]JoyceBR,WeilM,CalhounE.[WTBX]ModelsofTeaching[WTBZ][M].UnitedStates:Pearson,2008.

[3]杨开城,张晓英.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8(4).

[4]刘娜.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张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美术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教学

一、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和教学方法现状

在我国,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艺考热的现象,很多地方报考艺术院校的高中美术特长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学校关注和重视。作为近年来迅速扩大的一个群体,高中美术特长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针对高中美术特长生制定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管理方案。目前大部分地区还仅仅是根据教育部门编写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来完成对高中美术特生的课程管理,所以很多地方的美术特长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统一的教学材料,因此各地方的专业教学呈现出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许多学校针对美术特长生的文化课程管理和教学方面有所改变。从高一开始,这些学生单独成立一个专门的美术特长班,然后仅仅接受基础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其教学进度基本上都由老师自主安排,而缺乏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管理规划。因此,无论是从专业课程上,还是文化课程上,其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上述问题,就实现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课程管理和教学,下面将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二、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模式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的总体课程,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需要采用统筹规划、着眼全局的管理思想,突破传统的专业和文化两类课程各自独立管理的模式。为了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可以从高一就开始将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进行统一管理。

针对文化课程的管理,可以将每门课程中比较难,比较烦琐和陈旧的,不符合美术特长生情况的题目或内容进行大胆的删除,从而帮助美术特长生巩固基础的同时,抓住课程学习的重点,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课程进度的安排上,也不需要按照普通班的上课标准来安排,可以在满足所有特长文化课程的前提下,灵活的调整上课的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与专业课程相配合。

在专业课程的管理上,应该采用更加系统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全程帮助指导学习。另外,可以利用文化课程删除了难繁和偏旧内容后节约的时间,在高二时就将所有专业课程学习完。这样可以在高三的全年进行专业课程的针对性提高以及文化课程的总复习。通过严格管理课程复习进度,规范学习进度和顺序,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实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高效复习。

三、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方法

为提高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具体措施:(1)在文化课程的教学方面,需要明确重点,有的放矢。根据近年来高中美术特长生高考试卷的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对很多基础简单的题目都没有掌握好,这也是整体试卷分数不高的原因。因此相关老师应该根据每年美术特长生高考的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基本知识点上,不要过多追求过难过偏的题目,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增减相关文化课程的内容。(2)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上,老师还需要做到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在学生高一学年开始,文化课教师就根据美术特长生需要学习专业课程,并且需要长时间在外地参加专业考试这个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高一到高三可以学习文化课程的总课时,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把能学到的和该学到的文化知识尽可能地掌握,不受学校统一课程进度的限制,不为平时的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所左右。(3)针对美术特长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将理论课程,绘画技能,评价课程和技巧课程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美术特长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将理论课程的内容讲透,让学生们明白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技能课程的教学,通过绘画技能等演示,让学生懂得要怎么做,同时也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掌握绘画的技巧等。(4)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老师要注重示范与讲解。教师授课时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可以引导学生做出规范、准确的动作。研究表明,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描述示范动作,最后再由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循环下来将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总结

高中美术特长生是中学教学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中美术特长生所承受的课业压力相对比较大,有效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统筹规划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威.关于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方法的探讨[J].艺术与教育,2005.

美术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82-02

我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长的重视,这是因为幼儿期是人类各种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感受力、理解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欣赏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发展其智力,以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存在问题,严重阻滞了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因此,要对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美术课程重新设置,改革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解决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为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与众不同,应该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大同小异的教学并没有彰显出院校的特殊性,培养出来的师资不能与现代幼儿教育相适应,相反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其他高校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完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很强;课时比重分配不均,美术课时严重不足;课程内容受到压缩,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形式不灵活,课程组织实施缺乏差异性;美术教材内容陈旧滞后,缺少与各领域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缺乏专业认知,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缺乏创新意识;普通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实践教学缺乏,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当前很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是来自纯美术学专业,他们缺乏相应的学前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他们大都不具备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心理教育学知识,不能采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学前教育知识学习背景;缺乏系统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技能学习。因此,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形势严峻,必须进行大胆改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全方位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除了培养能够胜任幼儿教育的师资之外,还要培养一批适合聋哑幼儿教育的师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修订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通过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的修订、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案制订和培养目标的改革,培养出一批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扎实、艺术综合素质高的合格教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通过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设计、板书设计等知识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良好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将来能够熟练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服务于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往的美术教学内容就是简笔画、色彩、素描等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以及手工制作。美术教学内容应增设一些能够培养大学生具备儿童画创意能力、美术教学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和环境创设能力的课程。在以往开设的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等美术基础课之上,增加诸如手工制作、简笔画、舞台美术、美术欣赏等特色专业课程。例如:在必修课方面开设线描写生课程、色彩造型课程、儿童画课程等;在选修课方面开设西洋画、国画、版画、装饰画等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绘画工具课程,还可以开设诸如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作图软件课程,还要让学生学会操作数码相机、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之间的联接和转换。环境创设方面可以开设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和黑板报、墙板、布告栏和宣传广告等版式设计。从而改变以往只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轻视技能的现象,彻底改革学前教育领域里的美术通识、美术专业教育、美术技能教育和美术实践教育等课程内容,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美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把美术课程内容细化为: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制作、应用实践四大块,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有:素描、线描写生、色彩写生、装饰色彩等;儿童画教学内容有:简笔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四部分;手工制作教学内容有:装饰画、泥塑、折纸、布艺等;应用实践教学内容有:教具制作、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制作、板式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由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现有美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还要采取个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把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探索美术知识。加强美术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拓展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一些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校内外搞师生绘画、书法、手工艺等作品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学习激情;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去附近幼儿园进行美术课堂见习和实习教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学前儿童教学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聘请幼儿园优秀美术教师和园长给学生上课,这样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学习。

(四)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关涉到美术课程设置的改革,每个院校学前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增设培养大学生儿童画创意能力、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创设能力的美术教学课程。注重大学生的创新、专业、审美等能力培养。做到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试教、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在以往开设的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等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之上,增设舞台美术、美术欣赏、民间美术等特色专业课程,美术课程类型设置要多样化,建设一个系统化的美术教学体系,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改革以往那种问卷考试的评价方式,改为以实践实习为主的评价,如对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的试讲开展实践性评价,通过多种角度、多个方向、丰富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除了绘画、手工等技能技巧训练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中外美术史和美术作品欣赏等美术理论课程和欣赏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增设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版面设计、电脑美术、课件制作和幼儿园美术教材教法等课程,全面均衡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例如与幼儿游戏课、音乐课、舞台剧等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细化课程设置和突出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特点,把儿童文学与绘画结合起来进行绘画创编,将美术理论与技能学习结合起来,以便将来更好地胜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工作。

(五)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大亮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信息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美术课件的教学手段,通过影像、图片、声音等更加直观的教学形式,把授课内容更清晰条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习的欲望。运用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引导他们兼收并蓄的外向型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搜集各种美术学习资料,建立班级QQ群,形成网络资源共享,业余时间自学美术知识。在美术作业布置方面不要限制学生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思维,鼓励他们出新、独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激情。

三、结语

幼儿美术教育在当前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因此对于学前教育特别的重视,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培养方面给予加强和提高,对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体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策略,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美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研究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

[2]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3]杨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4]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

[5]龚春艳.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交际法论文范例(3篇)

    - 阅0

    交际法论文范文[内容提要]严格相符是信用证法律关系中一项独特的基本原则。本文分析提出了在适用严格相符原则时必须同时遵循实质和程序两种条件的新见解。文章还结合国际.....

    交际教学法的定义范例(3篇)

    - 阅0

    交际教学法的定义范文【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语教学口语能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26-021.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展,在英.....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