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1

(一)可持续发展为低碳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其重要的途径,两者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的理念基本一致。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减少消耗能源的情况,使污染环境的情况降到最低,低碳经济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与之基本相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加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开发,这样不仅能够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还能保证能源的安全,逐渐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结合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第一,低碳经济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是为了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进而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低碳经济的理念是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这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二,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几年,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有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低碳经济正好能解决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问题。第三,低碳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指引了方向。低碳经济经过对技术、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低碳产业、低碳城市的建设,改变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能源、环境等。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而低碳经济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能轻松的解决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调整产业的结构。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迅速的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被建立,而高碳产业又是一定要进行的,所以,一定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第二,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优化能源结构。在使用煤炭能源时,经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还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国际的战略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解决中国的能源危机问题,还能减少碳的排放,能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的低碳技术水平低

所谓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开发清洁能源、捕捉与埋存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有害气体等。在煤炭加工、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废弃物处理以及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等四个领域一共有十四项清洁煤的技术。对生产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技术有了充分的掌握,太阳能产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虽然中国在低碳经济技术上已经突破了自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技术开发水平以及核心技术好事有所不足。要想使中国低碳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至今的距离缩短,必须要经过很长的一个过程,并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中国低碳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由于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不管是政策方面,还是法律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欠缺。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和领域,中国还没有确定相关的法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的得到解决,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形式。有的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都不够具体,所以,要想使低碳经济发展的更好,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低碳经济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建立低碳研究的体系,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使低碳技术逐渐增强。由于中国的低碳经济起步比较晚,所以,其低碳技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虽然中国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但是其他国家在技术上还是有所保留,所以,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合作时,一定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中国要努力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温室气体的处理与控制等方面加强技术的研发,建设各方面的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再有,新能源的开发以及低碳技术领域的人才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二)建设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引进外界的新生力量。政府制度的制定与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驱动,也是解决中国高碳问题得重要措施。国外的一些国家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低碳经济法案,比如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低碳经济法案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并且还引进了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以及碳税等多种经济的政策。所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使能源的发展战略能够有效的实施。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建立相关的法规,使能源的排放能够有所缓解。第二,加强鼓励清洁以及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对于可再生能源,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途径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能源清洁的发展。第四,对中国的能源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四、结束语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

将低碳理念引入到物业管理企业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业管理的发展。首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走向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实现物及其功能的保值增值,同样物业管理的概念就诠释了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其服务的不动产功能及价值的保值与增值,低碳理念体现在管理物、服务人;其次,物业服务企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推广低碳理念正是其发展中的一种表现。

1.1低碳城市经济的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建立在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基础上,向着低碳的方向发展,利用碳中和的发展方法和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式的一种经济模式。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创造绿色环保概念,重点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点,即进行节能减排创新、重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核心。低碳城市指在一定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公众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广泛参与,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其途径是采用清洁能源和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产业,指导思想为低碳理念,实施基础为低碳技术和产品,主要对象为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城市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不奢侈浪费,使用的也尽量都是低碳的环保产品,城市里的公共基础设施也都是低碳环保的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生活习惯。

1.2物业管理行业的低碳理念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物业管理行业中心是以人为本”。低碳理念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应运,主要体现在为业主服务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体现在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与追求,即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体验性”和对生活方式的引导性”。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来说,低碳绿色概念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单方面控制能源的使用量及环境的污染程度,而需将其扩展到控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落实到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影响等方面。

2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1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2.1.1物业设施设备的耗能较高

物业设备设施,传统意义上主要有建筑的给排水、暖气供应以及电气输送等等。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业设施设备管理主要是将出现问题的落后的设备转变为可以正常运行的设备,并且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现在建筑管理中融入了更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各种建筑中都运用到了现代先进设备,物业管理就有了便捷又复杂的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但是设施设备智能化的背后是成本的不断增加。部分物管公司认为,当建筑完工投入使用后,只要有空调或水电的师傅让物业设施运行起来就可以,却殊不知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那就是会出现高能耗、设备损坏、恶化环境等问题。

2.1.2物业企业运行成本较高

由于物件的飞涨,使得电气水以及物业管理本身的成本费用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物业收费会增加,业主不满意涨价,引发其态度不好;物业管理不仅需要顺应经济发展,还需注重环境保护,两手兼顾必然导致其运行成本高;节能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也需大量成本,这些成本的收回难且慢。这些都将导致物业公司发展步履维艰,服务水平自然下降,甚至会出现弃盘现象。

2.1.3商业物业运行状况较好

与小区物业相比,商业物业在其发展中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基金充足且技术人员充足,整体素质高,这些先天性的条件促进了它开展低碳物业、环保节能工作产生的效果更明显,更多的物业服务企业便更愿意接手商业物业。商业物业在物业管理领域居上峰,它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更上一个层次。

2.1.4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手段落后,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崛起,物业管理行业本应该随之发展起来,然而却出现了重建轻管的现象。物业管理重建轻管也是有原因的,如物业设施设备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已建成房屋的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缩短了其使用周期,无形中就引发了高能耗现象。总的来说,物业管理工作的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也较薄弱。

2.1.5物业行业政企不分,影响其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企、政事混淆,这些都影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管理办法,部分小区及商业楼仍然采用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这根本无法满足物业管理的发展需求。

2.2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及管理存在问题

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将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然而让居民做到在家就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真的很难。另一方面,对于收集、清运及处置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其工作量很大,环卫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也不会尽心尽力,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草草了事,没有将低碳理念真正引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此外,面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庞大又复杂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出现了分工不明确、问题多闲人多等问题,面对问题时你推我阻,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问题集聚,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没有起到丝毫的促进作用。

2.2.2商业物业、大型写字楼物业及高校物业的高能耗

公共场所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决定了其本身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能耗场所,但是,个人对待这些公共物品不会像对待自己的东西那样小心翼翼的爱惜它、爱护它。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水在涓涓流淌也无人问津,换做是自己家的水龙头谁会让它一直流水?对于这样的公共物业在管理的时候相对较难,它的高能耗给城市带来很大的负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2.2.3居民的高碳生活方式及观念难以转变

首先,生活在高质量、快节奏的当下环境中,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更是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便,如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等,它们也逐渐成为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这将导致高能耗、高排放。其次,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些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至始至终难以改变,所以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来发展低碳模式阻力重重。

2.2.4低碳产品的市场阻力

高能耗的社会固然需要低碳产品为其减负,但是,一方面我国的低碳产品认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低碳产品繁杂,管理不到位,部分企业为谋取私利而开始炒作伪低碳”产品,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低碳产品的高成本也令消费者难以承受,主要表现在设计含量、技术成本、安装成本、维护投入及推广费等方面,但是多数消费者依旧选择了传统产品。2.2.5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高速运转,一个城市的建设是否完善关键取决于它的规划是否合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为每一位居民提供了温馨的生活环境及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规划并不完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城区扩建,而对于老城区的改造、城市环境及绿化整改、历史文化景区的维修与保护等方面做得是微乎其微。

3物业管理角度的城市低碳经济

3.1废品分类回收处理,加强资源的二次利用

物业公司需要承担居民的垃圾处理的监督工作,还有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与小区有关的街道和社区必须把这些工作纳入小区管理的工作内容中,并且制定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和考评。小区要处理的垃圾在进入垃圾处理的体系中后,必须是分类的垃圾。物业公司等管理单位需建立小区生活垃圾管理服务站,将小区保洁、垃圾分类和收集运输集中一体,推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3.2安装环保低碳且节能的设备、健全物业管理法规

第一,熟练掌握各种环保节能设备的操作和安装维护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能,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并且通过科学的力量进行操控,使区域的舒适度得到提高,为居住的业主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宣传渠道,倡导业主积极参与到节能活动中;通过绿色物业管理,提升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及竞争力,从而在业内提高发展水平。第二,以供水、供热和供电等相关行业管理网络为基础,组织建设部级的网络管理平台。对于现有的建筑,可以由政府节能管理部门进行能耗统计和审计,并提供一个开放的信息监管平台,为节能改造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第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低碳物业管理制度。在物业管理方面,特别是低碳环保这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低碳物业管理行为需要法律引导和制约,不仅能为处理纠纷提供相关依据,也为业主与服务企业的责任和利益划分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

3.3引领低碳节能理念进入社区文化

首先,可以将企业的良好形象与公司的良好业绩与低碳理念结合,进行推广宣传;其次,可以将低碳节能理念与业主的生活结合宣传,并且策划活动,让业主得到收益,并且进一步感受到低碳带给生活等改变和好处。物业管理公司通过给业主灌输低碳生活的理念和价值,在业主内部大力推广,逐渐延伸到社区之间,实现更广范的普及。再者,加强社区绿化和屋顶绿化,为业主树立绿化节能的好榜样,并提供专门的低碳服务,把居民的生活融入到低碳的氛围中,使业主自觉感受到生活中低碳的益处。

3.4提供低碳服务,带动低碳消费

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低碳服务,不仅是房地产的后期服务,更是为居民提供的低碳生活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在居民区内设立自行车租赁点及修理点,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还可提供空调清洁服务,减少碳的排放量;总之,物业公司应就低碳这一主题,以身作则,为业主树立榜样,并引导业主积极使用低碳产品,另外,还可以与低碳产品厂商合作,达到互利互赢。

3.5物业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利于城市建设和规划

物业管理公司在前期介入物业项目,为物业节能管理提出实际方案。提前介入是物业公司的基础工作,不仅可以对物业规划和功能布局提供建设性意见,还应在整个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提出合理意见,并且制定与项目符合的维修保养计划,为日后低碳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4结语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3

关键词:CDM(清洁发展机制)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碳交易市场碳减排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CDM项目的发展,并非是看到了其自身的商业利益,而是为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因为低碳经济具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1.能源方面存在的现状。当前我国能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众多的制约因素,使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所以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我国不管是能源战略还是能源政策都应从这些制约因素为出发点。在我国的能源方面存在着几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前煤炭在开采和燃烧过程中给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对煤炭的需求量比例会不断增加,仍处于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燃煤过程中所导致的CO2排放总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对CO2进行捕捉的成本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及全球变暖的危机下,发展低碳经济已不仅仅是我国重要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这就导致对能源的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高碳”已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样就必须走上西方国家为发展牺牲环境的旧路上来,而且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和缺油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需要以煤为主,而长期以来我国又是以工业发展为经济结构的主体,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经济高碳的特征。

2.低碳产业链方面的现状。当前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将单位GDP的碳排放比纳入到中长期的规划当中,并制定了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等。而长期以来我国更重视于单纯强调GDP的增长,但在减排目标公布后则需要加快实现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及成熟,全面提升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程,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当前我国我国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业群体已经形成,这就对传统行业的发展规模带来较大的挑战。而在这其中对于航空业的挑战则将更为严竣。目前欧盟对其进出欧盟市场的多家航空公司都制定了减排责任,这就直接导致我国拥有欧盟航线的航空公司将付出巨额的成本。这就需要我国加快低碳行业的发展,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国需要将低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链条进行缩短,,而对这些高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同时还需要对高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重,削弱重工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及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销售网络的形成,从而使其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实现产业调整的步伐,使其更趋近于低碳经济的标准。另外还需要根据各地区情况的不同,实现能源的集成优化,从而使其得以规模化和进入分步实施阶段。

二、发展碳交易市场

当前碳减排的途径并非只有CDM这一条路可走,尽量开展CDM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减排。所以在要想实现碳减排还要利用碳交易市场,充分的发展碳交易市场,使其与实体经济关系具有更加紧密的关系,从而使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透明性,从而促进其发展,使其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1.碳减排量作为一种虚拟产品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当前碳交易已开始商品化,这是随着碳减排量和碳信用额的产生而实现的,当前在国际上碳减排合作和碳交易已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化,有效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要想实现低碳产业链,则需要以绿色技术为基础来进行碳交易,同时实现机制上的创新,带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成功。

2.绿色环保从理念到商业化的革命。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环保是对自身行为和自由的限制与约束,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碳虚拟商品的出现将使人们意识到环保行为可以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带来切实的收益。随着碳虚拟商品与实体经济的不断结合,人们的环保行为将从社会责任感驱动逐渐转变为利益驱动。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实现这一重要的历史重任,则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从先进国家引进技术,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说到根本上也就是需要我们掌握核心的技术。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在CDM的基础上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存在着许多不现实的问题。因此在当前要想使我国的低碳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加大相关产业的发展,自主研发的力度,同时还要对核心技术市场进行掌握,这才是我国碳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以CDM项目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低碳经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贾思远.浅谈CDM发展的积极意义及目前面临困难的探析.现代商业2013年8期.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4

关键词:注射器;二氧化碳;实验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82-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上册书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二氧化碳的制法的教学完善了由药品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来选择实验装置,由最简单的普通试管加带导管的橡皮塞(固液不加热型),到扩大了容积的反应容器(锥形瓶、烧瓶等),再到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及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的装置,这条思路也正是引导学生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而在课本提供装置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设计制作实验装置,正体现了这一思路。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认知反应类型及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状态来如何选择生活中的物品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探究并改进,让学生明白学化学并不等于学化学书。

一、设计意图

教材中的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实验室虽有启普发生器,但数量不多,不能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在一些课外资料上虽也有一些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装置,但制作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玻璃仪器携带时容易破损。

教材中对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是用饮料瓶来做的,实验现象也很明显,但因为饮料瓶本来就很软,有的同学会有疑问说“老师是不是用手把饮料瓶捏扁了”。而且学生对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句话只是肤浅的印象,没有能够理解“能溶于水”的意思,在做一些相关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用带有刻度的注射器来做实验更直观,再加上石灰水和氢氧钠溶液与水和二氧化碳的溶解进行对比,学生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印象就更深了,同时还能直观地比较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从“无现象”变为“有现象”。

教材中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示意图用的是带支嘴的锥形瓶与小试管,这套装置药品的用量较大,虽然喷射效果好,但容易在演示该实验时把讲台边弄得到处是泡沫,也不符合药品的节约原则。

教材上已做过由倾倒二氧化碳先后将两支不同高度的蜡烛熄灭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同时验证,而通过改进又可以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同时验证,开拓了学生的创新视角。

二、仪器药品及材料

注射器(20mL)七支、注射器10mL、1mL各一支、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小药瓶、输液管、输液管上的止水夹四只、橡皮塞一只、小玻璃棒一根、玻璃直角导管二根、橡胶导管一根。

石灰石、稀盐酸、蒸馏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洗衣粉、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若干(已烘干)。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过程及现象

1.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注射器,有气泡出现,则气密性良好。(注:不要用推拉活塞的方法判断气密性情况)

(2)装药品:注射器B中入装稀盐酸,注射器A中装入石灰石,然后将装置再次连接好。推动注射器B的活塞,将稀盐酸从注射器B分几次慢慢推入注射器A中,使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将导管放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图5—图6),把导管放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图6—图7),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从装置中产生。

(4)反应结束后,将导管先从石蕊试液中取出,再将注射器B的活塞拉出,使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

2.二氧化碳的吸收比较装置

(1)先将三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10mL蒸馏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2)再分别吸入10mL二氧化碳气体(图8)。

(3)吸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立即关紧止水夹,反复多次将装置倒转,使得注射器中的液体与气体充分接触。

(4)可明显看到,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以及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反应而使得三支注射器的活塞处在不同的刻度处(图9)。

3.微型二氧化碳灭火器装置

(1)在10mL注射器中加入5mL左右饱和碳酸钠溶液及少许洗衣粉,

(2)在1mL注射器中加入浓盐酸,

(3)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将1mL注射器中的浓盐酸推入10mL注射器,迅速反应,带泡沫的二氧化碳由10mL的注射器向外喷射(图10),将燃着的蜡烛扑灭(图11)。

4.二氧化碳性质实验装置

(1)在一支20mL的注射器上的10mL处钻一个孔。

(2)在一根比注射器略短的玻璃棒上卷上三段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

(3)然后在底部和20mL处的滤纸上滴上1滴水,10mL处的纸保持干燥,放入注射器中。

(4)用刚刚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的小孔处慢慢注入。

(5)可观察到,下面潮湿的滤纸先变红了,上面潮湿的滤纸的后变红,中间10mL处没有滴水的滤纸不变色(图12)。由此可以说明,①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②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五、注意事项

(1)不要用推拉活塞的方法判断气密性情况。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要用蒸馏水来做,防止水中已溶解部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影响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好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较排空气法更纯净,实验现象也更明显。

在这个实验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并不能与书上提及的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相同,而是溶得要少一些,因为教材上的数据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的,而笔者的这个实验是在室温下进行的。

(3)10mL注射器上的针头若不装也可以喷出带泡沫的二氧化碳,但喷射效果不及装上针头的喷射效果,实验时把针头前最尖端的部分要去除,以防受伤。

(4)推动注射器活塞时要慢,防止二氧化碳一下子装满放有滤纸的注射器,且这个实验中用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要用排水法收集,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六、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气密性好,现象明显

(1)注射器气密性好,操作简单。

(2)在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中,随着注射器B的活塞推进或拉出可以很方便地控制反应的开始或停止。推压注射器添加稀盐酸可以控制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快慢,因此很好地控制实验进程。

2.有刻度,便于数据分析

(1)由这组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用数据来帮助学生了解“能溶于水”这句话。

(2)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二氧化碳溶于水进行比较,使得原本没有现象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变为“有现象”。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现象明显,但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却不及氢氧化钠溶液,由此现象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却要用氢氧化钠溶液。

3.药品用量少,环保节约

(1)教材上的装置药品用量较多,改进后用量较少,现象一样很明显。

(2)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教育,弥补了部分中学实验仪器的不足。

4.材料常见,易于推广

取材方便,操作安全、简便,适合学生人人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易于推广。

七、实验改进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在内容上趋向生活化、绿色化,在实验设计上讲求探究化、绿色化、微型化。[1]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不一定每个都是最好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积极思考,把化学实验与身边的物质紧密联系到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到的材料用于改进化学实验,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起用常见材料来完成化学实验。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5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碳纤维布;加固;应用

碳纤维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加固原理十分的简单,就是将碳纤维布通过高性能的粘结剂粘贴在混凝土结构受损的位置,使其碳纤维在和混凝土结构在共同受力的情况下融为一体,从而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起到一个良好的补强加固效果。由于这种碳纤维布有着碳纤维布有着良好的加固效果,而且施工成本比较低,因此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因为在中小型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施工中,其投资规模比较小,而且施工工期要求比较紧,工程结构比较复杂,所以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有效的提高中小型水库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面我们就对碳纤维布在中小型水库加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1碳纤维布材料要求

碳纤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符合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当中有着优秀的力学性能。通过相关试验,我们发现其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普通的钢结构材料相比,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是施工钢材结构强度的十几倍。不过,为了方便工程施工和实际应用,人们将碳纤维材料做成碳纤维布的形式,应用到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当中,但是因为在制成碳纤维布以后,其碳纤维结构中有许多碳纤维丝很难同时的工作,所以人们就使用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到混凝土结构当中,这样也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从而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而在碳纤维布使用的过程中,人们所选用的纤维材料必须是连续纤维,并且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对采用聚丙烯腈基12K及其以下的小丝束纤维,并且其厚度为0.111mm,质量为200g/m2,而且为了满足工程的施工标准,人员所选用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4100MPa,其伸长率不得低于2%。而且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粘结剂,是专用的粘结胶,而且有着生产厂家的质量检测报告和合格证书。

2碳纤维布在中小型石窟除险加固工程中的施工要点

2.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为:表面处理涂刷底层胶整平结合面粘贴碳纤维布固化养护。

2.2表面处理

2.2.1用角磨机除去混凝土表面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将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尤其对表面凸出部位磨平,转角粘贴处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20mm)。消除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以及修补部位粘结不实的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用环氧树脂腻子将表面修复平整。

2.2.2清理后的基面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或用清水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

2.2.3钢筋露出部位须做防锈处理。

2.3涂刷底层胶

2.3.1由于环境温度、湿度和混凝土表面的干燥程度影响底胶粘结性能,为保证质量,施工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湿度应不高于85%,混凝土表面含水量应在10%以下的干燥状况。

2.3.2按产品规定配比、工艺配底胶,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底胶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20-50mm内用完。

2.3.3用滚筒刷或毛刷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厚度不得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泡,待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h),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2.4整平结合面

按规定配制树脂腻子找平材料后,用找平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填补平整,特别是模板接头部位等有高差部位,尽量填补平整以减少高度差,且不应有棱角。转角处应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

2.5粘贴碳纤维布

先粘贴垂直于轴向的碳纤维布,再粘贴平等于轴向的碳纤维布。具体工序如下:

2.5.1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为便于粘贴,裁剪好的碳纤维布卷在小圆棍或圆筒上,并编号以备使用。裁剪和卷布过程中保持碳纤维布表面无灰尘、杂物。

2.5.2根据需粘贴的碳纤维量确定所需JH型粘碳胶的数量,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JH型粘碳胶,并用JH型粘碳胶涂于牛腿表面。

2.5.3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JH型粘碳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2.5.4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应在纤维表面浸渍树脂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最后再滚一层JH型粘碳胶并多次滚压使其渗入碳纤维布。

2.6固化养护

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1天,养护1周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环境温度在10T:~20℃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l~2天,养护1。2周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环境温度在10℃以下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2天,养护2周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粘贴后初期硬化期内,不允许对片材进行锤击、移动或高温处理。

3施工注意事项

3.1粘贴碳纤维布时必须驱除纤维丝内的空气,使碳纤维布表面平整,出现空鼓,面积少于100cm:时,采用针管注浆方法填实空鼓;空鼓面积超过100cm时,应切除后重贴。

3.2碳纤维布沿受力方向搭接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ram。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各层纤维之间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

3.3碳纤维布为导电材料,施工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实施后效果

目前在中小型水库出险加固工程施工中,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其施工后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4.1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固效果,和普通的钢结构材料相比,其碳纤维材料有着极强的抗拉强度。

4.2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对受损的混凝土结构加固,可以很好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4.3这种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有效的节约了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目前,由于碳纤维加固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因此将工程施工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而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种施工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效果,还节约了工程的施工成本。不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这种加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施工人员还要在实践过程当中,对其加固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6

【摘要】现如今,环境与发展成为了全球发展的主题,如何解决生产力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国家多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向中,低碳经济成为了时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领域带来全新的活力和改变。其中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直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领域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面临了相当大的行业压力。为了促使其能够加快转型步伐,使得能够健康、绿色的发展经济,必须坚持低碳经济。本文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有关问题,对于目前的局势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化工企业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步入了一个急速腾飞的阶段,我们国家在各项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国民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也逐步增强。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所取得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对于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廉价生产力堆积所造就的,不仅如此,由于盲目的追求生产力的发展,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我们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畸形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的增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如此,由于对于生态环境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我们的生产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我们国家目前人们群众的思想意识与目前的生产力发展并不相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尚未形成相应的意识。低碳经济,正是基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情所提出的,为我们国家能取得可持续发展而做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现状

我国能源结构上一直处于不合理的分配状态,曾几何时,煤炭资源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能源,一直在能源比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以便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减轻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然而,迫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庞大生产力需求,专家预测,即便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煤炭还将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石油行业对比煤炭行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同体积的煤炭与石油进行燃烧,后者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前者的0.7倍,为了更好的相应国家的战略号召,执行低碳经济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石油化工行业有着光明的未来。

三、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作为高能耗,高消费的资源消耗性行业,石油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一个学习时期,在当前的低碳经济形势之下,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目标,达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石油企业严格加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避免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能耗,致力于环境经济多方因素的共同调和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其在行业内具有垄断能力,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素,由于石油行业规模庞大,无法对行业做的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是否做到行之有效,仍需要考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意味着对于石油行业的相关工艺和科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指标,我们国家现有的科技水平以及操作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仍是一个值得考虑和深究的问题。

四、落实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炼化企业的能源效率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其发展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态势,作为企业而言,优先需要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切身利益问题,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主,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也需做到低碳环保的经济理念。对此,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必须提高自己的能源效率,加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二)控制成本

作为石油行业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企业自身需要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明确和深刻的规划,通过控制企业相关的成本,来加强对于企业资金的控制,以便能够更好的去落实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寻求低碳技术合作创新

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的新形菹虑赖孟然,必须加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灵活运用,由于低碳技术自身所具备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因此,需要企业之间通过通项合作来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掌握。

(四)制定完善的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长期的发展低碳经济,将其视为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需要正确了解和认识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共同关系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相关制度来确保正确实行,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战略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在新经济形势之下,石油化工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够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寻求更为持久的发展机遇。随着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取得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其随之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各行业开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通过对石油行业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石油化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所改进行的相关调整和举措,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冯晓宇.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出路[J].消费导刊,2013,(10).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7

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中部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原因是面板数据能够提供比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它结合了截面和时序变量的两维信息,能够减少由于缺省变量带来的弊端[3]2359-2373。另外,由于中部地区各省份发展存在差异,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同时具有时序特征和截面特征[4]2939-2945,所以选用综合时序-截面特征的面板数据能够反映出地区差异的不同影响。2.模型选取3.结论说明通过对中部六省1980-2009年期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这段时期当中,中部地区GDP增长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量既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格兰杰原因;(2)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显著,虽然不同的省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都表现为GDP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3)能源消耗带动GDP增长的效率在逐年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追求低能耗高产出的增长模式;(4)能源消耗的增长直接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把上述实证分析结论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②,我们发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污水平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但同时环污率(单位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却处在不断减小阶段,从能源消耗带动GDP增长的效率在逐年上升这一点上能够充分显示出来。可以得出结论: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正处在靠近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拐点的阶段。这也反映出了中部地区政府低碳发展的诉求。毫无疑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在越过拐点后部分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是一致的。加速拐点的到来,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的碳排放,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中部六省在今后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该地区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拐点来临及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充分地对自身角色及职能进行有效定位。

地区政府角色的定位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1篇8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91-0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分离技术,因具有安全、节能、无毒、无害、没有残留溶剂、溶剂可重复使用、操作温度低、选择性强、不易燃等优点而被称为“绿色分离技术”,比较适合于生理活性物质和天然产物的分离与提纯,因此成为医药、食品、环保、香精香料等领域中分离产品的有效手段。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超临界流体主要是指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具备液体和气体两者的优点;其粘度小,与气体比较接近;密度大,与液体比较接近。而扩散系数比液体大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因此,超临界流体具有较强的溶解性以及良好的传递性和流动性,其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临界点附近比较敏感。经常使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NH3、H2O、CH3OH、C2H5OH、C2H2、C2H4等,其中,CO2在工业实际生产中较为常用,其优点是:无毒、处理温度低、选择性强、不易燃、安全、节能、溶剂可再次使用,比较适用于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临界温度比较低,产品容易分离,没有溶剂残留,比较适合热不稳定性物质的分离;临界压力较适中,运输方便;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燃,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操作安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小分子、亲脂性物质的萃取,而对大分子、强极性物质的萃取要添加夹带剂,并要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操作,因此对工艺设备的要求较高,投人较大[1]。

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提取生物碱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生物碱方面提取分离的有点为:低温、快速、收率高、产品品质好、成本低,特别是对那些资源少、疗效好、剂量小且附加值很高的产品较为适用。研究人员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洋金花中的东茛菪碱展开实验研究,确立了最佳的萃取条件。所得到的样品萃取比较完全并且杂质较少,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较专一、重现性好,加样的回收率为98.78%,相对标准偏差为2.33%,这种方法快速简便、没有污染、对环境友好,为洋金花的质量保证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分析方法。与传统的萃取分离方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所需要的原料多需要用碱性试剂来进行碱化预处理。相关人员对乌头生物碱进行了超临界萃取以及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如果没有经过预碱化处理,乌头生物碱的含量和收率就比较低,经过预碱化后萃取效果明显提高。

2、提取黄酮类物质

传统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方法有碱醇提取、热水提取或醇提法、碱水等。粗产物的提取主要是依据其分子大小、极性差异、特殊结构和酸性强弱等性质,这种传统的萃取分离手段普遍存在提取率低、排污量大、有效成分损失较多、成本高等缺点。研究人员探究了从紫菀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紫菀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萃取方法,和常规提的取方法想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具有萃取时间短、回收效率高的优点。

3、提取苷类和糖类物质

苷类和糖类化合物羟基多、分子量比较大、极性强,用高纯的二氧化碳进行提取时产率较低,一般需要较高压强或者加入夹带剂来提高产率。研究人员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从灵芝中提取多糖和总皂苷3种萃取手段。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醇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与传统的萃取工艺相对比,总皂苷产品和多糖的回收效率分别提高了l8.9倍和1.62倍。

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1、提取植物油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手段对大豆中磷脂的提取,克服了以往萃取中溶剂残留的问题,确保了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同时萃取技术在低温下进行,保证了提取的磷脂色泽浅、不变性,产品质量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生产的磷脂;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的沙棘籽油获得的甘油三脂具有纯度高,色素、磷脂含量低,容易分离,籽蛋白没有变性等优点;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月见草籽油,避免了传统冷榨工艺出油率低、油脂不清的缺点,同时也避免了溶剂法提取时其中γ-亚麻酸被破坏的缺点[2]。

2、提取食用香精香料

植物中芳香类化合物的特点为稳定性差,受热容易变质、挥发等。传统的生成香精香料的工艺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水蒸气蒸馏、吸附等方法。而以上方法提取时具有提取效率低,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完全,很难保留原有的风味,提取产品中残留有溶剂等缺点。而采用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3、脱去咖啡中的咖啡因

最早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实现工业上规模化生产的是去除咖啡豆当中的咖啡因。传统脱去咖啡因的工艺是溶剂萃取法,但是这种工艺存在提取效率低、产品纯度低、溶剂残留和工艺复杂等缺点,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咖啡因的选择性较高,同时还具有无毒、不易燃、成本低廉、容易获得、溶解度大的有点,因此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可以将咖啡因的质量分数从2%降到0.02%。这种脱去技术还可以用于脱去茶叶中的咖啡因[3]。

四、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由于CO2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没有毒性且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因此较容易实现临界状态,而且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1.1℃比较接近常温,故可以用它来进行污水处理。在临界点附近,操作压力或操作温度的微小改变,都能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的较大变化,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达到数个数量级的改变。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处理污水的原理就是溶解出污水中污染物,然后降低压力或提高温度,在低密度状态下使萃取剂和污染物分离,从而实现其处理污水的效果。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艺具有很多优点:(1)污水处理能力随着其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故比较容易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来实现操控;(2)溶剂回收较方便简单,不会产生溶剂污染或残留;(3)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很稳定,无毒、无腐蚀性,因此对于林产领域中的污水处理比较适合。

五、结束语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我们相信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一定会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萍.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6):25.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9

关键词:地方政府;企业;碳减排;博弈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16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40-03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这对我国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我国企业大多是高能耗工业,并且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使得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递增。荷兰研究机构“荷兰环境评估局”(MNP)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体的1/4,加上排放量第二的美国,共占了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6%(如表1所示)。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的召开,促使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促成全球达成气候减排协议,中国政府决定到2022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5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已得到政府与学术领域的普遍认同,我国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在其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的报告中称,可以考虑在未来五年(十二五)开征碳税①。从全球大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来看,低碳标准必将很快成为国际通用硬性标准。如果我国尽早自行开征碳税,则能变被动为主动,及早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在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中排放污染气体的主要成员,是否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整个社会的能源减排上起到了主要作用。而政府作为管理者,起着引导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作用。政府和企业作为一个博弈双方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政府和企业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这方面的研究和梳理对于节能减排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地方政府一方面起着遵循中央政府政策执行的作用,一方面又有管理地方的行政职能,所以地方政府在对于碳减排的作用尤为明显。基于此,本文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角度来研究碳排放。

表12007年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环境管理中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一)模型描述

1、基本假设

(1)假定地方政府同质,包括省、市、县、镇四级;

(2)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企业如果采用低碳设备当期成本会增加,利益在下一期中体现出来;

(4)中央政府检查的概率设为?琢,不去检查的概率为1-?琢。

2、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中,其基本要素如下:

参与者:地方政府LG,企业:F,则参与者集合为I={LG,F};

策略空间:地方政府的策略空间为SLG={要求企业低碳,不要求企业低碳},其中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低碳的概率为?茁,企业的策略空间为SF={低碳,不低碳}。

(二)模型分析

1、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低碳,企业实行低碳策略

此时地方政府的成本为要求企业实行低碳策略的直接成本DL、因企业安装低碳设备当期利润损失造成的税收减少TL、对实行低碳企业的经济补贴S;地方政府的收益为中央政府在?琢的概率下检查所得的经济奖励?琢P、政绩的提升?琢L以及企业安装低碳设备在未来利润增加所带来的额外税收TR。企业的成本为安装低碳设备的直接成本CF,企业的收益为当地政府的经济补贴S,在未来因安装低碳设备所带来的利润的增加EK以及社会公信力知名度的提高PF。

2、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低碳,企业不实行低碳策略

此时地方政府的成本为要求企业实行低碳策略的直接成本DL、地方政府的收益为中央政府在?琢的概率下检查所得的经济奖励?琢L、政绩的提升?琢P、对不实行低碳策略的企业的经济处罚FP;企业的成本为因不实行低碳策略所受的处罚金FP、在未来丢失的额外的利润EK以及社会知名度的提升PF,企业的收益为因不实行低碳策略所节约的直接成本CF。

3、地方政府不要求企业低碳,企业实行低碳策略

此时地方政府的成本为中央政府以?琢的概率检查下对地方政府不要求企业低碳的处罚金?琢F以及政绩的损失?琢L、因企业安装低碳设备当期利润损失造成的税收减少TD,地方政府的收益为因不要求企业低碳所节约下来的直接成本DL、对实行低碳企业的经济补贴S以及企业安装低碳设备在未来利润增加所带来的额外税收TR。企业的成本为安装低碳设备的直接成本CF,企业的收益为因安装低碳设备在未来增加的利润EK以及社会公信力知名度的提升PF。

4、地政府不要求企业低碳,企业不实行低碳策略

此时地方政府的成本为中央政府以?琢的概率检查下对地方政府不要求企业低碳的处罚金?琢F以及政绩的损失?琢L,地方政府的收益为因不要求企业低碳所节约下来的直接成本DL、对实行低碳企业的经济补贴S。企业的成本为因没有实行低碳策略失去的在未来额外的利润EK以及知名度的提高PF,企业的收益为因不实行低碳策略所节约的直接成本CF。

这样,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可以用图1表示。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先规定一些符号:U01表示在企业选择低碳策略时的收益,U00为企业选择不低碳策略时的收益,?仔01为地方政府选择要求企业低碳的收益,?仔00为地方政府不要求企业低碳时的收益。

由此可知:企业是否会实行低碳策略与企业实行低碳策略的直接成本CF、企业因实行低碳策略在未来利润的提高EK和社会公信力知名度的提升PF、贴现因子?籽、地方政府对企业实行低碳策略的经济补贴SL以及企业不实行低碳策略当地政府的处罚金FF有关。

得出

由此可知,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低碳政策与地方政府落实政策政绩的晋升P、中央政府的经济奖励L、对当地政府不落实政策的处罚金FF、地方政府对不实行低碳策略的企业的处罚金FF、当地政府推行低碳政策的直接成本DL以及对于实行低碳策略企业的补贴S有关。其中,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政策时政绩的提升P、中央政府的经济奖励L、对当地政府不落实政策的处罚金F、地方政府对不实行低碳策略的企业的处罚金FF越大,越有利于当地政府推行低碳政策,而当地政府推行低碳政策的直接成本DL以及对于实行低碳策略企业的补贴S越小,越有利于当地政府推行低碳政策。

三、政策建议

在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开发新能源、发展新技术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使得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采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而放弃固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设备技术需要政府部门积极的引导和宣传,同时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干预企业的相关行为,使得采用低碳的减排技术成为其最优的选择。

(一)政府应事先做出令企业可以信服的承诺

政府应通过某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认为,即使企业采取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政府的承诺仍是有效的。这种制度安排主要有四种:一是强化自己的行动准则,使其无法相机抉择经济政策。二是加强政府制定政策的独立性,有研究表明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很好的解决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三是建立政府良好的声誉,这就要求政府保持政策执行上的一贯性。四是委托方法,即由某些独立的个体来制定政策。

(二)政府需要大力支持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政府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基金来支持有关部门对这方面的的研究和创新。同时政府可以出台具体的措施来补贴和奖励那些在碳减排技术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类评优和晋升都与这个积极的挂钩。在资金的来源方面,政府可以尽可能的开展多种渠道,如民间募集、企业赞助、国际合作的支持、征税等。同时对于资金的去向和用途,需要进行公开透明,每项用途都需要具体的注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项政策措施产生良性的循环,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的目的。

(三)政府应该有目的的对企业的具体需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对于企业如今的设备和技术特点需要实地进行考察和研究分析,在整合规划市场现有的技术下进行统筹规划,不能盲目的一概而论。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企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予以大力的支持,对某些企业应提供信息技术上的指导和鼓励,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正确的采用新的减排技术。

(四)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低碳经济下节能减排的实际意义,使民众充分的了解节能减排对于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作用,使得节能减排真正落实到百姓实际生活中去,使其意识到节能减排并不是降低生活品质,而是可持续发展,为未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形成一种文化,无形地约束着百姓的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的技术不断的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更新换代。

(五)加强国际合作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在国际贸易下,各国也纷纷以绿色壁垒、碳关税作为一个产品进出口的标准。中国目前的低碳技术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各方面的技术和国际领先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应该树立起一个大国的形象,积极主动的在碳减排等尖端技术上向其他先进的国家学习,通过人员派遣、出国考察、国际项目合作交流、项目引进等方式拉近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同时,中国自身也应该不断的自主创新,将先进国家引进的技术逐步的消化吸收,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整合,开发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企业相匹配的技术。

注释:

①碳税的目的就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激励。它相当于一种庇古税,通过把外部成本内部化以纳入价格系统,进而影响经济主体决策(BemardP.Herber&JoseT.Raga,1995;hwrenceH.Goulder,1992)。

参考文献:

[1]苏明.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72).

[2]胡静峰.建设低碳经济的演化博弈分析——地方政府和企业双方互动角度[J].经济问题,2011,(04).

[3]聂力.低碳时代基于节能减排的博弈均衡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1,(12).

[4]胡静峰.建设低碳经济的演化博弈分析——地方政府和企业双方互动角度[J].经济问题,2011,(04).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1篇10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低碳经济;煤炭企业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推广低碳技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煤炭产业如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如何完善供应链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绩效,已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识别出煤炭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高碳环节,运用适宜的低碳环保技术,通过各个节点企业的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低碳产品和服务。

1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煤炭企业供应链由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组成,物资供应商提供煤炭生产所用物资,煤炭企业组织原煤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和煤炭销售,煤炭运输企业将煤炭产品送达客户。基于物资采购、煤炭生产加工、煤炭供应3个业务流程构建的煤炭企业供应链模式,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下,使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价值不断增值[2]。供应商要提供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煤炭采掘企业提高回采率,实现低碳开采;煤炭加工企业提高原煤洗选比例;煤炭销售企业建立封闭式储煤场,防止煤尘污染,减少原煤因自燃排放二氧化碳;煤炭消费企业对燃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先进燃煤技术,提高煤炭燃烧率;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对废旧物资进行分类和改造,实现循环利用。因此,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上协作伙伴要共同治理高碳污染,利用新技术研制低碳产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37亿t,占全球总产量48.3%,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72.8%,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与日剧增[3]。2011年,多名院士以“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和“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两个重大能源战略咨询项目为依托,以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为低碳供应链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我国煤炭企业集团在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建立了煤炭供应链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包括供应商库存、配送、煤炭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主要模块以及基础数据维护、综合信息查询等辅助模块,以煤炭企业为核心,通过采购、运销等职能部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联系,对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协同管理取得了实效[2]。但是,煤炭产业目前处于结构性过剩、粗放经营发展的态势,煤炭产量、煤炭净进口量和库存量持续上升,说明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同时,对煤炭供应链的低碳发展缺乏系统的考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仍然很严重。

2.2煤炭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煤炭供应链低碳经营动力不足

煤炭企业身处高碳产业,实现低碳经营的成本高,煤炭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无法衡量低碳发展获得的收益,加之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奖惩力度不大,链上多数企业低碳经营动力不足,削减了先期低碳投入的煤炭企业积极性,导致已经竣工的低碳项目开工不足。

2.2.2组织结构不合理

煤炭企业的物流系统大多实施两级管理,设立直属物资供应处,下属单位设立供应科。这种管理体制部门协调性差、整体利益考虑的少、职能部门间协作不紧密、信息不畅,造成物流系统运作效率低。同时,煤炭企业未设立环境管理部门,缺乏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门研究。

2.2.3各节点企业未实施有效的低碳管理

供应商出于成本因素低,易耗品设计上很少考虑循环利用和环保要求,造成一些材料在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加大煤炭企业的环境处理成本;采掘企业在设备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回采率低和开采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煤炭运输企业网络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物流设施防护不到位,形成煤尘污染;煤炭消费企业未使用能源梯级利用的转化设备和除硫、除尘防护设备,致使燃烧后余热大量浪费和污染物直接排向大气;物资回收企业基于技术和成本考虑,在没有法规约束的情况下,未实施科学的废物收拣和分类管理,使废物变为污染物[4]。

2.2.4供应链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煤炭供应链中,很多煤炭企业已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但对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等信息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投入不够,致使整个信息网络没有做到信息共享畅通,未发挥集成效应[5]。

2.2.5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

供应链管理需要储存、运输、配送、货运、成本核算、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环境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煤炭企业地处偏僻、工作环境差、生产安全系数低等问题吸引和稳定技术管理人员难度大,同时,缺乏对相关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和激励机制,使供应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3低碳经济下提高煤炭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对策

3.1宏观方面的对策

3.1.1建立和健全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能源生产方面,对《煤炭法》《环境保护法》等涉及能源、环保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突出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对已经实施的法律《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要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在能源节约方面,完善《节约能源法》,制定和完善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和消费中的节能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贯彻落实《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处理办法,逐步将煤炭低碳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倡导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使低碳产业集群化,为企业的低碳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煤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证,如ISO14000认证,提升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6]。

3.1.2政府多渠道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研发投入

围绕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加大对煤炭关键共性问题的研发投入,对煤炭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设备更新改造。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能源税和环境税为收入建立的财政基金重点支持煤炭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

3.1.3加强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管理

政府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立市场管理机构,以政务公开形式使碳排放权交易在市场机制下运行;开征碳税补贴节能减排成效好的企业,违规碳排放企业惩罚额度要大于碳排放权交易成本,以此规范煤炭企业的碳排放。

3.2微观方面的对策

3.2.1树立煤炭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煤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树立低碳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企业文化,倡导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进行低碳经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如煤炭开采企业在开采区和塌陷区周围增加植被以增加碳汇,引导煤炭消费企业的低碳价值观、低碳消费模式和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激励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实现高碳资源的低碳发展。

3.2.2加强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低碳管理

在物资供应环节,物资采购商提供低碳产品需求信息,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采购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低碳环保产品,采购时通过集中采购或供应商管理策略降低库存成本。在煤炭开采环节,采用先进的采掘设备和技术、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回采率;通过矸石发电、矸石建材以及土地复垦回填等措施来减少煤矸石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建立资源节约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坚持节奖超罚,规范员工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在煤炭洗选加工环节,提高原煤入洗率,采用洁净煤技术,降低原煤中夹带的杂质,减少煤炭消费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煤炭运输环节,煤炭运输企业要使用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输空间,加强物流管理,降低运输工具及煤尘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煤炭消费环节,要采购洗选后的优质原煤,并使用节能环保燃烧设备,使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降低碳排放,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在煤炭物资回收环节,煤炭企业转变废旧物资处理理念,由末端处理转变为协同处理,各个环节都要减少废旧物资的产生,增强整个供应链协同处理能力。

3.2.3推进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加强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煤炭企业作为科技投入主体,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低碳技术联合攻关,在型煤加工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气化技术、水煤浆技术上加大投入,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梯级利用,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常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煤炭企业开展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废弃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2)加快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转化与应用。煤炭企业应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构筑共性技术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联盟主体,煤炭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投入,与煤炭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在低碳方面遇到的技术瓶颈。通过小规模尝试,对转化成本进行分析,评估该项技术转化后的投资回报率,决定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同时也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纳高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的科研实力。3)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节点企业的协同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要加大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搭建网络平台。建立煤炭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煤炭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煤矿安全系统、煤炭清洁利用系统、环境保护系统和外部供应商信息系统、销售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废旧物资回收信息系统能够集成,减少牛鞭效应,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快速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通过信息共享使煤炭加工企业实现精细的数字化配煤,也可以外包形式,由信息经营商来收集煤炭供应链的整体信息,提高信息管理的专业水平,从而降低信息共享成本。4)完善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组织及人员配备。成立煤炭企业环境管理部,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煤炭供应链的各环节低碳化标准,协调相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事项。人力资源部要做好规划,提供优厚待遇,多渠道招聘相关专业人员,提高煤炭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

4结论

在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结构要求在物资供应、煤炭生产、煤炭加工、煤炭销售、消费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实施低碳化经营,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低碳供应链管理还缺乏系统思考,针对低碳经营的法规政策、组织结构、供应链信息管理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煤炭供应链绩效,实现低碳供应链的有机集成和协调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作者:宋彧邓慧娟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

[4]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篇11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发展的新型模式和社会共识。在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原有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文明本底的C(ChineseModel)模式”城市发展道路,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明确承诺,到2022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较2005年降低40%-45%,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低碳生态城市(Low-CarbonEco-city)”概念是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和生态城市(Eco-city)”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复合起来的综合概念。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脱胎于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低碳经济(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切入点是能源的利用和气候的变化。尽管地球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引起还有争议,但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方式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提出要从能源角度和气候角度,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提出低碳的理念,并提出城市的发展要遵循低碳理念。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这个概念最早是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NSCO)在人与生物圈(MBA)”计划中提出的,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低碳生态城市不是低碳”、生态”、城市”三个词的简单叠加或者说用低碳”和生态”限定城市”,而是三者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并超越了原有概念的涵义。低碳”不仅局限于降低碳排放,更延伸到经济产业、消费理念,甚至是城市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上,从能源资源角度进一步强调了生态化。生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超越了原有单纯的学科意义,发展成为一种方法论,用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系统方法论。城市”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是在对传统城、乡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城-乡复合共生系统,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把生态城市与低碳经济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复合起来,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低碳生态城市可理解为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沈清基等,2010),也即低碳型生态城市”的简称。二、城市低碳生态化的策略与路径(一)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城市发展道路是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思和改变旧有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探索符合可持续要求的城市发展道路。总的来讲,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合理、有序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不同类型低碳生态城动态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程度对低碳生态城进行分级评价,引导城市政府和市民建设生态城的创新意识,逐步推动同类城市在生态城建设方面开展友谊竞赛并实现互帮互学;2、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合作机制;3、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生态思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4、通过良好的设计和精细的管理,使城市成为景观上具有吸引力,具备良好服务、设施齐全、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5、通过建设成本可负担、发展模式可模仿、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先锋”城市实践,引导全国其他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仇保兴,2009)(二)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引导政策为了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8月15日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并积极推进低碳试点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近期正在组织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个方案重点从强化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重点工程、加强节能低碳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完善相关经济政策、推动五省八市试点、健全体制机制等十个方面,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11年6月,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财建〔2011〕341号),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9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867号),公布了第一批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单,①推进绿色小城镇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201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0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河北省共同签署《关于推进河北省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201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等工作,引导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同年6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规〔2011〕78号),启动新建低碳生态城镇示范工作。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部门签署了生态城市合作方面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生态城市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p#分页标题#e#(三)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推行步骤低碳生态城市的推行主要包括诊断、规划、实施、运营、评估五大步骤。规划和设计之前需进行诊断,诊断城市现状的生态制约条件和价值点;建立一套综合实施体系,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运营是一套体系措施,需要对城市运营状态实施信息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验证、校准和调整城市规划;评估是检验基础,评估城市建设及运营状况,其结果将成为新一轮诊断依据。三、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践行概念与内涵(一)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概述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2年2月,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80个,②占到地级市比例的96%,如下图2所示。除了地方政府在建设目标层面的积极响应和倡导,相当图4:唐山湾(曹妃甸)生态城效果图一部分的城市(城区)也已经开始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这些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开展的实践探索为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从中总结和归纳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二)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类型分析根据目前正在开展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案例用地性质和开发建设模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现有城区改造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和现有城区扩张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1、城市新建地区低碳生态化的实践这一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是指在既有建成区以外,以低碳生态发展模式开展新城的建设。调研发现,低碳生态新城的选址所占用的土地性质各不相同,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和唐山湾(曹妃甸)生态城具有探索型的代表性。其特点为,开发建设过程中尽量不占用耕地或实现占补平衡,是以盐碱地、滩涂地的生态化恢复、改造为主进行的从规划到建设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相对来讲,低碳生态新城实践受到的现状约束性因素较少,规划设计和建设发展的余地较大,可以通过制定指标体系等手段来较好地和相对完整地应用低碳生态城市有关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全方位地开展建设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人口集聚、产业集聚需要依托周边城市辐射力等方面的缺点。目前中国所进行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多数属于这种类型。(李迅等,2011)2、现有城区原址改造的低碳生态化实践这一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主要是指对原有城镇进行的低碳生态化改造,其特点是根据当地的现状发展水平和特色,兼顾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利用适宜的低碳生态技术,逐渐改变原有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如浙江安吉充分利用当地竹乡”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从竹产业的原料供应、竹制品的初、深加工到竹产品的销售这样一条循环、高效、完整的产业链;北京的延庆、密云地区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扶持下,在新能源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力发电等)、生态修复、垃圾分类处理、循环产业等方面进行了建设示范和应用。相对于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这一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见效慢,需要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但我们应当意识到,既有的改造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是我国当前最应重点推进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一种类型。(李迅等,2011)3、现有城区扩张发展的低碳生态化实践这一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也属于新城建设,有别于原址改造型的最大特点是与主城区距离不远,属于主城区扩张发展的范围。如厦门市结合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在集美、翔安、同安、海沧等四个新城的建设中,启动了低碳生态新城规划,逐步实现城市建设由岛内转向岛外,推动厦门进入全域特区”时代。目前,集美新城(21平方公里)、同安环东海域(114平方公里)、东海科技创新园(4.9平方公里)、翔安低碳研究所和低碳配套产业园(10平方公里)已选定为低碳新城示范区,开始按照低碳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三)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问题剖析综上所述,无论是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还是正在开展的建设实践,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探索低碳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当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尚处探索阶段,其建设和发展中所表露出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导向不明、目标缺失、理论缺失、唯技术论四大方面。(李迅等,2011)导向不明具体表现为:(1)尽管当前地方政府已经普遍对低碳生态城市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活动,但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动机不够明晰、盲目跟风,一味强调政绩工程的现象;(2)尽管全国90.2%的地级以上城市均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但从其提出时间和地理分布上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呈现提出时间早、分布密度高的特点,而且当前开展生态城市实践活动最为积极的多数也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城区),以至于造成了低碳生态城市等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种错误认识;(3)尽管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投入成本很高,但其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在多种因素的驱使下,很多城市在进行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时选择了新城运动”,而见效慢、推动慢的建成区生态化改造则处于被当权者冷落的境地。目标缺失具体表现为:(1)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忽视与中国国情和客观需求的结合,如上海东滩生态城和廊坊万庄生态城均是因为生态城开发占用了农用地等土地性质方面的问题造成生态城建设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困境;(2)由于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尽管各地出于实践建设的需要纷纷制定了地方性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但是缺乏宏观层面的目标引导性,导致地方在制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目的不清、导向不明的问题。理论缺失具体表现为:(1)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低碳生态城市有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和理解,其名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2)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地位、编制方法和体系等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各地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均属于探索性阶段,对于编制内容和深度均没有统一、明确的要求,无法对规划编制后的建设实施起到很好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唯技术论具体表现为:(1)目前进行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摒弃一些传统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手段,热衷于追求技术的新、奇、特,热衷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盲目地将高投入与高回报划上等号;(2)低碳生态城市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建设选址盲目性较大的问题,将地点选在自然基底良好的生态敏感区内进行开发建设,不但是对自然环境的极大干扰,同时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引发连锁性自然灾害,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安全造成隐患,酿成不可弥补的损失。#p#分页标题#e#四、城市低碳生态化的发展与展望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由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且目前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指标体系、规划设计原理、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的建设技术和实践经验,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开展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活动需要今后在以下六方面进一步提升:(一)城市低碳生态化的理念目标需要进一步深化低碳生态城市强调尊重过去,着眼未来,因此确立正确的城市发展理念,应建立科学化评估生态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遵循平衡、共生、发展、循环的原则,顺乎自然规律的发展之道,将城市加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平衡当中,将生态学的最小干预自然、让自然做主的理念贯穿到整个规划设计管理的全过程。同时,要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与生态并重,确立人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应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进行构建,最终是要通过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二)城市低碳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需要进一步转变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城镇化的中后期,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重建微循环”。从全国情况来看,许多城市在发展中已经到了转型的门槛前,其空间格局、基本框架,在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之后,已经基本定型,各类大型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建成。同时,城镇化初期大拆大建的弊端,也已充分暴露,市民对社区环境改善的愿望及提升居住舒适度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在这种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思路应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将传统集中式、机械式的处理方式向分散、有机化、生态化的处理方式转变,由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向小型补充式设施建设转变,由集中处理排放向就地就近处理转变,由各公用设施功能分离向综合利用转变。同时,在规划建设理念方面,还应实现由自上而下向规划透明、设计透明、上下结合、充分调动民间创新积极性转变。(三)城市低碳生态化的规划引导需要进一步加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进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引导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在实现优化城市资源要素配置、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各项事业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优质人居环境、维护全体市民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来讲,各层次的规划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层面,应当重视研究区域内的城市化战略和政策,人口、产业、城镇的集聚发展,综合交通体系以及区域生态格局等;(2)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应当重视研究城市的性质与功能、规模与容量、空间与形态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中远期发展预测与控制,尤其是通过生态运行模拟技术综合调配生态基础设施的配置;(3)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当重视研究城区土地利用、建设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空间形态与市政基础设施控制以及城市规划指标落实。(四)城市低碳生态化的技术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涉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产业发展选择、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废弃物处理与管理、绿色交通规划与管理、能源生产与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方面,其研发、推广与应用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对于技术体系方面的应用和实践多数为单项技术的尝试,因此迫切需要对各项低碳生态技术开展系统性、整体性的尝试与整合,形成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集成技术,进一步指导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推广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与可行模式。(五)城市低碳生态化的发展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低碳生态城市仍处于不断探索中,当前对低碳生态城市起促进和保障作用的法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政策、市场、技术三方联动的体制创新仍需不断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涉及的能源、资源、土地、水、环境保护、经济等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衔接。当前迫切需要总结国内外成功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案例,逐渐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组织和运营方式,形成明确的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导则,同时,制定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有关财税、产业配套政策,以城市公共政策的形式从宏观上进行引导,保障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更为周到的低碳生态城市。(六)城市低碳生态化的国际合作需要进一步拓展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类长远发展的环境、生态、资源、健康等全球性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聚集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不同学科领域的思维碰撞,通过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科学家之间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世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当前,没有其它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像低碳生态化城市发展战略这样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必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低碳生态城市理想的实现,即始于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携手创建我们美好的生态未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永续发展!

实现碳中和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ECOSUNIDE,碳源,慢速降解有机物,易降解有机物,反硝化

生物除磷脱氮的方式是在厌氧、好氧的交替过程中,依靠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同时厌氧释磷-好氧吸磷达到生物除磷的目的,脱氮除磷这两个过程均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作为碳源。在硝化反硝化系统中,通常认为BOD5/TN<4-6为低碳源,工程实践中当其达到8时,氮去除率可达到80%[[1]]。而对于磷,BOD5/TP>15-20以上才有较好的除磷效果[[2]]。由于气候条件,居民生活方式,污水收集管网等原因,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普遍较低,故通常采用的A2/O、A/O工艺需要补加部分碳源才能达到理想的氮、磷的去除效果。本文以完成ECOSUNIDE工艺改造的徐州污水处理厂为实例,探讨工艺中脱氮除磷碳源的利用来源分析,以及ECOSUNIDE工艺在解决此问题中的优势。

1低碳源下污水工艺

为了解决低碳源问题,在不投加额外碳源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延长泥龄到60天的方法[[3]],可以采用强化厌氧段时间,延长厌氧停留时间到3小时等方法实现生物脱氮除磷[[4]][[5]]。这些方法表明在缺少外碳源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工艺的运行,利用细胞衰减产生的碳源与细胞内碳源进行反硝化。

表1为徐州污水处理厂和德州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表,从进水水质看,均属于低碳源进水范畴。两污水处理厂经ECOSUNIDE工艺改造后,工艺泥龄在20天左右,厌氧池停留时间在1-1.5h,并没有超长的泥龄和有意增加厌氧时间,但仍取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磷介于A-B标之间,其余均达到A标(GB18918-2002)。实践证明低碳源情况下的进水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

表1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情况

Tab.1WWTPinletsewagequality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例(12篇)

    - 阅0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相关高校不断探索自主招生方式。高等职业院校也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扩大自主.....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例(12篇)

    - 阅0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1篇1小学20xx植树节活动方案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学校大队部大队委员就着.....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