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利弊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相关高校不断探索自主招生方式。高等职业院校也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会利弊共存。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有一定成效。因此,完全否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举措显得过于武断。高校自主招生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入自主招生的行列,就到了对这一举措进行盘点、权衡利弊得失的时候了。为此,我们不妨把支持和反对,甚至否定高校自主招生正反两方的诸种理由作一梳理和归纳。

赞成和支持高校自主招生,其主要理由有:

1.高校自主招生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加强高校选拔人才的自主性,体现各类大学人才选拔的独特性,与高考“一卷定前途”形成区别,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2.高校自主招生可以使贫困地区的优等生增加进入名校的机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不会成为新的“小高考”。

3.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积极主动求发展的举措,是为了与国外大学争抢好生源。因此针对批评高校自主招生是“拉生源”的指责,有位大学副校长明确地说:“国内高校不主动争取,拔尖人才就被国外高校争取过去了!”

4.高校自主招生是为了给考生更充分的选择,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以此来选择人才。

5.解决了部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招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自主招生使那些凭借高考竞争很难有机会的学生多了一次进入高校的机会。

6.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解决了高等教育中多年来存在的“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等弊端。一些学生实践能力很强但文化课较弱,这样就往往错失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机会。自主招生考试就是要避免这样的遗憾,由学校自主命题选拔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能否录取的关键。

反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理由则是:

1.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2.对考生总体来说,这是一次机会不均等的不公平竞争。实际上这是在高考之外给某些人开了“一扇后门”,毕竟我们中国是个非常讲究人情的社会,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甚完善的状态下,谁也不敢保证在有些招生环节不会滋生腐败现象。特别是高职院校自主命题单招,命题、保密、阅卷、录取等环节都有可能有失公平竞争的原则。

3.各个高校之间互出奇招“抢生源”,有些大学自主招生宣传上声称给“偏才”开绿灯,有的以出偏题吸引眼球等等,这些均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

4.两大联考同盟,把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这种排他性的竞争有悖真正的自主招生,很有一种垄断竞争的味道。

5.“自主招生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门槛。因此,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完善现有的统考制度,并实行平行志愿,增加统考次数,规范学校面试。

6.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专业录取的并非都是优秀学生。由于有些专业的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几乎相同,生源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确切地说,我国现阶段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而是“伪自主招生”:

一是现在的自主招生,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联接,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后仍须参加高考,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必须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那么这意味着,自主招生并非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而是某些高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

二是自主招生演变成自主考试,结果考生要参加好几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对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中学教学来说,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考生所在的学校、教师和考生普遍对自主招生有反感情绪,便不足为奇。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1篇2

课程考试改革对策

考试的功能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学生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其学习的效果如何,一般要通过考试来了解和评定。课程学习终结考试,一般应以所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课程内容的轻重环节来设计考题,其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所学课程内容的程度。科学、合理的考试对教学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传统的考试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一般必修课程原则上均采取闭卷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放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试时,学生只允许将指定考试工具带入考场,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试题,我校也不例外。

一、传统考试方法的弊端

1.考查范围窄

闭卷考试其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偏重知识考查而忽视能力考核,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考试功利性强

考试就是为了过关,六十分万岁的思想普遍存在,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而考试结束后不久对所学知识遗忘殆尽。

3.作弊现象严重

由于考试内容主要为教学知识点,考试答案大多能在书本上找到,导致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

4.学生心理压力大

考生存在考场心理压力的可能性。闭卷考试时不允许携带任何资料,有专人监考,形式严肃,无形中会给考生造成紧张的氛围,部分考生存在怯场心理,影响知识的正常发挥。

传统的考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中,“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显然传统的考试方式已不适应这一要求,必须要进行改革。我校也作了相应的尝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我校课程考试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

1.对考试的作用认识不清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

2.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考试是公认的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在这种社会氛围下,闭卷考试就变成学习过程中理所当然的事,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

3.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

这些年,大学的教学管理提倡标准化,即要进行标准的授课模式,要有标准的教案,标准化的考试方式等。而在标准化的考试方式中就要求有标准化的试卷,标准化的监考方式,标准化的阅卷方式。同时大学教学管理非常注重形式,而闭卷考试是最能体现形式这一要素的。

4.评价机制的影响

在所有考试方式中,闭卷考试是教师耗费精力最少,测试学生水平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形式,撇开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谈,其他不论何种考试方式,都要花费教师数倍的精力、时间、风险,但最后学校给的报酬是相同的,作为一个理性人,做何种选择是很显然的。

三、推进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对策

1.改变观念,端正考试的目的和作用

改变观念,端正考试目的是深化考试改革的前提。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一目标牵涉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大学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考试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它既是对受教育者知识掌握和实际能力的考核,也是对教育者工作态度和教学能力的检测。只有树立这样的考试理念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的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合理选择的考试方式,将有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2.建立考试改革制度

考试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因此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考试制度。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此基础上依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灵活地安排考试时间,考试方式。

3.建立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

4.对教师的考试改革措施进行激励

考试改革既要耗费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又有一定的风险,是一项探索性的事情,因此学校应首先在制度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大胆的去尝试,要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其次,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对教师的改革行为、成果予以尊重。最后在物质上进行奖励,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承认,让教师心理上感觉其付出得到回报。

5.营造良好的课程考试改革氛围

做任何事,环境都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改革环境,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考试是公认的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显然,单一的考试方式并不能实现“指挥棒”的功能,因此必须改革考试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邵守先.大学考试改革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教育与现代化,2006,(03).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3

1.对考试的目的认识有误。期末考试期间,不少高校自习室出现严重的占位”现象,教室里可谓座无虚席,甚至图书馆、教学楼的走廊里也呈现一派浓厚的备考”氛围,实则是临时抱佛脚、走马观花地记答案。考试结束后,部分学生把学过的书或卖或丢处理,作为发泄。还有的学生认为考试就是为了获得高分,争得更多的荣誉,以期毕业找工作时增加一些筹码,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若为了考试而考试”,把高分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已经有失偏颇。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此目的不惜用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那就大大背离了考试的初衷。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考试无非是为了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使得他们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不少学生把考试看作一种负担。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奴隶”,更谈不上通过考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国家这些规定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不要单纯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仍是多数高校大部分课程考试采用的主要方式,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大,似乎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高校传统考试方式很大程度上存在缺失”。很多高校在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相当大的比重,且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主观题及发散型思维的东西少。而对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等的考察比例则相对较少或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考前突击赶考现象。仅仅靠期末的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期末的试卷限于篇幅和题目设置又不可能覆盖全部教学内容,更不能深层次考察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这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有失公正和全面,也不易衡量教学效果。而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考试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是当前高校考试制度中的通病。这种考试形式存在很多弊端,阻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3.考试内容片面、死板。现行的考试很多以任课教师自主命题为主,而任课教师往往只根据指定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与全面把握。而且考前教师就教材划定范围、设定重点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学生只要拥有一份教师的讲课笔记或教学课件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考试制度看似无可厚非,实际上很值得认真思考。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是课上听讲并理解老师的讲解,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这一点对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如果考试内容都在笔记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势必受到影响,只求抄下老师讲义上或课件上的内容,而忽视了老师对知识的分析和引导,这与大学教育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来说,真可谓是舍本逐末。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平时不听课、不记笔记,把希望寄托在考前抄其他同学的笔记,进而突击背诵,再等而下之者则忙于做小条,以期考场中作弊,以求过关。此外,不合理的考试题型和不全面的考试内容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现状。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固定的书本知识,考查的仅仅是学生头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非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一些科目,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多年不变,这给部分大学生靠突击过关提供了机会。很多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没关系,但最后的一堂课一定要去,因为这节课上老师一般会划期末考试的重点,透露考试的题型。这又暴露出老师划范围的做法,看似为学生着想,减轻其负担,实则弊端不少。考前划不划重点,关系学生考试的成绩高低,进而涉及老师的切身利益。因为每学期或学年学生要评教,要给任课教师打分,评教结果会影响教师的工资和职称晋升等问题。教师迫于无奈缩小范围,学生乐此不疲地获取”范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形成复制性思维而非发散性思维,从而抑制了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终将成为一句空话。

4.考试违纪现象普遍。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和片面,也有意志上的薄弱和偏执。考生有的因为对自身专业缺乏兴趣,平时将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只求在考场上临场发挥”,蒙混过关。有的看到身边同学在考场上左右逢源”,禁不住诱惑,也加入作弊行列。有的则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为了拿到奖学金或为了获得推免研究生的资格及解决就业问题,希望通过舞弊取得更高分。考试工作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真实、公正、准确。但是,在高校这个原则正受到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风的严峻考验。特别是现行考试制度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考试违纪、违规现象严重,有学生自身原因,但现行考试制度合理与否,考试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以及学校、学院各职能部门对加强考试管理的重视程度与配合力度恰当与否也值得思考。

二、改革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有就业岗位,学生却就不了业,这种现象给高校办学敲响了警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缺乏实践的基本技能。有专家认为,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如果不及时改革,人才培养则很难跟上时代步伐,这样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呼唤考试制度改革。改革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不仅是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需要,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全面、真正落实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

1.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社会为主体:转变观念,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在对人才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检验与吸纳的标准和体系上,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过分看重大学的档次,学历的高低,乃至于学习成绩的优劣,向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上转变。尤其是对英语、计算机能力的考核,不要仅仅局限于以等级证书,要切实考查其实践能力。此外,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监督作用,抵制弄虚作假现象,包括考试作弊、学术造假、伪造证书等,从而还考试一个本来的面目”。

2.考试制度改革中的着力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深入改革,在考试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考试目的,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科学的考试观是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目标的制定应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和谐推进的目的。丰富考试形式,改革考试内容,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多元化。一方面,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例如闭卷、开卷、口试、操作实践及网上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改进考试评价标准,使考试与学习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内容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应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紧扣时代脉搏,命题突出能力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同时,命题要体现开放性,既做到因材施教”又做到因材施考”。加强试后管理是改革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完善考试后的试卷分析,相关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应开展考后研讨会,对各课程的考核结果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可以获得教与学的效果反馈信息,还可获得考试本身的质量信息,对于改革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相长有重要作用。二是及时、公正地处理违规、违纪现象。对于违反考试纪律作弊考生的处理要严明、及时到位,以儆效尤。

3.使学生成为诚信考试的受益者。以学生为主体:端正态度,自我负责,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学生应秉着主人翁的精神,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考试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补充,而非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要清晰定位大学学习对自身发展的作用,锻炼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所以学生还要以自我负责的态度看待考试,主动适应变化。同时,杜绝考试违纪、违规现象,真抓实干,踏实为学,诚信为人,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结语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影响考试作弊的内因、外因及考试管理工作的考前、考中、考后三个阶段入手,探讨了科学有效地做好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方法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意见。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一些学生不惜铤而走险,在考试中采取不诚信的手段,以期获得超出自己水平的分数。据调查,影响考试作弊的外在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考风考纪不严”;在加重考试作弊因素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作弊条件有利”;在减少考试作弊因素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排在第二位的是“严抓考风考纪”[1]。考风不正是对刻苦学习、认真答卷、不作弊的学生的一种打击,是对学习不努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更深刻地说是对这些同学的一种贻害,也是对善良家长们的一种极端的伤害。考风不正直接影响学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是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考前、考中及考后三阶段入手,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问题。

1.做好考前准备工作,是考试管理工作的基础

1.1考试管理需要制定一套全面、详细、明确的考试管理规定作为依据。

考试管理规定通过明确哪些行为必须遵守,哪些行为必须禁止,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来规范考场纪律,禁止作弊行为,让学生和监考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避免处理过程的争议。考试管理规定要全面详细,不留漏洞。

1.2做好学生的考前教育工作是端正考风的关键。

学生是考试作弊的主体,对采取作弊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平时在课堂上、宣传活动中要进行渗入式诚信教育,从内因上杜绝作弊思想的产生。这份工作要尽早做、持续做。只有尽早消除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想法,学生才能安分地去努力学习。如果只在考前临时教育学生,有些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仍有可能去冒险。另外,要组织学生学习考试管理规定,让学生了解相关规定,知法守法,这样可减少因不了解产生的考场秩序不安定因素。学校也要注重营造“诚信考试,作弊可耻”的氛围,如在宣传栏、教室过道、考场周围等公共场所张贴醒目海报“一次作弊、终身后悔”,在考试周的大屏幕上及时公示作弊后果、处罚方式,等等,对学生起教育和警诫作用。想铤而走险的学生如果知道有多险,或许就不会冒这个险。

1.3做好监考人员的培训工作。

监考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责任心。应在实际工作中选拔一批富有责任感的监考队伍,同时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监考人员深刻了解考试管理规定,并让监考人员了解监考流程步骤的各个细节及其原因、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应急事件处理等。

留学生的考试存在与中国学生不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用语言差异或文化差异来违反考场纪律,如同伴间用母语交谈,以语言障碍为由装不懂考场指令或监考人员的批评教育,以尊重人权为由不断去卫生间,等等,考试迟到、交卷拖拉、不按规定就坐、忘带考试文具等现象也较为多见。为此,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外语水平较高、对留学生监考经验丰富的监考队伍。

2.做好考中管理工作是考试管理工作的关键

做好考中管理工作是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保证。考中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好监考关,减少作弊有利条件。

2.1把好监考关。

监考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是要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监考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个细节,哪怕很小的事,都不要出错。一百个细节,做好了九十九个,有一个没做到位,就有可能会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管理部门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详细全面的监考流程步骤和考试管理规定,并分发到监考人员手里,以免监考人员忽略了某个细节,也便于监考人员及时顺利地制止或处理各类特发事件及违规行为。监考人员需要过好考前通知关,考试座位安排关,考生资格检查关,试卷清点关,考场秩序维持关,等等。

考前通知,如在教室黑板上贴出醒目的告示,告知学生必须禁止的行为;告知考生考试时间,中途不可离开考场,不可携带与考试相关的材料,等等。

做好考试座位安排,往往能事半功倍。监考人员应利用教室的条件,尽量拉开考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保持横向和纵向成直线,减少作弊有利条件。把诚信度不高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前排,减少不安定因素。为避免歧视纠纷,可在平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并告知有不良诚信记录的学生将在考试中被安排在教室前排。

监考人员应一前一后、一动一静地进行考场巡视,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利于维持考场秩序的监考行为,让学生在心理上有震慑作用,同时注意维护舒适的考试环境,避免对学生产生干扰。

2.2通过改革减少作弊有利条件。

2.2.1改革考试内容。大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记背公式、概念的能力,提倡尽量多采取开放式考试,让学生真正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1]。

2.2.2改革考试形式。如,我校一位老师开发了一个考试软件,由软件随机调出题库,这样每个学生的考试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学生想抄也抄不了,只有老老实实复习备考。对于小班上课的课程,完全可以将考试题目作部分更改,相邻座位的学生分发不同类型的试卷,减少作弊的可能,老师改卷子也不会带来太大困难。也可借鉴国外学校的考试方法。澳大利亚有这么一种考试方法,每个课程有两次考试,一次开卷,一次闭卷。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任何材料,包括电脑,考试题目可能通过互联网就能查到答案。而闭卷考试,不允许带考试相关材料。最终考试结果是这两种考试成绩的综合,并且成绩不是实际成绩,而是根据排名定出最终成绩。

2.2.3改革成绩系统。对于留学生考试,我校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确定最终成绩,即通过增加过程成绩的重要性来鼓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减弱了,作弊收益率随之降低。不过,大部分考试仍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综合的实际分数来作为最终成绩。是否可以考虑按照排名来定最终成绩呢?因为排名会直接引发学生间的竞争,会减少某些学优生对学困生的作弊无动于衷甚至配合作弊的情况。

2.2.4改革监考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学生开始采用高科技作弊,我们的监考方式仍大都沿用传统模式。我们的监考方式是否也可以加进高科技成分?对于手机不能带进考场的规定,虽然屡次强调,但仍有学生不听命令,揣进衣服带到座位。在考场安装信号干扰器,就可轻松解决通讯作弊的问题。监考人员在抓作弊时,需要有确凿证据和考生的承认书,而有些作弊现象难以采集确凿的证据,当事人又坚决否认其作弊行为,这让许多监考人员觉得抓作弊是很麻烦的、吃力不讨好的事,从而对作弊采取迁就姑息的态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考场安装摄像机,以利于采集作弊证据?最重要的是,这个铁面无私的机器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震慑作用,有效制止作弊行为。

3.做好考后管理工作,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

考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对于违规现象的及时处理,对学生进行考后再教育。

处理违规行为要遵循考试管理规定做到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处理违规行为是一项无奈但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对作弊行为进行惩罚,才能维护诚信学生的生存空间,制止不正之风的蔓延,所以,不但要及时处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考后再教育,让作弊学生了解其行为的错误性,同时警诫其他学生下次发生此行为发生。如果没有考后再教育,学生会以为考试管理规定不过流于形式吓唬人的东西而已。当同学受到惩罚时,学生会有切身体会,深刻了解到作弊后果的严重性,从而起到良好的警诫作用。

考试管理工作如同保卫公平与正义的战斗任务,与考试中各种不诚信思想及行为作艰苦斗争。为打赢每一场战斗,管理部门需要从内因、外因入手,对学生作弊现象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改进考核形式、管理方法,从内因消灭不诚信思想,从外因消灭作弊条件,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考场作弊防治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教育部以及各高校的广泛关注。考场作弊风的存在和蔓延,不仅污染了校风,败坏了学风,而且使考试丧失了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为选拔人才设置了障碍。为此,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迅速扭转这种不正之风。各高校也积极展开行动、采取各项措施,但作弊之风并未被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因此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本调查报告以河北省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主,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的方式,抽样调查大学生考场作弊情况。在整理分析各项调查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我深层次地对大学生考场作弊形式、原因和防治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调查,并总结出大学生考场作弊的新趋势,结合大学生考场作弊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学生考场作弊形式特点

考场作弊现象自古有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查显示当前考场作弊形式仍以翻书、夹带纸条等传统方式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和特点,其中以作弊类型多样化和手段高科技化为主要趋势。

(一)类型多样化。

调查所例举的8种作弊形式①,在考场的使用频率如表所示。

不难看出,传统的夹带纸条、翻书、交头接耳仍占据主要途径,但与以往不用的是出现了新的作弊方式。结果显示,70%以上学生认为最直接的,以及身边出现最多的作弊方式仍然是夹带纸条、交头接耳等传统方式。因此种作弊方式作弊成本低,可以单独完成,不需要求助别人,且隐蔽性较好,往往容易成功,学生可以视现场监考力度的大小选择是否行动。因此,监考老师的技巧、水平、责任心,以及巡查的力度,成为学生作弊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手段高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考场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运用无线耳机等高级电子作弊仪器正“引领”着高校作弊形式的“潮流”。通过无线电或隐形文字传输信息到特制的手表、眼镜等常规物品上或镶入耳中的微型晶片中,隐蔽性极强,很难被辨别识破。调查中30%的大学生表示曾打听过最新的无线耳机等高科技作弊仪器,询问其使用方法与成本,并表示希望其使用的成本越低越好。毕竟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是需要综合衡量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的,无线耳机等高级电子作弊仪器的使用成本越高意味着使用频率越低。只有在国家的过级考试等相对重要的考试中,考场管理严格,监考老师监考力度加大,传统的作弊手段相对受限的情况下,许多人会考虑花较高的成本,采取更隐蔽的手段来达到考场作弊的目的。

二、大学生考场作弊原因

大学生考场作弊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因素的驱使,又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以下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自身三方面因素加以分析。

(一)社会因素。

1.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把诚信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为了拿到学位证和各项荣誉,尽可能创造完美的大学记录,一些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以提高考试成绩,达到顺利通过或考取高分的目的。

2.单一、不完善的社会评价体系。

无论是社会还是各大高校在人才衡量的标准上,都普遍重视学历,侧重于考试分数。上至各国家机关,下至各企、事业单位,在录取人员时,普遍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硬指标,判断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对其内在道德品质、个人素养等却很少加以考核。这种唯分数论、唯证书论的社会评价体系,必然诱发一些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试图通过考试作弊达到目的。

3.与日俱增的社会就业压力。

受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不得不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调查显示70%左右的学生作弊的首要原因是不挂科,因为一旦挂科,可能就与大学各项荣誉失之交臂,甚至影响学位证的取得。而25%左右的学生表示,作弊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能争取到国家奖学金或学院各项奖学金,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

(二)学校因素。

1.考场作弊课程的规律性。

就作弊课程类型分析来看,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考试、公共课、选修课、文史类考试当中,专业课考试作弊人数最多,占所有作弊学生数的46.4%。其次是文史类考试,占34.4%,两项共占所有作弊学生数的80.8%。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专业课和文史类考试课中考试作弊人数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这类课程学习难度大,要求高,不易掌握;二是部分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教材老化,授课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三是这类课要求背的东西相对较多,在考试中作弊的回报率最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变化,对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的考核更加全面,难以通过;二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英语四、六级有了明确的要求,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将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为了顺利就业,部分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去作弊甚至买假证书。而在理工类考试中作弊人数较少的原因则由于是这类考试类型灵活,要求记忆的东西相对较少,需要自己演算或证明,平时按时上课,加强练习,考前认真复习,才能及格或取得好成绩,作弊与否对考试成绩的作用不大。

2.监考不严、处罚力度不够。

考场中部分教师监考不严、责任心不强,客观上助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产生。各高校虽然都建立了有关考试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考试违纪处罚条例,但往往是抓典型,处罚力度不够,对学生作弊的处理大都也避重就轻,放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预防和控制考场作弊行为的难度。

3.高校诚信教育不足。

各大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往往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指导等实在的东西上,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都较少,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诚信意识,这也是考试作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追逐高就业、高分数的大环境下,学生大多唯分数和证书马首是瞻,而忽视了诚实守信等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

(三)个人因素。

1.考场作弊学生的规律分布。

从考场作弊学生年级分布看,大三学生作弊人数最多,占所有考试作弊人数的一半,其次为大二、大四,大一最少。可能存在的原因:第一,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面对学校庄严肃静的新环境,大多数是心生畏惧的,不敢轻易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再加上入校时学校普遍集体组织新生学习了《学生手册》并予以考核,工作的全面和深入,新生对校纪校规有了普遍的了解,遵守校纪校规的观念深入人心。而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学校在上述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放松,加上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环境熟悉后,有了一定的应对方法,部分学生的校纪校规意识也开始淡化,自我约束力下降,考试作弊人数猛增。对大四学生,学校将重点放在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和文明离校教育,考试作弊率又有所下降,除了那些需要重修重考才能合格毕业并取得学位和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他们为了取得学位证,不惜孤注一掷。

2.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考试作弊的学生多数存在以下三种心理:一是依赖心理,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学习上有惰性和依赖性,寄希望于不劳而获;二是虚荣心理,受荣誉与利益心理的驱使,想要给老师和同学留下良好印象,同时想要争取入党、评优等荣誉的机会;三是功利心理,由于毕业证、学位证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门考试成绩等挂钩,为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故在考试中作弊。

3.错误理解大学生活。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学生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全新的环境、人和事物充斥着整个大学校园,学生的生活重心也逐渐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社团、人际交往等,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放松的心态,沉溺于参加社团或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而把大学的根本任务――学习抛诸脑后。

三、大学生考场作弊防治对策

针对上述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诚信制度机制、严格考场管理、改革考试制度四方面加以防治。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缺乏诚信意识是高校学生作弊的根源。各高校应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在校园里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一个诚实守信的生活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公平竞争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同时严厉惩处并批判各种不诚信守信的行为和观念。此外,高校还应当注意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80、90后学生新特点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特色的诚信教育模式。

(二)建立公开、完善的诚信制度机制。

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以学校为中心,结合整个社会的力量,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份考试诚信档案,供全社会监督查阅。首先,该档案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前提。其次,该档案应独立于各大高校内部,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统一登记管理,以备查考。此外,各高校应定期如实上报该校学生的考试情况,一旦学生有作弊行为,迅速处理,排除干扰,立即以公告的形式向全校公布,随即上报考试诚信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以防止个别教师、领导为作弊者说情,写条子、拉关系等。不良记录一旦入档,将在一定的年限内不可更改、去除,但是也要把握好严惩考试作弊的“适度”的问题,处理轻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学生处理重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作弊的惩处要达到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的作用,对作弊的惩处要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所以档案记录只保持一定的年限,而不是永久保持,给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最后,要加大诚信档案的公信力,使其不仅成为各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时的重要参考,而且成为社会衡量此人诚信品质的凭证。

(三)齐心协力,严格考场管理。

考场管理不严、监考力度不大是学生作弊的直接原因。要有效地治理大学生考场作弊这一顽症,全校上下,从领导、任课老师到班主任都必须达成共识,从基础做起,防患于未然。尤其是班主任要将工作做细,对平时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动力,经常逃课、旷课或是上网、游戏成瘾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因为他们考试作弊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其他学生,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督促他们平时抓好学习,要和任课老师、家长联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与此同时,加大监考力度,严格考场纪律,树立严肃、认真的考场氛围,把学生作弊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考试监督,加强巡考,检查考场纪律和监考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不仅仅对作弊者有一定的威慑力,对监考人员也能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班主任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做好防范工作:对新生要做好入学教育与校纪校规的普及;对大二学生帮助其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树立人生奋斗的目标;对大三学生要重点加强警示教育,协助专业课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对大四学生则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有重修重考、未达到学校既定毕业学时又想就业,以及未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与其谈话、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四)改革考试制度,降低作弊机率。

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希望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考试模式。可见,考试制度的单一化、模式化也是高校考场作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某高校为例,一门考试课的总成绩比例是2∶8,20分的平时成绩和80分的卷面成绩,80%的分数集中在期末的卷面考试上。这样既不利于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运用。假设将现有的2∶8模式改为2∶4∶4模式,即20分的平时成绩、40分的答辩成绩、40分的卷面成绩,增加一个40分的答辩成绩,即通过写论文、现场模拟一次案例分析或是类似于毕业论文答辩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贯通能力,这样既可以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可缓解最后的考试压力,不仅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实践当中,而且能有效地降低考试作弊的机率,从而达到双赢。

总结考场作弊形式特点和原因,不难发现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的复杂性、多面性,需要全社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以有效防治。因此,有关部门应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扭转考场的不正之风,从诚信教育、考试制度等方面,努力为高校创造一个诚实、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注释:

①例举的8种作弊手段:无线器材、翻书、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手机传递答案、互换试卷、电子词典、替考。

②李红兵.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参考文献:

[1]杨艳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08,(51):4-5.

[2]胡胜良.如何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76-777.

[3]李文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5,(4).

[4]高玉峰.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多元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87-02

引言:

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本质价值发生了转变,它俨然成为了现代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之若鹜,甚至为了通过考试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作弊等错误手段,严重影响了该项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某些监考人员由于对自身工作职责认知不足,主观意识不重视,出现了为违规操作、态度漠视等不良现象,给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优化之后,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客观地承认该管理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考务工作繁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校扩招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其接收的生源数量不断增长,四、六级报考人数也大幅上升。这一客观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难度,工作量较为繁重,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充足的考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整理报名数据、分装考场材料装袋、检查放音设备、抽调并培训大量考务工作人员等等。但是,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特殊时期,不少高校专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其相关准备工作往往只由一人负责。某些管理人员除了要承担考务工作之外,还需要兼任其他行政类工作,甚至还有部分人员同时肩负着教学职责。从直观效果而论,这减少了高校教育成本支出,使得高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教学体系建设上,提高了本校一定的教育实效。然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毕竟有限,过多地承担工作任务,势必会出现疲于应付的不良现象,极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管理疏漏等问题,最终影响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有序进行。

2.个别教师监考不严。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是部级考试,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某些高校及教师对部级考试的认知不足,主观意识上把这项考试的严肃性等同于校内的考试,忽视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及规范性。同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常都在周末进行,部分监考老师认为这占用了他们的私人时间,因而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举动,例如接听电话、丢失封条等。四、六级英语考试监考是一项十分神圣和严谨的工作,在身份核实、试卷启封、听力放音以回收答题卡等各考试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操作标准,需要相关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但是,正是由于个别监考老师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不屑一顾的监考态度,致使监考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如缺考生记录错误、违纪生试卷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对考生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失去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意义。个别监考教师监考不严是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3.作弊屡禁不止。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的权重无限放大,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等切身利益。某些本科院校及更高学府把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证书的重要标准,并由此决定优等生评选、奖学金申请、专选课学分替代等。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或单位及国家公务员招聘,都将四、六英语测试成绩视为人才录用的必备条件,甚至还与其绩效、工资、福利等关联在一起。从某种积极意义上讲,这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视度,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知识,促使其主动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为通过考试而动歪脑筋,企图作弊蒙混过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不良商家针对我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存在的漏洞,研发了很多高科技作弊产品,为大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这些作弊产品小巧精致,并被包装成橡皮擦、工具盒、眼镜等,给监考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校园内充斥着各类替考、作弊等广告信息,增长了部分存在作弊心理学生的气焰。

二、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路径

作者结合上文对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1.降低社会关注。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至今,社会极高的关注度无限放大了其权重,致使考试规模急速扩张,学生作弊现象泛滥,与该项考试原本服务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源抓起,适当降低社会对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注度,转变社会各界及高校、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功能化的思想,回归其设置初衷,实现其服务于高校英语教学优化的价值。具体而言,高校应该明确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教育目标和任务,深刻意识到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本质价值,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在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其评选受奖、毕业结业情况,激励他们努力学好各学科知识。用人企业或单位则应该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招聘人才,可将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而非硬性标准或唯一标准,全面衡量应聘人才能够为本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和效益,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各类人才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招聘人才的潜在能力。

2.提供网络服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量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中的引入,将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传统人工操作服务模式,不仅对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增加了工作任务量及其烦琐程度。在人力资源数量收缩、结构优化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推进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报考学生提供网络式服务,以保证报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高校需要开设校园信息服务平台,请考务管理工作人员及时把报名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公布出来。如此,既减轻了繁重的管理工作,又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是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3.健全管理机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是高校教师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基础。各级考试考务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这其中包括责任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对监考老师的现场行为进行检查监督,一经发现、违规操作等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厉惩处,利用强硬的手段强化监考老师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各相关人员则需要认真研读四、六级英语考试考务管理规定及制度,准确定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有效付诸实践。另外,高校也应该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将之纳入到教师日常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当中,定时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们的职业素养,端正他们的监考参与态度,强化其专业技能,尽量保证教师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监管过程中不会出现工作纰漏。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行为表现,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适度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其主动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此项工作上。

4.净化考试风气。针对上文提及的考试作弊行为泛滥问题,国家教育部、工商局及其他协作部门应该强强联合,净化英语四、六级考试风气,坚决打击帮助学生考试作弊的商业行为,断绝学生考试作弊通道。在此建议政府从立法层面上,对辅助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规定,严禁高科技作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一旦发现即刻予以惩处,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处罚和法律责任。另外,各级教育部门则应该加强对四、六级英语考试试题的管理,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防止题源泄漏,从根源上消除考试答案贩卖等不良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考试作弊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行为,受学生思想的主导。要想从根源上消除英语考试作弊现象,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其恶劣性和错误性,从主观意识上剔除学生蒙混过关的思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考试观,促使他们对考试负责、对自己负责,引导他们自主拒绝作弊思想和行为。

总而言之,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十分重要,未来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我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的动态发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更多的有效意见或建议,以尽量保证考试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的发挥,使其应有的价值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宝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李洁.浅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轻工教育,2013,(03).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招生依法治教

参加高考是公民受教育权的一种体现,也是改变人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招生主管部门和高校都必须努力追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当前,高校招生实践中“推进法治”、“权利保障”、“公平正义”等思想正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主流,高校招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革命”的旗帜就是“以人为本”,革命的目标是逐步走向法治化。只有实现人文与法治的建构与对接,转换为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律保障,才能真正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审视与梳理“依法治招”在高校招生领域的内涵,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变革,对于当前推进高考招生“阳光高考工程”有着特殊意义。

一、高校“依法治招”的基本内容

现阶段,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高考已经演变为高中毕业生面临的第一次强制性的“社会大分工~。在这场万人瞩目的竞争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防止人情关系的困扰,维护考生和高校的合法权益、维持招生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是考生、社会、国家对我国招生制度建设最根本的要求。“依法治招”是招考管理部门和高校以法律形式作为治理高校招生的重要手段。在管理者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它强调的是法律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法律是一种普遍化的规则。政府与招考管理部门虽然是管理者,但其管理行为必须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前提。因此,“依法治招”并不仅仅针对考生群体,对高校、各级招办及其工作人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而言,都共同承担平等的守法义务,合法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遵守法律所赋予的义务。

高校“依法治招”本身是一个各种利益相互选择、协调、平衡的过程,平衡的关键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映社会公共意志。“依法治招”要求招考部门和高校摆脱狭隘的地方主义、高校利益和个人私利,主动对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平衡,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权力、权利与利益,公平、效率与秩序等相互关系。高校“依法治招”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追求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高考招生的公平与公正。因此,“依法治招”反对将招生、录取等公权异化为个人或单位私权的滥用;反对群体舞弊与个人舞弊行为等破坏招考秩序的行为,要求高考各环节参与者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受教育权与社会选拔人才目的统一。高校“依法治招”要求招考主体在民主与法治的前提下,实现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通过听证、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参与监督等方式,沟通与听取多方意见,明确各招生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当公利与私利发生矛盾时,应当提供相应的权利补偿措施与权利救济手段,从而实现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兼顾与平衡。具体说,“依法治招”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高校作为招生主体的招生自被充分发挥。根据《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条例的规定,高校享有招生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校要依法颁布该校招生简章,并按照相关法律以及招生章程的规定自主招生,并对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负责。各级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和招生考试管理部门,还包括各级权力机关、新闻媒体及其社会大众等,也在“依法治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是不同的主体在不同层面、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方式实现对高校招生考试的监督与管理。

其次,考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被充分尊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征求意见稿)指出,要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0。同时,这也成为监督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合法使用权力、揭露与惩治权力腐败、维护招生考试正义与秩序的制约力。实践证明,考生不仅是整个招生考试过程中的参与者,也是招生考试进程的监督者。考生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是高校“依法治招”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当考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合理的途径以实现正义的诉求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对招考过程的监督与制约。

第三,高校招考主体的充分合作与参与。教育管理部门与高校、考生、社会之间的合作以提供服务而实现,而高校、考生、社会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则表现为配合、参与与监督。合作不仅是考生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还包括考生与高校、高校与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与各级招办及社会之间的普遍合作。合作不是单纯地配合、服从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考生在诚信的基础上参与高考,高校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履行招生自。更为重要的是,各主体合法地享有参与和监督的权利,防止权力对考生合法受教育权的伤害;监督权力部门积极履行相应的职责,利用权力更好地为社会、为考生、为高校服务,维护整个高考过程的秩序与和谐;并以主体的身份对高考招生流程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参与是合作的本质内容,只有积极地参与,才能保证人民的意愿能不断传递给领导者。只有在真正的合作、参与基础上,考生的受教育权、高校的招生自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才能真正成为高考管理的关注点,而不是被边缘化了的管理对象。各省市招办也就不是单纯的管理机构,而是在积极介入高考过程的前提下,成为考生与高校之间的中介、沟通者与协调者,不仅是考生利益的代言人,同样也是高校利益的表达者,为满足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搭起合作与沟通的桥梁。

最后,兼顾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高校招考权力体系。政府及其招考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应更多地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强调满足考生与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发展需求与合法利益,保障考生与高校具有相应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参与权。服务意味着程序公开、管理公开、信息公开,管理机构不是管理行为的权威与主宰,必须正视考生、高校、社会在招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招考管理的基点不应是管理者内部一厢情愿确定的,仅仅反映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而应充分吸纳与听取招生考试过程中最大的相关者——高校、考生及其家长的参与和建议。同时,服务还意味着积极地教育与管理。我们强调服务,并不是否认教育与管理,否认权力,当然也不是单纯地限制权力。我们既应关注权力不能做什么,从而避免权力的恶;更应关注权力能够做什么,从而致力于发挥权力的善。积极地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意味着在法律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地、主动地提供公共服务与教育。

二、高校“依法治招”的具体实施

第一,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拥有自主办学权,其中就包括招生自。具体而言,即高校有权根据社会需求、自身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决定招生规模,确定招生范围与来源,自主调节各专业间招生比例等方面的权力。高校招生自首先属于公权力的范畴。即它是高校以及相关招考部门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考生能否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资格认可,是对高等教育这一社会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行为,因为招生自的存在,在人学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部分学生被淘汰。因此,招生自对考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招生自是由法律授予的,保障高等学校选拔优秀生源、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的权力。其权力来源于高校办学自。可以说,高校招生自本质上属于受社会与大众的委托和授权,其目的是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得到实现,并突出地表现为维持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实现考生受教育机会均等,并保证符合入学条件的考生实现受教育权。落实高校招生自无疑是当前招生考试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虽然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已经成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在实践中,高校招生过程中的权力异化、权力腐败等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对高校招生自的疑惑和不满。因此,如何对高校招生自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维护招生领域的公平、公正、公开,不仅是关系到高校招生自能否真正实现,也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的关键,还是实现高校“依法治招”的重要问题。

高校招生自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校招生的各项规定、制度必然是刚性而具体的。行使公权力人虽然是代表公权力的行使者,但他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和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是人作为生物体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存在。对高校招生的利益问题采取回避或者忽视的态度,必然导致对高校招生公共利益缺乏刚性的约束。如果高校招生领域出现权力的滥用,不仅削弱了社会对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信任度,损害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也使高校难以获得社会的信任,使高校的合法地位和招生自难以真正实现。因此,高校在行使招生自时必须坚持“依法治招”的原则,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程序与规则,依法选拔招生人员,切实保证招生人员通过规定的程序、标准和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有必要对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坚持在招生过程中,按照招生章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招生信息要在高校招生信息网,以及媒体上提前、定期、周期性公开,让考生及家长都能查询到相关信息,以接受公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第二,打击高考舞弊、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与公正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高考舞弊是对教育公平的最大挑战。其中,有组织的群体舞弊是高考舞弊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恶劣的舞弊行为,它不仅导致高招过程的不公,而且助长个体舞弊事件的发生。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舞弊与个体舞弊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群体舞弊的存在与蔓延在客观上刺激了个体舞弊行为的增长,由于群体舞弊的不良示范作用,也必然增加打击个体舞弊的难度。在已经媒体曝光的高考舞弊事件来看,当前的高考舞弊现象呈现以下五大突出特点:(1)舞弊形式多样化;(2)舞弊手段科技化;(3)舞弊人员团伙化;(4)舞弊范围扩大化;(5)舞弊目的金钱化。为防止和打击高考舞弊,目前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要求考生在高考前必须签署《考试诚信承诺书》,二是在高考考场设置反舞弊硬件设备,包括电子监控、无线电干扰仪、金属物品检测等仪器。但值得注意的是,《诚信承诺书》只能从道德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反舞弊硬件设备只能对部分个体舞弊行为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无法对大规模的群体舞弊事件起有效作用。教育部为防止和打击高考舞弊,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高考中的舞弊行为进行打击,并于2004年出台了《国家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高考期间,必须加大对区、县一级高考管理部门的管理,应加强对区、县招生办和高考组考学校的权力制约以及对监考人员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维护高考秩序、维护社会公平,省、市两级招生办应选派专门人员对考场的设置、监考人员的选拔及委派等考务事项进行监督,以实现对各区、县级招办高考管理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防止其他权力对高考的渗透。同时,加强对考生维权意识的教育与宣传,加强新闻媒体对高考的监督也是防止考试舞弊的有效办法之一。事实证明,只有考生真正树立了维权意识,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才能真正监督招生。

此外,新闻媒体在高考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媒体具有告知、启迪、监督三大社会职能。具体而言,媒体通过告之考生如何加强维权意识,启发考生自己维护自身权利的勇气与行为,并通过对舞弊案件的曝光,唤起考生及家长对高考中不公平、腐败现象的警醒与正视,净化高考社会环境,维系高考机制的正常运行。

第三,高考过程中,考生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考生的基本权益应涵盖以下方面:

一是考试参与权。包括:(1)建议批评权。指对各级高招办、高校等,以各种方式直接提出或者通过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2)检举控告权。即对高考招生中舞弊等违法行为提出控告或检举的权利。(3)信息知情权。即考生依法享有对招生考试活动有关招考安排、考试通知以及其他信息的了解权,而各级高招办及招生院校则有依法向社会公开自身招生信息、录取结果的义务。

二是公平对待权。考生在招生考试活动中应当得到有关招生部门的平等对待。而有关招考单位及工作人员,则有对每一个考生平等对待的义务,如高校招生章程不能对考生进行性别、年龄、身体歧视,除特殊专业的特殊规定外,不得因为考生个体的外貌、体重、身高、残疾等拒绝录取考生。

三是利益保障权。指考生通过招生考试部门的积极的、公平的、组织工作,使其利益获得保障的权利。如考试中,考生有权要求监考教师制止作弊行为,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自由选择权。这种权利的核心是考生的一切合法权益和自由排除行政主体的妨碍,可以自由选择。包括:(1)各种合法权利和自由的自由选择。如考生可以自由填报自己喜爱的学校及其专业,其他人不得横加干涉。(2)抵制行政主体非法侵害的权利,如抵制各级招考部门借高考乱收费,侵害考生受教育权的权利。

五是程序过程权。包括:(1)高考过程中,考生有为了自身的利益,向招考部门要求了解与本人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权利。(2)申请权。如高考过程中,考生因为卷面的原因,有权申请监考者确认的权利。(3)通知获得权。指考生在招考部门制定涉及他的权益的法规、规章或做出具体处理决定前,有得到招考部门告知有关内容、理由、依据等相关情况的权利。如对作弊考生的处理,招考部门必须依有关规定予以告知。(4)申请回避的权利。(5)举证权。

六是事后救济权。包括:(1)被招考部门告知救济途径和方法的权利。(2)提出申诉、复议和诉讼的权利。(3)委托人的权利。(4)申请回避的权利。(5)陈述和辩论的权利。(6)上诉的权利。(7)申请执行的权利等。

三、高校“依法治招”的法律保证

加强法制建设是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招生立法,特别是通过出台有关行政法规,可以有效保证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与公开。目前,我国招生考试立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有关高校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基本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当数量的有关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办法,但还很不成熟,具有暂时性和针对性特点。从招生考试法规的文件名称来看,一般以“通知”、“批复”、“指示”、“指导意见”等形式出现,凸现了当前招生考试法规的不成熟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规行政性太强、法律性不足,比如有关招生考试规定多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出发点,对社会公众、学校尤其是受教育者权利的保障意识还比较欠缺。

对此,笔者建议,应加快《国家教育考试法》的制定工作,并对高校招生各环节作出细致而全面的规定。当前,我国现存法律较少涉及到招生考试,即使有部分涉及到招生考试的条文,但主要是原则性的,缺乏操作性,难以解决高考实践中的法律纠纷和问题。这几年,由于考试舞弊事件尤其是有组织的集体舞弊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所导致的恶劣影响,研究者呼吁通过立法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治。招生考试从来都是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环节,防止考试与招生舞弊只是法律规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国家教育考试法》不是考试防弊法,也不是单纯的教育考试法或招生法,笔者认为《国家教育考试法》中涉及高校招生考试方面应至少涵盖以下内容:

一要能够涵盖高考报名、考试到招生全过程,调整教育部、各省、市教育考试院、高校以及考生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不仅需要对招生考试过程中的权力进行规制,也需要保障权力的合法行使;既需要对招生考试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权力责任关系进行合理分配,也需要对招生考试过程中的程序以及相关执法程序进行具体的规定。

二要能够适应高校招生考试的发展与需要。统筹整个招生考试过程,兼顾国家、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考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对招考过程中体检制度、报名制度、录取制度、监督制度、公开制度、招考的基本程序与权限范围、发生纠纷时的或仲裁以及救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规范。

三要强调招生考试法规的可操作性,强调法必须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的观点,应该在招生考试立法中得到体现。除了不够成熟、争议特别大或者必须原则一些的问题可以规定得粗一些外,其他内容则应体现“能细则细”的立法原则。

四要将规范监督考试的各个关键环节作为立法的重点。应着力于规范和控制考试机构在关键环节上考试行政权的行使,做到职权法定,权、责、利统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法律的规范和监督之下。同时,硬件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规范和认证等,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条款来规范。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1篇8

这次会议是继全国和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电视会议、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培训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召开的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务管理暨统考检查组领队会议,是全省最后一次考前动员会和工作布置会,是实现平安高考、和谐高考的重要的会议。在这里特别要求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开好这次会议。下面,我受齐厅长委托,代表省招委、厅党组简要总结一下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并就做好今年的招生考试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2012年我省的招生考试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省的普通高考招生考试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全社会关心、支持高考已蔚然成风。高考组织管理环境大改观、工作进展更加顺利。

这主要得益于高考本身的重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得益于我们招生考试战线上每一个同志忠于职守,身体力行,全面实施“阳光工程”,以我们出色的业绩,维护了高考工作的公平公正。

二、安全保密措施得力,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安全保密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由于各项安全保密措施到位,各市、县(市、区)、各评卷点和试卷印制单位严格执行安全保密规定,试卷印制、运输、保管及考试实施、评卷等每个环节无任何事故发生,确保了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省委保密委员会鉴于我省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的突出成绩,2012年12月向我们颁发了“2007-2012年度全省保密系统先进集体”奖牌。这荣誉是我省全体招生考试战线的,也是和我们一起努力的保密部门、公安部门、无线委等部门的。这既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当然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三、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卓有成效,考风考纪更加规范。在考试组织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了省招生委员会和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教育、公安(武警)、信息产业、卫生、保密、宣传、监察等各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起了高度负责基础上的分工协作有效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们从抓苗头、清隐患着手,重点防范和打击了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舞弊”、雇人代考或替考以及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等严重舞弊行为,使得我省的考试没有发生大面积群体舞弊事件,全省考风考纪好于往年。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层层设防,加强对互联网有害高考信息的封堵,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公安、城建、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加强考点周边环境治理,有效地维护了考点秩序和安全。

四、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命题工作又有新突破。命题工作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有利于考试科学、公正、安全、规范”的原则,在命题工作中较好地处理了难度与区分度、高校选材与积极引导促进素质教育、创新提高与保持连续性的关系。从目前的社会反映来看,试题的题量和难度把握比较得当,很好地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试题质量比往年又有了较高的提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和体现特色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五、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各项改革,招生考试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美术类专业测试全省统考圆满成功。2012年首次进行了全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实行统考后,艺考热回归理性,不仅大大减轻了考生及家庭的精力和财力负担,又给考生增加了录取机会,使艺考更合理、更公平,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是普通高考全部科目实行网上阅卷。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网上阅卷规模,确保评卷质量。去年进行了大规模模拟评卷,以20万人的规模检验网上阅卷的组织、程序和效果,确保了普通高考全部科目网上阅卷工作万无一失。

三是注册录取规模逐渐扩大。根据教育部有关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的精神,我省在2011年6所院校进行专科(补录)注册录取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到18所民办高校。2012年注册录取14175人,完成注册计划的87.16%。

四是高校录取标准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我省2012年选取了政法学院和师范学院作为录取改革的试点院校,有关专家参与录取工作,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我们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电子档案的组成部分,投档时一并提交给高校,院校在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时,有关专家可根据考试成绩、电子档案和综合评价信息等内容进行综合考察、择优录取,高考录取标准多元化迈出了扎实的一步。这一改革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分分清,在一定分数段内分数不再是判断能否录取的唯一标准。

六、重点治理招生违规行为卓有成效,招生秩序良好。2012年继续把严禁招生乱收费、严禁违规录取、严打中介诈骗作为招生工作的重点治理内容。不准高校以任何形式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向考生乱收费。严格规范高校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管理,坚决禁止计划外招生。禁止任何高校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招生,对虚假招生广告宣传和欺骗性的招生中介坚决进行打击。严格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公开选拔标准和录取办法,加强公示备选资格考生名单和录取结果。加强对新生入学资格审查,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假录取通知书进行诈骗。严格的管理机制促进了招生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七、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全面实施,深入人心。结合阳光工程制度化建设要求,从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报名、考试、录取三个主要工作阶段招生信息的公布、公告和公示制度,将招生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六公开”、“六不准”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八、以强化服务求得支持,不断提高本科优质资源的录取率。2012年招生工作坚持以考生为本,主动向高校宣传我省招生政策,积极推介我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广大优秀考生,提供生源情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的预留计划录取考生。如北京某重点大学在我省计划招生七十余人,增加预留计划44个;南方某重点大学计划招生八十余人,增加预留计划59个;东北某大学增加预留计划53个,等等。增加数有的超过了计划数的一半。2012年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为702183人,计划招生503180人,共录取考生552802人。其中,本科录取226712人,专科录取26090人。总录取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78.73%,实现了考生满意、高校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委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各项组织管理严谨周密、各项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的结果,是全省招生系统全体招生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无私奉献、通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了确保我们全省的招生考试不出问题,我们的市教育局、招考办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代价,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切实保证了招生考试的良好秩序;高等学校认真规范招生宣传、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以实际行动维护了高校的良好形象;更值得称道的是那些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工作在招生考试第一线的同志们,他们敬业爱岗,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经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服务于我们的招生考试工作,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我们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才使得我们的招生考试连续实现了平安高考的目标。在这里,我代表省教育厅、代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体招生考试战线的每一位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招生考试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地区和个别考生舞弊行为仍时有发生,这是直接影响考试公平以至于录取公平,甚至于教育公平的,更有害的是它会影响整个高考的形象。二是对考试安全保密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密是持续整个高考过程的问题,偶尔的疏忽以及个别情况的出现都是不容许的,这需要高度的谨慎、严肃的纪律,确保高考顺利进行。三是少数院校仍存在自行组织招生、乱收费、非法中介、虚假广告、招生诈骗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招生工作正常秩序,引起了部分群众不满。四是持续的平安高考使得我们的管理队伍内部滋生了麻痹松懈思想,心存侥幸盲目乐观。这是非常有害的!从全国的情况看,在个别考点、考场有工作人员为了个人私利而铤而走险,配合作弊,尽管我们省没有发生,但是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各级会议上一定要严肃强调这一点。因为高考管理人员如果参与作弊,其危害性和造成的恶劣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五是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仍需要继续加强。个别地方存在碍于面子、碍于领导说情,就对某些苗头性的管理责任不再追究,这种放一马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没有严谨的环节,就谈不上严格的管理,就甭想取得好的结果。有布置无检查,盲目倡导目标管理是不行的。对各个环节的进行各种形式地检查,是提高我们管理效度唯一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们对这项工作是如何地重视,从而促使大家完成好本职工作。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深入研究应对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认真改进我们的工作,通过建设与完善制度和机制,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效度,降低管理成本,确保我们的工作质量。

第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员动员,打好攻坚战,务必扎实做好新一年的招生考试工作。

关于当前的形势,我想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基于目前社会的安全环境,校园安全的环境,我们必须格外小心谨慎,坚决不能再出问题。二是今年高考招生改革出台了一些的新规定、新项目,使我省高考工作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三是前面在存在的问题中讲到过的持续的平安高考会使管理层产生麻痹思想,会使得见利忘义之徒,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五是公众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也使我们的高考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网络的力量很大,有时侯具有颠覆性!我们一定要谨慎小心。从另一方面来讲,强有力的网上监督,对我们更是好事,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反之,如果因为疏忽大意,就会犯大错误。六是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得高考工作的全局性属性越来越明显。整个高考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部参与者共同努力,且不能出问题,某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引起整个工作的被动,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工作的失败。

下面就做好2010年的招生考试工作谈6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高考平稳顺利进行

高考招生肩负着为国家选拔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级政府和招委、招办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细的措施,确保考试安全平稳,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好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考试期间,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坐阵指挥、亲自研究部署,及时解决高考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招生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要严格实行责任制,各市与各县(市、区)、各县(市、区)与各考点、各考点与各监考教师都要逐级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高考招生全过程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二、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

“阳光工程”已经成为社会的品牌工程。实施“阳光工程”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招生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温总理讲,“公平公正比太阳还有光辉”。确保考试公平是我们实现录取公正、公平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考试工作对于实现录取公平、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招生考试工作的重要性。要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六公开”、“六不准”的要求,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机制和体系。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一些地方和高校存在的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和中介诈骗、“高考移民”四大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和重点查处。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要尽职尽责,公开的接访电话一定要有人接听,公开的信箱一定要及时查看,要重视苗头性的举报,要善于把握、善于分析有用的信息,及时汇报、及时反映有关情况,耐心解决考生及其家长的疑问,关心考生及其家长提出的问题。对考试中发现的违纪舞弊案件,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切实维护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广大考生的利益。招生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主动为考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对违规行为、对损害考生利益的行为要按照实施高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有关要求一追到底,严肃查处。

三、加强安全保密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安全万无一失

安全保密工作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第一要务。没有安全保密就没有公平公正。要牢固树立考试安全是国家教育考试生命线的思想,对招生考试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常抓不懈,严防死守。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生考试的各项保密措施,狠抓考试命题和试卷印制、运输、保管以及考试实施、评卷等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做到条件达标、培训到岗、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事前有检查、过程有监督、交接有记录、结果有验收。要加强对命题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选好命题教师,实行全程封闭式管理,确保命题安全和试题质量。各县(市、区)、各评卷点和试卷印制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规定,杜绝试卷印制、运输、保管方面的事故发生。要制订有效的应急工作预案,严格执行值班报告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高考前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组织一次安全保密专项检查,消灭死角,不留遗漏。省里近期要派出由教育厅、公安厅、保密局、卫生厅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到市县进行考前综合检查,主要是抽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大家进一步把安全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今年社会形势严峻,治安情况复杂。近期,社会恶性事故频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做好考试期间防破坏、防暴力准备。要进一步强化考试安全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预见、发现考试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四、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

各地要进一步发挥招生委员会和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教育、公安(武警)、信息产业、保密、宣传、监察、电力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环节、规范操作程序,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和局面,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要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层层设防,加强对互联网有害高考信息的封堵,净化网络环境。加强考点周边环境治理,切实保障考点秩序和安全。考试时,除了对所有考场实行电子监控以外,具备条件或考务管理相对薄弱的地区,还应配置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公安部门重点防范和打击非法中介、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舞弊”、雇人代考或替考以及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等严重舞弊行为,确保不发生大面积群体舞弊事件。自从出现了3G手机后,我们原先配备的屏蔽设备部分失效,这对我们是又一次挑战。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将考风考纪的好转全部寄希望于手段的现代化。人防历来就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有具有丰富组考经验的招考管理队伍,做好监考工作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只要监考得力,一个考场中的两名监考员足可以起到维护正常考试秩序的作用。各级各学校考前要组织考生进行诚信考试专题教育,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建立和完善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要进一步强化招生考试队伍建设,加强对监考人员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坚决杜绝招生考试工作人员参与、组织、纵容考试作弊、录取舞弊等恶。

我们各市在考试期间,要继续与监察部门紧密配合,主动接受监察部门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检查,尤其防止一些重要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出现失职、失责。凡出现考试工作人员失职、失察,造成考试大面积舞弊,产生不良后果等情况的,在对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的同时,要追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和学校负责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乃至主要领导的责任。

为加强考试管理力度,每年省市都要往县区派出统考检查员,应该说,统考检查员为考试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省里将继续从高校抽调了省派检查员到各地,每个县3名。今天我们也把统考检查组领队请来一起参加会议,在这里对我们统考检查工作提几点要求:1.提高对统考检查工作的认识,增加责任感。2.优化检查员队伍,各领队要选好人员,管好队伍。3.抓好培训、学好文件,熟悉业务。4.坚持依法巡考。5.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考试全过程进行检查。6.检查组要及时总结统考检查的经验和教训。回去后要将这次会议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检查员。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确保招生改革顺利进行

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改革不断向前推进。2007年我们采取了“3+X+1”的模式,并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迈出了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一步。2011年顺利完成了注册录取改革试点工作。2012年我们实现了美术专业全省统考和全部科目实现了网上阅卷。今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稳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考生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招生考试制度。一是在高考命题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是继续推进多元化录取模式。三是继续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录取中的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四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招生考试管理现代化水平。今年实行普通高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和从本科三批开始分批次网上征求志愿录取,这是今年招生工作三项大的改革举措,招生考试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加强宣传、搞好服务,特别要考虑农村考生的特殊情况,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让所有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志愿填报,尊重考生的意愿与选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六、积极把握导向,营造良好的招生考试舆论环境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53-02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查其接受知识的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予以客观的评价。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高校考试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加大考试制度改革力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贯彻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当前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改革对于深入探讨如何实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要使教书与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全面提高。从当前我国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来看,我国的大学教育仍然存在重蹈应试教育模式覆辙的现状。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诸多误区,与素质教育倡导的理念多有相悖之处。

1.对考试的目的认识有误。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查缺补漏,更充分发挥其反馈功能。现行的考试制度虽然也要求教师进行考试情况分析,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师及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此一般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也不能很好地把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更无法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甚至对于很多教务管理者而言,考试结束后最关心的是有多少人不及格,有多少人需要补考,有多少人需要做学籍处理,是否要开设重修课等。而不是根据考试结果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从根本上说是教学理念的缺失。各大高校的一些现象足以说明一切。期末考试期间,不少高校自习室出现严重的“占位”现象,教室里可谓座无虚席,甚至图书馆、教学楼的走廊里也呈现一派浓厚的“备考”氛围,实则是临时抱佛脚、走马观花地记答案。考试结束后,部分学生把学过的书或卖或丢处理,作为发泄。还有的学生认为考试就是为了获得高分,争得更多的荣誉,以期毕业找工作时增加一些筹码,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若为了“考试而考试”,把高分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已经有失偏颇。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此目的不惜用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那就大大背离了考试的初衷。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考试无非是为了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使得他们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不少学生把考试看作一种负担。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奴隶”,更谈不上通过考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国家这些规定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不要单纯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仍是多数高校大部分课程考试采用的主要方式,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大,似乎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高校传统考试方式很大程度上存在“缺失”。很多高校在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相当大的比重,且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主观题及发散型思维的东西少。而对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等的考察比例则相对较少或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考前突击赶考现象。仅仅靠期末的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期末的试卷限于篇幅和题目设置又不可能覆盖全部教学内容,更不能深层次考察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这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有失公正和全面,也不易衡量教学效果。而“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考试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是当前高校考试制度中的通病。这种考试形式存在很多弊端,阻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3.考试内容片面、死板。现行的考试很多以任课教师自主命题为主,而任课教师往往只根据指定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与全面把握。而且考前教师就教材划定范围、设定重点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学生只要拥有一份教师的讲课笔记或教学课件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考试制度看似无可厚非,实际上很值得认真思考。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是课上听讲并理解老师的讲解,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这一点对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如果考试内容都在笔记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势必受到影响,只求抄下老师讲义上或课件上的内容,而忽视了老师对知识的分析和引导,这与大学教育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来说,真可谓是舍本逐末。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平时不听课、不记笔记,把希望寄托在考前抄其他同学的笔记,进而突击背诵,再等而下之者则忙于做小条,以期考场中作弊,以求过关。此外,不合理的考试题型和不全面的考试内容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现状。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固定的书本知识,考查的仅仅是学生头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非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一些科目,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多年不变,这给部分大学生靠突击过关提供了机会。很多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没关系,但最后的一堂课一定要去,因为这节课上老师一般会划期末考试的重点,透露考试的题型。这又暴露出老师划范围的做法,看似为学生着想,减轻其负担,实则弊端不少。考前划不划重点,关系学生考试的成绩高低,进而涉及老师的切身利益。因为每学期或学年学生要评教,要给任课教师打分,评教结果会影响教师的工资和职称晋升等问题。教师迫于无奈缩小范围,学生乐此不疲地“获取”范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形成复制性思维而非发散性思维,从而抑制了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终将成为一句空话。

4.考试违纪现象普遍。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和片面,也有意志上的薄弱和偏执。考生有的因为对自身专业缺乏兴趣,平时将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只求在考场上“临场发挥”,蒙混过关。有的看到身边同学在考场上“左右逢源”,禁不住诱惑,也加入作弊行列。有的则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为了拿到奖学金或为了获得推免研究生的资格及解决就业问题,希望通过舞弊取得更高分。考试工作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真实、公正、准确。但是,在高校这个原则正受到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风的严峻考验。特别是现行考试制度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考试违纪、违规现象严重,有学生自身原因,但现行考试制度合理与否,考试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以及学校、学院各职能部门对加强考试管理的重视程度与配合力度恰当与否也值得思考。

二、改革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有就业岗位,学生却就不了业,这种现象给高校办学敲响了警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缺乏实践的基本技能。有专家认为,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如果不及时改革,人才培养则很难跟上时代步伐,这样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呼唤考试制度改革。改革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不仅是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需要,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全面、真正落实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

1.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社会为主体:转变观念,为考试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在对人才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检验与吸纳的标准和体系上,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过分看重大学的档次,学历的高低,乃至于学习成绩的优劣,向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上转变。尤其是对英语、计算机能力的考核,不要仅仅局限于以等级证书,要切实考查其实践能力。此外,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监督作用,抵制弄虚作假现象,包括考试作弊、学术造假、伪造证书等,从而还考试一个本来的“面目”。

2.考试制度改革中的着力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深入改革,在考试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考试目的,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科学的考试观是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目标的制定应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和谐推进的目的。丰富考试形式,改革考试内容,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多元化。一方面,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例如闭卷、开卷、口试、操作实践及网上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改进考试评价标准,使考试与学习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内容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应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紧扣时代脉搏,命题突出能力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同时,命题要体现开放性,既做到“因材施教”又做到“因材施考”。加强试后管理是改革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完善考试后的试卷分析,相关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应开展考后研讨会,对各课程的考核结果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可以获得教与学的效果反馈信息,还可获得考试本身的质量信息,对于改革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相长有重要作用。二是及时、公正地处理违规、违纪现象。对于违反考试纪律作弊考生的处理要严明、及时到位,以儆效尤。

3.使学生成为诚信考试的受益者。以学生为主体:端正态度,自我负责,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学生应秉着主人翁的精神,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考试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补充,而非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要清晰定位大学学习对自身发展的作用,锻炼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所以学生还要以自我负责的态度看待考试,主动适应变化。同时,杜绝考试违纪、违规现象,真抓实干,踏实为学,诚信为人,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总之,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并非易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应对传统考试制度全面否定,而应对现行考试加以改革,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10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5I模型;大学生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在校大学生所必需经历的,通过因特网了解到,我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的,到2010年已经持续了23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大学英语四六级报名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官方没有给出准确数字,虽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想见,扩招的这些大学生都会参加四六级考试,因为一个最重要的情况是从2005年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学位获得是与四六级考试通过相挂钩的。虽然在2005年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高校开始出现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的政策,但要想彻底分开难度非常大。笔者以5I模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四六级考试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看法。

一、5l模型的基本内涵

5I模型是关于政策工具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政治因素的效能或效率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有直接和很大程度的影响,很多论点都是一种相当广泛的描述,虽具有启发性,却无法构成一个明确的分析参考架构。而Peters则经比较政治相关文献的整理,筛选出影响政治体制做成政策工具之选择的五项主要因素:观念(ideae)、制度(institutions)、利益(inter-ests)、个人(individuals)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envi-ronment),由于这五项因素的英文首字母都是I,所以被简称为“5I”框架,即5I模型。

(一)观念(1deas)

Peters等人认为,观念与意识型态影响了政府工具的选择,Moore也认为观念建构了公共政策辩论与执行的网络,亦即同时设定了公共政策的假定、理由、目的与手段。杜会管制的实行及其效果,与观念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民营化工具很多时候难以成为政府面对公共事业改革时的可能选择。

(二)利益(Interests)

一般都将政治理解为个人或集体对于利益的追求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不论其强调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以利益为基础”(interest-based)的理论假定,基本逻辑就是政治是由行动者的利益所带动的,这些行动者企图在政治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目的。

(三)个人(Individuals)

某些个人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扮演了较具影响力的角色。工具的选择决定了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支持,而使适当的政府工具被允许用于政府创新,则是“政策企业家”(policyen-trepreneur)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国的情境下,个人影响政府工具选择的路径也有很多,但多数都是非制度化的。

(四)制度(institutions)

在特定的制度下可能形成对于政府工具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缘于过去的历史背景因素、学习经验、专业训练等因素。政府一般都偏好所熟悉的工具,因为能够预期其运用的结果,相信它能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制度因素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公共管理问题,同一组织却常选择使用类似的工具。

(五)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Environment)

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因特网的兴起与普及,政治意识型态传播更加密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更趋密切,甚至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间的界线日愈模糊(比如纺织品生产政策和金融汇率政策)。来自于其它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协议的国际压力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关键因素,影响了政府对于工具的选择(Woodside,1998:162~168)。国际环境也具体地影响政府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

二、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5I模型分析

(一)从利益(Interests)角度来看

四六级考试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学生、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四六级委员会等等,其中学生、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发生直接的关系,关系的纽带就是报名费。各个学校要交的报名费不一样,河北省的报名费是30元,有的学校则高达140元,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的猫腻是很大的。每年能达到上千万的报名考生,就拿稳定的报名费30元而言,这其中从学生流入到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资金就高达3亿,这么大的资金总量,每年都会延续,要想取消四六级考试,从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角度来看,是不可能的。

(二)从制度(Institutions)角度来看

实行了2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如果考试之前的考务安排、出题的保密性等工作都比较到位,每年给四六级考试蒙上阴影的则更多的是考试的作弊。每年见报的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成出不穷,刚过去的2010年6月19日的四六级考试,又爆出黑龙江388名考生集体作弊的事件,四六级考试不完善的制度给作弊者及其帮助作弊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利益。

(三)从观念(1deas)的角度来看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过四六级考试是一个必备的门槛,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期间如果没有通过230企业导报2010年12月(下)四级考试,这个大学生的大学就自上了,这种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占主流,有些观点会认为工作以后凭的是能力,根本不是那几张证书,如果没有那几张证书,你的目标工作单位会拒绝你,就算是一般的企业,也很看重四六级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拼命学英语,导致对专业课和自己的兴趣课的学习时间严重缩短。

(四)从个人(1ndividuals)的角度来看

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一考试,达到证明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目前比较严重泛滥的“刷分族”的存在使得一些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是更难通过考试。我们知道自2005年6月考试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始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处理后,参照常模转换为均值500、标准差为70的常模正态分数。常模正态分数的特点是能够反映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这样如果有许多高分刷手再次参加考试,就会影响到报考的低分考生的排名,最终影响到这些低分考生的标准分。那一部分想证明自己英语能力的“刷分族”使的新参加考试的大学生的通过难度增加了,每年如此,更是增加了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的利益,报名费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蛋糕”。

(五)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Environment)的角度来看

现在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全球信息共享飞速的发展,而英语又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所以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就要有一种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四六级考试应运而生,四六级考试制度不会取消,因为大学生和国家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四六级的弊端很多,我们只能更加的完善这一考试制度,使得它渐渐走上正确的轨道。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篇11

关键词:高校考试管理问题方式

考试是指学生通过测验或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及获取能力认可的活动,主要是指课程考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考试考的不但是学生,更是教师、学校。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内涵是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推进教学相长;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校考试工作科学与否关系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评价是否真实、公正、准确,关系到高校优良考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加强考试管理是实现考试内涵的必要手段。高校考试改革即考试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考试的认识不足。

考试自其诞生起就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手段。[1]高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能否获得学分、奖学金、学位及能否顺利毕业的依据,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自身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考试就是让学生某门课程能顺利通过,打出分数后,即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闭性循环。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取得好成绩或荣誉、顺利毕业的捷径,如此考试已经成为一种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手段。师生考试的认识不足,就难以掌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阻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教育的核心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在课堂里系统地传授知识,“教”、“学”、“考”都以知识的再现为主。目前高校教学中,大多数仍然进行着“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手拿讲稿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授课,就好比一出独角戏,演员和导演都由教师一个人来担当,而学生只是观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考试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学生习惯于接受和承认已有的知识结论,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较弱,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3.考试形式单一,局限性大,未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

当今高校的考试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考试中仍是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考试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一次考试定结论的终结性考试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成性考试少。这种考试方式范围狭窄,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难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也由于考试形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利于人才培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主要内容。如何改革现行考试制度,使之适应学生可塑性的要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2]

4.考试的过程及考试的结果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考试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普遍而且屡禁不止。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过于看重,致使学生在考试中为了考出好成绩而铤而走险,利用各种作弊手段以求取得好成绩。目前高校不仅违纪作弊率有所提高,而且作弊的方式更是层出不穷,通讯工具、米粒耳塞等高科技作弊工具的出现,更是严重影响优良考风、学风、校风的建设,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管理质量。考试结果不公平主要指成绩评定的不公平。当前高校很多课程都是授课、出卷、评卷由同一教师完成,于是便出现印象分、人情分等,主观随意性导致了评分上的不公平,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

二、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高校考试管理改革

1.转变传统考试观念,完善考试规章制度。

学生、教师要把考试目的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和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明确考试目的,充分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思想上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

除了端正师生的考试目的外,为严肃考试纪律,我校还制定了《考场规则》、《监考须知》、《考场巡视制度》和《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这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考试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执行纪律有据可依。

2.严肃考风考纪,建设优良学风。

考风考纪贯穿于考前、考中、考后三个环节。考前教师要对学生做好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教育,学校要加大“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特别是从考试不作弊等做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考试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形成,有利于考风、学风的建设,有利于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考试过程中加强巡考力度,增强监考教师的责任感,监考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使有作弊动机的学生无机可乘。考后强化考试结果的分析评价和考试总结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评价的功能,实现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与考试质量的持续改进。

3.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推动考试方法科学化。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开放式、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教学模式的改革牵动着考试管理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必然带来考试方式、形式的多样化。考试方法应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等,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实操、论文、案例分析等多种考试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复习,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从简单应付单一课程考试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从而把学生学习的重点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向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

4.创新考试模式,推进素质教育。

模式一,“免监考”考试。“免监考”并不是抛开监考老师,学生可以为所欲为地考试,而是一种有组织、有规范的新型考试方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探索,也是一种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我校自2006年起实施“免监考班级”已有5年了,实践表明,这有效地促进了学风、考风建设,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模式二,“期首”考试。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学期末进行。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无论在社会影响上还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专业课程,学生学习英语所花的时间也大大超过了学习专业课所花的时间。因此,可以试行期首考试制度,也就是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在下一学期开学初考试,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实施考教分离,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为了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应努力创造条件实行教考分离。我校大学城校区利用其有利的教学环境与其他高校资源共享、共同命题,共有的课程实行分工负责形式,每所高校教师负责一到二个题,最后从所出题目中随机抽取组成试卷库,每套试题采用标准化命题,每份试卷中不同要求和类型的试题应尽可能组合,确保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这样避免了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只讲其认为的重点,学生复习时只背老师所划定的重点这种单一的、机械化的学习模式,而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考试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推进高校考试管理改革,宣传教育是前提,制度建设是基础,强化管理是手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根本目的。只有加大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高考改革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作弊;特点;高职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33-02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

1.思想误区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我们通过座谈等不同形式的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担忧。很多学生认为他们主要的学习内容为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因此对理论学习不是很上心,但为了考试过关,只能通过考试作弊。还有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在作弊,并且通过作弊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取得老师的认可,比起辛苦的学习要省力很多,因此也加入了作弊大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作弊并不等同于不诚信,作弊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还是非常守诚信的人。

2.“两广”现象明显。一是作弊学生年级分布广,以前是高年级学生才有可能在考试过程中作弊,而大一学生由于刚进校,正在逐渐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畏惧学校的各种处罚管理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发生较少。但随着各个学校的扩招,进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因此,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方式,但为了能在考试中顺利过关,作弊成为这些学生的首选。二是作弊科目广,以前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公共课与本专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是太用功,最后为了考试通过只能采取作弊手段,但很少有学生在专业课上作弊。而现在学校为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而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些专业课程不能认真学习,最后为了能蒙混过关,只能在考试时作弊。

3.作弊手段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作弊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这让许多监考老师非常担忧。许多学生直接用手机上网查找答案、用手机群发答案,甚至在一些大型考试中采取无线电发射、隐形耳机接收等方式进行高科技式的作弊.这些手段让那些监考老师防不胜防。

二、高职学生作弊原因分析

1.学校管理不规范。(1)课程设置不太合理。一是部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社会对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因此课程设置相对陈旧;二是部分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合理,有些课程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加大课时量,但有些学校为了方便安排课程表,为了增加总课时量等原因,减少了这部分课程的学时,致使学生选择作弊。(2)命题形式有缺憾。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虽然各个学校对考试方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创新,但还是有部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不是将考试重点放在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上。若不能真正将职业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技能提高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弊现象。(3)诚信教育缺失。教会学生做一个符合社会公德的人,教会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应该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然而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却忽视了诚信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一是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开设了相关的道德教育课程,但忽略了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诚信、讲道德;二是做为“小社会”之称的校园没有形成良好的诚信校风,一些教师为了个人荣誉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中弄虚作假,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部分学生心理需要调整。(1)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有一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时并不准备作弊,但考试的结果却有可能是不作弊学生不如作弊学生的成绩,更是有些同学利用作弊得到的成绩入了党等。由于这样的原因,使那些不准备作弊的学生有了“吃亏”的感觉,产生了“辛苦学习不如临场作弊”的思想,进而加入了考试作弊的大军。(2)虚荣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虚荣心特别强,过分看中自己的分数,害怕成绩不好会就被老师、同学瞧不起,会影响自己的评优、就业等。那最简便、最省力的办法就是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以作弊得来的好成绩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

三、预防高职学生作弊的对策分析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诚信意识。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是预防学生作弊关键因素。通过加强诚信教育进而推动学校好的考风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一是要增加有关诚信的授课内容,把社会中有关诚信的案例纳入课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诚信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二是要对作弊学生要进行严惩,可以对学生设立诚信档案,凡是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学生,其作弊行为将被如实记录在诚信档案中,这会对学生的就业将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这种措施促使学生改掉作弊的习惯。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主要在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积极走访相关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环节,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设置一些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要充实课堂内容,一方面要提高课堂的实践教学比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3.完善考试制度。随着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由此必然导致考试方式的改革,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尽可能减少纯理论性知识的考核。同时探索不同的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考试体系来评价学生。

4.要预防作弊,需齐抓共管。预防学生作弊不是一人之力就可完成,需要的是齐抓共管。一是要加强监考力度,让每一名监考教师都了解自己的职责,让他们在考场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来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二是要加强考场巡视力度,成立专门的巡视领导小组,加强考场巡视工作,对考试过程中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方法来严肃考试纪行。

我们相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学生作弊现象将会大量减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例(12篇)

    - 阅0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1篇1小学20xx植树节活动方案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学校大队部大队委员就着.....

    植物保护意义范例(12篇)

    - 阅0

    植物保护意义范文关键词:野生植物;重要性;保护措施野生植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资源,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是当前的一项尤为重要的工程,野生植物资源,完全是天然生长的植物。野生.....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