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1月18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在京举行了养老模式与顶层设计座谈会,以“健康养老与医养结合”为主题,邀请全国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世平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显现出规模大、势头猛、程度高、不平衡等特征,可能会成为新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她建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尽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法、社会服务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起―整套比较完备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强面向老人的健康服务、疾病治疗、困难救助、社会关怀等基本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养老床位缺口很大,单靠公共投资很难满足,亟须民间资本投入。但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还面临卜些困难。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说,当前养老政策的扶持多倾向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对于养老地产、营利性养老服务企业缺乏相应的税收等政策支持;对养老企业的融资需求,如优先、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养老基金支持等也还没完全到位;对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专项审批制度、优先医保定点资格、异地医保政策等还需进―步建设和完善。她建议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产业。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2

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镇现有总人口99271人,其中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有14380多人,占总人口15.1%。人口老龄化必将给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年人的明天,也是青年人的后天。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掌握老龄工作的主动权。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创建工作的总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把我镇创建成为市老龄工作先进镇,村村创建成为敬老模范村。做到政策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到位,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到位。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分体现,并形成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具体要求和措施

根据市老龄委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组织,发挥作用明显。各村、各单位必须健全和完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和老年协会组织,配备好一名老龄工作专(兼)职干部。要制订好老龄工作计划,创建敬老模范村措施,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老年事情有人管、活动经费有保障。

2、落实老年政策法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老年优待证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及时处理各类涉老纠纷的调解。镇司法所每年组织1-2期老年法规的讲座,增强全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宣传科要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不定期地收集宣传敬老爱老助老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养老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搞好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各村对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必须做到应保尽保。除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之外,分散的五保老人要按照五保供养规定供养好。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各村、各单位要实施村生活补助慰问,临时救助和结对帮困活动。

4、老年服务设施健全。各村(社区)老年活动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老年服务设施不足面积的要及时完善和解决。活动室各项制度管理规范,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和参与上级各项比赛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断改善老年活动环境。

5、加强考核,规范各项管理。镇民政科、老年协会要健全年度验收考核细则。各村各单位要按照敬老模范村和先进老年活动室的要求,做好三簿二册的台帐登记(三簿:老年活动记录簿、调解纠纷记录簿、会议记录簿,二册:老年人花名册、老年人健康档案册)。

6、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全镇中小学生要以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做到活动要有计划、形式要丰富多彩,从小培养青少年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

1、镇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创建工作,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1篇3

这次老龄工作会议,是五年来全市老龄工作的一次回顾总结会,也是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的一次安排动员会。关于老龄工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今年4月24日,市委书记张立勇对老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关注老龄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当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安排召开这样的会议,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刚才,保福同志代表市老龄委作了一个很全面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秦都区老龄办、武功县老龄办、市司法局和彩虹离退办分别交流了老龄工作经验,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五年来,我市各级老龄组织积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市老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方面的工作情况,保福同志已作了全面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全体老龄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以及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咸阳老龄工作的省老龄委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工作在老龄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维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到2022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占总人口的16%,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将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3亿,比重达30%。我市老年人口也接近50万,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抚养比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加大,并将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如果我们的发展忽视了老年人利益,脱离了广大老年人愿望,我们的发展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做好老龄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同时,做好老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老年人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播者,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涉及千家万户,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和思想稳定,有利于家庭和睦,有利于代际关系和谐,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另外,做好老龄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加剧了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值得高度关注。我们要把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努力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责任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把我市老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注重落实,大力推进老龄业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协调各成员单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老年人多办实事,着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社区基层老龄工作,重视和加强农村老龄工作,抓好城乡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健全老龄工作机构,整体推动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

(一)认真贯彻落实《咸阳市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2006年10月,市委、市政府根据中省部署,制定下发了《咸阳市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11月初,市老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这两份文件明确了全市“十一五”期间老龄工作的发展蓝图。全市各级涉老部门和单位以及老龄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切实贯彻《纲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使我市老龄工作“十一五”期间再上新台阶。

(二)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权益维护等服务。根据中央老龄办、财政部、民政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出台我市加快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根据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制定养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采取新建、改建、扩建、重组等方式,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增加数量,扩展功能,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齐备、队伍严整、服务周到、管理规范的养老服务网络,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基层老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基点,必须做实做好。为切实加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的老龄工作,充分发挥县级老龄工作部门的重要作用,整体推动基层老龄事业的发展,全国老龄办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这是全面推动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文件,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要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当前有些县市区老龄工作组织机构尚不健全,成为制约老龄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瓶颈。各县市区必须把继续推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三级老龄工作组织网络的建立健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文件要求把老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重视城乡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把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为老年群众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要切实抓好老年维权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必须常抓不懈。一是搞好综合协调工作。市、县两级老龄办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作用,及时把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司法行政机关反映。对严重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曝光,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处理。二是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敬老规定,老年人社会优待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落实不到位,老年人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市、县两级老龄办要积极宣传贯彻司法部、建设部、全国老龄办等十一个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精神,开展专项调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老年优待政策的落实。三是各成员单位要配合市老龄办加强检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条件的县市区,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优待范围,丰富优待内容,使老年人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第三、围绕做好创建工作,全面提高老龄工作的发展水平。创建全国、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单位,是国家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作出的重要举措。今后一个时期,各县市区要抓住老龄工作的发展契机,按照“巩固创建成果、推广创建经验、扩大创建范围”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及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已经开展创建的县市区要查漏补缺、巩固成果,并要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而广之;没有开展创建的县市区,要积极对照创建的目标任务和检查验收标准,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促进老龄工作全面发展。在创建过程中,各县市区要注重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抓亮点,注重巩固、推广、发展、提高典型。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县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通过宣传先进,带动一般,鞭策后进,形成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第四、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要切实加强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引导老年人参加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各县市区要积极筹备组织好每年一届“老年节”庆祝表彰活动,营造声势,推动工作。今年是市老龄委成立20周年,市上将围绕庆祝表彰活动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执法检查开展一系列活动,展现20年来我市老龄工作的发展成就。各县市区老龄委要按照市老龄委的工作要求,提早准备,精心组织,做好各项庆祝活动。

三、加强领导,求真务实,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老龄事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老龄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老龄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在制定专门规划时,要把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机制,保障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经费需要。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确保老龄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老龄工作头绪繁多,涉及面广,各级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老龄委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形成协调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老龄委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4

这次市老龄委全委会议,听取了_同志关于20*年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大家审议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方案和“爱老奉献年”活动方案,并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老龄办要根据大家的意见,抓紧做好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关于去年的工作,于敏同志已经做了总结,应该说,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老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实际效果也不错,是取得长足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概括地说,是有了新气象,呈现新面貌,取得新进展。

一是,有了新气象。从老龄工作机构看,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工作实际需要,对市老龄委成员及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充实,增加了市残联为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出现了一批新面孔,老龄委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增加了老龄办行政编制,老龄工作专职队伍进一步加强。从工作方式看,建立了老龄委和老龄办两个层次的主任、副主任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主任、副主任都按要求坚持深系点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探讨工作思路,指导工作开展。

二是,呈现新面貌。表现在:①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老龄宣传工作的意见》,开通了*老龄网站,并与国家老龄网链接,成为展示我市老龄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联系社会各界及广大老年朋友的桥梁和纽带;与___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泉映晚霞”老龄工作专版。每隔一周出版一期,内容丰富,很受广大老年朋友喜爱。这些都对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宣传老龄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发挥了良好的作用。②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市民政部门在街道和社区开展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组织开展了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市卫生部门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为老年人免费查体、送医送药上门活动,查体近1.3万人次,优惠或免收查体费近10万元。在万名农村老年人免费游*活动中,市民政局、农业局给予了热情赞助,园林、公安等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老龄委的其它成员单位也积极落实各项承诺,形成了共同为老龄工作献计出力的可喜局面。③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各级老龄办根据全市老龄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他们的组织协调下,整个老龄工作有形式、有内容,丰富多彩,效果明显。

三是,取得新进展。突出表现在:①老年人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充分发挥了“老年人法律援助联络室”“老年人维权接待室”和“148”老年人法律服务咨询热线作用,认真解决老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行为,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老年人权益保障年”承诺的80件实事,全部按时完成,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使得去年成为广大老年人得到实惠更多的一年。②老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共筹措资金60万元,在全市农村建设了141个老年活动基地,统一配备了图书、健身器材等,成为老年人学习、健身、举办活动的好去处,深受广大老年人的欢迎。新建老年公寓6处,增加床位190张。③老有所养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体系。全市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年人全部实现了应保的参保,供养率达到100。90以上的农村60岁老年人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趵突泉办事处利用星光老年之家,建起了全市第一家托老所,开辟了老年公寓之外的一条新的针对特殊情况老年人的养老方式。④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文体活动更加丰富。老年人文体网络更加健全,举办了首届老年人田径运动会、老年人健身操比赛、健康老人才艺大赛,既充分展示了我市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又是我市老年人丰富多彩文体活动的真实写照。⑤尊老敬老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老有所养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老年人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加大了对尊老敬老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树立了11个先进村(居)老工委、17个老年活动基地示范点、10大孝星、10名敬老模范、10名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典型,并组织部分典型人物组成尊老敬老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全市五个县(市)区作专场报告,使敬老尊老的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老龄委工作机构和广大老龄工作者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年的老龄工作,于敏同志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和意见,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希望老龄办认真吸收后形成今年工作的意见。下面,结合我市老龄工作实际,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表明了我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并为发展老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对照白皮书的要求,应该说,我市老龄工作任重道远。比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高龄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社会人口扶养比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不断加大,并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特别在农村,由于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农村的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老年人群的贫困化和边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这些做老龄工作的同志首先要对当前老龄的趋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要充分认识老龄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认识上进一步统一,积极研究,认真对策,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丝毫的松懈。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老龄问题是个全社会的问题,做好老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这方面,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媒体、网站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在全社会宣传敬老养老助老,倡导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把传统孝道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弘扬新型的孝文化,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形成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老龄工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增强群众维护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提高尊老爱老敬老的自觉性。要大力宣传关爱老人、奉献社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企业家自觉加入到为老年人献爱心、办好事的行列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认识到老年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培养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懂得感恩回报和奉献社会。

(三)落实措施,实事办实。老龄问题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解决老龄问题,既要着眼于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从机制、制度健全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又要扎扎实实解决好老年人的实际问题。首先,要落实好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___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现有的各项老年人政策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同时,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新的政策措施。二是围绕“爱老奉献年”活动,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权益维护等方面实实在在做几件惠及老年人的实事好事。对工作计划中确定举办的各项活动要认真策划好、安排好、落实好,好事办好,见到实效。三是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职工作把为老服务的各项措施制定好,实现好。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基本医疗待遇的落实。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老年人生活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社区扶持相结合,推动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要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要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使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要高度重视农村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和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把涉老纠纷处理在萌芽阶段。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制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采取新建、改建、扩建、重组等方式,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增加数量,扩展功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齐备、队伍严整、服务周到、管理规范的养老服务网络,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四是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全方位做好各项老龄工作。要把老龄工作与其他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确保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各级分管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老龄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工作机构健全,干部队伍稳定,活动设施完善,服务项目丰富,考评机制科学的老龄工作新局面。要加强调查研究,畅通与老年人联系的渠道,认真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事老龄工作的同志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帮老年人之所需,解老年人之所困,做关心老龄事业的表率。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5

关键词:延迟退休;退休年龄;政策实施

一、前言

退休是一个特定经济概念,它不仅指劳动者步入老年,逐步退出生产劳动领域这一经济现象,更主要指在特定的社会保险制度下,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具有特定经济内涵的现象[1]。因此,确定法定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的核心内容。退休年龄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制定该政策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半个世纪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国民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退休年龄规定却沿用至今。改革我国偏低的退休年龄已成为热议。

二、延迟退休的合理性

(一)年龄结构改变和预期寿命提高背景下的客观要求。随着卫生保健提高,中国出现了老龄化。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13.26%。延迟退休能提高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从而减轻国家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在一定时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领取年限正相关。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受到退休年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领取年限的长短同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有关。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延迟退休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人力资本利用。随着身体素质增强,不少人到了五六十岁仍具备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能。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也推迟了就业起始年龄。假如退休年龄不相应延长,劳动力的就业年限、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将缩短,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三、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同样突出。自动化大生产和科技经济发达导致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减少,大学不断扩招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这些问题本来就使得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如果大批老年人力资源继续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

(二)对养老统筹基金贡献不明显,反而损害大众利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已达万亿,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减缓的基金缺口为200亿元,延迟退休作用可谓杯水车薪。而为了填补这200亿元的资金缺口,按人社部最新数据,光算参保职工,至少有1亿多人受到影响。加上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差不多2亿人的利益将受损。

(三)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局部导致社会不公:许多老一辈劳动者跟不上时代节奏,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拿着钱不做事,等着退休。如果延迟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将占用很多宝贵的人力资源,让有能者不能居之,下岗人员也将失去许多再就业的机会。尤其对于公务员群体,延长退休年龄制度必然使他们走在前列或成为受益主体,这对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是很不公平的。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日渐不合时宜,应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而针对其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如下建议:

(一)政策实施应程序妥当。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最终都涉及到大众的利用。延迟退休政策也应当先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再推出并施行。而不是以一种保密的、刚性的、匆忙的通告方式公之于众。

(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避免“一刀切”。提高退休年龄应提早规划,找准时机,小步渐进。弹性退休制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即充分考虑到某一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老年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收入及心理状况,分阶段、有步骤地渐进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多管其下,解决养老负担。延迟退休的同时应大幅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把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模式转为积累型模式。这样的制度条件,有利于解决与储蓄率相关的未来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及早扩大个人账户积累也有利于缓解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3-114.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6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出现了生育高峰,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

(二)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这就使得50至60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最终迎来本世纪的银发高峰。

(三)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降低了出生率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大大降低,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控制人口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提高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使我国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支出要增加,而且医疗保险金支出也会迅速增加,社会负担会成倍扩大。同时导致劳动力不足困扰国家经济发展家,并加重家庭赡养负担。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一个人老年阶段的医疗花费是中青年阶段的三倍以上,老龄化对养老金的支付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了很大压力。其中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挑战最严重,最直接。

(一)劳动力不足困扰国家经济发展

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年轻的就业人口在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而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增加国家经济发展的负担。

(二)家庭赡养负担加重

老龄化会引起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削弱。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统计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到2025年抚养29.46人而2050年抚养48.49人。

(三)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存在的矛盾与困难,我国实行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但是,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空账”问题。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议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根据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

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

2.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

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应是下个世纪老龄工作重要内容。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1篇7

关键词:养老地产;人口红利;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4.23文献标识码:A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红利消失,也就意味着中国老年社会的到来,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该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经济参考网),往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呢,人口老龄化问题还将近一步加大,相对应的养老产业也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而养老地产也会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养老地产,是指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这类老年地产的建筑产品开发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开发的规律,创新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增加设施设备和精心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养老地产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把养老地产视做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随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地产的发展将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房地产企业当前转型和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市场细分的结果,是房地产业和养老产业整合的产物。

1、国外较成熟的养老地产模式

1.1美国养老地产模式

现阶段,美国的养老地产通过“倒按揭”的运营模式是比较成熟的养老模式。“倒按揭”,即以房养老,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有很多“房子富翁,现金穷人”,于是以房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在美国最流行、最重要的反向抵押贷款是“住房权益转换抵押贷款”(HECM),它由美国住宅和城市发展局(HUD)在1989年推出,在全美国由银行、信贷公司和保险公司销售。HECM在美国广受欢迎,占到市场的90~95%。贷款限额主要根据房产所在的不同地区来确定,最大贷款限额称作“203-b限额”(203-b1imit),由法律规定且每年调整。

1.2中国台湾养老地产模式,多元化的老年公寓

台湾的养老设施分为公办公营、公办民营和私立民营等多元化的经营形式,面向老年人市场提供敬老院、高档老年公寓、养生文化村、安养中心等多种居住建筑类型。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在台湾,一种常见的老年居住建筑是城区综合体形式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多为高层建筑,在一栋建筑中,既有独立、半独立的老年人居住单间或套房,又配套有全面的公共服务,如馆内门诊、健康咨询、会客、、表演、餐饮、娱乐、美发、视听等内容。运营模式可以采取租赁式、产权式或产权带租式等多种形式。

1.3新加坡养老地产模式:允许符合条件的组屋拥有者出租全部或者部分居室来换取养老收入。

2、国内养老地产的现状

国内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养老地产的开发建设经验缺乏,经营理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都没有成型,消费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习惯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消费观念仍有待转变,真实的消费需求有多少还不可准确测算,因此,养老地产都处在开发的初始阶段,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探索和完善。

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社会就开始步入老龄化,政府也开始不断出台各种关于养老地产的政策和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力度。但是截至目前关于养老地产的政策仍然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对拿地、融资、运营等各个环节仍然没有可供具体操作的政策指导。但近年来路资本都在炒养老地产概念。在房地产价格理性回归和房地产业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地产商、投资商、保险机构等积极推出各种模式的养老地产项目,对养老地产开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保利集团2008年起就开始编制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保利地产养老设计标准》。在建设总投资为4亿元的上海的保利.西塘安平养老健康生活社区的时候,保利地产王健直言: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还属于试点阶段,正在进行各种有效的尝试。万科同样在2010年斥巨资挺进养老地产市场,其首个养老地产项目———北京房山的幸福汇———也于2011年竣工,但楼盘最终的运营情况,至二期时,已与“养老”无密切联系了。与此同时,一些与养老有关的保险资金也对这片产业充满了浓厚兴趣,竞相涉足。虽然上述养老地产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目前还处在小而散的状态,只是一个个单点,并未形成面,且都属于摸索阶段。

3、我国养老地产发展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3.1养老地产的政策支持

养老地产作为带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的地产,应有别于其他的商业地产,若是按纯粹商业地产的模式来开发,势必会导致养老地产入住门槛高,有钱人才能住,而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养老模式,因此,应该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植下进行有序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养老地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比如,土地的优惠政策等来作为保障。

3.2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提高地产商的开发积极性

由于人们对养老地产产业还不熟悉,且养老地产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势必要求养老地产的投资者在建造老年社区时,要投入比普通住宅项目更多的资金。再加上老年人风险意识很强、行事谨慎等原因,所以可能需要适应期,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养老地产开发的时候,投资额较高,且风险性较大,如何来保证开发商对养老地产开发的积极性,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3.3提高养老地产的物业管理水平

由于养老地产入住人群的特殊性,要求其有更加完善的后期物业服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管家式服务。而国内现有的物业管理模式,是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的。因此,可以考虑从引进专业公司管理模式,此种模式构建专业化水平高,服务体系完善,内容涵盖了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心理咨询、家政等方面。此种模式操作灵活,经营便捷,服务质量高。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构建精准的专业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如何快速的使国内的养老地产的专业管理公司尽快承担起国内的养老地产的物业管理任务,是现阶段急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4、结束语

养老地产作为我们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内还属于初始新兴阶段,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完善,中间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在市场化逐渐成熟的今天,养老地产的发展不仅需要老地产投资者的开发理念及模式越来越成熟,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有利于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及导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罗福州.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2(12).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8

“十二五”开局之年,改革攻坚阶段,国际局势动荡不已,2011年两会的热点是什么?民生!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用自己的汗水深入群众,探根寻源,思考医疗、教育、房价、交通、养老等诸多民生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履行着自己的一份职责,尽着自己的一份心意。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继明教授的办公室里摞着近乎等身高的人民来信,蔡老师从中发现问题,取其精华,书写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调查了100个乡村医生,建议把乡村医生的人事关系归入乡镇卫生院,规范用人程序,提升乡村医生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职业归属感。

民生难题,委员和代表都惦记着

交通拥堵,限购摇号,城市病出现了,如何解决?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在近乎成为堵城,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限购限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还使公民失去了幸福感。”李立新认为香港以空中连廊为代表的步行系统,对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可资借鉴。香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建成了近600条空中连廊和人行天桥,这些设施与地下通道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善的步行系统,人们可以经由步行系统抵达各政府机关、证券机构、车站码头、商场影院等场所,避免了人车混行、人车争道。李立新委员主张,内地大中城市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经济、最合适的步行系统建设方案。

农民工的各种福利,一直为政协委员们关注,政协委员王健林认为,解决农民工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工流动当中的户籍问题,让他成为市民,享受保险。

保障性住房建设关系城市居民生存与社会和谐,但因一度遭遇资金瓶颈进展缓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认为,利用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收益。建议允许保险资金通过基金、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把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划归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投资。

新兴产业近年来不断受到政策的支持,但一些行业和地区也出现了炒作、包装、争取投资多,科研、创新、生产建设少等现象。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在物联网方面,诸多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国传感器80%依赖进口。一些地方吸引高校去办物联网研究所,是希望产生GDP,高校想的是到地方拿科研项目经费,真正下决心技术攻坚的不多,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打破。邬贺铨委员建议清晰定义新兴产业边界,让优惠政策有的放矢;国家加强统筹,防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研发空白;推动军民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从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在电网、智能物流、数字医疗、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参政议政,连着人民的心

参政议政关注民生,不仅在两会召开期间进行,2010年6月22日,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常委会议议题下设六个专题,其中,夯实“三农”基础,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进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三个议题直接和民生相关。常委们建议,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和贫富差距。要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更多倾斜,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其中的内容就不赘述,但这些问题个个都说到了点上,触到了改革攻坚的难点,带给了百姓希望。

让百姓有钱花,才是扩大内需的关键。2010年8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专题协商会。委员们在发言中指出,扩大内需,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财税金融改革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等举措来推动消费水平的增长。

本世纪前半叶,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为12.0%,2015年将升至14.4%,随后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2025年老龄化水平约为20%,2048年将高达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的平台期,而且高龄化趋势愈发明显。2005年我国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共有1640万,占全部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11.16%,预计到2015年,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将增至2640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2.28%。到本世纪中叶,高龄老年人数将接近1亿,将占全部老年人总数的21.7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农工党中央提出了建议: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层次的养老服务。政府应继续加大养老院管理力度,在扩大床位数量的同时,加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培养针对老年人群具有一定医学背景的专业护理人才,在养老机构或家庭开展服务,提高老年人群养老和养护服务水平。加强研究老年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解决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建议甚至细致到了要求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建言中指出,在老年人口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为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采取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严重影响老年人口的生殖健康。在老年人口本人或配偶退出育龄期后要及时终止这些避孕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生殖健康水平,进而保证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9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投资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老年人口数增加而使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显然,中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新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通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险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下一步医改推进过程当中,政府表明其将占主导,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方投资,解决医疗及养老问题,这将是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机遇。

二、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和医疗健康产业情况

(一)我国老龄化的原因及现状

中国在2010年到2015年前后出现了人口的拐点,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结婚人口数量的下降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导致的9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致使2010年前后新增劳动力不断减少,2014年前后结婚人数和新生人的减少,同时50年代出生的人在这期间进入65岁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总的劳动力人数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人,14岁以下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90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2.27亿人,结合人类寿命增长等情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呈老年型,且老龄人口整体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

(二)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情况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因老龄人口地飞速增加受到巨大冲击,但同时这也是对医疗健康有关产业良好的投资时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上涨0.79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上升1391%,卫生机构数增加65.7万个,医疗卫生床位数增加334万张。老龄化使我国居民对医药健康及医疗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自2000年以来的12年间医药行业平均每年销售收入增速达20.98%,利润年平均增加额达131亿元。近几年政府也为适应老龄化的各阶段情况不断出台改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等等,为发展健康产业做出了积极回应。

(三)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015年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据中文核心期刊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从10.5%增长到35%左右,数据说明见表1。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数,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扩大产业规模以及规模发展到何种程度可能成为该产业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表1未来20年老龄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三、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及选取

根据国际划分标准,选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并用x表示;老年人口的不断上升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同时对于其他老年产品的需求也会显著增长,因此用y表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代表我国居民对医药及相关产品的需求程度;鉴于医药行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且医药行业规模扩大与工业产值有关,是以用z表示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旨在研究我国的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最后因医疗养老都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取老年服务健康行业进行养老市场预测。所取数据见表2、表3:

表22000~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及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2);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表32004~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

(二)需求上升的趋势

由表2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数据作解释变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y=a+bx+u1

将以上两个变量数值带入模型进行测算,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5,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其进行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调整后的=0.988,的Sig.为低于0.001,说明拟合程度好,回归效果极为显著;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Sig.=0.000,表明回归变量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显著。由此最终得到老龄人口占比与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模型:y=-2954.539+477.855x

说明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增加1%,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平均增加478元。由数据预测数据知,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增加到35%,每年人均支出则将增长到13770元。

(三)具体测算需求增长和医疗产业未来的规模

由表2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解释变量,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z=c+dy+u2

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测验,得到以下结果:Pearson系数=0.982,两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0.962,回归效果显著,得到最终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模型:z=-5560.779+14.527y

说明人均消费支出每增加100元,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加1452.7亿元。到202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增加到97159亿元,2035年将到达20万亿元左右。

(四)具体测算养老产业未来的规模

运用时间序列外推法和表3数据进行预测,建立产业规模预测模型:Q=α+βt,其中t为修正数值后的时间变量,Q为产业规模。求得预测模型为Q=4959.46+1016.32t,根据推测203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1万亿,距2014年将增长1.69个百分点。

(五)对于养老支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以至养老金缴纳不足等问题,领取养老金的支出又是绝对需求,导致我国养老金供不应求,空账每年以1000亿的速度在增长。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上涨,这将成为财政支出的负担之一,对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旧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四、对策和有关政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长期维持增长趋势。高血压、关节病等老年多发病给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人们正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养老产业,但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缺口等待政府及社会及时补充。

(一)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据国家食药监局南方所测算,在我国,老年人人均用药水平是我国人均用药水平的3至4倍,且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产品的刚性需求相对更高。就预测的医疗保险支出和现阶段养老保险供给情况来看,如果不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商品供给量,营造医疗健康产业良性竞争环境,未来将面临医疗困局和保险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根据上述测算,如果未来20年老龄人口趋势基本符合预测,那么未来医疗医药规模还有十几倍的发展空间。这些情况看来,增加资本投入以扩大产业规模已成为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首要目标。

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使更多人关注此领域。为进一步缓解医疗困难,政府应从源头入手,鼓励医疗医药科技项目的开发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次,虽政府投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这也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不小压力。因此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公开招标方式,使医疗医药市场尽量向完全竞争市场靠拢;二是可以精简新药品、新器械上市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和花费,增加企业创新研发信心;三是让医疗医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产业宣传成本降低;四是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推动市场竞争。通过改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上各阶段的政策,最终在良性竞争中,使医疗医药价格不断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新产品,促使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相应医疗服务中器械、药品等费用的降低也将缓解医保压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大力发展

当前面临的养老困局:一方面老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缴费人数已经到顶即将下滑同时企业社保负担非常严重。除了社保控费以外,大力鼓励商业保险是解决路径。努力做到社保保障基本需求,商保保障高端养老需求。达到降低企业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和壮大养老产业的目的。

上文根据老龄人口变化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了预测,再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的28.6%下降到2014年的17.4%,而支出仅从25.2%下降到19.6%,数据见表4。对比发现,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而且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将更难以挽回。因此对于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给出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填补社保无法保障的空缺,同时也建议划转国有股份充实社保。

表4城镇医保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五、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增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但就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所以,建议政府搭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增强产业发展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补充社保资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63-65.

[2]王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223-223.

[3]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4]胡晓华,易守宽,杨雪梅.浅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13(4):243-245.

[5]丁丹,贺平鸽,胡博新.医药行业:宏观数据库[R].国信证券,2013.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10

这次会议是新一届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第十次会议精神,总结我省2007年老龄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工作任务。刚才,双喜同志代表省老龄委对去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年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正确认识新时期老龄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刻认识:(一)老龄工作是关系到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大问题。在十七届二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当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职能的两个弱项,而老龄问题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人已成为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对象和重要群体。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龄群体提供卫生医疗、健康娱乐、养老医疗等方面服务,让老年人和青年人、中年人一样均等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服务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给予特殊的关注和体现。老年人问题不是简单的老龄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与社会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未来紧密相连。(二)老龄工作是关系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建设方面,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建设目标。实现这五大民生目标,一个重要的政策措施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住房保障。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抚养比越来越高,养老金和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压力越来越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建国前后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将陆续进入老年阶段,这一代人在物质生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呈现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政府如何将新增财力的大部分投入到社会保障,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对象之一,如果对老龄工作不重视,就意味着对民生工作不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一定要站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三)老龄工作是关系到建设和谐文化、树立文明风尚的重大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如何对待老年人问题,是一个人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一是关系到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品行修养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对老人不孝敬的人,道德品质肯定低下,更谈不上具有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二是关系到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人是一个多方面的责任主体。对老人不负责任的人,必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对家庭其他成员不会负责,对整个社会也不会有责任感。三是关系到社会风尚、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只有全社会都尊老、养老,才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文化氛围,才会更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关系到是否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规定人人都必须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这种义务具有强制性和法定性。如果一个人没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会受到社会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四)老龄工作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在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利益公平等多个方面。老年人失去了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也就失去了自信心,所以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伴随着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和风险的积累期,老年人问题已远远超越了原先的老年人概念范畴,老龄问题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老龄问题处理不当,会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一是由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后的赡养问题引发的矛盾;二是孤身老人身边无人抚养的矛盾;三是由于老年人的抚养问题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四是老年人要求参与家庭社会民利与社会家庭不平等歧视的矛盾;五是老年人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二、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新趋势、新问题,更加有效地推进老龄工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口寿命也得到延长。2005年中国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这是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我国社会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1.3%,2022年将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从目前的1600万将达到2022年的3500万以上。空巢、失能老人大幅增长。2006年,城市空巢老人户达到49.7%,农村为38.3%,失能老年人口达到1313万。农村老龄化超前于城镇,有的地方已经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在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老龄工作出现了新的趋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据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期限只有25年,现在正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二是人口老龄化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已占世界第一位。三是人口老龄化高龄趋势特别明显。现在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平均年增长率达5%以上。四是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五是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在上述条件下,老龄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迅猛到来,整个社会在思想上、战略上、工作上准备不足,还没有真正把老龄问题作为重大战略问题重视起来,采取重大的政策措施加以研究解决。二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真正达到覆盖城乡居民的最终要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三是老年人对基本生活保障的多样化需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有着直接矛盾。四是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与政府尚不完善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相矛盾。五是老龄工作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和工作体制、机构功能弱化相矛盾。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切实增强老龄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可行性。三、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的关键问题针对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贯彻落实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力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是在推进和完善各项制度时,一定要认真研究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使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二)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展为老社会服务,推动实施“爱心护理工程”。为老社会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共同构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三大制度安排。目前,为老社会服务发展滞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出台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办法,加快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健全服务网络。要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服务,抓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难题。(三)认真落实省政府制定的各项涉老优待政策。我省目前已制定出台了很多涉老优待政策,包括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维护权益等方面。但从目前来看,政策落实得并不理想。各涉老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加强老龄工作战略研究,加紧完善涉老政策,加快落实惠老措施。今年组织部、监察部门要配合老龄办对各部门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以省政府名义通报。(四)认真研究破解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在农村,老龄工作的重点也在农村。当前要着力研究四个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今年准备先开展农村计生户的养老保险,然后逐步推进。二是逐渐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低保和新农合标准。三是加强农村老年人维权工作,维护他们正当的权益。四是采取措施丰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五)进一步强化各级老龄委的职能作用,使老龄委真正成为老龄事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一是大力宣传老龄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让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对老龄工作带来的重大社会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认真协调有关部门特别是成员单位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的有关老龄工作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政策。三是进一步组织政府、社会、企业为老龄事业提供政策、资金和其他方面的公共服务。四是健全完善老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促进老龄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己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进取,为开创我省老龄事业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篇11

在对温州现状的实践考察和了解下,本文对温州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加强物质基础和健全养老保障机制依旧是温州的奋斗目标。同时,小组成员还认为,老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关心与参与,还需要针对老龄问题的特点,推进“积极老龄化”,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使老年劳动力成为我市经济的增长点;积极推进“为老”服务事业,最大限度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减轻政府和家庭的压力。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日本作为全球的老龄化大国,在老龄化解决方面对中国来说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老师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渠道的资料对于富士市老龄化现状进行讨论与研究,针对日本富士的老龄化解决方案采取适合温州市老龄化问题的改革方案,提出对温州市改革的一些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一:温州老龄化现状

早在1995年,温州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60岁以上人口已达108.10万,占总人口的13.87%。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39%增长到2005年的10.54%,温州只用了5年,比日本快了10年。

温州将长时间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中,而这也将是影响温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温州市长寿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据统计,温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116.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83%。其中,农村人口为89.7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6.89%。

与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先富后老”相比,温州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例如,日本在老龄化比例达到14%时的人均收入为38555美元。温州老龄化比例已接近14%,人均GDP4937美元,仅为日本的12%。

二:温州市居民对于老龄化的了解程度

考虑到温州目前的老龄化情况已经比较严重,而且温州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聚集地,本小组成员对温州本地人员及外来人员分别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老龄化是什么?几岁以上可以算是老龄化?有70%的温州本地人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老龄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其中,有65%认为男性到70岁女性到65岁可以才算是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大部分外来人员对于老龄化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80%的他们认为男性65女性55岁就属于老龄化范畴。

2、你了解养老保险的问题吗?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呢?65%的本地老人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会定期做一些宣传,有事自己也会上网了解相关新闻和政策;70%的外来人员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平时都忙于工作,一般很少看电视,而且出门在外希望有时间就去赚点钱。

3、在养老问题方面,你们是希望子女赡养还是自己去养老院之类的机构欢度晚年呢?65%的本地老人表示自己更加愿意采取社区养老服务,不想增加年轻人的负担,只要子女能够定期去看望他们即可;75%的外来人员则表示,自己将在外面工作努力减轻家庭负担,到时更加希望和孩子们住在一起,自己至少还可以为他们烧饭之类的。

4、作为大学生,你们对老龄化问题了解吗?75%以上的浙江省大学生表示自己对于老龄化比较了解,温州市采取了很多老龄化的对策,比如建立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文化节等;60%的外来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家乡在老龄化问题上并没有做很多的对策,虽然自己有所了解,但是还是无能为力。

三:温州市市政府对于老龄化采取的措施

1、建立老龄工作机构;农村老人协会建设逐步规范;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作用。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问题。贯彻“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加强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核心内容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严格涉老案件执法检查。

3、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公益性文化设施活动场所,将政府兴办的公共文化和体育活动设施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完善老年教育网络。

4、注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深化社区为老服务工程,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四:建议

1、延长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口就业率,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本有很多由老年人牵头开始家族经营单位的企业,60岁以上的老社长也随处可见。而温州作为一以做生意发展而成的沿海发达城市,推行此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行,对于温州市未来的发展也将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领导性作用。

2、重视养老保险,将计划生育与养老事业有机结合。与日本的高龄少子化不同的是我国拥有14亿的人口,人口的庞大使我们不得不推行计划生育。可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4―2―1”家庭,”丁克”家庭,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多,所以解决养老问题也迫在眉睫。日本最成功的便是护理保险模式。它可以分为:身边护理,家务帮助,复合型3中服务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日本的老龄化高压。小组成员认为温州市可以尝试这种护理模式。首先,温州有其地域性优势,温州医科大市时一所专门培养医护人员的大学,每年温州医科大学都为社会推送出一批批的优秀的医生,护士,医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其次,温州市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也为推行此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与日本不同的是,温州乃至我国都处于一个社会层次,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大差距的现状,每个人对于养老方式也有着不同的追求与愿望。因此,采取多模式的养老模式将会推动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发展。

4、加大老龄化的宣传。由问卷调查可见,温州在对于本地老人的老龄化政策方面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外来人员或者农村人员的宣传和保障力度显然不足,所以,本组小组成员认为加大对农村及外来人员的保障将是未来几年内温州市的发展和奋斗目标。

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为保证法律法规在本市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保障法和保障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视察了部分区县老龄工作,召开了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查组还深入15个社区,与退休工人、干部、教师和农民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邀请近百人次的市人大代表参加了检查和调研活动。同时,结合执法检查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今年市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19件建议进行了重点督办,有关部门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根据代表建议积极改进工作,使执法检查与办理答复建议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部门相关方面的工作,代表们对建议办理情况都表示满意。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也同步对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6月22日,执法检查组召开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执法检查报告。下面,我就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市贯彻落实保障法和保障条例的基本情况

保障法和保障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履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项职责。一是将老龄事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健康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居家养老人群的生活照料和个性化服务;四是拓展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领域,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法和保障条例贯彻实施十几年来,我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一)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有所养”得到落实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福利性养老保障制度为基础,以老年人优待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0**年出台的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性养老保障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标准一致的福利性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反响强烈,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我市于20**年制定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办法》,在老年人乘坐地面公交车、参观游览公园和博物馆等文化体育场所、建立高龄津贴和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提供优惠医疗服务及为老年人开展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11项优待办法。优待办法的出台,保证了老年人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有所医”目标初步实现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医疗保险在全市城乡范围内的全覆盖。加强老年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18个区县建立了老年病专科医院。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为老年人建立免费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开展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促进了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

(三)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逐步展开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依托,多数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部分高龄、空巢、生活半自理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有效地弥补了家庭照料的缺失和不足。如开通96156社区服务热线,推出“菜单式”为老服务项目,开设老年餐桌等。逐步推广建立城乡社区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帮扶网络,使老年人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为满足身体致病、致残、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和部分“五保”老年人的集中照料、护理需求,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兴办各类敬老院。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敬老院建设的积极性,在建设资金支持、运营补助、土地供给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共有各种类型的敬老院339所,4万余张床位。

(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为满足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愿望,我市采取多种措施,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例如组织老年知识分子参与“银龄行动”,支援贫困地区,提供文化、医疗、科技服务;组织离退休专家到区县开展援助项目,返聘退休医学专家到社区卫生中心站工作等。针对老年人以在社区生活为主的特点,发动他们积极投身和谐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建立老年人协会、开办老年学校、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引导老年人参与各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老年维权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

为了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执行,法制宣传部门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开办法律专家热线和专家课堂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各类法律服务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责,畅通老年人维权渠道,为老年人维权提供优惠便捷的服务。各级司法机关依法打击各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老年人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优先服务,同时对特困老年人实施司法救助,保证老年人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及时得到维护。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日益严峻和老龄事业持续发展的需求,保障法和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有待深化,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紧迫性有待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侵害老年合法权益的行为还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和组织参与公益性养老服务的自觉性不高。

二是养老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本市已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但由于基础薄弱,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别仍然较大。在调研中“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落实依然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国有、集体企业中较早退休的老职工退休金水平相对偏低;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老年人有基本生活保障,但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三是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市社区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运行、监管不规范。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为老服务项目短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更大。

四是敬老院养老床位供需矛盾突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进入敬老院养老的要求增多,由于历史上对敬老院建设投入不足,造成敬老院床位数量与需求缺口较大。另外,由于敬老院建设布局不尽合理、有的服务功能不全或缺乏专业队伍、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现有的敬老院床位中有近三分之一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床位空置率较高。

五是老龄工作机构队伍有待加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区县和街道、乡镇的老龄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人才缺乏。老龄工作机构隶属关系不一致,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职能。

三、对进一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障法和保障条例,推动我市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市在1990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为109万,占当年人口总数的10%。目前我市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54万,占人口总数的15%,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9%,高于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呈现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的特征。根据预测,到2022年我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50万,到2050年将达到650万的峰值。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的严峻性,及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提高对发展老龄事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大局出发,把老龄事业作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深入研究、科学筹划,加大投入,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措施,确保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宣传教育

一是要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和严峻挑战,提高全社会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发展老龄事业的紧迫感。二是要深入开展对老年人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尤其是对老年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优待政策的宣传,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权能力。三是要加强对开展慰老助老活动、志愿服务、落实老年优待政策等工作的宣传,使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尊重。四是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忽视老年人精神需求、“啃老族”现象以及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抓紧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为我市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一是要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使养老保障水平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逐步增加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年龄,“421”家庭模式已经显现。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迅速增长。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我市实际的体制机制,搞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衔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路子。一是加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配套政策研究。要针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加强对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加强对家政服务人员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二是加大敬老院养老床位建设力度。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我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对今年新增1.5万张养老床位的建设任务,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期完成。新建敬老院要合理规划布局,规范服务标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现有敬老院要进行必要的改造,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使用效率。要探索敬老院的医疗服务与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的机制,满足敬老院医疗服务需求。民政、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保证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五)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快市级老龄工作机构的改革步伐,研究解决区县老龄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能力弱的问题。对老年人口数量较大的区,要根据老龄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老龄工作干部;有条件的街道和乡镇应当配备专职老龄工作干部。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缓解老龄工作机构干部短缺、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六)对修改和完善保障条例的建议

根据此次检查情况,对下一步修订和完善保障条例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保障条例在内容上需与保障法相衔接。由于我市保障条例先于国家保障法颁布实施,在内容上多处与保障法衔接不紧密,应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有关条款进行调整和细化。如应根据保障法的规定增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具体条款。二是需要增加的有关内容。近年来,我市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应将成熟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规条款;在保障条例中增加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内容,以便政府综合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保障条例中应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增加对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内容。三是在保障条例中应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老龄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进行明确,保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有效地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对人事工作的认识范例(3篇)

    - 阅0

    对人事工作的认识范文经常告诫自己要用辨证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可总是讲在嘴边,忘在手边,结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对具体问题分析力度不够,不能全面运用发展的.....

    人口红利带来的影响范例(12篇)

    - 阅0

    人口红利带来的影响范文1篇1关键词: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3-0033-02中国人口多,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大问题,.....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