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必要性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1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以及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现状开始引入低碳经济的理念,但大多对低碳经济的分析多集中在其对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影响发面,忽视了其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的分析。因此,对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发展是碳排放量最低、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最低以及生态环境代价最低的经济模式,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

随着近几年,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产品的成本有所增加,我国的有些出口产品受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出口限制。例如,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所设定的高额“碳关税”的限制,不但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而且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下降,出口的数量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了贸易限制,出现了贸易限制效应,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所影响。其中我国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金属冶炼加工液、金属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以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

(二)低碳经济使得全球贸易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对于现行的国际贸易格局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并使得国际贸易格局进行了重大且根本性的调整。具体来说,国际商品贸易格局和地区贸易格局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商品贸易格局方面,一些传统能源和资源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比重将呈现出一个上升的态势。在生产消费过程中,高碳产品将逐步减少甚至消失,低碳商品则不断增加和更新。在地区贸易格局方面,由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并拥有低碳商品,它们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对于那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其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尚未能够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将遭遇更多的高碳商品贸易壁垒,处于一种劣势的竞争状态。

(三)低碳经济促进了技术贸易与技术转让的竞争与合作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以及推广实施,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尤其是发达的欧美日国家早就认识到了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更新与能源开发,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应该说,它们已经在低碳经济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中国和其他新兴世界的国家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对于低碳经济概念的理解与实施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践和推进,在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摸索与实施的初期阶段。因此,发达国家提出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新技术,这就催生并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转让,并在该国际贸易领域中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态势。

四、发展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的对策

(一)提高外贸企业的低碳水平

中国企业必须调整产业方向、提高技术水平,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必须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发展成“两低一高”,即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另外,国内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尤其是其动态演变。并且推动企业管理逐步实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要求,增加绿色环保方面的相关规范。

(二)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技术上的创新。相比发达国家,国内的低碳技术处于较为落后阶段,对此应注重对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的吸收与引进,使技术创新步伐得以加快。但需注意技术创新不应完全依托于引进或开展国际合作,应坚持自主创新为核心,政府部门应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促进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样才可实现技术的应用促使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国内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确保低碳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以杭州所推广的“低碳产业基金”为例,其规模已突破50亿元之多,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低碳产业。而且该低碳产业注重低碳升级、高碳改造以及无碳替代的投资方向发展。其中低碳经济主要指对原有材料及设备的升级;高碳改造具体指为能源的节约与减排工作的推进;无碳替代则指对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转变出口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所谓“大”仅仅是从贸易总量上界定的。在中国的商品结构上,我国更多的是以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商品技术的出口相对较低。一些高技术出口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出口就更少了。因此,要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力,必须不断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对低碳生产企业的扶持,使企业在良好的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使低碳发展理念在社会和企业中传播,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改造与优化。

(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国家要继续完善环境方面的相关立法。在立法思想、原则以及内容上要体现可持续贸易的要求,并保证相关法律的顺利实施,真正实现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还应充分掌握各国际公约和各国政策法规,熟悉各种法规政策的约束性规则。另外还要熟悉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国际法律、公约和规则约束的重要性。我国必须充分掌握WTO规则中与争端解决机制相关的系列协议,熟悉其约束性规则,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客观公平地维护我国的利益,进而增加与发达国家双边对话中谈判的筹码。

(五)加强宣传力度,做好监督,营造环境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应将区域环境评估纳入政府的政绩和绩效考核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督查机制,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小结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碳税;财政宪法;税收国家;能源税法

一、德国碳税在宪法层面的实现

(一)在财政宪法层面实现德国碳税

1.税收国家的法律冲突

碳税的引入意味着税收客体的变迁。碳税需要解决税收与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能力之间的关系。这儿要关注的不是排放者的支付能力而是能源消耗者的排放强度。碳税的征收会违反税收国家原则。这里涉及到税收国家性、税收干预以及纳税人能力的基本法律问题。

(1)税收国家的概念。税收国家是指国家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的并以财产的私有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实体来实现自己的财政需求。在税收和国家公民的个人纳税能力之间存在一个原则性的基本的关系。国家保障公民个人的公共利益与安全。公民个人的经济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公共利益。

(2)税收国家的法律冲突。根据德国基本法第106条现有的税种都与财政纳税能力紧密相连。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即进入资本(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资产基础(财产税,房产税)和资产使用(消费税,交通税等)。进入资本的赋税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经济状况,资产使用仅仅见解关系到经济的纳税能力,因为收入使用税会在消费层面影响进入市场的利益。

2.碳税在税收国家原则方面的违法阻却性

一种税收不遵循纳税能力原则而追求社会效应就意味着对税收国家根本的法律冲突。这种冲突适用于碳税。因为:第一,碳税是根据污染者二氧化碳的排放程度而不是根据纳税能力来赋税。第二,碳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增加国家收入,而是保护环境的社会目的。这样一种税收就需要违法阻却性,来允许这种违反纳税能力原则情况的存在。这种违法阻却性必须进行利益的衡量并且要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

(二)在一般宪法层面实现碳税

1.碳税符合一般宪法原则

带有控制目的的碳税会影响宪法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而这种碳税的影响只有在法律认为必要且措施适当的时候才具有违法阻却性。因此立法者在设立环境税的时候必须考虑比例原则。因此碳税必须满足一些条件:第一,环境税需要为了公共利益而不是追求无关的目的。第二,法律上规定的碳税必须是为实现法律目的可行并适当的措施。第三,法律规定的措施必须仅仅温和地影响基本权利具有采取该措施的必要。也就是说碳税必须符合宪法的一般性原则。

2.具体问题探讨

在涉及到可能违反宪法一般性原则的问题上碳税也具有合法性。

(1)纳税能力分化问题。根据Kirchhof教授的理论,碳税对于有支付能力的纳税人来说是一种建议,但是对于穷人来说却是不可违抗的指令。因为穷人收入很少,为了不增加自己的负担,他们必须注意实施符合环境法律的理想行为。这种评价对于碳税的实现非常重要,因为即使穷困的能源消费者也需要日常能源消耗,没有能源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方面,碳税就需要从社会问题的角度来处理,碳税的征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分配。

(2)纳税人逃避环境义务问题。有纳税义务的人有可能通过缴纳碳税来逃避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目的。这种税收制度与法律目的的偏离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碳税必须提供纳税义务人选择的可能性,要么其为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支付额外的税收,要么就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方面碳税的税率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保护环境的公共利益,就必须为碳税制定一个最优的税收额度。碳税应当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征收高额碳税,对超标的排放量采取惩罚措施。

二、德国碳税的具体法律层面的实现

为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通过将增加的税收收入用于补贴养老金支出,达到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德国从1999年4月1日开始征收碳税。首先,德国对矿物油征收销售税。从1999年4月起,对采暖用油每升加收2.05欧分生态税。1999年和2003年,两次对燃用液化气加收生态税,累计每公斤加收3.48欧分。从1999年4月起,每度电加收1.02欧分生态税,2000年至2003年,又先后4次对每度电每年加收0.26欧分生态税,累计每度电加收2.05欧分。

而这些碳税措施中最重要的还是2006年颁布实施的德国《能源税法》,其中规定为鼓励使用低硫燃料,对每公斤含硫量超过50毫克的汽油、柴油每升再加收1.53欧分碳税,又将含硫量标准调整为每公斤10毫克,使超过该标准的汽油、柴油每升加收的生态税累计达到16.88欧分。

三、德国碳税体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碳税制度的引入与实现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涉及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涉及部门利益。从本质上看,碳税制度就是一个利益的协调问题,鉴于欧洲的经验,我国在开征碳税时应切实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让民众理解政策,支持改革;另外,充分做好各方思想认识的统一和工作的协调,避免部门间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碳税制度的顺利实现。

首先,专门性的碳税征管有利于改善我国税收多头征管的局面。德国从2006年颁布《能源税法》和《能源税实施细则》迄今逾6年的能源税课征司法实践证明,专门性的能源税收立法可以更为有的放矢地抑制能源的过渡消费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有效控制国家环境政策的同时提高本国的财政收入。由于我国目前并不存在统一的碳税法律,针对各种能源课征的税收(比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等等)并不能明显地体现国家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财政目的。未来我国的能源税收征管应该实行统一的立法,可以从宏观发展的角度综合审视我国的能源特征、藉此合理系统地调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德国关于能源税纳税义务人确定的法律规范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能源税纳税义务人的确定,一直是国际上能源税税收征管环节中的难题。能源税的目的是为了影响能源的消费行为。所以德国关于能源税纳税义务人税收关系确立的首要条件是能源消费事实的成立,规定只有生产或者销售应税能源的一方才应该履行纳税义务。

此外。能源在消费者之间的再度流通,也不会引起重复征税。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国确立纳税义务人,简化代扣代缴纳税义务人的纳税程序与规定,有效地实现对能源税收的征收与管理。我国的碳税征收应该符合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我国的能源分布以及能源使用情况。对于稀缺的不可再生的且污染程度严重的资源可以实行高税率,对于日常能源的消费可以考虑低税率来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3

关键字:城市规划;低碳化;模式

Abstract:inresponsetotheseriousconsequencesofglobalclimatechange,weneedtochangethepastinthecity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andstrivetofindakindofideallowcarboncitiesmodeinsteadofthecurrenthighcarbonationcity.Onlyinthisway,canreduceoreliminateclimatechangetohumanitysocialdisasterandrisk.Throughthelowcarbonurbanplanningfortheurbandevelopmentprocesslowcarbondirection,soas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lowcarboncities.Andatpresentlowcarbonurbanplanninginurbanplanningsystemisanewfield,thepracticalapplication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anddifficulties,soforthecityplanningprocessofthelowcarbonmodelsarediscussedandanalyzedhasthe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urbanplanning;Lowcarbon;mod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低碳化城市是以高能效、低排放、生态、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通过对现有城市中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当前的发展模式尽心合理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大有裨益,促进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的增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极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并最终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将现有城市发展为低碳城市,需要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格局以及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低碳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低碳城市规划主要是不断的探索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实现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从而达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化迅猛发展和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技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低碳发展是实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在高效利用能源的同时极大地减少能源消耗。城市的低碳化模式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建立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的日常公共治理力度。这些就要求对城市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效节约的使用有限土地和能源,从而达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健康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出行和绿色节能建筑,倡导低碳消费。

2.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又称都市计划或者都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发展进行的充分的预先考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包括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一般由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组成。为了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划来实施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区域性和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必须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小和布局,作好对环境的预测和评价,协调有关各方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实施各项建设,促进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实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效果,为居住和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居住、学习、劳动、休息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条件。

低碳城市是以实现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居住地的市民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的城市。城市是高度集聚的人类聚居地,低碳城市具有高效性:城市能源利用的高效;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还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减少并趋于最小化。在此过程中,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存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极大,因此必须做出调整。而实现调整的关键问题就是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

在低碳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作为前期为政府决策的设计和后期引导的城市建设的蓝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规划是通过预测城市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便更好地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城市规划较多注意的是城市地区的实体空间特征。而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中,土地集约利用、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区建设等都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将有着不同目标和需求的社会群体通过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方法和低碳城市规划方案的公众参与等实现低碳城市社会共识的追求,实现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模式的框架。

3.城市规划低碳化的实现

3.1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

我国城市要实现低碳化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政策鼓励和保障以及实现全民低碳意识。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技术。为了获得和应用低碳技术,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是通常得不到核心技术。此外,可以通过国内的相关机构开展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集中全力攻关可以在中短期内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重点是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加快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的提高,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电力上发展工GCC发电技术,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联合。增加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做到能耗低,节地、节能、节水及节材,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

在制度与政策上政府要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完善,并且对于那些新技术、新能源的研发使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政策鼓励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低碳城市是需要所有公民都参与的城市建设工程。除了政府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外,还必须公民进行参与。因此,与公民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传递低碳理念,培养节能环保意识。是很必要的。

3.2低碳化城市规划的实现

城市规划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的重视。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定城市中各类建设总体布局的全面安排及实施管理的城市规划。而城市详细规划就是指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而提出具体规划要求的地区性规划或专项规划。在规划阶段,低碳城市应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作为设计原则与标准。具体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建设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等。坚持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结合,老城和新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的探索城市规划的低碳化。

坚持老城改造提升与新区开发建设并重,跳出老城建新区,建好新区促老城.这样,通过老城不断的改造提升,在新区加强开发建设,使老城和新区都能协调推进,低碳布局,同步发展。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新区,加快推进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形成新区为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群集约发展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切实增强支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低碳产业。

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和促进发展的关键来抓,不论是老城区的改造提升,还是新区的开发建设,都要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低碳交通,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基础保障。坚持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低碳城市。

参考文献

1谢映霞,魏保军.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防城港市;低碳旅游;必然性

[DOI]10.13939/ki.zgsc.2015.46.205

广西防城港市,是地处中国南海沿海与西南腹地结合部的港口城市,拥有以“边、山、海”为主的丰富自然旅游资源。近年来,由于防城港市旅游业的粗放式发展,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不合理,造成了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防城港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月,“低碳旅游”概念在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被正式提出,研究学者认为发展低碳旅游能有效降低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并且有利于旅游者摒弃不良消费习惯,塑造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低碳消费市场;还可减少旅游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等。因此,笔者认为旅游业势必发展低碳旅游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本文将通过分析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防城港市发展低碳旅游具有必然性,为今后防城港市发展低碳旅游提供理论支撑。

1防城港市旅游发展现状

防城港市旅游业起步晚,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现阶段仍然实行粗放型发展模式,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旅游者方面

防城港的阳光、沙滩和海洋是防城港宝贵的旅游吸引物,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到此一游,2014年防城港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就高达1183.78万人次,然而由于到防城港的旅游者文化背景、素质程度存在着差异,造成其旅游行为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高消费、高浪费、高排放。为了迎合旅游者的消费需要,不惜牺牲自然资源来换取眼前的短暂利益,低碳意识普遍淡薄。

1.2旅游目的地方面

防城港市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但在对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旅游开发存在着过度开发,规划不合理等现象。过多建设人工景点,如:西湾码头、龙马广场等,破坏了滨海风光、海滩景观的原真性;景区内垃圾污水问题的规划处理存在欠缺,污染了临海的海域;而为了时尚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树木被大批砍伐,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建筑等。防城港市旅游业的粗放式发展,导致其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多是建立在破坏甚至污染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给低碳旅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1.3旅游经营管理方面

防城港市旅游经营管理者大多缺乏低碳管理理念,不能将低碳思想贯穿于景区管理行为当中,为了眼前的短暂经济利益,无限度地挑战旅游环境容量和增加游客数量,破坏了景区环境的修复和生态补偿机制。旅游企业缺乏对相关服务人员定期进行低碳知识培训,大多数服务人员严重缺乏“低碳”的自觉性,在对游客进行低碳旅游引导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防城港市的旅游经营管理缺乏相关低碳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和引导,导致其旅游发展缺少可持续发展策略。

防城港市旅游业的粗放型发展已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危机,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防城港市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性

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笔者认为,防城港市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能转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原因如下。

2.1法规和政策要求

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022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后,各地纷纷主动采取行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少地方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文化、培训、医疗、养老、家政等生活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在我国倡导“节能减排”政策的指引下,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也成了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广西防城港市――美丽的滨海港口城市,必须走低碳旅游之路,严格遵守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防城港及其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维系滨海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选择

防城港市属于特殊的地理单元,其地域空间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在外界不合理的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综上旅游发展现状看出,防城港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环境污染、海滩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防城港作为北部湾乃至全国重要港口城市,广西重点建设旅游城市,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理念,发展低碳旅游才能保证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的必然选择

2014年防城港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83.78万人次,增长20.8%。其中,国内游客1168.40万人次,增长21.1%;海外游客15.38万人次,增长4.8%。2015年,防城港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将以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为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文化旅游旺市”战略,紧紧围绕“发展大旅游,建设滨海旅游胜地”和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市”的目标,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旅游要素配套发展,全面打响“上山、下海、出国、风情、养生”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提升防城港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除此之外,2015年防城港市旅游宣传预算高达123万元,主要用于参加各项博览会、交易会30万元,印制旅游宣传资料30万元,交纳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会费10万元,租用南宁机场高速公路高杆广告38万元,交纳“心仪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联盟合作经费15万元等,防城港通过多形式的旅游宣传来提升自身的旅游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

防城港市是广西的第一大港、第二大侨乡,在市政府的全面努力下,客源市场的范围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这势必对防城港的交通、水、电、食、宿、环境等带来更大的压力。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更多人的旅游需求,决定了防城港只能走资源节约型、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因此,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是防城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结论

综上所述,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低碳旅游具有必然性,这是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是维系滨海城市生态系统持续性的必然选择,还是防城港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的必然选择。

防城港要发展低碳旅游,首先,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营造低碳旅游氛围。低碳不仅是一种理念,更能够体现在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每一个旅游环节中,包括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方式、低碳游览、低碳购物等。其次,设计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和项目。在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使防城港真正实现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建设低碳化。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对环境影响小但体验性、参与性强的低碳旅游产品和项目,以提高防城港旅游的层次和内涵。而旅游产品的宣传,应多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防城港旅游APP的功能,将旅游景区、饭店、娱乐、特产和美食以及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全部上架(旅游APP)展示,既适应新时代游客对旅游产品信息的需求,又实现了产品宣传的低碳化。再次,需要配置旅游设施低碳化。旅游设施低碳化包括低碳交通运输设施、低碳食宿接待设施,低碳游览娱乐设施等。最后,设置旅游企业低碳准入标准,规范旅游项目低碳运行方式,制定碳汇旅游环境的评估指标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低碳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的考核和管理,逐步培育旅游碳汇机制,保证旅游业低碳发展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2]董怡菲,杨晓霞.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9),5-11.

[3]杜新,陈道远,邓杨素.东兴国家重点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研究[J].桂海论丛,2012,1(12):124-128.

[4]柳敏,张文政.关于发展长岛低碳旅游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1(9):101-104.

[5]黄欢.国家软实力之“低碳旅游”[J].中国外资,2010(7):38-39.

[6]雷晚蓉.中国发展低碳旅游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3).

[7]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157-159.

[8]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推进发展方式转型[J].旅游学刊,2010,25(2):11-12.

[9]郑琦.低碳旅游:低碳城市转型的模式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0(4):126-129.

[10]防城港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2014年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pubinfo/9363.aspx.

[11]王钊.旅行社低碳经营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5(9).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1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

随着雾霾现象的大范围出现,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减少的碳排放量,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时代的来临,企业应通过各种手段以最小的成本提升碳资产价值,获得最大的收益,最终达到碳资产管理的目标。

一、碳资产管理

碳资产管理简单的来说就是企业为了减少的碳排放量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印6杂诘缌ζ笠刀言,碳在资产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一方面要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碳排放量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分析碳排放量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电力企业想要在提高发电量的同时降低排放量,应从降低燃料消耗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着手。制度合理的碳资产管理策略,能够降低企业的排放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

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无形权力,而逐渐成为了有着供求关系的商品。碳交易市场的完善使企业树立了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将将来的预期利益转变成为现时的义务,将碳资产管理纳入企业日常资产管理有助于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

(二)技术、资源与成本的结合

电力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可以使企业低碳发电技术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体现,使低碳的电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三、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主要方式

(一)CDM项目

CDM项目,即清洁发展机制,是在《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以减少全球排放和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机制。我国电力企业CDM项目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多联产燃煤发电、超临界燃煤发电等热电联产方式;(2)低损耗高效率电力输配系统;(3)锅炉窑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4)对工艺流程进行节能改造(5)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再利用。电力企业在进行CDM减排项目时,通常新能源企业来统筹,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规模效应。

(二)电力―燃料―碳排放

电力―燃料―碳排放方式是将电力提供量、燃料成本、碳排放三方面综合考虑,为了保障电力企业的利润,控制经营风险,并以降低排放成本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方式。电力企业面临着燃料价格、电力价格、碳资产价格三方面的影响,需要根据发电的使用情况来确定燃料的投放量和碳的排放量。燃料价格、电力价格、碳资产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电力企业盈利的利差也在随之变化,这就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同时也影响了碳排放。

(三)市场碳交易

目前我国有7个试点碳市场,但是纳入控件的企业数不多,碳排放配额较为集中,碳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在这7个试点碳市场中,2015年的交易量约为1.9亿吨,其中70%为配额交易,30%为CCER交易。我国这7个试点碳市场的平均换手率为0.11,与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5~6相比,差距较大。①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有7个试点碳市场,CCER交易累计成交量为7087.17万吨,排在第一位的为上海,而排在最后一位的为重庆,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四、我国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建议

(一)建立碳资产管理制度

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碳资产管理时应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碳资产的统计核算方法、开发交易事项、资产监控预测流程、职责划分、报告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碳排放的各个环节合理、合规。在制度内容中,对于资产监控预测要重点关注,应规定有关部门定期检验数据的合理性,对燃料使用、发电量出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对应。

(二)建立碳资产管理监测体系

在电力企业中,碳排放是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过程中,因此应建立碳资产管理监测体系进行监控。碳资产管理监测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将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排放量进行边界的确定;第二,明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对碳排放进行测量,明确测量工作中的误差,并设法降低误差;第三,对监测工作采取复核制,定期对记录数据进行复核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第四,对监测计划进行合理规划,并定期形成报表和报告,将报表和报告提供给管理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碳资产管理的效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碳市场交易数据,中国碳交易网

②数据来源:全国CCER交易行情数据分析汇总,中国碳交易网

参考文献:

[1]左东辉.创新碳资产管理降低企业排放成本[J].广东经济,2016(5):38-41.

[2]王洪月.企业碳资产管理初步研究[J].工业,2016(7):00223-00223.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6

一、当前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情况

碳足迹(carbonfootprint)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标签(CarbonLabe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碳标签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碳标签信息可以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减排量,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碳标签明确碳排放来源,明确显示各个环节碳排放量,了解碳排放较多环节,可以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最终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法案,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2007年3月,英国CarbonTrust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批标示碳标签的产品。英国加贴碳标签的产品类别涉及B2B、B2C的所有产品与服务,主要有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此后,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瑞士、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碳标签计划。德国产品碳足迹试点项目于2008年7月推出,目的在于为企业提品碳足迹评价与交流方面的方法与经验,降低CO2排放量,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可能涉及超过500万家工厂,多数供应商在中国。除此之外,瑞典家具企业宜家也宣布要求供应商贴上碳标签。日本已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加贴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目前,国际上碳标签大多是自愿性碳标签,但也有强制性碳标签。2010年7月,法国出台“新环保法案”,在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要强制性要求提品的碳信息。

二、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一)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

碳标签制度顺应了消费者的绿色环保要求和低碳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它的舆论效应明显。碳标签制度使人们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低碳产品。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将更青睐于“低碳”农产品。我国目前粗放型农产品生产模式在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无法同发达国家抗衡。这对具有高碳特征的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影响。碳标签这种隐蔽的贸易壁垒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碳标签制度后,许多其他国家将会陆续效仿,碳标签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扩大,涉及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发达国家一直对农产品保护严重,低碳环境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可能借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外衣,通过碳标签保护其本国农业,这必然会使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

(二)抑制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

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占主导地位,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的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约为65%左右,然而,水产品、畜产品都被认为是“高碳农产品”,畜牧业已成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2009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环境顾问罗伯特·古德兰和他的同事杰夫·安航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的《牲畜与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全球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1%,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6年的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中估算的18%。根据2005年数据统计,对渔业能耗的分类测算表明:我国渔船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渔船渔机制造和渔用饲料的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935.2万吨。渔业生产能耗约占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能源总消耗量的1/4,其中捕捞业约占70%,养殖业约占20%。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高碳特征,在出口贸易中更容易遭遇低碳壁垒,所以农产品出口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的危机。由于该类产业市场萎缩,该类部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将流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部门,这将大大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三)削弱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优先选择低碳农产品。而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量普遍较高,要达到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要求困难很多:一方面,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壁垒,国内落后的技术不得不淘汰,多数企业必须支付高额成本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另一方面,ISO碳足迹标准也会成为贸易壁垒,出口的农产品要达到该国际标准,必须进行碳认证、加贴碳标签,无疑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四)成为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的强大优势,设置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碳检测手段,这必然会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形成过高的贸易壁垒。随着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在2013年的实施,出口产品碳足迹的检测和碳标签认证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碳标签的推行和实施意味着将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全面的检测,而检测碳足迹的技术标准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一旦国际贸易中实施强制性碳标签,它就可能成为发到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出口的产品必然面临发达国家强制性碳标签的认证要求,中国农产品具有高碳特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碳标签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

三、应对碳标签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营造制度环境,推动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一场革命,需要制度创新来推动。日本为了推动节能减排,不断进行制度建设,已经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日本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有:《节能法》、《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环境基本法》等,这些法律对于环保和能源开发利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足迹标示制度、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节能标签制度。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

在低碳环境下,我国也应重视制度建设,借鉴日本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政策保障,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产学研互动机制。

(二)降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加快开发新兴出口市场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农产品出口过度依赖亚洲市场,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市场也比较集中。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实施了碳标签制度。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连续出现贸易逆差,出口增长连续大幅下降,农产品出口还将面临潜在的技术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

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占的份额比较小(2011年分别为4.0%、1.9%、3.5%)。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有较大需求,中国农产品企业应大力重点开拓这些新兴农产品市场,运用多元化出口营销策略。我国农产品出口与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特征,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优化农产品出口外部环境。

(三)优先对外贸商品推行低碳认证制度

201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的定稿,ISO(国际标准组织)官方网站公布,碳足迹标准将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出版。碳足迹标准一旦正式出版实施,将很可能被纳入WTO框架,所有成员国都必须遵守ISO碳足迹标准,中国也不例外,也将受制于ISO14067标准。根据WTO规则,该标准推行后将可能被纳入WTO的多边技术性壁垒框架内,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ISO14067标准将成为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应引入国际碳足迹认证标准,优先对外贸商品推行低碳认证制度。短期内外贸企业成本会增加,但长期来看,农产品出口企业实施碳足迹评估和认证,加注碳标签,企业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终不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使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四)加大碳金融和财政支持政策

我国93%农产品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力和财力都非常有限,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属于高碳排放,2012年水产品和畜产品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约为40%。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实施碳减排、碳足迹核查所耗费的成本是难以负担的。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碳足迹,政府应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财税和融资方面的相关支持和优惠:一是碳金融扶持政策。在信贷方面,银行相关部门应积极研发绿色信贷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享受利率优惠,拓宽低碳农业的融资渠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卖方信贷,对出口的优势农产品和龙头企业优先给予优惠的贴息贷款、出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困难,同时银行还提供与低碳农业发展相关的金融咨询和服务;在保险支持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进一步降低出口农产品的保险费率,降低出口风险和出口成本,还可以通过保险项下融资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力度。二是财政支持政策。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农产品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农产品营销和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规模;还应不断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优先给予国家的“免、抵、退”税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提高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五)扩大农产品促进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2007年以来,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实施碳标签制度,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优先选择低碳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将大大降低。2008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连续5年贸易逆差,且逆差每年越来越大,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发达国家未来低碳贸易壁垒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必须降低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及时开拓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新兴出口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借鉴发达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外参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基金中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部分;加大用于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和国外壁垒调查的资金扶持,帮助行业协会和企业提高申诉、应诉能力。农产品出口企业也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营销促进资金;积极参加国外知名国际品牌展览;开展网上展厅,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开展文化促销,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加大国际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参考文献:

[1]詹晶.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2(1):32-35.

[2]杨培源.低碳趋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动向与对策[J].世界农业,2012(9):33-35.

[3]裘晓东.国际碳标签制度浅析[J].大众标准化,2011(01):47-51.

[4]詹晶.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家,2012(1):42-46.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1篇7

Abstract:InChina,the"low-carboneconomy"getsmoreandmoreattention,and"low-carbontourism"isgraduallycomingintoview,whichproposenewchallengesforthedevelopmentoftourismaswellas.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tourism"isthenecessaryrequirement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ourism.Thisarticleanalyzedthefeasibilityofdevelopinglow-carbontourismfromthefollowingaspects.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Keywords:lowcarbontravel;development;feasibility

1低碳旅游的涵义

1.1概念“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特点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低碳旅游发展现状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3.2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13).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8

[关键词]低碳社区房地产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实施低碳革命,发展低碳经济,营造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低碳社区的概念

关于社区的概念,定义多如牛毛。但无论何种社区,都是根植于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然而线性的发展方式,不断消耗着社区的自然资源(如纯净的水、空气、能源),累积了大量无法再用的废弃物。这不仅损害了社区自然健康的生命力,也使自然机能逐渐分化衰竭至瓦解,使人类的居家环境严重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

低碳社区(LowCarbonCommunity)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Lowcarbon[conomy)。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社区是指对建筑材料与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社区的碳排放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通过社区的绿化中和达到碳的零排放量。

二、建设低碳社区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气候变暧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各国都在千方百计的谋求在降低碳排放下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最早在政府文件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而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房地产业,为了取得新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地产之路。

据资料统计,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占40%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到3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有专家预计,到2022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作为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地产低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所以低碳社区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低碳社区贯彻了环保的理念,其建设将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创建出绿色、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建设涉及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中国有少数已建成的低碳社区,很多也已经在规划和建设中,如长辛店“低碳生态城”、湖南长沙“太阳星城”、上海崇明岛“低碳示范社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低碳社区是北京长辛店低碳生态规划区及湖南长沙太阳城。

三、低碳社区建设的途径

1低碳社区要求社区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于碳汇(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建造节能建筑

当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如更具绝缘和节能特性的供热系统的推出,使得现有的住宅建筑效率利用率更高,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低能耗、低环境冲击的设计,显示了未来的城市设计方式。为了减少建筑能耗,贝丁顿社区的设计者探索了一种零采暖的住宅模式,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采用了三层窗户,而且所有的房子都坐北朝南,以最大限度地储存热量;采用了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经特殊设计的“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以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和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则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根据实验,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可以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挽回。

(2)利用新能源

中国现在的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十几分之一,城市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1/9,城市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美国的40%,欧洲的60%。目前中国的各项指标和发达国家都处于较低水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生物质能的积极利用,使得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了传统化石燃料。同时,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具有分散式能源的特点,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

(3)采用环保材料

社区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当地获取”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木材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建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制造钢筋、水泥等建材需耗费大量能源,而培育森林能耗则基本为零。此外,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混凝土则做不到这一点。

(4)实行低碳物业

低碳社区不仅采用先进的住宅节能技术,其所采用的健康物管模式也填补了健康住宅设计要点和技术规范的相关空白。低碳物业从环境治理、噪音控制、环境美化、环保意识引导等方面继续延续健康绿色概念。如垃圾分类,除了清洁工定期上门分类收取垃圾之外,小区内的垃圾筒均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让业主自觉分类分放。

2低碳社区要求社区居民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1)倡导绿色交通

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如开展“无车社区”活动:让社区的居民都步行出进。贝丁顿社区汽车俱乐部则让居民们共享轿车;建立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改善交通能耗。

(2)倡导居民低碳消费

在社区中定期举办居民低碳消费评比活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利用资源并节约资源。倡导居民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等等一措列的事情。

(3)倡导居民共同参与低碳社区的建设

低碳社区的建设与房地产商分不开,更离不开在此居住的居民,“居民参与”的落实,可以让大家得以凭借沟通协调的设计过程感受到社区发展中一直为人们所寻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让社区的每一分子都有可以打破藩篱、彼此教育、相互约束及相互鼓励的机会:全面自主性的决策过程,也让人为的决策风险彻底分摊,这样做让居民们真正学会了承担责任――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要对社区负责。

3低碳社区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将低碳社区政策化、制度化,为低碳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9

关键词:低碳生活理念;高职学生;培养分析

我国在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在初期的发展阶段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严重不足,这就使得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劣,温室效应、干旱、洪涝、沙尘暴等恶劣气候现象逐渐增多,因此人们对于低碳生活模式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主要针对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浅析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升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有所参考。

1.低碳生活理念以及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要推进性能源,但是,在使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正式造成温室效应等灾害性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行低碳生活理念不仅仅能够降低化石能源的损耗,还能够启到环境保护的作用,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的概念不断的延伸,逐渐发展成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产品,逐渐构成和完善了低碳生活理念。当前低碳生活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但是低碳生活理念大多停留在校园规划、建筑装修等相关专业以及学生自主的低碳行为中、低碳生活理念培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

2.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意义

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当前化石能源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随着人们对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化石能源,这就加剧了化石类能源的消耗速度。在不就的将来化石类能源将会消耗殆尽,低碳生活将会成为未来的必然走向,化石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当前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的灾害时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找寻新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需求,当前高职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还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人们对于低碳生活在处在自愿自发的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全民低碳生活的推行。随着我国大学生扩招政策的落实和开展,我国高职学生逐渐增多,在高职院校中推行低碳生活理念时十分可取的,是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有效方式。低碳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在进行低碳生活理念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作为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授者,教师自身应当以身作则,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其一,通过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能够让学生发挥出其带动作用,使其能够自发的使用低碳产品、注重低碳生活,通过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可以加大在社会上的宣传效应。其二,高职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在高职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理念,高职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其三,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可以为在社会上推广低碳意识的过程中启到一定的拉动引导作用,进而缓解当前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缺失的难题。

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有效方式

2.1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为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可塑性、思维模式的活跃性等特性,将当今社会中自然资源过度采集、异常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温室效应的灾害,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阐述低碳生活的实际意义,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2.2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

高职院校的专业种类繁多,很多专业课程都会涉及到低碳理念,例如:室内装饰、汽车专业、化工专业、包装设計专业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低碳知识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低碳理念贯穿换和融入到相关知识中去,进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奠定基础。

2.3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校园的文化风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观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进而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严惩,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低碳生活理念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

结语:我国是人口大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化石能源,当前我国的碳消耗和碳排放的形式极为严峻,构建低碳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我国高职学生数量众多,在高职院校内推行低碳生活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园带动社会氛围是十分可行的,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低碳生活必然成为未来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280-281.

[2]柳冬梅,朱彩兰,丁钰琳,龚新艳,徐浩男.高职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构建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5(36):33-35.

[3]髙吉仁,陈锋,李惠民,刘永记.高职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193-195.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10

要]在“低碳”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门话题时,民族地区的发展自然应当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坚持“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的价值取向。文章阐述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内涵,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价值取向;民族地区;发展;广西

[作者简介]田米香,河池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广西宜州54630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058―03

发展问题直接关系民族地区的未来,但是如何发展,发展应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这是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低碳”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门话题时,民族地区的发展自然也应当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坚持“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很难长期维持,中国在未来除了走低碳道路之外,别无选择。”报告还指出,在中国一些较发达的省份,其单位GDP产值中的碳排放相对较低,而那些收入水平和发展水平较落后的民族地区的碳排放量反而较高。对民族地区来说,走“低碳”之路成了必然的价值抉择。

(一)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自然禀赋的原因,使得民族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相对国内其他地区的优势,而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民族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相对国内其他地区又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对能源消耗,尤其是煤、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比较大,另一方面对环境气候条件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以广西为例,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一地区的碳排放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广西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能源消费仍以化石燃料为主,且各种化石燃料消耗中又以煤炭为主。煤炭在广西产生的碳排放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均大于70%。而煤炭和石油属于高污染、高排放的常规能源,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其次,广西的工业部门仍然是高碳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而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现实条件使得这一地区的工业技术条件相对落后,节能减排技术不能很好满足能源高增长的速度,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又加重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碳特征。再次,广西对清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等)的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广西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但由于对清洁能源开发需要相对较高的技术条件,而这些技术大多还要从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进口,因而,广西目前已开发的清洁能源产品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一地区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最后,2010年,广西遭遇50年少见的大旱。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直逼人们思考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因此,为了保证这一地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倡导“低碳”。

(二)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可能性

1.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在2007年,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他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至此,我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目前,正在从制度安排、体制运行、实践环节等多方面作出努力。这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现实基础。

2.各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地方,为发展低碳经济,也一路“亮绿灯”。比如广西在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坚持推动广西的“五区”(即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明确将“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之一提出来,显示了广西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广西目前全境封闭使用乙醇汽油,在所有的汽油都添加了10%的由木薯生产的燃料乙醇,仅此一项广西一年就节省20万吨汽油。而广西地方政府推出的“14+4”产业振兴规划在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即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这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则为广西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二、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丰富内涵

(一)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1.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引导民族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自然禀赋的原因,使得民族地区既蕴含丰富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又拥有大量化石能源、矿产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多年来,民族地区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下,始终坚持走“资源开发导向型”的发展道路,使得这一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日益恶化。因此,民族地区要改变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就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于低碳经济倡导“三低”发展,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所以坚持“三低”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低碳经济之路,民族地区一方面将更加注重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会加快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高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气候日益变暖趋势的减缓,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低碳经济倡导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双赢”价值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改掉过去只抓经济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错误做法,转而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双赢为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二)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体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主体的价值追求,表现为主体在价值活动中的倾向性,“它调节并使主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也就是说,价值取向对主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和导向作用。价值取向引入经济学领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倾向性,它引导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与一定的价值目标相符合。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在处理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气候条件变化关系时应坚持的价值目标。首先,低碳经济坚持“三低”发展的价值取向。低碳经济是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资源能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强调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其次,低碳经济坚持“个体经济”与“社会经济”并重的价值取向。任何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不受道德的约束,就可能出现被滥用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局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个体表现出了强大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以个人经济获利为唯一目的的行为,毫无疑问,带来了个体的经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无疑有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但是这种行为如果全然不顾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又必将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产生社会不经济。经济发展追求“低碳”,就是为使个体的行为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个体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整体的经济,就是要使个体经济活动既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后,低碳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尊重自然的价值,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原则,在寻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

三、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应该说,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经济。坚持低碳发展,也是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然而,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下以广西为视域。

(一)政府引导

广西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体现者和公共资源的权威分配者,应该在充分分析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切实承担起经济管理与公共资源分配的职能,建立和完善低碳发展所需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能源开发与利用体系、企业和个人行为监督体系、产业结构优化体系、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扶持低碳经济的发展、监督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评价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保证广西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同时,顺利推进低碳战略。

(二)企业主体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广西的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就“十一五”而言,广西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食品、汽车、冶金成为千亿元产业,食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1.7%提高到40.3%,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使工业企业忽视了环境承载能力,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出现了明显的“个体经济”和“社会不经济”情况。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企业应主动承担起建设主体的责任,把“效益”和“环保”同时作为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发展低碳技术,在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个人参与

低碳发展,不但是国家命题,而且也是每个人的责任。首先,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个人养成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其次,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个人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广西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民群众参与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南宁市民在国庆长假期间主动选择了低碳环保的骑自行车旅游。又如,南宁市政府为促进居民主动节能,仅2010年就推广节能灯70.2万只,而市民在推广企业中标价的基础上可享受国家补贴50%、南宁市补贴15%,一只节能灯只需2.5―3.5元。此外,广西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建设林业强区的计划。为此,自治区政府着力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开展“百万农户种千万颗树”活动,真正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出力。

[参考文献]

[1]杨琳,邓晓军,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4).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11

关键词:低碳金融体系;构建;气候变暖;低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69-01

一、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低碳金融在我国出现并已经开始发展。虽然低碳金融还只停留在低碳产业直接融资、绿色信贷以及碳减排交易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可以证实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低碳金融实施的必要性,并已经开始行动。

国内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在低碳金融方面发展,但是目前主要以间接金融方式为主。常用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对现行的授信结构进行调整,对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进行支持。将信贷的额度向节能减排、污染处理等领域倾斜,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进行适当的控制。兴业银行在2008年6月前融资金高达21.53亿元,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已达到69个。一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低碳金融。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早在2008年就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关于能源效率融资方面的合作协议,成为我国第一批以国际合作的低碳金融机构。

在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对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截至2008年,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低碳金融方面的投资已达到6.39亿美元。低碳排放出现了一系列的交易所,影响最大有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等。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关于碳排放的交易所,这些交易所得出现推动了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先后开展了自愿减排的机制。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依然是以自愿减排为主。以此对市场化交易配额的推出,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现阶段我国低碳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动力不足

在我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该行业的技术和标准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还难以确定。由此导致金融机构的投资和信贷均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加之低碳金融的历史较短,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致使国内的金融机构,甚至连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体系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这些金融机构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因而对低碳金融的交易规则、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等均缺乏认识,故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存在疑虑,甚至放弃投资。

(二)低碳产业融资环境不佳

低碳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价格机制无法解决低碳经济外部性的问题,导致了其对市场的掌控度相对较低。由于低碳产业多以环保、污染治理和新能源的开发等为发展方向,产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又缺乏金融机构的担保、风险补偿以及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扶持,这些原因综合导致低碳企业在自身收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进而导致企业融资风险性的增加。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均没有能力对企业和环境带来的社会成本进行分担。金融机构在看重对企业贷款的收益性、安全性及流动性的同时忽略了低碳企业的社会效用。因而导致低碳产业及低碳项目的运行存在不利的融资环境,导致该产业发展缓慢。

(三)相关市场管理不完善

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需要市场管理制度的帮扶,但是在低碳企业的审批和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涉及的风险较多,必须由专业的机构进行执行和开发。目前国内缺乏中介机构,国内也没有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支持金融机构,对投资进行评估、分析和交易风险的防范等。

(四)较大地政策风险

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存在着市场交易的主体无法控制和预期的政策风险。世界各国对《京都议定书》中的部分规定依然存在着争议。目前各国实施的制度也是各自为政,没有一致的标准。低碳金融体系的运作程序也缺乏稳定性,以上所述是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解决我国低碳金融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将低碳金融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低碳金融体系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将低碳金融体系纳入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目前低碳金融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共同对低碳金融进行支持,为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国内外新金融风险的防范

低碳金融的发展是对目前经济发展的重大调整,势必引起产业结构和经济市场的变革。在变革中低碳经济必然要受到国内乃至于国际金融风险的影响,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一定要正确掌握好产业结构和经济市场的调整方向,做好金融资源配置的调整,在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做出对新的风险的防范工作。低碳市场的发展难以预计,其带来的风险也无法估计,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合理的预算,根据国内及国际上一些前沿问题变化及研究,密切观察国际货币体系在低碳金融体系及有关方面的动向,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改革,将面临的碳交易风险降到最低。

(三)培养人才促进低碳金融发展

随着低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低碳金融专业人士的需求势必成为未来的需要。将低碳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做为目前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低碳金融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些既具有风险管理、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又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低碳产业知识的人才势必会对我国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要下大力度对低碳金融人才进行培养满,以满足战略性发展的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冯玉梅.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与运作模式探讨[J].投资研究,2010(7):13-17.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

一、引言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模式发展?如何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应用何种低碳技术能够更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游客的满意度?目前这些还都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可资借鉴或应用,都需要加强研究,增强这方面的理论储备和技术支撑。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建立了这种对等的关系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对于一直被称作“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它在建立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关系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对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旅游者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它强调在旅游六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中的各个环节来实行节能环保降低污染。它包含了旅游主管机构推出的环保低碳政策,旅游企业推出的低碳旅游线路,然而更加根本的观念变革,就是旅游主体的消费者,在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自行车与徒步旅行。更近一步来说,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中计算二氧化碳,用行动来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以及弥补因自身原因而释放的碳。

作为一种旅游消费观念,它提倡人们在旅游时衣食住行处处都应该低碳环保;作为一种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它则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在整个旅游产业链贯穿低碳生产行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

三、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一)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低碳旅游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核心,通过控制碳的排放量来获取旅游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效益的旅游发展模式,他本身就属于一种可持续旅游的范畴,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必定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也造成了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前的旅游经营模式造成了污染,公众环保意识低下也使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的垃圾,这样一来便造成了长期以来碳排放量有增无减的局面,这无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发展低碳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必经之路

旅游是最终消费,在旅游中秉持低碳的理念一定会通过产业链条上溯,从而影响到上游产业的供给,对推动上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对地区经济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贡献颇大。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在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的产出。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调整清洁能源的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旅游的应运而生即是在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要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发展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

(三)低碳旅游是在积极响应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并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而在节能减排的长期过程中旅游业将会大有作为。当然针对旅游业的环保发展国家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旅游业要积极地适应气候的变化趋势充分把握可以利用的因素因势发展,而发展低碳旅游正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选择。

国务院所通过的《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节能减排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有关专家就表示该意见也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为了配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无疑,在此情况下旅游业必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行业,这一切都表明发展低碳旅游是积极响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最佳方案。

三、我国旅游相关体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分析

(一)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对策

1、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供应者,线路设计设定了旅行者的选项。旅行社需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路线,并提倡旅游消费者选择低碳的旅游路线在旅游市场上广泛宣传低碳旅游的理念加强人们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对选择这些路线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时刻提醒旅游参与者用实际行动来减少碳的排放量。

2、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是汇集游客较多、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因此要将低碳的概念融入到景区规划里面,使低碳的概念体现在景区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景区建设保护环境资源的有效措施并提醒旅游参与者保护景区的环境和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推进景区内功能布局优化,提升观光旅游品质,加快低碳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为来访者提供更多的游览体验。

3、旅游交通

要做到低碳交通可以通过引进新能源交通运输设备,降低和减少碳排放。旅游交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景区外交通和景区内的交通。景区外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在此同时更要引进新的技术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降低碳的排放量,例如一些航空公司也推出了节能减排计划,如碳抵消计划,此计划可让参加者通过植树等活动去抵消乘坐一次飞机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些计划可以协助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甚至更积极地阻止二氧化碳排放;有些通过对引擎的冲洗,以此来降低燃料消耗,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通过提高排气温度域值来增强引擎性能。景区内的交通应采用轻型化的公共化的交通方式采用绿色能源是其对旅游资源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

4、旅游酒店

低碳饮食,制定切实可行的餐饮低碳化标准,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使健康素食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降低饮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低碳住宿,要在旅游住宿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必须重点关注建筑方面的节能,在建造住宿设施的时候提高新型节能的设备和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通过减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提倡和推广此类物品的循环利用,同时采用一些节能减排的先进适用设备,直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

(二)旅游者实现低碳旅游的对策

1、吃的方面

旅游者可以选择以绿色蔬菜植物性食物以及当地的应季蔬菜为主,多使用种植收获期限较短的食物,少使用肉制品,也就减少了对牲畜的屠杀,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不仅吃出健康的身体也吃出低碳的环境,这样也符合人们健康素食的理念是现在最流行也最健康的餐饮方式。另外不浪费食物,多使用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的加工方式,以减少炸、煎、炖等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均可让我们的饮食更加节能低碳。

2、住的方面

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可以选择青年旅馆,以及设施较为简便的住宿场所,选择多人间而不是单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住宿的过程中能不开空调就不开,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杜绝空调窗户同时起开;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尽量不要天天更换床单被罩,自带洗漱用品少用一次性洁具。

3、行的方面

在旅游过程中近距离徒步远距离乘坐公共交通的低碳旅游方式,尽量减少乘飞机的此数,自驾时最好拼满一车人实现能效的最大化,合理安排路线,这样做也会增加旅途的乐趣,,减少旅途的碳排放,在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的时候也在为低碳做贡献。例如现在流行的背包旅行正是人们在用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的发展,也在旅行的过程当中拥有不同于传统旅游的体验和感受。

4、游得方面

旅游者可以尽量选择生态旅游景区和郊外,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不但可以减少环境的负担,更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合理处理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垃圾,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在海洋观光区,避免接触海洋生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在不能拍照的场所遵守这种约定以减少对旅游资源不必要的破坏;不在景观上乱刻乱画;保护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等。此外旅游过后所拍的照片尽量不打印,保存电子格式,自带水杯不仅卫生而且减少了矿泉水瓶子的浪费。真正做到出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5、购的方面

尽量选购环保产品、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产品,尽量不去购买有过度包装的产品,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这样也减少金钱的浪费,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现在流行一种以物易物的商品购买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现有贸易模式出现之前已有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既减少了物品的闲置也实现了各取所需互蒙其利,这种物物交换以需求决定价值为原则,重在实现物尽其用,符合低碳发展的需求。

6、娱乐的方面

熄灭夜空下通明的灯火,远离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去拥抱草地上的暖阳,这就是低碳式狂欢,唤醒我们内心的平和,放下纷扰的情绪,找回自然天成的自己。去一些低碳的娱乐消费场所,或者和自己的同伴举行参与性强的互动项目,这样既沟通了大家的感情,也减少了碳排放。

总之,旅游者应该选择健康的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方式,这样不仅享受了健康的旅游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健康的环境,这样做也有利于形成低碳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光伏产业的前景范例(12篇)

    - 阅0

    光伏产业的前景范文笔者在八月十日文章中曾重点推荐过太阳能光伏板块,两月过后,光伏部分龙头股已有一定幅度上涨,创业板的阳光电源和主板的隆基股份分别上涨了近50%和30%,在市.....

    智慧城市战略范例(12篇)

    - 阅0

    智慧城市战略范文从10年前的“电子商务”,到7年前的“随需应变”,再到去年的“智慧地球”,在IBM的策略演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大棋局”思维。与其说这是IBM深远的构想.....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