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例(3篇)

来源: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广州北部;物流管理专业;启示

本文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广州北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调查”(CX201501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供给侧改革对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一、引言

“信息化的时效性使得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引发对物流业提速和快速整合的强烈需求,大批融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新生物流企业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传统物流业。”新生物流企业所具有的系统综合和总成本控制思想,也影响了它的人力资源结构和水平,教育不能缺位,进而对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也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建设物流管理专业,集物流管理专业与智能化、信息化之和,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实训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等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扩展,是本项目所要研究的课题,其意义是提高供给侧改革与智能化形势下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效果。

二、本项研究的意义

(一)本项目调查对象与研究内容。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北部18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教务处负责人及物流企业中层干部。调查的院校包括12所公立高职院校和6所私立高职院校,它们分别是: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调查的企业有广东心怡物流有限公司、江门市万里达物流有限公司及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研究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国家政策法规、企业发展及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等情况,拟提出供给侧改革形势下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二)本项目研究的社会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社会都享受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商品大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幸福。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业利润越来越低等发展态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所以,当科学家们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时,也应注意它所带来的后果,人类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领域获得利润源的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于是,物流领域的潜力开始被人们所重视。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提出第三利润源说,即把物流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第三利润源学说被世人所认知和接受,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伴随着物流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培训也兴旺繁荣了。几乎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甚至一度出现了招生数量达到最好的历史时刻,成为当时各个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道亮丽风景。彩虹过后,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遇到了就业找工作等诸多的不顺,特别是智能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和供给侧改革,加大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也为职业技术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本项目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情况调查

(一)广州北部的界定。2015年,广州最新行政区域规划出炉,将广州市划分了11个行政区域,分别是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荔湾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和从化区。其中,荔湾区、越秀区和海珠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等6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本研究以老城区为地标,将从化区、花都区和白云区统称为广州北部,并以此为界来研究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情况。

(二)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情况调查。目前,广州北部共有高职院校18所。其中,公办院校12所,私立院校6所。公办院校中,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和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却在其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里设置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训等2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另外1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从调查中知道,广州北部职业技术学院最早成立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是2002年,最迟的是于2012年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成立物流专业最晚的高职院校全部是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公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几乎都是在2002~2006年期间成立的。各个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雷同性强,基本是传统的物流综合实训室,现代化的、立体式的物流模拟仿真实训室很少;物流专业教师资源也是大同小异,年龄在50岁以上的高级教师均不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几乎都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半以上来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年龄段在45~50岁之间的讲师,学历一般以本科为主,专业背景以机械类和管理类为主;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基本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硕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很少。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比较好的院校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创办于2002年、2003年和2006年。其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省级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广东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和紧缺型人才培养工程专业、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和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2016年获得省级品牌建设专业和一流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高职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是广东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物流重点建设专业。获“201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2015年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建设项目专业,拥有物流模拟实训室和物流信息管理实训室。专业特点是立足铁路物流,拓展专业发展领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物流人才。其他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速度较慢,大部分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不是本校的重点专业,专业特点也不明显,只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追风而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设置也不明确,专业课的设置大众化和科普化。

所调查的三个物流企业中,江门市万里达物流有限公司是创建于1998年的传统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是摩托车仓储和配送。该企业的管理者表示,随着政府禁摩令的持续深入,摩托车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小,摩托车仓储量的大幅降低是必然,而且没有可逆性,其直接后果就是用工量的减少。广东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浙江心怡科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电商物流和大数据等核心优势,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及物流电商平台等多个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阿里巴巴集团、菜鸟网络、云锋基金相继入股广东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天猫商超核心仓储管理服务提供商和天猫国际跨境运营主体。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组建方是由信息技术和供应链资深专家联合的创新型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是向客户提供综合供应链、快递、快运、电商和软件服务。百世物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创新的力量为整个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致力于打造中立、开放、共享、智慧的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目前,心怡物流和百世物流因其业务量大,正在广州各高职院校广泛招聘员工。

四、供给侧改革对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016年7月30日,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2016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物流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实现的基础要求之一。并强调用技术保证进步是实现物流供给侧改革的一大要素。纵观广州北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情况,基本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根据自身学科优势错位发展的。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正向淘汰传统物流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方向挺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供给的改革刻不容缓,物流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供给需要与物流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步伐相适应,以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给物流产业,实现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加大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资金。在2013年9月25日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表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作为我国科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微观环节――物流管理专业,承载着物流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更要树立为物流产业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力度,为物流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再教育机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强调,“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2015年11月5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答新华社记者问时明确提出,“一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因此,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各个高校,应该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让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再教育形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以促使教师科学地组织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三)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要加大各个职业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增加实训仿真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与企业需求无障碍对接。

主要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篇2

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高潮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高潮。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

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充分借助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长入经济,提高研究开发效率的良好方式。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为保障生物技术及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对全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各类各层次不同机构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重要的引导;对于一些重要的领域,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企业界、金融界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形成的合力将加速国家目标的实现。

高技术是基于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而高技术产业则必须加上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发展高技术产业只有以企业为主,才能有效地将分离的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产品与市场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运作。没有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生物技术产业将难以迅速发展。

3主要对策

1)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整体协调、形成优势集成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目前国家各类科研计划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基础性创新性研究,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短期能产生效益的研究项目,导致创新的源头匮乏。更为严重的是,各类计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各部门、地方自成一体、封闭运行,导致科研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而且造成低水平重复。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期。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时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采取“两弹一星”+利益捆绑的新机制,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必须同时调动国家、地方和企业以及科技人员的内动力和凝聚力;必须下决心解决部门地方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的顽症。为此,建议国家适时成立全国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全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从而做到整体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实现决策、协调和实施系统的统一、简便和高效。

2)进行战略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

国外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些地理、交通、信息、政策等环境较好的地域,容易形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的“聚集区”。这种“聚集”促进了不同研究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速了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聚集”进一步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起到了“聚集”带动“聚集”的作用,形成了

良性发展的循环。根据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现有部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可选择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投资环境好并已有一定生物技术产业基础的上海、北京、广东(深圳)、长春等地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给予更为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有选择地发展3~5个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聚集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聚集区、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聚集区、以长春为中心的长沈大聚集区等),发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尽快形成较大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对上述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界的积极性,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纽带,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既有合作(包括跨国和跨地区合作)又有竞争的社会化的生物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格局。

3)选择部分重点产品,目标定位国际市场

对于某些我国有较好基础、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是我国有资源优势的技术领域,例如转基因动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功能基因组、生物芯片、组织工程、中药等领域,应选择部分重大项目,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通过运用优势集成、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操作方式,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强并确立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

4)建立国家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孵化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制约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生物技术因其自身的综合性、多学科特点,生物技术转化更具有特殊性。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孵化器的作用尤为重要。孵化器的作用是,通过与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并有力地引导企业介入,密切生物技术上下游的结合,有效地使单一技术的突破尽快孵化为成熟配套的技术和工艺,向产业进行技术转移和辐射,从而加速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商品化和产业化。为此,应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择优建立数个生物技术国家重大项目孵化器,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性的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工程的实施,力争在5~10年内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同时走出一条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

5)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及国际化

我国在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试剂等支撑技术与装备方面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外,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其产值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0%以上。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交叉;二是绝大多数生产经营专用仪器、装备的公司都拥有国际市场,只有占有国际市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研制和生产并占有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对重要的生物技术仪器、设备和装备,应采取“桑塔纳”模式,走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的发展道路。第一步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建设组装线或生产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与外国公司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第二步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加大国产化比重,同时加强新型号、新设备的研制开发,进而逐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此方面,应注意避免自己闭门造车、封闭发展,所开发的产品性能不稳定,测出的数据不可靠,别人不用,自己也不用的尴尬局面。

6)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中介组织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中介组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介组织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大力发展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评估)、专利(特别是国外专利)、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机构。

我们认为,应尽快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协作,有利于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逐步形成社会化发展的格局。协会组成以企业法人和高级主管为主,吸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管理、营销专家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协会进行全局性组织协调工作。

7)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特殊的地理、气候、人口、人文、历史以及多民族等原因,使我国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遗传资源,包括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宝库,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大量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一些重要的资源流失严重。例如,我国虽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由于资金和管理上的一些因素,导致研究、保藏和开发工作都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一部微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象重视人类遗传资源一样高度重视对所有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各类生物资

源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藏及服务体系,其中包括细胞库、菌种库、毒种库、种质库、信息库等。此项工作可在相关计划的基础上,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但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发展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要充分重视利用海外资源,特别是信息及人才资源。在这方面,即使是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十分重视利用国外的信息,并吸引别国的优秀人才为其服务。我国除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吸引海外留学生和科学家回国为国效力外,还应选择重大技术领域,在国外建立联合工作站。863计划生物领域在“八五”、“九五”期间已试行,效果良好。实践表明这是实现技术跨越的有效途径。国家应积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企业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这样将会大大提高信息采集、技术引进、智力引进、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乃至产品出口的效率。

9)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区别范文

一、面对大旱不屈服,

创造丰收新佳绩

自2009年以来,连年大旱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旱灾发生范围由常年的30余个县增加至近100个县;受旱区域由山区、半山区向坝区延伸;受旱面积由常年的300万亩左右上升到近1500万亩;受旱时段由冬春旱为主向秋冬春、冬春夏连旱发展;受旱作物由一年生的粮经作物扩展到多年生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干旱影响的产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旱灾损失由常年的数亿元扩大到近年的数十亿元。四年全省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到7347万亩次,131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累计396亿元。但在艰难困苦面前,全省上下不屈不挠、排难而上,奋力保持了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奇迹般地创造了四年大丰收的辉煌成绩。

(一)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1634万吨,增产45.7万吨,增长2.9%;2010年,粮食总产1650万吨,增产17.1万吨,增长1%;2011年,粮食总产1755.6万吨,增产105.6万吨,增长6.4%;2012年,粮食总产1827.8万吨,增产72.2万吨,增长4.1%;四年年均增长2.4%,连续迈上330亿斤、350亿斤、360亿斤三个台阶,实现历史罕见的连续10年粮食增产,稳居全国粮食产量第14位,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重始终稳定在3%以上。

(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09年至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为8.6%、17.3%、19.5%、14.7%,连续迈上了4000元和5000元两个台阶;4年累计增幅达到74.6%,比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幅59.1%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幅66.3%高8个百分点,呈现了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同期省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增幅的可喜势头。

(三)特色经作大幅增长。2012年,全省糖、胶、茶、咖、菜、花、果、油、桑等主要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和产值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29%、86.7%。其中,咖啡面积13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值18亿元,分别增268%、216%;橡胶面积820万亩居全国第一、产值96亿元,分别增25.4%、90%;甘蔗面积520万亩居全国第二、产值100亿元,分别增11.9%、125.2%;茶叶面积580万亩居全国第二、产值71亿元,分别增15.1%、179%;蔬菜面积1235万亩,产值285亿元,分别增41.1%、90%;蚕桑面积150万亩居全国第三、产值22亿元,分别增25%、46.7%;花卉面积70万亩,产值266.8亿元,分别增33.7%、51.6%;水果面积535万亩,产值101.5亿元,分别增23.4%、147.6%;油菜面积445万亩,产值28.8亿元,分别增31.1%、51.7%。

(四)肉类总产稳定增长。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由2008年的12%提高到35%。2009年至2012年,生猪出栏分别达到4334.8万头、4600万头、4991.9万头、5201.3万头;肉牛出栏分别为300万头、315万头、330万头、345万头;肉类总产量分别为458万吨、486万吨、521万吨、539.4万吨。2012年,全省新增国家生猪调出大县5个,总数达到31个,居全国第五位;居民人均有肉达到117公斤,是全国人均有肉量60公斤的近两倍。

二、依靠科技抗大旱,

转变方式夺丰收

为什么四年大旱还取得了四年大丰收的喜人成绩?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鼎力支持,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全省大干水利等因素之外,关键的一条是最大限度地依靠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加大先进实用抗旱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打赢了减损失、保增产、促增收这场硬战。

(一)依靠科技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只有稳面积才能稳产量。四年来,我们始终重视依靠科技措施来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一是推广间作套种。引导农民大力实施粮粮、粮烟、粮油、粮菜、粮蔗、粮果等间套种技术,“把天拉长、把地拉宽”,大幅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了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发展间套种面积13443万亩次,累计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300万亩次以上,确保了全省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二是实施“三干”播种。在山区、半山区大力推广应用干土、干肥、干种的玉米“三干”播种法。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玉米“三干”播种1500多万亩次,确保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三是推广水改旱。为确保水田不因干旱撂荒,对水源难以保证的雷响田、台田、梯田等田块,改种玉米、马铃薯等旱粮作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滑坡。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水改旱576.8万亩,玉米面积从1900万亩增加到近2200万亩,新增粮食17万吨以上。

(二)依靠科技措施,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单产是增加总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依靠科技措施提高单产,是我们抗旱保增产的又一个着力点。一是推广抗旱高产优质良种。加快研发和推广产量高、抗旱性强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的单产。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推广耐旱新品种50多个,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比如,好栽种、产量高、米质好、抗病抗旱力强的超级稻“楚粳28号”,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亩产连续4年突破950公斤。禄丰县示范抗旱水稻新品种“云两优2186”,在没有农田水灌溉的条件下,2011年每亩仍实收450公斤。二是推广地膜覆盖。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湿、保肥除草、防虫防病等作用,提高土壤保水率,延长作物抗旱期,有效解决山区玉米“种早不出、种晚不熟”的问题,确保高寒冷凉地区旱地作物增产增收。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推广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和地膜甘蔗6500万亩,据测算,地膜玉米平均亩增产80公斤,地膜马铃薯平均亩增产350公斤以上。干部群众称赞:“一张薄膜解决了低温干旱大问题、一张薄膜解决了提高复种大问题、一张薄膜解决了农民增收大问题。”三是开展高产创建示范。在全省组织开展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和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了现有的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2008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2540片、示范面积2596.12万亩,新增粮食总产198.26万吨,每公斤粮食按2元计,实现新增产值39.63亿元;实施油菜高产创建152片、示范面积152.94万亩,新增油菜籽总产2.64万吨,每公斤油菜籽按4元计,实现新增产值1.06亿元。

(三)依靠科技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是减轻干旱损失、拓宽增产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我们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发展冬季农业。有效利用冬春时节宝贵的水资源,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开发模式。滇南热区重点发展冬马铃薯、冬大豆、冬早蔬菜、鲜食玉米;滇中地区重点发展优质小麦、啤饲大麦、鲜食蚕豆、精细蔬菜;滇东北和西北地区围绕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低热河谷区,重点发展冬早蔬菜和冬马铃薯。2012年,全省冬季农业开发面积从2009年1975万亩增加到2342万亩,增加367万亩;产量从1231万吨增加到1466万吨,增加235万吨;产值从149亿元增加到263亿元,增加114亿元,亩均产值达到1122元,较普通小春作物平均增加近700元,增加近175%。二是发展晚秋农作物。充分利用烤烟和玉米生长后期余水余肥余膜,抢抓秋末热量足、土壤墒情好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晚秋玉米、马铃薯、蔬菜、秋豆等秋冬时令作物种植,有效提高夏秋降雨利用率,减少水肥投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促进农民收入增加。2012年,全省晚秋播种面积达1174万亩,比2009年增加4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80万亩,增加286万亩;粮食综合平均单产达112公斤/亩,比2009年提高了6公斤。三是调整农作物播种期。为避开旱情最重的2至4月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主动调整作物播期,推广小春避旱种植,尽可能避免“苗等地”、“苗等水”等问题。2009年以来,推广早播油菜100万亩,早播蚕豆600万亩,甘蔗改春植为冬植450万亩,达到了减灾增收的良好效果。

(四)依靠科技措施,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用水是应对旱灾的必然举措。我们主要应用了以下节水技术:一是推广集雨栽培技术。为有效利用雨水,在玉米种植中广泛推广“窝塘”、“灯盏塘”集雨栽培,采取起垄覆膜塘播、沟播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水分流失,增强作物的抗旱保墒能力。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推广集雨栽培3200万亩,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到40%以上。二是推广节水育苗技术。各地充分利用有限水源,采取集中育苗、工厂化育苗等方式,推广漂浮育苗、塑盘育秧等技术,变大面积抗旱为小面积保苗,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解决了干旱对播期的影响,确保播种面积不因种苗受到影响。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集中育秧育苗400多万亩次,烤烟集中育苗育秧比例达到100%以上,水稻达到50%以上,蔬菜达到80%以上、玉米达到30%以上。三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地重点在蔬菜上推广喷灌技术,在花卉、水果、中药材等作物上推广滴灌技术,在玉米等旱粮作物上积极推广简易滴灌技术。2012年,全省推广各类喷滴灌160多万亩,建成各类节水设施农业200多万亩,每年平均节约用水约3亿立方米。

(五)依靠科技措施,增强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发展物质条件,是抵御干旱灾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实施了以下举措:一是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计投资132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69万亩,改造后增加耕地面积12.68万亩,全省高稳农田面积达到3800万亩,实现全省农民人均1亩的目标,为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2012年底,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与2009年相比提高20个百分点;农机作业面积达7624万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机械灌溉面积分别达3385万亩、104万亩、427万亩、1541万亩,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69%、500%、200%、98%。水稻、马铃薯、玉米机械作业化水平实现零的突破。农机作业的范围也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养殖业拓展,由耕、播、收向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领域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科学防治次生有害生物灾害。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积极推广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大力推广运用黄蓝板、物理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展化学防治,切实加强干旱引发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增强了减轻灾害的能力。

(六)依靠科技措施,转变养殖方式。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按照“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的思路,依靠科技加快推动养殖业发展。一是推广耐旱优质牧草新品种。实施草地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做到科学减畜和以草定畜。2009年以来,推广紫花苜蓿等耐旱优质牧草12万亩,实施草原禁牧2731万亩。二是开展节水养殖。按照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把推广节水设施改造作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年来,改建、改造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119个,改建、改造标准化猪舍311.3万平方米;建沼气及污水处理池51.5万立方米、排污沟217千米,建微生物发酵床及堆粪区2.8万平方米,累计安装自动饮水设备上万套。目前,规模生猪养殖场、肉鸡场、蛋鸡场、奶牛场饮水自动化已达到100%,比传统的水槽喂水,节约用水超过50%。三是发展干清粪工艺。摒弃原有的水冲粪、水泡粪工艺,大力发展干清粪工艺,减少养殖用水。目前我省规模化肉鸡、蛋鸡养殖场和大型的生猪养殖场已全部采用了干清粪工艺,节约用水超过70%。四是推广雨污分流。按照“先大后小,先示范再推广”的原则,在规模养殖场积极推广雨污分流示范工作,目前全省153个万头猪场已全部实现了雨污分流。无害化节水养殖技术的普遍推广,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减少了动物疾病的传播,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同时,为了切实依靠科技措施保生产保增收,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几年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用于粮食科技措施推广的资金也在逐步增加,仅2012年省级财政投入科技增粮资金3亿多元。这确保各项科技抗旱措施落到了实位、发挥了作用。

三、再接再厉强科技,

力促农业谱新篇

旱灾是云南自然灾害之首,继四年连旱之后,今年又发生冬春连旱。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我省新的旱灾难以避免。而且,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靠科技,农业抗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扭转云南农业“小旱小灾、大旱大灾,年年遭灾、年年抗旱,等雨栽种、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必须切实加强科技抗旱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抗旱减灾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务必以更强的意识、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举措、更多的投入,狠下功夫谱写科技进步、科技抗旱、科技兴农的崭新篇章。

(一)在总结推广上狠下功夫。事实表明,我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科技抗旱措施,抗旱减灾效果突出,增产增收作用明显。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积累的科技抗旱措施,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特别是对一些适用范围广、影响重大的间套种、地膜覆盖、避旱种植、水改旱、耐旱品种、“三干”播种、集中育秧育苗、集雨栽培、节水养殖等抗旱技术,要狠下功夫总结推广,让这些抗旱技术在红土高原上遍地开花结果。

(二)在研发储备上狠下功夫。需要指出,当前我省科技抗旱支撑能力总体还不够强,必须加强新的抗旱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高我省科技抗旱研发水平。重点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集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循环农业等节水型农业科技关键领域开展攻关,实现新的突破。积极开展集雨、节水等防旱工程技术研究,推进农作物耐抗逆机理、种植模式、种植结构、灾害应急与风险管理研究。重视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让众多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土壤活化剂的用处范例(3篇)

    - 阅0

    土壤活化剂的用处范文篇1关键词: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微生物菌剂;土壤微生物;产量中图分类号:S144.1;S6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52-03番茄(Lycopersicon.....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范例(3篇)

    - 阅0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范文关键词:电子显微镜技术;农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69-03电子显微镜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