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前沿热点范例(3篇)
来源:
遗传学前沿热点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改革;自主学习;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41-03
21世纪被誉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在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合21世纪生命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遗传学(genetics)从创立至今,不过百年历史,但是其发展非常迅速,它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高校生命科学系列的重要主干课程,在整个生命科学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研究内容得到极大充实,作为核心学科的遗传学无论在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技术等方面更是日新月异。新世纪的遗传学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具体表现为遗传学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同时根据目前本科生培养的要求,课堂授课时数不断压缩,这就要求遗传学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整个体系的学习,并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前沿及研究方法。根据这一要求,遗传学教学必须采取更具体、更有效的措施,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目前,遗传学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知识体系的重组,逐步实现课程综合化。新型的综合课程不仅包含传统的遗传学科学课程,更大程度接纳了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以及细胞遗传学课程。二是在传统的遗传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使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补充到原有的实验课程中;三是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现代化步伐加快。本文在新疆农业大学教研项目《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支持下,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遗传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求寻找出适合我国新形势下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具有特色的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打破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的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尝试。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1.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所谓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珍妮特指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所以,教师通过鼓励热情,就可以使学生把刚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深度记忆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讲授经典遗传学部分时,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制作课程ppt,在课堂上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内容的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课下讨论学习和ppt的制作,同时通过课堂讲授也锻炼了他们讲解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参与,使授课过程有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个班级的实施,这一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
2.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遗传学被认为是生物学中覆盖面最广,学生最感兴趣,同时由于其特有的逻辑思维体系,也被认为是最难学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重要的理论和定律,除了做出全面的描述和证明之外,鼓励学生多方查阅资料,剖析著名学者创建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积极创新的思维。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为什么孟德尔要采用测交证实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为什么DNA是遗传物质?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浅显的推论吗?”等遗传学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各个角度认识问题,提出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还始终注意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改变学生在学习时割裂看问题的方式。例如:讲授DNA复制一节的内容时,讲到所有生物的DNA复制均是从5'到3',无一例外。然后提问“为什么”,并提示:主要从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来探讨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够将已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以此学会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以及理解所学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思维,敢于创新的思想。利用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吸引学生对学科热点发展的兴趣,启发学生对学科研究重点问题的科研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学术发展进程中的不足与缺陷的讨论与质疑。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学科前沿问题。例如:教师提出的“垃圾DNA的生物学功能”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注意,并对有关这个领域的学术观点提出质疑和批判,提出了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垃圾DNA”的功能,但是它的生物学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可以通过生物信息方法和实验来检测。
3.开展课下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采用课下小组学习结合“课堂讨论”的互动式教学。将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列成多项小标题,由学生选择,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文献,分小组讨论学习,并制作PPT在课堂上作中心发言,其余的同学提出各种相关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最后由主讲老师总结。这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课外的相关知识的能力;小组讨论学习,使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课堂讲解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数量性状遗传这一章后,让学生课下完成“你认为目前QTL定位研究的瓶颈是什么”这一题目的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后,学生们提出了自己查阅到的观点,如:分子标记数量、做图群体大小、亲本的选择等。也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如:性状考察的难易程度、性状与环境的关系等。教师点评时对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予鼓励。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遗传学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单一地从视觉或听觉获取的知识分别为25%和15%,但是如果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记忆效果将会提高到65%。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使学习效率降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新颖、生动、直观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遗传学教学中尤为突出。遗传学中的许多内容抽象、微观,学生深深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起来非常枯燥,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微观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理解所讲授内容,比如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因交换的机理等内容,通过视频教学收到了良好的理解效果。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而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须是具有合理的内容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通过两年的研究和不断改进,我们总结出了有关遗传学教学方法的一些经验,包括多媒体制作、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等方式。其中遗传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展示现代遗传学的魅力,同时添加部分与遗传学内容有关的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我们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醒目,内容清晰,概念准确,使学生条理清晰地理解所学内容。(2)充分运用字体、颜色、着重、斜体等手段,体现所要表达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重要性。重点突出,以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3)尽量使用与讲述内容密切相关的彩图,并附加我校教师相关的科研图片,增加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在讲授到目前的研究热点时,则给学生布置相关题目,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并通过课下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和课堂制作PPT汇报学习内容,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时数大大缩短,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大大提高,增加了学生对遗传学学习的兴趣。
三、科研融入教学,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
1.建立教学与学科发展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融入科学研究的内容。遗传学教学内容紧紧跟随学科发展前沿,在教学中加入本教学团队开展的与遗传学相关的科研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感受到科研的氛围,学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使教学内容随着科研的进展不断丰富和深入。这样的教学内容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鼓励了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使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对学科前沿有了深刻了解。如在讲基因工程一章时以我们承担的棉花转基因项目为主线,从立题思路开始讲起,介绍为什么要实施转基因?转基因可行吗?怎样实现高效转基因技术?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并踊跃提问,与专家学者主动交流。彻底改变遗传学理论课程教学中自我封闭、照本宣科的状况。
2.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遗传学发展关键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过去在配套的实验课教学中,以验证型和演示型实验为主,内容陈旧,方法简单,效果差,同学们没有兴趣,难以满足学生对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为使学生在实验课时中学到更多的现代遗传学知识,充分结合本系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尽力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内容,例如将基因工程编成几个主要的实验内容,从目的基因的分离到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检测等一系列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初步掌握前沿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手段,同时还能和课堂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在实验课教学中,通过制作实验课课程视频,拓展课堂,把实验准备的前期工作等等做成录像,在上课时播出,让学生了解课堂外的实验内容,实验课程结束后则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对取得的成果加以评述,让学生从“眼睛看”、“动手做”和“脑子想”三者结合中,加深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直观认识,实验课促进了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的理解,大大节约了课时数。
3.建立遗传学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达的网络,将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为课后讨论题目,由学生在网络上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课余时间分小组讨论学习,并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写成课程论文或者制作成PPT,同时向学生介绍目前我校遗传学研究的工作,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利用现有的研究条件,为学生提供研究场地。这种训练形式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制定新的考核办法,通过学习过程考核学生
1.改变传统的笔试方法,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并重的理论课考核方法。长期以来,遗传课考试期末笔试成绩占到70%以上,导致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考完忘完的现象,遗传学学习流于形式,很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建立肯于钻研、积极进取、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我们尝试了对考核方式变革,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向平时,淡化期末考试。例如前述的课后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旨在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阐述观点功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占总评成绩的20%,旨在检查学生的听课能力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40%,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分数。
2.建立课程小组学习的考核办法,促进学生自学。设置5~6人1组的课后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推举组长,由组长组织课后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老师指定的学习内容和课后布置的作业题目,教师制定的学习内容,以课程论文或制作PPT的形式汇报,由课程学习小组组长指定的学生,在课程讨论课上发言,汇报学习结果,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提问并根据学习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同时教师也参与打分(分为A+,A,A-,B+,B,B-,C+,C几级);给出的平均分数是该小组的最高分,小组组长再根据这一分数给出小组其他成员的分数。该门课程共设置4次讨论课,由于是所有学生参与,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不仅促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将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并表述出来的能力。
3.建立实验课考核办法,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验课成绩纳入到总评成绩中,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以笔试、随堂考察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三个方面给出实验课成绩,实验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实验课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提高,促使学生对实验课加以重视,对实验课的重视反过来又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实现了双赢。通过总评成绩=实验课成绩20%+课程小组学习成绩20%+平时听课及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40%这一模式的操作,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改变了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的弊端。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地推进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行为过程中,使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独立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确定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实践,课程内容充分体现综合与交叉,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改革紧扣教学质量这一永恒主题。我们本着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知识全面、突出创新”、“培养终身学习型的学生”为目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创造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进平,郑成木,庄南生.遗传学的兴趣教学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191-194.
[2]汤泽生,彭正松.遗传学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356-359.
[3]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
[4]李婉涛,王文静.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06(6):61-62.
[5]石春海,肖建富,吴建国.构建优质教学体系,促进《遗传学》精品教育[J].遗传,2012,08(30):1-5.
[6]李亚娟.终身学习背景下高校课程设计的理论探讨[J].高教论坛,2013,02(2):81-84.
[7]BethanyViceBowling,ErinE.Acra,LihshingWang,etal.GeneticsEducation[J].Genetics,2008,01(178):15-22.
遗传学前沿热点范文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教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今天的社会对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基本部分,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直接途径,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与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至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表观遗传学是我们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模块的主干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笔者主要针对研究生表观遗传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生物医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的技术知识层次能跟上生物医学实验技术推广周期不断缩短的趋势。我们在研究生的表观遗传学教学中,随时进行文献调研,密切关注最新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不断补充传达的最新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研究活跃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表观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营养、环境、应激、细胞代谢在表观遗传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机制。这些新知识非常受研究生的欢迎,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研究生的学习视野,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献调研和学术研讨的习惯,逐步形成和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反过来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
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决定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于染色质事件对于这些“表观遗传密码”的建立和维持的机制,及其如何决定细胞的表型和个体的发育。在表观遗传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研究生关注表观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密切注意学科的交叉和延伸,紧跟表观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的突破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表观遗传学学科领域发展最活跃最富潜力的研究方向上,例如表观遗传机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细胞代谢与表观遗传变化的关系等。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新研究领域。它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病毒感染复制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表观遗传学概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siRNA与miRNA介导的调控,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表观遗传学与癌症,天然产物及中草药的发展对表观遗传学的展望,表观遗传学的治疗进展。上述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插入一些小型专题讲座及相关的研究历史背景资料的方式,介绍和强调学习和掌握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既活跃了课堂,又把课程从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同时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沿进展内容的加入,如代谢、营养、环境等影响因素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进展。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所授课的对象是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表达个人思想见解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本课堂选课人数一般在十人左右,因此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小班授课。由于是小班教学,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可能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参与研讨、学生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讲授、研论、文献调研、学术讲座、论文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并重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研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为研究生迅速进入科研工作的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电子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同时采用图片、视频播放、动画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倡导启发式教育,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科研最新进展情况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步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由于受学时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详细介绍的前沿内容可使用讨论法,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解决。还可以在部分单元结束后,要求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撰写小专题报告,组织交流讨论,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倡导自学,组织讨论,是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4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在研究生的考核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对课内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采用综述、专题小报告、PPT汇报、模拟课题设计等综合考核方式,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生即打好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其重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受多因素复杂交错影响的,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要保证培养研究生的客观条件充足,又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教育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表观遗传学既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学科和热点领域,在生物医学各种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也是我们学院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遗传学前沿热点范文篇3
一、大运河江苏段“非遗”现状及与沿线城市旅游互动基础分析
第一,历史时期,大运河特定环境孕育产生的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间舞蹈、传统技艺、民俗、民间信仰等。传统音乐如运河船工号子、传统戏剧如丁丁腔、民间信仰如金龙四大王崇拜、民俗如皂河正月初九龙王庙会等均由大运河特定环境孕育产生,是典型的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以运河事物、运河生产生活为内容或描述对象的民间文学、传说、古诗词等。例如宿迁大王庙供靳辅的传说、淮安吴棠和慈禧清河县治水的传说、扬州高邮八景传说之耿庙神灯等。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留下的许多有关大运河的诗词和文章,构成了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例如康熙皇帝的《过宿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徐凝的《忆扬州》等。第三,历史上形成的涉及运河发展建设、水工设施的地名;具有悠久历史,并有着一定知名度的与运河相关度较高的政区地名。较为知名的如:瓜洲渡、西津渡、枫桥、清名桥、古末口、山塘、清江浦等;后者如镇江的京口,宿迁的皂河、泗洪等政区地名。第四,运河商贸、文化交流推动形成、发展或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类遗产并不是由运河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产生,但其存在、发展或传播却有赖于运河环境。从较为广泛的意义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属于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例如:常州的篦箕巷、扬州的运河游船等。目前,大运河“非遗”与城市旅游,在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驱动下,二者间的互动机制已经形成。根据互动原理[2],现阶段仍处于过渡阶段,即:想要互动却尚未互动起来的阶段。但二者间的互动发展已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首先,旅游开发使“非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非遗”的生命力,更有利于“非遗”的宣传推广和保护传承。其次,将“非遗”作为城市旅游的依托资源,并纳入全市旅游业产业链,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实现旅游业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
二、“非遗”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的对策
江苏段大运河沿线城市的“非遗”旅游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方面创新了许多经验,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载体,为“非遗”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构筑新平台。“非遗”与城市旅游互动的前提是将“非遗”融入城市旅游体系,并随城市旅游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内众多中央商务区(CBD)、中央游憩区(RBD)、中央欢乐区(CHD)的建立,可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不仅将促进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同时增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的时代内涵[3]。第二,有针对性、适宜性的选取发展模式。“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模式选取首先要科学合理,其次是重视适宜性[4],可根据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例如,传说、音乐、戏剧、舞蹈等形式的“非遗”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可采用舞台表演式旅游开发,通过小说写作、影视制作、媒体宣传等形式把这些民间文化艺术搬上舞台,提高艺术性和观赏性;也可采用博物馆式旅游开发,如:在运河沿线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收集并集中展示和运河有关的古诗词、民间文学等文学作品;建立大运河传统音乐博物馆,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诸如录音、录像、数码化存储等方式保留运河传统音乐,等等。商贸文化交流推动形成的“非遗”与旅游的互动可以通过和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开发,需注意的重点是旅游商品开发的品牌化、本真化,注重参与性和商品的文化内涵。民俗、节庆、仪式等类型的“非遗”与旅游开发的互动采用节庆式旅游开发,如建立专门的民俗体验村,保护当地文化环境的完整性,尊重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的本真特征;依托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运河游船、戏曲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仪式的举办选取特定的日期,还原历史时期的原真面貌[5]。第三,重视人才,加强旅游人才引进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培养人才相结合。以手工技艺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发展为例,首先,鼓励从事传统手工技艺和具有表演技艺的“非遗”艺人招收新继承人,要重视建立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采取发放补贴、授予荣誉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对列入各级名录的手工技艺进行传习活动,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以及给民间手工技艺人评定职称和命名“大师”、“名艺人”、“传承人”等荣誉称号[6],使手工技艺传承后继有人,避免出现宝贵技艺因后继无人而失传的状况;其次,在培养旅游人才时,重视对“非遗”手工技艺的人才选拔和支持政策。培育组建一批热爱手工技艺、专业技术精湛、业务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手工技艺保护工作者队伍,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作者:杜文娟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遗传学分离定律范例(3篇)
- 阅0遗传学分离定律范文关键词:基因;法律属性;物格;民法保护一、基因的生物学定义和发展从生物学普遍意义上来说,基因(gene,mendelian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
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预案范例(3篇)
- 阅0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预案范文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回头看”一是高度重视。我厅接到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