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的区别范例(3篇)

来源:

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的区别范文篇1

(一)理论基础有区别

德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教育学等为理论指导。

(二)目标侧重点有区别

德育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以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个性的自我完善。

(三)内容有区别

德育内容始终充满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等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阶级性,主要包括心理卫生、智力发展、人格评定、行为适应等内容。

(四)学生观有区别

德育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强调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当作帮助、服务的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强调人性。

(五)教育原则有区别

德育的主要原则是政治方向性原则,有明确的是非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培养心理能力。

(六)工作方法有区别

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说服、评价、模仿、规范等,要求个体必须接受教育者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肯定,“不符合”就予以公开否定、批评惩处等,具有集体性、公开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方法是测量、矫正、咨询等,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参照标准,但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改造其心理世界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本着尊重、理解、信任、保密的原则,没有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否定的权利,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特点。

(七)教育后果有区别

德育工作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思想更加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心理健康教育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心理问题加重,严重者可能轻生、自杀、精神分裂[1]。

(八)教育者的要求和角色有区别

德育工作要求人人做,德育工作者要居主导地位,其任务是进行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具备一定心理专业技能的人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处于辅导地位,主要扮演参谋、顾问、朋友的角色,其任务是询问、帮助、指导对方[2]。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主要表现在:

(一)有共同的教育目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有相互交叉的内容

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的东西,德育解决诸如道德认知、爱国主义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

(三)有互相衔接的职能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德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有密不可分的工作方式

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配合解决,而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排除。

(五)有类似的教育途径

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社团工作、校园宣传阵地、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家校配合、谈话谈心等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可采取的途径。

(六)有一些可共同遵循的教育规律

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发展、正面教育为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发展,都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遵循的规律。

(七)有融为一体的实际操作过程

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作用、共同进行来加以解决。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德育原理,会做德育工作[1]。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从机理上能够相互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而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是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东西。没有健全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就不可能建构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必须首先学会适应社会、应付挫折、调整情绪、人际交往、设计生活目标等。另外,只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顺利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地悦纳自己。他们一般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及时调整自我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确立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相统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德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掌握心理学知识,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在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达到心理相容;要善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具有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协调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的关系,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系统的、高层次的导向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人的培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德育在学生眼里高高在上,与现实脱离;在教育方法上,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更使学生觉得内容空洞,难以接受,从而采取消极应付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又坚持自愿、平等的教育原则,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

(五)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道德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丰富健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4]。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实效;结合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因德育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一些因德育失误造成的心理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才有助于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在德育理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除了坚持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在德育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四)在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不仅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还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内容纳入德育内容中来,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知道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5]。

(五)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切入点”

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整合基础。人格健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也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通过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能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6]。

(六)教育实施者相结合

学校由同一个组织或部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一计划、统一研究、统一实施,防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张皮”。德育工作者要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从事德育工作,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既做德育工作,又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0-211.

[2]赵美艳.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5):81-84.

[3]路琴.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1):18-21.

[4]张继文.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2003,(4):89-90.

[5]陈顺仁.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93-95.

[6]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14-16.

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65-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指出:“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身上始终肩负着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更应该深深懂得身上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认真领会的重要论述和亲切寄语,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从实际出发,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困境

(一)民族地区经济滞后,基础教育中德育相对弱化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属于边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交通相对落后,特别是基础中小学教育分布不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入学读书缺乏远大理想抱负,大部分只是为了改变当前贫困艰苦的生活状况。教育功利主义盛行,普遍将升学率与文凭和学生的个人社会价值相联系,忽视了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被淡化了。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基础德育教育的弱化,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差、人文素养知识缺乏等特点。再加上部分存在厌学、逃学、弃学等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知。

(二)民族地区文化差异较大,影响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同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存在着落后、低俗等问题,与我们当前主流的价值观不相适应。特别是宗教习俗,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这势必会影响到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德育教育中理论的认同。大学中,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对民族问题极为敏感,非常关心民族的政治地位,但对民族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在和其他民族同学的相处上易产生困惑,引发对民族团结主旋律的怀疑;他们关心家乡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但对党的民族政策等却较少关注和了解。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抵制或冷漠的消极思想,忽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这些都给德育工作带来障碍。

(三)民族地区学生面临多种压力,呈现出多样化的心理问题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贫困,生活压力较大,往往给学生造成焦虑和抑郁;其次,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特别是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造成这些学生对大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普遍不适应,学习上处于被动局面。大学四年下来,综合竞争力无法提升,加上地区不发达,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很多大学生深受就业压力困扰。面对上述压力,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滋生出自卑、不满和抵触等心理,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大力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力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之外,国家富强和长治久安还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尤其是政治、民生、军事、科教、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制度创新。”[1]而教育改革创新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的基础保障,当今形势下,中外文化相互碰撞、国家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校德育,把德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必然要面临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另一方面,多次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站在国家教育发展的全局战略高度来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差距成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发展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水平不仅是要发展学科教育,也是要发展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德育教育。

(二)大力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是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规模有所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肩负着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然而现阶段在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及国际恐怖势力,这些势力与西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日益渗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威胁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对培养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巩固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繁荣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学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才,契合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特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民族地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提出的时代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一)健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德育教育的组织体系,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组织建设是根本。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从事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思政n教师、思政辅导员以及政工干部,民族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及主题班会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和讴歌民族英雄,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以此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及德育教育,同时以教学比赛、德育课题立项等方式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要重视学生党支部及共青团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各级团组织可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办学生骨干培训班,勉励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努力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树立少数民族青年典型弘扬榜样精神,对乐于助人、加强民族团结、勤于学习、热忱奉献的少数民族青年要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楷模、赶超先进。

(二)弘扬民族文化,注重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教育资源

一是要根据德育教育的需要吸取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将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视角下进行,通过开设民族民间艺术选修课程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让同学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明白和谐、共荣及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二是要广泛吸收多元文化的德育资源。亚洲的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国家,在学校德育中开设了儒家伦理课。”[2]德育教育应以人为本,少数民族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要善于发现,适时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得以保障。

(三)将情感关怀与情感沟通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德育教育不是单向的传输,是师生双方以平等的身份进行的德育对话和精神互动,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对观点批判和压制,也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单纯的灌输和说服教育容易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受教育对象产生抵触与对立的情绪,良好的德育教育模式应该是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学习与认同,更好地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环境,利用谈心谈话、网络沟通、组织参与活动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结合,加强民族地区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情感认同,从而端正大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另外要关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硬件建设,完善中心人员配备,建设民族地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示范基地,指导与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消除不良心理和情绪,摆脱心理困扰,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注重少数民族德育教育的阵地建设

一是新媒体阵地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主动占领新媒体的德育教育阵地,把握民族网络教育、德育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与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网络负面能量相斗争。二是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对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尤其是具有德育资源的民族文化加以传承和弘扬,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三是实践阵地建设,首先是学术实践阵地建设,一方面鼓励民族地区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利用工作实践积极开展德育学术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本体对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其次是艺术实践阵地建设,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间文学中有着丰厚的德育教育资源,更是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最后是公益实践阵地建设,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不仅肯定了高校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的践行精神,更强调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3]。四是社团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寓教于乐、自我教育、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发挥少数民族特色社团的社团文化宣传扩散、口碑传播的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德育教育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和发展,努力培养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远大、信念崇高、爱国团结、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少数民族青年学生,从而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昂扬奋进。

【参考文献】

[1]李伟.以包容持续高效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梦――学习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8-13.

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的区别范文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措施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而言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宏观上,它担负着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任:即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越普及、越发达,其国民的整体素质就越高,社会发展的根基就越深,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就越快。微观上,它是每个社会个体健康成长的基石,它对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格、性情等的形成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内在的价值观念、思想操行一旦定型,几乎终生不会改变。由此可见,基础教育在塑造一个完备的人,进而塑造一个卓越的民族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是何等重大。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三教统筹”、“一无两有”、“普九达标”、“两基验收”等措施推动着农村基础教育不断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这期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的确非常迅速,农村基础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甚至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很落后。十六大报告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仍很高。建国以来,国家把教育政策和财政投资的重点一直放在城市,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太少,地方财政无暇也无力顾及教育,再加上传统的教育体制的束缚等等原因,这一切都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太少,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较差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所有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也十分悬殊,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差异。尤其是“老、山、边、穷、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难度极大,许多地区“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一无两有”的现象还大量存在。2008年12月26日,路透社的《中国中小学危房面积达3358万平方米》引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的说法称,全国普通中小学中危房面积达3358万平方米,占普通中小学校舍面积总数的2.5%,危房面积相当于国家体育馆“鸟巢”占地面积的134倍。路甬祥称“其中9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没有房子,更没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实验场地甚至教师工资也被拖欠的情况下、师生怎么可能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农村基层教育质量如何得到保障?

2.农村师资力量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

农村师资力量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城乡学校建设投资不均衡,导致城乡学校基层设施相差悬殊,广大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再加上教师工资低、福利待遇差,许多优秀教师都争相迁往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勉强留下来任教的教师,抑或心不在焉工作态度不认真,抑或被家庭琐事、农活牵绊无法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工作,这更使农村基础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目前农村地区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学历真正的达标率其实很低,尤其是代课老师门槛很低。一般受过一些正规教育且有点“社会关系”的人都可以去农村中小学担任代课老师。这导致农村师资力量总体素质不高,小学美术老师不懂绘画技法的;语文老师不会汉语拼音用方言教学的;音乐教师不识五线谱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家庭教育缺位

目前农民素质整体不高使得农村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大概占16.8%,比例不是很高。另外跟城镇的人口相比,城镇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1年,这反映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还任重而道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受自身素质低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无法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更不用说胎教、早教,这些都与城市孩子有着巨大的悬殊,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完善家庭教育,保障孩子所受基础教育完整,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二、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原因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城市化水平却不高,至今中国仍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要靠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更要靠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只能靠教育。然而,中国基础教育在城乡间的发展是极其不均衡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仍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受国家的经济政策“先富带动后富”的影响,使大部分基础教育资源、资金、师资、荣誉等,同样偏向性地投向了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而使得城市基础教育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而农村基础教育,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加之政策层面的歧视性对待,发展缓慢,后劲不足;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状态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明显,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虽然目前国家早已经开始转变政策,但是这种传统思想和长期形成的巨大差距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过来的。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提出每年对教育的财政支出要占到当年GDP总量的4%,但这一目标至今仍未能实现。

2.师资素质和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教师待遇较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多乡村教师由于收入过低、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出现了心态失衡,部分教师萌生了弃教从商的思想,不少年轻教师辞职外出打工。国家教育政策的转变也使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产生了诸多新的矛盾,比如竞争机制引入基础教育,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都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资源流向了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另外,当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绩效评定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资源进一步两极分化。这种“马太效应”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最大化。

3.二元经济制度造成了农村经济和教育观念上的落后

我国建国初期采用的是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制度,从一开始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这种二元的经济制度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家庭教养方式等很多方面出现差异。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上升。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享有而农村居民不能享有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更大。农村居民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远不如城市居民,在农村普遍存在的观念是,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最多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而城市则存在大量的陪学现象。收入的差距,以及学校教育脱离农村实际,使很多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子女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很高的要求。二元经济制度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

三、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是一个80%人口为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但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教育质量不高却是一个令人不可回避的现实,入学率低、留级率高、辍学率高、学习年限低等也成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使农村孩子享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尽快实现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放手去做。

1.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创新筹资渠道,完善基础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的完备是开展教育的必要前提,一个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会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建立健全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是个艰巨的工程。完成这个工程,全部依靠政府或国家财政的扶持是不切实际的。教育自身必须想办法走出这个困局。如此,我们可把基础教育建设当做一项可盈利性投资,进行多渠道吸纳资金。所筹得的资金交由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将全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建设。这样既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积极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把社会闲散资金筹集起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完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这也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保证下一代的优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新农村。新农村社会风貌的整体改变,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现代知识分子对物质生活的高要求已成为一种趋势。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满足了未来教师和公务员对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压力和劳动力市场的饱和,促使他们在将来择业时偏向农村。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会给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一切归根结底还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总之,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障。

2.调整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壮大农村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城乡教师工资待遇不平等,是农村吸引不到优秀师资力量的最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统一城乡教师岗前考试制度和录用标准,统一工资发放标准等。城乡教师录用标准的统一是教师工资待遇等同的前提。

但由于受到农村地区环境和发展的限制,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却多劳少得,同等能力前提下,却不能享受城市相对舒适、快捷、方便的生活环境——包括便利的交通、方便的购物、相对发达的医疗卫生条件及其子女享受更优质教育的机会等,实际上,这些都应计入他们的劳动成本。因此,理论上讲,在工资水平统一的前提下,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应优于城市教师;评职称时,相同条件下,对农村教师也应优先考虑。

现实却不尽人意,农村基层教师不论是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还是社会地位上,都远比城市教师低,光荣职称离他们更远,除非个人教育事迹非常突出,原因只因为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农村。这种陈旧的传统思想已经束缚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很久了,急需割除,这样怪诞的现实也亟待改变。欲走出“农村师资力量差——教育水平低”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切实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3.切实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村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

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联系是间接但密切的,从教育学基本内容来看,儿童在成长期所受教育,不仅来自学校、社会,更重要是来自从小到大生长的家庭环境。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为人处事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等,尤其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种状况令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十分被动。

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支持和政策上的偏向,使得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产生了提高精神生活水平的需求。教育部门应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科学文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文明风貌。现在农村孩子普遍缺失的家庭教育也会随之弥补过来。这会为农村基础教育追赶城市平添一份不小的筹码。从这方面来看,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催化剂。

4.设立“农村儿童心理”的心理学研究方向

目前心理学上关于“农村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已经开展的大部分研究都是把整个儿童界定为研究对象,如儿童心理学。虽然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研究结果对农村儿童进行心理教育,但是其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因为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是西方心理学家根据对自己国家儿童的长期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的主体,农村是应给予最多关注的特定领域,但是由于国家政策长期倾向于城市,造成城乡诸多方面存在差距,农村儿童跟城市孩子的成长背景、心理状态等有诸多不同。实际上,目前我国心理学上对于农村儿童的研究是个薄弱点,甚至可以说是个盲点,因此我国的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此设立研究方向。比如,可以把研究重点放在:某个年龄阶段内,农村跟城市儿童认知结构的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教育者应该怎样利用农村特定的社会环境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背景会给孩子的成长及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多大影响;农村和城市儿童学习动机的激发和问题解决方式有什么区别等等。如此深入地了解这个特定的群体,既能很好地把握我国农村儿童心理特点,又拓宽和完善了我国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能给以后农村教育带来许多可借鉴的研究结果,解决一些相关时问题时也能对症下药。长此以往,必定使城乡孩子们所受的教育质量趋于一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药物制剂范例(3篇)

    - 阅0

    药物制剂范文篇1关键词:中职药物制剂实训课程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291前言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其核心课.....

    课程资源的内涵范例(3篇)

    - 阅0

    课程资源的内涵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内涵式发展;专业群;产业集群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Abstract:Tospeedupthedevelopmentofmodernoccupationeducation,promotehigher.....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