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调工作总结范例(3篇)

来源:其他

农村民调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05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03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三年来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8200万元,启动民间资金763.6万元,金汇果蔬基地、万吨棉籽油、万吨豆制品、万头肉牛养殖场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市兴业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人。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采取市上有关部门培训和用工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产业化基地培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使农民的就业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1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现金收入1674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837元。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财政先后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二是村组道路工程。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柏油路的目标。三是水电建设工程。先后投资7100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截引工程、安远沟水库等工程,完成农电线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风治沙1.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农村通信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建设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4.9%,电话普及率74.9%,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六是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些致富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劲力量。“双培双带”共办实事3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248.6万元。二是通过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00年市委抽调18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农口干部“双下乡”工作机制,今年实行了科技事业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作为考核管理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抽调88名干部深入基层抓科技、抓党建、抓经济、抓服务,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农村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截至目前,农口共有党员1362人,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农民教育取得了新进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四进五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13个村先后建成了规范化的村两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室。六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深入落实。在2002年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负21.3元的基础上,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彻底减负,人均减负83元,退耕还林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科技和技能培训经费短缺,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农村民调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西兴乡位于孙吴县城西郊是我县四个平原乡之一,全乡辖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043人,辖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2011年全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1300人,其中省外、省内215人,省外国内175人,乡外县内转移325人,乡内转移585人,实现收685万元。

二、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为此,得到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真正将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深入基层,切实做好调查、登记、建档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布状况和劳动力结构,我乡劳动力转移办根据县劳动力转移办的安排,结合西兴乡实际情况对全乡的劳动力分布情况和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统计。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建立内容全面、数据详实、转移后人员去向清楚的各类档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为了认真做好各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乡党委、政府就根据各村的富余劳动力分布情况,制定了今年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计划2011年转移1260人,实际转移1300人,并与各村签定了考核责任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加大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力度。

4、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氛围。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部分富余劳动力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不愿意离开土地,同时对外出从业的工作性质、收入、环境都要求比较高,怕失体面,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外出就业。因此,乡政府充分利用党员培训、科技之冬、各类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有关省、市、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并向农民宣传农民闯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民坚持信念,转变观念,树立闯市场、闯大业的思想。

5、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在实施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应始终把这项工作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业;二是对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种植有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生产周期的不同实现了季节性、临时性的劳动力就地转移。如:平度村截止目前已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30余人。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依托我乡城郊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县内转移。截止目前,县城从事服务业及各种行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10人。二是加快发展各村二三产业,以市场开发引导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转移不离乡,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三、2011年全乡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及任务

2011年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就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操作、农民自主择业,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西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是从2011年转移1400人左右,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全局,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城乡共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城乡结合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

2、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城郊优势,优势互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利用,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发县城劳动力市场的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之一。

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培养,树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先进典型,在各村巡回宣讲现身说法,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工增强信心。

4、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对党员、村干部集中培训和组织专业人才向农民工讲述实用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采取培训中心+用人单位+当地政府,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我乡转移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为进一步保护在外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乡劳转办的职能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寻找门路。

农村民调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现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愈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为了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课题组以成都市方桥村、回南村为调研点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方桥村农民户均总收入显著提高,回南村农民户均总收入无显著变化,两村净收入均无显著变化,四项影响收入的因素中,家庭经营收入、外出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影响最为突出。

一、项目说明

1.项目研究背景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人口、按劳力平均分配土地,单家独户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农村要求的经营方式已经产生了难以避免的矛盾。中共十报告亦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政策推进实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实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但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呢?需要通过实地调研进行验证,为此,我们选择成都市周边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以便推进成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良好的政策预期。

2.项目调研目的

虽然本课题组从网上或报刊杂志上获得了诸多有关土地流转利弊的数字及文献,得到相应的间接结论,有助于课题组设计调研内容,但为了求证文献结论,课题组希望通过此次项目的实地调查,进行深度调查;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民切身利益的影响;力所能及的提出较为具体的意见建议,为决策层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依据。

3.调查方法和相关内容

选点特色:本次土地流转调研地点选择成都市郫县安靖镇方桥村(以下将用FQC代替)和成都市新民镇斑竹园镇回南村(以下将用HNC代替)。FQC属于成都198项目,现正在进行大规模集体土地流转,且还未完结,同时该村土地流转涉及房屋打包拆迁问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HNC以生态农业“香城柚惑”为特色,该村土地流转已基本完结,流转程度较高,流转后大规模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显著。

调研方式: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当地村民(包括参与土地流转的、未参与土地流转的)、乡镇机关和村委会。

问卷设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国家土地政策的落实情况、土地流转情况和土地流转前后总收入情况和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情况等。

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结构分析

本项目组计划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结构的变化,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总体影响;通过农民收入结构权重变化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收入的直接、间接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差异,以便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经实地调查发现:家庭经营性收入、外出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流转前后,家庭经营性收入明显下降,其中,承包地经营收入下降迅速,部分农户的该项收入甚至转化为零;在农村从事工业及商业性质活动的收入虽有增加,但由于比重较小,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小。流转前后,外出务工所得的工资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移性收入变化较小;财产性收入有极大提高。

1.家庭经营性入

数据调查显示:流转前,FQC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23.17%①。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15.46%、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0.83%、商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88%;HNC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48.69%。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32.62%、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29%、商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78%。在现阶段,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承包地收入虽承担着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角色,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作用却很有限。

2.外出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

数据统计显示:土地流转前,FQC该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75.93%,HNC该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7.17%.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快速较高且呈不断提高趋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城镇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及农业种植成本收益不对称的加剧,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

3.转移性收入

数据统计显示:土地流转前,方桥村该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0.92%,回南村该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74%.该项收入作为农民的补充性收入,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很难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4.财产性收入

调研得知:土地流转前,在农民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仅占极小的比重。土地流转后,FQC租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2.83%,HNC租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8.92%,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因此,针对财产性收入的探讨将围绕租金收入的变更展开。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解析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HNC与FQC都以集体统一流转为主,因此,本次调研分析集中于集体组织的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两个试点在某些方面较为相似,但经营结构、总体影响因素等都有较大差异,以下将对两个调研点的异同进行分析,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总收入、净收入等各项影响进行解析。

1.对总收入及相关性影响分析

土地流转前后,HNC和FQC总收入变化的表现为:FQC,土地流转前户均总收入为40924元,土地流转后户均总收入为48041元,流转后较之前的增长率为17.39%.(假定流转前后通货膨胀率为0,以下不再重复说明)。HNC,土地流转前户均总收入为14894元,土地流转后户均总收入为22989元,流转后较之前的增长率为54.35%。

1.1、直接影响

土地流转带来的直接收益主要为财产性收入-租金收入的增加。由于租金收入按年份每年依次发放,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因此,土地租金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在长期及短期两个方面。

1.1.1、租金收入

调查统计显示,土地流转后,FQC租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12.83%、HNC租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18.92%;流转前,FQC土地承包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15.46%、HNC土地承包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32.62%。流转前后,获取相应的流转租金是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前提条件,流转后土地承包收入的减少将会由租金收入的增加来弥补。从数据对比看,租金收入几乎可以替代土地承包地带来的收入。从长期来看,土地流转前,由于农民知识信息有限,在生产时纯粹依靠传统种植经验,欠缺对种植收益状况、市场状况的考虑,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农作物质量低,最终导致农民总收益低。从短期来看,根据“以土地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传统理念,流转前农民自给自足。流转后,农民无需考虑种植因素,仅凭借租出土地的数量获取定额的租金收入。因此,虽然租金收入较为有限,占总收入的比重也较低,但对流转后农民总收入提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两村差异比较来看,根据成本-收益原理,大规模承包土地的单个企业或集体在优越的区位条件下必将获得较高的近期及长期收益,因此也会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综上,不管从农户自身、承包地集体或企业或客观的经济及社会环境角度分析,FQC的土地租金都将会高于HNC.

1.2、间接影响

土地流转带来的间接收益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从事工商业性质活动获得的收入,而农民只有土地流转出去的前提下,才可能脱离土地束缚,从事其他性质的活动。

1.2.1、外出务工

土地流转后,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纷纷进城打工以获得收入,这部分被迫进城务工的农民获得的工资收入,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主要的间接影响。数据显示,FQC流转后较之流转前,打工收入均值的增加率为10.58%。HNC流转后较之流转前,打工收入均值的增加率为89.74%。可见,该项间接影响较为显著。两村在土地流转后,打工总收入都有不同幅度上升。作为影响总收入最重要因素,它的增长必然直接导致总收入的增长。

1.2.2、从事工商业活动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流转前后,FQC、HNC居民在本地从事商业活动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回南村收入增加率高达89.29%。在FQC,农民失去土地后,部分选择在尚未拆迁的地方经营小本生意,诸如开超市、餐馆等。因此,从事商业活动的收入增加。在HNC地流转后集体组织经营“新柚”生意。“香城柚惑”项目顺利开展,高质量柚子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农民商业化收入的增加。

1.3、对总收入的综合影响

根据方差及显著性检验分析,FQC土地流转前后总收入的变化较为显著,HNC地流转前后总收入的变化不显著,其中,外出务工收入、租金收入、从事商业性活动收入对两村总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两个调研点居民年均总收入变化有较大差距,但居民年均净收入变化却都不显著。

2.对净收入的影响分析

土地流转前后,FQC及HNC净收入变化的表现为:FQC土地流转前,该村户均净收入均值为25842元,土地流转后,该村户均净收入均值为27598元,增长率为6.80%;HNC土地流转前,该村户均净收入均值为7624元,土地流转后,该村户均净收入均值为13256元,流转后较之前的增长率为73.87%;从前部分分析中可以看出,土地流转前后,FQC总收入有显著增加,而净收入变化相对不显著。净收入总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值,因此,在总收入基础上,需继续从消费结构分析消费支出的情况,以探索净收入相对变化不显著的原因。在HNC,总收入增长本就有限,加之消费支出的增加,净收入变化不显著。

2.1、消费支出

农民的消费支出主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支出、子女入学教育支出、休闲娱乐支出。土地流转对农民消费支出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基本的生活保障支出方面。由于子女入学教育支出、休闲娱乐支出属于弹性较小的支出,因此,流转土地对其影响不显著,在此不做过多解释。

流转土地后,农民失去土地,流转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完全改变,居民消费只得依靠收入的不断供给,因此,基本生活保障支出大幅提高,导致农民总收入增长幅度没有数据反应出来的那么大,甚至有可能下降,更有甚者,少数农户家庭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家中仅有老人或因其他情况失去劳动能力)。

2.2、对净收入的综合影响

根据方差及显著性检验分析,FQC及HNC土地流转前后净收入的变化差异较大,但净收入变化都不显著。除总收入的影响因素外,两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受基本生活保障支出及消费娱乐类支出影响较大。

3.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结论分析

流转前后,两个试点的总收入变化不同,其中,HNC显著增长,FQC变化不显著。引起总收入变化的因素中,务工收入的贡献最大,土地租金收入的贡献次之,农民因失去生产资料导致收入较少。流转前后,FQC、HNC净收入均无显著变化,HNC净收入增。因两村差异较大,引起净收入变化的因素中,基本生活保障支出及休闲娱乐支出的作用较大,但影响程度不等。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两个调研点参与流转的农户,主要是在集体引导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所分析的是在此背景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1.集体引导组织形式的流转存在的限制农民增收的问题

其一,由于在流转中村集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村集体的行为对农民的流转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统一进行土地流转农民可自由选择的机会少,集体组织下的流转这一单一方式阻碍了其他的流转方式的进行与农民的选择支配权,灵活性欠佳,对农民的收入增长作用有限。

其二,集体流转中对信息的宣传并不到位。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中,农民通过对流转政策等信息的了解,更能清楚地得知流转后自己可获得的经济收益,在流转前就会仔细权衡流转前后收益的变化水平,并合理地选择流转或不流转,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最大化,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同时信息的不完善又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流转意愿,这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增长。

其三,租金补偿未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按规定,土地流转后补偿给流转农户的租金是以每亩地的粮食产量折合成市价而确定的,随着这几年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粮价的水平也在上涨,而租金却一直是在一个水平。而作为流转户,当前的租金水平与物价水平的不匹配降低了流转农户的生活满意状况。租金的支付水平并未能体现出农民的意愿,租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的显著性并不高,即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很小。这也削弱了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

2.农户收入结构单一、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

调研发现,虽然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伴随着土地的流转,农民由流转前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变为商品粮的购买者,农民在基本生活的支出较流转前有所增加。打工收入作为农民唯一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有其不利之处―外出打工收入极易受到外界经济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渠道缺乏保障性和多样性。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和持续。

3.流转操作的不规范、不完善导致农民收益受损,制约了农民增收

两个调研点的土地流转工作总体上都是通过村集体的统一流转,将农民的土地出租给承包商,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最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流转渠道单一,;强制性流转的存在,不仅违背了自愿原则,还使得被强制要求流转农户利益的损失,导致其流转前后的收入水平的下降。

注释: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范例(3篇)

    - 阅0

    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范文1制作通用多媒体交互模板通用多媒体交互模板的制作要求有下列特点。通用性:适用多种课程,能使教师方便套用模板进行多种教学设计,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

    电工实训收获和体会范例(3篇)

    - 阅0

    电工实训收获和体会范文篇1--耿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在国网技术学院临汾培训基地培训的日子已经过半,如果让我用一个次来形容这段时间的生活那就是充实。现在回想.....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