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力学研究范例(3篇)

来源:其他

运动力学研究范文

摘要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控制之下动物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运动形态,这属于肌肉力矩的主动改变而肢体运动又会反作用于肌肉力矩。在不断的进化中人类逐渐形成自身完善的神经肌肉系统负责自身运动的控制与协调。除了主动的肌肉力矩之外,接触力矩、重力力矩以惯性力矩也会对肢体运动的具体方式和表现产生影响,生物力学是研究人类运动控制机制的基础,因而本文就生物力学在运动控制与协调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力学运动控制协调应用

人体运动需要在多个部分的共同协调配合下完成,而单纯运动学角度只针对物体的运动效果以及其他外作用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无法对人体肢体运动控制和协调的具体机制作出判断。生物力学从关节力矩的角度并结合运动动力学方法可以对肢体运动的产生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推动人体运动控制机制理论研究的发展。

一、生物力学与运动控制的关系分析

肌肉的收缩是人类肢体运动最直接的动力,人体神经系统可以对不同部位的新陈代谢速率和能量释放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起到控制骨骼肌腱可控张力的效果,肌腱又将动力传给关节、韧带以及骨骼等,最终实现对各个运动单位的控制。神经肌肉骨骼系统包括肌肉运动单位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运动单位叠加与肌腱上的合力、肌肉骨骼系统的整合以及关节力矩整合协作四个层次。人体的骨骼、肌肉结构都十分复杂,因而神经中枢系统很难直接对每个运动单位进行控制,目前猜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目标协作实现方式或者是关节水平运动方式进行控制,再由该环节传达至各个运动单元。

二、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研究技术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

目前生物传感器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包括力量、肌电图、加速度以及位移传感器等等,这些技术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以及很多文献中都有涉及到。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三维陀螺仪运动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在生物力学测量中可以对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时间点的方位、角度等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因而可以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康复中,该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二)生物力学建模与仿真

当人体运动时除了肢体的外部状态,肌肉状态、关节连接处软组织的形状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对这种形变进行观察和研究的难度较大,因而可以将整个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运动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人类肢体运动动力学研究方程,也可以将其称为生物力学模型。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切入点的不同都会对最终的模型构建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任意运动的计算机模拟或者仿真需要应用正向动力学知识和技术,而对肢体运动的外力因素进行测量时则需要应用逆向运动学。

(三)运动学影像技术

影像技术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研领域投入的提高,更多新型的运动学影像技术开始出现。高速荧光透视技术可以对人体运动状态下的骨骼、关节的情况进行精确的分析,拍摄速度更快且由于无侵入性对人体的伤害也更小。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医疗中将大大提高骨科检验的准确性。即时超声波成像技术可以将人体运动状态下的肌肉、肌腱等的形态包括肌纤维排列、肌肉羽状角的情况进行成像。

三、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控制涉及的生物力学原理较多,本文就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人们在做出某个动作之前,为了提高动作的完成效果,往往会先做一个跟目标动作方向相反的动作,例如扣篮时先将手臂抬高,一方面下扣动作的幅度更大,另一方面肌肉的弹力也会有所增大,下扣的力量随之提高,这就是反向动作最佳起始力原理的典型表现。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完善性,以及个体肌肉力量和爆发力量对于体育竞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些体育活动中,人们为了获取运动速度的最大冲量会采取一些助力措施,例如对于跳远运动员来说,他们在进行跳远前都会有助跑,铁饼投掷运动员在投掷铁饼时,也会有身体的旋转运动等等,以上各项体育运动都是通过延长加速度时间和距离来增加力的作用效果,这体现的是运动速度的最大冲量原理。物体之间的碰撞效果一般会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物体质量和速度这两方面的影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之为动量,生物力学中有打击碰撞动量保持原理,该原理在运动控制中的体现有:网球的击球、拳击等等,运动员为了提高碰撞效果在确保撞击速度时还会提高撞击的力度。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一定要掌握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而将其在际运动中得到充分运用,这对提高运动员成绩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力学的应用可以在对关节力矩和分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神经肌肉系统对肌肉收缩力矩的调节模式,主动的肌肉力矩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对运动产生的被动力矩进行对抗,在平衡的状态之下完成肢体运动动作要求,生物力学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运动控制协调相关问题的理解难度。

参考文献:

运动力学研究范文篇2

摘要通过对河南大学生2002年至2010年历年身体健康体质测试,揭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前河南大学生心肺功能发展现状,以及开展后河南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结论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对河南在校大学生心肺功能健康有重要的促进意思,并具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河南大学生心肺功能

一、引言

2006年12月,全国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去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都充分说明国建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活动开展至今已经6年,是否对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起到促进作用,促进效果又如何?本文通过对2002至2010年河南大学生体质测试心肺功能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并得出结论,对探讨河南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影响下,心肺功能现状及改变具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2002至2010年全校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长跑的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图书资料。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查阅有关研究论文40余篇。查阅了中央下发的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测试法

对河南农业大学2002至2010年在校大学生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进行认真测试。

3.数理分析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绘制。

三、结果与分析

(一)阳光体育运动前学生耐力素质状况分析

2007年前,阳光体育运动未开展前,河南农业大学学生耐力素质状态,本文选取河南农业大学2002、2003、2004级学生进行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以及肺活量的测试,数据如表1、表2、表3。

(二)历年大一新生耐力素质状况分析

我们针对2003至2009级学生在大一入校期间的耐力素质进行测试,得出数据进行分析(表4)。我们不难看出从2003级到2005级大一新生男女的耐力素质测试中,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且下滑趋势非常明显,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在高中期间耐力素质也是呈下降趋势。到2006级大一新生男女耐力素质下降速度都有一个明显的减缓,但在随后的2007级出现了更加剧烈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08级大一新生男女耐力素质较往年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并在2009年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我们可以理解为,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在2007年及以后的逐步推广,大一新生入校时的耐力素质不仅遏制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并且得到显著的回升并且巩固。从一个侧面可以以放映出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耐力素质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有了较明显的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在学生高中阶段的开展成绩显著。

(三)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状况分析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生在高中阶段耐力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我们有针对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分析,数据如表5。

从表5我们可以看到,在校的男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2003至2007均呈现下滑趋势,并且标准差逐步扩大,两级分化继续严重。但值得庆幸的是,在2007年在校的男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均出现了拐点,在随后的2008、2009、2010学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标准差也在逐年降低,说明耐力素质整体趋于集中。从而我们得出,“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学生高中阶段,在大学阶段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

(四)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分析

结合现阶段大学生耐力素质情况与我国颁布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于耐力素质的成绩标准,我们对现在阶段大学生耐力素质成绩进行评估。

结合表6,我们通过对比得出,在2007年出现拐点之前,在校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情况及其严重,女子平均成绩仅为69分,只是刚刚达到及格线。而男子耐力素质情况更加严重,最严重时平均成绩仅为60分。反映出整个大学在校学生耐力素质及其低下,情况岌岌可危。“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及推广准确及时的,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意义。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几年的推广,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截止到2010年。男子1000米平均成绩81分,达到中等良好水平。女子800米平均成绩84分,达到了中等偏上良好水平。可以说“阳光体育运动”对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成绩提高是明显的,作用是显著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前,大学生在校期间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趋势非常显著,并且两级分化日益严重。说明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在校耐力素质整体下降,且极端差值出现逐渐增多。

2.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前,在校大学生入校时的耐力素质也是呈逐年下降趋势,两级分化也日益严重。说明学生在高中阶段耐力素质也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3.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前,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趋势非常显著,并且两级分化日益严重。说明在这一阶段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整体下降,且极端差值出现逐渐增多。

4.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学生在高中、大学期间耐力素质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最低点的及格达到了中等良好水平。并且耐力成绩逐渐整齐,极端差值得到了有效的消除。

(二)建议

1.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情况需要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时刻关注,一旦放松对其的监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就会快速下滑,造成的各方面影响不言而喻。

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对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是有效及明显的,其各项要求需要长期坚持贯彻。

3.虽然在校的学生的耐力素质的下滑趋势得到了制止,并有所回升,但回升时间较短,并不稳定,有反复的可能,需加强重视程度。

4.在校大学生耐力素质较过去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再接再厉,继续提高,防止倒退。

参考文献:

[1]朱海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有效实施的探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

[2]薛志伟.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4):78-80.

[3]祝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潘红玲.阳光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内江科技.2009(2):72-74.

运动力学研究范文

摘要: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及世界选手的跳跃动作进行了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跳跃动作的起跳和落地相关参数,结果发现我国女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起跳应积极蹬伸,形成好的小摆臂,早收手臂。

关键词:花样滑冰;自由滑;跳跃动作;运动生物力学

中图分类号:G80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3-0063-04

ASportBiomechanicalStudyofTakingoffandLandingMovementinJumpofFigureSkating

JIZhongqiu

GAOYun,JIANGGuiping1

(1.CollegeofSportsandPhysical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2.PhysicalEducationColleg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JilinChina)

Abstract:ThroughAPSAsystemandthreedimensionalDLT,thepaperconductsthreedimensionaltrackpointtestonthemovementofjumpofChinesefigureskatersandothertopskatersintheworldattheISUGrandPrixofFigureSkating.Theskaters'parametersoftakingoffandlandingareanalyzedandcompared.Comparedtotheinternationaltopskaters,Chinesewomenskatersarebehindinhorizontalspeedoftakingoff.Theyshouldtakeoffwithactivekickforconcurrentperformingofsmalldanglingarmsandearlypullingarms.

Keywords:figureskating;freeskating;jump;sportbiomechanics

花样滑冰(Figureskating)是一项冰上运动技术与综合艺术表演相结合的,由运动员穿着冰刀在冰面上伴随着音乐通过表演一系列的规定和自选动作而进行的一种冰上竞赛项目。花样滑冰技术主要由四类动作组成:滑行[1]、旋转[2]、姿态和跳跃。其中跳跃是所有动作中难度最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对跳跃转体动作主要是对抛跳[3]和跳跃动作[4-5]进行研究。

在花样滑冰动作中,跳跃动作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跳和落地完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比赛成绩的高低。我国的花样滑冰项目起步较晚,近年来通过向西方学习和自身努力拼搏,使我国花样滑冰技术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多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相对于技术动作的不断改进,相应的动作研究非常滞后,这将制约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创造新的高难度动作。因此,从长远上讲,只有进一步的对跳跃动作起跳与落地技术进行研究才能更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跳跃技术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难动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优秀运动员高松、张民、科利木肯、史密斯、维拉申科。

1.2研究方法

1.2.1三维标定

由于冰场范围较大,因此本研究将拍摄的范围规定在约10m×20m的范围内。按左、中、右依次用PEAK三维框架分别进行了标定。在解析时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的运动范围而选用不同的标定框架,这样保证了标定的空间能够满足动作解析的需要。有实验对该标定精度进行测量,精度误差不超过3%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1.2.2现场拍摄比赛中,使用三台日本JVCGR-DVL9800sH摄像机3台在比赛现场从冰场三面定点同步拍摄运动员跳跃动作技术的三维录像,拍摄频率为50Hz(图1)。

1.2.3影像解析对运动员技术动作录像都通过艾立尔软件处理分析。根据前苏联扎齐奥尔斯基(Zatsiorsky)模型[6]构造人体16个主要的模型参数,对整个跳跃动作过程进行解析。然后对数据进行DLT法处理,将二维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用数值滤波法进行平滑,并计算输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根据技术动作的数据资料结合花样滑冰跳跃动作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重心参数分析

后外点冰跳是运动员采用最多的跳跃动作,其动作路线和身体起跳姿势最接近于自然旋转起跳姿势,有利于产生旋转的动量矩。本研究选取5名运动员动作依次为:四周跳加后外点三周(高松),四周跳(科利木肯),后外点三周加后外点三周(史密斯),后外点四周跳(张民),后外点三周跳(维拉申科)。

高松在起跳前,起跳蹬伸过程用了约0.22s时间(开始起跳时刻0.0s)在X和Y方向上分别由4.27m/s变为4.48m/s和5.78m/s减为0.44m/s,水平方向合速度从7.18m/s变为4.52m/s。Z方向速度达到3.9m/s,离冰后身体的腾起角度为40.8°。图2可以看出在缓冲蹬冰阶段,高松水平速度变化幅度平缓,不存在明显的下降阶段。如果加大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转化的幅度和时间变化率,可以获得更大的向上速度。

科利木肯在完成后外点四周跳时,起跳蹬伸过程用了约0.12s时间(开始起跳时刻0.16);水平速度在X和Y方向上分别由6.6m/s变为4.44m/s和3.66m/s减为0.5m/s,水平方向合速度从7.55m/s变为4.47m/s。Z方向速度达到4m/s,离冰后身体的腾起角度为41.8°(图3)。在缓冲蹬冰阶段,科利木肯水平速度变化幅度大,蹬冰过程用时较短,蹬冰效果较好。

起跳阶段,除高松外其他四人重心都存在负值,即重心有向下的速度。其中张民的重心向下速度最大,达到-1.3m/s,其他三人速度上升前速度都在零左右(高松曲线前段没有包括起跳阶段)。高松离地速度最大,张民起跳时重心垂直速度变化最大;科利木肯、史密斯和维拉申科的重心上升速度变化相似。离冰时未获得足够的向上速度,是导致科利木肯后外点四周跳失败的原因。

落冰阶段,在落冰时刻五名运动员重心向下速度达到最大后,因缓冲作用都在减少。重心最后保持了平衡的三名运动员速度曲线都有回到零速度左右,身体回到了正常滑行状态。高松的缓冲时间较长,其曲线未能完全反映出其速度回到零速度的过程。张民和科利木肯重心垂直速度在向零速度变化过程中出现再次的向下加速,说明重心此时已失去了平衡。

综上所述,完成四周蹬伸时稳定的支撑和迅速及时的起跳才起到最关键的作用,蹬伸动作最好在0.2s以内。离冰时水平合速度不能低于4.5m/s,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腾空飞行能量,达到转体的角速度高松33.9Rad/s;科利木肯36.9Rad/s;张民35.9Rad/s。

2.2身体主要环节角度分析

2.2.1起跳前缓冲末时刻

5名运动员都是左腿为点冰腿,右腿为摆动腿。缓冲末阶段人体重心仍在右腿上,因此右髋和右膝的弯曲角度直接反映运动员身体下沉幅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五名运动员右膝角度从81.7°到100.2°不等,平均值为90°,科利木肯和张民角度相对较大,高松较小;髋关节角差异较小平均值为75.7°。

左髋和左膝角度可以反映起跳腿点冰前姿态。做四周跳的三名运动员膝关节角度相对较小,平均值为143°,而史密斯和维拉申科的角度为161.2°。这说明点冰腿点冰前摆动时膝关节角度不宜过大,缓冲末期在140°左右较为合适。左髋角度科利木肯较为偏低只有154°,说明其此时点冰腿还没有完全打开。此时,五名运动员两臂都对称摆动状态,但水平较高的三名运动员肩关节角度较小,开始较早进入收臂转体状态,肩角平均在55°左右。肘关节也有同样的差异,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肘关节的角度偏小。这和阿克谢尔跳缓冲末期具有相同的特征,重心最低点时,身体应该预先进入转体点冰状态。

2.2.2起跳瞬间

三名四周跳运动员的膝角都有进一步的打开,高松增加了20°,科利木肯增加了30°,膝角的打开增强了点冰的力量。髋关节未见明显的变化,髋关节的相对固定有利于增强点冰效果。右腿关节起跳时,膝髋关节都有较充分的打开,只有维拉申科打开角度偏小,分别只有150°和143°,摆动效果受到影响。张民的髋关节角度打开也不够,只有148.6°。加大打开角度更有利于提高摆动效果和进入旋转状态。

五名运动员的两肩角仍都成对称姿态,左肩角度比右肩角度略小,这和身体左转有关。高松肩角收的最紧,只有19°。较小的肩角说明双臂充分的收回体侧,有利于加大身体的旋转速度。肘关节的角度有着同样的意义[7-8],离冰后应该收肘及时进入旋转。维拉申科明显的收肘过晚,影响了身体旋转速度。

起跳动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长的腾空时间和旋转的角速度。运动员腾空时间:高松0.74s;科利木肯0.68s;史密斯0.60s;张民0.70s;维拉申科0.60s。在完成四动作中,高松很好的完成了四周,张民在转体中刚刚能转完四周,科利木肯没有完成四周动作,也证明了要完成四周动作,一定要通过起跳达到腾空时间具有0.70s以上的起跳实力,所以说起跳蹬冰腿需要具有很大的蹬冰力量[9],完成转体首先要注意身体在起跳瞬时减小身体绕纵轴转动惯量,达到腾空时具有在动量矩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转动的角速度[10]。

2.2.3落地瞬间

首先分析运动员落冰腿的姿势(表2),五名运动员都为右腿落冰。高松落地时的右腿关节角度明显低于其他四名运动员。随后为了缓冲垂直方向上的速度,重心又有进一步的降低,影响了动作的流畅性。其他四名运动员支撑腿膝关节平均为158.6°,髋关节164.83°。张民落冰时,髋、膝关节角度都有所偏大,重心过高影响了平衡的把握,导致双腿落冰。落冰时,身体的姿态是我国运动员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点之一。

摆动腿此时仍处于和落冰腿的交叉,科利木肯和史密斯膝关节角度较低,而其他三名运动员平均达到142.8°。髋关节高松和史密斯两人角度较低。两臂的肩关节角度开始有一定的打开,仍然呈对称姿势。肘关节角度差异较大,高松和张民角度较大,两人落冰后马上开始要停止旋转。而其他三人肘角度较小有利于身体弥补旋转不满的度数。

2.3女子运动员起跳时人体重心在水平面投影点与支撑腿脚尖间的位移主要参数分析

该参数值是由人体重心在X轴、Y轴方向的合位移与支撑腿脚间在X轴、Y轴方向的合位移的差值。该参数值反映运动员起跳蹬伸技术的好坏,影响垂直速度的获得以及水平速度有效的向垂直速度的转化,差值越小越好。由表3得:运动员该参数值介于0.04~0.21m,罗罗宾逊该参数值最小,仅为0.044m,方丹次之,巴瑟娃该参数值最大,值为0.207m。由此,我国运动员若加强腿部蹬伸力量,同时加强腿部向上的蹬伸力度,尽量缩小重心投影点与支撑腿脚尖的位移,那么运动员在起跳时必表现为起跳用刃控制能力强、蹬冰利落、快速、有效。

2.4女子运动员缓冲时间、起跳时间、空停时间、落冰时间分析

缓冲是起跳前的准备阶段,没有良好的缓冲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起跳。该阶段一般表现为重心下降、滑腿深屈、双臂稳定摆动,要求缓冲动作要充分。由表4得:三周跳四名运动员的缓冲时间介于0.30~0.36s,两周跳巴瑟娃缓冲时间为0.28s。罗宾逊缓冲时间长为0.36s,比我国两名运动员缓冲时间长0.04~0.06s,而我国运动员缓冲时间相对较短。

起跳是难度最高、最关键的技术,该阶段要求蹬冰快速有力、用刃准确、双臂的摆动要在滑行主方向上。运动员的起跳时间介于0.18s~0.22s,罗宾逊起跳时间最长,值为0.22s,结合该名运动员缓冲时间最长(0.36s),其起跳时间最长也在情理之中,其余四名运动员多为0.2s。

2.5女子运动员起跳阶段滑腿蹬直时间、点冰腿撑跳时间、双臂摆动时间以及落冰缓冲阶段足与臂展开时间分析

由表5得:运动员滑腿蹬直时间介于0.08~0.12s,国外运动员该参数比我国运动员刘艳相对较长;点冰腿撑跳时间介于0.04~0.06s,绝大部分运动员点冰腿撑跳时间为0.04s,只有刘艳该参数为0.06s,点冰腿在这么短时间内快速、有力地完成撑跳动作。双臂下摆时间介于0.04~0.06s,罗宾逊和刘艳该参数均为0.06s,其余三名运动员均为0.04s;双臂上摆时间介于0.14~0.16s,我国运动员刘艳两次该动作的参数均低于三名运动员0.02s,足与臂展开时间与落冰时间相一致,三周介于0.48~0.54s,两周跳为0.32s。

2.6女子运动员人体运动的速度及各关节角度由表6得:女运动员要完成3周跳的动作要达到水平起跳速度3m/s以上,助滑速度4.33m/s以上,助滑末期(人体重心最低点)是起跳前的准备阶段,身体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跳跃的质量。该时期运动员都是左腿为点冰腿,右腿为摆动腿,重心仍在右腿上,右髋和右膝的弯曲角度直接反映运动员身体下沉幅度。

表7反映运动员的角度值,运动员右膝关节角度介于104°~140°,平均值为123°,右髋关节角度介于95°~135°,平均值为112.4°,刘艳1该参数值最大,其余运动员相差不大。左髋和左膝角可以反映点冰腿状态。左膝角介于125°~144°,平均值为136°,左髋角介于157°~176°,平均值为165.5°,我国运动员方丹该参数值最大,其中左膝角为143.7°,左髋角为175.1°。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员在缓冲末期点冰腿并未充分伸直达180°。双肩的摆动近于对称,双肘关节角度有一定差异,我国运动员肩肘关节角度相对偏大,而国外运动员相对较小,这为下一步起跳摆臂形成“小摆臂,早收臂”做好充分准备。运动员起跳要做到快速收手臂,达到起跳时的转动角速度增加,及落地前手臂展开,减少转动的角速度[11]同时要提高起跳的水平速度来增加动作难度[12]及成功率[13-14]。

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男子要完成单个四周的同时,也要能够做到接三周,再接三周的跳跃动作[15],女子的三周连跳动作正被优秀的运动员所采用。增加起跳的水平速度同时提高腾空旋转的角速度,在落地时要圆滑的过渡到下一个滑行、起跳的动作。

3结论

1)完成高质量的四周跳动作水平合速度在4.5m/s以上,身体腾起角应在40°~45°之间。我国女运动员要提高水平速度,增加起跳前的能量储备,为起跳腾空创造条件,从而达到腾空0.70s;空中转体超过33.9Rad/s。

2)在保持起跳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重心处于最低点的时刻,身体姿势已经处于起跳状态。要小摆臂,收臂要充分。

3)落冰时,膝关节应处于120°~140°之间,在旋转充分的情况下,摆动腿和双臂要开始打开一定的角度,滑出较小的落冰弧线,为下一个滑行或起跳作准备。

参考文献:

[1]纪仲秋,李建设,主编.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2.

[2]金季春,主编.运动生物力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7.

[3]李寅伟,栾波.花样滑冰双人滑抛跳动作教学训练方法的探索和研究[J].冰雪运动,2006(2):24-25.

[4]姜桂萍,纪仲秋,王凯.花样滑冰点冰跳的运动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43-345.

[5]袁利红,纪仲秋.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21-24.

[6]纪仲秋,主编.运动生物力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6.

[7]纪仲秋,姜桂萍,袁利红.花样滑冰内结环跳跃动作的运动学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15-18.

[8]王锐,纪仲秋.勾手跳跃动作人体重心各参数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761-778.

[9]金子公宥,福永哲夫.バイオメカニクス[M].东京:杏林书院,2004:339-344.

[10]王旋,王树本.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的原理与标准[J].冰雪运动,2002(6):26-27.

[11]崔爱博,王凯,秦小金.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角速度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7(2):29-30,42.

[12]蔡卫彬,赵金平.第6届亚冬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技术和表演分析[J].冰雪运动,2007(1):29-30.

[13]史燕今,赵金平.女子单人滑跳跃难度状况分析与建议[J].冰雪运动,2006(2):21-2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超声诊断学教案范例(3篇)

    - 阅0

    超声诊断学教案范文该科承担着影像专业规培生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教学工作,针对该科服务对象既有患病妇女,又有健康妇女,而健康妇女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时又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病理状.....

    人本主义理论论文范例(3篇)

    - 阅0

    人本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篇1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新,它把意识形态与审美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学.....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