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篇1

音乐是个专有名词,它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一种音乐文化,更是一种审美方式。对音乐的衡量,仅仅用基本乐理和作曲技术是不足以来解释音乐的,从音高、旋律、音色、力度等方面也仅仅是对音乐现象的一种整合,没有实际意义。音乐是一个完整体,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观念之上的。按照文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音乐分为自然文化形态的音乐和人工文化形态的音乐。审美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技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一种特殊形式。审美关系是一种无功利的关系,是一种形象和情感上的关系。广义的审美是客观事物给人的主观感受,而狭义上的审美则是美的事物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之感。音乐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以期高低变化的旋律、多种多样的音色能够带给人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

音乐审美教育教师通过音乐给人的审美体验,培养人的音乐技能,最终实现人的综合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音乐审美教育结合力感性体验和理性指导两个部分,在具体教育中,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为重点。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全面贯彻审美形态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对不同作品形态的音乐的认知能力,传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理论,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三是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辅以其他教育。通过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穿插其他教育,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音乐审美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一些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偏离,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许多学校往往把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作为音乐教育的重点,不注重音乐的审美功能的发挥。二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没有体现出审美教育的优势,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因素。三是教学理念没有得到贯彻,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一理念并没有得到体现,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理念,依然只是注重音乐理论教育与音乐常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会降低,对音乐教学十分不利。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和音乐体验,注重音乐带给学生的愉悦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在实际教学中,要实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转变音乐教育的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的中心,对教学工作起着指导和统帅之作用。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师等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和培养人才的方向,这种教育理念会通过教学实践作用在学生之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突出音乐教育的非功利性,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改变学生在音乐方面存在的偏差。审美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作用于学生内心的音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改善音乐教学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良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较好的教学、学习效果。在音乐教学之中,环境则更为重要,鉴于音乐这门学科的特点,它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视听氛围。因此,在音乐教学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干扰的因素,同时还要创造一个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氛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课堂上的音乐出现过大或是过小的状况,避免音质过于刺耳,在做音乐示范时,一定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避免在示范过程中出错。

(三)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但由于受到社会对整个音乐评价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功能取向突出表现出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因此,在目前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端正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便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必须深思和重视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必要性再认识

1.是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道是:“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就坏不到哪。”可见音乐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比比皆是。一直以来,音乐教学的道德教育功能为大家所重视,如在教授小学生学唱《卖报歌》时,便会让小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解放前贫苦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在教授《茉莉花》时,可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学唱《歌唱祖国》等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有利于小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新课标把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出了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优美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演唱和富有形态美的表演,既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其想象力,活跃其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展现出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属于“副课”的观念仍然存在

传统应试教学中,常常把音乐课归为“副课”一类,这是人们急功近利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然存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音乐课常常被其他所谓的“主课”占用的情况,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多向语文、数学倾斜,许多学校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便会挫伤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很难发挥音乐在小学美育中的作用。

2.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顺利掌握书本中的内容知识,较少有知识的延展。这样一来,教师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唱歌、简单的乐理等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简单的“教”“唱”方面,整个音乐课变得枯燥无味,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较大损害。新课程改革后,提高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重视人的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培养,迫切需要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专业教师匮乏

以作者所在的河北省为例,由衡水学院马少帅教授对河北省232所小学中的235名教师的学历、教龄、专兼职等所做的一项调查统计后发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而且很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教龄在5年以下的音乐教师占到被调查的48%。其中音乐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只占到被调查教师的26%,专职音乐教师占到被调查的41%,“专业不专职,兼职不专业”等现象较为普遍。以上众多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对农村音乐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城乡之间音乐教学的差距,也违背了城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

三、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建议

1.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当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把音乐教育作为关系到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的重要手段,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科目重要性的认识。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观念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转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小学音乐教育最忌讳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立体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多元化,在课堂上以提问讨论方式精心设计教案,调动课堂气氛;充分考虑小学生爱玩好动的个性,不妨将游戏穿插在音乐课的设计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教学中除了“唱”“听”之外,还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歌舞表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表演的机会。在教学媒介上体现多元化,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幻灯片、音响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常识和基本技能。

3.树立正确的考核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讲求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标准,因人而异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唱”“弹”“演”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考核时要坚持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音乐教学课堂效果。

总之,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找寻快乐。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种艺术教学手段,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当然,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的研究和探讨,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甘肃教育》,2005

2.周莹,《新时期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

3.马少帅、刘立新,《河北农村小学音乐师资现状与改革研究》,《衡水学院学报》,2010

4.叶巧玲,《小学音乐教学考核方法的尝试与探索》,《教育探究》,2006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3

在以前,室内乐是西方国家宫廷中演奏的一种音乐,这种音乐类型与传统的歌剧音乐、教堂音乐有着很大区别。随着时代的变迁,室内乐意义有了一些新改变。在近代,简言之,室内乐就是指每一个声部均是由一样乐器演奏的合奏音乐。那么,如果声音是由两样乐器合奏出来,则称之为二重奏,这样来看,室内乐就出现很多的种类,包括三重奏、四重奏等。室内乐中每个乐器的地位是平等的。众所周知,中国很多民族音乐都是通过室内乐的方式来演奏的。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还具有好的协调性,室内乐每个声部由于保持较好的独立性,演奏的个性化十足,这也是室内乐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二、室内乐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室内乐存在多种优点,室内乐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丰富性,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教育方面而言,室内乐课程具有强大的素质教育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群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室内乐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大功能是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学生在音乐课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独奏方式来演奏的,因此这种形式只需要学生一个人自己去演唱练习,这就带来一个不良的后果,学生不愿意去跟别人合作,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室内乐课程这种形式,可以大大地丰富音乐形式,包括合奏、合唱、小组表演、乐队演奏等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在室内乐的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演奏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和统一,学生们是一个团体在演奏,因此每个学生就需要共同协作,无论是在音乐的节奏方面,还是在音乐速度上面,都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

室内乐课堂的另一大素质教育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虽然当今世界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室内乐作品还是具有其自身很大的优势。就室内乐而言,其不仅仅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还具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是独奏音乐无法达到的。对于学生来说,室内乐课堂更容易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且可以扩充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一旦学生音乐的视野扩大了,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并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在素质教育中,室内乐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独奏能力,更需要强大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社会对音乐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毋庸置疑,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室内乐课程的学习,可以突破学生对某个单一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因为在室内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内容以及表演形式,来增加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课堂音乐知识与实践演出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这种形式,学生就可以走出课堂去了解这个社会,并接触这个社会,从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培育器乐专业人才

不可否认,室内乐课堂对于器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在学校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导,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对社会和他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学习室内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但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更是在这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能和素质。室内乐可以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大型的乐队演奏中,并且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彼此学习,互相提高,并且通过互相的合作,来达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以此来更多地培养出合格的器乐专业人才。

三、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师资队伍

在我国,室内乐课程应该是器乐学生的主修科目,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室内乐课程作为器乐学生的必修专业训练课程。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室内乐课程无法得到广泛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所以,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引进先进和优秀教师的方式来吸引室内乐课程的教师,但是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因为,对于室内乐课程来说,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有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学术知识,并且懂得如何传授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制定教学计划

在室内乐课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学计划合理,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要求统一起来。对于每个学校的室内乐开课时间,这需要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设置室内乐课程的课时。一般来说,室内乐课程的课时基本为每周一节或者两节。室内乐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考核音乐课程

对于室内乐课程,最后还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室内乐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观摩抽查的方式,而另一种是期终考核的方式。在室内乐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学习完一首弹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就可以采用观摩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根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做出一些反馈,以此对下一期的室内乐教学做出一些调整。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点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提高对室内乐课程的兴趣,并且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期终考核,并将其成绩纳入到对学生的素质评分中。在学生的最后评分考核中,老师的观摩抽查和期终考核将作为一个比例纳入到学生的成绩中,此外,还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纳入其中,包括学生的上课情况、思想素质等等。

四、结语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4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一、回归音乐教育之“本”的基本认识

音乐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这种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经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由于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和“非艺术化”倾向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使得音乐教育的课程不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课程,不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主的课程,从而偏离了正确方向。

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事实上,当前大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存在技术教育的倾向,轻艺重技。由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专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尤其是那种只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参与;只重知识技能训练,而轻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只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种种“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无法发挥音乐教育“审美”这一功效,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不可能实现。

学校音乐教育具有教育性、审美性、愉悦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回归音乐教育之“本”要确立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

众所周知,中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这些艺术形式都围绕着人类的思想感情,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针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发现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被确立是主要原因。

我国新修订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大纲中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以“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这些音乐教育的新理念给新世纪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既符合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也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即它能带给人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音乐作为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完全靠听觉去感知,靠音响、节奏和旋律,通过这些语言间接地描绘画面、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它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自身就是美的化身。

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寓美于心灵之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懂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脱离了“美”,音乐艺术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再好的教育也只是空谈。因此,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审美素质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

三、回归音乐之本的审美途径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5

关键词:美;美育;音乐审美;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9-002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通过悦耳动听的声音音响和灵活多变的声音组合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音乐欣赏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音乐审美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1音乐审美的概念和意义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的和现实的美为教育手段而进行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人世楷模,学界泰斗”的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这样定义美育:“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心灵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自身美化的科学的、特殊的教育手段。它使人们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和直觉感受,激发和净化感情,潜移默化地起到教育的作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它渗透到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在德育、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的整个

过程中,内容丰富多彩,途径非常广阔。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伟大的一个,它难道不是最深入人心的艺术吗?只有音乐有力量使我们回返到我们的本真。”美,无所不在;美育,无所不在。那么,何为美呢?

美,Aesthetics,源于希腊文aithesis,词根含义为“感觉”、“感兴趣”,“感性的”,而非sense(感觉,直觉,感知)。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感性知识的完善就是美。而科学意义上的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最初是由被誉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A?GBaumgarten,1214-1762)于1750年提出的。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意和情三个方面。知,即理性认识的逻辑学;意,即意志,相当于人的道德理性范畴研究的伦理学;情,即感性认识的美学。所对应的哲学范畴即真、善、美。黑格尔说:“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梁启超则说:“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和文学三件法宝。美育即情感教育。”由此可知,美感即情感,它是以各种艺术形式为载体而表现出的个体感性的美感体验。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由于其非语义性、非真实性以及虚幻时空性的特质,从而与人之情感具有了异质同构的运动性特点,是最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因此,音乐教育即情感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就是音乐情感教育,它担负培养人之高尚情操与品格的崇高职责和使命,这是美育的根本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塑造完美人格。

有关此,许多古今中外音乐教育家不乏精辟的阐述。春秋时的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即:诗使人从伦理道德上受到启发并使人兴起;礼把这种感发变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制度并使人遵从、受到约束而自立于世;而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和德行从而使人性格品操完善。他指出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完善高尚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则直截了当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曾说过:“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故必须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铃木镇一则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的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而1967年美国各界权威人士联合发起的“坦格尔伍德(Tanglewood)宣言”认为:当代教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建构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由于音乐特有的特殊审美功能,因此,倡议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课程设置的必修的基础课,旨在把音乐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学生,融进每一个青少年心田,从此纵深地推向整个社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2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关于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较有代表性的以下几种:

2.1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2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3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2.4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生活技能素质等)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一种“通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2.5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以及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三要素为:(1)面向全体学生;(2)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让学生主动发展。

各种界定尽管各不相同,但其核心和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面向全体受教育者,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德、智、体、美)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从素质教育的涵义界定可看出其主要特征:①教育对象的全体性;②教育目标的全面性;③教育机制的主体发展性;④教育内容的基础性;⑤教育空间的开放性。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3音乐审美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内容,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极大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的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教程,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审美教育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标准意向和情操,从而使人格得到完善。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因而,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培养的时候,只有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音乐审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最终实现音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著.美学原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音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郁文武,谢嘉幸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孔繁洲编著.音乐素质教育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81-0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影响学生一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导向。小学音乐教学要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要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和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一个人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审美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自然之美,山川大地,花草树木;人文之美,爱与和平,互助和谐等。同时,美也存在于教育中的各个领域,语文体会文学之美;美术感受线条色彩之美;体育体味运动之美。本文研究的是如何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正处于提高阶段,所以音乐课堂对他们来说更易于接受,以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也就更容易开展。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意境教学呢?

一、合理安排内容,优化教学

音乐集合了美的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双重理念,通过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对艺术的感知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方式,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音乐大多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讲述一个故事,体现一定的美感,儿童音乐也不例外。音乐类型各异,教师备课时不应局限于教材,应适当进行拓展,要选择恰当的音乐素材。选取音乐素材时,需先自行体会音乐的美感,并记录,以便课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还应考虑音乐的音质、音乐的美感、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的年龄与审美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意境教学,旨在培养美的思维,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审美素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素质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得到深化。培养学生发现音乐之美,必须向学生普及音乐相关知识。在这一点上,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可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普及。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还不透彻,较为浅显,就应先从简单的儿歌、朗朗上口的歌谣入手,主要以学唱为主。到了三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则开始慢慢普及音阶和曲谱知识。五六年级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加有所长进,老师就要结合音乐的社会人文背景进行讲解,这时就不单单是学唱那么简单,更要引导学生体会旋律之美,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调动学生兴趣,激活学习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教师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再现等方法引入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可通过歌唱比赛、小组竞赛、学生自编音乐等方式来实现,引导学生参与审美的过程,发挥自己的特长了解音乐风格和特点,使他们发现美并创造美,从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比如,教学一年级学生《摇篮曲》歌曲时,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每天睡前所做的事,比如父母有没有给他们讲故事或唱歌等,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请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回答,然后引入《摇篮曲》教学。播放该曲目时,教师领学生唱,学生合唱,教师指导。然后,让大家交流感想,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不仅要通过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更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结构。

三、营造良好氛围,快乐意境

小学生天性烂漫,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在保留他们的童真和活泼性格的同时,将其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调的是环境这一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创造相应的意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审美联想。学习氛围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如教室环境、课前讲述、影像资料等。比如,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搜集该曲目创作时期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或者展开户外教学,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红色故事讲述等,让学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旋律的特点。

四、结束语

综上列举了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几个主要内容。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意境教学,是社会发展及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客观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也是音乐教学开展的目的之一。此类教学理念的发展将为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打开思路和开启道路,同时也将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病。相信随着教育管理手段及教学设备的不断创新,会出现更多有利于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乃至全民的审美素养也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7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具体作用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开始受到关注与重视,并成为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使其在音乐教学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熏陶,其重要地位更为显著。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简述音乐审美教育

为有效了解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根本概念,我们主要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理解。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将音乐审美素养作为基础,进而对艺术审美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以音乐艺术为基础,领会到更多艺术中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与思维观念;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音乐作品或音乐形式为基础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音乐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本身便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后续掌握音乐知识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感体验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魅力与价值。因此,音乐教学是以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如果这两方面中有任何一部分存在欠缺,都会严重影响职业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本身音乐基础存在一定欠缺,音乐审美素养整体上参差不齐,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与内涵,这将会导致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强化音乐课程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使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训,其对学生艺术类素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职业院校重视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经有部分职业院校投入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便是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因为素质偏低,对音乐艺术的了解较少,无法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魅力、价值与内涵,也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艺术中所突出的美感。这样一来,整个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流于表面形式,根本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与情感深处,自然也无法达到原本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学,在此辅助之下,学生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进而真正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与情感,有效提升学校音乐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必然渠道。结合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广义上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的三观心灵思想受到渲染与美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本身便处于身心成长重要时期,有些人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状态上也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课程便是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引导下感受到生活中所有表达传达美的事物,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坚持正确道路[2]。

三、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规划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在对职业院校完成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才能保证其教学效果的高质量。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良内容,则会导致学生本身音乐审美素养受到不良影响,进而使其音乐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时,应当重视教材本身的安排,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完成整个课堂的科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素质更高效率、更好的音乐审美服务。例如,教师在进行《欢乐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准备类似的音乐作品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如《月光》《梦中的婚礼》等。在找到这些教学资源之后,就是需要将教学资源与《欢乐颂》之间进行对比,罗列他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学钢琴去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性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对比与共同感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寻找到音乐的魅力与艺术感。

(二)全面优化音乐教学方式音乐审美素养教学本身并不是仅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反复听取音乐作品过程中,以更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方式了解相关音乐艺术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借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音乐衣服的思想情感。因此,结合理论的知识性教学和结合感性的情感类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本质,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理性教学与感性教学,使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在理论教学的烘托下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开展。在实际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融合,并将其融入到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整个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情感,能够更好地对整个音乐作品进行解构[3]。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对艺术类事物了解较少,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方面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等待教师与个人去涂抹。对音乐审美素养概念了解较少的学生们根本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明白音乐充满人们的每一个生活角度的同时,了解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人群,有音乐的地方便会有情感的互通性和艺术的连贯性。若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培养自身音乐素养,使自身的艺术涵养不断降低。音乐审美本身是将因为艺术融合在生活之后进行探索研究与感悟,因此,音乐审美与探索生活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意识。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分析仅仅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情感内涵的深层次体验才是整个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部分。学生在接受教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进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审美素养,否则对于整个音乐的欣赏只能停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以实践为基础开展各类音乐艺术学习,例如演唱、乐器演奏等方式,都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本身所表现出的魅力与价值。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于音乐审美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性,除了对音乐艺术的鉴赏之外,音乐创作也是音乐审美素养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较为简单的音乐创造,使学生能够在创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音乐审美素养,使其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为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五)重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的结合随着素质教育与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职业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其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直接挂钩。教学本身便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要保证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将其与综合素养结合,以综合素养培养方式强化音乐审美素养教育,同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等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主题提炼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情感。在进行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爱国歌曲作为本节课的拓展教学资料。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爱国歌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对国家的热爱。在课堂活动时,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歌唱比赛,使学生能够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对爱国的认识[4]。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一、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教育本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新常态课堂”,自然离不开“核心素养”这几个关键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与音乐学科相关的:

其中第一大领域“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之审美情趣”,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呵护个性发展,鼓励孩子们的音乐创造。

核心素养中的第二大领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

这逐条逐句都与音乐学科相关联,都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来完成。

现场展示课,台湾专家们的灵动课堂,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那么,何为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让我原本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二、不一样的台湾课堂

1.亲近幽默、润泽童心------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听课者、旁观者,听台湾老师上课,“轻松、快乐”油然而生。课堂笑声满溢,学生会被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所逗乐;会被夸张、极具表现力的示范所折服;会被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过的课堂习惯训练所吸引。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试想,这不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方式方法吗?学生乐于听,才能进行学,帮助学生高效的接受和消化学习的内容。

幽默,绝对是一座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走上这座桥,教师与学生间将不会再有深深的隔阂。不过,幽默只是课堂中的“佐料”,而不是“主菜”,在合适的时机适当运用即可。

2.知识容量小、能力训练广--------知识技能为载体的能力培养课堂

黄世杰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讲述了时下教师的一些现状:忙、茫、僵化、平庸化等。因为工作忙,变得茫然;因为没时间用心思考、疲于各种应付,变得僵化;最后变得平庸化。黄老师还用一个图片风趣的反映了教育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抱着一个比他身体大几倍的奶瓶喝奶。教师在课堂中没有考虑现实情况,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图中所示,这个婴儿能喝下这么多奶吗?他会不会被呛到吗?

这副图,这个例子,再加上现场所展示的台湾音乐课堂,让我意识到,为什么观课之初我在质疑,台湾课堂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分辨拍子的学习,就要花去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而我的课堂大约10分钟就完成。

同一知识点,我的课堂只重在孩子能听辨,而他们的课堂则是感受,体验,有了这样的拍点感觉后,去分辨拍子,最后鼓励表现。让学生不光能分辨拍子,还能根据不同的节拍感觉去表现音乐。

细心思考,每一个小知识点不都需要层层深入,落实到底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的表层,知识的掌握只是我们装饰的表层肤色,而知识背后的能力训练才是肌肤内里的血脉。

想想,短短的40分钟,环环扣中核心素养中的要求:

学习拍号----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的积累;

课堂上合作参与-----让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音乐美的意识,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音乐课堂么?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一连串以孩童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孩子成为的学习主体;音乐课堂应该启发儿童潜能,开发儿童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提升艺术知能及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启发健全人格发展。

三、扎实高效的内地课堂

深入挖掘、翻转课堂:

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还会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缺少对歌曲的挖掘思考。解翔老师的《八分音符》这节课,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流程:以学唱为主线,通过学唱、突破难点而掌握各种音乐知识及演唱技能。

解老师将常态课堂倒叙呈现,先提炼本课的难点的“八分音符”,从难点入手,设计一系列多彩的音乐体验活动,将八分音符这个知识点做深做实,不光会认它;会读它;会听辨它,还会表现它。最后,出示本课歌曲自学唱,会发现歌曲中的难点-----八分音符,碰见它的出现,孩子们迎刃而解。整课轻松、流畅,通过前面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深入体验学习,孩子们在歌唱中没有遇到瓶颈而畏惧演唱,不光唱得准确,而且更加自信大方的表演了!

四、体态声势细节化、潜移默化助表现

声势练习是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运用较为广泛,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之一。什么是声势?即能够发出声音的姿势动作。单纯的听觉体验比较抽象,声势教学法把音乐和感官统一起来,将音乐植入动作化语言中,形成对音乐的具体体验。

恰当: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者从听觉感受音乐后,还得通过联想,进行再创造。在头脑中形成想象性形象。听觉感受的是声音,头脑中出现的是想象性形象,心灵上受到震撼的是情感。这不正是核心素养中----“发现、感知、欣赏美的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教学实施的过程吗?

有效: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9

一、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元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因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個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的死亡。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也就是说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一是创造教育环境,也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二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是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三、创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激励机制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育高职高专

一、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音乐实践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思想的创新。发展实用性音乐和实践性音乐是转变学校音乐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也是当前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特征。

2.教学内容的创新。应选用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科目和教学内容,以改变音乐教材单调、枯燥的弊端。

3.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突显“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创新意识。还要用发现法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传教法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音乐教学的主人。

4.音乐考核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音乐考核也应该是多样的、立体的。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正常的考试,关键是如何将素质教育与考试相结合,原则是既不压制音乐特长生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音乐差生的进步,这就必须要创新出可行的音乐考核办法和不同的激励体制和评价体系。

二、创新教育的作用

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方法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则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创新教育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现行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改革。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水平。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具备适应发展、改造现状和创造未来的能力,这是高等教育社会职能进化的必然。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支柱,因此,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

三、音乐教学中影响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

1.内在因素。学生是否经常参加音乐活动,是否保持对某种音乐活动的兴趣,直接影响音乐创造力的表现。如果学生不参加任何文艺活动,即使有再好的创造天赋也难以表现出来。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文艺活动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活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和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力。

2.外在因素。文艺活动中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协助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指引者,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造力能否发挥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创造性教育。

四、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11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育理念音乐教师教育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进行着教师教育的改革,既是积极应对时展与学校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20世纪我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不仅让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关爱,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本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供多种音乐体验,深化美感、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审美鉴别能力,建立起适应基础音乐美育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一、歌唱的审美

声乐是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基础教育合格音乐师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声乐教学是以培养人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的教育活动。

歌唱审美就是歌者对美的感受,通过演唱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呈现给其他人,同时听者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声乐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追求的过程,在演唱时就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感情和情绪注入到歌声中去。通过气息和声音自然地结合,准确地吐字、咬字,语言的抑扬顿挫等使声音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越深,歌声的美感就越强、越鲜明。培养声音的美感,除了老师的指导外,主要是通过自己感觉的心理去深入体验和领会,不仅要寻找听觉上美的感受,还要寻找内心视觉的美的感觉,审美心理通过想象和联想,形成同欣赏五光十色一样的美感。除此之外,对声音音色的审美也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演唱者都应该对歌唱声音的音色进行专心研究,音色是演唱者心理上的审美思维反映,没有丰富多彩的音色就不能生动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要在心理上建立良好音色的审美观念,以使其尽快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色。

二、音乐感觉的审美

音乐感觉的美感是音乐审美的重要方面,是在演绎作品内容过程中产生的客观直觉上的感受,是音乐审美愉快和审美情感的心理感觉;感觉得好与不好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之上的表达,是理解情感、通过技巧来准确再现情感,准确表达作品内容、风格的艺术化手法,是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音乐审美感觉的训练,除了刻苦进行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强弱等基础训练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不同人物和事件,体验不同人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状态;多接触社会,增加丰富的阅历,拓宽知识面;还要深入细致地观察景色景物,体验大自然的美感;经常观摩、观看名家的演唱、演奏,多听和看录音、录像,从中领略声音、韵味与风格的美感,情感与形象的美感等,这些都是丰富音乐感觉美感的必修课。音乐的审美教育不同于说教,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美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三、情感审美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一首歌(乐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与演唱(奏)者的准确反映、深刻揭示作品的真实情感有很大的关系。演唱(奏)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情感的感受,这就要求表演者本人首先被作品美的情感所震动,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审美素质,这样的歌(音乐)才具有美的感染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各类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因素,准确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内心的情感火花,让自己在热情、活泼、欢快、雄壮、豪迈等健康的音乐情感基调中,获得积极的审美情感体验,陶冶审美情操。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和学会创设温馨、融洽的艺术气氛,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是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审美媒介就是交流审美的信息,在今后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表露的任何趣味、喜好等情感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们常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和全面自己的审美修养,才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才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目的。

四、愉悦审美

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的心理感应过程。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良好心态以及音乐兴致的保持,来自于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的强化和教师或其他人所给予的外在积极肯定的强化,这也是音乐审美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音乐学习中,要有意识培养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来形成同一音乐审美对象,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相互给予尊重和欣赏。同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使自己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是音乐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当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获得充分的美感满足,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学习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人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并使整个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不断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使自身审美情操日趋完善,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文化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7-02

《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音乐教育定位于文化层面,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重大提升。很长时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我国的音乐教育重视技能教学忽视了文化教学,尤其是忽视了德育价值,使得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其文化素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开拓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内涵,是音乐教育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

美育作为大学音乐赏析最直接的形式,音乐将历史、现实和未来完美的融合在了多种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中。生动的音乐旋律,将客观世界的美丑艺术化,使欣赏者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加深对美的认识。多少人文内涵蕴藏于音乐之中,思想、价值、情感、道德尊严艺术素养等人文特征都被包含在音乐里;各个国家由于历史的不同,其社会、民族、时代、风俗也大不相同,孕育在音乐中的内涵也不相同。由此可见,在人文教育的领域里,音乐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法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这种教法只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使有些学生学习感觉枯燥、难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优化音乐教学,将音乐与人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历史多方面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不同时代的音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多进行音乐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音乐的发展历史上讲,处处都体现着音乐与经济、宗教、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音乐展示出来,尤其是与时代文化的联系,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艺术形象性和情感性”,与多种艺术相互的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共性。这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表现构成,让人们以艺术的各种形态表现形式,在音乐的情感意境中感受和体验内心升腾的美,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操,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二、在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意蕴中体会和培养文化美感

在灵动的音乐中,利用音乐情感,来感悟文化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课的内容,结合现在学生对音乐的感触,以情感人借用音乐来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内心的音乐情感,展示音乐在情感上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主动的去欣赏、感受、表现、创造;以美育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之中,感受美的传达,像一股清泉淌入心间。将学生置于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美感的享受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培育,内心升腾那种美的高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有其深刻的音乐意蕴。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展示喜剧舞蹈、歌唱表演、音乐小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释放出来,而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在表达中自由翱翔、乐于创新,从而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对音乐中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变的自然、流畅。领悟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素养。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

聆听是音乐的魂,是思想放飞的基础。音乐要遵循“以听为主”,让学生在听之中将自己的个人魅力散发出来,用音乐来撞击学生的心灵。当前音乐的流行使音乐无处不在,学生每天主动、被动的都要接受很多的音乐信息,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叉聆听,容易使学生将听变得很随意,养成了不良的听觉习惯。可见,为学生创建音乐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如何去听,学生应该多实践、会实践,将学生置于广大的音乐海洋中,感受音乐、聆听音乐,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以纠正学生在随意听上造成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感受和鉴赏音乐,融合众多音乐之美,在这种音乐的氛围中修炼文化素养。

四、整合多学科渗透音乐赏析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音乐的学习范畴不在拘泥于音乐本身。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一些无形的桥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和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中领悟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把握音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顺应音乐发展的潮流。具体的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有: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自然、音乐与舞蹈戏曲,音乐与物理等。多学科的相互结合丰富了音乐课堂,进而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强化音乐文化与其它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补作用

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仅是重复的劳动者,还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对美的理解。可见,高师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审美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中逐步的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计划、内容、教材、教法的各个环节中。然而,在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大工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做到高度协调、密切配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在组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互补统一。在课堂上,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教学模式,深化人文素质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使其更具实效性、鲜活性,突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认真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从素质教育的全局出发,建立高效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单就整合来说,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将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拼接,只有相互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多合一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艺术教育.2010(0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数学建模思路范例(12篇)

    - 阅0

    数学建模思路范文1篇1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解答可分五步走:阅读审题、分析转化、数学建模、应用解模、验证反思。一、阅读审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初中优秀作文篇1有人钦佩冬天,说它冷风呼啸,柔水成冰,是坚韧和不屈的象征;有人喜欢春天,说它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是蓬勃和繁荣的象征;有人赞美夏天,说它骄阳似火,暴雨如注,是热烈和激情.....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