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1

第二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时间性特征。在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之间,时同性这一文本构成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新闻通讯的时间性特征只能表现为当下时间的现实性,而报告文学的时间性既可以表现为当下时间的现实性,也可以表现为过去时间的历史性,较之报告文学,新闻通讯在坚持现实性这一时间维度的同时,大都缺失了历史性这一时间维度,这就使得新闻通讯的文体书写具有单向性;而报告文学的现实性与历史性维度,使其文体书写具有双向性,从而出现了文体书写之问的巨大差异。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这也是报告文学这一兼类文体为何会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无疑与报告文学同样具有着文体书写的双向性。不过,对于网上书写的报告文学来说,由于是在传播之中进行书写,其时间维度有可能会指向未来,呈现出文体书写的三向性。

第三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形象性特征。无论是与报告文学相比较,还是与电视专题片相比较,新闻通讯的形象性特征是最不显眼的,通常体现在其标题及行文的明白晓畅上,这也是报告文学之所以能够热起来,成为文体宠儿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文学的形象性特征正是以新闻文学化的方式来凸显的,虽然不能进行虚构,却能够以文学的技巧与文学的语言来强化文体书写的形象性,优化其传播效果。电视专题片的形象性特征,由于运用了以画面为主,辅以声音与语言的三种符号,能够以多种的电视手段与多样的符号整合来实现其形象性特征的最大化体现,取得被动接受的最佳传播效果。不过,一旦网络得以成为报告文学的传播主阵地,通过链接成为超级文本,语言、声音、画面并驾齐驱,其主动接受的传播效果将远远超过电视专题片的被动接受。

其次,从媒介形态变化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传播接受特征来看,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性、消费性、市场性。

第一个方面是传播接受的生产性特征。无论是新闻通讯,还是报告文学,都是以个人书写的方式完成的,其生产性特征表现为个体化生产。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新闻通讯较之报告文学,由于篇幅受限而个人书写的时间短,文本机器复制的数量大再加上广告的收入,故而其个人生产成本是大大低于报告文学的。所以,只有当报告文学热形成之后,报告文学的个体化生产成本才会有所下降,而报告文学的生产才有机会走上繁荣之路。相对于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个体化生产,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性特征表现为群体化生产,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尽管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人员有主次之分。因此,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只有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的传播优势,才能够降低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成本,所以,电视专题片的群体化生产成本是最高的。网络报告文学的生产性特征,仍然是个人书写的个体化生产。不过,上网报告文学是利用网络进行第二次传播以扩大传播效果,其生产成本仅仅发生在第一次传播,之中;如果出现网上报告文学的个人书写,虽然是第一次传播,其生产成本则将由相关网站依据其点击率来予以体现。

第二个方面是传播接受的消费性特征。较之新闻通讯的接受者,报告文学的接受者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另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因为报告文学的消费是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性的商品消费。这样的消费门槛,也就促使新闻通讯的接受者在人数上大大超过报告文学的接受者,在降低消费的个人成本的同时也就降低了生产的个人成本。所以,报告文学接受者这一消费群体的多与少,实际上直接决定着报告文学的盛与衰。正是因为电视专题片以其被动接受的传播优势促使报告文学的消费群体不断缩小,即便是报告文学通过“人物报告文学”转向“问题报告文学”这样的学术化转型,也难以挽回其盛极而衰的颓势。这就在于,电视专题片在发挥其被动接受的传播优势的同时,通过插播广告而双管齐下,从而大大降低了消费成本而赢得了人数众多接受者的亲睐。不过,无论是从消费群体来看,还是从消费成本来看,如果网络报告文学一旦出现,凭借其主动接受优势将会使消费成本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个人精神消费成本的上升,而个人物质消费成本的下降,从而有可能促使报告文学的接受者得以再度扩张。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2

从资源环境的制约来看,我国最基本的能源供给高度依赖进口,外向依存度高达60%。

中国油气资源贫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更多地利用国内的煤炭资源。煤炭在能源供给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提供了75%的火电的来源,而电力又在整个经济社会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生产生活能源供应最集中的体现。为了发电,我国基本的铁路运输运力有50%都在运煤,这个数值在用电高峰期可以达到80%。

然而,虽然电力资源如此宝贵,却面临着残酷的现实: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谁也不把节电真的当一回事。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基本能源品的市场机制在推进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导致经济利益无法驱动基本能源品的内在激励机制。

打个比方,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的居民用电是一毛六分多,现在是四毛多,加上阶梯电价也不过只有两倍多的涨幅,但其他生活用品,包括食品在内,涨幅都达到了100倍以上,什么该精打细算,什么无所谓,一目了然。而对于生产型企业,其粗放型的生产特征也迟迟得不到改造。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内在动因逼迫市场去开发节能降耗产品。

在这种资源环境图景下,市场改革势在必行。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要素市场推动的改革应该引起高速关注,或者更具体地说,是新一轮的“价税财”联动改革。

改革的契机在于,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原来无关痛痒的从量征收,改为与市场价格波动状态有机联系的从价征收,按照这种改革逻辑,就可以消除电力部门过度垄断,从而改造“从煤到电”的基础资源品价格机制。这种实质性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节能降耗,促进节约发展的有效供给。

现在的资源品税赋,煤为一吨两块多,焦煤为一吨八块多,对于企业和市场而言无关痛痒;如果变成5%的从价征收,那么在用电高峰期,煤的税赋就会接近一吨一千多元,哪怕在平常,也会有几百元。如果再配套电力竞价入网、零售环节的改革,那么原来不良供给所形成的压抑竞争、压抑效益,就会迎刃而解,最终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1篇3

关键词:长征;汽车拉力赛;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63-02

1举办长征汽车拉力赛的意义

1.1有利于进一步弘扬长征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红军当年在长征途中征战的痕迹已经慢慢消失在自然界的变更中。但是更为可怕的是,部分社会成员对长征的认识也日益淡薄。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长征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和中小学课本。大部分被调查者抱怨,除了中学课本上的几篇课文和《闪闪的红星》、《突破乌江》等有限的几部电影之外,自己对长征的了解渠道十分匮乏。

借助于汽车拉力赛的宣传,整个路线将全方位展现于世人面前。借助于现代的汽车文明以及摄像机镜头,长征的场景将再次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将成为流动的博物馆。而随着比赛路线的不断完善,将会引导自驾车或者其他民间业余选手对长征路线的探究,提供红色旅游的新线路。而以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这条路线必然会成为红色旅游中最亮的一条路线,极大地推动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在中国的传承和发扬。

1.2推动中国从汽车生产大国转化为汽车生产强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市场。麦肯锡公司出具的一份咨询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发展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的全部五大优势:国内市场本身的需求增速很快,具有低成本制造能力,各价值链环节竞争异常激烈,技术的快速提升以及政府支持,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的超级大国。统计显示,20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已经超过1800万辆,再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21323亿元,直接和间接税收近2000亿元,直接就业和相关行业就业人数1700万人,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1]。

但“汽车大国”并不是“汽车强国”,国内大部分车型都是从国外汽车公司直接引进的,明显带有跨国公司内部生产环节转移的倾向,也反映出我国汽车整车研发能力不足和核心技术的欠缺。如何提升品牌效应和质量优势,成为中国汽车界必须思考的问题[2]。

欧美很多汽车生产企业经常组织车队参加各种方程式、拉力赛等汽车比赛。一方面可以提升汽车的品牌效应,另外一方面则突出展示赛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三菱、丰田等汽车在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沙漠中奔驰时,人们不仅会为比赛的胜利欢呼雀跃,也自然为那些经过几千公里长途恶劣路面奔驰的赛车质量倾倒。汽车拉力赛,对于汽车质量,包括整车质量以及零件的质量都是很好的检验,可以促进厂家扩大知名度和加强对零部件质量的要求。

长征特有的文化含义,会吸引更多的国内汽车厂家参与到比赛中,不仅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和扩大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艰难的比赛路段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试车基地。此外,国内比赛在地理、环境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也会为更多厂家参与提供便利和一定的优势[3]。

如果说,长征是中国革命者从不成熟变为成熟的过程,那么长征汽车拉力赛也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从不成熟变为成熟的关键,是中国从汽车生产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重要保障。

2可行性分析

2.1技术的可行性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举办大型比赛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支持,同时在管理、人才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尤其是汽车拉力赛的举办,由于其很难通过出售门票获得收入,因此举办汽车拉力赛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在路线的选择、产业支持和商务开发等方面均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2.1.1路线的可行性

当年红军长征,主要依赖人力和少量的畜力进行,因此从理论上对于汽车摩托车运动来说基本可行。而近年来,不少单位和个人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进一步证明了汽车穿越长征路线的可行性。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拉力赛巴黎--达喀尔拉力赛,横跨法国、西班牙和撒哈拉沙漠,比赛路程基本在9414.4公里到10000公里之间,其比赛难度和比赛路程之长对于有效验证汽车的质量和车手的耐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红军长征主要有三条主要线路,中央红军长征的距离约为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行程一万六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行程八千余里,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如何根据赛车运动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整将可能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魅力。因此,长征作为汽车拉力赛的路线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2.1.2汽车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汽车工业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一的产能,很多零部件的生产已经完全国产化,在汽车设计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民族品牌也具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这些已经能满足大型拉力赛的技术要求。汽车拉力赛使用的汽车尽管与批量生产的汽车相比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特殊的改装,对于汽车零部件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是这本身也是对汽车生产厂家设计能力和主要零部件质量的一种考验。比如米其林和普林斯通作为世界轮胎的著名品牌,就在F1和很多汽车拉力赛中频频出现,证明了其高人一等的质量。而其相对于国内轮胎数倍的价格却证明了这种投资确实是物有所值。国内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整车和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方面均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也为举办汽车拉力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1.3转播和宣传技术的可行性

电视转播目前已经成为商业性体育比赛盈利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转播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广大不能到场观看比赛的收视要求,而且关系到组织者的收入。汽车比赛对于电视转播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具备空中俯拍和高速运动中进行拍摄等方面的能力。另外,如何使观众在观看比赛直播时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和良好的比赛氛围,这一方面取决于比赛组织者对于路线的勘测与设计,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电视的转播能力。

因此,为保证比赛的高质量,具有国际水平的电视转播能力是重要的条件。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其他高水平比赛的举办,中国的电视转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中国的电视转播水平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这会为后继比赛的转播奠定良好基础。

2.2经济的可行性

2.2.1国内汽车市场的诱惑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收到了国内外汽车巨头的关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由于汽车产业的特殊性和汽车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不能简单地使用价格战,而应该给潜在的客户关于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明确保证,应该是汽车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长征本身的品牌效应以及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将会吸引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高度重视。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艰险的路线也对汽车的质量提出严峻的挑战,可以说通过长征的车辆就意味着质量的保证。

2.2.2汽车企业的经济实力

汽车摩托车比赛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尤其是越野赛、拉力赛等室外比赛,无法通过收取门票获得收入,如何保证比赛的经济投入是比赛正常进行的必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基本上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和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近年来,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缺失的支柱产业,国内许多汽车集团的产量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

2.2.3汽车运动的市场价值得到认可

我国广告产业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市场,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市场已经基本饱和,需要新的广告载体。由于健康的社会形象和庞大的受众群体,体育竞赛已经成为我国广告市场新的关注点,也是世界广告市场的宠儿。汽车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代表,加上汽车比赛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同时长征特有的国际影响将获得高度的关注。因此,为比赛的商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为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尤其在跨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每年国内企业生产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而参加汽车拉力赛,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产品质量的专业平台,而且可以与同行形成直接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平台比电视广告更具有影响力。因此,有远见的汽车生产厂家必然会充分利用自己力量,加入到比赛中。

2.3人力资源的支持

2.3.1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宣传长征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促使青少年一代继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手段。将现代文明的代表汽车运动与长征运动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汽车比赛不一样的含义,也成为弘扬长征文化的重要课堂。长征途径地方基本处于内地,地方政府都有着迫切宣传地方特色的愿望。长征汽车拉力赛给予他们一个免费的宣传舞台,而且随着比赛档次的提升,其影响力将会超出国界。因此,必然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有利支持。

2.3.2车手的条件

从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汽车摩托车运动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增长力的汽车市场,各种汽车比赛举办也非常频繁。而一级方程式、拉力赛等汽车比赛的举办,为国内汽车比赛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资源。

随着汽车运动的发展,国内年轻车手也已经快速成长起来。部分车手已经开始参加国际著名赛事,国内车手已经多次参加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等比赛,为参与比赛和培育后备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策划与组织

中央红军长征跨越了11个省份,加上敏感的政治色彩,具体由什么机构进行比赛组织,如何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协调,如何在经济利益和文化传扬之间协调,如何将现代文明与长征文化进行协调是举办比赛必须解决的问题,直接决定了比赛能否顺利进行。

因此,比赛举办的规格必须要高,着眼点必须放在建设百年赛事和世界一流赛事,在前期应该进行合理的论证,而主办单位应该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必要时,应该按照不低于奥运会的比赛规格去办,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展示中国新时期精神风貌的舞台,那么长征汽车拉力赛就应该成为中国向世界打开的一扇门,永远打开永不停止。如果能举办成长期赛事,那么此项比赛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决不亚于奥运会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如何顺利举办,将成为验证中国体育工作者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主要举措。

3.2宣传的力度以及技术含量

比赛路线的勘测与选择,25000里的长征路线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体育比赛,如何既忠于历史,又能按照体育竞赛的规律选择路线,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汽车运动组织者。如何将比赛举办成为世界闻名的高层次比赛,是塑造新时期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

由于红军长征的路线多次采取迂回或部分区域的交通条件不是十分适合赛车运动,在加上当时红军的长征路线也是多条。在忠于历史和适合比赛中间选择最佳的结合点,因此,勘测一条合理的比赛路线应该是举办比赛的关键所在。考虑到长征的特殊文化含义以及比赛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比赛路线应该不定期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

对于比赛路线的勘测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4小结

4.1举办长征汽车拉力赛对于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现代文明与革命精神有机结合的载体。

4.2我国的经济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举办长征汽车拉力赛的基础条件,而拉力赛的举办也为汽车产业、旅游业等带来有利的影响。

4.3举办这类大型比赛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学意义,因此,必须对于举办比赛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论证,以举办品牌赛事和百年赛事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邵兵家,俞芳.科技进步与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41-43.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1篇4

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电子商务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方式。截止到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整体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为3492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规模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56%。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350万人。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税收制度与税收征收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对基本税收制度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状态下,虚拟的商务活动空间、流动的纳税人、边界模糊的课税对象、地理位置分离的课税环节、不确定的行为发生地点等,使现行税收制度各要素之间的联接,出现了确定性减小、可控性下降、逻辑性趋弱、依存性变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动摇着现行税收制度的基础。

(二)对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对一些与税收征纳活动直接相关但又具有电子商务特殊性的活动,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缺失将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状态下的税收征纳活动的规范运行。

(三)对税收利益国际间合理分配的影响。长期以来,国际间的合作和竞争已经在国际税收利益的分配方面形成了被各国所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和利益分配格局。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一方面由消费者直接进口商品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普遍,现行消费地原则在实施时将遇到很大的障碍,对消费者直接征收流转税将会造成低效率高成本的现象;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税收利益的分配出现了向生产国倾斜,消费国或来源国税收利益流失的情况。

(四)对我国税收征管的影响。一是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都将弱化;二是纳税义务发生地难以确定,交易行为的各方都可能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三是源泉管辖和代扣代缴方式难以适用,各方面资料不能被真实、准确地把握;四是税务日常管理困难,传统的税务登记、纸质发票等管理方式完全背离且阻碍着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五是税务案件稽查难度大,第一手资料和证据难以取得,且无法实现主动稽查。

三、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制度与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思路

从国家的态度来看,出于税收中性原则和保护发展中国家税收管辖权的考虑,我国将不会对电子商务实行免税政策,但对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整个信息产业,都给予税收的倾斜并对信息技术给予优惠政策。可见对电子商务征税是必然趋势,关键问题是怎样在不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平稳有序地实现过渡。

(一)税收政策的制定应以不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前提。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税收的实施不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延缓或阻碍作用。特别是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信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极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二)应适应经济形势及税源变化的要求,循序渐进,进行税收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和创新。笔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应给予政策优惠。如可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免税或低税率优惠政策,并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产业利润率的高低调节税率,待条件成熟后再转入正常征税范围。另外,按照税收中性原则,电子商务课税要尽可能运用既有的税收法律和规定,避免另外增加新的税种。

(三)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征管模式。在笔者看来,加强电子商务的征收管理,可以本着“先管理,后征收”的原则,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征收,完善稽查,逐渐探索出适合我国电子商务情况的新的征管模式。

1、先管理,后征收。管理是基础,征收是目的。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才能营造良好便利的征收环境。对电子商务的征管,可先从加强对电子商务纳税人税务登记、代扣代缴登记信息的管理入手,如对纳税人网络所在服务商、支付中间方、交易账户等信息的采集,通过建立起一套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管理体系,全面掌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信息,为下一步的征收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推行便捷高效、方便纳税人且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的征收方式。一是积极探索适合电子商务的代扣代缴、委托方式,将税款征收环节设在中间方支付阶段或网上银行结算阶段等最终结算环节。二是为了协调区域间税收利益的分配,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在消费地已扣缴的税款作为纳税人预缴的税金,可在申报纳税时结算清缴,多退少补。三是逐步稳妥启用电子发票,实现在线领购、开具、传递电子发票,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防止电子发票被转移使用或非法修改,并自动生成备份以供税务机关查询核对。

3、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稽查。税务稽查必须立足于技术监控、技术管理和技术信息沟通,通过网络对纳税人的电子账目进行稽核检查。加强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通过对银行资金流向的掌握,对电子商务税源实施有效监控。同时发挥税务监督银行,银行监督账户,共同监控整个社会资金流向的作用,从而控制避税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的偷逃税款行为。

4、建立跟踪监测制度。建立在线跟踪监测工作机制,对网络信息传输进行必要的跟踪和监测,筛选出有价值的电子商务信息和税务监管信息,从而对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提供数据支持。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5

[关键词]灰色系统电力市场波动周期

一、引言

无论何种经济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客观存在着周期波动规律,电力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电力市场周期波动是电力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的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电力市场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有助于从整体上实现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避免因出现大起大落危害电力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有助于指导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各方顺应周期波动而选择相应策略。

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辨识与度量,人们多用回归分析法求得时间序列的各次多项式或指数函数方程,再通过检验对比确定最佳拟合曲线,作为辨识函数。但这种静态的描述对于经济系统分析是不够的,难以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与已达到的经济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往诸多研究成果使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对电力发展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而忽视了电力市场本身所隐含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缺乏一种有效地认识、描述电力市场周期波动的方法。本文利用灰色理论建模的方法分析石家庄电力市场波动周期的变化特征。

二、灰色模型周期项和趋势项分解

石家庄,河北省省会,面积15848平方公里,供电人口940万人。石家庄是以医药、纺织为主的制造业基地。目前医药、纺织、食品加工与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原料已经成为优势产业,其中医药、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商贸流通服务业已成为石家庄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三、动态波动周期特征分析

1983年~2007年25年间,石家庄电力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8.86%,波动周期为8年左右。周期波动最明显的特点是整体呈现“扩张-增长”型发展,没有出现绝对额的下降,表现出明显的中长期周期波动现象;1983年~2002年波动幅度相对平稳,2002年后周期波动振幅开始增大。在上述分析结合其他一些随机因素的干扰,石家庄电力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周期:1983年~1990年。

这个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年平均增长率为6.91%,1987年后钢铁、有色金属和煤炭工业等耗能行业开始实行全行业投入产出承包,企业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从而带动了整个电力市场一直处于较快扩张时期。然而经济的过度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尖锐矛盾,表现为投资、信贷、消费的同时膨胀超过了经济本身的承受能力。对此1988年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果断采取了急刹车的经济政策,并快速实现了经济“硬着陆”,直至1990年结束。

第二周期:1990年~1998年。

自1991年起,电力需求增长率连续4年处于平稳快速扩张阶段,这主要是因为1992年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指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前进,国民经济在调整中不断发展。1994年经济再次出现过热,政府开始着重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加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电力法》颁布规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连续多年的缺电局面得以扭转,1998年电力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后电力建设出现滞后状态,从1999年的“三年不上火电项目”到2004年的大规模“批发”电站建设项目,2003年开始电力需求与供给矛盾极为突出。

第三周期:1998年~2002年。

1998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从下半年开始,为扩大内需,减少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开始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从而拉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连续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有效扩大内需,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3年目标基本实现,1999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好转等因素推动下,2000年~2001年虽处于扩张状态,但受前期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扩张幅度有所减缓,并与2002年转入收缩期。

第四周期:2002年~至今。

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激增。国家继续鼓励投资和消费政策,同时加大货币供应量以及促进货币的流动性。工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主要特点是电力发展增长较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大,年平均增长率为11.83%。2002年“十六大”以后,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城市化等中长期目标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的影响下,传统重工业,尤其是“高电耗”行业迅速增长。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经济政策的适当调整,电力发展随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收缩期迅速转入2003年开始的高速上升阶段一直到现在。

从电力增长趋势来看,“十七大”以后随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强,污染大企业、高能耗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受到一定的抑制,通过周期分析可以推算,2009年前后,石家庄电力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拐点。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波动周期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学建模思想有着深刻的经济内涵。当实际统计值高于趋势量时波动量增加表明系统处于扩张状态;当实际统计值低于趋势量时波动量减少,则表明系统处于收缩状态。在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经济趋势进行度量时,可直接应用原始数据列与模型拟合值之差的符号,判别系统在各时刻所处的状态,即当残差符号为正值的时段,反映系统处于扩张期,而残差符号为负值的时段,则反映系统处于收缩期,再以“波峰”、“波谷”确定其发展周期。结果证明在进行波动周期分析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服务质量

引言

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营销已成为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电网企业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如与发电企业的竞争、与替代能源的竞争、电网企业之间的竞争等,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新体制。

1、当前电力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和员工方面

1)、缺乏角色感

我国电力行业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于,企业,企业人员仍然没有角色感,没有位置感。虽然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以往的电力市场格局,但是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走卖方到买方市场的改变也是循序渐进的,对企业和员工来说,还不能够非常感觉到这种变化。

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是越来越大,可是竞争仍然几乎等于零。来自于上级的”服务优先,客户至上,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等竞争手段和想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执行者缺乏角色感,意识不到可能面对的竞争强度使得其空有形式而缺乏内涵,从而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营销队伍素质需要提高‘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虽然各地电力企业均成立了营销部门,但是其工作人员基本就是原用电部门人员,虽然电力业务扎实,但是对营销业务了解不足,适应不了新时期对电力营销部门的要求。

1.2、用户方向

一方面说的是电这一概念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则是对电力企业的不满。停电不通知、服务态度差、严重是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对电力企业的印象,这一不良印象是长久以来由于电力企业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虽然当前电力企业正在不断改进,但是”电老虎”这~帽子还是会继续戴一段时间,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不高,也给进一步开展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1.3、总体分析

当前的电力营销中的主要问题基本如上,虽然已经运用了不少营销手段和措施,但是由于电力整个行业和商品的特点,这些营销手段未必能取得所理想的效果。其不同寻常的商品特点如无形性、无差别性使用户难以评价它的好坏,使电力品牌的树立成为一个困难,整个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又使企业在改进中无法深刻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有形商品营销中的措施放到电力营销中均显得有所不足。

由此可见,服务将成为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所以,我们应当根据现阶段电力营销服务开展的具体情况,把服务和营销联系起来,以营销的态度对待服务,把服务营销运用到电力营销中去,从而在提高客户对企业满意度的同时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电力服务改进具体措施

2.1、区别客户需求,区分服务目标

电力客户覆盖面是巨大的,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各个群体之间对电力商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对电力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当前因的电力用户来看,大体分为是:居民、农业、非普工业、工业、稻田排灌、其它)就这几部分的用户来看,居民用户对电力商品的要求是最低的,但是对服务的要求却是最高的,因为居民用户只要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即可,但是很少有人具备专业的电力知识能够处理在用电中遇到的问题。而工业用电、尤其是大工业用电,用户对电力商品的品质要求高,但是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电工队伍,能够解决~些普通的故障问题,反而对电力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依赖性不强。

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强调电力服务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当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为最需要的客户提供最多的服务,就需要按照客户需求来划分所提供服务等级。比如说居民区用电检查的频率适当提高,居民生活用电故障限时排除,工业用户提供节能指导服务等等。服务目标的区分,电力企业拥有广大的客户群体,这就使为所有的群体制定相同的服务制度,服务体系显得不合适。

电力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通过电力市场调查切实了解用户对企业所提供服务的要求,大多数的用户需要专业化和最具体的服务,少部分的用户只需要技术指导。为每个客户制订最适合客户的服务目标和方法,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一方面又可以让客户感觉到电力企业的服务是贴心的。

2.2、引入客户满意度系统

顾客满意不是企业拿着自己的服务去询问顾客其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真正含义的”顾客满意”是指企业所提供的服务的最终表现与顾客期望、要求的吻合程度如何,从而所产生的满意程度。这就是说,客户满意的品评标准是对客户来说也不是可以具体描述的,只是与其期望的标准所重合的程度越高,其满意度也就越高。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础是以下几方面的调查:

1)、客户满意度调查

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是贯穿在整个CS工程中的,它用来了解顾客的需求、告诉你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及检验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2)、顾客满意指数

根据对顾客的了解以及整个行业状况,确定达成各项目标的考核指标,并使用统计技术核算它的指数,对比前后的工作,明确企业在市场以及顾客心中的地位,随时指引企业走向一个正确方向。

3)、顾客满意测量标准

确定各类信息、数据、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客观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并以此建立各项产品服务特征的衡量指标及衡量标准。在得到上述各方面的数据汇总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所提供服务的质量特征以及这些质量特征对不同顾客的相对重要性。这些质量特征又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划分为基本质量特征、绩效质量特征和激励质量特征。

绩效质量特征做的好会提高客户满意度,做不好则会降低客户满意度,激励质量特征做好了客户满意度能提高,做不好也不会下降。当拥有这样的质量特征划分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轻重缓急来分配企业资源,制定出能够有效提高客户满意的服务标准来。

2.3、持续改进我们的服务质量

持续改进是在保持低成本的情况下(相对于变革)来不断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满足甚至超过客户的需求。一般来说,持续改进以往的适用范围是在产品质量管理中,但是其思想一不断发现并改变现有问题同样可以运用在服务质量的改进中。

1)、需要将以产品质量为核心转换为以客户为核心。我们的工作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就是以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为目标。

2)、不断改进工作过程,改进工作的标准第一步需要对当前工作的状况进行鉴别,这就需要运用到在客户满意调查后得到的企业质量特征,来寻找我们的工作的着重点。第二步则是根据得到的质量特征,运用QC(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来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3)、鼓励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全员致力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在电力行业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力商品和服务的不可分割性使用户几乎不可能单纯够买电力商品而不需要电力企业的服务(收费或者免费),这样,全员的服务持续改进就更为密切的和用户联系起来,每个与用户接触或者不接触的企业成员,实际上都在为服务质量的提高做贡献。而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增加,企业的电量销售也会随之增加。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市场;发展;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F713.58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网络市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Internet上的网络市场是今天和未来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就网上供给而言,最关键、最现实的事情是向客户提供一个充满魄力的、特色的、交互式反馈信息的网页。

1网络市场的演变

1.1网络市场演变的阶段

从网络市场交易的方式和范围看,网络市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者内部的网络市场,其基本特征是工业界内部为缩短业务流程时间和降低交易成本,所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所形成的网络市场。第二阶段是国内的或全球的生产者网络市场和消费者网络市场。其基本特征是企业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站点,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在网上,供所有客户浏览,或销售数字化产品,或通过网上产品信息的来推动实体化商品的销售;如果从市场交易方式的角度讲,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在线浏览、离线交易”的网络市场阶段。第三阶段是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化的网络市场。这是网络市场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虽然网络市场的范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网络市场交易方式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在线浏览、离线交易”演变成了“在线浏览、在线交易”,这一阶段的最终到来取决于以电子货币及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开发、应用、标准化及其安全性、可靠性。

第一阶段,生产者内部网络市场阶段。60年代末,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大企业用电子方式进行数据、表格等信息的交换,两个贸易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直接通信传递具有特定内容的商业文件,这就是所谓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后来,一些工业集团开发出用于采购、运输和财务应用的标准,但这些标准仅限于工业界内的贸易,如生产企业的EDI系统,收到订单后,会自动进行处理,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向订货方发出确认报文,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向零配件供应商订购零配件,向交通运输部门预定货运集装箱,到海关、商检部门办理出口手续,通知银行结算并开EDI发票,从而使整个订货、生产、销售过程贯穿起来,从而形成生产者内部网络市场的雏形。

70年代以来,美国认可标准委员会陆续制定了许多有关EDI的美国国家标准。8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技术和辅助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工程师、设计师和技术员得以通过公司内部通讯网传送设计图纸、技术说明和文件。当时,由于Internet还没有普及,大多数企业,甚至使用EDI的企业也没有意识到该网络的威力,仍然主要依赖传真和电话方式与其它企业进行联络和沟通。由于EDI在传送过程中不需要再输入,因而出错率几乎为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经费(可节约企业采购成本的5%~10%)。1996年美国公司通过EDI方式的企业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包括通过EDI方式采购,但经其它方式支付的活动),1997年全球企业通过EDI方式的商品劳务贸易总额为1620亿美元(只包括经电子方式完成从购买到支付全过程的贸易活动)。

1996年2月,我国外经部成立了国际贸易EDI中心,即现在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借助于中国电信公用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实现了与联合国全球贸易网等国际商务网络的联结,并在全国33个城市开通了节点(连网点)。这种先进、高效的贸易方式很快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外贸与进出口企业的加入。目前已有86000多家企业加入电子商用网这一最新交易场,包括一些名牌企业如青岛双星、广东华宝、科龙、上海华高、杉杉集团、国成塑料、雅戈尔集团,还有中国包装进出口公司、中国五太进出口公司、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50多家企业加入,其运营情况良好。

第二阶段,国内的、全球的生产者网络市场和消费者网络市场。企业用Internet对国内的或全球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其发展的前提是家庭个人电脑(PC)的普及,升高“假象购物商品区”的商业空间魅力,同时利用信用卡连线来清算,以加速“假象购物”的进展。目前,应用互联网络的邮购,其最大特征是消费者的主动性,选择主动权掌握在买方的手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推销方法,即演变为消费者的“个人行销”导向。“在线浏览、离线交易”阶段是我国和全球现阶段主要的网络交易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用户通过互联网络浏览网上商品,将感兴趣的商品放入网络上的“购物篮”,确定购买的物品之后,根据“购物篮”所载内容自动生成订单,网络企业会通过电话与顾客确认此份订单及顾客的身份、送货地址等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货到顾客指定的地点,顾客收货时付款交易。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地推动这种电子交易方式在我国的发展。1998年11月12日,北京成立了电子商务工程领导小组,这标志着基于互联网络(Internet)的电子商务在北京正式实施,其工程业务模式由四部分组成:企业间的网上交易、持卡用户与商户间的网上购物、网上检索、导购及促销活动,企业或商户的财务管理以及供应链等网上企业管理。这表明网络营销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第三阶段,“在线浏览、在线交易”阶段,这是网络市场发展的最高境界,网络不再仅仅被用来进行信息,而是实现在线交易。这一阶段到来的前提条件是产品和服务的流通过程、交易过程、支付过程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其中最关键的是支付过程的电子化即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的标准化及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1.2网络市场的现状

目前,从网络市场交易的主体看,网络市场可以分为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国际性交易3种类型,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营销基本上等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企业对企业的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使用Internet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付款(包括电子资金转移、信用卡、银行托收等)以及商贸中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和运输跟踪等。国际性的网络营销是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对企业或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向一体化方向的发展,为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网络营销技术开辟了广阔前景。

具体说来,从网上交易的业务看,有6种类型:

(1)企业间从事购销、人事管理、存货管理、处理与顾客关系等,在当今美国此类业务的营业额约为60亿美元,且发展速度很快;

(2)有形商品销售:先在网上做成交易,然后送货上门,如书籍、花卉、汽车、服装等;

(3)通过数字通讯在网上销售数字化的商品和服务,使顾客直接得到视听等享受,目前主要销售的是音乐、电影、游戏等产品;

(4)银行、股票、保险等金融业务,目前全美约有330万个金融交易帐户,估计在未来3年内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61%,本世纪末达到1.4亿美元;网上股票交易额在1997年第二和第四季度之间暴涨了1.5倍,当年网上股民完成的交易额占全美股票交易额的17%,是前两年的2倍以上;

(5)广告业务,美国去年网络广告收入约为10亿美元,估计2002年将达到77亿美元,超过整个媒体广告收入7%的年增长速度;

(6)交通、通讯、卫生服务、教育等业务。

1.3网络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Internet、WWW的迅速发展,集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网络营销已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形成巨大冲击,并以其快捷、方便、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显著优势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贸易的主要方式;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无接触的、虚拟的“电子空间市场”时代即将到来,它终将取代现有的实体化的市场时代。

首先,因特网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网络已加速普及。

实现网络营销的基础设施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已基本成熟。网景公司总裁克拉克说:“Internet即是人人都在寻找的信息高速公路”,“它将彻底改造产业结构,包括广播、出版、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目前,全球的大企业乃至中小企业都在快速地推进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这具体表现为Intranet即企业内部网的广泛应用;根据MicrosoftCompany(微软公司)的估计,全球50%~80%的大企业都准备在20世纪末完成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网的采用,将使企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生产系统的智能化、组织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的精简化、数据信息交换的敏捷化等等。

另外,PC电脑的价格一降再降,进入家庭的速度每年以10倍的速度剧增。现在个人电脑的价格还在下滑,比尔.盖茨说:过去的创新主要是在一定的个人电脑价格下增强功能,现在的创新还要降低价格;今天一台称职的电脑,价格不到1000美元,且更低的价格正在打开市场;如果以10年的时间范围来看,未来电脑的价格将和普通型的电视差不多;事实上,电视和电脑的分离是多余的,因为届时,即使是有线电视系统提供的选台器,都会有处理器,它比现在更贵的个人电脑的功能还强大。个人电脑在家庭中普及或现有的家用电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新的“电子空间市场时代”到来的基础。上述分析意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乃至休闲和娱乐都将走向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其次,全球各国政府和社会乃至个人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采取了各种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性的措施。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8

关键词:电信行业;市场细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01-02

1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市场细分的思想和实践是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形成的。所谓市场细分,就是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明显的不同特性,把整体市场分割为两个或更多的子市场,每个子市场都是由需要与欲望大致相同的消费者群组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是介于大量营销与个体化营销之间的一种营销方式,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每个购买者被假定为具有相似的需求,然而事实上没有两个购买者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差异化营销战略还是顾客终身化战略,其实施前提都有待于对市场消费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市场细分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市场进行细分的问题。

市场细分的原则是研究消费者需求,划分目标市场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市场细分方案,确定企业市场细分战略的基本准则。大致来说,一个有效的细分市场必须满足以下的几个基本要求:其一,细分后的市场购买力大小具有可以衡量性。其二,细分后的市场必须具有可盈利性。其三,细分市场必须具有可到达性。其四,细分市场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总之,企业实施市场细分化策略必须具备了以上条件,才有可能得到成功而有效的细分。

2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态势与市场细分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的事实:市场细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产物,在垄断经营下供应商是没有动力来研究市场细分的问题。因此,本章我们首先分析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同时将电信市场的特点与市场细分策略联系起来,分析电信市场细分的目的和意义。

2.1市场细分是电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行业实行的都是垄断经营,由于缺乏竞争环境,助长了行业经营的惰性,导致服务差,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人浮于事,成本居高不下等等弊病。目前,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尽管电信用户在增加,但是由于费率的调整、价格竞争等因素,导致ARPU值不断下降,业务收入增长缓慢。以移动通讯为例,在2002年以前的移动通信领域,中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双寡头是一种不稳定的格局,竞争双方的任何一种增强实力、吸引客户的举措,均被视为直接针对对方的竞争行为。2002年开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异军突起,以其低廉的价格、贴近用户的需求等竞争优势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004年移动、联通、小灵通的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45.9%、27%、27.1%,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的价格不断地下降,吸引了大量低端用户的19进入,使得ARPU(人均话费贡献)不断下降。截至2003年1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3亿户,但是低端用户的比重较大[21],移动通信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信业发展之初,营销并不重要,运营商提供什么业务,用户就消费什么业务,大众化消费很明显。然而,电信业发展到现在,差异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市场细分的程度越来越深。面对分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一家电信企业要想在电信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市场细分入手,通过市场细分,明确营销方向,协调产品、定价、渠道、促销、服务等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目前电信行业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下,争夺客户比简单地获取利润更为重要,电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是个性化服务问题,即按照客户的通话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并进行资费组合,这才是电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所在。

2.2电信市场细分

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但就其竞争的根本而言,实质上还是对顾客资源的竞争。因此,如何对本企业的顾客资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保护、使用本企业的顾客资产,是电信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电信运营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更是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思路要从经营产品和服务发展为经营顾客,企业内部专有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核心就是实现企业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我们应该明白市场细分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细分,而非基于产品的细分,产品细分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3电信细分市场与企业营销策略

3.1电信市场动态细分的三个基本环节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被称为STP营销,是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和前提,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是市场细分的深化和继续。没有细分的选择和定位是盲目的;没有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细分也就失去了意义。三者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市场细分的动态过程。

动态市场细分的完整过程包括:

第一步:确定电信企业的营销目标。在实际应用中,细分化策略往往是在一个已经划分出来的“局部市场”上进行的,或者是企业在新产品将要上市前进行的。为此,企业必须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动向,相应做出决策。例如,电信企业是为了抢占潜在客户或是加大老客户的忠诚度,是制定差异化价格还是差异化服务,这是在市场细分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步:依据营销目标确定细分变量。在这一步骤中,要挑选出具体的细分变量作为细分形式的分析单位,从而将企业的营销目标具体化、数量化。

第三步:深入市场调研并收集数据。这一步的首要工作是设计调查表并组织调查工作,取得与已经选定的细分变量密切相关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步:市场细分。找出各类消费者的典型,分析他们的需求情况,从中找出最迫切的需求,然后按照细分变数进行初步细分。

第五步:筛选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并描述市场特征。将企业的实际条件同各细分市场的特征进行比较,以剔除企业无条件拓展的市场,筛选出最能发挥企业优势的细分市场。通过调查,各细分市场编排完成,接着就应该认真审查各细分市场的规模、竞争状态、发展潜力等,然后为细分市场命名,尽量用形象化方法表示。

第六步:设计营销组合策略。分析细分市场上消费者潜在购买力的大小以及需求发展程度,决定各细分市场规模,并结合本企业资源选定目标市场。然后,为选定的各个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分别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如产品开发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使企业可以顺利进入该目标市场。

3.2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运营商所面对的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形态千差万别,如何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为目标市场的用户提供满意的电信服务,是公司取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前提条件。本节将市场细分与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营销组合,简称“4P”)结合起来考察,说明市场细分在电信市场营销中的具体运用。

(1)电信细分市场与产品策略。

电信产品主要的是无形服务,并且这种通信服务的质量具有技术性质量与功能性质量双重属性。电信运营企业应该为顾客提供以下四个环节的方便:顾客容易进入通信服务场所(便于接触);顾客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便于寻找);顾客能够迅速享受相关服务(便于获得);顾客能够快速付款、容易办理相关业务(便于交易)。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资产的分析,电信运营企业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方便顾客消费服务,而不是强调依靠价格优惠来增加企业的价值资产。由于顾客对电信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而电信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又不可能满足各种顾客的所有需求,因此,就有必要对电信市场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入。

(2)电信细分市场与价格策略。

通信服务的价格指客户为通信消费所支付的货币代价。客户付出的总代价不仅包括货币代价(经济价格),还包括非货币代价(顾客付出的时间、精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非货币代价越来越受到顾客的重视。电信运营商应根据市场细分对不同价格偏好的消费者进行整合,采取差异化价格策略,即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消费时间等采取不同的资费价格。依据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企业要实行差异化价格策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企业对价格至少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二,有可能根据价格弹性的不同把企业的产品市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市场;其三,企业的市场必须是能分割的。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由于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因此电信企业具有一定的价格调整能力。电信运营商必须了解和掌握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以便制定不同的资费模式和标准,实施更多的价格优惠,争取更多的用户。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细分并不清晰,因此要实行差异化价格策略,电信运营商必须整合现有细分市场,使价格策略真正体现出“差异化”。

(3)电信细分市场与促销策略。

对客户的争夺,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随着市场发育的逐步成熟以及竞争的加剧,对客户的增量竞争又转向存量竞争,客户经营成为当前电信业的业务竞争重心。国内的通信运营商为了提高竞争力,争夺用户和利润,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中国移动提出了“服务领先、业务领先”的双领先战略,小灵通推出了号机分离、短信互联、业务捆绑等市场手段,而中国联通,则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不同的市场战略,如:联通无限定位时尚、高端用户,U部落打造为年轻人的品牌等等。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率的降低,以及各种利益的交错博弈,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话务量的分流、对年轻客户群的争夺、数据业务的开展、高端和商务用户的保留。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客户细分,可以说客户细分是一切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同质化特征明显的电信市场,服务经营水平是竞争优劣的关键,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服务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是电信运营商做优做强的重要保证。

(4)电信细分市场与渠道策略。

一般来说,营销渠道可以分为实体渠道、直销渠道、电子渠道、普通渠道和增值合作渠道。电信运营商属于通信服务提供商,它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所以在对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其行业特点,分析其用户和业务特征,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全面考虑不同渠道的适应性。

①业务细分导向。对业务细分导向,可以更多考虑以客户接触的频度划分来对每一种电信业务进行细化分析,根据不同业务的使用特点和主体用户分析,选择其适应的渠道类型。

②用户需求细分导向。用户需求细分导向是指要分析电信服务用户某特定情况下更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从什么界面、接受哪种服务。根据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电信运营商应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渠道组合,可以使大多数客户以他们认为最便捷的方式接受运营商的服务。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9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电力市场逐步进入了以电力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客户用电需要为目的全新阶段。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推进“大营销”战略和坚强智能营销体系建设,作为直接面对电力消费市场的供电企业,如何转变传统营销方式,采取客户细分战略对电力市场进行有效开发、保护与培育,已成为当前供电企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如何留住电力客户、扩大电力市场份额也成为供电企业必然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供电企业经营特征和内外部环境巨大变化,使得其越来越意识到实施客户细分营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2电力客户细分理论

2.1电力客户细分的内涵

电力客户细分内涵电力客户细分基本内涵:电力市场是由用电客户群体组成,而用电客户群体在需求特征和层次上存在着差异性,供电企业应将影响客户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基本依据,据此把电能产品客户整体需求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特点的电力客户群体,具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特点的电力客户群体就构成细分市场,不同细分市场的电力客户群体对电力产品需求具有显著差异,而相同细分市场的电力客户群体则具有相似的电力产品需求。供电企业可以根据所划分确定的电力客户细分市场,从售电价格、供电质量、售电服务以及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制定有差异化的客户营销服务策略,稳定现有市场份额,并扩展新的潜在市场需求。

电力客户细分基本原则电力客户细分要取得实效,通常应遵循以下细分原则:①可衡量性。可衡量性要求电力客户的基本需求信息可以通过电力市场采集进行有效衡量,并且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客户范围能够清晰界定,客户规模大小和客户需求数量能够有效测量;②可进入性。可进入性要求电力企业自身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营销能力足以支撑企业顺利进入所选定的电力客户细分子市场;③可盈利性。可盈利性要求细分后的电力客户细分子市场的需求规模与电力客户群体的用电购买潜力足以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基本实现盈利;④可应变性。可应变性要求细分后的电力客户细分子市场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的任何因素变动都能迅速做出差异性需求反应。

2.2电力客户细分的维度

目前,电力企业常用的电力客户细分的基本维度如下:

按照供电区域细分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垄断性特点,电力企业供电服务区域与客户分布区域基本吻合。按照供电区域细分是最简单易行的细分方法,但是这种细分方法过于粗糙,不利于发现用户的差异性需求,更不利于电力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潜在目标市场挖掘工作。

按照客户性质细分按照客户性质细分通常是指按照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或负荷重要性、耗能程度以及用电潜力等要素进行分类。按照产业类别可将电力用户划分为第一产业用电客户、第二产业用电客户和第三产业用电客户三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则可将电力用户划分为:农业用户,工业用户,建筑业用户,商业用户等七大类;按照负荷重要性划分电力用户主要是依据各电网紧急事故拉闸限电序位将进行划分,包括:一类负荷电力用户、二类负荷电力用户和三类负荷电力用户;按照耗能程度划分电力用户主要是根据现有国家标准划分,包括高耗能电力用户与非高耗能电力用户两类;按照用电潜力划分电力用户主要根据有无增容意向或售电量增长情况,可将电力用户分为高、中高、中、中低和低等类别。

按照信用等级细分按照信用等级细分是指根据电力客户历史缴费状况、经济实力、安全与法律状况等信用测评结果来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水平划分。无任何违信记录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指数越低,信用等级水平越高;违信一记录越严重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指数越高,信用等级水平越低。

3供电企业的客户细分统计分析

3.1供电企业客户群体的总体统计

客户服务资源具有稀缺性。将我们有限的服务资源,最优化地配置给那些最需要提供服务的价值客户,有效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新形势下营销工作之命脉。而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里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很早就提出80/20法则,即著名的帕累托法则(Pareto'sLaw):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80/20法则表明了大客户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供电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营销策略来将现有资源最优化地配置给这些有价值客户,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营销服务水平。

3.2按行政区域细分统计分析

某城市是位于X省东部一座中等城市,下辖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四个区县,本文根据某城市区域分布情况,并结合某城市供电企业目前大客户情况,统计了84家大客户的区域分布情况,并对每个区域中大客户的用电量比重进行累加,从而得出各区县大客户用电量比重分布情况。大客户所中有25家客户用电量比重较大,累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64.74%。其他59家用电量大客户分布在四个区县中,其中B区域和C区域大客户用电量比重较大,而A区域和D区域大客户用电量比重则较小。

3.3按行业标准细分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可以得出目前某城市地区84家大客户具体行业分布情况,84家大客户分布在卫生社保、水利环境、通信、交通运输、供水供电、制造业及采矿业七个行业中,明显集中分布在制造业与采矿业中,其中制造业48家,占供电企业总售电量的72%左右,采矿业23家,占总售电量的4%左右。由此得出,制造业及采矿业是供电企业应予以重点关注的行业,对于处在此行业中的其他不在大客户范畴内的客户,在未来发展成为大客户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应予以适度关注。

3.4按客户信用细分统计分析

本文按客户缴费信用度等级将客户信用等级细分为:A类、B类、C类、D类。按某城市84家大客户的信用等级分类,得出84家大客户中处于信用等级A,B级的客户数量为67,占到了总数的80%,还比较可观。但同时注意到处于A级的客户所占用电量比例仅为13%,这说明大客户的信用情况还不容过度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信用的管理。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媒介形态演变报告文学兴衰

从报告文学如何生成的历史角度来看,报告文学的出现与纸质媒介进入大众传播的现代阶段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地说,也就是随着纸质媒介在形态演变之中进入其顶峰发展阶段,不仅作为纸质媒介主要构成的报纸进入了多样化发展的时期,形成了日报与周报、大报与小报等多种系列,而且期刊进入大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多种类型——从生活期刊到人文期刊,从科学期刊到商业期刊,从娱乐期刊到体育期刊,为报告文学的文体解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空间,从而使报告文学得以从新闻通讯之中脱颖而出,跨入了人文学科的文学门槛,并且从各个系列的报纸一直扩张到所有类型的期刊之中去,成为具有兼类性质的前卫性文体。

在这里,既不是要进行报告文学如何从前卫性文体演变为时尚性文体的现实思考,也不是要进行报告文学如何由兴旺转为衰退的历史追溯,而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报告文学的兴与衰的思考,从媒介形态演变的视角进行考察,探讨其兴衰成败的缘由。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终结,在思想大解放的拨乱反正中,大量报纸期刊复刊与创刊;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现实,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如一石惊天,激发了报告文学热在神州大地上的井喷,在跨越了新闻与文学的传播门类边界的同时,更是跨入了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的传播领域,不仅以报纸、期刊、作品集的方式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阅读,而且更通过广播乃至电视对社会大众进行及时播送。就这样,报告文学在一时洛阳纸贵之中,成为纸质媒介进行社会传播的文体宠儿,进入了报告文学极度繁荣的兴盛期。

不可否认的是,报告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初能够巩固文体宠儿的传播地位,事实上也是与电子媒介在有意或无意之中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的。然而,问题在于,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对报告文学的传播跟风,不过表明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它们尚处于电子媒介在形态演变之中的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电子媒介的形态演变在中国开始进入卫星传输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电视频道的增多与电视栏目的增加,电视专题片突破了从新闻到文学的兼类文体限制,直接挑战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宠儿的社会传播地位,使报告文学从兴旺转向衰退,出现了盛极而衰的,现象。这是不是意味着报告文学由于失去纸质媒介的传播优势而不得不进入了文体更替的衰退时期呢?

从表面上看,随着纸质媒介向着电子媒介进行形态演变,电视在中国强势崛起,在挤压着报纸期刊的传播范同的同时,竭力扩张其传播空间,并且以其传播优势取得越来越、大的社会传播影响,因而呈现出取报纸期刊而代之的传播趋势,并且这一趋势似乎表现出某种革命性——“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革命之中,对此再也不能有任何怀疑了。这是一场全球规模的革命,而且,它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扩展。这场革命的种子早在工业时代开始时的200多年以前就被播种上了,但是,直到20世纪的最末两个十年,它们才开始生根并且扩散到全世界。一我在这里所说的革命就是数字式革命。数字式语言(即计算机的数字语言)是这场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变革的主要催化剂,正是它们带来了这次重大转变,我称之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这就是说,网络的出现证明了电子媒介在形态演变中的现实高度,而电视并非是这一数字化革命的中间力量,尽管电视的传播功能超过了同属电子媒介的广播,而仍然难以与网络的传播功能相提并论,直至难以望其项背。

如果说,电视的出现导致了报告文学的由盛而衰,那么,网络的出现能否促使报告文学重振旗鼓呢?这不仅需要从媒介形态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文本构成特征来看,同时也需要从媒介形态变化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传播接受特征来看。

首先,从媒介形态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文本构成特征的变化来看,表现在三个方面——真实性、时间性、形象性。

第一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真实性特征。无论是在报纸期刊上传播的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还是电视上传播的电视专题片,都具备基于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三者之间共同的基本特征。尽管报告文学较之新闻通讯,在文本构成中出现了一定的文学因素,但是,报告文学在新闻文学化的过程之中,坚守事实的真实性这一根本,在拒绝虚构的同时也避免了虚构所带来的所谓艺术的真实性这一后果。报告文学在新闻文学化之中成为非虚构的文本,从而得以与其他文体的文学文本相区分。电视专题片在文体突破之中的文本构成与报告文学具有高度相似性,因而使其能够与其他电视文体的文本区别开来。这就表明,印使是报告文学能够上网传播,甚至能够在网上书写,基于事实的真实性这一文本构成的真实性特征也同样是最基本的。

第二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时间性特征。在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之间,时同性这一文本构成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新闻通讯的时间性特征只能表现为当下时间的现实性,而报告文学的时间性既可以表现为当下时间的现实性,也可以表现为过去时间的历史性,较之报告文学,新闻通讯在坚持现实性这一时间维度的同时,大都缺失了历史性这一时间维度,这就使得新闻通讯的文体书写具有单向性;而报告文学的现实性与历史性维度,使其文体书写具有双向性,从而出现了文体书写之问的巨大差异。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这也是报告文学这一兼类文体为何会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无疑与报告文学同样具有着文体书写的双向性。不过,对于网上书写的报告文学来说,由于是在传播之中进行书写,其时间维度有可能会指向未来,呈现出文体书写的三向性。

第三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形象性特征。无论是与报告文学相比较,还是与电视专题片相比较,新闻通讯的形象性特征是最不显眼的,通常体现在其标题及行文的明白晓畅上,这也是报告文学之所以能够热起来,成为文体宠儿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文学的形象性特征正是以新闻文学化的方式来凸显的,虽然不能进行虚构,却能够以文学的技巧与文学的语言来强化文体书写的形象性,优化其传播效果。电视专题片的形象性特征,由于运用了以画面为主,辅以声音与语言的三种符号,能够以多种的电视手段与多样的符号整合来实现其形象性特征的最大化体现,取得被动接受的最佳传播效果。不过,一旦网络得以成为报告文学的传播主阵地,通过链接成为超级文本,语言、声音、画面并驾齐驱,其主动接受的传播效果将远远超过电视专题片的被动接受。

其次,从媒介形态变化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传播接受特征来看,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性、消费性、市场性。

第一个方面是传播接受的生产性特征。无论是新闻通讯,还是报告文学,都是以个人书写的方式完成的,其生产性特征表现为个体化生产。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新闻通讯较之报告文学,由于篇幅受限而个人书写的时间短,文本机器复制的数量大再加上广告的收入,故而其个人生产成本是大大低于报告文学的。所以,只有当报告文学热形成之后,报告文学的个体化生产成本才会有所下降,而报告文学的生产才有机会走上繁荣之路。相对于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个体化生产,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性特征表现为群体化生产,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尽管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人员有主次之分。因此,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只有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的传播优势,才能够降低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成本,所以,电视专题片的群体化生产成本是最高的。网络报告文学的生产性特征,仍然是个人书写的个体化生产。不过,上网报告文学是利用网络进行第二次传播以扩大传播效果,其生产成本仅仅发生在第一次传播,之中;如果出现网上报告文学的个人书写,虽然是第一次传播,其生产成本则将由相关网站依据其点击率来予以体现。

第二个方面是传播接受的消费性特征。较之新闻通讯的接受者,报告文学的接受者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另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因为报告文学的消费是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性的商品消费。这样的消费门槛,也就促使新闻通讯的接受者在人数上大大超过报告文学的接受者,在降低消费的个人成本的同时也就降低了生产的个人成本。所以,报告文学接受者这一消费群体的多与少,实际上直接决定着报告文学的盛与衰。正是因为电视专题片以其被动接受的传播优势促使报告文学的消费群体不断缩小,即便是报告文学通过“人物报告文学”转向“问题报告文学”这样的学术化转型,也难以挽回其盛极而衰的颓势。这就在于,电视专题片在发挥其被动接受的传播优势的同时,通过插播广告而双管齐下,从而大大降低了消费成本而赢得了人数众多接受者的亲睐。不过,无论是从消费群体来看,还是从消费成本来看,如果网络报告文学一旦出现,凭借其主动接受优势将会使消费成本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个人精神消费成本的上升,而个人物质消费成本的下降,从而有可能促使报告文学的接受者得以再度扩张。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

(一)输、配电价格监管的刚性需求。尽管电力产业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但输、配电领域显著的自然垄断特性仍决定了其价格监管需求的刚性。在包括电力产业在内的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从资源有效配置和服务的公平供给观点出发,以限制垄断企业确定垄断价格为目的,对价格(在规制产业中称为收费)水平和价格体制进行规制”。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且拥有业务专营权和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企业来说,其所具有的强市场垄断力,很容易使其滥用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使消费者承担较高的价格,从而产生一种扭曲分配效率的潜在可能性,这也是价格监管的最根本原因。具体来看,若按照电力企业定价的利益取向,即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定价,将形成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但电量偏低的垄断电价,很明显,这是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所不能允许的。但政府进行的电价监管也并非一味地关注消费者利益而置企业的生存于不顾,公平地说,政府对电价的监管是试图兼顾到双方的利益。因为如果按照公众所期望的理想电力价格,应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将避免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从而形成帕累托最优。但由于自然垄断企业的成本是递减的,因此,这种定价必将导致电力企业亏损,除非政府给予长期特别补贴。而事实上,政府不可能长期为某个行业提供补贴,所以这种令消费者满意的定价又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利益。因此,政府的电价监管必须围绕如何解决电力产品的企业最优价格与社会最优价格之间的矛盾展开。总之,政府对输、配电垄断环节的电价监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力求既能抑制垄断企业获取超额利润,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又能在保证企业正当利益的同时,有效刺激电力企业提高效率,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逐步放开的发、售电价格监管。随着技术变迁等因素所导致发、售电领域自然垄断特征逐渐弱化,其电力价格应由市场竞争形成,从而使其价格监管需求降低。按照规制经济学原理,在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竞争的业务领域内,政府应放松规制,力求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政府对售电价格监管政策的放弃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由于电力产业的发、输、配、供四个环节之间需要高度的协调性,电力产品的生产价格及输、配电价格会通过转移价格影响最终的零售电价。因此,在售电领域还没有被完全放开的阶段,政府对电力零售供应小的环节仍实行价格监管显然是必要的。其二,电力产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作为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产业和公共部门,电力产品的准公共品特征使其无法摆脱政府监管的需求。电力产品的终端用户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价格变动的涉及面广、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公众的敏感性强,政府对电价的监管关系着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及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电价监管是电力产业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出于这种考虑,即使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出在发、售电领域引入竞争的情况下,电力准公共品的特性也会使售电的价格受到较多限制,不可能也不应很快放开。

二、电力市场准入的监管需求

(一)确保规模经济的发电市场准入监管。在电力产业发、售电领域引入竞争的市场化改革之前,电力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如网络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资本沉淀性),决定了它一直以自然垄断产业而存在,并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因此,发电市场的准入有政府监管的需求,并一度受到政府严格的进入限制,目的是确保规模经济,避免过度竞争。我国实行电力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大中型电力建设项目由当时的国家计委审批,小型电力建设项目由省级计委审批。而且,由于电力生产具有的规模经济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倘若政府对电力生产领域的准入不加限制和监管,很容易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及效率低下的小水电厂、小火电厂的大量出现,造成资源配置不当和环境污染。

(二)可竞争市场与电力准入监管的放松。随着电力产业发、售电环节自然垄断特征的淡化,其可竞争市场潜质日益显露,政府对发电领域的准入监管理由也开始变得不充分。同时,许多国家已认识到电力产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传统的政府对发电领域严格的一74一进入控制经常导致电力建设投资短缺、电源建设不足及出现寻租、腐败现象。由此,各国开始在电力产业的发展中逐步重视并不断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电力产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市场化改革,发电和售电领域与原来纵向一体化垄断的电力产业分离开来,成为竞争性电力市场。由此,各国政府进一步解除对发、售电市场准入的限制。

(三)维护有效竞争与发、售电准入监管的重建。电力竞争性市场的形成并非意味着发、售电市场准入的监管需求完全消失。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电力行业放松规制的同时,对电力市场的发、售电环节的准入进行了监管制度的重建。即在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售电环节的市场准入体现了再规制的需求。对于引入竞争的电力产业而言,尽管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宽松的市场准入,有利于各类发电公司进行公平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效率,可保证和推动电力工业持续发展。但有效的竞争必须依赖于结构完善且有组织的市场,而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竞争性市场,竞争者总是会利用市场中的每一个弱点和漏洞。如,电力产业的在位发电厂商往往可以利用其在位优势,设置限制竞争障碍,对电力市场开放后的新进入者进行排挤,或卖方价格联合,以及恶性竞争或兼并,最终形成另一种垄断状态,损害公众利益。这意味着,政府为电力市场确立一套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行为规则,创造一种公平的比赛环境成为必要。

因此,在可竞争的发、售电市场,政府放松原来对市场准入严格控制的同时,以公平、透明的准入条款限定企业进入市场的资格,并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来规范企业在市场中的经营行为,可以促进竞争性领域的电力企业公平进入市场,且维护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确保竞争的活力和效率,这也正是电力准入再规制的理由和目的。

三、正外部性与电力安全、普遍服务的监管需求

(一)电力系统安全监管。电力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产业,它的安全、稳定运行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增长。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支持和保障供给,带动相关产业(如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此外,电作为一种准公共品,是企业和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其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安全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进行电力改革的国家而言,电力体制处于调整转换的过程中,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必然会使既定的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如中央与地方、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电力企业内部的主业和辅业之间。而且,由于不同地区间能源丰缺的差异及国家范围内电力供应的不均衡,必然存在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对国家的电力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因此,政府有义务和理由全力保护、维持和增进电力产业的这种正外部效应,即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政府对电力进行社会性监管的首要内容。

(二)提供电力普遍服务。电力产业的经济社会特征决定了提供电力“普遍服务”的必然性。电力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

务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基础、普遍的服务需要。电力产品的准公共品特征也决定了政府应通过贯彻执行电力普遍服务方面的标准,确保消费者享受平等服务以及社会福利不受损害。从本质上看,电力普遍服务的监管,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目标,属于政府的责任。电力普遍服务是政府社会性监管的一个内容,如何设计普遍服务机制,更好地监督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也是政府监管政策中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四、负外部性与电力产业环境监管需求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篇12

关键词:高职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情境教学法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企业经营理念也开始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面对日益深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电力市场营销及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电力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这一趋势在中国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正快速与国际市场接轨,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因而加入全球生产链和流通链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企业也已经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在这一经济背景下,从事电力市场营销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且要大力提高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水平,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电力市场营销人才时,既要注重电力营销的专业培训,更要注重电力营销专业英语的教学。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其它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说、读、写,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学。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情景教学则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效果。

英语情境教学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

1.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情境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向。情境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同的是,在这里语言被看做是与现实世界的目标和情境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是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为交际的目的紧密结合起来。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要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特点。

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语言的习得不是从词形与语法规则入手的。语言是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掌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情景教学在高职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高职学生英语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高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基础较牢。但由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课中和课后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学侧重于语言本身知识的传授,故而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亟待提高。中职、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因为在这类学校,英语课只开一年甚至不开,他们在入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复杂而又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用。

在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

[1][2][3]

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的特点

..专业性强。

电力营销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业务扩充、电费管理和日常营业处理。根据电力营销服务的特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课程分为:用电申请、临时用电、新建住宅配套供电、用电征询、打印收费发票、过户、容量迁移、查询、窗口服务、结算、报修、设备迁移、电能表校验、办理增值税发票和补电费账单等。每一项目的教学都涉及了非常专业的词汇、术语及表达方法。掌握这些专业词汇和术语是电力营销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周密严谨。

电力市场营销英语具有严谨、周密、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在行文过程中普遍表现在:广泛使用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名词化结构多;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往往出现许多长句;较少使用第一第二人称,多使用第三人称。这些语言结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是在英汉翻译中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围绕情景教学法展开的电力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情景教学法在电力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本”教育宗旨为理念,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完善素质”作为教育目的,不仅强调利用英语获取教材外知识,而且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充实教学内容构成,创建情景教学主题。

情景主题设定以教学主题模块为特征,模块创设首先是以电力营销专业课程总体进度为基础,将专业英语课程对应进行设置。即以本学科专业课程递进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主题模块的设置,注重体现建立在创新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渐进式构成。教学情景的编排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在深度方面由较为简单的模拟对话逐步向理论性较强、词汇及句型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化过渡,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对电力营销专业的理解力,引导学生以英语为媒介掌握专业知识。

情景主题包括:侧重口语训练的部分,包括客户接待、业务查询、业务扩充、变更用电、投诉与回访等;侧重阅读训练的部分,涉及市场营销基础、电力市场营销基本法规、电价与电费、电能计量、客户服务和公共关系等。在教学中,利用相应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技能,扩充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积累和文法表达,进一步提高对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内容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有效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开阔专业视野,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

...多媒体运用。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点的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在情景教学中的作用。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创造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增强语言交流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强调适应注重形象思维和联想力培养的总体专业教学特征。

...角色转换。围绕情景主题,模拟实际工作过程诸如客户接待、业务查询等具体、生动的实效情景,让学生扮演工作人员、顾客等的不同角色,由学生对学生提问、教师对学生提问等答辩过程,从听、说、看等情景中引导学生感受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在英语场景中的思维灵活性和应变性。比如,在用电投诉这一情景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电力服务工作人员和用电投诉的顾客,由他们自由设计对话,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式演练。扮演工作人员的同学不仅要回答顾客的专业性问题,解决投诉外,而且要注意处理问题时的语气、态度,这使学生既熟悉了电力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了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同样,扮演顾客的同学,除了要熟悉业务提出投诉,还要运用英语表达问题。这一情景完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同时操练了电力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并对将来的职业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出生医学证明范例(3篇)

    - 阅0

    出生医学证明范文【关键词】循证医学;基础医学;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39-02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即遵.....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范例(12篇)

    - 阅0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范文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设计兴趣培养生物课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首先是枯燥,其次是单调,相当一部分学生很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课的兴.....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