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从古至今,我们习惯将大地称作母亲,因为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土壤既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但目前大量耕地被污染,使得土壤正在逐步丧失其营养、缓冲性、自身净化和有机体的支持等功能,导致原本就耕地资源匮乏的我国更是雪上加霜。日趋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粮食减产和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也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实,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说,土壤不仅是污染的场所,也是缓和和减少污染的场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什么叫做土壤?即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什么叫做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得以积累,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失调和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人体”等过程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极其严重。据相关调查显示: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已严重污染的我国耕地近120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近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相继在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及其周边的城市和城郊等地区出现。同时,土壤污染呈新老污染物并存、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的多样类型局面。另外,由于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以及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导致土壤污染原因复杂多样,并极难控制。并由此引发了大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三、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一般可分为病原体、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1、病原体。病原体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医院污水以及工业废水。

2、有毒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元素,如铅、铂、锌等;农药及某些含金属的化肥;致癌物质。

3、放射性物质。核爆炸产生的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可长期蓄积在土壤中。

四、土壤污染源

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十分复杂。主要可分为:生活性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生产性污染源三大类。

1、生活性污染源:主要包括人、生活污水、牲畜的粪尿和垃圾等。

2、放射性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排放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

3、生产性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三废”、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弃物、农田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和地膜等。

五、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包括:水型污染、气型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1、水型污染。主要是引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灌田,使有害物质聚积土壤造成的。并由于生物富集现象导致食用人体中毒。

2、气型污染。大气中的铅、铜、砷和氟等污染物经降雨和沉降污染土壤。常呈现以污染源为中心的椭圆形或带状分布。

3、固体废弃物污染。包括粪便、垃圾、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渣等。

六、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包括:隐蔽及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

1、隐蔽及滞后性。往往只有食物危害到人和动物的健康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察觉,并通过土壤样品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等手段认定。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从产生到发现一般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2、累积性。由于土壤的不易发生迁移、扩散和稀释等特征,因此,土壤中污染物质便会不断积累而超标。

3、不可逆转性。污染土壤中积累的难降解污染物质只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很难消除。尽管也能降解污染的部分有机化学物质,但其周期过长。同时,土壤对重金属污染基本无降解能力。

七、土壤污染的原因

1、过量施用化肥

虽然大量使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使用的化学肥料中含氮、磷等元素较多,便会导致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并引起大量的土壤问题。未被吸收利用或吸附固定的养分积累于土壤之中。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便会转移从而扩大土壤污染范围。

2、过量使用农药

土壤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农药。我国每年使用农药的特点是:用量大,覆盖面积广。农作物吸收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积累于其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之中。

3、重金属元素

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虽然给生产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却对土壤造成极大危害。

4、污水灌溉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大,合理污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有效吸收其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达到增产的效果。但许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未达标排放进而灌溉农田,便会造成土壤污染。

5、另外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以及放射性物质均是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八、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直接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土壤污染导致食品安全性降低。

3、土壤污染易传播疾病,尤其是放射性物质污染可能引发癌症,危害人体健康。

4、土壤污染易导致导致其他生态问题。

九、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反对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线。保证农业经济与国家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2、建立系统的相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

现行的法律体系中,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建立系统的相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实现土壤污染防治依法管理,有法可依。

3、建立长期有效的土壤质量监测机制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为防止土壤污染恶化采取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4、建立土壤环境标准体系。

加强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研究,建立可量化的“土壤污染等级划分标准”。使得满足我国土壤污染怎么治理,治理到什么程度有一定的标准可循。

5、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工作,强化人民群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同时,还应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染源;建立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点;科学地进行污水灌;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以及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肥料。

结语:土壤污染防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不仅需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立法管理以及宣传教育;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并自觉参与土壤污染防治保护。

参考文献:

[1]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

[2]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

[3]赵美微,塔莉,李萍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修复研究[J]北方环境,2007.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2

1室内环境污染概述

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

1.1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1.1.1甲醛。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原生性毒物,无色,易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和各类家具采用的各种夹板、贴面板、木屑板、强化和合成地板中。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醛的含量可达到0.40mg/m3,个别则有可能达到1.50mg/m3。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如头疼,头晕,咽干,咳嗽等。挥发期甚至长达数十年,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

1.1.2苯及苯系物,苯及芳香烃。无色、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易燃、燃点低的液体,其主要污染源是驱虫剂,厕所消毒液、除臭剂、油漆、涂料中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汽油、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材料和某些家庭用品中。

苯是有毒的致癌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1.1.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TVOC有嗅味,表现出毒性、刺激性,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不断被合成出新的种类,是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综合。主要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刺激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及神经行为异常。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动物试验表明有潜在的致突变、致畸、致癌性。

1.1.4氨。氨为无色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氨气污染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室内装饰材料。

氨气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常附着在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使组织蛋白变性,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改变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导致肺水肿等症,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昏迷和休克。

1.1.5氯乙烯,源于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中。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1.1.6氯是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处理水源时常用,其主要污染源是沐浴,洗衣或煮沸水时。有急性和慢性中毒可致肝血管肉瘤。蒸发时会形成三氯甲烷,高浓度下可诱发癌症。

1.1.7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人群吸烟等,吸入后可使人体血液丧失携氧功能,甚至死亡。

1.1.8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是粒径小的所谓飘尘,发生源主要有:(1)人体头皮、皮肤屑、衣物上的污垢和人体活动如室内步行、扫除等;(2)燃料燃烧煤烟;(3)建筑材料和设备石棉纤维、玻璃纤维、螨虫等。(4)厨房油烟、吸烟烟雾烟尘、焦油等。(5)其他空调系统产生的粉尘等。(6)一些不合标准的美发用品、空气清新剂、清洁剂、杀虫剂等。(7)塑料、石棉制品等材料。其吸附性很强,容易成为空气中各种有毒物质的载体,特别是容易吸附多环芳烃、多环苯类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使得致癌、致畸、致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1.1.9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内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氡,氡是一种惰性气体,主要来源于房基、混凝土室内地面及其周围土壤、建筑材料、矿渣和装饰石材、供水、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氡是人一生所接触的最主要的辐射来源,人所受天然辐射的年有效剂量的40%来自于氡及其子体。统计资料表明,氡已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约有50000人因氡及其子体致肺癌而死亡。另外,氡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1.1.10生物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内空气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体有机成分等。能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哮喘、建筑物综合症等疾病。

1.1.11物理污染:主要有室外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是听觉污染、室内灯光照明不足或过亮和颜色太多是视觉污染,如白色的使用如果不得当或者面积很大会给人的视觉产生一种盲点。触觉污染会带来直接的人身伤害。

1.1.1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如铅、镍、铬、钴等,来源于天然石料和陶瓷制品常用的油漆、涂料、塑料等。可以通过污染饮食、接触皮肤或形成气溶胶而进入人体。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1.1.13电磁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来源于广播、电器等。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室内环境污染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影响范围广,涉及的人群数量大。

2.2接触时间长。

2.3室内环境特别是刚刚装修完毕的环境污染物浓度高。

2.4污染物种类多,可达到上千种,并且这些污染物又可以重新发生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物。

2.5污染物排放周期长。有研究表明甲醛的释放可达十几年之久,而对于放射性污染其发生危害作用的时间可能更长。

2.6危害表现时间不一,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就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有的则潜伏期很长,比如对于放射性污染,有的潜伏期可达到几十年之久,直到人死亡都没有表现出来。

3、防治方法

3.1污染源的控制

3.1.1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总的策划,尽量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在室内通风设计时应保证风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

Abstract:Inordertostrengthentheenvironmentalradiationinmanagementandpreventradioactivecontaminationintheprocessofextractionandutilizationofmineresourcesassociatedwithradioactivity.Tolearnthedifferenceofcontaminationbetweennickelandmolybdenumminesandotherradioactivemineresources,investigationwasmade.Thispaperproposesprevensionmeasuresaccordingtocharacteristicsofradioactivecontaminationinnickel(molybdenum)mining.

关键词:伴生放射性矿;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Keywords:mineassociatedwithradioactivity;radioactivitycontamination;preven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05-02

0引言

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具有活度浓度低、寿命长、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伴生放射性矿石含有U-238、Th-232、Ra-226和K-40等较高水平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开采、冶炼、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矿石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也将迁移、浓集和扩散,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废弃物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提高环境的辐射水平。有资料显示,我国湖南、广东、四川、内蒙古等省区伴生放射性矿所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对公众的危害已远大于核工业[1]。因此,必须加强伴生放射性矿藏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环境污染监控,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镍(钼)矿是一种多金属矿,除含有镍(钼)外,还有镁、砷、铅、磷、硫、铁、锰、铜、镉等多种非放金属和非金属以及放射性核素,是一种典型的伴生放射性矿。镍(钼)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的稀有金属,镍(钼)矿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成为重要产业,但很多镍(钼)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放射性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放射性污染,使得矿山周围的放射性水平比背景值水平有所增加,造成工作人员和周边的居民的外照射与内照射的额外剂量增加,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为此,加强对镍(钼)矿放射性环境监督管理及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确保人们生活安定健康,促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镍(钼)矿开采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镍(钼)矿开采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为含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采矿废石,我国镍(钼)开采的废石主要为炭质页岩,采掘比约为1:50,除少量用于坑道回填外,其余需要外排,露天就地堆放,侵占大量的土地。废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辐射污染环境,提高当地环境γ辐射水平。同时由于受到雨水的浸蚀,废石中放射性核素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使矿区周边土壤中的非放重金属和镭-226、钍-232、钾-40含量升高,转移到地表植物中,造成其总α、β量增加,从而造成食物链的放射性污染。镍(钼)矿开采产生的废水主要有:伴生矿湿法开采由坑道排出的采矿废水,废石堆场淋滤雨水,工艺废水等。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成为的另一种放射性污染源,污水流入受纳水体,提高了水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一旦被人畜饮用,放射性核素通过饮用水、动植物转移进入人体后,会选择不同的沉积部位,如镭-226食入后大部分沉积骨骼组织,而放射性母核和子核发出的α、β射线会对人体造成持续、长久的照射,从而诱发各种相关疾病。

矿石、废石、废水析出的放射性气体氡及其子体进入大气,并向四周弥散,污染空气,氡及其子体与空气中的浮游粒子结合,构成放射性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使伴生矿井和堆场空气中存在较高浓度的氡及子体。氡及子体随呼吸进入人体后,通过内照射给人类造成损害,甚至致癌。有调查显示云南锡业公司及个旧地区公众肺癌的高发,经医学界长期研究确定是吸入过量的氡及其子体所致[2]。

2镍(钼)矿开采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时时对造成的放射性污染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治理,实行边开采边治理的制度,及时做好采完部分的矿山的退役治理工作,避免放射叉污染。

2.1井下坑道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井下坑道是高浓度氡及高γ辐射工作场所,γ辐射来自于矿石开采面和井壁四周的围岩。井下氡来自矿石、围岩以及地下水的析出,井下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和井壁围岩及矿石中的含铀量及其井下通风换气状况有极大的关系。根据这些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2.1.1保证井下坑道空气足够的换气率降低镍(钼)矿井下的主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要是保证通风系统的完善,通过合理应用排氡通风技术实现。利用机械通风压力防止来自采空区及矿岩裂隙的污染,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3]。具体操作时尽可能保证通风时风流在井下停留的时间最短,关闭暂时不用的巷道和采空区以减少工作面的数量,尽量减少通风体积,增大换风次数等,把矿井中的氡浓度稀释到安全浓度后再排放。有关资料显示[4]换气率可以大大降低井下坑道空气中氡与子体的平衡因子,平衡因子与换气率有如表1关系。由此可见提高井下空气换气率可以降低氡及其子体的平衡因子,大大减少因吸入氡子体而产生的额外年有效剂量。由于井下工人的额外年有效剂量主要是由氡子体所贡献,因此,提高井下空气换气率是降低井下工人额外年有效剂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2.1.2预通风和湿式作业放射性气体氡衰变产生的子体钋、铋、铅等重金属粒子,采用湿式作业不仅可以降尘,还可使氡衰变产生的子体迅速被水雾携带而沉降,极大地减少井下空气中的氡子体吸入体内的几率,减少因吸入氡子体而产生的额外年有效剂量。表2中的实验数据充分说明了预通风和湿式作业的好处。

2.1.3佩戴防护口罩井下工人在作业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这样既可防尘还可使氡衰变产生的金属粒子得到过滤,减少因吸入氡子体而产生的额外年有效剂量。

2.1.4井下矿石废矿石及时运出井下坑道中氡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坑道中堆积的矿石、废矿石将析出氡,及时将坑道中的矿石、废矿石运出,避免在坑道中大量堆积,是降低井下氡及其子体α潜能浓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2.1.5井壁降低氡的析出井壁析出的氡是井下氡的主要来源,利用壁面水泥喷浆的办法可以大大抑制氡从井壁析出,可使井下氡及其子体α潜能浓度再度降低。

2.1.6采空区及早填埋封闭及早封闭井下采空区可大大减少井下通风设施的负荷,提高井下空气换气率,降低井下氡浓度,降低平衡因子,从而降低井下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减少井下氡的排出量,有利于井外空气放射性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少井下工人和井下通风排风口周围居民的额外年有效剂量。

2.1.7井下工人佩戴个人剂量计,能有效对γ辐射和氡及其子体的剂量进行测量,建立矿工个人剂量档案。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氡及其氡子体α潜能的影响,井下工人额外年有效剂量可降至6.25mSv/a,这一结果虽然略高于放射性环境保护控制目标5mSv/a,但大大低于限值20mSv/a[5]。除此之外,为使辐射防护最优化,采取缩短井下工人的工作时间的办法。上述剂量是按每年工作300d,每天8h计算的,如果井下工人实行6h/d工作制,则井下工人额外年有效剂量可降为4.78mSv/a,这一结果低于放射性环境保护控制目标5mSv/a,在控制目标之内。

2.2废石污染防治措施由于废矿石场通常建在紧靠井口下的山谷中,井口工业场地则建在井口附近,在建设工业场地的过程中,其地基一般都要铺垫大量的坑道开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矿石。工业场地是井下工人和矿山非职业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铺垫的废矿石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废矿石运出时大量撒落,使工业场地一带的陆地γ辐射水平增高,增加了相关人员的辐射剂量。因此做好废矿石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对减少他们的辐射剂量非常重要,为此废矿石场须建拦石坝集中堆放,尽量减少堆放的面积,工业场地建成以后,地面应铺设水泥对铺垫废矿石的辐射污染进行治理。另外,工业场地的选址应加注意,应距废矿石场有足够的距离,最好在建设工业场地时,地基不要用放射性水平高的废矿石作为地基的铺垫材料。废矿石在废矿石场内的堆放应采用渐进式堆放,一边堆放一边覆土治理。

对GZ镍(钼)矿中的废矿石场析出的氡防护安全距离可下列方法计算得出[6]:

D=3αTCF/(1.81×108)

其中:T为年照射时间,C为氡浓度增加值,F为平衡因子,D为年有效剂量,α为以零归一化距离系数。

同时应注意矿石和废矿石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矿石和废矿石往往具有相当高的放射性水平,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经过较远距离的运输废矿石才能进入冶炼厂或废矿石场。在运输途中,不可避免要经过人员密集的村庄和城镇。做好矿石和废矿石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对于减少居民不必要的额外辐射照射剂量十分重要。因此,运输线路应避开人员密集的村庄和城镇,同时应对运输车辆加膜加盖,避免矿石在运输途中的撒落。

2.3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矿区废水包括坑道废水和废矿石场淋溶渗水,为含放射性物质废水。矿山废水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衰变系列中产生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其中绝大部分核素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对放射性污染最重要的铀、钍、镭、钾四种核素中,镭为极毒物质,做好对矿山废水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对确保有关人员的辐射剂量安全也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废矿石场淋溶渗水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在废石场建拦石坝和泄洪道及集水池,雨水经泄洪道排走,废石场渗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下建适当规模的二级坝,既可防止坝跨塌,又可防止集水池外泄污染坝下水体。

在坑道废水治理方面可以借鉴铀矿山首先要确保矿山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实行监测达标排放,当废水放射性水平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时,应先用石灰乳中和-氯化钡沉淀除镭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达标(总α

3镍(钼)矿矿区居民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3.1矿区空气质量的安全防护措施矿山附近居民通常距废矿石场较远,不受γ辐射影响,产生影响的是氡,井下通风排风口应选在距居民区1.5km外影响较小,危害最大的是废矿石场和矿石场析出氡的弥散,为使居民剂量不超标,为此居民区与矿石场或废矿石场的直线距离应大于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也就是说在矿石场、废矿石场堆有大量矿石或废矿石,而未退役治理之前,在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之内不应有居民区。经验表明,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一般在300-500m之间,这一结果对矿山其他人员是不适用的。处于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以外的居民通常也处在粉尘的卫生防护距离之外。

合理选择井下通风排风口的位置可以减少废气中的氡及其子体对矿区居民的影响。因通风排风口排出的氡浓度很高,若以3000Bq/m3计算,在距通风排风口1.5km处空气中氡浓度增加值为123Bq/m3。处于该处的居民仅因吸入氡就产生额外年有效剂量0.185mSv/a。因此,井下通风排风口位置的距离选择直接影响居民的辐射剂量安全。如果能将井下通风排风口选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更好,最好将通风排风口的位置选择在矿区内周围有山梁和树林阻隔的地方。

对于镍(钼)矿区的空气质量应遵循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不同风力条件下,定期对出风口空气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监测,各类生产服务设施、生活居住地均应安置在主要风向的上风位置。

3.2矿区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只要一升水中混入很少量的含放射性核素的粉尘,便有可能使饮用水放射性超标,因此加强生活饮用水的保护对有关人员的辐射剂量安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对矿山的生活饮用水定期抽样检测,其放射性含量符合国家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饮用。住在主井、废矿石场附近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应注意加盖外用,避免使用室外敞开的水池、水缸等。矿区职工生活饮用水要加强保护,可用桶装等封闭的饮用水,防止粉尘进入水中。

对以山泉为居民生活饮用水源的地区,应铺设水管从山上引山泉水入村中使用。由于矿山开采中水源和饮水管常常被破坏,应注意加以保护和维护。

4结论

镍(钼)矿开采产生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较严重的有井下氡及其子体对矿工的危害,废矿石量对土壤、地下水、空气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对水源的影响。根据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井下坑道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废矿石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矿区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的保护措施。实践表明,只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采和治理环境,镍(钼)矿山的各类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污染完全可以降到公众可接受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潘自强.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

[2]孙世荃.氡子体和含砷矿尘对矿工肺癌的贡献[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1,11(1):1.

[3]余庆华.非铀矿山排氡通风方法在云锡矿井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04,33(5):34.

[4]张智慧.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4

摘要:目前室内环境的污染远高于室外,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主要论述构成建筑室内的环境污染的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室内装修所带来的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化学物质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人自身的活动产生的污染以及电磁辐射和放射性辐射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并针对产生污染物的途径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人体健康;控制措施

目前建筑室内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有七成以上的时间留在家中、办公室或处身其它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污染可导致身体不适(例如头痛、眼睛痕痒、呼吸困难、皮肤过敏、疲劳或呕吐等),而在工作中,更会引致高缺勤率及低生产效率。孕妇、儿童、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老人、患有呼吸系统或心脏毛病的人更会较易受到不良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室内的环境污染以及一些防护措施。

1污染的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建筑物自身污染。此类污染正在逐步检出,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如北方冬季施工中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毒气体氨);另一种是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氡。

(2)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以上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3)室外污染物转移到室内。主要包括:①地层中故有的,如氡及其子体;②地基在建房前已经受到的工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而又未得到彻底清理,如某些农药、化工燃料、重金属等;③质量不合格的生活用水,淋浴、冷却空调、加湿空气等,可能存在各种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如军团菌、苯等;④人为带入室内,如将工作服带入室内,另外干洗的衣物带回家后可释放四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养猫养狗养鸟也带入有害生物污染物;⑤从邻近家中传来的厨房油烟或下水道的腐败气体进入室内;⑥室外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以及飘尘侵入室内。

(4)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做饭与吸烟是室内燃烧的主要污染,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及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3800多种物质,他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他们中有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5)家用化学品和床上用品的污染。人类日常使用家庭卫生用品,如消毒剂、干洗剂、香水、洗涤剂,蚊香等,可产生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人类使用的化妆品、纸张、纺织纤维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被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细菌会诱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6)人本身带来的污染。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也是造成室内污染的一个原因。例如人每小时可呼出25升CO2,人肺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除此之外,人体还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排出各种病毒和细菌。

(7)家电和办公设备的污染。家电及现代办公设备,如冰箱、电视、电脑、打印机等,可产生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苯、苯等有毒物质;而且产生的噪声、静电、电磁辐射等带来的室内污染已逐步上升。

(8)全封闭建筑物设计带来的污染。全封闭建筑物设计带来新风量的不足,使室内有害气体大量积累难以消散,加剧室内污染程度。特别是空调房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易使室内的细菌、病毒、霉菌等大量繁衍。

2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致病因素的头疼、焦虑、失眠、孕妇流产、哮喘、肺炎、皮炎、咽喉炎、过敏、眩晕、食欲下降、遗传物质突变等等恶疾,现在认为: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氨、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细菌、氡、家电辐射、室内温度、湿度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因子相互作用,构成我们居室的小环境安全程度的大小。并通过呼吸、进食和皮肤接触对我们的肌体发生作用。暴露在这样环境里的时间的长短,污染因子强度的大小也直接导致受害人的疾患爆发时间和轻重程度。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1)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目前室内最主要的一类危害。甲醛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打喷嚏,甚至出现结膜炎、咽喉炎等,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能致人死亡,甲醛对人体还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并且还是导致胎儿畸形和妇女不孕的潜在威胁物;挥发性有机物(TVOC)主要包括如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酮类和醛类、氨和胺类、卤代烃、硫代烃、不饱和烃类等,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使人食欲不振。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细胞增殖,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精子质量降低、孕妇自然流产和胎儿子畸形等,还能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电磁辐射还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静电可使人体受到电击,严重时还可引起痉挛,静电还可引起信号失误、控制失灵,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3)生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建筑室内一般存在着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这几种细菌和病毒。尘螨是一种强过敏原,它随着人们的卫生活动如叠被等飞入空气中,被吸入人的肺内后,可诱发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肾炎和过敏性皮炎等。

(4)放射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室内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氡的污染,房基的土壤和岩石中释放的氡气通过泥土地面、墙体裂缝、建筑材料缝隙渗透入房间;建筑装饰材料如水泥、石材、沥青等,本身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氡气;天然气也是室内氡的来源之一。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的短寿命子体呈微粒状,进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

转贴于

3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

(1)建筑的选址要合理。新建房屋选址,首先考虑的是作为地基的地质环境质量如何,历史上是否有地质变化和含有有害元素的记录,假如有记录,要弄清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现在的状态以及发展前景预测;再就是新房屋周围的大的环境质量怎么样,比如了解经济发展规划,可以避开一些污染企业产生诸如噪声、异味、烟尘和辐射源等的影响;参考社区发展前景,对于水源、河流、湖泊、绿化、植物种类、区域小气候等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考虑。

(2)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室内材料主要包括石材瓷砖类、胶漆涂料类、木质板材类等,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选用石材时要注意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选择胶漆涂料和复合地板、胶合板,纤维板、大芯板等装饰装修板材及家具时,应把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尽量选用无毒和少毒的材料,最好是选择天然材料或接近天然材料的产品。总之,室内装修材料的选用不能只图便宜,要尽量使用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绿色环保合格产品。

(3)采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目前的室内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以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吸附法,这种办法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这种技术对于大部分室内有机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但是在污染物浓度低和非紫外线照射下催化反应效率较低;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这一技术已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高压电负离子,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这种办法有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的特点,可以作为室内定期集中治理的一种措施。

(4)室内种植花卉植物。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花卉对室内不同污染物的吸收作用不同,其中较强吸收甲醛的花卉有吊兰、芦荟、非洲菊、虎尾兰。能吸收苯类物质的花卉有长青藤、铁树和菊花类,它们不但能吸收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还主要吸收隐匿于壁纸或封闭在墙体中不易清除、而对人体肾脏极为有害的苯类化合物,能分解其他有害气体的花卉有巴西铁、雏菊、万年青等,可有效消除三氯乙烯、硫化氢及乙醚等有害气体。红鹤花可吸收存在于化纤、油漆中的氨。

(5)科学使用家庭或办公电器。①尽量远离电磁场源,使其影响相对减弱。②限制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儿童处于发育期,尤其需要注意。③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④不用不合格或不合适的产品。⑤食用具有抗辐射、保护视力、抗疲劳、具有补充脑力营养素的保健食品。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要充分发挥抽油烟机的功能。无论是炒菜还是烧水,只要打开灶具,就应把抽油烟机打开。②马桶冲水时放下盖子,平时不用时尽量不要打开。③勤晒被褥,换下来的衣服要勤洗,不给微生物提供繁殖的空间。④在打扫卫生时,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吸尘器,或者用拖把和湿抹布,避免起灰尘。⑤经常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家庭,最好能启用一台换气机,或定期开窗通风。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5

对核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习我国已颁布的有关放射性药品及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规定”、“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等法规,提高对临床核医学放射性工作的防护意识。核医学科工作中受照辐射主要来自于不可避免的接触与科内的放射污染。但因未接受过系统的放射防护教育,加上射线的无形,不少人思想上容易麻痹;形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如随意丢弃注射器和出入活性室不更换鞋等都会造成科内的放射污染。

2.设计布局合理及防护设施

2.1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分区管理,布局设计合理放射性活性区与非活性区应分开,按照《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2)的要求,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依据管理的需要,可分为三区,即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①放射性药物分装、淋洗、标记、给药、储存可划为控制区,即高度活性区。②受药后病人候诊室、ECT扫描室等可划为监督区,即低度活性区,低度活性区一般不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质,但有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或辐射。③其他办公用房,如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等为非限制区,l~llfl洁区。按照放射性水平的高低依次序排列,控制区应设在平面未端,清洁区通常位于常年的上风方向,无放射性物质污染。

2.2控制区内设置通风橱:高活性室是进行放射性核素分装、淋洗、标记的场所,其内应设置通风橱,护理人员进行放射性核素分装、淋洗、标记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风橱的抽风管排气口须高于附近50米范围内建筑物约3米,通风橱靠近操作者侧设置铅砖、铅玻璃等防护屏蔽材料。核医学用房地面及操作台面应采用易清洁、无接缝、不易渗透且表面光滑的装修材料,以便去污处理。活性区必须有专用下水管道,放射性污水集中储存于衰变池。在活性室内操作后监测皮肤及衣服有无放射性污染。临床核医学最常使用的短半衰期核素(~1199mTcO4一、131l等),其废物主要用放置衰变法处理,一般把半衰期<I5天的归入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放置10个半衰期,放射性比活度降低到7.4×1013q/kg以下后,即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

3.加强护理人员的放射防护

作为放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利用距离、时间和防护器具进行自我防护,把辐射危害降低到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3.1充分准备,利用好防护器具:进行放射性核素操作前作好准备工作,根据需要应穿戴工作服、帽、手套、铅裙及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在从事核素淋洗、标记及分装等工作时.操作者与放射源之间应根据射线种类选择合适种类(铅、r机玻璃等)、适当厚度的材料进行屏蔽防护。

3.2熟练操作,“一针见血”:一般新进配药人员在抽药训练上,应先以非放射性溶液置于铅罐中练习抽取药剂,目的在于希望训练熟练的抽药技巧,待正式抽取放射性核素时迅速准确,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核医学护理工作中,放射性核素静脉注射是重要的一环。操作者(护士)位于铅屏之后.手持注射器未端,操作时间尽可能缩短,需要护士具备精巧的注射技术和严格的快速无菌操作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缩短接触时间和减少放射源的用量,亦是减轻个人辐射剂量的有效防护方法。严禁在活性区内吸烟、饮水和进食。

3.3加强对病人的管理:核医学科的病人是流动的放射源,对病人的教育很重要-3],作检查的病人要在候诊室内等候,不可随意走动,必须建立候诊区域和专用厕所。

4.放射性污染的清除

由于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容易发生体表污染,因而要求操作放射性药物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操作人员离开工作室前应洗手和做表面污染监测,从控制区取出的任何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对控制区的操作人员也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建议操作(护士)人员操作放射性药物前后要更衣、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清洗后重复监测,全天工作结束后洗澡。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6

张永学,教授、博士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和PET中心主任,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教育部“全国优秀的教师”(1998),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核医学会主委,《中华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等9种杂志编委。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从事核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

什么是核辐射?

所谓核辐射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射线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照射或者电离辐射。

从本质上讲,核辐射是放射性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通过释放能量,由一种原子核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放射性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射线,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这些射线作用于物质(包括人体)后能够产生生物效应,超过一定的剂量时可使生物组织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尤其是α和β粒子为带电粒子,具有较强的电离作用,可以直接使物质产生电离和激发,导致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核辐射吗?核辐射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核辐射与核能受1945年在日本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影响,人们对“核”都存在恐惧心理,可谓谈“核”色变。在和平年代,核武器的使用、核试验等军事目的的核应用已日益减少,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逐步贫乏,核能(即核电站等)成为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重要部分,核能在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险。然而,随着核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危险也在逐步减少,通过过去发生的核安全事故,人类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安全设计,将这种可能性降低到最低水平。

天然核辐射来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述这些人人皆知的核辐射之外,我们是否就不会受到核辐射呢?这是广大民众不太清楚的一个普遍问题。事实上,即使在没有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情况下,人们每时每刻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这些核辐射有来自宇宙空间和地球表面的天然辐射,也有来自人工的辐射。

天然存在的各种辐射源称为天然辐射源,天然辐射源对人类的照射称为天然本底辐射,包括来自大气层外的宇宙辐射和来自地壳物质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陆地辐射。来自宇宙空间的多种带电放射性粒子,连续不断地向地球射落下来,从而产生天然的本底辐射。大家都知道,宇航员在太空都会穿上宇航服,其实宇航服都具有防宇宙射线辐射的功能。

在自然环境中,除了来自宇宙的天然放射性粒子外,地壳本身自形成开始就存在放射性核素,主要有40K、87Rb、222Rn和235U等,这些都是长寿命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它们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和γ射线,不仅对人产生外照射,而且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很易随空气进入体内。室内氡水平可因房屋下的土壤、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进入而变化,室内空气中含222Rn及子体浓度一般高于室外空气,地下室的氡浓度高于地面房屋,地面房屋高于楼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打开房间窗户通风的原因,不同的建筑材料含放射性的浓度也不同,因此建筑材料既是辐射源又是屏蔽辐射的材料。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生物体时刻在接受射线的照射,一般其年剂量约为1mSv(毫西弗,辐射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不同地区的天然辐射的水平差别很大,通常海拔越高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大,世界上部分地区包括我国的长江地区的天然辐射比一般正常地区高出3~5倍。

此外,乘坐飞机受到的辐射比在地面要高很多,尤其是乘坐超音速飞机比一般的飞机辐射剂量更大,甚至看电视也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受到的辐射要大。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人们关心的是这些天然的辐射对身体是否有害?某些高天然辐射的地区肿瘤等与辐射相关的疾病发生率是否会增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低剂量辐射的危害问题从流行病学到细胞生物学方面都做过大量研究。研究发现,射线除了对生物机体有害外,一定限度的低剂量辐射对生命活动和代谢还具有兴奋效应,可以诱导细胞或组织产生适应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对辐射的耐受能力,从而保护机体达到减轻损伤作用。因此,在安全的辐射剂量范围内,不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益,因此对天然的本底辐射也就不必恐惧了。

核辐射的应用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患者也会受到一定的医疗照射,如应用放射性装置或射线治疗恶性肿瘤、做CT或X线片检查、应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查和治疗等;同时使用放射性物质进行疾病诊疗的医务人员也会受到一定的职业照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辐射源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如辐射消毒、辐射育种、辐射探伤等。但是,国际上和各国对这些辐射都有严格的剂量限制标准,在国家规定的剂量范围内是不会产生明显的有害效应的。同时还要遵循“实践正当化原则”,即从事一项有辐射风险的活动所带来净利益必须大于辐射可能带来的危害。

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辐射的量有多大?

平时的辐射和核辐射有区别吗?

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区,地面上年人均接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的有效剂量为1~6mSv,平均3.7mSv,不同地区也有较大差别,这与地质结构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在某些高本底地区可以高出正常地区的3倍以上,甚至达到10~20mSv。

此外,医疗照射也可使人类受到一定量的辐射,不同的诊疗手段其医疗照射剂量也不同,据文献报道,做一次普通的核医学显像检查全年接受到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3.6mSv,大约相当于世界上1年所受到的人平均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约3.7mSv),因此是很安全的。而做一次全身CT扫描,则接受的辐射剂量就要大很多,但是只要是符合“实践正当化”原则,合理使用不会对身体产生大的伤害,相反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其利益大于危害。

上面讲到的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照射其剂量都是很有限的,而且也能够得到严格的控制,不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而人们最担心的就是意外的核辐射危险或称为核安全事故,比如1986年4月26日00:2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炉发生了爆炸,继而引发了大火使得大量辐射物质释放到大气层中,受到核辐射尘埃污染的云层飘向众多地区,包括原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甚至欧洲部分国家,造成严重的核污染,数十万居民被迫撤离。这次日本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都可能对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性损失,这是应该引起人类高度重视的。

但是,核泄漏之后,究竟会对人类造成多大影响?多大范围的影响?这要取决于泄露的辐射量的多少?辐射源所处的地区、风向、天气等多种因素。通常在远离核泄漏百公里以外地区,由于污染的空气受到大气的稀释、风力的吹散、雨水的冲洗等会很快减弱,而且也能很容易通过仪器监测到污染程度,因此一般不会对居民造成有明显的危害。

核辐射损伤主要有哪些方面?

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其射线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导致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称为辐射生物学效应。这些效应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局部效应和全身效应当射线作用于身体某一部位时,引起局部细胞的反应称为局部反应,局部照射时人体各部位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损伤也不同,越是敏感的组织损伤也越重,其敏感性依次为腹部、胸部、头部、四肢。

当全身均匀地或非均匀地受到照射而产生的效应,称为全身效应或称为全身照射。

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近期效应是指机体受照射后数小时至几周内出现的效应,如急、慢性放射病,主要发生在核事故或核武器袭击所致的受害者,或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慢性损伤。远期效应是指机体受辐射后数月至数年才发生的效应,潜伏期较长,其中包括放射性白内障、白血病等致癌效应,以及导致寿命缩短等。

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按照射线作用的对象,出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有害效应称为躯体效应,如辐射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而由于核辐射使得受照射者的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受到损害,而影响到受照者后裔(子代),并表现出的有害效应称为遗传效应。主要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导致后代出现先天畸形、流产、死胎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等。

可以看出,严重核辐射污染和意外的大剂量照射可以对人体产生伤害,甚至死亡,也可危害后代的健康,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对核事故特别关注和合理控制的重要原因。但是,安全合理地利用原子能不仅可以造福于人类,也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核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使用碘剂等能够防辐射吗?

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防止皮肤表面污染和受到辐射;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如果当地的辐射监测部门发出了辐射污染超标的警报,则除了污染严重的地区需要紧急撤出受污染的地区外,居民应尽可能呆在家里少外出,关闭门窗,减少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外出时要戴专用口罩,避免吸入放射性粉尘。

避免食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政府监测部分会及时采样监测水源是否被污染,还要防止伤口被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7

关键字:辐射、危害、防护、措施

辐射是一种无形、无色、无味、无声,即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见的,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无形物质。如果不对辐射的知识有所了解,对辐射的污染加以防护,将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电波技术、射频电子设备应用日益广泛,加强辐射防护研究,提高辐射污染防治水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辐射的概念及其分类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两种。

电离辐射是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它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按照辐射的来源将它们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来自自然界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是指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核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和22Na)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地球上生来就有的核素,如232Th系、238U系、235U系、40K、87Rb、138La等)。人工辐射源来自矿物开采、核动力生产、核武器爆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射线装置和医疗照射等。

电磁辐射是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电磁辐射源可分为自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射线等都产生电磁辐射,这是自然电磁辐射源;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无线电设备也产生电磁辐射,这类辐射源通常称为人为电磁辐射源。

二、辐射的危害

辐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健康危害和其他危害两大类。

电离辐射的客观健康危害指的是对受照者本人及其后代健康的有害影响。对受照者本人的影响称为躯体效应,对后代的影响称为遗传效应。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既有现时的损伤,也有潜在的危险。当受照者接受某特定水平的辐射照射时,就会遭受某种形式的辐射损伤,如皮肤烧伤、眼晶体白内障、造血障碍、由于性细胞的损伤而引起的生育能力低下等。这些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是辐射的非随机效应。对于这种效应,存在一个剂量阈值,当所接受的剂量低于这个阈值时,就不会发生这种效应,或者效应极为轻微,根本无法察觉。电离辐射的另一种效应,如辐射诱发的癌症和辐射的遗传效应等,是辐射产生的随机效应,这种效应发生的概率(而非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除了客观健康危害之外,电离辐射还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如核电站及其他生产、使用、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单位排放的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液体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放射性物质的海洋倾倒可能污染海洋环境,放射废物的地下埋藏可能污染地下水,核企业发生重大事故时释放放射性物质可能造成较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不仅可能对污染区居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或给人们带来不便。

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辐射也有危害,首先表现为工业干扰方面,造成对有用信号的破坏,特别是广播电视的干扰;其次是超过安全限值的高频辐射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的机能障碍和以交感神经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紧张失调。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头昏、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等最为严重;还有较突出的是头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脱发、体重下降、多汗等等症状,部分女工还会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现象,少数人员指颤、易激动。

三、辐射的防护

辐射危害随辐射物剂量或电场强度、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伴随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造成过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合适的保护,即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效应(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合理达到尽可能是低的水平。辐射防护要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从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上,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一)、电离辐射防护

1、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辐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要从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着手。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要充分减少受照时间;在辐射为点源(对任何形态的源,当考察点与源距离比辐射源本身的最大尺寸大于5倍以上时,可将该放射源视为点源)的情况下,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要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用手操作。屏蔽防护中,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相应的厚度进行屏蔽。

2、内照射防护

进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时,除了考虑缩短操作时间、增大与源距离和设置防护屏障外,防止射线对人体过量外照外,还应考虑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包容: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

(2)隔离:将工作场所进行分隔、分区管理。

(3)净化: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质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4)稀释: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二)电磁辐射防护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1篇8

在呢?

所谓“辐射污染的食品”,是指含有了放射性物质的食物。当我们吃下这些食物,其中的放射性元素继续产生射线,破坏人体细胞和DNA,最后导致癌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存在,通常的食物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也就是说,问题不是“有没有放射性”,而是“放射性有多强”。

正常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食物不会有超过常规强度的放射性,一般也就不会去检测。如果出现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它们就有可能通过水和土壤进入植物体内,再进入动物体内。于是,这个地方生产的任何食物都可能被污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食物进行放射性的检测。如果明显高于通常值,这些食物就是“辐射污染的食物”,不能再食用了。跟细菌等污染不同,食物加工手段,不管煎炒烹炸还是涮煮烤蒸,都无法破坏这些放射性元素。

而日本核危机期间,我们发现的碘超标菠菜与这种污染不同。这些菠菜中的碘,应该是来源于通过空气扩散的放射性碘。这些碘只是附着在菠菜叶面上,而很难被菠菜“吸收”。这种吸附力并不强,所以能够被水洗掉。实际上,即便是洗掉之前,那些放射性碘的含量距离有害健康的量也还很遥远。考虑到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专业机构也在密切监测环境中的放射性变化,我们只需要关注事态进展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分担心。

人们还喜欢考虑吃什么食物来“防治辐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哪种食物可以真正有效地防治辐射。食物中的一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等,对于某些辐射产生的氧化损伤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不过,这种保护作用到底有多强,也还是很难说。只是这些食物成分本来也是人体所需要的,富含它们的食物也往往是通常所说的“健康食物”,多吃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们能不能“防辐射”,也就不重要了。

“辐射处理的食物”,通常被称为“辐照食物”是另一种情况。它是让食物通过射线存在的区域,用射线破坏细菌或者食物细胞的DNA。DNA被破坏,细菌也就不能再繁殖,种子也就不会再发芽。放射性物质并不与食物接触,也没有机会进入食物中。辐照的结果,并不会使食物获得放射性。它对食物的改变,甚至没有加热来得大。

辐照食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接受了几百项的安全性研究,都没有发现对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现在,它可以算是一种很成熟很常规的食品保存技术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9

【关键词】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控制

0前言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号机组(以下简称:C2项目)为30万千瓦压水堆型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座出口商用核电站。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C2项目的系统调试工作。辐射防护调试目的是使辐射防护相关系统、设备、以及辐射防护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做好辐射防护监督管理,保证调试期间人员、公众和环境的辐射安全。需要充分识别核电站调试期间辐射风险,并采取措施对辐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辐射防护调试工作安全顺利完成起到关键作用。

1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

核电站的核辐射主要包含中子辐射、γ辐射(X射线)、α和β辐射。本节将主要介绍核电站中子、γ、α和β射线产生的辐射风险。本节简述调试期间具有较高辐射风险的调试项目和存在的辐射风险类别。

1.1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辐射风险

放射性水平y定试验是通过人工测量和辐射监测系统监测测定反应堆启动前后,反应堆及其工艺设备对主、辅厂房和厂区的辐射影响,了解反应堆在清洁条件下的辐射水平以及电站辐射水平与功率的关系,为电站的运行积累原始数据,其试验数据为核电站辐射再分区提供依据。

放射性水平测定调试的功率平台共计9个,分别是临界前本底、临界、3%功率、7%功率、15%功率、30%功率、50%功率、75%功率和100%功率。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人工完成测量部分的辐射风险主要有中子辐射、γ辐射、放射性气体、放射性气溶胶以及放射性表面污染。中子辐射及γ辐射随功率增加等比例增加。

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γ辐射风险主要有15%功率平台下进入反应堆厂房进行人工测量,化学容积控制系统中容空箱γ辐射水平测量。反应堆厂房随着功率的提升和运行时间的推移,γ外照射辐射风险也是随之增加。

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具有内照射辐射风险,在15%功率平台下进入反应堆厂房由于空气中气体被活化而产生的放射性气体。调试期间设备本身的缺陷或安装问题等原因,主冷却剂系统泄漏率相对较高,因此放射性气溶胶辐射风险和表面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放射性气溶胶和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核素主要是14C,51Cr,56Mn,60Co和59Fe等。

1.2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检查维修辐射风险

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的探头、导线及套管内液体在反应堆临界后,受堆芯中子辐照不断活化,放射性水平不断增加。根据运行核电站的经验,在经过几个周期后,其探头剂量率高达希弗级。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在检查维护过程中,涉及现场人员操作与控制室操作之间的时间衔接问题,因此存在较高意外照射的风险。γ外照射辐射风险主要来自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探头的活化。表面污染辐射风险来自探头更换过程子导管中放射性液体,液体在子导管中的高度差,使得子套管内具有一定压力,因此作业过程具有较高表面污染风险。

1.3放射源和射线探伤辐射风险

核电站调试期间放射源主要用于仪器仪表的检验、标定和在役检查射线探伤。检验、标定使用的放射源活度较低,大约为103~106Bq,大多属于豁免源或Ⅴ类放射源,辐射危害较低,不太会造成人员伤害而酿成超剂量照射辐射事故,但会出现放射源丢失的辐射事故。

射线探伤是在役检查的重要手段,一般使用192Ir、60Co等作为探伤源,活度在10~100Ci之间,距放射源周围1米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可达几百甚至上千mGy/h。工作人员活动频繁,存在工作人员受到意外照射、甚至人员伤亡的辐射事故风险。移动式探伤源还存在卡源和放射源丢失的风险。源机的安全装置、联锁装置是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但射线探伤工作人员操作源机不规范也有可能造成单次大剂量照射。核电站调试期间射线探伤项目较多,现场环境复杂,人员控制难度较大,意外照射风险增加。

1.4其他辐射风险

其他辐射风险项主要包括放射性阀门解体检修体表污染风险、过滤器更换的外照射辐射风险和体表污染辐射风险、放射性介质系统的热点外照射辐射风险、以及系统跑、冒水造成的表面污染或污染扩散辐射风险等。

2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控制措施

2.1辐射防护组织机构

根据调试需求,调试辐射防护设立了辐射防护组织机构。调试辐射防护组织负责调试期间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中方辐射防护负责人全面负责辐射防护相关工作,包括辐射防护管理、设备调试、试验、现场监督检查等,运行当班值长负责配合辐射防护试验进行和运行期间进入反应堆厂房作业协调,仪控人员负责配合试验进行和辐射设备调试。巴方辐射防护科主要负责协助调试期间辐射防护相关工作。

2.2管理程序控制

在核电站调试过程中,为控制辐射风险,并保证辐射防护相关的所有行为都有程序可依。C2调试项目程序的制定依据巴方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以公司程序为模板,涉及辐射防护共制定4份管理程序和1份试验规程,其余相关辐射防护要求参照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分别为:《辐射防护工作许可管理程序》、《放射性物质运输储存管理程序》、《放射性工作场所区域划分和管理程序》、《调试人员辐射安全管理程序》和《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

2.3辐射防护授权

依据职业卫生健康管理规定和制度要求,调试期间从事放射性工作的所有中方和巴方人员须经过辐射防护授权。结合调试现场实际情况,人员辐射防护授权主要进行:辐射防护授权培训,提供个人剂量证明和相片。符合条件经授权后配发辐射许可证,凭证进入辐射控制区。

2.4辐射防护现场监督管理

辐射防护监督管理为辐射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辐射防护监督管理措施主要包含了辐射控制区分区管理、辐射工作许可管理,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优化、现场监督、放射源及射线探伤安全检查等。

(1)辐射控制区分区管理、辐射工作许可管理

按照设计标准调试期间辐射控制区根据外照射环境剂量率分为绿、黄、橙、红四个子区域,分区标准下,绿区:0.0075mSv/h

反应堆厂房临界后按照红区管理。橙区以上区域实施上锁管理,所有人员进入橙区及以上须在辐射防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进入辐射控制区的人员均须填写辐射工作许可证,辐射工作许可审批在出入口值班室进行,有效进行人员控制和防护用品的配备。清晰掌握控制区作业和人T情况,有效控制了辐射风险。

(2)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优化

开展项目时间优化,针对调试期间反应堆厂房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首先是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鉴于调试期间每10天左右即有停堆或临界状态。所以在反应堆厂房进行的高风险项目工作调整到停堆或临界期间进行。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工前会制度,明确辐射风险注意事项及辐射防护措施等。

外照射辐射风险防护措施主要有运行期间反应堆厂房活动优化行走路线,尽量利用反应堆厂房生物屏蔽墙进行屏蔽,尽量减少反应堆厂房作业时间,减少换料水池四周滞留时间,+9m以下设备间禁止进入,环廊靠近设备间门区域快速通行,防护人员跟随作业实时测量中子剂量率和γ剂量率变化。

内照射防护措施中空气污染防护措施主要是进入反应堆厂房前,对厂房进行4小时以上大风量扫气排风和化学取样,化学分析人员取样分析空气质量,满足条件后,进入人员佩戴滤气式呼吸面罩方能进入。表面污染防护措施主要是隔离区的建立、疏水措施准备,现场的清洁去污,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习惯。

(3)现场监督检查、放射源及射线探伤安全检查

现场监督检查包含测量现场辐射状况,提醒现场辐射风险,阻止作业中不合理或违规行为,提出辐射防护指导意见或要求。

放射源安全检查包含放射源的台帐,借用的手续,放射源库房的安全措施等检查。安装到现场的放射源如果存在外照射风险较高或容易发生丢失的放射源进行房间上锁管理。射线探伤进行探伤信息的,不定期抽查射线探伤现场的安全措施,包括警戒线、隔离,人员的看守等情况。

3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控制结果和分析

恰希玛核电站(C2)调试项目,未发生外照射超剂量事件,外照射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整个调试期间未发生体表污染事件。

放射源的使用严格按照放射源管理制度要求执行,辐射防护专人负责源库管理,台账清楚,源库安全措施到位,射线探伤信息及时,现场监管到位、未发生任何放射源事件,放射源管理安全管理得到有效保证。

调试后期功率试验进度较快,现场调试项目增加,中方辐射防护管理人员同时负责项目过多,包含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现场监督、辐射防护设备的维护、辐射工作许可管理以及排出流审批等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紧张。

调试工作中的辐射风险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建造、安装阶段工作人员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工作现场人员坐、躺等现象,另外辐射控制区内部分工作人员有朝拜习惯,存在人员体表污染风险。

4结语

恰希玛核电站(C2)调试项目在全体放射工作人员和辐射防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辐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任何辐射事件,顺利完成辐射防护各项调试工作。根据调试实践,从辐射风险控制角度建议增加辐射防护管理人员,根据现场状况和人员结构开发更具针对性辐射防护培训教材,加强现场辐射防护设备的保护等。总之,调试辐射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经验反馈、管理方式改进和防护措施优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调试辐射风险处于受控范围。

【参考文献】

[1]李德平,潘自强.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篇10

关键词核辐射防护监测

中图分类号:X771文献标识码:A

StudyontheNuclearProblem

TANGYudong

(RadioandTelevisionSchoolofYunnanProvince,Kunming,Yunnan650041)

AbstractThispaperillustratestheradiation,radiological,andnuclearapplicationandotherrelatedbasictheory,analysesthenucleardamageandtheinfluenceonhumanbody,discussestheprotectionmeasuresandmonitoringtypesandmethodsofnuclearradiation.

Keywordsnuclearradiation;protection;monitoring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反应堆中4座出现故障,在连续4天里发生了3次爆炸,导致2个安全壳破损,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日本邻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了解核辐射相关知识,探讨核辐射的防护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1核辐射概述

1.1辐射

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声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

辐射能被物体吸收时发生热的效应,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不同,所产生的温度也不同。因此,辐射是能量转换为热量的重要方式。辐射以电磁波和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放散。辐射一般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2核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的来源是一些不稳定的原子,这些放射性的原子(指的是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同位素)为了变得稳定,原子核释放出层级和高能光量子,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放射性衰变。例如,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核素镭、氡、钍、铀等;核反应和核裂变等过程也会释放出核辐射。

核辐射一般为电离辐射,它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核辐射包括阿尔法()、贝塔()、质子等带电粒子及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伽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这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

1.3核技术的应用

核技术应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勘察、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我国的核技术利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开创、6、70年代应用开展和80年代以来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核技术的应用进入商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例如,在工业上,有辐照加工、无损检测和工程管理;农业上,有辐照加工、辐照育种、同位素示踪等;在医学上,有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治疗等。

2核辐射的影响与防护

2.1核辐射对人体影响的途径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途径可以分为外照射、内照射两种。内照射是辐射源处于人体外部所产生的照射。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时,辐射才对其产生作用,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当放射性物质经由食入、吸入、皮肤(完好或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对人体内照射的危害。与外照射不同,在内照射情况下,人员即使脱离了造成内辐射的环境,已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所发出的射线仍然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同一数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所引起的危害,大于其在体外作为外照射时所造成的危害。

2.2核辐射对人体危害和遭受核辐射的症状

2.2.1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收到核辐射侵害,出现的健康危害来源于各种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及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原子激发的结果。

电离和激发主要通过对DNA分子的作用使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因辐射的物理学特性和机体的生物学背景而有所不同。它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本人的躯体性反应,也可以是因生殖细胞受到照射引起的发生在受照者后裔的遗传性效应;可以是超过一定水平照射后必然出现的确定性效应,也可以是受照水平虽低也不能完全避免的随机性效应。

2.2.2人体遭受核辐射的症状

人体遭遇大剂量核辐射时,可能会导致急性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按射线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全身性放射损伤和局部放射性损伤,不同的剂量全身照射对人体产生的症状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人体遭受不同剂量的核辐射时,会出现各种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3核辐射的防护

2.3.1防护原则

核辐射防护的原则一般有三个,即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剂量限制原则。正当性是最优化的前提,剂量限制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因此辐射防护的三项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1)实践的正当性原则。指任一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要达到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

(2)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指在进行辐射实践时,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3)剂量限制原则。指由所有可被控制的源所引起的个人照射要服从剂量限制,并对潜在照射所导致危险要实施某些控制。

2.3.2人体外照射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剂量限值。人体外照射防护的措施包括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1)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应尽量避免在射场所停留。在发生核事故时可采取撤离、迁移等措施,尽量减少在污染地区的逗留时间。

(2)人体受到的直接照射剂量随着与辐射源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对有电离辐射隔离标志的物品或有警告标志的场所,人们要远离。

(3)不同物质对射线都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不同射线的的屏蔽方法也不一样。屏蔽防护就是在辐射源和工作人员之间,设置能减弱射线照射的物体,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3.3人体内照射的防护

人体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是“包容、隔离”、“净化、稀释”和“个人防护”。包容就是在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密闭起来,如采取通风橱、手套箱等;隔离就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大小、操作量多少和操作方式等,对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净化就是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蒸发、贮存衰变、去污等方法,降低空气、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稀释就是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被污染的空气或水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个人防护指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遇到核辐射,人们应将人体包裹严实,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摄入和对人体皮肤的沾染。

2.3.4体表辐射的防护

受到核污染的地区,人群身体表面和衣服可能会沾染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当监测部门确定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护核辐射:

(1)隔离措施。脱下受到沾染的衣服,用塑料袋封存,不要再穿用。

(2)洗消措施。进行全身冲淋,尤其是头发要重点清洗,可加入洗发水、沐浴露等。

(3)封堵措施。如果身体有创口,必须进行妥善包扎,防止污染物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带来照射危害。

(4)专业监测和检查。患者可以到医院对放射性污染物是否进入体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要采取防护措施。

3核辐射的监测

辐射的强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人体产生危害。通过核辐射监测,可以掌握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和强度,评估其对环境及人体的影响程度。

3.1核辐射监测的方法

3.1.1就地测量法

就地测量是检测人员利用固定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连续监测系统、便携式核辐射测量仪或累积剂量计,对被测对象进行监测,快速得出空气吸收剂量率、-表面污染、中子剂量率和累积照射剂量监测结果,进而掌握被测对象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

3.1.2实验室检测法

针对大气环境、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进行总放射性活度或放射性核素的测定,步骤一般是现场采集样品、样品预处理和选择适宜核辐射仪器对样品进行核素、总/、氚、碳-14、碘-131、锶-90、铯-137活度浓度的分析检测三个步骤。样品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水样需要蒸馏浓缩或富集分离,土壤需要烘干研磨,生物样需要高温炭化和灰化。

3.2核辐射监测种类与结果表述

3.2.1监测种类

按照检测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核辐射监测分为四类:

(1)场所监测。即对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区域所作得监测,包括剂量率、-表面污染等项目。

(2)个人监测。即对放射性职业人员或公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对衣物是否受到放射性沾染进行的放射性监测。

(3)污染源监测。即对核设施、铀矿山等电离辐射源单位正常运行期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所进行的定期测量。

(4)环境监测。包括对大气环境、水体、土壤、生物等的监测。

3.2.2核辐射监测结果的表述

核辐射的监测项目有很多,包括空气、水、生物、土壤等,针对不同的对象,监测的结果表述就不一样。例如,空气中剂量监测结果用空气吸收剂量单位戈瑞(Gy)或剂量当量单位希(Sv)表示,单位时间里的剂量用戈瑞/时(Gy/h)或希/时(Sv/h)表示;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单位用贝可/升(Bq/L)表示;生物和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单位用贝可/千克(Bq/kg)表示。

2003年6月28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管体系进行了调整;2005年9月14日,国务院修订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明确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相信通过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立法重视和管理监督,加上公众对核辐射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核辐射事件会尽量避免,人类所受核辐射的危害也会尽量减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核辐射防护手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核辐射的危害.商都网,2011-03-15.

[3]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03-15.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机制现实问题有效制定

1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冶炼业、制造业以及开采业和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伴生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矿物资源中所含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大量积聚扩散,天然辐射水平不断升高,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要想避免放射性污染的进一步扩散,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就必须加强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不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就要明确伴生矿的基本定义和内涵。所谓的伴生矿就是指某种含有其他矿产的矿藏,一般的矿藏都是含有伴生矿的,但是伴生矿的含量基本不太高,只有在伴生矿的价值较高的时候才会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随着近年来,我国生产制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相关行业对伴生矿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开发活动频繁。而伴生矿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必然会造成其中天然放射性元素含量的急剧增加,进而造成放射性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给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威胁。而伴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开采人员破土开采也破坏了地表原有的植被生长构造,造成了次生污染,常见的次生污染有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安全,不仅可能导致儿童的智力残缺,而且还会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另外,在伴生矿的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放大量工业废水,水中还伴有大量漂浮物。而废水的放射性水平要远远高于开采当地的一般水体,其污染程度严重超标。与此同时,在对伴生矿进行开采加工时,大量氡富集于矿井和车间内,并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容易使其患上一系列呼吸道疾病。伴生矿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废渣排放量超出了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严重破坏了地区生态环境。此外,在伴生矿资源的加工制造中,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会出现浓缩,进入最终产品中,也给流入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因此,加强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减少放射性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从那时开始重视其相关管理工作,并针对伴生矿废渣与尾矿处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目标,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在1983年到1990年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在这次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问题,虽然我国对伴生矿开发利用中辐射环境影响的关注持续近40年,但是依然存在管理无序等现实的问题。正是管理机制的缺失才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首先,监管职责不正确,虽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伴生矿的开发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制度的制定,但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对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污染的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配套监督措施,导致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违背了我国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的初衷。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伴生矿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短期来看,其影响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分析其长远发展情况,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势必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监管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实行责任制,规定责任到人,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质量。但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伴生矿企业在实际监督中缺乏明确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缺乏统一的质量监督认证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目前国际上尚未制定出统一的伴生矿质量管理标准,我国在质量监管上无据可依,各地政府在处理相关监管工作时只能依据往常经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制定相关质量认证标准势在必行。另外,我国当前尚未确立统一的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伴生矿废水、废渣、废气等的处理存在监管漏洞,在我国的规定制度中并没有关于含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尾矿和废矿石等的相关规定,现行有效地放射性污染控制值不利于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只会控制废水的排放和不易操作的个人剂量。

3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机制的有效制定

虽然国际上对辐射安全的认识和管理的政策不同,但基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共同目标,各国在伴生矿辐射环境管理上达成了共识,均要求加强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建立统一的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机制。以我国为例,我国大力加强伴生矿辐射环境管理工程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重点、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的监管机制,集中处理伴生矿放射性废物,还建立和完善了相关资金保证制度,为后续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1建立有效地监管机构

目前,伴生矿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监管认识不足、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没有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对伴生矿开发利用企业而言,质量监管与其经济效益联系性不强,因此缺乏监管动力。因此,要想改变当前现状,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监管机构建设,以建立监管机构为重点,有效地推进伴生矿开发利用的辐射环境管理。由于伴生矿的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同,所以应对全国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实施统一的监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技术导则的方式,最终研究出一系列相关实施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质量,从根本上降低放射性元素浓度,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而在管理方法上采用分级的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政府可以对伴生矿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并建立相关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保证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的安全,避免放射性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3.2开发伴生矿放射性废物处理示范工程和资金保证制度

在建设伴生矿放射性废物处理示范工程处理放射性废物时,可以由政府组织,选定特定的伴生矿企业进行实施,针对典型的放射性废物研究处置策略和思路,综合各方因素选择最适宜的场地开展一系列废物处理工作,加强工程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生产机制,大力开发新技术新手段,加强伴生矿辐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另外,在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时,相关技术人员要秉承“分类处理,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根据各类废物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的不同,制定个性化应急处理方案。一般地,对于那些放射性水平较低的废物可就近处理,无需另行处置;而对于那些放射性水平较高,污染程度较大的废物则需运送至专门的处置场深层填埋;对于现有的放射性废物,应由监管部门统一集中进行处置。

环境管理理念之一就是“污染者付费”,其费用的承担者主要就是伴生矿企业,这也是构成伴生矿开发利用的必然成本,并以税费或是保证金的形式体现出来,应建立以辐射环境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多方面部门共同承担的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制定资金保证制度,其中包括资金筹集,管理形式,管理组织等多方面事物,其辐射环境管理资金可采用基金式管理,结合监管机构的管理,由监管机构设立监管委员会,将基金用于辐射环境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管理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预提保证金,废物处置基金和对企业所导致的污染罚金。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在污染方面的程度,企业为了不升高不必要成本,会积极地减少“污染者付费”费用。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说明了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的必要性,随后又写出了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的现实问题,最后总结了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的解决方案。由此可以得知,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对于伴生矿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涉及到人类的安全与健康。所以,做好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是现如今伴生矿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魏方欣.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12(10).

[2]魏方欣.伴生矿开发利用中放射性环境监管机制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2(11).

[3]帅震清,温维辉,赵亚民,赵永明,张利成.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放射性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J].辐射防护通讯,2011(08).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范文1篇12

1电子阅览室污染的原因

1.1空气污染

在电子阅览室内,上网的市民众多,流动量大,读者呼吸排出的废气积聚在室内的空间,有些读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都影响着电子阅览室内部的空气质量,如果室内通风不畅,就会造成空气污染问题。在此环境下,病菌传wmm,常常引发錄流行ism对赫和管麵的了损害。同时,电子阅览室中的i憤机本身在麵过程中会散发出化学气味,尤其是新电脑。一些新装修的电子阅览室还存在着装饰材料散发有害气体的问题,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1.2电磁辐射污染

计算机在电子阅览室内是必不可少的,但CRT显示器、机箱、键盘和音响等都会成为电磁辐射的来源。除此之外,主机机箱的主板、CPU、显卡、声卡以及UPS、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电磁波,埋下污染隐患。对人体而言,电磁辐射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是长期性、积累性和隐蔽性的,危害较为严重。长期在超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下学习、工作,不仅会给人造成头昏脑胀、视力低下、睡眠质量差等神经系统性损害,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是造成不育、孕妇流产、畸胎等病变以及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时,还将致癌突变。因而,在新科技之下,电磁辑射污染巳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型威胁。

1.3噪声污染

一般而言,新建的电子阅览室环境较好,设施较为齐全,计算机数量也比较充足,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一个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对于环境来讲,计算机也是一个噪声源,其能够产生65~70dB的噪声,加上打印机、扫描仪、空调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对电子阅览室的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通常,人对噪声的最大忍耐限度为90dB,过高的噪声将损害人的听力。而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人数众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大的噪声。

2电子阅览室污染的治理措施

2.1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激增的人数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从而对读者和阋览室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为此,要积极防治空气污染,切实提高阅览室内的空气质量。阅览室管理员应每天及时开窗换气,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清除室内的污浊气体,同时,还可以安装换气扇,多种植绿色植物。对于读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穿整洁干净的衣服。在需要长时间开空调的季节,图书管理员更要注意空气的流通,避免在封闭环境下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损害。对于有条件的电子阅览室,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以改善空气质量。

在装修新电子阅览室时,要尽量选择环保无污染的装修材料和办公设施,避免因室内装修而造成甲醛、甲苯等超标。通过无污染的装修,创建有利于读者阅读和图书管理员工作的环境。

2.2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措施

通常情况下,降低电磁辐射污染主要通过屏蔽和吸收这两种方式。屏蔽是采用一定方法将电磁波屏蔽或反射出去;而吸收则是使用某种材料吸收掉电磁波的电磁能量。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来说,可以通过显示器和主机箱将电磁辐射降到最低,从而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具体来说,显示器的摆放要避免传统的“背靠背”方式,避免读者身体各部位处于显示器的侧后方。将用镀膜玻璃或金属网做成的电磁辐射防护屏架在显示器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电磁波的辐射。管理员应及时提醒读者,避免长时间上网,应劳逸结合。在主机箱方面,尽量选用抗辐射能力强、电磁屏蔽度高的钢板,并摆放在距离读者胸部、脑部较远的地方。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要切实通过对显示器和机箱的降辐射处理,尽可能地减少上网过程中电磁辐射对读者造成的伤害,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3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

对于噪声污染,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密封门窗,在装修时选用吸音材料;定期检修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避免长时间运作造成的污染问题;对于在室内大声喧哗、交头接耳和接打电话者,要及时制止,并予以耐心教育。总之,要从多方面出发,将噪声降到最低,创造安静的上网阅读环境。

2.4防治键盘、鼠标和桌椅污染的措施

图书馆要定期对键盘、鼠标、耳机、桌椅等进行清理消毒,清除其表面的污垢,并用消毒液擦试其表面。管理员要经常巡逻,严禁读者带食物进馆。读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上机前后洗手、不在阅览室内吃食物、如厕后洗手等良好习惯。总之,馆员与读者要共同配合,注意卫生,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3结束语

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人数的增加说明了公众的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作为馆方,除了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外,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必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环境的保护,根治环境污染,努力营造绿色、健康、舒适的电子阅览氛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生物化学的看法范例(12篇)

    - 阅0

    生物化学的看法范文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物理.....

    生育率现状范例(12篇)

    - 阅0

    生育率现状范文篇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从精英化教育转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普遍下降,就业问题越来越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中医.....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