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1

关键词:跨学科;美术院校;大学英语;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55-02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指的是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整合性研究。跨学科渗透教学是指以某一学科为主体,以其他一门或者几门学科为辅助,科学、合理地建构教学框架,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十年来,教育界对于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这种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语言本体内容与美术学专业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并进而进行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具体研究,希望能够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找到一条适用于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一、美术院校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大学英语这门学科本身看作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很少与其他科目关联,这也是绝大部分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美术院校也不例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本身,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练习,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对于英语成绩较好或者英语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学生来说,可以迅速获取大量英语学科知识,是很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不过,由于对语言本身的侧重,传统英语教学会显得有一点枯燥乏味,在美术院校中往往会遭遇学生的反感、抵触,这是因为大部分美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以及高考时对英语成绩的低要求,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兴趣不高,英语基础也不好。以2014年全国九大美院招生英语单科线为例,在高考英语总分为150的前提下,大部分美院的英语最低单科线为60-6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40-43分。由此不难看出,美术院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面对的是枯燥的语言知识,难免会表现出缺乏学习兴趣或者迫于四级压力想学好英语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学生营造出自己比较熟悉并且很感兴趣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若能把美术学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无疑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语言学自身的跨学科性质

当代语言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主张用跨学科的思维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并进而创新性地进行语言教学活动(钟守满,刘冰2011)。传统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联性很小,语言教学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主要强调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讲授。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全球信息流动畅通无阻,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张岂之,谢阳举2004)。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长,各学科知识之间呈开放式相互渗透状态,当代语言教学中也会涉及到许多其他科目的知识。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为例,随着国际艺术交流的不断加强,以英语为媒介进行美术专业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大学英语与美术学专业知识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仅仅进行英语知识的讲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激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把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两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内容,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时代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调整: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所以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也应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把英语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渗透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能有效地利用自己英语方面的能力,大量摄取自己需要的与专业相关的最前沿信息,并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口头或者笔头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主张,打通与各国艺术家交流的渠道,最终让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二、美术院校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

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课程结构的重组(王伟2009)。然而,在现阶段大多数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也在尝试进行多种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但由于在大多数美术院校英语教学的附属地位还是比较明显,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在短期内进行整个英语教学的跨学科课程重组的可能性并不大。由此,笔者认为现在正是进行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攻坚阶段,需要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师们群策群力,共同担当起在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活动,使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渗透教学的模式逐渐成熟,最终达到整个英语教学的跨学科课程重组。

(一)教材建设

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教材建设,即教学内容的确定。蒋苏琴(2011)通过对学生的听力教学研究指出,跨学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进行教材改革。就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所在,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大量引入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学方面的知识,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从美术史和各专业的具体知识方面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素材,使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复习或者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使用英语查询美术专业信息、了解全球美术的最新动态、用英语与国外艺术家进行有效交流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不过,由于当前美术院校专业繁多,每个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有不同,因此教材编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位老师要想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需求几乎不可能。笔者建议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教材方面的尝试。首先,从美术史的角度比较宽泛地搜集教材内容,因为所有美院学生由于专业的原因都对美术史有所了解,而且大一年级都会学习中外美术史,他们对美术史的知识是都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如果能用英语学到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英语学习中。当然,如果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分系别、专业进行教材编写,这样的教材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度就会非常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帮助更直接。

教材内容确定之后,还要仔细把握教材的难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考虑美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而且,教师最好分成教学小团队,每个团队负责某一专业领域学生的授课,这样,每位教师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小组负责的板块做细、做精。例如,可以分为造型类、设计类、影视类三个团队;如果教师数量充足,可以分得更细。

(二)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确定之后,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调整。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听说,为学生创造尽量多的机会练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并充分激发他们课后继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最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搭建好英语平台,促进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恰当的度,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熟悉就安排难度较高的活动和任务。相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辅助以基础英语中的基本知识及句型,帮助学生开口练习,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对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

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是跨学科渗透教学中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它与教材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吴一安(2005)归纳了十二条优秀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主要是外语专业知识和实际课堂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过,要想胜任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任务,教师还必须向复合型教师转变,在掌握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掌握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这是在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和学校的需求,进而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具体来说,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师们应该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并研究所教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促进自己从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的迅速转变。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的力量,合理分工,使自己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某一领域的美术专业知识,胜任这一领域的跨学科渗透教学工作。第三,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自学美术专业知识或考取跨专业学位,适当减轻跨学科渗透教学教师的授课工作强度,使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术界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培育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型美术人才,当前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编写出全新的教材,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提高自身,向复合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钟守满,刘冰.语言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跨学科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张岂之,谢阳举.哲学与跨学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王伟.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跨学科课程发展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2).

[4]蒋苏琴.跨学科教育的应用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听力水平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

[5]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3).

作者简介: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艺术感受;特点;教学方法

在形象可感的色彩和形状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生动的图片及直观的画面小学美术教育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美术课程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必要的认知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从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角度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有效结合。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与生理渐趋完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意识及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从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多方面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1.审美教育的渗透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课程实施的核心目的,基于美育教育基础之上的美术课程开展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教育特征,同时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观念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德育与美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还体现出自身综合学科的教育特点,将美术教育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2.趋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物质原料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其中关于物体空间及面积的描绘需要通过各种工具辅助实施,因此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成为了现阶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广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并赋予美更多的艺术内涵,这对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影响深远。

3.特殊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探知欲望促使下他们能够积极发掘身边事物的特点,然而在真实和虚幻之中他们一般很难辨清,注意力极易分散。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容易和乐于跳出现有学习模块的束缚,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对于视觉艺术本身也有着强烈的内心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小学美术教育在迎合不同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在专业师资力量训练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也形成了一定学科关联,文学、舞蹈等学科的融入对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极为有利。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特定学习氛围下促进自身审美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发展。社会生活与美术课程的结合其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对于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2.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

小学美术课程的一般教学步骤表现为先讲后画,这一教学模式在当前美术教育中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以边讲边画甚至是先画后讲,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内容掌握情况来决定。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在实践研究能力培养方面也大有裨益。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外出写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3.多媒体教具的辅助

多媒体教具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出现已屡见不鲜,这对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也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如何开展多媒体美术教学的问题探讨方面还需要诸多斟酌。我们可以将网络教学视频或是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在课程中呈现给学生,或是通过网络教学指导来提升学生对图画的整体感知。此外,感受画面的情感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学生思维意识的拓展极为有利。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差异也是需要在小学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视的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形成,这对创造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传统模仿式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绘画天性被抹杀,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师生之间融洽平等关系的构建是极为重要的,这对美术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基本认知规律考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趋势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美术教学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征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尽可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真正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学环境的创设也应符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在积极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张法.美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

1.1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消费者和接受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多为单向的不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时起着主导作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变得模糊,即学生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两者主要的区别为教学关系中的角色不同。在改变教师教学地位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对该模式适应能力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1.2增加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开放性是自媒体的主要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教学内容。不仅要进行教材把握、准备练习和课件开发,还要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媒体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及舆论焦点,并将其运用至课堂教学。

1.3加大了课堂管理难度

将自媒体应用于中职美术教学,就不得不要求学生有智能手机、微信、微博、QQ等多种新媒体。学生学习过程中,就需要用该媒体实现知识传播,但也会出现学生用手机等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

2自媒体时代对中职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

2.1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多种新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媒体更多与美术教学相关的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

2.2丰富教学知识内容

传统教学环境下,中职学生的美术知识相对薄弱,了解的美术知识较为浅显,知识的传播和接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自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最新的美术知识可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等进行查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

2.3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单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去绘制自己的作品及欣赏简单的工艺品,更无法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有助于教师备课,还可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增加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

3改善自媒体时代对中职美术教育不良影响的对策

3.1加强学习,实现师生共同学习

新时期下,与美术知识相关的新专业词语、新观点和新知识不断在新媒体中出现,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够学习课堂无法学到知识。但在现代媒体技术信息传播,也会存在虚假信息,教师给予学生信息鉴别指导,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在课堂能够继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于新出现的美术专业词语、观点和知识等,教师要对其进行学习研究,要时刻关注新媒体关于美术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防止出现学生讨论的美术课题教师无法进行解答等问题,从而保证教师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能够与时俱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掌握课堂话语权,对学生的舆论起到引导作用,教师通过新媒体了解与美术相关的发展趋势以及美术作品分析等话题,并对内容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3.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将自媒体的讨论焦点以及学生关注的重点,作为课堂教学引入重要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作品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进入课堂前,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讨论美术的相关话题引入本次课程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答的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让学生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色彩静物写生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故宫为案例,分析色彩在建设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将美术知识与建筑知识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3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以往教师均采用强行的办法维持课堂秩序,这样既不能使课堂秩序得到改善,还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时刻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

4总结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4

关键词:热情;连接;充实;拓展;保持

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主力在应试科目上,小学开设的美术课有的顺便让非专业的老师兼任,有的干脆改为自学课,这是农村学校最普遍的现象。由于小学阶段学习不完整,加上不少学校迫于升学考试压力裁掉了初三的美术课程,有的学校初中的甚至是整个义务教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就“浓缩”为初一初二学年约80个课时。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机会少之又少,作为具有专业水平的美术教师,到底是依照学生现有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还是采取自由的态度,把教师擅长的专业技术教给学生,或是该对学生手头现有的教材进行整合重新制订计划,还原给学生一个该阶段美术的整体知识结构呢?关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事项,笔者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对美术教学工作需要有满腔工作热情

从事过农村美术教学的教师都有此体会:美术课由于其视觉特点的要求,筹备一节精彩的美术课,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设计安排,又要准备大量相应的教学用具,加之农村美术教学设备欠缺,现成的教学资源不足,多媒体教室又是其他学科经常需用的,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任务艰巨,有时准备工作就将用上好几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如果缺少对学生的关心是难以坚持的。因此,美术教学需要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要准确把握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知识结构与学习内容的连接

学生对美术了解少,再加之课时不足,如果照本宣科,或者只按照教师的意愿随意教学,那么所学未必能涵盖学生本需掌握的美术知识范畴。所以教师在了解全套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现状,把握和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对有限的课时作合理地安排,重新架构起教学脉络,才能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知识引导。例如,教学《美术就在你身边》时,笔者注重知识联系,强调学生对美术的整体与分类的认识,开课欣赏建筑图例,以殿宇比喻为美术,绘画、雕像、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是支撑的主心柱,各柱上承托的横梁则代表其下更细的体系,各梁柱之间联络的关系则代表着各门类的联系。通过比较法,学生对美术的种类与形式理解更深刻。教师对整个美术教学体系有了全面地把握,才能设计出切合学生的有效课程。

另外,学校分配美术教师循环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加快掌握教学体系。美术科组制定整学段的授课计划,真正落实集体备课、筹备教学用具,减轻教师单一备课的精力耗费问题,使教师更能寓教于乐。

三、充分利用美术欣赏充实学生知识与拓展视野

初中美术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美术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由于课时少、知识涵盖量大,美术专业技术形成所需课时长,因此应充分利用美术欣赏课容量大、欣赏的形式多样灵活等特点。笔者注重欣赏艺术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共鸣。例如,教学《向画家学构图》时,我先展示大师的美术作品图像,引出疑问:你理解画中的构图吗?然后开展逛商店的游戏活动。把大黑板布置成服装店的展台,以展挂时装的形式去表达服装店如何展现衣服的款式与色彩之美吸引顾客。穿插衣服因数量、长短和颜色改变等引起美感改变等问题的讨论。以亲身体验方式引出学生构图应用以及构图美的思考。接着回到大师作品解决构图知识。最后以临摹和改变大师作品构图的两个小练习来巩固所学。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构图美的主题加深理解。美术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感受艺术家个人思想意图,认识其表达语言及手段,理解其生活态度,思维过程与审美活动的不断递进发展。从知识与技能学习,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形成自然的积累和提高,是直接见效的教学方法。

四、开启美术兴趣之门及保持浓厚兴趣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善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美术学科本身内涵丰富,发挥空间大,但没有创意的教法必定会成为生硬沉闷地说教。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情感表达。知识技能演进的发展过程是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教师可多从学生生活切入,观察学生生活细节,“投其所好”,引出学习的趣味,搬走学习障碍。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5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短内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所演示的一段音频或视频。这种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便已开始,之后,新加坡、英国都对这种教学理念进行了细致、完善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详细,这些知识点,可以是名画赏析、画风分析、画家归纳;也可以是绘画技巧、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增强剂,它不仅适合于信息化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本性化、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特征

按照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美术课通常是由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并且进行专业化的理论知识教学,在由学生进行创作,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一节课上学生很难完成作品并且很难完全消化,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课的出现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上这些方面的不足,使小学美术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美术知识。微课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由教师进行十分钟左右的授课录制,并且在网络上供学生随时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教师将知识点呈点状化、线状化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在通过具体教学课程中将这些知识点形成串联成一个面,帮助学生巩固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W方式有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强大的平台学习到自己想要学到的知识,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教师以及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微博的盛行,整个互联网刮起了一阵“微”风,微信、微商等层出不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教学中被应用开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局限性的特征,开创了教学新形式。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微课教学学习方便,重点突出

微课在小学美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仅在十几分钟的课程讲明白所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重点内容自己学习,反复学习,按需学习,既可以查漏补缺,也可以达到学习课外知识的目的。所讲授的知识也可以用就被保存下来,随时可以学习。

(二)微课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相对的更具有开放性,学习起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微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平时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可以在进行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是有限的,欣赏到的作品也是有限的,而且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充足的备课准备,学生吸收的知识也少,而微课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寻找大量的和本节重点相关的作品供学生参考,再配上音频和视频,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美术知识,让他们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下掌握美术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四、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影响

小学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给小学美术课程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并影响着小学美术课程,教师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方法,再较短时间内把知识点讲完,其他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实践并通过反馈教学信息的方法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通过微课进行点、线状的教学,再通过课堂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个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节约讲理论知识的时间以及做示范的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相关的美术作品,并且可以及时的复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且可以和教师及时的沟通。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

一、强化美术课与文化课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

六、七年级的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如数学、语文、英语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甚至把美术课当成自己休息放松的时间。其实,美术课是门基础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美术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与进步的思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审美修养的素质。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相关知识来获得。

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本质共同的目的性,都可以起到传达人类情感的作用,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东汉时期的王延寿在著名的《鲁灵光殿赋》中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谬形。随色象类,曲德其情”。这说明美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如《创造亚当》、《维纳斯的诞生》等等,多是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古诗词的意境与神韵。评鉴作品常用“诗情画意”、“以画达意”等词语,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在历史上名画家兼文学家的有之,如王维等;文学家的画在绘画史上占有要位的也不少见,如学生在学习国画《寒江独钓图》时对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进行学习,加深了对美术作品意境的理解。再如学习《心中的风景》一课时,让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段,回忆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联想,从而想象出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这些事例说明在美术教学中贯穿语文知识或音乐知识以及历史知识,让语文或音乐促进美术技能、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发展和提高,在语文或音乐教学中贯穿美术知识,让美术促进对语文或音乐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美术与其他文化课的关系,他们同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其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已不是很明显,知识的融合越来越显著。要在新世纪里更好的获取知识,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将美术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寻找双双的相通点,让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同美术一起熏陶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享受艺术,让艺术促进学习,可以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以前我没有教过美术课,对美术相关知识匮乏。为了上好美术课,我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上网学习、研究相关美术知识。认真地分析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六、七年级学生在美术方面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潜心致力于美术教材、教学的研究。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要做到美术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就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备教材、精心预设、专心备学生。课堂上巧妙地新课导入、与学生默契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为课堂增色不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三、重视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每个班级和课堂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于美术课来说,除来自社会、家庭、文化背景、性别、学习方式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美术学科特有的起点水平差异。解决这些差异不仅要在预设过程中给与关注,设计开放的多元化学习任务,还要在课堂组织与引导中,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我的做法是:1.对低水平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并教给他们如何寻求帮助,有了进步大力表扬,这样就提高聊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也就更高了。2.对尖子生提挑战性地问题,让他不断地探索,并对他的行为加以赞赏和推广。3.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把4——8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自愿结合,分工明确),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有几个小组共同商讨。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有教师出面指导,在进行小组探究。从作业中发现,合作后每个学生的作品水平明显高于独立作品水平。小组合作提高聊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了同学间的凝聚力。我的体会是: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实增大聊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只要教师热爱学生,甘愿奉献,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7

关键词:美术欣赏;趣味性;创造精神;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那么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最常见的。但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最理想,但是很可能导致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应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这样也改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8

建筑美术为建筑设计打基础,是建筑设计工作者以画代言、以图表文、以象记实、以形达意的工具和表达手段。基于建筑美术相关专业特色,应在概念上把它和纯美术区别开来。高校中建筑类专业的建筑美术教学和纯美术教学也是不尽相同的。我在建筑院校从事建筑美术教学多年,现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对建筑美术教学的相关特点和方法略作论述。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文化课相对比较好,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对美术教育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对美术内涵理解不足,艺术素质不高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建筑院校都开设了美术课程。因为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艺术是理性思维,科学手段和艺术审美的综合体现。因此,艺术修养是建筑学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在建筑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要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有别于艺术类院校的纯美术教学方法。因为艺术类院校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受过美术专业的训练,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美术专业的学生要通过美术入学考试,专业合格才能进入美术院校),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相对容易上手。对于纯美术教学,入学后关键是培养学生个性,对美术内涵的理解。而建筑院校的学生,一般没有受过美术的基础训练,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讲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的进行课堂训练,应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艺术素质条件,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提出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调动其潜能,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其次,相对于纯美术专业的美术教学,建筑类美术课时非常有限。一般来说,纯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校进行四到五年系统的美术学习,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本科只有两年美术课,专科只有一年美术课。因而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满意的效果,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上必须有一个完整而周密的计划。在学生初学阶段,要讲深、讲透规律性的知识,可多追求共性,让学生理解规律,掌握规律,并能在绘画过程中自觉的运用规律。素描、色彩的单元作业课时不宜过长,一般为四或八课时。不单纯的追求画面效果和过分注重形体表面的深入描绘,而要重视对形象实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注重行为过程、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的培养。技法表现不做过多要求,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性格的不同,自由发展。从笔者十余年的建筑美术教学实践来看,必须先训练学生的形体构图能力。一般是先安排大半个学期的结构素描教学,然后进入到明暗的训练,明暗训练也主要是表现性素描和风景。这样,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又注重其构图,培养创造性处理能力,为他们打开设计思路做铺垫。在色彩教学上因为时间关系,只能重点放在风景上,色彩静物只是调色能力的训练,由此马上过渡到建筑风景的练习。在建筑风景练习时,先以临摹为主,而后转入写生训练。临摹训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把握整体色调和快速掌握构图技法的能力。总之,建筑美术教学思路要明确、系统、全面;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如素描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结构素描的内容,让学生对结构和透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色彩写生中加入建筑风景写生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感受建筑的体量感、空间感和色彩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整体观察、思维、表现的能力。速写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速写主要运用线条表现对象,简洁明快,对徒手绘画是很好的练习。它主要是培养观察、记忆、想象、概括和快速表现力,有助于提高艺术感受和鉴赏能力。速写练习与建筑设计中的徒手草图联系最为紧密,将来在建筑效果图的快速表现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在学生入门一段时间后,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增加讲课内容,把讲课内容分为了解类知识、理解类知识、掌握类知识。了解类知识,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这类知识作一般了解;理解类知识,需要学生认真分析,理解其内涵;掌握类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能熟练的运用到具体的绘画与设计中去。这样可以加大授课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学习时有重点,有广度,为以后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思路、有目标。此外,开设艺术欣赏课,是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其感性认识,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的捷径。艺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认识、欣赏中外美术大师的绘画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分析大师的作品,从中体会构图的法则、体会色彩运用中的统一变化规律等通过形式表现内容的方法。了解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艺术流派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欣赏名作后,谈自己的感受。相互观摩同学之间的作品后,指出优缺点或介绍自己作画的体会。这样,对将来分析自己的设计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绘画艺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克服这两者的脱离现象,强化艺术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强化创造力的培养。如教师任意摆放许多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物品,作为组成画面的元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艺术审美的理解,从整体印象、空间特征、立体构成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选择几种适合的元素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特点,有艺术性的新立体空间画面,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综合化、系统化,给创造观念以升华。它的特点是多维性的、渗透性的,进而激发学生们潜在的智慧,更多更深的进行创造性构思。目前,在建筑类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学只服务于建筑表现效果图。由于电脑的冲击,许多学生把注意力转向电脑绘图,而忽视了对美术的学习,过分注重绘画技术,而忽视对艺术观念、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综合审美能力的学习,是对美术教育浅层次的理解。在毕业生的反馈中,他们认为艺术修养是电脑绘图的基础。电脑绘图是一种新的绘图手段,我们不能盲目的加以褒贬,只能更好的加以利用。我认为,提高美术修养是必经之路,让学生认识到技术是发展变化的,而美”则是长久的,建筑设计的魅力正在于对美”的创造。但这种艺术修养,并非只靠课堂上几张素描、色彩画就能够解决的,要靠长期广泛而全面的学习积累。因为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建筑美术教学是通过基础的训练,多方位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审美观念的设计人才。美术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领入艺术殿堂之门,教会他们遨游艺术殿堂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然后才能设计出有创意、有品位、有内涵的建筑作品。#p#分页标题#e#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9

关键词:美术;从中学走向高等美术学院;素描人像默写;色彩静物默写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普通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与实验给中学美术课程带来了新的希望,主要表现在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内容和选课方式满足了学生学习美术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美术作为教育的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孔老夫子的“六艺”中,就含有美术教育,我们常说的画画,只是美术中的一部分。

“从中学走向高等美术学院”,一句含义跨度很大的词句,让人思绪万千。每个美术生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有的擅长造型;有的喜欢设计类;有的在动画方面有特长;有的则是书法方面的小专家。目前美术类专业主要可以分为纯美术类、设计类、传媒类、其他类。

目前,美术高考科目各大美术院校一般以静物素描、人物写生、速写、色彩练习为主,美术高考招生也逐年增多。很多家长会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参加高考有着一定的风险,不如选择艺术类,即美术、音乐、体育,其实这是一种盲解。美术属于文科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大美院对于美术高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在教学中发现,文化课不理想的学生,一般专业课也不会太理想。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在理解文化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包括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等,涉及的课程有物理、数学、文学等,这些知识不理解,美术专业知识就会一筹莫展。例如美术透视学理论知识就很多,也很复杂,包括:(一)、原线的种类:1.直立原线,2.倾斜原线,3.水平原线,4.与画面及基面的关系:平行,透视方向保持不变,没有灭点。(二)、变线: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互相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个灭点集中,消失在灭点,其中各段的比例离画面越远越小。变线种类:直角平变线、45°角平变线、其它角度平变线。与画面及基面的关系:不再平行,透视方向改变,有灭点。(三)、倾斜透视分类:向下倾斜(消失于“地点”)、向上倾斜(消失于“天点”)。(四)、平行透视的必备条件:1.在60度视域中,2.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3.它只有一个消失点。(五)、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而挡远部的表现。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中常常使用,又叫散点透视,这些知识对学习美术至关重要。当然,在学习美术的学生当中,作为中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要比小学生和初中生强得多,但是那种有美术天赋、造型能力强、画的既准确又像,和画面的整体效果又有美感的学生一般来说是极少的。大多数学生形体虽然画不准,但很有自己的特色与味道;也有些学生在画漫画、卡通画等方面很有天赋;还有些学生在速写和创意方面画的非常好;但还有些学生对美术根本就不爱好、没感觉,是听父母的安排才学的。各种类型学生的情况不同,像过去那种只有画准形体才是唯一的标准的观念,是很难适应今天这些中学学生的,因为有些学生永远也画不准,但他们的画却非常有自己的味道,每个人的画感都不一样。

从中学走向高等美术学院,教师的职责这时候很重要,不但要适应应试教育,还要激发学生的天赋。因为在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于是同一物象在不同的学生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所以世界才会精彩纷呈。我们在论述艺术教育价值观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走向一些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教育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把艺术教育的目的确定为人格的完善,尽管他们当时并没有这样明确地提出,所以人格的完善对于学习美术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可能都用艺术的形式来传授,但适当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段来进行各类教育必然会极大地增强教育的效果,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如今各类教学中普遍运用的多媒体教学,其中不乏各种形象化资料,以及富有美感的图文设计,使得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容易接受。

从中学走向高等美术学院,这要经历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了解走向构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是点、线、面、色彩、明暗等。所以,素描人像默写和色彩静物默写是必学的,这是目前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招生考试专业课的基本要求。素描的表现技巧和方法,我们的前辈大师们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向大师学习是初学素描的学生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初学素描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素描画走向什么程度算是画完了,画成什么效果算好。一般认为画走向自己设计的效果出来了,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完成了,也可以说是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学生通过素描训练,把握形状、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素描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不但要明确对象形状的个性、比例、大小、方向等,同时还要克服事物的平面感觉,这也是素描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对造型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同样在色彩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自然、物象等在不同光线下产生的冷暖变化规律,并学会如何去调和色彩、表现色彩,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在此前提下让学生了解并灵活运用材料、工具去表现色彩的精神,才是我们色彩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理、情感去感受自然,学会用抽象的色彩语言进行表现,使画面反映出一定的情感感受,是色彩学习的最高境界。

中学美术专业课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循环、交叉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以素描、速写、色彩、图案、制图、平面设计、美术欣赏为基本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学生实践、创作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知识传授、教师示范、个别辅导、作业讲评和运用电教媒体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野外写生以及各类体验生活的社会实践为教学补充。虽然中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向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迈向了一大步,但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仍不是唯一目标。作为教师,务必要处理好美术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让每一位爱好美术的学生如愿以偿地进入高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升著.主体参与教学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1篇10

一、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有效评价美术课程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进而推动美术课程迅速发展。因此,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础应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客观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情况的同时,还要着重关注学生在美术价值观、学习能力、情感、学习态度方面的表现,以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合理的评价能使个性特点和自身素质不同的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喜悦感,进而树立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给出等级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并运用一些带有丰富感彩的积极评语辅助评价,不仅如此,还可采取座谈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改进之处,摒除只求共性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法。

二、制定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般来讲,教学目标的主要制定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可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学生制定合适、准确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应当明白,完全依据教材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很难让无任何基础的学生有效理解和学习美术课程知识。同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未从实际出发制定适于农村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所以,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适当的教学要求。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促使美术课程教学面向所有学生,以降低相关技能和知识的难度,确保学生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具备成功的体验和挑战能力。如,教师在国画课教学中,切不可要求学生开始就进行专业作画,一定要在让学生体验国画笔墨乐趣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作画要求。第二,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灵活选择课程内容,切不可完全照搬课本内容,而是要在紧抓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新的知识点。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其生活环境,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且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其一,改变教育观念,革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防过分灌输知识而使学生局限于教师所授;创新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不讲个性、重视共性的培养目标,不强调标准化、同一性和同步化,以保证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教师应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教书与育人兼顾,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有效实现素质教育。其二,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拓展教学眼界。教师只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能手。农村中学一些美术教师缺少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很难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锻炼技能、发展兴趣。因此,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强化绘画实践能力,进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三,结合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阶段,因而其非常在意教师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构筑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精神。第二,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的源泉,进而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乐趣。第三,因材施教,以分层次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由于中学生的爱好倾向和审美素质各不相同,因而教师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而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目标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1篇11

德国美术教育的首要特点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启发性的统一。开放不仅仅是指课堂教学方法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指开放式的教学能够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美术教育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更具有艺术性特征,而在绘画技艺学习中,一方面,学生要从绘画技巧上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线条的对应、明暗的配合、对象的比例、动态中的侧重点等;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更加注重师生的平等与和谐,课堂分组探讨与交流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对待艺术的认识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根据自我的认知畅所欲言,而这种对课堂互动的友好方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发挥其想象力。课堂探讨只是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观念的认识上,教师是课堂探讨的引导者,将问题作为探讨的中心,并依此来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学生不受过多的思想限制,可以依据自我的思考来形成对艺术的认知。对于探讨后存在的问题,教师并不作详细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以自我的体验、自我的思考来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题。对于课后作品创作,多由学生自己与相关技术工作室建立合作,对于不同专业的不同技术,学生可以从技术工作室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创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则多由学生通过与工作室教师进行探讨来加以解决。其次,注重美术教育过程。从教育目标来看,德国的教育目标是明确的,即让学生通过艺术实践增强民族文化艺术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进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艺术的社会功能。从艺术的发展来看,长久以来,对艺术的质疑是争论的焦点,但同时,在不断的否定与争论中也促进了艺术多元化局面的形成。德国美术教育尊重人的心理、生理规律,并将其融入到艺术创作的具体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德国教师往往尊重学生自己的艺术思想,鼓励其在绘画创作中去体验、去体会。再次,注重对教学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环境对于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德国的多数学校都会从环境的营造上来促进对学生的艺术感化和影响。同时,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德国美术教育具有全民性,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艺术品位的提升上,既要体现求真、求异,又要突出创造性。对于德国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无论是民族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国际的,都能够从环境中见证统一与和谐。

二、德国美术教育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

(一)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关注

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美术教育理念为德国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特别是对学生天真情趣的激发,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展现学生对美的认识,并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艺术来源于创新,更源自对审美态度的培养。德国美术教育关注学生的感受,倡导个性化的艺术教育,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更关注学生各自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其从创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探讨,促进学生独立思维和能力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辅导课的方式,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教学,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组成小组,并在小组的学习与交流中明确教学内容,锻炼能力。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德国美术教育多融入项目教学法,无论是基础教学还是专业教学,都通过与企业实践的结合来确立研究方向。需要强调的是,德国美术教育注重从美术这一基本概念上来构建美,并在对美的探讨中融入对人的综合性的培养。而我国美术教育往往忽视实践环节,尤其是在与行业发展、企业融合上缺乏有效衔接,大多停留在素描、手绘、色彩上。因此,加大对实践环节的引入更是改善美术教育的关键点。

(二)注重艺术与技术的有效衔接

德国的美术教育理论大多源自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对德国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康德提出实物与图画能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而借助于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席勒从审美理念上将艺术与感性、理性建立联系。我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在构建自己的人生体系时,将婴儿状态与赤子之心作为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明代思想家李贽也提出童心论思想,这些思想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为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技术进步开启了创造的思想动力。中国美术院校的学生与德国美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大多都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在技巧的运用上更为娴熟,而由于人文素养的缺乏,其技术只能成为艺术创意的工匠,缺乏个性与灵性。如对于线条的训练,西方绘画多注重基本元素的造型训练,德国美术教学中对于线条的运用更具特色,教师鼓励学生从线条的长、短、曲、直、交错中来体现出艺术化的节奏;而我国美术教育则限于对体系框架的学习,学科性太浓,难以从艺术与技术教育的协同上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强化对美术教育内容及学科范畴的延展

从美术教育的实践来看,作为艺术科学,应该在教育中体现渗透性。德国美术教育实施的是模块化教育,为了凸显学科综合素质,在课程开设上有绘画、素描、陶艺、影像、自由绘画、玻璃艺术、木刻艺术、摄影艺术、印刷艺术、雕刻艺术、拼贴艺术、木材教育、纺织教育、多媒体教育以及美学、教育学、社会学、音乐美学等课程,其课程范畴的广泛性与学科独立性并列,足见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学科拓展课程上,还融入了音乐、美育、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从美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上建立融合。德国的美术教育环境也是丰富的,在艺术馆、美术馆每天都有不同的人群来参观与学习,有拍摄的,有临摹的,有写生的,他们在对美的发现与体验中感受创造美的快乐。在课程设置宽度上,德国美术教育注重课程的广泛性;而我国美术课程则多以教师为中心,依据教师的认知结构来设定课程宽度。因此,在我国美术教育课程中,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美术延展课程,如金属艺术、木材知识、玻璃艺术、纺织课程及装饰画等知识;在艺术修养课程上,应加大对人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德国的探究式课堂,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三、结语

关于美术的知识点范文篇12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美术教学

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寻找到适合课程教学的资源是充分发挥网络美术教育资源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运用策略。

一、网络美术教育资源运用的意义

在高校美术课程教育中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能够扩大美术课程的知识面与信息量,增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让美术课程更加直观、形象。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将高校美术课堂中的艺术与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实现从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到多元化互动教学的转变。高校美术课程中网络教育资源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往的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理论过于严谨,思维方式死板,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网络教育资源与高校美术课程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潜力。

二、网络美术教学资源的运用策略及方法

1.在素描课程中的运用

在高校美术素描课程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高校素描课程就是利用美术绘画技巧研究造型规律,养成专业绘画习惯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素描课程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素描教学,并且进行相关的解说,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还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素描的绘画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资源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素描的各项构图与绘画知识。如,教师在进行构图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领悟构图的要领与技巧,从而体会到整体构成的多元化。又如,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透视教学这一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仅仅凭借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讲授,学生很难彻底理解。而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将透视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让画面具有立体感。

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以往教学模式中的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只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获得相应的能力,并没有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理性的知识远远多于感性的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格式的资源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让美术欣赏课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营造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另外,网络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抓住美术作品欣赏的关键点,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

3.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尤其表现在对色彩的学习上。虽然有的学生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关于色彩的专业知识仍然十分有限,鉴赏能力一般,观察方法不得当。如果这一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阻碍。特别是在高校美术的色彩写生教学中,学生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以往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以提升学生在色彩知识方面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色彩写生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色调训练、色阶训练等知识点。一般情况下,上述知识点的教学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普通教具进行讲解。而利用网络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则可以将色彩写生中的内容都囊括其中,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便于学生领悟和感受,进而提升其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利用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能够更加准确地领悟色彩所表达的情感。

三、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如何合理、恰当地运用网络美术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谭传芳.浅析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美术向导,2013(5).

[2]王东方,聂磊明,郑小强.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关于美术理论课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的思考.大舞台,2010(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例(3篇)

    - 阅0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篇1[关键词]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2-0102-0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

    旅行实训总结范例(3篇)

    - 阅0

    旅行实训总结范文(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200)【摘要】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且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既有文献多是从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如何更好建设实训基地,本文章以星级酒.....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