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1

【关键词】技术团队创新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58-01

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是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它有利于催生创新思维,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有利于科技创新实践。创新文化起着昭示目标,引导取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协调关系的作用,为在共同目标下,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分类定位,多向发展,从而达到集成优势,为协同实现科技创新提供了最佳的环境。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技术团队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1]。

江钻股份技术中心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随着公司经营发展,工作职能已从过去从事陆地石油钻井用牙轮钻头单一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金刚石钻头、井下钻具、海洋石油钻井机械等产业化的研究开发这种大学科工程研究转变,工作性质也从过去部门间的“单元作战”模式转变成现在以项目为中心的“集团军协同作战”的模式。所以,更加强调大系统、大协作和共同目标,强调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道德观、理念、意识、风气、归属与认同感、精神心理上的协调愿望等文化要素直接影响集体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如果文化建设缺失,创新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管理环境和工作区环境不健全,没有“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良好氛围,持续科技创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江钻股份一直秉承“协力、创新、奉献、卓越”的企业精神,在以公司文化的背景陶冶下的技术中心科技人员已具备攻坚啃硬、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但从整体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项目组成员在统一部署、协同作战上,个体表现不一致,造成项目进展不均衡;新老科技人员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再有就是,吸引和稳定创新骨干始终是技术团队建设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技术团队可持续发展。

技术中心创新文化氛围的构建分为两部分,即外在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工作区环境、形象标识和规章制度是外在表现形式,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体现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创新精神、科学思想、价值导向、伦理道德是创新文化氛围构建的核心内容[2]。

工作区环境的建设,主要是设置办公区结构示意图、各楼层办公室分布图,并用科技前辈和先模事迹照片布置走廊墙面,以确保信息畅通、环境优美、运转高效、形象鲜明。形象的建设,主要是完善基础研究条件,扩充研发资源,建立部级重点实验室,提高江钻股份技术实力和外部形象。行为规范的建设,在公司层面,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系统严密、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在技术中心层面,加强技术中心内部行为规范和制度建设,以达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组织行为的严密性和规范化,团队的运作纪律和整体协调的标准;在部门层面,制定人才成长规划,疏通员工成长通道。

价值导向的建设,以“协力、创新、奉献、卓越”的公司精神为基础,按照“抓创新、讲团结、倡互爱、戒浮躁、行求实、承传统、创辉煌”的要求,提炼出技术团队作风标准,树立正确的使命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营造根植于团队合作的个体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良好文化氛围。

精神氛围的建设,以“走前辈之路、秉优良作风、做创新先锋”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走近老专家”、“老专家经验谈”、“创新成果展示会”等系列活动,在精神层面上形成以科技报企为核心、遵循科学精神、敢为人先为导向的价值观,努力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保障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激情与斗志,不断取得突破型成效,需要有科学情怀的驱动、科学态度和科学理念的导航、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的引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通过以上工作,使江钻股份公司广大技术人员树立起了跨越发展理念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了公司需求与学术追求相统一的价值观,树立起了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自信心,树立起了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自律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2

这里,重点就企业团队精神进行探讨,应该具备什么精神?如何保障实施。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什么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当是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和无私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基础还必须尊重个人的思想和成就,核心是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作战,最高境界是团队成员的的向心力、凝聚力、感染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体现出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高度统一,各项措施的高效率运转。

一、企业团队必须具备的精神

1、树立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创新

一个企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具备良好精神风貌。而这一切,却离不开企业领头人的素质与精神体现。管理界人士均知,在管理学中有个《狮子和羚羊》的故事,说的是狮子带领一群羚羊,羚羊带领一群狮子,双方进行战斗的案例,结果是狮子带领的羚羊打败了羚羊带领的狮子。还有,《亮剑》这部电视剧,很多人看过,叙述部队需要一个军魂,也就是《亮剑》精神。其实,在此举这两个故事,意在阐明,一个企业,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而这个精神尽管靠企业团队实施,却重要的取决于企业领头人。企业领头人的精神与素质优劣,直接决定于企业团队精神优劣,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因此,建设企业团队精神,首先必须使企业领头人树立坚定的信念,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理念与精神。

2、营造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之间,都应当树立集体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虚心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正确认识与把握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任务,着眼于企业团队集体精神建设和企业发展大局,牢固建设彼此相互信任、交流理解沟通、有分工、有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3、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建设企业“大家庭”

作为企业团队,应当确立职工为企业的“主人翁”思想,积极营造企业“大家庭”的氛围,让每个职工真正体验到企业之“家”的概念。同时,不断加强与重视对职工的无私奉献与集体主义的教育,使职工自觉树立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关心和培养广大职工的创造性与协作性。保证企业团队的精神,在全体职工中得以充分体现,让职工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勇于进取,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4、广开渠道,招纳贤才,积聚企业发展的人才优势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3

所谓创新团队文化,就是指以团队精神、团队信仰、价值观念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一种团队文化,它要求在尊重和信任各团队成员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内部管理,并建立起相关管理机制,以有效约束各成员的行为。职业院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加强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培养了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创新团队,极大地提升了其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其外部影响力。现阶段,对职业院校而言,加强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1和谐向上的职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发展的强大推进力

职业院校通过统一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目标追求将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信心和勇气,强化了其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统一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以团队的共同利益作为其行为依据,能够自觉遵守团队的各项制度要求,推进了团队的健康长效发展。此外,良好的创新团队文化还能进一步激发成员的创新热情,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对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和谐的团队文化能够增进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执行力

一支卓越的团队必定具有极高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够保证其决策的顺利落实到位。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鼓励和引导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和相互了解,不断提升其执行力。一个健康发展的创新团队离不开各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各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攻坚克难,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团队的发展前景才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创新团队文化作为团队发展的精神支持,能够有效地增进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其执行力和协作沟通力,保证各项决策及时落实到位。

1.3和谐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发展的源泉

随着当前职业院校的日趋专业化、成熟化和稳定化,各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积极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以有效提升其科研发展水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必须立足其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而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作为高职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肩负着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必须充分利用手头一切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而在此过程中,和谐的团队文化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使团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创新团队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一种向上的文化,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文化,它对于团队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2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2.1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意识集合点,它彰显着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发展动态,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而言,团队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其团队工作原则,以其实际行动践行其团队精神和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团队利益。团队精神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力量集合在一处,使其形成一种合力,尽早实现奋斗目标。

2.2团队制度

团队制度是约束全体团队成员的行动纲领和行为依据,各成员必须以此为依据,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团队成员能够以大局为重,勇于迎接各项挑战和难题,同时还要主动关心和了解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另外,一个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奋发向上的团队还必须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赏罚机制,保证组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团队作风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团队作风更有利于团队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必须扬长避短,建立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建立相关信息交流平台,使组织内部形成民主团结、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团队内部环境下,各成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各成员也更乐于交流其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个人创造性的激发。

2.4团队效率

团队效率作为衡量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历来就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职业院校必须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为重点,明确组织目标,合理分工,实行责任到人,划分责任范围。各成员也必须进一步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合理调整自身行为,并能够积极为组织建言献策,密切关注外部发展态势,定期收集和整理实时资讯,为团队的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

3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发扬协作创新精神,鼓励内部合作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鼓励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紧紧围绕团队项目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协作,少一点分歧,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积极发扬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以期尽早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团队跨越式发展。

3.2建立健全成员沟通机制

沟通不仅可以增进信息传递和交流,还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误解,保障团队的高效运作。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其成员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反馈,以保证其组织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座谈会,鼓励各成员积极沟通,并交换意见和建议。

3.3关心各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其解决难题

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其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主动关心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主动帮其分忧解难,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为团队服务。此外,学校还必须根据各成员的表现和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

3.4彼此间互相尊重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4

大学作为创造知识、传播文化、引领风尚的主阵地和辐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于确保现代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大学文化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大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智育技能,轻德育,轻人文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重表面形式,轻精神内涵;重环境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正在受到不良文化的冲击。[1]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与大学文化属性不符并且会对学生发生不良影响的文化倾向,如大学文化的庸俗化、趋同化及简单化。[2]很多高校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因而存在缺乏规划、随机性大、盲目跟风、个性缺失等问题。[3]出现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没有准确把握住大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阵地的本质,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才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咨询社会、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入领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背景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紧转型的客观现实,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引领作用,大学文化才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熔铸校园文化灵魂,才能培育和塑造大批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不断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主动承担起传承、引领、辐射和创新社会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充分认识大学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命之魂和精神旗帜。而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共同追求,是学校继承传统、履行职能、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

现代大学在构建大学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制定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纲要,努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本校特色、本校特点的校园文化,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紧密结合大学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许多大学在多年办学的光辉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代大学人潜心耕耘、薪火相传,创造、传承和弘扬了独特的大学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党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这些文化传统对学校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挖掘和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构建大学文化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传承,加强校史研究和校园历史文物保护,深入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践行经过几代人提炼出的校训,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积极开展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抓好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保护,大力建设文明校园。通过文化荣校战略,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兼容并蓄、文明健康、安定有序的人文大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文化建设路径

1.根据时展要求,明确大学文化发展定位。现代大学要在明确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础上,设定建设大学文化的战略目标,比如“坚持‘质量立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特色兴校’,进一步提升学校竞争力”、“坚持‘人才强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学科领校’,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开放活校’,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活力”、“坚持‘依法治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文化荣校’,进一步提升学校‘软实力’”。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围绕“文化荣校”战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构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大兴学习之风,以学习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第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筑牢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思想道德基础。第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凝聚到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上来。第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科建设和发展,增强学科归属感和价值追求。第五,加强与人文艺术、文化产业领域相关的学科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去,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宣传的力度和深度。

3.依托文化传承,打造特色大学文化。现代大学在各自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都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专家学者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符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的精神,积淀出良好的教风,培育出严谨求实的学风,凝练出具有深厚底蕴和激励精神的校训。因此,现代学校在构建大学文化过程中,要注重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资源,走特色之路。第一,明晰学校办学理念,践行校训,传承并进一步提炼大学精神,将大学精神内化为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二,通过开展校史研究、组建校史宣讲队等形式,深入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激励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做好学校文物史迹资源的普查、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强对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及开放服务工作;组建校史研究队伍,以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成果、重要时期为主要内容整理编写新版校史,比如本校校史教育通识读本、编印出本校知名校友风采录等系列校史研究成果,开展系统化、日常化的校史校情教育。第三,注重校友文化。建立完善校友信息库,健全校友会组织,形成“关怀校友,热爱母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校友文化;重视校友资源,关心校友发展,学习成功校友,营造校友感恩母校和培养、支持母校发展的氛围,助力校友干事创业,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4.围绕建设特色名校目标,力促大学文化创新。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熔铸大学精神,使各具特色大学文化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为现代大学科学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校,努力强化硬件和软件设施,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内涵。积极树立人文魅力校园典型,并充分发挥人文渊薮的辐射力、影响力,为促进地方人文风尚的形成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造相结合,不断推进学科建设。第一,大力推进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层建设、整体推进”的方针,坚持“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着力加强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以及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发展新兴学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第二,进一步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在学位点建设上优先向特色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倾斜;进一步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采取多种方式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不断扩大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提高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第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效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科研激励机制,着力构建“项目-平台-团队-成果”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宽容失败、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创设民主与自由的制度环境。首先,坚持民主治校、校务公开的原则,注重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民主党派和离退休教职工在治校理教、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管理制度更加合理,职责更加明确,运行更加顺畅,管理成本逐步降低,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形成更加科学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其次,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打破体制“围墙”,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知识原创性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5.围绕人才强校建设目标,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为人师表、品德高尚、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做知行合一的典范,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素质、提高层次、创新机制”的工作思路,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以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和汇聚一批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为纽带,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完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大力培育一批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团队。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资助力度,加强跟踪培养,激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更为合理的人才梯队。按照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动态管理的原则,优化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才紧缺问题,全面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大学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明确大学文化的建设定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统领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师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和文化陶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体现大学文化的思想引导力。

(二)将人文传统与时代创新紧密结合,丰富大学精神的人文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的本质体现,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文化根基和动力源泉。[4]大学人文精神文丰而意博,理深而旨远,对于构建当代大学开放兼容、以人为本、崇德守朴、和谐有序、求真务实、诚信敬业的大学精神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大学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任何时代的文化精神,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我们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追溯,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为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奠定稳固的基石。

(三)深入挖掘学校特色历史人文资源,彰显大学文化的品牌个性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中心。大学文化的创新并非抛弃人文传统一味求新求异,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彰显大学品牌特色的创新。特色是一所大学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积淀。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兴校”之路。充分利用高校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和文化传统,积极开拓文化建设新阵地,创设文化建设新载体,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要求,着力打造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文化建设项目,力争形成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品牌和亮点。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精神;团队作用力;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03-3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行进在教育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路途中,处于不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抢抓机遇促教育转型升级的时期。在这样的转型期,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在办学内涵、课程管理、队伍建设、发展路径等方面用心跟进,必须发挥好五种企业精神与四大作用力。

一、以创新精神为灵魂,推动团队的发展力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他给我的启示是:在我们的学校管理中,所谓的创新不是惊天动地,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动,这意味着创新如水,水随万物而变,可结冰、化雨,可环山、入海,可润物无声。德鲁克指出创新的目光在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中。受此启发,我们对学校管理创新的目光也应该放在内部管理如何打破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曲线循环、管理平台与程序的创新、教育内部管理结构的变化上,我校管理的“微行动”恰好印证这样的创新路径。

学校依据校情每学期对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发展,落实制度约束,细化管理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打破平衡求得新的平衡的过程,学校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还依据校情,分别开发了校务管理系统、平时工作档案查询系统、教师评价系统等管理平台,搭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管理运行框架,建立了管理方略的基础模板,理清了管理脉络,畅通管理层架,明析流程管理,提高了工作执行标准,使校务管理更加即时、透明、立体、交互,管理的重心得以不断下移,方式更加灵活,落点增多。同时以“创意”校务为经线,以提升办学品质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纬线,“外塑形象,内炼品质”,寻找到了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在基于外部影响的创新行动方面,学校以“服务好每一个家庭”为核心,开展好“园区五中教育服务套餐”计划,在沉下心来抓好教育的同时倡导“创意校务”。

二、以专注精神为引擎,推动团队的耐挫力

李彦宏在回答众人对百度成功秘决提问时,曾说:“在市场动荡时要精于专注。在市场动荡期,我选择脚踏实地地专注于运营、技术,专注于用户体验,在这些方面我没有令人失望……”校长负责学校的战略设计、战略规划、战略管理、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需要大刀阔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但更需要在管理中沉住气,稳住力,持之以恒地践行有价值的办学理念。我校提出了“自然而润泽”的办学理念,既是对学校原有的生活教育理念的传承,又是面向未来教育努力方向的望。在“自然而润泽”的理念的统摄下,学校各个条线的工作有了发展主线的构架,如在教学方面本着“生本”“生态”“生活”“生长”的理念进行教与学的改变的行动研究,德育部门本着“育人”“育心”“育情”“育理”的方式,进行德育“我们的一千零一个故事”校本化教材的开发等等。要想把这种理念坚决贯彻下去,变成一种信念,付诸于实践,在研究中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这一思想和理论,需要团队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质量、沉下心来抓落实,以寻找适切教育为行动要领,专注于通过每个条线的“微改变”来不断挖掘出“自然而润泽”的教育核心价值。

三、以积极精神为动力,发掘卓越团队的内趋力

对事业是否保持有激情、有执著是摆在每一个要做个优秀的管理者面前的命题。苹果公司式的激情在于专注用户体验、改变世界精神、理解范式转移。它需要有微软式的激情――战略分析、商业模式、当责精神。谷歌式的激情在于平等创新、一流人才、互联网文化、实时回馈。创业公司的激情在于发展速度、主人翁感、打拼精神、创业环境营造。作为首席执行者的校长,自己要以激情“定位”“校航”,尤其是面对不理解、抱怨、旧有惯性的抵冲时,更应该学会及时打扫心垢,修复情绪,及时给“动力系统”加码,投射出充满精气神乐观积极的磁场影响力。面对教师职业倦怠时尽可能地挖掘师生教育的幸福感,寻找正能量之源:学校会通过“校园生活的开心一瞬”的纪实照片来彰显校园生活中曾经的精彩;通过电子生日贺卡分享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荣耀与动人之处等等。

四、以合作精神为感召,营造卓越团队的和谐力

诺思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单纯的竞争是低效率的,合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企业家创新的方案要能够实现,需要说服资源的所有者把他们所支配的资源汇集到一起,这就是合作。好的合作是需要建设管理的。首先需要确立共同的事业愿景和目标等因素。如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城市化学校的进程”为事业愿景和目标,团队通过磨合达成真诚的合作式关系。在合作发展过程中,要求本着全心全意服务的原则、公正公开办事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提高工作的要求,工作上形成讲究格局、讲究品质、讲究管理的架构,多思考有前瞻,沉下去抓落实,乐服务勇表率,调动团队精气神,提高团队成员合作的意愿程度,让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其次,也需要在考核中糅合“半结合”式合作竞争策略。我校推出行政业绩考核,教师工作表考核等措施,意图也在于通过“半结合”式合作方式,使竞争力发生了聚合,达到了“1+1>2”的效果。再次需要进行合作资源整合并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如在校内合作层次方面实行备课组积分考核,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合作的紧密度,特色教研级的评价考核,提高教研组之间合作互动对特色的思考与凝聚,实行百科创意工作组听证制,促进特色教育的互助与推动。

五、以文化精神为奠基,助推卓越团队的潜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或源泉。我们的企业家不仅应该是经济专家,也应该是真正的文化专家,只有把正确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管理思想、队伍培训、行为准则并致力打造企业形象、提振企业精神,才有企业美好的未来。学校管理亦然,校长需要做文化的经营者,如果能让校园中贯穿人本精神,让人文化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和多元,就会产生文化的力量。学校文化的精神体现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学校要精心布置校园文化,以丰富“润泽”的文化载体装点校园。校园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传递着生命生生不息的气息,在乡土文化的润泽引领下,让师生流动的精气神的美自然地润泽着孩子们热爱生命、内敛纯朴的情怀。校园内的公共宣传栏、校门口巨大的电子屏、校园内的墙报、板报、走廊等公共宣传区域,五中师生的书法、绘画、篆刻、编织、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都以“吾土吾民”系列为主题,展现苏州地方文化,通过乡土文化的展示,让学生的心静下来,气定神闲,悠然在吾土吾民的文化中行走和滋养。百科创意中“雕刻雅趣、苏式建筑造型、编织艺术”的文化课程的传播,就是对苏州本土文化的一种传承。此外,灵活开阔的智慧和文化的衍化也会渗透在学校对“智慧校园”管理、“自然而润泽课堂”构建、“智慧型师资”打造、“百科创意特色课程”不断开发、对“服务好每一个家庭人文化环境”主题营造中,文化的精神是作为校园文化引领者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六、以“预见力”为远点“瞻前顾后”

马云46岁时在阿里巴巴年会上讲过:“当所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所有人不相信未来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相信,我们选择了信任,我们选择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更好,我们选择相信……”马云对新商业模式的预见力在当下变为现实后所产生的价值有目共睹。这就是预见力的力量与价值。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在一个相当的制高点上,高瞻远瞩,以“预见力”为远点,体现治校的“前瞻性”和“后化性”。所谓前瞻性,主要体现在:(1)应该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系统规划、全面统筹整体性的设计,它不以现实问题导向型,是向终极目标导向型,它必须超越渐进式的发展规划,而从把握教育的大形势、大趋势,教育自身发展变化发展规律来考虑,它具有整体性。如我校统整了学校固有的历史文化,衍展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自然而润泽”为教育理念,诉诸长远,把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的发展统整入发展框架中,并对学校的建筑、文化、教师团队的发展,学校特色的打造都站在未来发展的远见来综合性思考。在学校达标升级的发展过程管理中,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把重点从解决实际问题,转移到明晰校园建设发展的构成与边界,建立起解决发展中问题的长效机制,纳入全面统筹,系统规划的设计中,让全体教职工明确以前瞻的发展框架去赢得发展的先机,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着力打造“智慧校园”,以“微行动”的方式开启教学新时空,建设各学科“微课程”课程体系,从而在现代化教学管理的新视野中占有一席之地。(2)必须由趋势转变为意识。对于外部环境的情况,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转变,趋势的转变才是决定一个机构其努力和成败的关键。对于这种趋势的察觉,校长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如在达标升级学校在均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影响其趋热转变最重要的关节在于优质资源的流失和这种流失所造成的发展的下滑趋势和随之而来的学校教育基础失衡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着重视将来,重视机会,敢于担当,富于责任的意识,作为校长,理应准确把握趋势转变核心问题,选择方向及发展契机,迅速作出准确率极高的判断,迅速地采取逆转趋势的大行动。(3)必须有机敏心智模式。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技术首席执行官,其秘诀就是要有一个高效而敏捷的心智模式,要有专家直觉,能够迅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作出正确率极高的预判。我在学校管理中,有时会感觉好像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预见它,并且可以极为肯定而自信地采取行动。当自己早就知道自己的行动将会产生什么结果时,心存自信,因为这是一种比“预期思维”和“战略直觉”更为原生态的能力,依靠高层次的知识和经验,然后才能将其组块成为一个机敏而高效的心智模式。

七、以“开放力”为支点“上行下效”

斯坦福能够迅速崛起,其原因就在于“开放”,开放力是基业长青的王道。作为校长,如果以开放力来带动团队,并让观念通过管理者渗入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和制度,就会形成组织变革发展的强大动力。(1)作为管理者的开放力体现在开放的胸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站在团队中间,可以是顾问型领导,对成员进行业务指导,这就要求管理者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可以是伙伴型领导,把自己的定位与干部、员工在同一个工作平台工作的伙伴,形成一个工作圈,大家围绕工作目标一起转动,这就要求管理者的奉献精神;可以是教练员型领导,带领一个团队的成长,管理者成为裁判员的前提必须首先是个好的教练员,在打造团队之初,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工作作风,帮助团队明确目标,关注团队成员的各自现状,使团队成员都能取得进步,并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实现优势组合,最终向高绩效团队发展。(2)作为管理者的开放力体现在给团队搭建开放的平台。一个开放的平台要有清晰的规则,唯才是举;要给团队成员发挥才能,发展自己的时空,立人达人;组织要通过制度逐步建立团队的基本精神,打造一个规则清晰的开放平台,给人才以发展空间并合理分配收益,留人留心,保有持续竞争力。(3)作为管理者的开放力体现为对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放。环境、人力、制度、物质、文化其实都是一种资源。有效的沟通和运用资源是一种战略,通过资源共享,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在用人制度上,尽可能照顾到大家的全面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大家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发挥,善良的人内心某种骄傲的东西可以自由地呼吸,同时通过制度又强有力地捍卫团队的正能量。

八、以“执行力”为落点“声东击西”

执行力是将战略、决策转化成结果的能力;团队执行力是把战略、决策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以及速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序,是管理的不断优化,是文化的建设与演进。(1)以思想的统一界定执行力。我让所带的团队明确:态度不等于结果,态度和结果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态度好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结果。职责不等于结果,没有结果意识,职责就是一纸空文,完成职责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有结果意识。任务不等于结果,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完成任务只是对程序、过程负责,只有收获结果才是对价值、目的负责。(2)以简洁高效的制度提高执行力。布置任何一项任务、流程,都应该把“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相关问题在制度上加以明确,分清责任理顺程序,能简则简,务求实效,并要一竿子到底,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执行力。对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还要有督促、检查和考核,可以运用目标管理,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保证管理的效果。(3)以科学的激励措施来推动执行力。激励就是动力,有了好的激励措施,团队才会自发的提高执行力。如果没有激励,则团队后劲不足、有始无终。建立公正、科学的激励措施至少应该做到:奖要立刻奖,不拖欠、不克扣;罚要立刻罚,不心慈、不手软,奖罚分明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项激励措施,一旦制定,就要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决不半途而废。(4)以文化的倡导深化执行力。强调团队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按照流程要求去工作,不互相推诿、将过程落实的过程就是使团队每个人的职业素养同样得到提升的过程,形成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做一个快乐又努力奋斗的人的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当然“执行力”的锻炼往往是需要“声东击西”“旁敲侧击”“左顾而言它”的。可以是界定团队目标,理清处境、确定衡量指标、考量团队的活力度与参与度、探索度等等。

九、以“自控力”为基点“左顾右盼”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兵团高校兵团精神当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0-01

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兵团人在对待屯垦戍边事业,在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体利益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情感与态度等,是兵团高校培育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当前,大学校园充斥着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多种需求的趋势,影响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兵团高校内研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习、认同和弘扬兵团精神,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对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一、兵团高校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兵团精神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兵团精神在本质上形成了兵团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反映了兵团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涵盖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体现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1]。所以,利用兵团精神培育兵团高校大学生,可为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兵团精神的要求均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兵团精神是推进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兵团高校中弘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和辨别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

3.有利于为兵团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

兵团高校积极弘扬兵团精神,有利于培育一支热爱兵团、服务兵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兵团的未来发展培育中坚力量。弘扬兵团精神,有助于抵御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的侵入。兵团高校大学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优秀的科学素养与实践技能,将对兵团经济建设做出极大的贡献,使新疆实现飞跃式发展。

二、兵团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困境

1.社会潮流对兵团高校大学生德育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完成,世界政治与文化也开始步入全球化,西方各种哲学、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想的流入,各种垃圾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伴随而来,侵蚀和消磨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民族认同感等[2]。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兵团儿女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环境变化的反应最为敏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受到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

2.兵团高校现有的部分教育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与社会的发展。

兵团高校虽然在兵团精神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充分体现“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内容缺乏深度剖析,对兵团精神的时代特征、价值和发展的教育不足;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显不够,校园物质文化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制度的建立、经费的保障、时间的安排等方面还有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兵团的优越历史、地理条件;教育方法不当,主要采用传统灌输方式,缺乏情感性和艺术性,方式过于简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3]。

3.兵团高校对兵团精神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兵团高校的组织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比如学校党委的领导地位及党政领导、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岗位责任,虽然在总体上建立的很好,但仍有不足之处,很多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其次,专项经费作为后勤保障,投入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兵团高校普遍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但投入与需求还有极大的差距。再次,队伍建设是组织保障。兵团精神教育工作须依靠4支队伍:管理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辅导员队伍,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水平。

三、兵团高校兵团精神教育工作的对策探究

1.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充分体现与时俱进。

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根据党、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加强正面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改进教学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方针和兵团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掌握党情、国情、兵团情。

2.拓宽教育途径,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发挥校园景观的育人作用,将兵团的发展、历史名人和突显兵团精神的语言装饰在校园环境中,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收集与兵团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研究兵团发展的特色,引导他们用辩证的眼光和思维认识兵团精神的实质;整合各种资源,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即课堂、讲座、调研、演讲、辩论、论文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运用现代信息、资源、教育方法,广泛借助现代传媒,让学生了解不良社会现象的危害,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健全兵团精神教育的保障体系。

在兵团高校的兵团精神教育工作中,各层级部门及相关教育者要明确职责,避免集体邀功、逃避责任。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另外,针对兵团高校的教育队伍的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的情况,要通过吸纳高层次人才、加强进修培训、出国留学访问等方式,提高队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兵团精神的教育和弘扬不只是4支队伍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需要多方位协作努力,在学校里每位教职工都是兵团精神的教育者,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均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弘扬和传播兵团精神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张伟.闫卫华.付娟.兵团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云梦学刊,2013,(2)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7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夯实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石油石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拥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确保企业在竞争中长盛不衰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是构成品牌的本质要素,是支撑品牌的核心力量,而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合力。基层文化生于基层,在基层发展壮大,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它所体现的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追求等可以渗透到基层安全管理、生产运行、队伍管理等各方面。

3.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基层广大干部职工是油田各项工作的主体,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推动油田不断发展的人才保障。

二、油田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1.油田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油田大力弘扬“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宣传贯彻“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和“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理念,不断丰富胜利文化内涵,深入创建基层家文化,为促进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许多基层单位按照胜利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单位实际,发动职工参与讨论,聘请专家和咨询机构进行策划设计,着力建设有单位个性的特色基层文化,产生了凝心聚力的效果,使油田基层文化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创出了“胜利钻井”等一批行业品牌,提升了油田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

2.油田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基层干部职工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颇,认为文化是虚无缥缈、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能将其很好地与工作融合,主动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使许多基层文化理念只停留在纸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二是少数单位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跟风现象,不能结合自身特点,提炼具有鲜明特色的团队文化精神和理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三是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难以将其具体量化,从而增加了监督检查的难度,影响基层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推进油田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团队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培育。团队精神是基层文化的核心,培育团队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根据单位的性质、外部环境及员工构成,提炼核心的精神文化,使全体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和认识观达成共识和统一,形成核心价值观,让职工深知企业与他荣辱与共,命运共系。近年来,油田各二级单位以基层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每个基层队提炼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团队精神和愿景,孤东监测大队开发测井中队结合测井工作的作用和实际,培育出了“甘做开发探路人”的团队精神,“孤东一号”联合站干部职工在“诚信开拓、追求发展、勇挑重担、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的鼓舞下,锐意创新,使单位的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连续获得管理局“名牌基层队”和中石化“五星级站库”的称号。同时,各基层单位还通过标识牌、宣传彩页、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群众文化广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并在基层定期组织召开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开展基层文化故事征集、和谐文化建设征文等多种活动,寓教于乐,使团队精神和价值理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自觉弘扬与共同实践的价值追求,激励基层广大干部职工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挖潜拼搏,促进了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

一、创造宽松环境,展现自我,挥洒个性,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一)创造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可塑造人,也可改变人。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庸人埋怨环境。一个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精神上很快乐,心情上很愉快,那他做工作干事情,自然而然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所以,要让团队成员展现自我,挥洒个性,发挥团队作用,发扬团队精神,集合团队智力,展现团队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团队成员做伟人、做能人,各尽其潜、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长、各尽其用。作为团队领导要始终明白,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环境,对团队绩效的提升多么重要,营造出了以制度管人、以规定约束人的良好氛围。做到工作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管理有制度,所以团队领导始终播撒绿色,给职工创造绿色的环境,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轻松和谐的气氛,给职工创造出一个和谐共处、顺心舒畅的工作环境,让职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展现、表现自我。

(二)让团队成员在和谐的环境里,展现自我。

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可以化解身心上的劳累。团队成员彼此之间要开诚布公,抛弃前嫌,相互交心,多听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同时,领导要率先垂范,要鼓励和倾听,激发团队成员的正能量,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意识,要让成员明白自己所处岗位对团队的重要性,树立团队的使命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整个团队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平稳运转。正如一个篮球队一样,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场上,教练如何集全队之智、举全队之力,如何运用战术、技术发动进攻,如何发挥得分手、三分球手和核心队员的作用;如何组织有效的防守,阻止对方得分,目标任务,就是打赢每一场球赛;球队在赛场就是团队的有效组合,是团队精神的真正体现,是队员在赛场上尽情发挥、积极配合,是队员岗位上各尽其长,展现自我的真正体现。

(三)让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个性。

无论企业的大小,人员有多少,都是团队的集合;正如一个机械设备是有不同的零配件组成的,才能正常运转;一个企业是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组成的。所以作为团队组织者,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因需设岗,因人配岗,因技落岗,只有这样才能心情舒畅,愉快工作,才能展现技能,挥洒个性,才能创造效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如让一个砌墙技术很高的建筑工人去拌砂浆,不但不能发挥他的砌墙技术,反而会消极怠工。团队成员应该把个性挥洒在岗位上、工作里,发挥自身价值,创造辉煌业绩,团队绩效才能提高,企业发展态势逐步增快,可持续发展态势逐步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二、区别对待,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

(一)区别对待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组成一个高效成功的团队,要有不同的角色配置,根据其特点担任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出团队的业绩;所以成功的团队要有区别对待,发挥出团队精神,创造出业绩来。正如一个篮球队,教练针对各自的特长,在赛场上安排后卫、中锋、边锋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技能。这就是教练根据赛场情况积极地布置进攻防守意图,区别对待每一个球员,充分发挥核心球员潜能,充分体现球队的集体效用,以此赢得比赛。团队领导要做球队教练,要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区别对待每一个团队成员,根据成员的自身素质、业务技能,应变能力配一合适的岗位,做最了解、最得心应手的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达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目标,就能使企业更加良好的向前发展。

(二)团队成员之间要形成高度的信任感。

团队成员之间要形成高度的信任感。营造团队成员信任氛围,团队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把领导者比作为乐队的指挥一样,团队领导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针对每一个成员的特点,配以合适角色,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诚信用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让其发挥出最大潜能,真正体现既是为自己的利益工作,又是在为别人的利益工作的最大乐趣;还要积极维护团体利益,力排众议用语言和行动支持他人的工作,以达到团队成员对这个工作群体的忠诚。同时,每个团队成员要倡导做人以德为先,待人以诚为先,做事以勤为先,以正直、诚信、负责的态度,关心你的同事,关心他人工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佳效用。如一个乐队,每一个成员都要服从乐队指挥才能演奏出美丽的乐章。所以每个团队成员要发挥出自己专业才能,以及良好的协作意识,对相关的信息加强沟通,对现存的问题坦诚相告,做到相信对方,信任对方,自觉维护团队的信任环境。团队领导始终做到既是指挥员又是服务员,始终以身作则,做到言而有信,以自身形象影响整个团队,及时协调化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鼓励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做到重大问题倾听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灵活授权;同时,积极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创造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达到团队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信任感。

(三)团队成员要在工作上协同合作,优势互补。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松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松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而且团队协同合作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团队的业绩来自于哪里?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每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一句话,就是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所以,团队成员不要求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是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发挥自我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上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着想并为下一道打好基础,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协助每个成员取得最大成就,弘扬协作精神,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大于各部分之和,真正体现1+1>2的效率。

三、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

(一)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水平高低是衡量团队成败的关键。团队的创造力来自于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成员的潜能,激发出成员的创造力。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红军战士和整支红军队伍有一个为天下所有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共同目标,他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创造性地解决碰到难题,创造出人间奇迹。作为团队领导要注意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创造出适合团队成员自由发挥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区别对待每个成员,发挥团队成员特点和技能,有针对性的分配任务,要重结果,让团队成员在过程中创新、在过程中张扬,着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二)增强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在高效团队中,每一个团队成员为了统一的目标,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才能真正体现出团队精神。涓涓小溪只能泛起细小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掀起惊涛骇浪。小溪日夜不息,目的是奔向大海,集小我成大我。个人就是小溪,团队就是大海,每个人都要自觉融入团队,才能发挥集体效应。独狼并不强大,以集体力量出现的狼群,却能表现强大的攻击性。所以团队成员要发挥群狼作用,锁定目标,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各行其事,加强沟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各自的岗位上张扬个性,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同时,团队领导要发挥头狼的作用,尊重每个成员的兴趣和价值,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坦诚相告现存问题,协调部门之间、工作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配合和协作意愿,增强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三)提高团队成员的凝聚力。

《周易》说:“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孙子兵法:谋略》说“上下同欲者胜”。这充分说明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团队因工作目标而产生、为工作目标而存在。团队成员必须肩负团队的使命,以更高的目标指引团队向前,使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形成统一和强烈的共识,凝心聚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因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敢于冒着犯错的危险去追求他们的目标和理想,并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1篇9

作为政治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公正思想、奉献精神、爱国精神,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能够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的教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的形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不断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认识真善美的伟大,假恶丑的可恶。对学生,教师要怀着一颗仁爱的心,要尊重学生,使学生学会如何爱人与尊重人;教师要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的可贵;教师对教学事业要充满爱,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多奉献、少索取,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精神的可贵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爱老师、敬老师,能够自觉向老师看齐,这对于培养培养学生有效成人,有效成才,对于使学生逐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爱国精神

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传统课堂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辩论的机会,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现,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时,现代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肤浅的,很多学生认为,谈爱国是唱高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作为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空洞地谈爱国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新形势下,自己所认识的爱国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身边的爱国事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爱国有个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爱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做法。这样,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发展自我团队意识,学生不仅有效认识到爱国精神的现实价值,同时,也能够以爱国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思想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现在的高中生,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差,认为思想政治只是讲一些骗人的理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联系识记的方式,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不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引入课堂,如当代人一切向钱看的行为,社会不公的问题等。把这些现象引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剖析现象的本质,不断研究分析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这些现行,并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但只要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不影响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方向。这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学习政治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10

“学习型机关”体现的是一种组织文化现象。组织文化是特定的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具有的特定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具有整体性、广泛渗透性和历史发展性。

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场合,并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学习不仅可以改变人类外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也能影响人类的思想,促进人类智能的发展。学习既包含了许多认知的因素,如感知、记忆、思维等,也涉及动机、情绪、社会行为以及人格等基本问题。

“学习型机关”是“学习型组织”概念的延伸,我们认为,“学习型机关”侧重于体现一切有积极意义的(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个人、对集体有良好影响的机关文化。“学习型机关”能凝结每个人的智慧与文明,成为维系大家团结拼搏向上的精神纽带;能促使人们在精神生活的深处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所以在“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的提高,更要加强对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长期以来,人们的交往过于程序化,缺乏深层次的沟通、理解和包容;另外,由于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在社会强调尊重个性,尊重个人选择之时,个人却在挥洒个性的同时,不知如何尊重社会、回报社会,尊重集体、回报集体,很少有人对某种个人选择践踏了公众的情感,给集体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去自省,去重新评价个人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理解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宗旨是在计划生育干部队伍中形成先进的文化,创造积极的氛围,坚定事业发展的共同信念,尊重个人发展,鼓励自我超越,形成团体学习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崇尚道德的回归,价值观的重建和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精神的弘扬。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

1、在全机关形成共同的组织价值观:即建立机关组织的基本信念和思想。组织价值观在机关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对人产生内在的规范性约束;它是机关凝聚力的基石,是培养向心力和认同感的关键;它能够将个人的成就动机与工作目标有机结合,激发公务员的内在潜能。我们认为,国家计生委机关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环境、协同合作、共同发展、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形成协同合作的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机关团队,注重个人的成长需要,有效促进个人和事业的共同发展,以优质高效的行政能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2、在全机关倡导一种精神:弘扬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这是新时期、新任务要求大家所认同、所发扬的,象征着机关之魂的一种精神。培养团队意识,确立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目标是弘扬机关精神的前提。

3、严格履行公务员行为规范: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措施

“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求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人员保证,所以这项活动需要全委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的落实,公务员的思想品德教育,依法行政意识的树立,新型生育文化的倡导,计划生育在国际合作中的新形象塑造等,以及委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都体现着特有的国家计生委机关作风与机关文化。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要建立在机关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以加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转变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为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适合干部成长的氛围是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关键。委机关要精心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团结友善、包容理解、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来凝聚人心;用“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精神来鼓舞人心;用适合干部成长的政策与环境来吸引人心;用良好的用人育人机制来激励人心;用和谐融洽的机关人际关系来打动人心。这样的氛围一经形成,机关每一位公务员的潜能将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个人价值取向会自觉自愿地和组织价值观保持一致。机关将真正成为大家想说真话,敢说真话;想做实事,敢做实事;想开拓创新并敢于创新的民主、团结、包容、进取的集体。

2、形成协同合作的团队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基础。团队应注重团队精神本身所强调的内涵。为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服务能力,委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应致力于团队精神的建设。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充分发挥每个公务员的潜质,去最终完成机关的工作目标;而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加强各司(厅、局)的沟通协调,产生协同效应,在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上互补;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机关全体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最大化,向心力与凝聚力来自于大家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共识的组织价值观,大家的内在动力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尊重个人的需求与成就动机,适合于个人成长的环境;大家能认同的组织价值观的关键是核心价值观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创造良好的用人育人机制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委机关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1998年机构改革以来,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项改革措施,在机关内部初步形成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一大批有能力、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补位、有为才能换位”的思想已经渐入人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委在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面的深入探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又有利于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科学机制;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

仅有好的选人用人制度还不够,还要有专业相配套的育人制度。从“九五”开始,委机关系统地、创造性地组织多角度、全方位的各类培训活动,机关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专门业务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讲座和外语、计算机等技能培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出台了《国家计生委机关公务员培训实施意见》、《委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暂行规定》等,并实行了公务员培训证书的登记制度。同时,倡导创建“学习型机关”,还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职能,落实机关教育培训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培训的考核评估制度和公务员培训与管理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在基层实践锻炼方面,进一步完善挂职锻炼、交流学习制度。

4、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根本。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机关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全机关重点倡导提高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是改革创新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公务员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键取决于机关能否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并接纳包容错误。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它是最具时代特征,最有实效的一种能力,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是人与人之间学习能力强弱的竞争。“学习型机关”要求每个人具有很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尽管终身学习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大家对学习能力的重视尚显不足。学习过程实质就是自我发现、自我调节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学习能力强,其自我认识准确,自我调节及时、有效,通过学习提高其他能力显然速度快、效率高、影响大、后劲足。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1篇11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几项切实可行的绩效提升措施,即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创建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实施有效的团队冲突管理,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高层管理团队绩效从而促进公司绩效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键词]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团队绩效绩效提升措施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企业内部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外部代表着整个企业的行为。他们的决策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他们的执行决定企业的命运,高层管理团队由于负责整个组织的经营决策,因此团队绩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绩效。因此,提升高层管理团队绩效从而促进公司绩效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升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

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素质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单个成员的素质;二是团队结构,即内部成员的构成;三是各成员间的动态协调配合能力。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升也取决于这三个因素,也就是一个成员合理构成、默契配合的高层管理团队能够提高团队绩效。一个合理的团队结构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应合理、高效

对于成长性企业应选择年轻高层主管占较高比例的团队结构,保持高层管理团队整体旺盛精力和冒险精神;对于成熟稳定型企业则可能保持年长者居多;衰退企业中团队应增加中年高层主管。年轻人思想敏锐,敢作敢为;中年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老年人阅历丰富,处世稳健,各有优缺点,可以形成互补。

2.保持高层管理团队的任期相对稳定性

这有利于高层管理团队进行有效沟通,容忍冲突,积极谋求和目标一致。

3.根据企业规模,合理聘用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

因为良好的教育背景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更前沿的社会动态、更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更良好的内外互动氛围。

4.争取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多样化的知识技能结构匹配

实践表明,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有利于企业高层合作、高效完成组织的战略决策工作。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角色的衣钵最后往往落在技能较全面的成员手中。高层管理团队的职业背景和相应工作经验匹配则是同成员间知识技能合理结构安排等效的设计。

5.高层管理团队应保持合理的决策规模

目前各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规模普遍在5人~10人之间,事实上,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深化,这个集体决策团队人数可能有增加的趋势。

二、创建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表率起主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文化。一个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1.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团队凝聚力强,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高度的忠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团队利益,愿意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尽心尽力;团队发展出有力的团队规范,团队精神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团队精神的文化与舆论在团队氛围中占统治地位。

2.持续高涨的团队热情

团队成员身心愉快,充满了活力与热忱;团队成员的参与愿望强烈,团队既强调团队精神,又鼓励个人完善与发展;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士气高昂,不畏艰难,对达到团队目标具有很强的信心;对挫折具有较强的承受力,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3.和谐创新的团队氛围

团队成员彼此信任,相互依存,通力协作,彼此关心和爱护,信息共享,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坦诚、开放、平等地沟通和交流,人际关系和谐;团队中民主的管理作风、自主的工作环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卓越高效的团队业绩

在机制平台基础上,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应具有不断地进取和创新精神,将用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化和提高,使领导者真正做到事事用心,处处用心,不断提高绩效。

三、实施有效的团队冲突管理

高层管理团队是由繁忙的经理们组成的,他们极少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他们必须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领导他们在组织中分工负责的那些人身上。他们作为一个高层管理班子聚到一起,在一起的时间一般较少,交流互动时间很短,互动、默契和交流缺乏为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在年龄、职业生涯、教育背景、经验和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这些差异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对冲突进行管理就是要坚持权变的观点,正视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的客观存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

1.正确认识高层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

由于高层管理者在成员构成方面的差异性和层级结构上的特殊性等原因,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是肯定存在的。允许多种观点并存,能够避免做出冒险的决策,促进创新思考。所以当他们产生不同观点是聚焦于任务问题时,这种任务导向的认知性冲突是建设性的,会使高层管理团队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并取得更佳的业绩。

2.开发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管理的预警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冲突严重而又不能有效解决,会引起高层管理危机,甚至企业经营危机,所以开发高层管理团队预警机制具有现实意义。确定一个有威信的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者,训练和保持成员对团队氛围的敏感性,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认知和感情,是高层管理团队预警机制的重要方面。

3.确立任务、目标导向的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应共同参与企业共同愿景和目标任务的设计和确认。高效的高层管理团队因为有共同目标,就会用更宽广的视野讨论企业未来的目标,怎样取得更高的绩效,总是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和核心问题有关的难题和事情上,虽然彼此在相关议题上有异议,但本质上是建设性的,认知性的,不会产生相互憎恨的情绪。

4.营造公开交流的氛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高层管理团队的领导者要营造一种不但能够提高绩效,还要促进成员的积极参与,公开交流,团结协作的氛围。公开的交流使得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能够真诚地参与,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加强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共识和认可。这种公开、坦诚交流会导致一些争论和冲突,但是,如果团队成员认识到冲突是任务导向的,是为了提高团队绩效的,他们就能够积极的对待。那些鼓励讨论、争论和协作的高层管理团队比那些忽视这些的高层管理团队能够使团队成员获得更高水平的满意感。

5.维持平衡的权利结构

要想维持权利结构的平衡,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创造一种公平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感觉到整个讨论的过程很公平,就比较容易就某项议题达成一致。比较理想的权利结构是,最高领导者比其他管理者多一点权威,但是每位团队成员都有实质的权力和策略性的位置,特别是在他们负责的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实质的权力,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地作出贡献。

6.激发认知性冲突,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创造性

高层管理团队的创造性来源于团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并能以新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知性冲突是高层管理团队创造性的源泉。通过鼓励不同的意见和促进创造性的提议,可以激发认知性冲突。团队成员差异的好处之一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冲突将会激发创造性,针对问题产生有创新的提议。

四、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工作绩效,是决定该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建立和完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精神、情感方面的教育、引导外,最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建设方面解决团队成员的收入分配问题,即建立健全一套有机联系的能激发高层管理团队实现自身价值、鼓励高层管理团队不断取得业绩、合理约束高层管理团队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益激励机制方面

包括:①个人报酬激励。主要的激励手段有工资年薪、福利津贴、年度花红、承包提成、动态累积递延奖金、期股、认股权、实股等。②“职位消费”激励。职位消费是指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除货币收入之外的按其职位所享受的企业给予的待遇。建立职位消费激励机制,就是通过界定不同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可以享受的相对称的职位消费层次,明确职位消费的具体指标,成功的成员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享受层次越来越高的职位消费,而经营不善的成员将失去一切职位消费。

2.声誉激励机制方面

成功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和社会声望及地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这是他们从事职业生涯的本钱和获得较高有形报酬的筹码,并通过企业经营成功来确保自身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声誉机制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和经理市场的竞争选聘机制紧密联系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声誉机制是经理市场上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质量信号,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声誉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声誉机制作用的有效性。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声誉既是他们长期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也是他们拥有的创新、开拓、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

3.创造新平台

对于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来说,除了常规物质薪酬激励之外,也许更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独立演台大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自己可以参与商业剧本策划和导演,亲自担任主角,而不仅仅是企业中的一个执行经理人。由于高管职位在一个公司总是有限的,因而导致许多优秀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长期晋升无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给予他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让其参与决策并亲自督导执行,是企业能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发展欲望的关键因素。没有新的平台给他,他就会受到压抑,时间长了,心生厌倦,最终造成优秀高管人才流失。

4.建立和完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高额退休金制度

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实行股票期权,以建立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长期化行为。尤其是对相当一批在国有企业任职时间长、收入一直不高而又即将面临退休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给予高于一般职工平均水平数倍的退休金和较高水平的养老、医疗保障。

强化高层管理团队监督约束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举足轻重。因此,应从总体上对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主要有: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的作用,实现对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有力监督。二是建立和健全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行为的监督,把着力点放在个人素质的提高上,抓紧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道德约束和舆论监督。高层管理团队应提高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是他们的立业之本,重视个人品质的修养,使自己成为职业道德的完美体现者;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使职工群众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监督约束作用得以发挥与实现,真正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重视发挥银行对企业高管的债务约束作用。

在企业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需要的团队成员,各种激励方式都能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需求的个体的作用有差异。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还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4]英理查德·黑尔,彼得·特拉姆著,张亚非译.高效世界知名企业提升绩效的整体方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5]美老勒三世(LawlerⅢE.E)著.卓越的价值:基于绩效的薪酬方案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篇12

乔恩•R•卡曾巴赫的专著《团队的智慧》将团队定义为: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采用团队的形式是通过协作精神来提高绩效。高校的团队以教学与科研为核心内容,其发展直接推动既有可见的教学科研成果;也可培养浓厚的科研兴趣、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情感作为教学和学术团队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成员对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的热爱;②团队成员对团队本身的理念和文化的认可。团队成员对研究方向及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个学术团队的软实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驱动力,是立足之本。

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导学团队是一支以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生物系统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依托而建立的教学研究型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农业、食品、生物、机械、工程、信息、计算机和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而团队从事的研究属多学科交叉与创新领域,需要综合农学、生物、信息、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创造性,团队坚持收放结合、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的发展理念。在科学领域倡导独立思考,以研究兴趣作为学术研究的第一“源动力”。将重大科研课题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结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实现团队协同发展。团队导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指导理念,为新生设置一定的“自由探索”时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所学专业之长,找到与学科的融合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团队通过开展各类专题学术讲座,让学生具备科学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研精神、规范的学术流程、创新的学术思路,以兴趣作为着手点培养学生,加强团队成员对研究领域的热爱和价值认同。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沃土,使团队成员更加容易在团队中找到感情寄托,提升工作学习中的满意度与舒心感。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导学团队坚持“团结进取、相互关爱、平衡发展”的原则,长期用心经营,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品牌。团队以“求是、笃正、勤思、奋进”为团训,指引师生建立正直为人、踏实做事、不懈攀登的人生理念。团队还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生动、格调健康向上的团队活动,如元旦团拜、迎新晚会、毕业欢送、生日共聚、野外踏青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师生繁忙的研究学习生活带来了惬意,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培育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2学术———核心力量

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是学术团队建设之根本,也是学术团队竞争力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高校学术团队肩负科研、教学、育人三重责任,因此学术(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要从这三方面着力。

2.1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高校学术团队的核心内涵在于融合多学科背景研究人员对较复杂研究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1+1>2”的团队绩效。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导学团队确立了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技术与装备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长期的科研实践,形成了一个目标一致、人员相对稳定的学术团体。团队的基本组成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的何勇教授作为团队的学术领头人,6位具有正高或副高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团队的核心骨干层,4位具有中级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团队的重点培育层,25~35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队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达80%以上,有1年以上国外一流大学留学或交流经历的占44%。青年教师是一个团队的后备科研力量,也是一个团队得以不断发展、延续的保证,团队为年轻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做好帮带工作,积极鼓励他们承担或作为骨干参与部级及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资助他们到海外进行学习与交流,为其快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2发挥育人优势

科技进步的首要因素是人才,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作为一支优秀的导学团队,应当依托其良好的研究平台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发挥育人优势。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导学团队将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推向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的第一线,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并进行“一对一”结对个性化指导。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任课教师均通过竞争产生,每门课程都竞聘组成至少有2位教师的备课教师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竞争,定期进行考核实施优胜劣汰。成立了本科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每学期选择部分课程进行随堂听课,将听课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客观地指出课堂讲授的不足,使任课教师明确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督导组的听课情况作为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督促团队教师不断提升授课水平。

2.3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

研究生作为一个团队的“出口产品”,是一个团队的“活名片”,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既是一个学术团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学术团队赢得良好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团队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强调对待科研的态度必须严谨、诚实,经常组织和开展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相关讲座,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同时,团队定期举办内部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与团队有密切交流与合作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包括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教授、华盛顿州立大学精细农业中心主任张勤教授、密歇根州立大学卢仁福教授、亚利桑那大学的Cuello教授、日本东京农工大学Shibusawa教授等。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科研水平及国际竞争力,团队大力支持并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团队近几年已有50余人次研究生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获得国际同行一致好评,为团队赢得了国际学术声誉。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团队始终提倡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师生到黑龙江、江苏、山东、新疆、云南、上海、北京、河北、山西等省以及浙江省内长兴、海宁、慈溪、宁波、萧山、江山等地开展科学试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及项目合作等工作,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快了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迄今为止,团队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培养出了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勤于思考、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3管理———重要保障

任何组织都需要相应的组织制度来对成员进行约束,保证其有序运行。对于一个学术团队,特别是人数相对较多,承担了较大科研任务的团队,良好的管理是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团队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让成员在团队中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同时合理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导学团队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如“团队研究生工作日/周记规定”、“团队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规定”、“团队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仪器使用规范规定”、“研究生日常工作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有力地保证了团队日常工作的开展。团队建立了团队网页,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平台,自主设计团标、团队PPT模板和团队通用名片,设立团队FTP服务站,及时交流科研经验与成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个人所长,团队在内部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将团队成员分为了学术创新组、生活保障组、外联公关组等,团队事物分工负责,责任细化,既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平衡了个人的工作量。团队坚持鼓励交流合作、创造融洽氛围的发展原则,探索出了一套由品德、学识、业绩及团队贡献四要素构成的科学、公平的绩效评估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多样化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信念及稳定的心理素质。团队内部实施“柔性”人力资源管理,鼓励技能互补、知识互补的学生及教师进行科研组合,实现智力资源的优化组织,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4成果———价值体现

正所谓“抱团打天下”,通过团队师生不懈的努力与积极的探索,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导学团队在教学、科研、成果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部分成果已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充分体现了团队研究成果的价值。近几年,团队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3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多本,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各1本,获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12项。团队负责的“精细农业”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团队曾获国家星火奖三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培养的研究生中1人次获得香港“百人会英才奖”,3人次获得浙江大学研究生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1人次入选第二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

5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例(12篇)

    - 阅0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英语阅读策略;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就要.....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范例(12篇)

    - 阅0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范文篇1故此,先从道义论与功利论讲起。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论与道义论何为功利论、何为道义论何谓功利论?功利论作为一种道德理论,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