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

当前,高职院校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由于高职院校是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所以必须要强化高职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积极认真完成工作计划和内容,更好地实现个人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如今,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必须要提高重视。本文主要阐述分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关键词: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高职院校中,行政管理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如今,高职院校的竞争日渐激烈,纷纷开始强化品牌建立,展现育人特点,也就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重要性,科学进行绩效考核,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高职院校实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能顺利实现高职院校的组织目标,绩效考核不仅要考核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结果,还需要考核工作过程,分解整体与长期目标,使其变成个人目标、年度、季度和月度目标[1],组织人员的目标完成情况也需要有专门人员监管,形成系统化的绩效考核体系,顺利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绩效考核还能够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实现行政管理人员的公平晋升,科学考察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和结果,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成就等,以此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调动、降至等科学依据,优化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使其更加积极投入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还能更好地指导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绩效考核能够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足,制定科学的行政教育培训计划,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水平。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有效策略

1.做好系统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如今,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理念缺乏先进性。因此,要实现良好的绩效考核效果,就需要积极创新绩效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强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实现良好的人才管理。高职院校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中,要优化培训机制,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自主学习,强化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培训管理思想,使培训内容更加实用,培训效果更加有效,可以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绩效考核管理。高校宣传部是绩效培训的主体[2],在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培训时,可以通过案例式、体验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建立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档案,并准确记录与反馈培训情况,定期公布绩效考核结果,做好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依据现有的绩效考核管理,可以分级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考核。结合行政管理人员的差异,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强化沟通管理,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进步。

2.开展绩效沟通,激励约束人员

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引入绩效考核指标,以此作为绩效管理的方式。绩效考核后,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和工作情况,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更好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水平。学校的教务处可以将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划分为绩效指标,比如每年的基金申报项目数量、行政管理任务数量等[3],对指标进行量化管理,更好地约束激励行政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聘任制招聘行政管理人员,依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任用优秀员工。依据日常、年度考核等,晋升素质水平高、工作敬业、满足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需要的员工,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可以进行调岗、解聘,提高行政管理人员整体水平。

3.健全绩效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效果

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是比较系统的工作内容,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绩效考核能够实现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沟通,同时也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实现人事聘用制度,实现公平聘用。依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薪酬,使岗位设置更加公平。完善目标绩效管理模式,形成公平的考核文化,避免考核中由于主观因素出现偏差。

三、结语

只有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实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形成良好的高职院校风气,才能够更好地培养高职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认识到绩效考核的意义,保证绩效考核能严格遵循相关程序开展,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平平,冯永斌.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法选择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14.

[2]王青,曹艳秋,刘佳雯.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改进策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259-260.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1篇2

事关党校发展方向,这次党校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事关党校发展大计。这次会议是市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继2000年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和2003年全市党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又一次管长远、把方向、定措施的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回顾总结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大规模培训干部以来全市党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校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开创我市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荫书记主持市委常委会就如何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进行了研究,市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后。并做出了召开全市党校工作会议的决定。按照市委的要求,去年11月以来,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等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党校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市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党校工作情况的汇报,会前。荫书记对如何做好党校工作和开好全市党校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荫书记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今天。这充分证明了市委特别是荫书记对党校工作的高度重视、高度关心,这是全体党校人做好党校工作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对全市党校工作者的巨大鞭策和鼓舞。一定要把荫书记的亲切关怀化作巨大的动力,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扎实的作风,切实把党校工作做好!下面,先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党校工作回顾与总结

市各级党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的十七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全市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大规模培训干部。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培训的频度和力度明显提升。2003年办班6期,培训888人次;2004年办班13期,培训1272人次;2005年办班13期,培训2649人次;2006年办班14期,培训2739人次;2007年办班28期,培训4106人次;2008年办班15期,培训2314人次。事实证明,市党校较好地发挥了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我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紧贴我市实际,教学内容上。精心设置教学课程,及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去,围绕建设和谐经济强市的目标,开设相关专题。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式教学。根据不同班次和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了案例式、研讨式、答疑式、情境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教学手段上,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目前,主体班的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过多管齐下,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员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都比较高。其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一课,入选全省党校系统主体班远程教学库,全省地市党校入选5个课题之一,受到省委党校的表扬。

提高科研水平上有了新进步。党的十七大以来,三)推进科研创新。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的方针,紧紧围绕理论和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校教研人员在各级刊物上公开469篇;组织人员进行集体攻关,出版科研专著《永州现代化战略研究》还编辑出版论文集《论苑耕耘集》和《永州文明建设成果调研集》教研人员积极参加“开拓重化工业新阶段”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各种研讨会,为政府的决策出谋划策。有多篇科研成果被市委、市政府内参转发,得到市有关领导的肯定。还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有多篇论文荣获二、三等奖,校先后两次荣获“优秀科研成果组织奖”

四)坚持人才强校。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教师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003年以来,校先后2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和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其中2004年引进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1人;2006年引进硕士研究生4人,有效提高我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培训、进修学习,鼓励教师申报高一层次职称和在职攻读高层次学历(学位)已有2位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取得硕士学位,有1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有3位教师报读了职研究生。目前,校共有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助教7人,初步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50万元,重新装修了礼堂;拆除校园中间的圆厅,进行美化绿化。正在兴建新教学综合大楼,已投入资金148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工程主体和外墙装修。二是加快信息化进程。投入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联网的远程教学C级网站;建成了四个多媒体课室;每个科室配备电脑办公;投入25万元,完成了校园网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和办公的信息化手段,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六)加强机制建设。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改进学员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完善教学评估制度。重新修订了评选优秀教师暂行办法及量化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实行量化考核,采取学员评分、教师互评、领导专家组考评的方式,实行“一课一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教学档案资料管理。对所有教学资料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按班次、按类别进行分类,装订成册,分类归档,建立查找索引和目录,方便今后查找和利用,为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基础。

市委正确领导、精心指导的结果,以上成绩的取得。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党校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结果。此,代表市委向关心支持党校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向辛勤工作在党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也应当看到存在问题和不足。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

而是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1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成绩面前我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为培养新时代的干部尽职尽责。2校园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随着干部培训规模的不断提升,学校的配套设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善,以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3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新课题的不断涌现,为了使干部们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步伐,解国内国外最新的发展动态,需要我课程设置上推陈出新,教学质量上精益求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4科研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水平的提升,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我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我市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思想武器。5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的素质要不断提升,数量和质量要并重,努力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思想坚定的教学队伍。6学员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党校的学员大部分采用不脱产式学习,而且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同,这就需要党校进行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把培训的效果做到最大化。7机关党委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委是各级党委的楷模,新时代的党建工作中,更加需要机关党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更大的成绩来回报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鼓励。8对分校业务指导和统筹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实现各个分校间的资源共享,体现协同发展的思路,就必须加强对各个分校的业务指导,实行统筹管理,交流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进一步推进党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发展是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发展观。党校在干部培养上所承载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这就需要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与时俱进,用新思路和新举措来应对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充分认识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党委的重要部门,1党校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的事业工作大局中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

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2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突破口,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培养理论干部,3党校的基本任务。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围绕我市争当东西两翼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理论宣传;承办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二)明确市县党校的培训班次。

1规范班次设置和学制。党校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各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培训时间45天;每年举办3期正科级党员干部(含市直和县的正科级)进修班,2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市委党校每年举办2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培训时间15天;每年举办1期镇长(街道办主任)或镇党委副书记培训班,培训时间30天;每年举办1至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时间90天;每年在各个县级党校(分校)分别举办2期县(市、区)副科级干部培训班,培训时间15天,县级党校(分校)负责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和轮训班。县级党校(分校)将培训重点向农村和基层社区转移,主要培训县(市、区)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基层党员、干部,办班计划由当地党委确定。

包括参加党校培训登记制度、学分和考核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党校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3建立健全干部培训管理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党校建立广覆盖、高质量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校培训制度。经考试合格取得党校学历,党校学历作为担任领导职务的任职资格条件之一,领导干部被提拔任用之前,必须经党校培训,取得党校学历。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要及时安排补训,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

三)深化教学改革。

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1完善教学内容布局。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同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

按照不同班次的定位和层次及学员的需求,2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创新教学模块和专题。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努力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菜单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加强对全市党校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整合市县党校的师资资源,开创联合培训模式。

四)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对经济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1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党校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研究,2突出科研重点。市县党校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特别是针对市委和市政府关注、广大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市委每年将在市委党校举办若干期专题高级研讨班,依托党校学员完成市委下达的研究课题。

主动给党校科研出课题、分任务,3积极发挥科研咨政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党校的科研工作。开展党委、政府的重大改革和试点工作活动时,吸收党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科研立项、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五)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1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

制定党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按照用好现有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的原则。纳入全市人才“工程”统筹实施,建立健全党校名师、名家培养和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要不断提高党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结构比例。要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党校师资队伍。建立党校名师、名家库,优化师资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各县(市、区)党校工作人员管理方式,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市委党校实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由当地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校工作人员,其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其由地方财政拨付的工作性补贴和生活津贴应不低于本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相应级别的待遇。

六)坚持从严治校。

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1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党校姓党、忠诚于党是做好党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立场。任何时候都来不得丝毫的动摇。党校教职员工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把这一要求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科学研究无,党校讲坛有纪律。绝不允许在党校的讲坛上散布违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言论。

对学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校风教育,2严格学员管理。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严格组织生活、学籍、学习、考勤和考核制度,不断强化学员的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党风意识和纪律意识。健全完善党校培训与干部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把党校培训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对严重违校学习纪律的学员,要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七)深化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

县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由市委党校负责培训,1继续推进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办好市委党校。县级党校(分校)负责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县级党校(分校)要将培训重点向农村和基层社区转移。市委党校要加强统筹各分校的科研和业务培训工作,着力帮助分校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统一调配和培养市、县党校各班次的授课教师。实现市委党校与分校、分校之间互派教师授课,2加强整合市县党校的师资资源。市委党校要本着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的原则。形成让优秀教师多上讲台,市县党校教师多向流动、资源共享的模式。

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市委党校的建设,3开展对党校办学水平的评估。要重视并认真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对地级市委党校的评估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制定的地级以上市委党校考评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以评带建。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要研究制定县级党校的考评指标体系,对县级党校(分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考核结果列入当地党委工作的考核内容。

八)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把党校工作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党校工作,1重视党校工作。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深入党校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1-2次听取党校工作汇报,研究党校工作和干部培训规划及落实情况。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定期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与学员座谈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和完善由党委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组织、人事、财政、党校等部门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协调好党校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关系,形成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党校工作发展的新格局。

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2切实加大党校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和干部培训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党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的党校经费,除了按照规定拨付的工作人员工资、津补贴、一般行政经费外,还应包括教学业务经费、科研咨政经费、学刊建设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县级党校(分校)业务指导经费、教学设施运行与维护经费、教员进修培训调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校际合作与交流经费等。同时,根据党校发展需要,分别设立教学、科研专项经费。党校的办学收入,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用于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各级地方财政要积极支持党校建设和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上级党委及党校应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委及党校的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未按规定执行《党校工作条例》和本意见的部门和单位,3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各级党委应对《党校工作条例》和本意见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党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应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开创我市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也是党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各级党校要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科研创品牌”大理念,不断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的改革创新进程。

一)党校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

结合我市的实际,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党校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为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市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人才保证。

切实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校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党校的理论教学就及时跟进一步,紧抓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放松。要紧紧围绕市委不同时期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三基”三新”和“三创”目标,及时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教学新专题,突出永州特色,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体系,形成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重点,以专业知识、热点问题、本地发展为补充的教学布局。党校科研要始终坚持服务大局,遵循“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专题上课堂、成果进决策”科研原则,不断加大科研激励力度,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科研与“咨政”结合、科研与永州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结合、科研与学员资源的结合,争取获得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永州的科学和谐发展贡献智慧。

二)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提升教学质量。

党校品牌响不响,教学工作是党校全部工作的核心。党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学质量高不高。为了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党校在教学改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一要优化教学布局。这是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各级党校要围绕这些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方向,进一步优化教学布局,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党的需要与干部需求结合起来,二要创新教学内容。要树立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坚持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以增强领导干部能力为重点,以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市情实际和干部思想实际为前提,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使学员在党校获得自己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能力、最实用的技能。当前,要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普及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社会舆情研判、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管理等方面内容,重点加强教育培训。

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三要改进教学方式。要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和学员需求。适时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引导学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性意见建议,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党校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提高素质转变,由知识讲授型向现场调研、研究问题型转变,由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要继续总结和坚持聘请兼职教授等办法,积极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善于总结提升的领导干部、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敏锐眼光的理论专家、既有实践成果又有较好口才的各界精英来党校授课,以弥补党校实务知识教学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和远程培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水平。

三)科研创新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

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提升学员理论素养的不竭源泉,也是衡量党校理论创新的软实力。要坚持改革的精神,敢于大胆创新,使科研上水平、上台阶。

具有理论人才相对集中、理论储备比较厚实、系统性强、经验丰富等优势,一要立足理论前沿。党校在党的基本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宣传方面。全市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党校科研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前瞻的视野,始终立足于理论前沿,及时研究、宣传和传达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之成为指导实践的行动纲领。当前,尤其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进一步增强全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要在今后五年内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奋力推进“三化”进程;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资源深加工转化基地、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四大基地。今年市委又提出“三件大事”即要加快打造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建设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和涔天河水库扩建项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党校的着力点、关注点、兴奋点和服务点,二要立足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和全局重点来开展科研。市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以赴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党校科研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拿出一批有思想、有深度、有质量、有对策的科研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切忌天马行空,三要立足永州实际。要将科研与永州的市情实情结合起来。切忌贪大求洋,切忌妙笔生花,切忌无中生有,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科研实力,选择一些符合实情、符合自身实际的课题。要紧密结合永州的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实际,挖掘具有永州特色的素材。永州是出伟人、名人、名家的地方,也是出思想、出理论成果较多的地方。李达的哲学思想,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周敦颐的理学思想等等,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值得挖掘的精品富矿、得天独厚的精神资源。要以此为丰富原料,精心策划,整合力量,集中攻关,创造更多成果。

四)队伍改革的重点在于提升素质。

党校所有的财富中,同志指出。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办好党校,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校的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措施切实配齐配强党校各类人才。

采取多种方式,一要加大培养力度。要立足于内部培养。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重点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要以“人为本、师为先”为取向,舍得花力气、下功夫、投资金,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教研人员,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资队伍。

提升理论素养;选派一批理论基础好的教研人员到县、乡和企业挂职,二要拓宽锻炼舞台。要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高党校教师队伍。要选派一批有潜力的教研人员到上级党校和高等学府学习培训。丰富阅历和实践经验;选派一批优秀骨干到发达地区和全国先进党校学习考察,开阔视野。要通过挂职锻炼、外出考察和短期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水平。要大力开展岗位竞赛、技术比武,鼓励岗位成才,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优化后勤服务。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国外高校;管理人员;培训

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为各国的教育事业带来空前机遇与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负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重任的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是学校办学方向的领导者,是学校正常运作的组织者,是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政治素养、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寻求对策,努力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

世界各国已经注意到高校管理人员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展了针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则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立法手段来保证和加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对国外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一评介。

一、培训实施主体

各国针对管理人员的具体培训任务是由高等学校教育学院及特设的学校管理学院负责或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学会、协会等机构来承担。

在美国,高等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总体上看,美国对高校管理者的培训工作,由不同的举办单位各自运作,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调控培训质量和培训规模。举办主体既有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等,也有学术团体和社团组织,如全美教育协会(ACE)、美国公立大学及学院协会(AASCU)、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AHE)、创意领袖中心(TheCenterofCreativeLeadership)等。一些公立大学系统也在为系统内部的各个大学提供此类培训服务。日本的文部省负责举办对日本国立大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澳大利亚,有3类机构参与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教育部下设有专门的“培训与提高处”,负责全州教育管理干部以及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澳大利亚的教育管理干部几乎都是1个或多个协会的会员,有的教育管理干部甚至参加了4个教育管理干部的协会。在德国,培训分为4级:州立进修学院、区进修学校、地方教育局、学校。加拿大的多数大学中基本都设有教育学院,均开设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课程。在英国,教育管理干部们参加岗前高层次学历培训已成为一种趋势。例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此设立了研究生班、博士班和教师在职培训班三种教育管理专业学位性质的培训班。

二、培训项目及内容

(一)美国

目前,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全美教育协会(ACE)、美国公立大学及学院协会(AASCU)组织的大学校长及高校管理者培训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在培训形式方面富有特色。

1.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校长培训项目

美国大学的管理者基本上由五个层次构成,包括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和院长助理、项目主任、系主任。根据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实际需求,哈佛大学设计了不同的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有的专门为其中某一层次的管理者而设计,有的则同时面向几个层次的管理者。例如,校长研讨会(PresidentialSeminar)专门面对大学的校长。新校长研讨班(SeminarforNewPresidents)对中层管理者,哈佛大学还设计了管理技能发展培训(MDP)、教育管理与领导能力培训(MLE)等项目,这些项目帮助学院院长、系主任等中层管理者,思考自身职责之外的其他工作领域的各种问题,以求以更宽广的战略眼光进行管理决策,全面掌握作为一个高校管理者的必要技能。总的来说,哈佛大学的这些培训项目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需求设计的,项目的最大特点是紧密结合实际,满足高校管理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和全美各地有关机构建立的信息网络,项目设计者及时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和培训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更新培训内容,以求为参训者提供最新的、最切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技能和理论知识。

2.全美教育协会(ACE)的FellowProgram项目

全美教育协会建立于1918年,是一个对全美高等教育起协调作用的协会。协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对高校管理者进行培训,其培训项目主要有两种:校长资格培训(FellowsProgram)和系级领导者能力培训(DepartmentLeadershipProgram)。其中,FellowsProgram是一种综合性的校长领导技能培训项目,为有望成为大学校长的后备人员提供管理技能培训。培训以传授担任大学校长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其内容涉猎广泛,要求学员通过培训深入了解高等教育领导的本质;探究大学管理组织以及战略政策的变革规律;了解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协调校长和董事会、立法机关、工商界、普通教育机构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进行大学的财政、资源管理、学术事务管理;学习如何制定大学的发展策略,包括教师的发展、课程的改革、学习环境的改善、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学校硬件设备的更新,等等。

3.美国州立大学学院协会(AASCU)的培训项目

美国州立大学协会建于1961年,其成员包括430多所公立学院、大学和高校系统。该协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高校领导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提供提高管理水平的机会。为此,协会组织了预备校长培训、首席学术校长培训和新校长培训等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校长以及那些希望成为校长的人。(1)预备校长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展望及在此背景下的校长职业发展,校长应聘技能、筹资技能、交际与公共关系处理技能的提高,等等;(2)首席学术校长培训项目围绕学术校长这一专门职位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术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学术校长职务的特点、学术校长职业生涯的准备、未来的规划;(3)新校长培训项目,为期4天,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新校长上任后的前100天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展开。

(二)英国

2002年11月,英国第一家全国性校长培训基地――国家校长培训学院(theNationalCollegeforSchoolLeadership,简称NCSL)――在诺丁汉大学拔地而起。该学院将最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文化熔铸于校长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上。NCSL的培训项目是按照校长专业成长过程(见图1)来设计的,因此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他们既有针对学校中层领导所设计的培训项目,也有针对校长、副校长们的培训项目。校长任职不足3年的需要接受培训,任职4年以上的比较有经验的校长也需要接受培训,让他们通过自我评估,发掘其工作中的优点。完成培训后,可以获得校长顾问证书,对于政府来说,他们是很重要的领导资源。NCSL的培训项目分为5类:国家校长培训项目、中层领导培训项目、新任校长培训项目、校长岗位培训项目、校长顾问培训项目。校长可以就近去中心接受培训,或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

一般说来,英国面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如:英国教育管理干部协会在制定培训内容时,确定了如下方面:发展领导者个人的视野及领导能力;对学校进行分析;搞好教学管理;交往技巧;学校管理策略;政策制定及执行;财务及账目管理;如何处理好与上级机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社区及家长的关系;正确处理面临的挑战及压力。这些培训内容重点是帮助领导懂得“如何管理”,而不是“管理是什么”。例如,英国西北教育管理中心的培训内容包括:(1)法律;(2)人际关系;(3)学校工作重点次序以及长期未来计划;(4)当今学校和社会的研究;(5)学校课程及其评价的检测;(6)对于面临生源减少的学校收缩计划的实质性练习;(7)时间管理技巧;(8)教职工挑选、训练和评价;(9)学校组织和决策等。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为大学副校长、系主任、高级官员等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人员等提供各种培训,他们提供学校计划与战略方向、高级领导的未来角色、领导方法与价值等方面的研修主题。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一些为该校行政人员提供的项目旨在提高学员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个人领导和组织效益的战略,包括:加深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的认识以及高等院校的运作,小组学习探讨领导问题、大学面临挑战,提高个人技能并建立交流信息的网络,达到学有所用。澳大利亚的中昆士兰大学(CentralQueens-landUniversity),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校内和校外岗位交流、职业咨询等数十种提高进修的形式。一般说来,培训内容包括:(1)文化管理;(2)政治领导;(3)领导反思;(4)组织管理;(5)教育领导;(6)组织领导;(7)教育管理。

(四)日本

日本的文部省负责举办对日本国立大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具体分为国立学校校长级培训、国立学校课长级培训、国立学校事务长级培训、国立学校课长(事务长)助理培训等项目。此外,日本各大学还自办各种专题培训,管理人员都可以参加。

三、培训实施的途径

各国一般把管理人员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1.岗前的资格培训。这些国家的公立学校均确定了严格的干部选取程序。例如:美国和加拿大都规定,入选的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学士学位以上、有教师资格证书、有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育作过集中学习研究、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还必须参加资格培训的学习,成绩合格者才能取得管理人员资格证书;2.岗后的提高培训。随着教育改革对在任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对他们的岗后培训。例如:美国规定任职5年后的管理人员要继续参加培训。英国1995年开始由国家教师培训署(TAT)制订并实施“教育管理干部领导与管理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新上任的教育管理人员提高领导能力和综合管理技能。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强调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广泛运用讨论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模式等实践性教学模式。如美国高校管理人员培训的三种做法分别是哈佛培训项目的案例教学、ACE培训项目的校外见习制、AASCU培训项目的导师制。哈佛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见长。培训内容有两类,一类是理论知识,分不同专题和板块,紧密结合学员的兴趣和工作需求进行传授。另一类是事实剖析,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员面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技能。案例教学是哈佛培训的重要特色,也是培训的主要手段。哈佛大学多年来举办大学校长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的情况表明这种培训模式效果很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ACE的FellowsProgram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校外见习,即学员可以到见习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现场观察校长们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做出决策,及时提问,即时交流。因为作为大学的管理者,实际上,最难掌握的是实践技能和经验,它不像理论知识,可以直接从书本上学习到。而ACE安排学员到学校进行见习,目的就在于让学员学到课堂里无法传授的实际经验和实用知识。AASCU培训实行导师制,即为学员指定一名导师,对学员在培训期间内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指导方式包括安排短期见习和访问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决策建议以及对其工作进行评价,等等。导师主要由高校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并且愿意担任导师的校长担任。

在加拿大为管理人员候选人开实习课,候选人在有经验的指导者引导和监督下,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亲身实践,指导者是督学或教育行政官员。德国的进行修学院的培训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听课学习;第二步,返回本地区组成小组进行交流、研讨;第三步,回到自己学校,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完成学院课题,这期间培训教师还要到学校进行具体指导。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法,实现了学员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管理能力。

在日本,除部长级培训一般以听课为主外,其他培训还要开展研讨实习,学习结束时学员需要解说测验或者提交小论文等。一是有关某一专题探讨的文章、报告或论文。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是最熟悉的一种材料形式,最典型的是以论文集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二是案例资料。在许多重要的管理技能培训中,此类资料是为支持相应的活动而专门设计的。它要求学员在学习这些资料之后,自己或与团体一起开展某些针对性的活动,要求学习者有更多的集体参与,比如,案例学习、测验、问卷、练习等。三是远程学习或开放学习资料。

参考文献:

[1]NationalCollegeforSchoolLeadership,Prospectus[DB/OL].省略.uk/index.cfm/pageid=1df,2003-02-22/2003-03-18.

[2]DepartmentofEducation,ScienceandTraining,NationalReportonHigherEducation(Australia),Canberra,2003,Chapters1,8.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4

一、加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目前,教育大众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职院校传统的经验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应该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进行教育管理。因此,要求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只有加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才能不断开拓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的顺利发展。

(二)有利于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一切工作都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学校应该按照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为此,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从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这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和扩大招生的关键所在[1]。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人事改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初期主要是机构编制大范围地精简以及人员转岗分流。加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正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这将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人事制度改革,增强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效率。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应该依据高职院校管理的专业特征,全面地提升行政管理队伍专业能力,使之从一个普通的行政管理队伍转变为一个行政管理专家团队。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转变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并且将相关理论创新成果应用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二是规范高职行政管理队伍用人标准,为专业化建设提供有利的依据。把热爱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吸收到行政管理队伍中,建立合理的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制度。三是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行政管理专业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行政管理具有技术性、科学性以及学术性的特征。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然而,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行政管理是一项业务强的管理活动,没有科学地、合理地优化行政管理的人力资源,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缺少有效的标准,不关注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关注行政管理机制的创新。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教育以及培训机会比较少,系统的培训不够,从而限制了队伍的专业发展。

(二)行政管理队伍专业性较弱行政管理人员是政策、信息和规划的执行者,是高职院校科研计划的确立者和各项活动的实施者以及协调者,应该熟悉各项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掌握对各项管理活动的基本程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的能力与这些要求差距很大。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树立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共同工作的意识。

(三)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制度缺乏“因校制宜”,一些院校没有按照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制订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标准没有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济条件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薪酬管理制度。此外,在高职院校中,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低于教学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具体策略

(一)不断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为确保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应该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确保全面开展。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实行依据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全员聘用制改革的执行,大力推进职员岗位管理以及聘任制等;不断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力度,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2]。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5

1、提高对高校行政后勤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

在高校管理过程当中,行政后勤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高校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将高校的行政后勤队伍建设发展重要的位置。只有站在学校的发展角度来看待行政后勤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其快速发展。

2、加强对行政后勤人员的培训

在高校人员的培训机制当中,高校行政后勤人员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这就使高校行政后勤队伍素质不高,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针对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进行不同的培训,不断提高行政后勤人员的专业水平,促使高校行政后勤队伍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强化行政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工作中,相互协调,遇事不敷衍,不推诿,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安全、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及时发放教学教育用品;主动了解会议、教科研及活动的日期、人数等,以保证教学物品的供应与场所的环境整洁;及时做好教育教学用品的日常维护与维修;科学地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等。

3、针对高校后勤队伍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针对高校行政后勤人员,工资待遇低和职业倦怠现象。高校相关部门要针对行政后勤队伍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实际的岗位职责和提升制度,定期对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人员给与提升工资待遇,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降职处理,要签订责任任务书,明确责、权、利,实行目标管理。为了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在高校行政后勤队伍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机制。提高行政后勤人员的办事效率。

4、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6

为把谢旭人部长和刘红薇部长助理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郑建国指示,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好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山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五胜专程到函校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调研。并对全省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分管厅领导崔春香副巡视员亲临省函校安排部署,指示要尽快制定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一、山西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确实“很有成效”

在学习领会谢部长批示精神中我们认识到,谢部长的批示完全符合山西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的实际,近三年来全省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确实是“很有成效的”。

山西省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是从2007年3月21日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在太原市召开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工作座谈会后,开始启动的。在山西省财政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山西省会计函授学校率先进行了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试点工作,制定了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探索了成功的做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培养出了侯马市、交口县、阳泉市、右玉县等一批典型县市。通过对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宣讲、财会知识普及,提升了农村财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农村财会人员的热诚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在全省全面开展了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了规范的管理轨道,形成了制度,初步建立了长效培训机制;二是试点实行了农村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实现了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公开化、民主化的管理,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三是把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实行了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和村民议事会,不仅公开了村务,而且村财务和重大事项都定期公布,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好转,出现了“给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良好政治局面;四是实行了先进的多媒体远程网络的管理办法,适应了农村财会人员特殊群体的培训需要,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省、市、县三级机构的组织建设。形成了全省运转流畅的体系。发挥了全省函校系统的资源优势。同时加强了队伍建设,为今后全面深入推动此项工作,继续努力承担更艰苦、更重要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为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山西省财政厅党组和郑建国厅长高度重视,站在支农惠农的高度,成立了以郑建国厅长为组长,石常明副厅长、张韬副厅长、武涛总会计师、崔春香副巡视员为副组长,财政厅各相关处室和函校为成员的山西省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协调领导组,要求各市县成立领导组,将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列入全省财政系统目标责任制中,进行考核,并从省、市、县财政按5:3:2比例安排了180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进行惠及“三农”的免费阳光财政培训,以此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山西省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与财政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和分管领导刘红薇部长助理的积极支持和亲自指导是分不开的。她曾两次带领原干部教育中心主任(现部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欧文汉(现综合司司长)和现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李赤,以及预算司、人事教育司、会计司的领导专程来到山西召开现场座谈会,共同研究,共同分析,共同探索,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确立了开展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的重大举措,并通过财政部发文,把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从2008年12月底推向了全国,这又为全国函校的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握了为“三农”服务的正确方向。

二、要想把培训做得更好更扎实就需要“继续努力”

结合山西农财人员培训工作实际讨论如何贯彻落实谢部长批示精神中感受到,谢部长要我们“继续努力”是有很深刻道理的。

从山西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情况看,也只有三年时间,只对全省三万多农村财会人员普遍培训过一次,培训时间也只有几天。所以,农村财会人员素质虽有普遍提高,但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尚属初始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一是培训l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途径和方式还不够灵活,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尚需进一步提高;二是从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来讲,还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制度上进一步得到强化,以切实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持续发展;三是实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好转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财务公开、监督到位、决策民主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四是自身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存在上述四个问题,还需要遵照谢旭人部长的指示,在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上“继续努力”。

三、全面推进农财人员培训工作的六条建议措施

在学习领会、讨论贯彻谢部长指示中还体会到,为什么谢部长和其他部领导对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如此重视,为什么刘红薇部长助理会立即批示“请认真贯彻落实谢部长指示”,这充分证明财政部党组和领导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支农惠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定决心。作为推进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工作第一线的函校,理当义不容辞地“继续努力”,以“推进此项工作”。下面,就如何把谢部长的指示落到实处的问题,初步提出六条建议措施。

1.制定培训标准,保障培训质量。针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在内容、时间、培训方式、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部署,在开展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将培训转化为成果,力求达到:农村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制度;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程序。条件成熟时,出台《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和《农村财会人员管理办法》。将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并建立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谢旭人部长提出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实谢旭人部长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的:“财政部2010年将继续增加投入,稳定农业生产,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以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建设地位和政权巩固地位。

2.编好实用教材,提高农财人员素质。要在加强培训提高农财人员业务思想素质上下大功夫,首先要在编写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教材上下大功夫。教材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管理,还要包括农村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三农知识、财政支农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素养等的内容。要充分把握“财政支农政策和农村财会人员”这

两个培训落脚点,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村财会人员的实际,分阶段、分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编写分阶段的初级、中级、高级教材,分阶段分步骤施教,确保培训的效果,并建立一套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和相关知识,以保证扎实、全面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业务思想素质。

3.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网络远程管理。网络培训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农村财会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依个人时间和农闲时间参加各种层次的远程培训,这样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网上还可以随时答疑解难,可以有效解决务农和学习的矛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研发一套远程网络管理软件,将培训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中,实行远程化、智能化管理,使部、省、市、县四级管理者在网上同时获得动态信息,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4.维护财务监督,促进农村廉政建设。将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和农村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村财务的监督和监管,认真落实中纪委副书记张惠新3月25日在山西调研时强调的“县委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农民群众是主体,以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农民利益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在总结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网络,提高‘三资’管理水平”。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村级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凡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村负担政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培训,以落实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5.规范上岗制度,稳定农村财会队伍。财会队伍不稳定、财会人员常更换,成为很多农村财务管理的诟病。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即村会计必须同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上岗证和聘用书“三证”,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没有特殊理由不得随意更换农村财会人员,是有效杜绝诟病的良药,也是稳定农村财会队伍的重要措施。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1篇7

关键词: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高职院校引进大批的理论素养较好、一定层次学历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期以科学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但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机制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培训的现状

1.组织层面保障激励不到位

现今,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学分学年管理、综合素质考评、学生企业实习要求等制度使得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辅导员由于繁琐的日常工作给思政教育开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工作未得到认可、没有按劳分配、培训提升渠道少、面临多级部门考评等,更不用谈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限的工作水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地开展。

2.人员层面激发困难重重

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是保证高校得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之一。外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和权限界定模糊,其作为教师的身份定位并未真正落实。当前的辅导员工作具个人经验能力欠缺、没有找到自身价值定位、实践经验缺乏、思路禁锢、地位低、压力大、后顾之忧多等弱势,相比专业教师而已,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使得辅导员队伍呈现出流动性高的特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能L期有效地开展。

3.任务层面中心不明确

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还存在由于个人待遇,生源的复杂,办学层次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辅导员招聘困难,而引起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学等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很少。辅导员不能科学地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导致自我思考和钻研时间少,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差,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深层次的研究,使得深入细致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减弱。

二、“三化”培养机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笔者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学院辅导员工作现状,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发展、成优的原因,着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为内容的“三化”培训机制。

1.规范化开展岗位培训

当前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条件为政治素质较好,对年龄、学历有一定要求,有学生干部经历、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同时结合年龄结构和专业背景的要求,聘任的辅导员年龄多为较年轻,缺乏教师工作经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规范化开展岗位培训。

首先,高职院校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定向组织辅导员开展教师岗位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帮助他们深入掌握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育辅导员先为人师整体育人理念。其次,高职院校在学校、系部、所带专业的办学、建设和发展有着明显的职业特色,辅导员通过参加相关的专业针对性极强的知识培训,如培养方案、就业方向、职业定位、实习单位考察等等,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再次,高职院校应把握辅导员工作基础,规范辅导员应当掌握的政策知识、工作职责和方法,邀请资深辅导员分享工作方法和经验,如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奖惩规定、管理制度、资助政策、心理健康建设、职业生涯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等,了解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思想现状,通过长期规范化地培训来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专业化开展职业规划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性格特点并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有着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面对现实消极、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等表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更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更新与应用。

高职院校应积极为辅导员搭建思政工作研究平台,推动其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使思政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如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政策形势学习、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提供多样化的进修培训等,支持辅导员开展工作实效研究、组织辅导员进行工作案例总结等,这些均可作为成果进行辅导员间分享,学校存档甚至是整理成书籍发表。同时,针对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大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应转变一贯的管理理念,将职业生涯管理理念贯穿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中,开展完整的职业生涯理论学习,注重体现辅导员工作价值,完善评聘考核、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待遇制度,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职责与分工体系,提升核心职业能力,从根本上促使辅导员乐于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服务,更好地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

3.系统化开展持续培养

优秀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评价标准是随着其不同阶段的成长相应变化的,是一个能有效促使其能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动态标准。

院校应把握这一要点,建立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培训与全员普及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系统化的辅导员培训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地以提高辅导员专项能力为目的,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等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以及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树立其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化地切实推进和深化当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共同远景。

参考文献

[1]袁龙喜郑永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2]覃干超韦诗业.关于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3]胡亮华陆虎.高职院校辅导员!内提+外促+互学"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J].iSBC=>?g/3学报,2013,(3).

[4]赵新华.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机制[J].文教资料,2009,(7).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发展;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梁茜茜,广西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师,硕士,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202―03

当前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大学生接受到的知识、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对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是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其队伍建设愈来愈受到重视。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却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清晰等问题,辅导员们往往感到发展前途模糊。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已是刻不容缓。实践证明,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途径,而对辅导员的职业培训只有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依据职业定义,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

明确辅导员的职业界定是勾画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蓝图的基本工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给出了“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定义,即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央16号文件及其配套文件在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阐明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p176)。辅导员按照校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辅导员在高校中扮演了多种角色,既是高校德育教师,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指导员。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出了多项职业要求。在教育方面,要求辅导员成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的德育工作者;在管理方面,是班级、楼层等学生事务中的服务者和领导者;在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是咨询者和顾问等。此外,辅导员还是高校党政干部的重要后备军。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培养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积累了基本经验,也是国家、地方和高校自身输送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

高校辅导员定义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却是一致的,从中可以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即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辅导咨询等工作,并努力成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这就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服务性、直接性、复杂性、烦琐性等职业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受全球化、网络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影响,辅导员工作面对的干扰因素更多了,辅导员所担任的任务也较以前更重了。在缺少对职业全面认识、缺乏对职业发展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每日忙碌于各种事务,却无法看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对此失去了信心,影响了安心工作[2]。因此,为辅导员量身定做设计职业培训内容,必须密切结合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为辅导员点明职业发展的方向,提高辅导员职业素质,促进辅导员尽快成才,从而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

二、结合职业定位,设计高校辅导员职业培训内容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时期,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立足工作任务,重视能力培训,设计具有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1.常规工作内容培训:主要包括辅导员政治素质培训、规章管理制度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式方法培训等

在选拔辅导员时,政治素质过硬是必备条件。因此,对辅导员进行政治素质培训并不是要重新进行基础政治教育,而是针对高校教育的特点,帮助辅导员梳理原来所掌握的政治理论,培训在各项活动中如何灵活、生动地把相关的政治理论运用其中。网络时代涌现出的很多无形交流工具如BLOG(博客)、QQ、手机短信、BBS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联系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恰当、灵活地借助这些方式,可以帮助辅导员进一步接近学生,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贯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贯穿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这要求辅导员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心理教育。大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与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面对学生的错误或者不当行为,辅导员需要把已经内化于心的思想政治信念,通过外化的行为、语言表现和表达出来。辅导员的这种心理教育能力可以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3]。所以,在规划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时,必须将加强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纳入之中。

2.熟练掌握高校学生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尤其是所在地方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实施方案、条例、规定等,这对于辅导员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央、教育部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新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它们都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这些都应该引起辅导员的重视。同时,各高校也在管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特点、具有学校特色的规章制度、工作条例、考核细则等等。必须通过这些方面的培训使辅导员领悟学校精神,掌握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原则,熟悉各项业务,能够尽快上岗。

3.辅导员能力培训:辅导员开展工作需要全面发挥各种综合能力,因此,针对辅导员工作这里特

别强调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训

(1)创新能力。辅导员的工作烦琐、重复,没有好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就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容易落伍于时代,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培养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工作方式、管理理念、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方式创新要求辅导员改变过去单纯的命令式的管理学生方式,而应当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下,以创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把原来的管理学生变为管理学生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新的工作方式[4]。思维模式创新则要求辅导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求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来充实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主动接触新事物,完善思维模式;通过敏锐的观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不寻常的地方,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活跃的灵感、独特的视角获取新的信息。

(2)科研能力。由于辅导员在学术上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而在学术地位上也未能引起重视。然而,实践只有上升为理论,并在不断的总结和再实践中才能取得质的飞跃。而这也正是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必须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学科信息,使他们在充实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基本的科研训练和参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会,以及通过参与科研写作、设立并鼓励辅导员申报专项课题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而且科研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

4.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培训

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所作的设想和规划。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在评估内外环境优劣、限制等基础上,真正了解自己,指导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中职业发展方向,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协助自己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辅导员没有制定出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培训。高校必须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提示,各级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参与指导、培养,帮助辅导员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宗旨和意义,认识辅导员职业发展所需完成的基本任务,同时根据个人特点对各自的职业发展进行职业设计和规划。

三、挖掘培训渠道,灵活安排高校辅导员培训时间

1.在辅导员职业培训途径上,做到突出时代特征。挖掘多种形式的培训渠道,实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重新整合多方资源

辅导员培训内容固然重要,而培训途径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略。开发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途径,既可以通过利用专题培训班、专家讲座等传统的培训形式,又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交流会、校外观摩访问等新的培训形式,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形成传统与创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多维立体培训体系。在每一期的培训结束时,培训组织可考虑颁发相应的证书。如辅导员岗前培训合格者,可颁发“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合格证”、“高校辅导员上岗证”等证书;辅导员任职期间参加培训,颁发相应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培训合格证”等。这样既可以证明该辅导员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也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辅导员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鼓励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工作。

培训辅导员不仅是一个高校的事情,而且是整个地区、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事,从这个意义而言,联合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高校,对区域内的高校师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和充分利用,建立诸如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辅导员流动站等,从而构建提高整个地区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平台。

2.在辅导员职业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实现灵活变通

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在设计培训时间上可从小周期和大周期两个纬度进行考虑,做到灵活变通,建立具有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系统,同时这也是辅导员职业培训的关键环节。辅导员的工作一般是以学期为单位的,因此,学期可以看成是设计辅导员培训的小周期。在每个学期初和学期末的时间段里,是辅导员工作业务最为繁忙的时期,因而不宜安排时间较长的培训,可以考虑安排不定时的讲座、小型的交流会等。每个学期开学前以及每个学期中期,是辅导员工作任务相对较少的时期,可以安排定期的系统培训,进行校内外的交流,开展系列的辅导员业务培训、能力培训等等。本着宜精不宜多的原则,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的规律,合理安排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各种培训。

相对学期而言,学年则应该是辅导员接受培训的大周期。可以认为,辅导员上任的第一个学年是熟悉业务的时期,对工作任务往往处于摸索、了解的初级阶段。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培训应从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抓起,主要培训辅导员学习相关政策、规定,掌握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理论和技能。在上岗的第二学年到第三学年,辅导员基本掌握了业务流程和积累了初步经验,可以适时地对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科研能力与实践等的培训,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种级别的交流会,帮助辅导员认清职业发展方向,拓宽眼界,提升能力,使之以更饱满的精神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第四学年以后,可侧重培训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帮助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同时使辅导员的实践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让其真正成为工作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以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张臣.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浅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9

应该说,我国校长培训体系的形成是与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重新起步相伴前行的。新中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新起步是从1978年开始的,而且是从总结建国后前17年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开始的。“”结束后,学校在拨乱反正中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一些老校长复职,大批年轻教师被提拔为校长。当时,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办学,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学校,是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管理实践呼唤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并成为滋养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沃土。当时的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室接受任务,编写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学校管理教材。由于历史的原因,参与编写的教师本身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管理理论。当时国家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他们很难找到国外有关的参考书,唯一的办法,就是总结老校长的经验。1977年,教研室组织了北京市最有经验的36名老校长,举办研究班,采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合的方法,对已有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研讨。经过近3年的努力,《学校管理》一书正式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学校管理学教程。尽管用今天的观点看,这本教程的内容显得有些陈旧、稚嫩,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依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特别是其编写过程和基本思路都给教育管理研究以久远的启示。

同时,教育管理实践也推动着校长培训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动力。学校管理实践需要正确的管理理论的指导,教育管理理论需要学校管理实践的支撑与检验,而校长培训则是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现形式。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校长队伍的建设得益于校长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得益于校长培训,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学术繁荣也得益于校长培训。这就是为什么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学术繁荣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有影响的教材的编写、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教育管理学术团体的创建与发展等,总是和校长培训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

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可以进入教育管理专业,甚至也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教师都可以进入教育管理群体或成为校长的。进入这个群体或从事校长工作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并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胜任。

在我国,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古代曾经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教育者和政府管理者不分。后来有“学者为师”,即有学问的人才能当教师,当学校负责人。进入近现代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当教师、做校长必须经过师范专业教育,进行专业训练。20世纪初,新学思潮兴起;至20世纪中,教育行政、教育管理等理论才被社会认可,并成为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和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内容。在校长的职责、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那时的学者曾经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可惜后来,我们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失误,错误地认为教育管理不是专业,将高校教育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中的教育管理专业课一律取消,教育管理类教师被迫转业。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基本上不承认教育管理专业,不开设相关课程,不组织教育管理研究队伍,不出版教育管理类的学术著作,致使校长专业化的进程停滞不前。同时,极“左”思想对校长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冲击。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选拔、任用和培训校长,都要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校长培训只开设政治类课程,基本上不开设专业类课程,致使校长专业化的过程逐步变成了政治化的过程,校长的管理也与行政官员的管理并轨。校长专业化走了一条畸形之路。

改革开放,给校长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人们逐步认识到:校长是从事教育管理的专业人员,校长在学校的职业特性得到认可。校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关于校长的调查研究和培训。比如: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承担了国家教育科研“七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与管理”,课题组曾组织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04位研究人员,对全国11244位现职校长和128位获得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校长进行调查走访,就校长素质、成长规律、校长培训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当时的国家教委组织和领导,通过试点,在全国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了校长培训。这些都大大推进了校长专业化的进程。1980年~1985年,在全国中小学校长中普及哲学、学校心理学、普通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基础理论。

1986年~1990年,在全国试行和推广持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上岗的制度,在百万校长中实行全员任职资格培训。

1991年~1995年,在全国校长中试行并推广任职资格培训后的提高培训,校长全员接受每5年240课时的继续教育。

1996年至今,针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不同水平,分别进行不同的培训,将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成熟校长的研修结合起来,初步形成我国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校长专业发展的进程。

这30年的培训,在我国百万校长的专业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此深刻的变革在国内外的教育史上也是少有的。它为今后加快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进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渐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相对完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它包括:

1.领导体制

国家层面由教育部统一领导,教育部人事司负责实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校长培训领导小组,由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教委和培训机构的领导人组成,领导本省(市、自治区)的校长培训工作;地(市)和县(市)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规划与实施本地区的校长培训。

2.办学体制

中学(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的培训,一般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学院或师范大学负责实施;小学校长的培训由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负责协调本省(市、自治区)普教干部的培训工作。

除发挥专门培训机构的作用外,干部培训还充分发挥本地区高等院校的优势和各系统培训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多渠道办学的体制。

3.培训体制

在总结近30年校长培训经验

的基础上,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这一体制包括:

(1)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校长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而进行的一种专业资格培训,其目的是提高即将上岗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在任职资格培训的基础上,我国实行校长持证上岗的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1979年起,凡未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干部,都不得任命为校长。

(2)提高培训。属学历和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后的继续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学习理论和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校长适应时代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关政策规定:中小学校长每5年轮训一次,形成校长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

(3)学历培训。是为校长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而进行的培训。其中教育管理专业的学历培训要达到双重目的:其一是要使学历未达标校长,通过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其二是对学历已达标的校长,通过第二学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历培训是特定时期内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补偿性培训。

(4)成熟校长的研修。是促使成熟期校长向专家型校长发展的培训。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修,总结校长的办学经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促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比如: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建立校长工作室和导师制的方式组织成熟校长的研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培训者的培训制度等。

以上4个主要层次的培训,是互相联系和衔接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培训机构总结已往经验,通过学分制将4个主要层次的培训互相连接,避免了课程重复设置,提高了培训的整体效益。

4.教学体制

(1)教学原则。校长培训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原则: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并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培训进度与培训效益尽量统一。

(2)教学内容。校长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指教学内容要反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育实践的最先进经验)、针对性(指教学内容能解答校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性(指教学要围绕学校管理实践展开,使校长从各个侧面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性(指教学内容能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在体系上要突出实践环节)和启发性(指培训内容要有利于校长思考和研究问题)。

(3)教学方式。校长的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以业余学习、自学和短期脱产培训为主,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建国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校长培训成功的经验证明,在考虑培训形式时,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的关系。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让校长参加短期脱产培训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使校长暂时摆脱繁杂的行政事务,集中精力读书、研究问题和总结经验。但是,不能搞过多的脱产培训,特别不能搞过多长期的脱产培训。这是因为,校长若长期离岗,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校长培训的经常性方式是业余培训,即忙时少学,闲时多学,学习和学校管理的节律紧密结合,以缓解工学矛盾。

面授与远程教学的关系。在校长培训中,面授是不可缺少的,即使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也要使面授达到一定的比例。但是,远距离进行教学能节省校长往返路途的时间和办学经费。这种教学形式,特别有利于边远山区的校长就近接受培训。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针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人数众多且分布极为分散的特点,校长培训一般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采用集中的方式。即使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培训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适当分散,尽可能让校长就近入学。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提倡各培训机构的教师下到基层,就近培训校长。这种送教上门的培训方式,由于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而深受广大校长的欢迎。

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的关系。校长的学历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5年,属于长期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时间,一股为3个月~6个月,属短期培训。校长培训最经常的方式是短期培训。即使是学历培训,由于大多采取的是半脱产或业余培训的方式,所以实际上也是分成若干个培训小阶段完成的。

5.法律法规保障体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10

一、州县两级党校的资源情况

(一)、州县两级党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情况

1、州委党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情况。中共州委党校、州民族干部学校、州行政学校是3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21名党员。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函授部、培训科、管理教研室5个科室。

州委党校占地面积约13,33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1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建有1幢学员食堂和两幢可容纳90名学员住宿的简易学员公寓;有6个教室(其中多媒体教室3个,计算机教室2个,一般的教室1个),两个会议室;有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拥有藏书20,000多册;配有办公及教学用电脑30台,学员用电脑60台,建有覆盖校部的10兆光纤校园网和供教学用的远程网;配有两辆事业用小车。

2、县级党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情况。州的县级党校,实行的也是党校和行政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县委党校还加挂了民族干部学校的牌子。各县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情况是:

中共兰坪县委党校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建有1幢教学楼、1幢学员宿舍楼、1幢学员食堂。现有5个教室,其中有1个多媒体教室,还设有远程教育设备1套,配有办公及教学用的电脑。

中共县委党校,年3月从原县城所在地鲁掌搬迁到六库至今,一直租用县教育局勤工俭学招待室作为县委党校的办公室,目前仍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任何教学设施和设备。

中共县委党校,现占地面积1,882.6平方米,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其中建于年集教学、办公、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楼1幢668平方米,有两个教室,每间能容纳72人,还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有1968年建盖的集职工和学员住宿为一体的土木结构1幢(现属危房)400平方,后补建了学员厨房和职工厨房3间,车房1间。目前,校园绿化工作已经完成。

中共福贡县委党校,原校址归还部队后,新校舍建设2004年底被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开始实施,预算总投资为527.8万元,申请国家专款补助445.42万元,自筹82.4万元。县委党校通过多方考察、论证,最后决定在西岸建设新党校,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一期工程综合楼于年4月开工,年2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179.2平方米,投资133万余元,有4个教室。现配备了价值15万余元的课桌椅、办公用品、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二)、州县两级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状况

1、州委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状况。州委党校,总编制41人,截止年9月底,实有教职工31人。按学历分:研究生4名,大学本科19名,大学专科4名,高中、中专4名。按职称分:副高职称的5名,中职7名,初级职称以下的15名,工勤人员4名。按管理类别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11名,事业管理人员2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名,工勤人员4名。

2、县级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状况。4个县委党校,总编制48人,截止年9月底,实有教职工40人。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18名(大学本科毕业的12人,专科5人,高中、中专1人),专业技术人员15名(按学历分: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6名,大学专科8名;按职称分:副高职称的3名,中职11名,初级称职以下的1名),工勤人员7名。

二、“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1、“十一五”以来州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十五”期间,州委党校根据怒复[29号文件,《关于对〈——年干部培训计划意见的请示〉的批复》和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共举办了“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进修班”等各种主体班24期,培训轮训党政干部1,220人(次)。在认真总结我州“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州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十一五”人才培训规划〉的通知》精神和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部署,州委党校与州委组织部一起草拟了《关于——年干部培训计划意见的请示》,州委同意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的请示,并以怒复[]38号文件给予了批复。按照批复的有关精神,年——年9月底,州委党校举办了“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专题研讨班”4期,“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2期,“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3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2期,“全州乡镇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文件培训班”2期,“机关年轻干部培训班”1期,“全州党外干部培训班”2期,“全州中青年妇女干部培训班”1期,“全州共青团干部培训班”1期,“州直机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骨干培训班”2期,“全州政府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知识培训班”3期,“全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培训班”2期,“全州信息公开条例培训班”2期,“全州初任国家公务员培训班”4期,“全州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班”3期,“全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培训班”3期,配合州交警支队举办岗位培训班2期,“县乡科级干部培训班”3期。共41期培训轮训干部3,058人(次)。同时还先后多次指派骨干教师到、兰坪两县为县里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授课,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制定了《主体班班主任职责》、《主体班次联络员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学员的《学习鉴定表》,建立了主体班次的学员档案等。

2、“十一五”以来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4个县级党校也根据各县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依据县级党校的职能及任务,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克服各种困难,通过校内办班,走出去办班,自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年——年9月底,举办了“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专题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乡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培训班”、“宣传理论骨干培训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班”、“政法系统青年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训班”、“兰坪电网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县级机关干部文明、礼仪培训班”等101期,培训轮训县、乡、村干部9,812人次。

(二)、“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刚性约束机制。从党校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州有为数不少的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在参训学员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学理论是虚的,做工作才是实的;一些资深的干部,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什么事情都经历过,遇到事情凭经验就可以做好;有的干部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加之,州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干部参加培训及培训成果的考核、评价等在制度上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没有密切结合,参加培训的不一定使用,没有参加培训的照常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干部调训难,难调训。

2、干部调训力度不足,教育培训对象出现盲点。从州委党校党委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福贡3县及州直的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61.3%的干部曾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抽调过到各级党校培训。从州委党校举办的主体班也可以看出,“十五”期间,举办了5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应参加教育培训人员250人,实际参加的206人;中青年后备干部班4期,应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200人,实际参加的167人。“十一五”期间,州委党校举办的两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应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100人,实际参加的92人。而且,参加教育培训的干部中有些干部是重复调训的,这种现象各县委党校更为突出。乡科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更少,特别是州级机关的科级干部,有的到退休也没有参加过一次正规的干部教育培训。

3、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学条件差,学员坐不住,学不进。“十一五”以来,财政对党校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仅为83万元,其中:州委党校教学大楼修缮费40万元,兰坪县委党校阶梯教室改造费40万元,县委党校教学设备购置费3万元。由于投入不足,党校系统的基础设施滞后,教学条件差,与党校的职能,现阶段党校的任务和学员的期望及不相称,从而使党校的“阵地”、“熔炉”、“主渠道”和“基地”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州委党校是全省唯一没有报告厅的州市党校,年前学员到党校培训坐的是木制方凳,学员们坐不住,学不进去。州委党校至今也没有一幢像样的学员住宿楼,活动场地除有一块篮球场外没有其他任何设施,餐厅长期作为教室,学员到州委党校基本的学习、食宿条件都难以满足。

4个县级党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也较差,兰坪、、福贡3个县委党校仅有几个教室和简易的桌凳,没有学员住宿楼。县委党校从鲁掌搬到六库后,除有教职工外,没有任何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党校系统实有教职工71名,相当于一个中等州市党校的教职工总数,而且年实行两种管理模式(参照公务员管理和事业管理)后,专职教师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1名,占教职工总数的43.66%,不少教学骨干去从事管理工作,使本来就很少的教师队伍变得更加薄弱,而且专业结构不合理,文史、数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多,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经济学、管理、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少。并且教师的阅历少,实践经验缺乏,发展也不平衡,兰坪县委党校的教师队伍稍强些,其他3个县委党校稍弱。

5、主体班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学方式单一,学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年来,无论是州委党校,还是县委党校,主体班次的教学多数采用的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且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教的累,听的枯燥,学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州委党校虽然已经开始实施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但步伐缓慢,并且仅在管理学科和法学教学中进行。

6、围绕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十一五”以来,党校系统举办了142期主体班,培训轮训干部12,860人次,但是围绕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如实现“二次跨越”、“加快脱贫步伐”、“加快实施四个百万亩”等方面的专题研讨班举办的并不多,即使办了一些班次也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7、注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但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州委党校党委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福贡3县及州直机关的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座谈中可以看出,党校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现象,省州县3级党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雷同,而且实效性很强,中央、省委一开重大的会议,就马上办相同内容的培训班,但结合会议精神,结合州情、县情的培训班并不多,结果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8、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落实难。“十五”期间,州财政每年给州委党校安排5万元干部教育培训费,但实际到位的只有3年,另外两年的培训费多次协调也没有到位。“十一五”期间,年——年每年安排5万元,年调整为15万元。5万元的干部培训费,只够支付到省里外请4名左右教师的费用,其他工作就无法开展。4个县级党校的情况就更为糟糕,财政没有安排专项干部教育培训费,办一次班向县财政要一次,有时培训班的通知下发了,但培训费还没有落实,严重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正常开展。

9、州委党校的领导班子长时间不健全,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州委党校实行的是党校、民干校和行政学校3块牌子一套班子,但班子一直不健全。年10月,有一位副校长调到中共州委组织部任副部长后,州委党校的行政班子缺1名副校长,州委早已批复原则同意州人事局局长任行政学校副校长、州民委主任任民干校副校长,校党委也多次请示汇报,但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党委班子也不符合《》规定,长时间为4名委员。

10、州县两级党校的教学资源没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存在。的州县两级党校基本上各自为阵,除干部的函授学历教育州县党校有联系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两级党校没有统一的规划,有时州委党校到省里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授课,飞机来,飞机去,讲完了就走,每请一位教授各种费用总计达4,000.00元以上,仅仅讲1—2个专题,县级党校需要时又去请,成本很高,而且造成浪费。有时州委党校为办班而购买的国内知名专家的专题辅导带(盘),内容很好,也符合县级党校使用,但县级党校从没有到州委党校借用过。县级党校举办干部的短期培训班,有的专题州委党校的老师讲得很好,而县里又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但县级党校却很少到州委党校请教师,尤其是福贡县委党校。县的县级机关在六库办公,县委党校又没有办学场地,许多班可以利用州委党校的教室和设备,而县委党校却愿意出高价去租教室办班,也很少来州委党校办班。

三、“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重视,是党校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保证

党校作为州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研究阵地,党政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政干部培训轮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及重要基地,是州委、县委的党校,也是州政府、县政府的行政学校,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必须围绕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没有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工作就没有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更谈不上办好主体班。因此,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重视,是党校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根本保证。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前提

党校实行的是地方党委领导,办干部教育培训班自己没有自,各类培训轮训班的学员都是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抽调的,党校没有抽调学员的权利,只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学员的管理,没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党校也是“好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前提。

(三)、有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基础

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党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而党校的生命是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这几年党校通过新招,将原有的教师送去进修、培训,参观学习,到县乡挂职、顶岗锻炼,聘请省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州内的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专业结构基本合理的专兼职党校教师队伍,为办好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必备条件之一

党校是财政的全额拨款单位,除财政拨款外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如果州、县财政不安排专项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党校就无法支付办培训班、轮训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也就无法正常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培训效果的条件

“十一五”以来,州党校系统加强了教研工作,加快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步伐,在干部教育培训班中开展了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辩论式教学,带学员到沿海地区和革命老区实行体验式教学,一改过去由党校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参训学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办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四、整合州县两级党校的资源,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建议

(一)、抓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的贯彻落实,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州委党校党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问卷中发现,接受调查的66.9%的干部认为,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还有17%的干部认为根本不适应。可见,要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显得特别迫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是州县党委加强党校工作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依据,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和党校的工作准则,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执行。

如果不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和《—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的要求加强党校工作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州委提出的“三基地、一品牌”,实现“二次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就会成为泡影。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调整充实州县两级干部教育委员会,配齐配强州县两级党校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干部教育委员会是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涉及干部教育工作的部门领导组合而成的主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多年来,在州、县两级干部教育委员会的有力领导下,州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由于干部调整频繁,如果不尽快调整和充实州县两级干部教育委员会,就会形成州县干部教育委员会名存实亡的现象,从而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省委的《实施意见》,坚持“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的制度,建议尽快配齐、配强州县党校的领导班子,明确州民干校、州行政学校的副校长,在州委党校设置副处级组织员,县级党校设置科级组织员。

建议州县党委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兼任党校校长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应经常到党校过问工作,与教师、干部座谈,帮助党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有关的重要会议安排党校的主要领导列席。上级党委要把重视抓党校工作作为对下级党委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级党委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省委的《实施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三)、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与考核、选拔、任用密切结合的相关制度,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刚性和效果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选拔、考察、任用的内容及重要依据之一,州委党校党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问卷中,接受调查的93.25%的干部认为,有必要把干部的学习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因此,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符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与考核、选拔、任用密切结合的相关制度,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刚性和效果,使培训成为一种需要,在的干部中形成重视学习、努力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从根本上走出“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学习”的误区,使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成为现实。

(四)、切实加大对党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党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的基础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县级党校还有危房,州委党校办学的软硬条件仍然较差,离“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的差距还很远,学员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都较差,教室又小又热,书桌差,凳子硬,课余时间没有任何娱乐场所和器具,图书也是旧的,更缺乏有点科技含量的教学设备,干部到党校学习住不下、坐不住、学不好,从而形成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人难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干部素质的提高。建议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加大对党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在保证党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的基础上,对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教员进修、调研、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合作交流、业务指导、教学设施更新等经费,应作为党校经常性事业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年度专项经费,给予充分保证。州、县财政要根据党校发展需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的基本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州委党校的办学条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干部培训基地。

(五)、将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为保证党校主要任务的完成,党校函授学历教育停办后,州委党校原有的经费来源渠道已不存在,为保证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议在把党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纳入州县财政预算,党校基本建设纳入州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州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50万元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教师进修和科研经费,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县委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教师进修和科研经费,并且州县财政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此项预算,以保证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加强州县两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校教学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党校教育教学是中心,而教师是办学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党校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相对合理、素质优良,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化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把好入口关。凡新进入党校的教学人员,一律实行向社会公开招聘,试讲通过后参加人事部门举行的考试,然后择优录用。二是把好交流关。建立党校教师、干部和其他部门干部双向交流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党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任职和挂职锻炼,重点到乡(镇)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2年;同时根据需要,也可选择州、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中有志于从事理论教育和科研的年轻优秀干部到党校从事2年左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是把好管理关。州县党校的教学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逐步实现竞争上岗,对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给他们压担子、严要求,把党建等一些重要理论学科的调研项目和任务交给他们,并给予经费上的资助,逐步实行学员评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四是把好进修和实践关。有计划地安排州县党校的教师到上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国民教育院(校)培训、进修、深造,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挂职跟班锻炼,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20天,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五是搞好聘请关。聘请上级党校、行政院(校)的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专家担任州县党校的兼职教师,促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提升。

(七)、统筹规划,整合州县党校的资源,构建“大党校”的格局,为完成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任务作好充分准备

长期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县级各单位多头办学,各自为阵,有党校系统组织的以党政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有行政部门组织的以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行政教育培训,有各种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种教育培训、岗位培训。这种状况,一是造成财政资源浪费。几十个部门、单位每年都在搞培训,多头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分散了人力。由于各自为阵,造成各种培训机构教职人员配备的重复性,形成人力和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三是分散了物力。有的部门的教学设备常年闲置,一年内用不上几次,教职人员无所事事,打牌、喝酒成为“本职”。四是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和保证。由于各条块财力和智力的种种限制,势必造成应付的现象,难以保证干部培训的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省委的《实施意见》和4个县委党校的现状,建议保留州委党校、兰坪县委党校,将、、福贡3个县委党校办成州委党校的分校,州委党校增设一个县级党校工作科,同时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规划,改革部门分割、各自为阵的现状,逐步合并州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加对州委党校、兰坪县委党校的投资,适当增加州委党校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建立以党校为主体的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形成“大党校”的格局,减轻县级财政的压力,较彻底的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多头办学的种种弊端。

(八)、统一规划,统一调训,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熔炉”、“主渠道”作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11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努力实现培训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__”的各项任务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广大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得到增强;以我省贯彻《干部教育条例》实施办法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突出抓好党校培训、专题研讨、社会化选学、在线学习、境外培训,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

(三)基本原则——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统领。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点内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

——坚持以服务大局为主线。坚持把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把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作为生动教材,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重要课题,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

——坚持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注重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处理利益关系、务实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特别要着眼于突出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准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坚持和完善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干部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统筹不同层次和类别、不同行业和部门、不同区域的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要根据不同对象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注重短期培训、缓解工学矛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紧密联系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培训,推动培训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促进干部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干部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参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要任务

根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把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能力、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一)党政干部队伍1.领导干部。按照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脱产培训,强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大力改进在职自学,切实抓好县处级以

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

省级在职领导干部的培训,由省委组织部协助中央组织部抓好落实,分别安排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国防

大学等进修班、专题研究班学习。市厅级在职领导干部的培训,由省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的要求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分期分批安排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省委党校、__行政学院培训。省委每年举办1至2期市(州)、厅局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专题研究班,就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每年计划培训400人。

县处级在职领导干部的培训轮训,按不同培训类别进行安排。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由省委组织部选送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省委党校、四

川行政学院培训。其中,按照中央组织部的要求,每年选送70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县(市、区)委副书记、常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市(州)党委、政府部

委局办正职,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调训到省委党校、__行政学院进修或其他培训机构学习,每年安排400人;省级机关正副处长和直属县处级单位的领导干部,由省直机关工委和干部所在部门负责规划、调训,每年安排200至300人到省级机关党校学习。

通过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审批和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境外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每年安排200名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参加境外培训。

2.后备干部。采取到党校、行政学院参加中长期脱产培训,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国情教育基地进行党性锻炼,到中央国家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基层多岗锻炼等措施,不断强化后备干部的理论武装、实践锻炼和党性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制定后备干部培训计划,3年内至少安排一次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的培训。省委组织部每年在省委党校举办半年制、三个月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各一次。

3.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的同时,对女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引导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对少数民族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提高他们维护团结、推动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本领;对非中共党员干部要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培训,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办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专题研究班。社会主义学院要认真开展非中共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各地、各部门在选调学员和举办有关班次时,要安排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参加培训。

4.基层干部。充分利用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和远程教育等渠道,加大以乡镇干部为主体的农村基层干部、以街道干部为主体的城市基层干部和以中小企事业单位干部为主体的企事业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特别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抓好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省上重点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示范培训,并依托__农业大学等高校抓好对村支部书记的示范培训。

5.其他公务员。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扎实开展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在职培训,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省委组织部对新选拔的选调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工作一年后的选调生进行集中培训。认真规划政法系统公务员培训,落实法官、检察官、警官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制度,加强专门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对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干部的培训,由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1.突出抓好省属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后备人员的教育培训。按照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求,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每年选拔100名50岁以下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国(境)外、国内著名高校、知名企业,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强化培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认证工作,力争5年内使重点企业高管层基本达到高级任职资格水平,80的重点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达到中级以上任职资格水平。

2.着力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综合运用组织调训和市场化培训手段,加快培养具备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省国资委、省经委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国有企业要把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推行“产学研”结合的培训模式,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培训机制。

3.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结合国家“银河培训工程”的实施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推动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党政引导、协会组织、企业参与的模式,组织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培训,促进交流与合作。鼓励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师资、课程、教材、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适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需要,按照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着重加强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抓好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教育培训,注重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所在单位、学术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省委组织部每年选派100名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委党校、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境)外学习研修或培训。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培训1200名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

党校、行政学院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各级党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干部理论教育、党性锻炼的实际效果。各级行政学院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咨询为导向,突出公务员培训、公共管理研究和政策咨询的办学特色。全面加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5年内使全省80以上的县级党校、行政学院达到国家的办学标准。其他各类干部院校是干部教育培训不可缺少的力量,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理论及业务培训任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挖掘潜力、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培训任务。

采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优化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对办学能力和条件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培训机构,要予以重点扶持;对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培训机构,要采用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不具备办学能力或布局、结构不合理的培训机构,要进行重组和调整。培育和规范培训市场,引导各类机构重点参与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逐步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开展适度竞争。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规范有序流动。

(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建设的力度。

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在职进修、挂职锻炼、业务交流、竞争上岗、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等方式,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骨干。5年内对各市(州)、县委党校、行政院校的专职教师轮训一遍。

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积极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推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讲课制度,适当聘请省内外行业先进典型、模范人物授课,增强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充实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的原则,促进师资资源的优化与共享。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300人左右的干部教育培训省级师资库。

(三)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力度

适应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积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在职自学等制度,大力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线学习方式,为干部参加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途径。根据干部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培训的效率。

(四)丰富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与教材体系

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省情、市情、县情教育等为补充,逐步建立科学、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坚持“一纲多本、编审分开”的教材编写原则,选好基本教材,编写配套教材,开发案例、情景模拟及音像教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学习需求。在党校培训中推行A、B班制,同步更新培训教材,避免重复参训。

(五)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应确定一批重点培训项目,并在本级财政单项列支予以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确定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重点培训项目所需经费及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综合预算。各单位的干部培训经费,按规定从行政、事业经费中列支,严禁挪作他用,并要在财政核定的年度综合预算内,通过调整经费支出结构,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开支需要。积极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渠道,构建国家、单位、社会、个人相结合的经费投入体制。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研究规划制定、改革创新、强化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定期检查、总结工作落实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干部所在单位要重视并组织实施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

坚持和完善在省委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主管,省委和省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省和市(州)分级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省委组织部履行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组织实施省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省属重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后备人员、省委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和部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省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组织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的培训。省人事厅指导协调部分公务员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省财政厅负责制定和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有关政策。省国资委、省经委负责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培训。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工作分工,认真抓好本系统的业务培训。定期召开全省干部教育联席会议,进一步发挥沟通协调和宏观指导作用。

(三)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认真抓好《干部教育条例》及实施办法的贯彻实施,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项目管理、党校教学改革、境外培训等方面的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原则,逐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全面

推行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建立以考促学、考用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准确记载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篇12

新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更是关乎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通过分析新疆高校辅导员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地建议和对策,以期全面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新疆高校辅导员是新疆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加紧向新疆高校渗透,意图通过非法活动与我党争夺高校大学生,妄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的伊斯兰政权,新疆高校成为我党与“”斗争的最前沿。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的新疆高校辅导员,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会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

目前,新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整体较强,整个队伍呈现出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纪律严的良好态势。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安全预警能力、维稳能力等较为突出。但是,其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理论思维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反渗透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还较弱。对于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弱点和不足,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全面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夯实新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能力基础。

一、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即根据新疆的特殊区情、高校的使命和每个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现状,全面梳理、查找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针对性原则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分析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每个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现状不可能相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不尽相同,要根据每个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点和不足,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弥补和改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足,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培养和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时要保证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延续发展,在继承和拥有以往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能为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延伸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长期保持强大的内驱动力。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人的发展的体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等功能和重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即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时要充分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以辅导员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为落脚点。要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稳定、教学、科学研究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认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站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对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民族团结卫士,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巨大作用;要将辅导员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统一协调起来,统一筹划,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效果予以科学公正的评价。

二、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加强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建设新疆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需要,也是培养新疆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发挥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和核心区重大作用的需要。

1.转变理念,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重点在转变观念。新疆高校党委要积极转变现有观念,树立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观。一是要营造氛围。学校党委要通过中心组学习、召开党委工作会议、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向大家讲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转变全校师生思想观念。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学校党委要集体研究决定。二是要重视调研。学校党委要深入基层就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发现存在问题,征求意见建议,研究制定解决对策,努力创造辅导员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的良好环境。三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党委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站在辅导员全面发展的高度,总体把握,科学设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供制度支持、政策支持、人力支持、财力支持,要充分调动学生处、组织部、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构建和形成学校党委负责,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

2.坚持质、量结合,严格辅导员队伍选拔制度

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基础在队伍选拔。一是要充分考虑到新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完善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研究和制定加强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辅导员工作。二是应扩大队伍来源,尽可能面向全国高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改善选拔对象的地缘结构;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拔人才,优先选拔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改善队伍的学缘结构;应根据新疆的区域特点,保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和教师的比例,改善队伍的民族结构。三是应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在校内其它岗位上选择优秀人才吸纳辅导员岗位上来;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兼职辅导员工作,扩大辅导员的参与范围和知晓度。

3.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

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关键在培训。一是要在培训形式上创新。要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要重点强化岗前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科研培训和骨干研修。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要制定新疆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计划,提高新疆高校辅导员整体能力素质。要以组织新疆高校辅导员在职学习为主要途径,促使广大辅导员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可以选择部分工作成绩突出、学习愿望强烈、成长潜力较大的高校辅导员去国内外名校交流、访学、任职乃至脱产攻读学位,为新疆高校带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阔的管理思路。二是要在培训内容上创新。岗前培训要针对辅导员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开展培训。主要涉及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培训。根据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又可分为就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事务服务能力等培训。在新疆还应强调安全预警能力、维稳能力、反渗透能力的培训;专业理论培训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在新疆还应包括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培训。旨在夯实辅导员的理论基础,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养、理论水平和思想引领能力。科研培训主要在于开展科学精神、科研方法、科研申报等内容的培训,意在提高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围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规律探寻,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骨干研修意在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选拨和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等专业培训,鼓励和培育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和“大家”。

4.明确岗位职责,切实为辅导员减负

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核心在于为辅导员减负。由于现行辅导员工作体制不够明晰,多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辅导员发号施令导,导致辅导员工作关系混乱,致使辅导员队伍被视为可以随时调遣的行政人员,兼职做着大量秘书工作和行政事务性工作,因而没有充分时间去做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指导、科学研究工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明显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疆高校应当进一步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切实把他们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尽量减少边缘工作、附加工作和额外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的影响,保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良好的心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工作,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办法、新思路和新理念。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要明确机关、院(系)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改变大量行政、秘书工作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向年龄较小、资历较低的辅导员聚集的倾向。二是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明确流程,由专门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全部工作网上处理,无纸化办公,减少人为工作量。三是要理顺领导机制,改变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多头领导和多方应付的局面。

5.理顺出路,规划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

提升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突破点在职业发展。在辅导员的出口上,应通过加强重视和出台政策来理顺关系,使他们能够找到发挥作用的位置,看到发展的出路,明确努力的方向,在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时,允许和规范人员的合理流转。应从职务评聘、领导干部选聘和教育管理专家的培养三个方面理顺出口。在职务评聘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其行政职级序列,将其纳入学校党委干部管理范围;要设立“思政教师”技术职务序列,对辅导员单独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在领导干部选聘方面,要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来源之一。在专家型人才培养方面,在签订“参加培训目标责任”协议书的前提下,通过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和相关学科的培训,加强其专业素质,提升其心理辅导等专业能力;通过支持其参加学生教育管理学术会议的方式,提高其学术视野,增强其思维、教育管理能力;通过支持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辅导员科研水平的提升,使其成为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带动整个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中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组.党的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3]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真理的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4]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与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创新发展的现状范例(12篇)

    - 阅0

    创新发展的现状范文篇1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对策“十一五”以来,我国在利率和汇率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机构切身体会到市场上存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也.....

    物业信用管理办法范例(12篇)

    - 阅0

    物业信用管理办法范文篇1关键词:办公室工作;重要作用;科学管理;对策办公室管理一直被视为管理科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课题。这是因为办公室是所有公共和私人组织中的中枢神经.....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