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二段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优化策略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并综合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检验操作。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二段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已经滞后于前沿知识和技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适合高素质检验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从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将《临床检验基础》二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主张以引导式教学(PBL)结合病案分析教学(CBL)为主的讲课方式,辅以多种趣味性教学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应用、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实验室医学的桥梁学科。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改革教学大纲,使之与教学目标适应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修订:①选定新版的教科书,编写相应的实验指导及检验基础学习图谱;②合理安排课时(两阶段课时的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交叉同时进行,有利于学生牢记知识点,熟练运用知识。另外,在临床检验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见习项目,有助于学生了解临床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③实验教学中引进新技术,新仪器的教学,增设临床标本与案例分析、国内外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学习;④改革考核制度,以理论加实践考核为主体,结合课堂小考核,注重实验考核。内容方面改革之前以记忆性质的客观题为主的形式,应多考核运用知识点解决临床病例的主观题。

二、实行引导式教学,活跃理论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实行引导式教学(PBL):即教师以问题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内容繁多,相对比较枯燥,通过PBL的教学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做以下改进:

1、更新及改进多媒体教学课件

由于二段式教学中第一阶段采用的就是理论教学,学习的内容相对抽象、枯燥,为了让同学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理论,为第二阶段的紧密联系临床,培养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我们采用PBL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件制作中突出重点,将临床检验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选用适宜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典型病案让同学们思考,利用动画模拟使枯燥的形态学变得直观生动,同时不断改进我们现有的网络资源,在课外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2、多样性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实行PBL教学模式就意味着课堂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轴来开展。期间,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最后答疑并归纳总结。另外,为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开展知识抢答或技能比赛,最后进行纠错、点评。这种互动式、竞争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摄取知识,强化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授课质量与效果。

3、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重点,同时,通过综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促进各学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交流。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收集整理教学课件、考试试题、图谱等资料,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及复习。同时我们可以设立网络答疑栏目,既弥补了课堂时间限制的不足又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实行引导式教学,建立了一种新型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研究的热情。学生既可在课堂内外和教师互相讨论问题,又能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前准备,紧密衔接理论与实验教学

传统的二段式教学习惯于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独立开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这门综合性学科,也不利于该学科的发展。在此我们提议通过加强实验前准备将理论与实验的教学紧密衔接起来。我们通过以下流程实施:①依据新教学大纲,理论课与实验课交叉安排,教师在理论课之后、实验课之前将教学安排,目的要求及实验设计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自学;②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整理汇总资料,进行实验思路方案设计并发至教师信箱,师生充分讨论修改;③让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并进行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④开始实验课。如此,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加深知识点印象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为接下来的操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模拟临床检验,“活”化实验教学

二段式教学的第二阶段是临床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二段式实验教学是以固定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操作模式开展。现在我们提倡实验教学以模拟临床检验为中心,以问题引导式教学(PBL)结合病案分析教学(CBL)的讲课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让实验教学课堂尽量接近临床检验的工作环境,从而学生更好地了解临床检验工作。

1、问题引导式教学(PBL)结合病案分析教学(CBL)

以PBL-CBL模式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和病例,使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改变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模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归纳应用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形式多样化

为活跃课堂氛围,实验课上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成立的兴趣学习小组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课堂上每组派代表演讲,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同组同学也可补充发言。老师中途可提问或提示启发同学思考,并在课堂总结时对每组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并补充归纳总结。另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技能比赛,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导向作用,推动检验技能的教学质量。

3、实验课开设:保留重要基础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

实验课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临床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我们的实验应保留重要基础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以病例讨论为主展开实验课教学)实验课前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实施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认真观察学生操作及时纠正错误。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对未预期出现的结果要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并加以分析,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增加设计性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更是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而学习和钻研科研的氛围更加浓厚。

4、介绍临床新仪器,新技术,分享临床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技和精密仪器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检验科不断引进新仪器、新技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检验科的新仪器、新技术,以便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习。另外,为更好地适应熟悉医院检验科工作,教师们应以临床病案为例多讲授平时工作经验,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传递,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注重操作考核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操作考核所占比例。把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核优化为多次小考核加最终考核。考核以检验准确,操作熟练为基本目的,做到一个专业技能一小考,一个阶段一小考,严抓操作的过关率。

PBL-CBL模式将临床检验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强调教师的指导归纳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互结合,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医学和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效果评价

优化的《临床检验基础》二段式教学模式实行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91.3%的学生喜欢优化的二段式教学,94.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知识更易理解掌握,记忆更牢。92.1%的教师认为这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提升了该课的教学质量,而学生考核成绩的提高也证实了二段式教学模式优化的明显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单向的讲解,而是让同学们利用课堂外的一些时间思考准备,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共同的探讨和辩论,不同学生的思维角度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另外,优化的二段式教学还渗透了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往学到的综合学科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本项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进行了大量大胆改革尝试,具有鲜明特色。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置学生的“学”于不顾。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的重点施教,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优化的二段式改变了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内容,以临床实践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临床检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基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是一个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适时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医学检验的教学水平,不断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婉宜,李明远,杨远,李虹,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2.91-92.

[2]黄海辉.构建解剖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44-46+61.

[3]黄光生,,张品俊,钟志宏.临床技能竞赛背景下医学生临床教学检视与反思[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05.700-701+703.

[4]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071-1074.

【作者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2

医学检验专业承担着及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且准确的患者医疗数据信息,合理选择必要的检验项目以适应临床诊断的需要,把检验数据转变为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确解释,并为临床提供咨询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检验医学正向着多学科结合的方向发展。各发达国家实验室实现了检验仪器的全自动化,建立了多学科一体化的现代化检验科,各式各样的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被广泛运用。目前各医学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专业,但各卫生医疗机构仍把检验科室作为一个辅助性的技术部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检验科的工作应向更高层次发展,检验专业工作者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成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1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程的课时

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均是高中毕业统一招生的,许多基础知识都在高中的课程中学习过,检验专业应根据实际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如电学、流体力学和应用物理学等,同时增加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别强调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这类基础课设置以100学时左右为好,同时开设药理学、病理检验学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2开展临床医学概论课的临床实习

临床医学概论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中尚未被列入主干课,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应将其定为主干课,并应开展临床实习,让学生学会一般病史询问和査体操作。在临床实习期间,安排两个月的内科临床实习,让学生学会査阅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开检验单,结合临床表现对检测结果做出科学解释和初步诊断,特别是学会如何将检验与临床结合。

3增设检验仪器维修和专业英语课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检验仪器不断更新,手工操作逐步被仪器检验所取代。在一般情况下,仪器检测不但可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而且临床医师也逐步依赖仪器检测来诊治患者。高等医学院校要突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不懂得自己使用的仪器,是难做好工作的。有条件的院校还应开设检验仪器分析和检验仪器维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懂得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操作和维护方法,当仪器出现问题时能自己动手及时解决,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这也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行医疗一体化,减少和控制相关费用的支出,更需要应用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跨世纪人才。现在检验医学已是自动化操作,许多进口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高职检验专业开设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更显得重要和必要,这不但可促进学生对自动仪器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3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检验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观念更新不及时,工作态度不端正,或者管理技术有欠缺,致使临床检验科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临床检验科的管理者要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健全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保证机制,做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评价工作,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管理机制建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阐述如下,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临床检验科;科学管理;管理机制;建立问题

我们知道,检验中心下设的检验科室很多,如何科学管理,保证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水平,服务医务人员的重要前提。例如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体液等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仪器设备的提高,应该说所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准度。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检验项目的精准度不高,不能很好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甚至由此还引发了一些医患纠纷。由此可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精神,强化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建立技术人员管理机制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要取得高水平的检验质量,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检验技术水平,具备广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高尚的,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医风医德。在业务技术上,要充分注意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岗前轮转学习,考试上岗制度;建立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参观学习的规划;建立培养业务技术骨干的目标。对开展新项目人员要进行准入性论证或考察,以保证检验人员在技术是合格的,并要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础知识和质量控制理论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医风医德上,要注意日常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培养,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把检验质量落实在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身上,以促进良好医德医风快速形成。

二建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时,一要注意制定质量保证基本措施,如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二要制定检验科质量控制,如室内质控(IRC)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三要注意质量体系、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记录、样品等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加强以上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以科室领导或技术骨干任组长,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保障部门。同时制定各种管理措施,并且制度化,程序化。如程序标准、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质量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工作总则,检查质量情况,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还要建立操作者、专业组长、主管技师、科主任等“四级”检验报告审核制度,对临床检验结果应进行分析,如在质控范围内,可发出报告,否则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核检验,以保证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制定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和IRC检查制度。建立标本拒收制度,以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此要建立相关标准单,对拒收的标本要认真做好拒收记录,注明拒收原因。

同时要建立临床检验重要分析“报警”范围标准,当检验结果提示存在报警范围时,检验科须重复标本,并立即回报临床,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情况时,须重复测定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应做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时间、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通知人员和实验结果。

对所使用的试剂、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比对,或用标准物校对,然后按操作标准程序进行检验操作。与此同时,要建立IRC检查制度,努力搞好EQA。我们知道,IRC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EQA则是IRC的继续和补充,起到相互校正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对实验室质控起到监督、促进作用。要建立EQA检查制度,严格按制度对专业实验进行检查,以保障IRC达标。

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检验的仪器设备均为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其检验高自动化和精准化,是以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前提的,因此,要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如仪器设备的注册证、合格证、销售证、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法规)、维护及使用记录(仪器状态的证明)、校准和质控程序及记录(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证明)、计量设备的强检记录等,都要收集形成档案材料,以备在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或检验结果有问题时查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2建立仪器性能评价档案要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主要性能参数比对评价,如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并要记录入档,一方面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同时也为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提供比对依据,另一方面,为仪器维护、保养、校正,以及日后购买仪器设备提供依据。

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具备服务意识。临床检验是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服务的,只要有严谨求实的质量意识,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就能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2]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1(26):649651.

[3]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

[4]刘吉连,闫凤娥.浅谈检验科科学管理[M].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9(3):6.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就大学组织来说,不同的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3】。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是为医疗机构诊疗提供检验结果数据和咨询服务的实践性很强的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为此,我们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如下改革:

1.1实行“三段式”教学计划

即3年半理论教学,1年I临床实习,最后半年回到学校学习(3.5+1+0.5)。传统的教学计划是四年在校学习,一年临床实习,而实习过程中往往与找工作冲突,影响实习质量和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重新调整培养方案,采用“三段式”教学计划,最后半年回到学校进行选修课的学习,为自主学习、执业考试辅导和就业提供了保障措施。

1.2实行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形态学、机能检验学、自动化仪器检验分析学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检验工作接轨。如整合了分布在六门课程的仪器检验测定项目为自动化仪器检验分析学,血液细胞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整合为I临床检验形态学。这一尝试大大地压缩了课时,由原来的290学分减少到240个学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1.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PBL(Problem—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1.4实践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我们在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并增加实践课学时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严格选择实习医院,临床检验实习是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应对临床实习医院进行适度筛选,选择管理严格,具备教学、实习条件的医院安排实习。

2培养方案应以今后实际工作的实用性和执业资格考试为重心加以修订

我校检验专业办学2O多年来,已培养近1万名毕业生,他们在各级卫生机构中深受欢迎。然而,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多数检验项目已由手工操作到全面自动化。而医学检验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必须获得执业资格才能签发有效的检验报告。对此,作为教育基地,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培养方案,制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本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国家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内容接轨。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在毕业前应反复模拟国家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形式进行考核。通过多次实战演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薄弱环节,从而在教与学过程中有目标有意识地去掌握知识点。通过执业考试,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今后进入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起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

2.1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应为今后就业和工作而设计,I临床检验本科生的目标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培养I临床检验技师,能熟练掌握各设备进行各类标本的检验,并能准确地发出报告和结果解释。课时和学分应倾斜专业核心课程,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体系。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均增加课时,而一些与执业考试关系不密切的则适当减少课时。

2.2改革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清楚该章节的的重点难点,以及哪些需掌握、哪些需熟悉和理解,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2.1提炼教学大纲,强化知识点

目前所用的教学大纲知识点不突出,如微生物学检验在各章节中可以看出,基础理论教学知识点明显不足,而各论部分教学大纲知识点与考试大纲较为接近。目前如微生物及检验这门课程,每章节的大纲要求也很零乱,如果教师上课时把握不好,就会给学生造成很抽象的感觉,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单独介绍。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也是如此,知识点明显少于考试大纲。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可以看出,基础理论部分差异不大,而检验技术部分差异很大。另外,有些章节,如: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学防治等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黏附分子的测定技术、MHC与HIA检测及应用,再如微生物学检验的细菌生理、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等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介绍。

2.2.2强化知识点培训

围绕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进行授课,强化知识点培训。如微生物检验的概念与分类、形态与结构、采样、涂片、镜检、快速诊断、培养、生化试验、药敏、报告、质量保证等环节作为重点传授,而变异、致病、免疫力、防治等作为熟悉;免疫学检验的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质量控制等,都是掌握内容。

3建设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模拟题库

成立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为资格考试辅导小组,建设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课程考试题库,并续年更新题库内容。按临床医学检验技师标准进行医学检验课程考试和毕业考试,参照每年的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大纲、方法、内容、深度进行考试改革,并密切关注考试改革的动态与发展方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临床检验、研究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7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4-01

前言:近几年,由于环境的污染,食用不安全的食物,导致越来越多人存在潜在的疾病。所以需要人民更加重视平时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临床检验能够检测出身体出现的问题或者潜在的病因,加强我们对于身体的治疗。

1临床检验方法的简单介绍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经典的实验技术与方法仍在广泛使用,日新月异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也迅速应用于临床,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丰富了检验医学。临床检验学是一门将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相结合,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各种项目的检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的学科,其本身是一门与多学科相关的交叉性、边缘性医学学科。临床检验学包括从血液、尿、便、及浆膜积液等临床检验医学应用最基础和最广泛的理论与技术,到DNA扩增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及蛋白质组学等新理论与高精尖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检验医学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二级以上医院能适应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能较快地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而一级医院及其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检验方法与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事实上,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展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广大病友。为了使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认识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组织了一批熟悉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检验工作现状,又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检验科主任编写了《基层医院实用临床检验方法》。临床检验学学习的目的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积累丰富的基础理论、掌握多专业的实验医学技术能力和循证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检验诊断思维方法,以便进入工作岗位就能承担起临床检验诊断的角色。从目前临床检验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临床检验原理较多,但相应的检验方法则较为单一,而不同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检验则无法通过相同的方法完成,且有效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评价方法,以及系统的临床检验结果计量方法,对于临床检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临床研究的注意事项

对药物的化学结构或成分、性质、质量控制、在体外和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毒性、体内代谢等必须有一定了解。我国新药临床前研究规定说明临床肿瘤学家只能从药理学家手中接受新药经药政部门批准后开展临床研究。不经一定临床前研究和经过审评程序就开展临床研究是违法的和不负责任的。所选病例应有可靠的诊断,一般要求有病理细胞学诊断,确定原发及转移的部位。除以往治疗的影响。在临床试验的第1、Ⅱ期应当使各方面条件尽量一致,减少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最好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在试验的Ⅲ、Ⅳ期与其他药物进行对比及确定在综合治疗中的也位时,必须有足够的例数及严格的对照,不然所得结论就不易可靠。除非特殊情况外II期临床研究应有单药或至少的部分病例单药治疗的观察。负责试用的临床医师必须具有一定肿瘤学知识,应当熟知其他治疗手段(手术、放射线及常用的化学药物)可能取得的效果。中国生物治疗网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一般来说,只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临床药理基地和经过培训对药物及临床试验规范(GCP)有相当了解的医师才能担任主要研究者(PI),他的任务是制定研究计划,向论理委员会报告求得批准,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和释决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SAE),组织协作会议和总结。我国目前的法规规定只有经批准的药理基地才有资格组织临床试验和担任主要研究者。

3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手段

3.1合理使用计算机系统

临床检验分析人员实际操作时,应提高检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在检验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还应对临床检验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记录,以及有效的处理分析,同时应加强原始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利用自动化的实验室管理措施,实现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的提高。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应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以降低检验错误的发生率。将各个患者的检验项目和相关信息通过临床检验清单上的条形码进行准确记录和标识,并使用院内网将数据信息传输给检验科。根据条形码扫描所获得的信息,检验科可对相关标本进行取样和分类处理,并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并获得检验报告。

3.2使用更加安全合理的检验设备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应逐步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保证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临床检验质量提高,改善检验设备性能。医院中各类检验设备的应用频率都较高,常用的临床检验设备包括:电解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血凝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等。医院检验科应加强各种检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或淘汰无法使用的设备。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不同的临床样品其临床检验质量和分析能力也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检验质量通常得不到保证。现阶段,通与传统的检验手段相比,过新鲜冰冻的血清实施临床检验,目前的检验方法具有更加明显的互通性,但冻干血清或是其他纯物质,则会因检验方法的不同,而在互通性方面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是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参考方法的应用分析。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通过参考方法的应用,能够为检验分析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

结束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检验已经成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很多高校都已经加大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本研究说明了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一直是被高度关注的,所以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沙薇,沙莉,安晶红,王黎光.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J].中外医疗.2011(1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33-02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其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的生理学教材,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交流共勉,提高教学质量[1]。

1修订教学大纲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目的要求,定期对生理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编制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1.1学时分配:在学时的分配上作了调整,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密切的内容增加学时,如血液,临床专业一般是6个学时,而检验技术专业为8个学时。其他章节如尿液的成分和性质、排便反射及异常等与检验联系密切的内容都适当增加学时。相反,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减少学时甚至删除,如神经系统,在临床专业是8个学时,而检验专业只上4个学时,让学生有一般了解,不至于出现医学知识的断层即可;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删除了“生物电”这部分内容。

1.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要求上,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需要作了适当的调整。各章节教学目标的设置均考虑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出专业特色。

2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联系

目前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采用的教材是《解剖生理学基础》,其内容涵盖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一直沿袭传统医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够精炼,纯理论内容偏重,不能与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1]。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精减。

部分章节的内容相对来说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较少,进行了精减。如细胞的基本功能、感觉器官、能量代谢和体温、神经系统和生殖。只讲授基本知识、介绍相关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部分章节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增加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生理学与检验实践的联系。如血液、血液循环、尿的生成与排出、消化与吸收、内分泌。讲授血液和呼吸时,联系临床上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测项目;讲授尿的生成与排出时提到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测项目;讲授消化时加入胃液、胰液、胆汁成分分析检测项目,同时联系肝功能检测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内分泌这一章在其他专业一般不作为重点,但因为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临床检验中也经常检测体内激素水平,所以,内分泌的内容应该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高职生而言,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1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其教学理念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先问题,后内容”的主线,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将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能够自主的学习,积极有效地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PBL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重在技能的培养。因为问题的来源多采用临床案例,这刚好符合了早期接触临床的要求。如,讲授尿液的成分及性质前,先提出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哪些检测项目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进而主动学习这些项目检测的原理、方法等相关检验知识。另外,生理学的知识有很多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而引导教学,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而变得容易理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如利用每日三餐的进食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消化液,如果这些消化液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会诱发哪些疾病,这样一步步启发,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随着医学检验科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临床工作等途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后展示该病例的一系列形态图片、阳性检验指标,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出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印象[3],同时,启发学生找出所学生理学知识与病例的相关性。

3.3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工具和新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能够传播更多信息[4]。根据生理学内容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直观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增强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不板书,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4改革实验教学满足专业需要

生理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并不多,这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有一定的限制。针对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4.1精选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开设与检验技术专业有关和学生动作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血液的实验项目中,开设了出、凝血时间的测定、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血型的鉴定等多个项目;影响尿液的因素也与检验联系密切而作为主要实验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了人体机能测试项目。与医学检验专业关系不大的项目,可作为示教或取消。如呼吸运动调节、胃肠运动的观察可示教,刺激与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引导这些项目在医学检验专业可取消。

4.2改革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上,由封闭式教学改为相对开放式。即学生在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实验项目,可以在课外业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室是开放的,学生学习的环境也很轻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实验可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譬如,“ABO血型鉴定”这一实验项目预期分10组进行,就确定10个同学为小组长提前参与实验准备。小组长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室条件提出若干问题,有些问题与临床检验工作有关,有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把问题带回到全班学生中,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解决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通过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的需要,提高了实验效果。

以上改革在我院2007、2008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义荣,陈振文,张朝霞等.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57-259

[2]韩学波,贾伟,于欣,赵锡兰.医学检验专业《分子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1):33-34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7

教学与临床脱节

当前各类自动化检验仪器层出不穷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工作效率、精确性和准确性等得到极大提高,传统手工检验项目或方法由于操作繁琐和耗费时间长等原因,渐渐不能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手工项目和方法逐步被高自动化、高效率的仪器设备所取代。检验医学教育虽仍以临床检验作为主要方向,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推陈出新和同步发展,沿用多年的传统手工检验项目仍然在各种检验专业教材中占据主要位置,既不符合医学发展现状,也与临床检验科的实际工作脱节。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和手工检验项目的逐步压缩,造成检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相互脱离,而且这一问题将随着检验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更加突显出来,可能导致医学检验专业的学习“学而少用”甚至“学而无用”,同时由于学生不能迅速适应临床检验科实际工作的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对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及维护保养、结果分析以及质量控制都不熟悉,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进而影响就业。

毕业生就业问题

受到高校招生规模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0所院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各高校检验本科招生规模以50~80名/年为主,亦有少数院校每年招生超过100名或低于50名,每年为国家培养4000~6000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检验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滞后,局限于临床检验,专业面窄,学生就业方向单一,绝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检验科、血库、疾控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而这些机构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培养和引进,医疗人才状况已经渐趋饱和,特别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卫生医疗机构甚至还出现超编,进一步增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开设检验工程方向的现实需求

检验医学技术日新月异,而带动和支撑检验医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检验仪器,检验学科不断实现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同时也带来仪器维修保养、体外诊断产品研制、实验室信息系统开发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检验医学教育的培养重点应逐渐从技术操作型人才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可加强专业特长培训,形成不同专业培养方向如检验工程方向,以适应检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并在检验学科的产业化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1临床检验常规工作的需求

随着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速度的明显加快,大量先进的医疗仪器更加普及,检验科是贵重仪器设备比较集中的科室,所使用的仪器种类繁多,临床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和试剂匹配等方面的要求相当复杂。目前仪器设备维修保养主要有购买售后服务合同、付费维修、生产厂商售后技术支持等方式,但不管何种方式均需付费,而且费用相当昂贵;同时由于工程维修人员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和临床诊治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仪器管理是科室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室要自己担负起维修保养的主要任务,但是我国各级医院检验科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培养既熟悉临床检验常规工作、又精于仪器维修保养的专业人才,对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有效的管理和保养,同时承担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不仅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大幅节约维修费用,而且设置仪器维修保养人员几乎没有增加任何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障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治因故障停机或发出错误报告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2研发体外诊断产品的需求

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绝大多数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或卫生所都拥有基本的自动化检验仪器,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医院检验科,全实验室自动化已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并逐步实现。但是,包括医院检验科、血库、疾控中心、卫生所、独立实验室以及教学、科研院所等在内的,我国各级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单位所使用的自动化检验仪器绝大多数为进口产品,常用的大型检验仪器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等,中小型检验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荧光显微检测系统等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少之又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明确将诊断产业列为重点领域,为加强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促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支柱产业,2010年863计划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设立体外诊断技术产品重大项目,指出项目总体目标“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可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诊断产品的任务十分紧迫。开设检验工程方向,加强电子仪器制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具备体外诊断产品和自动化检验仪器研究开发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专业人才,不仅适应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我国检验仪器设备一直停留在临床应用的下游局面也必将改变。

3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的需求

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广泛应用催生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并迅速发展,LIS系统可协助检验科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可以减轻检验科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检验信息存储和管理更加便捷、完善。但是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临床检验软件开发标准,各地临床检验部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自行其事,致使开发的软件系统五花八门,相互交流十分困难。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势必会对LIS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LIS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仅需要面向院内,还需要面向社会,加强内部联网和各地之间的网络互联,把分散在各处的信息汇集共享,为临床检验管理服务,为临床一线服务,最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LIS系统的建设不是对现行系统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现行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管理设计,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因而需要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开发专业人员。检验医学教育开设检验工程方向,加强网络基础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既熟悉临床检验常规工作、又精于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必将有助于医学实验室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检验工程方向培养方案研究

当前医学实验技术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既能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又具有仪器维护和网络开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大医院检验科的稀缺人才资源。以往此类人才的培养多是检验专业毕业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凭兴趣自学成才,也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检验设备或网络技术服务,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多见于设备仪器生产或经销厂家。总之我国目前检验与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不成规模、缺乏规范、耗时较长,已经难以满足检验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在现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办检验工程方向的本科教育,顺应当前检验学科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状和趋势,促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1培养目标

1998年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液中心和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十多年来,相对于检验医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革,传统临床检验方向培养目标定位滞后,局限于临床检验,专业面狭窄,学生就业方向单一,已不能适应检验医学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深入分析传统临床检验方向的现状问题、开设检验工程方向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筹划新办检验工程方向本科教育,并确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检验医学科学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检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临床检验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维修维护及常规检验工作的高素质检验工程人才。”

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依据检验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在广泛征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家教授、检验仪器生产制造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检验医学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后续深造和持续发展,确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检验医学为主干学科,确定电子工程技术及网络设计开发相关12门课程、检验医学5门专业课程为主要课程,初步建立检验工程方向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并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检验工程方向课程体系主要由四类课程群构成:

①人文社科课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组成;

②公共课程,主要由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构成;

③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和工程基础课程,前者主要由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组成;后者主要由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数学建模等课程组成;

④专业课程,主要由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医学传感器、网络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课程组成。

3培养模式

医企联合培养是指把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等三种行为相结合,充分发挥医科院校、附属医院和企业单位等的合作优势,把学生培养作为中心任务,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为教学活动服务,但同时又保持科研和生产活动独立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不断加强与检验仪器生产制造厂商、实验室网络开发机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独立实验室等企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检验技术平台、庞大的检验项目群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聘请企业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参与检验医学专业检验工程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工作。医企联合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医院与企业的沟通反馈,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明确,也使企业获得更满意的人才,学生可以结合现实需要学习和充实自己,可将实习企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对象,有利于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开设检验工程方向的预期效果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1篇8

在当前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检验效率以及精密度、准确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服务工作的成效。作为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需要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等方面着手,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1抓好检验基础质量管理

1.1稳定技术人才队伍。一方面积极争取增加人事编制,用于专业技术人员招考招录,逐步解决医院确需留用的已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外人员”身份问题,使其安心工作,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倾斜,畅通基层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增加中、高级职称兑现指数,稳定中、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激发工作积极性,切实从政策层面做好实验室负责人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1.2抓好人员资质管理:原则上从事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当为相关专业毕业人员,所有从业人员均需要经过岗前专门培训,并坚持定期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的跟踪培训制度。要求检测技术人员需经过上岗培训和在岗持续培训。上岗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临床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和技巧,相关检测技术及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生物安全。通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所谓在岗持续培训是指在工作中,要根据需要接受复培训,通过培训了解相关技术、质控及安全要求的最新进展。检测人员分为检验人、复核人、签发人。复核人、签发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规范处置检测标本。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从标本的采集、输送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和要求执行,确保标本的质量,为检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提供保障。

1.4选择合适检测方式及试剂。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标本,具有不同的检测方式,所采用的试剂也有不同类型,在具体操作中,要结合检验实际情况进行筛选,运用最为科学的检测方式以及试剂。实验室在更换不同批号试剂的时候,要开展平行试验,保证新批号试剂对质控品(已知结果)进行测定时和原批号试剂结果一致。试剂在保管储存过程中注意相关条件要求,拆封后详细记录拆封时间,不得超过有效期使用[1]。

1.5定期校准维护设备。对实验室各项检验仪器设备,要建立起正常维护以及校准制度,校准工作应当由国家规定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维护,按照规范操作流程使用,并保管好相关维护记录。

1.6实行规范化文件管理。在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中,要注重文件管理,建立涵盖相关内容流程的SOP文件,主要包括:检测样品采集登记、保存输送以及处置情况;检测方式及流程;试剂使用保存和仪器校准维护;质量控制要求与要点;检验结果和报告;保密工作情况;资料记录保存;不确定样品处置,以及安全和卫生工作等。检验工作人员在自己岗位SOP文件上需要进行签名,证明已了解并完全掌握,在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不作擅自改动。

2注重质量控制

在标本检测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制度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制度和体系,加强检验环节当中的督查,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检验工作责任感,实施系统化的检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检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检验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验水平;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使用的方法和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方法的检出限、偏性、误差被接受和拒绝的统计学水平。要考虑不同测定值的临床意义,掌握这些参数,有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控制方案,监视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试验的可信度[2]。

3强调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一种全面判断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成果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评价等两个方面。在分析检验结果和出具具体检验报告之前,应在外部质控品结果符合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样品分析,同时还可结合临床情况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科学的检验报告[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

1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分析

如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高级应用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从目前的本科教育来看,现有的医学检验教育己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其在临床上应该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但事实上国内至今尚无‘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编制,高层次人才缺乏和岗位设置与职责规范不健全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加之近年来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分配主要充实了省级医院和各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大基层医院包括地市级医院目前本科生缺少,检验科大部分骨干、甚至主任仍为专科生,使得检验医学专业因缺乏高水平医师而落后于临床其他学科。而检验专业的本科毕业学生,由于受到职业定位、工作目标、师资力量和岗位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全面的规范化检验医师临床培训,在参加工作后往往很难尽快胜任检验医师的岗位和职责。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顺利且卓有成效地实施和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1.2课程体系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阶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医学检验教育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医疗事业培养了

大批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并且在未来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还会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医学科学和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程体系己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甚至过去的某些优点也逐渐转变为负担或缺陷,己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医学科技的需要。首先,课程设置片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而淡化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造成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4]。其次,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造成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必修课程学时过多,学生没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素质、知识得不到协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十分艰难。本校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学制短、任务重,上述两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需要着力解决。

1.3实验教学虽然现代医院的检验工作己基本实现自动化和部分自动化,但手工操作仍然在临床实验室检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检验项目仍需手工方法去完成,且有些手工检验也是校正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参考方法。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在临床基础检验和形态学检验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普遍忽视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造成相当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差,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相应医疗岗位工作需求不相适应。而且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半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实习强化和巩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正在慢慢地削弱。这种现象在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量大的大中型医院检验科更为突出一些.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实习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甚至还出现弱化。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包括自动化程度高的检验科室)在招聘人才时,却十分强调应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常常将其作为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考查指标。

2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上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校检验系在2003年建系之初便提出了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任务。如何通过系列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几方面着手,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成绩。

2.1确立培养目标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医学检验专业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与时倶进地合理调整教育培养模式与结构,增强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为此,在全面了解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以及本系检验专业学制短、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检验医学人才”。根据新的培养目标,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宄,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初见成效。突出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两个主旨特征,有意识地强化临床检验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将成为本校医学检验专业主要办学特色之一。

2.2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原有的四类课程整合优化为五类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构成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结构高效合理,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

2.2.1加强基础教育,重视终生学习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决定了当今正处在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新课程体系人文社科课程群立足基本素质教育,强调广博的知识面,适当加强该部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教育,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外语(包括基础和专业外语)计算机、数理统计和文献检索等所谓‘工具性学科”的教学比重。

2.2.2强调检验专业特色,精选主干课程医学检验是建立在众多基础医学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广泛应用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基础医学教育。但是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等同于临床医学专业,经过广泛的探讨和科学的论证,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将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设置为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将过于冗长、过于纯理论的基础课如基础化学、药理学、高等数学等予以弱化。另外,医学检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引下,为临床医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实验室信息,因此,必须加强临床医学教育,突出检验专业课与临床及相关学科的联系,突出临床医学主干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

2.2.3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检验、检验仪器学和检验核医学。专业课强调实用、适度和针对性,建立以检验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首先,增加检验专业课的学时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体现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调整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推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必须高度重视。

2.2.4坚持整体优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坚持课程体系的容涵盖和组成形式上反映整合化趋势,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加强五类课程群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和融合,妥善处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与检验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2.3实验教学改革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操作技术性强是其突出的特点。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7]。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全面推行素质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删除己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逐步增添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检验专业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强,课堂上只能传授给学生基本操作的方法,要熟练掌握各环节就必须加强练习,如细菌、细胞、寄生虫虫卵、血细胞计数等都离不开显微镜,一次显微镜观察记忆不深或没有掌握,就必须反复练习,方可达到记忆深刻或熟练掌握。为此,必须积极开展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尽量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够获得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2.3.1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参考卫生部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检验科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结合四年制检验专业教学大纲以及其他院校医学检验的办学经验,编制了各实验项目的标准操作教程。实验项目主要是经典方法和技术,如毛细血管采血法,血涂片的制备,红、白细胞计数,无菌操作与自我保护,细菌的分离培养,滴定分析,分析天平、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生物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常用电泳技术等。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强化训练档案,标注学生所通过的培训和考核项目。全面开放实验室,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某一项目的技能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考核,随后进行下一项技能的训练等。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所有临床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考核标准,着重强调每个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环节,体现整个实验特点或对整个实验具有重大影响的具体环节,以加大评分的方式凸显其重要性。通过对2004级检验本科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以未开展强化训练的2003级学生作为对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和73分0.05)可见实践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把实验考核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实验成绩分为平时、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3个部分,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定,使考试达到预期的目的。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围绕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规范化操作、重视实验准确性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3.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实验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比重,开设实验项目如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结果分析,前清蛋白试剂制备及透射比浊测定方法的建立,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及其合鉴定,多克隆抗体制备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改变以往实验间彼此孤立、实验为验证理论的状态,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大大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3.3积极开展创新科研活动本专业的学生均须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创新教育基地学习。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研宄、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亲身参与科学研宄,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实施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两年多本科生创新教育的初步实践,不仅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其中一项科研作品获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两项科研成果己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10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定位和设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医学检验行业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和要求、专业课程及知识内容、检验科工作流程和内容,实验室布局和生物安全等知识,为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早期接触临床变得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课程设计该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二学期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该课程以介绍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情感为目的,紧密联系临床,校院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课程内容真实、贴近实际并有一定的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在教材附录里例举了常用的医学检验参考资料、医学检验杂志和网站,方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开发

对于课程内容,大家都建议应该包括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检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检验科工作流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实验室安全等。根据调研结果,组织人员开发相应教材,并征求专家意见,经反复论证和修订,最终开发了与临床贴近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医学检验导论》校本教材。该教材由绪论、检验科工作任务、检验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和检验医学新进展等六章内容组成。教学内容选取、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根据课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设计了5个较为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以一个中心展开,以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为依据[5],见表1。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实施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为动力,优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见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早期熟悉临床和岗位适应能力。《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分为概述、医学检验工作任务等5个单元进行,按照单元知识量多少、教学目标等进行学时分配;并按照工学交替要求,交叉安排临床见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课穿插临床案例进行教学,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部分内容在临床见习时讲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不同,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病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校内实训、见习实习和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热情,达到掌握知识、学会能力、强化素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习环境与职业情境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参考资料、网站资源、习题集等。通过教学基本资料建设,使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教学变得目标明确且规范有序,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学习效果,提高了知识能力水平,拓宽了视眼,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程开发的效果评价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篇11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是给社会提供高质量医学检验人才的关键环节,而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实习是医学检验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学科特点和笔者多年的带教经验,就如何培养毕血生职业思想道德品质、综合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提供借鉴。

医学检验学属于实验室医学,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材料进行检测分析的科学。医学检验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其实习阶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科。实习是学校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会得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会进一步提髙。实习也是学生今后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近十年来,随着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已成为检验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并不是有了先进的设备,检验结果就肯定能准确,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检验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医学检验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科室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十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并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1.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医学实习生作为具有广泛科学知识和良好实验技术的未来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医学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每批到科室实习的学生在进人临床免疫专业组之前,首先阅读本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ed,SOP)。从标本的接收,编号,平衡,离心分离血清到最后实验操作,审核报告,熟悉每一步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台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没事到处串岗的情况出现。

2.注重生物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培养

我国在经历SARS后将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也给医院各类实验室敲响了警钟。同时,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生物安全方面无专门课程培训,掌握不牢固,实际运用不够,对实验室感染和生物安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必须积极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教育。

安排学生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律法规,提高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识。并要告诉学生自己已成为实验室的一份子,关系到整个实验室甚至整个医院的生物安全,必须以管理者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实验室严格区分污染区和非污染区,严禁在污染区进食,严格遵守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理制度。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规程,减少各种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学会基本的安全防护技能,比如日常工作必须掌握的正确洗手方法,口罩、帽子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废弃的一次性手套不能到处乱放;意外伤害时的正确洗眼、淋浴,皮肤伤口的正确处理等,都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3.重视免疫学检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生步人成熟的基础。学生在学校主要是接受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实验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因此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融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带教老师要耐心示范各种检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姿势,同时强调各种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引起的检验结果不准确,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动手。有时,带教老师不事先把检测标本的结果告诉同学,而是检查同学的实验结果并作比较,然后总结这次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希望能通过实习,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做到拿到一份免疫检测项目的说明书,就能把实验做完、做好,并了解其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运用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以提髙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仪器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值的时候,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所患疾病本身还是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还是检测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而不是盲目相信自动化仪器,简单地发个报告了事。现在,全国各大医院检验科均已从以前的手工操作步人自动化仪器检测阶段。

自动化仪器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既丰富了检测方法,也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动化仪器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根据免疫室的工作性质特点,充分利用下午时间,对每台仪器从原理、操作到参数的设置,仪器的曰常保养、定标、质控情况作细致的讲解。让他们亲自动手,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因免疫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就要求着重培养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免疫学的实习主要是技能操作和概念性知识的掌握。我们把技能操作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一般性操作,这种操作技术性要求不高,只要按要求操作及一定经验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如酶标仪的使用、普通的TRUST试验等;另一种是新技术、新项目的操作,因现代免疫学的飞速发展,诞生了各种新的免疫学方法,针对这一现象我科引进了一批新仪器,如电化学发光、生物微矩阵检测系统等。这些操作需在老师的带领下操作,要求实习生多看、多问、多总结,逐步上机。在实习生“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我们在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过程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成分较为复杂,首先让学生讲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然后分析其抗原组分,带教老师再讲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其主要抗原和抗体系统的特性及其“阳性”时的临床意义,最后让学生根据检查报告分析讨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时可能出现哪些模式,如什么是人们通常讲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其代表的临床意义如何?对于表面抗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抗原抗体的同时阳性?乙型肝炎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实习生回顾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再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很快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此外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用ELISA方法测定HBsAg时,带教老师提出以下问题:HBsAg测定的原理;HBsAg检测为何不采用一步法;什么是钧状效应(HOOK);如何解决高浓度HBsAg检测的假阴性问题,等等。挖掘学生潜藏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而“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句盛行的口号,创造性的培养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因此,重点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带教,实习开始由专职老师带领,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学会从操作中了解技术知识及方法,在脑海中留下烙印;二是放手不放眼,多让学生练习技术操作能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老师虽然放手,但是不放眼,指导技术操作,发现不当之处,马上指出,即锻炼了具体操作能力,又掌握了技术知识;三是培养结果分析能力,操作结束后,对于结果的判断,老师要认真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阳性结果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阴性结果有何原因,或者不排除相关疾病,既锻炼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思考分析能力。

4.重视建立与培养学生的“全面质置控制”观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所釆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临床诊断与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控制。简单的说“全面质量控制”是指: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4.1分析前质量控制

包括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等过程。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样本采集不当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溶血。如为了使学生看到溶血对于结果的影响,对溶血标本,通知临床重新留取标本,两个标本对照做(平时我们会舍弃溶血标本),溶血标本对ELISA的结果造成假阳性,通过结果差异的对比,加深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了解。

4.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即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项目包括试剂、诊断血清、仪器等。每天的操作都应带有质控,并做好记录绘制质控图,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失控的实验,应分析和找出原因,并重做以纠正实验错误。操作中注意严防污染,每个标本用一个吸头,不能交叉反复使用。每天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等。但并不是室内质控合格任何检测报告都可以发出。为此我们在带教中时刻提醒学生执行“三查三对”制度和“差错记录”制度。对于任何异常报告都不能轻易发出,必要时与临床联系,做好临床的“侦察兵”。

4.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包括结果计算、发出等过程。在这—过程中主要建立“结果反馈”制度。对过高或过低的检测结果,要求学生再一次核对及复查,确认无误后再发出报告,同时与临床联系看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如不符重留标本复査^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5.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髙级人才,其中包括他们的科研能力。因他们初次接触科研,对科研方法、基本过程不了解,科研效率低。表现为文献査找和获取的速度慢,技巧不足;立题较表浅,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较多;写作水平不高;写作速度慢%。而实习这一年是他们锻炼科研能力的最佳时机。首先选择年资较髙的具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让他们从文献的检索、科研设计、科学实验、课题总结到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上都能得到正规的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他们自己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毕业论文实施可全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适用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

6.提高临床免疫学专业外语能力,把握学科进展

分子免疫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检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一方面要摄取大量的国外信息需要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量进口诊断试剂的应用也需要对专业外语应用自如。大部分实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共外语基础,但对专业单词常常感到陌生,专业外语学习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实习期间由于时间紧,需要实习的亚专业又非常多,总结我们的经验,把专业外语实习教学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第一,从临床免疫学大量的简写入手,让学生牢记简写的英文全称,如Ab的全称为antibody、ELISA的全称为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Ig的全称为immunoglobulin、HBsAg的全称为hepatitisBSurfacean-tigen、外-斐试验的全称为Weil-Felix、McAb的全称为mono-clonalantibody、HCV的全称为hepatitisCVirus、AFP的全称为alpha-fetoprotein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大部分常用免疫学简写;第二,在ELISA应用过程中,找一份标准的全英文使用说明书,先让实习学生初步翻译,讲出其主要内容,对于一些相对专业一点的单词,查阅专业词典,分段讲解其操作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举一反三让学生牢记其内容,实际上此类实验的操作说明大同小异,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通过上述努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初步奠定其专业外语能力,为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7.重视服务意识培养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检验人员要更新服务理念,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一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患者的需求是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检验人员应时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宗旨,应努力做到把患者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患者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新的服务理念带给患者全新的感受。总之,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犹如纸上谈兵。临床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关键教学环节,是专业理论与临床工作的衔接阶段,为适应医学检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探索与改革临床带教方法,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范文1篇12

[关键词]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190-01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于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关,医学检验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更准确、更经济实用的检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及免疫检验、寄生虫检验学、形态学、临床检验等。人体致病因子中,既有外来的微生物因子,也有体内代谢和免疫系统过程产生的各种因子。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这些因子及些活性物质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这是医生的主观经验和各种物理检查方法都无法查明的诊断依据。之所以因,医学检验项目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学习检验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有效途径。

医学检验在临床如此重要,因此卫校检验学科的全体教师开展了这次县乡医院检验科走访调研的工作。调研对象主要有:伊宁县人民医院;伊宁县中医医院;愉群翁乡医院;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站等五家医疗机构,主要检验设备、检验项目及对毕业生、实习生的反馈调查如下:

1仪器设备的情况仪器方面较为先进,检验项目很广,开展的检验项目生化、临检、免疫较多。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各家医院均开展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痰检。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常用的仪器,见表1-5。

表1伊宁县人民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员:7人

表2伊宁县中医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7-8人

表3伊宁县愉群翁乡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6人

表4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9人

表5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站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7人

2开展的检验项目主要开展生化检验、微生物及免疫检验、临床检验等项目。一般生化组的检验项目35项,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各家医院均开展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等操作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来进行操作。痰检、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e抗原、乙肝表面核心抗体、尿检、医院感染等项目主要手工操作。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今后的目标是普遍都要计划要开展细菌培养鉴定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3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科室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在检验技术要求高,而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质却得不到提高;技术门类复杂,工作人员配备不够,设备配置日益先进,但是对于设备的准确使用率偏低。各医疗结构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是:在我们调研的五家医院检验科的80%以上的人员毕业于我校检验专业,他们的总体素质良好,但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主要是质量控制和形态学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对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不熟练等,虽说现在仪器自动化,但是检验人员还是应具有了解各项检验原理的知识体系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道路照明相关规范范例(12篇)

    - 阅0

    道路照明相关规范范文1篇1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

    食品微生物研究方向范例(12篇)

    - 阅0

    食品微生物研究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食品样品快速检测联用方法饮食安全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020-02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染色.....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