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1篇1

股权众筹是创业金融的核心

“股权众筹是创业金融核心,是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众筹金融理论创立者杨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股权众筹,是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如我国的天使汇、原始会、大家投、36kr等。因其低门槛、多元化、汇集草根力量、注重创新等特点,普遍被业内看作2015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迅速升温的领域。

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的《2015年中国众筹行业半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235家众筹平台。股权类数量最多,达98家,占全国总运营平台数量的46.45%。

其中京东、阿里、百度、优酷、苏宁等一线巨头企业已经涉足,而创业家、投资界等互联网创业媒体也基于自身不同定位各自推出了众筹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小组提出,运用优先股发展股权众筹,是中国特色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优先股的优点是获取资金的同时不分散股权,红利减少可以降低负债率,这很重要,因为整体经济要去杠杆,不能让创新小微企业背负高负债率。

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众筹

整体经济环境下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体系尚不健全,是中国的股权众筹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现状。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创投圈、天使汇、大家投等多家股权众筹平台获取的信息分析,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大致呈现两种融资模式:“快速合投”模式与“领投+跟投”模式。

“快速合投”是以天使汇为代表的一种融资模式,特点在于为合投设置了时间壁垒,即对每个融资项目都设置30天的投资周期。

“领投+跟投”模式在天使汇、大家投等多个平台应用广泛。其特点在于拥有一定领域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通过平台审核后成为该领域的“领投人”。“领投人”通过分享投资,带领“跟投人”进行合投,由此获得跟投人的利益分成及项目方的股份奖励。

这一投资机制设置初衷是由一些有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人对项目进行筛选。

但这并未改变跟投人由于缺乏相应专业知识而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一旦领头人与筹资人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也许跟投人的利益就岌岌可危了。除此之外,平台本身的盈利也有些令人担忧。即使是天使汇这样被看作发展较良好的平台,据其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目前天使汇仍然处于“战略亏损”阶段。

天使汇的盈利模式是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全部免费,只对融资成功项目一次性收取1%的股权。上述人士表示,天使汇正在努力实现账面盈利,但现金流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

股权众筹作为新兴的融资模式,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融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如良性发展,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某些行业的经济形态。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股权众筹本身存在优质项目少、项目定价难、专业化程度低、建立信任久、投入周期长、退出机制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不解决这些痛点,中国式股权众筹难以规范化。

牌照制监管成必然趋势

《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当证监会今年8月这一纸公文时,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是股权众筹行业的一次洗牌。

9月15日,“股权众筹第一案”尘埃落定。海淀法院对北京飞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度公司”)诉北京诺米多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诺米多餐饮”)其他合同纠纷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股权众筹平台人人投胜诉。

“肯定了众筹融资模式未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为众筹融资的行业发展留下了空间。”海淀区法院民三庭副庭长、该案审判长殷华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对该案判决的意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对于政府管理,杨东提议:按照证券监管的要求来监管当前的股权众筹创新是根本之道。此外,众筹行业缺乏相对应的配套服务。一个完善的以众筹金融交易为核心、集产学研融及各种相关第三方服务于一体、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众筹金融生态体系亟待建立。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通过对2014年以来股权众筹相关政策的梳理发现,对股权众筹平台实行牌照制监管是必然趋势。

2014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参与股权众筹的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方面不低于1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这对股权众筹融资的性质、投资人门槛、融资者的准入范围等有了初步界定。

2015年7月18日,央行会同有关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7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答记者问时,明确将《指导意见》中的“股权众筹”与“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的私募股权融资”区分开来。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

美国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不设文化部的,仅有一个艺术基金会,其预算还不如国防部下属的军乐队的经费;政府的文化支出在总预算中的比重几等于零,那里的文化主要靠商业和民间捐助这两大块支撑。但在美国历史上,有一次联邦政府出资搞了文化项目,那是在大萧条的1930年代。为什么平时不管文化,大萧条反倒要管呢?因为失业人群里有工人也有艺术家,平时政府可以不管文化,但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就必须帮一下,拨款搞一个“联邦戏剧项目”。这钱并不是白给的救济款,是让艺术家编节目到社区、学校去演出。大萧条时全国人民情绪低落,政府也需要支持更多的社区文化来鼓舞人心。“联邦戏剧项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不同的州维持了5-7年,后来经济情况好转,不再需要就结束了。关于文化支撑经济的理论来自著名的《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这位未来学家在更早的一本《未来的冲击》里,就讲到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第一次、第二次是农业和工业,第三次是信息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那以后就是“体验业”。托夫勒早在1970年就已经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从肠胃经济———填饱肚子的实体经济,转向一种心理经济,创造虚拟、体验的东西。他这本书里提到人类最古老的体验业是妓院———不为生儿育女,只要一种虚拟的体验;其实还有一个最古老的体验业是剧院,戏里演的悲欢离合都是虚拟的。肠胃经济或称实体经济有一个特点,产品的需求是有限的,不管是吃、穿、住、行,车和房都会饱和。现在中国有些地方还很贫穷,但是大城市里物质饱和的迹象已经出现。于是,体验业这种不制造实物产品、也不制造实物浪费的行业就成了经济的重要成分了。早在金融危机以前,托夫勒就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未必是生产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住宅、更多的汽车。肠胃经济制造业的产品在大城市很快会接近极限,不能再多发展了。当然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是另外一个情况,而就中国很多大城市来说,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心应该逐渐转向体验业。服务业、信息业、体验业,这三个名词在托夫勒的理论当中代表着最后两个浪潮。事实上信息业中的内容部分也就是体验业,信息业和体验业是融为一体的,电影、电视都在通过电子网络传播。但是信息产业仅仅是技术,只是把传递的速度加快了,速度越快就需要越多的内容,而内容就是文化产品,属于体验业的范畴。我们现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体验业的文化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具体怎么做呢?这要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方面来看。

对于商业性质的文化和非营利性质的文化,我们国内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混在一起说的,在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一直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这两个说法来区分商业性文化和非营利性文化。后两个名词是发达国家的对应说法:commercialarts和non-profitarts。这两者的区别很关键,现在我们虽然提出了区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但很多剧院的演出还是分不清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投入的钱说不清是投资还是赞助。比如领导跟某企业说,我们要搞一个很重要的演出,请你帮帮忙“投点钱”。这是将来有可能分红的投资,还是给了你就算了?如果是政府主持的公益演出,就不能叫投资,那是赞助。这在欧美就非常清楚,做账和查账的方法完全不一样。例如纽约百老汇现有30多个剧院的演出全都是商业性的,投资可能有回报。如果一个剧目能像创记录的《猫》一样演20年,这个剧团就能存在20年,也可能演了一个星期就关门,所有成员解散,这就是商业性剧团,完全根据剧目的市场来定。百老汇的每一分钱都是投资,一出戏往往是多方“融资”的结果,赚了钱就要分红,不赚钱就算投资失败。事实上百老汇要想赚钱非常难,使个新剧目里面一般八九个是亏本的,只有一二个可能赚钱,但是一旦赚钱了往往就赚很多。这跟一般的制造业的投资很不一样,成功与否事先极难估计。戏剧的成功是不能简单复制的,比如《猫》获得了成功,再做一个《狗》行吗?肯定不行。艺术产品能不能盈利、能不能收回成本,这是几乎没法预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艺术怎么搞呢?百老汇要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只能谨慎,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一下投资太多。事实上全纽约每天演出的100个左右的剧场可以分成三大类,在百老汇之外还有两个类型的剧院,一个叫外百老汇,一个叫外外百老汇,大多是非营利性的,在那里找钱叫“筹款”,就是争取赞助,戏的票价也便宜很多。非营利性的剧院在美国政府获得的赞助微乎其微,但美国有大量的私人以及基金会,会给好的剧团赞助,完全不用回报。可能在说明书上写一下赞助者的名字,或者某个墙上刻一下,仅此而已。外外百老汇是档次最低规模最小的,最小的剧院才二三十个座位,最大的外外也只有二百座,不可能挣钱。到三四百个座位就算是外百老汇。现在很多戏剧都先到外外百老汇试演,卖座好的话,可能换一批更贵一点的明星演员,做更大的布景,挪到外百老汇。如果还是一票难求,再搬到百老汇去。这样就不会一下子损失太多。

比较一下中国的情况,政府制作的演出都是一下就规模很大,那些大制作的制作人还都喜欢在媒体吹自己投资多少,好像读者看到投资越多就越愿意买票。其实现在有几个读者还相信报纸对文艺作品的宣传?而且,常常是投资越多越说明失败,一个戏只能演这么几场,还敢说投了多少钱多了不起!还有一种怪现象,声称只演了三四场就已经收回成本。就是去问全世界最懂得剧场管理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也没人敢说这样的大话。就是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头的“四大音乐剧”这样的剧,推出一个新作也要先演上整整一年,每周八场,演过400多场以后才能收回成本,以后才开始盈利。这是因为百老汇的票价事实上很低,大约才相当于纽约人平均工资的3%-4%。他们知道舞台演出必须薄利多销细水长流,要让来看戏的人越多越好。而中国的舞台演出论质量好的实在不多,居然还有勇气卖高国百老汇好几倍的票价,到底能卖掉几张呢?不知道他们的账是怎么做的。

其实中国绝大多数的演艺院团应该被定义为非营利性的,因为长期靠政府补贴,政府养文艺团体当然不应该要回报。可奇怪的是,一方面政府每年花这么多钱来养着这些团体,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税务局向他们收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总经理一直在呼吁取消这个税。在发达国家,非营利性的文化艺术机构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你可以拿补贴和赞助,拿了不用还,如果有了盈余也不可以分掉,必须投入下一个演出。还有一点就是不收税,给赞助的人还可以因此而减免税。外国第一代大企业家如福特、洛克菲勒、卡耐基等人,在退休临死前把很多钱拿出来办起了基金会,他们知道把太多钱给子女不好,再加上国家的高额遗产税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捐赠减免税法都在鼓励富豪捐钱做基金会。最近比尔•盖茨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还在壮年就辞去原职,全身心投入基金会的工作。之所以美国政府不设文化部,几乎不拨钱给文化,原因之一就是知道有很多企业家和老百姓愿意出钱支持文化艺术。美国的私人基金会非常发达,而中国所有的基金会都由政府直接管,如上海有一个文化发展基金会,做了不少事情,但是钱还是从国家那里来的,私人的还是没有。现在也有不少企业家在赞助文艺,常常是一高兴拍脑袋吃顿饭,或者打个电话就拿出多少钱,靠这样的赞助剧团没法做长期计划。中国已经到了有一批第一代创业者要考虑退休以后怎么处理亿万家财的时候了,如果有相关的税法鼓励他们捐款成立基金会,他们会愿意的,这样对文化发展会很有好处,可以让搞文化的人做长期有序的计划。

当今世界,表演艺术不管是戏剧还是芭蕾、歌剧,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难以用纯商业模式盈利的。因为表演艺术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每天必须有这么多人在台上演出,一个交响乐队几十个、上百个人没有一个可以用机器来替代,而且这些劳动力还都非常贵,不是做玩具、做鞋的工人。这些工资很高的劳动力,每天都要出现在剧场里,成本非常高。(只有中国农村那些人力成本极低的草台班子例外)几十年前演艺业盈利的比例高很多,现在就不行了,因为那时候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现在就高了很多,而劳动密集型这一点是没法改的,舞台上就是龙套也必须是活的演员。电视剧和电影就不一样,因为可以机械复制,就容易得到商业成功,舞台表演就是在管理最好的英美,大多数也都是非营利的。世界上大部分长期性的表演艺术团体都是非营利性的,特别是芭蕾舞、交响乐、歌剧院,欧美有名的乐团、舞团和歌剧院无一例外。高雅艺术必须要人养。而百老汇并不是我们的媒体所说的那么“高雅”,百老汇是“高俗”。一个戏能够连演20年,能“雅”到什么程度?真的高雅艺术如交响乐,一次演两场就差不多了,芭蕾舞、歌剧都是这样,最多不可能超过八天、十天,这样表演者、演奏家、歌唱家也轻松一点。一个戏连演20年的话没有演员撑得下来。一个朋友在《西贡小姐》演男主角整整五年,2000多场(中国绝大部分演员一辈子也演不到那么多),非常杰出也非常辛苦,停下来以后马上要看心理医生,这就是商业戏剧。一般芭蕾舞和交响乐就不会这么要求表演者,演了几场就要休息一下,换个节目,所以需要国家或者基金会来养这种高雅文化。

但即便是非营利性的演艺业———那也是托夫勒所说的“体验业”中的一大块,也在为社会创造就业,创造GDP,而且是低能耗、无污染的GDP。非营利性文艺院团一方面不追求赢利———他们定的票价就是每场满座也难以完全收回成本,另一方面还是要想方设法争取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所有的赞助都是补贴他们为社会提供文艺服务的,上座率是这一服务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文化事业这块“蛋糕”也应该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们这里的问题是,一方面,国家养着的院团丧失了对市场的判断力和开发文化市场的动力,策划剧目往往只唯上、唯专家口味而定,卖票也只想凭关系卖团体票,很多剧场的票房已经长期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院团又常常被迫要设法赚钱来维持非艺术的运作,导致了出租剧场给商场,甚至经营大卖场等完全与文艺无关的活动。说到底,这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搞清非营利的文化事业和商业性的文化产业管理之间的界限。

这二者的界限本来并不太复杂,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搞得糊里糊涂,和某些既得利益有关,其中得利最多的是那些神通广大的“文化包工头”(《文汇报》记者张裕用语,相当准确)。国家给了一个戏几百万、上千万,演过几场就算了,这些钱去了哪儿?很多都给经手的文化包工头拿去了。因为在法律上、财务制度上不划这条界限,给钱的时候按赞助给,也不好好查账,票房进来却按商业赚,甚至制作费都被中途扣下很多。那些钱本来是应该用作公益的,结果是老百姓、政府都没有得益,肥了少数“文化包工头”。这样的剧目本来就不可能通过卖票来实现盈利,包工头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卖票上,却能像商人一样大把赚钱,放进自己的腰包。我们那些所谓大制作跟美国的一比,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演长的,越是大制作往往演得越短,和正常的戏剧市场恰恰相反。百老汇是商业的,所以希望一个戏能演得越久越好。而非营利性的剧院有探索性,倒不一定能演太久。譬如一个剧院的演出季要演八个戏,一个戏演个把月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就要让给排好的下一个戏。而我们这里,倒是上海话剧中心和民营的现代人剧社那些规模小投资小的可以演很久,常常演了一轮以后过一阵又演第二轮、第三轮。而那些由各级政府一下拨款几百上千万的大制作多半都很短命,根本没有这么多观众,而且也不努力去争取观众,最好是评个奖,再让主要参与者捞一票就够了。应该说现在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不是如何编故事如何塑造人物,而是我们如何在制度上理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这是跟经济法律有关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二者分清楚,建立严格区分的财务制度。而在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的申请,必须有好几年的业绩记录,证明做得很不错,而且是长期性的,才可以得到政府认可成为非营利性组织,才可以开始收取让人减免税的赞助。而为了要保持声誉,账必须做好,因为政府查得会更严。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3

关键词:发行股本;每股收益;现金分红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21-02

1引言

上市公司的评价集中体现在公司实体经营方面和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两个方面,为了对中美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我们统一了行业背景,具体看待上市公司财务特征。上市公司选取:中国取自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分别为:晨鸣纸业,美利纸业,金城股份,凯斯股份,景兴纸业,太阳纸业,银鸽投资,福建南纸,民丰特纸,华泰股份,恒丰纸业,ST天宏,冠豪高新,ST石岘,山鹰纸业,ST宜纸,博汇纸业,共计17家上市公司,属于证监会行业中造纸板块。美国交易市场选取纽约证券、美国证券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公司分别为:

CaraustarIndustriesInc,Mod-PacCorp.,GraphicPackagingHoldingCompany,BuckeyeTechnologiesInc.,BoiseInc.,InternationalPaperCompany,NeenahPaperInc.,MercerInternationalInc.,WausauPaperCorp.,AlbanyInternationalCorp.,Rock-TennCompany,P.H.GlatfelterCompany,Schweitzer-MauduitInternationalInc.,AracruzCeluloseSA(ADR),LydallInc.,KapStonePaperandPackagingCorp.,AbitibiBowaterInc.,VersoPaperCorp.,SappiLimited(ADR),ClearwaterPaperCorporation,Kimberly-ClarkCorporation,HaderaPaperLtd.,InternationalAbsorbentsInc.,TufcoTechnologiesInc.,OrchidsPaperProductsCompany,DomtarCorp.共计26家上市公司,行业属于基础资源中的造纸板块。

2美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表1美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统计

最小值最大值总计平均标准差

资产28.592691383698.893347.966204.92

净资产-10.05416917063.45682.531126.57

总股本3.43537.122853.29113.41173.12

收入33.092482979686.643187.465986.68

净利润-12821690-1692.89-61.71513.7

现金分红02.326.320.250.5

股价0.1449.95231.949.2712.39

市值4.212068030609.221224.364126.44

(1)指标统计单位:股价和现金分红(美元),股本(百万股),其余指标(百万美元)

(2)AbitibiBowaterInc(Public,NYSE:ABWTQ)无法出具报表,剔除。

(3)数据来源: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

公司实体经营方面(见表1):平均数据而言,美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为3347.96百万美元,标准差6204.92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85;净资产平均为682.53百万美元,标准差为1126.57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65;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62%;总股本平均为113.41百万股,标准差为173.12百万股;收入平均为3187.46百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为-67.71百万美元,收入利润率-2.12%;平均单位股本对应资产为29.52美元,单位股本对应收入28.20美元,单位资产对应收入0.95美元,当期平均每股收益为-0.59美元,平均每股净资产6.04美元。由于美国上市公司质地区别非常大,比较时应该注意个体和整体结合。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见表1):在该25家上市公司中,股价(以2009年4月21日为准)平均为9.27美元,标准差为12.39美元,变异系数为1.34;市值比总资产为0.36;每股现金分红2008年度平均为0.25美元,而同期每股收益市场平均为-0.59美元。从市场角度评价的公司价值和实体价值相差悬殊,例如2008年美国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为3347百万美元,而同期市场价值为1224百万美元,也就是1单位实体资产对应0.36个单位市值虚拟资产。这与美国上市公司股价严重两级分化有关,在25家公司中,最低股价仅为0.14美元,而最高则为49.95美元,这种分歧与公司现金分红联系甚密,25家上市公司中现金分红家数为10家,覆盖面为40%,没有分红的公司占15家,比例为60%,凡是没有分红或是分红极少的上市公司,股价一般处于1美元以下,而注重投资者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股价则很高,特别指出美国上市公司分红是按季度分红。

3中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表2中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统计

最小值最大值总计平均标准差

资产622.926299.577878.774581.16164.16

净资产63.6214021.7734989.722058.213288.32

总股本80.162062.057440.36437.66454.7

收入230.7515529.5945740.882690.643738

净利润-208.111075.291514.0289.06292.36

现金分红00.220.710.040.07

股价4.1212.55123.557.262.66

市值576.3516516.9954662.273215.423806.88

(1)指标统计单位:股价和现金分红(元),股本(百万股),其余指标(百万元)。

(2)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大智慧和。

公司实体经营方面(见表2):平均数据而言,中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为4581.10百万元,标准差6164.16百万元,变异系数为1.34;净资产平均为2058.21百万元,标准差为3288.32百万元,变异系数为1.59;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07%;总股本平均为437.66百万股,标准差为454.7百万股;行业平均收入2690.64百万元,对应的净利润为89.06百万元,收入利润率3.31%;平均单位股本对应资产为10.48元,单位股本对应收入6.15元,单位资产对应收入0.59元,平均每股收益为0.20元,平均每股净资产4.70元。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见表2):在该17家上市公司中,股价(以2009年4月21日为准)平均为7.26元,标准差为2.66元,变异系数为0.36;市值比总资产为0.70;每股现金分红2008年度平均为0.04元,而同期每股收益市场平均为0.20元。从市场角度评价的公司价值和实体价值,2008年我国造纸类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为4581百万元,而同期市场价值为3215百万元,即1单位实体资产对应0.70个单位市值虚拟资产。在17家公司中,最低股价为4.12元,而最高则为12.55元(没有考虑除权的影响)。17家上市公司中当年现金分红家数为6家,覆盖面为35%,未分红的公司占11家,比例为65%,我国上市公司通常按年度分红,中期一般为不分配不转增。

4中美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比较与分析

4.1资产规模角度

平均资产规模美国为3347.96百万美元,标准差6204.92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85,而中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为4581.10百万元,标准差6164.16百万元,变异系数为1.34。如果考虑汇率问题,以2009年4月21日外汇中间价100美元=683.49人民币折算(下同),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为670.71百万美元,规模上是美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的20%,相差甚远;变异系数美国1.85大于中国1.34说明资产规模差异程度上,美国上市公司规模更加参差不齐。总体而言,美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大于中国,且个体规模差异大。

4.2财务结构角度

美国上市公司净资产平均为682.53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65;我国平均水平折合美元为301.31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59,差异程度上美国变异系数高于中国。美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62%,而我国平均水平为55.07%,在利用财务杠杆的比重上,显然美国更为激进,我国上市公司负债比例相对较低,一方面解释为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表明我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相比美国对债务类融资较为保守,注重财务杠杠危机的控制。

4.3经营和盈利能力角度

美国上市公司平均收入平均为3187.46百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为-67.71百万美元,收入净利润率-2.12%;我国折合美元收入平均为393.85百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为13.03百万美元,收入净利润率3.31%。单位资产对应收入比例美国为0.95,我国为0.59,资产利用效率低于美国。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高于美国,由于选取单个年份且金融危机起源美国,盈利能力比较缺乏力度,但从两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绝对收入水平上,中国相当于美国的12.33%,平均收入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4.4经营成果和投资者回报

2008年度中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03美元和-0.59美元,在此分配基础,中国平均每股分红0.005美元,美国0.25美元,上市公司分红覆盖比率中美分别为40%和35%,显然美国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维护市场投资者的持股回报,即使整体盈利当年低于中国且出现会计上整体性亏损,分红派现的回报力度仍然远高于中国,这种回报方式无论涉不涉及过度举债,反映了公司注重维护市场的投资形象,市场投资方式更加侧重归于价值投资(分红预期、股价的价值含量等)。

4.5市场对公司评价角度

每股市价(时点2009-4-21)美国平均为9.27美元,标准差为12.39美元,变异系数为1.34;市值比总资产为0.36;我国折合平均为1.06美元,标准差为0.38美元,变异系数为0.36;市值比总资产为0.70,我国股价平均低于美国,折合美元约为其11%。两国市场变异系数差异非常显著,美中分别为1.34和0.36,表明我国股市股价分布区间比较窄,个股股价差异度小于美国,由于价格不同引起市值比总资产也差异明显,分别为0.36和0.70,显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市值比例高,也即虚拟资产市场价格占比高。

参考文献

[1]Huang,AlanGandHung-GayFung,2005.FloatingtheNon-floatablesinChina'sStockMarket:TheoryandDesign,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41,6-26.

[2]Kane,A,AlanJ.Marcus,andJaesunNoh.1996.TheP/Emultipleandmarketvolatility,FinancialAnalystsJournal,52,16-24.

[3]何诚颖.中国股市市盈率分布特征与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3,(9).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风险累积;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需的资金基本上是依托于银行业的贷款,银行业的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的90%以上。除了银行业的融资外,其他融资渠道非常狭窄。尽管改革进行了近三十年,但目前直接融资的渠道还是相当有限。间接融资带给人们的惯性思维是将国民剩余部分储存到银行,从而带来了中国长期持久的高储蓄率,大量的资金汇集到银行,在大量后续资金来源充足的前提下,资金运用不讲效益、不计成本、不担风险、以行政管理为主,大量的资金配置于无效的生产经营中,造成银行业长期以来的不良资产的堆积。

一、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

(一)宏观层面

1.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狭义货币供应量持续背离。2005,M2连续数月超过预期15%的增长率,M2与M1增速从年初3.3%增长到年末的5.8%。2006年8月末,M2余额为3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多2.94个百分点。M1余额为11.48万亿元,增速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2008年3月末,M2余额为4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29%,增幅比上年末低0.4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19个百分点;M1余额为1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8.25%,增幅比上年末低2.80个百分点。

2.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2005年3月以来,整个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其中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从最高位的2.18%下降到最低位1.11%左右;年末质押式国债回购七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56%,比年初的1.84%下降了28个基点,受此影响,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呈现回落态势。当前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国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的收益率徘徊在1.32%和1.42%左右,两年期金融债发行利率也跌至2.0%以下,均低于一年期2.25%的银行存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出现了倒挂现象。

(二)微观方面

1.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自2004年国家实行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增速。而且两者差距逐渐扩大,出现明显背离。随着贷款余额增速的不断放缓,金融机构的存差持续扩大,贷存比大幅下降。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数据统计,2006年8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23903.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18843.14亿元。存贷差超过10万亿元,存贷差比2000年末和上期分别增长了330%和20.3%。截至2006年8月末,存量的贷存比为67.6%,新增量的贷存比为65.8%。这就意味着,2006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有66元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近一半的资金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

2.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由2000年末的4000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1.26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2005年3月17日,中央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0.63个百分点,但金融机构上存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依然是只升不降,到9月末达1.26万亿元。截至2006年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达2.7%。银行作为未来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以及盈利单位必然面临资金运用的压力。

(三)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低收益的流动性资产增速加快,银行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银行存贷差的持续扩大以及超额准备金率不断攀升,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尽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资产多元化,但是目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尚未实现多元化。因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问题是: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低收益的流动性资产对高收益的贷款资产的替代,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受阻。

2.银行投资债券等长久期产品积累大量风险。超额流动性大部分集聚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体系中,从而导致银行间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利率的不断下探,并且拉动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目前国内银行在贷款之外,债券投资是富裕资金使用的重要渠道;而2005年流动性增速加快后,银行间债券收益率也不断下移,客观上使得银行不断滚动投资的长期债券积累了大量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3.高利润企业囤积大量资金,资产价值不断重估催生泡沫。流动性过剩也导致投资的结构失衡问题。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中仍然出现:大企业资金过剩、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东部发达地区资金过剩、中西部亟待发展的地区资金不足;热门行业重复投资、需要更新换代的行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证明了并不是总体的流动性过剩。少数被资本追逐的高利润行业“囤积”了大量的资金,其资产价格被不断重估,从而带动相关资源的价格一路攀升,例如房地产、资本市场等,并会带来相应的泡沫。

二、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1.储蓄率偏高。截至2007年12月,中国储蓄率已经达到46%,而全世界平均储蓄率不到20%。偏高的储蓄率正是导致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居民在面对高额教育费用和住房费用时,微薄的收入会增加他们对为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致使人们不敢增加消费。

2.外汇占款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内流,造成国际收支账户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较大幅增长。截至2006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1.45亿美元,在强制性结集汇制度下,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以及外商之际投资的持续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所进行的各种套利行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也随之快速增加。

3.资本市场形成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不断压低银行向市场的利率,目前已出现了银行向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钩的现象。金融管理层已经着手为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寻找出路,如果央行加大了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的力度,允许商业银行合资建设基金管理公司等。然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形成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资本市场形成的资本质量不高,真正可供投资的有效资本不多,从而使资金持续向银行系统集聚。

(二)从微观视角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1.工业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引致信贷萎缩。由于前几年GDP及工业利润的高速增长,特别是部分行业的高投资和重复建设,刺激2005年工业投资过度扩张,部分工业产能出现过剩,导致工业利润增长整体出现大幅下滑,且工业企业亏损总额增长不断加速。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将直接减少对银行的信贷需求规模。

2.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对银行信贷的代替。2005年央行开始大力推动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当年发行规模累计就已突破1000亿元,由于包括发行成本再内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的融资成本最多在3%左右,远远低于同期的贷款利率,这比银行贷款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对普通贷款的替代作用十分明显。而且近三年来,央行发行500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鼓励发行公司债券等多元化直接融资工具,这对银行信贷需求尤其是大型优质客户信贷需求的冲击是很大的。三、商业银行针对流动性过剩应采取的措施

1.流动性垄断的情况将更为集中,中小机构应该防范流动性风险。自2005年开始,央行为了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效、稳定经济增长,进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连续性回收流动性的一系列措施;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超额备付由于原本基数较小已经大大减弱,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庞大的存款基数,仍具备一定的抗流动性风险能力。资金垄断一面倒的情况将更加集中。在资金垄断的前提下,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流动性容易被少部分机构掌握。中小机构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流动性应急方案以及储备一定的流动性资产,防止在流动性突变时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

2.管理流动性部门需根据市场和自身投融资计划综合管理。目前国内银行管理流动性的部门一般为总行机构的计划财务部门以及资产负债部门,经过汇集分支机构的存贷款计划以及日常资金用度情况以后,将全行剩余头寸或者短缺头寸的需求以拆借、回购、买卖央票及短期债券、短期商业票据、本外币掉期等手段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平补。计划财务部门主要着眼点是全行资产负债的时点结构平衡以及在一个阶段内与全行存贷款以及其他投资、融资等变动的趋势配合进行资金摆布。

3.建立系统的流动性管理指标和预紧体系。虽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在未来短时间内暂时不会改变,但是随着汇改的完成,央行将会逐渐获得价格调控的主导权;资本市场、国际市场的变动,均可能会对加剧商业银行头寸的波动,对于流动性管理造成压力。这就需要银行深入了解发行模式的真实影响、长期短期效应,形成具体的跟踪制度,预测头寸变动情况,才能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流动性管理指标。

4.多元化发展业务,分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应该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资产结构的多元化以及盈利的抗风险能力。首先,建立拓展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减少自身直接投资的风险。目前中国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虽然不断降低,但是对于国外大银行贷款一般都在40%左右,大部分来自无风险的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等渠道,真正做到了作为社会资金融通和中转的媒介的职能。其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种类,增加银行资产的多元性。再次,通过公开和定向发行银行不同期限的债券等方式,改变目前银行负债基本来源于存款的单一结构,增强资产负债的期限利率匹配度。

参考文献:

[1]倪庆东.商业银行发展趋势[J].金融教学研究,2007,(1):12-16.

[2]谢沛善.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冲击及调适[J].广西金融研究,2006,(1).

[3]方阳娥,张慕濒.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G]//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经济评论,2006,(1).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1篇5

中美国迷雾

贸易和金融把中美两国紧紧连在了一起,于是乎诞生了“中美国”一词。面对中美国的童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和笔者一样思考同样的一些迷局,不知会有多少人会产生同样的这些困惑。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困惑或许就是,我们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美元废纸而已?

我们来考察一下中美贸易的全过程。美国人用100美元从中国购买货物,美国人得到货物,我们得到100美元。然后按照法律规定,中国厂商得到的这100美元货款必须去商业银行按照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商业银行则必须再把这一百美元交给中央银行,换回同样的人民币。那么央行哪里有钱支付给商业银行呢?是印钱,央行每收到一笔外汇,就会按照汇率印刷等额的人民币支付给对方,这样央行形成了外汇储备。下一步,央行会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储备用来购买流动性高、安全性好的金融产品,主要就是美国国债。

结果是我们得到的美元又回到了美国,美国卖给中国国债,他们得到美元继续借贷给美国的老百姓,老百姓再玩命地刷信用卡买中国货。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

如果我们得到的外汇仅仅是去维持这个循环的话,会发现我们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得到的就是废纸而已。

中国透支自己的未来而供养了全世界

事实上,中国通过外贸顺差获得的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数十年来其中的大部分根本没有实际的用途,和废纸无异。

而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令人扼腕的,不仅是付出了血汗工厂的国民艰苦劳动,更消耗了天量资源和能源,直接透支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发展。

中国到底为全世界提供了多少廉价商品?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表,它统计了2006年和2007年中国各类产品的出口情况,限于篇幅,笔者只选了一小部分中国制造的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面对这些数据,不得不承认,中国在事实上供养了全世界。离开了中国制造,欧美人一夜之间就会回到衣食住行全面紧缺的状态。

然而必须清楚,我们耗费自己的天量资源,最终仅仅是换来了根本用不着的外汇储备(外加环境污染)。

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无疑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导致的。什么是正常合理的汇率呢?那就是在这种汇率下,我们的外汇储备够用或略有盈余。人民币币值低估,就会导致长年累月的贸易顺差,积累起根本用不着的巨量外汇储备。中国近20年来的发展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号召中国人民币升值并非毫无道理,正是因为有道理,中国才会在2005年开始了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人民币升值可以直接遏制出口贸易,使得中国经济从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可惜的是,2008年开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暂停了人民币升值至今。

笔者将在最后分析人民币升值之后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以及如何应对升值带来的巨大经济问题。而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个相关问题: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问题。

美国为什么“逼迫”人民币升值

次贷危机爆发后,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国加紧了“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美国的阴谋吗?

次贷危机其实是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危机,次贷本身那点钱根本不足以成为一种大危机,它只是一个导火索。

什么是债务经济模式?美国人从19世纪开始就形成了全民性的借贷消费习惯,20世纪70年代开始更是发挥到了极限,美国人的借贷消费开始大规模跨出国门,他们开始借外国人的钱消费。其实这种债务经济模式在本文开头就已经说明白了。美国人从中国进口价值100美元货物,到头来中国又拿这100美元借给了美国人,他们继续拿借来的钱购物,如此循环,永不止息。

这样无限循环下去美国人相当于永远不用还债,实际上是不劳而获白白得到了中国的货物。既然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大好事,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捅破次贷危机,终止这种模式呢?

很简单,30年来疯狂的国际借钱购物,快要让美国虚脱了:由于可以无限地借钱购物,美国人不再需要自己生产产品,绝大部分的一般性产品生产都被赶到美国境外去了。再这样下去,美国真要变成一个彻底的空壳子。有朝一日非得导致美国大部分产品都不会生产了不可。

为了不彻底虚脱,美国必须终止这种债务经济模式――至少必须暂停一下。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次贷危机压根就不成问题,政府直接在全球借美元、甚至开动印钞机去填补窟窿,然后继续让美国人借钱在全球购物就行了,美国人要借多少钱,美国政府和银行就能提供多少钱,永无止境。

于是美国捅破泡沫,紧缩银行借贷,美国人借不到钱了。但是美国政府发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想恢复经济迟早还是要靠宽松的货币来刺激,还是要恢复给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这样才会使得生产和消费都恢复――美国想到的根治办法是逼迫人民币升值。就是让美国人有钱也不去买中国货,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货贵了。美国转而买本国货,这样美国的生产就恢复了,虚脱的趋势得以扭转。

所以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显然不是阴谋,其目的是拯救自己,而不是害中国。这样就解开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地,我们才有可能同意,人民币升值不仅利于美国,更利于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从人民币回归正常币值开始。

人民币升值后如何实现经济转型

反对人民币升值者主要基于一点:它将导致中国无数中小企业倒闭,中国经济将陷入停滞乃至危机之中。比如,有的人就危言耸听地宣称,如果人民币再升值5%,估计将近有一半以上的纺织企业面临倒闭。

这样说有没有道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其前提是外销的企业在升值之后找不到内销的替代销路。如果政府实施了正确的经济转型战略,外向型经济转变成了内需型经济,则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或许有人说,经济转型是需要时间的,这些企业在经济转型完成之前就已经倒闭了。但其实经济转型同样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不是天方夜谭。

很简单,中国的外贸运转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印刷了人民币购买那些货物送给美国人(当然还有欧日等),然后美国人给了人民银行等额的美元(废纸)。既然得到的是毫无用处的外汇储备,中国央行还不如把这些货物送给自己的国民,不出口了。央行印钱购物分给中国民众,同样可以产生和出口一样的需求,企业一家也不会倒闭。所不同的就是,以前我们得到的是毫无用处的外汇储备,现在我们变聪明了不要这些无用外汇了,而直接印钱购物提高了本国人的生活水准(发商品给他们嘛)。

为了更好地理解,再举例来说明一下。比方说,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1000亿美元的廉价货物,中国企业得到这1000亿美元外汇,全部交给了央行,央行则印刷了6800亿人民币给这些企业。这不就是相当于,中国央行印刷了6800亿人民币购买了这些物品送给美国人,然后美国人给了它1000亿美元钞票吗?千万注意,中国得到这些多余的外汇,压根就没有任何用处,只好都购买美国国债回到美国了。中国还不如每年印刷6800亿人民币购物直接分给自己的国民算了。当然,央行印钱购物分给百姓只是直白的说法,实际操作则可以是给民众发放购物券,民众拿购物券去换自己喜欢的商品。①

总之,中国目前的汇率导致了我们耗费了无穷的资源,以子孙后代的生存危机为代价换取了压根用不着的外汇储备,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价位,使得外汇储备恢复到够用或略有盈余的水平。这样我们就可以砍掉天文数字的“不必要”的出口,同时可以比现在低得多的价格进口世界各国的产品。而出口减少导致的外需企业大规模倒闭趋势,则可以通过政府的印钱购物来百分之百解决之。这样,政府的印钱购物产生的内需取代了原来的外需,中国经济则迅速从外需依赖型转向了内需型经济。从此,我们将以比现在小得多的资源消耗,实现比现在高得多的国民福利。当然,持久而稳固的内需型经济,还需要政府在长期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整个企业体系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更需要完善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藏富于民。(作者为知名财经专栏作者)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网站

“模式”是一个汉语新词,《说文·木部》上讲“模,法也”,“模”字是法式、规范的意思。“模式,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即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简洁的描述;能够向人们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企业盈利离不开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和费用等基本方式,这些基本方式是由经济学的通用公式决定的。

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殊企业,它们不是经济实体,通过在internet上建设网站,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获得利益,我们将这种企业称为网站型企业。对网站型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网站型企业盈利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更多地开发网络的服务功能。

一、佣金模式

1.佣金的概念及特征

佣金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劳务报酬,是具有独立地位和经营资格的中间人在商业活动中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2款的规定在法律上明确了合法的中间人可以通过合法的服务获得合法的佣金。第7条第1款更明确规定,“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中间人接受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

佣金具有如下法律特征:第一,佣金是商业活动中中间人所得的劳务报酬。第二,经营者给予佣金必须以明示的方式,给予和接受佣金的,都必须如实入账,这里的明示和入账与关于折扣明示和入账的规定的含义相同。

2.网站型企业的佣金收取

网站型企业由于不掌握实际的生产资源,佣金模式就成为其可选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许多网上商城就是将虚拟柜台免费提供给商品经营者,然后根据专卖店的售出商品提取相应的佣金进行盈利的。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服务收取佣金的现象也更加普遍,比如淘宝网(taobao.com)的支付宝,对于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是免费的,而对于两个网站之外的用户,支付宝会按交易额对其收取佣金。事实上,因为支付宝交易的安全性,许多网站接受其为自己的支付工具,比如瑞星杀毒软件就接受支付宝的网上支付,支付宝提供给第三方使用提取的佣金,据称每年在100万元比上。

著名的威客网站K68威客网(k68.cn),其主要的盈利方法就是按任务提取相应的佣金。K68.cn是一个在线工作的平台,定位于非物流的可以用互联网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创意相关的工作,采用悬赏竞标的方式来进行。2004年7月建立K68.CN网站,用免费BBS程序开始运转;2004年12月初步建立团队,公司进入正轨;2005年9月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商业计划大赛第二名,并获得1.5万美元创业资助;2007年11月为3000家企业提供了网络工作分包服务。成功完成3500个在线工作任务,会员也增加到16万之多。

该网站允许注册会员在网站上自己的任务或项目,这些任务或项目都有一定的报酬,有能力的注册会员(即威客)可以竞标,当任务顺利完成后,威客网站将报酬提取一定的佣金后交给任务承担者,至此,本次任务完成。

著名的比较购物网站大拿网(danawa.com.cn),将众多购物网站的信息集合到自己的网站上,访问者可以很方便地对各个网站的商品类别、型号、售价等商品特征进行比较,然后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商品,通过大拿网链接到商品所在的网站,大拿网则根据导引量收取佣金。

收取佣金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增加企业收入的方式进行盈利的。

二、交流平台模式

网上交流平台是提供给用户交流信息的有一定程序支持的网络空间,在交流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信息交流。交流平台的使用者一般是平台的注册用户,网站的BBS、社区、聊天室等都是这样的交流平台。但是这些交流平台用户注册一般是免费的,网站型企业无法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实现盈利的目的。

但是另有一些交流平台因其商业价值巨大,注册会员时需要交纳一定的会费,这种会费的交纳就是网站型企业的利润元素。网站型企业通过会员会费,实现企业利益。阿里巴巴是一个世界著名的B2B网站,它也是一个企业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平台,阿里巴巴网站的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网上贸易市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从纯粹的商业模式出发,与大量的风险资本和商业合作伙伴相关联构成网上贸易市场,其运营模式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专做信息流,汇聚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本人曾参加过今年阿里巴巴在广交会期间主办的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会上,马云阐述了以下观点,即中国电子商务将经历三个阶段,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阶段。目前还停留在信息流阶段。交易平台在技术上虽然不难,但没有人使用,企业对在线交易基本上还没有需求,因此做在线交易意义不大。这是阿里巴巴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今天能做到的事,循序渐进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将会员企业登录汇聚的信息整合分类,形成网站独具特色的栏目,使企业用户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服务。阿里巴巴主要信息服务栏目包括:商业机会、产品展示、公司全库、行业资讯、价格行情、以商会友、商业服务。这些栏目为用户提供了充满现代商业气息,丰富实用的信息,构成了网上交易市场的主体。

其次,在起步阶段,网站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创造无限商机。截至2001年7月,阿里巴巴会员数目已达73万,分?e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每天登记成为阿里巴巴的商人会员超过1500名。阿里巴巴会员多数为中小企业,免费会员制是吸引中小企业的最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将日趋复杂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当然不肯错过这个成本低廉的机遇,利用网上市场来抓住企业商机。大大小小的企业活跃于网上市场,反过来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各类供需,壮大了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每月页面浏览量超过4500万,信息库存买卖类商业机会信息达50万条,每天新增买卖信息超过3000条,每月有超过30万个询盘,平均每条买卖信息会得到四个反馈。因为注册用户的增加,使网站的信息膨胀,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由于信息产品的特征,网站的信息和注册用户陷于良性循环。

当网站价值足够大时,阿里巴巴将注册用户进行分类,普通的注册会员仍旧是免费的,但如果申请为诚信通会员,就要收取年费,现在通用的年费标准是2300元每会员每年,而国际会员的收费标准通常是4万元以上每年,根据业务的不同,有的会达20万元每年。巨额的会费形成了企业的利润源泉,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广告收入只是其次。

良好的交流平台,一般具有客户定位明确、信息量大并且全面、性能良好、响应迅速等特点。当交流平台吸引了第一批客户,就可以利用信息产品的特征留住他们并利用他们吸引更多的客户,当交流平台能够成功锁定客户后,交流平台就可以对会员收取费用了。

三、有偿模式

有偿是指网站提供信息的平台,但在信息时,是要付费的。通常,在internet上信息时,是免费的。如在BBS上发贴,在一些免费网站上写博客,但一些信息的是收费的。网站型企业通过对的信息收费,达到盈利的目的。有偿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有偿企业网站

不少ISP通过向企业提供虚拟主机企业网站收取相应的费用。如新网(xinnet.net)、快网(kuww.net)、万网(net.cn)等等。这些网站因其提供的服务器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这些ISP,快速自己的网站。上述这些网站型企业,有偿企业网站是其主要的盈利方式。

正如在网络营销中论述的那样,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建设企业网站是第一步。企业建设网站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企业选择建设独立管理的WEB站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的,服务器需要投资几万元,其他的网络设备、防火墙和光纤接入需要投资几十万元,为了保证服务器的不间断服务,还要为服务器提供冗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建立网站的费用高达百万元,但网站仅能为一家企业提供服务。如果投资百万元建设一个网站,为多个企业提供服务,那么不但可以节约企业建设网站的成本,还可以增加网站的收入,虚拟主机业务正是这样一种业务。ISP建设好自己的网站后,通过域名、出租硬盘空间的方式企业的网站,向企业收取一定的年费。由于信息产品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特征,ISP的WEB服务器增加虚拟主机的数量并不一定增加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也就是说,ISP建设网站的投入是一定的,但收入却可以随着虚拟主机出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ISP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出租虚拟主机、有偿企业的网站,增加自身的收入进行盈利。

2.有偿商业信息

商业信息主要是指商业广告。网络广告的收费标准很多,现在主要使用的收费方式是CPM收费和包时制收费,CPM收费是指网上广告每产生一千个印象收取的费用,通常以广告所在的网页被下载和打开的次数为标准,通常CPM收费为20美元~30美元,或人民币160元左右。包时制是指网页特定位置的广告一个时间段要支付的费用,因广告所在的页面点击量不同,收费有很大的差别,没有统一的标准。网站通过有偿商业广告,可以获得大量的广告收入。根据日前艾瑞市场咨询的《2006年世界杯网站网络广告研究报告》。2006世界杯期间世界杯网站网络广告收入达到1.8亿元,这一结果比赛前各家媒体的估算更为乐观。报告中指出,其中新浪世界杯频道以7000万元的广告收入位列第一,2006年11月3日,新浪网(Nasdaq:SINA)了其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截至2006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中,新浪净营收达56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中广告收入3270万美元,占净收入的58.3%。由此可见,广告收入在门户网站的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7

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此消息确凿,只能反证当初百思买退出中国的决定实属荒唐。从退出到重返,间隔不到半年,百思买的中国战略依旧让人看不明白。

我们当然欢迎百思买回归――虽然百思买一再坚称“从未退出过中国市场”。我只能说,百思买中国战略没有退出中国市场,而百思买品牌确确实实选择了退出。

一个问题再次不可回避百思买凭什么重返中国市场?换言之,重返之后的百思买和此前的百思买有何不同?

今年春,《华盛顿邮报》曾采访我:“你认为百思买败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我说是百思买水土不服,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环境的经营模式。现在我还要问百思买:经过5个月的痛定思痛,你们找到了吗?

至少在我看来目前还没有。百思买只是表示将以实体店+电子商务的方式回归,这实在算不上什么独门秘籍,甚至战略都算不上,实体店+电子商务的模式已被国美、苏宁使用,并不是什么新玩意。这战略,说了等于没说。

做任何企业,都有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家电连锁也不例外。

家电连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门店数量。门店对连锁的意义,好比房地产广告惯常使用的表达方式――“位置,还是位置”。门店数量意味着销量,销量决定采购价格;门店数量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正是深刻领悟了门店数量的意义,这几年苏宁加快开店步伐,从而完成对国美的反超。也正是因为深知门店数量的意义,国美才制定出2011年开480家门店的宏伟计划。

可笑的是(除了“可笑”二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词汇更能准确表达我的感受),过去5年里,百思买在中国开了9家门店,一年不到两家。

正是看到百思买如此保守、如此无所作为,苏宁、国美先后表示“未来五年之内不把百思买放在眼里”,百思买,这个号称“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在中国家电连锁军团面前受尽屈辱。

当然,百思买在中国无所作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终没能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经营模式,这让百思买开起店来,总是放不开手脚。

一个问题是百思买为什么7年时间找不到一个中国模式?

答案其实很简单,在百思买看来,它在美国、加拿大都很成功,直接把其北美经验复制过来即可,偏偏忘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道理。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北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成功从来是讲前提条件的。

因此,百思买错就错在它不懂中国规矩,不懂得入乡随俗。百思买是靠进销差价赚钱的,而中国家电连锁的盈利,恰恰不是主要来自进销差价。

那么盈利来自哪里?来自各种收费和销售返点。这个,老美不懂。或者说懂了也未必敢做。这等于说,百思买根本就没和国美、苏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媒体是这么描述百思买重返中国的,“主要战场依然选择上海,而门店重开计划为两家”,两家门店是什么概念呢?国美、苏宁今年的开店计划分别是480家和400家,比较一下,你就知道百思买有多可笑。

百思买的重返计划,折射出今天的百思买依旧没有想明白2月份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而这或许会成为百思买二度退出中国市场的祸根。

记得松下高层说过这样的话,“失去中国,等于失去世界。”

是的,作为全球三大家电市场之一(另外两个是欧盟与北美),同时作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中国是一个无法等闲视之的市场。当然,除非你不愿意成为这个世界的霸主。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

需要专业化、分层次的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国际上一般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挪威为代表的组合管理;另一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公司管理。

挪威的组合管理主要是根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将外汇储备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是高流动性组合,用以满足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挪威央行下设的货币政策部门nbmp放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则属于长期资产组合,由挪威央行下设的专业投资管理部门nbim投资到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新加坡的公司管理则是依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对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建立高流动性组合交由货币当局新加坡金管局mas管理;对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分别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gic和淡马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领域。

我们在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是,两种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不同,但是无论哪种运作方式都将高流动性资产和长期资产区分开来,交由不同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外汇储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和运作上需要区别对待。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对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很高,并且大多和一国的货币政策密切联系。对于满足这一需求的外汇储备,就需要建立高流动性的资产组合,放在国内外汇市场上随时准备供货币当局使用,一般由货币当局或其下设部门管理和运作。而投机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虽然对于流动性要求较前两种需求要低,但是出于盈利和安全的要求,一般需要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或部门运作,投资海外高收益的长期资产。

国际实践证明,只有用于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才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世界上主流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例如,挪威的nbim就是央行的下设专业投资部门,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则是财政部门出资建立的独立公司。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在各自的国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具体到一国外汇储备管理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模式,则要和该国外汇储备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面临的挑战

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引人瞩目,增大了投资管理的难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2006年底达到10663万亿美元,粗略估计用于长期资产投资的部分规模将会达到数千亿美元,这一数字比挪威和新加坡两国外汇储备的总量可能还多(挪、新两国外汇储备合计不超过2000亿美元)。

如何把外汇储备的对外投资与国家的战略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结合?外汇储备的投资,下一步需要将投资领域延伸到有价证券以外,注意对国家资源战略、能源战略,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配合,既分散了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买什么涨什么”的情况。从国际范围内看,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在资产的选择上都涉及到很多关系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如金融、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而日本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运输业等部门。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和货币的多元化,参考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适当配置。外汇储备在最终使用时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国际支付能力,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流动性、安全性也在于保障随时可用的国际支付能力。国际上,挪威央行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将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的外汇储备长期资产配置到42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31种货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未来投资管理外汇储备长期资产时,完全可以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建立动态的币种结构体系。

外汇储备的投资不应出现“二次结汇”的要求,而是应当要求以外汇运用为直接目标,以免重新增大外汇储备增大的压力。中央汇金公司在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注资中,实际上就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被注资的机构往往需要对这些注入的外汇进行结汇来进行运用,否则会承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风险。下一步的外汇储备的运用,应当重点强调外汇的直接对外运用。

面对急剧增长的中国外汇储备,各方都在寻找良策。笔者认为,成立一个新的外汇储备运作机构不难,但是真正改变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外汇储备3600亿美元足矣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应付外部流动性的资金需求。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外汇储备以每年两千亿的速度暴涨,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很大程度上它的贸易顺差是这种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与此同时,中国在资本项目上虽然有所开放,但总体来讲仍是封闭的。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金额仍然非常庞大,而如果把与政府相关联的资本项目扣除,资本项目也呈结构性顺差。此外,还有海外投机资金的流入。近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加,人民币资产价格不断上扬,但是,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方面仍实施控制,不希望人民币有大幅度升值,其结果是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规模地买入外币,释放人民币。近年外汇储备的暴涨已经超出了外汇储备本身的概念,而是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运行架构的一个结果。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为应付不虞之时短期外债和进口的需要,中国的外汇储备其实有3600亿美元就足矣。一万亿美元,与其说是外汇储备,不如说大部分是超额储备。

外汇收益回报有待提高

在认识到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看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回报并不理想:一方面,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并且为之提供了高达双位数的回报);而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又放在回报不超过5%的外国政府债券之中。

对于一国来说,外汇储备的本意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对外贸易和偿还对外借款需要,通常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外储管理应该符合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效益性(也有称作“盈利性”),这三性原则一直是外汇储备的金科玉律,必须得到贯彻和满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便是主要放在流动性极强的外国国债上。

但是对于超额储备的部分,笔者认为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百分之百的遵守上述三性。部分外汇储备完全可以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比较进取的投资策略,提高回报。1万亿美元的外储中,扣除3600亿的正常储备需要,剩下有近6400亿美元的超额储备,而这部分储备目前由于大量投资于外国国债,回报不足5%,如果通过有效的投资策略,将这部分外储投资回报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7%的水平,中国每年将多获得128亿美元的收益��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过去十年,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

根据官方公告,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人民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665.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仅349.85亿元)。换言之,如果超额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管理,即使其收益率只提高两个百分点,每年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便可以增加21%。

谁执外储牛耳

要让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其“有所作为”,理所当然地涉及到由谁来协调管理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外汇储备的性质和国库资金不同,这笔钱理论上属于全国人民,而不是属于政府。

第二,这笔外汇是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人民币而买入的,在人民银行的账本上,它既拥有这部分外汇资产,同时也要承担与此相关的人民币负债,因此这笔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资产。当资金外流的时候,人民银行需要收回人民币,同时将这些储备释放出去,所以不能把这笔钱简单地纳为国家资产。

究竟超额外汇储备由谁掌管?还值得进一步讨论,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未来真的成立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公司,它可以隶属国务院,但是应该由人民银行来牵头,因为这笔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另一种做法是,由财政部牵头,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今后吸纳外汇的资金来源由央票发行改为国债发行。

投资策略须慎重

关于这笔资产如何投资,时下争论相当激烈。毫无疑问,资金需要分散风险,同时提高回报。但是从资本市场的运作特点来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其流动性将成为第一障碍。举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将一部分外汇分散成持有黄金是理所应当的。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说,在价格敏感的黄金市场上,买卖10亿美元的黄金根本做不到,何况中国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黄金持有,就是上百亿美元。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实际上很困难,散户买卖根本无须顾及价格,而超大资金运作本身便对价格构成重大影响。许多目前所讨论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一旦中国开始进行资产投资分配,相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会出现一批以猜测和跟随中国政府投资而动来牟利的对冲基金。中国购买海外账户必须涉及政治敏感性。中国在2006年到处谈判,但并购成交项目少之又少。新加坡是政治中立国,淡马锡在收购海外资产上,比中国公司有利。

外储问题涉及政治智慧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9

未来新增长期投资资金会越来越宽松,有利于增加银行等蓝筹板块的资金供给。目前证监会、央行及外管局决定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并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在新加坡、伦敦等地拓展。证监会还将进一步加快QFII、RQFII发展,与相关部门加强协商,完善境外投资者的资金汇入管理,所得税政策等相关制度。

境外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在加大。今年以来QFII净汇入资金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目前QFII和RQFII持股市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1.6%。此次QFII总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至1500亿美元,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长期投资机构进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去年11月,RQFII投资额度增加到2700亿元人民币;已经有37家机构获得RQFII资格,其中今年获批的已有11家;累计批准额度1049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批准379亿元。

QFII、RQFII吸引了更多境外机构和长期资金投资中国证券市场,为蓝筹股的上涨做好了资金准备。

相比海外资金,国内可供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更充裕。每年上百只基金的发行将给市场带来上千亿的资金,保险公司可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几十万亿的存款资金若有几个百分点流入股市,将彻底改变证券市场的现状。

从银行股的市场表现看,目前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在5倍左右,4倍以下的也有,这是一种很极端的情况。在全世界的证券市场中5倍动态市盈率是很低的估值,这是市场长期低迷造成的。市场不可能长期对优秀的企业如此低的估值,因为我国的上市银行大部分是世界500强企业,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且盈利能力稳定。

银行股的市净率也很低,因为很多银行股的价格跌破了净资产,所以市净率小于1,有的银行股的价格只有当前净资产的8折。考虑到银行业的净资产还在逐日增加,如此低的市净率是长期投资者逢低买入的极好机会。

从银行股的盈利能力看,大部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左右,盈利能力强。

除银行股外,尽管证券市场目前仍面临困难,但证券类上市公司已面临较多发展机会。

经纪业务是券商主要的收入来源。经过前几年的成交量持续低迷以后,今年市场成交量已温和反弹,相对放大的证券交易量为经济业务收入的增加创造了较好条件。尽管券商在价格战方面还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但是经过几年的佣金大战,在证券交易量较大的地区,如上海,深圳,佣金下滑的空间已经不大。随着交易量的缓慢增加估计经济业务的收入将确认会逐步增加。

在未来,如果T+0交易推出,整个市场的交易量将翻番,这对券商股来说是潜在的巨大利好。

此前IPO停滞时期,投行业务利润微薄,业务量远远小于IPO时期,只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几十万或几百万财务顾问业务,投行业务利润挖掘不充分,IPO重启后,虽然给二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却十分利于投行业务利润的增加,单个IPO业务规模完全可以达到三四千万的水平,大的IPO业务每单甚至能够带来上亿元的利润。

另一方面,券商在自营业务方面的收益率并没有完全被激发。这无疑是看好券商股的又一重大理由。长期的市场下行,成交量低迷致使券商的自营业务虽然有几十亿或者几百亿的规模,但却利润菲薄,一旦证券市场向好,如此庞大的自营业务投资规模带来的巨大利润也是券商股潜在的极大利好。

创新业务的开展和深化也将使券商利润增加,例如不断发展的融资融券业务。目前融资业务规模在2000亿水平,未来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带给券商的较高利息收入和佣金收入会成为券商利润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类贷款业务等创新型业务的开展也会给券商带来利润的增加。

未来统一证券账户管理体系的推出,将使券商重新瓜分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券商,会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进而带来更高的利润,取得更高的市场估值。

统一账户是一套以投资者为核心,服务多个证券交易场所的统一管理的多层次证券账户架构;并由与之配套的统一账户平台对市场各方面提供账户服务。采用统一账户管理系统有利于简化投资者操作流程、节约市场成本等。目前,投资者的证券账户种类多,且同一投资者开立的不同证券账户之间在登记结算系统未建立关联关系,不便于转板等跨市场业务办理,如公司退市再到三板上市的办理、跨市场ETF业务等。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10

国家大剧院是建筑上的经典,悉尼歌剧院也是建筑上的经典,但它们的经济价值都远比不上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因为在这里每1块钱的票房收入可以带动4-7块钱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10个小剧院胜过一个国家大剧院,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更成为体验式消费的典范。

但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建一堆剧院就是百老汇吗?错。“内容+资本+系统化的产业平台”才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精髓。

启示之一:内容为王

百老汇剧院的兴起大多以独立的戏剧制作人为核心,戏剧制作人同时也是剧院的管理人、甚至是拥有者,Producer-Manager一词本身就体现了制作人在百老汇的重要地位。那些以出租剧场为主、只经营“地产”业务的剧院集团大都面临沉重的财务压力,相反强调自主开发新剧的JujamcynTheatres凭借旗下5个剧场分享了百老汇大街上三分之一的收入。除Jujamcyn外,倪德伦家族也将内容优势进一步放大,通过内容的输出控制了更多剧院,而剧院平台的扩大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制作人。

在伦敦西区,麦金托什、韦伯等天才的诞生使古老的剧院版图被重新划分,很多剧院主动“投靠”这两位戏剧“大腕”,以便能够获得优秀剧目的驻场演出机会。国际经验显示,一部经典的剧作能够持续上演数千场,让一个剧场红火数年甚至是十几年,而《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经典名著更是持续上演了20年之久,它大大降低了剧院的运营成本,并给制作人和投资人贡献了丰厚的利润――成功的剧作在上演的头几年就已经收回了投资,此后的演出收益都是净赚的利润,版权的输出和衍生产品的销售更创造了数倍的附加收益。

因此,对剧院集团来说,经典的剧作远比宏大的建筑更有价值――很多剧院管理人会毫不犹豫地投资数千万美元来制作新剧,却吝于翻新扩建剧院。以百老汇最大的剧院管理公司舒伯特组织为例,自1928年以来,它就没有再新建过任何一座百老汇剧院,仅在2002年新建了一座499座的外百老汇剧院。

今天,无论是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核心剧院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其内部设施的豪华和先进程度甚至比不上中的某些县级剧院,但就是这些老旧的建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和每年达上亿元的票房收入。所以,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看得见的是古老的建筑群,看不见的是建筑背后持续创作经典的能力。

启示之二: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积聚加速行业的创新与整合

内容为王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不变的主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星制作人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人类总会面临创新枯竭、生老病死及财务困境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被独立制作人控制的分散剧院逐步向某些财团集中(这些财团通常也是由制作人起家的),并通过规模效应的发挥来聚合更多的资本。如倪德伦家族就利用经典剧作的输出来激活老旧剧院的融资能力――经典剧作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预期聚合了大量的私人资本,并支持了剧院的翻新、扩建和收购,而倪德伦家族则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剧院版图的扩张。

在现代社会,随着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私募基金、文化产业证券化等多样化的资本形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这些传统上被家族企业所控制的领域。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聚集加速了行业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公司制投资平台则推动着产业的创新――毕竟天才的诞生是不可预期的,而产业的发展需要更稳定的创新平台。

当然,从国际经验看,由于戏剧制作的特殊性,即,专业性更强、风险投资的特性也更强,因此,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但这并不表示它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早已渗透进来。即使是强调控制权完整性的韦伯也曾与金融资本有过多次亲密的接触,包括在1986-1990年的公开上市以及1999-2005年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NatwestEquity的合作;而AmbassadorTheatreGroup(ATG)更是借助私募基金Exponent的力量完成了对LiveNation英国区剧院的收购,从而成为伦敦西区最大的剧院管理公司;此外,倪德伦家族在中国的拓展也借助了美国国际保险集团AIG的力量。

总之,对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来说,金融并不陌生,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聚集一直在推动着行业的创新。这也是为什么被誉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和伦敦,同时也是世界音乐剧的中心,这并非历史的偶然,华尔街和百老汇、金丝雀码头和伦敦西区,它们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

启示之三:经典的背后是系统化的产业平台

今天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已经从最初的一两家剧院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集人才培养、投资制作、营销宣传和其他商业运作于一身的产业体系。

这里的剧院集团除了剧院本身的出租运营外,通常还有自己的投资制作团队,如倪德伦家族就有自己的制作公司NederlanderProducingCompanyofAmerica,ATG公司也成立了SoniaFriedmanProduction(SFP),而韦伯的ReallyUsefulTheatreCompany和麦金托什的CameronMackintoshLimited本身就负责音乐剧的制作和授权,近年来,这两家公司也开始投资于其他有潜力的制作人的作品。

在制作平台的基础上,各大剧院管理集团都积累起一个庞大内容资源库,它是比剧院建筑更重要的核心资产,它确保了剧院经营的稳定收益,并通过跨区域、甚至是跨界的授权制作获取丰厚的版权收益,如NederlanderWorldwideEntertainment和ReallyUsefulAsiaPacific就是倪德伦家族和韦伯为把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推向亚太及其他市场而成立的子公司,而ReallyUsefulRecord则旨在将韦伯的音乐以唱片或影视作品的形式重新展现给观众。这些版权收益支撑着新的创新投资,并使音乐剧产业始终保持着对投资人的巨大吸引力。

最后,为推动行业的持续创新,无论是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都形成了一个从核心剧场到实验剧场的梯级体系。这里所说的实验剧场通常为非盈利性剧场,以政府补贴、票房收入、企业赞助、公益捐赠等来维持日常运营,它是发掘新锐人才、创新新型剧种和普及戏剧文化的重要管道。除了创新剧种,商业剧目在正式公演前也通常借助这些实验剧场进行试演。在百老汇,观众反响好的剧目会从外外百老汇移至外百老汇,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剧作再由商业剧院的制作人重新编排后登顶核心剧院。“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既是百老汇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又以低成本、低门槛和更大的包容性保持着相对独立于百老汇的先锋风格,并在历史上掀起多次“外百老汇运动”的文化思潮。

伦敦西区也是如此,伦敦西区的核心剧院是指由伦敦剧院协会管理的49家剧院,其中大部分都是商业运作的盈利性剧院,只有皇家歌剧院、英格兰国家歌剧院、皇家剧场、皇家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是接受政府补贴的部级非商业剧院。这5家剧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培育新人新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常上演一些艺术水准较高的实验剧目。如果这些剧目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就可以转入商业性剧院进行演出,如音乐剧《悲惨世界》和话剧《侦探到访》等,都是先由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国家剧院进行试演,随后转入商业性的王宫剧院和盖里克剧院演出的。除部级非商业剧院外,在敦西区周边也存在着大量的实验性剧院,类似于纽约的外百老汇,这些剧院有装备完善的小剧场,也有酒吧等演出场所;再往外就是伦敦市郊分布的一些类似于外外百老汇的更小型剧院。伦敦西区内5个部级非商业剧院加上西区外众多边缘剧院的创新尝试,使西区在保持经典剧目长久不衰的同时,也能不断推陈出新,仅2010年一年,伦敦西区就推出了264部新剧,自1998年以来就保持着每年200部以上的新剧推出速度。

综所述,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作为音乐剧产业的代表,其成功的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和系统平台的支持。

启示之四:10个小剧院胜过1个国家大剧院

与占地面积11.89万平米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相比,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剧院都显得过于拥挤和陈旧,但它呈现出的活力却远胜于大剧院。

在百老汇长约1公里的“白色大道”上汇集了40家剧院,这些剧院的规模通常在500-1800座之间(有17家剧院在1000座以上,其余都在500-1000座之间);外百老汇剧院的规模更小,在100-500座之间,通常是由一些旧厅堂或地下室改造而成的演出场所;外外百老汇则是艺术家们利用咖啡屋、旧车库改造而成的100座以下的小型剧场。据估算,在纽约市有500多家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剧院,也就是说,每1家百老汇剧院背后有10家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剧院,而正是这些梯级剧院群的集中使纽约市在金融中心之外也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并吸引了每年1000多万的观众,缔造了每年1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和40多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与百老汇相比,伦敦西区更加狭小,它是指在夏夫茨伯里(Shaftsbury)和黑马克(HaymarketStreet)两个街区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的地方,这里聚集了近50家剧院,这些剧院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模从400座到2000座不等。西区之外在伦敦市中心还有近50家剧院,以及众多的边缘小剧场,林林总总的剧院形成了一道伦敦市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但是,为什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剧院非要“挤”在一起?为什么与大剧院相比,这里有更多的中小剧院?

这是因为中小剧院的聚集产生了特殊的规模效应。首先,密集的剧院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伦敦西区周围有5000家酒店和15000家餐馆,2003年伦敦西区每位观众的票房支出是27.75英镑,票务之外的附加消费是53.77英镑,而西区外其他剧院每位观众的附加消费只有7.77英镑。46英镑的差距就是剧院密度的贡献,如果考虑其他旅游收入的贡献,聚集效应更加明显。

其次,密集的剧院群并不会因为竞争而导致此消彼长,反倒形成了区域性的文化繁荣,每家剧院都能保持70%以上的上座率。当然,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因为竞争才形成了经典。

第三,产业的聚集向演员、导演和制作人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产业舞台和梯级的晋升通道,同时也给予观众更多样化的选择空间。一个舞台、一部剧,再经典也是单调的,只有多样化的选择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使戏剧产业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活动;也因为多样化,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才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

从某种意义上说,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有点类似于北京的三里屯和上海的新天地,虽然在艺术形式上不可比,但都因为聚集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三里屯比国家大剧院更具有生命力,因为人们1年可能只会去大剧院一到两次,但却可以每周末都去三里屯,不是因为票价便宜(三里屯的消费并不比国家大剧院低),而是因为它更多样化的选择。

总之,无论是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都并非围绕一个大型豪华剧院而形成的演艺中心,而是由几十个规模不等的剧院形成的剧院群,在它们的围绕着更多的实验性剧院,这种梯级剧院群的结构形成了天然的艺术、文化中心,其价值贡献远超过1个国家大剧院。

启示之五:衍生收益的挖掘是盈利的关键

剧院群的集中不仅形成了文化发展的阶梯效应,更带动了庞大的衍生收入。2010年,伦敦西区46家剧院吸引了1400万观众,贡献了5.1亿英镑的票房,但票房收入只是西区经济贡献的一小部分。

由伦敦商学院和MORI调研机构共同推出的WyndhamReport(1998)的数据显示:1997年,伦敦西区的票房收入是2.5亿英镑,直接提供了41000个工作岗位;15%的观众会留宿,从而维持了当地5000家酒店的正常运转,70%的观众会在附近就餐,从而保证了当地1.5万家餐馆的营业,由此衍生的在餐饮、旅店、交通、购物上的支出达到4.33亿英镑;以上直接和间接的消费活动贡献了两亿多英镑的税收,2.25亿英镑的贸易顺差,总经济价值超过10亿英镑,这还未考虑伦敦西区对旅游业的其他贡献。

在WyndhamReport的基础上,2004年,Sheffield大学和英国艺术委员会(ArtsCouncilEngland)进行了跟踪研究和延伸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2003年伦敦西区3.2亿英镑的票房收入之外,每位观众平均的附加支出达到53.77英镑,显著高于西区外其他剧院平均每个观众7.77英镑的附加支出,多出的46英镑就是聚集产生的衍生收益空间――显然,人们把“到伦敦西区”去看成是一个广义的消费活动,而不仅仅是为了看戏而看戏,很多游客专程慕名而来,并把“剧院游”视为伦敦最重要的旅游项目。结果,2003年,伦敦西区对经济的总贡献值达到15亿英镑,是当年票房收入的5倍。以此计算,2010年,伦敦西区5.1亿英镑的票房收入将贡献25亿英镑的经济价值,其中20亿英镑都来自衍生价值的释放。

在百老汇也有类似的经济拉动效应。百老汇每年的票房收入约为10亿美元,但经济效益却达到43亿美元,也就是说每1美元票房收入能带动周围3.3美元的附加收入,平均每位观众会花3倍于票价的钱在戏院周边进行餐饮休闲等消费活动。每年访问纽约的3500万游客中有50%是专程来看百老汇演出的,如果考虑这些游客在百老汇之外的消费,潜在的经济贡献更大。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11

关键词:创意产业;集聚区;纽约;北京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03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处速发展时期,相应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渐渐增加。以该环境为背景,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城市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让北京成为世界旅游区,全球文化区以及金融商务区。目前,北京构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迅速,集聚形式明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典型世界城市,成为世界金融、文化的核心。

一、纽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析

1.纽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2009年对创意产业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该年度我国首次提出将北京构建成为世界城市,让其成为典型创意产业集聚区。而同年,美国政府正式的构建了穿衣产业部门,这就标志了创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门,也让其成为了文化何经济发展的中心。同时,该次报告还将广告、电影、建筑以及音乐等9类作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1]。据相关研究统计,世界城市纽约在2013年,共有近8完的个体产业,其在创意核心产业部门中占据着极高的比例,也间接的表明了创意的主体大多为自主创业人员。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纽约逐渐的在某些部分已经出现竞争疲软的现象。但从整体来看,其仍是美国最为典型的创意经济中心[2]。据我国驻美记者统计来看,美国有近1成的创意工作者在纽约工作。这也使得创意产业成为了纽约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3]。

以目前企业发展的来看,人才、技术、设施等均是重要的组成。创意企业也是如此,纽约聚集了大量专业性较强、科学性较高的人才。而且在该城市还有较多的职业技能娴熟的工人。另外,纽约作为世界创意产业的中心,其地位相对较高,且在基础设施的构建方面也有着较长时间的历史,能够对新兴的创意产业提供必要支撑。同时,在纽约聚集了多样的世界顶尖学府,例如音乐方面具有:朱丽亚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曼尼斯音乐学院。艺术方面有: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艺术学院等。这些学院能够为创意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4]。同时纽约还有这近20家大型公会来对创意产业提供服务何支撑。这些也就表明了为什么创意产业会集聚在纽约城市。

2.纽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分析――以“百老汇”为例

“百老汇”,原本的含义为宽敞的街道。而现今提及“百老汇”首先想到的就是纽约的百老汇达到,其是纽约的重要交通枢纽,该道路南部连接巴特里公园,由南向北直接贯穿着整个曼哈顿岛。在该道路两旁充斥着数量众多的歌剧院,其实美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场所。随着后期创意产业集聚,“百老汇”也逐渐成为音乐剧的代表。而百老汇大道也就成为了美国戏剧艺术的中心地带[5]。

在19世纪后期,曼哈顿的百老汇街道两旁逐渐一批音乐剧场、歌厅以及音乐厅。据相关研究显示在20世纪初期,百老汇街道旁共计80余家剧场推出节目,前来观看的观众高达两千万人次。美国是世界著名的“移居国度”,而在纽约的居民大多都来自于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由于欧洲文化的影响,而欣赏正统的歌剧则是他们的主要爱好[6]。这就使得歌剧逐渐在纽约盛行。随着时代的逐渐变化,传统的歌剧也在发生改编,一些通俗、轻松的音乐剧逐渐衍生。21世纪来临,百老汇也历经了近百年的非发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国衰退,但从总体来看其仍旧经久不衰。还逐渐的衍生除了符合自身条件的运作模式。简单来说,“百老汇”的集聚主要具备下述几项特点。首先,“百老汇”在集聚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层次划分,例如百老汇剧院、外百老汇剧院等。其形成了以百老汇剧院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模式。据统计百老汇剧院目前具备近40家以盈利性的剧院,而非盈利更是高达550家[7]。而且这些非盈利剧院大多享受着国家免税的政策,甚至一些剧院还能够相应的申请财政补贴。这些剧院大多为早期的先锋戏剧,这些戏剧大多成本相对较低,且为美国戏剧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同时这些西苑对美国戏剧水平的整体发展极大的作用,在满足了人们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多元化的整体需求。其次,百老汇的模式构建也与美国的艺术发展较为相符。这就使得百老汇成为了美国市场演出的缩影。而除了演出场所的经营外,百老汇的运营也较为独特,其运营主要通过两部分独立完成。其一就是演出内容独立制作。其二就是演出经纪独立制作。通过这种联合演出的形式,就是的百老汇的演出独具特色,且精彩分成。例如,较为典型的《音乐之声》、《西贡小姐》、《狮子王》等等。最后,百老汇在新剧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简介,在21世纪以来,百老汇每天出演的剧目大多都为新剧。在新剧的中间穿插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剧目,使得百老汇的演出观看者日日新高[8]。据相关研究显示,百老汇在北美地区进行巡演,其观众高达近三千万人次。

3.纽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特点分析

上述我们对百老汇进行了分析,也知晓了百老汇是目前世界较为典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其发展主要有下述几项特点。首先就是管理方面,纽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主要以市场导向作为管理的核心,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百老汇,就是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居民都是迁自欧洲国家,所以政府就鼓励戏剧等创意产业进行构建,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让其呈现集聚。其次,就是资金方面较为多元化。纽约政府大多对创意产业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补贴政策。就比如百老汇的非盈利剧院,政府就相应的予以减税政策,甚至是进行补贴[9]。另外,当地的一些其他组织和团体也会对集聚区创意产业的构建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例如,百老汇剧院之所以发展迅速,开设多家剧院,这些大多都是由私营企业乃至社会团w进行帮助,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团体或私营等机构对集聚区的构建提供了近35%左右的资金帮助。然后就是在管理模式上。纽约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多采用企业化的发展何管理模式。在集聚区构建时,其大多会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且各部分的分工相对较为明确。例如,在百老汇的构建时,就对其进行了很好的层次划分,以某一点作为核心部分,然后以此来进行延伸,逐渐的形成灵活性较强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4.外在环境因素

纽约作为美国最先发展的城市,其在交通运输、人际交流网络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基础。这也就是的纽约能够通过宣言美国精神面貌,或者以改进城市环境为核心来广纳的接收世界高尖端创意产业人才。而人才作为创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其能够很好的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聚集区。

5.集聚区的形式具备多样性[10]

目前,纽约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具备四种形式。典型的就是政府和私人提倡兴办的集聚区,例如上文所述的艺术学校、音乐学校等。这些集聚区能够有效的吸引世界人才,然后让其进行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最终为创意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撑,另外还有些商业的园区能够为艺术创业者提供商业平台,简单来说就是为想创业的、具备创意的高技术人才提供资金帮助。

6.品牌的塑造方面

纽约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其具备了较高的关注度。而纽约也充分的利用了该特点,逐渐开始对品牌效应进行塑造。例如较为典型的百老汇戏剧、SOHU产业区等,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光芒,逐渐的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创意产业品牌。通过上述对纽约创意产业集聚区特点进行分析,就能够看出,纽约的创意产业构建时,具有明确的目标,且其构建是以市场作为构建的核心。指导集聚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条,这样就会加剧创意产业的集聚,最终构建成为创意产业集群[11]。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析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在2009年也相应的提出了构建世界城市的计划。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逐渐发展,并体现除了多样性。虽然集聚区格局自身特色,但从整体来看,其集聚形成过程仍然有规律可循。基于此,笔者就对北京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进行总结,并为其总结了下述几个特点。

1.文化趋同

所谓的文化趋同就是在集聚区内的创意产业大多具备相同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同时这些创意产业还都具有者相同的体制。这种集聚区构建的方式能够增加区内员工的归属感,而且在该区域内员工的价值导向相对较为接近,也就能够更好的信任对方,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就对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著名经济学家曾说过“文化趋同是产业集聚区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组成不稳”,在创意产业中也是一样。就以较为典型的北京798艺术区来分析,该区域最早是在上世纪末期,中央美院为了对卢沟桥事变进行几年,就让雕塑专业的一些学生租赁了酒仙桥周边的工厂仓库进行设计。从这时开始,该地区就逐渐产生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很多艺术家、美术家开始以此作为研究的中心,并驻扎其中。这些艺术家依据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艺术创造。让该地区逐渐呈现出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这些仓库空间也就成为了北京较为典型的创意空间。随着后期进驻的艺术家逐渐增多,该地区也逐渐形成了具备我国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12]。

2.区位因素型集聚

区位因素影响的集聚区,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创意群体或者是独具特色的创意市场,依据这些进行构建就会逐渐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区。例如,北京构建的国家新媒体集聚区,其主要是由原来的星光集团制造的基地以及演播室等资源进行构建的。该集聚区的构建就充分的应用了周边环境。该园区的北部地区是原来普陀影视基地的万亩森林公园。自从该集聚区构建后,其逐渐从原来的影视制作,传遍成为发型、展览等一些类的创意产业链条。当下,北京卡酷等多家知名影视公司开始进行入驻。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16年,该区域已经逐渐有近70家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入驻。也使得该区域成为了北京市典型的影视产业集聚区。再比如,北京是著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关村,其被称之为中国的“硅谷”。在该区域每年为我国各地输送着全面性较强的高尖端人才,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典型代表。而追溯到初始时期,中关村的构建是以原来海淀图书城坐位基础的。其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创意产业元素以及高新技术手段,最终构建出了全新的时代性文化园区。而且该园区逐渐向周边进行产业进行辐射。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关村已经具有软件、游戏、音乐等多家创意产业入驻。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2015年上半年度,中关村集聚区创意产值已经超出40亿元。而一些该区域原有的资源的也逐渐的被应用。例如,石景山有了园、星光集团传统基地等[13]。

3.垂直关联型集聚

垂直关联型集聚主要是在多层次的产业集聚中进行,在该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企业都是层次进行的。上下游企业之间都会及西宁原材料的供应、成品以及半成品生产以及成品销售的投入产出联系符合行产业群体。这种垂直关联型集聚大多都是发生在影视行业。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何北京电视台。这两家电视台的建设下面辅以近两千家小型企业。例如广告制作企业、印刷企业、动漫企业、网游等。这些小企业会给电视台提供相应的支撑,也就构建成了较为复杂且庞大的产业链。如果以企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的话,该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划分为轮轴式。该区域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并相应的形成了配套产业集聚。形成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关系[14]。

4.水平关联集聚特性分析

水平关联型产业集聚主旨是同一产业团体。该种团体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企业内部的产品较为一直,且在市场中面对的用户也基本上相同。该集聚仅为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来减少同质竞争。例如,在中关村集聚区,仅在不足三百公里的区域内,就涵盖了近两千家中小型的软件企业,虽然这些软件公司之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但在水平方向上则是出于关联状态。

三、纽约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借鉴意义分析

虽然北京文化创业产业集聚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快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做到贴合实际、科学管理,并且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亩达到完善创意产业链的目的。本文以纽约模式为依据,提出了如下建议:1.利用城市区域资源创建一个产业聚集区,在统一规划的作用下,使得辐射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扩大发展产业。其中一个主要特点是集聚区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与基础,凭借自身的地域特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整合平台。因此在建设集聚区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其经营与管理方案可以满足市场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相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总体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2.将集聚区服务转向多元化与专业化。目前,北京市创意产业园发展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此时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创业个人与创业企业,对应的服务内容是为其提供发展基地,用于企业的经营、生产以及研发,与此同时还要为其提供一些共享设施,例如办公设施、网络设施以及政策设施等,除此之外,系统咨询服务以及系统培训服务也要包括在内。为了减少企业在创业期间所需成本以及创业风险,需要为其提供一些中介服务,例如企业管理服务、法律咨询服务、融资服务以及政策服务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条件与创业环境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帮助创业人员提高创业成功率,可以将成果与发明作为研发产品的主要依据,使其快速上市,形成一种综合服务体系,为培养企业家做出巨大贡献。3.注重集聚地区在扩张时期与建设的时期的工程质量。目前,我国北京地区的文化创造类产业(大型)均处于快速,集中发展阶段。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则是保障文化产业集聚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文化产业极具地区对于人力资源形成的要求包括两点:第一、要求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与高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第二、要求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与优秀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以期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使文化产业步入正规化、产业化的道路。

四、纽约与北京集聚区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上有巨大的作用,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间还不长,人们的认识还不全面并有所差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交流、学习、特别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研究和借鉴。纽约与北京有许多相似之处,纽约和北京,两市主要都是外地人口组成,所以城市文化都具有多元性,文化多元性有利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两市都经历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相同的背景,最后二者都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城市规模具有相似性,这些相同之处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基础,同时提供了相互借鉴学习的可能。现在从政府,相关产业,产业政策和法制环境,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出发,比较分析了北京和纽约两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差异。在政府方面:纽约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型的,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政府起到协助作用,给予法律保护或资金支持,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起主导作用,而非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过多的参与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相关产业方面: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分之二来自相关及支撑产业,相关产业及后产品的开发已经相当成熟。而北京的相关产业及后产品开发等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入新千年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走向成熟,开始注重相关产业的开发。在产业政策和法制环境方面:纽约政府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纽约政府对文化产业采取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的投入。此外,纽约政府对文化产业提供政策性支持,保护和规范文化产业。相对而言,北京在融资、制作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限制过多,使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低于其他国家。目前,北京政府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现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中,应建立一种大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和全球的意识,要从整体布局的大视野中来规划设计所在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集聚区发展的关键是把握住所在区域的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文化经济资源,发挥辐射效应,保持和扩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郑美丽.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4):90-96.

[2]姚永玲,石璐珊.集体效率在中小企业融资――以创意产业聚集区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3):39-45.

[3]唐彦哲,姚永玲.创意产业聚集区利益价值链结构与聚集效应[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5):103-110.

[4]余凌光,廖明珠.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基于杭州LOFT49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20):14-15.

[5]孙玉华,陈金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特征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2):77-82.

[6]汪菲.嵌入性视角下城市创意产业区演化趋势探究[J].求索,2014(2):19-23.

[7]余博.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升服务水平的路径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3):42-46.

[8]袁家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动力和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4(10):74-77.

[9]王国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动力探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4):25-31.

[10]杨永忠,黄舒怡,林明华,等.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C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1(8):128-128.

[11]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69(10):1590-1590.

[12]段杰,粟伟.价值链视角下创意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研究――以深圳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16(2):92-102.

[13]陈序.苏州河创意产业集聚――文化与产业的契合[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7):48-49.

[14]肖怀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超越传统“产业集聚”的路径探索[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4):114-117.

外汇百分百盈利模式范文篇12

2月16日,Android平台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汇(AppChina)宣布,已于今年一月以过亿的估价完成4千万A轮融资,芳晟基金领投,天使投资方创新工场跟投,CEO罗川参加少量融资。

应用汇于2010年8月,是国内Android生态系统中份额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之一,据其官方消息,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一千多万,已注册移动应用开发者规模在1万人左右,日活跃用户超过百万,单日应用下载量近400万次。

可是,应用汇发展前景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借创新工场之名?

应用汇所面对的问题很简单,获得规模用户后,如何在自己规模盈利的前提下同时保证能让众多开发者获利。目前,应用汇上下载几乎都是免费的,应用汇靠帮开发者推广来获得收入,而开发者尚无稳定收入来源。但这不可能是长远之计,它必须为众多开发者的收入问题着想――这,正是难题所在。

首先,如果应用汇想通过下载收费和道具增值收费来维持良性的发展,有两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用户会付费吗?谷歌的许多服务都是免费的。用户习惯了使用免费的程序,他们付费的习惯就很难培养。

艾瑞咨询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阮京文告诉记者,Android平台上目前主要是以免费应用为主,占比将近70%,而且免费内容在逐渐加强。苹果iOS中的应用商店目前是以付费应用为主,但是免费应用的占比也在逐渐加强,现在到了44%左右。

要知道,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超过50家可选择的应用商店,用户完全可以去寻找不收费的应用。谷歌官方的AndroidMarket、91、安智市场、安卓市场、机锋市场,还有各大Android手机厂商、三大运营商、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国内第三方应用商店推广比较依赖装机预置,而且多是在低端机,高端机手机厂商是不愿装第三方商店的,低端机用户对付费估计更为敏感。

第二个障碍是,付费方式能被用户信任、接受吗?付费方式一直是让安卓上各种应用商店头疼的问题,相比苹果AppStore,尽管苹果有很多烦人的严格的限制,但不能否认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在这里获得成功。苹果用户可以很放心的购买,因为他们觉得Apple是可以放心使用信用卡和密码的地方。应用汇自己推出的应用内支付解决方案“微支付”能否获得用户的信任尚存疑。

其次,应用汇未来能不能主打广告获取收入呢?理论上当然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其移动广告还只是初具雏形,在产业链整合和规模应用上前景不明朗。显然,这需要深厚底蕴和长线布局。

腾讯无线业务系统副总裁谢平章曾告诉记者,腾讯应用中心在构建之初,就是在致力于通过与开发者、广告主、用户三者紧密联系,将全国数以万计的网络应用产品整合起来形成市场联盟,打造出一个健康的软件生态圈。从这点来说,老牌互联网企业,在广告资源、用户资源及其整合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此外,在安卓系统上做移动广告,必然与Google发生根本利益的冲突。根据GoogleCEO施密特的说法,Google一点也不担心第三方应用程序商店泛滥。Android应用程序商店并不是Google的盈利模式,Google的首要目的是让更多人使用Android系统,Google在Android的盈利模式也和广告分不开,更多Android用户意味着更多的移动广告点击。而怎么做广告,Google肯定更擅长。

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发现开发者获利的机会其实本来就不多。事实上,国内大量移动开发者真是赚不到钱。据艾媒咨询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实现盈利的仅占13.7%,主要以依附企业本身(如腾讯公司的开发者)或者个人研发应用产品及广告获利为主;亏损的占64.5%,持平的为20.8%。

对开发者另一个不好的消息在于,用户每天打开的核心应用并不多。尼尔森在美国针对Android应用的一个调查显示,排名前十的应用占了使用量的几乎一半(43%),前50个应用则占了使用量的61%。显然,排在这之后的几十万个应用状况堪忧。长尾理论在此其实不成立,至少对于更多开发者不公平。应用商店靠海量应用捕捉到了用户,但开发者并没有与此真正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所以,对应用汇而言,如果开始下载收费,用户会不会逃离?如果开发者难以生存,开发者会不会逃离,或者说缩减推广费用?如何抉择,是个难题。

而这四千万的投资,究竟是看好应用汇的什么特质?是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名头吗?不得而知。

VC的缺位

不管怎样,对于应用汇而言,4000万的风险投资在近半年的互联网资本寒冬之中,也绝对是够吸引眼球了。就在前两年,大量投资还在涌入互联网,只是在诸如团购和电子商务领域大多数资本都是铩羽而归。

中国的投资市场往往以企业中、后期风险投资的形式出现,而扶持初创型企业的天使投资却难觅身影。

这就是国内的投资市场还不成熟的现状。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投资公司而言,往往是借鉴市场上已有的商业模式,去选择短、频、快的项目做风险投资,因此成为热点的项目融资相对容易。创新工厂首席运营官陶宁直言,中国目前依旧主要是看欧美,欧美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欧美的技术创新,我们中国是迅速的复制,然后是风险资金的迅速跟入。

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内的投资市场急功近利、目光短视,这也就造成了搞创新的小企业得不到扶持资金、而投资者们还拿着大把大把钱不计后果烧的局面。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工场的出现还是弥补了国内“天使投资”领域的一些空白,在美国,天使投资是早期创业和创新的主要支柱。目前美国的天使投资能够占风险投资总体的40%至50%。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下属的创业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表明,2008年,美国共有26万多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除此之外,还有多个天使投资组织,他们为55480个创业企业提供了总额为192亿美元的投资。Google能有今天,就和在只有简单创业计划时便获得天使投资的支持分不开。

但是,对于创新工场和国内天使投资人(机构)来说,还并不能摒除国内投资市场的一些顽疾。简单判断,近几年,我们并没有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看到新出现的创新力十足的产品或企业,创新工场交出的答卷也远不够完美一当然这也受到国内文化和环境的诸多制约。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大学生电工实训报告范例(12篇)

    - 阅0

    大学生电工实训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实践一、高职院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

    药店人员聘任书范例(3篇)

    - 阅0

    药店人员聘任书范文篇1在这些春风的吹拂下,医药连锁企业蓬勃发展起来。众多医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如上海医药、复星实业、海王生物纷纷跑马圈地,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强占中心城.....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