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8-0057-03

[作者简介]黄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吴凯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当代商业史。(江西南昌330077)

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其自身所特有的成长发展规律,及其内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差异性,故应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培养其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艰苦的创业,科技型企业已进入其正常的发展时期。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成就了企业开始向提高知名度转变,并注重实施“名牌战略”。这一时期,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关键。传统理念认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在于高新技术,一旦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核心竞争力。实际上,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综合能力,任何单一优势因素都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构成是以智力要素为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研发核心技术能力、技术知识管理能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文化合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企业的技术能力只有同企业的发展基本目标一致,同企业的技术知识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其他有价值的能力进行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可最终形成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科技型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可能的有价值的培养点入手,在科学分析自身优劣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培养重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行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综合安排。通过“系统论”和“木桶理论”可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是木桶中最短的那一部分。只有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如在技术方面把握不准的,可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归类、整合,把握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之间的区别;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会有效克服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瓶颈”和薄弱环节,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

2.独创性原则。科技型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可以有多种,鉴于企业有限的资源,不可能对多个要素加以培养。确切地说,一个企业不要在两个不相关领域各自培育两个不相关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会产生资源供给短缺的危机,从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培育。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法等,而这些就是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3.动态性原则。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经营与外部环境都是动态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顾客需求、竞争对手竞争力,这些都会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性和适应性,把握这些因素变化,就能及时强化核心竞争力或确定应培育的新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地位。因此,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其动态适应性。

4.持久性原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非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实现。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仍需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将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已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是很难一时被赶超的。

二、科技型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内部途径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其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及自身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以技术变化迅速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色的商业竞争,决定了企业必须保持较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技术,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或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供条件,最终打败竞争对手,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持长久不衰的竞争优势。科技型企业之间竞争和实力上的差距,其实就是技术创新的差距。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生存地位。从实践中看,技术创新不仅使科技型企业赢得发展的机遇,更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强大的内核――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无不具有上述特征。如果没有技术创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2.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资源的计划、执行、指挥、监督、控制等新的行为过程。管理创新表现为在技术经济目标驱使下,将各种物质技术因素运用于某种管理中,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使其转化为新产品或新服务,并推向市场的组织行为过程。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它们都将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可以说,管理创新是通过对技术创新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技术创新的成功。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持久,观念创新则是管理创新之首,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动力之源。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知识、能力和资源总和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因此,核心能力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品牌、技术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竞争对手很难将其竞争优势进行模仿和复制。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曾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而人是积累、利用资本,开发自然资源,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素质、高学历、稳定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充分发掘、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是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各种能力的匹配、整合过程,即使现有的人力资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把短缺的人才资源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尽快地弥补起来。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是富于创新与开拓精神的人才,而非企业的物质资源。但是,人才虽不是核心竞争力,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操作者、培育者,是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最活跃因素。所以,企业应当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入手,如充分、合理地利用薪酬体系、奖惩措施、激励手段、培训方案等调动、激励、发挥人才的现有能力和潜力,建立基于团队和知识贡献的激励制度等。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是提升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从文化建设入手,创建自己富于个性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把握企业文化塑造的核心,就是要提出和统一价值观,规划企业愿景以及经历的过程,以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另外,通过构建学习机制和面向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未编码技术知识转化为编码技术知识,促进企业对技术知识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角来谋划和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形象地说,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应从四方面进行培育:首先,明确公司使命和愿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并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理解和接受。其次,对企业精神正确地把握和传播,发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再有,建立规范化的行为准则。最后,创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视觉识别形象。

5.建立创新发展型组织

发展型组织,就是通过员工成长、利润和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经营目标,强调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再造能力。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挖掘出员工的全部潜能是企业生存并发展壮大的最佳途径。故将所有的资源要素用于加强员工的集体智慧,从而为顾客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形成―种员工成长和发展至上的氛围。此时,管理者已从传统的控制者、监督者的角色转变为绩效教练的角色。员工除了学习更精深的技术之外,还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包括获取新知识,并在工作中理解、转化、整合这些知识的能力。这时,员工自身培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过程。所以,发展型组织的真正含义是要创造条件去鼓励、奖励和表扬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开发,从而形成一种员工成长发展至上的氛围。企业由传统型组织向发展型组织演变的过程是自觉的,通过全面的组织变革,企业获得了更高的效率和活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得到培养和提高,并促进了成长。

三、科技型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外部途径

通过内部途径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依靠自身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积淀,有企业独特性,故较难被仿制,这种较长的自我积累时间过程,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不少企业采取通过外部途径来培育核心竞争力,以此作为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有力补充,既能缩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时间,又将大大增加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减少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成本。

1.组建知识联盟

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企业常常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知识联盟;或围绕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就某些互补性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建立水平联盟;或与供应商、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合作,建立垂直联盟;或综合垂直、水平联盟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研究开发力量,进行技术合作。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联盟向合作方学习,不仅学习合作方的新技术和市场诀窍,还要将技术诀窍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能力。不仅学习合作方显性知识,还学习能力方面的隐性知识。不仅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经验,缩小文化差异,真正消化吸收合作方的技术能力。建立知识联盟使高科技企业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增加企业核心知识,专业能力优势互补,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技术实力,创造新的交叉知识,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知识联盟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资源互补型、能力互动型和知识共享型。第一种形式特点是互补缺陷,一般双方均拥有不同且互补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生产作业与研发、生产作业与营销网络、生产作业与商业连锁、研发生产与销售等方式。第二种形式特点是以能力增强为目的多方位联盟,联盟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原有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占领更多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合作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均得到培育和提高。第三种形式特点是知识智力优势企业的强强合作,相互建立起知识共享合作体系,不仅开展企业硬件能力和互动协助,而且在经营概念、文化教育、员工培训、信息交流等软件方面互相支持,构建合作平台,提升相互间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可使企业获取互补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能获得学习机会,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规模经济和实现范围经济,拓展核心竞争力。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技术创新,培育、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2.进行综合资源的整合

这包括外部购买和企业兼并,是指从市场上购买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资源,包括购买专利权、特许经营权、雇用有特殊专长的人才、设备等。外部购买方法对于迅速获得企业未充分开发但容易理解的要素能力特别有效。当某种知识或竞争力不容易获取并包含在另外一个企业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中时,企业通过并购、收购股份等方式,对于获取该知识或竞争力恐怕是最适宜的途径。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重要捷径。并购、收购股份的优势在于它的快捷性及排他性。

3.建立产业集群

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解决了单个企业资源十分有限的问题,“群体效应”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蕴藏于企业整体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之中,体现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一个学习过程。集群有利于企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激发创新,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得以充分发挥与提升,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产业集群网络。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除市场交易关系外,还包含了信任、合作、嵌入、相互锁定等特征在内的网络关系。集群可以整合外部诸多因素,垂直和水平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中介机构等相关支撑体系之间,通过竞争和合作形成本地化网络。在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中,各种正式非正式关系频繁地进行贸易性或非贸易性地交易、交流和互动学习。群内企业借助这种网络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对无形资源的共享,是企业保持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李品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徐琳.培育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J].工业技术经济,2000,(6).

[4]朱国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家文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胡振鹏,陈华,傅春.技术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9).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2

论文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应具备独特性,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知识,制度,资源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核心技术,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两个方面。

一、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第二,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用户价值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第三,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核心竞争力总的来说由三部分要素组成,第一是知识,第二是制度,第三是资源。

企业的运作是以知识为核心,以制度为形式,以资源为表层来的。各要素的构成,第一是领导知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他个人的能力。第二是制度,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制度,一个叫激励制度,一个是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就是打破大锅饭,民营企业的激励制度好,但是不是有了好的激励制度,就一定成功了,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资本运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等。第三是资源,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所有资源都包括在里面,有人力资源、资金、技术、信息、自然资源,以及政府的公共关系等等。

知识、制度和资源之间的关系,第一,这三种资源是相互独立的。第二,他们之间又关联制约,知识为本,制度为形,资源为表。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企业稳定的核心竞争力。你想拿走是不可能的,是不能模仿和克隆的。它只能是一种仿照。

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容很多。1、技术;2、人才;3、企业文化与管理;4、品牌与商誉;5、资本金与筹资能力;6、经营战略与策略;7、销售与渠道与营销能力;8、治理结构与董事会等等。我们还可以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如资源垄断、重要客户关系、特许权等等,但对每一种“优势”,现代企业运作的实践都提出了相反的论据。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购买个性意识的崛起,消费者兴趣日益多变和随意,越来越“难伺候’’;由于自由统一市场的形成,企业正经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酷的竞争;企业内部要素的稳固性也正在瓦解(如人才、技术、销售体系甚至产权构成等)。“没有什么东西永远是你的”,梦想靠某一优势条件过几年安稳日子,将越来越困难。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触知的、暗含的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因此,要真正做到理性的开发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意到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构造关系。

西方学者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尔森的最新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和更广泛角度来考察核心能力的组合原因。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它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社会资本则显示出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暗含了企业应在特定情形下寻求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大要素。

也有人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在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人力资本。2、核心技术。3、企业声誉。4、营销技术。5、营销网络。6、管理能力。7、研究开发能力。8、企业文化。五、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营行,发展的动力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怎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其次,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关键的问题,涉及到企业制度的三个方面: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管理制度。二是企业文化创新,真正认识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思想范畴,是员工对整个企业发展乃至制度的一种认可,这种认可企业制度的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管理型企业文化,经营型企业文化,体制型企业文化。三是企业营战略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极其重要。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我选择经营战略关键是我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技术的市场性问题。国际上技术创新有两个评价标准:一个叫技术的技术性,就是技术水平高不高。另一个叫技术的市场性,就是有没有市场需要。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考虑市场需要的问题,有没有市场需求。因此所有企业注意,你们的技术创新是建立在技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市场性的统一基础上的,绝不是一般的技术创新问题。

(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黄继刚,核心竞争力:未来企业竞争的基础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3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提升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升华,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032-02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成长的永恒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推动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关系作一综述。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

企业文化研究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写道:“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2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陈庆修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立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其他如企业的文娱、联谊、形象设计等,均不属此列。钟岩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

3关于企业文化的构成。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定义版本很多,内涵十分宽泛。管理学界通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研究企业文化,也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又细分为生产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过程中应有的价值理念。目前,较公认的是企业文化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由普拉哈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坦普进一步发展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核心竞争力必须“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公司生存起重要的作用,对竞争对手来说是无形的,难以模仿的,是该公司独有的,是资源、技术和过程的混合,是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的一种能力,比个人的能力要强大,对公司的核心产品最终产品十分重要,对于公司战略的贯彻十分重要,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十分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2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预见能力与核心执行能力。核心预见能力是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来源是企业拥有的技术知识、快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卓越的分析推理能力。核心执行能力是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借助该能力,企业能够按照业务领域的一流水平实施一项或多项流程。可见,在这两类核心竞争力中,前者使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顾客需要的特殊价值,后者则保证企业具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核心产品、核心人物和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但核心产品和核心人物必须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否则无法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论述,学界比较统一,争议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两者有及其紧密的联系。

观点一,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内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即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和主要组成部分(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观点二,从内容上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或几个点的优势、强项,而是一个企业在独特的竞争环境和管理理念之下,内部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协调配合的整体实力。从特征来看,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扩展延伸性的特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个动力系统,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观点三,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有四个功能,即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4

关键词:战略财务管理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65-02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早已不能适应快速更替的信息化企业需求的今天,企业要想具备足够的竞争力,采用战略财务管理就很有必要了。企业只有全方面考虑内外部发展环境,从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转换多思维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进行战略性地规划,才能保证企业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可持续发展与进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1990年以来,随着企业的现代化理论、经济学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理论的不断出现和成熟,使企业的竞争力有了新的认识和机会,企业家们都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990年,哈默与普拉哈拉德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一次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展现在文字中,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已经逐步受到企业的认可,并对核心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4年,企业家刘慧芝在文章中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认为加强人才建设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战略财务管理

(一)战略财务管理的概念

战略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正对企业得长期发展目标,运用战略管理的思想,从与企业相关的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类和整理归纳,进而合理配置和优化企业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可以由内部到外部进行战略性决策,尽可能全面地协调企业现实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并不断增强其长期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支持的一种管理体系。

(二)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有一定的片面性,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战略财务管理除了可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报酬最大化,还需要设立更加长远和宏观的目标,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既要实现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等的利益,也要考虑员工的工作热情、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使整个企业参与者都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利益。

(三)战略财务管理的特征

1.全局性。在传统财务管理下,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日常的专业性强的财务工作过于关注,缺乏对企业全局性的财务管理活动的考虑。而采取战略财务管理,就能扩大关注的范围,对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综合的管理,除了考虑效益,还能加大对非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毕竟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现在正在开展的活动和未来将会面对的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全面关注企业的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关键的非财务信息也能使企业全面发展。

2.长期性。传统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过于考虑经济效益,目光比较短浅,战略意识过于薄弱,根本不能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环境,不利于取得持续的发展,而战略财务管理才能满足长期的发展要求。

3.外向性。现代企业经营要想在日趋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企业多变的外部环境,并要保证与内部条件和企业的经营目标相适应。而战略财务管理的优势是能充分考虑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的机会与威胁,积极应对多变的对外部环境,使企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四)战略财务管理的内容

战略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融资管理、战略营运资金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

1.战略融资管理。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要考虑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在选择项目投资时,可考虑投资项目是否能满足企业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2.战略营运资金管理。企业营运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运营资金主要是要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保证企业利润。战略营运资金管理的管理方法多,能灵活变通,通过对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来调节企业经营。

3.战略财务风险管理。战略财务风险是降低一些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措施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风险信息分步骤的进行筛选和管理,对风险进行不定期的评价与分析,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其它各部门协调,从每一个工作上降低或杜绝风险。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依据战略性的指示要全面地分析各种资源,并且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收支、成本费用、资本性支出、资金等方面,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正常进行之外,健全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完善体系,还能获得较大的利益。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通过对整体局势的审视和判断,突破常规的传统模式对未来发展的束缚,勇于创新,善于改变,积极开拓企业的文化力度,保证企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企业决策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优越性。价值优越性指企业能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交易,为客户带来了实惠,满足顾客尚未实现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从而使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获得超额利润,保持其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性的价值,可以为企业赢得长期竞争的主动权。

2.不易模仿性。不易模仿性是每个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而特有的优势。是每个企业长期培养和积累而形成的独特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观念、素质和行为方式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孕育在企业文化之中,是企业员工共同合作维护和拥有的,是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存在某个人独占的现象,是独特的,复杂的,不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的。

3.能力整体性。能力整体性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分散为各个员工的特长、技能和竞争力,而是经过有效的整合,将企业的能力进行重组或提取,凝聚成一股核心力量。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整合概念,只有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才能使企业以整体的实力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抗,才能具备竞争力。

4.资源集中性。资源集中性是资金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的集合体,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而聚集整合各种资源,以期更好地为特定的生产目标服务。资源经过有效整合,可以发挥其各自所不能具备的功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真正体现出整合优势。

5.延展性。延展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延伸到新的领域之中,通过在新的领域中运用来满足客户的当下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延展性能够使企业拓展业务范围,或是将原有产品扩展到新的市场上,或是在旧的市场上开发新产品,以实现企业多元化的发展。

四、战略财务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互性

(一)战略财务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一致

战略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优化资金配置,保证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财务管理人员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企业发展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繁荣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追求企业各个组成部门的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财务管理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财务管理指的是利用战略财务管理的工具,从长期、动态、综合的财务管理战略来分析企业环境对流动资金的影响,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决策、控制、评价和选择财务战略,促进资金流动,达到战略性盈利的目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资源、动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通过提高企业科技技术的创造能力、优化组织结构和创新企业文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战略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战略财务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战略财务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披露需要借助企业的战略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通过对战略财务因子的分析、设计并制定战略方案,达到追求企业效益的目的。主要包括技术、组织和文化等几个方面。

(一)在技术方面

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管理者可以准确、便捷、高效地进行财务管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人员要成功规避财务风险,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从而准确地预测和识别风险,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在组织方面

组织属于补充性资源。组织结构的好坏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起着整合、协调的重要作用。合适的组织结构模式能在各个管理流程中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发挥管理的优势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财务活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减少或避免企业处于危机处境的情况。

(三)在文化方面

从文化要素方面,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模式。企业的文化建设包括对财务管理部门领导人员素质的提升、对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对企业全体员工素质的提升。保证团队内部分别精于财务或业务的人员之间有充分的交流,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结语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单一片面相比,战略财务管理能充分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研究的市场情况、宏观经济状况等非财务信息。保证内外部环境、战略与经营目标三者间的动态平衡。通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归纳出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战略财务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发挥战略财务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单松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特色学校的创立[J].教书育人,2012(5)

[2]刘立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7)

[3]张晶晶.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4]高景丽.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战略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1(6)

[5]孙一兵.浅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8(10)

[6]刘议霜.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财经界,2013(5)

[7]刘凤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竞争力中最为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来讲,也需要相关的、通过审核的值得信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分析,为其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使企业了解自身的产业定位,为其在产业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提供指导性的方向。这一切入点,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登堂入室”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无形资产审计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得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这一点来看,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与无形资产具有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它们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利等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技能或知识,或者是企业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所获得的成果。当然,不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简单地等同起来,但至少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根据以上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无形资产,据此可以推断,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审计。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客体的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统一体,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察觉性和模仿性,恰恰是这部分知识不仅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且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动力。因此,隐性知识的特征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从而与竞争对手相区别。

(二)审计主体的高层次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对于从事该审计业务的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精通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从事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织、人员必须具有学习、研究、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跳出传统审计的层次,从企业资源整合及运用的更高角度,判断、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得出这个企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的结论,这种结论也可以验证企业的现行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可靠。

(三)程序与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审计程序和方法一般立足于静态的企业环境中,对企业状况进行分析,没有涉及企业的战略领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内容也就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这就要求审计方法不仅要吸收传统审计方法的精华,还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技术创新、时间等动态因素加入到审计分析方法中来,完善现代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体系。例如,有些审计对象可以采用定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但是一些重要的非定量指标如: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都很难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以量化,而这些有时更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因此,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否则必将会使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的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管理的效率。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地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根植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该运用专业的管理审计知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总结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地以书面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具体地体现出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特色管理平台审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管理平台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架构,它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和管理的优化。企业应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有特色的管理系统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减少管理层次,消除信息阻隔,以加快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例如,春兰集团能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家电企业,正是得益于它的管理。随着春兰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新管理模式。正是本着这种需求,春兰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扬弃、创新,逐渐创立了矩阵管理模式、六西格玛模式,基于核心技术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形成了“春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权衡,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平台,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核心制造管理、核心技术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核心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的考核指标审查,分析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此不断培育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平台。

(三)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不仅能使人才发挥聪明的才智,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作为高科技公司,就必须把企业建成高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将无疑是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求高效和强有力的合力,高效要求科学的机制、灵活而有效,合力要求整合而有规则,灵活、协调而有序,规则和控制又不能是制约效率的教条,在科学有效的规则下,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审计是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支撑。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明确人力资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发现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审计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终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该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的科技的竞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甚至是购并等方式获得技术,但长期和过分地依赖创新成果很可能导致内部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很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技术本身并不等于商业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把企业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竞争优势更为关键。对此,内部审计必须掌握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技能,当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经营程序的变革时,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对这种变化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目标。此外,针对将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削弱的模仿复制现象,为了防止核心技术的扩散,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五、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入开展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丰富审计理论,又有利于培养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活动。最初由管理学界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相关的审计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理论研究更少,从cnki的检索来看,不过

四、五篇论文。目前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研究还停留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人员不断投入到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研究中来,丰富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以此来指导创建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

(二)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

以“增值和改善”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审计改造;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转向事前的防范;从微观层次转向宏观层次,以有限的资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寻找高风险领域,制定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控制制度或程序,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完善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发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的高层组织人员应彻底转变观念,内部审计不是一个不得不设置的“得罪人”的部门,其对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活跃的增值型审计部门能够在提高企业收益、改进经营程序、增进部门交流、加强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

(三)注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指标体系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篇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结构模型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力的竞争,而核心力的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理念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培育先进管理理念的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它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双重效应。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文化力的竞争,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企业便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生存。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结构模型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持有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形象及员工素质等。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发展规范的综合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一切事物、活动的过程中。因此它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资源”。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为此,探讨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间的关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良性发展的人力资源平台,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斯蒂芬•P•罗宾斯,1997)。

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文化构成的定义版本很多,内涵十分宽泛。管理学界通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研究企业文化,也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又细分为生产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过程中应有的价值理念。目前,较公认的是企业文化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深层、中介和表层文化,分别表现为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李桃、王志刚,2009)。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预见能力与核心执行能力。前者使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顾客需要的特殊价值,后者则保证企业具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杨月坤,2008)。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核心产品、核心人物和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但核心产品和核心人物必须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否则无法发挥作用(曾海宏,2008)。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论述,有如下观点。观点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和主要组成部分(颜毓洁,2008)。观点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个动力系统,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梁红凤,2008)。观点三: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沈春雷,2007)。

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只指出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总体关系,并没有对两者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然而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由很多部分构成,单指出它们之间的总体关系对企业具体文化建设并不能起到很大的指导意义,这需要更深入地对两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各部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进行研究,以便从真正意义上指导企业如何具体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步骤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即提出理论模型和利用软件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第一步,提出理论模型。即研究者根据所研究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模型。第二步,利用搜集的资料,执行结构方程分析。第三步,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模型评价。第四步,根据模型修正的信息,进行模型修正(朱远程、马栋,2010)。

实证分析

(一)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广东省215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的2009年度总结和各项指标评价资料,因各企业采用的指标评价度量不同,所以在进行数据统计时需化为同一标准,为了方便本文统一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其中“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层面:“深层文化”、“中介文化”、“表层文化”,其中“深层文化”通过“观念文化”指标来测量,“中介文化”通过“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生活文化”三个指标来测量,“表层文化”通过“物质文化”指标来测量。“核心竞争力”包含三个层面:“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其中“管理能力”通过“组织管理”、“人财管理”和“战略管理”三个指标来测量,“技术能力”通过“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两个指标来测量,“市场能力”通过“环境整合”和“市场营销”两个指标来测量。量表中的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的分值越高。其中样本数215大于60个观察值的标准(Tabachnik&Fidell,2007),且来自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这表明样本资料是可靠和合理的。

(二)模型一

1.初始模型。根据现有文献可以初步假设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图,如图1的基本结构所示,深层、中介文化直接影响管理、技术和市场能力,表层文化主要对技术和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使用AMOS软件处理,初始模型的标准化路径图的适配度检验的卡方值为69.894,显著概率值为p=0.000

修正指标值显示,e3和e6特质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共生关系,原始模型假设e3、e6不存在相关,若在理论模型中将这两个变量释放,设定为共生关系则至少可以减少卡方值39.863,期望的参数改变值为0.653,表示释放参数后这两个误差项相关系数大约为0.653。

2.修正模型。修正模型的标准化估计值的路径图如图1所示。增列的e3与e6共生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53,该模型的卡方值降为4.712,显著性概率值p=0.329>0.05,则不能拒绝虚无假设,AGFI值=0.998>0.9,CN值=1858>200,RMSEA值=0.013

深层文化对管理、技术和市场能力都有影响,其中对管理能力作用最大;中介文化对管理、技术和市场能力都有影响,其中对管理和市场能力作用较大,直接效果值分别达到0.93、0.87;表层文化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和市场能力的影响上,其中对技术能力作用最为明显,其直接效果值达到0.95;管理能力对技术和市场能力都有较大而直接的影响,其直接效果值分别为0.84、0.83;深层文化对中介和表层文化的相关度分别为0.81、0.50,中介文化对表层文化的相关度为0.89。这些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该表略)都小于0.01,表明它们之间的直接效果值或相关系数显著不为0,且为正相关。

(三)模型二

在模型一的基础上构建两个分别以“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为高阶因素构念的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second-order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model),进而以“企业文化”为外因潜在变量,“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内因潜在变量的结构模型,且设定e3与e6为共生关系。AMOS的标准化估计输出结果路径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模型适配度检验的卡方值为51.625,显著性概率值p=0.479>0.05,则不能拒绝虚无假设。CN值=276>200,RMSEA值=0.0010.90,表示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的适配度良好。同时在修正指标数值表中,没有提供任何需要修正的数据,表明该修正模型是可以接受的,不需再做修正。其中“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效果值为0.87,深层、中介和表层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76、0.88、0.87,信度指标分别为0.76、0.80、0.79,管理、技术和市场文化在核心竞争力中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79、0.86、0.90,信度指标分别为0.78、0.71、0.80。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R2)显示,“核心竞争力”可被“企业文化”解释74.8%,管理、技术和市场能力分别能被“核心竞争力”解释78.5%、88.4%、83.7%,深层、中介和表层能力分别能被“核心竞争力”解释71.1%、86.4%、80.3%。

结论

综上所述,就企业文化的基础模型,企业文化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作用机理及契合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而企业界则应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特点加以实践和应用。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节约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兴衰的作用,还常常表现在对内、对外经济合作的成败上(李桃、王志刚,2009)。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桃,王志刚.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

3.杨月坤.企业文化决胜企业核心竞争力[J].价格月刊,2008(1)

4.曾海宏.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视点,2008(9)

5.颜毓洁.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8(1)

6.梁红凤.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8(1)

7.沈春雷.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乡镇经济,2007(3)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7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创新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最早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即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而把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竞争策略转向了增强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理论的一个里程碑。”为了与已有的企业能力的概念相区分,潘汉尔德和哈默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其后的研究者,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判断标准。如: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较强的延展性等。

而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有一批管理学家以解释被新古典经济学视为“生产函数”的企业和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所在为目标,以反叛主流企业理论和梅森——贝恩范式为基础发展了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鲁梅尔特(R.P.Rument)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即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或竞争优势是内生于企业。在此背景下,管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也有别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全新企业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企业核心竞争力论。

这种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企业理论,在内容上实际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的演变。最初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这是一种资源依赖论。该理论把企业看作具有不同适用性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或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特有资源和能力,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购得它们,可成功的企业战略依赖于积累专门化的资源,并通过创造业务单位来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与市场机会相匹配。再次是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即企业能力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系统,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非都可以成为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的源泉,真正成为企业绩效与竞争优势决定性因素的是能够有效利用、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因此,企业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企业之间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就发展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观,即企业知识论。1990年帕汉拉德和哈默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即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对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如李正中和智勇所写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一文中,作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详尽的描述。他们指出:企业所拥有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形成一种或几种企业能力,但是,在这些能力中,只有那些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被市场所认可,从而为企业进入某种现实潜在市场提供机会的能力,才会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这种能力才真正成为了企业的竞争(Competence)。只有当企业的某种竞争力具有了异质性,即能力与众不同,为本企业所独有,或者相对其他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时,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企业拥有一条或多条业务链或生产链,这些价值增值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如果企业在这一环节上的能力能够以更高的价值或较低的成本,通过最终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那么这种具有了异质性、独到性或比较优势的能力就可被称为独特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优势是竞争优势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竞争力中寻找那些难以模仿,又难以替代的部分,只有建立在这部分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才能得以长期持续。因此,只有当某些独特竞争力同时具备了某种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性质时,这种独特竞争力才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构成,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罗蒙西巴顿(DBBarton)为代表人物相信,核心能力不等于公司经营资源的拥有量,而是来自于公司的创造性工作。核心能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2)管理体制;(3)实物系统;(4)价值观。由此,巴顿提出,组织开发核心能力的方式必须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构成体,最为重要的是表现为八种能力:(1)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工艺与材料的创新,以及企业技术储存量与动态技术优势问题,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2)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指企业营销网络与渠道、营销过程与促销政策等一系列营销环节的运作,这些运作优势对于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3)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能力;(4)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在技术差异化日益缩小的今天,服务个性化与差异化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5)企业的核心生产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水平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制造能力则是技术成为产品的中介,它决定着企业由技术优势变成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6)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企业的管理也是生产力,它涉及企业结构组合、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激励奖惩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高效优质的内部运作,保障技术优势的发挥,也保障了将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7)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决定了企业对自身优势、劣势、机会点、风险点的认知和把握,能有效地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准确地分析产业与产品的前景,为企业发展选定良好的方向;(8)企业的响应能力。指企业对外界重要事件或机会或威胁作出有效的反应,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很多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中,都特别提到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从各方面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首先,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企业领导者首先要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以敏锐的眼光时刻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在管理理念、企业发展模式、营销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国际同步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后。其次,是企业文化创新,它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而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自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发挥到最强。企业文化的排它性、难以模仿性、建设的长期性都会使竞争对手忘而兴叹,就是模仿,也往往是貌似神离。第三,科技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第四,市场营销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市场是企业决胜的擂台,也是检验企业实力强弱的裁判,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对企业在竞争中的胜负至关重要。第五,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小结:笔者认为,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起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庸质疑的。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企业能否在面临国外企业大规模入境所带来的挑战时,能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就在于能否培育出上面所描述的核心竞争力。一旦企业把竞争力培育成为核心竞争力,那么即使竞争对手很强大,企业也能在资源的占有上具有一种类似于“垄断”的地位,获取长期超额利润而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整体实力上挑战国外竞争对手。所以,国内现代企业应当积极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提高服务的能力,多方面获取和创造新技术。企业还应有良好的领导者、良好的运行体系和良好的管理队伍,保持敏锐的超前意识,必须以全新的学习力来全面适应社会的需要,建构信息系统获取、处理、吸收必不可少的市场信息,坚持技术领先。必须进行相应的资源投入来细心保护珍贵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所构成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服务优势、营销优势与市场优势。还要能够有效地集中、组合、配置和重组资源,营造、适应和改善环境。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依靠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经验与知识的累积。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哈佛商业评论.1990.

2.李正中,智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7).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提升;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构建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随着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断升级,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一般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企业的竞争力一般指的是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能力。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具有竞争力。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不代表企业就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时,才是企业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有增强企业一般竞争力的作用。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又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竞争力,它的构建过程就是以一般竞争力为基础,并对其进行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与整合,使其逐步升级的过程。企业只有在各方面协调发展,取得整体的竞争优势,才能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几个方面,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1.企业要掌握一定的专项技术。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专项技术,占领一个稳定的市场,形成专业化优势,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2.要具备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改革,开拓创新,走在同行和市场的前面。

3.拥有可靠的市场网络。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市场的竞争,要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拥有稳定、可靠的市场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4.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品牌必须具有高度差异化和独特性,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烙印,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5.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贯穿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

三、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规范企业运作,创新管理流程,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组织优势。企业首先应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尊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此外,企业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岗位竞争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治理和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调整新的产业结构。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组织运行,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应加强信息化意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内部运营机制上,采用当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以争创名牌为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从品牌设计、品牌定位、产品质量、品牌宣传等方面入手,打造产品的独特魅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特的优势。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

5.以企业文化为后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凝聚和激励职工的深层力量,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内在支撑,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文化基础,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思想根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不仅能够凝聚人心,而且可以指导员工的行为准则,激烈员工士气,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与提高,需要企业全体上下众志成城、持之以恒。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会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德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3]周丽.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核心竞争力要素形成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众多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部,是企业所拥有的特定的、非常稀缺的、难以复制的资源,或者说是企业以及企业的员工或者管理者拥有某些特有的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由基于企业逐步向基于供应链转变,供应链核心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供应链管理被看作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竞争战略。本文提出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期对供应链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的建构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

Prahalad和Hamel(1990)定义核心竞争力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协调”和“整合”是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需要管理的渗透。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实施对供应链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整合供应链内部资源形成的快速反应市场(潜在)需求、更高效地产生价值的能力。从本质来看,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体现的是核心企业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一种整合能力,即把相互关联的、侧重于技术的和市场的能力、信息和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以便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创造、转移和组合知识,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当中,整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由于供应链是一种动态联盟,因此,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动态性等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动态性

一方面,供应链本身是动态的,其各个节点企业是根据最终顾客的需求而动态组合在一起,共同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战略要求链上各节点企业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积累、培养、开发、运用、扬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形成循环往复的增强回路。因此,其核心竞争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变化,呈现动态特征。

2、整合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核心企业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而形成,如果没有有价值资源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战略就不可能有效得到实施,更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3、价值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使供应链更为高效,更好地为最终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从而为链上的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4、独特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企业与其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会由于参与企业的不同,而导致形成途径、内容和环境不同。这种特殊氛围和特殊文化,是企业所独具的,也是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

5、延展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能应用于多种产品和服务,并对企业的一系列能力或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它犹如一个“能量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终端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

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

根据以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学者们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企业内部,普遍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技术、管理、文化三个要素构成。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体现的是核心企业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一种整合能力,因此,在研究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时内外部环境也应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

1、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不仅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软件和技术硬件所组成的专业系统,包括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资料和工艺文件、技术装备及其配套设施等;同时,也包括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所应据有的供应链构成与控制技术。

2、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是企业的无形资源,它由企业的管理模型和管理信息所组成。它通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来组织、协调企业内外众多复杂关系,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实施各项管理的职能。因此,管理要素是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能替代的整合要素。

3、文化要素

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该对该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进行协同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进行跨企业文化的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相互认同,才能协同运作,形成战略联盟。因此,企业文化成为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类无形要素。在企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价值观念,它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偏好,从而体现在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实践中。价值观念的更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动力,企业价值观只有与科技发展同步,甚至是领先当前的科技潮流,才会使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优势。

4、环境要素

供应链核心企业十分重视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其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程度。企业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和外部竞争资源等。对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资源是最重要的外部资源。核心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这些外部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方式协同运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形成基于这一特定供应链的生产、管理能力。

三、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巩固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加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强化过程,这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系统论认为,机制是构成系统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此可以把基于供应链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理解为在供应链环境下,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建立联系和实现组合,并作用于企业的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从而使企业形成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机体系。它主要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要素的获取和对这些要素的不断创新与整合。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它经过三个步骤完成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造。

第一步是获取要素。核心企业通过内部培育、企业合作等手段获取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供应链构成与控制的各种技术的获取、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的获取,为各节点企业共同接受的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第二步是基于供应链的创新,企业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关键,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和独特性的表现。供应链具有选择性、动态性、复杂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因此,供应链需要随目标的转变而转变,随服务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随时处在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中;另外,供应链犹如一个虚拟的强势企业群体,在不断地优化组合联接,所以组织内的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然的。因此,以往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静态管理模式必须根据供应链的动态性等特点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或组织创新。

第三步是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整合,主要包括内部整合和内外整合。在企业创新的基础上对有关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整体性,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达到最佳或比较合理的动态组合,企业不断创新使得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断改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作用方式也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创新后的要素,使其贡献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整体。相比企业内部整合来说,由于供应链是一种跨企业的结构,核心企业更要对各企业之间的管理功能、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生产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这种外部整合才能使相关节点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运作,形成区别于其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最终构成独特的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获取、创新与管理整合构成了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形成与提升的机制系统,并贯穿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整个过程。在这一机制中各种要素是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载体,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所谓的独特性;管理整合是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转化器多种要素、技术和文化的简单堆砌不能形成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管理行为的介入,才能实现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协同性,完成功能上的耦合,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强化的显著优势。

四、结论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相关企业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战略合作,它的生产经营效果越来越取决于它所在的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对供应链进行控制和改善的能力成为企业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由此,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出。本文对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有4个形成要素,分别是基于供应链的技术要素、管理要素、文化要素和环境要素。企业通过对以上4个要素进行获取、基于供应链的创新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整合三个阶段形成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注:本文受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资助,基金编号:05QN31)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智:企业竞争力形成的价值体系[J].生产力研究,2008(2).

[3]俞安平:时基竞争供应链联盟的核心竞争力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5).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篇10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创造社会财富、科技创新、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北省在建国初期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形成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体系,同时在大型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动车组、皮卡车、冶金轧辊、工程机械、管道装备等领域具备了竞争优势,形成了保定天威、长城汽车、巨力索具、新兴铸管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其发展水平和潜力同全国经济发展张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装备制造业属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化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河北省装备制造企业如能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历史机遇,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必能在产品开发、推广先进制造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缩小与全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及相关研究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1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管理;作用

把企业做大做强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些企业成为这个目标的牺牲品,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困惑和危机,特别是在遭遇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真正的目标。如何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呢?从表面上看,这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制定有关产品定位、营销、组织、财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正确的战略目标并有能力实施这些目标,但是,企业的这些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看待社会的态度、对待利益的态度、处理风险的态度、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以及如何积累财富的态度。这些态度的组合及有效的执行构成企业经营中的核心――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管理落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管理这个“黑洞”中白白流失。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世界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移,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企业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期制胜之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创新。一个良好、完善、具有创新的管理体系会让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永葆青春。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述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

对于不同的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侧重点并不一样,但基本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采供销管理上,是一组技能的体现,比如格兰仕能成为世界微波炉老大,自然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决不是技术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整合资源、成本控制和市场开发能力的集合。二是核心竞争力要依靠企业家的整合能力。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单一的,比如说格兰仕的价格优势,在微波炉这个产品的价格控制这方面,他的确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和能力,但是如果他要多元化发展,那就必须把单一产品的能力拓展为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要超脱微波炉这个产品的。长虹当年价格战一打再打,把电视机这个行业打到了“论斤卖”的地步,就是只注重单一能力的培育,却没有形成整合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竞争能力。价格低并不能忽略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控制能力与价格战能力完全是两种层面的能力表现,成本控制是企业需要整合采购、生产、研发、营销、流程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而价格战,不过是单一的营销推广技能。

核心竞争力是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是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在长期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多种独有能力的集合,公司组织运用这种能力可以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和获取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个企业在战略、人才、管理、技术、资金和品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决定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是不同资源的集合体,它所经历的发展轨迹,获取的知识、技能,建立的价值体系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又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和领域。企业现有的经营领域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的选择,是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所适应的。企业置身于能够发挥其价值的状态中,企业的资源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如果企业想要突破这一领域,就必须着眼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关联化、多元化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还可以促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地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

2.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获得超额利润。首先,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凭借核心竞争力所产生的位势使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各种稀缺资源。其次,由于抓住了竞争的关键环节,对资源的配置也更有效率。再次,作为学习型组织,企业通过学习提高其效率,使其有效地降低各种成本。最后,核心竞争力能够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的利益,企业通过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自身也分享到高于其他企业的利润。

3.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就是企业健康成长的过程,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的积淀,它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这种优势既不能通过交易获得,也难于被其他企业仿效,并且还不会随企业人员的变动而转移。核心竞争力的特殊属性和特有机制使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4.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位势

市场竞争位势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它有助于企业取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经营绩效。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撑着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区域,并产生了企业特有的位势和生命线,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跳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上寻找突破,能够获得参与竞争的资格和长久的竞争优势,抢占知识经济和未来国际间竞争的制高点。高层次的竞争可以反过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之形成良性循环。

5.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

核心竞争力与产业组织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组织模式的灵活性和生产力不同;不同的组织模式具有相应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依赖于对未来状况的普遍性预测,因为它把一定的环境适应性融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中。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灵活性,那么核心竞争力就可以在相当大的目标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即核心竞争力的生产可以随它们能够提供服务需求的增长而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僵化而难以扩张,那么企业基本的战略活动空间就会减少,对环境的适应性就差,从而也就更多地倾向于路径依赖。

二、企业管理概述

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决策能力。一个企业不论它拥有多少核心资源,如果不能运用管理能力把它们有效地整合成一个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将是一种资源浪费,而该企业也将注定要失败。因此可以说,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管理的概念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管理是服务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思、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来源和决定于管理机构或人员自身,而只能是隶属和服务于具有特定使命和目标的组织;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工作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有效性集中体现在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正视环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而努力;另一方面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机应变。

(二)管理的内容

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计划与决策。根据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调查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二是组织与人事。组织的目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并进行相应的监督指导,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需要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三是领导与激励。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具有指挥职能、协调职能和激励职能。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管理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包含多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指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而研究和开发能力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得持久制造技术或专利技术从而获得持久竞争力,并取得长期高收益的根本源泉。

2.不断创新的能力

即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有效组织生产,不断创造和适应市场,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创新及管理创新。

3.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或实现生产力的能力

只有将包括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工作方案或产品,各种有关知识的活动才能转化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研发和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4.组织协调企业各个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面对激烈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运转协调、统一、高效,特别是在改革创新方案、新产品新工艺方案以及生产目标形成以后,要及时调动、组织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有序运作。

5.应变能力

客观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对客观环境敏锐的感应能力。与此同时,还必须保持经营方略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因地、因时、因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由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管理的因素始终在各因素中贯穿体现,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和开发能力是企业中知识需求最密集的领域,要充分发挥管理的知识获取、处理、积累、传递、共享等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是在已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创造产生新的知识,创新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或实现生产力的能力是利用生产方面的知识将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是对知识的应用;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是通过管理过程将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中;应变能力是利用市场环境知识指导合理决策、减少风险,需要知识积累、应用以及管理创新。

(四)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社会与工业经济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已成为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知识管理要求促进知识的流动,促进员工知识的共享、交流。传统等级制的组织结构具有鲜明的等级和层次结构,企业成员实际上成为整个组织“机器”中的一个并不具有主动性的“零件”,其严格的等级控制方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内部员工知识的收集、共享、交流,阻碍了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的进程。等级制组织结构的另一个缺陷是过长的信道,不仅阻碍了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的反应能力,而且抑制了员工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在作用机理分析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以管理为中心的相关能力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交易是通过众多经济主体的大量合约进行,由价格机制从外部进行调节;企业则是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由企业家运用权威在内部进行协调,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市场和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如果企业配置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便应运而生。企业的本质是对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不同企业经营水平之间的差距集中反映在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上,而决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效整合企业内外可利用资源或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最为紧缺的资源,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们虽然在企业员工总数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他们是“关键的少数”并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正是依靠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意识、敢为人先的理念和气魄,而在战略决策、制度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决定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环节,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国企业经营管理大师史考特.派瑞认为:“未来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优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将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比尔.盖茨就是凭借其在经营管理和软件开发等方面过人的创新能力,使微软长期占据全球IT行业第一的位置;张瑞敏、李东升等人也是依靠他们超凡的创造性思维和组织管理能力,才使海尔、TCL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

(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有效的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在企业里大到董事长小到文员,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职责。作为管理者,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实现企业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细节管理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过,细节决定成败。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中人永远是第一重要因素,生产需要人来完成,管理需要人来执行,决策需要人来制定……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人力资源对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正确地制定和选择人力资源战略,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关键。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处于变化频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家不仅要考虑技术、产品、营销、资本等方面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必须团结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主动出击,参与竞争,谋求发展。所以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三)全面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而只有当企业管理全面实现了规范化,企业组织才具有决策力、支持力和执行力,企业组织的利益关联主体――投资人、经营决策人员、管理实施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产品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公众、国家政府――才能全面认同企业的行事方式,企业才具有对内、对外整合资源的能力。

总之,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组织管理模式也必须是独特的,是不断创新和变化的,而不应是现存的一般意义上的A模式、E模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摒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竞争中才具备真正意义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如果不注重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那么,核心就会被赶超或模仿。这样不仅企业核心地位不保,恐怕连竞争力都将失去,到时,企业不光失去了具体的市场,还失去了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和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方恩慧.管理会计在制造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J].会计之友,2007.

[2]刘,刘尚瑜.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J].理论界,2007(1).

[3]袁娟.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2008(8).

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12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化进一步加强,物流行业成为了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晚,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大型物流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发展自身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物流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位置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术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括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适合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人与人互相关爱作文范例(3篇)

    - 阅0

    人与人互相关爱作文范文关键词:统战文化;“和”文化;重庆统战中图分类号:D0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050-02一、统战文化探究(一)新时期的统战与统战文化1.新时期.....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作文范例(3篇

    - 阅0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作文范文【关键词】大学生公寓;朋辈互助;工作方法在高校推行校院二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型管理模式之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