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1

【关键词】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网络;信息物理融合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是,现代互联网系统由于协议不够完善、地址不足、存在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原因,这就呼唤着下一代互联网的产生。目前应该抓住新形势下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地址资源足够丰富、先进节能、安全可信,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已实现对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支持。我国已在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设备产业化、技术试验、应用示范、安全保障、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后续规模化商用和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

2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概述

目前,IP业务量主导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网络的业务量,而下一代互联网业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宽带化、普及化以及实质化。

2.1宽带化

下一代互联网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将是宽带化,这主要是伴随着宽带视频等需求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网络电视、3D互动游戏等的需求将促进互联网的宽带化。

2.2普及化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互联网已经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并称为世界三大通信方式,而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必将进一步普及化,这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下一代互联网的信息物理融合

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将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通信、计算与控制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实现物与物的联系,也可以实现人与物的实时互动,不仅突破了现有互联网的局限,也突破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

3.1信息物理融合的特点

信息物理融合是围绕现实世界中的人与物而建立的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实时系统,人们不仅可以对所有连接在这个系统中的物体发出指令,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感知世界,信息物理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融合,安全性问题,节点接入与管理等。

3.2信息物理融合的应用

信息物理融合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也催生了新的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物联网是指物与物相连的网络系统,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红外传感器、射频识别、GPS等定位与感应设备,按照预先设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接入网络,以实现物体的定位、识别与监控等功能。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4下一代互联网未来业务分析

下一代互联网能发展到什么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下一代互联网运营哪些业务、以及这些业务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互联网运营商来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渠道与网络优势,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量、更加方便的信息服务。高带宽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宽带接入的发展需要宽带业务的大力支持,而发展宽带接入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挖掘新的业务量增长方式与用户增长方式。宽带接入类业务;视频类业务;消息类业务;安全类业务;远程控制类业务等,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业务。

5结语

通过毕业实习期间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对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深入学习与思考,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互联网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技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学习方式,成为支撑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应用水平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竞争力与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与变革,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下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下一代互联网将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杜胜兰.2012年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预测[J].中国新通信,2012(3):87~89.

[2]方王洋.互联网互动机制下我国手机动漫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视角(下),2012(1):29~31.

[3]黄路.互联网的发展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20~21.

[4]靳亚男.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线城市发展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2(4):51~52.

[5]卿志军,李民.互联网对NGO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J].今传媒,2012(3):21~23.

[6]阮学文,孙巍,陈仕俊.发展移动互联网需要人才保障[J].通信企业管理,2012(4):74~76.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2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48-02

1引言

“互联网+”是当前互联网产品的一种新型表现形态,是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兴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随着其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等优势性的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从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俨然成为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继续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继续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应运而生,并成为继续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拓展知识的来源,减少师生教学劳动的时间和强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互联网+来源及特征为研究基础,就其对继续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互联网+继续教育”融合发展,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材,提升评价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共赢发展。

2“互联网+”的相关内涵及特征

“互联网+”的内涵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传统行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以此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实质上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比如继续教育,由于其与互联网相结合,因为具有海量资源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还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

“互联网+”的特征“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形态,它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了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其开放、透明、互动、参与、融和的特性,满足了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其在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1)个性化。人的个性化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及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于人性的映射,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是“互联网+”的最本质的特征,其强调对用户个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的重视。也正是基于此,“互联网+”服务呈现多元化、资源整合效率不断提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移动性。移动性是由“互联网+”虚拟性决定的,其利用互联网的快速性,将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部有效地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移动性的自由网络空间,人们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享受“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资源共享和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

3)数据化。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成就了无限可能,能够及时、准确地获知全国各地及各行业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优势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信息共享及对决策的支撑,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3“互联网+”对继续教育的具体影响

“互联网+”更新继续教育的理念“互联网+”本质是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新业态发展,其在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化学效应”,为现代继续教育的深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理念渗透到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课程整改、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模式优化、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从而加速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推进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互联网+”优化继续教育模式“互联网+”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上凸显了其数据化、移动性特征,使教育教学手段转为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为代表的即时在线网络课程,推进继续教育开始探索和发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方法。且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契合点,以此完善教学方法,顺应“互联网+教育”的要求。

“互联网+”丰富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传统的继续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就限定了各学科的教学选材范围,学生知识的学多局限于课本范围;而“互联网+”的来临,借助互联网平台开放、参与、整合的优势,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教学范围在空间上予以延伸拓展,优化和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互联网+”提升继续教育的评价管理水平“互联网+”时代,其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为教育评价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撑,催生了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通过管理信息化分析学情、制订个性化方案,实施差异化教学,细化评价标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注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此保证继续教育的全面革新。

4“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强化“互联网+继续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互联网+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继续教育组织者和具体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并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积极研究“互联网+继续教育”融合创新模式,强化“互联网+”教育理念,以融合促进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方面创新力量,以教育为根本目的,借助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工具和手段,优化教育过程,使继续教育从传统方式升级为移动教育、远程教育,简捷便利、精准周到的在线自主教育,更好地实现科学化、个性化教学服务。

构建现代化继续教育平台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分析,其多数是成年人,因实际工作需求,对于新技术、新技能及新知识存在迫切的需求,但因地域或是学习时间的有限性,无法接收系统的教育。“互联网+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成就了无限可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即时通信工具搭建在线网络学习共享平台,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降低课程资源建设及技术平台重复建设成本,并且在课件开发、教材编写方面等实现共同进步、资源共享,满足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加强继续教育的推广与发展。

5结语

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深化变革,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课堂教学手段转变,教育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强化。由此可知,“互联网+”对于继续教育的影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繁琐,是事务性、规章制度性的,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巨大变革,在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驱动力。

一、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降低维度,使互联网产业以更低的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也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以及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简单来讲,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它并不局限于互联网企业或者互联网产品,也不再单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而是泛互联网,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平板、手机等。

互联网最为核心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渠道的扁平化,通过更加趋于平行的信息传输渠道,有效打破传统层级汇报关系,形成一种新的互动协同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沟通以及情感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此,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遇和渠道,推动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共同成长。

二、互联网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数据化

相比于传统行业时代,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更强的数据化特征,即在人力资源的选聘、录用以及绩效评价等工作的生命周期内,可以以数据为载体,对人力资源的各种行为特征进行记录,基于数据的人力资源决策与管理工作,使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管理成为提高人力资源效能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能够为人力资源的程序化及非程序化决策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不仅如此,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数据化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形式,对人力资源价值量化管理进行强化,进而推动实现组织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去中心化

在传统行业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建立在以科层结构为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在各个科层结构中,都存在以特定中心人物为核心的中心化特征。相比之下,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则体现出了极强的去中心化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个人的价值创造模式,员工所能够创造的效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依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再对核心员工进行定义,每一个员工都是组织的核心员工,都能够为组织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例如,华为公司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合伙人机制等,就是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去中心化的典型代表。

三、互联网思维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数据信息的数量呈几何递增趋势,而这些数据本身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对数据的挖掘、整理、积累和分析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性的提升。因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选聘、录用、考核、评价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生命周期内,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对人力资源各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进一步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推动组织与制度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应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去中心化,同时匹配更具柔性的组织与制度形态。一是应该敢于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依附关系,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决策权;二是应该针对网络化时代缺乏真实情感沟通的缺陷,对内部制度进行改进,使得员工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变化及价值诉求,关注员工情感需求与价值需求的实现;三是应该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知识经济对于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愈发剧烈的冲击,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方面,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因此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和重点。首先,应该树立起差异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为各类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其次,应该树立起过程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以提升人力资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确保创新意识可以化作人才的一种内在品质,为其终身学习和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然后,应该树立起宽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不仅应该充分尊重员工的创新思想,激发起创新激情,也应该能够包容创新失败,应该以激励为主,肯定其创新精神,避免盲目打击的行为。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四、总结

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拥有互联网思维,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正宇.互联网思维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职业,2015(10).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4

〔作者简介〕叶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重庆401120。

〔摘要〕反垄断实务部门在处理“人人诉百度案”、“奇虎360诉腾讯QQ案”等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时,最棘手且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由于受到互联网产品的边界比较模糊、替代性难以把握、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市场存在重叠等特征的影响,传统定性的产品替代性分析方法遇到难题;而互联网的双边市场特征、产品的“免费性”、产品的冒尖现象和消费者锁定现象等,使传统的SSNIP定量分析法遭遇困境。为应对互联网对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挑战,除了改革SSNIP法的假设条件之外,还可引进产品性能测试法、盈利模式测试法和销售方式测试法来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

〔关键词〕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产品替代;SSNIP法

〔中图分类号〕DF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4)01-0009-07

①参见吴太轩《提高反垄断执法效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人民政协报》,2013年4月18日。

②参见方东兴《腾讯垄断地位毋庸置疑诉讼案影响远超结果》,新华网,2013年3月29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互联网企业实施的拒绝交易、捆绑销售、强制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前两年发生的“人人诉百度案”、“淘宝案”的讨论还未尘埃落定,广东高院2013年3月28日就“奇虎360诉腾讯QQ案”(以下简称“腾讯案”)作出的一审判决又引起了较多争议。在该案中,广东高院判决腾讯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该判决,有学者认为开创了中国反垄断的新思路,值得肯定;①有学者认为认定腾讯QQ在即时通讯市场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值得怀疑。②深究学界的争议,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对同一互联网产品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主要原因是对互联网企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前提――相关市场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特定案件中,相关市场的界定,就是确认谁是竞争对手的过程,<sup>〔1〕</sup>或者将一些产品纳入相关市场之内或排除在相关市场之外的过程。相关市场的界定对于反垄断案件中的当事方而言,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相关市场被界定得比较狭窄,就会夸大涉嫌垄断的企业实际行使或者将来可能行使的市场支配力及其行为的反竞争效果;如果相关市场被界定得比较宽泛,则该市场上有效竞争的程度就会被夸大,那些实际上行使或者将来可能行使市场支配力限制竞争的企业就有可能逃脱应有的规制。<sup>〔2〕</sup>由此可见,在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中,界定相关市场是分析所有竞争类型的逻辑起点,<sup>〔3〕</sup>离开了对相关市场的界定,我们就无法认定涉嫌垄断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滥用行为就更无从谈起。<sup>〔4〕</sup>在传统产业,相关市场的界定由于牵涉许多经济学和法学知识,对其有效界定尚存许多难题;在互联网领域,由于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经营模式等具有独特性,其相关市场的界定将面临更多挑战。本文拟对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进行研究。

二、互联网对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挑战

相关产品市场(therelevantproductmarket),是指能与某种产品形成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替代产品市场。<sup>〔5〕</sup>在传统产业,人们对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已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即分析产品之间是否具有替代性。在各国的反垄断实践中,主要采用定性的产品替代性分析法和定量的SSNIP法来分析产品是否具有替代性。定性的产品替代性分析法是指反垄断执法者通过定性分析产品特性、产品价格、产品用途、产品功能、消费者偏好、供给等因素,看产品之间是否具有替代关系。如果产品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就属于同一相关产品市场;如果没有替代性,则不能放入同一相关产品市场。定性的产品替代性分析法由于受分析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主体运用此种方法界定的相关产品市场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为了相关产品市场界定更加科学,定性的产品替代性分析法不再扮演主要角色,定量的SSNIP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SSNIP法(SmallbutSignificantNot-transitoryIncreaseinPrice),即“小幅持久明显提价方法”,该方法也被称为假定垄断者测试法。依据SSNIP法,反垄断执法者可以假定垄断者能够将商品价格维持在高于竞争价格水平的最小商品集合和地域范围,从而界定相关产品市场。运用SSNIP法,可以对传统产业的大多数相关产品市场进行界定。然而,互联网一些新的技术特征和经营模式,给传统界定相关产品市场的方法提出一些挑战。

(一)定性的产品替代分析法遇到难题

由于互联网产品的边界比较模糊,产品替代性难以把握,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市场存在重叠性,因此定性的产品替代分析法遇到一些难题。

1.互联网产品的边界比较模糊

在传统产业,由于产品的用途、功能、成份、制作方法等不同,产品之间的边界往往比较清晰,比如,同是服装的毛衣和雨衣就很容易区分。但是,在互联网领域,由于技术和经营模式的相似性,产品之间的区分界限不再明显,互联网产品的范围变得模糊不清。在判定“是一种互联网产品的两种功能”还是“存在两种不同的互联网产品”时,人们经常发生争议。比如,对腾讯QQ的“文字聊天”与“视频聊天”软件,二者是不同的互联网产品,还是腾讯QQ这个综合性即时通讯软件的不同功能,在实践中还存在争议。在面对具有两种产品功能和属性的新产品时,是将其划入某一已有的产品市场还是重新确定一个新的产品市场,存在不同的认识。譬如在欧洲微软垄断案中,对于PC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之间的关系,原告和被告的观点就很不一致。被告微软公司认为IE浏览器是PC操作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IE浏览器与PC操作系统就是一种产品。而欧盟委员会认为PC操作系统与IE浏览器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正是对IE浏览器与PC操作系统是一种产品的两种功能还是两种不同产品的认识相异,造成对微软相关产品市场的不同界定,并最终影响欧盟微软案的审理结果。

2.互联网产品的替代性难以把握

网络经济具有“胜者全得、输者全无”的反馈效应,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持续缩短,使得处于竞争者位置上的互联网企业千方百计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这给分析互联网产品间的替代性带来较大难度。技术的创新、完善使得互联网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不断增强,最初看来用途截然不同的互联网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要完全有可能相互替代。比如,虽然阿里巴巴的聊天工具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卖家与买家的交流,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其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影响的社交网络产品。由此可见,互联网产品的替代性随着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呈现不确定性。而且,互联网产品之间的替代速度及发展方向,已经超出了公众的预测能力,比如在QQ软件开发之初,MSN是国内即时通讯市场中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提供商,然而QQ服务却依靠其鲜明的特色不断吸引用户,市场份额超过MSN。近几年,飞信、阿里旺旺、YY语音等产品的用户量增加迅猛,用户规模均已过亿。新兴的SNS(社交网站)、微博、电子邮箱等产品在整合了即时通讯服务功能后,对传统的即时通讯产品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市场冲击。对信、阿里旺旺、SNS、微博、电子邮箱等互联网产品是否与QQ服务具有替代关系,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因此,互联网产品的替代性难以把握的特点,增加了反垄断执法机构运用产品替代性分析法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难度。

3.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市场存在重叠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通过实体商店进行销售,这意味着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市场的经营内容存在部分重叠。当某种产品同时在互联网市场和实体市场上销售时,如何界定其相关产品市场成了一个难题。是将互联网市场和实体市场放在同一相关市场,还是区分为不同的市场,这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产品市场的范围大小以及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比如,在“Gerlingerv.Amazon案”中,原告主张应将该案的相关市场界定为在线图书交易市场,但审理该案的法官认为,原告未能证明存在一个独立的网上图书市场,故没有采信原告对相关市场的界定。总体而言,在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市场重叠性问题上,美国法院通常主张不能割裂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实体市场的联系,实体商店和网络商店所经营的商品或服务彼此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尽管现实生活中,网络商店给用户的体验不同于实体商店,但网络商店绝对不是购买待售商品的唯一场所,网上购买也不是买卖双方交易的唯一途径,消费者拥有在网上购买和到实体市场购买的选择权。因此,界定在线交易市场为单一的相关市场过于狭窄,难以服人。由此可见,互联网市场与传统市场的重叠性,也增加了运用定性的产品替代性分析法来界定互联网行业相关产品市场的难度。

(二)定量的SSNIP法遭遇困境

互联网对相关市场认定的挑战不仅限于使定性的产品替代分析法适用困难,而且互联网的下列一些特征也使定量的SSNIP法遭遇许多困境。

1.双边市场特征的影响

①有许多学者对互联网产品的免费性提出质疑。参见潘伟《市场支配地位司法认定问题之探讨》,《法律适用》,2011年第5期。

双边市场是指“当企业向双边用户制定的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时,在价格分配(或价格结构)上的任何改变都将影响到双方的需求和参与程度,并将进一步影响到交易总量”,<sup>〔6〕</sup>也即经营者同时向两方以上的主体进行交易,各主体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市场。互联网市场具有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在该市场中,往往存在三方及以上的参与者,互联网企业通过在一方市场上采取免费策略获得互联网用户的支持,而在另一方市场上(如网络广告)获得经济利益。以搜索引擎市场为例,网络广告和搜索服务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一方面,搜索引擎的长期运营需要来自网络广告的收入支持;另一方面,搜索引擎用户的增长以及其知名度的提高,会带来网络广告收益的相应增加。<sup>〔7〕</sup>所以,不能将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市场割裂开来,搜索引擎与网络广告二者共同构成了典型的双边市场。<sup>〔8〕</sup>

互联网的双边市场特征对SSNIP法的适用提出了挑战。由于传统的SSNIP法只分析单边市场中价格变化对假定垄断者市场地位的影响,对于双边市场中的假定垄断者产品的价格变化所带来的市场反应无法做到全面、科学的量化分析。以搜索引擎市场为例,利用SSNIP法,我们通常分析假定的某搜索引擎的收费涨价一定幅度后,其市场影响力是否降低,能否较快引入竞争者,参与竞价排名的广告主是否减少,而基本未分析某搜索引擎用户量的变化对竞价排名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该搜索引擎的用户访问量的变化,仅仅考察搜索引擎的收费上涨,那么参与竞价排名的企业出于成本的上涨可能会退出竞价排名。简言之,该搜索引擎收费上涨后,参与竞价排名的广告主将会减少。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搜索引擎市场具有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参与竞价排名的广告主不仅要考虑搜索引擎的收费情况,而且还要分析搜索引擎的点击量或访问量。在竞价排名收费上涨的情况下,若该搜索引擎的点击量也增加,广告主考虑到自己参与竞价排名的产品被关注度可能上升,仍然可能愿意支付较高的竞价排名费用而不退出竞价排名市场。因此在双边市场特征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显性特征的情况下,只分析一方市场产品价格变化情况的SSNIP法受到诟病。

2.互联网产品“免费”性的影响

在传统产业,免费行为往往不被反垄断法所规制,因此在界定相关产品市场时,一般会将免费市场排除在外。在互联网领域,由于注意力是一种资源,为了提高网站的点击率,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免费产品(用户)+经营者+广告收入”或者“免费产品(付费提供增值服务)+经营者”的经营策略来进行商业运作。这种免费的经营模式也使SSNIP法的适用受到质疑。①因为SSNIP法是以价格理论为基础,以价格变化因素为主要考量对象,通过价格上涨所产生的市场反应来确定相关市场的范围。而在互联网行业,由于“免费”服务模式盛行,互联网用户对产品价格有可能不如对传统产品那么敏感,产品涨价带给用户的反应就不如传统产业那么明显。而且,“免费”产品意味着没有价格,既然没有价格或者价格为零,SSNIP法中假定垄断者涨价5%-10%就失去了计算基础,就不能准确量化分析产品涨价5%-10%后对产品替代性以及竞争的影响。

3.产品冒尖现象和消费者锁定现象的影响

除了具有以上特征外,互联网产业还存在以下一些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现象:一是产品冒尖现象。尽管市场上可能还存在其他性能更优或价格更便宜的产品,但潜在用户对市场占有量大、用户基数多或未来可能成为标准的互联网产品会更感兴趣;二是消费者锁定现象。互联网产品所固有的网络效应所带来的转移成本,使得消费者被锁定于某种互联网产品或者服务,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显著的“粘性”关系。产品冒尖现象和消费者锁定现象也使得价格因素对互联网产品的影响降低。如果某互联网产品已经牢牢吸引住使用者,即使该产品实施了一个非临时性的小幅涨价,使用者也往往不会轻易放弃原来的、习惯使用的或者已经成为标准的产品而改用其他产品,因为“替换”将会增添他们的学习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社交成本等。在这两种现象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互联网产品价格的小幅变化失去了起码的敏感度,<sup>〔9〕</sup>以价格变化为重点分析内容的SSNIP法遭遇到困境。

三、解决互联网对相关产品

市场界定挑战的思路

虽然互联网对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界定传统产业相关市场很有效的一些方法在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时面临一些困境,但是,基于相关市场界定对于规制垄断案件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正视和迎接这些挑战,探寻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方法。除了对传统的SSNIP法进行改革外,还可以尝试引入产品性能测试法、盈利模式测试法和销售方式测试法来界定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产品市场。

①参见广东高院对“奇虎360诉腾讯QQ案”的一审判决书,(2011)粤高法民三初字第2号。

(一)改革SSNIP法的假设条件

在互联网领域,虽然消费者往往更加重视拟选用的互联网产品规模是否庞大、互联网技术有无可能成为标准、互联网产品的兼容性等因素,对价格的关注度相对不高,传统的以价格变化为核心的SSNIP法的效果受到质疑,但并不意味着SSNIP法就完全失效。如果对SSNIP法的假设条件予以适当变通,仍然可以用来界定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产品市场。

以“腾讯案”为例,虽然该案原告的专家辅助人RBB公司主张定量的SSNIP法不是用来确定腾讯QQ相关产品市场的有效方法,但是,广东高院通过对SSNIP法进行适当变通,仍然对腾讯QQ的相关产品市场进行了比较准确的界定。首先,广东高院在承认“免费”是互联网产业通行的、基本的经营模式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证据分析,认为互联网用户对即时通讯产品并不是没有价格敏感度。其依据是:根据CNNIC的调查,不愿意为使用即时通信服务支付费用的用户比例高达60.6%,而其他32.7%有付费意愿的用户也只是表达愿意为即时通讯平台上的增值业务付费,而非为即时通讯的基础服务付费。网站eNet的调查也显示,如果腾讯公司对全部QQ服务实行收费,将可能导致81.71%的用户流失,转而使用市场上其他免费的即时通讯产品和服务。另外,欧盟“微软公司/Skype案”的证据也显示,如果Skype公司开始对其产品收费,超过75%的个人用户将不再使用该产品。①欧盟委员会据此认为互联网服务经营者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提供免费服务。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开始对一个长期免费的服务开始收费,并且市场上存在其他免费的替代,用户将立即转向选择那些免费的替代。免费邮箱开始收费而大量流失使用者的现象可以作为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互联网用户在确定是否使用某类即时通讯产品时,虽然会将获取该产品所消耗的机会成本(如浏览广告)作为考虑因素之一,但是一旦该产品从免费变为开始收费,许多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是改用其他免费产品。换言之,“免费”与花费时间浏览广告这种消耗机会成本相比,前者对互联网用户的影响更大,对相关市场界定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广东高院创新性地确立了即时通讯产品能否构成一个相关市场的界定标准:既根据SSNIP法的传统分析思路,考虑假定垄断者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或者非暂时性地小幅提高隐含价格(如广告时间)而是否获取利润,也突破SSNIP法的传统分析思路的束缚,考虑一旦假定垄断者从免费变为开始小幅度地持续一段时间收费,能否产生大量的需求替代。如果假定垄断者从免费变为开始小幅度持续一段时间收费,消费者转而使用其他免费替代品,则可以将假定垄断者的服务与其他免费替代品界定为同一相关产品市场。

综上,SSNIP法尽管在界定互联网行业相关产品市场时遇到一些困境,但是并不是没有一点适用价值,如果对其假设条件作适当变通,其仍然可以适用于互联网行业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

(二)引入新的相关产品市场界定方法

改革后的SSNIP法虽然可以用于认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产品市场,但是由于SSNIP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加之该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认定案件,因此,在肯定SSNIP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引入一些新的相关产品市场界定方法。

1.产品性能测试法

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互联网产品的品质与性能要素和价格要素相比显得更为重要,品质方面的竞争带给互联网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它们在价格上的竞争。比较而言,短期内价格的小幅变化对互联网产品的需求虽有影响,但其影响比较有限,而产品性能的每一次显著变化都可能使消费者很快地弃旧择新,产品需求状况会发生显著变化。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种不考虑复杂的价格变化的方法来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即产品性能测试法。与SSNIP法不同,产品性能测试法不是根据价格的变化而是依据产品性能的变化来进行需求替代分析,即考察某种产品性能特征的显著变化能否引入其他替代产品。

产品性能测试法可以说是定性的产品替代分析法的变种,只不过运用传统的定性产品替代分析法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而产品性能测试法考量的因素很少,只需考量产品性能特征是否显著变化。产品性能特征的显著变化分为性能显著降低和性能显著提高两种,如果某一产品性能显著降低,使得消费者转移到其他替代产品,或者新产品性能显著提高,能够把足够多的其他产品的用户吸引过来,那么替代产品就应该被划入所分析产品的相关产品市场。该种相关产品市场界定方法的应用必须以产品的核心性能特征的变化为基础,对于核心性能特征相对稳定,而且性能变化能够被用户明显感知的互联网产品市场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腾讯案”中,广东高院通过产品性能测试法对腾讯QQ的相关产品市场进行了界定。广东高院认为综合性的即时通讯与单纯的文字、音频以及视频即时通讯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通讯媒介,而共同特征则是在线状态通告、小群体用户沟通、即时和跨平台交流。由于综合性的即时通讯作为单一性的即时通讯升级产品,其与单一性的即时通讯相比,其性能更多,功能更强大,故法院认为,消费者通常只会用具有综合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替代单一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而非相反。从需求替代来看,消费者能够轻易、立刻、免费地从文字、音频和视频即时通讯转换到综合性即时通讯;从供给替代来看,大部分即时通讯服务商都能够同时提供上述功能的服务。因此,综合性的即时通讯与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单一性的即时通讯之间在功能上具有紧密的可替代性,属于同一相关产品市场。

2.盈利模式测试法

盈利模式测试法是指在界定相关产品市场时,既不分析复杂的价格变化,也不对产品性能变化进行量化分析,而是以收费主体和对象为依据,根据盈利模式的不同来界定相关产品市场。根据盈利模式的不同,可将互联网划分为不同的市场:一是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市场,其盈利模式是网络接入服务商向用户收费;二是网络广告服务市场,其盈利模式是网站向广告投放者收费;三是有偿网络内容服务市场,其盈利模式是网站向信息服务订阅者收费。盈利模式相同的互联网企业相互之间往往具有替代性,它们的产品有可能属于同一市场。因此,在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时,可以仅分析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是否相同,而无需考虑特定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和具体技术特征,有利于使反垄断执法机构从互联网产业中极其复杂的价格和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故具有高效、实用的特点。<sup>〔10〕</sup>

以谷歌、百度搜索引擎产品市场的界定为例,反垄断执法机关在运用盈利模式测试法时,无需充分掌握有关搜索引擎产品的专业知识、原理与特性等,无需仔细比较两种搜索引擎产品的技术特征,也无需调查搜索引擎在双边市场如何收费及其价格变化,只需了解搜索引擎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在其网站上刊登用户的广告即可。故反垄断执法机关只需认定谷歌、百度的网络广告服务是否具有替代性,即可界定两种搜索引擎是否在同一相关产品市场。<sup>〔11〕</sup>在“腾讯案”中,广东高院也利用盈利模式测试法对传统电话、传真与即时通讯服务之间的可替代性进行了分析。法院认为,虽然QQ服务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通讯服务,与传统的电话、手机、短信等通讯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其与传统的电话、手机、短信等通讯服务相比,不仅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固定电话、手机及短信均实行收费服务,而即时通讯则实行免费服务,两者的盈利模式截然不同,因此QQ服务与传统的短信、手机通话、固定电话通话之间盈利模式不一样,不存在较为紧密的产品替代关系,不属于同一相关产品市场。

3.销售方式测试法

销售方式测试法是指当某类产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销售,如果一种销售方式能够明显地更好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或满足消费者的偏好,相对于其他销售方式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就可以认定运用此种销售方式进行营销的产品构成一个独立的相关产品市场。销售方式测试法对于界定具有传统市场与互联网市场重叠的在线交易产品的相关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欧盟委员会最早尝试运用销售方式测试法来界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在“Bertlesmann/Mondadori”案中,从事在线销售图书服务的Bertlesmann公司辩称,其通过互联网所采用的“会员制”书籍销售方式,能给消费者带来特别的购书优惠,在三年前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现在实体市场中的书店以及其他传统书商也能提供类似的折扣优惠,使其“会员制”销售方式不再享有优势,面临很强的市场竞争,因此,应将整个图书市场而不是在线销售图书市场界定为相关产品市场。但是,在本案中,欧盟委员会所关注的并不是这类能被传统销售方式替代的“会员制”营销模式,而是将考察重点集中在Bertlesmann公司所采取的与网络密切相关而实体市场难以替代的新型销售方式――“远程在线销售”上。欧盟委员会认为,Bertlesmann公司的在线销售所采取的实际上是一种“远程销售”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包括邮购、网上销售和网上图书俱乐部等。它与传统书店面对面的店铺销售方式具有显著差别。“远程销售”允许购书者舒适、不受约束地呆在家中,从书单上自由、方便地点击选择所喜欢的书籍,然后让经营者送书上门。如果对所选书籍不满意,还可比较方便地将书退回,从而避免了浪费时间、精力前往书店的奔波之苦。这种“在家中购物”的乐趣是传统书店所不能取代的,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适应消费者的需要,由于“网络远程销售”具有如此独特之处,因此采用“网络远程销售”方式进行销售的产品应被界定为一个独立的市场。除了此案,欧盟委员会在其他多个案件中都认为,虽然在线销售的产品是处于一个普通市场还是特殊市场尚无定论,但仍然有理由相信远程在线销售可以使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获取产品,因而采用“远程销售”方式的产品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相关产品市场。<sup>〔12〕</sup>

余论

尽管互联网对相关产品市场界定提出了一些挑战,使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难度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无法对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进行界定。除了可以对传统的SSNIP法进行变通适用外,产品性能测试法、盈利模式测试法、销售方式测试法均可用于界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产品市场。此外,为了使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更加科学、合理,反垄断执法机关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重视数据选用的规则化。在互联网行业相关产品市场界定中,涉及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数据,数据来源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选用数据的不同将造成相关产品市场范围的差异。因此,为了保证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反垄断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进一步研究确立科学的数据选用规则。其次,应逐步建立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虽然法院的判决不具有一般法的效力,但是它仍然被视为一种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借鉴别国经验和尊重我国法制现状情况下的一种折中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up>〔13〕</sup>考虑到互联网行业相关产品市场界定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加之我国反垄断执法和司法经验均比较欠缺,因此,在我国建立相关市场界定的案例指导制度尤为必要。再次,重视实证调研。反垄断执法机关在界定互联网行业相关产品市场时应做好实证调研工作,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听证等多种手段,充分听取互联网企业以及网络用户等相关主体的意见,了解不同互联网业务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发展动向,减少模拟分析的比重,在互联网发展规律尚不明确,对互联网企业竞争关系的判断暂无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考虑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对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宁宽勿窄。

〔参考文献〕

〔1〕李晓蓉.市场界定与反托拉斯政策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38.

〔2〕王先林.论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J〕.法律科学,2008,(1):125.

〔3〕OECD.Glossa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EconomicsandCompetitionLaw.http:///dataoecd/8/61/2376087.pdf,2012-07-08.

〔4〕张穹.反垄断法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41.

〔5〕张小强.网络经济及网络经济中的反垄断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9-120.

〔6〕Rochet,J.&Tirole,J.Two-sidedMarkets:AProgressReport.TheRANDJournalofEconomics,2006,37(3).

〔7〕于馨淼.搜索引擎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J〕.中国法学,2012,(3):118.

〔8〕王先林.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14.

〔9〕KatzL.M.,ShapiroC.AntitrustinSoftwareMarkets//ProgressandFreedomFoundationpetition,ConvergenceandtheMicrosoftMonopoly(February5,1998).

〔10〕刘鸿雁.论电子商务的反垄断法规制〔J〕.网络法律评论,2003,(3):206.

〔11〕NikosNikolinakos.TheImportanceofMaintainingCompetitionintheInternetMarket.E.C.L.R.,No.8,2000,p.394.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5

摘要:本文介绍了工业4.0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B2C及C2B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生产的结合真正实现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词:工业4.0;B2B;C2B

引言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在最短时间生产最多产品为目标,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而工业4.0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此概念由德国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4.0的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其两大主要特征为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即通过智能工厂及智能系统的相互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及有效性。B2C是企业以不同于传统方式将产品呈现给顾客的商务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类别、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渠道及更多的促销活动以使顾客获得较之传统方式更大的满意度。但C2B商业模式更加体现商业本质,更符合拉动型供应链的模式。因此,本文结合B2C、C2B及工业4.0所提出的制造模式,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工业4.0的循环供应链模式。

1、相关理论分析

1.1工业4.0内涵

工业4.0项目旨在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1]即一个系统(CPS);两个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三个整合(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及工程端到端的整合);八项活动(标准化和参考框架、管理复杂系统、全面宽屏的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规章制度及资源利用效率)。信息物理系统(CPS)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智能工厂在此基础上可生产出可自识别、可被定位、可知各时状态的智能产品。嵌入式制造系统在工厂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上实现纵向网络连接,在分散的价值网络上实现横向连接,并可进行实时管理。

1.2B2C电子商务内涵

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交易的消费者类型可分为B2B即企业间电子商务和B2C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以及C2C个人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三大类。B2C电子商务企业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服务,直接面向个人用户,具有用户分散、用户交易量大和单笔交易额低等特点[2]。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B2C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87%、69.7%和45.3%,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唯品会以特卖形式后来居上,超过众多传统网络购物平台,位居第四位,品牌渗透率18.8%。由团购网站转型成功的聚美优品排在第九位,品牌渗透率11.7%[3]。从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B2C都是以厂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模式呈现产品及价格供消费者选择。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实体店销售模式及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消费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时代进步性。但对于客户个性化要求没有满足,其本质还是以生产为主导的推动式供应链结构。

1.3C2B电子商务内涵

C2B是以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三个为支柱搭建成消费者驱动而不是企业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4]。C2B使得产销双方无障碍的沟通,是商业本质的回归,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C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包括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参与及消费者主导等,但这并不是C2B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是先有需求、后有生产制造,是真正的拉动型供应链结构[5]。C2B商业模式是对于商业本质的真正回归,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消费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此基础上单个企业将不受资源、市场限制。通过客户需求分析、顾客参与设计等环节一方面使产品更易于满足客户,另一方面可增加企业竞争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4.0

2.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增长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达55.7%。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增长17.0%。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每个客户的个性化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汇聚成一类具有交叉性的群体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分析企业目标客户群的个性化特征及其需求,对于企业后期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客户而非企业,因此,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核心的工业4.0项目具有其缺陷性。其过于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忽视了客户需求。管理学认为做正确的事较于正确的做事更为重要。因此,顾客参与价值链的创造是未来趋势。图1中顾客参与程度代表企业对于客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企业认为客户对于供应链整体重要性越大,企业越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客户的参与程度。顾客的关注范围代表顾客成熟度,当顾客仅仅关注产品价格或产品外形等单一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低,当顾客关注产品各个环节服务、环保或整体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高。顾客成熟度是时代变迁的体现,是意识及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是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依据。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顾客成熟度较低,关注范围较窄,同时顾客参与程度较低,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及时投放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但随着市场进一步激烈竞争,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成熟度不断提高,其关注范围更加丰富,不再盲目的接受厂家投放市场的产品,而会运用自身知识及其他顾客购买体验进行商品筛选。其筛选汇总便可形成大规模定制的效果,当下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多是这种模式。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加,顾客会通过移动互联网途径表达个人喜好及意愿,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顾客个性化选择,进行产品生产组装等活动,Dell笔记本电脑便是例证,批量定制模式下要求生产具有一定灵活性。随着企业可接受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市场或真正出现大众个性化定制模式,而智能工厂是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最佳途径。随着顾客参与程度的提高,顾客关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会逐渐沿着大批量生产、大规模定制(小批量定制)和个性化定制趋势发展。在此过程中,各个制造模式界限并不分明,且单个企业进展不同步。

2.2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顾客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丰富,成熟度不断提高。顾客不仅仅关注产品价格、产品标识等外显产品特征,更加注重产品服务、产品内涵及个性化的产品特征。单个个体将个性化需求数据提供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上,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特征锁定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当中,并对目标客户进行信息反馈,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生产,投放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顾客,关系是顾客需求拉动企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相应活动的产生及其主体的需求。图2中P代表顾客群体,具有某些类似特质的单个个体会通过互联网平台自发组成小群体。C代表企业群体,并因价值链关系形成产业集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模式对于顾客、企业及社会均最优。顾客通过交互平台表达其需求意愿、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的建议,并满足其自我肯定等需求。

与此同时,交互可激发顾客创新思维,有利于促进个人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企业通过互动平台一方面了解了目标顾客的真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对于现有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提供数据基础。以顾客需求为依据的生产制造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源更合理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4、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社会生活不变的真理。未来社会个体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的实体感受,精神的满足与内心感受将更受关注,并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工业4.0是制造业新的革命,而这种革命的源头便是社会中个体需求改变所引发的时代的变革。因此,充分了解需求的变化及趋势对于工业4.0的具体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是连接两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N].机械工程导报,2013.7(9)

[2]杨宇环,杨君岐.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J].企业经济,2012,04:117-120.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2015.2.3

[4]戴国良.C2B电子商务的概念、商业模型与演进路径[J].商业时代,2013,17:53-54.

[5]张亚,刘滔,张波.C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研究[J].电子商务,2014,02:17-18.

作者简介: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征信;价值;挑战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征信

1.什么是大数据。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什么是大数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维基百科将大数据定义为“一种广义的数据集,因其体量巨大、复杂,传统数据处理方式不足以处理”。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Group)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国内有学者将大数据定义为“是指伴随着可作为处理对象的数据外延不断扩大,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数据搜集、传输和处理模式的一种新型数据挖掘和应用模式”;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界定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多种多样的定义为我们从不同视角理解大数据提供了有益参考,但无论如何界定,“多数定义都反映了那种不断增长的捕捉、聚合与处理数据的技术能力,而这个数据集在数量、速率与种类上持续扩大。换言之,现在,数据可以更快获取,有着更大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包含了以前做不到的新的观测和度量类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数据的几个基础特征:数据规模庞大、具有多样性、较高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处理速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4V特征,即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大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日益增长的数据中隐藏的价值,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

2.什么是大数据征信。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征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数据征信主要通过对海量的、分散的、多样化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数据进行快速的收集、分析、挖掘,运用机器学习等模型算法多维度刻画信用主体的违约率和信用状况。大数据征信从其本质上来看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征信活动中,突出强调的是处理数据的数量大、刻画信用的维度广、信用状况的动态呈现、交互性等特点,这些活动并未超出《征信业管理条例》中所界定的征信业务范围,本质上仍然是对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新的视角来进行而已。

3.大数据征信与传统征信。与传统征信相比,大数据征信呈现出与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相契合的诸多时代特点和印记。

(1)数据来源广泛。大数据征信的数据来源既包括交易、消费、支付等交易数据,也包括社交活动、网络行为、地理位置等交互数据,还包括通过可穿戴设备、RFID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获取的传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可称之为网络大数据。“网络大数据有许多不同于自然科学数据的特点,包括多源异构、交互性、时效性、社会性、突发性和高噪声等,不断但非结构化数据多,而且数据的实时性强,大量数据都是随机动态产生”。与传统征信仅依靠信贷记录、公共信用信息等数据刻画信用主体信用状况不同,大数据征信基于网络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从多个维度刻画、描述信用主体的违约状况、人际关系等,丰富了传统信用评价的维度和深度。

(2)市场定位清晰。大数据征信作为传统征信的补充,主要针对的是央行征信系统无法覆盖的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根据央行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截至2013年底,国内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达3.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3.7%;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8.39亿自然人中有5.18亿人没有信贷记录,这部分未被覆盖的人群也有融资需求。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较为快速、高效刻画这部分人群的信用状况,市场潜力巨大。

(3)应用场景多样化。与传统征信运用具有强相关性的信贷数据刻画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不同,大数据征信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机器学习等模型,对海量的弱相关性的互联网大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匹配、整合和挖掘,转换成信用数据,使得信用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基于大数据征信的这些优势和特点,沉淀了大量用户的电商、社交媒体、P2P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征信,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来实现快速的身份识别、风险识别、反欺诈、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等,而这些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则进一步丰富了大数据征信的内容和结构。

四是技术高度复杂。大数据征信的应用是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基础的,需要在技术及研发上持续不断的投入。技术上看,由于大数据征信的数据源较为复杂,需要处理的变量远超传统征信模式,开发一套针对用户的信用评价系统通常需要经过数据收集、数据清洗、关联分析等环节,再由一套复杂的模型算法最终得出用户的信用报告或信用分,需要从事大数据征信的企业在大数据收集、分析、挖掘等技术上持续不断的投入。理论上看,由于互联网数据的多源异构性,发现、理解进而熟练运用互联网数据背后的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的机理以及互联网信息涌现的内在机制,使之服务于对信用主体的信用刻画中,确保信用刻画的准确性,还需要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又进一步加剧了大数据征信的复杂性。

此外,大数据征信不能仅仅强调数据的大,更重要的是强调数据的准,数据维度反映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关联度要强。由于互联网时代数据产生速度很快,很多数据都需要及时更新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大数据征信要求对实时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才能保证信用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7.9%。如此巨量的互联网用户产生的数据也是巨量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支离破碎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并最终开发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门槛较高。

二、大数据征信的价值与意义

大数据征信在政策夹缝中快速发展,除了中国征信体系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外,还与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紧密相关。从业务应用上看,一些大的征信公司、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大型电商平台等都将已经或者正在布局大数据征信,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芝麻信用、鹏远征信、前海征信、腾讯征信、宜信、京东金融等都已经或正在开发大数据征信产品,并不断扩展其产品的应用场景;从市场价值来看,大数据征信可以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扩展交易范围,可以使用户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取多元化、可持续、高效、低成本、高质量、多样性的金融服务,享受公平信贷机会,有利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有利于个人通过融资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从应用场景上看,大数据征信的主要应用领域为互联网金融,除此之外,一些大的互联网征信公司如芝麻信用,通过与机场等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将芝麻信用分用于快速通关等场景之中,大数据征信产品的全面应用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从可拓展性看,大数据征信除了应用于金融风险控制,还可用于客户画像、行为研究、产品跟踪、精准营销、企业内部治理优化等多个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可拓展性;从市场需求看,除了央行征信系统未覆盖的近3亿人群外,还有海量的企业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形成企业信用档案,提高交易的透明度;从社会效应来看,大数据征信在控制市场风险、重塑市场信用体系方面具有积极的正面示范作用。

三、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应用

1.大数据征信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在国外,政策层面,美、英、日、澳等国纷纷将发展大数据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实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加大数据基础设施研发、促进政府和公共部门应用大数据技术。实践应用中,谷歌、EMC、惠普、IBM、微软、甲骨文、亚马逊、脸谱等企业很早就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等方式布局大数据发展,成为大数据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并快速推出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各领域、各行业应用大数据提供工具和解决方案。在征信领域,一方面传统的征信公司开始涉足大数据征信,充分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开发新的信用衍生服务,如Experian(益百利)开发出跨渠道身份识别引擎,布局投入研发社交关系数据,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与征信的关系;Equifax(艾克飞)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及收购行为布局大数据产品与服务;FICO(费埃哲)在传统FICO信用模型中引入社交媒体、电商、移动用户数据,提高了模型的用户区分度。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走差异化道路,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如ZestFinance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缺乏征信数据而只能接受高利贷的人群进行信用评估服务,采集了海量跟消费者信用弱相关的数据,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信用评估,处理效率提高了近90%,模型性能提高了40%,相关贷款人的违约率降低了将近50%。总的来看,由于国外征信体系较为完善,大数据征信作为传统征信的补充,仅在市场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更多的是以提供征信增值服务的形式出现的。

2.大数据征信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政策层面,我国政府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2年)》、《国务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顶层制度设计文件,将“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发展大数据征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实践应用中,BAT、京东、宜信等公司也纷纷涉足大数据征信。2015年年初,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企业做好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开启了个人征信市场化的大门。就征信领域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催生大数据征信在风控、消费金融及精准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各大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及网贷公司纷纷搭建自己的信用评价模型,推出各种信用分,如芝麻信用的芝麻分、考拉征信的考拉分、前海征信的好信度、京东金融的白热度等等,在服务于企业信用风险控制的同时,力图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来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但总的来看,由于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的巨大需求和目前落后的征信体系形成较大反差,迫使企业利用科技和大数据的力量在征信与信用管理领域进行一次真正的创新,加之央行对个人征信市场开放的限制,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迅猛,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大数据征信的快速发展。

四、大数据征信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征信将在金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数据征信在中国现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大数据征信重构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准确性问题。大数据征信的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和个人大数据等几大块,其中刻画个人信用的数据又主要来自互联网和个人提交的数据,包括身份数据、行为数据、社交数据、网上消费及交易数据等。如何科学确定信用评价的维度并赋予这些数据在各个维度中的权重决定着信用主体信用状况刻画的精准度,这也是大数据征信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所在。此外,准确刻画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除了要获取足够多的有价值的数据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文化背景、社情民意等因素,需要充分吸收利用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印证、丰富大数据信用评价模型,提高信用评价的准确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学界和业界形成良性的互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大数据征信的核心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利用关系到产业创新与隐私保护的协调问题,至关重要。从大数据征信的数据获取途径看,主要有自有平台累积数据、通过交易获取数据、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数据、用户自己提交数据、基于综合分析获得数据等。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法律、技术、运作机制等因素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影响,如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数据交易过程中的匿名化处理、原始数据采集授权及二次加工使用授权、侵犯个人隐私的救济渠道等,这些都是大数据征信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数据的所有权、控制权、收益权问题。由美国倡导并实践的数据开放运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共鸣。而英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数据权”的概念。数据承载着信息,信息蕴含着价值。数据权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数据价值的归属需要明确界定,由此引申出数据的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问题。由于大数据征信具有数据来源的多源性、技术处理的复杂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广泛性等特点,在中国不完善的征信体系及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数据的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问题也尤为复杂。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不同途径获取的数据所有权归谁?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的数据所有权归谁?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个人是否有控制权?如何实现控制权?数据交易过程中,个人如何实现数据的收益权?这些问题仍需要我们在现有法律及政策框架下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4.政策及监管的不确定性问题。大数据征信作为传统征信的补充,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征信形式,大数据征信涉及问题的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这些法律法规规制的范围,特别是在数据的采集、加工、使用和交易方面,多数大数据征信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违法采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只不过是以一种不平等或隐蔽的方式来规避法律管制,如将获取个人信息与提供服务捆绑在一起,利用网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使用复杂的免责条款来规避法律责任,使用流氓软件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利用技术优势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非法交易个人信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手段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行的立法及监管措施的缺乏。随着隐私观念深入人心及互联网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全面深入,这些问题都将倒逼监管层出台更多措施来保护个人权利、规范行业发展,特别是近期央行拟发放个人征信牌照,即是对此做出的积极回应。

五、结论

大数据征信作为一种新的征信技术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积极推进互联网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数据征信将大有可为。与国外业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创新是主线,作为在征信领域的本土化创新,中国的大数据征信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引领征信发展的新潮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发展大数据征信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适度监管,从构建和完善适应大数据征信的监管法律制度入手,做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大数据征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真正使大数据征信成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2014.

[3]王忠.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规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大数据:抓住机遇、保存价值,2014-5.

[5]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9).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

一、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概念

迄今为止,大数据仍然不具备独有的涵义,多元化的定义完全取决于大数据时代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维基百科对大数据做出的定义为:大数据就是所谓人们经常使用的处理软件工具的有关数据。其中大数据时代包含四??特征:一是具有较大的规模;二是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数据管理;三是具有快速的传输数据的功能;四是其具有较高的价值。按照有关资料体现出,我国如今重点使用的是第二代的互联网技术,二代互联网的逐步出现为IPv6拉开了良好的帷幕,二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IPv6,以此合理的实现了用户之间的网络衔接,其特征具体展现在以下三点:其一,逐渐意识到网络规模的无限扩大,储存的空间也获得了相应的延长,能够加入网络的终端数量日渐增多;其二,可以促使通信功能实现更高的性能;其三,还可以多网络对象进行身份识别或是身份认证,在某种层次上还能实现数据更显紧密与完整,重点还能为人们供应安全、可靠的网络。

二、教育信息化受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的影响

(一)远程教育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有效的改善了传统单调的教育模式,然而在某种层次上,也促使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互联网不仅能实现进行远程教育,还能改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1、互联网技术促使教学内容更具丰富,在应用IPv6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合理的传输流媒体信息,而且还能增添网络数据的流量,以此为学生学习方面提供多元化的内容,此种教学模式能够良好的解决以往远程教育当中存在的困境。

2、互联网技术能实现网络化实时的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合理的承载大量的数据流,还会使得教学方式过于单调,甚至如今仍然滞留在本交互时期和教材中,这样十分不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合理提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出现,能有效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利用一些视频、宽带上大量的数据、音频等流媒体实施传播,从源头上促使教育从以往的单相交流有效的转变成双向交流的发展趋向。

3、互联网技术确保教学资源更加安全。互联网技术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以往的网络在进行传输的同时,极有可能在传输中被修改,很难确保教育资源的可靠性,然而,伴随着第二代互联网技术的出现,IPv6能够实现为广大用户供应一个认真身份的体制。以此能确保教育资源在传输中的安全性。所以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保障教学资源,促使教学信息更丰富,有效的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模式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1、互联网技术能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技术能打破教学资源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还能将教学内容延伸至校园外,在互联网教育与社会当中,教育信息化能合理的体现出一定的开发性,各学校都能将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奖高效的教学效果、案例、具有优秀教学的师资力量利用网络的形式传送至个地域,促使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的相互沟通,在此种情况下,一些教学不够发达的地区也能受到高效的教育。

2、互联网可以实现“五个任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通常来讲,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主要是以远程教育为主,最主要的特征还有通过网络落实“五个任何”,分别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内容,在利用互联网的情况下,改善五个任何的灵活程度,帮助学生破解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约束,进而实现自主的学习,并且有效的满足现代化的教育和终身的教学标准。

3、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实现个性化教学。在网络化的教学当中,教育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动向,以往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需求,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将以往从学生询问、报名、选择课程、管理学籍、管理考试作业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完成。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U4-9];TP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阐释了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理念认知内容,而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并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使得“互联网+”作为一种新近发展形成的产业模式,正式被纳入部级行动计划的项目体系中。作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全新产业形态,“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和运行,势必会给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深切的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展开简要论述。

一、准确认识“互联网+”对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深刻影响

“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就是要切实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具备充分现代化特征的应用性技术形态和理念,实现现代互联网产业与传统道路运输产业之间顺畅有序的对接融合,并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有效解决乘客、货物、道路运输应用工具、道路运输活动站场枢纽、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等基本产业发展要素,在道路运输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顺畅化相互连通以及最优化互相匹配问题,逐步建构形成以“线上资源科学合理调配,线下资源高效有序运行”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道路运输产业实务发展模式,并以此为我国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出行服务,提升现代道路运输服务的人性化建设发展水平,以及道路运输行业决策行为的科学合理性,切实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业从传统产业形态向现代产业形态转型发展的实现步伐。从发展形态角度分析,“互联网+”理念在我国现代道路运输产业中的应用,给我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影响。

第一,诱导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互联网+综合运输”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的智慧交通(具体包含智慧化客运以及物流两大板块),能够在基本要素空间流动,泛在互联、综合感知,以及顺畅交互等业务运作行为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切实创造和激发出更多类型且更多数量的经济收益对象,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产业产业链重组和产业生态圈重建工作的实践进程,切实促进我国道路运输产业领域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我国道路运输产业创造形成全新的发展面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扁平化、协同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管理工作模式的建构形成。

第二,深刻影响我国产业的道路运输服务模式,建构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的现代货运网络,能够切实促进供需信息隐身的有效对接,助力现代物流产业基本业务开展模式的创新改良。通过建构“互联网+便捷交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能够实现以多渠道、多方式、交互式和体验式为主要特征的客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工作模式的建构目标,并切实满足我国民众在开展在线票务预订、在线信息查询、在线订票款项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为基点,不断提升服务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个性化水平。

第三,深刻影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呈现的历史背景下,以去组织化、去中间化,以及去公司化等特征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建构发展模式,促使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给我国道路运输产业领域中的小型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以“互联网+”思维指引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体系建设

我国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导致我国道路运输服务业的基本需求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为切实实现对需求结构变化特征的有效应答,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深刻立足我国道路运输在产业在现有发展条件下的阶段性特征,扎实推动大数据技术形态、云计算技术形态,以及物联网技术形态等在我国现代运输产业发展版图中的广泛应用,切实实现现有的类型多样的运输实践方式,在以协调衔接和互联通为形态特征的应用模式之下实现顺畅有序的相互配合。

第一,加快实施“互联网+”客运模式的建设目标,切实做好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工作,扎实推进多元化交通出行实践活动信息充分高效的开发共享。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与应用平台,为独立社会民众提供具备更加充分的丰富性、权威性,以及高品质性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道路客运运输产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

第二,加快实施“互联网+”物流运输事业发展体系,要切实建设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形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加速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技术体系稳定应用的历史背景下,为现代化和微型化物流企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

三、结语

针对“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本文从准确认识“互联网+”对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深刻影响,和以“互联网+”思维指引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体系建设两个角度展开了阐释,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董红雨.“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

[2]李强治,徐西峰.互联网+便捷交通: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J].世界电信,2015(08).

[3]刘伟.迎接道路运输行业“互联网+”新时代[J].运输经理世界,2015(23).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9

[关键词]数字鸿沟特征属性

一、数字鸿沟概念界定

数字鸿沟一词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是,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相关理论,则是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知识沟理论。

数字鸿沟本身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跨学科性。数字鸿沟涉及了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范畴;(2)动态性。数字鸿沟研究的ICT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从传统的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从拨号网络到发达国家的宽带上网,数字鸿沟的范畴在不断发生变化;(3)综合性。人们必须从多个视角来描述数字鸿沟,因为数字鸿沟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为数字鸿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难度。

因此,针对数字鸿沟具有的特征,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数字鸿沟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讲,所谓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基于经济视角的国际数字鸿沟研究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从广义上来讲,数字鸿沟是ICT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的集合体,表现为个人和企业在ICT接入、使用、生产和应用创新上的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与信息的创造、理解、应用和吸收能力的差距。其中,狭义的概念强调时效性,主要针对目前互联网这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普及和扩散问题,强调数字鸿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均衡,表现为各个主体在信息通信技术拥有数量上的差异,强调“硬”鸿沟;广义的概念则将数字鸿沟的范畴扩大化,将“数字”泛指信息通信技术,从信息化的广度来理解数字鸿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强调“硬”鸿沟和“软”鸿沟两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鸿沟的属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后,本文归纳数字鸿沟具有如下的基本属性。

1.技术属性

不同的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的差距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早期的电报、电话、传真等基础技术,到目前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在应用和普及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传统的技术差距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而不断缩小,但是新的技术差距又不断出现,说明数字鸿沟的研究范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造成的。就像20世纪80年代强调电话接入的差距一样,当前的数字鸿沟主要针对互联网接入,关注不同地区、种族、年龄、收入之间在互联网接入水平上的差距,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更多地关注互联网宽带接入上的差距。

因此说,只要客体目标在变动,技术水平的差距持续存在,数字鸿沟的技术属性使数字鸿沟同时存在着量变和质变的发展形态。不同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都遵循S型增长曲线,其中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传统ICT的普及过程,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ICT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这种技术扩散的变化趋势对数字鸿沟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很大的影响。

2.社会属性

数字鸿沟同时表现出社会性。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地理位置的个人和群体是否能够访问和使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表现出社会的公平性,体现了社会包容和数字民主,数字鸿沟的存在无疑导致部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ICT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深深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传统家庭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如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的:“计算机不再与计算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数字鸿沟的存在,无疑将产生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网络生存观的并存与冲突。

3.经济属性

数字鸿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传统的技术差距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延伸,这些差距与信息经济特征与规律的融合和发展,将对微观个体的经济效益提高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凸显出它的经济意义。在2002年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研究者就曾经直接将数字鸿沟等同为经济鸿沟。

从ICT本身的经济特征来看,互联网为代表的ICT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规律和特征,表现出网络外部性、知识溢出以及报酬递增等特点,对于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从经济视角考虑,消除数字鸿沟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利用互联网为主的ICT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宏观上促进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数字鸿沟的特殊性正在于将工业化中的物质财富差距延伸到信息化时代中的数字财富差距,又进一步影响到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差距。

4.知识属性

从狭义概念上看,数字鸿沟表现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在不同主体中的普及和使用水平的差异。数字鸿沟溯源于知识沟和信息沟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沟现象。信息通信技术只是承载知识的工具,数字鸿沟的存在更多地表现为对知识发现、获取、理解、吸收和应用上的差距。在新经济形态中,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信息通信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扩展知识的边界,导致发展中国家所追赶的始终是不断变动的目标。因此,数字鸿沟更多地表现为创建知识、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和应用知识等能力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数字鸿沟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鸿沟是技术鸿沟,信息通信技术本身的特点影响其普及和扩散;从社会层面看,数字鸿沟就是社会鸿沟,是传统社会分化现象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延续;从经济层面看,数字鸿沟是经济鸿沟,不仅仅是各主体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在网络经济中的体现,同时也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恶化;从知识层面看,数字鸿沟是知识鸿沟,是不同群体在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卢斯夏诺•弗兰克:数字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1篇10

1.1网络文化的动态性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发展网络文化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网络与信息的技术的进步、依托网络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产品、新的网络社会、新的网络文化思维方式,新的网络美学观念的涌现都证明网络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网络文化的动态性直接带动着现代远程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特别是网络与信息科技的发展直接为现代远程教育新的变革创造着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近些年兴起的泛在学习是由美国的马克•威士(Mark.Weiser)提出的。他基本设想是把计算机微缩成各种大小嵌入到每件事物,通过无线通信悄无声息地为人们服务。它是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普适计算机环境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

1.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虚拟社区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网络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虚拟性。人们可以以任一名字、任一性别登陆某一虚拟社区。这里有虚拟的医院、公园、邮局、图书馆等,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上休闲等,过一种完全虚拟的生活。[2]国外网络虚拟社区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应该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03年美国林登实验室了名为SecondLife(第二人生)的网络社区,其实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三维虚拟世界。2005年,当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在SecondLife中举办教学活动。其后,登陆SecondLife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飞速增长,教育应用发展迅猛。到2007年,SecondLife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网络社区中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多元化:有虚拟课堂与虚拟实验室等。

1.3网络文化技术的交互性、主体的个性化与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网络文化的交互特性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播媒体的传播交流方式基本上是单向的,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在网络中,每一个网民都不但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人们的信息获得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激发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3]同时网络文化又体现出了主体的个性化的特征。在网络空间里人们的个性与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网络是虚拟、匿名的,就给人们提供了充分表现个性的平台。在网络空间里,只要不危及社会,不有意伤害他人,人们可以充分地展现自我。[3]网络文化交互性也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使得人们在虚拟空间的教与学成为可能,也决定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要采用个性化与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各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的手段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等等。

1.4网络文化的精神特征同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一致性网络文化的精神属性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标识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网络精神特征体现为平等、自由、民主、多元化、分权、兼容、共享等方面,居其核心的则是平等和民主,其他精神可以由此衍生而来。这些精神作为漫长历史的目的性价值追求,作为人类艰苦奋斗的价值目标,互联网使这些价值理想变得更为具体可行。国际互联网络体现了最自由、多元、平等、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知道,具有自由、多元、平等、开放性的网络文化内在地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应使全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等,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受教育者的平等性[2]。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即这样一种教育形式,它强调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即是由平等与民主的网络文化精神所决定的。

2小结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1篇11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思维模式

一、“互联网+教育”的特征

据文献报道,[2]“互联网+”具有“跨界”、“创新”、“重塑”、“开放”、“互联”、“以人为本”六大特征,因此,“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跨界融合。“互联网+”下的教育将改变传统的模式,它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的跨界融合。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可以说无所不能“+”,而每一种“+”,都是原有教育层次的一次飞跃。(二)创新驱动。“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的整体及部分创新,使教育发生了质的变革。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高校,应抓住“互联网+”这一难得的机遇,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新方法、尝试新手段,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三)重塑结构。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互联网+教育”打破了原有的各种关系结构,使教师、学生、教学组织、教学媒介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重塑结构成为了教育创新的源泉,只有科学的教育结构,才可以让教育走得更持久。(四)开放生态。教育的生态性表现为多元化、多样化、质变等。“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的上述特性更为突出、更具有操作性。通过信息技术与人的融合,实施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促进了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生态特征。(五)连接一切。互联网的目标就是连接一切,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把整个世界推向了全民互联网时代,我们终于可以借助个人智能设备来实现教学组织、教学媒介的多样化,互联网把学校、教师、学生连接在了一起。并且,“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走出了学校,跨越了地区、国家,将全球连成了一片,从而真正实现了全连接时代。(六)以学生为本。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作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得到了充分表现,“互联网+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细微化,而教师则更侧重为学生的指导者以及学生人生的启迪者。

二、“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结合其所具备的六大特征,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备“跨界思维”、“创新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用户思维”六种思维模式,以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化需求。(一)跨界思维模式。跨界思维的本质是一种融合思维,互联网的发展在方便信息传播的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熟悉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还需加强自身的理论认识,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法律、职业指导等领域的内容,培养跨界思维,增强对学生工作的把控能力,用知识的魅力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常与班主任、代课教师和学生干部交流,并将工作扩展到学生学习、实习、生活、就业等各个领域,用跨界思维的方式,以综合的手段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二)创新思维模式。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强调关注产品的创新。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备追求极致的创新思维模式,找准大学生成长的“强需求”,在教育情景的营造、教育内容的构思和教育载体的选择方面,不断突破惯性思维,大胆创新。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将教育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以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方式创新教育模式,将学生管理工作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中。(三)社会化思维模式。互联网的社会化思维模式的核心是网,人与人关联交互,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形成的一种“印记式”的互联网形态。这样的社会变革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具备社会化的思维模式。学生管理工作单靠一方的力量无法完成,需要学校的多方参与配合。就校内而言,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处理好与教务处、后勤集团、保卫处等各部门的关系,通过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就校外而言,辅导员更要与家长、校友做好沟通,与社会机构、用人单位广泛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四)平台思维。现如今,平台思维脍炙人口,通过平台的建立及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互赢。智能互联网时代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而互联网在这方面则表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其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能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和收集信息,学生通过自行下载浏览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得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只需通过一个网络平台即可完成,正如校园网的出现已经逐渐取代校园内的信息公告牌。此外,各种网络工具的更新和出现,丰富了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方法和手段。目前青年大学生都习惯于使用电子邮箱、微博及各种聊天工具,高校通过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可实现与学生随时随地的交流和沟通。这些新媒体与学生管理模式的结合,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革和拓展,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向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通过与学生的线上交流与资源共享,介入学生的网络领域,了解学生在网络社群中娱乐、学习方式,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五)大数据思维。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网上学生们通过海量的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备大数据思维,紧跟时代步伐,迅速改变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当下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及所带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的诉求和意见、分析相关数据,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的思路,实现个性化辅导。(六)用户思维。互联网用户思维对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启示在于要求其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指挥长,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合作者,因此,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把成长的舞台留给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改变以往单向刻板的教育方式为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不能被动地等着学生有问题来找自己,而应更积极主动地去联系关爱学生;加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四难(学习、经济、心理、思想)学生给予重点关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结合“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以学生为本”六大特征,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备“跨界思维”、“创新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用户思维”六种思维模式,以适应时代特征,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韦璇,王金枝,吴蒙.高校职院“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6(27):225-226.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篇12

【关键词】互联网;导演模式;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27-01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导演模式,因此,对于当代导演而言,要充分掌握互联网中的各种文化元素,特别是围绕信息化手段,针对当前导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性调整。自媒体导演设计方式相对比较独特,这些也深刻影响了导演对于各种元素的把握,所以导演模式要进一步进行调节,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导演模式的各种要求,特别是影视艺术新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都需要互联网技术对于导演模式的调整,以此促进导演艺术的发展。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调节,导演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兼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文化,从而提高其对于时代的适应能力。

一、网络传播对于导演模式的影响

首先,网络传播扩大了导演模式中的表现空间,特别是在传统的导演模式中,往往受到各种时间和空间等具体条件的约束,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因为互联网技术是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它让视觉空间和物理空间能够双重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过去,观众无论是观看节目或者影片,都需要遵守播放时间或者播放地点,而网络时代的传播技术打破了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让原来相对狭小的播放时空得到了更大的拓宽。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导演应该更进一步地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适应这种多元时空之间的调节,以此让观众可以享受到跨时空的观看感受。

其次,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也是具备开放性的,这种开放性让传统创作过程和欣赏节目的过程也不需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让观众在更加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观看节目。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不仅是节目的观看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成为节目的创作者,这也是当代导演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让传播模式没有固定的限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也应该是包含全新的思想,这样才能够让观众更进一步体会节目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影视节目的受众群。

再次,网络传播也具备交互性的特点。交互性包含了互动的特征,这也是当代影视作品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影视类作品主要特征是制作者对现实发生事件进行艺术性的改造,通过艺术性的手段进行呈现,对于人类以及社会进行深入解读等。所以,电视节目或者其他影视作品,都应当具备艺术氛围。网络让影视节目本身的艺术性和特点得到全面发展,影视节目本身的多元互动特征和各种资源的交互性,也让导演模式更加注重和观众的互动,通过贴吧和各种留言板等互动平台,实现导演与观众的互相交流,这也是对传统单向的导演模式提出了革新要求,代的导演模式必然是双向交流互动的。

二、互联网下对导演模式的反思

第一,互联网时代要求导演不能过分依靠明星吸引观众,而是应该注重影视作品本身的内涵,从而让观众更进一步关注导演的作品。一些影视艺术类作品的低俗性或者是过度娱乐性,都不应该是互联网时代导演模式的主流。因此,导演要积极地探索如何让作品更进一步地反思世界和思考现实,并且与导演模式相互结合,真正调动导演模式中的各种积极元素,让观众关注到这些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思想价值,而不是盲目地依靠猎奇或者制造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导演模式,还应该避免同质化,避免盲目跟风。因为导演过程中,往往在节目内容的设置和调节等,会出现互相之间参考和学习,但是这样的状况容易导致电视作品出现雷同的现象。所以,导演应该注重对人文内涵的挖掘,对人的自我意识和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思考,多加入独创性元素,并且让各类元素更好地体现在作品上,让电视影视类作品都能够真正反映现实和民生,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结语

导演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模式,所以导演在结合互联网时代所出现的文化动态和发展趋势,要充分分析,从深层次的角度出发,解读人间百态,真正反映社会现实,以此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所以,导演模式不能够盲目跟风,要具备内涵和思想,真正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导演模式要充分吸收互联网时代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元素,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人文价值和各类元素,进而推动导演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顾兴彦.传统民族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1):175-176.

[2]陈思如.全球化语境下电视节目发展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02):153.

[3]金玉萍.作为物、技术与媒介的电视――托台村维吾尔族电视使用研究[J].新闻大学,2012(03):59-6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道德与法治诚信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道德与法治诚信的重要性范文1篇1一、会计法律制度缺陷与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

    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研究范例(12篇)

    - 阅0

    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研究范文一、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