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1篇1

组织人员精心制定并出台了《2014年自治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方案》,总体规划好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6月9日,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周密部署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形成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组织好宣传周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6月10日上午8:30,在县城繁华地段的建行前面举行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2014年县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县政府办、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县国资委、县总工会、共青团县委、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电局等主办单位和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1名领导和2名业务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政府吴冬副县长在启动仪式上做重要的讲话。仪式启动后,各主办单位以宣传画板、摊位展示、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我省和我县节能减排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我省和我县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及限塑规定等,开展节能减碳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咨询4500多人次,发放《节能减排低碳宣传手册》、《节约用电小窍门》等宣传材料3800多本(张),悬挂宣传横幅10条。

三、多方位开展宣传活动

(一)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6月10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全县各公共机构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以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能源紧缺体验;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出行形式践行节能减排;工作人员通过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即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办公室无人时及时关灯,推广使用节能环保铅笔、再生纸等绿色办公用品,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支持节能工作。

(二)开展节能政策法规宣讲。6月11日,各公共机构安排专门时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节能政策法规,做到分管节能工作的领导要亲自宣讲节能政策法规,工作人员认真听讲、做好笔录,开展学习讨论。

(三)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县商务局组织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引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培养节能环保理念,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提高每个公民、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引领和带动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四)开展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活动。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校园节能低碳行动”,利用学校校报、校刊、广播、网络、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节能低碳知识,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低碳氛围。组织“三个一”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一次能源资源国情报告会或气候变化、节能低碳、生态文明讲座,组织一次节电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有关节能低碳的团队活动或班会,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创意思考和创作,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节能减排降碳理念和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

碳中和(CarbonOffset):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大部分舆论认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已经成为社会潮流,而碳中和是目前最有效也最高尚的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费给专门的企业或机构,或亲身参与或通过第三方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脱啊脱

在2050年,你将会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在巴西对意大利的世界杯决赛上,双方球员全部赤身裸足,为了视觉区分,他们只在身上涂抹代表各自国家颜色的油彩――这是2006年流行天后麦当娜在由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组织的“LiveEarth”第56站演唱会(温布利球场)上给我们的启示。

“应对全球变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穿衣服。”麦姐在2008年5月为《名利场》拍摄封面时也说了类似的话,“因为衣服越短,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石油和化工材料就越少,洗涤时浪费的水源和洗衣粉也越少,这些减法将导致更大的减法――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如果赤身真的能拯救地球,那么尊敬的布拉特先生是否会在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式上站出来,给那些小伙子们“以身作则”示范一回?这当然是个玩笑,抛开全球观众能否接受不谈,那时候的南非毕竟是冬天。

全球变暖近年来已经成为让人恐惧的话题,在戈尔所著的畅销书《难以忽视的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中,你能看到很多触目惊心的画面:“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雪已渐渐消融”,“阿尔卑斯山整个冬天都没有下一场雪”……不要认为这些只会对冰雪项目产生影响,足球界也感到了危机:去年12月21日国际米兰对拉齐奥那场联赛,气温达到了零下7摄氏度;这还不算最糟的,2008年伦敦遭遇了74年来首次10月飞雪,给当时的英超联赛造成了重大影响。也许有读者会问,南非世界杯是在冬天,你这里扯的也都是冷,跟全球变暖有啥关系?这个,我们可以用气象界的一句名言来解答: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

关于全球变暖与足球的关系,还有更糟糕的……就在国际米兰对拉齐奥那场寒冷比赛进行的同时,在丹麦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却是一派剑拔弩张的景象,尽管与2007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峰会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标准。但最好的消息却来自于世界杯,在南非政府和国际气象署的操作下,32强中已经有17支球队(巴西、科特迪瓦、南非和朝鲜等)宣布加入“碳中和足球队”协议,他们将通过投资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等措施,来抵消球队在世界杯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俗称碳足迹)。

麻烦啊麻烦

自从2006年德国世界杯率先提出“绿色足球”的规划后,足球界已经正式加入到“碳中和”的阵线联盟,德国政府出台了包括交通改造在内的一系列能源回收开发项目;2008年瑞士和奥地利欧洲杯,组办者则提出了“绿色欧洲杯”的口号,在新建的场馆设施中所用的材料很多都是回收的瓦砾。2014年还没到来,巴西亚马孙州政府已经向巴西足协上交了提案,建议从现在开始就保护环境、减少砍伐,以抵消届时赛事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在组委会和当地环保机构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世界杯和2008年欧洲杯仅产生了9.8万吨(少于预计2000吨)和4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德国世界杯也因此成为首届实现“碳中和”的世界杯。

但在南非,这样优异的成绩很难实现,尽管南非政府允诺将在“碳排放”上投入巨资,但仍然无法避免南非世界杯成为“历史上最脏的世界杯”。根据《独立报》报道:届时南非杯将产生275万吨“碳排放”,是有史以来所有体育赛事之最,其中有67.4%的碳排放是航空服务产生的,主要是因为南非地广人稀(南非领土面积是德国的3.4倍);落后的城市交通届时也将带来大量“碳足迹”,从开普敦开车到约翰内斯堡需要17个小时,还有别忘了那些在非洲草原上自由奔跑的斑鬣狗和羚羊,它们排放的二氧化碳会是波音飞机的十倍……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南非世界杯组委会把更多期望寄托在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球迷身上,如果你们不希望看到文章开头那样的足球,就请严格遵守南非世界杯组委会提出的建议:1.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球场;2.少开冰箱、少吃冰淇淋……10.在离开南非前,最少种植一棵树。

难啊难

南非在行动,遗憾的是,在足球界碳中和概念并未被广泛接受,因为这威胁到一些传统的习惯,而这些减排运动到底是使足球走向“绿色”,还是走向“原始”,也在成为人们的隐忧。

在南非,球员们可能会面临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麻烦:鲁尼吃不到他喜爱的煎烤牛排,因为生产一公斤牛肉会产生36.4公斤二氧化碳;C罗在酒店房间里怎么也找不到空调遥控器,他们将“享受”到在中国乡村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热水器,酒店服务生会费劲地向他解释:少使用暖气和空调一分钟,一年可能给地球减少2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一些过去欧洲球队长期保留的传统也会被叫停:卡佩罗会被告知,英格兰队传统的“咖啡时间”被取消了,因为每天一杯黑咖啡,一年会向大气排放28公斤二氧化碳;德国队教练组也不能再使用小纸条了,因为废纸同样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大部分主教练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他们不得不把所有球员集中到一起再飞往南非,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让有比赛任务的球员在最后时刻乘坐专机飞往集训地,除非这位球员愿意支付碳抵消费用……

在职业联赛中,还没有哪家俱乐部能真正站出来为减排运动做宣传,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会使正常运行的足球界产生混乱(见《低碳足球的成本》)。现在“碳减排”的工作只有一小部分球队在做,伊普斯威奇队是全球第一家“碳中和俱乐部”,在CRed公司的协助下,他们在2006年6月加入了这一计划;奥地利后卫马丁・海登是足球史上第一位“碳中和球员”,2008年欧洲杯期间,他向公众承诺会按自己在赛会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支付费用。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是“最具广告效应”的,CRed公司发言人也承认:“现在要想说服大俱乐部和球星加入到这一组织很困难。”

巨大的讽刺是,这些豪门俱乐部或大牌球星往往才是释放二氧化碳的最大主体,贝克汉姆夫妇就是个鲜活的例子,这对贤伉俪“荣膺”去年《芝加哥论坛报》评选的“年度污染大王”,仅小贝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是普通人的18倍,其中包括了他的26辆大排量名车以及40万公里的飞行里程所产生的排放……如果像小贝这样的名人能站出来,对公众无疑是个好榜样,遗憾的是这些本该站出来的人却始终保持沉默。这种沉默理应付出代价――要么,贝克汉姆们为自己释放的二氧化碳买单或者亲自种植相应数量的树苗;要么,就请他们像麦当娜那样用行动告诉我们:“拯救地球最好的方式就是啥都不穿”。

低碳足球的成本

尽管“绿色足球”已经成为足球界的共识,但真要实现“一脚破门”仍存在相当难度,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在“后场倒脚”。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比赛,我们面临的最严酷防守是自身已经形成了近半个世纪的坏习惯,要打赢这场比赛,成本实在太高了。下面我们以几个例子作为佐证,假设真的实行了减排运动,俱乐部、球员甚至商家将为此损失多少,或者说他们将为减排运动支付多大的成本。

这是温布利大球场,共耗费了钢筋1.5万吨、结构钢2.3万吨,以每吨钢材释放2吨二氧化碳计算,建设温布利球场排放了约7.6万吨二氧化碳,这使温布利球场成为欧洲最大的“污染体育场”。由于欧洲大部分体育场模仿温布利的建筑结构,这意味着,如果按照低碳足球的标准,很多正在建设或已经建设的体育场都将被重建或改建,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

成本费用:156万欧元(注:由于重建、改建费用难以估算,在此仅计算温布利将支付的碳中和费用。)

当然,减少球场座位数能降低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在很多新球场都是这样做的。问题是,球场周边的私家车位却增多了,拜仁的安联球场有11000个停车位,是欧洲最多的,按照欧洲停车费用每车5欧元计算,一场比赛,这些车位就可能给球场带来近5.5万欧元的收入,但如果这些车位统统取消的话,一场比赛将减少近12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成本费用:最少一场比赛5万欧元

想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却不愿重建球场或减少停车位,提高球票价格可能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原本15欧元可以看一场伯明翰的比赛,那么现在可能要额外支付1欧元,这1欧元将被俱乐部投资到能源环保项目上,但这个提案很难被公众接受,还可能使原本的潜在消费者成为电视机的俘虏而不再来球场看球。

成本费用:场均最少1万欧元

制造一双运动鞋使用6升石油,一升石油会产生2.4公斤二氧化碳。耐克和阿迪达斯一年的销售收入都在13亿欧元左右。没人愿意放弃这笔丰厚的收入,当然最重要的是,难道你真的想看C罗们赤身裸足踢球吗?

成本费用:10亿欧元左右

球队只满足于自己卖掉了多少球衣,却从未想过这会造成多少污染。现在的大部分球衣是化纤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石油和能源,但球衣销售收入是俱乐部财政的重要来源,一支冠军联赛参赛队每年最少也有100万欧元进账。如果这块大面包很难让人放弃,还有一个好办法――球队对已经过时的球衣进行回收,每公斤纯棉织物可以减少大约32.5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成本费用:最少100万欧元

你能想象,以后曼联队的比赛只能在白天进行吗?进入老特拉福德球场的主页,你会看到一片流光溢彩的梦幻景象,1957年,这家俱乐部就开始使用了照明系统,这些泛光灯点亮了曼联的金色之光,但每缕光线也造成了0.1吨二氧化碳排放。现在已有媒体建议英超联赛像赛马一样,都放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但这种想法很难实现,除了大部分球队不习惯没有照明的比赛外,最重要的是,在欧洲足联“五星体育场”评选中,照明灯瓦数及数量是一项重要的标准,现在你能知道“梦剧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吧?

成本费用:无法估算

一个人如果一个月不换洗衣服,你会嫌他脏,但洗衣使用的洗衣粉和浪费的水源将造成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同理,一座球场始终坑坑洼洼也不灌溉,地暖系统长期不打开,这样的客场肯定让弗格森气得发狂,但今后老爵爷会得到让他气得发抖的答复:这一切都是为了地球,因为这两项工作会造成比洗衣设备更大的二氧化碳排放。

成本费用:无法估算

成为一支低级别联赛球队也挺好的,没有航空预算,出行都是公共用车,卖不了多少球衣……伊普斯威奇俱乐部在2007年里减少了近6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他们一共为自己赢得了12万欧元的环保基金。根据赞助商协议,他们每年会得到相同数字的钱并增加到球队的转会预算中,但问题是,这笔钱能为他们买来升级吗?

成本费用:3000万欧元(注:升级附加奖金及电视转播和赞助合同综合得出)

足总杯将被取消?根据CRed公司的计算,2007-2008赛季英格兰足总杯一共产生了42054吨二氧化碳,但包括冠军奖金(340万欧元)、电视转播费和赞助商金额在内,曼联这样的球队一年可以从足总杯中最多获得1000万欧元。如果让这项历史悠久的杯赛寿终正寝实在于心不忍,那么请听一下温格的建议吧:足总杯先取消重赛吧,起码能减少一点二氧化碳排放。

成本费用:1000万欧元左右

如果世界杯以后都在欧洲举办,上文的很多尴尬就不复存在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代价实在太大,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减少世界杯举办城市、精简世界杯参赛队,或者英联邦组团参赛。

成本费用:无法估算

请翻开本刊2008年8月B版“重磅”《足球暑假》,对照其中的《商业拉力赛》一文,测算欧洲球队在去年夏天一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测算标准: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飞行公里数乘以0.275吨。想知道为什么足球界在“绿色足球”上行动如此迟缓吗?看看他们的账单吧:2003年第一次亚洲行,皇马进账800万欧元;2009年曼联亚洲行,俱乐部一周内净入1000万欧元……

成本费用:1000万欧元左右

足球界暂时还未对一场足球赛进行科学的碳排放计算,但从其他体育比赛可以找到借鉴。2008年9月一场佛罗里达马林鱼队对坦帕湾魔鬼鱼的职棒联赛中,体育场馆总共释放了440吨二氧化碳,依照这个标准计算,一场英超联赛主队客队应该共同承担差不多8800英镑的碳中和费用。

成本费用:近10000英镑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3

关掉不必要的电灯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事实上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白天少开或关掉电灯,夜晚家里人尽量在同一个房间里活动,进出家门时随手关灯……“地球一小时”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

及时关掉电脑――

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瓦-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多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网上付账单――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解下领带――

2005年夏天日本商界白领纷纷脱下他们标志性的深蓝职业装,换上领子敞开的浅色衣服。这是日本政府为节约能源所作的努力。那年夏天,政府办公室的温度一直保持在28℃。整个夏天,日本因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9万吨。

舍弃牛排――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如果你转作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约1.5吨。

打开一扇窗――

我们每年人均排放约25吨二氧化碳,怎样减少这个数字?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打开一扇窗户,取代室内空调;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几度。数据统计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调调高一度,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度电。

挂根晾衣绳――

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你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自备购物袋――

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下次去杂货店的时候,别忘记自备购物袋。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4

1.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积极开发交易产品,健全配套的登记、结算、信息等制度,搭建交易平台,培育交易市场,完善交易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自愿减排交易。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主体功能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结合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科学确定各地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合理制定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选择减排任务重或潜力大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包括总量目标、配额管理、监测报告核查、交易、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等要素的碳排放权交易基本框架体系。试点地区要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健全管理机构,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2.鼓励企业通过产品低碳认证。按照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标准,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工作开展。组织企业开展低碳系列认证知识交流会,开展低碳认证制度建设研究工作,以产品为链条,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产品低碳认证标识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消费选择引导、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

3.提高全社会参与水平。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的办公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大设施低碳化改造力度,推进低碳理念进机关、校园、场馆和军营。逐步建立低碳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制订政府采购低碳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比重。推动行业开展减碳行动。制定钢铁、化工、石油、建材、煤炭、轻纺、有色金属、交通、建筑等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鼓励企业完善促进节能低碳生产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低碳发展责任。选择全省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企业,试行“碳披露”和“碳盘查”,开展“低碳标兵”创建活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组织开展家庭、学校、社区、农村等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1.适时修订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适时修订已出台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规、条例、行政规章。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管理条例、标准制定中的引领作用,参与国家相关法规制定,同时对我省相关法规做出补充、修订和完善,切实保持各领域政策与行动的一致性,发挥协同效应。

2.及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章、条例、标准。根据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总结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建章立制的经验,确定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政策框架和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和工作要求。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领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与管理要求,制定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制度及统计、检测、核算、考核制度,信息披露和管理制度,以及反映我省特点的配套法规、标准。

3.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加强相关领域的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形成督查工作的长效机制。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建立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各市、重点用能单位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为落实相关激励约束政策提供支持。

4.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宣传、法律教育力度,提供法律服务,保护合法权益,依法明确企业责任、政府职责和公众义务,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经济支持体系

综合运用财税、投资、金融、价格和收费等多种低碳经济政策,制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投资导向目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加大政府引导和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支持体系。

1.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主导作用,建立相对稳定的政府资金渠道,确保资金到位和高效使用。设置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以及在农业、森林、水资源等领域的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财政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加大财政专项引导资金,落实节能低碳产品惠民政策,大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新能源应用工程,促进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公共机构、商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支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完善税收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节能环保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对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给予企业所得税抵免,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政策。对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环保型建筑和现有建筑的节能实行税收优惠。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促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及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实行税收优惠,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健全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继续实行《省级机关节能降耗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机关单位对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用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调整政府采购目录,完善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监督制度,定期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实行节能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加强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2.投资政策。完善投资政策。规范和完善投资管理政策,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引导投资更多地投向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审批程序,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低碳产业投资项目,要简化投资审批、核准手续,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标准。鼓励拥有先进低碳技术的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完善循环经济投融资促进体系,将由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变为以市场选择为主。优化投资结构。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科学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促进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非化石能源发电、新能源产业、低碳技术研发、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以及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提高对低碳试点和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发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能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市场需求,有效引导企业生产和公众的高碳化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创新投资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投资机制。政府引导资金,要灵活运用补助、贴息、杠杆基金等手段,探索建立以政策性投资公司、专业化担保公司和发展基金等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新模式,引导并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绿色发展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标准,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重点耗能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社会化服务。

3.金融政策。加大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技术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低碳高效环保项目实施金融倾斜,大力扶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加快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多层次低碳金融保险市场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增强对农业、水资源、渔业等行业的金融保险服务,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低碳经济领域,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利用外资。积极利用中国清洁发展基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等双边和多边基金,支持我省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4.价格和收费政策。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助手段,建立和完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温室效应成本的资源价格机制,推进一次能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策,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电价机制。完善输配电价,竞价上网,以发电与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按照成本定价为目标,兼顾通胀形势和不同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稳步推进电价市场化。鼓励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气、余压等余能资源综合发电,完善余热发电上网价格政策和电价补贴政策,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适当提高加价标准。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根据产业实际,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类别及其耗能水平的评价甄别工作进程,修订差别电价加价目录,及时公布不同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的企业名单,对超过国家和省能耗限额的产品和用电单位,依法执行惩罚性价格,严格控制高耗能单位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适当推行居民用电阶梯式电价。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创新收费政策。全面实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落实“谁受益谁付费”和“污染者付费”原则,科学设计收费政策。创新城市交通收费政策,建立分区域、分时段的差别收费政策,研究开征道路拥堵费,促进绿色低碳交通。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制度,推行环卫行业服务性收费,减少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碳排放。

四、加强省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生态环保,集中布局”的原则,不断探索区域间、国际间低碳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吸收先进低碳理念和技术,开展项目合作,推动我省低碳发展。

1.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的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发达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成功经验。建立政府间多种合作交流机制,利用多种方式,以各类园区、示范区和研发平台为载体,加强与美日韩、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和相关区域组织在节能环保相关产业上的合作和交流。及时总结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建设的好经验,创新利用外资建设园区新模式,利用产业导向和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外智力、技术和资金支持,争取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积极推进CDM项目实施。着力加强与CDM相关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专家队伍及咨询中介机构的合作,提高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能力。

2.推动企业开展多边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节能环保关键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减少排放。引导省内企业与国外大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管理经验的合作交流,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综合竞争力。鼓励外资企业采用先进的低碳工艺与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我省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CDM项目合作。

五、科学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健全办事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的整体合力。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部门应根据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全面落实各类支持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尽快推出一批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生态环保低碳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规划的衔接。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搞好与农业、工业、林业、水利、能源、环保、科技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各市要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重要任务、保障措施,并服从全省统一的战略部署。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5

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

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碳排放的主要的来源。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数据表明,1952~2007年期间,因化石能源消费,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增加了51倍。图1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之间,呈现出一个指数型耦合相关关系。三条曲线处于高度重合或平行状态。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增长和碳排放增长倍数之间的变动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影响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碳排放系数,和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投入强度等等。

例如,图2中的第3项与第6项(ENERGY/GDP),是生产单位GDP的能源强度指标,这个指标,客观上是对产业结构、生产技术的描述。技术进步,结构转型与优化,必然减低能源强度。第4项(GHG/ENERGY),是单位能源消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称为排放因子或排放系数,与产业结构无关,但与能源结构和能源中的碳含量有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综合能源的排放因子,是影响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

1952年,我国煤炭消费的比重超过了90%,到2009年,总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总量仍占到了69.9%。由于煤炭的碳排放系数高(见表1),所以,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单位能源消费,具有高碳排放特征。2006年,我国综合能源需求为24.627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3亿吨,综合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2.152,碳排放系数为0.5869。

我国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投入强度,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决定中国碳排放高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单位GDP产出所需的能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高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呈正相关关系。1959~2007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增长了49倍和67倍,相应地,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增加了51倍。

李善同等在假定2010~205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从3%降到2%,能源利用效率每年提高3%~2.5%等条件下,设定基准情景,对我国未来能源消费需求与碳排放做了系统的分析与预测。

从表2可见,虽然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处于迅速改善状态,能源结构也越来越变得低碳,但由于人口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2045年以前,一直保持增长。由此而导致的碳排放总量在2045年以前也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5.09吨,到2045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8.98吨。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分布特征

2006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4.05吨。2007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4.99吨,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0.29吨。中国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分布,具有以下区域特征:全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呈一带两区分布格局。(见图3)。

西部地区,为中碳排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4-8吨之间,围绕全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上下变动,范围包括青海、宁夏、甘肃、新疆等个省、自治区。中部地区,为高碳排放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10吨以上。范围包括四川、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省、自治区。

东部地区,为高低碳交错排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0~10吨之间。范围包括沪、浙、闽、海南、广东、广西、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鲁、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全国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西北高东南低,呈带状梯度分布格局。(见图4)。

东南沿海地带,为低碳排放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范围包括沪、浙、闽、海南、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为中碳排放区,万元GDP排放在2~4吨之间。范围包括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吉、辽、青海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京津与黔冀是中部地带的特例。其中,京津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而黔冀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4吨以上。

北部地带,为高碳排放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4吨以上,范围包括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等个省、自治区。

主要受人均GDP不同的影响,单位GDP的碳排放水平,与人均碳排放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别。如贵州,人均GDP水平低,所以,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高。

中国各地低碳减排压力状况

与“G8+5”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碳生产率位于较低水平,2007年中国碳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法国的6.8%。由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的碳能源排放系数较高。在“G8+5”国家中,2007年中国的碳能源排放系数仅低于印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0.73吨CO2/吨标准油。中国低碳减排压力,来自于中国我国碳排放总量,在2010年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人均碳排放水平,达到1.39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各地碳减排压力,取决于各地碳预算亏损与盈余的程度。碳预算亏损地区,存在碳排放负债,减排压力大,碳预算盈余地区,存在碳排放空间,减排压力小。

从图5可知,全国碳预算亏损与盈余的省份分四大类:一类是碳预算大幅亏损省区,主要是山西与内蒙古,两个重要煤炭资源输出省、自治区。二类是碳预算小幅亏损省市区,包括上海、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宁夏等省市区。三类是碳预算接近亏损省市区,包括北京、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海南、浙江等省市区。四类是碳预算盈余省市区,包括甘肃、陕西、江苏、重庆、福建、湖北、云南、江西、河南、广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等。

中国低碳发展情势与问题

2009年11月2日,国务院总理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时表示,哥本哈根会议成功的关键,是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坚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但是,以丹麦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愿意这样做。他们不仅不理中国政府的建议,而且脱离巴厘路线图,在气候峰会上,背着中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抛出所谓丹麦议案,置中国于不义,置发展中国家于不利。

我国代表团在总理总理的领导下,联合与团结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勇敢地与西方国家集团进行博弈,抛出了新方案,挫败了对方的阴谋。最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以我国主导的气候方案取代丹麦等发达国家方案而结束会议,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赢得了尊严,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由此,引爆2010年中国低碳热。

“两会”热议低碳经济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在“两会”期间,收到了大量有关如何落实我国减排承诺的低碳经济议案。九三学社中央有“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民盟中央有建议适时开征碳税的提案。到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两会”热议中国低碳经济达到高潮。《报告》全面总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阐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低碳经济”这个词是这一届政协委员提案当中的关键词。

大多数“两会”代表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度,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未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前景,也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仍有较大增长需求,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矛盾,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最佳选择。

民间低碳活动风起云涌

“两会”以后,我国民间低碳活动风起云涌。其中,影响面较大的主要活动类型有:

创立“低碳联盟”

武汉首批54家企业签订“低碳联盟”,共同倡导生产加工与产品质量以低碳为准绳,做“绿色低碳企业”。绿色低碳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主要产品服务质量水平高、组织质量保证能力高,绿色环境管理与绿色能源利用水平高,社会权益保护、节能减排指标好。低碳企业培育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汉阳分局成立了低碳专家组,帮助企业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节能降耗增效。为低碳企业培育,邀请技术含量高的中关村节能公司,为武汉企业设计、组织与实施低碳方案。

主办低碳论坛

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办“零碳联盟”,在上海世博园零碳馆主办“零碳在中国”领袖论坛。通过购买碳汇及种树等形式,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制造行业首家“零碳”企业。

签订自愿节能减排协议

江西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及所属企业,向九江市政府签署自愿节能减排协议,承诺模范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并计划于2010年底前淘汰辖区内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以2009年为基准,到201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下降6%,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275吨标准煤;到201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下降12%,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255吨标准煤。

综上可见,自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家、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到低碳经济中来,节能减排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2010年可以堪称中国低碳经济年。

城市低碳发展已经起步

城市是国家与区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在国家与区域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碳排放大国,而中国城市是低碳减排的主力军。因此,城市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正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地方城市政府是低碳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与推动者。但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特点。这里仅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介绍。

西宁:环境工程引领低碳经济西宁以环境工程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开展了“煤烟型锅炉综合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整治,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完成了29公里长的南川河、湟水河治理,修建了近10公里长的滨河游园,形成了近200万平方米的水面,增加绿化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新建了湟水森林公园、鲁青公园、南凉虎台遗址公园、浦宁友好公园和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开发餐厨垃圾与“地沟油”回收利用项目。从2008年6月开始,每天集中处理全市近3000家餐饮企业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100余吨、废弃油脂约3吨,树立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西宁模式”。

中山: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山市将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中山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支柱产业,将中山建设为广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目前中山市已编制出《中山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版)》。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还联合主办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宣传推介中山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重庆:建造节能低碳楼宇重庆市渝中区政府与西门子签订了建筑节能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积极探索利用西门子领先的节能楼宇技术和解决方案,推进渝中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把渝中区打造成重庆市“低碳经济”的示范窗口。

随州:建筑倡导绿色节能随州市城市建筑倡导绿色节能,大力推广新型材料的应用,走“低碳经济”之路。主要行动有三项:一是自2006年以来,重拳打击粘土砖厂。截至2009年年底,该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关闭粘土砖厂5家,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砖12亿标块,节约土地1980亩,节约标准煤7.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11吨。二是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热水。市烟草公司综合楼顶,面积达125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已经安装完毕,并配备了空气能热泵系统,在连日阴雨天和冬天阳光不够强烈时提供热水,1年平均有10个月不需要其他能源,节能率达70%以上。三是申报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目前在建的长盛大厦,按照节能65%的标准设计,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空气能系统等国内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每天可提供35吨生活热水。

成都:打造“零碳成都”品牌成都正在实施打造“零碳成都”城市品牌工程,发展低碳经济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做减法”就是让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做加法”就是要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非碳基能源的开发、研发,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理论上“零碳成都”欠科学,实践上“零碳成都”目标难以实现,但是,作为一种愿景,还是十分美好的。

镇江:打造太阳能产业基地镇江规划做大做强薄膜太阳能产业,打造中国建材光伏产业基地。目前,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镇江实行战略合作,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在镇江开发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型太阳能房屋,形成全国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和TCO玻璃生产能力,设立太阳能应用研究院,从源头开始,把整个薄膜太阳能产业链完全打通,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产品,建设新能源应用研究基地。

金华:设立异地开发区金华市在当地经济开发区内划出一片土地,设立异地开发区,给地处上游区域经济欠发达的磐安县开发,所得税收等收益均归磐安县。在异地开发区内,金华市委市政府充分授予磐安县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分期给予磐安县开发空间,由磐安县人民政府组建开发区管委会,独立行使园区内的县级经济管理权。园区内的建设管理也由磐安县开发区管委会自主实施。但园区总体规划、税收等经济政策,要与金华市区接轨,避免不协调和不公平竞争。土地征用由金华市开发区统一组织实施。

2009年,金华异地开发区内企业为磐安县创造了1亿多元的税收,提供了1万余个就业岗位,区内企业的员工多数是磐安人。同时,磐安县原来乡乡镇镇办工业,境内生态环境处处受威胁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目前,磐安县已成为“部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5.4%,98%的河道水质保持在I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I级标准。

延安:试点“太阳能屋顶”建设为发展低碳经济,延安市政府出台了《延安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扶持太阳能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从今年起,延安新建建筑施工图须审查备案、从材料的购买到安装完成都将有专门部门进行检测。不但要采用供热分户计量、按量收费,而且还将大力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延安规划局综合办公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全省第一个“太阳能屋顶”试点工程,计划一次性投资735.56万元,年限内维护费90万元,寿命25年,建成之后年发电量约为232449度,相当于标准煤83.68吨的发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约220吨。延安市的国家机关、学校、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也将成为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的首批推广对象。全市城镇区域内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和新建改建的宾馆、酒店、医院、公共浴室、商住楼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潍坊: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潍坊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生产基地。电源结构已从单一煤电,向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并举的方向发展。自2009年初,昌邑、滨海、安丘等风电场并网发电,同时昌邑生物质发电项目和沼气发电项目等也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为22.4万千瓦,预计年底达到48万千瓦,年可发电12亿度,节约标准煤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深圳:投放“减排节能”电动车电动出租车投放市场,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进入电动汽车元年,也标志着我国出租车开始进入电动车时代。深圳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6纯电动车采用了“绿色之芯”ET-Power铁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相当于燃油车能耗费用的1/3至1/4,充满电后可以跑300公里左右,是目前世界上续航里程最长的纯电动汽车。深圳已有40辆E6电动出租车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是全球首个正式运营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天津:发展集中供热,贷款节能减排近年来天津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天津市企业争取国外优惠贷款,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领域投入。天津将利用法国开发署4000万欧元贷款建设大任庄项目,总投资7.6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装机容量700兆瓦热源厂一座,53公里一级热水管网和82座小区热力站。项目建成后替代小锅炉房,每年可节煤13.8万吨、节水21.8万吨、节电1000万千瓦时,能减少灰渣排放量1.4万吨、烟尘排放量57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200吨。

主要问题

纵观中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各地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与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部分城市没有低碳发展规划就开始行动,有行动的城市项目选择定位不当,公共投入不计成本,国民福利浪费严重。

例如,上海世博园太阳能发电应用项目,创下了世博历史上“太阳能发电应用规模之最”。但由于太阳能发电技术还处于示范阶段,发电成本每度2~2.5元,比目前水火发电成本高1.5~2元。“高价”太阳能的应用,需要高额政府支出与补贴。这必然导致国民福利的损失。目前,太阳能发电越多,国民福利损失越大。太阳能发电工程实施过早,资本锁定闲置浪费越严重。

现在,国内的一些公共太阳能示范项目,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供热,投资大,效果不好。北京十渡风景区太阳能路灯的地面亮度,远不及初十的月亮。白天好看,形成了路灯风景线,晚上仍然漆黑一片,老百姓称之为浪费工程。

延安规划局综合办公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注定是全省第一个财政与公民福利浪费工程。因为每度电的发电资金成本高达4.5元(不计利息),国民福利浪费约2690万元。延安是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地区,如果太阳能发电项目在全市推广,还不知对政府财政造成何种负面影响。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战略方向

要从区域与城市市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探索适合各地自己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

1.开展低碳发展规划研究,构建全国低碳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如何发展低碳,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目标、定位、原则、方向、任务、重点项目、时序等等。应结合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城市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实验低碳城市公交系统等,为公众深度参与创造便利条件。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特别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碳排放强度应纳入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根据规划,各地区、各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制订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低碳试点发展的区域与地点、项目与行业;开展行业或流程的能源强度与碳排放标准统计工作,规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筛选和推广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及示范工程。

2、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制度,提高区域统筹减排效率

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的年末即将完成。它是以2005年的不变价,以2005年作为基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对不同的省市区来说,这个目标责任的分配是有区别的。海南,,“十一五”国家给的节能减排目标是12%,吉林省分配的任务最重,是30%,大多数省区是15%~20%之间。“十一五”期间目标责任分配的原则是“谁能减”,而不是“谁有责任减”。

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到2022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减排目标的分解,“十二五”期间应该落实25%~30%,“十三五”期间应该落实15%~20%。因为,越到后面,节能减排难度越大。

“十二五”期间应该落实的25~30%,仍然按不同省区责任有别的原则进行分配。不过,分配原则必须是“谁有责任减”与“谁能减”相结合。只有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制度,才能提高区域统筹减排效率。

全国碳预算亏损与盈余为识别“谁有责任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中,碳预算大幅亏损省区,山西与内蒙古,应承更大的减排责任,碳预算小幅亏损省市区,包括上海、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宁夏等地,减排责任也是少不了。碳预算接近亏损省市区,包括北京、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海南、浙江等省市区,要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碳预算盈余省市区,甘肃、陕西、江苏、重庆、福建、湖北、云南、江西、河南、广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等要承担适当的减排责任。全国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是识别“谁能减”的重要依据。

东南沿海带,沪、京、津、浙、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为低碳排放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可减潜力不大,尤其是上海、京、津和浙江,可减潜力更小,但由于经济实力强,又是属碳预算小幅亏损或接近亏损地区,所以,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要小,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要大。中部地带,范围包括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吉、辽、青海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为中碳排放区,万元GDP排放在2~4吨之间。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与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相当。

北部和西部地带,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为高碳排放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4吨以上,青海、贵州等人均收入较低的省,以适当分配直接减排责任为主。所谓直接减排,就是当地出资,在当地减排。所谓间接减排,就是一地出资,到在外省区减排,实现减排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最优化。间接减排机制的实现,一是碳交易,二是签订“三可”协议。

3.政府投入型公共低碳发展项目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率

私人资本搞低碳经济项目,一定会考虑投入产出比。政府投入的公共低碳项目,也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那些需要政府高额支出与补贴的低碳发展项目,除了研究与实验外,不应搞示范工程,更不能号召推广。

4.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供应结构调整,进行节能改造,降低单位GDP的能耗,仍然是我国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

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在全球大国中是最高的,世界平均的煤炭消费比重是29%,印度煤炭消费比重是53%。中国将能源结构调整到印度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

目前,中国投入产出效率高的低碳能源开发项目,有水电、核电开发。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超过6.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开发率不到30%。我国西南地区的减排,要重点通进一步实施水电开来实现。

东部沿缺煤、缺油、缺汽的省区,要重点发展核电等零碳能源。全世界正在欧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39台,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欧洲1/3的电力来自核能,占其发电总量的80%左右。而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只有12台,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仅有1.92%。所以,核电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风能等新能源造价高,供给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暂时仍不属于大规模发展范围。

内蒙、山西、陕西等煤炭开采加工区,要提高能源回采率,煤炭加工中的能源利用率,实行节能效益免税制度。

国内企业进行节能改造,重点节能锅炉和节能灶的推广与使用。一些能源密集、经济效益不好的产业,要主动向海外转移。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转型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均是低碳发展的战略重点。

全国各城市要重点抓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夜景照明节能等工作。夜景照明要限制在晚11点,交通节能主要在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减少私人小汽车出行带来的能源高消费。

5.创建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的碳市场

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洪波博士说,排放交易天然不只应用于温室气体,但温室气体天然适合排放交易。其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结果与减排效果在全球具有无地区差异性,无时间差异性。所以,它可以设计为一种规模极大、成本极小的金融工具,可以储存,可以进行现货与期货买卖。

和其减排措施相比,通过碳市场实现GHG减排,成本很低,效果很好。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没有让企业承担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也没有对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的初始排放配额进行分配,没有建立碳市场。国内的CDM碳交易,是以国外买家为主的碳项目初级市场,其本质是远期合约交易。企业只能通过CDM来换取部分减排收入,并且受到国外机构的严格审核和限制。所以,建立碳市场,尤其是建立全球碳市场,是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方式。

6.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度

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可以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促进企业加快低碳产品的研发,以市场需求导向,低成本引领产业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7.加强低碳经济立法工作。

要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完善规划编制、审批与备案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费用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要求电网企业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等,对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8.制定适合各地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一般建议的政策有:通过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改革资源税制度,将碳税纳入环境税范围,来部分反映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外部成本。给予补贴,鼓励新能源的发展。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还是减排配额政策设计,都不可过于激进,否则,不是补贴全世界,就是破坏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和就业岗位贡献力。对私人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不能高于发达国家标准。一个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用百姓的税收去补贴全世界是不对的。

结束语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6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企业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企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也要顺应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正在努力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法内容规定比较概括和原则,缺乏配套实施法规,应当建立起一套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使各个部门法之间能配套实施。此外,还通过对企业征收低碳税等方式,倡导企业低碳运行,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以推动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

为了保障低碳经济的运行,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吸收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相继颁布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部法律,其中《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清洁生产促进法》更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具体方面来推进低碳经济运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一来,使我国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法可依,同时,也从法律方面规定了企业低碳经济发展义务,明确了企业的低碳责任。但总体来说,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方面仍然比较薄弱,相关立法体系还不完善,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能源领域法律仍然缺位。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家的政策也给予大力支持,全国“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把低碳之路、节能减排行为真正落实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产品。国家和政府对率先执行低碳技术的人和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对于低碳产品的推广给予价格竞争优势,由此来推动低碳产业的公平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应该注意公平性问题,利用市场调控来解决碳控制的高成本和高投入问题,采取有效的价格制订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虽然我国已经从法律和政策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但是现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我国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还处于较低水平。在立法体系中,中国的相关立法并不完善,以石油、原子能、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单行法律仍然没有。法律制定也不够细致,遇到具体问题,无法实施,再有,虽然用税收优惠、补贴奖励手段来鼓励公众与企业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活动,但是没有细化奖励方式与程序,难以实施。

其次,政府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调控手段有限,我国当前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主要依靠行政指令来推行,各地方政府将指标划分到下一级地方政府部门,层层分解指标企业,具有行政色彩。我国的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节能减排的意识单薄,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意识和来自外界的压力都不足,达不到约束企业的效果。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方的利用,达到解决税收和就业的目的,保护和支持一些工艺落后,设备陈旧,高能耗,高投入的企业,与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相违背,从而使地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阻力重重,节能减排政策难以实施。

再次,由于缺乏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也使得低碳经济难以运作,相对国际社会而言,我国能源价格偏低,造成企业对能源的节约意识淡薄,能源浪费比较严重,而国际对能源的浪费没有惩罚措施,环境资源保护的费用征收也普遍较低,例如企业的排污费征收,对企业起不到威慑作用,导致国家的限制,激励政策形同虚设,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能源浪费现象仍然严重。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加大奖惩力度,通过政策来刺激和鼓励企业的低碳生产方式,并通过法律严惩企业的高能耗与高排放,通过法律与政策相结合,真正促使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国家还应当对发展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的企业实施经济支持和有效保障,使企业的低碳技术能应用于民生,促使低碳经济良好和健康发展。

总之,对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仍然是从两方面提供平台和保障,首先应重视制定能源生产和能源转换过程的相关法规。在加快制定《能源法》的基础上,根据《能源法》的精神,对《煤炭法》《电力法》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修订,更强化清洁生产,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激励政策。此外,还要修订《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政策。配套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等。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再生,不断利用,保护地球环境。对可再生资源建立合理的保护,科学的利用体制,从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多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资源,更有力的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在制定这些法律的过程中,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用以补充我国立法的不足,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促进法,以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去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国家还可以在税收方面加强对企业低碳运行的约束,可以对企业开征新的税种:碳税,如果企业要使用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将对企业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迫使企业减少对这些燃料的使用,目前,从全球的气候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企业的排放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全球气候越来越恶劣,对企业征收碳税,势在必行。开征碳税,在经济上对企业施加压力,使企业想方设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国家就通过市场手段达到了资源的优化。抑制石油能源的消费,进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产业的优胜劣汰,把征收的这部分钱可以专门用于对超额完成国家减排指标和使用碳回收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企业进行奖励。通过低排放及使用减排新技术可更进一步获得竞争的优势与减排动力,最终促进中国企业自身的升级与转型。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企业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国企业可以自我创造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向国外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使一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实现优胜劣汰,并尽早到达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拐点。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这是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各国都想通过此实现资源节约,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还不能比拟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满足就业仍然还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任务。为了促使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国家也应该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企业的低碳发展,政府应该通过媒体,积极倡导低碳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消耗的商品。政府在采购物资时,也应当采购低碳经济发展优势企业的产品,政府应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等各项公共事业发展中,培养和提高“低碳领导力”,政府同时应当扶持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帮助企业组织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并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出口产品被征内含碳排放的边境调节税,或面临其他与气候相关的贸易壁垒和制裁等其他风险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的双赢低碳发展路径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我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来解决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的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环境问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不同的行业,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水电、沼气的利用。催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此外,企业的低碳发展还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我国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低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彪.论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制性规则.江海学刊.2009,(3).

[2]王利.低碳经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之基础——兼谈中国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完善.池州

学院学报,2009.4,23(4).周宏春.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

[3]刘兆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当代行政.2009.11.

[4]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09,(66).

[5]王小平.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青海金融.2010,1.

[6]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中国行政管理.2009,(5).

[7]龚建文.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9.7.

[8]郑立平.低碳经济_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8.

课题项目:

此文系安徽三联学院院级课题“企业低碳责任及法律实现”(编号:2012022)的研究成果。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7

所谓“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森林碳汇仅仅是指固定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林业碳汇则用了森林的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的经营管理来达到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目的,并且按造相关的规则进行交易的过程和机制,简单的说,林业碳汇就是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一定的机构购买自己的减排量,购买机构用所得去植树造林,通过森林碳汇功能达到减排二氧化碳的效果,为减少温室气体作出贡献,森林碳汇体现的是森林的自然属性,林业碳汇是利用森林的自然属性达到社会属性。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北京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小平提到:“政府正在鼓励更多的企业购买碳汇。林业碳汇的提出将林业的生态效益变成了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产品。尤其是现在北京正在举办奥运会,碳汇在北京的发展不仅会成为北京绿色奥运的宝贵遗产,还会增加大家对北京环境意识的认识。”

丰富“绿色奥运”内涵

据了解,2006年都灵冬奥会期间,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全部购买了自己的碳排放,由此,都灵成为第一个零排放奥运会。据王小平介绍,目前北京也正在和奥组委接洽,利用北京奥运的契机,促进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以及官员自愿购买自己的碳排放。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风起云涌的“自愿减排”潮流使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一种通用的减排方式。

王小平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北京市林业局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相关的工作。比如已经设定了生态林的监测站,2006年启动了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如何通过森林的经营来达到碳汇的效果,提高森林的碳汇能力。今年3月北京启动了大型公交车的行动,今年4月,北京市利用绿色奥运的契机启动了两个项目:房山的林业碳汇项目和八达岭的个人造林项目,其中房山项目是第一个以林业碳汇为目的的造林项目??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丰富了绿色奥运的内涵。

事实上,近年来北京市已经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暖。作为目前国际公认的削减碳排放最经济有效的替代手段――通过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措施减少大气中CO2浓度,已经引起北京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北京来说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利用森林固碳来达到减排。

王小平提到,全国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49吨/公顷,北京为22.5吨/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这个数字说明北京具有巨大的碳汇服务市场潜力。此外,北京可以用来碳汇造林的面积为4.6万公顷,随着碳汇造林的不断增加,生态涵养区的生态效益将达到800亿元。

在采访中,王小平呼吁广大企业和个人参加到碳汇造林的活动中来,据王小平介绍,北京市正式启动的中国绿色碳基金中石油北京市房山区碳汇造林项目,就是中石油通过中国绿色基金会购买的碳汇项目,项目共造林6000亩。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使项目区的植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使林地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功能显著增强,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缓解了燕山石化带来的污染问题,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和氧气的排放量。与房山碳汇造林同时启动的还有来全国首批个人出资的碳汇造林项目――八达岭林场碳汇造林。从今年春天开始,八达岭林场在碳补偿资金的持续支持下营造以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等为主的碳汇示范林。根据专家计算,每出资1000元将获得5.6吨碳汇。

除了开展造林活动,王小平告诉记者,北京市还进一步推进鼓励市民在机动车使用中实现碳中和。据悉,目前,北京市机动车的数量已经突破了300万辆,并且正在以每天1500辆的速度增长,到奥运会之前,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将达到325万辆左右。如按每车每年1.5-2.1万公里行驶里程计算,其排放量约5-7吨二氧化碳。据专家测算,平均出资1000元在京开展碳汇造林并使其生长20年,即可抵消一辆车的碳排放,从而实现车辆使用碳中和。当前,中国绿色碳基金开展的购买碳汇、赠送“绿色车贴”活动已经启动,围绕这些活动,不少车辆拥有者积极购买碳汇,实现碳中和,为绿色奥运贡献一己之力。

“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大力进行碳汇知识的宣传,多渠道发放碳汇宣传资料,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运动员驻地也设立宣传站和捐款箱,希望奥运期间境内外来京参加奥运的人士多多出资购买碳汇以抵消个人旅行及参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兑现绿色奥运承诺,丰富“绿色奥运”内涵。”王小平告诉记者。

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林业碳汇

一度被媒体热炒的北京环境交易所随着奥运临近将于近期正式推出。北京将以此搭建全国性的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并在适当条件下用市场方式推进碳交易。

“成立碳交易所,意味着中国企业也有减排义务。而目前碳交易还停留在企业之间,或者是企业与基金之间。”业内人士指出。王小平进一步指出,北京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先行一步,比如北京正在进行筹建的碳基金,这是处于奥运期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奥运需要。“清洁发展机制”(CDM)也在进行相关工作。

“北京产权交易所建立环境交易中心,对森林碳汇和减排有很重要的意义。”王小平提到,北京市正在积极推进碳汇交易,比如,将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林业碳汇管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对林业碳汇进行管理,进一步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促进北京对于生态涵养区的补偿功能。林业碳汇的发展首先可以在北京各区域之间进行交易:比如怀柔和朝阳。怀柔的区位环境有利于大力发展森林碳汇,而朝阳经济比较发达,林业不发达,可以在朝阳和怀柔之间实现碳中和。朝阳享受了怀柔的碳汇,就应该为这种享受出资,可以由政府来买单。王小平认为,目前在相关机制和体制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该由政府主导来推动林业碳汇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王小平进而提到,在对国内外有关森林碳汇管理、监测和评估体系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北京目前森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企业与园林绿化部门在森林固碳方面的合作摸式,商讨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降低碳交易成本,增加碳汇产品的有效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构建碳交易管理政策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同时,应该研究建立适宜北京地区的、一致有效的、先进的和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碳汇生产、计量、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开发制定相应的对森林碳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这套体系可作为政府评价碳中和的一个依据,真正实现政府主导下双方的一个共赢机制。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

中国发展新能源,推进节能减排的宏伟规划,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资金大量投入。有数据反映,2009年全世界对新能源的投资达到1620亿美元,其中中国以364亿美元雄踞榜首。今年以来,中央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发展新能源,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提出到2022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的宏伟目标,据说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在2011-2022年间,累计将投资5万亿元发展新能源,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与此同时,发展以碳交易为核心的碳金融,成为热门话题。很多政府以及专家学者与投资人等对此热情高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山西等地正在积极筹建碳交易中心(所),有的已经开始引进国外相关交易中心共同制定规则、谋划发展,力求抢占先机。

笔者认为,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下最大决心,付出最大努力。但对低碳金融的发展却需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乐观、太过冲动。

加快低碳经济步子

冷战结束前后新的一轮全球化,推动工业化产能从少数发达国家(主要是7国工业集团成员)快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尽管双方各取所需,但也造成了国与国之间投资和贸易的严重失衡,并在货币体系由货币实物清算为主转变为记账清算为主之后,造成少数发达国家走上“高(国际)投资、高负债、高消费、低储蓄”的发展轨迹,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则走上“大引资、大生产、高(国际)债权、低消费、高储蓄”的发展之路。

这种发展所导致的全球产能过剩、环境破坏、气候恶化等种种恶果,如今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在当下成为全球共识。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能源新经济应运而起,成为发达国家促发展、增就业,并遏制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世界工厂”模式快速发展,目前经济规模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同时面临的资源、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压力也日益突出。在全球化转型、外需可能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国际形势下,尤其是美国等国家通过立法(如美国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确定将对未实施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如若中国不采取相应措施,出口将受到巨大冲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

加强约束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包括节能降耗减排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小到个人从衣食住行开始,崇尚节俭,物尽其用;大到要求全社会推进发明创造,推广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革新、流程革新等,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废物排放;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加大废弃物的消化吸收,增强碳回收和碳消化能力等。更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节能降耗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企业是当然的主角。如果这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就会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但显然,这种效果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更多时候还会增加经营成本,这就抑制了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单靠企业自愿是无法达到目标的,需要有外部强制性约束,并辅之以必要及足够的激励措施。

考虑到节能降耗减排最后都可以折算成碳排放量的减少,因此,可以把监控的着眼点放在碳排放上。首先做好两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严密的碳排放折算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同的企业碳排放的渠道可能多种多样,也可能有很多途径减少碳排放或增加碳吸收等,到底排放了多少,是否需要控制和减排,首先需要能够准确计量。

二是建立科学严密实用的碳排放检测程序、标准、设备、方法等。有了折算标准和计算方法后,才能准确检测出实际碳排放量,才能掌握碳排放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的碳排放管理工作如下:

一是明确各行业、各类主要产品在碳排放方面的准入标准,对超过标准的要严禁,已存在的要“严打”,对违规企业及其负责人甚至政府相关部门要严责。

二是对各地区各企业要有碳排放控制额度限制,包括提出减排目标要求等,并将实际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三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方面的立法与执法,要配套征收资源税、碳排放税等,适当提高资源、能源的价格,通过外部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更新改造,节能降耗。

四是要有激励措施,包括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或明确税费优惠政策,加强对新材料、新能源的支持,加强对节能降耗减排方面专利的保护等,也包括设立碳排放限额,建立碳排放额度交易,发展低碳金融等,用商业化的办法和经济手段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际上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面。1992年6月,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参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了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0%的目标。1997年12月框架公约缔约国叉在日本京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简称《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在国际上催生了一个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的碳交易市场,碳金融随之加快发展。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国际碳交易总额为100%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这1260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尽快建立计算和检测标准与办法

由于《京都议定书》主要是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协议,无论是碳排放量的分配,还是国际排放权交易机制(I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实施机制(JI)的建立,碳排放实际数量或者净排放量的确认等。基本上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少数企业参与CDM项下的碳交易,发现程序非常复杂,碳减排的额外性很难认定,投入成本很高,交易回报不理想,有的还面临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等。由于缺乏完整的碳排放计算、检测标准及办法和体系,中国在碳排放控制方面的力度也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中国应尽快成立部级管理机构,加快制定中国的碳排放计算、检测的标准、办法和体系等,进而制定科学的碳减排规划,并辅之以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惟如此,才能加快碳金融的发展,真正加强中国在世界碳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才能有效处理国际关系,保护好本国利益。

低碳金融发展不能过于冲动

低碳金融(碳金融)应专指以碳交易为核心的金融活动(包括碳减排权抵押贷款、碳保理、碳减排权现货交易、碳期货、碳证券、碳掉期等各种金融产品交易)及其相配套的金融市场、工具或产品、服务和制度等金融体系。脱离碳交易的金融活动,包括仅仅是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发放所谓的“绿色信贷”等,并不足以称之为“碳金融”。

发展以碳交易为核心的碳金融,需先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一是必须有碳排放权的计量标准和额度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有减排的概念。

二是必须有实际减排量具有权威性的认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别人所接受的标的物,才可能有碳交易。

三是必须有交易对手。即使有碳减排权(额度),如果没有人愿意买,也不会达成交易,碳交易同样难以发展。而有没有碳排放权的买家,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家推动碳减排的政策,如减排要求是不是非常严格,允不允许没有完成减排目标的企业购买减排指标(额度)以抵冲碳减排任务等(政府可以用增加税费方式达到目标)。

四是要有完善的碳交易设施和体系。包括交易场所和交易制度、碳交易产品的标准化建设、碳排放权的确认和登记、碳排放权的交易方式及其成交确认和登记、碳交易结算系统、碳交易的监管等等。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9

关键词:航运碳交易;市场;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10-02

一、航运碳排放交易及其市场潜力

1.碳交易及其航运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排放交易或碳交易。

航运碳排放交易主要针对航运业的碳排放权利(或把碳排放权利作为商品)的交易。

2.航运的碳排放量总量。据统计,世界贸易运输量的90%由航运业承担。截至目前,航运是能源效率最高的远距离货物运输方式,航运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每年碳排放总量的3%—4%。而我国航运市场的发展,碳减排市场需求巨大。

3.国内碳排放市场潜力。我国船舶拥有数量巨大,因此船舶节能减排有广泛的市场基础。从航运船舶看,其包括国际远洋、沿海和内河船舶。而我国仅国内机动船与驳船的净载重量从1980年的1695万和1713万载重吨吨,增加到2011年的21264万和3242万载重吨,年均增长40.47%。见图1。

同时,我国水运及远洋货运数量看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船运贸易量也在不断增长。水运量与远洋运输量分别从1978年的43292万吨和3659万吨,分别增长到2011年的425968万吨和63542万吨,年均增长29.8%和52.5%,见图2。

另外,同时港口吞吐量从1985年的31154万吨,到2011年增加到616291万吨,年均增长131.4%。这些都是建立航运排放交易的市场基础。

二、我国建立航运碳排放市场的可行性

1.我国已把开展碳交易试点作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启动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为了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上海市已《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为建立我国航运碳交易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2.航运低碳减排已成为未来我国航运业市场发展的目标任务。2010年,交通运输部了“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指出,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以上,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以上。港El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以上,其中海洋船舶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以上。

3.在船舶技术规范层面,交通运输部2008年制定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行业标准,此外还正在加紧制定《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以上这都对建立航运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建立我国碳减排市场的对策建议

1.建立目标体系和研发关键技术支撑体系,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故亟须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排放指标分配体系,初始排放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航运碳减排管理平台,消除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技术方法,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易比率,提高污染源违法行为成本的措施,航运碳减排过程中触及的有关税收问题的解决方案,点源与非点源交易技术,航运碳减排与排放收费、排放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制度和政策之间的衔接,等等。

2.制定公平合理的指标分配体系,推动一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因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一级市场中排放权的产权,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初始指标的分配方法,明晰国家与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责分工,确定排放权有偿取得的条件、程序、时限要求,建立指标动态管理台账,探索排放权有偿使用初始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配与指标管理体系,实现排放指标分配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构建并不断完善航运碳减排的一级市场。

3.建立激活航运碳减排市场的制度体系,提高航运碳减排配置环境资源的效率。应做好以下工作:明确二级市场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对于新企业,允许从二级市场中获得排放指标,或者从政府预留的指标有偿取得。

4.在交易价格设计上,定位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制定交易规则,防止出现交易市场垄断行为;构建交易信息平台,增强信息的对称性,对指标的交易进行跟踪监管;通过立法等手段,有效制止滥用和非法转让排放指标,杜绝蓄意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买卖行为;明确交易违约责任,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严厉处罚;配套实施相关的积极财税政策,激励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进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激活航运碳减排市场。

5.构建航运碳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推行的法律供给能力。建议在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时,应明确排放权有偿取得的法律地位。同时,抓紧制定有关污染物排放权有偿取得实施管理办法、排放交易管理办法、排放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排放指标初始分配、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航运碳减排中政府和企业以及中介主体等分配主体和交易主体的责权利和违法责任等,规范航运碳减排制度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提高航运碳减排市场运行的稳定性,确保航运碳减排实施有法可依。

6.完善污染源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试点区域和行业航运碳减排运行的监管能力保障建设。全面推行航运碳减排,需要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如加大构建污染源基础数据库信息平台、排放指标初始分配管理平台、污染源排放量监测核定平台、污染源排放交易账户管理平台的力度,建立企业污染物排放台账制度,全面管理参加排放指标分配和航运碳减排体系的污染源。从而消除航运碳减排政策机制的前端可能出现的“失位",保障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在有效的监控之下。

参考文献:

[1]中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中国经济网,http://.cn.2012-02-01.

[3]蔡博峰,冯相昭,陈徐梅.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和低碳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傅志云,胡思继,姜秀山.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节能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4.

[5]沈满洪,钱水苗,冯元群,徐鹏炜.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刘建翠.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J].资源科学,2011,(4).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1篇10

关键词:碳市场碳排放权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各省市纷纷建立起环境能源交易所、节能减排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200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2009年,湖北、广东、浙江、云南成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机构。2010年2月,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挂牌。与此同时山东、四川、山西等省份也正在积极筹建中。在国际化碳排放权交易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和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下,各省市跟风成立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机构,虽然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但地域性明显,各自为政,标准也不统一,应该说并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另外从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秩序看,似乎全国“普遍开花”、“各自为政”的行政色彩浓厚,碳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而且形不成合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制约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法律困境如下: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规范

从国家法律层面来看,目前尚无有关国家层面的法律依据,除国家一些政策性软法文件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法规和规章外,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虽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有所规定,但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并未创设可用于交易的碳排放权概念,企业并未拥有所排放的碳排放指标的产权。从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看,例如江苏省出台的《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出台的《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等,由于这些地方法规和规章大多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很大的地域色彩,且标准不统一,法律效力有限,不能充分有效的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的矛盾冲突

现行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主要有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脱硫电价政策等,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这些现行的政策、措施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法律标准不统一、理论基础不一样和运行机制上不相容。要让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形成一个前后联贯、层次分明、内外协调统一、逻辑结构严密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急需进一步理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与其他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关系。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欠缺

虽然各地相继建立多家环境交易所是有利于竞争的,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但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可能会由于平台职能重叠而造成浪费。完善的市场机制要具备活跃的供需双方及中介机构、充分的市场信息披露、竞争性的价格形成机制与规范的交易流程等。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中行政干预和政府指导价格色彩浓厚,尚未形成市场价格机制。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构建

我国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提出了到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效的同时,创建灵活、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是我们以法律、经济、金融手段进行节能减排的创新性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交易置于法律框架下

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特有和不断变化的立法和司法要求,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碳排放权的法理基础,创造一系列法律条件,为碳排放权交易的推行奠定法律基础。我国可以分步走和分阶段的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选定区域或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摸索碳产品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培育并活跃碳市场,可以尝试在选定的省或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碳排放权交易的良性发展。可以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作必要补充和修改,规定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原则和纠纷的解决规则,除外还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的确认;碳排放权产权的取得和确定;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及交易范围;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碳市场交易程序及操作手段;政府的作用和职责等。

(二)建构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管理机制,整合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建专业化的碳排放权中介机构,研发和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交易各方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碳排放权中介信息,提高碳交易过程的透明度,降低碳排放权交易的费用;建立经济和政策激励机制,对积极减少排放、出售碳排放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排放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应鼓励碳排放权作为企业资产进入破产或兼并程序;新增排放企业,除去按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碳指标外,对于超标的碳排放权可通过碳市场交易获得或通过专业化的拍卖机构招标、拍卖、集中竞价获得。

(三)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构的法律建设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集约的组织管理机构、许可证发放机构,准确了解和掌握所有排放单位或设备的排放情况,并及时修改、完善有关环境法规和环境法律标准,从法律上引导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向经济、高效、可持续性方向推进。政府在碳交易过程中还应当肩负起监管职责:应建立主体资格法律审查机制,对于碳排放权主体的资格设定统一的法律要求;应建立相应的法律登记机制,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双方当事人就碳排放权指标交易的情况进行登记;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报告机制,对于碳排放指标持有者,每年提供的准确、详细地报告其碳排放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公示;应改善碳排放法律监测系统,加强环境监测法律体系建设;应培育碳排放权经纪人法律制度,以加强和保障碳排放权交易的正确和合理运行;应严格查禁企业超标排放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4).

[2]张芳.国际碳排放交易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112.

[3]殷培红,赵毅红,裴晓菲.温室气体减排监管政策的国际经验[J].环境保护,2009(6).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11

按需印刷成趋势

按需数码印刷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生产型数码解决方案展区,富士施乐为人们展示了它利用生产型数码设备和各类流程、软件进行绿色应用的实践和对环保的贡献。生产型数码解决方案展区由三个部分组成:1.高速黑白/彩色数码生产中心,用户可以了解并体验富士施乐的数码打印产品,包括最新的C1000P的性能及特殊的透明干墨效果;2.应用及解决方案中心,集中了富士施乐主要的生产型解决方案和应用,比如XMPie可变数据打印、ORIS集成式色彩管理、TaopixB2B2C影像输出模式、iMaxweb2print网络印刷流程;3.第三方合作区,展示了富士施乐的合作伙伴的各类解决方案,比如Yestar的迷你数码影美店、FujiPLA全自动覆膜机、uni-bind后续装订机等。

低投入高产出的全球服务

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文档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管理资源。富士施乐全球服务部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战略性文档模式,终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具有高度可评估性的文档管理流程和数据。富士施乐可以提供完全定制化的端到端文档外包服务,来帮助用户管理从创建文档到发送文档所需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全球服务展区展示了富士施乐全球服务部所能提供的三大类服务产品:文件外包和通信服务(DOCS)、施乐办公服务(XOS)、业务流程管理服务(BPS)。

这个展区让用户了解到富士施乐如何帮助用户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大幅度降低成本,使可控性更强并降低风险,同时又提供给用户一个绿色、环保和健康的办公环境。

低碳型办公室服务解决方案

除了提供先进的低碳绿色产品,富士施乐同时向用户提供针对现有办公环境和效率的评估服务。它通过优化输出环境、IT设备、文件管理以及按需打印解决方案等,利用准确、高效的工作流程,来帮助用户降低能耗和使用成本,提高生产力,加强信息安全。

许多用户接受了富士施乐的建议,采用了由环保产品和智能工作流程组成的文件解决方案,实现了低碳、高效的办公和文件管理模式。

节能减排信息管理系统EneEyes

在富士施乐此次展示的众多环保技术与解决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富士施乐在中国首次展示的最新节能减排信息管理系统EneEyes。该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企业的总能耗,包括办公设备、空调、照明以及电源插座等,并对能源的使用量进行最优化的管理,甚至可以做到将每个员工每天出行、工作、会议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日程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管理,更可及时通过改变出行方式、调整会议时间等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2010年4月,富士施乐新的研发中心投入使用。根据公司“言行一致”活动的方针,富士施乐为了能够对该研发中心的总体能耗进行监测,实现削减办公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开发了名为EneEyes的系统。

此外,EneEyes还可以将每个楼层,以及各楼层的每个区域的详细能耗,以及电力和燃气等的能耗源、用途以及使用成本等进行可视化监控,以确定二氧化碳的排放源。富士施乐通过将能耗结构可视化,并分析原因,开发能够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解决方案。

富士施乐希望通过使用生态日程表(Eco-Scheduler)加强每个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意识,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并提高工作效率。要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采取环保的工作方式,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如: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取代私家车出行,以视频会议取代出差开会等。

生态日程表可以显示出一天工作时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通过输入第二天的工作日程预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用生态日程表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具有环保意识,从而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重新设计工作空间

重新设计工作空间,必须对办公室环境进行改善。日本环境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办公室在内,业务部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此外,根据富士施乐的调查,由空调、照明及电器设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整个办公室碳排放量的60%,而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办公室设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1.5%。

因此,要解决用户办公室内的碳排放问题,富士施乐不仅要努力减少办公设备,即其自身提供的产品的能耗,还需要考虑如何削减办公室内其他方面的能耗。

因此,富士施乐利用“能源管理办公室服务”(EnergyManagedOfficeService)对用户办公室的能源现状进行评估,将能耗进行可视化监控,并分析所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情况并确定问题所在,最后制定措施并进行实施。最后,富士施乐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空间进行重新设计。

重新设计工作空间的工作内容包括整合和削减经常使用的服务器,并在设备不使用时关闭其电源。这些措施都是在分析了能耗结构并模拟了对策效果的基础上制定的。通过这些措施,用户可在不追加新投资的情况下,削减30%的能耗。

重新设计工作方式

富士施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标,通过重新设计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富士施乐将个人的全部工作流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每一位员工如何工作、如何与他人开会等工作方式进行评估,分析其中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富士施乐的最终目的是设计一个理想的信息通信技术环境,并付诸实践。

优化输出设备

富士施乐通过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合理整合尽可能减少设备的数量,如:导入多功能低碳彩色设备以减少单一功能的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有效地帮助用户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办公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完善的设备管理和印量控制帮助企业降低使用成本,避免纸张的浪费。优化IT设备和文件管理

针对用户遇到的文件管理的难题,如:大量文件的被复制和冗余储存,造成IT储存设备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各种文件版本的控制、检索和信息安全等难题,富士施乐利用集约化、数字化手段将原始文件储存在中央服务器里,使信息共享更为容易和高效。在帮助用户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这种方法减少了打印纸质文件的必要性,从而降低纸张的使用和用户的整体成本。

按需打印

有些用户在办公室里堆放着大量的预印刷资料或表格,由于印刷周期长,为了避免使用时发生短缺,这些资料的数量往往大大超出实际需要,造成了浪费,增加了碳排放。同时预印刷的资料需要很大的储藏空间,造成了储存、管理成本的增加。富士施乐的按需打印解决方案能够按照用户实际需求量即时打印输出文件,从而真正实现了零库存,彻底避免了浪费,最大限度减少了环境负荷。

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富士施乐认为使用过的机器不是垃圾而是宝贵的资源。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该系统的提出始于1993年。当时的公司远景是“通过回收设备的零部件的再次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利用最少的新资源制造产品

复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零部件的再利用是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的一个部分。这个系统的建立旨在将产品制造过程中对新资源的使用降到最低。这是富士施乐防止资源枯竭的手段之一。

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对新资源的使用,更有效地减少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答案是通过材料的再生。然而,材料再生的过程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还会引起其它的问题,例如化学品的使用等。而再利用只需对回收的零部件进行少量改动。如果再利用取代了再生,将大大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995年,富士施乐宣布推出第一台使用了再利用零部件的复印机产品。

将“旧”零部件变得与新零部件一样好

对使用过的零部件进行再利用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开发出能够评估零部件寿命与质量的技术,第二是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到零部件的再利用。

为此,富士施乐开发了一种名为“Weibull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维修工程师记录下的零部件使用率和总故障率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然后,富士施乐利用科学的方法,以新品的质量标准判断它们是否可以被再次使用,并经过分解和再制造后重新使用。

为了提高零部件的再使用率,富士施乐还利用平台设计概念,即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来提高零部件在多代产品中的重复使用。

无法再利用的零部件将被彻底再资源化

传统的材料再生(主要是钢铁和其它金属材料)无法完全消除废料,必须要用垃圾填埋法进行处理。而富士施乐的目标是“零填埋”。1998年秋,富士施乐宣布:通过再生合作伙伴,旧产品零件可被拆解多达60类,并使用最新的再生工艺进行处理。

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徐正刚表示:“我们期待通过采用创新的办公环境设计、节能设备、全新的工作流和管理实践,与客户一同建立高效、高生产力和环境友好的全新绿色办公室。我们也希望通过绿色生产或绿色打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同时,帮助客户开拓新的业务模式以及新的商业机会。”

链接

DocuWorld简介

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范文篇12

在此之前,坐落在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用一次特别的“水下内阁会议”,来凸显全球变暖对这个岛国的威胁,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12月8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一时间,低碳生活成为当下的流行语。低碳生活,听上去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注意省电、省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此前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目光,全球60亿人都在翘首以待,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了,沙尘暴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种种不适,这种后果不只体现在气温上升,还有大雪、飓风等极端恶劣天气的接踵出现。

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就已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工业减排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也能为碳减排目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国内一位环保官员说。

在芬兰航空公司的一张中国上海至丹麦哥本哈根的机票上印有这样的碳排放信息:上海浦东――芬兰赫尔辛基7380公里,780公斤;赫尔辛基――哥本哈根893公里,133公斤,意味着该乘客这次旅行将向大自然排放913公斤碳。

其实,除了飞机旅行外,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

全球变暖的惊人后果

一部岁末大片《2012》让全体地球人触目惊心,诺亚方舟带走的数万人成为人类仅存的火种。脚下土地崩裂,远处山脉倒塌,惊涛骇浪渲天,虽是片中一幕,虽属预言一场,但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还是让全球科学家纷纷作出预测。

1.海岸生态环境被破坏。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灾越来越频繁。水域面积增大,雨季延长,水灾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南极半岛和北冰洋冰雪融化。水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活性降低。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过敏加重。每到春天就困扰你的打喷嚏和眼睛发痒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会导致较高的二氧化碳水平,让花期提前来临,并让花粉生成量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6.遗迹成废墟。遍布全球各地的寺庙、古遗址和其他遗迹是过往文明的不朽之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全球变暖可能最终将它们毁于一旦。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7.改变整个种群的基因面貌。全球变暖让春天提前来临,早起的鸟儿也许不光是有虫吃,还可以将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由于植物提早进入繁茂期,按照通常时间迁徙的动物可能会得不到食物,最终改变整个种群的基因面貌。

8.物种收缩。随着气温上升,生物群体数量和个体大小似乎都在缩小:小物种比大的更有生存优势,有些动物的体形似乎比实际年龄偏小。

9.山脉变高。虽然增幅不明显,但一百年来,由于山顶冰雪的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在不断升高。几千年来,冰雪重重地压着大山,而融化的冰雪让这一重负消失,于是地面缓慢回升。

10.更多森林大火。全球变暖除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西部各州,森林野火肆虐,专家分析是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干燥所致。

11.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12.湖泊消失。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土壤里。

13.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着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算算你的碳足迹

现在有一个新名词“碳足迹”,一夜之间被大家所熟知。碳足迹,英文单词为carbonfootprint,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在2611吨。

李悦在太原市一家民营企业做行政工作。一种名为“碳足迹计算器”的软件,让她接触到“低碳生活”这个概念,生活也因此有了不小的变化。

现在每天打开电脑后,李悦总会先把“碳足迹计算器”调出来,对当天自己生活的每个细节进行“计算”。

那么,我们的碳足迹如何计算呢?

一旦明白了你的碳足迹从哪里来,就可以设法去减少它。

碳足迹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量×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公里――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环保专家和环保主义者表示,哪怕是少开一天车,少坐一次电梯,都是在为低碳生活努力。低碳生活不会降低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反而能成为一种时尚。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李悦太抠门了,她一个人的“算计”未必能给地球减负。但当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有更多的人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的是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令其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全球“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

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众多市民存在“过度消费”、“面子消费”等不良消费嗜好。超大型豪宅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排量在1.8升以上的小汽车比比皆是。以私人汽车为例,北京市私人汽车拥有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广东去年上半年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同比增16.6%。

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据一项“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800人中有619人承认自己犯下了制造噪声、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浪费纸张、点菜不注意分量、洗澡爱用盆浴等危害环保的“七宗罪”。

想成为低碳一族吗?

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正是在为地球减碳。

低碳生活只需牢记省电、省气和回收三大要素,具体来说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比如,洗澡水温度调低1摄氏度,每人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一年能省12千瓦时电。

某设计公司职员王洪就是一名低碳生活的推崇者。

王洪给记者描述了他一天的低碳生活――每天早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午饭时间,一定会关掉单位电脑;下班回家,用节水淋浴洗澡;晚上看书时只打开低瓦数的护眼灯。

王洪坦言,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样的生活过于简单,甚至乏味,但现在已经乐在其中,觉得很快乐,很享受。

另一位低碳人士――50岁的翁雪耀先生是瑞典宜家公司中国总部的“节能减排专员”。多年来,从家居、出行到工作,一直亲身实践着“低碳快乐生活”。

尽管翁雪耀家早就买了汽车,每天清晨,却经常能看到他骑着时尚自行车上班的身影,看上去不仅环保,也很年轻,在小区里很是引人注目。“骑车上班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少我的‘碳足迹’,现在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和爱好。”翁雪耀说。

“通过公司内部员工碳足迹调研,我们知道一般员工一年碳足迹测算下来平均是3吨,而我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乘飞机出差,我的碳足迹多的时候一年竟然有20余吨!在知道这样震撼的结果后,我就开始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作为一种对环境的补偿。”

走进翁雪耀家,同样也能深深感受到低碳风格。“他家的灯很多采用LED节能灯,窗上挂的也是圣诞LED装饰灯。平时晚上在书房用电脑,就开一盏太阳能灯,早上拿出去充好电,可以用一个晚上,不仅零排放,而且省电又省钱。

翁雪耀一家住了一套17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电费却经常只需60多元。冬天晚上冷,他就用电热毯这个老办法取暖。在生活中,他还使用定时器节能,控制微波炉、饮水机、电视等的待机能耗。

您如果也想成为低碳一族,不妨接受以下建议――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及时关电脑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点亮节能灯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多乘公交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

调暗电视屏幕屏幕太亮,不但缩短电视机使用寿命,而且费电。调成中等亮度,既能省电又保护视力。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可省电50亿度。

网上付账单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避免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选择小房子人们都向往大房子,但大房子在无形中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和制冷,就拿暖气供应来说,大房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温度。

舍弃牛排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如果你转做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吨。

打开一扇窗打开一扇窗户,取代室内空调;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一点。数据统计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调调高1摄氏度,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千瓦时电。

挂根晾衣绳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

自备购物袋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所以,无论是去超市还是菜市场,都别忘记自备购物袋。

种一棵树谈到全球变暖,如果你不了解复杂的“碳捕捉”技术,那也不必慌张。事实上“捕捉”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树木本身,所以快加入到种树大军中吧。

为低碳主妇出招

■冰箱

减少冰箱开启时间:每天减少3分钟冰箱开启时间,1年可省下30度电,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千克;

及时给冰箱除霜:每年可节电184度,相应减排177千克。

冰箱内存放食物不易多:食物存放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制冰放入冷藏室: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

提前3分钟关空调: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按每台每年可节电约5度的保守估计,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8千克;

不要频繁开关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

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闭: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闭,马上开电风扇。晚上用这个方法,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50%;

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这样,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洗衣机

小衣服用手洗:如果每月用手洗代替一次机洗,每台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千克。

使用强档工作: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

减少脱水时间: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涡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微彼炉

使用有盖耐热玻璃器皿加热: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玻璃器皿加热;

加热食品最好切成小块: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千克为宜,最好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尽可能使用“高火”;

慢慢解冻:为减少解冻食品时开关微波炉的次数,可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冻,并充分利用冷冻食品中的“冷能”。

■燃气

用大火烹调: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不宜让火超出锅底,以免浪费燃气;

夏季烧开水前先不加盖:夏季气温高,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比空气温度低的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等自然升温至空气温度时再加盖烧水,可省燃气;

尽量选用煮食物方法: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能够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不易煮烂的食品用高压锅或无油烟不锈钢锅烧煮、加热熟食用微波炉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节省燃气。

职场人士低碳生活建议

■交通篇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门: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的朋友,每公里路就大约排放0.22千克二氧化碳;

有计划购物: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减少购物次数;

科学驾车指南: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购买小排量车: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

每周少开一天车:每车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

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如果有1/3人用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出行,那么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

低层少用电梯:目前全国电梯年耗电量约300亿度。如果低楼层改走楼梯,多台电梯在非繁忙时间只部分开启,大约可减少10%的电梯用电,约30亿度,约减排二氧化碳288万吨。

■办公篇

实现无纸办公: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

关掉设备: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亮度;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笔记本电脑注意事项:使用笔记本电脑时要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

学会开短会: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扩音用电都能省下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粮食生产的现状范例(12篇)

    - 阅0

    粮食生产的现状范文关键词:粮食产量;回归预测;马尔可夫过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F3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2-0068-04近年来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

    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范例(12篇)

    - 阅0

    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汽车尾气;防治对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经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却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环保和节能,是当今和未来经济社会.....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