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1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特点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包括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多科室会诊、重症监护等多个环节,有着自身独特性。急诊医学面对病患具有发病急、疾病谱广、病情变化快、患者和家属情绪不稳定等特点。与常规门诊相比,急诊医生需具备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综合性的诊疗观、先保命后治病的逆向思维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高超的医患沟通技巧,这对急诊临床教学培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急诊医学在国内医院临床体系中已得到充分重视,各类二甲以上医院基本都开设了急诊科室(笔者工作的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也于近年开设了急诊科室),但从调研反馈情况来看,国内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培养仍未成为独立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急诊医学的理论教学仍未独立,仍然采用大杂烩”式的内科、外科混合教学作为急诊理论教学基础;(2)临床实习欠缺,上海市住院医师职业培训培养计划中,在急诊见习实习时间非常有限,且大部分医院未对实习医生展开急救演练培训;(3)未针对急诊医学独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生心理培训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4)由于急诊特有的倒班制度,急诊医学理论临床教学难以系统性的开展,大多为碎片化的临床个案教学。

急诊临床实习医师普遍特点

作者单位: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52医科大学生在经过五~七年的大学基础培训后(上海市还包括两年的住院医师职业培训),进入急诊科室工作,其自身能力素质与一名合格的急诊医师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对急诊环境陌生,心里上未做好应对急诊高强度节奏工作的准备。与其它门诊不同,急诊是24小时班制度。由于人员编制等原因,急诊医生大部分要求独立值班。作为实习医生,心里上暂未做好独立看诊的准备。急诊病患发病急、疾病谱广,病患和家属情绪激动,更加大了诊断的难度,作为实习急诊医生,心里承受压力大,暂时未能做好应对急诊高强度节奏工作的心里准备。

(2)临床经验少,缺乏足够应对能力。

实习医生一般临床经验较少,特别是急诊临床经验几乎没有。面对急诊发病急、发病重的工作情况,普遍缺乏足够应对能力。

(3)医学理论知识体系不够全面,临床操作技能欠缺,不能满足急诊临床的要求。

急诊医学作为综合性、全面性的医学学科,对执业医生要求极高,需要急诊医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操作技巧,绝大部分急诊临床实习医生暂未达到要求。

(4)医患沟通能力欠缺

急诊临床医学面对病患发病急、发病重、不能准确表达症状、患者和家属情绪激动情况非常普遍,极易引发医患矛盾。因此要求急诊医生具备高超的医患沟通技能。目前来看,急诊临床实习医生普遍存在欠缺。

(5)对急诊倒班制度不适应

急诊作为24小时班制,采用值班医生倒班制度。对急诊医生生物钟影响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调整适应,急诊医生自身也需要心理建设和辅导,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急诊特殊的值班制度。

目前急诊临床教学的特点和弊端

急诊临床教学工作,肩负着培养合格急诊临床医生的重任。作为带教导师,不仅要教授给实习医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还要让实习医生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妥善处理好新环境下的医患关系,培养出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实用型高级急救人才。目前国内医院急诊临床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临床集中教学采用多传统PPT照本宣科式宣讲:缺乏针对性,不足以应对急诊复杂的病症特征。(2)实习医师存在被动式的、跟随式的观察学习:带教导师在查房问诊时候,实习医生缺乏参与感,缺乏主动思考,不利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合格急诊科医生。(3)临床教学案例碎片化:带教导师结合临床病例讲解病理和施治,有一定实际意义。但由于其随机性较大,不系统,不利于急诊科实习医师的尽快成长。(4)临床操作教学课时少,考核机制不完善:急诊医疗需使用很多医疗器械,对急诊医生操作节能水平要求较高,大部分急诊科室对此块内容重视不够,认识不充分,且未形成相应考核机制。(5)理论知识学习采用放任型的自我学习:急诊医生需要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普遍存在急诊医师自我学习缺乏指导的情况,自我学习没有针对性,知识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急诊科医师全面、准确的知识储备要求。

急诊临床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和实效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室自创立以来,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急诊临床医生培养体系。针对急诊医学学科自身特点、急诊实习医生普遍特点、目前国内医院急诊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急诊临床教学要回到病床前、仪器前、操作前”,一切教学工作围绕切实提高急诊实习医师水平”这一目标进行。

(2)要尽可能创造实习医生临床操作的机会,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在医生个人能力考核中所占比重。在国内机制中,考核才是最高指挥棒,把急诊实习医生的考核评定与操作技能挂钩,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急诊实习医生提高和巩固操作技能的紧迫感,这也需要急诊科室乃至全院在医疗器械资源方面的倾斜和支持。

(3)角色换位:让急诊实习医生与带教导师角色换位,自己模拟充当主角,担任主讲,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在晨间查房时,针对急诊实习医生较为熟悉的病患,急诊带教老师在不影响诊疗且带教老师在旁指导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尤其像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洗胃等操作,充分做到放手不放眼”。

(4)开展急诊临床急救演练”。笔者工作的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这方面开展较为成功,已成功开展过多次临床急救演练”。演练模拟实际急诊抢救全过程,从接诊、诊断、会诊、抢救全过程高仿真模拟。从调研反馈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习医生普遍反映经过演练,对急诊的特点有了更直观、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目前医学诊疗手段飞速发展,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开展高端模拟系统的训练,例如北京宣武医院,已经将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用于急诊培训,收效很好。

(5)充分利用微信、APP等新媒体模式,增加急诊医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急诊实习医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趣味学习。急诊医学临床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课中适量的插入结合教材的影像学资料,加深实习医生对急诊医学的直观印象。各种医学APP广泛使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身临其境的体会,例如制作气管插管的Flash动画,可直观反映气管插管的过程、易发生误插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取得了良好效果。

(6)加强急诊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医患纠纷日益增多的当今时代,急诊科室作为医患高危区域,医患沟通能力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是医学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需要,是减少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医师从业的基本要求。笔者工作的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室,非常注意对急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经常利用科会时间沟通交流相关经验体会,培养提高急诊实习医生实际沟通能力,患者投诉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

(7)每周组织科内小讲课或病例讨论,让年轻的急诊实习医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也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作业,在科室内形成良好的学习奋进的氛围,给年轻的急诊实习医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体系;急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11-02

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观念、形式、制度以及管理手段都会对急诊医护工作的同步开展产生影响。从我国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临床实际中从事护理第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医护人员急救服务意识不强,医院全方位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对于急救领域的研究也有待加强。急诊工作者仍旧需要优化、改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五十所医院的急诊科的急救护理体系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我国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首先,从急救医护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中发现,有六成以上的急救护理人员在20至30岁,而百分之五十六的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只有一到三年,这是造成急救护理服务体系整体专业水平偏低、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关键。接着在专业素养方面,学历上有八成以上的急救护理人员仅为大专层次。从急诊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的比例中可以看到,初级急救护理人员占到了七成,中级急救护理人员占仅仅占到了两成,而高级急救护理人员占更是屈指可数。最后在所调查的五十所医院中,市级医院的急救护理研究项目只有两项,且研究进展并不乐观,而省级和县级医院的急救护理研究项目几乎为空白。五十所医院的急救培训活动在近一年内仅为119次,而且并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考核标准[1]。

我国目前的应急护理体系中,工作年限较短经验不太丰富的急救医护人员比例较高,在职称结构上则表现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急救护理人员比例较低的状况。再加上急诊护士对于科研项目的参与明显不足,队伍不稳定以及急诊护理质量的不到位,我国急诊护理体系的改进已经迫在眉睫。

二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1.明确优秀人员带头作用

对于急诊护理带头人的作用予以明确,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急救队伍的工作能力。原则上可以将经验丰富的护理学科护士长作为带头人。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科中的优秀人才,要给予其更多的深造学习的机会,令其能够充分的了解国内外在急救护理上的学术动态,使其能够充分的与国际接轨,发挥其引领学术专业发展趋势的作用[2]。可以让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资深护理人员对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对一的实际操作指导,让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环境。

2.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教育

专业、规范的培训是的急救人员的职业素养予以提高的必经之路,培训也能够使急救人员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上动手能力、工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根据体系标准应对专业层次较低的急救人员予以专业性的培训,可以通过轮转的工作方式保证专科护士的专业培养。在培训方式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定合理的轮转、培训以及考核内容。一是院前急救工作人员与院内急诊医护人员相互相轮转,这是对院前以及院内的抢救工作的连续性予以保证的必要措施[3],令专科护士能够充分掌握现场的急救技能以及抢救药品、设备的使用技能,还能使急救人员养成预见性思维的习惯。二是通过监护室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的轮转使得急救护士能够对监护的护理方式、仪器使用、观察方法予以充分的认识,保证急诊室在抢救过程中监护工作的连续、完整性。急救医护人员在轮转工作中要保证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对理论的熟悉掌握,独立的完成急救护理工作。

3.强化急救人员服务意识

目前,随着新农合的实施,城镇居民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患者住院率提高,医院加床增多。因此打造诊治一体化的急救服务体系,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大量重危病的患者积压在急诊时,急救人员要根据病患情况予以安排,进行沟通交流,并为其提供诊疗意见。急诊不能停留在对患者初步的抢救和诊断上,要对病患进行全方位的急救护理,配合医疗做好抢救外的心理教育及康复护理教育,保证抢救成功率。急救人员要摒弃只管急救不管护理的现状,尽量缩短病人救治时间,对经济情况不好的病患要提供援助。急救人员必须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展急救护理专业范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发展。

4.规范急救工作整体流程

虽然现阶段关于急救护理的工作规章制度已经存在,但是大多数都无法适应现有的急救护理现状,因此无论是急诊护士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还是工作流程、护理制度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工作流程以及护理规章予以规范,是急救工作质量提升的保证。通过对急救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予以标准化,为急救护理团队提供统一的标准,可以令其工作的开展有标准的指标予以控制,并且能够保证其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的快捷高效,以此改变混乱的急诊护理体系现状。同时,这种程序化、系统化、标准化的体系建立也是急救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5.注重急救护理全方位建设

充分的利用如今日渐开放的学术平台来强化急救护理的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对全院基础教育的加强,提高年轻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对岗位的准入制予以落实,保证急诊专科护士能够人人持证上岗。对急救护理领域的新技术以及新业务予以运用,保证医院的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在追踪新急救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全面的发展。急救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融汇了各个专科技能的工作,所以建立一支全方位多层次护理人员团队,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希芝.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1(3)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1篇3

为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增长和巩固急诊护理人员核心才能及整体技术实力。

2、培训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抓好三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各种工作职责与程序,了解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3、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学习

基础理论培训

基础操作培训

各班职责跟班

基础及重病护理

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八大件的培训

4、培训时间

岗前集中培训:培训一周

临床后续培养:强化培训3个月

5、培训计划

【月安排】

第一个月:熟悉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掌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文件书写、基础及危重护理、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技能,提高穿刺技能。

目标:全面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各岗位职责,掌握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

计划:

1、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医疗安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

2、开展思想教育,进行礼仪、礼貌用语的培训。

3、介绍急诊科环境、布局、结构、人员。

4、介绍急诊科日常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5、急诊科主要仪器设备及操作规程。

6、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班职责。

7、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程序、内容、目标。

8、学习交接班规范。

9、急诊科常见抢救药物、仪器的放置、使用与管理。

10、跟班学习各班次工作流程。

实施:

1、相关法律法规、院纪院规及礼仪培训由护理部集中学习培训。

2、由科室骨干负责带领巡视各个区域,边看边讲解。

3、对照实际工作,学习科室各项制度。

4、由抢救班、治疗班、输液班各带教老师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个月:掌握急诊八大件,提高急救技能。

目标:

1、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晨间护理工作程序

2、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与记录方法

3、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4、熟悉急救车内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各种抢救药品的作用

计划:

1、病情观察重点

2、基础及重病护理

3、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讲解急救车及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5、讲解常用药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实施:

1、临床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病情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2、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科室安排讲解急救车及急诊八大件的使用。

第三个月: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操作技能培训阶段。

目标:

1、巩固基础理论,掌握急诊科护理常规;

2、熟练规范基础操作程序,如:铺床、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技术、肌注、皮试、输液等。

3、掌握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如cpr、吸痰、吸氧、雾化、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等。

4、掌握急诊八大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计划:

1、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

2、培训基础及专科操作技能。

3、结合实际工作交流护理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实施:

1、由教学组长安排每周讲课,做好记录。

2、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护士长晨会提问,巩固知识。

4、由带教老师示范各种专科基本操作技术、老师演示为主,边做边讲,然后培训者反复练习,带教老师负责指导。

5、各班次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负责监督指导。

【考核】

采用单向考核、多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考核新护士的业务能力,一方面了解带教效果。考核成绩与奖金分配及转正挂钩。

1、单项考核

护士长协助带教老师,单独对培训者进行某一项指定的理论操作考核、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消毒保养、各种仪器操作规程、急救车上的抢救药物及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等。

2、多项考核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的主要形式。考核培训者某一常见病人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方式、方法与效果,了解培训者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熟练程度。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4

【关键词】急诊医疗纠纷急救机制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99-02

急诊科是医院的应急系统和窗口单位。它承担着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观察与监护任务。急诊医疗纠纷相对较多。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是急诊工作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急诊工作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供大家参考。

1急诊为什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急诊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即患方、医护人员和急救机制。

1.1急诊病人病情急,或危重,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效果期望高。所谓急诊,都是因“急”而来诊。病情往往较重,许多病人病因也不明确。在一般人看来,病人到了医院就可以放心了。而实际上,医学讲求客观依据,医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这种情况下,医生常常采取对症处理,但病人或家属不一定理解。病人来到医院半小时,还没解决问题,就开始急躁,不配合诊疗或挑剔、不信任,甚至动粗。医疗纠纷因此而起。

有的病,诊断不难,治疗不易。如各种中毒、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创伤等急诊科常见病,如送医院不及时,医生往往回天乏术。家属因骤生变故,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不理解,导致医疗纠纷。

1.2病人或家属对急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急诊医护人员由于繁忙、疲劳、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容易急躁冷漠,容易对病人或家属不合理要求反感,有时候在和病人或家属沟通时言语简单生硬,或未及时沟通、交待病情,导致病人或家属不理解,引起医疗纠纷。

1.3医院急救体系不完善。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系统的前线,许多工作是需要其他科室支持的,如果医院没有一个完善的急救机制,很难保证抢救措施及时到位。如:急会诊不能及时完成,“绿色通道”不能及时开放,甚至后勤系统如供氧、供电等部门都会影响到抢救工作。

2急诊科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急诊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复杂,在导致医疗纠纷的三方面原因中,医护人员和急救机制两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改进、完善,患方原因也有部分可以因前二者的完善而消除。

2.1完善医院医疗急救机制急诊科应按照国家制订的标准编制人员和完善设施,形成符合急诊医学发展的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诊或综合ICU加强治疗的一体化抢救模式[1]。制订并严格执行急诊急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保证抢救设备满足急诊工作需要。要保证急诊科和住院部各科室、辅助科室在抢救时能够做到互相协作,密切配合。要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并保证能在需要时及时启动,畅通无阻。除急诊科外还应有包括内科、外科和手术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第二梯队[2],以应对各种突发。

2.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急诊服务态度急诊人员因为经常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态度生硬。医院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急诊人员一定要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做到急而不躁,忙而不乱。要知道,急诊都是突然发生的疾病情况,病人或家属也缺乏心理准备,加之不懂医学,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2.3提高医院急诊诊疗水平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医疗质量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基础,只有病人满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急诊科医师应先在各临床科室轮转,掌握各科急救技能,如急诊缝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脏电除颤等[2]。并通过进修、培训、学习、演练等不同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适应急诊工作需要。

2.4加强与患方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急诊病人因病情急、危重,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理反应较为强烈、复杂,因而急诊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的同时,还须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根据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3]。沟通能消除误解,对危重病人及时和家属沟通能使家属对病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一定思想准备,从而避免因误会导致医疗纠纷。

2.5对急诊人员的人文关怀前已述及,急诊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极易造成身心双重疲劳。因此,医院应给予急诊医务人员以人文关怀。合理排班,使之能劳逸结合。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急诊人员的津贴、补助,并创造条件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业务发展机会,使之能安心工作。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好发之地,原因复杂。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急诊急救机制和抢救设施,并加强对急诊人员的培训、培养,关心急诊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以尽量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5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的抢救场所,也是每个医院的窗口科室,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需要急、处理急,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年龄不一的各类患者群,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最易产生矛盾、最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场所。每一位急诊科工作者为了急诊急症患者的救治,精神时刻处于高度警觉、高度紧张的状态,力求通过准确而及时的分诊和急救处置,为成功抢救赢得时间。因此急诊科历来是综合性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患者在急诊室的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所以,防范医疗纠纷就成为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急诊科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承受的工作任务更多、压力更大。处于基层医院的急诊科人员少,软硬件相对不足,这种状况尤为突出。如何做好基层急诊科护理的工作既是对医院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也是关系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本人通过多年的基层急诊科工作经历,对如何作好急诊护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现护理浅述如下。

1重点院前急救

急诊科院前急诊急救,由医院出车到出事现场面对病者的应急处理、现场处理存在着的局限性、风险性,不确定因素,常常与患者产生矛盾,急症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紧急,需要医生护士迅速做出判断与抢救处理,抢救无效也在所难免,但此时患者或家属因无充分思想准备,常无法接受已定事实,因而迁怒于医护人员,引发医患纠纷。

2要求对急救程序熟炼以定期药品物品检查、抢救器械维护

急诊护理人员要求熟炼掌握各种危重抢救流程,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除颤机使用、呼吸机使用、医护抢救配合、外伤处理及搬运等等。急诊病种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临床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培训、定期派出人员外进修学习新技术、新急救知识,让护理技术发展,对急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由于病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如果医护人员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处理急病病者的技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冷静沉着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在日常工作中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抢救器械要定点专放,专人保管,每天检查,抢救完毕及时更换及补充。定期做好车辆保养、检修和清洁,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切忌随手乱放或图方便摆放,以便为以后抢救工作会节省更多时间。

3护理人员待病者如亲人与朋友关心和爱护

人们都说爱能创造奇迹,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精心、爱心对患者确实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急诊患者中大部分病情危重,对那些意识没有丧失的患者,或突发病情,或旧病突发加重,或已形成既定的恶劣后果,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再加上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势必造成过度的精神负担。部分拒绝配合治疗,耽误了抢救时间,可直接引起死亡。另外服药或服毒自杀不配合抢救的病人。这时护士要扮演亲人的角色,友善和蔼地告诉患者不要恐惧,一切灾难都会过去,并以既往成功的具体事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从恐惧绝望的心理阴影中走出,以积极的状态配合医生治疗。此时医护人员的每一句鼓励体贴的话,每一个亲近的表情,每一份爱心对患者来说那就是春天的细雨,生命的曙光,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厌烦的态度,生硬的语言,僵硬的肢体动作,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不良刺激,会加剧病情恶化。这样会和患者或家属亲近距离,用自己的爱心满足第一位病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环境,满足病者需要是我们服务的范围,病者的满足是我们服务的标准,病者的感动是我们的追求与目标。

4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保持愉快心情面对日常护理工作

急诊科急、危、重病患者多,病情变化迅速,不确定因素时有出现,导致部分病员或家属对病情及医护人员不理解,再加上有些醉酒者恣意闹事、部分吸毒者与个别就医赖账,他们往往语言或行为偏激,对医护人员无理漫骂恶语伤人,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刀棒胁迫。此时医护人员要有巨大的忍耐力,千万不可莽撞,而是主动巧妙地控制这种局面向缓和的方面发展,把委屈和不快埋在心底,脸上面带微笑,主动热情服务,和风细雨对其耐心劝说,所谓“以柔克刚”,以这种方式可能会避免很多医患冲突,也为自己工作减少了不可预知的麻烦。工作之余可以多些关心姐妹们,下班后抽时间让护理人员互相交流倾诉,从而得到发泄和安慰,使心理压抑得到疏泄,确保工作的良好心情。凡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以及理解病者家属的担忧无奈,在自己身上也可能有同样的偏激发生,属“正常现象”。对无理取闹、赖账者不一般计较,这样也可能转化为好心情,平时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抢救时才可以得以应手,有利于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5合理安排值班制度

急诊科合理的排班制度可以确保急诊运作,准备急诊出车的一线二线人员值班,对前来就诊的急诊危重病者开放全程“绿色通道”畅通,有效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以患者为中心,凡事为病者着想,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到感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排班制度,保证每班有足够人员为患者进行系统化、专业化护理,作为护士长要注意排班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繁忙时间人员安排,节假日工作忙的时候,打破节假日值班状态,进行加强排班、弹性排班、按护士能力排班、新老护士搭配,根据工作量进行人员调整,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忙闲均衡,保证护理质量。

6今后继续加强培训,刻苦钻研,打造精湛医术

急救医学、争分夺秒、治病救人、以人为本,这是现代医学对急救医学学科的要求。急诊科是特殊的科室,病人来势“急”、病情“重”、变化“快”、工作量“大”,专科业务知识及护理技能抢救技术要求高。科室非常重视医护水平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制定了“护士培训”“医护抢救操作配合培训计划”“院前急救培训计划”等等,不断地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科主任和护士长组织全体医生护士参加各种院内学习及科内学习,或请院外急诊专家讲课,定期组织急诊急救学习及演练,以及各种形式学习活动,并结合新知识,新技术讲课、每月组织1-2次业务学习。针对科室重病人多、抢救多、仪器多的特点,科主任和护士长不断强化各项技能培训,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洗胃、吸氧、吸痰器、心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仪器的专人保管、各种急救技术操作培训,并要求人人达标,以确保抢救病人的争分夺秒。为了防范风险,制定了一系急诊风险管理制度,使急诊科的护理和医疗风险降低到最低。有条件的科室开展模拟训练提高整体急诊及抢救护士队伍的专业水准,以满足广大病员及社会要求。

总之,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高、难度大,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加强,平常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抢救技术,严格抓急诊护理质量关,搞好科室的管理,严防医疗差错的发生,具备了一个合格的基层急诊护理工作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6

1.1对象

培训对象为2010年及2012年参加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并赴香港培训的学员共51名。学员年龄28岁~41岁(33.6岁±2.9岁);护龄5年~20年(10.2年±2.3年);急诊专科工作年限5年~20年,中位数为10年;分别来自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36人,三级乙等医院8人,二级甲等医院7人;本科学历44人,专科学历者7人;主管护师32人,护师19人。

1.2方法

1.2.1培训课程选择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与更新的。自1974年以来,其开发的基础生命支持训练(basiclifesupport,BLS)课程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课程使得危急病人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美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医院急诊部都将此课程作为急诊医护人员的必需训练课程。我们选择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是香港第一个取得国际认可的美国心脏协会课程资格的培训中心,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

1.2.2课程内容与时间

BLS课程内容包括:①成人单人心肺复苏;②儿童单人心肺复苏;③成人和儿童气囊面罩技术和人工呼吸;④成人和儿童的双人心肺复苏;⑤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⑥婴儿心肺复苏;⑦成人、儿童、婴儿窒息的解除;培训及考核在1d内完成。ACLS课程必须在通过BLS考核后进行,它所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心脏停止病人、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休克、肺水肿、与心脏有关的毒物学急症等病人的急救知识和各种特殊状况下的心肺复苏术以及气管插管、心电图辨识、中心静脉注射等急救技术。共有12个学习站,但培训及考核时间只有2d。

1.2.3培训课程形式

包括大课视频上课(<24人)、小组上课(6人或7人)、技术操作、情景演练。ACLS最引人入胜的精彩单元就是MageCode(综合训练),MageCode是一个训练急救小组长的地方,小组成员至少由5人组成,可以训练学员对于ACLS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学员既期待又害怕的环节,更有人因此环节而未能通过。但导师特殊的表演方式、夸张的动作,让学员获得了耳目一新、刻骨铭心的感受,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急救知识。

1.2.4培训课程师资

课程培训由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萧玉珍经理负责并全程参与,其为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孩童高级生命支持及基础生命支持区域主任导师,具有双硕士学位,曾多次到国内各省市地区指导培训心肺复苏技术。其他参与BLS及ACLS课程培训的导师包括医师和资深护理人员,均有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导师证书。他们均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中心的培训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烈的事业心。

1.2.5培训考核及评价

B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技术考核(单人、双人成人心肺复苏术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单人、双人儿童心肺复苏术)。AC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MageCode考试。笔试考核低于84分或未通过技术考核,MageCode考试均不能通过测试。通过测试者或得到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有效期2年。急救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课程反馈情况,内容包括此课程的设备是否妥当、是否有足够用具、不用等太久也有机会练习、导师能解答我的疑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回收有效率100%。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学员BLS及ACLS培训前后考核成绩,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反馈情况。

2结果

BLS及ACLS培训前后学员考核成绩比较51名学员培训后理论、技术和MageCode考核成绩均合格,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

3讨论

3.1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课程规范化

国内专科护士的培训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香港专科护士已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是依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制定的各专科的专科护士工作标准,结合临床专科的发展,由专家们共同商榷而定。我们选择的BLS及ACLS课程是有循证的,科学证据提供了课程内容改进的基础。课程由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材和学员手册。在此课程中,学员通过积极参与一系列实践学习站的活动,来提升在诊断和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技能。学习站包括:模拟的临床情景;导师或录像师范;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有效的团队复苏行为。因此有必要借鉴、学习和深入研究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合格的专科护士。

3.2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资源标准化

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常年举办BLS及ACLS课程,中心设施完备,具有先进的多媒体声讯教学系统,设有多个独立的学习站,操作练习场所宽敞,练习用品齐全。培训中心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模拟人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与学员比例按照1∶1或1∶2配备。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所用高级医学模拟人设备与学员的比例按照1∶6配备。墙上挂有各种病例学习站的流程检查表,以供学员练习使用。中心采用小班化教学,导师和学生比例不少于1∶6,保证导师能够有足够的注意力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等,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关键技巧。中心的导师来源于香港各家医院,全部具有AHA的BLS/ACLS导师资格,熟悉AHA课程教学运作模式。AHA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培训课时,否则会被取消导师资格。

3.3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效果显著化

在BLS及ACLS课程中,强调复苏团队的有效调动,团队中的每一个组员都应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分工的同时也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基础生命支持得分及高级生命支持得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员对课程的安排及设备满意度为100.00%;对导师的满意度为100.00%;认为能够实践到所学的技能为100.00%;会介绍此课程给其他人。以上数据说明学员对境外培训课程是满意的。

3.4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面临的问题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7

[关键词]规范培训;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1-232-01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8

1我院急救工作的现状分析

1)我院地处鼓浪屿景区,四面环海,距轮渡码头约1.5km。岛屿与厦门陆地相连的唯一工具为轮渡船只,夜间轮渡航班间隔延长,急诊后送存在不便。院内疗养用房依山而建、座落分散,有的疗养房远离护士站,不利于病情观察,疗养区的这种布局给突发事件的发现和处置带来了一定困难。

2)疗养员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甚至有的疗养员集多种疾病于一身,急症的发生具有意外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病情一旦发生变化,往往多变复杂,给抢救带来困难。疗养期间,可能因为环境变化、长途旅行、景观游览等因素诱发多种疾病。

3)由于多数疗养员病情相对稳定,医生实践动手机会少,综合抢救水平相对不高。因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急重症,需要及时向上级医生和主管部门汇报,也使得年轻医生心理上有依赖性,对自己的急救水平缺乏信心,怕担风险,希望尽快转院。加之疗养院与治疗医院不同,缺乏先进的监护与抢救设备、药品不全,也给就地救治带来困难。

2提高应急救治水平的对策

2.1防患未然根据疗养用房分散的特点,疗养员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资料,初步评估其健康状况。将年差体弱多病者确定为重点护理对象,疗养床位就近安排,由责任护士实施护理措施。经治医生每日查房,了解掌握病情变化。景观游览前需进行体检,经治医生根据疗养员身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外出活动后医护人员及时看望。护士站电话24h畅通,夜间护士巡视疗区要进房见人。添置更新必需的急救设备、急救箱器材并由专人管理维护,保证设备性能完好,便携式急救器材和药品班班交接,要放置于值班室触手可及的地方。在每期疗养员中选出1名高级职称以上、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医疗顾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参与救治。

2.2加强训练疗养科室的医护人员要熟悉急救预案,熟练操作常规、急救训练贯穿于平时,突出于重点时段。每年开展1次“急救训练月”活动,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和急救技术操作训练,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及除颤仪、呼吸机的应用等技能。以《常见危重病症抢救预案》为蓝本,结合疗养实际和急症发生特点,以小教学的形式使医护人员尽快掌握常见危重病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每一例急救案例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丰富临床经验。每年07―09月实施海水浴之前,都组织进行急救模拟训练,要求达到抢救流程顺畅,抢救技术快速准确的标准。

2.3培养人才疗养院的医生应定位于全科医师,具备较高的应急技术水平,因此人才培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做到观察病情敏锐、抢救速度敏捷、抢救技能娴熟、处置紧急情况果断、思维能力清晰。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新调入人员,把加强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急救器材的使用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与驻军医院结对帮带,医生护士轮流在急诊科、老干科进修学习,轮流到总院麻醉科学习气管插管、急诊医学知识和熟练急救器材的操作,不断提高救治能力。

军队疗养院建设的目标是成为高中级干部的健康促进基地、特种人员的疗养基地、慢性疾病的康复基地、保健人员的培训基地。所有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安全第一,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疗养院的急诊工作有其特殊性,应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疗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

1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科室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在急诊临床实习过程中,设专门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临床实习管理,加强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急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各带教小组的带教教师,从而不断改进临床带教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实习学生的急诊实习要求,增加急诊实习兴趣,在有限的急诊实习期间内,见到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急诊实习任务。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正确协调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的关系,纠正重医疗轻教学不正确观念,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中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新动向和相关文件,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通过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及小讲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来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教师的榜样、风采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急诊医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急诊医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医患沟通能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篇10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1篇11

根据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特点,制订应急计划、预案和流程,完善应急制度及应急门诊和病区的建设。建立应急护理梯队,充分保障传染病突发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组建一支人力充足、反应迅速、技术精良的应急护理队伍,是确保应急救护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

1.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梯队

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挂帅亲自抓,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协助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为政宣、医疗、护理、院感、总务、设备维修等部门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和院感科负责应急治疗护理和隔离消毒及防护工作,护理部负责应急护理工作。护理部成立应急护理第一、二、三梯队,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抢救知识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身体素质好,作风过硬及居住在医院或距医院较近的护理人员组成。

1.2制定应急纪律制度

一旦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急梯队人员及全院工作人员进入备战状态,终止休假和正常休息,无条件服从医院调遣。护理部建立应急病区护士长及应急梯队成员通讯录和联系网,要求应急队员在应急状态时保持24h信息畅通,一旦接到通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的地点。

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突发传染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2.1确定目标

通过培训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护理队伍,使应急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突发传染病处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理论学习,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应急管理和相关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联动机制,重点学习卫生部及省地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突发传染病应急护理工作流程,隔离防护知识,特殊治疗护理,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并进行护理理论操作考试,使应急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其次,突发传染病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的工作程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导医、分诊、咨询及就诊病人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按病情轻重缓急将病人大致分类,对重病人就诊实行先就诊后缴费和办理住院手续;应急病区对诊断明确的重症住院病人,及时请示院领导,请求上级医院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和专家指导,确保诊疗护理质量;对轻病人集中管理,同时做好病人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稳定正常社会秩序,使人们树立坚定信念正确应对传染病疫情。再次,护理抢救知识和技能训练,护理部平时注重对护士抢救技能(心肺复苏术、导尿术、吸氧术、静脉留置针技术、气管切开护理技术、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使用)的系统化培训、强化和考核力度,并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技术考核时常出现的问题、操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抢救器械使用中故障的发现与排除法等组编缺陷题库,人为设置“缺陷”让护理人员先行识别缺陷操作,明白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对照标准进一步规范,使大家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寻错,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纠错补漏加深记忆,以提高护士的急救技术及观察病情能力和抢救配合能力。

2.2.2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演练

由于突发传染病很少发生,而且多种多样,护理部每年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技术作为护士“三基”考试内容。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应急小组成员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情景模拟演练,高标准严要求参加省市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通过演练不仅仅使应急梯队成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重要的是检验应急计划、预案和流程是否全面、科学、合理,并且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可以全面了解应急梯队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预案和流程,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3突发传染病的应急护理管理

3.1快速反应,启动紧急预案

院总值班领导执行突发传染病报告程序,每当有突发传染病预报,应急小组成员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接到通知,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整体应急系统开始运行,参与应急救治的各级人员迅速到岗,明确任务和职责,组织和指派相关人员迅速进行突发传染病的评估,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安排。应急护理小组长接到通知,马上召集应急护理梯队成员开放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为随时能够接诊和收治病人开辟绿色通道。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病情判断能力的分诊护士到应急门诊接待就诊病人,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进行简单查看病情,快速准确的分类,迅速安置病人。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流程为:应急梯队处于待命状态;应急门诊、应急病区启动,导医、分诊、预检分流、转送和收治病人;医疗护理服务、隔离消毒防护、心理支持等健康管理。

3.2人力资源调配,护理技术支持

2006年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期间,病人数量尤其是重危病人数量突然增加,又要设立专门的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因此护理人员数量远远达不到应该配备的要求,护理部想方设法将“办公室”搬到应急病区,主任每天固定时间到应急病区召开简短会议,部署工作并了解应急工作的动向,两位副主任深入病房,着重了解重危病人抢救和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上各种困难,指导重危病人治疗护理,随时修正各种护理计划和工作流程。并抽出院感科和信息科的部分护理人员作为应急第二梯队支援临床一线工作,满足应急需要,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确保护理质量。同时通知本年度新聘用护士提前上岗不仅可协助带教做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又可抓住应急病区作为第一课堂的时机,使她们见到了平时见不到的危重病人,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危重病人护理知识和抢救技术;经受了锻炼,磨炼了意志,重要的是保证了护士与危重病人的配备比例,顺利完成了45例乙脑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任务。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急病区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曾达到20余例,针对治疗中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为了确保治疗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担忧,护理部专门调集临床各科室动静脉穿刺技术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应急技术支持小分队,随时为血管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进行采血和治疗,经过3个月的奋战,圆满完成了139例患儿的护理任务,受到患儿家长的赞扬,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3.3综合医疗资源,配足应急物质

护理部及时准备紧急抢救,短时间组建应急病区和门诊所需的大量物资和设备,整合全院所有的资源,保证应急救护的需要。护理部要求应急病区护士长做好突发传染病抢救物资和隔离防护用品的贮备,注意抢救器材的保养与维修,使抢救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并与总务科、器械科随时保持联系,以保证应急抢救的物资供应。要求应急病区明确专人管理应急贮备物资,规定应急贮备物资一律不得挪用和外借。应急病区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疗仪器、药品、通讯、电源和气源等在位完好情况,确保物资能及时供应。

4对策

4.1应急梯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应该根据应急需要不断完善

专科医院护理部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管理中,也暴露了许多弱点和不足,在人员的培养、抢救设施的完善、抢救器械的使用、重危病人护理和抢救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由于专业所限,近年来我院招聘的护理人员中,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加之平时重危病人偏少,ICU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对抢救器械的使用和抢救技术容易产生生疏感。因此,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难度和广度加大,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系统化培训,通过考试和竞赛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应急时的熟练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充分考虑传染病专科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4.2应急病区的建设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不仅仅是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需要,便于应急病人的管理,有效利用医院仅有的医疗资源,确保重危病人的及时救治,更重要的是防止了与普通传染病人的交叉感染,消除病人之间的顾虑,且使应急病区护理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应急工作和环境,确保了应急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生命。

4.3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是保证应急救治质量的关键

护理部应注重专业护士的培养,并调集人力资源,采用由专业护士负责培训指导的多专业合作的工作模式,实施重点病人重点管理,解决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专业难题。

4.4加大应急计划预案流程的学习和演练

在突发传染病救护中,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突如其来的大批重危病人,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恐惧生疏感,不仅影响工作节奏,甚至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因此,护理部应将应急演练纳入每年的护理工作计划中,加大应急预案的演练力度,要求全员参加,真实情景模拟,演练形式多样,包括理论考试、紧急集合、穿脱防护衣、隔离技术、抢救技术、抢救器械的使用等,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护理急救水平。

急诊急救技能培养范文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现代急诊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通过中医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培养优秀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急诊领域乃至整个中医教学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就几年来在中医急诊学教学培养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1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

所谓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其原则就是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和中西结合”[2]。先中后西”是指就诊的普通急症,首先考虑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处理。能中不西”是指对某些危、急、重症或某些经西医处理无效或西医在某一阶段效果不显著的,尽可能用中医或可补其不足。

中西结合”指单一用中医或西医疗效不显著的,或存不足需互补的,可中西结合。通过结合互补,能起到单一西医或中医不能起的作用[3]。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如讲述高热”章节时,举例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可以中医治疗为主,每天酌情用中药1~3剂。除中药内服外,还可配合中医综合疗法如刺络、灌肠、穴位注射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压正常、血红蛋白不低、无呕血者,亦可先辨证施以中药,疗效也肯定,如果血红蛋白太低、血压逐渐降低、出血又控制不佳者,就应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急诊医学急危重症的讲解,最好能把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的病,中医的证症与西医的临床表现,中医证的变化与西医的病程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治疗措施贯穿在一起,中西并举,融会贯通。

2培养学生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

近年中医急诊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上缺乏对中医急症辨证论治体系的创新,技术上缺乏反映中医特色的急救新手段,科研上缺乏创新超前的重大成果,缺乏具有中医治法专效特色的现代系列新制剂等。从临床教学角度看,本科五年制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而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学科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4]。中医急诊教师无论是在理论课教学中,还是在临床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课程的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及辨证思维观。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回顾中医急症发展史,如:《肘后备急方》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金匮要略》记载的抢救卒死的胸外心脏按压术,《外台秘要》的导尿术等中医急救技术的应用史,促使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搞清中医理论体系,分清中医和西医的概念。回顾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中医急救治疗的有效病例,加强学生对急救药及中药汤剂疗效的认识。只有使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在大脑中形成定势的前提下,才能自觉地运用中医理论诊断及治疗疾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与中医急诊医学相关的中医专题学术讲座,名老中医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强化以往所学,真正把书本知识经分析提炼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转化到临床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学以致用之感,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中医急诊临床思维,为将来成为一名有创造性思维的中医高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急诊临床操作技能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微课培训方案范例(12篇)

    - 阅0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关键词:微格理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一、微格理论内涵微格理论指通过录音系统、音频遥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对教师进行训练,使教师快速掌握相应教学技能。有学者认.....

    继电保护特色范例(12篇)

    - 阅0

    继电保护特色范文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033-021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的英文翻译为SmartGrid,又可以被称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