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卷语文范例(3篇)
来源:整理
全国二卷语文范文
一、命题选材与设题分析
(一)选材范围较广,选材内容丰富
大都注意体现“浅易”的特点,阅读难度有所降低。17套试卷中,选文出自二十四史的只有六卷,分别是全国大纲卷《明史·熊鼎传》、全国课标卷《宋史·何灌传》、湖北卷《汉书·楚元王传》(选文为西汉刘向的《谏成帝营陵寝疏》)、辽宁卷《旧唐书·宋庆礼传》、浙江卷《新唐书·张文瓘传》、上海卷选文一《史记·循吏列传》。有的试题选材虽不是史传文章,但也是写人为主的记叙类散文。这类阅读材料共有七卷,分别为:安徽卷选文全祖望的《万贞文先生传》,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江西卷选文汲黯的事迹,选自清代学者吴楚材的《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汉纪》;广东卷选文罗提督的事迹,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江苏卷选文苏轼的《陈公弼传》,选自《苏轼文集》;重庆卷选文清代文学家蓝千的《江公皋传典》;四川卷选文吕徽之的事迹,选自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叙事类的文本有两卷,分别是:山东卷选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选自《管子》;福建卷选文元代虞集的《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选自《道园学古录》。湖南卷选文为明末文学家归庄的《严祺先文集序》,选自《陶庄集》,属于书序。属于议论类文本的有三卷,分别为上海卷选文二苏轼的《稼说送张琥》、北京卷选文选自《淮南子·汜论训》、天津卷选文选自清初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其中选文出自诸子散文的有北京卷和山东卷。这样,打破史传类散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更多样化的文言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材注重内容的可读性
各套试题的选材十分注重内容的可读性和思想的导向性,突出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传统美德。如全国大纲卷的熊鼎处事精细求实,全国课标卷的何灌行事有成,广东卷的罗提督“足智多谋”,江苏卷的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辽宁卷的宋庆礼“雅有方略”,重庆卷的江皋“所在有声绩”,上海卷材料一中孙叔敖的自信等,山东卷更是直接体现管子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试题阅读量相比往年有所加大,选文篇幅略有增加
17套试题选文的阅读材料平均708字。篇幅最短的是江西卷,选文节选自《纲鉴易知录》,518字;篇幅最长的是重庆卷,选文为蓝千秋的《江公皋传典》,861字,另有一个断句的语段,加上有关出处的注释53字,共计914字。900字以上的还有山东卷,选文节选自《管子》的“桓公问治民于管子”,912字。
(四)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个别试题独具特色
大部分试题都是3至4个选择题再加一个翻译题,分值大多在19~22分之间;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信息筛选、理解分析、文言翻译等题型。在翻译之外,今年考查文言断句的有北京、广东、湖南、江西、重庆、浙江、江苏(附加题)七卷。北京卷秉承多年来的传统,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了对省略句的分析判断,要求考生选出“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湖南卷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结合文意,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浙江卷将对文意理解分析的考查定位为“赏析”,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福建卷另选《论语》三则,考查文化经典阅读;浙江卷另选《论语》、《韩非子》各一则,考查儒家和法家的为政观。上海卷依然保持自己的命题特色,文言文阅读选取两个语段,从词句的理解翻译到文本的分析鉴赏,共考查了10小题,28分。
(五)试题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可以这样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更是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关于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
文言实词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17套试题中,文言实词一共考查了72个,所考实词,属于《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之内的只有“归、易、顾、病、修、徐、当、劝”8个,其中“易、顾”考查了两次;其他实词虽说不在《大纲》规定范围,但也是教材中常见的,在中学课本中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上海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写出“劝”、“乐”、“顷”、“所从”四个实词在句中的意思,还有4个双音词“禁止、以为、几何、请教”,用来考查判断古今异义现象。
由于文言实词多数为一词多义,因此必须根据特定语境,结合文意判断其意思;同时还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等情况。答题时要将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语法位置,以及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加以推断。要做好此类题目,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敲。
2.关于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
这类试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设题一般给出四组8个句子,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所考查的大多在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课内知识与高考题目相结合。由于只要求比较判断出不同句子中相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试题难度较低。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长度压缩、题量减少、客观题减少的趋势日益显现,文言虚词单独设题的省份逐年减少。2011年语文高考,只有安徽卷、北京卷、广东卷、湖南卷、江西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浙江卷等9份试题考查了文言虚词。
考查情况如下:
9份试题中,除北京卷的“使、臣”为文言实词外,《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常用虚词,一共考查了12个,只有“乎、若、焉、也、与、者”6个虚词没有考查到。被考查的12个虚词中,“以”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次;其次是“而、于”,各考查了4次;再次为“其、之”,分别为3次;“因、为、且、则”分别出现了2次;“何、也、所、乃”,各1次。
在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9套试题中,用课内语句构成两两比较的有6题(北京卷和广东卷的8句全部出自试题阅读材料),湖南卷集中考查文言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将课内学过的4个语句与选文中语句进行比较,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些试题中,涉及的课内文言语句,覆盖了中学语文课本16篇文章(其中1句出自初中课文《桃花源记》,1句出自文言诗歌《琵琶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有7句;《鸿门宴》和《师说》各有3句,《烛之武退秦师》、《伶官传序》各有2句;四川卷和湖南卷不约而同地选用同一语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同一虚词(“其”)作为考点。《劝学》、《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归去来兮辞》等重点篇目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对象。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关系密切,高考常常是将二者并提。解答此类试题,既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课本篇目中常见虚词的用法进行推断,又要联系上下文加以判断,通过比较辨析,筛选出正确答案。要求考生对《课标》规定掌握的文言虚词有充分积累,能明确区分具体语境中相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时,在看清题目要点、明确思考角度的前提下,判断虚词的用法还要结合全句,要有全句意识,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去准确地理解。
3.关于句式和用法的考查
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纲》指的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文言句式和用法的只有北京卷1题,考查考生对省略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北京卷)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死其难,不可谓勇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句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D项的“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两个分句间是顺承关系,不应该补表示转折关系“然而”的“然”字。答案为D。
4.关于断句和翻译的考查
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也较重,涵盖了对词语的理解、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类试题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对文言翻译试题举例分析如下:
(1)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浙江卷,“监”通“鉴”,引申为“教训”)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全国大纲卷,“职”,名词作动词,称职)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四川卷,“策”名词用作动词,鞭打,骑着)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湖南卷,“衰”,形容词作名词,衰颓)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福建卷,“新”,形容词作动词,新修)
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上海卷,“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高)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重庆卷,“止”,使动用法,让他们停下来)
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江西卷,“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良)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安徽卷,“走”,古今异义,逃跑;“退”使动用法,使之退却)
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湖南卷,“其他”,古今异义,别的事情)
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上海卷,“去”,古今异义,摆脱)
(2)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广东卷,判断句。“洵”,诚然,确实)
(吕徽之)立门下,人弗之顾。(四川卷,宾语前置)
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天津卷,宾语前置)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山东卷,状语后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湖北卷,状语后置)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重庆卷,被动句,“迫于……”,相当于“为……所迫”)
(何灌)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全国课标卷,省略句,省略主语)
帝遣使慰劳,赐(鼎)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全国大纲卷,省略句,省略宾语)
臣愿抚之,无使(其)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浙江卷,省略句,省略宾语)
今与足下并生(于)今世。(天津卷,省略介词“于”)
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四川卷,“得非……乎?”,固定结构,表揣测,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首先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明确哪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最后将译文组合成句子,注意前后通顺。
古人作文往往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所以,读古书需要自己断句,叫做“明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这一题型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断句取材上,或直接在阅读文段中选取,或另选一段文字。设题方式上,或要求在应断处划线(用“/”标注),或提供选择项。分值大多为3~5分。明辨句读,一定要先弄懂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几种方法来巧妙断句。一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四是运用古代文化知识。自从各省市自行命题以来,北京和广东高考文言文一直都有断句的题目,2010年共有五个省市采用了断句形式,2011年有七卷考查断句。举例如下:
(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解析:给这段文字断句,要注意对称句式(务记览、为词章;钓声名、取利禄),抓住句首连词(然后、然)和句尾语气词(而已也、矣)等文言断句标志。语段中长句较多,属于较难断句的段落。
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湖南卷)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注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暗含两种倒装句式的考查:主谓倒置和定语后置。把握到这一点,再运用对称法,才能选准A项: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答案:A
(二)分析和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信息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2011年共有10卷对此进行考查。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素,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根据阅读材料具体情况的不同,命题形式也可出现不同的变化。
如全国大纲卷要求考生筛选“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全国课标卷考查“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湖北卷要求考生筛选“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山东卷考查“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举例如下:
(福建卷)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分析题干的要求是什么,这是筛选信息的前提和目标;然后逐一分析所给例句,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再看分组情况,确定答案。
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做此类试题较为简便快捷的方法。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也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深入的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在这道题的考查中,根据选文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归纳的角度和试题的表述也有不同。大多数试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的表述为“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山东卷的表述是“理解和解析”设题方式基本稳定。上海卷21题要求考生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福建卷的文化经典阅读,选取《论语》三则,要求考生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浙江卷的先秦诸子选读,选取《论语》和《韩非子》中的语段,要求考生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多样、分散,这就要求考生能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且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而且大都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无论是归纳、分析还是概括,都是建立在全文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全面地理解原文,将知识融会贯通,是顺利完成整篇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步骤。
湖南卷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结合文意,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上海卷23题要求考生分析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福建卷的文化经典阅读,要求考生简要分析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鉴赏与评价
全国二卷语文范文篇2
【关键词】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建议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曹佳,杨美霞,王璐.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中国校外教育.1.
全国二卷语文范文
日期
时间
语文
6月7日
9:00-11:30
数学
6月7日
15:00-17:00
文综/理综
6月8日
9:00-11:30
外语
6月8日
15:00-17:00
【聊城高考2018年使用什么试卷】2018年山东高考全部科目均使用全国Ⅰ卷,新课标一卷,也就是全国乙卷。去年,山东语文和数学是自主命题,今年全部使用新课标一卷,大家要多做历年全国1卷真题。
通常情况下,全国Ⅰ卷会比全国Ⅱ卷稍难一些,但考全国卷的省份都会根据考试大纲命题,不会因地区或教材等因素而区别对待考生。文史类考生:语文、数学1(适用于文史方向)、外语、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
理工类考生:语文、数学2(适用于理工方向)、外语、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聊城高考怎么改革】1、取消批次,合并一二本录取
2、综合评价招生高校或增加
3、取消少数名族加分项目
山东省除语文、数学科目高考考卷仍是山东版外,其它科目使用全国卷。
2017年秋季是首批受改革影响的学生,2022年迎来新高考。
合并批次主要为了淡化现在高校批次的概念,不再人为的把高校分批分层。虽然批次之差将不复存在,但是学校办学性质、办学层次还是有区别的,此时考研的就是考生和家长的眼力了。可能以前二本的院校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以前的二本。。。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例(12篇)
- 阅0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关键词】套期保值;基差风险;风险内控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衍生金融工具定义如下:“衍.....
自治管理论文范例(3篇)
- 阅0自治管理论文范文当代西方的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民主治理、多中心治理、合作式治理、数字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腐败治理、城市治理.....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