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套期保值;基差风险;风险内控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衍生金融工具定义如下:

“衍生工具是满足所有下述三个特征的本准则范围内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约:

1.由于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外汇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或其他变量(有时被称作‘标的’)的变动而发生价值变动;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条件变动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约相比,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较少;

3.在未来某日进行结算。”

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手段,与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相比,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上具有成本优势、形式更为灵活等特点。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衍生金融工具还具有杠杆性、衍生性、高度的风险性、未来性、契约性、组合性及融资性等特点。

二、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套期保值

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套期保值,通过对冲,对资产和负债实现保护,以防范标的物价格变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并投机获利,这就是套期保值。

从套期保值理论上讲,在正常的基差条件下,套期保值是由一个市场(如期货市场)的盈利或亏损来抵销另外一个市场(如现货市场)的亏损或盈利,从而锁定商品的采购或销售价格,转移价格波动风险,实现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

套期保值的本质是一种资产组合,该资产组合的损益由进行套期资产组合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差额来决定,即由基差来决定。基差的定义为:

基差=进行套期保值资产的现货价格(P)-所使用合约的期货价格(F)

对于空头套期保值来说,其资产组合由现货市场的多头资产与期货市场的空头资产构成,该套期保值的损益由基差变化决定,当基差扩大时盈利,当基差缩小时亏损;而多头套期保值由现货市场的空头(预期未来购买)与期货市场的多头资产组成,当基差缩小时盈利,当基差扩大时亏损。因此,套期保值并不能消除所有风险,而是把价格风险转换为基差风险。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基差波动性较小,相对比较稳定,因而基差风险比价格风险更易于管理。这也是套期保值者利用期货市场来进行价格风险管理的原因所在。

随着国内外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国内和国外的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来进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套期保值已成为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某粮油公司(以下称A公司)的套期保值组合为:在国内现货市场上持有大量的现货豆油以供销售,同时在美国芝加哥现货商品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CBOT)期货市场上卖出并持有了相应数量的豆油期货合约。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头套期保值。

假设现货豆油和期货豆油是同等数量并且以同种货币计量的(即排除了汇率的影响),该组合的盈利模式为:当国内的现货市场豆油价格高于成本时,A公司出售豆油现货,实现国内现货盈利。同时,如果CBOT豆油期货价格上涨,A公司出售豆油期货,在CBOT上出现亏损,如果亏损小于国内盈利时,综合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情况看,A公司是盈利的;如果CBOT豆油期货价格下跌,A公司出售豆油期货,在CBOT上实现盈利,A公司整体上实现盈利。

该组合的亏损模式为:当国内的现货市场豆油价格低于成本时,A公司出售豆油现货,国内现货亏损。同时,如果CBOT豆油期货价格上涨,A公司出售豆油期货,在CBOT上出现亏损,A公司整体上亏损;如果CBOT豆油期货价格下跌,A公司出售豆油期货,在CBOT上实现盈利,如果盈利小于国内亏损时,综合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看,A公司整体上仍然亏损。

无论是盈利模式还是亏损模式,都可以通过基差来说明,即当基差扩大时盈利,当基差缩小时亏损。三、套期保值的内部控制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套期保值存在基差风险。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基差相对稳定且波动幅度较小,期货市场的盈亏与现货市场的盈亏基本保持平衡,从而使套期保值的净损益较小,实现了套期保值转移价格风险的目的。但在某些特殊市场情况下,基差会出现异常变化,不利的变化会导致套期保值者出现亏损。因此,要对基差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择有利的套期保值时机与确定合适的套期保值比例

有利的时机是指基差必须处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降低套期保值的风险;套期保值比例是指套期保值数量占现货持有数量的比例,在基差风险偏高时,就降低套期保值比例。在基差风险高时选择较高的套期保值比例无疑会造成亏损。这就要求从内部控制上对套期保值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进行分离。

(二)建立合理的基差风险评估和监控制度

1.企业必须知道面临的风险是什么及风险的大小;2.确保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已经预测到。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为管理套期保值的基差风险,企业普遍使用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来量化套期保值的风险,尤其关注有可能导致巨额亏损的小概率事件。内部控制建设更应着重于对基差的日常关注和研究,建立对企业主要商品价格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交易数据模型,统计出价格的相关性,确定基差的波动区间,这样就可以揭示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三)建立严格的止损计划以规避异常基差变化的小概率事件风险

套期保值的最大风险就是基差出现异常变化,一旦出现基差不利的异常变化,最佳策略就是立即平仓止损,以避免更大的亏损。这就要求从内部控制上建立监控体系,通过历史模型,确定正常的基差幅度区间。一旦基差突破历史模型区间,表明市场出现异常,就应该及时止损,或者通过内部控制确定最大的可接受的亏损额,一旦达到亏损额,就及时止损。

(四)从组织结构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董事会和经理层、交易执行部、风险管理部及监督部门等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制定有效的政策,实行逐日盯市场制度、建立严明的人事制度以及建立能发挥作用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等等。

(五)建立风险准备金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准备金=最大损失额×综合风险系数。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历史统计数据,建立科学的经验模型,最大损失额可通过各种统计模型计算得出,比如回归模型、VaR(风险价值,ValueatRisk)模型等,采用矩阵法评估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最后得出准确的综合风险系数。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2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盈利模式市场建设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是否讲究盈利,决定了其不同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模式。时下,我国正在制定政策性银行条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否应将盈利作为一个经营目标,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种惯性思维是:国家开发银行属政策性金融机构,以贯彻国家政策、实现国家意志为职责,应当是保本微利,不追求盈利,不以盈利为目标。这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野所在。但开发银行的实践表明,政策性目标与盈利性目标并非绝对分立、当然对峙,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且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贯彻国家政策的过程中,采用开发式的工作手段,运用建设市场和建设制度的方式、方法,在推进客户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符合经济规律的盈利,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和盈利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政策性目标的实现。

一、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与发展

政策性金融作为商业性金融的补充,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具有重要作用。其存在的合理性主要是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在金融领域同样存在的客观性,要求政府进行一定的干预,政策性金融即充任了政府调控市场、协调经济运行的金融工具。受思维定式影响,国内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贯彻政府意志的机构,其作用的领域也有特殊性,不应如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追求盈利,而应完全服务于政策性目标;两种目标间存在一定的张力或矛盾、冲突,不可能相互结合、协调起来,如果政策性金融机构讲效益、讲盈利,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不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很好地履行政策性职能。

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成立至1998年,基本上是依如上目标运作的政策性银行。但不良贷款项目也越来越多,不良贷款率曾高达40%,可持续发展和贯彻国家政策的能力受到挑战。自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开始了政策性目标与盈利性目标相结合、盈利性目标服务于政策性目标的探索,在不懈的探索、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开发性金融理论。该理论厘清了政策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区别和联系,认为二者同为实践的产物,但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化与发展。

对于开发性金融而言,其本质性特征是在政策性金融活动中引入市场规律和资金成本的概念。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政策性金融可以“不依据市场经济规律”、“不讲经济核算”的观点,将效率与盈利作为政策性金融活动的基本原则,从而将政策性金融活动与商业性金融活动置于相同的市场原则基础之上,并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因此,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在本质属性上没有什么不同,都体现了国家信用,都是实现国家意志的金融工具,以贯彻国家政策为法定职责。但二者也存在一些重要区别:首先,它们的经营理念不同——开发性金融注重市场业绩,以盈利为经营原则,强化风险控制,政策性金融则强调财政补贴,填补“空白点”,不注重风险控制,不讲经济效益,实为财政融资或财政融资的延伸;其次,贯彻国家政策的方式方法不同——开发性金融注重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也是国家政策,尤其是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以促进提高融资主体的信用能力,促进形成微观主体经营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而政策性金融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或不足。因此,产生的后果不同——开发性金融机构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持续贯彻国家政策(包括体制建设)的能力,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足,反而有可能成为政府的负担。此两种融资模式是阶段性互补的,也可以同时使用,但就整体而言,用开发性金融的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政策性金融过去想解决而又没解决好的问题。

概而言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注重盈利,但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是市场业绩与国家特定社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统一;其强调盈利,可以而且应当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把所得利润用于新的项目、新的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者用于促进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即盈利的最终目的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有着本质区别,而与政府在配置经济资源(如土地出让,电信号码资源的使用,矿产资源开采等行政许可)的同时遵循经济规律取得一定利益并将其用于国家和社会公益目的具有一致性。

二、开发性金融的融资领域

开发性金融作为商业性金融的补充,其业务领域不是不能实现盈利的项目,而是不能市场化融资,或者市场化融资成本太高导致不能成功融资并完成项目建设,但借助体现国家信用的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可以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盈利的项目。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项目融资常常具有这种特点。

不能市场化融资,表现为企业当期信用不足,或者信息严重不对称,所以,不可能通过市场进行融资,包括银行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化融资成本太高,表现为高昂的交易价格(高风险,金融机构要求高回报)和/或交易费用。如,所需资金量大,可能需要十几个、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的投资者,企业寻找交易对象、谈判的费用(可能还包括时间成本)高昂;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由于担保以及其它发行条件的限制(制度服从成本),或者由于时间上的紧迫性,不能成功实现融资。开发性金融运用国家信用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将分散、短期资金变为集中、长期资金,对具盈利前景或可能性的项目进行支持,即节俭了交易费用,使项目建设变得可行。

交易费用高昂阻却项目建设成功的也可能表现为体制原因,如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风险投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另由于我国公司债市场的欠缺和A股市场的目前困境,使95%以上的企业资金依赖于银行贷款。①

信息不对称常常是阻却交易发生的制约因素。只有价格信息,其它信息(包括关于交易标的的相关知识)不对称,市场也不会形成,或导致市场萎缩。信息不对称阻却交易发生的其实也是高昂的交易费用,因为信息劣势一方需要搜寻信息、处理信息,这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它们构成了交易费用中的主要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是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一个领域,资金提供方对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的了解都很缺乏。以安全性为原则的金融市场一般较少介入这一领域,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由风险投资来弥补这一市场缺陷。我国目前没有建立风险投资体制,且由于文化因素,依靠民间力量建立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开发性金融运用国家信用弥补这一市场缺陷显得尤为必要。

体现国家信用的开发性金融的支持表现在以低于市场的交易价格及比较长的偿还期限以覆盖市场风险。如此,企业还可以改善融资条件,从而吸引商业性资金的后续进入并降低融资成本。开发性金融还可以对信用不足的项目市场化融资提供保证担保。由于风险降低为几乎为零,可以减少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交易实现。

所以,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可以起到弥补市场缺陷和体制缺损的效果,具有建设市场、建设制度的功能。

三、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

开发性金融机构有自身特定的融资领域,其盈利模式有别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它是以信用建设为核心,用建设制度和市场的方式,在体制资源整合中控制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并取得合理盈利。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模式;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014-02

1引言

1.1汽车金融公司概述

汽车金融公司从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最早起源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立的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企业为促进企业销售、改善企业经营服务、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效率而出资设立的与汽车销售有关的服务于母公司、经销商、股东和客户的金融服务机构。而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贷款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法人。二者虽定义不同,但其性质都是通过资本运作为汽车产业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的公司,旨在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1.2文献综述

针对选题,我利用中国网络文献学术出版总库搜索引擎,对期刊中相关文章进行了阅读分析,对已有的汽车金融公司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

在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方面,各文章表述大体一致,主要是依托商业银行、专业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集团的财务公司通过对销售商、生产商贷款进行业务活动。

而在汽车公司的发展战略上,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表述如下:

宋炳坤在《当前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分析》一文中指出,汽车金融公司应该利用其专业化的优势,进行电子化建设,与生产商、经销商、维修商协商建立一个便捷系统的网络,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资金的融通,更好地提供服务;还应创新业务操作模式,通过贷款运作形式创新、二手车回购、新旧车置换等方式促进公司发展,还应建立安全快捷的贷款业务管理和操作机制等。

冯丽娜、董娟在《对发展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应该通过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条件;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利用汽车金融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发展壮大自己的业务;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资金来源、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的方式进行。

王丽辉、张宗浩在《浅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应该通过加快我国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取消政策上的限制、加强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文中强调了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商业银行拥有完备的运行体系以及客户资料,另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专业化优势,二者通过合作可以获得双赢。

李江天、林家华在《入世以来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汽车金融公司除了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以及拓宽业务之外,还应该服务于国内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以及服务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政策引导,注重了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的结合,从而更有利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通过以上已有的政策建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建议可以总结为建立良好的信贷机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拓宽业务活动等方面。而我认为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深入探讨具体的业务形式以及放宽国家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政策限制,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2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现状

2.1我国汽车金融业当前格局

截至2006年7月底,我国已经获准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共有6家:分别为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GMAC)、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福特(中国)汽车信贷公司、戴-克集团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和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公司。除了这几家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行业还存在几种形式:由商业银行开展的汽车金融业务,按照国内通用的信贷模式,商业银行作为汽车交易的第三方向客户提供车贷服务;像通用这种拓展综合性业务的集团,采取类似于银行的多品牌客户经营战略;以经销商为信贷服务主体,汽车经销商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汽车信贷服务。

2.2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优势

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虽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有着许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经济环境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处于一个加速发展期,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逐步上升,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并且伴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汽车金融公司一定会进一步完善,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公司自身特点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与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相比,其对于汽车的销售维修都有着自身的专业化优势,有利于更有效地搭建进行消费者与生产商、商双方沟通的桥梁,为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服务;与国际的联系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汽车产业领域诞生了许多合资厂家以及运用国外技术的自主品牌,在与国外的汽车厂商合作时,汽车金融公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3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

2.3.1我国信用体制不完善

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是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其信用体制的发展并不完善,消费者信用记录分散,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的相关收入、信用等情况,而如果是由汽车金融公司自己去收集这些资料,显然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不利于其发展。另外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会导致个人在作出行为决策时会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会严重制约汽车金融公司的产品业务拓展,扰乱汽车金融服务环境。

2.3.2融资的限制

根据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内汽车金融公司有3种资金来源,分别是注册资本金,接受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向金融机构借款。从融资渠道上来看,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并且其中接受股东单位存款是境内股东单位的部分存款,向金融机构借款是指从其它银行拆借,并且银行拆借资金只能借4个月以上,另外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企业债券等公开资本市场,这些限制都制约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2.3.3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小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利用价格策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汽车贷款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没有差别,即在公布的法定利率的基础上,只允许“上下浮动10%至30%”,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发挥其在个人车贷业务上的灵活性,竞争优势不明显,无法与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竞争。

2.3.4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中国有着节俭的文化传统,在我国贷款消费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贷款消费并不是主流的消费方式,人们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这制约了汽车信贷的规模扩大,不利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2.3.5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处于金融监管制度的转型时期,对于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汽车金融公司对于我国又是一个新兴产物,二者发展都不完善,再加上金融行业固有的风险高的特点,这使得在实际运作时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

2.4汽车金融公司与国外的比较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融资渠道不同,国外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丰富,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客户存款,购车储蓄等,而我国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这不利于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扩大资金规模,限制了其自身发展;盈利方式不同,国外主要分为基本盈利模式与增值盈利模式,其中基本盈利模式分为汽车销售利润模式、保险利润模式、维修保养利润模式,增值盈利模式分为购车理财利润模式、团购网络利润模式、汽车文化利润模式、资本运作利润模式等方式,盈利方式较多,而我国主要是依靠为品牌下汽车经销商提供库存融资盈利、为购车客户提供融资盈利与融资业务保险盈利,盈利方式较为单一;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不同,国外对于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十分完善,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容易掌握客户资料,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并不完善,增加了汽车金融公司获取信息的成本;金融法律环境不同,国外对于分期付款、征信法律制度、抵押担保制度、个人征信体系、信用惩罚机制等方面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能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在我国,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与其配套的法律监管制度并不完善。总体说来,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需用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3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是我国目前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可以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条件。首先,应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投机行为,保证信用体系的健康运行;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征信机构体系和评价机构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使得汽车金融公司能够容易地掌握潜在客户的信用情况,并作出决策分析;第三要对信用立法,明确规范信用行为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范失信的惩罚机制,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

3.2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基础,而汽车金融业是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汽车金融公司是为汽车产业服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比如给予汽车产业的零部件价格补贴,鼓励我国汽车出口等,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汽车产业与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汽车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汽车金融业的发展,而汽车金融业又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正向的反作用。

3.3放宽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政策限制

3.3.1放宽利率限制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依靠贷款的收入,但是在利率方面,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差别,这就大大降低了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优势,最基本的盈利方式得不到保障,其发展必定是缓慢的。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放宽针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限制,扩大利率浮动空间,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使汽车金融公司能够更加灵活地发挥其作用。

3.3.2放宽融资限制

上文提到了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方式单一且受限制,这大大制约了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限制了其长远的发展。国家应该放宽对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的限制,国家应该做的不是因为害怕出现金融风险而限制融资,而应该加强对各种融资方式的监管,这样也有利于整个金融监管的完善。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增强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并且对于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3.4加强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

在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仍然是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并且相对于汽车金融公司,一般人对银行的信任度更大。这就要求汽车金融公司应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商业银行掌握着丰富的客户资料以及相对完善的风险评估、客户管理模式,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更能够发挥其专业化的优势,而商业银行也能够弥补其专业化不足的缺点,二者优

势互补,达到双赢。

3.5加强汽车金融公司的盈利方式创新

汽车金融公司应该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开发新的汽车金融产品,在原有的盈利方式的基础上,拓宽盈利渠道,打到增收的目的。可以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经验,开发诸如保险、租赁、产品促销等业务,不应局限于贷款融资盈利。当然盈利方式的创新也取决于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另外可以适当开发与汽车行业有关的相关金融衍生品,从中获利。

3.6建立专门的汽车金融公司交易平台

可以在某个区域建立一个汽车金融公司交易试点,在试点内放宽限制,提供政策支持,比如放宽利率融资限制、放宽业务限制等,并且积极引导汽车厂商参与,以促进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若能达到预期效果,再进行推广,并且可以将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作为以后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的借鉴。

3.7完善与汽车金融业配套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金融业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并且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指导,这就需要国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解决出现的问题,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丽辉,张宗浩.浅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J].企业经济,2006,(7).

[2]毕全国.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9).

[3]宋炳坤.当前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分析[J].上海汽车,2004,(12).

[4]冯丽娜,董娟.对发展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5).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4

研究文献综述

1932年Melin[2]以大量实验证实微生物的共生性的存在;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Anton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并指出寄生是一种共生。Fmainsstim、Kozo和Korskii先后对共生引起的物种形态、生理变化展开深入研究;Ceuallery(1952)和Lewils(1973)定义了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生物种群间的不同相互关系,对共生模式做出了清晰的分类。王德利等(2005)[3]研究认为,竞争虽然主导着生物进化,但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态现象,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与最终结果。袁纯清(1998)[4]等学者将这个生态学概念引入经济学范畴描述经济领域内竞争与共生博弈生存的关系。Ehrenfeld(2004)[5]、郭莉[6](2005)等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工业经济领域的企业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并试图利用企业共生理论研究解决或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杨松令等(2009)[7]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行为。谢金等(2010)[8]、郭颂平(2011)[9]等基于金融共生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与保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金融共生理论,大量应用于金融保险业问题分析。

伯克希尔公司综合经营背景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以下简称为BH公司)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以保险为主业实现综合经营模式的控股公司,业务领域涵盖保险、铁路运输、公用设施和能源、金融、制造服务和零售等,总资产达4000多亿美元,实现年营业收入2000亿美元。[10]BH公司形成了保险业务板块和非保险业务板块共同发展的良性综合经营局面(见表1)。BH公司保险业务承保、保险资金运用与非保险业务实现持续盈利(见表2)。保险业务板块下属的4个主要保险公司均连续多年承保盈利,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下;投资业务主要配置现金及现金等各类投资产品,投资连续多年实现盈利;公共设施和能源投资的5个主要公司,对公司盈利贡献逐渐提升;金融和金融衍生品投资也实现连续盈利;其投资业务各年均实现盈利。BH公司是开展综合经营的典型成功案例,其以长期投资见长,实现以低成本获取投资资金目标是该公司开展综合经营的重要内在动因。由于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好,持续实现承保盈利,其所属财产保险公司能为BH公司提供足够稳定的保险资金,奠定了BH公司综合经营模式迅猛发展的资金基础。BH公司主要以控股方式开展并购业务,通过将被控股企业的现金流投资新的业务单元,驱动综合经营发展。

BH公司综合经营模式共生机理

BH公司依托综合经营共生模式优势,借助严格的风险管控以及较强的投资能力,遵循确保风险偿付能力、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经营原则,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即便经历了美国严重的金融危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未受到冲击。综合经营共生模式在BH公司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BH公司的共生界面分析

BH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保险、投资、金融服务、铁路、公共设施与能源等诸多领域,业务单元多元化。公司保险、铁路、公共设施及能源业务承担着资金提供者的角色,投资业务在金融市场中承担着资金供给者角色,金融服务业务承担着资金需求者角色。BH公司参与多个不同的共生系统,拓宽了公司的发展渠道,挖掘了收入来源,提升了盈利水平(见表3)。BH公司以集中管理方式突出发挥综合经营的投资优势,所有投资及资本分配都由公司统一决策。公司充分发挥管理层创造现金流的功能,以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完全覆盖保险负债业务,在确保完全偿付的基础上,将不需考虑负债匹配性的剩余资金配置于高收益的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BH公司保险资金运用能力较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高于承保盈利,充分体现出综合经营模式在资金运作和投资组合上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微观视角分析,BH公司综合经营模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共生系统,此系统共生界面内不同业务单元发挥着共生功能,分别担当着资金供给、资金需求和资金中介的角色。保险单元在系统中承担资金供给者角色,投资、铁路、公共设施、能源单元承担资金需求者角色,集团作为平台,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良性循环的共生系统。

2.BH公司共生特征分析

根据共生理论,共生单元之间能否形成共生系统的判断标准是业务单元是否具备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特征。[11]具备此三维特征的共生综合经营模式,奠定了保险金融集团在金融市场,或者在保险金融集团共生系统内的各业务单元所产生的规模效益,远远高于非共生条件下单生产能力的业务单元的产出效益。由于BH公司业务领域涉及保险、投资、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等,其综合经营共生模式具有显著的多元性特征,投资是其优势业务单元。但是BH公司对各业务单元实施单独考核,例如,将保险业务经营的直接结果与使用保险资金投资的经营结果分离,分别予以单独核算,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承保业务单元和投资业务单元的双盈利。因此,资金成为BH公司联系各共生业务单元的共生能量。相关性是实现整体性特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BH公司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交叉相关性较弱,并且各业务单元实行“隔离”经营,所以BH公司的综合经营共生模式的整体性特征也并不明显。BH公司采取以保险业务单元为核心,承保盈利和投资盈利为“双盈利”的共生单元并行的综合经营共生模式,加大股权投资领域开拓,实现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

3.BH公司共生模式分析

根据共生界面特征的不同,共生模式可以分为寄生型、偏利型和互惠型共生关系;根据组织模式的不同,共生模式可以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四种关系。[12]BH公司对各业务单元之间实行独立经营与考核。从作用方式来看,投资、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等单元的资金大多来自于保险单元,与保险单元关系属于寄生型和偏利型共生关系。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单元的资金都是通过投资单元操作,它们之间关系为寄生型共生关系。从组织模式来看,由于保险资金长期为投资板块提供资金,这两个业务单元的共生关系属于连续型组织模式。投资单元对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之间的投资大多属于一次性投资,因而两者之间属于点共生或者间歇共生的金融关系。

基于经济资本理论的BH公司综合经营风险测度

经济资本理论的在险价值函数(VaR函数)原本用于银行业风险分析。由于保险业的风险具有严重的厚尾性,因此提出尾部风险价值(TailVaR)。在相同置信区间下,TailVaR比VaR计算结果更高。[13]根据经济资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对BH公司经济资本进行估算。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国内外保险金融集团经营绩效比较的考虑,将以资产收益率(ReturnofAsset,ROA)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即净利润除以总资产,经济含义为单位总资产经过一年的运用后所创造的净利润。假设BH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表4反映了BH公司的净利润、总资产和ROA情况。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净利润出现大幅度下降。由于这一时期总资产和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为减少金融危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更为准确地反映总资产收益率变化,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将采用期末净利润与期末总资产数据。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之后,与分析框架相对应,将净亏损率定义为资产利润率的负值。BH公司的净亏损率服从均值为-3.23%、标准差为1.26%的正态分布(见表5)。由于计算使用“损失率”指标,表中数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损失占总资产的比重。如果计算保险金融集团某一年度的经济资本估值,用当年总资产乘以(损失率的TailVaR-损失率的均值)就可以得到该年度经济资本估值。本文以高估风险为原则,使用99.99%的置信水平对应的TailVaR值(见表7)。

研究结论及启示

BH公司构建起多元盈利格局,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的协调发展,使得盈利格局更加均衡。虽然公司投资业务具有优势,但公司仍坚持将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分开进行考核,以实现承保盈利作为评价多元盈利格局的基础。投资业务集中管理,集中进行投资和资本配置决策,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投资业务倾向于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力求实现长期价值增长,同时保持流动性充裕以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1.强化保险主业核心构建综合经营共生模式

保险业务是BH公司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为公司投资业务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公司不同于其他财险公司,是以实现盈利的方式获取现金流,不需要用未来的投资收益覆盖投资资金的获取成本。将承保盈利与投资盈利分项考核是BH公司经营的主要特色,国内保险金融集团构建多元盈利格局应不断提高经营管控水平,降低承保业务获取成本,实现以低成本获取保险资金,形成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来源。BH公司保险板块盈利和非保险板块盈利贡献占比接近,是公司持续实现总体盈利的重要保证。国内保险金融集团已形成多元盈利格局,但各业务单元盈利水平有所差异。国内保险金融集团旗下保险业务板块和非保险业务板应该实现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各板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板块盈利能力的提升。

2.以股权投资方式拓展非保险业务单元

国内保险金融集团可以探索以并购等股权投资方式,以私募股权或者风险投资形式,投资一些未上市、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控股,既可以追求企业价值的长期增长,又能获取现金流,扩大资金运用规模。股票是BH公司配置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类型。在股票投资对象的具体选择上,不以追求价差收入为投资目的,重在发现被投资企业长期价值增长。BH公司认为企业的实质价值决定其股价,所以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胜过关注股票价格。未来收益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是投资的主要对象,特别是消费垄断企业。

3.投资业务采取集中管理模式

投资业务是BH公司的优势业务。公司对投资业务决策集中管理,旗下并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从事资金运用业务,公司高管共同参与决策所有与资金运用和资本分配相关的业务。投资业务集中管理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可以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效率;二是可以根据不同子公司资金的属性、期限统筹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运用收益;三是避免各子公司在投资选择上出现差异,降低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国内保险金融集团可以借鉴BH公司对投资业务实行集中管理的经验,加强集团资金运用和投资业务相关部门对集团整体投资业务管理的权利,以实现集团资金运用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资金属性、期限等因素,根据集团整体资产负债匹配情况,统一制定投资策略,避免投资分散决策造成的投资效率降低、效益下降。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1、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主要推行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对中国商业银行而言,目前的非利息收入或中间业务收入,多数是在支付结算、银行卡业务中发生的手续费。反观国际银行,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结算手续费或银行卡佣金收入,转而延伸到共同基金、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所以,商业银行未来非利息收入的来源,将会转变到金融创新、共同基金、保险等其他业务领域。

2、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资本约束的强化

资本监管一直是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内容。《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对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的精神。宏观审慎监管方面,不仅强调了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缓冲资本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该标准已经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与2016年底前达到新资本监管标准。

2.2、同业竞争的加剧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四种类型,其市场竞争程度依次增强。银行业市场结构指银行业中银行的数量、规模和份额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集中体现了银行体系的竞争和垄断程度。一般而言,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其竞争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改革,使得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程度明显增加。从2003D2010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促使我国银行业必须改变现有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其收入来源多元化。

2.3、利率市场化推进

自从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及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接着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十二五”规划亦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也指出目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从而必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3、商业银行转型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一直习惯依赖于存贷款业务,但在面临我国信贷政策收紧、《巴塞尔协议III》实施临近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已经日益紧迫。我国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利润增长方式已经受到种种挑战,因此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必然成为银行业转型的重要选择和方向。

3.1、不断深化资产管理业务范围和内涵

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及银行相关制度建设进程尚滞后于国际资本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推出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但金融产品创新必须及时跟进,保持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步水平。商业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只有立足于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同时摆脱目前对银行资产管理条条框框的约束,才能拓宽思路开拓产品创新领域,尤其是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探索证券(债券)资产借贷等衍生业务可行性。在产业基金的资产管理业务中,我国商业银行应重点探索和总结产业基金投资项目管理与一般证券资产管理上的区别,以及相关的特殊要求;在信托资产的资产管理业务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将重点放在合格信托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同时理顺资产管理业务理财与银行自有资产管理业务间的关系;在银行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业务中,我国商业银行应严格监管市场准入与退出,同时慎重选择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基金经理;在证券(债券)借贷业务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相关融资融券业务的信息和规定,探索作为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证券(债券)借入与借出业务申请、交易撮合、借入方抵押担保监管、结算、盯市、到期证券(债券)返还等业务的可行性。

3.2、资产管理技术系统必须切合客户需求的实际

在我国,虽然很多商业银行拥有全功能银行系统,但实际上这只是银行交易系统,而不是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尚需设计更实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群要有不同的服务模式:对有特殊业务需求的银行高端客户,可以采用点对点服务IT技术联接模式;对大众化客户,我国银行可借鉴纽约梅隆银行WEB服务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服务,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处理的标准化与高效化。

3.3、在资产管理业务引入受托人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要尽早引入受托人制度,学习纽约梅隆银行的经验改善资产管理治理结构。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引入受托人模式,有利于促进对现有业务治理结构的改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可参照企业年金业务模式建立受托人制度,帮助资产委托人设计选择、更换投资管理人或资产管理人的条件与机制,建立业绩评定标准,依托受托人的系统监控其投资行为,并对其投资业绩进行定期评价。我国商业银行要对委托资产的风险管理,保护资产委托人的权益。商业银行作为资产管理人,应积极建立日常的资产管理风险监控系统。银行要制定风险防范与预警措施,提高对委托资产应急处理的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银行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与金融市场情况,及时跟踪潜在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变化适时调整,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点。银行要适当提取管理资产的风险准备金,以防在极端情况发生时可抵偿资产的损失。

3.4、健全考核机制

当前存在的“息转费”现象不仅给银行提供了收入结构调节的空间,造成收入结构不真实,还变相降低了信贷准入门槛,逃避信贷规模的总量调控,可能引发声誉风险。因此,建议各银行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成熟程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竞争力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考核指标,合理调整利润、中间业务收入等指标考核权重,从而形成与业务发展、客户需求相适应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同业规范引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金融,2012(6).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1篇6

摆脱农合组织融资困境,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功能,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无疑,后者应当是我们的首选。本文以实地调查为依据,从投资者愿景分析出发,结合农合组织特征,力求探求一条开发金融产品、服务农合组织的有效路径。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资者愿景

所谓投资者愿景,就是投资者希望达成的投资目标及其为了达成其目标所要求应当具备的投资环境。融资活动是融资者与投资者双方博弈的过程。建设新农村,必须突破农合组织发展的资金融通瓶颈,这就需要充分尊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忽视投资者意愿,一味强调融资者需求,必然遭遇融资困境。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高度凝炼了融资市场中的投资者愿景。盈利性准确的反映了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流动性与安全性很好的概括了实现投资者盈利目标的环境要求。

(一)投资者愿景的核心――盈利性

股东也好,银行、农村信用社也罢,农合组织的投资者都有一个理性的目标一一盈利。广州九佛白玉兰协会的兴衰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白玉兰,作为提炼香精的原料,在协会成立之初市场价格十分诱人。诱人的价格带来不菲的利润,促成了白玉兰协会的成立。然而,随着人工合成香精技术的发展,白玉兰市场价格“高台跳水”,种植白玉兰不盈反亏,白玉兰协会自然也就宣告解散了。

(二)投资者愿景的保障――流动性与安全性

作为实现盈利目标的环境保障,流动性与安全性既各具特征,又相辅相成。流动性的提升有助于安全性的改善,安全性的改善同样有助于流动性的提升。

1、流动性强调资产的变现能力,意指一项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资产的难易程度,它包括转换的速度、收益及数量。调查中我们发现,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通常要求保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权利;农村信用社等向合作经济组织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总是要求贷款抵押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以便及时处置抵押资产;更进一步讲,农业银行由主要服务“三农”的专业性银行向综合性商业银行的战略性转型其实质是资本在更高层次上追求流动性的表现。

2、安全性。资本要追逐利润,而不同产业、不同项目的盈利水平是动态变化的。资本一旦失去了流动性,当其所在项目失去盈利能力时,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合作经济组织投资者对安全性的追求正是基于减少损失考虑的理。所谓的安全性强调资产保全,希望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投资者都能够确保其资产遭遇尽可能少的损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自然风险都构成对农合组织投资者资产安全的威胁。我们接触到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无不将农合组织的风险视为最大威胁,尤其强调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

二、市场中的农合组织及其金融特征

优化农合组织融资环境,在了解投资者愿景的基础上,必须认识市场中的农合组织及其金融特征。

(一)市场中的农合组织

农合组织融资活动是在充满竞争的金融大市场中进行能够的。其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同类型组织,而且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机构,如能源类公司、制造类公司、商贸类公司。总而言之,金融市场是一个既没有明显界限,又存在广泛歧视的市场。置身其中的农合组织必须合理定位,才能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优化农合组织融资环境,我们不能只看到市场对农合组织的歧视,而不见农合组织的自身缺陷。只要将农合组织嵌入市场经济的大海,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在市场经济的地位及特点。

1、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用“沧海一粟”来形容农合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在妥当不过了。从规模经营的世界5OO强,到分散经营的家庭生产单元,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规模参差不齐。不同规模的组织市场地位不同,其市场定价权也各异。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农合组织其经营规模往往偏小。以河南孟州市注册成立的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32家合作社共计吸收股金688万元,其总资产也只有1500万元。每个合作社平均股金只有20多万元,资产不足50万元。而在当地,许多家庭的财产数量远远超过这一平均规模。这就意味着与许多家庭相比,这些合作社在争夺有限的金融资源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2、组织结构松散。从组织架构上看,农合组织由专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社两类机构组成。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在比较规范的15家农合组织中,专业合作社约占35%,专业协会约占65%。不过,占总数近三分之二的专业协会却停留在自助合作阶段,其组织结构相当松散。这种松散型的农合组织往往以购销合同为纽带,在相对稳定的购销契约的基础上,组织内部的核心成员向其他成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提供优惠生产资料与服务。以河南省济源市朱庄石榴农民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前身为朱庄石榴协会,2006年5月注册成立合作社,其运作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储运销售几乎是其合作的全部内容。尽管该合作社存在一定比例的利润返还,但是合作社没有风险共担机制,缺乏长期合作安排。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合作社发展的变化趋势,不难预想对合作社的影响。

3、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农业生产核心技术往往能够与资本有效结合,形成公司制企业,而农合组织常常缺乏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低成为农合组织的“致命伤”,其产品市场几乎不存在市场准入技术壁垒,致使相关产品市场常常出现过度竞争局面,直接损害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仍以河南济源朱庄石榴合作社为例。合作社打开了当地石榴的市场销路,提高了石榴种植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朱庄所在的下冶乡农民种植石榴的积极性,全乡石榴种植面积突破4500亩。然而,合作社自身石榴种植面积只有840亩。这就意味着在合作社带动下从事石榴种植的农户并没有加入到合作社组织中来,而是成为其竞争对手。

4、呈现资本证券化、纵向一体化、横向跨区化、管理科层化趋势。进入新世纪,我国农合组织由简单的数量扩展,向规范

与正规方向发展。农合组织由专业协会向专业合作社的过渡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2000年专业合作社占比不足10%,到2003年这一数字已经改写为35%。这一组织形式的转变伴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本证券化、管理科层化、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跨区化趋势。合作社普遍采取股金的形式筹集资金。尽管股金尚缺乏流动性,但毕竟社员可以退股的方式实现资金流动。一些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其内部决策机制逐步脱离“一人一票”的合作原则,开始采用社员代表大会下的理事长负责制,企业化管理的科层管理架构初步显现。就合作社的合作范围而言,则呈现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跨区化的特征。合作社在产业链条上,突破了单纯的生产合作,向产――加――销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在空间范围上,突破行政区划,甚至突破传统的经济区域,跨越空间障碍,寻求市场联合。

(二)农合组织的金融特征

要想寻求优化农合组织融资环境的有效方案,应该了解投资者愿景基础上,结合合作组织自身特点,提炼其金融特征。由于投资者愿景包括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我们对合作组织金融特征的分析也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

1、盈利能力差。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业盈利能力差,这一产业盈利能力格局存在已经为人们普遍认同。作为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核心业务的农合组织,其盈利能力同样不容乐观。作为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全国先进典型其盈利能力尚且如此,数以万计的一般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的盈利能力可想而知。组织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是造成其盈利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大量的小规模组织,在低水平上过度竞争,致使其盈利能力降低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之下。

2、资产缺乏流动性。尽管农合组织成员可以退出,但其退出的代价往往相当高昂。以合作社社员退股为例,社员退股只能按最初入股是的股金退还社员,而合作社存续期内的资本积累及其升值却不能为退社社员所分享。尽管农合组织可以解散,但却不能实现整体出售,也难以在保留其客户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尽管合作组织固定资产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由于其资产的专用性而很难在市场上顺利出售,因而几乎不具备任何抵押价值。这种资产流动性缺失的负面效应在合作组织面临困境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资产流动性的缺失是金融机构不愿发放贷款、许多农户不愿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合作组织资产缺乏流动性的原因,虽有技术性因素,但更多在于制度。改变“游戏规则”,合作组织资产完全可以流动起来。

3、农业的低风险与组织的高风险并存。一场冰雹可能导致农田大幅度减产;一季干旱可能造成农作物绝收;一次瘟疫可能致使养殖专业户遭遇灭顶之灾。的确,农业及农合组织面临自然风险。农业及农合组织同样对市场风险无法回避。但是,有必要区分农业与农合组织共同面临的风险。这是因为:尽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客观存在,它们对农业与农合组织的影响却大有不同,对于农业这个产业而言在很大程度上都可视为非系统风险。无论从空间范围还是就时间维度而言,通过合理的资产组合或有效的风险分摊机制,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经久不衰,长期存在,有力地说明了其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由于农合组织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产品品种少,同样的自然灾害或市场冲击,对农业可能“不痛不痒”,对农合组织则可能是致命的。它给我们以启示:投资合作组织要谨慎,投资农业没有大风险。

三、农合组织融资环境优化策略选择

以制度重构为切入点,围绕投资者愿景与农合组织金融特征的内在冲突,改造农业及农合组织生存业态,是优化农合组织融资环境的理性选择。全面优化农合组织融资环境需要做如下工作。

(一)实施强制农贷保险。

自然风险是金融机构不愿发放农业贷款的重要原因。而向农户直接推销保险的传统思维模式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改寻求农户直接参与自然灾害保险为强制农贷发放金融机构购买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开展相关保险业务的运营成本,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自然风险保险费用,进而减轻农民负担(这种保险费用最终往往有农业生产者承担)。一种可能的顾虑是:实施强制农贷保险可能会抑制农业贷款发放。其实,这种顾虑是不要的。即使强制农贷保险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抑制农贷发放作用,它也有助于在长期中形成一个为投融资双方更乐意接受的安全的融资环境。

(二)编制农业指数,培育农业指数期货市场。

缺乏农贷风险防范工具是金融机构不愿投资农业的又一原因。尽管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史,但由于农业生产包含的产品品种相当繁杂而农业贷款市场往往又很难细分,因而金融机构很难利用期货市场防范农贷风险。综合考虑农业产业风险,培育农业指数期货市场,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防范农贷风险(尤其是由于农业市场风险导致的农贷风险)的有效工具。当然,要使农业指数期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有赖于提升农业投资者自觉运用农指期货的能动性。

(三)允许农合组织做大做强,有效提升农合组织盈利能力

现代产业经济学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影响绩效。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分散经营,现代社会中许多产业部门都已形成对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的“巨无霸”。但是,在农合组织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的误区,这就是不少人担心农民的合作会形成新的利益集团代言人,增强农民的讨价回家能力,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社会稳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他产业可以存在垄断高价,而作为人类“命根子”的农业却不能提高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允许其做大做强,才能有效提升其市场讨价还价努力,进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只要端正认识并辅以必要的引导,农合组织肯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的合理位置。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私人银行;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5-0076-07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在业务份额日益扩张、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大约为银行零售业务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而这项业务在我国却是刚刚起步,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这项新兴业务的盈利及利润等数据公布甚少,但根据已知数据资料分析,目前的盈利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欧美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当今国内外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也成为金融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商业银行容易走入盲目扩张、不深耕细作、粗放式经营的误区。因此,开展对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的研究,前瞻性地分析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发展策略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

(一)私人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私人银行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1)私人银行的起源及概念。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起源于17世纪的瑞士日内瓦,是一种私密性极强的专门提供给贵族和富人阶层的金融服务。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投融资服务,对客户及其家人提供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

(2)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国外银行从19世纪起经营私人银行业务,历经100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在组织模式的设置、客户的甄选定位、产品和服务的量身定制以及业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较为先进的实践经验。这对于从2007年开始起步的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而言,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国外私人银行的机构形式主要有:完全独立注册的私人银行、综合银行集团下设的私人银行、金融顾问公司、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及事务所以及家庭办公室。提供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包括:

①顾问咨询模式,这种模式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银行的核心,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资产管理费收入,是一种典型的佣金盈利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银行包括瑞士宝盛、EFG国际等。

②经纪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为客户和公司自身进行证券买卖提供服务,该模式非常注重于交易,并且业务联系频繁。这一模式在美国的私人银行中占主导地位。

③投资银行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基于有一部分高净值人士是企业家,个人财富尚未完全从企业财富中游离出来,需要的是以投资银行为主的服务模式,私人银行作为投资银行的一项辅助业务,通常为超高净值客户服务,这一模式包括高盛在亚洲的业务等。

④综合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业务种类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创造出意义重大的协同效应,在有些国家,这种模式综合了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的模式多样化,除了资产管理的手续费收入外,信贷业务的利差收入、投资银行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如瑞银集团、美林集团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目前,全球私人银行的战略重点已经从销售、提供自身产品和服务,转向强调信任的顾问角色,将会提供更广泛的增值性解决方案。

(3)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我国银监会于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私人银行部,在北京、上海两地开业。同年8月6日,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开业。2008年3月27日,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在上海成立。截至2014年6月,在16家上市银行中,明确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已有12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是新鲜事物,由于发展历史短,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无太多实践经验,正处于从个人理财业务向现代财富管理意义上的私人银行的跨越之中,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大多采取综合性模式,与海外私人银行发展中的第4种模式趋同,综合了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模式除了资产管理的手续费收入外,信贷业务的利差收入、投资银行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集中在资产管理的手续费收入。从收入结构来看,相对简单且成本较高,顾问咨询、家族信托等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的收入占比较小。

2.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1)私密性。私人银行强调服务的私密性,要求为客户严格保密。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只能与协助该客户管理分析投资需求、规划投资目标的相关人士共享客户信息,并不能以此作为谈资随意泄露或者作为自己品牌的宣传。如若出现需要客户本人到场的情况,客户经理会安排在较为私密的地方接洽。大部分情况下客户本人不出面,客户经理可以前往拜访。不论哪一种办法,无不体现出这一业务的私密性。

(2)量身定做。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贵宾理财业务不同的是,私人银行业务不是简单的批量生产加销售的服务模式,而是根据每一位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在服务和销售环节可以不拘定式。

(3)一站式服务。私人银行不仅服务于客户的个人财富,还可以涉及客户的企业。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其中包括为其企业投融资提供全方位的商业银行服务和投资顾问服务;并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同时在客户企业需要的时候,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法律和财务咨询等也是私人银行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4)全方位服务。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的家族财富提供全方位服务。从服务角度看,私人银行注重家族服务,为客户提供财富“传承规划”服务,强调全方位、全时间段、全空间段的概念服务。

(5)增值服务。作为服务财富顶尖人士的私人银行业务,蕴含着业务操作范围外的增值服务,包括健康规划、家务顾问、教育咨询等一系列贴身管家式增值服务,时刻体现出私人银行客户的尊贵身份。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

2014年,我国私人财富规模大幅增长49.2%,达到2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据预计,到2018年,我国的私人财富将从2013年的22万亿美元增长到40万亿美元,增幅超过80%。

同时,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撰写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到2013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84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7万亿人民币,而且预计未来5年将持续保持增长,年均增速将达到17%左右。这些高净值客户及其持有的资产无疑给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巨大空间。

1.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和客户细分。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包括高资产净值的个人及其持股或控股的企业,为每个客户群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私人银行界,比较通常的客户细分方法为按照可投资资产额进行划分,例如,把客户细分为贵宾客户(50万―800万元)、高净值客户(800万―1亿元)、超高净值客户(1亿元以上),这可以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细分标准,而在同一个财富水平的人群里,按照风险偏好、职业背景、年龄结构、行为特征等还可以作进一步分层次的细分。

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细分为例,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划分标准为:个人金融资产800万元(含)―2000万元为高净值客户;2000万元(含)―1亿元为超高净值客户;1亿元(含)以上为极高净值客户。个人金融资产是指个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理财、基金、保险(但不含股票、房产)等金融资产总和。招商银行则以1000万元为分水岭,日均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为私人银行客户,而这部分客户又可细分为1000万元以上的“普通私人银行客户”和5000万元以上的“超高端家庭工作室私人银行客户”。

2.国内财富人群特征。

(1)国内财富人群职业分布。我国千万富豪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企业主、“职业股民”、“炒房者”和“金领”。亿万富豪主要可分为3种:企业主、“炒房者”和“职业股民”。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撰写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从职业角度来看,我国高净值人士仍然以企业主为主,达到60%左右,且在融资服务方面,高净值人士最希望获得个人融资和企业融资服务,个人融资需求的提及率达到63%。此外,在企业融资方面,接近30%的高净值人士希望财富管理机构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服务,提高投资杠杆。

(2)国内财富人群地域分布。根据《群邑智库2013胡润财富报告》,2013年,北京千万富豪达到18.4万人,亿万富豪达到1.07万人,全国排名第一;广东有17.2万位千万富豪和96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4.7万位千万富豪和85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天津是增速最快的一个城市,有1.9万位千万富豪和1400位亿万富豪,分别比2012年增加11%和12%,全国排名第10。其他增速较快的还有山东、河南、云南、贵州、青海和。6成富裕人士在非一线城市,例如杭州、宁波和佛山,千万富豪人数均在2万以上。

3.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分析。根据贝恩公司调查,目前国内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以保守或中等风险为主,股票、现金储蓄以及房地产是该人群最为青睐的投资工具,不过有近20%的人主要靠专业建议进行理财,同时有超过50%的人表示自己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经验,但是仍然需要专业投资建议。金融危机之后,高净值人群对市场的风险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考虑,对于投资风险更加谨慎,对于投资方向更趋于多元化,且更倾向于回报可靠持久的投资方式。因此,在产品和服务偏好方面,多元化的配置,特别是横跨货币、资本、房地产、贵金属、衍生品、私募股权、艺术品这种市场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与此同时,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财富安全、财富继承、子女教育这种偏好明显上升。

(三)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本文选取了几家有代表性的国内商业银行2010―2013年私人银行业务数据,分析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资产及结构等特征。

1.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速显著。因为入围门槛不同,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横向比较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通过纵向比较也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势迅猛。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2年的18000户增长到2013年的31300户,增长了73.9%;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2年的12645户增长到2013年的25496户,增长了101.6%,翻了一番;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2年的14250户增长到2013年的60000户,增长了321.1%。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也分别增长了14.2%和419.1%。

2.私人银行管理资产增长明显。从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的绝对值来看,招行、中行和工行均在2013年突破了5000亿大关,其中,招行绝对值最高,管理资产5714亿元。从增速来看,从2010至2013年,招行、中行管理资产增速分别为111.4%和171.4%,均超过了100%。

3.2013年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管理资产、户均资产情况。2013年,在工行、招行、中行、中信和民生银行中,客户数量最多的是中国银行,达到60000户,管理资产数量最大的是招商银行,为5714亿元,同时,招商银行的户均资产为2241万元,也是最高的。

三、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务盈利能力尚不显著

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配套的服务设施、人员配备、增值服务等投入可观,除了常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客户在艺术品投资、家庭健康、商旅服务、慈善活动、体育赛事等方面均需求旺盛。因此,商业银行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包括机场贵宾服务、私人医疗服务、子女教育服务、艺术鉴赏服务、酒店预订服务等个性化增值服务的投入也很大。因此,在发展初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还不显著。

(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1.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主营业务内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大致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服务:

(1)商业银行服务。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中,商业银行服务的宗旨是提升客户对银行基础服务的满意度,做好客户关系的渠道维护工作,其中包括柜台服务、现金服务、转账服务、结售汇服务、信用卡服务等。

(2)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业务属于私人银行业务中的核心业务,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主要经营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税务咨询、财富传承及规划、遗产管理服务等。财富管理涉及的境内产品如货币市场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股票基金、保险产品以及另类产品。

(3)财富传承业务。财产传承业务指的是为客户提供财产保护与财产传承服务。其主要手段有:遗嘱、离岸公司的注册、人寿保险、信托等。通过一系列专业合理的安排,有效地为客户做好财产的传承。

(4)家庭增值服务。目前我国提供的家庭增值服务主要有境内外机场贵宾厅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子女海外教育服务、投资移民服务、艺术品鉴赏服务以及高尔夫赛事。国外的私人银行在增值服务方面主要有全球奢侈品代购、高端社交晚宴、私人旅游助理、全球体育赛事预订等。

2.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的案例研究。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盈利模式为例,探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盈利模式。

(1)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盈利分析。

①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布局。工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相当于分行的研发后台、服务支持终端和培训组织者,私人银行总部的职能定位,首先是成为产品的提供部门,在私银产品的创新方面做出努力,通过研发产品对一线的财富顾问提供支持。推出自主开发的私人银行专属产品、发展全委托理财业务、专户理财业务,形成跨机构、跨市场产品遴选机制。其次是通过网络大学、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财富顾问的培训。

工行各分行的私人银行部门由当地的分行负责管理。根据全国工行系统内私人银行业务的规模,区分A、B类地区,在任务下达上有区别。一般A类地区分行私人银行部有业务支持团队和财富顾问团队,针对二级分行,包括重点支行实施直通式管理,提品服务和业务指导、客户维护。

②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的考核机制。工商银行私人银行总分行间考核导向是,重点考核包括客户发展、资产发展、产品余额、产品销售、核心重点产品销售、中间业务、投融资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③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产品研发特色。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在产品研发、选择上有严谨的体系,例如,总部对于投资基金采取MoM(ManagerofMangers)基金投资管理,MoM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投资管理人的研究评价,筛选多元投资风格类别的优秀投资管理人,构建管理人投资组合,并持续对其业绩进行动态跟踪、风险控制,获取长期、稳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一是选择全市场优秀的投资经理,每准入一个新基金经理后,都会量身定做一款新的投资品。由优秀的管理团队基于成熟的理念,运用前沿的策略,为客户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与增值。

二是配置分散,风险可控,由于投资于多个不同的投资经理,风险敞口分散,可以有效平抑投资运作中的净值波动,降低风险。

三是策略、风格、基金多元化,“多元策略、多元风格、多元经理”管理模式是让投资者获得最佳投资方案的有效途径;集个别基金经理之强项,构建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得更平稳持续的投资回报。

正因为存在这些优势,工商银行研发私人银行产品的收益率、安全性都有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④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目前,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向客户销售产品的收入,包括产品的管理费收入和销售手续费收入、产品超额管理费收入等,家族信托、专户理财、投融资项目收入等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小。

2.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盈利分析。

(1)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特色团队。招行私人银行成立之初,即组织了一支特色团队,其中包括几位来自台湾的投资顾问和产品经理,团队成员平均拥有超过15年的财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在全行范围内选拔人员,组建了投资顾问和市场研究团队,为各地分行培训了接近40名投资顾问和300名客户经理。

(2)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考核方式。私人银行考核最主要的指标就是每个客户经理的新增资产管理总量(AssetsunderManagement,简称AUM)、新增客户数量、收入贡献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除此之外,工作流程的执行本身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其中,出于对客户资产负责的初衷,对于全面资产配置尤其关注,如果资产配置不合理,会降低分中心以及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分值。

(3)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招商银行在私人银行投资产品上基本保持自主开发产品和外购产品各占半壁江山,其中,招行自主开发产品由金融市场部、投行部以及公司条线来研发,主要涉及固定收益类产品。另外,外购产品则主要来自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PE等机构,具体产品的选择由私人银行理财顾问团队负责。

(4)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收入主要是销售信托、私募股权基金、理财产品等获得的佣金,产品超额管理费收入等。另外,招行也在探索一些新的盈利模式,包括针对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家庭推出的“家庭工作室”,为每个这样的家庭配备专门的专家组,提供完全定制的投资和风险控制策略,也提供包括税务规划、财富传承、资产隔离等在内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样的家族财富管理方案按单收费,是私人银行未来盈利的重要支撑点。

四、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导致竞争力不断下降

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仅以客户可投资资产数量作为准入门槛,按照客户在本机构的金融资产净值总额加以分类区别,私人银行与贵宾理财界限不清晰,直接导致了私人银行无法从细分客户需求的角度为私人银行客户提品和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要求是资产的管理,其产品不仅要求有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甚至要涉及股票、信托、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私人银行的服务范围还应涉及家庭管理、各种规划、教育、税务、房地产、收藏、遗产安排、法律顾问等各项专业领域。而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私人银行服务还是较多地进行个人的理财业务,购买基金保险等,产品比较单一,较少地涉及股票、信托、金融衍生工具等高层次的投资,而对于税务规划、教育规划、遗产继承等的服务也提供得较少。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集中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围绕传统的储蓄、信贷和中间业务,辅之以销售为实质内容的公募基金、信托集合理财、阳光私募和PE产品等,产品主动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二)高端财富客户对私人银行的接受度不强

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很大一部分富裕人士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将自己的财富交给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而是选择自己管理,使得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遇到障碍。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传统的“财不外露”的思想,使高端客户不愿意接受私人银行的服务;二是国内私人银行始创于2007年,对客户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难以得到高端客户的完全信任;三是我国富裕人群多为自己创业的企业家,其更加倾向于自己管理财富,因此对私人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不高。

(三)同业竞争异常激烈

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投入到财富管理、争夺财富客户的竞争中,同时外资银行也不断抢滩登陆。外资银行投资顾问团队强大,享有盛誉,客户经理专业性也相对比国内商业银行更强,尤其在品牌历史、人力资源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较为强势的外资私人银行以及国内其他银行间的同业竞争压力。

(四)私人银行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晰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处在一种“富矿不富”的状态。多数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仅是理财业务的升级版或高端版,而且附加增值服务,但这在成本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为银行带来直接的收入增加。

作为传统银行盈利来源的存贷利差,对私人银行并不适用,私人银行客户贷款需求不多,而且他们的资金并不愿意太多沉淀在存款。因此私人银行很难获得存贷差利润,销售或代销理财产品获取手续费仍是现阶段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关业务深度和广度不够,是私人银行目前存在的盈利难点。

同时,如果私人银行过于依赖销售产品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将促使销售出现短期行为,难以顾及客户资产的平衡配置,可能出现的后果包括私人银行客户购买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出现大幅亏损,或者由于资产配置的不平衡导致流动性或者安全性出现问题,客户将不再信任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这将直接导致盈利的枯竭。

(五)人才竞争激烈

私人银行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业务不同于一般的高端理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高端的客户群,业务涵盖非常广泛,涉及银行、外汇、证券等许多市场以及税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要求知识面广阔、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从业人员都来自于基层,原从事的是单一的理财工作,并不能马上胜任私人银行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的迅速提高与不断补充。

五、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发展策略

(一)以差异化来服务不同的细分客户

1.实施资产配置战略,不断深化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服务。加强与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的横向业务合作,为客户提供涵盖各大类市场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为客户提品定制、专属投资方案设计、资产受托与全权委托管理服务。积极开展专享理财业务,通过现金管理、固定收益、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等资产管理服务,满足私人银行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加快开展第三方理财业务,为客户广泛遴选合适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产品,形成信托计划、基金和券商专户、投资类保险等产品的优化组合,帮助客户实现全市场的资产配置。大力开展专户理财业务,根据客户投资需求,以专户的形式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或者专属投资通道。尝试开展资产受托服务,按照与客户签订的资产受托服务协议,在满足客户关于项目投向、收益水平、存续期限、风险等级等方面约束性要求的前提下,为客户遴选符合需求的银行或第三方产品并进行推介,由客户做出投资决策,银行代为执行交易。尝试全权委托投资服务,根据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及流动性等其他投资约束,与客户共同制定投资策略声明,并与客户签订全权委托投资服务协议。在服务协议框架下,银行代客户进行投资决策,为客户的专户资产提供全权委托的投资服务。

2.实施项目开发战略,做大做强私人银行理财及顾问咨询业务。一是创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通过私人银行顾问咨询业务模式,尝试对个人财产收益权、个人股权(股票)收益权等个人合法拥有的权益开展理财融资。二是积极开展资本市场类理财业务。推进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探索开展结构化证券投资理财业务。加强与优质证券、信托合作力度,探索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二级市场股票(债券)投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等创新业务。三是探索开展另类投资理财业务。通过开展艺术品、酒、茶叶、影视文化等基金、信托模式,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四是创新开展顾问咨询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合适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或基金,创新开展私人投行顾问服务,积极介入私人银行客户相关法人主体的并购、资产剥离与重组、收购融资安排、权益资本的私人配售、股权激励计划、融资方案等方面的安排,为其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3.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全面做好私人银行非金融服务。一是个性化方案定制创新。通过全行联动,开展客户开发、服务整合,研究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实行区域内客户的名单制联合管理且一户一册地设计定制化方案。二是产品整合创新。整合个人金融产品,在为客户提供传统理财产品的同时,附加贵金属、白金卡、手机银行等新兴产品;整合公司金融产品,在为客户提供个金产品的同时,附加公司结算业务;整合贷款产品,在为客户提供投资、结算服务的同时,附加个人及公司贷款业务。三是利润模式创新。尝试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合作,通过为其推荐客户开展法律、税务、财务咨询业务,向其收取顾问咨询费;尝试与优质拍卖公司合作,通过推荐客户参与拍卖活动、提供竞拍咨询等,收取顾问咨询费;探索与券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为其推荐客户开展上市辅导业务,向其收取顾问咨询费用。四是服务内涵创新。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私人银行客户、家庭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化非金融服务方案。如:慈善安排服务,为客户提供慈善基金设立咨询、慈善方案设计、慈善活动组织、慈善资产委托管理等服务;艺术品保管服务,为客户持有的艺术品提供保存与定期保养服务;信息资讯服务,通过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的终端或信息渠道向客户提供市场资讯、宏观与行业研究报告等服务;尊享非金融服务,面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高端文体活动、私人健康安排、私享系列名家讲座等非金融服务等。

4.实施跨境服务战略,积极做好离岸业务服务。近年来,我国向境外投资移民人数出现快速增加,超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这一行为在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主中表现尤其明显,对于我国高净值人士而言,伴随投资移民问题而来的是对境外资产管理问题的关注。有约4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希望得到有关如何寻找境外合适的投资产品和机会、如何合理分配境内外资产比例的建议。

从内部环境上说,高净值人群移民倾向增加、我国企业涉外业务增多以及高净值客户对投资区域多元化需求逐步增强,高净值客户对投资境外市场的热情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上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放开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开展离岸金融的脚步。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在自贸区里的私人银行能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对冲基金、境外企业股权投资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服务。此外,若境外家族信托业务能够在自贸区落地,私人银行就可以借助欧美国家完善的家族信托金融服务为客户办理企业境外上市、家族信托基金的设立等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建立海外投资平台,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备投资价值的IPO和PRE-IPO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多款境外、跨市场的货币和资本市场投资产品。例如,工商银行前期成功推介了巴西石油ADR、友邦保险等海外股权投资项目,满足了客户在其投资组合中增加国际市场投资的要求。

(二)实施团队营销战略,构建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加快打造私人银行核心团队。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构建一支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私人银行核心管理团队、核心专家团队和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加快构建私人银行上下联动营销团队。商业银行要举全行之力办私人银行,调动基层行办理私人银行业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富中心、网点优势,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指导,挖掘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三)建立相互信任的客户关系体系

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首先要和客户建立起信任关系,从朋友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建议,而非普通客户经理那样单纯地推荐产品。要想与高净值客户成为朋友,对于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考取CFP、AFP、CPB等资格考试证书,还要不断充电,定期培训专业技能,同时,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还要对客户的兴趣爱好有所涉猎。

参考文献:

[1]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中信出版社,2011.

[2]戴维・莫德(英).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3.

[4]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2015.

[5]王奇.探寻私人银行盈利新路径[J].财富管理,2014,(11).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且受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个体私人银行会在适应环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为顺利展开对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有必要界定盈利模式概念、探讨构建盈利模式的核心因素、梳理现有盈利模式类型。

(一)盈利模式概念界定

盈利模式,指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环境等要素巧妙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特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价值创造,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层面,一是战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为实现自身价值作出的战略安排;二是,经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模式2,表现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逐步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盈利安排。

本文中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将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等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经营性盈利模式。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高度关联的另一概念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指私人银行利用自身内外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营销能力、客户资产管理能力、降低营业费用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私人银行各个环节经营结果的体现。私人银行经营的好坏通常可以表现为盈利能力的强弱,私人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盈利模式的优劣。

(二)构建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核心要素

盈利模式追求顾客价值以及自身价值最大化。纵观企业成功的盈利模式,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问题,盈利模式可以通过四个纬度来描述。

1.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是指企业与其客户、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关系。在价值网络中,私人银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外部发生联系。

2.产品和服务。私人银行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元素。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提供以及创新由客户需求来界定。

3.价值链。私人银行从价值创造流程的角度来建立、维持以及创造新的价值链,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

4.财务因素。私人银行综合其收益模式(主要涉及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蔽以及利润家)和成本结构,合理评价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便提高利润水平、拓宽利润空间、控制财务风险。

(三)盈利模式类型

从盈利模式的形成角度来看,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自发盈利模式和自觉盈利模式两种类型。自发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环境自发形成的盈利模式,具有随机性、隐蔽性等特征。自觉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经验积累、市场分析之后,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独特经营模式,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等特征。

二、中外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分析

(一)国际私人银行盈利模式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得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大模式:顾问咨询模式(欧洲模式)和经纪商模式(美国模式)。随着私人银行业务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出现了投资银行模式、综合模式。

资产管理费模式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银行的核心地位,能够更好的实现客户利益与银行股东利益的统一;顾问咨询模式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管理费用收入,按照资产规模不同每年收取0.4%~1.5%不等的管理费,属于典型的佣金盈利模式;国际上采取顾问咨询模式盈利的私人银行主要包括瑞士宝盛、苏黎世EFG私人银行控股中心(EFG国际)等。交易手续费模式主要为服务于顾客买卖证券的需要,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取客户手续费为主,投资者都必须缴纳申购、赎回的手续费。客户经理以价值低估的投资产品为对象,客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低买高卖”的投资操作,手续费收取根据私人银行每笔交易的资规模决定,通常在0.2%~2%不等。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中,顾问咨询模式和经纪商模式在其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客户特征、产品供给、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见表1)。

表1交易手续费模式和资产管理费模式的比较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盈利水平的目标要求差异将导致盈利模式的改变。根据波士顿咨询机构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借势增长破浪前行》表明,收入模式和资产回报率数表明财富管理机构(包括私人银行和大型集团财富管理中心)正在渐渐偏向收费型定价模式。

投资银行模式与新兴市场的崛起密切相关,在该种一粒模式下,私人银行业务仅作为投资银行业务之外一项辅业务,为超高净值客户服务,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有主要份额。综合模式涵盖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以及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点存在多样化特征,该类模式下私人银行的收入来源除了资产管理费收入外,信贷业务利差收入、投资银行手续费收入也是主要盈利来源。综合模式受到瑞银、瑞士信贷等综合性、规模较大的金融集团的青睐。

(二)全球私人银行盈利能力

根据《麦肯锡全球私人银行调查报告》(2013)指出,亚洲私人银行业利润增长速度最快;预计未来四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利润每年增长10%以上,将达到70亿美元,其中绝对值增长35%在亚洲(不包括日本);基于美国私人银行渗透率低,北美私人银行的利润率小于西欧。

西欧: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盈利面临压力。西欧私人银行的资产总额在2012年仍增长8%,但利润率下降1%,仅1/4的私人银行盈利能力超过经济危机前。

西欧私人银行利润率(以2004年为基准)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西欧私人银行年化收益率情况

北美:利润恢复增长。美国私人银行的成本/AUM(析产管理规模)和收入/AUM都在下降;收益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成本下降是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私人银行收入率下降,主要由于超高端客户偏爱低收费的保管账户,且这部分客户经常得到费用折扣,同时低利率环境下利差被压缩导致,另一方面,成本率下降,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人员和费用的减少。

亚洲:某些私人银行盈利能力提高。亚洲私人银行的平均利润率(2012年)为17%,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图2亚洲地区私人银行利润率构成情况

亚洲私人银行盈利能力整体提高的同时,私人银行之间收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获得最高收益的私人银行收益率高达59%,最低收益者收益率为-7%,两者之间的差异为66%,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亚洲私人银行最高收益者和最低收益者的情况

其他地区:各有特色,快速增长。其中,印度私人银行增长非常迅速,资产规模在2012年大涨32%,利润率持续增加,地理上主要分布在孟买和德里;中东地区私人银行以离岸市场占主导,在岸市场日益重要;拉美地区大约67%的资产来源于巴西和墨西哥,一半投资于离岸市场。

(三)中国(境内)私人银行盈利情况

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联合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表明,中国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上,中资私人银行、外资私人银行、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各自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总体来讲,中资私人银行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与培育,保持并强化了竞争优势。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上,中资银行依托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借助强大的对共业务和遍布全国的网点,力求为高净值人士打造全方位理财规划管理平台。同时,超过9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使用中资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远高于使用外资私人银行和其他机构的比例。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经过7年多的努力,在客户数量和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上取得相当的成就,在发展路线上采取追求规模收益的战略(见表2.2),但究其盈利能力上来看并不理想。

表2上市银行私人银行相关数据(2014年)

注: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14年年报,部分数据据有差异属四舍五入造成;*数据来源于优选财富投研中心。

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中披露私人银行盈利情况数据的仅有两家银行,分别为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私人银行业务2014年手续费、佣金收入为21.55亿元,较去年收入增长4.56亿元,同比上升26.84%;2014年民生银行利润总额为597.93亿元,私人银行对总行利润贡献率为3.6%。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私人银行业务贡献净收入超过18亿元;浦发银行2014年境内利润总额为620.00亿元,境内私人银行业务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为2.90%。通常情况下,私人银行的盈利周期相对较长,单一私人银行实现盈亏平衡需要5到6年时间,国际上私人银行对总行利润贡献度在30%左右,我国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资私人银行基本上以产品销售即佣金收入为主,根据客户每笔交易的资产规模收取0.2%~2%不等的手续费,属于“批次性”收费,采取交易手续费盈利模式。因此,目前私人银行着眼于销售业绩的提升,更像是商业银行经验理念下的高端理财。私人银行当前阶段所能提供得服务与零售银行没有本质性得差异,私人银行往往需要更高得回报率或更低得手续费率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同时,私人银行大部分属于总行领导下的二级部门,在利润考核上尚未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考核,线条和考核体系尚不清晰,例如私人银行的从业银行大多数都有个人业务从业背景,那么私人银行客户的储蓄金额定性为私人银行的业绩,还是作为个人零售银行的业绩。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盈利策略下,中资私人银行的盈利不容乐观。

三、基于客户细分下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构建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借势增长破浪前行》指出,2013年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为2,378,000,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二位,中国(内地)超净值家庭(私人金融财富超过1亿美元)为983,000,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三位。中国内地基于人口基数的优势,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数量上占据优势,对面巨大的客户群体使得中国私人银行业务据有很大的潜力。

私人银行必须制定富有吸引力的新顾客获取策略和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差异化价值主张,以助其赢得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的青睐,满足其不断增加的财富管理需求,最终使得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实现。

(一)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思路

市场细分是构建企业盈利模式的开端,是企业选择不同盈利模式的依据之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区别于银行的零售业务、投资管理业务等,定位于为高净值客户以及超高净值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其中包括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也包括其他服务如健康医疗、家族传承等。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为高净值以及超高净值客户,客户群体确定后对客户进行细分,对客户需求进行细分,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完成私人银行产品线和服务线的构造。总体来说,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外在表现为企业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结构。

图4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思路图

(二)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基础――客户细分

1.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情况。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高净值客户群体和超高净值客户群体。

高净值客户是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可投资资产总值较高的社会人群。中国私人银行对高净值人群划分标准是金融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人群。截止2014年9月末,中国高净值人群约6.7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500人,同比增长3.9%。2010年至2014年,高净值人群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具体情况见图5。

图5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

高净值人群主要由三部分人群构成:

企业主:指企业拥有者,约5.4万人,占比80%;企业资产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2%。

炒房者: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者,约1万人,占比15%;房产投资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0%。

职业股民:指收益主要来源股票投资收入,大约3350人,占比5%;股票、现金和其他投资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73%。

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目标(如图5所示)。

超高净值客户是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可投资资产总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社会人群。截止2014年,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人,总计资产规模约为31万亿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群主要以企业主为主,其中,上市公司(含全部上市和部分上市)比例超过6成,在国内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超过7成。中国超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分布如图6所示。

图6中国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目标

注:数据来源于招商银行――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调研分析。

图7超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胡润研究院。

2014年,超高净值人群的金融需求和非金融需求:

金融需求:最为资产规模级别最高的人群,超净值人群中有7成表示有融资需求,且融资的目的以企业发展为主。企业发展需求中以企业扩张占比最高,达65%;其次为企业并购,占比27%;用于企业经营周转的比例仅为8%。面对中国超高净值客户主要经营的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及发展时期,资金需求较大,银行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有助于增加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黏性。

超高净值企业的投资需求中,超过3/4的投资主体为企业,个人主体只占1/4,将超高净值人群视为法人处理,从法人投资需求的角度出发更符合实际情况。企业投资需求中,42%人士表示投资的目的为资产增值,32%为规模扩展,15%为多元化经营。个人投资目标为财富增值和财富保值。

海外投资需求在高净值人士金融需求中有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离岸市场潜力巨大。超高净值人士投资海外的主要目的为企业国际化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离岸市场需要满足高净值人士的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双重需要。超高净值人士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投资风险评估和了解当地法律税收政策,其次依次表现为国际人才、文化差异、需求海外投资标的和获取当地社会关系。

艺术品投资需求和大额保单需求也是高净值人士的金融需求之一。

非金融需求:对于非金融服务方面,超高净值人群的需求集中于健康医疗和家族传承,分别占比54%和46%,其次为高端商务旅行、户外旅行和国内社交平台。

2.多重标准下的客户细分。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经济学家拉里・赛尔登曾表示:“更精确地细分、再细分出客户子群体,才是财富所在”。根据奥玮咨询公司对欧洲私人银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私人银行都会采用财富加其他因素的细分标准,30%的机构会采用多重标准(如复杂程度、期望参与程度登),只有10%的机构仅根据财富或者资产规模进行客户细分。私人银行采取多重细分标准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一是按照资产规模基础下的客户细分――挖掘客户价值。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资产细分最为直接的方式是按照资产规模细分。截止2014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约为6.7万人,按照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两个维度来细分,可以分为六大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千万到5千万的企业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5千万到1亿的企业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以上的企业主

*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专业人士

*专业投资人

*其他,主要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

在六大类的划分下,出现了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划分。超高净值人士企业主相比于其他高净值企业主,具有更强的财富保障和跨境财富配置的需求。

从理财渠道和投资习惯的维度观察,企业主表现为“积极理财型”和“稳健被动型”两种行为细分。“积极理财型”企业,除在机构理财渠道以外,还较多依靠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投资渠道进行理财。这部分人士对市场波动具有较深认识,对银行平台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及投资理财顾问服务的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稳健被动理财型”企业主对于私人银行投资渠道的依赖度较高,其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事业经营上,希望选择一个长期信赖、服务全面的财富管理机构来帮助其管理资产,节省个人在投资理财上的时间和精力,以稳健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非常关注私人银行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和稳健的理财业绩。

二是按照客户需求细分。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将私人银行客户分为四类,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不同,对私人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需求。

表3私人银行客户依据风险偏好进行的需求分类

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

上述四类客户中,A、B两类客户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财富的增量和最大化,更倾向于复杂的私人银行产品及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属于激进型的客户;C、D两类客户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更倾向于低风险的资产管理产品及谨慎的投资策略,属于传统型的客户。

中国高净值客户需求集中体现在财富增值、财富保、风险分散。近年来财富传承的需求进一步显现,高净值人群重视家族财富的长久繁荣进行中长期规划;高净值人群中个人融资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较高,部分人群表示对特殊融资服务较感兴趣(如私人飞机);高净值人群对于增值服务的需求,“生活品质类”和“财富规划类”需求又有区别。总体而言,中国高净值客户的需求较为多样化。

(三)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核心――财富配置

Chhabra(2006)提出了一个专门针对私人客户的财富配置框架(WAF),他认为私人客户面临三类风险,一是使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个人风险(personalrisk),二是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marketrisk),三是追求提升财富阶层引致的志向风险(aspirationrisk)。相应地,在资产配置时,应当将资产分为保护性资产(protectiveassets)、市场资产(marketassets)和志向资产(aspirationassets)以分别用于管理个人风险、市场风险和志向风险。保护性资产强调安全第一,虽然收益较低但可以确保客户的基本生活水平;市场资产的配置遵循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构建广泛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最小化非系统风险,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志向资产追求绝对回报,配置于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类型上。

一般来说,保护性资产应当完全覆盖客户的负债和生活支出,志向资产的比例可以是客户能够承受本金损失超过50%的资产比例,其余为市场资产。但实际上,客户在投资决策中存在行为金融学描述的心理偏误,一个私人银行认为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不一定能打动客户。最常见的心理偏误有四种:损失厌恶(lossavertion)、获得性偏误(availabilitybias)、后悔厌恶(regretavertion)和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在损失厌恶心理下,客户要求资产的绝对安全,使出现损失的概率很小也不愿降低低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或者抱定已亏损的资产不放,认为将来能够回本,不顾目前可能失去的投资机会。获得性偏误是指容易联想到的事件会让人误以为这类事件常常发生。在获得性偏误心理下,客户在考虑权益类配置时容易联想到2008年的股市崩盘并认为类似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后悔厌恶是指后悔带来的痛苦可能比由于损失带来的痛苦还要大,因此人们在决策时倾向于避免将来可能的后悔。在后悔厌恶心理下,客户因为过去的投资亏损经历而不愿意介入新的投资。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过度自信心理下,客户配置了过多高风险资产而对安全性资产不屑一顾。总的来说,损失厌恶、获得性偏误和后悔厌恶容易使客户配置过多保护性资产,过度自信容易使客户配置过多志向资产。

总的来说,私人银行依据客户需求、客户对风险的态度对客户资产进行稳健或者积极的财富配置,并不断优化财富配置方式是私人银行盈利的关键所在。由于客户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私人银行提供的资产配置方式不一定被客户所接受。私人银行在专业上应当保持一定专业的态度,为客户资产配置作为客观选择,避免客户后悔。

四、关于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是产品、服务创新和整合,发展私人银行及其相关财富管理业务能够顺应市场变化。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私人银行业务基于其收入较为稳定的优势,市场表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私人银行业务在高净值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吸引能力,随着中国高净值人士人数的持续增长,保证私人银行稳定性的优势前提下,加强产品创新与整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是私人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措施。

同时,和国外发展成熟的同业相比,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多以产品为驱动,产品和服务种类较为单一,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情况逐渐加重。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私人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展开产品创新和整合,体现私人银行专业化、个性化,有利于私人银行提高产品认知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和重复购买率。

二是大力发展离岸私人银行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私人银行客户海外投资以及海外移民需求日益强盛。私人银行应当抓住市场基于,积极开展海外市场业务布置,充分发挥银行集团优势,为海外投资或移民需求的客户提供精通外汇、投资、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加私人银行的盈利点。

三是迎接数字化时代做好准备。在这个数字化技术日益重要的时代,私人银开发先进而完善的数字能力,利用大数据管理客户信息、产品(服务)信息、建立数字客户沟通,通过直观易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对传统财富管理模式进行补充,有利于私人银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是构建私人银行大产品服务平台。中国私人银行基于银行背景在客户获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基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要求,私人银行很难在直接进入某些金融市场,内部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私人银行加大对其他金融机构(基金、信托)等的深入合作,建立私人银行产品服务大平台,有利于私人银行扩展业务外延,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五是从“卖产品”到“开药方”转变,加强资产顾问服务。私人银行加强资产管理服务,为顾客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产品导向转变为资产管理导向,有利于私人银行盈利渠道多元化,且改善私人银行对产品的过于依赖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9

[关键词]股票价值投资理论应用

本文力求帮助投资者建立一定的估值理论基础,同时希望投资者能够运用这一理论方法结合目前的市场表现,寻求目前市场对低估值及具有估值优势的品种的股票的客观研读。笔者希望可以与读者们共同探讨,共同迎接股市的春天。

一、介绍证券市场估值的主要方法

(一)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是使用市盈率、市净率、市售率、市现率等价格指标与其他多只股票(对比系)进行对比,如果低于对比系的相应的指标值的平均值,股票价格被低估,股价将很有希望上涨,使得指标回归对比系的平均值。相对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对比,一个是和该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二是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国际上的(特别是美国)同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对比。相对估值法因其简单易懂,便于计算而被广泛使用。但事实上每一种相对估值法都有其一定的应用范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上市公司。

1、股息基准模式,就是以股息率为标准评估股票价值,对希望从投资中获得现金流量收益的投资者特别有用。可使用简化后的计算公式:股票价格一预期来年股息/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

2、市盈率(PE)模式,其公式: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使用市盈率有以下好处:计算简单,数据采集很容易,可分为动态市盈率和静态市盈率。投资者要留意,市盈率是一个反映市场对公司收益预期的相对指标,使用市盈率指标要从两个相对角度出发,一是该公司的预期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的相对变化,二是该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如果某公司市盈率高于之前年度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收益会上升;反之,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示与同业相比,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下降。所以,市盈率高低要相对地看待,并非高市盈率不好,低市盈率就好。如果预计某公司未来盈利会上升,而其股票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未来股票价格有机会上升。

3、市净率(PB)模式,其公式:市净率=股价/每股资产净值。此比率是从公司资产价值的角度去估计公司股票价格的基础,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资产负债多由货币资产所构成的企业股票的估值,以市净率去分析较适宜。

(二)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亦称贴现法,主要包括公司贴现现金流量法(DCF)、现金分红折现法(DDM)。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费雪在其1906年的著作《资本与收入的性质》(TheNatureofCapitalandIncome)中,完整地论述了收入与资本及价值的关系。他认为资本能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因而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贴现值。

绝对估值的方法:一是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二是B-S期权定价模型(主要应用于期权定价、权证定价等)。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广泛应用的就是FCFE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

1、DDM估值

根据股利发放的不同,DDM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零增长模型(即股利增长率为0,未来各期股利按固定数额发放)

计算公式为V=D0/k

其中V为公司价值,DO为当期股利,K为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或资本成本。

(2)不变增长模型(即股利按照固定的增长率g增长)

计算公式为V=D1/(k-g)

注意此处的D1为下一期的股利,而非当期股利

(3)二段增长模型、三段增长模型、多段增长模型

二段增长模型假设在时间内红利按照g1增长率增长,l外按照g2增长。三段增长模型也是类似,不过多假设一个时间点12,增加一个增长率g3。

2、DCF估值

DCF分析法认为,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包括固定收益产品(债券)、投资项目,及整个公司的价值等于其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所产生的现金流,按照适合的折现率折现后计算出的现值(PV)。公式如下:

PV=CFl/(1+k)+CF2/(1+k)2+…[TCF/(k-g)/(1+k)n-1

其中,PV:现值,CFi:现金流,K:贴现率,TCF:现金流终值,g:永续增长率预测值,n:折现年限。

二、结合市场对估值的认知,寻求合理的投资品种

(一)依据传统估值方法,寻找低估值投资品种

1、参考市场整体估值,发现绝对低估值区域

根据绝对估值法与相对估值法,寻找相对低估值的投资品种。一是市场中显著的估值洼地,因为一旦估值修复行情大幅启动,此类股票将是最明显的受益者;二是权重股,因为他们决定着市场估值中枢的运行方向以及运行空间。我们采用纵向估值比较的方法,当前市盈率相对于近10年市盈率平均水平处于折价状态的行业有15个。其中,折让幅度最大的行业分别为:金融服务折价64.59%、房地产折价50.23%、交通运输折价41.10%、采掘折价38.03%。巧合的是,处于市场估值洼地的这四大行业,除了交通运输权重相对较小外,另外三个板块均是典型的权重行业。因此,金融、地产等四大低估值行业,既是整体市场估值修复行情能否启动的决定力量,也是行情一旦启动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2、参考具体板块估值,发现相对低估值板块

首先看金融板块中的银行股,压制银行股的因素主要在于:地方融资平台整顿、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不良资产上升的担忧,以及政策紧缩和经济下行导致的信贷规模大幅下降。但目前来看,1月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然强烈,贷款规模下行主要来自于紧缩政策。而紧缩政策的另一结果则是贷款利率提升,如果政策紧缩、需求旺盛能够使得银行净息差上行,并有效弥补贷款规模下行带来的损失,则银行股估值将获得提升的动力。

其次看采掘板块中的煤炭股,煤炭价格下行以及煤炭股去年10月反弹幅度过大,是导致其近期走势偏弱的主要原因。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煤价和油价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近期国际油价因为地区政治因素以及欧美国家经济复苏而出现走强迹象,如果油价上涨趋势延续,将给煤炭股带来明显估值修复契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发挥积极作用的背景下,2011年我国的石油炼化企业有望维持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

再来看交通运输板块中的航空股,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点板块是航空。导致航空股估值持续走低的原因有二:一是油价走高带来成本上升压力,二是高铁建设引发旅客分流预期。从目前看,40%以上的估值折价应该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相关不利因素,

但从航空股股价来看,其并未对人民升值以及今年春季的良好运营数据进行充分反映。

(二)依据市值估值法,寻找成长性投资品种

1、市值估值法(重置估值法)的背景介绍

当中国股市真正迎来全流通时,参与博弈的不再仅仅是二级市场上的保险、基金、私募、其他机构和散户,另外一个掌握着巨大筹码的玩家加入了这场游戏。A股市场接下来将面临两种估值体系的碰撞:第一种估值体系是之前文中介绍的二级市场证券(金融)资本为主导的估值体系,通常以市盈率和市净率来估值;第二种估值体系则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估值体系,即市值估值法,或者称为重置估值法。全流通时代证券市场的最大不同是,占总市值约60%的产业资本持有的非流通股东将逐步进入二级市场流通,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产业资本的进入将彻底改变市场的运行格局,产业资本对市场的影响将超过几年前管理层大力发展基金和保险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2008年以后随着股改的完成进入全流通市场,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将让位于产业资本,未来逐步进入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主导市场的新机构时代。

2、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对于估值的不同解读

产业资本的加入将对传统投资理念产生深刻影响,对价值的诠释将加入产业资本的新视角,例如市值估值和资源估值等。从基金和保险等为代表的金融资本而言,价值和成长投资是主流的投资理念,大家普遍用市盈率、市净率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等传统的相对和绝对估值方法进行价值的判断,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有某种默契的价值判断潜规则来影响市场的变动。由于历史成本的存在,技术分析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产业资本的加入,对原有理念和规律的影响是多元的。首先估值标准将与成熟市场逐渐接轨。其次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原来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法人股可以公开在二级市场减持与流通,这就打通了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之间相互转换的通道,从而开启了国内A股市场金融资本和实体资本之间的套利机制。经过实证研究表明,当Q(Q是指市场价值MV与重置成本RC的比率:Q=MV/RC,Q比率决定了厂商的投资水平)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将金融资本转换为实物资本进行投资,即减持、发行更多的股票或者重组上市,投资也会因此加速;而当Q值小于1时,企业会将实物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对其他企业进行股权兼并。

(三)依据趋势分析方法,寻找市场性投资品种

1、抓好高速成长型公司的投资价值主线

投资者要寻找领先于行业的公司。随着消费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出现,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正在迅速增强,形成了可以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将使其未来获得远快于行业平均的速度增长,预计在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后,将享受品牌溢价。

2、抓好受益于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行业及个股

投资者要寻找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比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投资者在关注这类行业时还可以关注个股的业绩成长性。如果业绩逐年稳健上升,至少在3年内都会继续保持下去。

3、抓好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与建设领域的发展机会

投资者要寻找身边的投资机会,如国家要大力发展的水利建设。当极大拉动工程机械需求的4万亿元投资接近尾声时,国家水利投资政策适时出台。这将直接拉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需求。工程机械的估值与同样低估值的银行、房地产相比,受政策面影响相对较小。

三、运用价值投资的操作方法

(一)寻找较为熟悉的低估值品种

投资者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有能力了解的行业。行业报告中大幅提高的公司其所在行业有可能是我们根本不了解或者即使以后花费很多精力也难以了解的行业,这类公司最好避免。

(二)寻找未来具有合理成长性的品种

投资者不要轻易相信公司报告中未来定价的预测。报告可能会在最后提出未来二级市场的定价。这种预测是根据业绩预测加上市盈率预测推算出来的,其中的市盈率预测一般只是简单地计算一下行业的平均值,波动性较大,作用不大。

(三)长期跟踪,做好中长线持股策略

投资者观察盘面,寻找合理的买入点。一旦做出投资决定,还要对盘中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对盘中是否有主力或者主力目前的情况做出大致的判断,最终找到合理的买入点,要避免买在一个相对的高位。一旦买入,只要支持买入的主要条件不发生改变,不要因短期的市场波动频繁的操作。

四、结束语

从股利率到市盈率,从价值投资到成长型投资,再到趋势型投资;从以获得股利为主到以获得未来现金流为主,再到以获得重估后的资产为目标,构成了一段过去式地股票估值演变史。推动这一变化的是不断增加的货币,投资者不断修正自我以适应市场变化。人们对股市利润孜孜不倦的追求直接支持了国家的资本改革进程,希望人们能够更好的分享国家改革的成果,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

参考文献

[1]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

[2]十大标准:真正的股票价值投资方法.世界商业报道.2008.9.

[3]工程机械强劲开局坐享估值修复行情.证券市场红周刊.2011.2.

[4]估值选股六大法则.证券时报.2011.2.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0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非利差盈利模式

一、引言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银行业存款成本开始上升,导致了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利差收缩、盈利能力下降和银行存款表外化等问题。目前研究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非利差盈利模式的文献也不少,主要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以及创新研究、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风险研究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等方面。巴曙松(2012)在研究美、日等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2012)在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基础上,分析了利率放松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造成冲击,提出了促使银行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发展表外业务并加强综合化经营的建议。王在全(2013)就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主要论述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影响,并就对应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从利率市场化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中,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受到的冲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冲击应该采取非利差盈利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分析

(一)目前国有银行的盈利模式――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

国有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置于一定经济和市场环境下,银行基于自己一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基础之上主导的财务收支结构,包括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即多元化业务模式两种。利差主导模式以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对象是以公司为主服务群体,承担着信息中介及信用创造的社会功能,通过吸收社会存款、发放贷款来实现利润。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盈亏的主要因素有银行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支出的高低以及贷款损失准备等。从各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结构来看,其盈利模式凸显的问题主要是存在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以及模式单一。特征上具体表现在银行过度依赖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业务形式上表现为吸存放贷规模的扩张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的利差主导模式。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外部制度环境和银行内部经营条件在其收支结构上的综合表现,有效的盈利模式也是决定银行盈利能力、创造价值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前提。

(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下的利润规模分析

根据国有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010年到2014年的年报资料可以看出,四大银行运行平稳,资产负债规模继续增长,盈利水平持续较好。其利润构从表2-1可以看出,2011年四大行全年净利润比2010年增加12450.5亿元,同比增长24.62%;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1.37%,净息差扩大和生息资产增长一起推动了净利息收入的增加;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4.06%,显著高于同期净利息收入的增幅;四大银行营业支出同比增加14249.1亿元,增幅22.92%;其成本收入比为31.81%,同比下降1.61%。

2012年四大银行净利润比2011年增加9278.7亿元,同比增长1472%,增速较2011年下降9.9个百分点;四行利息净收入比2011年增加16227.4亿元,同比增长13.91%,其中净利息收入的上升主要受生息资产增长的推动;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0.72%;四大行营业支出同比增加8947.4亿元,增幅11.71%;其成本收入比为31.33%,同比下降0.48%。

2013年四大行净利润比2012年增加8509.3亿元,同比增长1177%,增速较2012年下降3.95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比2012年增加12279.3亿元,同比增长8.96%,利息净收入的上升主要受生息资产增长的推动;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4.39%;四大行营业支出同比增加7443.1亿元,增幅8.72%;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0.51%。

2014年四大银行净利润比2013年增加5320.2亿元,同比增长658%,增速较2013年下降5.19个百分点;四大银行利息净收入比上年增加18924.7亿元,同比增长12.68%;四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比上年增加4892.6亿元,同比增长10.28%;四大行营业支出同比增加15967.2亿元,增幅17.20%;其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52%。

(三)利差盈利模式下的利润结构分析

现在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全面开放,利差盈利依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仍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传统信贷业务,利息净收入一直是国有四大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并且支撑着四大银行的经营利润。其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到2014年分别为77.97%、76.20%、76.71%、75.83%、76.22%,在营业收入中占有绝对性的优势。而对应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少。其利润结构变化如图2-1所示。

图2-1国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利润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有四大行年报

(四)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下的利润变化趋势分析

从上面的利润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国有四大行2010年到2014年度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速度缓慢,净利润的增速更为平缓,如下图2-2所示。

图2-2国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和净利润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有四大行年报

国有四大行2010年到2014年度的成本收入比表明了四大国有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逐年降低,四大银行获利能力逐渐增强。其成本收入比如下图2-3所示。

图2-3国有四大行2010年到2014年度的成本收入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有四大行年报

(五)小结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在逐年不断的增加,仍然是以利息收入为主,其真实的原因是生息资产的增加,而在净利润中的利息净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而相对应的非利息收入却在逐年的上升。非利息收入增幅大于利息净收入,但在经营收入中比例较低。所以,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的竞争力正在逐年下降。

三、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冲击

(一)平均付息率的上升

目前,国有四大银行的主要业务仍然是信贷业务,存贷利差收入是银行业利润的主要收入来源。国有银行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广泛利用选择控制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方式保证获取较高的利润,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的规定成为了银行能获得超高收入和利润的根本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客户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有所上升,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银行会选择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手段在市场上吸收资金,存款利率将会提高,必然造成银行利息成本提高。从2010年到2014年度国有四大银行的平均付息率来看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如下图3-1所示。

图3-1国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平均付息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有四大行年报

(二)利息净收入的下降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为了实现稳定收益将展开激烈竞争,主要是争相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措施来争取客户,这样的结果会使实际存贷款利差不断被压缩。近年来,国有四大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持续下滑,营业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利差缩小趋势明显,银行间竞争压力扩大,实际利息收入减少。从2010年到2014年国有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增长率来看呈下降趋势,如图3-2所示。

图3-2国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利息净收入增长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有四大行年报

(三)定价管理难度增加

利率市场化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对利率进行如何定价存在着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宏观经济形势、资金流动性、市场的竞争程度、对手对利率的定价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对利率预期变化的趋势进行有效准确的判断,存、贷款如何确定价格,基于资产负债的管理方法和久期管理对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如何确定。以上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之后,以上因素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而且各因素之间有交叉相互作用,利率的市场化还增加了人们对利率的敏感性,利率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较大幅度的负债和资产的变化,这样自然而然使利率的定价更为复杂,定价考虑的因素更多,定价的管理难度增加。

(四)利率波动风险会加大

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波动将是一种新常态,且波动幅度也有所增加,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因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有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三种。利率结构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长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选择权风险是在利率波动情况下客户存贷方案不同选择而使银行被动承担的利率风险,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会通过提前支取来套取较高利息,而当利率下降时贷款客户会提前偿还以前的高利率贷款和增加低利率新贷款来套利,这样银行会面临很大的选择权风险。收益曲线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所产生的收益不确定性,银行会在利率经常性波动下而面临巨大的收益曲线风险。

四、利率市场化下国有商业银行向非利差盈利模式转变的建议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每况愈下,许多国际大银行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式,将银行服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等多种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创新出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使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稳步提高,积极推崇以非利差主导型为主的盈利模式,所谓非利差盈利模式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模式,非利差模式的产生是依靠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断创新以及在金融混业经营下的资本运用等为基础所产生的一种盈利模式,多元化业务模式多以低端的代收代付、担保服务、理财产品及高端的金融咨询、理财规划乃至投行业务等为主。因此,面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差盈利模式的冲击,国有商业银行也应该从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逐步向非利差盈利模式转变。

(一)利用互联网和数字移动技术,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在当代国际银行非利差盈利模式下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所以,走向国际化的国有四大银行必须加快零售银行业务创新的进度,国有四大行可以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数字移动金融把银行服务与智能手机的应用结合起来,实现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在线金融服务。银行在控制零售业务的成本上可以通过推广自助服务和电子银行服务客户。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下,银行应该大力拓展房贷、汽车贷款、大额消费品贷款等零售银行业务市场。

(二)凭借国有银行雄厚实力,开拓创新中间业务产品

目前我国国有四大行凭借着国家的隐形保障和自身多年的发展优势。他们在过去的传统信用业务中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多年发展中所积累丰富的经营经验等是发展中间业务的良好基础。中间业务的发展标志着国有银行的市场服务功能增强。银行应采取更专业化的服务方式,综合考虑降低交易成本、改变交易方式将金融功能重新组合。在提升中间业务竞争能力方面应该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视产品细分,以质取胜,以服务取胜。同时对中间产品应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确立自己的中间业务品牌,主动应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根据需求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中间业务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三)面向高端客户群体,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理念上,应采取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型到财富规划。着重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致力于私人银行客户的隐私保护和资产增值,建立面向客户的投行、信托等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同时融合零售和资产管理业务,实现交叉销售,增加业务规模。采用先进的模型和技术分析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机会,严格防范欺诈和违规支用风险。

(四)加强银行与证券、保险的合作,实现业务经营综合化

国有四大银行可以凭借其已有的优势和服务质量,采取措施促使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相互渗透,促进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实现业务经营综合化。银行应针对大型企业客户重点发展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抓住债券发行、股票承销和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新机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升综合定价能力。同时,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上下游客户,带动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发展。银行还可以通过典型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方式提供便利、快捷和优惠的服务,拓宽业务经营范围,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争取客户市场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收益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降低由利率市场化对经营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减少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影响分析,国有银行应该由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逐步向非利差盈利模式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面对人们对金融产品的各种新需求,国有银行应积极面向市场,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造出更多新产品,提供各种低成本优质金融服务,来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特别是国有银行应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逐步实现资金融通与服务的分离,摆脱银行与客户在资金借贷上的不平等关系,实现以融通资金、支付结算、信息咨询、金融理财、风险管理等多元化业务的盈利模式。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国有银行有条件和能力对当前传统的利润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发展非利差主导盈利模式是未来银行盈利模式的大趋势,也是银行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强大战略武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李掸.放开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4):63-64.

[2]郑雪飞.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关于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盈利模式的探讨摘要[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192-193.

[3]王在全,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对策[J].金融市场,2013.(297):28-31.

[4]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金融家论坛,2012(2).24-27.

[5]张志楠,高劲.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基于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的视角[J].东南大学学报,2013.(15):48-50.

[6]陈险峰,李丹.中美商业银行非利差盈利模式比较与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5):41-43.

[7]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195-198.

[8]周小川.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J].中国金融家,2014.(1):39-41.

[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1

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时证券市场的走势常常平稳而乐观。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结束了4年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牛市。但是证券市场常常有牛熊市的交替变换,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也是在周而复始的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6124点至1800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跌了70%,至2009年12月仍在3000点徘徊,大多市场投资者亏损过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无法幸免,这给依靠传统经纪业务获取主要收入的我国证券行业以沉重打击,不少证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A股的暴跌与国际金融危机是有很大联系的。当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到来时,如何在全行业低迷危机的时刻实现平稳过度,为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作好准备是我们此刻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盈利模式稳定性的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明确,在现代金融环境和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应作如下理解: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盈利能力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即使出现大的偏离,所产生的损失也会限定在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幅度内。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着眼于动态的过程,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内容

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的是盈利模式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策略,改善服务方式和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证券公司消极保守,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敢于创新,就会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甚至破产倒闭,盈利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三)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强调安全与效率兼顾

安全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增强盈利的稳定性;如果不能使二者统一,那么盈利的稳定就无法真正实现。

(四)证券公司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并且发展不是一味无节制的扩张,而更应是在注重成本控制与收益基础上的战略发展

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范文1篇12

【关键词】银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

中国银河证劵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8月成立,目前客户资产达1.8万亿,股票基金交易额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公司不仅在传统的A,B股交易品种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基金销售,期货业务,权证,股份转让,大宗交易等业务上也处于行业前列。在此,主要对银河证券经济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力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经纪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证劵经纪业务是指证劵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劵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劵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性,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问题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据中国证劵业协会统计2008年末全国营业部数量为3086个,到了2011年8月新增营业部高达4875个总数量达到7961个。由于新增营业部没有客户积累,与原有的营业部竞争的直接手段就是佣金打折抢拉客户。关心股市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2007年上证指数达到最高峰时,满大街都是新成立的营业部派出人员到其它劵商老营业部门前抢拉客户,股民只要到新成立的营业部开户马上就能得到丰厚的礼品及佣金打折的待遇。老营业部为了与新成立的劵商营业部竞争保留住老客户在原来佣金没有优惠的情况下于2008年也开始向在它营业部开户的中小股民许诺只要入市保证金达到10万交易手续费7折,保证金达到15万交易手续费6折,以此类推导致大客户交易手续费最低能达到5折以下。

问题二:金融产品销售能力不足。金融产品单一,销售能力不足是制约银河证劵经纪业务盈利能力的又一要素,虽然银河证劵有遍布全国的167家营业部和47家服务部总数达到了214家但与银行和保险机构庞大的销售渠道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银河证劵不仅品种少,覆盖范围也小得多,而银行和保险公司不仅品种多而且覆盖面大。

问题三:密集式的客户经理营销模式成本居高不下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银河证劵经纪业务主要以密集式的客户经理模式拓展客户,这种模式在银河证劵由“坐商”向“行商”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明显作用,但随着证劵市场竞争升级,这种以“人海战”为主的营销模式造成了银河证劵经营成本的提高,庞大的客户经理队伍人员结构参差不齐,导致管理成本明显提升,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有效满足客户资产的理财服务需要,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经纪业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高企不下的固定成本会使银河证劵的经营不堪负重。从银河证劵和银行的人均利润来看,据WIND资讯统计,2010年银河证劵人均净利32.37万元,而同期银行人员净利56.73万元。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银河证劵经纪业务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经纪业务盈利模式缺乏对证劵市场周期性大幅波动的适应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证劵公司的经纪业务都是采取基于佣金的商业模式,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劵交易佣金,银河证劵也不例外。它的经营收入及利润水平与股票市场景气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牛市时,投资交易活跃成交金额巨大,公司经纪业务收入明显增强,而熊市时,投资者交易清淡成交金额也随之锐减,经纪收入明显减少。这种经营上的大起大落使得银河证劵经纪业务形成靠天吃饭的局面,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来应对证劵市场的各种周期性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

原因二:证劵公司经纪业务同质化加剧了行业竞争。证劵行业是高度行政管制的行业,市场准入和网点设置布局等都经过严格的行政许可,由此获取交易通道的牌照是垄断的、稀缺的。银河证劵经纪业务以交易服务为主体,以这种通道服务为中心的特征,一方面使得银河证劵经纪业务发展战略简单化,只要网点多规模大就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而另一方也直接导致银河证劵经纪业务的发展一直以简单的规模扩张为战略主导,其后果就是银河证劵与其他证劵公司之间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使得同质化严重。

原因三:成本结构严重失衡。银河证劵不遗余力的扩张营业网点,这种外延式的粗放经营模式使经纪业务分摊的固定资产投资庞大,直接导致经纪业务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经纪业务成本结构严重失衡。

三、提升银行证券经纪业务的对策

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劵等业务的推出,银河证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银河证劵最重要的一项业务,大力发展经纪业务创新对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公司经纪业务面临的问题的必由之路。

对策一:通过拓展新业务逐步拓展经纪业务的盈利来源。我国先后推出融资融劵业务股指期货业务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是投资者的福音,也是银河证劵改变经纪业务传统单一盈利模式的契机,积极开拓新业务实现经纪业务多元化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以融资融劵为例,融资业务的半年期利率是8.1%,融劵业务的半年期利率为10.1%,这对于靠天吃饭的银河证劵来说无疑增加了一部分无风险的利润来源,对于降低银河证劵的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策二:通过业务创新与差异化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业务创新与差异化是解决银河证劵经纪业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业务创新与差异化可以使银河证劵经纪业务战略定位更加明晰,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而业务创新的重点首先是服务产品的创新,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基础上,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状况、投资目标、交易习惯、风险承受能力等,有效的进行市场开拓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起银河证劵经纪业务的品牌。

对策三:实施持续成本管理寻求降低成本之路。银河证劵经纪业务竞争的底线就是自己的成本,边际成本越低就可以通过低价吸引新增客户,特别是在证劵市场低迷的时候,低成本就意味着生存能力更强,就能更从容应对市场的大幅变化才可能实现经纪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四:提高公司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加强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队伍建设,提高公司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是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的关键,除了树立和增强客户服务意识和服务的自觉性,还要将公司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有效的传递给客户,使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华生.中国证券业务发展报告[M].北京中文出版社,2012:11-12.

[2]高林一.证券业风险研究[J].证券周刊,2012(04):38-39

[3]李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发展现状[J].中国投资,2011(08):12-1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自治管理论文范例(3篇)

    - 阅0

    自治管理论文范文当代西方的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民主治理、多中心治理、合作式治理、数字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腐败治理、城市治理.....

    财税公司助理工作总结范例(3篇)

    - 阅0

    财税公司助理工作总结范文2018年是我进入公司财务资产与资金管理部工作的第四年,感谢公司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感谢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感谢同事的协作与帮助,让我从职场新人逐.....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