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针中就指出: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笔者就将个人的几点体会做一探讨。

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包括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因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有差别,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二、课堂阅读教学要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和讲解中,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五、探究问题,建构语文阅读动态课堂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证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作为语文教师,顺学而导,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思维是精彩课堂不可缺少的有效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更是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失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阅读数量。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必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去努力寻找和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笔者总结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完成小学阅读教学的最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科学阅读的方法

1.设置文本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充满好奇中,展开阅读。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教师设置的悬念,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篇章的阅读中。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反思,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在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反思本篇课文,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认真的剖析,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总之,对文本的阅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阅读中,更应该在阅读之外进行认真的反思,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完成了课堂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诗歌创作歌颂亲人、家乡、祖国,以此来进一步掌握诗歌的语言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广泛阅读,促进交流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古人学习语文强调读得多、记得多,这样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不管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做后盾。但由于教材篇幅不大,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上述不足,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只有通过这种课内外学习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逐步拥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内化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他们能生动、深刻、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做到“下笔有如神”,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真真切切的提高。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拿出学生自己的书“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充分利用墙报、校报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刊出,互相传阅。

三、培养思维鉴赏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这一切缘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内容,只有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思考鉴赏,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对读物的鉴赏和评价过程。只有学生在对读物认真阅读并理解和感受之后做出的评价才是公正客观的。因此,高水平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它的鉴赏能力。通过自己的学识理解能力来探究阅读的文章真正的内涵,并将鉴赏评价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2.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指的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主要表现在观察客观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考虑,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这一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每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都是不一样的。

3.确定阅读目标,促进积极思维培养

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是确定阅读目标,不但能够激起学生对操作的兴趣,还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问答、彼此交流中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四、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要拒绝“唯一标准”,提供多把“尺子”,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传统的评价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个性的摧残。而个性化评价则是重过程轻结果,它特别强调的就是过程,强调华生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挥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评价,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的知识吸收和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认清自己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活用教育资源,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尹海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教育科学,2011(12).

[2]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是人类的一项古老的行为,自从有文字以来人类就开始了阅读活动。国际阅读研究协会维也纳研究机构主任、奥地利博士理查德・巴姆伯尔杰认为,阅读首先是一种感觉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为更复杂的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

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活动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小学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建议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因为学习内容是教师确定的,教师按照教材、考试的需要,选择教授内容,一味地灌输,忽视学生内心的需要,更是很少考虑学生的生活特点、学习习惯;还因为课堂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时准备好的,学习结论更是教师预设好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设置课堂教学环节,通过不断提问一些琐碎、是或非的问题把学生引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上来,不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成人还有很大差异,不应该强求学生学会教师所想要教授的内容。

二、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课外阅读

以教材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突出表现为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或者教师把教材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承担的主要任务应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然后通过不断地阅读资料或者著作来弥补课堂教学留下的空白。可有些教师偏偏紧抓教材不放,每天喋喋不休地讲解课文。试想,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学生的阅读水平、文学鉴赏能力什么时候才能提高。尤其小学高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刨根问底,这一阶段正是他们阅读的黄金时期,此时教师如不着重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为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铺下垫脚石,更待何时。

三、以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可现在仍有部分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大脑,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不考虑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是否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不考虑学生是否通过阅读真正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这种教师在教学中过多传授知识的做法,必将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偏低。

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出现翻译与介绍美国有效教学概念的著作,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探究如何让国外的有效教学本土化,提高我国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宋秋前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小学阅读作为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和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有效的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以义务教育语文2011版课标为背景,笔者提出了以下小学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一)以生为本,多向互动

传统教学主要是讲授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通过提问“你明白了吗”“你会了吗”这样的问题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效果。要打破这种教学常规,必须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他们明白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他们并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能力,要通过课堂锻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与同学、教师探讨问题的能力,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只有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在课堂作为引导者,主要是通过一些精练而富有挑战性的提问、点拨,达到教学目标。比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赶海》一课,教师可以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概括课文大意。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首尾呼应的文章结构。

2.感受赶海的乐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说出赶海的乐趣。

3.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学生亲身讲述童年趣事,不仅回忆美好瞬间,还锻炼了表达能力。

环节二的小组讨论,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小组讨论中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探讨问题;全班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环节三更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去说童年趣事,不论学生说得怎样,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给他们再次举手的信心。

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差异性,达到学习上互帮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学习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要认真推敲,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发言同学的优缺点,还要评价未发言同学在小组中的表现情况,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二)培养兴趣,注重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低年级的课文短小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通常要求学生背诵;中高年级的课文稍长一些,但有些优美的写景或抒情课文仍要背诵,诵读作为积累的好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但从课本中积累的词语、段落毕竟有限,这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美词佳句、增长知识、扩宽视野。

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首先要做的应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其次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读物,教会学生对哪些内容要精读、哪些内容略读,怎样在书上做标记、怎样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再次是重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如果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讲述自己读过的故事,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三)以读为主,加强整合

有效的阅读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外,还承担着多方面的任务。教师应加强整合,把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蕴含在课堂教学之中。

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文本的朗读,不仅是学生读,教师也要读,通过与文本的这种有声交流,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中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例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给献花》一课时,反复读过几遍,有些学生还是没弄明白“兴高采烈、秩序井然”是什么意思,于是我请班上理解了这两个词语意思的同学和我一起表演香港同胞在机场等待的过程,这两个词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口语交际、习作的有效训练。阅读为思考、讨论、说话提供了话题,提供了材料,思考、讨论和说话也可以促进阅读理解,表达阅读结果,交流阅读感受。同样,读为写提供了话题和材料,写反过来提升读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人与人之间交流主要靠的是语言文字,我们的阅读又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素材经过艺术地处理,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所以,阅读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训练他们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是在为他们的写作奠定基础。

生活犹如一个包楼万象的大讲堂,人人都能从这里汲取营养。每个学生都处在生活当中,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冀,而且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把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日常化,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荷花》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写生作文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对荷花的描写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和勤于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

五、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丰厚,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开展启蒙教育,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为主,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高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对中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西湖》《九寨沟》和《黄果树瀑布》等课文,通过对秀丽自然景色的描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保护环境的意识;《卧薪尝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师恩难忘》《花瓣飘香》等课文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带来巨大挑战,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阅读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我们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准则。

在新课标积极倡导阅读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意识,不仅让学生爱读会读能思考,还要让学生爱说会写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5-76.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

>>提高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新探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微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和有效途径探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初探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新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探究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法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探述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探述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龄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应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它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途径策略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前预案准备充分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到生活中去收集材料,比如书籍、网络、电视、媒体、游戏和了解学生的喜爱、家访、请教骨干教师或跨学科教师,集思广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触动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如Unit5StoryTime.我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首先出示了一张“Zoom’auntisdancing.”的图片,提出“Who’sshe?”“Whatdoesshedo?”“Howdoesshegotowork?”“Whatdoesshelike?”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复习这个单元所学的主要句型。学生通过图片,发挥想象,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热身活动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三、阅读教学途径与策略

1.领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其教学内容不但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材料当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由于阅读材料的匮乏和枯燥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其中没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得阅读课堂变得乏味;学生在阅读中也没有认真体会感情,难以真正提升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阅读教学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常常还处在因为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的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注意利用这一点展开教学活动。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来安排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内涵。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

二、教授小学生阅读方式

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难以真正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来完成阅读任务。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缺乏兴趣并且教师所教授的阅读方法过于单一无趣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

例如,在阅读蕴含知识的科技类文章当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将其中的连接性文字用默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只有当进入到文章中有趣的核心才进行有感情和深入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节省了学生在阅读当中耗费了个人精力,降低了平常繁重的阅读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自身做好表率作用,在带领班级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身就进行有感情的阅读,带动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阅读材料的内容当中,引发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思考。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效率和他们身处的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还能够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内容的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6

【关键词】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阅读有效性改进策略

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教学重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有效解决阅读教学的高消耗和低效率的问题,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其高度的重视起来,以便于实现老师的轻松教学,学生的乐于学习。同时,汉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低效率的难题,和学生的直接关系不是太大,大多是由于老师在教学中不合理的设计亦或者不正确的引导而导致的,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导致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率的原因

1、忽略文本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有些语文课堂确实摈弃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师们都忽视了自身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在进行汉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采取学生阅读文本,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的形式,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本的知识,更没有重视对学生“以读促写”和“以读促说”能力的发展。

2、分解文本

汉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但是目前教学中,老师总是采取逐段分解讲解为主,以自己的讲解分析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思考。还有一些非常简单和明了的知识,老师却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同时还进行重复的讲解和强调。

3、和文本分离

在汉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阅读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探索,老师过于重视课堂表面的活跃,导致师生间出现华而不实、不着边际的无效互动,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转”、“满堂练”,对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浪费了过多的讨论时间。

4、老师阅读教学指导不到位

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大背景下,有些语文老师学习到了较为先进的阅读教学形式,比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真正的实践研究,导致出现汉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徒有其表的现象。老师在教学总一味追求“出彩”,却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便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出来的教学问题,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依据,使汉语文学科的特质不明确。

二、提高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1、营造有效阅读的教学氛围

老师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融入文本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唤醒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文本情景的冲击力,进而使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同时,在有效的阅读氛围中,学生可以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和文本的角色,沉浸于文本的情境之中。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以,老师必须要重视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感悟。

2、老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汉语文教学的过程

进行汉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核心,便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进而发展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非常重要,老师要关注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使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有的感受,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使学生处于真正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们可以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会读、读懂、读透。

此外,老师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必须要具有主导性和开放性,主导性便是此问题能起到全文的支撑作用,能够从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整体文本的思考和探究。开放性便是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延伸性和难度性,能够引导学生拓展到更深的学习层面,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更大的激发。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老师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一个主导课文的线索,《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这便具有引导学生探索全文的意义。之后可以设计趣味性和延伸性的问题,诸葛亮在此文中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呢?诸葛亮来源于哪里,讲的又是什么呢?这样有主导、有层次的阅读教学,才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个性

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获得独有的个性感受。阅读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养成的途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老师必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比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做一下荷花开花的动作,大部分学生都用上臂往外扩展表现荷花开花的过程,有几个不同的小学生便不断的蹦跳,老师问小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小学生说,:“我表现的是荷花开花之后开心的样子呀!”因此,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在教学中要适时进行思想解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合适的阅读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1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当前教师对如何运用小学数学阅读进行教学、如何对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进行指导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没有一套完整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策略。同时,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造小学数学阅读的条件、教授小学数学阅读策略、由扶到放的培养模式。当前对于小学数学阅读心理机制的研究尚未取得显著成果,而对于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也是过于空泛,其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太强。本文对小学数学阅读心理机制、小学数学阅读策略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2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1创造小学数学阅读的条件

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是需要条件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小学生创造小学数学阅读的条件,主要包括时间、氛围、资源。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如果留给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时间太短,小学生只是水过地皮湿,来不及思考,那么小学数学阅读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小学生小学数学阅读的时间,使小学生能沉下心来细细阅读思考,保证绝大多小学数小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小学数学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够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氛围的角度来说,教师要通过提问、竞赛等方式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小学数学阅读成为小学生的内在欲望;从资源角度来说,教师要提供相关的先行组织者、配套的检测题等,帮助小学生顺利完成阅读。

2.2教授小学数学阅读的策略

在问卷调查及日常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策略很少,大部分小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阅读,小学数学阅读可以采用哪些策略。而一些掌握了个别策略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阅读过程中也不经常使用这些策略。在问卷中,小学生只知道“应该看黑体部分、法则、概念、例题”,“看重点的”,极个别的同学还提出,应该先浏览,然后看主要内容,然后再归纳重点”。但是没有学生能说出自己平时是怎样看小学数学书的,或者说应该怎样看小学数学书。

2.3由扶到放的培养模式

所谓“导读”是指教师在小学生对小学数学阅读这种学习方式有所了解,对小学数学阅读策略有相应的学习的基础上,指导着小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指导可以是在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阅读前给出阅读提纲,也可以是在小学生遇到小学数学阅读障碍时帮助小学生解决障碍。所谓“自读”就是随着小学生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放手让小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小学数学阅读。经过“范读”到“导读”到“自读”这样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就能逐渐的培养起来。

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多管齐下方能见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往往走马观花,或者是不求甚解。当读完一个概念或者法则时,小学生会“自以为是”的回答“看懂了”、“学会了”,但是一应用,就错误百出。小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小学数学阅读观,没有小学数学阅读的兴趣和环境,没有良好的小学数学阅读习惯,没有系统有效的小学数学阅读方法,没有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阅读指导,都会使得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因此,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并不能仅仅依靠教授了小学数学阅读的策略或者是留给小学生小学数学阅读的时间就能见效的,教师必须从方方面面进行努力。

3.2阅读能力培养日常化

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并不是只有通过教师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才能培养起来的。小学生的识码能力、解码能力和编码能力并不是只有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课中才能形成。在教师的讲解中、在课堂的讨论中、在小学生的学习反思中、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都能形成。小学生小学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调控能力的培养也并不仅仅是依靠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就能培养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教室墙上贴了很多的小学数学故事、游戏、问题等阅读资料以供小学生阅读,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小学数学阅读兴趣。在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都会自觉的去进行阅读。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3.3注重小学数学阅读的监控

培养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从而让小学生独立阅读自学小学数学文本,并不是把学习完完全全的交给小学生自己。小学生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等方面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导致小学数学阅读受阻,因此,在小学生阅读小学数学文本时,教师要不断巡视从而了解小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阅读。小学数学阅读对象分为小学数学文本的形式与意义,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厚此薄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小学生只理解形式或者只理解意义的情形要及时采取措施,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理解的片面性并完善其认识。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8

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

07―0078―01

古人曾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学习训话,民间更是流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民谚。可见,“读”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在当今“讲风不正”的情况下,回归以“读”为本,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有其积极意义。

一、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反复筛选且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名家名作,文字隽永,内蕴丰富,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才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内诵读课文。因为,熟读课文,学生才能直接与文本对话,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品味到语言的“原汁原味”,才会让文本蕴含的人生境界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探究之情。在阅读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读的训练,在不同目标和要求下,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先从课题入手,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对课文提出了许多预设性的问题后,我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先读准字音,接着带着问题连续读两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收获。这样,学生活动的时间足够了,自然就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1篇9

【关键词】大学语文,元阅读,技能

“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都是为达到用不着‘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才能完成使命呢?培养学生元阅读技能至关重要。

1.创设有效的训练环境

1.1课堂教学示之以范。

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阅读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策略和基本图式,逐步生成元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思路的展示、外化,对学生元阅读能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小说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阅读小说的思路: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然后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背景资料的不断充实,对人物、主题的理解会有不断补充、修正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把这理解、监控、调整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让学生了解了如何阅读小说。

1.2专门训练举一反三。

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和实质,对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阅读过程及效果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文本因素、策略因素;学会如何依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选用适宜的方法解决某些特殊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水平分配阅读时间等;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调节;了解自我反馈的方法,学会检查自我掌握程度、正确评价自己的阅读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按照王俊英提出的“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四个层级进行训练,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汲取,指提取基本信息,即摘取和综合作品的内容要点,如确认关键词、摘抄主题句、写出内容提要、内容提纲、故事梗概等。解读,指探寻信息的内涵,即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深层涵义,如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展示主题的发展、归纳主旨、绘制概念图、欣赏文学作品、获得程序技能,以及进行不同形态信息(图画、示意图、地图、表格、符号、言语和文字)的转换。评判,指评价批判信息,即对原文的内容、形式做出评价性反应,如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表现手法的评价。创新,指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时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解释;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造、拓展、重新创编,或借用作品的文式创作新作品。

2.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与学生自发产生的阅读策略相比,外部传授的阅读策略更容易产生利用性缺陷,因为自发的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有个人的兴奋和情感因素伴随,能产生更好的迁移。而教师外部教的策略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因为缺少个人因素的参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利用性缺陷是指使用所学策略所花费的心理能量抵消了使用策略所带来的收益。如果学生使用了策略但没有收益,他就会产生策略的利用性缺陷。为了避免产生策略的利用性缺陷,要特别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2.1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进行策略学习,要说明好的阅读策略的具体名称和含义,说明策略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也要说明如果出现策略使用不当时,如何进行补救等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使用元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以便能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2元阅读训练要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要有一套操作化的外显技术。教师要清楚地展示每个操作步骤,并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一般阅读教学中,以知识为主线,知识是显性的,策略是隐性的;元阅读训练中,以策略为主线,策略是显性的,是借助知识进行策略学习。阅读策略训练最好是每次训练一个策略,等前一个策略掌握了再训练下一个,这样,依次进行,便于学生掌握。

2.3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可以说元阅读技能训练是从“教师示范策略法”开始的,因为元阅读技能是内部的加工过程,是通过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内部加工活动。例如,教师可用“阅读到这里我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语言,描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思维过程。

2.4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作判断。对学生元阅读技能的训练是基于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原理。在对学生进行元阅读技能训练前,教师首先要把所教的阅读技能及其使用展示给学生看,要有可操作性,并与阅读内容结合使用。在观察学习中,示范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教师示范过了,并不意味着就是学生学会了,所以,重点还是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

2.5在学生知道了阅读策略后,教师还要教学生对阅读策略使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的方法。对阅读活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可以独立进行,如使用阅读策略提示卡,每周绘制自我效能图表,坚持写阅读后记和反思日记等;也可以同伴之间进行,就是互相提供表达阅读过程的机会。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也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反馈练习(如每周的头脑风暴会议、学生最佳阅读监控展示),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元阅读意识和使用阅读策略的潜力,以便最终形成元阅读技能。

3.注重学生的知识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利用熟悉的知识讲元阅读策略,可以减少学生心理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如果是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学习阅读策略,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因心理资源不足而体验不到学习策略的好处,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信策略的效果,更不会坚持使用。这说明,在元阅读策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的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到有效果,这样学生才会相信策略的有效性,并坚持使用,从而实现自我调节。作为教师,在元阅读训练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用强弱不同的控制方法。对优秀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松散式的弱控制,因为他们即使没有接受训练,实际上早在部分使用这些策略,只是无意识罢了,教师只需要激发和鼓励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学过的策略就可以了。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讨式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接受阅读策略。而对差的学生,教师就要采用强灌式或接受式让他们在一步一步有序的训练中,学会使用元阅读策略。对于差学生,开展元阅读训练尤其要注意在他们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教育既要促进学生现在的进步,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促进学生元阅读技能的生成,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策略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为能促进心理及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认知操作”。而阅读理解是“读者同时提取信息和建构文章意思的过程”,是阅读中较高水平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英文阅读材料时,为准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和理解文章意思,相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是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英语阅读能力是儿童进行英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奠定儿童未来学习、成长发展的基石。“如何教”以帮助儿童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成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几种主要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是指以师生间的交互对话为背景,在真实的阅读任务中培养儿童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策略,并有效提高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佩林卡萨(a.s.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充分吸收了专家支架、预期教学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之一。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培养儿童掌握“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主张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提示和支架。交互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教师解释阅读理解策略并进行示范。教师先呈现要阅读的文章,并提供一定的线索激发儿童的背景知识。然后,在儿童默读完一段文章后,教师具体示范“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是什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水平积极参与其中,并给儿童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师生间进行“交互”对话是重要环节。“交互”对话特点如下: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对话应有主题、方向;灵活地利用儿童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帮助儿童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作字句的重复;教师对儿童的发言所作的评价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

第二,儿童进行讨论与练习。教师要安排儿童轮流做小组(4~6人)的“老师”。在组员都默读完一段文章后,“老师”要像教师那样带着大家进行“总结文章内容、提问、阐释疑难、预测下文内容”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师生的自由对话和讨论中进行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形式主要有:详细阐述和评价他人的总结;提出其他问题;评价他人对下文内容的预测;请教别人,要求澄清疑问;帮助他人消除对文章的误解。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儿童能够内化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认识,独立应用策略进行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二)直接解释教学模式

直接解释教学指教师以直接外显的方式教授儿童一种或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最先是由罗勒(l.r.roehler)和达菲(g.g.duffy)等研究者提出的。它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强调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以使儿童能“模仿”教师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将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解释与运用密切结合,以便使策略性的心智活动能在阅读文章中得到立即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程序或步骤。

第一,教师直接解释与示范要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师选取并向儿童介绍要阅读的文章或文章段落,一般应用出声思考的方法向儿童示范怎样应用一种阅读理解策略,使儿童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成功的阅读者利用这种阅读理解策略进行理解文章的心智加工过程。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支架式练习。儿童按照要求就教师选定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练习。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会随着儿童对策略应用的逐渐掌握而相应减少。

第三,教师说明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迁移性。教师也还要对所教授的阅读理解策略在其他类型文章中的应用进行解释说明,以促进儿童在各种阅读语境中对所学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是普雷思雷(m.pressley)等人提出的一种以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为“媒介”,实现师生、生生间对文章意思的共同建构理解的教学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及师生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各自反应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聚焦于对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实施周期较长,它要融入到整个学年甚至数年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强调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关注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以此协调儿童之间的“对话”和对文章意思的建构理解;要求教师具体示范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灵活组合应用“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多种阅读理解策略。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的解释与示范。在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解释并示范上述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包括对各种阅读理解策略的不同应用语境的说明。

第二,儿童的练习。儿童练习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教师对怎样有效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给予指导,并在儿童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暗示。

第三,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儿童轮流通过出声思考方法来使他们理解监控文章的过程外显化,向其他儿童呈现并解释他们是怎样利用相应策略去理解文章的。具体来说,儿童要向他人说明他们是怎样将文章内容与先前知识进行联系的、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总结过程、描述一下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故事景象以及预测的下文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儿童会各自建构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大家可以“头脑风暴”,并就各自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阅读理解策略的作用,并根据需要不时地向学生明示各种策略怎样以及应何时何处使用。

二、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以上三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都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比较强的一致性,如:它们都吸纳了支架式教学思想,认为要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恰当提示与指导;都强调教师的有效示范作用,主张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示范与解释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都重视儿童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练习。但在一些方面它们又有不同。

第一,教学内容有区别。交互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对“总结”“提问”“阐释”以及“预测”等四种理解策略的教授,要求实现儿童对这几种策略的掌握和迁移应用;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则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但它在同一时间内只关注单个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交互建构策略教学则主要以“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策略的综合及灵活应用作为教学内容。

第二,对“交互”的关注点不同。交互式教学模式重视师生间的对话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影响;直接解释教学模式主要侧重教师的指导和支架作用,强调了师生间的“交互”;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强调阅读者与文本的交互建构作用,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儿童在三种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不同。与其他两种模式中儿童的主体性地位相比,直接解释教学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师身上,对儿童的关注较少,这也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交互建构策略教学中儿童的参与讨论形式相对灵活,不同于其他两者的严格的教学程序和步骤。

三、给教师的教学建议

以上三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是研究者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而研究发展起来的,相关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在小学特别是四年级以上儿童的英语教学中有显著效果,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直接解释教学也能帮助小学儿童掌握阅读理解策略,促进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交互建构策略教学可以使二年级的儿童更多地意识到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深入分析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特点和规律,恰当选用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处在本族语背景下,儿童学习英语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水平也对英语阅读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其发展过程基本上遵循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的发展过程,并受到了汉语学习经验的影响;作为初学者,儿童在开始学习英语阶段,“通常听和说的比重要超过书面语言,进而逐步增加书面语言的输入(即阅读)”;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对英语阅读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教师在选用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要在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音意识和口语词汇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程度地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并根据儿童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二)教师的有效示范是儿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有效示范是交互式教学、直接解释教学和交互建构策略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儿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儿童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模仿,教师的有效示范有助于儿童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掌握阅读理解策略知识,并且要以“外显”、具体的方式将应用各种策略的完整过程示范给儿童。例如,想让儿童掌握“总结”的要领,教师就要对什么是“总结”和怎样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等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还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自己是怎样进行“总结”的讲给儿童听。对于英语故事的阅读教学,教师可用when、where、who、what和how等引导儿童抓住故事内容。而“总结”其他类型文章的内容,怎样从文中寻找关键性的词汇、短语和主题句子以及怎样将这些词汇和句子“组合”起来,就成为教师示范的重要内容。

(三)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有效组织儿童讨论与练习

三种教学模式都关注儿童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讨论与练习。虽然直接解释教学模式较多地侧重在师生间的讨论和教师指导下的练习,但小组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儿童对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知识的交流与分享。例如,在交互建构策略教学的小组活动中,儿童用出声思考的方式轮流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理解文章的过程。针对汉语儿童,教师应鼓励他们用英语说出自,己的理解过程,比如“whenireadthesecondsentenceintext,ithink…”;也可以用汉语,“当看到了这篇课文的题目后,我联想到了某某课文,某某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所以我猜想现在的这篇课文可能主要讲了(猜测下文内容)……下面我开始看课文的第一句话,这儿提到了一个人名……我发现自己对这个句子不十分理解,这个‘it’是指什么呢?(自我提问)…一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事情……(总结)。对于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阐释疑难)……”这使儿童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自己的阅读理解过程,深化他们对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理解、应用及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有利于儿童对多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掌握。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农村小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这些不仅是教学书本就能够满足的,所以我们需要课外阅读课。2012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质量常规抽测质量分析报告之农村篇更是足以说明我们对课外阅读的需要是多么迫切。

书中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1.重知识,轻能力;2重讲解,轻策略;3.重文本,轻拓展;4.重语法,轻运用。

每一个问题无不说明:平时的课外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思维缺乏锻炼,不够活跃,不能很好地根据上下文理解句意,特别是不能推断出隐含意义……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节对话课上增加一些阅读训练,加强阅读内容的提前渗入……即使每节课只增加一分钟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相信日久必见成效……没有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拓展,没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说到底还是阅读量少,视野不开阔,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发散。

由此可见阅读课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在资源与设备都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重文本的有效果教学已经充分暴露了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正确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夯实语言基础是进入阅读课的前提

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围绕语言知识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词汇、语法是基础。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记忆的知识。帮助学生用一定的方法记住这些知识是首要任务。比如单词可以进行适当比赛,教学中还可利用简笔画、图画、游戏等不同形式呈现课文,特别是游戏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学生会记忆深刻,效果才能更好。

2.字典来帮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学生的“学”,要让学生“会学”。因此,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有限条件下,农村的学生至少可以拥有一本像样的字典,首先教会他们查字典,再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课堂阅读要拓展到位

平时教学中,阅读方面的训练形式较单一,大都是选择或判断正误。一味地讲并不是一节真正意义的阅读课,这样反而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定,并没有完全自我理解,思维不够活跃,推断不出隐含意义,所以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1.让农村孩子多张口。要能运用英语对话,家长不会和孩子说英语,教师要尽量和学生主动用英语会话,比如课间的打招呼,所有学过的或者见过的句式都可以使用。

2.让农村孩子增加见识。教材中的看图说话是指通过看图把画面中的内容以口头形式加以表述出来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口头训练方式。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看图说话的方式对他们特别适合。

3.城里孩子能玩的农村孩子变着玩。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欢和接受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不仅能为英语学习创造出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而且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劳,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活跃课堂气氛。

4.农村小学一定要教些英语歌曲和小诗。一曲动听的歌曲和朗朗上口的小诗,学生就像背古诗一样有节奏,唱得有感情,朗诵得有语感,新学的单词可以放进去替换运用,在过程中掌握,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技能就重在我们对这些小细节的重视和培养。

三、“身临其境”培养文化意识

尽管农村小学的资源和设备条件都不如城区,但教师应尽可能地营造文化气氛,在教学中做到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做的派对等活动我们去做,做不了的我们去看,这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习得,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渴望及对阅读的兴趣,主动读一些喜欢的书,开阔视野,从而逐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范文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金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心理素质好的表现范例(12篇)

    - 阅0

    心理素质好的表现范文篇1摘要伦巴舞是外来的体育舞蹈,需要对其艺术表现力的理解和领悟,依据舞蹈艺术理论,结合伦巴舞特点以及教学与训练实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家政服务业的前景范例(12篇)

    - 阅0

    家政服务业的前景范文篇1对于20岁的刘星馨来说,8月23日是忙碌的一天,上午到重庆沃尔玛超市采购食品,下午到南桥寺茶叶市场买“大红袍”,一场小型家庭烤肉晚会即将举行,这是小刘.....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