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概况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1

(1.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河南洛阳471023;2.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材料概论”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于2011年新开设材料化学专业,《材料概论》[1]是其入门基础课,该课程包含了材料科学各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以及材料的研究进展。该课程的开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材料概论课程的内容比较多,涉及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各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并且该课程多为陈述性知识,缺少以核心理论、定理、公式为背景的知识体系,导致该课程的系统性较差,教学难度大,同时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探索本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课程内容宽而散。课程设置为30课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详细透彻的介绍上述各类材料,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其它内容进行简单介绍或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科内容与学科前沿相联系。如将石墨烯、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线,以及新型材料的发展现状引入课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材料概论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对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炼,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黑板和粉笔为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各种新方法、新手段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脱离了纯粹的文字和语言教授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2]。比如,对于课程中涉及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三元相图、扩散动力学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采用化学软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晶体模型,使教学内容直观化,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材料制备的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多媒体课件所容纳的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有时候一些图片包含的信息量是教师用言语难于描述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授人以鱼”、“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3]。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难点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分析、讨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将知识综合利用起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引入互动式教学。结合材料科学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关于新材料研究进展的课题,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索所需信息。课题完成后,学生要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对该课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能力。最后,注意运用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合适的题目,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不唯师,敢于突破传统,标新立异。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达到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讲授知识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4]。

4完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

通常课程的考核办法是闭卷考试,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直接方式。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课程大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及运用情况[5]。但是材料概论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多,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纯知识记忆的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积极探索考核方式的改革。整个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五项组成: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及讨论、小组论文和PPT制作答辩、闭卷考试。各项所占的比例初步定为5%、10%、5%、20%、60%。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有利于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科学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期末考试试卷应突出重点,在填空和选择题两种题型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中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在综合分析题中,主要侧重学生对材料的全景掌握,以及对各种材料发展趋势的看法,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力求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使考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又便于反映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不同掌握程度。

5总结

通过对《材料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晓虹.材料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祝杰,魏海霞.高校多媒体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7:35-36.

[3]辜胜祖.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03,8:55-60.

[4]沟引宁,叶宏.关于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2013,5:5.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2

【关键词】概算调整;初步设计概算;综合人工单价;设计变更

一、概算调整的重要性

建设项目批复概算是行政审批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及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出的总投资,是指导施工图设计、工程建设、计划安排、投资控制和开展项目审计、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初步设计概算一经批准,即成为该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原则上不允许调整。但在实际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批复概算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可向原审批部门申请概算调整。由于调整概算对于行政审批部门来说是政府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概算调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算调整的依据

行政审批部门进行概算调整时,主要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及其批复。

2、国家及地方相关文件。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我省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和竣工验收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151号)。

3、编制概算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如陕西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11)、陕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2012)等。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合同、变更文件等。

三、概算调整的原则

1、凡概算调整幅度超过原批复概算10%及以上的项目,原则上应先商请同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待审计结束后,再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2、对申请调整概算的项目,要按照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区别不可抗因素与人为因素对调整概算的内容和原因进行审查。对于使用预备费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不予调整概算。

3、对由于价格上涨、政策调整等造成调整概算超过原批复概算的,经核定后予以调整。调增的价差不作为计取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基数。未调整的部分,由建设单位自行消化。

4、对由于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监理单位过失造成调整概算超过原批复概算的,根据违约责任扣减有关责任单位的费用,超出的投资不作为计取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基数。

5、对由于建设单位管理不善、失职渎职,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故意漏项和报小建大等造成投资需求超过原批复概算的,原则上不予调整。

四、概算调整需提交的材料

根据文件要求,申请概算调整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原初步设计文件及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2、具备相关资质单位编制的调整概算书。需着重说明原批复概算执行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累计完成投资情况和存在问题,调整概算与原批复概算对比表,并分类定量说明调整概算的原因、依据和计算方法。

3、与概算调整有关的招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变更洽商部分。

4、能够说明价格上涨、政策调整、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支持材料,以及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设计变更文件。

5、调整概算所需的其他相关材料。

四、概算调整的过程

概算调整需从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三个方面对项目总概算进行复核和计算。

1、工程费用

需通过查阅合同文件和变更签证对招标清单和各种变更进行梳理汇总,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和复核,并与批复概算进行对比。删减重复计算部分费用,增加漏项部分费用,并对由于价格上涨、政策调整等费用予以增加。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对于签订合同的其他费用,按合同价计入;没有合同的,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费率计算,如项目在陕西省实施的,可依据《陕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计取。

3、预备费

按未完工程投资的1-2%计取,小型项目靠下限,大中型项目靠上限。

五、超批复概算主要原因

超批复概算的主要原因有政策性调整、主要材料及设备价格上涨、在建期间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设计变更等原因。

1、政策性调整

(1)政策性人工费调整

一般而言,建设工程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年才能完工,而人工费也会随着物价水平上涨。为适应建筑劳务市场人工单价普遍上涨,客观反映建设工程人工单价水平,定额管理部门会根据当地的情况,适时对综合人工单价进行调整。如陕西省2011年12月1日起,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综合人工单价由原42元/工日调整为55元/工日;装饰工程由原50元/工日调整为65元/工日。2013年8月1日起,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综合人工单价又调整为72.5元/工日;装饰工程调整为86.1元/工日。若某概算调整项目于2011年10月开工,2013年10月竣工,则该工程人工费需按时间分段进行调整。

(2)政策性材料调整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施工现代化水平,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保护环境和文明施工,建筑主管部门会禁止使用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如西安市从2012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现场搅拌砂浆,必须使用预拌砂浆。如某概算调整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按现场搅拌计算单价,则需根据项目的时间分段计算调整该部分投资。

2、主要材料、设备价格上涨

由于批复概算只能反映批复当年的价格水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主要材料、设备价格上涨的情况。而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投资[1999]1340号)精神,投资价格指数按零计算,所以主要材料及设备涨价因素无法通过价差预备费来消化,因此需进行概算调整。

3、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

在建设期间,由于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还会对在建项目造成人员伤亡、窝工、工期延误甚至是建筑物主体的损害,因此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超批复概算的原因之一。

4、设计变更

任何建设项目都存在设计变更,只是变更的程度有大有小。对于概算调整项目来说,设计变更主要包括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变更和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首先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要求,各个设计阶段要求深度不一样,只有施工图设计才是最完整、最详细的,因此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较初步设计肯定会有所变更。其次实际施工情况较地勘报告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建筑主体是根据地勘报告进行设计的,而地质条件的变化会使设计单位重新进行设计。因此可以对合理的设计变更进行概算调整,但对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建设内容而造成的设计变更,原则上不予调整。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2]付进、邓晓思.浅谈调整概算的必要性.四川水利发电[J],2011.30(5).

作者简介:

李奥,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工作于陕西省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陕西,西安,710006

朱哲,工程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工作于信息产业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结算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程预结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同时也是工程前期和后期工程造价的考核依据。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了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公路建设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如何提高公路工程结算的编制质量,解决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就成为了公路建设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路工程结算的内涵

1、工程结算的概念

工程费用结算是指业主、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费用结算的活动。工程费用结算是业主、承包人、监理工程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诚信的原则,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正确合理的办理工程费用结算,对于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财务制度,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合理确定、筹措和控制建设资金,优质完成建设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公路工程结算的内容

施工正常结算的费用项目按其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类:(1)工程量清单内的费用项目,它包括清单内各章、节、细目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按合同单价计算应支付的费用项目;(2)清单以外、合同以内的费用项目,它包括开工预付款、材料预付款、保证金、工程变更费用、价格调整费用、索赔费用、拖期违约损失偿金、提前竣工奖金、迟付款利息等费用项目。合同终止后的费用结算有三种不同情况:承包人违约造成的合同终止、特殊风险造成的合同终止和业主违约造成的合同终止。

二、公路工程结算常见问题

1、工程量重复计算和定额套错

在对工程量重复计算的同时,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己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还有一些调试本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编入结算。同时,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对有些套额往往都是按组装型套的,以小组套大组,以小系统套大系统,做低标准工作,套用高标准定额,以谋取非法所得。

2、材料价格管理混乱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在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由于材料费几乎占据工程造价的60~70%,施工单位采购材料时,往往用报价单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漫天要价、开假发票等,以谋取暴利漏洞。

3、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是工程结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结算人员的经验不足、编制方案的水平不够或者有可能故意冒算而加大水分,因而造成结算错误。

4、计量覆盖不全面

在当前执行的规范当中,计量规则或定额套用的规则不是全部可以覆盖到合同所有的工程细目,因而造成结算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对计量、计价规则的适用存在很大分歧,再加上合同中的漏洞或不严谨的地方,更容易导致争议发生。

5、结算虚报

在公路工程结算中,结算虚报现象常有发生,在某一分项工程中,多计算工程量不足为奇。对变更增加的新项目及结算单价组价没有按照规定的定额认真执行,随意高套,从而造成结算金额虚增。

三、公路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有效控制策略分析

从企业中标得到某一工程,就要对工程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规划,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材料的费用,人工的费用,一些机械设备的费用支出,还有项目的其它一些费用的支出,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想方设法地从各方面减少不必要支出,增加收入,这样工程造价进行概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公路施工材料的概预算

在工程的投资资金方面,材料的投资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对材料进行价格预算显得特别重要,并且预算价格要准确。在概预算时,编制人员要到现场去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材料的出处,对于一些当地材料,为了节约资金,有条件也可以进行自己加工的方式,还要考虑材料的运输方面的费用等,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价格预算。

2、增强结构方案的科学性

在对工程进行概预算编制时,有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工程的整个情况以及设计意图,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理解,达到熟练解析的程度。对工程进行概预算的编制人员要对各章、节说明以及定额所含工作内容充分理解、熟悉,对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及其关系也要理解透彻。真实地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编制。

3、落实施工现场的监督

对工程进行概预算编制时,工作人员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到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对工程现场的地形概貌、水文地理等方面都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情况,达到熟悉透彻。这样才能真实地进行概算。

4、合适施工单位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工程用地的费用也在飞快的提高,因此,对施工组织的场地概预算工作也就越为越难以开展,施工组织的场地的选择就愈觉得特别重要。在确定场地的大小以及所需要的机具上要依据施工方法,还要考虑构件工程数量、工期的长短等其它因素。还包括材料运输、设备安装、进出场等问题,既做到科学化,又要做到效益最优化。另外,选择施工用地时还要考虑材料、设备等与生活区用地的因素,科学布局,做到效益利用最大化,资源利用最优化。

5、科学的进行施工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概预算的质量的高低,还关系到企业投资的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一定要合理、有效性,如果施工方案一旦确定下来,整个工程的进度、人员、材料、机械的需求,现场的布局等情况都要确定下来,这些情况一旦确定下来,施工方案就不能改动,如遇到特殊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等,会对工程的概预算带来影响,使得成本增加,工期、质量都要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一定要强调合理性、经济性。在编制概预算时,要认真分析研究施工方案,要从全面的角度,要考虑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形式,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6、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进行计算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情况,像水泥标号、工期的长短、沥青的用量等都要按设计进行定额调整,要据真实情况,不能乱套定额。工程结束阶段,对于一些材料等计价的临时工程,以及金属设备的材料要计算回收资金。至于回收的金额,要考虑到一些临时工程情况,工程施工设备多少以及工程的施工工期等诸多因素。另外,还要弄清楚工程投资来源,以及实施工程进行拆迁征地等情况,企业的贷款情况,年利率等。

7、结算的控制策略与方法

工程项目结算阶段、竣工验收是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竣工结算、竣工决阶段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严格审定结算。严格审定竣工决算。竣工结算、竣工决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此阶段的措施是选择好的造价咨询单位,交出一份较好的竣工结算、竣工决算。

结束语

公路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水平,对于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程度以及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与完善。要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的水平,从而为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效益,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晓华.公路造价审核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4

关键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德国科学家H.Gleiter教授最先提出纳米晶体材料这一概念,指的是晶粒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该尺寸<100nm)以下的超细材料,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理解初期阶段,它是指由纳米超微颗粒通过压制等方法形成的纳米固体或具有一定厚度的薄膜,时至今日,广义的纳米材料是指在材料的三维尺度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1]。

经过时代的演变和发展,纳米材料的概念一直演绎更新,国际上普遍认同凡是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或出现纳米效应的超细材料均可认为是纳米材料,在纳米材料中金属纳米粒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金属纳米粒子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医药、光电、电子产业、热学、生物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这些领域有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如Frens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而得到了金纳米颗粒系列,其粒径范围在16~147nm[2];Nersisyam等利用溶胶-凝胶法制造银纳米粒子,通过使用不同的还原剂将银纳米粒子的范围控制在20~50mm[3];王睿等利用乙二醇还原性,在对溶剂进行高温加热的情况下并施以光诱导作用将银纳米粒子的尺寸控制在50nm左右同时得到三角形和圆盘形两种粒子形态[4]。除开金银这些贵重金属,对铜纳米粒子的研究最近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李延君等人通过对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试剂的调配在极性溶剂中制备了粒径范围在7~70nm的铜纳米粒子[5]。

纳米材料的晶粒尺寸一般在100nm以下数量级,在纳米材料中晶粒的晶界呈多面性,而晶界的体积百分数往往和材料缺陷密度呈正比,体积百分数越大其缺陷密度越高,这种独特的晶粒结构使得纳米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呈现出许多的优越性,它的奇特性能包括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导电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等等。

纳米材料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并不陌生,自然界中就存在许多的天然的纳米材料,比如牙齿、陨石等都是由纳米颗粒组成,而如今大多数国家都将纳米材料制作及技术发展作为重要的科研领域,它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在材料领域的发展水平,时至今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机械研磨、物理粉碎、气相沉积、溶胶法及真空冷凝等方法[6]。针对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其原理不同分法亦不相同:发生反应的状态不同主要分为干法(固体之间的反应)和湿法(水溶液里进行的反应);原料存在的状态不同亦可分为固相法(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混合后通过煅烧的方法直接发生固相反应)、气相法(物质在气体的状态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与液相法(可溶性性盐溶液通过蒸发、升华将金属粒子结晶出来);按制备手段也可分为化学法(沉淀法、相转变法、气溶胶反应法等)、物理法(蒸汽冷凝法、电火花法、离子溅射法等)和综合法(PECVD、LICVD等)。

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固相法利用热分解原理得到的产物容易再次凝结成块,需要重新粉碎、搅拌,增加了成本;物理粉碎法相对来说工艺简单、低成本高产量,但是极易引入杂质,造成产物质量纯度低;气相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纯度较高,与之相应的成本高,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尺寸也有要求,这些制备方法既有优势也有自身的劣势,而这些劣势限制了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焦点,纳米技术也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力的的科研领域,诺贝尔获奖者Feyneman早年就预言:如果能在极小的尺度下对粒子进行重新组合排列,物质就会显示出不一样的特性。现在我们明白他所说的就是纳米材料,通过对纳米材料中超微颗粒结构的变化得到的独特性能解决科研领域中的许多难题,它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以下列领域为代表:

陶瓷领域纳米技术在陶瓷中的应用越来越流行,其原理是将纳米尺度的陶瓷粉加入瓷釉中,改善传统陶瓷性能,达到抗菌、自净等功能,特别是在力学增强方面,如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传统陶瓷的加工工艺离不开高温,可是通过高温烧结会增加材料的脆性,陶瓷的断裂韧度会随着脆性的增加而降低,这就使得传统陶瓷具有易碎的特点,纳米陶瓷材料所需要的温度在传统的基础上可降低接近600℃,同时无需催化剂,大大降低了对材料品质的污染,减少了能耗需要,纳米陶瓷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在保留陶瓷硬度的同时增加了它的韧性、弹性形变、耐腐蚀、耐高温高压等特点,新型的陶瓷甚至可以磨削,至此陶瓷材料远离高能耗、易碎。

催化方向纳米技术广泛的渗透到催化领域,纳米催化的出现及关于它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普通的催化剂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纳米催化剂对温度的要求较低的,通常在常温后者低温就可以进行,纳米催化剂是超微颗粒,尺寸小,故高表面能高,发生反应后其效果是普通催化剂的数十倍或百倍以上,例如金属纳米粒子Ni和Cu-Zn组成的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Ni相比对有机加氢的效率增长了10倍。

医药方面纳米材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也有明显的优势,可增加患者的疗效,而纳米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可以使医疗技术更加细化,同时能研制出普通医药无法比拟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而一些具有纳米技术的仪器在对疾病的诊断方面只需要患者极少的一点的血液,通过对蛋白质、DNA的匹对就可确定出疾病,如果将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那么药物就具有靶向作用,可以直击病灶。使治疗更加直接,而药物产生的毒性也能明显降低。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光电、航天材料、交通运输等领域,而纳米复合材料更具吸引力,现如今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括纳米聚合物基、纳米碳管功能、纳米钨铜,例如Wu-Cu纳米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导电性能优异,传热好,不易发生热膨胀。(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立德,牟继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2]FrensG.Regulationoftheparticlesizeinmonodispersegoldsuspensions[J].Nature:PhysicalScience,1973,241(105):20-22.

[3]NesisyanHH,LeeH,SonHT,etal.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2003,38:949-956.

[4]王睿,等.不同形态银纳米粒子的非线性光学特性.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33:149-152.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5

关键字:岩土工程;概率分析;实践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和土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自身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一变化受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定会改变原有岩土的自然环境。岩土的可靠性成为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概率统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岩土工程概率分析方法这一课题。概率统计理论在结构工程中应用更加成熟,其可靠性分析法已经达到实用阶段。概率分析法是从勘探至试验,选择合理参数到计算等各个环节内,随机概念贯穿整个计算的始终,而并不单单表示在计算方法上的概率公式[1]。

一、岩土工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建设岩土工程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岩土工程因地质运动、环境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力学性质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未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如图1所示。

(一)土质性质不确定

岩土工程的地基土是经过长时期发展形成的,经过形式各样的变化过程,土质性质存在一定的变异性。现场地质勘探、室内试验因经费和设备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借助个别测试点的现场试验和各项室内试验对土质参数进行近似估计。朱学林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土性参数的变异性明显大于一般的人工材料[2]。

(二)荷载不同

荷载主要分为土体自重和上部结构作用的荷载,土体自重的变异性很小,上部结构作用荷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尤其是动荷载变化更大。

(三)测试不确定

岩土工程土性测试必须控制初始条件、荷载条件等,这些因素比较复杂,实际使用起来相当困难,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测试结果一般无法明确展现真实情况。

(四)计算方法不同

岩土工程各种力学计算方法相对其他工程结构还不够完善,因此,计算方法不精确会导致得出的误差无法精确估计。

二、常规分析法与概率分析法存在的差异

常规分析法会忽略工程土质的变异性,这种方法把土当做具备某种平均性质的均质材料看待,所以各项参数、荷载及计算方法等都是确定的,往往各种不确定性引入的安全系数也是确定的,所计算的结果更加明确,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但从勘探至施工的各个环节,均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展开。如:开展勘探工作时,地层钻探工作两个钻孔中间的地层通常采用直线连接,是否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法呢?设置的勘探孔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如此问题是不考虑的,即便为了把不确定因素考虑其中而引入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如何取值也不确定,计算方法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多。

概率分析法对以上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并定量的展现在参数和计算模式中。例如:在研究土体稳定这一内容中,概率分析法使用抵抗力与滑动力的差值即安全余量M替代比值,防止多数含混不清存在的问题[3]。进行设计计算时,概率分析法是综合优化分析并随着决策论的应用展开。所以,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可能不是确定值,是对应各种保证率下的区间,便于选择最优的数据。必须说明,数据和经验总结是进行概率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概率统计理论便于更细致的分析和使用已有数据,同时为人们准确判断提供最佳条件。

三、岩土工程概率分析的特征

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概率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时,与上部结构有较多的共同点,这是因为这些共同点才能更好地分析结构可靠度[4]。必须注意,因工程项目不能人为控制工程的失效,工程结构的失效概率与产品失效概率具备各不相同的物理意义。如:千分之一的失效概率并非表示一千个项目中会有一个失效,只是表示结构在设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无法达到预定功能的概率为千分之一。因岩石工程无法如产品一样抽样试验预计其失效概率,只有借助数学模拟方法对工程性能基本变量参数进行计算,这种失效概率计算法只是一种潜在可能性且无法进行验证。

(一)依赖性

岩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是岩石和土,这些都是自然界的产物,不同于上部结构使用的人工材料,人为无法控制其成分和性质,对自然条件有极大的依赖性。岩土材料的性质与其所处的位置有必然的联系,岩土所处的剖面位置、深度和成因对工程性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岩土材料有一定的地域性,各个地区岩土性质有所差异。岩土工程使用可靠性设计法,校准基准并非是规范的参数表,而是使用每项工程的勘察结果。因岩土是自然界的产物,其工程特性指标有自相关性[5]。哪怕相同地点的同一上层,因上行土层所用较长的时间,成土环境也不一定相同。两个测点位置越近,成土环境变化更小,两者性质关系更加密切。如果两点之间不断加大,原有的相关性会逐渐减弱或不相关,人工材料中不一定有这种自相关特性,这在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中必须考虑。

(二)复杂性

岩土地基与上部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地基内各个点的应力与应变相互影响。不管是稳定问题或变形问题,计算的是整个地基的综合反映,并非只计算几个孤立的截面,这就说明地基可靠性分析比较复杂。使用地基极限承载力推导公式时,滑动面形状与基础宽度、埋深有关系,又受到岩土抗剪强度性状的影响。

四、岩土工程中使用概率分析法遵循的原则

(一)失效控制原则

在对岩土工程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时,通常都以整体失稳的物理机制为基础。具体来说,不只是地基承载力问题,土坡和土压力存在的问题,整体失稳均是失效控制的基础,通常情况下,不单单是地基最薄弱环节出现极限平衡概率,失效概率是形成整体失稳的概率。

(二)地质勘探资料概率处理

地质特征和特性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变量,这些特征经过确定并存在空间内,并都满足某些规律。若能开展较多的勘探工作,地质特征和特性是能够确知的。具体实践时,不管是地质勘探工作或室内试验都无法无限制进行,一般通过少许资料对整体情况进行推断。如此一来,就必须把地质特征和特性看作随机变量,使用概率分析法进行研究。目前,分析地层资料有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推断孔间的地质特征。进行概率分析时,通常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求出地层的概率剖面[6]。这种方法得到的概率地层剖面能应用到岩土工程概率分析内,为日后相关概率分析计算提供合理的资料。在对地质资料进行概率处理时,有时或许无法得到明确的结论,只能求得一个可能存在的概率。

(三)岩土性质参数概率处理

因岩土的性质具有可变性的特点,所以,某一性能参数不要当做随机变量,可以看作是依赖在土体上各点不同位置改变的随机变量,这些变量既不相同也有各自的相关性。土层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分为自相关和互相关性两种形式。自相关性就是相同土性指标处在垂直或水平方向的相关性,而互相关性就是不同土性指标存在的相关性。因岩土性质指标具有自相关性,使用概率分析法统计性能参数必须保证子样达到独立同分布的条件。左尚元,陈殿发等人的研究可知,随机场理论能更好反映具体情况。随机场理论中比较简单的类型是一维齐次随机场,这种随机场均质E[X(P)]与P点坐标并未关联,与根据随机变量理论统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关函数是依赖于向量。若是各向同性的随机场,相关函数只与长度有关系[7]。在特定条件下,随机场问题能够转换成随机变量问题进行处理。

(四)岩土性能指标取值概率处理原则

根据建筑结构标准的相关要求,各类建筑材料强度标准数值可取其概率分布的0.05分位数,使用以下式子进行估算:,在该式子中,和依次表示材料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差。这一公式只适用在大子样中,从上部结构材料的角度来说,子样是以全国为总体,抽取同一种材料。把以上规定应用到岩土工程中,必须注意两点,意识不要照搬上部结构材料使用情况,合理选择参数估计方法。即使同类土质,在全国范围内以一个总目标提取统计子样的办法也有待商榷。因地基设计使用的岩土性能指标是从勘察报告上得到,报告上的参数表示工程现场岩土性能指标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因荷载和抗力两种变异因素影响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离,导致材料丧失效用。因此,全国范围内统计变异系数方法与工程实际情况有冲突,全国性提供的部分参数只可用在初步设计或缺乏资料时,只能估算出其平均趋势,无法准确判定各个工程场地设计参数变异性发展趋势。所以,计算公式的和是以场地为总体进行统计的,而不能采用全国为总体进行计算。参数估计方法主要包括预估总体平均值置信区间和预估个体测定值置信区间。这两种办法各自有其适用范围,究竟适用哪种办法,与研究问题的性质有必然联系,若采用最薄弱环节出现失效为依据,设计参数标准值可用个体测定值置信区间进行计算。

【结束语】:总之,在岩土工程中使用概率分析方法,改变常规算法,提升计算的简便度和可靠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可操作性和实际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存钱,邱显斌.简论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8):225-225.

[2]朱学林.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3]郑颖人.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7):1297-1316.

[4]陈波,毛一玫.岩土工程中地基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5]王美乾,翟兴,董有能等.浅析岩土工程中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0):251-251,253.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1篇6

1、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还是对实验作出改进?要不要对过程、现象作出分析?要不要预期实验的结论?

2、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这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原理,进行设计的思路是不同的。

3、确定实验思路。确定:实验因子是什么?怎样设计对照?等等。

4、设计实验步骤。要注意充分利用题目的条件,如果给出了实验的材料及试剂,那么要注意所给的材料与试剂要充分利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不能用题目条件中没有的材料与试剂;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没有用上,那得考虑实验步骤中是否还有考虑不周之处。

5、检查。看看思路是否合理严密,试剂材料是否多用或少用,表达是否准确。

二、材料分析

高考中的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比较新颖的,通常我们平时不会做到。有的同学一见到材料是新的,没见过,加上材料内容多,就会发怵。其实,这类题一般是高起点,低落点。解题时注意:

1、通读题目,了解题目的大致内容。

2、带着题目提出的问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叙述。

3、尽量把材料中的新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挂起钩来,许多答案往往得落脚课本知识上的。如2000年高考广东卷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问题,第(1)问“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碱基序列,试指出是哪24条染色体?为什么不是测定23条染色体?”考查的实际上是有关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知识。

4、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新的信息。第(3)问“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答案的4点,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依据。

三、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开放性试题一般表现为题目条件的开放和试题答案的开放。

但不管怎么开放,题目总会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解题时首先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2000年理科综合卷中,“写出三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限制条件有两个,一是与光合作用相关,二是必须是矿质元素。至于是哪三种?就是开放的了。验证钙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一题,试题提供的实验材料及原理都是限制条件。要求考生必须依据题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其次,要从题目提供的条件寻找解答的思路和线索。如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矿质元素,可首先考虑有哪些是矿质元素,然后从中删选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

第三,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条件性。最好把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列成不同的小点,以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思路。

四、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对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表述,;二是对曲线表达含义的解释;三是对曲线所能够说明的问题。

第一种类型:注意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内容,然后根据曲线的特征进行表达。这是最基本的类型。

第二种类型:在明解曲线含义的基础上,对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要注意把落脚点放在课本的知识原理上。

第三种类型:要注意尽量把所要说明的问题说完整。如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的影响的三条曲线,既说明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作用的共同的特点,也说明它们的区别。

五、怎样尽量减少在表达上的失分。

1、生物学的专用术语要用准确。

2、尽量用课本术语进行表述。对说明性的表达,常常可以落脚到课本上的结论性叙述上。比如,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等等。

3、话要说完整。要使别人能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自己心中知道。比如,为什么说中耕松土有利于促进植物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中耕松土与促进吸收间有如下的因果联系:中耕松土——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促进了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了交换吸附的离子和能量——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回答时应以此为线索组织语言。一般情况下,以写得具体些为好。

对几处易混淆知识的解析

新陈代谢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但有部分知识很容易引起初学者混淆。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此做一辨析。

一、哪些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例题:将下列细胞转置于质量浓度为0.3mg/ml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B.根尖分生区细胞C.干种子D.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解析:解此题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质壁分离,什么是原生质层;其次要明确发生生质壁分离的条件。再次就是能运用上述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同时只有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原生质层,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所以可排除选项B。那么干种子是否能发生质壁分离呢?只要剖析一下,其基本结构和不难发现,其种皮和胚乳是死细胞,死细胞因为原生质层是全透的,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而胚是幼嫩细胞构成,所以可排除C。正确答案是D。

二、哪些物质属于能源物质

例题在人体中,下列属于能源物质的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ATP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对此类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帮助学生从能量角度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上述物质在功能上的区别。下面做一比较:ATP——直接能源物质;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重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也可做能源物质。

主要能源物质与直接能源物质有什么区别?糖类所含能量释放出来并不能直接被生命活动利用,而是要转移到高能化合物中才能被利用。高能化合物包括磷酸肌酸和ATP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都得靠ATP来转移。可见,糖类与脂肪和蛋白质相比,其属于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生命活动70%的是靠其释放的,所以称主要能源,糖类等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外,另部分即通过ADP和Pi合成ATP而转移到ATP或其他高能化合物中。ATP分解所放出的能量,可供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正确答案是A、B、C、D。

三、如何判断代谢类型

例题:红螺菌是利用光能将丁酸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其代谢类型是

A化能自养B光能自养C化能异养D光能异养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1篇7

撰写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考察材料质量如何,不仅是考察工作精准度的体现,更关系着干部选拔任用的精准度。笔者认为,提高考察材料质量,应在准、实、真”上下功夫。

要拓展视角,力求写准。考察材料反映的是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时一事上。目前,考察材料内容的单一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考察材料重视干部本年度或近年度的表现,忽视干部成长轨迹。做到写准,首先要细化撰写层次,将考察材料拓展为个人基本情况、履职经历、人岗相适程度、德行表现、特点特长、存在不足或缺点、民主测评、谈话推荐等内容,增加考察材料信息量。其次,要把握撰写重点,注重从团结配合协作、解决实际问题、执行落实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多用笔,重点体现工作业绩和适岗能力。再次,要改进撰写方式,减少概念化描述,对确立的评价观点采取例证法,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增强考察材料的说服力。

要多方比较,力求写实。干部考察是对干部做体检”,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真实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认为考察对象经过了民主推荐,存在考察工作就是走过场、走形式的思想误区,把撰写考察材料变成好词好句”的堆砌。做到写实,关键要做到多方比较。一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比较。辩证分析测评结果和谈话情况,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和以偏概全。二要坚持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比较。综合分析不同群体谈话情况,客观研判各方面认可程度,重点甄别干部是否存在为官不为”为官不正”等问题。三要坚持评价重点与岗位职责相比较。区别正职、副职和非领导干部,根据个人职责分工,重点反映作用发挥情况,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可以在这个岗位用,又搞清楚存在什么问题、用了之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要生动刻画,力求写真。干部考察材料的形成过程,是文字直观描述的过程。如何避免考察材料出现一顶帽子众人戴”像你像他像大家”的问题,需要参与考察的同志炼就文字写真”的基本功,提高画像”的精准度。一要注重客观化,坚持两点论”,对干部的优缺点辩证分析。如,有较为强烈的进取意识,但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避免优点浓墨重彩、缺点轻描淡写。二要注重形象化。减少高大上”的抽象定性式表述,运用白描手法直观表达。如,下乡开展工作不在村里吃饭”,客观地反映了考察对象自我约束的特点。三要注重个性化。紧扣考察对象工作方式、性格特征的差异性,多用大白话”家乡话”。如,指到哪儿做到哪儿”,体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踏实态度;平时言语不多,但能说在点子上”,使注重思考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寻常材料;预生成;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68-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材料是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对象,材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概念和形成科学技能。科学区角,是幼儿园为科学活动而专门设置的空间,幼儿可在科学区角中自由选择、操作和探索材料,从中获得科学经验。因此,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且科学角中教师的指导又不如课堂上那样及时、有针对性,幼儿的学习、思考都是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直接操作来完成的。由此,在科学角中“投放怎样的材料有利于幼儿的有效探究”“如何投放能持续推动幼儿深入探究”等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反观现今幼儿园科学角材料的投放情况,往往呈现如下几种状态。其一,材料过于精致,抑制了幼儿的兴趣。其二,材料操作步骤过于严谨,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其三,材料过于纷杂,扰乱了幼儿的视线。其四,材料过于单一,影响了幼儿的探究持久性。那么,教师究竟要怎样准备材料,选好材料后如何投放,投放过程中又如何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呢?针对这些问题,围绕科学角的预设与生成开展了近两年的研究,并形成了如下一些研究成果。

一、科学角的预设,让幼儿与身边的寻常材料对话

在纲要的科学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及事物产生兴趣;强调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所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强调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见,生活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材料是幼儿最直接、感知性最好的事物。因此,尝试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找寻生活中常见的、朴实的、易于取材的事物作为探究物,帮助幼儿从生活、从自然入手,创设科学角,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对话中探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在与材料的对话中发展。

1.让幼儿与寻常材料在“新奇”与“情境”中对话

生活中的材料有很多,但哪些是适合幼儿探索的,哪些是适合哪个年龄段探索的?为进一步了解更多教师的观点,我们制作了一张“科学角材料选择”调查表,在全园89名教师中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份。试图通过教师的经验认知、观点以及幼儿的兴趣点,初步了解幼儿喜欢的科学探究材料。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认为生活中的自然物,如水(冰)、水果、石头、瓶子、盒子、动物等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是幼儿喜欢的探究物。于是,将生活中的这些自然物进行收集后投放到了科学区角。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效果并不如当初预料的好。比如,瓶子和盖子配对,教师只是将瓶子和盖子简单地分开后就直接投放到了科学角,幼儿们有的只是去看了看就走开,有的简单配了几个后感觉无趣就又走开了。于是,教师们开始反思怎样才能让这些材料大变身,吸引幼儿的探究兴趣。

(1)让材料具有“生命性”,让幼儿与“新奇”对话。“新奇”这一概念的推出,源于幼儿园开展的一次头脑风暴活动。针对幼儿们不喜欢简单直白的材料,教师们围绕着“什么是孩子感兴趣,又愿意去玩的”“如何让这些普通的常见的材料变得让孩子想玩、喜欢玩”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想到了“新奇”这一关键词,因为幼儿越小越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经过讨论、分析,大家努力创造让这些普通材料变得“新奇”起来的办法,力争使每一个物体都鲜活起来,赋予它“生命”特征,让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眼球。比如,针对幼儿对给瓶子和盖子配对游戏不感兴趣,可将瓶口剪下安在各种小动物身上,设计成让小朋友用瓶盖给小动物们安装眼睛、嘴巴、花纹等,如此赋予材料以“生命”之后,“新奇”就应运而生了,幼儿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科学角装扮动物。再比如,在大箱子上画果树,同样用瓶口和盖子配对的方式装扮果树,如此,幼儿在一个个“新奇”的事物中探究着,探究兴趣大增,并获得了新知。这样的预设才符合以儿童为本位,才有利于幼儿发展。

(2)让身边的生命物体具有“童化性”,让幼儿与“情境”对话。对于幼儿来说,周围的生物通过自身的变化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目光总是会被它们所牵引。因此,选择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等投入到科学角,可以通过它们自身的吸引力引发幼儿近距离、经常性、系统性地观察植物、动物,并引发幼儿思考有关生物的各种问题――它们看起来像什么?它们怎样生存?它们怎样变化……但并不是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幼儿园都有条件养殖,都能让幼儿进行观察。因此,教师在选择自然材料前,应该弄清这些问题。1)这个材料有趣和能吸引幼儿吗?2)这个材料与幼儿的经验相关吗?3)幼儿能够通过操作,对这个材料进行长期的探究吗?4)这个材料涵盖哪些科学概念,它与本年龄段幼儿的适切性如何?教师们通过精心考量,挑选了一些生活在幼儿身边的又适合本地区探究的,能激励幼儿探究的自然界生命体材料:蚯蚓、蚕、乌龟、金鱼、泥鳅、螃蟹、蚂蚁、蜗牛等,将它们作为幼儿的探究对象。让幼儿在与这些生命体的观察、互动、对话中,了解生物的基本需求、生命周期及生物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依赖性,从而使幼儿感悟生命并形成有关生物的科学观念。同时,为帮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可以联系幼儿自身情况,让动物具有一定的“童化性”,让幼儿的观察带有一定的“情境性”,让幼儿在情境中与生物体对话,激发幼儿观察记录的兴趣。比如,在“观察蚯蚓”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份观察记录表,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情境。如:它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它的外形),它是怎样散步的(运动方式),它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它是怎样睡觉的,等等。如此,用幼儿自身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幼儿观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让幼儿在情境中通过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在教师做足“材情”“学情”预设后与材料对话

精心预设是幼儿有效探究乃至精彩生成的有效保证,精心预设离不开教师对材料、幼儿双方面的分析,唯有全面了解、把握好这两者,才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链接的桥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经验。

(1)材料的预设需考虑“材情”。这里的“材情”指探究对象即材料的探究可能性。真正的、好的探究活动是以教师的前期准备和“预操作”为前提及基础的。很多教师不具备牢固的科学知识背景,他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为探究做准备。阅读书籍、浏览网页以及与他人交谈,都是获得背景知识并将一个主题中的系列特定目标加以归类的有效方式。然而,对于科学活动而言,最重要的是直接对幼儿将使用的材料进行预操作。教师在活动前的亲自考察与亲身实践,能充分了解并挖掘探究对象的一切潜在特质,能更有针对性地应对探究活动中的诸多不确定和可能性,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水的流动”活动中,为了做好探究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操作前花费了很多时间对“水是怎样流动的”“水管的高低对水的流动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水的流动”等问题做足了实验。再如,在“冰气球”活动中,教师们从如何制作冰气球到冻成冰后的一些特征,都做了充分的观察探究。同时还对冰气球做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冰气球从冰箱里取出后给人什么感觉”“刚取出时和取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气球打开露出冰块后又能观察、探究到什么”……然后将实验中出现的一切现象都记录在案。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与“预操作”,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冰气球探究活动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2)材料的预设需考虑“学情”。佐藤学教授说,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乃在于: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圈,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的学习的机会。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源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深入了解以及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普遍发展情况。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个幼儿,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前预设他们对探究内容的能、会、有,对他们的发展可能性做充分的预设,预设他们的态度、想法、探究能力,再为之后的活动开展贮备物资。比如,在中班的“水稻”活动中,老师考虑到幼儿主要生活在城市,对于水稻是非常陌生的,虽然他们在小班时种过麦子,可能对麦子会有些许的经验,但外观上水稻与麦子有些相似,所以幼儿们有可能会分不清水稻和麦子。因此,活动开始时,有幼儿将水稻说成是麦子,老师并不做回应和纠正,而是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调查,收集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使幼儿初步认识了稻子。同时,还要考虑中班幼儿拿到稻子后会做些什么,对于稻子幼儿能探究到怎样一个程度。教师如果能提前了解幼儿,并充分预设他们的科学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想法,那么在实际开展活动时,将会更加游刃有余,从而点燃幼儿对科学的探究热情。

二、科学角生成,让幼儿与身边的寻常材料长期对话

长期而深入地与材料对话,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性和持久性的体现,也是幼儿完整而系统地建立某一类科学概念的保障,因为只有让幼儿对科学概念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究,才能促进幼儿对身边的世界进行概括,得出结论,建构新的理论。因此,可以通过分层投放材料、及时增补或删减材料等方法从辅助材料的投放上做文章,让幼儿在不断的变化中与材料进行动态且长期的对话。

1.让幼儿与分层投放的材料长期对话

确定了材料、确定了概念,但如何投放才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科学概念,让幼儿与材料长期对话,这是教师们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探究材料是老师预设投放的,那么辅助工具(放大镜、测量工具等)可以稍后根据幼儿的探究点随机投放。如果是通过使用工具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探究对象的,那就先投放工具,然后再通过幼儿的发现跟进投放其他辅助工具。因此,探究材料的投放切忌将探究对象和辅助工具一股脑地呈现,这样会干扰幼儿的探究行为,使幼儿不能集中注意力对科学概念进行探究。

(1)材料的投放需分层。1)探究材料在前,辅助材料在后。有时,开始观察一个物体的特征时,无需任何辅助材料,这是因为幼儿很容易受到探究材料的影响。因此,通常应采用先单一提供探究材料,等到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究需求时,再分层提供辅助材料。比如,在“水稻”区域活动中,在科学角中投放了不同品种的水稻,有的水稻是黑壳的,有的是黄色的,让幼儿先进行观察,然后当幼儿有了细致观察的需求时,教师再根据需要投放放大镜。再然后,等到幼儿想取下稻粒的时候,再投放西餐刀、剪刀等。最后,再投入石臼等。通过这种分层投放,可以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分层探究中全面感知水稻的特征。2)对比材料先行,后续材料跟进。有时候,为突出某一事物的特性,需同时投放两种对比材料,帮助幼儿在对比中初步感知事物的特征。比如,在“冰气球”活动中,可以先直接投放普通空气气球和冰气球这两种气球,让幼儿对比两种气球的异同。然后,只留下冰气球,让幼儿集中观察和感知冰气球,等幼儿充分观察之后,再根据幼儿融冰成水的兴趣,提供不同水温的水、吹风机、棉衣等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究。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冰在水中的状态,利用蜡烛等探究冰气球的透光性。总之,只有根据幼儿的需求分层投放材料,才能不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才能让幼儿免受干扰、集中关注物体的某一特性。反之,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究质量,让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感到无所适从。

(2)分层投放需慎重。往往科学角中的材料有很多,多余的材料有时会干扰幼儿的探究行为,但如果材料太单一,又无法吸引幼儿的探究兴趣。因此,材料的分层投放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科学分层,如何很好地把握分层投放,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究。1)丰富但不丰满。材料的投放,不仅仅是指操作对象的投放,还涉及辅助材料的投放。丰富的材料投放,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支持幼儿的研究活动,还能不断将幼儿的探究推向纵深。但丰富的材料并不代表要将所有的材料都一股脑呈现。比如,在“稻子”活动中,可以投放与之相关的一切材料,如:稻子、放大镜、西餐刀、石臼、盘子等材料。但如果为了将区角摆满而添置了其他不相干的材料,如:磁铁、电筒等,一方面会干扰幼儿对水稻的探究,另一方面会冲淡幼儿对水稻的探究兴趣,甚至无人问津。2)精选但不单一。精心选择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它为幼儿对科学概念的探索、技能的发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中,幼儿都需要有多种使用方式并且能引发有趣的挑战和活动的材料。所以,精心并不代表单一,如果开始的时候为了幼儿能集中感知这一材料的特性,可以单独投放一段时间,但却不能长期单独投放,否则幼儿就会久而久之失去探究兴趣。比如,在“水的流动”探究中,如果只提供水,那幼儿就只会玩泼水、洗手等游戏,但当提供了管子、杯子、漏斗等材料之后,幼儿就能创造出多种让水流动的方式。之后,还可以给他们投放放大镜、量具以及观察、测量、搜集和记录数据用的写字板等工具,让幼儿的探究能不断深入下去。

2.让幼儿在材料不断的增减中与之动态对话

(1)随机增减探究材料。虽然这些自然、生活中的事物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眼球,但幼儿对事物关注的持久性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不保持住幼儿对这些事物的关注度,即使这些物体在班级中,幼儿们也只会和它玩耍、照顾它,而不会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因此,当幼儿的探究出现如下情况时:提出问题、出现争执、遇到困惑、停滞不前、新的发现、新的挑战……教师就需要介入以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活动。幼儿在寻求问题或挑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外界的帮助,但支持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先通过言语支持鼓励幼儿战胜挫折,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而不要立刻提供行动上的帮助。有的则需要互动支持,还有的需要增加材料,通过材料的变化让材料与幼儿进行动态对话,以支持幼儿的探究。比如,在“气球装面粉”活动中,幼儿开始时是徒手装面粉,发现装得比较慢,后来发现用工具装会很有效,于是老师又提供了勺子、大小不同的吸管、漏斗等材料。幼儿通过探究行为,就会渐渐发现装面粉的快慢和所使用工具的口径大小有关,口径大的装的就快,反之则慢。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拿开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材料,比如,在“水的流动”活动中,拿走玩具娃娃和盘子,可以为其他一些可使水流变化更为明显的探究材料提供空间。另外,还有一些知识,可借助书本和其他资源来获得,如“蚯蚓怎么生宝宝”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则最好留给幼儿直接讨论。

(2)利用外援补充材料。家长资源,可成为补充研究材料的外援。每个星期,在研究的内容中提取一个幼儿普通感兴趣的问题或困惑,以每周一问、亲子小实验的方式作为一种补充,来拓宽研究的广度。如关于水的活动,幼儿们经常会产生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诸如“水能往上面流吗”“水为什么能托住那么重的船”等等。鉴于材料准备及环境的局限性,教师可设计每周一问:水能往上流吗?亲子小实验:水的沉浮。再如关于认识稻子的活动中,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稻子粘在了毛衣上,幼儿对此感到很奇怪,有幼儿产生了疑问:什么样的衣服能粘住稻子呢?于是,教师设计了一张亲子实验表,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在做实验中寻找答案。第二天,在学校交流的时候,幼儿们兴趣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研究发现。如此,既解决了学校材料受局限的问题,又增进了亲子情感。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从幼儿的身边寻找合适的材料,并赋予材料一定的“生命性”“情境性”,之后再做充分的“材情”“学情”预设,根据情况分层投放,及时增减材料,才能让幼儿在科学的世界里获得科学的感知,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促进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英]简・约翰斯顿.儿童早期的科学探究[M].朱方,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2][美]沃斯,格罗尔曼.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M].刘占兰,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3][美]阿林・普拉特・普来瑞.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M].霍力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

关键词:举例教学法《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概念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中职院校机械专业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但是由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多采用举例教学法,利用直观形象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1.疲劳现象中的举例教学

疲劳现象是指在循环交变荷载作用下的机械零件,如轴承、弹簧、齿轮和曲轴等,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低于其制作材料屈服点时而发生的断裂情况。与静载荷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不同,机械零件的韧性材料或者脆性材料发生疲劳断裂的情况非常突然,其宏观的塑性变形没有任何征兆,所以危险性比较强。金属疲劳指机械零件或者结构件在反复受一定的变动力时,在金属表面孔洞或者尖角等应力的集中点或产生微小裂纹,随着承受力的反复作用,裂纹逐渐从小变大,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突然断裂。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金属疲劳时,很多学生对其发生原因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举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疲劳的概念。如一座水坝,在其中间关键位置被白蚁蛀了一个洞,洞的表面坝体需要承受到水压作用,随着洞越来越大,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表面坝体无法再承受水压作用,从而出现了溃坝情况。其原因即为蚁洞降低了坝体的承受力,使得其出现“疲劳”情况,酿成溃坝事故,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通过浅显易懂的事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金属疲劳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纯金属结晶过程中的举例教学

在一定过冷度条件下,液态金属结晶石会慢慢形成稳定的微小晶体,并以此为核心,随着过冷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最终形成完整的晶粒,这一过程即为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教师在讲解纯金属结晶过程时,虽然教材中有示意图,但是一些学生仍然对其理解较为模糊,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举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纯金属结晶过程。

例如在一个村子里,刚开始有人进行大棚种植而收获颇丰,同村人看到后也会开始大棚种植,而最早开始大棚种植的农户技术相对成熟,如种植方法科学、大棚温度与湿度控制较好和虫害处理得当等,成为大棚种植农户中的佼佼者,以其为中心形成了大棚种植的团体,这一过程与纯金属的结晶过程非常相似。随着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他邻村也开始从事大棚种植,这时村子之间的竞争就会出现,每个村子就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与纯金属结晶时的晶界相似。通过教师的通俗类比举例,学生对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晶核形成与晶界的理解自然加深,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解显著强化。

3.晶格与晶胞中的举例教学

晶格是指将晶体中的原子看成固定的刚性小球,并用几何线条将原子中心连接起来,从而构成空间格架以表明晶体内原子的排列规律,这种抽象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架即为晶格。晶胞是指从晶格中选取可以反映其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以分析晶体中的原子排列的规则性与周期性,这个最小几何单元即为晶胞,晶格则是很多位形状与大小一样的晶胞在空间中堆积而成的。

在讲解晶格与晶胞时,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其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举出学生熟悉的事例类比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位置都不同,如果将学生位置用线连接起来构成网格,每个学生如晶体中的原子,其构成网格与晶格的结构就非常相像。晶格和晶胞之间关系则类似于学校和班级之间的关系,每个班级都是学校的一部分,并且基本情况一致,通过班级的情况,可以了解学校的情况。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晶格和晶胞的概念及关系。

4.晶体与非晶体中的举例教学

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内部微粒在空间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有固定的熔点,并且在光学特性、机械强度、力学性质和溶解性等方面,从不同方向测定时并不相同,如明矾、石英和云母等。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形状,内部微粒的排列杂乱无序,没有固定的熔点,从不同方向的测定其光学特性、机械强度、力学性质和溶解性时是相同的,如松香、玻璃和沥青等。

一些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理解不清,总是无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军训时的情况举例说明,如其中一个班级非常团结,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强;一个班级自由散漫,学生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在进行队列练习时,前者很快可以整队完毕,布置的任务可以迅速完成;后者整队时间较长,布置的任务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完成。这表明前者为有序、规则和团结的班集体,后者则为无序、无规则和不团结的班集体,这与晶体与非晶体概念及区别基本一致。通过两个班级军训时的特点举例,学生可以清楚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及区别。

5.结语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举例教学法,将抽象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地举例教学,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概念,提高《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10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材料的释读能力相对比较低下,这已经制约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笔者援引一例,分析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考题呈现

【例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场的地方,产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自己的财富和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过程的地方,资产阶级便夺取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君主专制。”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1848年)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产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工业革命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产生了何种影响?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使欧美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2)①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③工业革命促使世界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

(3)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

二、考题分析

材料题虽然考查功能强大,涉及能力具有多样性,但是概括能力则是最基础的能力。概括是思维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离不开概括过程。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就不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历史学科的概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全面提取有效信息,这是把握材料主旨的前提;其次是理解,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获信息进行释读;再次,分析信息之间的组合方式,从中获得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在材料题中,整个材料有一个主旨,每则材料均有一个中心,整组材料就是由这个中心观点整合起来。因为,离开了整体语境,材料的信息的释读就容易产生偏差,也会对材料细节信息缺乏足够的敏感性。

下面,我们根据以上步骤对材料进行分析:

从材料一出处所附时间信息来看,该材料中的“产业革命”应当指工业革命。材料一是一个包含两个句子的句群。第一个句子包含两个重要信息:其一,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其二,工业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第二个句子也包含两个重要信息:其一,工业革命中,资产阶级掌握政治权力;其二,工业革命中,旧阶级失势。这两个句子之间的连词是“结果”,说明构成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往往强调后者。因此,这则材料可概括为:工业革命造就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材料二中的句群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合句,因果关系强调的是结果。第一句主要意思可以转换为:资产阶级建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第二句是个简单句,可以转换为:资产阶级用商品征服了世界。第三句是一个有省略的复合句,该句话可以转换为:资产阶级向世界各地复制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三个句子是并列句,则该材料可以简单概括为:资产阶级征服了世界,建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并向世界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单句。该句子意思比较明了,即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具体说来,三则材料分别从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与世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三个角度揭示了工业革命的广泛影响。从题目要求来看,都是问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按照先中心观点、后细节信息的思路组织答案。

(1)工业革命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地位提高,以至掌握政权;封建主阶级势力衰落。

(2)资产阶级用商品征服了世界,建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并向世界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和参考答案对照,二者内容一致,只是表述上存在一些不同。

三、考情分析

据以上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这道题难度不大,但是从周练的结果来看,情况令人扼腕。个别班有近半数学生答非所问,笔者选取一些错误典型,并进行初步分析。

第一题的典型错误:

答案1: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答案3: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改变——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第二题的典型错误:

答案1:交通运输方面,蒸汽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火车和汽船成为直(应该是“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

答案2: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工业化不仅意味着财富涌现,而且意味着物价低廉,更可以获得很多的生活资料,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三题学生正确率高,这里不做讨论。

从学生的答案来看,部分学生思维水平较低。主要表现是:

1.不能从材料中全面提取有效信息

初中历史教学多采用勾重点、背答案式的机械式教学,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不看题目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找答案,难免出现啼笑皆非的情形。从这几种错误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没看材料,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不用说从材料中细致认真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获学习进行判断、推理了。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影响概预算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基础单价的计算、单价表的编制和单项工程的投资3个“管理点”。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因为概预算不像设计画图那样,局部修改不致影响全局。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一旦基础单价有误,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拖延设计成果的出案时间。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对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概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严格按编制规程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单价;(3)编制单项工程概预算并汇总总概预算三个步骤来完成。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量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筑工程设计行业被逐步推向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设计单位要想占领市场、拓宽市场,就要求设计单位及时准确地提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提高自己的信誉,工程概预算作为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关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普遍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辅助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深度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应按定额中的运距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算重。

4.编单价表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包不住。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程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或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分材料作为主材,常见的有水泥、木材、钢材、汽油、柴油、火工产品、砂石料。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预算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建筑材料状况、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合理的运输方式等。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收集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正确可靠。

(二)费率取用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自有关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得张冠李戴。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过渡系数。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劳动结合、施工措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应选用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近的规定,不允许对定额水平作修改和变动。当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时,或定额缺项时,应参考按相近行业的有关定额进行补充,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

在使用定额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几何轮廓尺寸及定额附录规定的阶段系数计算。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条件,正确应用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准确,坚决制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及搞“钓鱼工程”概算。但又不能少算漏算,要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高分子材料概况范文篇12

关键词:数学活动操作材料提供艺术

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数、形、序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主动探索,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操作材料是帮助幼儿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材料提供应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

幼儿数、形、序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考虑材料要适合每一阶段幼儿的表征特点,即材料的呈现应遵循“实物――图片――符号”的序列。如:学习“组成分解”时,我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实物――纽扣,让幼儿抛纽扣,观察全部纽扣中几个正面向上,几个反面向上;然后,让幼儿在我提供的纽扣分合图片中找出这种分合情况的图片;最后,我为幼儿提供数字卡、分合符号卡,让幼儿用数字卡、分合符号卡摆出这种分合结果。另外,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提供材料还应考虑到材料应具有能刺激起幼儿对先前学习回忆的潜在功能,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以往的操作经验,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迁移。

二、材料提供应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活动前要仔细分析活动的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操作材料本身是否蕴涵着所需的数学知识,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此,提供的材料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把教师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之实现多项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如:大班“认识几何体”活动,我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的几何体、橡皮泥、工具材料等操作材料,这样就把几何体转化成具体事物,成为幼儿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看看、摸摸、用几何体搭建物体、用橡皮泥捏几何体,以及用几何体展开图折粘几何体等操作过程,使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图形感觉和体验,形成几何体的概念。

三、材料提供应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操作需要

幼儿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对新的活动能很快理解,并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有的幼儿则感到困难,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保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如果提供的材料过难,幼儿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无法进行探索;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又会失去探索的动力。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提供适宜的材料

只有针对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难度适当的材料,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好奇心不断增强,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注意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有较强的操作探索欲望,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和较少见的材料,让幼儿对具有图片性、符号性、挑战性特征的可供多人共同操作的材料进行感知、操作、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如: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将同一瓶身与瓶盖子配对时,考虑到可以根据瓶子的大小、高低、粗细进行排序。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瓶子,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当幼儿们在给瓶子配对时,突然发现它还可以用来按不同特征排序,他们是那么的开心与投入,不停地与身边的同伴介绍和交流,更好地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认识。

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特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因为要求不同,所以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大班数学活动“面积守恒”,教师可提供不同难易层次的操作材料,如,最容易的“看图拼相同”,较难的“补墙”,并在每种材料中设置了不同的难度层次,每一种材料中有不同的范例和图形数量。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数量多一些、拼接口不规则的“补墙”;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数量较少的“看图拼相同”。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幼儿逐渐敢于选择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有效促进了各种不同能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四、材料提供应注重其丰富性

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一些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操作内容,材料的提供应更丰富些,还应根据需要适当提供某些辅助材料,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为幼儿的扩散思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幼儿掌握了将物体二等分的内容和相应的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运用所掌握的方形四等分有许多的方法,如果仅向幼儿提供一张方形的纸,那么幼儿获得一种办法后便无法依赖操作材料再获得其他的方法。为此,我提供给幼儿10张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我还增加了辅助材料――一张画有若干个长方形的纸和笔,让幼儿探索出一种方法后立即在图上表示出来。这样,幼儿就能探索第二、第三种方法,而且不出现遗漏或者重复。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才能增加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五、材料提供应注意其反馈性

具有反馈信息的潜在功能的材料,即提供的材料能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操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时,我提供了接龙卡,让幼儿玩接龙游戏,接对了若干张卡片,会形成一种图形,接错了就不能形成这种图形,甚至拼不起来。又如:我提供了“找错棋”,幼儿在玩棋时只有把错误、正确的算式找出来,才能在掷一次骰子,找不出来就停掷一次骰子。这样的材料可以刺激幼儿尝试错误,进行探究,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

总之,在实践过程中数学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以幼儿探索和操作为主的自主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为数学活动提供材料时,必须紧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探究价值,使幼儿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游戏名称范例(3篇)

    - 阅0

    游戏名称范文游戏的制作者往往会忽视游戏的名称,大多是在游戏制作尾声或即将审核的时候才想起来名字的重要性,但都因为接近游戏制作尾声,和幻想即将赚钱的急切心情下,不会投入.....

    细胞生物学的概念范例(12篇)

    - 阅0

    细胞生物学的概念范文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备课中的使用备课是生物教学的前提,有效的生物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备课.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具备联系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是环环相.....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