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体现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0-0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包括高校后勤在内的传统服务业将面临一轮颠覆性变革,高校后勤服务方式、管理内容和目标追求正发生着变化。新时期后勤工作将更多地表现为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校验和控制,各类无线终端设备和智能管理平台将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武器和管理服务工具。以高校智慧后勤为特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是高校后勤发展所需探究的重要课题,它将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服务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驱动力。

一、高校智慧后勤是新形势下后勤发展的驱动力

发源于十多年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运用社会化、集约化的方式解决了高校扩大招生过程中的后勤资源瓶颈,打破了内部封闭的后勤管理和运行模式,激活了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了后勤运行效率。

而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已呈现新的特征,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需求的多元化,从政府、学校和师生的角度,对后勤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后勤保障以人为本,实现后勤保障的人性化;二是对资源利用更多的是强调效益,要求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后勤管理,实现后勤管理的现代化;三是对后勤运行过程要记录,要可控,还要能回溯分析以及对校园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四是对服务质量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把无形的服务质量变成师生的有形感知,而且还要使服务质量可以测量,可以评价,可以控制,实现后勤服务质量的标准化。

高校后勤要应对新挑战,就需要从理念、机制、方法以及技能上不断创新,伴随着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智慧后勤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推进高校智慧后勤建设既是后勤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后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智慧后勤的内涵

高校智慧后勤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全新阶段,也是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在后勤服务中的必然延伸。所谓高校智慧后勤,其本质是后勤主要业务流程及服务方式与现有软硬件资源的融合、优化、提升,其核心内容是利用技术手段,创新高效、智能的管理服务应用,其终极目标是追求后勤管理服务的最高效率、最好质量和最佳境界,为全校师生创造提供全时空、全事务、全服务后勤保障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它是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一个全方位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从技术手段看,高校智慧后勤通过物联网、智能传感、地理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实现智慧后勤服务及信息交互,建设实时、动态及可视化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从驱动机制看,高校智慧后勤是以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提高内部运行效率、提升安全机制为目的,是后勤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是后勤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变革、优化和完善。

从作用对象看,高校智慧后勤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政府为方向,通过智能应用,对后勤信息资源全面组织、开发、利用和整合。使广大师生拥有更优质、更高效、更安全的校园生活后勤保障,为学校和政府提供动态监管和科学决策依据。

高校智慧后勤的实现是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的有机整体。它还应包含后勤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后勤服务质量和绩效评估系统的建设、高素质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建设、全员的智慧参与等一系列全方位配套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智慧后勤的建设内容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是基于智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下,以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决策应用为核心内容,融合外延建设于一体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其主要内容构成为(如图1所示):

(一)基于物联网的后勤智慧应用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后勤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与服务的整合贯通。主要包括:面向后勤管理的智慧应用、面向师生生活服务的智慧应用、面向学校和政府决策支持的智慧应用和面向全系统客户的智慧应用等。

面向后勤管理的智慧应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后勤日常管理的统一规划、运行、监管。包括人事财务管理、基建管理、物资设备管理、房屋管理、水电燃气管理、安防监控管理等应用,为后勤运行监管提供服务支撑,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面向师生生活服务的智慧应用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应用到涉及教职员工和学生医、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诸如餐饮住宿、校园环境、能源使用、车辆服务、会务接待、信息查询、医疗健康等人性化服务。智慧服务的应用为师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校园生活服务。

面向学校和政府决策支持的智慧应用是通过各类信息的交互,数据的挖掘,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可形成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为学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科学决策依据。

面向全系统的智慧应用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涵盖后勤全系统内的各类管理服务应用移动APP。用户只要手机安装后勤APP后,管理者、服务者即可持续与用户保持联系。无论何时,身在何处,用户都能享受即时所需的后勤服务。

(二)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实现高校智慧后勤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加强关于后勤管理机制、模式、方法、工具、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遵循PDCA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涉及餐饮、学生公寓、物业、绿化保洁等一系列后勤相关领域的文件化的标准管理体系。开展服务标准的研究,运用服务接触理论、顾客满意理论等服务质量管理最新的理论方法,借鉴国内外高校后勤服务的优秀经验,对后勤服务项目进行标准化研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将重要的后勤服务项目的流程、质量、管理、保障、行为等规范化,制定后勤服务系列质量标准,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基础操作规范。

(三)后勤服务质量和绩效评估互动体系建设

建立一整套贯穿餐饮服务、宿舍管理、保安服务、绿化保洁、公共区域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它是对服务质量的测评和分析延伸到服务质量从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综合考察服务能力、服务过程和服务绩效的服务质量体系模型。通过网上互动平台实现师生对整个后勤生活服务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对各类评价、投诉作出相应反馈。同时,利用平台展示后勤各领域的服务动态,与师生加强互动,让更多的师生关注后勤,了解后勤,促进后勤服务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高素质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智慧后勤的建设对后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者的服务理念、后勤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和其它信息终端使用水平、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操控能力等将成为后勤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必须加强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建设,针对高校后勤干部职工队伍的现状,对后勤管理职工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岗位技能、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有力保障。

四、高校智慧后勤的关键技术

(一)RFID技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系统具有数字化识别、唯一性、多个识别、海量信息的特点。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RFID能使每一个受控物品具备一个唯一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二)GPS及北斗星定位系统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系统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其具有全球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等特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physicsInformationSystem)系统是为了获取、储存、显示、查询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直观、形象地在电子地图上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为GPS及北斗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提供良好的地图环境,并能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处理完美结合起来,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受控物品的位置状态等信息。

GIS系统的电子地图采用矢量方式,对任意指定区域的受控物品进行查询,可根据需要分层显示信息;可任意放大、缩小、移动;可进行同屏多窗口显示监控,或将目标锁定在某窗口,自动跟踪等。

GPS及北斗星定位系统和GIS的结合应用,能实时直观高效地实现目标监控和管理。

(四)云计算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技术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其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拓展性等特点。它能对智慧后勤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合理分配,从而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能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数据。

(五)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物体以及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了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巨大信息网络,从根本上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六)大数据

大数据是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云计算主要为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而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其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七)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智慧后勤管理服务中,它提供了泛在、高速的基础网络环境,为师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获取和处理网络信息,为实现灵活自主的生活服务和交流互动提供了开放的基础网络条件。

五、高校智慧后勤的建设路径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路径以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智慧应用为主线,高度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在现有的后勤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后勤智能应用与服务水平。总体架构共分为6层,分别是顶层设计、技术支撑、融合共享、决策评价、外延建设和师生体验(如图2所示)。

(一)顶层设计

建立定位准确的高校智慧后勤顶层规划与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是对校园内师生的真实需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决策需求和后勤信息化工作现状的分析评估,准确定位高校智慧后勤重点建设内容。

(二)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技术应用所在。基于较完备的有线校园网、无线Wifi网络覆盖、移动互联网等的基础网络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地理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后勤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依托覆盖校园生活“医、食、住、行”等方面的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的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应用,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提供支撑。

(三)融合共享

高校智慧后勤不能是孤立的。它需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诸如信息中心、财务部、人事部、学生处等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更要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实现校园内人员、财务、教学、教务、资产、安全等各类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四)决策评价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学校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利用智能平台可以让广大师生实时对后勤管理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给予及时评价、进行信息反馈。

(五)外延建设

包括建立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后勤服务质量和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养提升,鼓励全员参与等外延内容于一体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建设。

(六)师生体验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2

关键词: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ontheTypicalApplicationofKeyTechnologyofIntelligentCampus

YANSi-jing

(SchoolofNursing,XiangtanMedical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angtan411104,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campuskeytechnologiesinclude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cloudcomputingtechnology,bigdatatechnology,mobileInternettechnology,socialnetworkingplatformsandothertechnology,throughresearchingonthetypicalapplicationofintelligentcampuskeytechnologywhichisappliedincampuslife,studentmanagement,teachingmanagement,researchmanagement,securitymonitoringandotheraspects,topromoteintelligentcampusfullyoperational,providingbetterinformationresourcesandservicesforcollegestudentsandteachers.

Keywords:intelligentcampus;keytechnologies;typicalapplication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开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和实践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促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智慧校园关键技术简介

智慧校园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数字化校园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技术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智能感知物体,将各物体连通起来,实现物物相连;云计算技术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将不同城市、不同校区、不同系统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专门用于处理结构复杂海量数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数据结构展现技术等;移动互联技术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网络数据、语音、媒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社交网络平台包括校园BBS、腾讯、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等用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各种社交信息,展现自我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等,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场所。

2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到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各个方面,主要应用见下图所示。

2.1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智能卡、家校通、虚拟校园等能够为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智能一卡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融合3G与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将门禁、食堂就餐、银行支付、借书、职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体。学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园超市刷卡消费、凭智能卡进入宿舍、到图书馆借书等,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银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设施及数据库中心与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访问校园数字化平台,调取一卡通数据,并将学生考勤、借书、宿舍就寝、食堂消费等数据信息呈现给用户及管理层。

2.1.2家校通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使用信息系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家校通平台,使人、物、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网页平台、短信、微信等信息传输渠道,实现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信息互通互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家校通平台上查询教师信息、教师对学生评价及批语、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

2.1.3虚拟校园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数据建模等技术构建虚拟模拟校园,将校园环境面貌、风格特点等生动呈现用户面前,并提供服务导航。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进行连接访问,进入虚拟校园,根据服务导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园动态,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务。

2.2智慧教学、智慧图书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实现智能教学管理,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师生能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用户特征、整合呈现各种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自动记录用户各种学习记录等。

2.2.1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数据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造智慧学习课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设备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师生身份,经过身份认证进行智能连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服务,智慧课堂以模拟教室形式进行智能课堂考勤、智能课堂举手提问、智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智能课堂考勤使任课教师对缺课的学生一览无余,极大方便了任课教师教学,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2.2.2智慧图书馆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等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师生用户提供智慧化图书管理服务。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端应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技术,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识别,为用户提供座位预约、图书资料查阅等服务,具有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2.3智慧学生管理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以及GPS、GSM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学生制作智能学生证,并实现智能学生宿舍管理。

2.3.1智能学生证

智慧校园智能学生证一般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学生拥有智能学生证可无障碍进入校园,门禁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可以远程读取学生证信息并自动识别,能自动判断学生进出校状态,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并自动将进出校门信息发送到系统指定的手机上,并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可以调取系统采集的学生进出校园等活动情况信息。

2.3.2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外,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身份智能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动互联、GPS等技术实现系统智能访问连接及身份认证。智能宿舍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学生证、智能卡等采集到学生身份信息,并进行智能识别定位,从而实现学生归寝、缺寝等方面智能统计和管理。

2.4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教师提供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服务及创新协作平台。通过采集建立规范合理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知识数据库,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知识资源服务。通过创新协作平台,课题参与者可以查询、申请国家、省、市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可以提交科研结题等资料,同时还可以查询课题组成员信息,能给项目成员发送有关课题任务通知等,项目组成员可以查询自己参与的课题进度、取得的课题成果等,从而提高科研协作创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感应、识别、收集校园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有线网、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同时系统使用先进的数字模拟及建模技术,形成清晰的监控视频图像;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模拟图像及校园情景,进行初步判断,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从而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2.6智慧门户及社交网络平台

智慧校园拥有智慧化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且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各资源信息系统相连通,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生动呈现给用户参考使用。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增加校园BBS社交网络平台,平台模块包括校园社团、院系交流、电脑科技、休闲娱乐、谈天说地、实习就业、勤工俭学等,师生可以进行注册登录访问和浏览平台各模块,并根据自身需求有关信息等,校园BBS为师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学习交流场所。

3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能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园中使用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技术,采用到的设备可能会比较贵,技术创新性很强,服务费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部分高校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应用尝试探索阶段,存在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等问题;另外,智慧校园各种感知设备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如何安全保存、传输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结束语

在智慧校园中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不过,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也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白丽媛.智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4).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3

关键词:Zigbee;web;校园无线网络;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212.9;TN929.5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的推进,各个高校都已经基本建设成了基于光纤为主干线路的校园有线网。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智慧校园网的建设就是在校园已有的有线网络的基础框架上,进一步部署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从而实现校园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无线全覆盖。无线智慧校园=校园+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信息资源之间以及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之间的通信。它的最高阶段就是校园服务和管理各部分都是由物与物之间智慧化地完成,无需人工干预,从而达到“智慧”状态,向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的形成与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物联网可以解决传统意义上互联网没有考虑的与物件互接的问题。就此,这将有力地推动校园信息化向下一个阶段――“无线智慧校园”的发展,为高校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系统的高效整合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服务。Zigbee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Zigbee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远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传输率、可愈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完全适用于无线校园系统,成为连接各个传感器单元的络技术,其层次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网络连接的问题,因此,zigbee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智慧校园网的建设当中,成为连接各个传感器节点的网络技术。

1关键技术――Zigbee

1.1概念及特点

Zigbee技术是由Zigbee联盟提出的一种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1]。

由于其层次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网络连接的问题,因此,Zigbee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智慧校园网的建设当中,成为连接各个传感器节点的网络技术。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2]:(1)低功耗,可用电池供电;(2)低但可靠的数据传输率;(3)可同时支持多节点的连接;(4)支持动态节点的网络;(5)支持自组织性网络;(6)网络覆盖范围大。

1.2体系结构

Zigbee网络自上而下分为应用层、网络层、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其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3]。(1)应用层:该层由应用框架、Zigbee设备对象和应用支持子层组成,其主要负责各个应用对象的运行。(2)网络层:该层主要提供网络管理、路由管理、网络信息转发和网络安全管理等功能,从而形成自组网机制。(3)媒体访问控制层:该层主要为高层提供数据编址、CSMA/CA访问机制、信标等功能支持。(4)物理层:该层主要负责WPAN设备通讯频段的分配,从而避免干扰的产生。

图1Zigbee网络体系结构图

1.3网状Zigbee网络

该Zigbee网的组建方式与树型Zigbee网类似,不同的是其各层路由器之间也进行了连接[4],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网状Zigbee网拓扑结构图

该网状Zigbee网是基于树型Zigbee网改进的,其具有网络自组织功能,即源节点与终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并不唯一,当其中某台路由器发生故障时,该网状Zigbee网络能够启用网络自组织功能寻找另一条替代通信路径[5]。本文采用的技术就是网状Zigbee网。

2具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主要有以下三种网络组建而成:

(1)校园有线网。该网络是指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建成的校园主干网,在整个智慧校园网内,该网络主要作为校园主干线路网络,承担校园主干线路的大数据量通信。目前主流的高速网络技术主要有ATM技术、光纤分布式接口(FDDI)、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和快速以太网[6]。鉴于快速以太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持3、4、5类双绞线和光纤的连接,以及有效地利用各个高校现有的设备,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设计方案网仍选用快速以太网作为校园主干网络技术。

(2)校园无线传感器网(WSN)。在整个智慧校园网内,该网络主要作为校园各个局部区域(例如:宿舍楼、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等)的网络,承担着该局部区域无线传感器之间的通信。鉴于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传输率、高可靠性、可愈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和其层次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网络连接的问题,因此,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设计选用其作为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支撑技术[7~9]。

(3)移动通信网。在整个智慧校园网内,该网络主要承担校园手机短信息的收发。该网络的建设工作主要由智慧校园合作方――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负责。

2.1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1)整个无线智慧校园网拓扑结构选择

由于各个校园的规模和建筑物地理分布的不同,其校园网具体搭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其整个校园网的拓扑结构设计可大致相同。

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采用“物理上总线型,逻辑上星型”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图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拓扑结构图

(2)基于Zigbee的校园无线传感器网拓扑结构选择

由上一小节的论述可知,Zigbee支持星型、树型和网状三种拓扑结构。其中,星型Zigbee网可看作为简化版的树型Zigbee网,两者都具有逻辑层次鲜明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整个网络的性能受协调中心的制约、通信路径唯一、通信不可靠”的缺点;网状Zigbee网具有网络自组织能力,具有灵活、通信可靠的优点。

因此,我们在进行智慧校园无线传感器网建设时,可依据各局部区域的实际情况(所需布置传感器节点数、覆盖范围、数据通信量、数据传输速率等)部署不同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下面举一个利用基于Zigbee校园无线传感器网实现学生上课考勤统计的应用事例。图4为该教室设备分布示意图。

图4教室设备分布示意图

其中,Zigbee协调中心布置于教室中心,每一个携带配置RFID-SIM卡手机的学生作为Zigbee终端设备。考虑到教室组网这个特殊的环境,包括每一个课堂的学生和教师人数较多,使得Zigbee终端分布密集。因此,在此种情况如果部设树型Zigbee网的话,网络数据的传输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这里最好部设网状zigbee网。

通过上面的学生上课考勤统计应用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终端节点较多的情况下,网状Zigbee网不仅比树型Zigbee网和星型Zigbee网更为灵活和可靠,而且在网络传输更为高效。因此,基于校园终端设备数量较多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在进行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组网时,如果不是网络结构较简单,或对终端的数据传输有严格的中继和管理要求时,我们应优先考虑网状拓扑。

2.2三网融合设计

本智慧校园网采用如图5所示的方案进行校园有线网、基于Zigbee的校园无线传感器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即通过Zigbee网关设备的使用实现三者的融合。

图5三网融合示意图

其中,通过Zigbee网关系统总线内置GSM模块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的连接;通过提供以太网接口以有线的方式或内置无线上网卡(支持IEEE802.11a/b/g①)以建立WLAN②的方式来实现与校园有线网的连接。另外,校园有线网通过总的学校网络网关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3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Zigbee技术和无线智慧校园国内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无线智慧校园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Zigbee的无线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旨在解决目前数字校园所存在的校内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自动身份识别、信息化保障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的搭建、信息资源及时采集与更新和校内各信息系统集成等难题,为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无线智慧校园建设的各大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素红.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3).

[2]陈东云.为加快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提供优质服务[J].新教育,2011(02).

[3]马荣飞.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02).

[4]郭楚杰.数字化校园中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设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03).

[5]赵战生.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发展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1).

[6]邵开丽,周小佳,闫斌.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2).

[7]智慧的地球――IBM动态基础架构白书.http:///cn/express/migratetoibm/dynamicinfrastructure/download/dynamicinfrastructure_whitepaper_0903.pdf.

[8]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InternetReport2005:TheInternetofThings.http://itu.int/pub/S-POL-IR.IT-2005/e.Geneva:ITU,2005.

[9]EuropeanResearchProjectsontheInternetofThings(CERP-IoT)StrategicResearchAgenda(SRA).Internetofthingsstrategicresearchroadmap[EB/OL][2010-05-12]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policy/rfid/documents/in_cerp.pdf.

注:

①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②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是一种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是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4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信息化教育改革访谈

文/本刊记者鲁玉婷

一只手机、一台电脑就能玩转校园?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时代信息化潮流,高科技设备渐渐走进师生的学习生活。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师生置身于全网络覆盖的校园,上课不再局限于单调的黑板,阅读不再受限于纸质书,应聘信息无需层层传递……一场数字化教育改革,让学校变成更为智能、人性的智慧化校园。

智慧课堂,多屏互动灵活教学

“今天,我们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先请同学们来谈谈这三首音乐分别对应《琵琶行》里的哪三段内容?”走进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教室,记者亲临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的平板电脑、学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讲台上方的双屏投影各显其能。学生手中的电子白板能实现资源共享、当堂在线互评、在线考试,多屏互动的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堂公开课通过智慧教室的录播功能,可以把整堂课记录下来,也能将课堂现场直播到该校任意一间教室。

智慧课堂是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除了资源共享、在线互评等功能外,还将学校课堂与企业车间融为一体。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电子屏幕与企业工程师远程互动对话,请教专业难题。工程师只要在企业车间装上一个摄像头,就能把现场操作视频传到课堂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智慧课堂除了实现数字化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张国方校长道:“我们一向主张培训先行。在建设智慧课堂前,教师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考核,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必须做出符合要求的课件才算过关。”两年来,该校的教师培训都围绕着数字化建设——计算机高级工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微课”制作培训……一系列培训提升了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办公电脑没有主机,只有一台显示屏,教师的相关资料均放在“桌面云系统”里。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账号,无论在哪里,只要用计算机登录自己的“桌面云系统”账号,就能与学校内网建立安全链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在校长对数字化教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的引领下,每位教师都放开手脚大胆实践,让智慧课堂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陈凌燕是数媒班的学生,现已走上了实习岗位。陈凌燕说:“学校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超前的智慧化教学,为我实习上岗打下了基础。其他学校的同届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企业的先进设备,而我在校时就已经基本熟悉了企业的大多数设备,学习与实践实现了无缝对接。”

创新结硕果,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校学生还获得了三块金牌、两块银牌的好成绩。

便捷服务,远程遥控智慧生活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校园体现了三大智慧:一是“物”要智慧,二是“管理”要智慧,三是“教学”要智慧。其中“物”要智慧体现在便捷服务上,比如该校会议室实行物联网管理,会议室的窗帘、空调等都能远程遥控。“按‘会议模式’键,会议室的窗帘、电灯、空调等都能遥控开关,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手机远程遥控。”副校长傅卫东说。在学生宿舍,智慧服务亦无所不在:宿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开关空调,当学生下课后回到宿舍,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8℃或者低于5℃,空调就会自动开启,人离开宿舍,则自动关闭。

在校园里,学生每天都会用到一卡通,该校改良升级的一卡通——“智慧校园卡”给学生带来了不少便利。该校是宁波市“智慧校园卡”的试点单位,如果试点成功将在全市推广。“智慧校园卡”除拥有电子钱包、图书借阅等常规功能外,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远程感应,学生携带“智慧校园卡”进出校门,无需刷卡,系统能自动感应;二是走班考勤功能,学生上课的课堂不固定,流动性较大,学生携带该卡进入指定教室后,系统能自动显示多少学生已经到达教室,哪些学生迟到、旷课,并能准确定位学生,将名单自动发送到班主任的手机上;三是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服务相联,集宁波市民卡功能于一体,实现校内校外服务一体化。“智慧校园卡”的推行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亦提升了师生的生活品质。今年5月22日,该校的“智慧校园卡”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中展出,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等领导参观了该校的智慧校园展位,并详细了解了“智慧校园卡”建设情况。

在该校立体式图书馆,不仅能借阅纸质书,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移动图书馆里报刊、书籍的二维码,将电子书下载到手机里。傅卫东说:“现在很多学生及年轻教师都喜欢拿手机看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还省去了借阅的麻烦。”移动图书馆是一台立式显示屏,内含杂志、书籍和报纸,内容丰富且实时更新,为师生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在图书馆一侧的阅览室里,每张桌子上都放有一台iPad,学生可以拿着iPad在图书馆任何地方看书、游戏。馆长孙薇薇说:“学生刚进校时,总喜欢来图书馆上网、游戏。随着来馆次数增多,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看到周边同学都在看书,也慢慢放下游戏开始看书了。我们图书馆温馨、舒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爱好。”

搭建平台,互通共享智慧管理

数字化校园只是对校内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提供一个数据集成平台,而智慧化校园则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傅卫东说:“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集大成者。以往学校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但互不相融,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垃圾数据。智慧校园建设初期,考虑到外面买来的成品软件与学校实际不相符,无法真正契合我们的需求,因此,学校招标了一家软件设计公司。”往年,学校教师都是以各自工作为需求进行行政课题研究,而2013年年底,学校统一以“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完善工作”作为年度行政课题。以课题为契机推动改革,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各个处室均作了详细的课题报告。收集到学校各处室的数字化需求后,学校利用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量身定制开发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只有符合实际需求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信息化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可以优化我们的工作模式。”傅卫东道。在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上,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各方均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了学校有效管理的含金量。

首先,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往每到期中、期末,班主任及教务处都要忙着汇总分数、计算平均分、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等等,放假前还要将成绩报告单一张张填好,稍有大意,就会出错。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则可以将任课教师输入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系统智能分析,将各科成绩汇总后自动生成统计表格,传送给班主任、教务处等。此外,系统还会对每门学科、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成绩定期进行动态分析,促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有了这套软件,老师不再需要一遍遍地统计分数,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研究;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准确性更高,毕业生学籍卡上的成绩也由该系统自动生成。”傅卫东道。

其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增强了家校互联。在该平台,除老师有账号可以登录外,学生、家长也有账号。学生登录账号能看到自己的课表、学习成绩,可以实现网上选课,家长登录账号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除成绩外,还有在学校参加的各类活动等。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互联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30-02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会面临着信息孤岛、信息安全隐患、重复建设和高成本维护、系统后天不足等问题与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好“互联网+”来打造智慧校园,促进高校搭建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移动媒体环境下很多高校值得思考的课题。高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校园建设者,需要共同透视自身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深刻剖析智慧校园发展的不足与难点,认真探索“互联网+智慧校园”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1“互联网+智慧校园”:技术发展瓶颈

当下,大学教育教学发生了三大变化,主要是:1)人类的知识建构走上了分布式知识网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知识的存储不再仅限于人脑,而在服务器,实现了人机交互的互联互通;2)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中的需要;3)高等教育教学迈入了混合教育阶段,也就是教育的线上线下结合。

新时期,在不断复杂、变化万千的互联网变革下,校园的各类信息、数据的产生、传播和分析的对象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化,这些信息与数据之间,产生了更加剧烈的聚合效应,身处校园的人,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工作作用,实现更加广泛的高效功能。最终实现教学、教务、生活、学习方面人与人、人与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跨终端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以及信息的挖掘、分析。具体开说,就是实现个性化的师生服务、高校的校园信息交互,这可以说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趋向。

当下,互联网+正推动着数字校园加速向智慧校园的升级,一些大学积极迎接信息机遇和挑战,全面利用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校园的各项活动,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优、更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这些正改变着我们的高校校园学习、生活、教育、教学、外联等活动。与此同时,智慧校园的目标还远未达成,很多高校也面临着实际的困难与挑战,遇到了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客观瓶颈,譬如:第一,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能力不强。在不少大学的管理中,不难发现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沟通、互动,仅处于“人治”环节,靠传统方式(即^布告栏或者老师、班长通知的方式)公布、、和共享信息,网络信息平台没有发挥实际的效能,可以说,没有实现移动互联网化,而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即时信息也面临信息数量有限制、无法对不同类型学生实现精准发送的问题,这容易造成沟通效率低下、信息传播范围窄的问题。第二,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尚且不够便捷。目前大学校园的在校生源、教职工以及其他辅助人员,都是比较多的,面对几万人这样的生态圈。设计和科学组织容易产生拥堵环节的流程和管理制度,是考验一个学校运作能力的直接体现。遇到招新季、毕业季等,各个缴费点,极易出现“长龙”现象。因而我们会看到,高峰期,自助交费的POS机数量有限、分布各处难找,各种缴费处大排长龙,学生、工作人员都叫苦连天;甚至有的办公处上下班时间没跟上课时间错开,加之校园面积大、道路分布多,学生办个手续还得请假甚至采取逃课应对。其他还如教务管理效能不高、校园内消费场景繁多、环保差、公共秩序管理成本高,导致安全隐患较大。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虽然花了巨大成本与投入,但是效果甚微,谈于此师生多会大吐苦水。第三,各个部门信息流通不畅。由于学校部门机构多、部门多、院系多,会出现学院、专业与不同行政部门各自建网站、开发和应用不同的信息平台会找不同的公司或者单位开发、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导致难以统一管理。比如,有的高校,院系自己独立拥有网站和信息平台。这就导致了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各个院系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学校内部信息流通亟待畅通。第四,校园开发投入不足。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可能导致智慧校园建设不到位、推进缓慢。以上的四大痛点,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没有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去建设这个平台。

2“互联网+智慧校园”:突出应用潜力

2.1校园移动终端APP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校除了整合大数据,可搭建学工系统平台。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消息方面,一些大学也做了很多尝试。从前几年的“飞信”到现在的QQ群、微信群、钉钉办公通讯软件,都体现了突破运营商的限制、实时消息的特点。短信是纯文字,最多发发放假通知和天气,而且只能单向发送,群发效率低,根本无法实现家校间的互动。校讯通群发效率相对于短信高一点,与短信一样是纯文字,难以实现家校互通。

当前是大学生利用手机端APP的思潮,高校校园出现更多的“低头族”,他们抱着手机获得信息、甚至通过手机上的APP进行学习。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关注手机APP的年代,让学生们利用手机得到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的便利也是学校的心愿。高校可以开发建设适合本校信息的移动终端APP,应用功能可以涵盖教务、学工、后勤、人事等各个方面。学生时候在教室上课,没办法用电脑登录网页,有这样的手机APP十分方便,不管是查成绩、查课表、或者是借教室、查询一卡通的流水账都十分方便,省去了许多麻烦。可以说,通过手机将师生与学校整个信息化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

2.2校园信息化平台

过去,不同处室,管设备的、管房间的、管课程的,相互间老师、教室、设备和学生管理,各种数据不衔接,造成学校大量空间、时间、老师甚至学生的浪费。而且,以前的高校校园信息门户的平台,只是简单的充当一个信息“告示板”的作用,教师想要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需要翻阅很多纸质的档案、非常不便。开发、建设、投入使用新的学工系统,许多功能逐步上线,系统不断更新,可以给学校的信息工作带来一次革命性的提升。比如,某高校的校园信息门户已经涵盖了迎新系统、学工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四大版块。从新生确定录取的那一天,学生的信息就会导入系统,在迎新过程中,包括分配寝室、打印宿舍床头卡、关联银行卡、学生证信息等就可以一键导出。正式入学后,奖学金、助学金、贷款、补助、学业预警、寝室门禁信息也一直更新和记录。毕业离校系统,方便毕业生打印在校证明、档案输出,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就业系统记录每个学生的档案去处,在学生毕业2、3年内仍可回校查询,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辅导员的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其中更为值得一提的是:1)学业预警功能,一些大学取消了毕业大补考,这意味着同学们要在四年的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学业预警功能就是这样贴心的小助手,实时关注学生学业进度,分析学生成绩。在学生成绩有挂科的情况下给学生发送预警信息。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个辅导员关注几百个学生可能出现的疏漏。2)群视频的功能应用,即同时在线的几十位老师可以实现实时互动、视频交流。视频会议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了老师们的工作效率,打破常规的例会形式,节省开会、散会的路程时间。二是视频可以生动地讲解一些操作流程,辅导员们在听着视频会议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打开其他页面与主讲人一起操作。方便了对辅导员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

2.3校园创新教育新模式

信息时代,很多高校都曾描绘过这样的愿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和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高校大学校园的建设者,应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站在学校发展层面实施布局,确保了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组织管理;以应用为核心,力求覆盖师生需求,将用户体验视为最高标准。一些大学激活了庞大的校园信息移动平台,不断地开发新信息,整合有效信息,实现各个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实施交换,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高校正描绘着“互联网+”时代下一幅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化蓝图。此外,智慧校园还可以连接打通不同学校、园区企业之间的资源设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让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教师、企业等人员,实现跨越墙院空间,共享更多资源与信息。

3总结与体会

为了进一步搞好“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技术应用,在建立或开发统一的系统平台时,我们应该注意:1)智慧校园所依附的平台,必须与高校学生群体的习惯和偏好相符。校园服务的主要人群还是师生,尤其是众多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对系统平台的认可度、信任度、跟随情况,应用习惯等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在校园的实效好坏。有关数据表明,手机即时通讯的网民使用率高达95%以上,因此智慧校园平台必须注重搭建即时通讯系统的价值意义,充分考虑年轻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开发时尚多元、功能使用、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2)平台必须能够提供一个成熟的应用模块,以此实现智慧管理,体现网络技术强大的服务功能。智慧校园的系y平台需要提供便捷模板,让高校不需另外开发就能顺利接入,使学生在移动端快速、便捷地实现校内吃、住、行、教务信息一体化等功能。目前国内研究这类解决方案的技术团队,已经注重开始针对高校的数字化展开研究与开发,值得期待。3)这个平台的建设维护成本要可控,用有限的投入实现无限的可能。必要的话可以充分利用和应用一些成熟公共平台,使用现成服务作为入口来打造智慧校园。4)平台必须能支持信息(如文字和图片、甚至音频、视频多媒体)的精准传递,提高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另外,平台也应该支持多层操作,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便捷管理。如:一个高校就是一个统一的认证账号,不论各个部门机构、各院系老师,都可通过该账号对不同领域学生发送相关消息,信息数量不受限,但是信息内容要与本部门工作相关。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环境下,要打造一个高效便捷、舒适智能的智慧校园,不仅是每个高校建设者、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话题,也是网络技术开发者应该关注、破解智慧校园建设技术瓶颈及提出解决方案的重要课题。

总之,通过网络,一个学校的智慧是学生和老师、校园资源管理变得更加智慧。高等教育作为育人者,借势信息时展的东风,更要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头。高校大学校园建设者利用科技,改变校园里的办公和学习方式,让全校师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这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为“互联网+智慧校园”探索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姜楠.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5).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6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优势

由于智慧校园可以采集大量高校内的各种数据,并且具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校园明显区别于数字校园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其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的各项事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强调了能切实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中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多元化的技术以满足校园师生个性化需要。

4.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在系统中,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学习的方式、时间、空间都可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更加多元化,教学实践的扩展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多样性,这些都能够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现状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一优点众多高校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仍存在多种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全面

想要利用好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校内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校性的智能化是必备的结实基础,智能化基础打实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模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但是,据调查,众多高校虽然在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学生的管理仍然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教师的众多工作也没能和智慧校园有效的结合,仍然是数字化校园的的模式。智慧校园中的众多系统也没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的形式化大于实质的意义,师生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导致智慧校园的功能作用未能在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2.智能化服务不足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理论上可以为高校的师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实时信息。但是,这一智能化服务需要将校园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融入智慧校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并没能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考勤系统为例,没能整合学生信息等现象,就导致仍需要高校的教师人工进行考勤,这不仅低效率,也浪费宝贵的教科研时间,增加教师的负担,且工作管理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而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出现的明显的转变,微课等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了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这明显给高校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来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往往要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摆脱机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促使智慧课堂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作用的发挥,而影响了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在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下,利用智慧校园,依托信息化管理高校,提高工作水平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1.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校园内师生建设智慧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环境,让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因此,在智慧校园应用的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教师之中,指导教师使用智慧校园系统,学会操作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同时技术人员也应该将相关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在系统的稳定和完善后加之以技术成熟和制度的完善,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全员参与的智慧校园。据悉,宁波某高校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早操晨跑打卡制度融入其中,以相应教育部门的“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倡议。学生的管理十分便捷高效,只要刷自己的校园卡即可。同时早操晨跑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次数等与体育成绩挂钩,不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更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融合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化服务

青年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后的青年,这一代更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智能化的服务兴趣浓厚且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上,甚至平日的生活中都紧密的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结合。高校中,能全面并系统的融合信息资源,在智慧校园的平台加以共享来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创新且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系统的达成目标之一。为了体现人性化、清晰化的迎新方式,突出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众多高校采用网上迎新的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员采用智慧校园终端,通过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宿舍、安全用电等方面。学生通过登录智慧校园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的水平。

3.建立智慧课堂,完善信息平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是主流趋势。例如现在较火热的翻转课堂。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翻转课堂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打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应梳理校内资源,促成各学科相关院校资源共享,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课堂教学无障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在部分高校中,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高校建设微课堂、微教室。通过建设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模块化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课堂有着更加活跃的气氛和民主的氛围。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在线指导。这一模式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风气的浓厚,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1篇7

“十二五”时期,以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推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服务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和省数字校园示范项目建设的核心,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校园、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得到专家组的肯定与高度评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经费投入到位,全面完成示范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我校的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同类院校第一梯队。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设“连接・融合・创新・领航”的智慧校园,打造智慧学习环境、丰富智慧教育资源、推进智慧教学实践、实现智慧管理服务,从而构建新型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为学校“十三五”建设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撑。

加强领导,形成职能明晰的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有了统一的决策和工作协调机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信息化建设业务、主抓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教学分院及职能部门承担业务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工作制度从粗到细,极大地促进了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投入,完善稳定运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十二五”以来,共投入近95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网络设施,目前已实现所有楼宇光纤直连到中心机房,校园主干万兆,核心交换双机平行,重要楼宇双链路接入,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出口带宽多元畅通;网络安全设施及管理机制基本适应需求,有线无线、校内校外、门户系统实现统一认证,网络行为实现有效监管,网络日志符合制度要求;学生宿舍网完成共建共享共管,并与校园网互联互通。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通讯服务,也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部署与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目前,校园网数据中心拥有的CPU资源已超过280核,网络化存储容量82TB。校园网络共有接入点超万,无线AP超千,汇集教科网、电信、移动、联通的网络出口,合计带宽达1.7G;校内日常使用的PC及笔记本电脑约3500台;每天进出网络的访问量次数达1700万,学校邮件系统收发邮件超万封,每天外部网络流量达到1TB。

适应需求,建立全面覆盖的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的数字校园从师生实际运用需求出发,已覆盖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全校共有各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近50项,目前均在各自的教学和管理事务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师生个人信息门户几乎集成所有个人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大大方便各系统的使用;OA系统在公文形成、流转和管理等业务发挥作用;教务系统为教学管理、教学任务、课程管理、成绩管理、调代课管理、教学评价等提供业务服务;校园卡系统、学生公寓门禁系统、车辆通行卡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学生事务中心、体育设施、场地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电源管控系统,标准化考教室建设等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深度融合,开拓共建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

学校以“师生人人有空间,技教融合促发展”为目标,重视网络课程资源、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有超过百门的各级各类网络课程,建成5门部级精品共享课程,“职业教育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部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利用师生人人拥有的智能手机,各部门纷纷推出手机APP或微信平台应用,在强化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学习和管理工作。

“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建成,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手段,也在延伸成为“校友空间”。学习空间以交流沟通为核心,有效连接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管理;支持教学改革,促进信息化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改进课堂教学,关注形成性考核。

高度重视,建设管控结合的安全运行体系

学校网络及信息化系统运转以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加强信息化安全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基本保障信息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校园网络建立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在关键位置部署专业级防火墙、流控管理、网络运行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等系统,保障计算机校园网络安全。2013年起,在同类院校中首批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全面、完整地了解学校信息系统的现有安全保护状况,学校校园基础网络、教职工信息门户系统、校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教务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和校园卡系统通过了浙江省公安厅的信息安全二级等级评定。

目前,学校与同类院校相比,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具备相当的基础,显现了一定的特色与创新,智慧校园雏形初现,学校的“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获得2016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

完善数据及交换共享标准

制定数据交换标准,以统一各信息数据的存储格式、的描述方式和权限控制描述等。只有各信息应用系统彼此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系统之间才能够相互共享彼此间的数据,实现彼此间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

数据交换平台是智慧校园的核心技术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信息交换总线。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业务系统数据库中需要集成的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库中,并按各业务系统的订阅需求将共享数据分发到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的统一集成和标准化,为提供数据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同时,保留各业务系统的原有数据库,又确保了各业务系统的完整性。

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实现还应依据以下原则:遵循统一的交换和共享标准;支持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库的交互及数据存取;支持灵活的数据交换方式,支持跨平台、跨多种网络模式的分布式数据交换;能够对交换数据进行验证和质量控制。

打造校园信息化智慧环境

推进“两网一云一中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校园虚拟智慧学习环境,为上层的智慧教育资源、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服务等提供基础支持服务。升级、改造和优化校园网,初步构建物联网,运用各种传感器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实现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过程的感知、捕获与信息传递。构建混合云计算中心,完善网络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虚实结合、安全能控,存储、计算能力伸缩有度的交院云服务环境,满足信息化建设在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要求。

提供智慧化教育教学资源支撑

建设“一平台两整合”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提供满足课程教学需求的优质智慧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依据交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建设融“教学、培训、终身学习”为一体的智慧型交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增强服务交通行业的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促进教学、教研活动与资源建设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研水平,促进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推进智慧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建设“两平台两环境”的教学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智慧教学实践,引领教育现代化变革。确立“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入适用的技术,深化“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应用,建成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努力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所需的智慧魅力课堂和学习支持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基本实现智慧管理服务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8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校园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8-01

智慧校园的教学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变显得尤为重要,将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之中,可以实现智慧校园网络资源的共享。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满足校内师生对数据信息的共享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云计算技术更是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

1关于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近些年被应用的如火如荼,是在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以及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云计算的服务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三种服务模式。并且依据这三种模式,可以将云计算划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公有云是由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是通过互联网在较大的范围之内面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服务;私有云是指专门为特定用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质量与安全性都较好,对于智慧校园而言,私有云是很适用的;混合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云混合而成的,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紧密的捆绑在一起来共同为用户提供云服务。

2关于智慧校园

浙江大学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智慧校园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知名的高校都非常重视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校园主要是指在我们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之中,将创新的网络科研、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高效的校园治理以及校园周边的服务活动等全面融合,使校园的师生感受到一种智能的环境以及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将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智能感知环境与综合服务相关联,使学校与校外的社会能更方便的沟通和交流。在目前的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当中,将云计算的技术、虚拟化的技术应用到其中,使校内的资源能够得到共享,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师生面前,使得教学互动性增强,这样,更加的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校在一个氛围融洽良好的发展之中,将整个校园处于一种智能化、数字化的环境之中,智慧校园的建设对于监测教学效果、强化教学成果、全面构建现代校园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建设

3.1基于云计算建设智慧校园的优势

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之中,之所以采用云计算作为技术手段,是有如下优势的,首先,对于院校的师生而言就是IT的普通用户,希望在操作的过程中越简单越好,所以通过云计算的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功能交给后台和专业的机构去维护,这样通过前台简洁的页面便可以简单操作;其次,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节省资源,实现规模效益,传统而言,一个学校购买的服务器现在很多都是闲置的,但是在云下,资源和数据是可以共享的,这样便在成本方面大大的节省了,提高了效益;最后就是校园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采用云计算的技术模式,可以将负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问题交给专业的部门去做,这样师生可以保证教学,同时智慧校园的资源又得以充分的利用,可以促使组织专注于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业务。

3.2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建设

3.2.1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校园网络的构建,也是云计算的平台。通过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可以打造方便智慧校园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应对各种信息化更新与发展的需求,对校园网络的合理布局,可以方便覆盖面范围之内的有线、无线、电脑、手机等多种设备随时随地感受网络的快捷,云计算的服务在校园网络中的特点便是地毯可持续发展的。

3.2.2智慧校园体系的构建

智慧校园的建设就是要使师生这些校园的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技术在网络中根据自己的所需来选择各种形式的应用,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与服务,另外,学校尤其是高校自来就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聚集地,通过云计算的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探讨、科学研究等,可以极大的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对于智慧校园的构建主要是将云计算的技术层与校园内的主要元素相融合,主要包括云的管理平台层、管理的子系统层、云计算的数据整合层和网络层。在云管理平台层中将各个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为用户提供登陆的入口;云计算的数据整合曾主要是依据云计算技术对各类的数据通过虚拟化的手段将收据和信息进行存储;网络层则主要是指传统的互联网络等。

4结语

总之,智慧校园是数字化的体现,发展目标是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借助基础数据以及云平台作为支撑,通过智能、感知、挖掘等先进的虚拟化技术,打造的校园之中处处都可以进行网络学习、科研的创新,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出来,打造和谐稳定的智慧校园环境,因此,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应用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必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张瑜,韩文举.智慧校园网的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的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3).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研究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使校园教育实现科学、智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具有着创新意义与价值,可促进师生关系改善,且无论从教师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都能够优化其学习方式,使其对自身工作、学习都更加满意。信息可视化设计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现代化校园教育模式的改变和人才培养形式创新的手段。当前,在智慧校园发展阶段,如何推动智慧校园的信息可视化建设与发展,让大数据、云计算成为其发展的有效技术支持,为校园师生营造一个科学智能的学习与感知环境,并不断实现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信息服务智能化。

1智慧校园的含义与特征

1.1定义

智慧校园于2008年由相关人士提出,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能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等,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调节整个生态系统,促进整个产业以及公众服务区域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全人类运行模型。在教育领域相关人士研究指出:智慧校园服务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根据师生不同个体差异及学习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先进性的平台,提供全面有效的互联网通信,在这种环境下,营造最有效的支持学习过程分析、论述评价、和科学决策的全新教育学习环境和轻松方便的环境。结合当前校园内的实际状况和相关人士的分析定论,可以认为智慧校园是一个拥有多种分类的智能生活环境,例如有智能服务、智慧管理、智能应用等等,它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的校园与信息化的虚拟校园,是一种新形势的校园与人工智能感知的一种综合。智慧校园能够大大改善当前校园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学习、工作主体感知的改善,为其提供更便捷、科学的环境。通过智慧校园进行管理是顺应新时期校园管理的直接体现,以创新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可视化,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优势,体现“智慧”校园,彰显科学技术与校园管理融合魅力。

1.2特征

(1)高速网络宽带全面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始终依托于网络基础,因此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中其网络基础设施是十分关键的构成。例如各种有线或无线网、校内与校外网等等。作为实现校园内的各种互联互通的基本,为智慧校园的信息可视化提供了服务和推广的基础,高速网络宽带具有全面性、完整覆盖性特征,基于该网络宽带可实现校园内部硬件环境的搭建,同时也是为校园内信息可视化提供了良好环境。(2)及时智能的物联网环境。以提供校内师生在学校中生活与学习的智能化服务环境为目的,需要充分使用各种物联网新兴技术,随时采集校内的各种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与处理,得出科学预测结果,这一预测结果对建设智慧校园及优化校园管理都有着积极意义。(3)多种业务智能应用整合。建设智慧校园的重点是依托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从校内各种办公与学习生活环境出发,推行一个标准开放、协调统一的信息可视化框架。基于信息化平台上运用大数据对校园管理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应用,其中关键业务包括对数据的筛选、汇总、计算等等。通过多种业务智能整合以更全面服务于校园管理决策者。(4)采集大数据与分析。依据智慧校园的各种服务平台中在运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并逐步采集,建造大数据的模型,使用云计算,全面分析各类数据并预测,实现推理智能化,充分体现使用者对大数据目标的需求。(5)为终端使用者提供有好便利。信息可视化服务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面对群体,又可以面对个体。针对各种使用者的不同需要。智慧校园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良好的运用服务界面,并且展现完美的应用体验和服务功能,让信息化服务的使用更加科学便捷、智能人性化。

2信息化下的智慧校园与可视化系统的联系

随着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激增,各种信息以飞快的速度传播。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人们在生活中享受了各种便利,大数据以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以数据分析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价值。在校园学习管理活动中,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角色日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师生们的多方需求,将面临重大改变。大数据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并呈现有价值的数据。

2.1依据大数据分析,展现多种形式

在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所有系统运用的数据交换处理都要依赖于数据中心和标准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基于基础数据和规范统一数据这样的建设理念增强了大数据信息的相互联系。随着信息服务平台集群化的深度推广,造成基本数据和各种子数据库的容量大增,数据密度日趋加大。使得智慧校园的可视化技术的表现形式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作用下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这样,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数据,而是变成形式丰富多样,便于理解的状态。极大程度降低了校园管理的难度,使学校管理起来高效便捷。

2.2以可视化为平台展现数据

基于物联网,学校随时都在产生各种数据,以文本、数字、图像、音视频作为数据存储格式的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可视化信息技术的平台上的展现,形成一个详细直接的可视化信息数据分析结果。并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数据信息管理,通过这种更加直接的模式来达到准确的决策。

2.3活动全程可视可逆

管理者可以依托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在学校生活和学生学习活动之间开展全天的数据记录。运用可视化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数据管理的限制,更快速检索并确定目标进行处理,利用技术追踪方法以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信息可视化管理整合最具价值的大数据,从多种角度、各个方位、没有时限的将校园内各个时期的各个活动得以展现,便于决策者依据事实依据和数据基础来对校园教学和生活来进行决策。

3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分析

3.1框架结构分析

(1)在数据系统中的设计框架。作为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设计基础,信息数据需要以电子设备和人工采集和整理来展现,由数据产生、收集、处理、媒介展示、受众5个层面组成。校园环境已基本稳定前提下可视化设计主要以数据来源、数据生产者及最终数据进行体现。系统分为数据收集、处理决策和预测数据部分,数据收集用布点分布图,显示部分则依据交互段的设计。在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背景下,借助可视化设计的应用环状结构来完成数据系统的设计,首先进行数据的生产(受众),其次采集数据,获得需要的数据信息后,完成我们对智慧校园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决策处理与数据预测,再进行的媒介展示(设计),根据媒介展示或设计,来完成新的数据生产(受众),如此循环。可视化设计的应用环状结构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依赖。(2)在交互段的设计框架。交互段作为该设计的关键环节,以突出强调网页端、用户客户端设计,其主要设计框架结构包括可视化基本结构、图形用户界面组件、任务驱动设计。可视化设计是一种可以被人有效处理的图形系统,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图形空间、图形属性、以建立智慧校园信息可视化基础,进一步转化为师生应用界面的组件,方便实际操作。在交互段设计中,要有总体的任务流程,之后完成交互操作设计、可视化结构设计、用户界面组件设计,多种设计的关联最终形成用户图形予以反馈。

3.2信息可视化的应用案例

(1)通过“实时新加坡”的可视化设计,该国市民可以每天看到各种出港信息、交通、天气的分布状况等,各种维度的数据和基本框架都被相互式的度数据信息可视化建立起来了,无论官方还是个人,都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2)欧洲智慧公民系统,对该区进行地理位置、网络、硬件和软件收集和共享,主要是将人、环境、城市三方实现关联,以达到对资源、技术、服务的综合优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之间随时了解该区域的天气、各种有趣事件、以及相关信息等,还可以在服务平台上进行随时咨询和交流。

3.3关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建设对策

应该把校内师生的需求房子智慧校园可视化建设的首位,在把师生需求放在首位的前提下,通过对其调查结果的设计,综合考虑管理和技术方案,打造稳定和谐、安全高效、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建设。其次,应进一步明确智慧校园系统设计的多元化要求,如包括网页端设计、手机段设计、户外屏幕端等。结合这3种途径,可以更全面有效的在校园范围内发生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也将学校内原有的各种信息整合统一。还可以在服务平台中加如使用者的个性空间和简便的通讯聊天等各种子系统,方便使用者高效利用的可视化设计系统,以进一步强化系统与用户之间粘合度。未来社会,信息可视化设计除了满足校园需求和校内人员的互相沟通,还可以讲个所院校互相联系起来,实时分享各校新鲜资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每个学校通过服务平台,将自己的优秀资源与学科跨校分享,也可以将著名企业和政府资源纳入校园系统,将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各院校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自行管理,不同用户也可根据自己需要和熟悉的部分进行选择应用。通过这种跨越学校、平台、和行业的完整的系统将更优秀的智慧平台提供给校园师生。

4结束语

因为在国内信息化条件下的校园可视化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规划、分步骤实施、不断调整。在大数据和互联网云计算大环境下,要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数据集中共享,利用充分的数据资源有效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全面培养优等人才,提升校园管理者科学规范的决策,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能力,给校园的师生们一个智能优化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贾巍,陈建国.基于智慧校园的外语教学环境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0):61-63.

[2]马晓亚.智慧校园之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篇10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接口;安全

引言

如今的高校,无论是学生、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都能通过自己的一个唯一的身份标示――学号和工号,完成在校期间的大部分工作,换句话说,现在高校的日常科研、教学和管理已经高度依赖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当然,信息数字化的结果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各类数据的可追溯性及统计分析的方便性。然而我们仍然发现,在一个校园里,虽然有了统一的、唯一的身份标示,我们登录OA系统,财务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往往是独立的系统,院系与院系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没有真正的做到共享和统一。我们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往往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规划,大量的信息化预算用来维护和扩展现有系统,造成系统不断臃肿,当有新的需求时,只能推倒重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具体的工作服务。现有的校园信息化,往往是被动的收集和管理数据,是不是可以更加主动一点,让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更加“智慧”呢?

1.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的提出,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所谓智慧校园是一组硬件、软件的组合,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生活进行融合。智慧校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好的蓝图: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同时,对于各项数据的分析,将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指出方向,甚至为高校的管理、教学及科研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建设智慧校园,部分高校已经先行一步,广大师生对此带来的便捷深有感触。但智慧校园的建设要考虑到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要结合和利用信息产业发展的成果,做好规划,进一步深化,避免走以往的老路。

2.智慧校园的规划

智慧校园的规划首先要明确,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唯一的、统一的平台,所有的应用都将依赖这个统一平台。智慧校园是一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在最底层提供硬件及核心网络等基础服务,中间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所有的应用通过数据接口与整个系统连接。为了解决以往高校信息建设的出现的数据冗余、系统间兼容性差及重复建设的问题,对于智慧校园的结构设计,我们引入软件设计过程的接口概念――每一个顶层的应用之间并不耦合,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组成智慧校园这个大的应用。系统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图1智能校园结构简图

在智能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信息标准与规范、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是核心,是所有接入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如图1所示,所有的应用,只要执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就可以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模块。这样的设计使得智慧校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高校长期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3.智慧校园的实施

智慧校园的实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后,智慧校园需要按照规划分部实施。整个系统的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软件的建设与硬件无法适应,即已有的硬件条件包括设备网络基本满足需求,而软件建设滞后,无法放大信息化对校园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促进作用。每所高校应该首先了解本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将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再重新分配,避免实施过程中的重复建设。硬件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数据的统一管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唯一的标准化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正式智慧校园不断发展和扩展的基础。此外,我们常常忽略了相关规范和制度的建立,而过分的关注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相反,我们要充分重视建立扎实、严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保障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目前信息产业热门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可有效借鉴到高校智能校园的建设中去。

4.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CokeMachine。从本质上讲智慧校园与物联网是统一的,换句话说,智慧校园的最终实现是依托于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物联网来实现的。我们校园中的每个实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台设备)有一个智能标签,通过射频技术,经过无线和有线的连接形成一条脉络,而实体之间的相互通信构成了智慧校园的网络。可以想象智能校园的美好场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将来我们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开关宿舍门,课堂考勤,图书馆借书等功能,甚至,根据光线情况,实时调节校园照明,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些功能最终的实现,要求高校在智慧校园规划之初能够充分的预留接口。

5.云计算与智慧校园

云计算是虚拟化的,是面向服务的。所有的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存储空间等等组成了一个资源池,按需取用。在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中,云计算的概念首先可以理解成,在整个校园范围内,所有的软硬件资源可以成为一个资源池,这样,可以达成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所有终端也将不受自身处理能力的限制。其次,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校突发的软硬件资源需求,或短期内自身所不具备的资源配置。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入巨量资金,而云计算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资源和服务都可以从云端按需取用。高校的服务器处理能力,存储空间,应用服务都可以从云端取得,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规避了建设风险。可以想象,将来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只进行简单设置便可以通过通用接口可以成为智能校园的一部分。将来,运营商的基础服务,互联网企业的软件服务都将结合的非常紧密,很多资源都将从云端获取,从这个角度看,智能校园的接口设计尤其重要。

6.大数据与智慧校园

一个校园的数据不可谓海量,这里所谓大数据指的是,智慧校园系统要具备对高校庞杂数据的专业处理能力。对数据的分析,是要取得高校内的一些“趋势”。比如,分析图书馆图书借阅频次可以预测高校的研究热点;分析校医院处方药的开具,进行疫情监控;分析校内设备的使用频率为采购计划提供编制依据等等。智慧校园能够做到对数据的科学分析,进而优化高校政策制定,为各类决策提供依据,就真正符合其“智慧”的定义。

7.信息安全

所有的信息化建设都无法回避信息安全这一问题,而信息安全问题对于智慧校园来说尤其突出。智慧校园的实施意味着与万维网的高度融合,许多接口暴露在公共网络,各种终端都可以连接至智慧网络,而高校的许多数据,高度灵活性和扩展性之下是严峻的安全形式。对此,信息安全的保证要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管理平台,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在数据接入端设置防火墙和防毒墙,并做好冗余设计,最大程度避免病毒、网络攻击和误操作对数据安全的影响。同时设置安全扫描器,对威胁信息安全的漏洞和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及时补救。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同样重要,要从制度上,对一些重要数据的访问和操作制定规范的程序并严格执行。被动防御主要指设置安全网关,配合安全软件的使用,保障信息安全。这一点可以借助前文提到的云计算技术。从云端可以最快的获得各类病毒和网络安全威胁的特征,并立即作出反应,高校甚至可以购买云安全服务。智慧校园信息安全的保障需要结合各方力量,考虑到方方面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8.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要看到,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同时重视人、制度和物的关联协作。在建设过程中要有科学的规划,严格的管理,最终要通过智慧校园实现方便生活促进生产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12(4).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2012(1).

[3]JimBaty.TakeYourBusinesstoaHigherLevel:SunCloudComputing[J].2008(13).

[4]陈远初.信息安全检测鉴别监控技术与系统安全性能评估分析标准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吴颖骏.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7).

作者简介: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1篇11

一、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炼学校文化元素

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正能量。

我校位于充满活力的花都。在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基于国际化大背景的新思考,我们把学校的办学思路定位于:以智慧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从学校83年办学历程的沉淀中,提炼出“棠开飘香,澍育英才”这一凝聚学校精髓和底蕴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人文、书香、健康、实践”校园创建活动,营造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以此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在智慧,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了智慧校园和校园文化的生成。

在创建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营造“智慧教育”育人环境,以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学生,以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来感召学生,使校园环境与师生之间充满和谐美;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点燃师生的读书激情,遵循“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原则,力争把校园建设成为“智慧园”“活的教科书”。一楼的体育长廊,充满了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北楼二、三楼的配画古诗文走廊弥漫着古典馨香;四楼的名画走廊散发着艺术气息;五楼的世界风光走廊洋溢着异国情调;南楼各楼层走廊则紧扣学生学习生活,突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彰显学子风采、突出激励文化,分别展示着学生参加艺术、科技、绘画等比赛和实践活动的精彩剪影和创新作品,……点点滴滴,所折射出来的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和智慧思维的引申,亦反映着智慧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中灵感与艺术交融的璀璨。

二、加强智慧课堂建设,营造和谐高效课堂

智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受教育者发现、发展、培养自己的智慧,通过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形成每个人独具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走向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近几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内涵,坚持以“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花都区“科学课堂”实验学校为契机,以“科学课堂”教育理念为抓手,以“智慧教室”实践为突破口,结合学校《提升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先学后教”理念探究,培养学生尝试创新能力》《小学生科学人格培养的学校实践研究》等部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逐步建立科学、系统的校本教研机制,拓宽校本教研活动渠道,充分挖掘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特色、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三大提升”为目的,创建一个积极、团结向上的寓学习、教科研于一体的教师团队。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提炼符合我校师生的“先学后教”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科以先学后教课例研讨为载体,实践、归纳精读课、略读课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数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等“尝试教学”教学模式的运用;英语科在涉及单词教学、课文学习、小组合作等方面的新授课、巩固课“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见面课”“年级研讨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转科教师及个别教师跟踪课”“一人一课”“师徒结对课”“新教师考核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体现了“认识源于实践”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愉悦地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助推智慧教育发展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力,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我们非常注重从“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的引领。如:我们定期开展“六个一”亲子家务实践活动。“六个一”亲子家务包括:1.我的地盘我做主,整理自己的书桌、床铺等;2.今天家务我来做,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收拾房间;3.今天我当厨,帮父母择菜、洗菜等;4.感恩进行时,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5.亲子私房菜,在父母的指导下,每月做一道菜;6.今天我当家,在父母指导下,负责当天的家庭生活等支出。由此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康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幸福地成长。

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智慧校园应用

学校内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必须具备的三大条件是:教学、管理与通讯。通过网络,教师能够方便地查询网上资源,进行科研教学和工作;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络方便共享网络资源;学校管理人员也能够通过网络对教务系统等进行财务、学生学籍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也能够与其他各大部门实现信息互换。所以,网络技术的建设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智慧校园”就是通过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改变学生、老师、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对学校资源进行整合传递,实现学校智慧化的校园管理模式。网络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是如何应用的,对此,我们做出了以下探究。

一、云计算

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大趋势,云计算在校园网络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现如今的校园内部应用系统的各大部门大都独立,服务上的交互项较差,功能也十分单一,信息传播速度也十分缓慢。云计算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它将网络中的相关功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能够对计算机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四个层次的基本应用服务,其目的就是让校园内部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数字化的校园一直是校园建设的重点,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之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校园的信息服务。那么,云计算是如何操作来体现它的优势呢?

1.降低维护费。云计算网络技术并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和资源,云计算的模式对于终端的硬件设备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服务的日常维护服务是由服务供应商完成的,这样就会使学校内部负责网络建设的相关人员工作减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可靠性。云计算能够降低服务器出错的效率,保证学校网络的安全运行,它起到网络的“统帅”的作用,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校园网络就很难继续工作。而云计算正是由百万台服务器组成的,计算式某一台服务器崩溃也不会影响它的正常工作,并且通过其他服务的协调工作能够尽快将数据恢复到正常状态。云计算能够维护校园数据的使用,使得智慧化校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

3.扩展共享范围。云计算还能够有效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使得校园的每一部分都能通过系统连接到相应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校园资源共享的效率,而且能扩大智慧化校园的影响范围。云计算中,校园内的相关数据和资源并不仅仅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中,而是放置于“云”计算机中,这样便能达到高效共享的结果。

二、物联网

1.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便是物联网的运用之一,通过一卡通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签到、考勤、就餐、消费等功能,它不仅能够保证最基本的校园生活使用,而且可通过短信、WAP等方式发挥排课、图书借阅、消费状况、账户信息等功能。通过一卡通的使用,不仅能够让校园的信息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能为学生的校园卡充值提供极大方便。

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使用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教室使用状态的相关信息进行即时传达。网络配置系统能够根据相关课堂信息,比如教室的使用情况、教师的课堂状况和教学内容等,通过PC客户端及时观测到内部的使用状况,并据此提供其他服务。

现在很多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内部通过设置媒体投影机、音响和中控系统等实现多媒体教学。根据物联网的应用特点,多媒体教室可以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能够正常播放视频、图画、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

(2)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将图片进行大屏幕展示;

(3)配置音响和屏幕、照明等相关辅助设备;

(4)与多种信息进行连接,比如校园内的计算机网络和校园无线网等。

3.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可谓智慧校园里学生最需要“智慧”的系统了,智慧图书馆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智慧化的使用和管理的,在目前物联网的发展使用方面,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更为广泛,它要达到的目标模式就是无人工服务,目前物联网在智慧图书馆主要是通过RFID使用的,就拿智能书车来说,这是一种可移动的RFID书籍归架的“小车”,能够对书籍实现查询、定位和导航等功能,能够迅速找到书籍应在的位置。它的操作流程如下:现将书籍放在车上,通过内部的阅读器读取相关书中相关RFID的存储数据,将流出的信息传达给书车,同时根据获取的信息定位目标位置,并在所显示的屏幕上按照要求位置放置该书。智能书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在校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校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但它代表着未来校园的建设思想和理念。网络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发展前途无量,伴随经验的积累,网络技术会在当前校园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并日臻成熟。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云计算和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为智慧化的校园提供了一个智能综合化的服务平台,使得师生能够全面感知校园信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承继.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3:208-210.

[2]杜艳绥.云计算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3:9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范例(12篇)

    - 阅0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范文篇1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建设,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近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目前在学校具备校园网的条件下,如.....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范例(12

    - 阅0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1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建筑.....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