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大赛;电子设计

本项目可追溯到10多年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参加由江苏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电子设计竞赛的活动。2007年开始,我校学生积极参加由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多年来,我们以电子设计竞赛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为依托,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等形式,逐步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学生对电子设计活动和创新设计的兴趣。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有意识地将学生从单纯地参加竞赛引导到以竞赛为依托的课外科技活动中来,在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竞赛的同时,组建了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于我们组织参加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在人才培养上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影响面比较大,学校领导也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目前,本项目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已走上“项目实施——学生踊跃参加——培养效果良好——学校重视——项目实施更加深入、完善”的良性循环。

本研究主要以校级创新比赛和电子设计项目为依托,以省、市创新大赛为平台,探讨适用五年制高职学校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一、以竞赛活动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启蒙。

江苏省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吸引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这两项竞赛活动又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题目设计紧密结合实际等特点,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因此,以江苏省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为依托,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启蒙,就成为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们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研讨、指导学生撰写心得、制作大型电子显示屏等形式,来扩大创新教育与电子设计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创新、电子设计的兴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举办校内的电子设计竞赛和组织学生参加省、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使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形式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具备的能力,并尽可能让学生理解竞赛组织者的深层意图,从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初步的启蒙。

1、每年一次的校内创新比赛均可吸引上百学生参加,每学期为学生举办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情况简介的讲座场场暴满,创新比赛前为学生举办讲座、邀请获奖学生介绍参赛经验、参赛作品的申报书的写作标准、参赛作品的查新报告书的写作标准,是学生明确参加整个创新大赛的具体要求,为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得好成绩提出指导性意见。每年都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电子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提供实际的大型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安装。(如:学校行政楼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南京市教师老年公寓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学校食堂的大型电子显示屏等)。另外,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尽可能使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来。

2、认真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

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奖情况统计表(表1)

年份

作品名称

作者

奖项

2008

电瓶防盗器

恽亮

二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2009

万能书包挂钩

孙铭阳

一等奖

LED彩条上电同步控制器

张洲媛

二等奖

基于VB和51单片机的多功能显示屏控制系统

恽亮

三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指导教师:林少群老师、韩邦涛老师,被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最佳伯乐奖

2010

基于SD卡的多功能电子班牌

陈洋

一等奖

快速硬币找零器

孙铭阳

二等奖

GSM短信通讯的远程无线综合控制网络

张洲媛

三等奖

USB2.0和新型485保护技术的远程数据通道

恽亮

三等奖

自动分段伸缩式阳台晒衣架

马清

三等奖

吸油烟机与电磁炉联动控制开关

陈华伟

优秀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指导教师:林少群老师、韩邦涛老师,被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最佳伯乐奖

2011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校园LED显示屏广播系统

王锐

一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指导教师:吴建宁老师,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最佳伯乐奖

电子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参与电子设计项目情况统计表(表2)

序号

项目名称

使用单位

1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3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市教师老年公寓

4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

二、通过课外的科技活动,系统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毋庸置疑,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而简捷的途径。然而,通过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以参加竞赛为依托,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一条有效渠道。但竞赛的短期性特征和锦标性特点,使得学生很难深刻认识到竞赛的目的和意图,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对学生传递“淡化参赛获奖的意识,强调培养能力的过程”的信息,一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一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意识。

1、按照我们制定的“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参赛培训方案”,赛前培训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总结为辅,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研究、讨论和讲解创新设计方案,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培训结束时每队各自完成一个创新设计方案。对于创意较好、操作性较强的方案,我们都将进行内部交流。在竞赛结束后,选择接近实际的工程问题和实施方案问题,组织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继续进行课外科研活动。如: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校园LED显示屏广播系统》,在大赛后,由指导教师吴建宁老师组织一个团队,继续完善远距离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校园LED显示屏广播系统,这个方案将直接用于学校新大楼工程,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要求,我们还在全校全系范围招收一部分主修专业学有余力、有特长、有兴趣的优秀学生,以创新案例和电子设计活动为依托,分别组建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通过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前提,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其宗旨就是为优秀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机会,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激情、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科融合、平等竞争的健康活泼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创新社实行社团自主管理,有社团指导教师开设一系列自选课程,新进社员主要是以讲授理论为主,入社时间较长的社员以指导实践为主,强调实践环节,强调方案的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提升。电子爱好者协会则以开放的形式开展活动,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项目,通过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活动。

总之,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检索文献、专利查新、学习新知识、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发明创造和实践动手能力。

近年来,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教育创新大赛作品《万能书包挂钩》、《吸油烟机与电磁炉联动控制开关》已经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申请专利;《快速硬币找零器》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专利。电子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参与电子设计项目大型电子显示屏已经在学校、学校食堂、教育系统其他部门使用中,受到各使用单位的好评。

3、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许多学生寻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融合到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之中,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据学校资料显示,我校近几年毕业生中20%-30%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采用的是设计类项目。参加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作品《基于SD卡的多功能电子班牌》的陈洋同学已通过专转本考试,2012年6月被南京晓庄学院录取为本科学生。

三、培养青年教师,储备优质师资资源,扩大学生受益范围。

本项目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师资队伍,从而逐步储备后备力量,从而为扩大学生的受益范围提高保障。在项目实施开始之前,我们选择一部分年轻教师加入到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案例、电子设计等课外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学生,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坚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能力皆备、能够诱发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骨干力量的教师队伍。

1、我们组织对创新案例和电子设计感兴趣的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这些教师开设相关基础理论的讲座,介绍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查新方法和设计原则,介绍一些比较前言的学术研究动态;第二层次,就是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新的创意,为学生开设一次讲座,在讲座中选择他所专攻的专业方向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第三层次,就是选择几年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奖的作品进行集中的分析、研讨和总结。通过三个层次的培训,青年教师对指导学生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具备了基础能力。另外,每年的暑假,我们都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创新类项目)。

2、逐步安排青年教师组织校内的创新大赛和校内电子产品设计项目,由他们独立设计方案、评定方法、成果展示等,积极吸收这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市级和市级以上的重要的课题研究。

3、指导和督促青年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创新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新的思考,撰写科研论文,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批青年教师借助创新设计平台迅速成长。

四、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研究。

在项目实施几年来,我们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鼓励机制、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

1、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的途径和方式。

创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教学内容的增减,它是教育观念的重新梳理。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旨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教育内容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改进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要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与前沿情况,激发学生了解未知的强烈愿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说:“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种宽松就是教学的平等与开放。

近几年来,电气工程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精选了一些综合化课程,将创新教育融入到部分综合课程当中,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2、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鼓励学生创新的机制和管理制度。

创新的想法,其实不复杂,就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2009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万能书包挂钩》就是源自学生在发现书包没有地方挂方,通过自己的想法而变成了现实。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可改进”,怎样“能更好”、“能更省”,让具体问题变成创新的饿对象,让创新的成果变成现实。

电气工程系每学期都精心组织校内创新电子的收集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发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领域技术改进与创新。在此基础上,组织校内的创新比赛。为每年的市创新大赛和省创新大赛输送好的作品和优秀的选手。

五、在实践的指导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和渗透积极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多年来,我们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来,一直在向学生灌输和渗透积极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期望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等到培养和提高。更期望在学习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学习观方面,想学生介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在完成从中学到高职在学习目的上的转变,通过事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全面素质。在人生观方面,强调团结精神和个人责任意识,要求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培养和人沟通、交流和协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2

一、电赛基本情况

(一)电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举办,目的在于推动高校电类学科课程改革;促使高校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和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1]随着电赛的发展,影响范围日渐广大,参赛高校逐年增多。截至2009年最近的一届全国电赛,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926所院校组成的9042支队伍参赛,参赛选手共计有27126人,目前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2]同时,高校也日趋重视电赛的日常培训与竞赛条件建设。

(二)电赛的形式、内容及考核方式

全国电赛始于1994年,并在1995年举办了第二届,随后每奇数年份在全国范围举办一届,至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九届,每偶数年份由各赛区(一般以省为单位)举办赛区内电子设计竞赛。电赛一般在9月份举行,统一命题,赛期4天。各高校组织具体赛程,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形式。赛题以电路设计为主,主要考核利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电源类、信号源类、信号及功率放大类、无线电技术类、自动控制类、仪器仪表类。[3]涵盖了信息和电子类专业本、专科多数课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EDA等。考核内容既有理论分析与设计又有实际制作。评分方式为,设计报告30分,包括方案设计、理论分析、设计文件、测试方案与结果,文档规范;基础电路制作50分;功能发挥部分50分。

二、电赛与日常教学考核

(一)对日常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促进

电赛促进了日常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系,许多高校受电赛的影响在实验室建设、教学与实验环节的考核、课外科技制作评比方面加大了力度。如在竞赛之外的时间开设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实验室;[4]开设赛前培训班课程,针对竞赛内容进行专业培训,有的高校还因此设计了专门的选修课程。受赛题中各专业课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影响,各高校纷纷改革课堂与实验教学模式及平时考核方式,提高了实验、实践课程占总考核课程的百分比。如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将电子技术类课程考试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调整为:闭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70%,实践作品制作占40%~30%。[5]同时在实验安排方面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如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相应实验要求;注重设计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6]

(二)电赛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对于仅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尚未学习专业课的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并未具备参赛水平。但有的高校为了提高比赛成绩,不顾基本教学规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电赛预培训,以培养后备力量,[7]这容易引起过于偏重技能培养而忽视理论学习,而本科阶段的理论基础直接决定了其工作后继续学习的后劲。部分高校提出对参赛得奖学生进行免修免试的待遇,[8]有的高校干脆对参赛得奖学生进行免试保送研究生,这就势必造成学生把电赛当作了一种特殊的免试途径,扭曲了电赛促进教改,提高素质教育的本意。电赛并没有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评分标准中仍有理论成绩部分。目前电赛评分标准中是否需要增加理论考核权重;竞赛得奖与是否可以代替日常考试,对参赛选手进行免试免修,值得仔细商榷。此外,全国电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也就造就了“大小年”。个别高校在全国电赛年份,花大力气突击培养几支种子队,在其他年份对于其他学生仍旧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这与电赛“面向广大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回到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10.033

TheNew"Project+Contest+Certification"TalentsTraining

ModeofElectronicsSpecialtyinLocalUniversities

CUIYueli,ZHOUQiang,CHENZhigang

(CollegeofPhysics&ElectronicEngineering,TaizhouUniversity,Taizhou,Zhejiang318000)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highereducationuniversitiesespeciallythelocaluniversitiestransformtoapplication-oriented,trainingmodereformisimperative.Atpresent,highereducationtalenttrainingmodehomogeneityandsimplificationisfacingincreasinglysevere.Thispaperexploresthetrainingmodeofelectronicspecialtytalentsunderthenewsituation,andproposesthenewtalenttrainingmodebasedon“project+contest+certification”.Thepracticeshowsthatremarkableresulthasbeenobtainedonteaching,researching,employmentandspecialtyconstruction.

Keywordslocaluniversities;electronicsspecialty;teachingreform;talentstrainingmode

0引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求加快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两个重要教育改革规划文件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加快培养重点领域相对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优化学科布局,办出各自特色,为地方服务”。高等教育转型对于部分地方高校来说已是办学的大势所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不少高校的电子类课程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电子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重视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在企业里进行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分学期交替进行,并相互配合,而且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知名企业普遍在学校建立实验室、研究机构,使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能力规格水平与企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此外澳大利亚的高校还建立了全国统一、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而在国内,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许多重点大学先后均进行了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例如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各高校的性质和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其人才培养模式虽有借鉴,但差异较大,尤其对于地方高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还未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为了紧跟本科高校教育转型的时代步伐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我校地方背景和自身专业特点,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1“项目+竞赛+认证”新模式的内涵和立脚点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地域局限性,电子类专业在学科发展上普遍存在人才匮乏、学科发展相对落后等弊端,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岗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紧跟高校转型步伐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依据电子类专业的基本教学指导原则是“宽口径、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并在长期对省内外各地方高校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电子类专业“项目+竞赛+认证”(即“参加科研项目、电子类竞赛和电子类职业技能认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平台(即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方向课平台)为基础,三级平台是层层递进、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有宽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电子类专业理论知识(比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而且具有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1.1“项目式驱动”教学

“项目”教学模块,是以实际纵、横向项目的开发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以学院现有的5个项目研发实验室为平台。这种以项目驱动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要紧跟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具体需求参与电路设计,并以学生团队的形式讨论并设计方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通过项目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学生可以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从表面上看,项目驱动教学的结果仅仅是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作品,而实际上,它真正体现的是学生对电子类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1.2依托“电子类竞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竞赛”等科技类项目的展开,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类电子竞赛题目既有基础理论设计,又有工程实践制作,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全面考查所参赛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对本校2013届参加各类电子竞赛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参赛队员毕业时就业率达100%,跟一般毕业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更强的刻苦钻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知识掌握更广,工程实践能力更强,薪资更高,普遍受到用人企业的肯定。总结10多年参加各级电子竞赛经验,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的培训项目,除了积极鼓励电子类专业在校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电子竞赛外,学校还大力选拔在校生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单片机程序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设计竞赛等等。

1.3突出“电子类工程师认证”培训

“认证”教学新模式,不是仅仅让学生多考一些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而是通过相对系统化、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与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融为一体。其主要功能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工程动手能力、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有效保证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项目+竞赛+认证”新模式体系设计与实施

根据我院目前所开设的电子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构建以“项目教学,电子竞赛,职业技能认证”为核心,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研究内容:

2.1优化和整合电子类课程、建立全程和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优化和整合电子类课程,建立四大教学模块(基础性教学、专业课教学、创新和设计教学、技能实训),构建“全程和全方位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趣味电子小制作、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电子科技协会活动、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逐级提高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派教师指导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备工具,培养学生“处处可动手”“时时可动手”的技能培养理念,强化内外实践相互交融思想,使学生实践能力大为提高。

2.2以纵、横项目为平台,积极参与项目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进一步全面提升优秀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推行导师制度,使更多学生在教师的面对面指导下进行课外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锻炼,提高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紧密依托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及校企共建平台等,建立多元化的科研项目平台,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3立足电子类竞赛,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曾对全国各高校参加电子竞赛的指导教师和参赛生进行过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电子类学科竞赛对电子类专业在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图1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抽样问卷调查反馈图。

图1电子类竞赛抽样问卷调查

学院一直秉承以电子设计竞赛为立足点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TI杯”全国和省级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单片机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和“中控杯”机器人竞赛等各类竞赛平台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近年,我校电子类竞赛成绩位于浙江省高校前列,共2次获得TI杯全国电子竞赛一等奖,9次获得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次获得部级智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多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4开展电子类工程师认证培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为了让大四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和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学校近年实行“多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毕业离校时,不仅能顺利拿到两证(即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还要拿到职业技能认证。因为多一张职业技能证书,就意味着多一份就业机会和就业方向。为此,我们学校已经组织了电子工程师实训、电气工程师实训、中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培训、嵌入式工程师培训、软件工程师培训等职业资格考证站点。

2.5修订学分制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文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重新修订学分制实施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及制定项目驱动教学、电子竞赛和职业技能认证(下转第73页)(上接第66页)等相应的规章制度。

3结语

“项目+竞赛+认证”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电子类专业一种新型的特色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和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显著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所培养的学生也已在部级和省级电子类学科竞赛上崭露头角。实践表明,在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等诸多方面均取得十分显著成效。

地方高校到底如何科学构建和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不同视觉,会有不同的阐述。本文主要是基于“项目+竞赛+认证”三个维度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要点内容进行论述,希望就此分析和总结对各地方高校科学规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有所参考和借鉴。

注释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Z].2010.

②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

③刘秀玲.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35-137.

④蔡培阳,李常香.地方院校材料类专业“三证”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201-203.

⑤徐同文,房保俊.探索本土国际化机制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4-47.

⑥丁大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4(5):15-17.

⑦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3):74-77.

⑧孙丽,刘永臣,常绿.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43-145.

⑨张兄武,徐银香.“责任共担”视角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5-20.

⑩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5):26-31.

李祥林,李颖,马宏锋.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89.

李素芹.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辨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13-17.

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47-149.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1篇4

以广东电子商务师技能竞赛为例,几乎零距离对应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将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教材作为电商比赛主要支撑平台。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那就意味着竞赛内容将永远滞后于职业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发展。职业资格一旦制定出来就属于过去时了,而且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用的教材在五年前就已经出版了,网络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也促使现在的操作技能与五年前有非常大的差别。总之,职业资格是固化的,职业资格是过去时,而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则是现在时。而创新创业型比赛和加博汇电商侧重销售量的PK,没有电商技能的体现,这种就比赛而比赛的方式,对提升电商专业技能为目的比赛要求还是有差距。

2相关理论文献

国内高职学者严中华指出,职业竞争力包含了4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岗位操作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和知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本质上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现;第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第三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第四是最高层面的职业创新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反思、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的创新等方面。高职专家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一文指出,工作过程,就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职业来说,工作过程是由劳动组织形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

3校企紧密合作技能竞赛实施案例分析

总投资5000万元的新创数码影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东莞一家提供一站式数码服务的华南地区著名电商专业服务公司,业务内容包括摄影、营销策划、品牌传播策划、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视觉识别传播、后期制作数码修图、设计等。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通过与东莞新创数码公司共同合作,基于真实的项目与产品服务,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及同学组队PK的形式进行,取得效果显著,主要归纳于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3.1明确目的,提升内涵

比赛最终目的不是决出胜负,谁是冠军,而是通过该项目活动达到三点要求,分别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促学,让学生明确活动方向,学习什么内容。本次比赛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夯实学生实用网络营销的知识,提高网络营销实用技能和推销技能。促练,即学习知识和技能要累积。而技能是反复练就可以提高的,高技能的人才都需要时间来反复练习的才能成长的。促用,应用是比赛最终的归宿,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马上就能用的,通过比赛活动,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结合网络营销工作过程,应用到真实具体的活动,从而引发学生更大兴趣来学和练。而比赛后的获胜者,将获得新创数码公司的聘书,和企业相应的奖励,吸引更多学生在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里工作。还可以代表学院参加省级电商技能比赛的荣誉,进一步提升比赛内涵,也体现与社会融合的职业教育的价值。

3.2商定赛项,丰富方法

通过有效的赛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技术的热情,达到检验专业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教学发展、加快职业人才培养步伐的目的,技能竞赛以工作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规范命题,体现了技能竞赛的规格化、规范性和前沿性。通过与新创数码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一起,对网络营销工作岗位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将整个竞赛分成三个项目部分,并有机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采取多样化的竞赛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中快速掌握和巩固大量所需的知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包括选择题和共答题,校企双方更具工作岗位所需要知识、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共同制作形成题库和附件内容,分值以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新创数码业务知识、常识各占一半。第二部分为抢答题。如果说第一部分知识赛是文赛,第二部分则是武赛。武赛最大特点是,对抗性竞争性强,比赛过程精彩刺激,比赛氛围热烈紧张。设置武赛,更有比的意义。具体通过设置的题库,抽取题目,抢答者以小组为单位,答对得分,答错倒扣,主持老师现场公布答案。第三部分为推销演绎。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对新创数码所提供服务进行销售情景演绎,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查参赛选手对基本销售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按照抽签顺序,第一轮为团队风采展示;第二轮为推销展示,推销展示要求一定用到推销FABE法则,并设定了评比标准。

3.3纳入教学,融赛于学

校内的比赛促学”这一重要特征,明显区别于行业以销售为目的的选拔赛活动,技能大赛内容要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技能大赛形式组织教学,克服了目前行业比赛存在的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赛教学、辅导、考核、选拔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梳理、归纳、提炼,形成供同学们学习10个比赛附件,包括新创数码公司业务介绍、网络推广相关基础知识、新创数码业务知识、新创数码业务流程及销售10问等,为了促进同学快速掌握和操作,多次组织参赛同学到新创数码公司进行培训,对业务流程进行操作,让同学们通过比赛这个机会,学到更多有用知识,和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工作技能,并将该项技能比赛纳入教学体系,计入一个学分。

3.4融赛于评,完善流程

竞赛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学生强化和检验基本功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引领性,若用专业技能大赛标准来考全体学生,其结果就具有权威可比性。因此校企双方成立比赛组委会,把技能大赛融入评比标准,这样得出的结果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另外整个活动涉及参与比赛参与者众多,完成工作项目繁杂,没有前车可鉴,因此要制定好比赛工作计划,落实指定的责任人跟进完成,并制定竞赛流程,简化了操作。

4赛事总结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

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

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

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1篇6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67-2

0引言

台上比学生,台下比老师,好成绩的取得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付出才能取得的。要想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指导老师是否掌握到一套适应每届参赛学生的科学培训方案,其次是在培训的每一个阶段学生是否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本文就以中职计算机硬件芯片检测与维修项目指导培训为例对培训方法进行探究。

通过参加2012年到2016年共4年的技能大赛培训指导实践,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三等奖一次。计算机芯片检测与维修项目的比赛内容每年都有变化,2015年开始增加了数据恢复内容,并且分值占总分值的60%。并且由三人一组的团体赛变为单人赛,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平时培训中要掌握到那么多的培训内容,指导老师要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找到一套适合于他们的培训方法。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计算机硬件芯片检测与维修项目技能大赛培训方法的实践探索。

1科学的培训方案

在写培训方案前,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比赛的规程,确定比赛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这些内容分块分解,每块知识点嵌入到每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内容要求过多则会超出学生的学习限度,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内容过少则会时间不够。影响比赛成绩。培训方案分阶段进行。比如,以2015年计算机芯片检测维修及数据恢复为例。把整个比赛的内容分为检测、维修、数据恢复三块知识。分三个阶段进行。

1.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

硬件检测方面让学生扎实掌握到电子元器件的作用及功能。开机电路、实时实钟电路、CPU电路等的工作原理的掌握。维修方面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维修工具,特别是电烙铁和风枪的使用。利用旧的电路板反复地拆元器件,再将其焊接上,提高焊接技术。焊接是整个维修中非常重要的,假如检测出什么元件坏了,但没有将其焊接上去是不得分数的。必须要求学生焊接技术过关。数据恢复方面先让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如数据表、DBR、EBR等知识点。

1.2第二阶段:巩固提高

经过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指导老师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检测及维修方法。比如,硬件中的对地阻值的测量、集成块的焊接方法等。

1.3第三阶段:强化训练

为了使学生相关技能得到强化训练。首先,在元器件焊接技术训练方法。元器件焊接技术训练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最常用的焊接工具是热风枪和电烙铁。技能竞赛比的是速度与完美,“快”而“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快”是指更换元器件操作迅速,包括元器件的拆卸和焊接两个环节。“好”是指焊接上去的元器件写好无损,而且元器件的外观符合电子行业的外观检验标准IPC-A-610D(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要求)。要达到以上要求,光靠技能竞赛前短暂的时间训练是难以实现的,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规划,制订好常用元器件零基础的焊接训练内容,从THT(通孔插装技术)元器件的拆卸与焊接,逐步到SMT(贴片组装技术)元器件的拆卸与焊接,进行系统化的训练。竞赛前则侧重于难度系数比较大的SMT集成电路的拆卸与焊接的训练。

其次,在硬件检修技术训练方法。技能竞赛硬件考核的范围主要是台式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主板、显示器及硬盘驱动板三部分。其中,功能板卡的电路简单,是培养学生电路检修思路、形成良好的电路分析能力最好的训练途径。这些训练内容应该放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逐一过关考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竞赛前的时间,侧重于电路分析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建立故障现象与故障元件必然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技能竞赛时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硬件检测速度和判断准确度。

再次,在数据恢复技术训练方法。数据恢复技术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硬盘的物理故障;二是硬盘的逻辑故障;三是文件格式故障。数据恢复技术的训练重点在数据恢复策略(思路)的训练。

硬盘的物理故障一般出现在高职组的技能竞赛,主要是硬盘进行了加密或者硬件固件局部损坏。近年来,技能竞赛采用的数据恢复平台集成的固件级的硬件维修工具有MHDD、PC-3000等。MHDD是入门级的硬盘维修工具,只能用于对硬盘进行加密与解密。专业级的硬件维修工具一般使用PC-3000、HRT、效率源等。

硬盘的逻辑故障一般是分区信息、分区格式丢失,造成不认盘、分区不对或者提示未格式化等故障。修复这类故障一般是通过修复储存介质(硬盘或U盘)的MBR(主引导记录)、EBR(扩展引导记录)或DBR(DOS引导记录)的信息即可。而常用的文件格式是FAT32和NTFS两种。对于分区采用不同的文件格式,恢复分区信息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例如,分区如果采用NTFS文件格式,则分区的DBR正本在分区之前,在分区最后一个扇区有DBR备份。DBR所在的位置是我们采用Winhex快速跳跃搜索的主要依据。同理,EBR的位置信息的利用也是我们赢得时间的关键。

2心理辅导训练

根据几届学生参赛的情况,学生在比赛中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赛中过于紧张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所以在平常培训中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在心理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是这样来锻炼他们的。利用其他班晚自习的时间,安排参赛学生在班上演讲活动。一周搞2-3次,也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要求他们提前准备好20分钟的内容进行演讲。其次,要求他们准备好40分钟的内容进行演讲。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他们在心理上、胆量上都会有所进步。最后不叫他们事先准备好,直接到班上进行临场发挥演讲。通过这样的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会有一定的提高,对于比赛有很大帮助。当然,也有很多心理辅导的训练方法,在之后培训中不断探索挖掘出更好的方法。

3写培训日志

根据中职生学习的特点,理论学习上存在理解能力不足,只有通过老师在培训中反复讲解,实训。学生从大量的实践中理解、总结。日复一日,内容多,为了防止他们学了后面的忘前面的。每天培训中要求学生写培训日志,日志主要是总结每天学到的内容,哪些弄懂了,哪些还不理解,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都必须写清楚,做到心理明白。这项工作花不了多少时间,每天只需最多20分钟,看似简单,但非常有用。每天培训中有总结且有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7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利手段。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竞赛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激发大学生动脑、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本文基于培训和组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经历,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谈谈如何促进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试题的考核一般分为基本功能的实现,扩展功能的完成、其他功能的补充。这三个部分的要求能够较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不难看出,电子技术的试题一方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前沿性、应用性、先进性,同时又促进了高职院校在人才教育质量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电子竞赛中暴露出的问题

通过培训和指导历届大赛的情况,笔者感觉虽然参赛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在培训和比赛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共性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通过培训发现,学生对于理论课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名词、定理无从知晓,对于常用的仪器仪表不会使用,学生在焊接中焊点随意、走线、布局缺乏合理性和美观性,对于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和判别无法应用于电路中,只是盲目模仿和练习,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在实验中验证性实验较多,机械性和盲目性的训练较多,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

(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电子竞赛是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几乎涵盖了电类学科所有的基础知识,对于稍微复杂的电路学生不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其工作原理,抓不住电路的重点。对于涉及到多学科的小型系统,竟无从下手分析,不能从系统中拆解出重点、难点。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将学科知识简单堆砌和罗列,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三)学生缺乏工程意识。电子设计竞赛要求三名同学互相配合,合理分工,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一个设计作品。以往的比赛中发现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的态度,比赛中出现分工不明确、沟通出现问题、任务无法完成等现象,反映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缺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三、以电子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高职教学系统中,课上教学与实验室实训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手段,具体授课安排顺序没有规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可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基础实验层、应用实验层、综合设计实验层。基础实验层主要以基本电子器件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突出电路的基本调试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应用实验主要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应用性实验、简单设计性实验,学生通过安装、调试,在实验中调整参数,使电路性能达到最佳。通过简单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器件的典型参数、元器件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掌握快速查阅手册的方法。综合性实验主要由课程设计、模块化教学、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组成。通过学生参加比赛,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同时也测试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调等问题。为了能够适应21世纪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形式,对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在授课方面,积极引导搜集行业先进技术,新的器件的应用,教学模式方面,以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系统性、综合性的项目,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1.在基础实验层上。在器件选取方面,以二极管、电阻、电容的选取、测试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万用表测量分立元件、使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测试电路关键点的参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制定实验方案,自行实验。通过学生的应用,可以看到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分立元件的辨别和测量、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简单电路的测试和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中。2.在应用层面实验上。以通用型运算放大器LM324这个项目为例,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设计一个典型的运算放大器,实现电压放大,注意运算放大器的调零、以及单电源、双电源供电下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应用层面的教学目标:简单电路的设计、调试、改进,熟练查找手册,快速找到器件的关键性能贯穿于教学中。3.综合设计层面上。教学以学生为主,元器件选型、电路焊接调试、设计报告完成等由学生自主分配人员,按照学生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依次完成。同时,综合设计层面,鼓励学生完成扩展功能和项目改进,从传感器的选择、单片机的使用、显示部分的改进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现代开放创新实验室。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应成立专门的开放创新实验室。实验室不承担任何教学计划内的教学任务,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舞台。实验室的设备应比较先进,配置应比较齐全。学校应着重对创新实验室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例如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日常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技能培训的导向。

四、结语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各部门全面而系统地考虑和协调,本文仅从学科竞赛的角度,总结了竞赛的经验和教训,如何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才是高职教育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满雪,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实验课改革的启示[EB/OL].2006,1(20)

[2]林伦伦,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8

一、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

电子设计竞赛作为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上作用凸显。培养符合大赛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拔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专业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进行电子设计竞赛人才选拔首先就应当考虑学生对应用电子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对科学技术的向往、对自身能力的肯定等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并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去。

(二)勤奋是竞赛人才的必要条件

通常老师以为凡是聪明的学生就一定是好的竞赛人才,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聪明加勤奋才是竞赛人才的必要条件。以往很多有灵气的学生,开始对竞赛的兴趣很浓,也有一定的进步,只是在漫长的准备竞赛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干扰,不能持之以恒,甚至中途退出,造成了竞赛指导老师的被动性,这就需要加强对竞赛人才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学生要有扎实的焊接基础

以往的比赛中,学生设计好的产品在软件仿真阶段能完成所有既定功能,可是到了制作环节却怎么也调试不好成品,最后的原因往往是某一个焊点或电路连接处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在分秒必争的竞赛期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要在焊接基本功上让每一个学生重视起来。

(四)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作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时间间隔较长,人员更换较大,所以每次竞赛时都要考虑下次竞赛人选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本次竞赛人员训练的同时,应该有一部分大一或大二的新生参与整个比赛过程,但不作为竞赛队员,为将来他们参加比赛做好经验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二、电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竞赛人才的共同特点是对应用电子学习兴趣浓厚、反应灵敏、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抽象思维质量高,因此培养竞赛选手的指导思想是因材施教。在全程的竞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导,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制作保持浓厚的兴趣,调节其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扩展、健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外知识扩展、健全知识体系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作为竞赛指导老师要充分强调以上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比如2009年竞赛题目中“声音引导系统”、“宽带直流放大器”都涉及到了数学计算,因此指导教师应兼顾竞赛人才的专业发展和各科全面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丰富文化底蕴,增强科学素养,最终达到健全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竞赛中的题目通常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2009年我们制作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就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方案一采用一片AT89S51单片机外接多路路灯;方案二采用三片单片机进行主从通讯。在竞赛培训期间要求对每一个题目都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竞赛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参赛选手培养程序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时,遵循“两个导向”原则:一是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同学了解竞赛并参与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科技竞赛。因此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开设竞赛选修课。如面向没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基础班,采用大班教学形式,一般120-140人左右,以普及竞赛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对于具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则开设电子设计提高班,采用中班教学形式,一般60-80人左右,以提高竞赛能力为目的;另外,对达到电子设计提高班水平且有初步参赛意向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竞赛班,采用小班教学形式,一般为40-50人左右,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通过竞赛班的实战练习,学生对竞赛的内容、设计思路有所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竞赛技能。根据学生在竞赛班中的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组队时兼顾学生不同的技能特长,做到优势互补。

(二)开展大学生竞赛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应用于教学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竞赛网络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包含教学文件、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课外自学课件、课堂作业习题、课外综合习题、模拟考试平台、在线讨论区、历届学生竞赛获奖成果等内容。针对竞赛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学校明确要求网站内容每学期必须有更新,作业和试题每学期要有30%的内容调整;在线讨论必须经常关注,及时答复;每次竞赛完成后,相关内容应在4周内完成上传。

(三)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在教学业务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教学研讨,集体讨论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完善教学文件、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了各类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定位,鼓励并支持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采取“1+1”指导教师培养方式,即每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带一名新指导教师,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教学指导功能。同时,“1+1”培养方式也保证了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面向竞赛学生开设竞赛练习课

练习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练习借鉴“商品超市”和“菜单选择”的管理理念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计算机程序编程、设计规划、论文撰写、信息处理、案例分析、实战练习等模块,竞赛学生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选择部分课程模块重点练习。集中练习课由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教师主讲,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对最终参赛的选手进行所有模块的综合练习。分散练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疑问或困难时,竞赛指导老师负责答疑指导。

(五)加强竞赛技巧练习

学校通过开设练习课,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长期竞赛练习,在竞赛相关技巧练习中,有三个技巧需要重视和加强。

1.信息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可以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但如何选择有效信息却让很多学生头疼。加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把握的信息,建立信息评价标准体系,学会选择有意义的信息,将对竞赛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9

关键词:地方高校;电子信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崔跃利(1982-),男,浙江台州人,台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师;杨善晓(1957-),男,浙江临海人,台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浙江台州318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09068)、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25-02

近期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加快培养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优化学科,办出特色,服务地方”。所以现在各地方高校急需解决的是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理念,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台州东濒东海,南连温州,北连宁波,是浙江省沿海中部的经济发达港口城市,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然而电子信息行业相对落后,人才匮乏,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毕业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缺乏专业技能,所学知识无法与工程项目相衔接”等突出问题。[1-2]针对这些难题,研究并形成适合地方的电子类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一种电子类“递进式”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日渐严峻,带来了种种弊端,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本着电子类专业“宽口径、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构建原则,[3-4]通过前期对省内外各地方高校调研基础上,构建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动力、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多平台+专业模块+电子竞赛+‘多证化’模式”+岗位模块的五级“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平台”指“三级”知识平台,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级平台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确保学生具有宽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电子信息大类理论知识、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专业模块”是由专业方向系列课程构成的模块化、系统化教学。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突出专业特色,促使学生掌握电子类专业的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电路调试、相关算法设计等专业知识,并通过强化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等专题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鲜明的专业能力。

“电子学科竞赛”是“专业模块’的提升,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动手能力。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证化”教学模式不是仅仅让学生多考一张、两张职业技能证,而是通过系统化、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与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融为一体。其主要功能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工程动手能力、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有效保证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岗位模块”加强学生毕业前的企业顶岗实习,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模型的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建立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培养目标直达社会需求,使高技能人才培养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施

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特点,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具有办学特色是各高校发展之路。

1.全方位和全程实践教学新模式

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子工程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实践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受到削弱,引起严重关注。学院为此构建了“全方位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课外趣味电子设计制作、电子科技协会活动、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子工程师实训、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毕业设计等模块,逐级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狠抓电子竞赛,培养高技能人才

全国竞赛组委会曾对19个省市高校师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表明电子竞赛对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详见图1电子竞赛抽样调查反馈图。

学院始终探索以电子竞赛为平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管、以赛促改”思想。[5]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和“机器人”竞赛等各类竞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并形成了“学生个个参与、教师人人辅导”的局面,并把电子竞赛的赛前培训写入教学大纲,进行开放式项目化教学,为后续电子竞赛打下良好基础。技能大赛不仅引领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平台建设,而且显著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动手能力。

近年,学校2次捧得TI杯全国电子竞赛一等奖,6次获得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另外2次获得中国智能机器人竞赛(2VS2)一等奖,电子类竞赛辉煌成绩在浙江省高校位于前列。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教学特长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不仅要求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引导学生熟悉岗位操作。[6]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建设:

(1)师资培训。做好师资的培训计划,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培训、访问和交流,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学位,坚持引进与培训并举。定期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到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搭建高校与企业科技创新服务、项目合作研发等平台,全面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研发能力,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引进重点人才和兼职教师。依托省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实验室双平台,以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支撑,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工程实践应用专家,引领“双师型”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另外,从企业聘用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进一步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7-8]

4.“多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开展岗位认证培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了让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和提高学校就业率,学院实行“多证”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又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为此,现在已经设有电子工程师实训、中高级维修电工、单片机设计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站点,后续展开的还有嵌入式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培训。

5.岗位教学新模式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借助各方力量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是近年来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学院成功申请了一项校企合作共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抓住地方电子工程师人才需求点,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拓展订单式培养规模,分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使高技能人才培养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6.搭建多元化和信息化教学平台

除了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必须依托学院现有的浙江省工量刃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电子信息重点专业、台州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和省电子竞赛、校企合作等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重视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多媒体教学、网络开放式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浙江省实验示范中心网站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仪器说明书、仿真实验、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学习资料,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7.建立教学评估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校、院、系、实验中心等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比如: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实践教学反馈、领导随机听课、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评教、学生竞赛组织与评估、考风巡查等制度。另外,要加强对走向工作岗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

三、结语

电子类专业“递进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电子学科竞赛、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同时,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双师”特色突出的教学团队,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还解决了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使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社会各界关注。总之,在教学与研究、学科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就业率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晓敏.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7):36-37.

[2]丁大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J].中国高教研究,

2004,(5):15-17.

[3]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3):74-77.

[4]张兄武,徐银香.“责任共担”视角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5-20.

[5]李祥林,李颖,马宏锋.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9):86-89.

[6]蔡培阳,李常香.地方院校材料类专业“三证”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01-203.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10

对照学年工作计划,如期完成预定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工作业绩:

1、全体职工在程新华校长、刘汉镛书记的领导下,在各种管理制度的激励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积极参加上级各类竞赛勇创佳绩,教育质量实现空前进步。

学校被评为“东风公司少先队示范学校”。我校因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团委少先大队管理细则,不断提高学校少先队工作水平,成绩突出,被评为“公司少先队示范学校”。鲁伟铃老师同时也被评为“模范辅导员”。

校文艺队在“公司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表演的拉丁舞《阳光下的恰恰恰》,荣获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计算机操作竟赛中我校团体获奖率居第二位。因此张艳波老师、张晶老师都获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同时学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我校教师在各种比赛中喜报频传。(1)朱洁等15名语文老师下水文在全国、在湖北省获奖。(2)王富荣老师参加公司数学说课竞赛荣获二等奖。(3)鲁伟铃老师在英语优质课竞赛中获三等奖。

学生在各种比赛中硕果累累。(1)参加“青春中国”小学生作文竞赛,我校33名选手获奖。(2)公司中小学生计算机操作竞赛中,白露同学、郭换青同学获一等奖,罗路同学、李舒妍同学获二等奖,王东同学、刘梦琦同学获三等奖(3)参加公司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八名同学参赛四名同学获奖。(4)在第二届小学语文大阅读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获知识竞赛第三名,获课本剧表演二等奖。

2、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促进队伍整体发展

学校坚持依靠教师原则,积极创造教师成长之良好环境,整合优势,培养骨干,带动全面,促进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从教师的“备、教、批、辅、查”等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勤指导常督促,切实抓好新教师的辅导工作,同时发现和确定一批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法,让更多的老师到外面学习听课,两年来,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得到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人均花费1000元;学校为鼓励老师们订阅书报,每人每年补贴50元;为激励老师们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学教研竞赛活动,学校做到经费满足、奖励从优。学校开展的校本研究也丰富多彩:全体教师上常规课;骨干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外出学习的教师上汇报课;学科教师有教研作业,班主任有经验交流。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电子教案编写、英语培训等,学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校并和大家一起参加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年,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很快,整体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有的已成为教学骨干。

3、完善了校园网建设,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面向广大师生、社会单位及个人不断丰富学校网站服务项目,扩大学校网站服务内容。加强电脑和网络管理工作,制定了《车厢小学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对于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网上游戏者给予重罚,对于向网上传送教育信息、教育资源者给予重奖等一系列规定,并由指定人员负责实施。结合公司教育部举行的网页、课件制作大赛,把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本管理等方面资料通过校园网站充分上网交流。期末阶段教务处统计由学校教师自制的电子教案、课件、复习试卷份。校园网络的开放式运作不仅锻炼了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整合能力,改善了育人环境,还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学习、工作环境更加和谐,良好校风和团结氛围更加浓厚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雏形。本学期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勤于实践,讲究奉献;成员之间相互补台不拆台,以诚相待,合作共事,政治上和谐,思想上合拍,工作上合力,事业上合心,用自身形象、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影响整个教职工队伍,带动整个教职工队伍;不断丰富知识涵养,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威信。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品位。按照东风教发2003{36}号文件《东风公司实行教师师德档案制度的办法》精神,学校与教师签定师德建设责任状,建立“师德档案”管理体制,教育教师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思想,努力做到日常工作“零失误”。

在校支部领导下,校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了丰富多采的益智、健身等活动,如:知识竞猜、开心辞典、排球比赛、毽球比赛、迎新年冬季长跑……职工参与率达100%。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职工审美情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形成团结、健康、上进的良好校风。

主要做法:

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深化学校的教育科研

一学期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使教师明确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发挥网络优势,深化学校的教育科研:

(1)、配合公司教研室的说课竞赛对数学教师进行有关辅导,搜集网上资源,观摩学习。随后,数学教研组进行集体讨论,并用于日常教学当中,效果较好。

(2)、加强电子教案制作、使用力度,校长亲自授课,对电子教案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校长为老师亲自制作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经过参与、探究,主动获得的知识。更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并使创造力得到发展。电子教案的开发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成了我校教育科研的一大特色。

二、以竞赛活动为动力,加快学校素质教育的步伐

为了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精神,我校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朗读比赛、数学基础知识竞赛、口算比赛、音乐素质比赛、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田径选拔赛、书法绘画比赛、电脑操作比赛、六项技能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从学科上来看,活动不光有语文、数学的比赛,还有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的较量;从形式上看,大部分活动我们都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体现活动的群众性和基础性,意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的作文竞赛、朗读比赛、数学竞赛、田径选拔赛、美术书法竞赛、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在教研室组织的第二届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展中我校六年级学生排演的课本剧《牛郎织女》博得满场喝彩,知识竞赛中我校选手不畏强手、勇攀高峰获得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为特长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体现成功的喜悦。

三、以特色教育为窗口,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我校近年来的办学思路。学校重视活动类课程以及英语和信息技术等新开设的课程的教学。严格执行新的省颁《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认真上好技能科和活动类课程。本学期,我校校本课程的建立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开学初,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组,以校长为首、由中青多学科代表组成。学校领导班子先学习,接着,校长给教师就新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及原则进行讲座,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教师们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开设了电影课、英语口语交际课、书法课、毽球训练课、数学实践课。每周安排一节课。每位任课教师编写本学科方案,为了做到办法可行,我们对每项课程开发的方案都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通过“课程开发”。如遇到新情况再加工。校本课程开发还刚刚开始,我们感到它得到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和认可,它对发展学生兴趣、培养特长有重要作用,是对小学校现行课程的必要的补充。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由过去的课程被动执行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成为校本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开发者、利用者。我们还在中高年级的部分班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教给学生初步的电脑知识,让学生学会电脑操作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网络教学打下基础。我校还组织了绘画、书法、科技制作、舞蹈、合唱、电脑、军号等十多个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

(1)加强开放性实验室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方便进行各门与电子设计相关课程的实践学习及课外电子设计活动的开展,成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必要的。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应配备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烙铁焊台、常规元器件、单片机开发板、EDA开发装置、计算机等工具和设备,这样学生可以方便地到开放性实验室进行自己的实践学习和兴趣小设计,不仅会对课堂的理论学习有一个很强的巩固作用,还能为正式的电子设计大赛做一些铺垫作用。

(2)强化电子协会的带动作用

高校的电子协会在培养学生电子设计兴趣,提高学生电子竞技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常常也是电子设计大赛的主要力量。利用电子协会的号召作用,每年招纳新人,扩充电子协会的规模,展示电子协会的成果和作品,提高刚入学的新生对电子设计大赛的兴趣。在电子协会中老成员带动新成员,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作用。

强化与电子设计相关的课程设计

与电子设计紧密相关的几门基础课程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EDA技术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功底。这些课程的任课老师除了应该在理论课上采取一些特殊手段让理论的分析和讲解详细而透彻,还应该在实验教学和对应的课程设计做到严格把关,使学生在每门课程设计之后实践操作能力都有进一步提高。

设立合理的奖励制度

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对电子设计大赛的积极性,学校应该设立一些合理的奖励制度。在教师方面,应该给以适当的工作量以及评优评先的一些优惠条件,如果设计大赛获得奖,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学生方面,除了分析电子设计大赛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对毕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外,适当的奖励激励机制同样是必要的。这样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得到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

完善的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思路

1赛前动员

比赛前,大概在暑假刚开始,开赛前动员大会,可以激发同学们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大一的可以来感受电子设计的氛围,帮助查阅资料,学习实战经验,为下届比赛积累了人才。大二大三的同学是电子设计大赛的中坚力量,尽量多的激发参与,参赛人数越多,挑选的机会多,就越能出现优秀的团队。

2基础培训

为了提高队员的动手能力,针对电子设计竞赛赛题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实践课程培训阶段的初期,应设计和制作运算放大器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A/D电路、D/A电路及键盘显示电路等。在这过程中,要求参赛队员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制作,通过电路设计、实际制作、调试和总结报告,可以掌握各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调试技巧。

3赛前集中的阶段性综合项目培训

基础性培训后,参赛队员在硬件制作、调试,软件编写和调试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做出功能满足要求的作品还有一定难度,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以往年竞赛题目或难度相当的题目作为阶段性培训的题目,让第一阶段的题目较简单,给队员们一些适应空间,第二阶段的题目难易度接近实际竞赛题目难度。

(1)第一阶段

首先,布置题目分析题目。带队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从题目入手,解剖题目,分析思路,找出合适的方案。在这个时候关键是教会队员们如何根据题目,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先前培训的积累以及队员们自身的优势设计出更好的技术方案。其次,合理的分工,全心投入软硬件的制作和调试。在一个只有3人的参赛队伍中,合理分工,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绩。分工明确,才会让每个参赛队员不会感到盲目,有事请干;分工合理,才能让各位参赛队员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参赛队伍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高。

也就是说,硬件电路设计制作强的队员进行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软件编程能力强的队员做系统的代码编写,资料收集能力强的队员给队伍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再次,系统集成联调以及性能指标的测试、完善及优化。将各个成功调试好的单元电路组合成系统,按照题目要求,参考历届电子设计大赛竞赛获奖作品的格式测试系统的各项指标参数,对测试结果与要求存在一定出入和还没完成的各项指标应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争分夺秒,争取有所突破,做得更好。最后,完成设计报告,并做第一阶段的总结。

比赛时间的最后阶段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撰写电子竞赛的设计报告,它反应了参赛队伍对竞赛题目的评析、方案论证比较、系统硬件设计细节、系统软件的设计流程、系统组装集成及调试结果等,在满分为150分的前提下,技术报告就占50分,所以参赛队员必须按照技术报告提出的内容、格式、版面、字体字号等相关要求进行撰写。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基本过程与第一阶段大体一致,区别在于该阶段的布置的几个题目难度更接近正式比赛的难易度。如果说第一阶段旨在建议队员信心,掌握比赛的大体流程,熟悉资料的收集方法,增进团队的合作意识,那么第二阶段就是展现各团队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分析题目、软硬件制作调试、报告制作等各方面能力综合体现。

4赛前准备

(1)赛前模块准备

由于电子设计大赛时间的短暂性,赛前的模块准备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能过有效的准备好单元模块,并在电子竞赛中用到,无疑会节省更多时间来提高系统性能指标,为获得更好的成绩提供保证。首先是根据前面各阶段的积累,准备一些常用的模块,如单片机最小系统、可编程器件最小系统板、A/D、D/A、电源模块、功放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发生模块、程控衰减及放大模块、传感器检测电路等。其次,根据邻近比赛时,公布的元器件清单有针对性准备一些模块,

(2)赛前其他准备

常用的仪器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毫伏表、直流电源、频谱特性仪等必须准备齐全,并能熟练的使用。根据公布的元器件清单准备其数据手册资源、应用电路及元器件封装等,同时应该根据推测做必要的元器件补充,并将各类元件有序放置,方便比赛中快速找到。另外应根据自己选择题目方向准备好各类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并有序归类,提高查找效率。

5比赛中注意事项

比赛过程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但更需要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为了顺利而高效得结束短暂的比赛,比赛的注意事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首先应该严格遵守竞赛纪律,携带好能证明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随时备查。其次合理的安排竞赛的时间,注意防暑、防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现象。

结论

电子竞技比赛方案范文篇12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改革,电子技术,本科

0.引言

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学生电子类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直引导高校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每一届的竞赛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动手能力强的电子人才,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今高校电子类本科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的大多是每所高校最具动手能力的学生。但从交作品的情况看,即便是优秀学生,某些学生的电子设计水平还是明显不足:有的学生拿不出一点成果,既没有硬件电路,也没有软件程序,甚至没有设计论文;有的参赛学生虽然把一些硬件电路板做出来了,却因为程序调试不通过,即使设计论文写得再好,也没有达到题目的基本要求。而从这些学生的参赛过程,可以分析其在电子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面窄

面对竞赛题目,方案选型、实际产品制作,学生表现出知识面非常狭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来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都过于注重教科书的个别经典案例,而对实际应用、设计思路却知之甚少,导致面对设计题目时不知所措。论文大全。

因此,电子专业教学中就要加入大量的关于电子设计、应用的内容。应该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剔除对实际应用意义不大而偏重理论研究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留给考研学生或研究生学习。另外,集成技术和芯片封装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增加新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内容,使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进而着重分析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集成电路的应用。因此,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增加介绍一些新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等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跟电子设计有关的选修课、讲座以及技能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2.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虽然做过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但制作实际产品时却不知从何做起,基本的电子制作技能较差,不能做到布线规范、焊接牢固、懂得排除故障等等。若一个电子设计者不掌握这些技能,那么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做成实物来调试,也就不能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论文大全。因此,这些都是把电子产品付诸实际的基础技能。而部分学生缺乏技能锻炼,能力亟待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压缩纯理论的教学内容,把时间留给学生多做实验、多做实习、多做电子产品的设计,而且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实践练习仔细做、重复做。譬如电子工艺实习时,制作电子产品的每一步骤都应该让学生操作:从电子元器件(包括贴片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到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再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包括拆焊),整机调试、测试,最后写出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缺一不可,而且应该在实习中安排若干件电子产品,让学生通过这几件产品把每个步骤都重复几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练就制作电子产品的功底,在真正设计电路的时候,就会减少因为制作上的失误而导致调试失败、产品完成不了的机会。

3.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

一个电子产品的开发,包括方案论证、器件选取、单元电路调试、电路图的设计、电路板的制作、程序编写、调试及系统测试等内容。这一方面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系统概念,对整个方案的选取有宏观的把握;另一方面,又要求设计者对每个单元电路有相当的把握。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中,部分学生会因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而导致整个系统最终失败或开发停滞不前。而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每个知识点都熟悉,但是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关系错综复杂,多个模块组合成一个系统的时候,驾驭能力明显力不从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强。论文大全。

学生出现此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乏电子设计的锻炼。所以,可以改变以理论带动教学的传统思维,尝试以典型产品来带动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譬如以电子时钟作为主题,当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一款电子时钟;当学生学习单片机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思想重新设计一款电子时钟,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电路结构实现同样的功能;随着课程的继续,在基本的电子时钟的基础上逐步加入闹钟、整点报时、语音报时等等功能。用这种方法推广到以多个典型产品来带动教学,学生就既能掌握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到设计技术,更对基本的电子产品烂熟于胸,这不止对其比赛,对其以后的工作或深造也是极为有利的。

4.眼高手低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极能检测学生的电子设计功底。若学生在课外不花大量时间浸淫在电子设计的世界中,很难锻炼出设计实际产品的能力。很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验、实习、小设计等都能很好地完成,考试也能高分通过,就觉得自己能自如地参与竞赛。但实际上,在有限的四天三夜的竞赛时间里,真正能踏踏实实做出实物,调试成功的却凤毛麟角。这反映出学生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审视,眼高手低。

针对此情况,可以开展校内电子设计大赛,这样既可形成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有审视自身能力的机会,也可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为更多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更能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其次,建立电子设计竞赛训练中心,定时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或组队选题、设计,进行电子制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5.结束语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问题。[2]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再一次证实了问题的存在,也正在促进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又会提高竞赛的水平。竞赛与教改,必将互相要求、互相促进,共同为培养优秀的电子人才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蕊,刘国通.电子设计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7:145-146

[2]巩恩福,江兴盟.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谈第二课堂与人才培养[J].电子制作,2008,1:7-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生物基础知识归纳范例(12篇)

    - 阅0

    生物基础知识归纳范文1篇1在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里,总共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元素20多种及重要的化合物80多种。其中重点学习13种元素:5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钠、镁、铝、铁、铜。8.....

    新闻传媒专业就业方向范例(12篇)

    - 阅0

    新闻传媒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公民新闻;传统媒体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村”的称呼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字,全球任.....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