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1

一、微信自媒体平台盈利案例及模式分析

1.内容输出型——广告营销模式、订阅收费模式

内容输出型的特点是依托媒体内容输出而产生收益,最广泛应用和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就是广告投放,也就是广告营销。广告商将自媒体人微信平台的用户关注度置换为投放广告的资源,在文章的页面贴广告图文及链接、文章中夹带广告获取收益。腾讯网科技中心原总监程苓峰离职后,办起了自己的自媒体,在2013年以一天一万元的价格出售其“孕峰”公众号平台上的广告位,在文章末尾贴上“广告图片+链接”。唯品会、瑞库德猎头以及金山旗下猎豹浏览器率先在其平台上广告,使程苓峰3个月收益20万元。在对其成功模式成为讨论的焦点的同时,有声音认为,程苓峰的成功可能只是特例,他的成功源于自身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对于行业的了解和敏感并非一般人可以匹及。对于大多数自媒体人来说,并不具有程苓峰这样的基础。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自媒体人创作的内容向阅读者收费来取得收益,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自媒体人的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有很高的价值。订阅付费模式是腾讯于2015年8月27日推出的功能,出发点是为了推动和保护原创。需要付费的文章只能阅读文章开头的部分,剩余的部分需要通过付费才能继续阅读。腾讯希望通过用“用户+流量+收入”这样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原创保护工作,使原创内容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但付费阅读的模式对内容要求很高,既要保证读者在阅读后有收获,又要确保在有限的文字内诱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引导读者完成支付的动作。

2.社区强关系型——会员付费模式、粉丝捐赠模式

社区强关系型强调的是基于庞大粉丝群及用户黏性而言的,以自媒体人为核心,吸收聚合的粉丝为聚落,从而形成的一个社区,这个自媒体人在这个社区内往往带有类似明星的光环。基于社区强关系的盈利模式,需要自媒体人本身具有程度较高的公信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不然难聚合成足够规模的社区。会员付费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基于社区强关系实现盈利的模式,以“罗辑思维”为例,罗辑思维6个小时内售罄5500个会员名额,成功吸金160万元。对于自媒体人来说,会员付费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自媒体人更加专注于生产内容,不用劳心去接广告就能取得丰厚的盈利。对于会员来说,也免除广告的干扰。但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其一,要有能够集聚庞大粉丝群的能力,此为前提;其二,自媒体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对于会员来说有价值或意义,这对自媒体人自身有较高的要求。粉丝捐赠模式相对于会员付费模式来说功利性很小,这是2015年初微信推出的最新功能,实质是一种“物质性的点赞”。例如,微信个人公众号“入江之鲸”,作者会在文章的末尾附带一个微信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就可以给这篇文章进行打赏,打赏金额由作者后台自己设定,有时5.20元,由此可以看出此种模式带有不稳定收入的可能性,但是不带功利心的创作推送具有人情味,有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粉丝基础较好,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3.服务输出型——线上咨询模式、O2O模式

服务输出型的自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特别是在微信和电商连接,微信在线支付功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服务输出型自媒体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上咨询模式,通过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收益。例如“餐饮老板内参”这个公众号,其粉丝30%是餐饮老板,30%是餐饮食材供应商和设备提供商,剩下的是对餐饮感兴趣或正在从事餐饮行业的人。运营者秦朝有个12人的团队,主要通过策划与咨询获利,他们帮助老板粉丝们做营销策划或新媒体咨询的单价是15000元,每月大概有10多万的收入。另一种是O2O模式,通过微信自媒体线上营销带动线下的经营活动及线下消费。自媒体人通过在微信自媒体平台上收获影响力,将影响力链接到自媒体线下举办的讲座或活动等,以带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进而实现盈利。财经记者,前奇虎360移动互联网社交、健康、女性领域的战略投资人苏娟创办了“她生活”微信,专做女性情感营销,运营4个月收获20多万优质轻熟女粉丝,线下开展约会主题活动,一小时约会时间拍出的价格949元。服务输出型盈利模式的收益大小要根据服务类型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维持服务的可信任性及客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O2O模式适合各商家或自由职业者通过微信自媒体这个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拉动线下的营销盈利。

4.品牌展示型——自媒体联盟模式

品牌展示型是指自媒体人依托微信自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品牌特色,以品牌内涵吸引受众对品牌的认可,拓展品牌实现增值。要想运营好一个品牌就要像线下经营一样,拥有团队分工负责来维持品牌的内容与质量的同时,要有专人负责营销盈利。实际上,任何自媒体在初步取得成功后,都应该考虑对已经获得的成功形象进行维持并推广,把品牌做大则更容易被人所注意和信赖。然而很多自媒体人只娴熟于内容提供,对于经营和推广并不了解,所以就需要考虑加入更懂得经营的人来负责自媒体的推广才能长久盈利。以WeMedia自媒体联盟为例,WeMedia是国内最大的自媒体联盟,通过吸纳各个领域的自媒体人形成了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覆盖人群更多的自媒体联盟,目前拥有自营媒体200多个,自媒体人500人,来自科技、网络、生活、时尚、娱乐、汽车、财经、文学等多种多样的领域,粉丝人数已超3000万,以用户兴趣与热点为核心,实时推送有价值的信息抵达用户,辐射影响的主流用户5000多万。其运营模式是在联盟内选出负责人承接企业的广告需求,再依据各自媒体的特点,把广告分派给相适应的自媒体个体。术业有专攻,让内容生产者专心提供优质的内容,让更专业的广告经营者来负责广告销售的顺利完成,这样的安排更加高效和便于管理。联盟为每个自媒体公众账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推广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可以共享的商业资源。这样一个联盟将众多的自媒体人聚集起来,能够生成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强大的凝聚力,就如一个更夺目的明星,联盟产生的光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注意,而专业高效的运营管理也能联盟更加为人所信赖和追随。因此,联盟能够保障高效运营,同时形成品牌效应,增强用户黏性。

二、微信自媒体盈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1.增强内容专业表现力和社区关系

解决自媒体人才思枯竭的一个办法是可以采用UGC模式,从用户那里获得灵感或内容的源泉。程苓峰认为,单靠个人思想做内容无法长远的,每个人头脑中的东西,几个月就耗空了,没有新鲜的东西,久而久之读者就会疲倦,所以要做记者型自媒体人,学会提问、分享,天下人观点为我所用,才是长久之道。这样一来既能丰富自媒体的内容市场,减轻自媒体人的工作压力,不至于落得绞尽脑汁、江郎才尽,也能加强自媒体人与相关用户的联系,增强用户黏性。增强用户黏性是考虑自媒体人社群影响力持久性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关注者和自媒体之间的黏合度就是在增强自媒体的社群强关系,这种强关系就是发展两者之间信任的表现。“信任”体现在很多社会化媒体中,人们一般会信任自己所关注的人,信任并传播他们的信息。即依托这种信任关系,自媒体人可以开展口碑营销,关注者充当着自媒体扬声器的作用,基于对自媒体人的信任向外传播消息,从而使自媒体人收获更多的关注者,拥有更大的社群,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培养消费群。因而社区强关系型盈利的关键在于搭建和利用关注者与自媒体之间的社区强关系。

2.打造个性化平台,市场细分、窄化

2016年微信公众号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选择小而美的、具体而精准的需求点作为运营的方向。如何做到在众多自媒体中脱颖而出?有亮点、内容精致又专业的产品是关键。就像人们观看视频会想到优酷、爱奇艺一样,专注于一种感官体验,给订阅者带来独特的印象与记忆,能使订阅者下次再有此类个性化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你。创造自媒体的独立风格,在这个人人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往往会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餐饮老板内参”“凯叔讲故事”“烩设计”这类公众号,既有特定的受众对象,又有细分的传播领域,在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以内容细分及市场窄化确定自媒体的受众和内容定位显得格外重要。要在这片红海中独树一帜,内容的细分是必然选择,正是未来自媒体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选择。3.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资本注入对于更多自媒体人来说,建立一个自媒体公众号很容易,但要使其形成品牌并使其拥有价值、维护价值和保持增值并非易事。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自媒体人没有品牌意识,尤其对于抱着“试试看”和娱乐心态的一众网民,更多的只是想要依托自媒体的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收获一点注意力;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只专长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自媒体人不善于经营推广,因而难以维持自媒体的价值。综合前面所述的几种盈利模式来看,具有可持续化的盈利模式就是把自媒体打造成品牌,利用媒介手段积累品牌的关注度,吸引企业融资。自媒体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外界资本的介入,有了启动资金的支持,让媒体人去做内容、做推广,让第三方资本为其运作提供资金支撑,以便保障自媒体进行更为精致优良的内容生产,更为高效的营销推广,收获更宽广的商务渠道和更丰富的盈利模式。以自媒体为展示平台,以打造品牌为核心目标,配备资金以保障精良的内容稳定产出,配合有效的营销推广,保持用户黏度,才能使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化发展。针对自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内容制作是关键,独特的内容设置决定了读者定位,而维持和发展这批读者则是自媒体人的首要目标,其次才能谈变注意力为经济的手段和途径。无论采取哪种盈利模式,内容是基础,读者获得内容就像去商场购买商品,只有质量赢得了消费者信任,各种营销手段才有了意义,品牌才能持续发展。

作者:蒋明明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传统服务业支柱的旅游业与新兴电子商务产业结合产生的旅游电子商务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归纳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盈利策略提供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旅游电子商务;盈利策略

1旅游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相关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在《E-BusinessforTourism》中给出概念: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增进知识共享的过程。业内普遍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构建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曹冬认为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是通过电子市场反映产品流、服务流以及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它可以描述企业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但关键所在是可以体现企业在电子商务运作中创造的价值,以及从中获得的利益。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客户价值、客户范围、企业收入来源、企业价值链相关活动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旅游电子商务的分类

2.1平台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此类平台可以使企业不必自己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而通过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的会员就能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为游客提供服务等,这样能够使企业极大地减少成本,十分有利于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这类网站的业务模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具有特色的单一主题型旅游网站,代表网站有中国古镇网,这类网站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网络广告收入、会员费等。第二类是垂直型搜索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提供搜索信息为用户服务,如去哪儿网等。去哪儿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用户点击收费,比如向用户提供酒店信息的搜索,当用户点击某一家酒店的链接并完成酒店预订时,该酒店便会向去哪儿网站支付一定费用。第三类是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这类网站为旅游企业提供中介服务来盈利。如携程旅行网等,这类网站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广告、旅游交易费以及为旅游企业提供的其他服务。

2.2传统旅游企业自建的网站

此类旅游网站主要由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传统的旅游服务企业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等自主建设的在线旅游服务网站,如江苏中青旅网就是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这些企业直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绕过了旅游中间商,减少交易环节,能够以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与顾客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网站在向客户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使得企业能够实现销售和利润最大化,此类网站的主要盈利来源为销售旅游产品的收入。

2.3地方政府自建网站

此类网站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目的旨在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景区所在城市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它的运营模式与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相似,代表网站有运城旅游网。

各类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为许多游客出行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及服务,比如游客可以提前预定好机票和酒店,制订适宜的旅行计划。随着旅游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合理利用旅游电子商务,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最终达到提高利润并促进行业发展的目的。

3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现状及盈利问题分析

中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旅游网站的建设开始于1996年,发展却非常迅速。但是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受我国目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以及旅游网站功能不健全、网上交易安全性差、电子商务模式较为落后等问题的影响。从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旅游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的完善和提升;二是新兴旅游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发展成熟。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盈利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企业主要收入来源渠道狭窄,网站运营和维护成本高,竞争激烈,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信任度较低,传统旅游企业不重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4旅游电子商务盈利策略与建议

(1)加强网站建设与宣传,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缩短网页加载时间以及优化网站首页来吸引游客访问。功能完善且内容丰富的网页能够改善用户的浏览体验,吸引顾客回访,在提高网站的口碑的同时为网站做了有力的宣传。

(2)加强营销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实施降价策略、在多种媒体上投放广告(如搜索引擎优化)、口碑营销、事件营销以及公益营销等。

(3)培养专业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策略,企业要积极招聘兼具电子商务行业以及旅游业知识的人才,并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人员培训与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以及处事能力。

(4)合理筹资及投资,电子商务企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面对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等棘手状况,因此如何获得投资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吸引投资者的重点。另一方面当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要进行合理的必要的投资,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如携程旅行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必要的企业收购来扩大业务范围。

(5)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在吸引新客户的基础上,更重要的保持老客户的忠诚度,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就显得尤为重要。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指企业通过对客户行为的深入了解,主动把握客户的需求,通过持续的、差异化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服务或产品,最终实现客户忠诚度的提升。企业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首先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能够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能够提升企业销售业绩并且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6)加强品牌建设策略,旅游电子商务的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商业模式高度的可模仿性使得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树立自己的优质品牌就显得尤其重要。口碑好的品牌不仅能够吸引新的顾客,更能保持老顾客的忠诚度,品牌效应能够在降低用户的搜索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信用。

【参考文献】

[1]倪娟.电子商务模式的盈利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2]王建梅.国内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分类及盈利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11(13).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1篇3

〔关键词〕老龄产业;产业政策;市场需求;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D2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3-0114-08

一、引言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2013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老龄人数将超过4亿人。新的大批的城乡老龄人口的增长,使一些专门为老龄人口提供消费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活动可以独立出来,逐步形成跨行业与部门的特殊的老龄产业体系。而日益增多的多层次与多类型的老龄人口群体的需求快速增加,也为新兴的老龄产业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日渐式微,从而迫切要求市场来承担起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职责,而我国传统的养老事业的运作机制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商品性、市场性需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来填补这一不断扩大的需求空间〔1〕。由此,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的非常时期。

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和一般的实体产业的发展有诸多区别。老龄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确定其战略地位、战略思路、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制度变迁的态势,探讨市场化、社会化的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机遇和路径选择等问题,从而为老龄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宏观决策依据与产业政策保障。

二、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的老龄产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而开始兴起与加快进程,老龄服务与产品生产活动不仅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并在许多领域还开始出现独立分化。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开始有较大量的民办养老机构兴办,2010年以来再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增长阶段。但就其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老龄产业正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其发展水平、制度规范与运作机制等方面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老龄产业相比较,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老龄金融保险、老龄特殊产品生产等行业的发展更为落后。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为:

1.老龄产业的市场供需关系失调,老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供给不足。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需求及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迅速增加,我国老龄人口的市场需求总量也呈加速增长的态势。据有关资料测算。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与总人口各自的平均消费需求量之间的比值在1.44和2.50之间变动。据预测,我国在2050年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老龄人口与总人口各自平均消费需求量的比值可能在2.01左右,即约占总人口市场需求量的41.65%,每年增幅为0.69%。从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的规模变动上看,2000年估计为2000亿元,随后呈加速上升态势,至2015年预计为62100亿元。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而所形成的老龄市场很可能会超过同期发达国家的水平。〔2〕但是,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的许多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都还没有相应的市场供给来对接。以老龄护理服务业为例,目前我国主要依靠民政部门的社会救质的养老院来应对需求,而按照3%老龄人口作为入住养老机构的基本需求计算,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年需求可达到约6000亿元的规模,而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实际供给能力还不足1000亿元。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离退休金、退职生活费、医疗卫生费、再就业收入等购买能力在4000亿-5000亿之间,但老龄市场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差距巨大。〔3〕

2.社会和一些政府部门对老龄产业发展的认识滞后,老龄产业的管理方式与体制还没有实现全面的市场化转型。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对我国人口高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即将显露的重大负面效应还缺乏足够的清醒认识。例如,许多人对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造成乡村家庭结构变化的认识浅薄,对农村老人、尤其是大规模劳务输出地区农村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估计不足;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未来时期可能会出现的从事高龄失能老人护理的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社会上许多人长期将老年人口的事情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看待,对发展有偿的商品化服务颇有异议。而一些政府部门则往往认为老龄问题与自己无直接关系,老龄工作属于民政部门一家的事情。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对当地GDP的增长贡献不大,难以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政府的一些相关部门往往在有关老龄产业发展的规划、投资、资源配置和政策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超前意识。政府对老龄产业的管理方式和体制与市场化转型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3.政府对老龄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和政策落实与实际要求有较大差距。老龄产业是一个以“夕阳”人群为服务对象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类似于农业的弱质产业。主要表现为老龄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老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偏低;老龄产业投资回收期较长;老龄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等方面。因此老龄产业虽然市场需求看起来庞大,但投资者却往往缺乏足够的逐利动力,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和起步阶段,需要公共财政等给予大力的扶持,才能够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现较快的起步、成长和壮大。但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还缺乏政府的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与集中管理,有关的扶持政策碎片化,投入资金不配套,导致运作成本高,实施效率低下,形不成规模效益。此外,老龄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的扶持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而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方财力有限,对老龄产业的支持缺乏力度。许多中央出台的优惠政策到最终落实,还有许多环节与障碍需要克服。如在调查中就发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重点是保证民政系统的福利院的正常运作,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等扶持政策都还难以落实;当地的国有保险公司也未按要求配套开展老年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活动。

4.老龄产业普遍面临启动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投入的“瓶颈”问题。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是适应老龄人口对“机构养老”模式选择的重要举措。但是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反映面临前期投资的资金筹集难和土地供给难等问题。其中资金筹集主要靠社会集资入股方式解决,银行贷款比重偏低。而土地投入则主要靠租赁农村家庭建设用地或生态绿化用地解决。目前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普遍偏低,社会保险不全,也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养老服务业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存在一线护理人员收取小费的行业。调查发现,一方面目前普遍存在有政府经费支持的公办养老机构需要排队入住和“一床难求”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收费偏高、环境较差的民办机构床位空余或季节性闲置的不合理现象。一些老龄特殊产品的技术性开发,老龄人口的消费品营销等活动,也要求较多的前期投入和政策性扶持。因此,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资源的投入方面需要通过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采取一些特殊的模式和机制,才能够使其较快地发展起来。

5.政府对老龄产业中长期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与统筹规划。老龄产业是一个跨行业与部门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目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体系中缺乏独立门类的统计途径,政府有关部门对整个老龄产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投资水平、资金收益率、从业人员结构等基本情况都不清楚,产业的规划和计划也缺乏基本的统计依据。〔4〕此外,与海洋产业、环保产业和旅游产业不同的是,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来对老龄产业实行全面的行业性管理。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门来承担,但与民政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公共服务范围不尽吻合,而老龄委主要是对相关部门的活动发挥协调作用,该机构并没有直接的对老龄产业的管理职能。就产业成长规律而言,新兴产业创立和发展的初期,以政府扶持培育为目的的中长期规划编制至关重要。但过去政府在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中,往往缺乏对综合性的跨行业的新兴产业的专项研究和规划工作,导致在经济发展规划内容中出现老龄产业的“缺位”;而在社会发展事业的规划内容中又难以将老龄产业发展的问题纳入,导致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被“边缘化”。

三、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推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1.发展老龄产业必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老龄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求,而且还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老龄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经济资源,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要通过市场化、商品化的老龄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使政府老龄事业更加集中于对老龄人口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供给,使其他类型老龄人口的需求逐步由市场化的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形式来实现满足,充分发挥市场对养老需求的经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2.推进老龄产业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养老事业发展相结合。老龄产业的服务对象决定其始终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慈善等社会保障体系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老龄产业一方面要基于市场机制来实现高效配置资源和适应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功能,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加以补充与完善,扩大服务覆盖面与增加服务类型。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的基层平台,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有偿性的特色个性化服务。要通过老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供给与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使老龄产业与养老事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3.发展老龄产业需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老龄产业的弱质特征决定在整体上属于微利性产业。与农业等部门类似,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更多地在于提供社会必需的准公共产品,更多的是发挥社会效益。要通过老龄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其中更多的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弱势劳动者的充分就业。要通过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取得老龄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要通过满足中高收入老龄人群的一些非基本需求、奢侈性需求的特殊产品与服务,提高老龄产业的盈利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引导更多的劳动者和人才在老龄产业就业。

(二)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类型为老龄人口提供服务与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在于围绕社会的有效需求来提品与服务。老龄人口分多种类型,其需求也有明显差异与重点区别。老龄人口服务对象原则上可以按照:城镇与农村地区老人;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和社会救助老龄人口;低龄、中龄和高龄老人;复合生活家庭与独立生活家庭(包括“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亚健康和病残老人等标准进行分类。目前阶段的老龄产业主要面向城镇的中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口的需求提供服务与产品。其中老龄休闲旅游产品、老龄金融保险产品、老龄房地产产品主要针对中高收入家庭和低中龄健康老人的需求;而养老院、老人医院等老龄护理服务业主要针对中高龄老人和病残老年人。

2.以政府的老龄事业为基础内生性发展老龄护理服务业,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老龄护理服务产业体系。这里的“养老事业”是指由政府主办的、以财政预算的公共投入为主的、以社会救助老人为主要对象的公共福利事业,其活动一般可以被界定为非营利性质。由政府经办的养老事业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管理规范,设备齐全,信誉度高,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采取内生性的发展模式,依托县一级和乡镇一级的老龄事业性质的养老机构,对非社会救助老人开展有偿性的护理服务,逐步发育成长,到一段时期后再使之分离出来独立发展,不失为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选择。依靠事业特征明显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有偿服务项目,也是当前发展老龄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3.以多元化产权模式与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老龄产业成长与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方向选择,其不仅对消除大型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一些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也作用明显。老龄产业在实施混合产权制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如一些地方通过采取混合产权制度来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可以大大减轻民间资本的投资负担和降低交易成本。如采取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的共有产权的模式实行股份制经营;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后招标私人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模式;利用条件较好的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对政府保障对象老人(如“三无”、“五保”和“失独”老人)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以多种方式实现与老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的有机结合。老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准公共产品与服务性质,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龄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实施提供服务平台与载体。政府的许多对老年人口的福利供给,也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对老龄产业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财政补贴、补助等方式,为符合政府服务对象的老人提供救助与福利。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群众团体以义务、资金设施资助等各种方式支持老龄产业的发展,实现城乡老龄人口的福利的全面增进。

5.以社区老龄服务为平台,将老龄产业的服务项目渗透到居家、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之中。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城乡老龄人口的养老需要通过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模式来实现,因此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是充分满足老龄人口多种特殊需求的平台,如餐饮供给、电子商务购物、日托护理、上门医疗保健等项目,都可以由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机构的低价有偿服务来具体实现。政府应当加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开展有关居家养老的个性化的有偿服务业务,在不减少社会公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社区有偿服务范围,增加社区服务的就业岗位和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商品化运作机制

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运作机制。老龄产业基于其特殊的战略基础和运作效率发挥特征,必须对一些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

1.建立有利于老龄产业稳定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老龄产业具有明显的弱质特征,但同时也需要保证最基本的盈利水平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老龄产业由于现阶段正处于需求扩张时期,整体上产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低,从而对一部分持有资金安全偏好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通过政府公共财政等资源的适度投入为引导,推行多种扶持政策和保障制度安排,从而形成能够满足产业和企业的微利为基础的扩大再生产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成本,如实行经营补贴以达到企业的基本盈利水平,从而吸引民间资本对老龄产业进行投资和资源存量的扩张,形成对老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化、商品化供给的利益驱动机制。

2.完善老龄产品与服务市场供给的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运用合理的老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调控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按照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满足不同类型的老龄人口的多种需求。其中按照高中低家庭收入的老龄人口的不同层次需求,来确定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格,是培育老龄产业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由于社会老年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因其收入来源有限,对市场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决定了多数老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应当以成本为基础;而对于城市中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口的非基本需求,则应当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偏重于以效用来确定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同时要积极解决老龄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扩大有效的市场需求,使价格机制正常发挥其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

3.加强政府多部门协调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老龄产业涉及的行业众多,目前缺乏专门的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尤其是在多元化产权制度并行以及与老龄事业混合运行的背景下,为了使资源优势互补、收益分配合理,管理职能发挥正常,需要建立新的多部门管理的协调机制,做到多部门密切配合,使公共资源与民间资本有机结合。要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实现土地、资金、人才、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努力提高政府机构对老龄产业的管理效率。政府对老龄产业的管理与监督必须依据相关法律与法规实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弱势老龄人口的各项合法权利。

4.突出老龄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发挥机制。老龄产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天然的联系;其产品与服务带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公益功能和显著的社会效益。政府对老龄产业绩效的评价,应当从该产业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出发,侧重从增进社会福利、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等角度进行评价,以扶持老龄产业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

五、近期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选择

1.重点优先发展老龄服务业。服务性消费是现代产业生产的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老龄人口的最终需求主要以服务性消费形式出现。许多老龄特殊产品的消费只通过老龄服务业的市场化服务活动才能够最终得以实现。例如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材,只有通过老龄医疗保健服务业(如医院)的业务活动,才能够成为老龄人口的最终消费品。老龄房地产业等建设投资最终需要依托老龄护理、医疗、保健、娱乐、休闲等服务业的配套发展来得以回收。老龄服务业无疑是老龄产业主体,其中:老龄护理产业、老龄医疗保健产业、老龄休闲旅游产业的需求在当前增长迅速,而社会供给则明显不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具有进一步扩展的广阔空间和巨大商机。

2.重点解决机构养老的资源配置不足问题。我国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以及人口高龄化的趋势,都显示社会化的机构养老模式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目前各地应当按老龄人口总数3%-4%的比例来规划未来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规模,开展机构养老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快填补机构养老在用地、房屋面积、床位数量、设备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缺口。应按照“9073”的比例合理配置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经济资源。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发展各种类型的机构养老项目。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来解决养老机构的土地供给问题,按照重点发展行业提供贷款的政府贴息等优惠政策。

3.重点解决中高收入老龄人口的需求满足与提高。老龄产业与传统老龄事业的区别在于商品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有较强货币支付能力和较高层次需求的中高收入家庭老人。如目前我国境外旅游的人数中60岁以上比例占到40%以上。从长远来看,老龄产业发展要从保证满足老龄人口的基本需求逐步提高到满足高档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中高收入家庭老龄人群的高档次养老护理、境外旅游休养、高雅文化娱乐,养生健康保健、商业性高额度补充保险等产品与服务,在一定阶段后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商机。

4.重点围绕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老龄人口的有效需求来开拓市场。目前我国城镇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其收入水平高于农村;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的比例已经超过51%,到2022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加速发展,农村老年人口迁居城镇的比例也会较大幅度增加。老龄产业发展要求相对集中的人口集聚居住环境,因此市场化、商品化的老龄产业更多地是面对较高收入的城镇家庭的老人。老龄产业的发展应当首先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逐步向小城镇和农村扩展与辐射。农村老人主要采取乡村社区互助合作的养老模式,可以在乡镇福利院、卫生院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和业务的方式来发展老龄产业。

六、老龄产业发展的措施与产业政策建议

老龄产业是一个依托盈利性经济主体运作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健康成长需要依靠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为了更好地发展老龄产业,需要积极探索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老龄产业政策与措施。

1.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团体广泛开发多种养老产品和提供服务项目。目前我国老龄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还十分单一、粗放,开发的力度和广度明显落后。许多已有的产品也缺乏特殊专门用途或效用。必须在政策上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发老龄产品和增加老龄服务项目。如生产老年人专用特色产品(食品、保健品、器械、服装、特殊工具等)、开发个性化的“夕阳红”旅游项目、开发多功能的老年房地产、建立综合性的老年医院和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开发多种老年保险产品和老龄金融产品等。依托机构养老模式,积极开发养老人群跨地区购买、租赁老年公寓居住和长期异地度假消费;支持企业推进老龄产业的专业化、集群化、连锁化发展,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各种专业化、集群化和连锁化的老龄产业群体。在社区养老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品牌养老机构的承包经营来发展城镇社区养老机构的连锁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一些特殊救助老人实行居家服务。鼓励企业申报老龄产品专利,支持和发展老龄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和品牌商店。建议参照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的模式,在县一级行政区普遍建立公办或民办的老龄专科医院,解决老龄人口就医看病的特殊需求。

2.实行多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老龄产业。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直接消耗系数大,要求较多的资金、劳动力的投入,但盈利水平低、投资回收相对缓慢。在目前一些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利润率下降、产品滞销的情况下,通过对老龄产品生产销售和“机构养老”等服务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转移到老龄产业领域。建议参照目前的残疾人产品和服务的办法,对专业化的经营老龄产品流通销售企业实行免税的政策。对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的常年性经营实行标准化的床位补贴,对有关机构新增床位实行一次性补贴,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采取政府投资兴办养老设施后向私人租赁或私人承包经营;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营业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等扶持措施,以保障老龄产业经营机构的基本利润率水平,促进老龄产业稳定发展和逐步壮大,形成老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政府兴办的社会养老事业为基础,内生性地发展社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老龄产品和服务项目。要充分利用公办养老机构、公办医院等的存量资源和优势,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尤其是政府民政部门的乡镇养老福利院在用地扩张方面的潜力较大,可以通过租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住宅等方式进行空间扩建,再向社会资本出让有偿服务的经营权,接收城乡非社会救助老人等入住养老。建议利用经营状况不好的一些“二甲”以下的医院和利用政府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重点满足一部分患慢性病的老人的养老需求。

4.抓紧制定地方性的老龄服务业行业标准,规范老龄产业经营服务的内容和基本活动。目前我国缺乏老龄产业的相关行业的标准,造成经营活动不规范,所建立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良莠不齐,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应当尽快制定出地方性的老龄产品和服务的标准,积极准备国家初次的老龄产业行业标准和产品服务标准。

5.加强政府对老龄产业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与中长期规划工作。要加强政府老龄委员会的统筹协调职能,组织民政、发改、人社、卫生、计生、国土、住建、财政、税务、工商、文化、旅游、教育、商务、工信、银行、保险等部门,共同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建议由发改委牵头,安排制定综合性的老龄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相关项目布局,安排投资和用地指标等。建议由政府统一规划,多元化投资,在二、三级城市普遍建立综合功能的“养老园区”,集养老、保健、康复、医疗、休闲、度假、文化、娱乐、运动、教育、餐饮等为一体,以满足中高收入家庭老人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建议由统计部门负责,开展老龄产业的典型抽样调查和利用经济普查方式进行统计调查,全面系统地摸清老龄产业的资源家底。

6.积极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面临的土地供给“瓶颈”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当充分挖掘城镇国有存量土地,同时将老龄产业的用地纳入供地计划,按照城镇保障房建设的模式,对相关养老产业项目实行划拨、按开发成本价格出让。政府以土地入股参与开发等多种方式,解决养老机构的土地投入资金回收慢的问题;建议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养老机构建设的使用政策。允许社会公益性的民办养老机构采取长期租用乡村集体的闲置土地,建设较高标准的养老机构;或者开放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市场,允许农村集体以建设用地、农村家庭以宅基地入股等方式,发展股份制的商业性的民办老年公寓。

7.抓好“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模式的综合性配套建设。应当通过加强“社区养老”模式的充实、完善和提高的工作,有机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加强机构的老龄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社区养老”的各种有偿服务项目,充分满足老龄人口的多种需求。多渠道筹集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慈善事业的投入。建议对社区养老机构的水、电、气等供应按照城镇居民价格标准收取;或采取政府专项补贴的办法,以体现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城镇原有社区要通过整合、购置、租赁、腾退、置换等方式,配套建设老龄服务设施;对新社区一律要求将老龄服务设施纳入规划,由土地使用权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

8.加强老龄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产业人员队伍建设。政府应当增加对老龄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方面的公共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增加对老龄产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就业岗位。要通过保障老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合理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险,吸引、稳定和扩大老龄产业的从业人员与专业人才队伍。劳动就业部门要对一线护理人员实行免费职业培训,逐步实现职业技术证书制度。要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老龄护理专业的规模;在医学院校普遍建立老年病医疗、保健、康复有关的专业,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中高级专业人才。规范老龄医疗保健和护理的职业操守,普遍提高老龄职业人员的思想、文化、技能和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万本根,赵喜顺.重视老龄问题,发展老龄产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2).

〔2〕袁培.老龄产业的供求分析与现实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8).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1篇4

一、市场环境1.1背景及政策扶持政府报告中,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重要规划,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已然而至,未来养老健康产业在我国将迎来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国家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基本国情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方针。同时政府也愈加重视养老问题,近几年来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养老的政策,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不少养老相关政策,相关政策汇总如下: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6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2.8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780万张,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3.8张,这与发达国家床位数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根据相关机构预计,到2018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将突破3万个。

就当前而言,中国的养老产业已经形成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养老金融业是核心板块,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左右,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1.2市场规模由于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刚开始发展,尚无真正成熟的模式,也没有以养老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并且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涉及极广的新兴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根据社科院2016年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所以无论是从商机角度还是老年人的需求,养老都已经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新“风口”。养老产业细分市场众多,主要包括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四个领域。资本蜂拥养老细分行业。

1.3行业趋势

数据说明:

从百度搜索指数可以看出,养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关注度逐步上升,人们更加愿意选择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如上图,搜索养老院,可以看到“养老院”的相关词分布情况,从这些相关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养老服务正成为资本新的选择,特别是高端养老院建设;

人们比较关心养老服务收费价格,收费不透明,信息不公开是行业需要解决的痛点。

1.4用户画像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养老行业关注者有以下三个特点:

30~49岁的用户比较多,这些都是对养老有潜在需求,提前规划的用户。

男性和女性用户关注占比均衡,养老是普遍需求,没有男重女轻的说法。

沿海发达地区关注度更高,相较于内陆地区的用户,这些地区的用户经济状况更好,文化水平更高,思想上更超前,接受新事物。

1.5“互联网+养老”新模式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随后,发改委、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通知,提出要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倡养老服务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与养老相关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互联网+”新型养老产业。

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银发浪潮下的养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互联网养老服务并没有像老龄化那样“来势汹汹”,在老年群里中,互联网养老服务资源严重失衡,特别突出在以下几点:

网络社会中的老年人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尽管互联网日渐普及,但老年用户比例很低。以微信为例,5.49亿活跃用户中,50岁以上的人仅占2.3%;与中青年人群相比,老年人在互联网显然是“小众群体”。互联网生产商和服务商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年轻人身上,以致老年人的需求往往被忽略。因而,鲜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手机应用,而与养老相关的互联网产品则更为少见。

产品设计缺少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互联网本身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但很少有产品注意到老年人需要的是更加便捷的一键式操作服务应用。对于他们而言,看似方便的滑屏、翻屏、搜索、返回都是颇具难度的“技术活”。现在很多产品都具有多种功能,以致老年人难以掌握。

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养老最大的掣肘。在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中,很少有人使用互联网金融应用,这与子女的“教导”有关。因为很多老年人的子女反复叮嘱其不要在网上做与钱有关的事情,且老年人中也流传着诸多老年人上网受骗的故事。老年人掌握的互联网安全知识较少、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对网络欺诈的识别能力较弱,是网络诈骗中最容易受害的人群。互联网养老的普及,需要建立在老年人能够独立完成支付的基础上,故而必须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线下服务质量影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老年人与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很少购买虚拟的产品和服务,其需求大部分都要以线下形式完成。尽管互联网企业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线上服务的质量,但无法控制线下的情况。例如,一些使用互联网购买线下服务的老年人认为,质量参差不齐让他们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敬而远之。

1.6养老行业门户网站的重要性互联网最重要的理念是共享,而互联网养老就是将不同人群通过互联网进行串联,以更大程度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但只有线上平台的共享是不够的,还需要线上与线下互联、网络平台与养老机构服务衔接。

门户网站作为养老行业信息的“制高点”与“风口”,直接面向的是老年用户,为用户提供的是与养老行业相关的信息、资讯和服务,重要性突出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养老行业整合的需要。养老行业门户网站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对于处在养老行业的机构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养老行业门户网站可以将本行业的企业和服务聚集在一起,为企业提供和寻找专业信息和用户的平台,帮助企业发拙更多的潜在目标客户。

为企业寻找目标用户。养老行业门户网站的一大特点就是目标用户匹配度高,来到行业门户网站的用户的需求一般都是该行业相关,所以企业可以很方便的发掘出更多的潜在用户,为企业的发展和良好形象的树立提供用户基础。

方便满足用户的需求。养老行业门户网站中的内容都是与本行业相关的各类信息,所以用户在搜索引擎中找到门户网站后可以在找到所有与该行业相关的信息,很方便的满足目标(老人)用户的各项需求。

及时行业信息。养老行业门户网站作为行业信息的风口,用户能及时的看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如法律条文修改后的及时、国家政策的修改文件等。这些都是用户想要第一时间知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信息。

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线上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了,企业可以通过在养老门户网站中自己的线下服务产品,这样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老年用户提前了解或购买,还可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渠道。

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连接器(门户网站)”,能够在老年用户中形成影响力,在行业中树立权威,将老年用户与养老机构企业连接起来,为老年用户提供养老全流程线上指引服务,为养老机构企业提供信息展示与潜在用户挖掘。

1.6竞品选择

根据搜索指数和行业影响力,报告选取了“枫网”(湖南本地)、“养老信息网”、“养老网”三个平台作为竞品分析对象。

1.6.1平台定位

枫网:国内中老年人网络媒体和互动平台。(湖南综合排行靠前的站点)

养老网:专为养老机构和老年用户提供养老相关信息及配套服务,是一个方便、快捷、可靠的养老生活指引平台,让每一个养老机构和关注养老的用户成为改变养老现状的原动力。

养老信息网:集社会新闻信息、老年人生活信息、养老信息及全国养老院查询平台等各类与老人相关的综合信息为一体的综合型门户网站,为中国1.3亿的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网上服务。

1.6.2产品结构图

(1)枫网

从产品结构图中可知,枫网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新闻资讯、互动交友、情感咨询、法律援助、老年理财等实用性特殊服务以及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电子商务平台,基本上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信息获取、社交、生活服务等需求。

但因为太全,导致了功能的堆积,造成整个网站混乱臃肿,无疑给用户增加了使用压力和难度。

(2)养老网

养老网因为定位就是聚合和展示机构信息的平台,所以在功能设计时着重于机构的信息检索展示、机构服务(招聘)这两块,相对于“枫网”来说,面向对象更精准。

(3)养老信息网

从产品架构可以看出,养老信息网提供了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服务,如生活信息、社保、健康保健、养老院查询等,同时,也为养老机构提供了建设指引,每个栏目都有目的指向性,功能合理归类隐藏。

1.6.3产品功能

从总体功能来看,枫网功能更丰富,涉及场景更多。

枫网与养老信息网根据用户兴趣,设立了论坛版块,大大加强了用户间互动,增强了产品使用粘性。

三个平台上的内容都是采用平台自创、第三方平台抓取和UGC的模式。

老年旅游作为当前热门的旅游产品,目前还只有枫网开设了针对老人用户的旅游板块。

三个平台都注重移动端的发展,都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1.6.4页面排版

(枫网,首页+列表)

(养老网,首页+列表)

(养老信息网,首页+列表)

养老信息网的首页内容从视觉效果上来看,明显比其它两个平台要杂乱,信息承载冗余。

三者的信息列表页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前两者信息列表采用了纯文本的形式,而养老信息网采用了图文结合,相较于浏览体验来说,图文形式更适合老年用户浏览。

枫网与养老网在导航栏设计上一样,只摆放一级菜单栏目,二级菜单全部内置,养老信息网则将一、二级菜单全部陈列,菜单太多,容易导致用户选择困难。

二、用户需求2.1痛点目前养老产业产品、服务定位不清,不能满足老年用户需求;

营销手段过于传统,传播力不足,知名品牌少;

养老类专业网站少、内容匮乏、更新慢、体验差;

养老服务企业机构频率低,网上涉老信息分散,难发现;

老年人群网络应用能力低,没人教不会用,产品设计较为复杂的不会运用。

2.2机遇互联网发展迅速,养老产业和老年人未跟上时展的步伐,目前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互联网养老公司都注重细分领域,却忽视了老年人群本身的客群特性,他们需求特殊,对网络认知度低,单一产品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老年人对产品忠诚度高,认可某样产品后,会持续关注;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家形成行业影响力的养老类分类信息专业网站。

三、产品设计3.1功能规划内容输出。针对老年用户兴趣爱好,开设不同栏目,实时更新行业最新动态,内容来源有UGC、平台原创、第三方平台抓取等。

用户体验。针对老年用户使用习惯,优化产品设计风格、内容排版、交互细节。

用户角色。针对不同用户需求,设置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两种角色。

互动交友。增加内容评论及社交,重组老人新的人际关系。

3.2盈利模式通过大量的免费咨询、大小热点新闻、服务吸引老年用户浏览,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保持较高的点击率和行业影响力,然后吸引养老服务企业进驻广告和产品投入。

具体盈利模式有:

广告盈利

付费会员盈利

在线商城盈利

抽成盈利

四、自身能力4.1团队情况目前项目团队成员涵盖运营、产品、设计、媒介、文案编辑、前端开发、后端开发,人员配置完全满足产品运营与开发全流程。

4.2成本支出前期项目支出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工资)、软、硬件成本(服务器、域名、开发框架购买、短信服务)、市场开拓、运营成本(SEO、PPC)、后期维护升级成本。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我国作为一个老龄化正在加剧的国家,关注老人这一社会群体愈发重要,而养老问题也变得更加贴切人民生活,探究如何养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从传统的养老到现在的养老模式,对养老模式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与持久发展也就变得尤为必要。我国农村养老的财政资金出现巨大的缺口,对于我国农村养老入不敷出,背负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对于政府而言,急需寻找到一种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途径。PPP模式的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迎合了政府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当展的要求。

PPP模式是指以某一特定项目为对象,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现代融资模式。在共赢的理念下,PPP通过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私人部门的民间资金、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相结合,从而使双方的合作产生“1+1>2”的效果。农村养老保障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农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更是一种区域性质的公共产品,其属性是在政府现有财力约束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从长远看,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应由国家和集体为主体来提供,并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但是政府主导原则不等于无条件地优于市场原则,因此要求在坚持政府主导及引导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入企业和个人的资金,不但有助于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搭便车”现象。除此之外,PPP模式农村养老,政府、企业与个人共同出资缴费,发挥了财政调节稳定经济的职能和福利职能,使得社会更加公平、稳定和和谐。

过研究该项目,进而充实PPP模式的实践运用与完善农村养老的管理模式。不但解决我国农村养老资金的缺口问题,而且会注入更多的民资基本,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养老保障作为准公共商品,以政府全权代办不仅加重了财政压力,也降低了市场效率。而完全交由具有逐利性的市场则难以体现其保障社会公平的作用。因此通过将PPP模式引入农村养老,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方向,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公平和发展。

二、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剧。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农村地区尤为严重。从横向看,尽管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严重,但从纵向看,我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并呈高龄化发展的趋势。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了高抚养比。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农村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我国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养老现状堪忧。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紧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从多个问题、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把“老有所养”列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五个有”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现实的农村养老问题尚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和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选择等方面,在这方面财力投入有限。据调查资料显示,占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2%左右,而占总人口30%左右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88%左右。农村养老服务设备缺乏,娱乐生活单调。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特别是空巢老人,患病率高达75%。农村一些子女养老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敬老爱老氛围不浓厚。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老年人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更加不利于提高我国农村的养老水平。

我国现行的传统养老院模式难以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就我国目前的养老院而言,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心病。首先,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价位高――住不起。以北京地区的爱慕家养老院为例,据里面的工作人员透露,一个样板标准间(内置两张席梦思床、一个柜台,一台固定电话、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阳台等),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其次,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住不进。北京市现有的养老服务床位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人数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5%至7%。我国现在在农村建立的公办养老院数量及其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的养老需求。

三、PPP模式农村养老具体应用

采用系统分析的定性分析法,主要目的是对PPP模式农村养老这一系统作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评估这一运营制度下的农村养老带来的社会效益,这是支撑PPP模式运营下去的核心依据所在。引进GCC要素系统原则,将PPP模式农村养老视为一个系统,则该系统了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对PPP模式农村养老做出合理的绩效评价,我们需要分别针对其三个基本要素做出各自的绩效评价,最后汇总得出综合绩效评价,即PPP模式农村养老带来的社会效益。

政府PPP农村养老职能。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的问题,加大财政的投资和补助,确保农村养老的资金安全性。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科学、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养老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采取对养老金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不定期检查,确保农村养老金的合理使用。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有能力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私人企业,并对企业实行合同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准公共商品的供给质量;PPP模式下的农村养老,其筹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相比传统的公办养老模式,这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宏观监控职能,为最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不进行直接干预,而只负责宏观调控以及对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协调。此外政府还为社会的低收入者给予财政补贴,提供基本保障。

企业PPP农村养老职能。私人养老金管理公司参与管理运营,私人股份公司向政府注册后,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机构,承担收缴保费、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发放养老金等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从中短期运营角度分析,由于在农村建立养老院能就地雇用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且PPP模式农村养老院运营实行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盈利归企业所有的管理机制,故企业不会有亏损的风险,以此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并有可能实行盈利;从长期运营角度分析,企业倘若在前期能实现盈利,将盈利积少成多,并转作企业资本,有利于从事PPP模式下政府应允的其他营利性市场业务,凭借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更大的盈利。

农村居民PPP农村养老职能。农村养老居民通过现金或非现金等灵活的缴费方式交纳部分养老费用后,“就地养老”,能享受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舒心和温暖;除此之外,PPP模式农村养老院的建立与运营需要雇佣一定数量的服务人员,而这恰好为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经过PPP模式农村养老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筹资环节,PPP模式农村养老从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农民个人缴费、私人企业投资以及社会慈善机构捐助等筹资渠道筹集资金;从资金形式上看,不仅有现金缴费方式,农民也可以用农产品换养老、土地换养老等,以非现金方式灵活缴费。管理环节,在PPP模式的运营方式下,政府将农村养老服务“外包”给私人企业,并按企业的服务质量给予相应报酬。由此相当于政府利用经济手段督促私人企业保质保量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服务,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益性。监管环节,PPP模式下的养老新设养老资金统一账户,全面负责养老金的收支。

于政府而言,PPP模式农村养老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养老服务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与个人而言,有利于在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同时在农村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最终缩小城乡差距;于企业而言企业投资于农村养老,亏损时由政府予以财政补贴,盈利时此些盈利所有权归于企业,从长期来看企业实现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还能从事政府的捆绑业务,实现更多的盈利;于社会而言,有助于解决农村要的资金短缺,并且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与繁荣。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提出以下的建议。

第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强调政府的责任与增加经费投入,政府不仅增加财政投入,用于养老机构的规划与立项、土地征用、基建等方面,还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予以扶持。同时设立专项进行补贴,鼓励更多的社工、护理等专业人士服务老人。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规范约束,加大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实行分级化服务,以促进良性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6

医养结合运营成本定向服务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深,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高龄老人、失独老人、慢性病老人等不断增加,其对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而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的重大发展与转变,是应对未富先老状况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与失能化的重要措施,这也是一种有效运用企业存量资产、发挥企业医疗资源优势、实现企业服务社会、创造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而该养老机构往往经营活动的资金回报率较低,投资需求相对较小,流通过程中成本较高,利用国家政策的灵活度较低,这给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二、民营养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投资回报率低

养老行业本身具有前期投资大,见效慢,资金回笼率较低的缺陷。按照目前养老产业普遍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计算,普通养老机构收回成本至少需要10-15年。并且,与公办养老机构不同的是,民营养老机构没有政府提供免费的办公大楼,也没有稳定的财政拨款支持,因此,民营资本为主的养老企业生存更为艰难。

2.民间资本投资较小,以观望为主

由于当前的民营养老机构有着之前提过的投资回报率低的现状,并且在各个方面仍然比不上公立养老机构,市场认可度较低。对民间投资者来说,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使手中的资产不断增值,所以投资养老机构这种低收益的项目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较低。一些主动将资金投入养老机构的资本所有者的目的甚至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慈善行为,但仅仅从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并不能够很有效的促进民营养老业这一产业的发展。

3.成本管控力度不足

长期官办养老机构的行业主导形成对成本的管控力度不足,事实上,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成本控制。民营养老机构与公立养老机构不同在于,民营养老机构最终目的还是尽可能的获利,也就是利润最大化。在市场价格没有很多优势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直接控制成本能够直接明显改善盈利质量。

4.缺少对国家扶持政策的创新应用

当前政府对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各级政府也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但是,由于国家准许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政策出台时间较短,一方面,大部分有关部分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导致政府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当前民营养老产业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不深入,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灵活度较低,忽略了对国家扶持政策的创新应用。

三、民营养老业经营管理方式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1.加强民营养老机构与公私立医院、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合作。

在政府相关负责人的监督下挑选合适的合作厂商,形成“投资―分销―均利”的合作模式,拓宽引资渠道。同时了解国家政策,购买有相应国家减免或补助的医疗药品以节省开支。,同时与医疗器械供应商合作,通^网络等相关渠道购买医院更换淘汰下来功能齐全的二手设备,在保证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功能的同时节约资本。

2.运用适当的营销策略维持并且逐步增加民营养老机构的客源。

民营养老机构要想盈利就不应该仅仅考虑从成本上进行控制,减少开支,还应该主动招徕顾客。如,运用人员推销策略,聘用合适的老年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人口相传地向其同龄人宣传入住该养老院的优点好处。运用广告策略,在老年人汇集的老年文化中心设立广告牌宣传,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当地政府合作,定期组织参观医养结合型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以提高养老机构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3.探索“以高养低“分步骤的定向服务模式

针对目前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依然照搬公立养老机构较为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以高养低“分步骤的定向服务模式。结合目前国内,尤其是重庆市经济仍处于较为快速的增长期,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服务类,尤其是高端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同时中产阶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赡养老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断加重,而公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现有养老机构仍主要提供的是中低端的养老服务,高端养老服务较为空白,所以主要前期将主要的资金、资源投入到高端养老领域,从养老院设施和人员服务两方面入手,养老院设施主要参考国外较为优秀的民营养老机构的规划建设,同时与重庆市南岸区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价格定位于高端市场,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之后,利用良性的资金周转,早日实现盈利。

在本市高端养老市场初步取得具有竞争性的市场地位后,有稳定的现金流的前提下,可以将盈余资金投入到中端养老市场。适当扩大养老院的占地面积,购入质量较优的内部服务设备,并对中端服务客户限时开放高端服务设施的使用。同时,扩大服务人员队伍,适应中端养老服务市场的形成。在建设中端市场时,也要注意维护高端市场客户的核心利益,开放的高端服务要有计划和限度,防止高端客服的流失。

四、结语

总之,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缓解依赖于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民营养老业是我国养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养老行业起步较晚,民营养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在一些现有的好的基础上,比如医养结合模式下,民营行业积极参与和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且灵活运用民营资本的优势,利用现代管理知识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民营养老行业会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晔.浅谈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

[2]肖云,陈涛.老龄背景下民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的优化.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7

现象:地产和险资涌入

截止到201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预计到202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至14%。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挣,目前看,老年人群体已构成很大的消费市场。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逐渐老去的这一部分人,他们有人生最高的财富净值、有脱离儿女走向专业养老机构的新潮养老观念,他们居家养老的住宅需求正在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转型领域之一。

早在2008年,保利地产已涉足养老地产研究,他们做成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保利地产养老设计标准》。直到目前,保利上海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小区才开发建设。保利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胡在新坚信,养老地产前景非常广阔。今年2月,保利地产公布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其中指出,将北京作为试点区域,在养老地产等新地产业态形式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同样,远洋地产2010年即开始启动了对老年地产的研究工作,这一研究就是两年多的时间。今年,远洋的首个机构养老的产品模型——亦庄项目即将启动。

2010年底,万科也高调宣布养老地产已成为旗下业务版图的新分支。万科总裁郁亮要求万科北京、上海公司在两地首先探索突破养老地产的成熟运营模式,而利润率问题,万科并不是很关心。随后,万科在其全国的部分项目中,逐渐配备养老地产产品。除了保利、远洋、万科等开发商积极进入养老地产之外,以泰康、新华、平安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也积极圈地,他们旗下多家中高端养老社区相继竣工。

考察完日本和美国的专业养老社区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聘请专业公司针对不同地方进行专门的养老调查,花两年时间于2012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圈地成立养老社区。据透露,泰康人寿目前又在接洽相关政府部门,希望拿下广州生物岛价值数十亿的土地,建设南方第一单养老社区。

在泰康涉足广东之前,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就已考察了广东多个地市。据新华保险内部人士透露,康典对珠海的满意度较高,新华未来考虑健康和养老,目前在西安和武汉买地,筹建健康管理中心。

在长时间的调研观望之后,中国平安进军养老地产的路线图也浮出水面——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五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中国太平集团7月底还在上海投资设立了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约20亿元在周浦设立太平养老社区。

随着地产及险资大佬的蜂拥而入,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养老地产的潜在市场版图。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中国老年人群上升的速度不亚于城市化的速度,老年公寓在国内属于稀缺产品,如何解决这块刚性需求很重要。

困境:拿地难经营难

尽管各路“神仙”在养老地产的开发和项目争夺上都显尽神通,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却遭遇困难重重。投资者们在这领域遭到了种种问题:拿地难、运营难、发展难有如大山一般压得他们喘息困难。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毫不隐晦地指出,“尽管土地有一些优惠,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盈利颇有难度,我们也是摸索了10年才开始盈利的,其他的养老企业更是步履蹒跚。”在戴德梁行华北区策略发展顾问主管及董事王晨博士看来,国内还没有一家养老地产的运作是成功的。

土地,是养老机构最难突破的瓶颈。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若非出于无奈,并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商会拿高价拍得的土地去做养老地产这种投资大、回报期长的项目。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更多的企业是打着做养老地产的旗号低价圈地,然后卖住宅。同策咨询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总监张宏伟指出,开发商在获得土地时,土地市场尚未明确规定有养老地产用地性质,因此,当前要开发养老地产,只能在现有经营性用地基础上获得。缺乏政策支持,土地价格往往和市场价格看齐。从理论角度来讲,土地价格成本较高是导致养老地产很难盈利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实的情况是,城市规划领域没有养老产业用地这一土地用途,商业型养老项目基本都是建设在国有出让用地上,多数养老项目只能以招拍挂方式获得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医疗用地等,导致前期土地成本非常高。

除了拿地难,养老项目的经营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花样年总裁潘军曾坦言,养老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开发能力,也不是投资能力,而是管理能力。

远洋地产养老业务发展中心营销负责人告诉《经济》记者,养老地产是一个涉及到较多产业链的复杂行业,其中除了适老化设施营造之外,还包含老年活动、老年教育、老年医疗护理等方面。她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保留。

戴德梁行华中、华西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及董事黎庆文指出,不同类型老人对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包括养生、护理和治疗,而这三个专业领域进入的台阶都相当高,不是普通服务商能够随便跨越的。目前在这样的专业服务体系发育远不成熟的情况下,让普通房地产与之对接,肯定没法找到着力点。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8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企业和公益组织的新型组织形式,在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人说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采用企业运作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表现,有人说社会企业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企业被视为非营利组织寻求可替代资源或建立社会价值管理图式的创新行为。兼具社会责任和运作效率的社会企业可以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通过自身盈利维持组织的运作,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加符合扶贫帮困的社会企业形象。

杨家宁认为“社会企业被视为是一个以新的方式聚集资源以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社会企业提供服务或产品来追求经济活力化,为边缘群体提供发展机会,这就涉及到新的组织形式的建立,其成立是为了低收入或有保障的人群创造就业或培训的机会,该类组织具有社会目的和经济期待,以企业化途径满足社会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期待。”①

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传统养老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今,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在全社会关注养老问题的同时,社会企业发挥市场运营的先天优势,在社区养老方面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社会企业在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方面可以发挥先天优势。

在社区养老方面,许多地方采用的都是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服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有一部分社会企业取代了政府的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福安社区服务中心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全区老年人的需求满足,同时通过由居民自己出钱购买企业提供的服务来赚取一部分利润,维持企业的部分日常开支。这种为了某一种公益性目标,采用商业手段运作的企业就是社会企业,这种类型的社会企业广泛存在于公共服务领域,分析和研究社会企业的运行状况对我们深入认识和分析社会企业的发展趋势有重要作用,也为社会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借鉴。

福安社区服务信息中心是当地民政局社区办引进的大型智能化社区服务企业,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安置、社区居家养老等服务项目的大型智能化社区服务企业,企业目前以居家养老项目为核心,以服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要任务,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企业创立初期正处于居家养老模式探索阶段,企业借此机会探索出一套依靠电子保姆呼叫器提供求助,求救呼叫的智能化平台,解决老人记不住复杂号码、有急事时子女不在身边的困难。

企业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弥补了子女不在身边的缺憾,福安的工作者相比家人来说更专业,服务也更加周到。企业创始人李经理在政策指引下,探索公益性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率先在当地试点,社区老年人十分愿意接受这样的专业服务。福安从一开始为社区居民开通服务热线到建立一号通综合服务呼叫中心、一键通居家养老智能求救求助系统、一卡通便民服务智能结算系统,逐步发展为一个拥有系统的服务方案,靠营销服务卡获取利润,自力更生的社会企业。

在全社会思考居家养老模式的局面下,福安使用电子保姆呼叫器成功将居民与服务中心连接起来,老人们有买米买油等代购物品的需要时可以按动绿键来寻求服务中心的帮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在20秒之内回复电话,如果老年人突然遇到疾病突发,可以按动红键,工作人员看到红键紧急求救之后,也会立即回复,并会短信通知家人和服务中心主任,确保老人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助。福安正是看到了这个平台在居家养老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使得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和智能化。

福安作为一家独特的致力于养老服务的社会企业,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收取较低的服务费用,既不同于一般机构养老,也不同于一般的家政公司服务,而是基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养老。福安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特别之处是特别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三无老人设计的生活服务帮助模式,为老人在家养老创造了新模式,福安从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成一家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福安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服务、紧急求助服务、钟点工服务、老年文化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代办预定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综合维修服务等。福安致力于公共事业,通过智能化平台整合资源,开辟了一种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子女们有各自的事业,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有什么需要不方便求助子女,仅有养老保障金是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的。机构一位负责人坦言,更为现实的是,养老问题完全通过公益性是不现实的,机构要运作下去,就要有自己的资金来源,有盈利企业才能生存下去,也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有养老保险,有退休金,但是有困难还是不知道可以找谁帮忙,对于子女们来说也是,他们大都在外忙碌,自责没有时间给老人关心,给老人寄去的钱最后成为了孙子、孙女的压岁钱,自己却不舍得花一分钱,我们做子女的孝心还是没有实现。像福安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能做的就是为老人们提供公益,比市场上的服务质优价廉,子女们只要将孝心传递到福安,由福安代替子女给老人尽孝道。

我们看到,社会企业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为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商业活动的新型组织形态,社会企业的双重特征,使得它在完善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政府职能的缺失和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社会企业采用商业企业的商业管理模式,而不是行政管理体制,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政管理体制往往模式僵化,不能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企业经营策略,所以社会企业采用商业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自身获取经营利润,是高效率追逐利润的保障。社会企业家是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们不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的目标,而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在社会企业发展初期,往往会遇到资金不足、企业员工消极怠惰、基础设施不完善、领导和员工时有矛盾等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的方法考核员工。

一些社会企业往往在发展初期处于亏本经营阶段,如果顺利度过亏本期,社会企业就会获得长久的盈余期。所以社会企业的长远发展依赖企业管理者的远见卓识。总的来说,建立一种真正的社会企业家精神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新追求,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能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注解

①杨家宁.社会企业研究评述——基于概念的分类[A].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第21卷第3期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和谐视角下的社会企业[A].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23卷第3期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海南省

一、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气候统计数据显示,三亚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563个小时,每年近300天为晴天,全年长夏,年均气温25.5℃。冬季受太平洋暖流影响,即便是最冷的1月,三亚的平均气温和海水水温都在20度以上。三亚的温暖相较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严寒,在疗养寒湿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用对气管炎、风湿病尤为明显。

三亚是世界公认的宜居地。大气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一,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以上,而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其负氧离子仅有每立方厘米20左右。作为热带雨林原生地,三亚有林地12.1万公顷,封山育林区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64%。此外,部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有9个,总面积1349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4.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8.4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市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极大优势。

(一)“候鸟”老人不断增加,需求旺盛

随着三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候鸟式”养老领域占据了国内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将三亚作为他们养老的优先选择地。

有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三亚市“候鸟”老人人数已经接近40万,其中来自哈尔滨市的老年人就达到19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老人获知相关信息的渠道,大多为亲友或同龄老人的介绍和宣传,此类信息在老年群体间的迅速传播决定了“候鸟”老人的人数仍然会以一个较快的速度继续增长。

(二)“候鸟”养老机构少,设施不完善

与庞大的“候鸟”老人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亚数量较少的养老机构。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截至2014年7月,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养老机构仅为七家,其中两家为民营,四家为公办,且仅对本地老人开放,而通过寻找却发现这两家民营养老院并不存在。七家中的最后一家是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在150张左右。除已注册的养老机构外,还有一家酒店专门成立了“候鸟部”对异地老人进行养老服务。该酒店主要针对候鸟老人到三亚养老的住房需要,为其提供床位,总床位数在100张左右。该酒店计划在2015年夏天以前,建成300张床位的规模。以上就是三亚市所有正规养老机构的接待能力,而这一供给量远远无法满足“候鸟”老人的需求量。不仅如此,“候鸟式”养老机构在硬件的资金投入方面较为薄弱,养老机构宣传投入少且力度较小,消费者对养老机构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导致许多问题随之呈现:房屋面积较小;消防安全无法保障;卫生条件、医疗条件等较差;缺乏老年人需要的无障碍设施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三亚市候鸟养老机构都无法满足“候鸟”老人的需求。

(三)流动性强,经营成本高

“候鸟式”养老本质上属于一种迁徙行为,其特点为流动性极强,即整个过程中老人的目的地不固定,这使得企业经营周期延长,节奏变慢,服务时间分为一个月、几个月、半年不等,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选择“候鸟式”养老的老人主要分三种类型:度假疗养型、安家型、投资型,这三种类型的老人流动性较强。经营“候鸟式”养老的企业――万福年华的管理者表示,从事“候鸟式”养老这一行业由于“候鸟”老人流动性强而导致获利困难,有时甚至会面临亏损的局面,不利于“候鸟式”养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入资金的回收,许多同行都因此退出。而少数幸存下来的企业则属于公办民营性质,他们依靠政府的补贴来维持持续经营。

此外,冬季十一月到二月属于“候鸟式”养老产业的旺季,“候鸟”老人在此期间蜂拥而至,床位往往供不应求,企业获利颇丰。然而到了属于淡季的夏秋季节,“候鸟”老人的回迁将会导致床位需求骤降,供大于求。养老企业空置床位较多,而务工费、设备维护费、房租等仍需开支,早期盈利不足以弥补后续开支,导致企业年终亏损,难以为继。经营业务存在的季节效应决定了“候鸟式”养老企业经营的高成本和盈利困难。

二、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这一新型养老方式抱有偏见,认为只有居家养老才是最符合其内心愿望以及现实需求的养老选择,而被送到养老机构则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老年人落后的养老观念使得“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市场供需不平衡

相关企业或机构的发展滞后于养老老人激增的需求。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候鸟式”产业处于发展尚不成熟的初期阶段,冬季相关行业尚未具备足以吸纳庞大需求人群的服务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候鸟式”养老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海南三亚的产业基础难以与其他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地区之间的供给水平与需求数量难以在不同水平地区合理流动,以至于地区性供求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产业体系不完善

“候鸟式”养老产业的体系并不完善。其产业构成大部分为未经规范的个人经营的短租房。当地人把房子承包给个人,承包商与房主签订合同,再把公寓租给“候鸟”老人们。这些承包商有的会提供饭食,有的会组织老人去海边娱乐,有的雇佣护工为老人提供相对周到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并未明码标价,且尚未形成定则和规范。除了短租房,还有极少数的企业经营的“候鸟式”养老机构。但这些短租房和企业经营的养老机构只是独立经营,与政府及其他类型养老机构并未产生紧密联系,难以形成成熟完善的养老体系。

(四)未建立起专业化服务队伍

目前,全市养老机构专业护工仅占护工总数的20%,剩余护工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这些下岗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护理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护工对“候鸟”老人的护理只能在他们入住的集中时间才能进行,且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的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排斥,使得不仅本地人不愿意做老年人的护养,外地人更加不愿意,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但是养老公寓对专业护工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大,专业化服务的供求极度不平衡。

(五)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海南省养老服务产业总体水平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候鸟”养老机构经营存在不确定性,总体营业状况不理想,容易出现亏本经营。针对以上情况,海南省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对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收住本地户籍的老人给予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但仍仅仅使少数一些海南三亚老年公寓实现了盈利。虽然海南省平均每年需支出财政补助资金2700多万元,但是养老机构接收的对象大多是外地“候鸟”老人,因而无法享受到政策补贴。政府的支持力度过小,显然不足以支撑当地“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旅游、养老、医疗融合发展

“候鸟式”养老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二者相辅相成,而成熟的医疗条件是“候鸟式”产业的有力保障。要融合三者需要促进旅游、养老、医疗的协调发展,逐步健全养老机构或社区内部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办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民间资本的投入,为三者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长久的动力支持。

(二)养老度假产业规模化发展需由政府推动,企业化运行

养老产业是以服务而非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长投资、长回报的特点决定了良好的服务才是养老产业最终的盈利来源。国内的养老产业都处于前期阶段,前期成本无法收回,日常收支失衡,给养老产业的运营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造成盈利困局,迫切需要更多政策的配合与支持。政府要从政策上引导,在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长期性资金投资建设养老度假社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推进养老度假产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三)加强养老机构管理,完善“候鸟式”养老产业链

1、民办养老院在经常性业务上实行酒店化管理,在“候鸟”老人较为集中的月份又采取更加特殊化的养老机构管理方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盈利能力。当地酒店也可尝试在“候鸟”老人集中的月份,开辟为“候鸟”老人服务的新型业务形式,在短期内提高城市总体接待能力。

2、建立起以企业经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对养老机构进行补贴支持和监管,企业自身通过开展正常服务内容、扩展特色服务等方式,改善养老机构亏损的现状。

3、加强同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同其他产业的联系和合作以及同产业内其他养老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候鸟”老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李丹.人口老龄化、家庭消费结构与中国养老模式改革――基于微观数据对人口红利的探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

[2]刘芳君,徐有钢,赵群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J].城市发展研究,2011(06).

[3]陈标志,党朝峰.三亚8成商品房卖给岛外人候鸟人群约45万人[EB/OL].(2012-02-06)(2013-10-11).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10

关键词: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3702

1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以完善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1.1我国亟需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以迎接银潮的到来

银潮几乎席卷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财政偿付能力面临的主要威胁将来自老龄化趋势。问题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国家顺应老年人口的需要发展老年产业刺激银发经济创造出长寿红利。“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中国拥有在世界上绝对数量对多的老年人口。巨大老年市场是摆在我国政府、老年及相关产业、专家学者和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议题。无论盈利模式还是福利模式,我国亟需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以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影响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例如制定养老金、医疗、和长期护理保险。这既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同时是老年人与家人,老年人与所有社会人的社会关系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伟大实现。

老年服务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理服务的层次、护理服务的提供方式、护理服务的接受者和护理服务内容五个方面内容。

1.2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协调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矛盾

老年人主要通过个人支付、政府支付的方式享受老年护理服务。目前国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给付条件和方式都不包括长期护理服务,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也没有成为老年人获取长期护理服务的重要财源。于是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而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受制于个人支付能力和政府财政压力迟迟无法提高。使得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得不到需求的支撑。通过推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会行之有效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资金缺乏的问题,协调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矛盾。保险公司可以将筹集的护理费用用于老年护理产业的投资,通过与资本市场联动保值增值解决护理资金缺乏的问题。进而推动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的良性循环。

1.3长期护理保险的风险基础和给付条件

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ealthInsuranceAssociationofAmerica简称HIAA)对长期护理(Longtermcare)的界定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ChronicIllness),譬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FunctionalImpairment)的人提供的护理。在日本长期护理是指为65岁及以上因身体虚弱或卧床不起,痴呆症等需要援助和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荆涛(2006)认为长期护理是指个体由于意外、疾病或者衰弱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中给予广泛帮助。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方法,把因长期护理需求而产生的经济收入的减少和经济支出的增加作为保障对象,主要承保导致产生护理需求的风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无法承担高昂的护理费用从而无法获得长期护理的风险。因为长期护理需求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可保风险的基本特征,所以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构建一个互助分摊的机制,满足老年人在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事故产生护理需求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给付。

日本对长期护理的界定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护理服务,所以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条件区分40周岁到64周岁和65周岁以上两种。美国健康保险协会和我国相关学者在长期护理的问题上,给出的产生长期护理需求的原因就更加的宽泛,其中包括个体由于意外、疾病或者衰弱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这里的个体不单纯指老年人,还包括所有可能因意外和健康原因需要护理的其他人。所以在我国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设计就应该区别被保险人群体及长期护理的给付条件。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面向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护理保险,考虑老年人老年痴呆等损伤智力的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保险公司可将智力损伤所引起的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引入到给付条件之内,保险公司要与专业机构制定一个合理标准化的认定机制。可以通过智力的检测和行动能力的测试进行评定。第二类是面向60周岁到64周岁的健康人群体的健康护理保险。被保险人是否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通常包括穿衣、进食、沐浴、如厕、行动等等。如果当事人不能完成上述事例中的一项或者是几项,那么被保险人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长期护理。以此作为保险公司的给付条件。区别于目前国内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如“全无忧”长期护理保险、国泰康顺长期护理保险、瑞福德长期护理保险把长期护理保险责任和老年护理保险责任放在一起考虑。对于长期护理和老年护理分别独立设计保险产品,理由是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老年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就其风险基础来看具有不同的规律,所以对于保险精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两个风险责任捆绑在一起考虑不利于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而对于投保人而言也增加了缴费负担。

1.4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

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管理作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压力。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养老实体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本和专业的业务能力,由它来引领这个市场能够更好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同时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收益和风险并存,所以保险公司在依靠自身资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政府的扶持。保险公司目前仍仅局限于一个封闭的保险系统中,并未与养老实体的投资建立有效连接。那么,建立或收购养老机构无疑是使得保险产业和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得以协调发展的双赢选择。根据新实施的《保险法》,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不动产。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养老院甚至建立养老社区都不再会是纸上谈兵。无疑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同时促进保险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经营长期护理保险使老年人可以拥有享受护理服务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甚至培训专业的护理人员,兴办老年大学,建设老年社区等等提高和增加老年护理产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协调发展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同时利用人口老龄化获得长寿红利。

2立足国情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现实基础

2.1政策法律基础

日本于1997年末通过了《护理保险法》,于2000年正式实施。在2005年和2012年进行两次修订。德国2008年通过了《护理保险结构性继续发展法》,在法律层面上强制实施全民护理保险,对各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护理院中,由住户选举产生代表自身利益的咨询委员会,该机构共同决定或参与协作护理机构的管理工作。相比较之下,我国在政策法律基础方面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立仍是一片空白。

2.1.1我国缺少一部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成文法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落实下来,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法律是任何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我国应该以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医疗和老年福利为主要内容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以解决老龄化问题。同时法律的出台也可以加强对服务部门的管理,监督相关部门的服务。在出台全国性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地区政府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全国性法规的前提下提出细则要求。例如细化申请标准,明确护理等级,护理费用等。

2.1.2我国缺乏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常设机构

一个有效率且低消耗的部门能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应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下设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分管护理保险业务。同时该部门负责:(1)监督商业护理保险的运行。(2)规范老年护理保险产业的发展。(3)监督护理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与准入。(4)负责护理保险资金的运作。

2.2财政经济基础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老年人个人的支付能力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的,导致需要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难以承担高额费用的支出。更完善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由于财政经济原因很难得以有效的实施。

2.2.1财政支付压力

欧债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普遍爆发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欧洲的政府普遍通过举债的方式为国民提供高福利,包括高福利养老。但是长寿时代的来临使这些国家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对于债务危机推波助澜。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政府而言,面对全世界绝对值最高的老年人口,为了防止出现财务负担过重,现阶段只能针对贫困老人提供免费老年护理服务,并且经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民政部门,资金十分有限。

2.2.2个人支付能力有限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劳动收入能力也随之降低,部分老年人的消费支出靠养老金的收入,而养老金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没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子女和亲戚朋友的接济。由于老年人可支配收入较少,缺乏对护理服务的购买能力,严重限制了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对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利用。老年护理费用会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而迅速增长,只依靠个人力量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护理费用。

2.3市场供求基础

截止2011年底我国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足20张,如果为每名老年人都准备一张床位的话我国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所安置的床位可以绕地球三圈半。然而我国有98%的老年人,出于无奈都在家养老。很多老年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以致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负担不起高昂的机构养老费用,虽然潜在需求巨大,但是对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养老机构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供给的“过剩”,即养老机构的供给无法形成能为需求群体购买的有效供给。

3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

3.1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综述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荷兰和日本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并且可以较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但由于价格偏高、无强制措施等原因导致其对中低收入老龄人口的覆盖能力不足。政府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实现对老年人的全覆盖,同时以政府充足的财政经费支持

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但是政府主导模式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且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也不够灵敏。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方式,可更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优势,降低制度推进成本,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3.2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建议

不同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照搬高福利国家的模式来建立像医保一样的全民强制护理保险是不符合实际的。而完全市场主导模式的市场需求主体有限,必须具备充分的支付能力。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龄居民消费能力有限的实际国情。

3.2.1小范围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试水阶段

按照当前的发展,可以先从完全市场主导模式入手。因为商业保险具有很多的优势,第一,风险控制能力强,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专业风险管理技术,能为护理保险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第二,具有良好机制,作为中介职能提供服务,能够保障护理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行,减轻财政压力。第三,个性化专业服务,能够整合养老社区、养老保险、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老年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第四,保险资金雄厚,规模大、运转周期长是保险公司资金的特点,因此保险公司有实力投资养老社区、护理机构等,促进护理产业的稳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初期探索者,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原始数据与经验。

3.2.2大规模的政府引导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全面铺开阶段

经历一个时期的完全市场主导模式之后,商业保险公司已掌握了护理保险发展所的大量数据如生命表、重疾发生率、丧失生活能力发生率、生存时间分布等,这是一个基础。这时我们可以适当让政府参与进来,好处是有了财政资金的支持,护理保险覆盖面能进一步的扩大,我们可以让商业护理保险继续经营的同时,让政府在几个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建立政府主导并委托专门机构运营的盈利模式。为将来施行福利模式积累经验。

3.2.3严格审核条件的政府主导模式打好基础

盈利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大量经验后,就可以过渡到福利模式和盈利模式共存的阶段。但是按照我国的国情分析,现阶段的福利模式主要针对贫困老人直接提供无偿服务。通过严格的审核条件,对于那些贫困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护理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在内的老年生活辅助。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曹煜玲.中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

[2]盛和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的运营模式选择[J].保险研究,2012,(9).

[3]仝利民,王西民.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J].人口学刊,2010,(1)

[4]冉永兰,荣幸.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2).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11

创办养老院可行性报告分析要点1、本地老年市场容量与特点

2、市场有多大?养老院的目标客户

3、功能定位,现有面积的收支比例分析

4、老年服务项目

5、周边老年愿意接受哪些服务项目?

6、市场获利分析

7、制定什么样的价格?如何制定价格?老人接受范围

8、养老院周边老人经济收入与人员职业分析

9、养老院如何广而告之?公众宣传

10、如何经营管理养老院?

11、员工来源,员工工资标准

12、日常各项开支与第一年总费用支出的匡算

13、经济收益保本点和经济保本运作需要多长时间

14、装修设计与费用

15、设备、设施、器具种类与费用计划

16、投资计划(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分配与使用计划)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现在是市场经济,与其他行业一样,要办养老院,也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办养老院,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抱着赚钱的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养老服务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当然,也确有人投资建养老机构纯为回报社会,不为赚钱也不图虚名,即使如此,养老机构开办以后,也还有个维持良性动转的问题,即如何保持其自身发展。所以,在开办养老院之前要做个详细的养老院可行性报告,做到心中有数。

一:办院可行性分析

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投资回收周期比较长的行业,对此,投资者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行可行性分析要考虑的因素有:目前本地区同行业总量(床位数)及分布情况,本地区老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了解和收集其他养老机构的入住情况,地理位置的交通和环境情况等。

盈亏的主要因素是入住率和服务成本,这里的服务成本是指为老人服务所必需的,有房租、防暑降温取暖费、水电煤气费、工资、办公费用、维修费、大型资产折旧费等,都要考虑在内。其计算公式为(预期入住人数╳收费)-服务成本即为盈亏,收费项目主要有床位费、生活费、取暖费三项,养老机构也可就其他服务项目收取约定的费用。

办院的主要风险在于,一是入住率的不足,房租、人工费和取暖费等硬性开支不能得到有效摊薄,导致开办一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处于净投入状态,不能实现资产的良性循环。二是入住老人的收费风险,由于老人及子女的财务状态恶化等原因,造成入住老人不能及时续费,养老机构又不能强行将老人赶出门,造成垫付费用的局面。三是老人的意外伤害风险。老人属高发意外伤害和突发死亡率较高的人群,一旦产生纠纷,诉讼和调解对养老机构都带来人力和物力上的负担。

下面拿深圳市作为例子,就深圳养老院现状,试做开办养老机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从市场角度

深圳是个适合老年人养老的的城市,各种公共设施以及一些收费较高的主题公园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深圳养老。目前深圳实际人口1200万,其中老年人口占到102万,占到9%多。全市现拥有养老机构86家,床位共计3500余张,刚刚达到老年人口千分之二的最低要求,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目前深圳市内养老机构发展评价

深圳市养老机构应该说从数量上发展较慢,但总体运营水平不够高,特别是缺少象郑州和佑尊长园、北京双井恭和苑、北京太阳城银铃老年公寓这样行业领军型的养老机构。具体来讲:

1、百床以上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收费较低(全部费用800元以下)的入住率一直很高,床位全年紧张。办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前期投入较大,一般需要建设专门的院舍,配套设施齐全。

2、百床以上收费在1000元左右的养老机构,在深圳市场目前属于中档以上养老机构,目前存在一定程度的入住率不足,经营情况多在盈亏平衡点以下。但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是外地来养老的老人的首选,市场前景看好。

3、30张床位至100张床位之间的中等规模养老机构是深圳市养老机构的主流。这部分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数达到了规模效应的要求,硬性投入和老人生活费用都得到了合理摊派,机构管理还处在简单层次控制的范围之内,用人成本较低。这种养老机构经历前期的经验积累期,多数都实现了盈利。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部分养老机构多自觉不自觉将服务群体逐渐定位在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群体。这一群体服务需求层面较少,日常消耗低,且收费较高。只要辅助于较好的医疗,是目前盈利概率最高的院所类型。

4、30张床位以下的小型养老机构,也称家庭式养老院,这种院所经营形式灵活,前期投入较小,特别适合生活小区内建设。经营这种类型养老机构的关键是争取物业和居委会的支持,在房屋租金等方便实现优惠。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到福彩基金的投入,星光老年之家”用这种方式争取到前期经营者少投入,再辅助于水电暖方面的优惠,压缩一下前期投入得不到摊薄的风险。经营这种养老机构可以附设开办学生餐桌和居家养老老人的午餐派送,以弥补盈利能力不足。目前这种养老机构在本市经营平均状况较差,对经营者的运营水平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挑战较大,每年都有不能通过年检被淘汰的养老院。迫切需要专业人士介入,对这种养老机构财务运营进行专业指导,或采取集团式经营方式,统一采购、统一配餐、统一调配医护康复设施,达到降低服务成本的目的。

二:收支情况分析(以50张床位,四人间养老院为例)

一、开办养老机构前期投入

5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总建筑面积在700平方米以上,合理租金控制在年10万以下。

2、房屋改造和简单装修费用,约投入6万元。

3、基本设施配备。

a)床、床头柜和一人一格的衣橱,约计800元×50=40000元。

b)床上用品700×50=35000元

c)室内每人一个圈椅200×50=10000

d)电视每房间一个1000×15=15000

e)活动室设施家庭影院一套,麻将桌2个,健身器材2件,预算约10000元。

f)餐饮设施,灶具二套,餐具60套,消毒柜一个,冰箱一台,总控制在8000元。(可在开业时争取区政府或赞助单位的捐赠)

g)洗衣设备,预算20xx元。

h)洗澡设备,预算5000元。

i)办公设施,电脑、打印机各一台,面包车一部。(可时机成熟时再到位)合计最小投入280000元。

4、开业仪式和相关宣传费用,约20xx0元。

以上租金+装修+设施+宣传=300000元

二、养老机构年度运营投入

1、员工工资。

院长(兼会计)1人计4000×12=48000元

副院长兼采购1人计20xx×12=24000元

护理员5人计1000×12×5=60000元

厨师2人计1200×12×2=26400元

以上共计9人计158400元。

2、伙食费成本300×50×12=180000元。

3、水电费400×50=20xx0元

4、取暖费700平米×20=14000元

5、办公费用600×12=7200元

6、设备耗材、维护等20xx元

7、租金10万元。

以上投入合计4820xx元。

三、养老机构收入预测(按80%床位利用率,680元收费)

1、床位费四人间200×12×50×80%=96000元。

2、服务费200×12×50×80%=96000元

3、餐费260×12×50×80%=124800元

3、水电费20×12×50×80%=9600元

4、取暖费80×3×50×80%=9600元

以上收入计336000元

四、经营评估

1、此种规模设计养老机构盈亏平衡点为全年平均入住率55%。

2、可期达到全年平均80%的床位利用率,每年做1万元的资产折旧,5000元意外损耗,保守收入280000元。

3、每位老人入住时收取5000元意外保证金,可暂收付20xx00元,可60%用于抵付前期投入,其它做为周转资金和出院返还。

三:开办养老机构相关手续

(另见:十六步详解如何申办养老院登记证书)

一、开办养老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一)符合当地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规划;

(二)有规范的名称;

(三)有固定的场所和服务设施,有室外活动场所;

(四)有相应的资金(前期投入约1万元/床);

(五)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医生护士可通过与属地医院诊所签约实现)。

二、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开办组织或个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构章程;

(三)资金状况证明;

(四)场所证明;

(五)消防安全、卫生防疫证明;

(六)与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的提供医疗服务协议或者内设医疗机构的批准证书。

三、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办理如下手续:

1、市和各区(市)人民政府以及非本市组织、个人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直接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本市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应当向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区(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区(市)民政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报市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审查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申请的时限为自接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

2、核准开办养老院的,申办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民政部门的要求进行筹建,经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市民政部门发给登记证书。

3、申办人取得登记证书后,应当按下列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一)利用非国有资产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凭登记证书到开办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二)利用国有资产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凭登记证书按事业登记管理的规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三)开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凭登记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四、养老机构享受优惠和社会资源利用

1、养老机构用水、电、安装电话实行居民价优惠。需每年到民政部门审批一次。

2、符合星光老年之家投入条件的,可申请福彩基金的注入。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篇12

一、主旨:党建带社建,政企共建以平台为依托、以服务为支撑,以家政培训为保障,以社区店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打造便利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圈。

主要致力于老人客户(含子女等照料人)的综合服务需求,通过建立客户服务终端,以实体+虚拟、公益+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公益、商品、家政、养老等)、社会资源(合作商、加盟商)、政府资源(社区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等),通过老人健康大数据为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私人定制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居家养老驿站。

一、建设思路。

一是响应国家养老政策,二是通过初步的运营,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拓宽产业种类,创造养老服务造血功能。围绕公益+效益的模式,整合资源,以信息平台为手段,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实现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是选择合适的临街社区店面做为养老服务驿站的实体店投入建设,具有交通便利、老人相对集中、消费水平高等条件为佳。

考虑现有养老行业短时间很难盈利,可否从现有的若干家政连锁店选址改造。二是对每个可能落地的服务站要定位,以养老还是商品为主?公益性的可直接切入。

二是自招聘人员或有关单位(如医院、商家、卫生服务站等)合作的方式,根据老人的需求量身打造“老年私人定制服务”。

三是考虑开发老年服务系统:智能远程医疗、健康网络管理监测系统等相关硬件、软件。需要一定资金投入。或由合作商家提供,降低运作成本。

四是重点建立营销团队,通过邀约、会议、销售、回访一条龙服务市场化运作。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和推广(私人订制)的各种营养保健等商品,为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盈利创造条件。

三、运营策略

一是首先做好公益性(免费体检、社区活动)或让利性服务,聚拢人气,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目标客户群,推出增值服务。二是依托民政和街道建立营销渠道(这是我们长期缺乏的),并建立各级激励制度,以此增进老人会员数量,做好老人客户引流工作,进而实现初步的盈利。详见五(一)中渠道构建部分。注:老人的家很难介入。三是引入“以老养老”理念,具体的就是面向社会招聘50-65之间的身体健康的人员开展助浴、陪聊、助洁等服务。一是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二是与60岁以上老年人沟通更加顺畅。四是由政府和企业、慈善机构合作提供志愿者服务队伍。考虑引进“时间银行”的概念。

注:由于当代老年人上网普及率不是很高,网络使用率低下,养老重心实操工作应在线下。

四、服务项目

以下项目要根据驿站周边市民需求调研情况而定,其调研方式(问卷、电话、街道提供等方式)。考虑老人不会上网的多,不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

(一)助餐:两种方式

方案一:寻找临街店铺,自主运营餐饮服务,客户分为老人和非老人客户,以老人低价收费,非老人市场价格收费的方式实体运营(持有身份证登记)。再与第三方合作(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提供送餐到各养老驿站。一来可以解决盈利性问题,二来可实现餐饮配送。

方案二:是在养老驿站周边地区选择合适的餐饮店(第三方)寻求合作,推出老年用餐服务。外卖方式同上。

送餐距离:以老人就餐的站点为中心,老人步行十分钟的距离为最佳辐射范围。由平台对其服务和餐饮产品提出要求,进行监管。

(二)助医:

一是主要提供的是买药送药(非处方)服务。可考虑与中医世家与立健合作,以药品略低于市场价、免收上门费的策略(绑定360会员费)“敲开”老人的门。

主要目标客户群:针对病情平稳,慢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肺病)类似这样的老人,我们可以提供送药(非处方药)上门服务。

二是陪同老人去医院就诊,现场帮扶老人买药、挂号等。

注:中医世家和立健目前无上门送药服务。(需要探讨)

(三)助洁:一是主推360元老人会费(一年),免费赠送2小时的居家保洁服务。可学习E城E家;二是对于擦玻璃、整体保洁服务依托联民家政、加盟商九五折收费。

(四)助行:陪同老人上下楼或出行。

(五)助浴:居家洗澡20元,帮助老人出门到附近浴室洗澡一次收费为30到50元(路程远近)。

(六)助急:依托12343呼叫中心,利用APP、微信公众号一键拨号功能,为实现老人紧急救助和一站式咨询服务。

(七)陪聊、精神慰藉(按照小时收费)。精神慰藉专业人员需要有资格证。

(七)公益服务和商品服务(视情况考虑)

1、公益体检

一是在站内现场为老人免费体检,二是依靠老年手机、老年腕表、血压计等智能设备,通过远程网络对老人安全和健康实施监控和数据统计。

健康管理主要指系统管理、老人档案、专家意见等。

2、咨询服务:

一是提供事务类的咨询和解答服务,或提供政府各部门的有效电话,二是参考12343百事通数据库,引导市民拨打12343,提供市场服务。

3、线下体验展示区:

一是建立商品展示区,要根据周边市民的需求采购:包括老人用的日常用品或健康类产品。如轮椅、拐杖等为老人客户提供线下产品体验。二是引导年轻老人(子女)使用智能设备端,或引流、或增值。

4、其他家政服务:有经验的店员可以现场推介、洽谈。

五、营销以及推广方式

(一)渠道构建:建立社区养老营销组织体系。

街道—居委会—楼长(居民代表)—居家养老老人(客户)。

加盟商、社会团体、志愿者、居委会、居委相关干部、楼长、居民代表等,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激励制度。除了服务提供商之外,所有节点都可能存在潜在消费者,他们同时也承担了部分服务的传播者、监管者、提供者的角色。消费者更多的参与到了包括服务研发、宣传、反馈等阶段。

单位

沟通媒介

备注

综合服务站

服务提供商

互相委派代表,定期沟通并签订协议

社会团体

互相委派代表,定期沟通项目进展并签订协议

提供多种服务、活动

居委会

互相委派代表,定期沟通项目进展

提供多种服务、活动

居委干部

项目例会沟通

志愿者激励与积分反馈

楼长

参与社区活动、服务

志愿者激励与积分反馈

居民代表

参与社区活动、服务

志愿者激励与积分反馈

注:此项是营销最关键的一环,需要街道的大力支持。若我方完全提供营销活动,成本巨大。再者如何实现各个环节渠道的有效激励,需要进一步策划。(待定)

(二)营销方式

1、会员营销:服务站采用会员制管理,只要服务站建立档案的老人(客户)即可以成为普通会员老人。对于会员提供打包服务(依托加盟商、合作机构)。具体与服务和产品提供商合作,研发“绿色消费包”或“健康服务包”诸如此类。

2、团购:当服务站中心的会员老人达X人以上时,我们将在消费较集中的服务产品中,以拼团的形式来降低购买成本,让老人得到实际的优惠。

衡量该阶段的成功指标为是否通过公益性收入达到收支平衡、资金流量,以及协调大量的外部合作资源。

3、发展预售模式,先下单再提产品。降低成本,同时提供一定数量的订单。

4、关系+精准营销:一是发掘大客户(如善慈轩的胜利油田),二是客户关系维护,重心放在老人子女,精准需求信息要及时反馈。最终形成有粘性的大数据客户。学习善慈轩定点派人定期上门嘘寒问暖。

5、建立专业营销团队(电话营销+会议营销)

获取客户资源---组织客户邀约(接线员)----会议营销+视频展示---体验服务(送礼品)---直销--售后跟踪。以讲座的方式组织。需要提供场地和音响视频等设备。

注:以商业购买或政府提供的方式获取老人信息。需要有合适的专业营销人员,具有现场活跃、组织、演讲、销售等能力。

6、建立老人子女微信群,通过群的方式老年文体活动、免费赠送等信息,同时提供微服务。

7、建立长者沙龙休闲区/部,定期适时不同主题的老年文化活动

例如:与旅行社合作,通过引流的方式,参观89000市民之家或者其他社区店,以烟台老文化的方式,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老年人有怀旧情结。详细见旅行社方案。

(三)宣传策划

1、居委会楼长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上发放服务宣传单页。

2、通过社会团体(或服务商家)在活动中宣传服务。如各类比赛、节庆、环保活动等。

3、在街道报刊上刊登项目介绍及相关服务

4、充分利用街道提供的微信公众号开展营销策划工作。

六、盈利点总结

(一)对于普通会员中粘性较好的客户,收取360元老人会费(一天一块钱,幸福暖人心),建立VIP客户档案,可提供免费疏通马桶,一年擦一次玻璃(90平以下,超出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免费送药、服务类和商品类打折优惠等。需要捆绑服务提供商。

(二)商品(药品)销售提成:根据对居民调研,精准定位需求,实现商品销售收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短期健康险管理办法范例(3篇)

    - 阅0

    短期健康险管理办法范文据统计,法国年人均光顾医疗机构14.8次,每年有1300余万人次住院治疗,约占全国人口的22%。1995年,法国人均医疗支出12000法郎,年人均向社会保险机构报销医.....

    美术与设计论文范例(3篇)

    - 阅0

    美术与设计论文范文1.有效提升传统民间美术应用价值,使商品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品外包装对于商品的销售有着很大的影响。某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同类产品.....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